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现代物流的趋势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5 14:40: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物流的趋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代物流的趋势

篇(1)

与传统物流相比,观代物流呈现以下几个大的特点:

A、系统性、整体性和网络性。

现代物流要求将人类社会物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流通)的全部环节(采购、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搬运、信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即物流系统。而物流系统由于客观的因素必然是网络的物流系统,因此无论是现代微观物流还是现代宏观物流,谋求的都是物流全过程的高效率、协调性和总体的经济性。

B、商流与物流的可分离性。

现代化工业国家已从生产性社会过渡到供应性社会,因此,传统的商流和物流伴随活动时常是经济上不合理、低效率的。而现代物流实现商流和物流的分离是社会发展专业分工、职能分工的结果,其社会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C、服务准时性和上门性。

由于现代化工业生产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及时反应和柔性生产,从而出现了准时制,对现代物流的要求是准时送货。

D、标准化、信息化。

现代物流实现上述三个特征的技术保障的重要前提是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也就没有现代物流。

二、现代物流的整合措施

当中国制造业向内陆转移后,随着经济贸易额的加大,中国的物流网络会变得复杂,将促进中外物流商的合作与竞争,最终推动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

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当前我们要进步抓好物流功能、企业物流、区域物流、物流信息、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的整合。

第一,抓好物流功能整合,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现代物流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动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我国物流企业虽然号称几十万家,但真正能够按照第三方物流的运作要求,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并不多。物流企业的问题不是数量多少,而是整合不够,功能不强,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如何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台、改遣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物流市场将逐步放开,我国物流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第二、抓好企业物流整台,培育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基础企业物流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物流话动的主体。我们在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物流的作用,国外许多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也是从企业物流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看,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相互融合。转化和共同发展,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在现代物流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我国物流运作集约化、社会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粗放,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也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是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差的主要原因,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严重障碍。为适应垒球化竞争的需要,企业物流面临新的选择。要提倡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抓好企业内部流程改造和资源整合,提高自身物流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间的物流合作,逐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企业剥离、分立或外包物流功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改善供给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培育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基础,也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第三、抓好区域物流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首先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的,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走在全国的前列,区域物流合作的趋势逐步加强。2∞4年6月,内地9省区和港澳特区正式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必将推进这一区域物流合作的。一体化”进程。2003年8月,苏浙沪三地物流主管部门决定,建立长三角物流合作联系制度,突破行政区划的禁锢,积极推动区域物流的合作与发展。

党和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薪的机遇。发展现代物流应成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从区域经济和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明确区域物流分工与定位。要运用现代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改造现有物流资源。要高度重视“三农”物流,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现代化进程。

第四、抓好物流信息整合,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使分散在不同经济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实现交流和共享,从而达到对各种物流要素和功能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一体化运作的目的。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资源整合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垒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篇(2)

一、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物流成本的不断下降

各国物流的成本不断降低,表现在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变化上。各国通过降低库存的成本费用,加快物流的周转速度以达到最高效率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这一法宝值得我国来借鉴的。当然,除了物流本身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是降低国际物流成本的一大促因。

(二)国际物流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目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有力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发展物流,形成一个完善的发展体系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代物流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另外,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对于解决国家就业问题也是做出了贡献。现代物流的发展带动着运输、装卸、流通、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减轻国家的压力。

(三)现代物流发展下,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现代物流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是不断创新的。也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一路向前,创新推动了第四方物流的诞生。然而,第四方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第四方物流有链式管理功能,从货主到顾客的供应全部过程都进行管理统筹。使整个物流过程高效运作,降低物流成本,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当然,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第三方物流。需要共同发展进步的。

(四)现代物流发展下的绿色物流这一新兴物流方式的发展

现代物流推动了国际经济的巨大发展,但带来的环境问题仍不容小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不堪重负。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绿色物流这一新兴的物流方式便产生了。绿色物流,顾名思义就是整个物流的过程要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对环境保持最少量的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保证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绿色物流这一方式更是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关注。主要是从降低资源消耗、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推进绿色技术等方面进行。对各大企业也要进行规制,鼓励实行绿色物流的理念。绿色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方式将是物流的发展趋势。

(五)物流服务价值的升高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其运作过程更多的考虑相关人的利益,提高服务的质量和价值。国际竞争趋势不断加大,各国都是运用各种方法获取好感以图获得信任,因此,多种增值服务不断增多,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加大对对方的服务类别和质量。与物流的成本比起来,或许一次舒服和安全的享受有更大可能的作为衡量好与坏的标准。

二、国际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和国际物流的发展有差距

我国物流的不断成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国际大环境中,我国同世界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有:物流发展水平不高,物流效率偏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如果不能加强中国的竞争力,势必面临糟糕的局面。因此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目前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

(二)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交流与合作

只有迎难而上,才会有机会看到曙光。我国虽然在现代物流方面起步较晚,但是身处于如今的大环境中,努力提升自己,顺应国际潮流才是正确之路。我国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如今加入国际竞争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增强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中国来说就是一种机遇。

(三)鼓励培养绿色物流这一新的理念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树立环保的意识也是极其重要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我们不能再走。政府要对各大企业进行规制,鼓励企业及广大人民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保和发展不是对立的,在物流运行的过程中,从货主到顾客,从订单、运输到装卸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要注意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绿色为目标。比如可以使用节能的装卸和运输工具,利用高新技术、或者在夜间输送,减少交通问题等。

(四)增强物流服务质量,增加竞争优势

在和其他各国之间的竞争中,要有自己的服务特色,一旦让顾客信任就是最大的成功。在降低物流成本、充分利用资源,最大程度的提高运转效率的同时,增强服务质量是取胜的关键。在如今社会,经济便捷和心灵舒适有着相同的竞争优势,所以,提高服务质量便多了一份竞争优势,特别是对于我们起步较晚的国家更应该如此。首先要做的就是我们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其次,我们应该做到别具心裁,更加从相对方出发维护其利益,从而获得青睐。

(五)积极创新,不断发展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保持活力,立于不败之地。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给了国际物流一个崭新的发展趋势。在国内,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力,不断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效率。

综上所述,国际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呈现出很多发展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努力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赵常东,徐双应,巩航军.“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第四方物流”[J].物流与信息,2005.

篇(3)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79-04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是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山东省菏泽市(原菏泽地区)一度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至今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选择正确的途径。

1发展农村物流业的可行性因素

目前,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虽然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也有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具备了一些可行性因素。

1.1广阔的市场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广阔。菏泽市位于鲁西南平原,是山东省人口大市,现有5939个行政村,13996个自然村,农村人口700多万,约200万户。位于苏鲁豫皖4省8县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素有“中原锁钥,四省通衢”之称,是发展商贸流通业的风水宝地。以菏泽市为中心,向周边200公里辐射,是一个有6000万人居住的人口密集区域,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

1.2丰富的资源

菏泽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全国三个农区畜牧大市和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菏泽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除了满足本地需要外,每年都有大量调往全国各地,极大丰富了全国城乡市场。菏泽周边的徐州、商丘、濮阳、聊城、济宁等地区亦是农副产品大区,且交通方便,这些地区的农副产品也能成为菏泽物流市场的丰富商品资源。

1.3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发展农村物流业的根基是经济的发展。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菏泽作为欠发达地区,近些年来经济综合实力也明显增强。2007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2亿元,是2002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3%。各项存款余额572亿元,是2002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9%。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财力支持。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十五”期间,菏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3900多元。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农民现金收入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农村的购买力,为农村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

1.4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农村物流业如果得不到农民的理解、认可和渴望,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落实,再好的物质基础也没用。农民买需要好产品、低价格、新技术和售后服务,卖希望快捷方便、服务周到、价格合理。而在当前,就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言,分散的、实力很小的、素质不高的个体商业,组成了农村流通体系的最主要的部分。这种现状造就了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的泛滥,诚信、优质难见,退货、索赔无门。据了解,目前国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我国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菏泽每年就有15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他们迫切希望发展农村物流业,使其家人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不用赶集就能卖出富余的农副产品,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广大农民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的强烈愿望和现实需求,为创建并发展农村物流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1.5不断优化的政策环境

农村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亟待发展的产业,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着农村物流的不断发展,并向现代物流的目标迈进。200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各部委也相继印发了一系列旨在保障、促进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文件。如交通部、公安部等7部门共同提出《全国高效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改善了鲜活农产品流通营运环境;商务部会同监察部等7部门下发了《关于清理在市场经济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通知》,促进了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的建立。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也根据规划需要和自身实际,制定了发展农村物流业的具体指导和实施意见。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菏泽、带动西部、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建立商贸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突破菏泽”的三大举措之一,在基础投资、交通设施、招商引资、招才纳贤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对菏泽的扶持力度,为菏泽农村物流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菏泽市及各县区人民政府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发展大流通,实施商贸兴市、商贸兴农,已成为菏泽市调整产业结构的又一重要战略决策。菏泽市搭建专项基金平台、财税政策平台、用地优惠平台、水电支持平台、信贷扶持平台“五个平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这一切,都为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和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政治保障,提供了强大助推力。

1.6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

要提高农村物流水平,就需要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基本条件做支撑。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目前,菏泽市有专业批发市场150多处,其中不乏过亿元甚至10亿元以上的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20多亿元。全市9个农业市场项目建设顺利;曹县优质板材、郓城杨木制品、鄄城中药材、成武大蒜等10大特色专业市场得以改造提升;一批新的市场建设项目正在规划、筹建。近年来,不仅涌现出成千上万中小物流企业,而且还培育出像山东天宇物流、菏泽口岸、中国中原(菏泽)农业港这样的大型物流企业。这些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现代工贸设施的正常运行,为现代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都有了极大提高,一些农户还用上了互联网。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给物流产业提供简单型的外向服务,并不断扩大服务面、拓宽服务区域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物流服务与农业生产需要直接对接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物流教育蓬勃发展,为菏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铆足了后劲。

2目前农村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能忽视的是,虽然农村物流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当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农村,问题更为严重。

2.1农产品物流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在5%以下。另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输途中腐烂,如此之多的农产品足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些年里我国每年损失大约450亿公斤粮食。

2.2农资物流环节较多

当前农资物流环节多,从厂家到农户、从农户到厂家(客户),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批发、多次倒手,致使出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资料价格上升,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以及假冒伪劣产品多、秩序混乱等许多问题,阻碍了农资物流的发展。

2.3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滞后、标准混乱、标准无法沟通、标准不完善、食品质量检测标准不统一,致使“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孬”产品无人问津。另外,我国食品流通检测及环保体系建设等问题也较多。

2.4城乡物流不能有效结合

城市现代化的物流与农村落后的物流不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城市与农村在物流业发展方面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物流落后,对农村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曾经出现过“粮食走廊”走不起来、“果蔬通道”不通的怪现象;一方面是世界银行的“现代化投资”,一方面是县级以下粮库、冷库落后的物流基础等。

2.5农产品加工物流薄弱

我国农产品加工物流相对落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间的比例为1∶3~1∶4,而我国仅1∶1或稍多一点。在欠发达地区,农副产品大多仍作为“原料”卖出,农民种植农产品得到的收入有限。

3制约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原因

制约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3.1农村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在中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重生产、轻流通”思想意识的影响广泛,而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作用认识不足,更没有形成农业物流完整的行业体系框架。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引导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配置,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产业效益,需要有现代农业物流理论指导。中国农业流通和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对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的意义认识不足。

3.2农村物流的基础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基本建设投资不足。目前,农村现有的物流条件远不具备现代要求,这意味着它满足不了质的需求。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这个链条中,运输环节的不足,导致这个链条变得较为脆弱,极大地制约了实物流、资金流乃至信息流的流动,出现了“肠梗阻”现象。

3.3农村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农村要实现现代物流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我国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村市场开拓能力弱。由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加之农村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导致观念陈旧,对电子信息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市场供求趋势和商品价格动态信息,难以把握农产品卖出和商品购进最佳时机,难以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3.4农村物流成本偏高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种子、农药、化肥以及农用设备的采购、农产品的销售多采取分散(自行)采购、销售方式,没有依靠物流系统支持,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这种分散采购和销售的方式具有自发的盲目性,也因此导致其设施利用率低,生产要素的供应时间长而不稳定。农副产品销售的盲目性大,造成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渠道不畅。此外,由于时间、所需物品的质量、销售渠道不能保证,使得农业在自然风险外又增加了生产要素供应和农副产品销售的风险。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也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国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

3.5农村居民购买力不足

物流业是一个规模经济和临界规模非常显著的行业。只有拥有稳定的核心客户,才能帮助物流企业跨越临界规模而进入持续稳定的业务增长阶段。而这一切,都是以有足够的市场和消费主体有足够的购买力为前提的。尽管近年来中央实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受自然条件和农民素质等多种因素限制,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价格相对较低,使农民实际收入增长有限。再加上农村多数地区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动力数量有限,农村的隐性失业大量存在,新的增收渠道难以开辟。由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部分农民预期收入信心不足,很难摆脱“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心理,存在着“想消费,不敢花”的问题。作为农村消费主体的农民,预期购买力不足。

4加快农村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针对农村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加快农村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4.1加快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教育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是基础,观念的树立是根本,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逐步在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的头脑中树立现代物流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快物流教育,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农村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这是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最紧迫的要求。

4.2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物流企业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农资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和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为发展农村物流业搭建起坚实的物质基础。

4.3引进农村物流新型业态

大力发展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建立起以超市为先导,以农业生产基地为支撑,以科研、生产、加工与流通为动力的经营新体制,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进程。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优势,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全力打造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实现镇镇有超市,村村有连锁,使传统的农村集贸市场和零售网点逐步退出市场,促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流通业快速转变。

4.4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从整体看,尽管我国告别了农产品短缺的时期,达到了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农产品难卖成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应整合农村市场主体,采取多元化的办法,发展农产品流通渠道。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壮大专业从事农产品商贸的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资产重组改造,改变目前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按照农产品流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农产品运销协会,鼓励“生产基地+农户”、“加工企业+农户”、“运销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的发展,使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被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所替代,在发展农村物流业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水平。

4.5完善农村物流发展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专业从事农业物流的龙头企业很少,要发展农业物流,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农业物流业的发展,确立农业物流的合法地位,规范农村物流的组织行为,将建立农业物流体系作为工作的重点,尽快研究制定构建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促进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另外,农业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在保证国家对农产品市场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调控中非常重要,因此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有效调控农用物资、农副产品,引导农业健康发展。同时农业物流市场的开发与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制造宽松适度的环境,保障市场运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一体化运行格局。

参考文献:

[1]李宏宇.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2):

243-245.

[2]陈勇.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6-78.

[3]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现状与政策性建议[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6):101-105.

篇(4)

作为武汉城市圈内充满活力的重要城市,咸宁市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鄂南经济强市”的兴盛之路,制定了“项目活市,兴工强市”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成宁市政府将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同属服务行业的物流业在近年中也有了较大发展,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也暴露出如物流资源利用率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如何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提高现代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及整合行业资源,增强行业竞争力,是咸宁市物流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专业物流企业迅速发展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成宁市物流业有了质的飞跃。“十一五”期间,咸宁市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与快递企业,如安欣物流、林川物流、三源物流、中百物流等物流企业和申通、圆通、顺风等速递企业。这些物流企业的出现与成长,构成了成宁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物流业态向现代物流转变

“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企业进入新一轮的整合期,一些物流企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加快发展特色业务,逐渐完成由企业办物流向依据市场需求办物流企业的过渡,并逐渐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向现代物流过渡。在咸宁市的本土物流公司中诸如汇宁物流、三源物流等企业正是在这一期间基本完成了转型,逐渐摆脱了单纯货运运输的经营模式,转而向电子商务、商贸运输方向发展。

(三)商业物流逐渐成为物流业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一些商业连锁企业、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人驻咸宁,不仅丰富了咸宁商业贸易中的企业形式,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还对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武商量贩、中百集团、红牛集团等企业凭借自身资源,完成统一进货、配货等程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加了集团的销售额,集团的发展速度也相应加快。物流行业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商业集团的迅速发展推动并促成咸宁商业物流也渐成规模。

二、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一)物流行业管理混乱

近年来,咸宁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态势也较好。咸宁市政府响应上级要求,加大对物流企业的管理与扶持力度。政府行为加强了对物流行业的统筹协调管理,促进了咸宁物流的健康发展,但政府的管理与物流行业的发展总体需求还不一致,物流行业的管理比较混乱。一是行政管理主体过多。物流行业本身是一个复合型产业,它涉及交通、商务、铁路、邮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多部门管理同一对象所带来的结果是“谁都管,谁都不管”。二是缺乏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正是由于行政管理主体过多,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各个部门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物流行业进行管理。三是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限制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在现行传统经济体制影响下,“条条块块”的管理体制分割了物流资源和需求。各种货运方式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备性和兼容性较低,导致物流作业环节形成断层,难以有效连续运作,造成大量的重复包装、装卸和运输,物流效率低下。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还没有完全打破,工厂都设有自己的仓库,购置运输车队,不愿意把物流活动分离出去交给第三方物流去做。现代物流讲究各环节间的联合协调、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以贯穿全过程的要求与现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形成突出矛盾。物流供应链的不流畅,将导致物流及相关行业产品及服务业整体成本居高不下,上游企业运行效率不高,增量资源浪费、存量资源闲置的现象经常发生。四是法律制度不完善,物流企业权益无法保障。目前,物流领域的法律建设仍处于“空白”状态,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分散在各个方面,湖北省尚没有一部专门用来规范物流产业和行业发展方面的法律,甚至在相关法律中也很难找到物流业的具体条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侵犯,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二)总体规模小、资源分散

一是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效益偏低。根据咸宁市2007年调查统计推算,咸宁市2006年全社会物流总产出62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增幅分别比全国、武汉低3.6个和4.2个百分点。全社会物流总产出还不到武汉的10%。2006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增幅分别比全国、武汉高10.7个和10.9个百分点。咸宁物流业发展从总体上呈现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的状态。二是物流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目前,成宁市还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现有的服务主要由零散的小型配货站、个体运输户以及提供简单仓储租赁的企业等自发组织构成,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分散作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企业物流还是沿用传统的上游企业送货或下游企业取货的方式较多。生产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旧观念并没有根除,有些生产企业将原来的物流外包又重新定位为本企业自己干,旧路重走,重操运输业。物流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三是仓储规模不足,设施水平落后。仓储是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中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缓冲池,为生产的持续稳定进行提供保障,是实现生产和运输的基础。目前,咸宁市仓储设施市场需求较大,但仓储企业平均规模较小、设施水平较低、经营效益偏低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物流企业现代化、信息化程度低,提供服务单一

由于咸宁市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传统货运户,普遍存在物流设备落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差等情况。例如,未能广泛使用先进的包装技术、设备与材料;物流基础设施中,普通物流设施设备“过剩”,而特种、专用物流设备不足。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物流企业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成宁市物流企业资源利用率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成宁市物流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只能承担某一项物流业务,提供功能单一的服务,提供的物流服务只在仓储、运输、搬运等方面。

(四)物流专业人才缺少,管理水平不高

湖北省物流行业尚处在初级阶段,物流业专业人才十分短缺。以物流业的主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例,目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仅为16%,本科以上学历仅为3.8%,研究生以上学历仅为0.16%。咸宁市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程度要远远低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随着咸宁市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分析物流人才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咸宁市物流教育培训工作起步晚、规模尚小,市场上受过正规教育的物流人才少,而正在受教育的学生尚未成才人市。目前咸宁市仅有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年招生200人,所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咸宁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成宁至今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物流行业培训机构,缺乏培养中高级物流人才的途径。二是物流高等教育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输送给社会的“人才”并非都能真正成才,这些因素造成的结果是,企业员工队伍庞大却缺乏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

在许多物流企业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在运输、装卸、包装等环节大多是人工现场管理,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力运营成本。物流人才的匮乏导致物流企业在承揽业务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能深入了解业务并提供创新性的物流业务方案,导致物流企业低效运行,缺乏活力和竞争力,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人才“质”与“量”的俱缺,是造成咸宁市物流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关键因素。

(五)信息平台搭建不够完善

目前,咸宁市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物流信息的收集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环节,高效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物流行业利用信息的程度,培养企业捕捉经济发展新机会、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对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起着关键作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咸宁市物流行业只是存在一些等级比较低的私人物流信息平台,这些平台所包含的信息很不全面,大部分物流公司都靠内部信息系统运作,系统运作成本较高、信息来源面窄小、传递效率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提升物流行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由行业主管部门形成以发改委、物流局牵头,会同其他部门及行业专家,共同拟定咸宁市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制度,真正做到打破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局面,为咸宁市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出台符合成宁市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引导与鼓励多元化的资本进入物流行业,扩大社会与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等。通过这些举措,为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二)建设特色与骨干物流项目,培养现代物流企业

“十一五”期间,成宁市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骨干物流项目,主要包括:咸宁国家粮库粮食现代化物流项目、咸宁市商务中心区、赤壁市鄂南物流配送中心、嘉鱼潘家湾蔬菜批发市场、通山石材批发交易市场和咸宁石油成品油配送中心等。建设这些项目旨在促进成宁市大市场、大流通和大贸易网络格局的形成,提升区域经济中商贸流通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和辐射能力。在促进成宁市本地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的同时,成宁市物流行业与物流企业队伍也随之壮大。

以发展咸宁市区域物流项目为基础,重点培养现代物流企业。一是要摸清咸宁市物流市场容量、协作配套的范围;二是要结合成宁市区域资源的特点,培养一批在农产品、建材、商贸、城市配送等领域有优势,具有市场竞争力、技术与管理水平较高的现代物流企业。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可按行业组建相应的集团公司,如百货食品连锁、联运集团等,通过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逐步培养出能为咸宁市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现代化服务的物流企业。

(三)搭建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篇(5)

0 引 言

港航企业合作联盟化是现代港航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包括班轮运输企业间的横向合作联盟以及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其中,全球性的航运联盟已成为各班轮运输企业间横向合作联盟的重要形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货主尤其是跨国公司对班轮运输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班轮运输企业拥有更广泛的航线覆盖面,提供更密集的航班和更高品质的综合物流服务。此外,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等因素的影响,班轮运输企业“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越来越难以生存,因此,班轮运输企业间在保持各自独立法人地位的前提下,在航线设置、运力投入和舱位使用等方面进行合作,结成航运联盟。航运联盟与班轮公会的本质区别在于,航运联盟成员独立开展航线营销业务,且相比于班轮公会而言,其更有利于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对港口企业以及班轮运输企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港口企业而言,通过与航运企业的合作联盟,争取更多班轮公司航班挂靠该港口,由此加快港口企业的发展;对班轮运输企业而言,与港口企业合作联盟,构建全球物流服务网络,并通过港口不断完善航运企业仓储、配送、包装等附加服务,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对整个联盟而言,港航一体化使港口和班轮运输企业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物流节点孤立运营,而是通过纵向联盟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本文着重讨论班轮运输企业间横向合作航运联盟的演变及发展、P3网络联盟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及纵向合作联盟形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1 航运联盟的演变及发展

航运联盟作为目前班轮运输企业间主要的横向合作联盟形式,是从联盟成员间舱位租用这种最简单和最基础的合作方式开始的,随着联盟成员合作的深入,进一步发展成为舱位互租互换、共同派船和设施共享的方式。[1] 航运联盟先后进行了多轮重组,其成员基本包括世界排名前20位的班轮公司。

1995年,经过班轮运输企业激烈地谈判,最终形成了全球联盟、伟大联盟、联合联盟、CKY联盟、马士基海陆联盟等5大联盟。随着一系列班轮运输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航运联盟因利益的角逐,成员也发生了变化。1996年,英国铁行箱运有限公司与皇家渣华轮船集团合并后以“铁行渣华”名称加入伟大联盟;全球联盟更名为新世界联盟;1997年,新加坡东方海皇集团收购美国总统轮船,集装箱业务仍由美国总统轮船品牌经营;1999年,马士基集团(简称马士基)与海陆合并,将联盟变成单体公司;2003年,韩进海运加入CKY联盟合并成CKYH联盟,联合联盟解散;2005年8月,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2011年,地中海航运有限公司(简称地中海航运)和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简称达飞)组成了地达联盟;2013年6月,马士基、地中海航运和达飞成立P3网络联盟;2014年2月,长荣海运公司加入CKYH联盟,成立CKYHE联盟。

目前,班轮运输市场已形成G6联盟、CKYHE联盟、P3网络联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2011年,马士基推出了创新式服务“天天马士基”,在亚欧航线上每天安排班次,且承诺固定的运输时间,若不能在固定时间里完成运输,将赔偿货主损失。在亚欧航线上的其他班轮运输企业意识到,若想保住市场份额,必须推出类似服务,只有合作才能拥有足够大的船队规模。同年底,地达联盟开始重点规划亚欧航线;2012年,伟大联盟与新世界联盟合并成立G6联盟,重新部署亚欧航线与马士基抗衡。航运联盟的每一次演变,使各联盟的力量势均力敌,但P3网络联盟的成立,却打破了这种平衡(见表1)。P3网络联盟实力强大,其运力规模远超其他所有联盟。目前,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已允许P3网络联盟生效,但尚未获得欧洲和我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2 P3网络联盟对航运市场的影响

从联盟力度、运力情况、货主的选择等3个方面分析P3网络联盟的出现对航运市场造成的影响。

2.1 联盟力度

P3网络联盟的成立促进了其他联盟成员间的进一步合作。相对于其他大多数联盟松散的组织形式而言,P3网络联盟的组织架构更为严密。G6联盟的成员既有亚洲航运企业,又有欧洲航运企业;P3网络联盟的成员均为欧洲航运企业。相对G6联盟而言,P3网络联盟文化差异更小,其成员交流沟通成本更节约;从联盟的领导机制来看,G6联盟实行轮流主席制,而P3网络联盟仅由马士基执掌,经营策略更具持续性;P3网络联盟的合作力度超过其他所有联盟,在伦敦和新加坡分别成立了具有10年合约的运营中心总部和分部,统一调配联盟中的252艘船舶,整体优势更为凸显;P3网络联盟还共享上海、鹿特丹、纽约以及美国西海岸的港口设施,其成员均为全球航运电子商务供应商(INTTRA)电子平台的投资方和使用者,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2.2 运力情况

(1)对目前运力调整的影响。P3网络联盟在三大主干线上投放共计252艘船舶,其总载运能力至少可达260万TEU。G6联盟共投入240艘船舶,G6、CKYHE联盟重新规划目前运力,以更好地应对P3网络联盟的竞争。[2] P3网络联盟成立后,各大班轮运输企业调整在远东北美航线和亚欧航线上的运力投放(见图1和图2)。

就目前船型规模优势而言,P3网络联盟在优化货源组织和运力配置后,可以更好地享受船舶大型化带来的规模经济。

(2)对未来运力的影响。截至2015年,P3网络联盟还将接收28艘万箱船的交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规模效益使单船成本迅速下降,其他班轮运输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也加紧订造大型船舶。目前,中海集运还未加入任何联盟,其订造的5艘1.9万TEU集装箱船可能成为其加入航运联盟谈判时的一个重要筹码。船舶的交付和新船的订单预示着未来航运市场运力将进一步过剩。

2.3 货主对航运公司选择的影响

P3网络联盟提供28条周班航线,挂靠90个港口;G6联盟提供29条周班航线,挂靠66个港口。然而,在亚欧航线上,P3网络联盟的港口对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两个联盟(见表2)。港口对表示两个港口之间可提供直达航班,这将影响货主对班轮运输企业的重新选择。

3 纵向合作联盟的主要形式及发展趋势

3.1 主要形式

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纵向合作联盟形式主要包括航运企业独资开发或收购经营码头、航运企业与港口企业合资开发经营码头、航运企业参股港口企业以及港航联手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等。通过以上4种方式,港口企业与航运企业合作形成纵向联盟,确保班轮运输企业构建全球航运网络,保证班轮运输企业的船舶快速进出港口,完成停靠、装卸作业,降低码头作业费用。

3.2 发展趋势

(1)班轮公司具有港航合作联盟的主动权。随着航运联盟的不断演变,联盟成员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及在成本控制驱动下重新规划航线,重新选择枢纽港,尤其对于存在码头投资项目的航运企业来说,其航点的挂靠往往偏向其旗下的码头。作为航运公司网络布局的一个节点,港口处于港航合作联盟的被动地位,这与提出的第四代港口概念相符。

(2)拥有深水良港的码头运营商具有竞争优势。在亚欧航线上,航运联盟使用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至少需要16 m的吃水,这使拥有深水良港的码头运营商在枢纽港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3)未掌握运力的国际港口经营商处境艰难。缺乏航运背景的国际港口经营商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与班轮运输企业的合作联盟,才能保证班轮运输企业航班在其港口挂靠;也可向班轮运输企业或参股班轮运输企业出让经营码头的股份,加强与班轮运输企业的纵向合作联盟。

4 结 语

在瞬息万变的航运市场里,港航企业合作联盟化是现代港航物流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班轮运输行业的高度集中,加强班轮运输企业间的横向合作联盟以及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在竞争与合作的时代,港航企业应抓住机遇,共建全球物流服务网络,提供港航集成化服务,提高港航企业整体竞争力。

篇(6)

物流是物资实体物理流动过程及其有关活动的总体,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存货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的关键则是系统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的整个流程,以保证在最低的存货条件下,物料畅通的买进、运入、加工、运出并交付到客户手中。对于有着高效物流管理的企业的股东而言,这意味着以最少的资本做出最大的生意,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上增添新的内容,物流业出现了新的趋势。

(一)物流管理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设计、解决和管理上。可以为客户提供度身订造式的,并带有个性化的服务,企业逐渐转向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由对立转向联合。在追求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许多企业开始在各个商业流通机能上整合,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关系,使通道整体成绩和效果大幅提升。

(三)由预测转向终测。传统的流通模式通过预测下游通道的资源来进行各项物流作业活动,不幸的是预测很少会准确的,因而浪费了许多自然及商业资源。新兴的物流管理趋势是强调通道成员的联合机制,成员间愿意互换营运及策略的信息,尤其是内部需求及生产的资料,使得上游的企业无须去预测,流通模式是逐渐由预测基础转向终测基础发展。

(四)由经验积累转向变迁策略。一直以来经验曲线是企业用来分析市场竞争趋势及发展对应策略的方法,并以企业长年积累的经验作为主要竞争武器,然而科技的突飞进步,企业固守既有经验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在调度变化的环境下,经验及现存通道基础结构反变为最难克服的障碍,成功的企业要建立对策略方向的嗅觉和持续变迁管理体系才能生存。

(五)由绝对价值转向相对价值。传统财务评价只看一些绝对数值,新的评估方法将着重在相对价值的创造,亦即在通道中提供加值服务,顾客所增加的价值中企业可占多少比例。

(六)由功能整合转向程序整合。在竞争渠道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更快响应上、下游顾客的需要,因而必须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营运,并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统来动作,物流作业与活动多半具有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故程序式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重点。

(七)由垂直整合转向虚拟整合。今日企业经营的趋势是专注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管理公司去做,形成虚拟企业整合体系,使主体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服务。

(八)由信息保留转向信息分享。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

篇(7)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16-01

新疆兵团第六师一五团于2010年被国家农业部首批纳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棉花全程机械化、滴灌自动化高新节水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兵团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1.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在发展节水滴灌方面,一五团从2001年开始推广节水滴灌技术,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滴灌推广面积11.8万亩,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灌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5。推广滴灌自动化技术是实施兵团农业“六大”精准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一五团已示范推广滴灌自动化技术1.2万亩。

2.农业机械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截至2014年底,一五团拥有各类拖拉机782台,农业机械总功率达到14664KW,全团农业机械化水平92%,其中棉花农业机械化水平为83%。2014年,一五团重点是做好5万亩棉花机采工作,棉花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棉花播种面积的80%以上,棉花农业机械化水平要达到84%,较2013年再提高4个百分点。

3.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截至目前,一五团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8米宽的砂石路面铺设46公里,渠道防渗30公里,铺设输水主管道55公里,条田林网建设5793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6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精准农业的试点示范,标志着兵团开始向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现代农业迈进,代表和展示了兵团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兵团现代技术和物质装备集聚发展的展示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是率先实现区。

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因素影响较为突出。一五团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匮乏,土壤盐碱化。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五团二、三产发展滞后,种植业比重高,形成了种植业独揽大局的局面,而畜牧业、果蔬园艺业没有形成规模。在种植业中是以一种或者几种作物种植为主,单一的作物种植,增加了市场的风险。

3.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一五团的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已不完全是生产多与少的问题,而是顺利地实现价值。作为大宗农副产品生产者,我们只能作为市场和价格的消极接受者,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能适应兵团大农业的大规模的农副产品流通的要求,农产品营销主体单一,市场管理服务不到位。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五团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导致在中低产田改造、土壤盐碱化治理中效果不明显,不仅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也影响了一五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3]。一五团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难度大,从而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1.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农业结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科技创新为手段,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区域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和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优势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使区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推进市场化体系改革,处理好兵团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关系

兵团在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好兵团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至关重要。一五团作为兵团经济的主要载体,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提高职工适应市场的能力。

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农业基础设施是一五团农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要以“三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培肥地力,提高土地持续利用能力;扩大高新节水灌溉应用规模和领域,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等环节取得新进展。

4.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原料保障。二是“建好基地引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和防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深化农机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继续健全农机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和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和调动一五团、职工及相关企业的积极性,要把棉花机采作为提高一五团综合机械化水平的突破口。

篇(8)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16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行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其所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首先,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物流发展环境方面的完善工作;其次,各个企业越来越重视“第三利润源”的发展,对现代物流的需求呈现为迅猛增长的趋势。处在这种形势下,交通运输企业如何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目标就成为各个交通运输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1. 1 有效适应物流需求环境的改变

由于政府大力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再加上各个企业对“第三利润源”的高度重视,促使我国物流需求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开始朝着高度化趋势发展。处在该种趋势下,交通运输企业传统的大量销售、大量生产体系下的大量运输则呈现为持续减少的情况,必然会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巨大的冲击。倘若交通运输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运输服务,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物流需求高度化与多元化的发展形势。这就需要广大交通运输企业重新审视市场,深入调查物流市场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形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才可以有效适应物流需求环境的改变。

1. 2 有效适应物流供给环境的改变

我国当前的物流市场竞争呈现为白热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参与到物流竞争的行业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物流服务企业与工商企业都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当前的物流市场紧张不仅包含公路运输、水运、空运以及铁路运输等不同运输行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包括邮政业、贷款业以及仓储行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到物流市场的竞争当中,导致物流市场的竞争范围正在不断拓展;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与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中的竞争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其不仅体现在物流服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上,同时也体现在物流行业的高效率与高技术层面。与此同时,现代物流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仓储、运输以及搬运的流程,开始朝着网络化、差异化以及纵深化的层次发展。所以,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是有效适应物流供给环境改变的必然趋势,不仅能够有助于其本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2 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与建议

2. 1 准确定位改革观念

交通运输企业要想发展现代物流,就必须要意识到现代物流对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现代物流并非传统物流行业的一种延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属于一门新型的产业,通过有效的发展能够发展成全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需要交通运输企业综合参考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与现代物流的相关需求,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在企业内部进行观念的改革,加大现代物流的宣传力度,形式自上而下的良好理念,能够意识到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使得内部能够形成合力。

2. 2 注重物流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引进

交通运输企业要想发展现代物流,就必须要从管理、理念以及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自然无法离开物流人才。这就需要交通运输企业高度重视物流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首先,交通运输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培训教育,根据企业与物流队伍的实际情况,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方式,进一步完善物流队伍的知识体系,力争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强的物流队伍。其次,交通运输企业应当积极组织相应的专题学术、业务交流会议,积极举办形式丰富的专业网络业务学习活动,通过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的模式,向物流队伍讲物流行业的先进方法、发展趋势等,切实提高物流队伍的管理水平与工作能力。最后,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引入专业人才,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切实加强物流有关的学历教育,不断提升物流队伍的综合水平。

2. 3 拓展物流服务内容

交通运输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内容的拓展主要包含两个渠道:其一,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进行拓展,主要在制造商的材料供应层面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其二,沿着供应链顺流而下进行拓展,主要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层面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倘若交通运输企业能够同时朝着上述两个层面进行拓展,就可以实现向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转变的目标。

交通运输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内容拓展的起点主要在于上述各类物流服务功能,尤其是在物料采购、订单处理、存储管理、信息集成、仓储以及运输等相关功能最容易成为物流服务内容拓展的起点。物流服务内容的拓展进程实质上就是针对核心功能的服务需求进行有效的细分,然后针对各种细分服务品种进行有效的创新。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企业还应当积极发展“信息共享”与“在线服务”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针对当前的物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以此来促进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2. 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发展力度

针对仓储设施进行改进,注重保温、冷藏、冷冻、自动化仓库以及例题仓库的建设工作;针对配送、包装、分拣、搬运以及运输等各项设施进行改进,比如针对货运车型的结构进行调节,注重发展适合进行中长途线路运输、装载量大以及效率高的重型货运;增加散装货物运输车辆、集装箱牵引车辆以及冷藏货物车辆,同时根据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颗粒状、液态以及气态等特种用途的车辆,以此来提升交通运输企业的物流服务范围与内容。

信息化建设属于企业参与竞争与有效运作的关键基础,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当综合参考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评估,充分满足信息采集、流通、存储以及处理等相关要求,积极构建由物流软件、数据库、互联网以及信息设施等共同构成的物流环境,以此来推动现代物流朝着市场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同时通过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现有的物流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针对现有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做出更为科学的物流发展决策。交通运输企业信息化发展必须要做好基础技术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两个方面,基础技术建设主要包含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GPS、EDI以及BC等相关内容;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包含共享功能、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功能以及信息收集功能等。

3 结 论

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是一项系统、漫长以及繁杂的工程,发展过程中还必须要参考众多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各个交通运输企业综合参考自身实际情况,同时结合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与发展规划,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铁路的货物运输市场份额日趋减少,铁路货运向运输物流市场拓展、以获取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物流,是传统铁路货运业面临的崭新课题。铁路运输企业要实施现有传统的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最重要的是引进现代物流理念,使企业领导及员工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深刻认识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拓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正确确定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铁路运输企业才能根据所在地区的市场环境及企业自身的客观条件,科学的制定其发展现代物流的长远战略规划与实施对策。在这方面,迄今为止尚缺乏比较系统、有力度的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都是实现人和物资空间位移的服务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更广,而交通运输提供的服务更狭窄点。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运输和物流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

二、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业务的意义

现代物流的发展将改变铁路目前的市场位置,进而将改变铁路在市场中的角色。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单一的运输或仓储服务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基于这一变化铁路面临的已经不是原来单纯的运输市场,而是包含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服务功能的整个物流市场,这样铁路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也不再只是运输企业,而是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加快铁路物流业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货流特点的需要,是促进国土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将现代物流理念运用到传统铁路货运的发展中去,成为改善运输现状刻不容缓的方针政策。

铁路要向现代物流领域进行拓展,作为铁路主要生产部门的货物运输生产,必须根据现实的市场环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确立合理的市场定位,实现自身角色和功能的转变,从而实现铁路向现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从当前铁路货运的现实状况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相当数量的铁路枢纽货运站在其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铁路枢纽货运站原有的功能正逐步丧失,而且面临着设备与设施闲置、无效运输、效益滑坡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和结构调整,调整经营策略,采取措施开展相应的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因此,在现代物流蓬勃发展的今天,在铁路向现代物流领域进行拓展的大环境下,进行铁路枢纽内货运站发展现代物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的融合

1.积极发挥铁路的干线运输优势,走专业化道路。铁路运输本身属于功能性物流,走专业化道路就是不断加强铁路的专业化特点,突出铁路的强大优势,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铁路运输应充分发挥在干线上的运输优势,充分体现其运量大并安全,还有不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的天然优势,以承揽长距离和大运量的运输业务,只有这样充分利用优势,抛开劣势,才能将铁路运输业做成强大的功能型物流企业。

2.构建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运行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铁路物流运行网络体系是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一方面,铁路具有天然的网络优势,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最大交通网络,另一方面,要不断在现有铁路运输体制条件下形成区域性物流业务网络,还要尽快实现对铁路货运的实时跟踪,努力通过信息平台将企业连接起来,实现电子化现代物流。

3.对铁路闲置的货场设施、装卸机械及仓库等进行整合,组建地区性的以仓储、配送和运输为服务特色的铁路物流公司。新形势下可以有选择地对部分地处大、中城市和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的铁路货场进行改造整合,以仓储为基础,完善配送、流通加工和协助销售功能,从而实现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质的转变。

4.组建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公司。可以整合现有的行包运输、行包经营资源,将铁路局的行包车辆、行李房设施及相应的装卸力量与中铁快运进行重组,成立全路性的行包快运公司,另外重新布局全国铁路集装箱营运系统,组建全路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

四、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适应与发展

1.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尽快实施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铁路大中型货运营业站的仓储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发展仓储及配送等物流服务,利用铁路货运营销系统的便利性,可以为客户提供市场分析预测等信息服务。另外,铁路应加强与海运、内河航运及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运输优势,全面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篇(10)

纵观世界物流发展动态,结合国内物流发展趋势,有利于认清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方向。

1、世界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世界物流服务业从初级向高级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初~70年代为第一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为第二阶段;进入21世纪为第三阶段。

2、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各地物流园区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港口物流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主要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物流园区的运营初见成效。随着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快速升级,港口货物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和服务体系成为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上海、天津、大连和洋浦4个保税港区为港口现代物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围绕沿海港口已形成“物流区”,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广州等沿海港口大力发展物流业。我国已形成了围绕城市群的“物流圈”和围绕产业链的“物流带”,促进了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

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为了促进交通行业发展,2001年2月28日原交通部了《交通部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对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实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运输企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原交通部编制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规划》和《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都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点规划内容之一。组建交通运输部,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统一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建立我国港口物流运作系统营造了有利的环境。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市场十分广阔,既包括国内陆地物流市场,又包括海上国际物流市场。20年中国水路交通完成的货运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水路物流量充足,物流市场巨大。

随着我国物流业发展,国家和有关部委局加强物流管理,促进物流业发展。2001年3月2日,国家经贸委和交通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4年9月,6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特别是在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国发[20]7号)文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这些文件为加快我国港口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到2008年底,国家已批准了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青岛前湾、广州南沙、深圳前湾、重庆寸滩、张家港等12个保税港区,为沿海港口发展保税物流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根据现代物流理念以及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仍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有待于提高对现代物流理念的认识

世界物流经过80多年的实践演进,到21世纪步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较科学的现代物流理念,这是一个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理念发展的漫长过程。目前,有些管理层领导、经营决策者、规划和科研工作者把传统运输视为现代物流,例如将码头后方的物流运作区视为物流园区的全部。然而在港口同一经营管理实体中,将物流运作区与物流作业区分割开,也是与现代物流资源整合和现代物流管理一体化理念相悖的认识问题。现代物流理念是经过一个世纪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在实践中对现代物流理念也将不断创新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2、物流企业规模小,现代物流市场不规范

当前我国港口物流企业存在有3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有的企业已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功能不健全,对建立物流运输网络平台、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和物流营销网络平台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物流市场的发育;第二,有的港口物流企业是“挂牌”的现代物流企业,实际尚属传统运输企业;第三,没有资质的所谓的“物流企业”从事物流业务经营。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现代物流理念认识问题;二是体制问题包括部门管理体制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三是规范现代物流市场政策问题。

3、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不适应、不配套、不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是互相依存的。物流园区是企业进行物流运作所需要的场所。目前,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满足传统运输作业的要求,道路、港口、机场、园区、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快捷、畅通、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由于运输通道以及通信等技术设备均不完善,还不能适应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物流企业转变过程的快慢以及经济实力保障程度等因素。

4、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需要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目前我国港口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主要信息技术,如虚拟网络技术等尚未很好地应用于现代物流经营管理中;二是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还未完全实现共享,管理信息网(包括监管网)还未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三是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尚未全面建立,各有关部门的管理体制问题和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5、现代物流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扩大

要将交通运输市场提升到现代物流市场层面,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现代物流人才匮乏,现代物流科技市场不发育,现代物流营销网络还未建立。因此,我国港口现代物流人才市场培育、现代物流科技市场培育和现代物流营销市场的培育任重而道远。造成港口现代物流市场发育不健全的原因诸多,但最重要的是交通运输行业处在从传统运输全面向现代物流的转型期。因此,迫切需要培育港口现代物流服务市场主体的有关政策的支持。

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

1、形成港口物流市场、融入物流大体系

我国港口物流服务业主要是以水路物流企业为主体,与相关物流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建立从事经营现代物流业务的物流运作系统。港口是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形成港口物流市场、融入供应链物流大体系,提升我国港口物流在全球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国港口现代物流需要不断向其他产业延伸,延伸到生产、流通、销售各个领域,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港口物流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规范港口现代物流市场管理

目前,在我国沿海港口已掀起一股物流热,但是物流业发展极不平衡,物流市场不发达、不规范。当前面临着主要任务是:在建立全国港口物流系统的同时,要加快全国有关物流的法规建设,加强对港口现代物流市场管理,并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无论是建设和发展快速反应的港口供应链,还是发展港口绿色物流,都需要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政策的支持。

3、港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加快转变水运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港口现代产业结构,推动港口运输企业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拓展港口物流企业服务功能,提高港口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增值服务的广度,并挖掘其深度,建设和完善快速反应的国内、国际供应链,发展成为由运输网、信息网、营销网3网合一的物流价值链。因此,加强智能化交通运输、智能化物流设施的建设,向高科技化发展,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4、发展港口绿色物流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而废弃物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废弃物是一种资源,大量废弃物的出现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回收物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持系统,废弃物物流的产业化、减量化、无公害化和资源化,是维护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再生产的有力保障。因此,发展绿色物流既是当今世界现代物流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我国港口物流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5、发展港口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以及弱经济性等特点。为了全力满足紧急状况的物资需求,需要建立港口应急物流系统。港口应急物流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前提下,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实现损失最小化,避免灾难扩大化。港口应急物流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对各种突发性事件进行控制。因此,港口物流企业搭建应急物流网络、提高应急物流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加强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管理,是我国港口现代物流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港口现代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完善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现代物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全球物流市场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我国港口现代物流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挖掘利润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这个世界物流大市场的国际环境中,我国港口承担着国内和国际的物流业务,加快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既适逢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纵观世界物流发展动态,结合国内物流发展趋势,有利于认清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方向。

1、世界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世界物流服务业从初级向高级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初~70年代为第一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为第二阶段;进入21世纪为第三阶段。

2、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各地物流园区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港口物流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主要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物流园区的运营初见成效。随着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快速升级,港口货物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和服务体系成为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上海、天津、大连和洋浦4个保税港区为港口现代物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围绕沿海港口已形成“物流区”,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广州等沿海港口大力发展物流业。我国已形成了围绕城市群的“物流圈”和围绕产业链的“物流带”,促进了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

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为了促进交通行业发展,2001年2月28日原交通部了《交通部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对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实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运输企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原交通部编制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规划》和《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都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点规划内容之一。组建交通运输部,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统一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建立我国港口物流运作系统营造了有利的环境。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市场十分广阔,既包括国内陆地物流市场,又包括海上国际物流市场。20年中国水路交通完成的货运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水路物流量充足,物流市场巨大。

随着我国物流业发展,国家和有关部委局加强物流管理,促进物流业发展。2001年3月2日,国家经贸委和交通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4年9月,6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特别是在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国发[20]7号)文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这些文件为加快我国港口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到2008年底,国家已批准了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青岛前湾、广州南沙、深圳前湾、重庆寸滩、张家港等12个保税港区,为沿海港口发展保税物流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根据现代物流理念以及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仍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有待于提高对现代物流理念的认识

世界物流经过80多年的实践演进,到21世纪步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较科学的现代物流理念,这是一个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理念发展的漫长过程。目前,有些管理层领导、经营决策者、规划和科研工作者把传统运输视为现代物流,例如将码头后方的物流运作区视为物流园区的全部。然而在港口同一经营管理实体中,将物流运作区与物流作业区分割开,也是与现代物流资源整合和现代物流管理一体化理念相悖的认识问题。现代物流理念是经过一个世纪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在实践中对现代物流理念也将不断创新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2、物流企业规模小,现代物流市场不规范

当前我国港口物流企业存在有3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有的企业已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功能不健全,对建立物流运输网络平台、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和物流营销网络平台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物流市场的发育;第二,有的港口物流企业是“挂牌”的现代物流企业,实际尚属传统运输企业;第三,没有资质的所谓的“物流企业”从事物流业务经营。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现代物流理念认识问题;二是体制问题包括部门管理体制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三是规范现代物流市场政策问题。

3、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不适应、不配套、不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是互相依存的。物流园区是企业进行物流运作所需要的场所。目前,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满足传统运输作业的要求,道路、港口、机场、园区、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快捷、畅通、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由于运输通道以及通信等技术设备均不完善,还不能适应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物流企业转变过程的快慢以及经济实力保障程度等因素。

4、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需要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目前我国港口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主要信息技术,如虚拟网络技术等尚未很好地应用于现代物流经营管理中;二是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还未完全实现共享,管理信息网(包括监管网)还未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三是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尚未全面建立,各有关部门的管理体制问题和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5、现代物流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扩大

要将交通运输市场提升到现代物流市场层面,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现代物流人才匮乏,现代物流科技市场不发育,现代物流营销网络还未建立。因此,我国港口现代物流人才市场培育、现代物流科技市场培育和现代物流营销市场的培育任重而道远。造成港口现代物流市场发育不健全的原因诸多,但最重要的是交通运输行业处在从传统运输全面向现代物流的转型期。因此,迫切需要培育港口现代物流服务市场主体的有关政策的支持。

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

1、形成港口物流市场、融入物流大体系

我国港口物流服务业主要是以水路物流企业为主体,与相关物流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建立从事经营现代物流业务的物流运作系统。港口是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形成港口物流市场、融入供应链物流大体系,提升我国港口物流在全球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国港口现代物流需要不断向其他产业延伸,延伸到生产、流通、销售各个领域,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港口物流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规范港口现代物流市场管理

目前,在我国沿海港口已掀起一股物流热,但是物流业发展极不平衡,物流市场不发达、不规范。当前面临着主要任务是:在建立全国港口物流系统的同时,要加快全国有关物流的法规建设,加强对港口现代物流市场管理,并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无论是建设和发展快速反应的港口供应链,还是发展港口绿色物流,都需要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政策的支持。

3、港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加快转变水运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港口现代产业结构,推动港口运输企业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拓展港口物流企业服务功能,提高港口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增值服务的广度,并挖掘其深度,建设和完善快速反应的国内、国际供应链,发展成为由运输网、信息网、营销网3网合一的物流价值链。因此,加强智能化交通运输、智能化物流设施的建设,向高科技化发展,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4、发展港口绿色物流

篇(11)

一、现代物流的发展背景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尽管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较初级的水平,与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在我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的带动下,中国的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必然会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将成为我国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1.中国物流发展初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随着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不断扩大,资源分配组织供应逐渐打破了部门和地区的界限而转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物流活动开始考虑整体的经济效益。物流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开展了集装箱运输、散装运输和联合运输等业务,使得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

2.中国物流大发展和国际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1992年,我国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随着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增长迅速,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零售企业、连锁商业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加强。传统的储运企业开始向综合物流企业发展,也产生了一批新的民族物流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生产、零售企业开始退出物流领域,不再新建仓库,转向市场寻求合格的物流商,这标志着我国现代物流业已经开始起步。

三、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对策

1.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物流业呈现需求扩张,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增强,物流企业追求个性化,物流市场日益国际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加强等趋势。

2.现代物流发展的发展对策建议

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研究,为使我国物流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引导,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取向。从国民经济结构的角度看,物流产业是属于要大力、优先发展的服务性、基础性产业。国家要在法律、税收、市场监管、国家投资及吸引外资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积极营造适宜物流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的运输系统是物流也得以运营的基础平台。欧美和日本物流发展的历程说明,要使物流步入顺利发展的轨道,必须解决基础设施和运输业的瓶颈制约。日本政府在物流近代和现代化阶段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大都市圈物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建设,从而使日本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物流先进国家。因此,政府等有关主管部门要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物流枢纽设施、物流基地等的规划和建设。

(3)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行业的运行效率的高低,它是实现物流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差距的前提。标准化的物流不仅降低了工作难度,减少了物流损失,降低了物流的综合费用,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可靠的物流服务。

(4)把物流企业做大做强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国家要在政策和经济手段上有意识的采取扶植措施,促进现有物流企业间的重组兼并,把中国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造几个“大船”,提高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以应对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

四、结论

中国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和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笔者由于研究不足,对物流行业的了解不是很深入,仅仅根据所得到的有限资料做出一些思考和判断,一些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度笔者目前很难确认,可能会使本文的一些论点和判断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得出的结论或者判断可能与物流业的现实有一定程度上的出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汪鸣,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