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内控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4 16:29: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内控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内控管理

篇(1)

虽然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上一定的推进,但改革力度微弱,落实不到位,不能完全适应的市场的变革。这主要是由于多数企业的内控管理基本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强有力的监管督促制度的执行。所以实际情况中假账﹑人情账的情况不胜枚举,导致了会计资料的不真实;一些企业的不相容会计岗位虽名义上分离,但在实践中有些部分却混淆在一起,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此外,企业的财务内控也仍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控制,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显然是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的,所以导致改革的滞后和不到位,严重威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1.2规划与预算不符合自身发展规律

1)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不健全,不完善。主要因为制度的建立缺乏科学性,没有将其强化并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财产的安全性﹑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作为目标保障。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的控制上没有紧密企业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方法;预算执行控制不严密,容易出现漏洞让人有机可趁,尤其是对企业现金收支的预算控制的失误,会使企业的资金缺乏保障;而多数企业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也没及时进行预算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实现途径研究张琼元重庆市长江师范学院408100调整控制,导致结果出现偏差;而最终的预算分析和考核也是易被企业忽视的一点,从而不利于预算控制的合理准确再循环。这些情况凸显了整个管理流程的不合理,最终导致不能规范化﹑实质化的去提高管理效果。2)预算主要依靠人力资源成本。企业由于传统观念的局限及各种原因,没有迅速有效引进前沿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主要的预算分析仍靠人工完成,从而使得财会部门需大量人力来完成此项工作,以至于财会结算﹑报表编制等其他财务工作易出现纰漏及低效率的完成。最终使得规划与预算不能达到预设目标。3)预算单一笼统化。企业的年度预算仅结合自身资源出发,而没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角度,结合现有资源进行细化的预算。没有一个合理分解的预算方案从而使得企业在具体执行时方向性不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性不好,很可能导致企业预算和目标间的失衡。

1.3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任何一个企业在对资金的调度﹑控制上都需要有一份科学而合理的年度资金安排方案。但当前大多数企业对于中期资金的使用缺乏合理的安排,致使运营到年度中期出现资金不能合理调度去适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为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资金﹑工程项目等贷款等不能合理调度而致使企业不能准确﹑全面﹑客观的了解自身财务状况,最终可能导致管理决策的偏差。

1.4投资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依据

1)企业的投资活动规划缺少科学而合理的统筹安排,对实施方案的编制控制不严谨,审批程序不严格,以至后续投资活动没有一个具体且实质性的指向,从而导致了企业在整个投资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2)对投出资金的控制不严格。企业对于投出资金的具体板块没有分类进行控制。比如现金资产中的货币性资金和证券投资,非现金资产中的存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投出,都笼统的一概而论,最终导致企业因投出资产控制的失误引起的企业资产的无保障性。3)企业在整个投资活动中,没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有效规范投资活动的整个流程,即对投资活动的各个板块的项目评审不到位,拘泥于形式化。要使得企业的项目评审进退自由,就必须有效避免风险,同时让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实际中的企业对其项目的评审和投资活动没有有机结合发挥效用,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地健康发展。4)企业的监管制度和投资措施不到位,使其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在整个投资活动中,企业依靠内部审计和预算来实行监管,但实际上,并没有对其有很强的应用意识,使得监管不力。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等出现错误,最终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5)企业没有制定系统﹑准确的财务指标衡量投资项目的后续情况。从而缺乏有效信息来源,不利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整体价值根据量化的指标和实质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价,从而难以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

2、如何实现高效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

2.1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企业问责制

1.一个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对于企业的财务内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企业财务制度应明确会计岗位各自的职责和权力,完善问责制度。使会计人员在其位谋其职,这样在日常工作中不会使得各项任务紊乱,也不会造成因劳动力重复使用而导致的效率低下,在出现问题时也能找到问题责任人。当然,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应该赋予会计人员相应的权力,这样可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效地完成财务工作。

2.其次应该实行岗位的轮换制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即在同一岗位不同时期轮换会计人员且不相容职务应委派不同会计人员担任,这样可使会计人员个体彼此对立职责立场,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最后企业应加强对整个财务流程的监管,使得财务行为不偏离企业管理决策。

2.2建设企业财务内控的自我评价体系

在对企业整个流程实施一定财务内控管理后,企业自身进行内控管理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发现内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在此基础上总结﹑修正,便于今后的工作管理;同时可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测控,发现实际与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除此,在出现问题时,可认定划分失职者的责任,有效避免了员工间互相推脱责任的状况。从而完善了企业财务内控的管理工作。

2.3加大对企业内部环境的整体监管力度

有效的内控监管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资金安全性﹑经营管理效率的强有力保证。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了经营﹑组织﹑管理﹑授权等方面。其一对此工作的监管包括于对执行此工作人员的监管。所以企业除建立完善制度,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每一项关联任务用制度具体化进行监督外,还应加强灌输员工的内控意识,认识到财务内控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更是每一名员工工作中的责任意识,还要提升思想素质,建设渗透性的企业文化,从管理层自上而下的感染员工,从而实现企业内控的有效监管。其二应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前沿性和加强监管其安全性。会计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内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点,越是完善又前沿的信息化平台,越可帮助企业有效实现内控管理。前沿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减少数据偶然误差,也加快了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便于部门间沟通和管理层的决策,是现代企业内控管理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在现代计算机病毒偶发,黑客恶意攻击的网络时代,加强对信息化平台的监管从而保证资料的安全性是会计信息化平台运作的有力保证。

2.4政府加快对企业各个部分的监

督监管机制对于企业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包括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企业的有效内部监督可保证自身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而为了避免内部监督舞弊,加强外部监督更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等,而政府作为外部监督主体中最主要的部分,有着强有力的管制权,应该建立完善对企业的监督监管制度,加强对企业各个部分的监管。让企业在内部监督及政府等的外部监管下,按计划完成经营管理目标。

篇(2)

一、企业财务管理流程问题分析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流程一般划分为4部:会计核算、计划与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管理。

(一)会计核算中一般会出现的问题

1、采购付款流程中制部门风险控和财务部门的权限划定不清晰,甚至有部分重叠。不同部门间工作内容的重复会造成管理漏洞和重复性劳动,降低管理效率,带来风险。

2、在支付运杂费的过程当中,对成本核算的监控管理不能及时进行。合同成本核算表执行不力,没有重视过程监督作用。

3、销售收款开票流程中相关联的部门过多,致使会计核算流程通道不流畅,管理效率低下,提高风险。关联的部门过多,财务报表的制作无法及时,扩大了信息误差,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4、对企业实物的资产在财务上缺乏管理和监控。在企业财务的管理会计核算中,对业务存货台账单和财务部门存货的账单没有及时对账、审核,没有做到存货账单吻合对应,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不一致,且更新更正不能及时进行,从而不能作出的财务处理时有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出现,从而企业对实物的资产管理难度增大了。

(二)计划和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合理

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难以使流程规范化。基本上相关制度属于原则性规定的较多,而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致的指导,预算流程管理没有做到标准化、细化。

2、预算流程依赖员工人工完成

有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设备,于是预算的分析和执行依赖员工的人工操作,导致财务部门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精力投放到数据的核算、加工和分析等工作上,不能及时衔接项目计划和预算报表的编制,其也会导致数据的分析评价误差扩大。

(三)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具体的年度资金利用计划在每个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企业对中期资金缺少具体的安排 ,导致在中期资金管理不全面,主要表现为各个季度和月度的资金计划,收付款的短期规划,贷款的归还,短期投资项目规划应,资金在部门业务间的调度,收款款项的落实等计划不具备操作性,不利于对自身财务实际状况的掌握。

投资管理流程主要有投资规划、投资决策、投资实施与监控和投资后评价4个部分。

(四)在投资管理流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未能明确企业的长期投资计划,导致投资管理被动

企业在长期计划中对未来的业务拓展方向和财务目标进行了粗略的规划,但对各个投资模块、各个业务很难做出可操作性的、具体的规定。

2、没有建立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投资决策流程进行规范管理

企业的项目评审需要投资项目的具体执行,确保企业在该投资项目进退自如,一方面使风险压在一定范围,另一方面又要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评审通常过于形式化,并没有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论证,甚至使项目远离了企业总体战略方向,最终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

3、监控与投资实施不到位,增大投资风险

目前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和预算管理来实现企业投资的监控和实施,导致对监控处于无力状态,财务报告未谨慎核对,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管控,金融环境以及行业环境,企业经营的宏观经济环境,财务风险预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状况等方面的监控不全面。

4、关注意识在投资后评价方面不足

没有规范设置评价的财务指标,对企业投资项目不能实现实时跟踪资产价值,不能准确把握信息等都将给企业投资管理流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一)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会计机构地设置要科学合理,财务会计工作的体系要完善第一要建立健全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各类职工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权限和职责,建立全面的奖惩考核机制,使会计人员的工作有章可依,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建立并实行岗位轮换制。 有计划地轮换会计岗位,可有效防错防弊。 第三,建立内部制约制度。 内部监督制度能够确保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通过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可有效防止减少业务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差错和失误及营私舞弊等违法行为行为。

(二)加强对预算与核算的控制

1、通过授权相关部门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

以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为起点,允许被授权部门对预算进行调整修正,使预算与实际相吻合,最后被授权部门需要定期反馈预算执行实际情况。 在预算中定期对有形资产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面与实有财产相符,确保资产安全。

2、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应明确各个细节的规定,如审批程序、财务处理程序、计量验收、原始记录管理、定额管理、稽核、成本核算、财产清查

第一要落实审批程序,应对审批人及其相应的责任、会计事项处理的审批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第二要要使业务处理流程明确,具备操作性。对于会计科目的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财务会计报告的编报种类和要求等各个方面加以书面形式的规范。

3、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计量验收制度等

(三)完善财务监督,强化内部审计控制

企业建立定期财务检查制度, 可有效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

1、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使之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强化内审制度 ,保证内控的实施

该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各被审部门相独立,保证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同时要能在审查工作中对企业的管理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2、内审部门设在企业内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熟悉,内控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发现,有足够的时间取得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能有效为维护企业利益而服务

3、当内审执行人员判断错误时,则需要通过外审力量,对企业内控进行检查、评估,克服本企业部门业务知识的局限性,帮助企业营造更好的监控环境

(四)建立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执行情况评价制度,内审部门对各部门内控定期做出评价,并予以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并唤起各部门的集体意识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舆论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使内控制度得到落实。建立的评价制度要合理化、合法化、科学化,力求动态化企业财务内控评估,量化考核指标,被审核部门和内审部门共同制定审核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考核、评价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根据考评结果实行物质化奖惩,做到动力和压力相结合,确保内控目标得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建立方能顺应改革的必然趋势,换句话说,企业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均要求企业实施的与之相配套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有待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有待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但实践证明,财务内控的实施,对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促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龙春花. 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及完善[J]. 财经界(学术版). 2009(04)

篇(3)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47-02

1 企业内控环境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意识淡薄、缺少资源等原因还未进行内控管理,而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已经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但由于内控环境的缺陷导致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失效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内控形同虚设。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相当重要,因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无法超越那些创造、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操守及价值观。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和激励经理人员的内外机制。管理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导致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造成了管理层整体素质偏低,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尤其是 “内部人控制”的问题,造成决策失误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完全失效。

(2)人事政策不合理。好的人事政策和实务,能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而我国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在人员的聘用上或多或少都带有国有企业的色彩,同时也没有完全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再加上外部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约束不力,导致雇员极易产生短期行为。人力资源的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的制约,使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上出现应付了事、效率低下的情况。

(3)考评不力,有章不循。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致使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成了摆设,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可用性。

(4)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文化对企业产生的许多影响处于行为动机的意识层面之下,以至于文化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由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其始终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方式影响着企业。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层大多不太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严重制约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例如,郑州亚细亚集团从领导到员工,都忙于私事,利用职务之便贪图小利,不健康的风气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也严重阻碍着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2 改善企业内控环境的举措

(1)加强内部控制宣传,提高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应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内控意识宣传,使管理层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作用、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以及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看企业员工有没有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只有管理层首先树立起内部控制观念,自觉执行内部控制,才能防止包括财务报告舞弊在内的舞弊现象的发生。

(2)建立配套的人力资源系统。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仅能够提高职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还能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创造性,有效降低内部控制成本,弥补内部控制缺陷,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良好效果。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有三点:一是提供合理的薪酬,创造良好的劳资关系,并通过完善科学的绩效考评,对员工进行即时奖惩和合理晋升,使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得到承认和鼓励,树立正确的内控导向;二是施行对不合格员工的淘汰机制,彻底打破心存舞弊意图的潜在违规者的侥幸心理,阻止其不法动机;三是完善培训管理,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应遵循的工作职责、行为要求及业务流程,帮助他们熟悉应该掌握的岗位技能、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以保证员工更好地履行规定的职责。

(3)建立内控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和评价是建立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不是没有考核评价机制,而是在执行过程中表现的不够理想,关键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掌握好度,往往是只追求业务发展,忽视风险控制,从而付出惨重的代价。要使考核和评价相适应,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经营者的热情,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堵塞漏洞,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应结合实际,建设促进自身长效发展的企业文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道德规范的建设,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目标明确,思想积极向上时,内部控制会更有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内部控制中强调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减少各控制主体与受控制者之间的摩擦,并能更有力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坚持全面性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每一个经营者都要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事,人人都负起责任,共同遵守,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就自然实现了。

3 结 论

内部控制有赖于控制环境的支持。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企业管理层应树立长远意识,具有战略眼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营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控制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文贤,孙琳.内部控制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宋建波.企业会计控制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郑石桥.内部控制基本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 当代财经,2008(5):11-14.

[5]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25-26.

篇(4)

首先,建立会计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并将其进行彻底的贯彻落实。在进行会计业务时,不仅需要对会计内控管理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而且还要对会计业务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明确,根据会计业务需求的不同,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使精细化标准得到彻底的落实。对于一些重要岗位,要对其进行重点管理,必要时可以实施会计岗位轮换制度。

其次,需要对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做好各项整改措施,以便于使这些问题能够很好的解决。同时还要针对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从而实现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及提高其自身良好的控制力,使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增强,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最后,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所以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加强会计内控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可以强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确保会计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良好的会计内控环境

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员都认识到会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会计内控管理环境的强化,使其与整个企业发展的环境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促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不是某个部门或是某个行业的事业,这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只有所有员工都积极的参与到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中来,才能确保拥有一个良好的会计内控环境。

三、建立规范的会计内控责任制度

首先,需要进一步对会计内控管理责任进行明确,明确划分会计业务人员和会计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而且要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强化会计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来努力工作。

其次,通过建立会计工作考核制度来加强对会计行为的约束,对于会计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妥善进行处理,确保会计考核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使会计考核工作更具公正性和公平性。

最后,为了更好的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则需要建立会计工作激励机制。对优秀会计人员进行奖励,这对于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控制会计内部控制风险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大,这就需要在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需要控制好内控风险,这是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所以需要相关的领导需要不断的强化风险意识,对会计工作内容和流程进行全面掌握,从而监督和管理好各项工作,将会计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内。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监督和管理办法,利用科学和现代化的手段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其次,需要对会计工作中重点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存在的会计内控风险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再次,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新技术设备来充分的发挥会计监督管理的效能;最后,通过建立会计风险内控监控系统来对会计内控风险进行全程的监督,对存在隐患的内控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同时还要相互监督每个岗位的工作,从而将会计内控风险降低最低水平。

五、定期对会计人员工作进行培训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需要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力水平进行培训,使其在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发挥其主导作用,牢固的掌握会计内控管理基础知识,对各项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制度进行熟悉。加强对会计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对会计工作流程进行正确的掌握,使其专业技能更充分的发挥出来,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明确自身的职责,做好职业规划,使会计人员在工作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则。

六、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篇(5)

医院固定资产按自然属性分为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等其他固定资产四大类,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其规模的大小和先进程度决定着医院医疗技术、经济运行水平的高低和后续发展,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做好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一、问题分析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1. 重投入、轻管理,重购置、轻使用

有些医院、部门因设备购置前期论证不到位,只重视采购忽略了使用与维护,造成某些设备使用率低、长期闲置;医院不惜重金给临床配置的个别进口医疗设备,因忽视了对设备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未尽其用,只使用了其中部分功能,造成资源上的相对浪费。

2. 固定资产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

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病。究其原因归纳两点:一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多、分散,导致管理混乱;二是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不畅,造成管理链条中断。

(二)相关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管理意识不强、财务意识缺乏,资产使用科室、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资产变动交接手续办理不及时,科室间资产借用随意性大,借用无手续、无凭据,由于责任不清,责任不明,时间一长造成资产归属不清,出现问题又相互推诿,造成账实不符。有些医院长期依赖第三方维修,不重视临床工程师自身技能培训,既提高了维修成本,又耽误了临床使用。

(三)缺乏监督机制

没有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工作流程未能达到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环环相扣,没有实现各部门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二、完善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系统

1.合理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的工作流程环环相扣,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建立内部控制联席工作机制并开展工作,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岗位),实现“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2.基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并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以审计、质管部、财务等部门牵头,进行监督考核。可以将一系列管理指标纳入医院固定资产内控评估体系:借助数据指标控制固定资产过度更新、盲目购置,促进提高设备使用率。辅以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工作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有悖相关规定、制度者,给予惩罚,做到奖惩分明,从而促进医院固定资产内控管理体系的有效执行,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关口前移,做好事前控制,强化购置论证,大型设备严格请购、论证、审批,避免闲置,提高利用率。本单位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应涵盖预算与计划、需求申请与审批、过程管理、验收入库四个方面。

(1)健全固定资产预算

预算管理制度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购置、更新设备,伴随着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资产的价值不断的消耗,转移,实现。健全的固定资产预算有利于预测和控制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有效避免固定资产盲目增加、过度浪费现象。医院应按“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工作流程,先填报集中采购预算,经批复同意并录入采购计划后,方可实施采购。

(2)需求申请与审批

任何部门、个人不得私自购置固定资产,严格遵循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和原则,建立以政府采购、医院招标办集中采购为主的资产构建方式。采购前强化论证控制:除某项专题或临时医疗、科研急需设备可提出紧急添置计划外,使用科室应将需求设备做好内部论证,每年年底前将购置申请提报至医疗器械部,医疗器械部本着“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的原则,对全院需求进行分类汇总,组织完成购前论证审核工作,按轻重缓急,每月做采购计划,进入招标采购程序。

(3)强化采购过程的公开控制:增加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纪检、审计、财务参与监督审核,完成采购合同签订,从而有效预防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强化采购结束后的评价控制:跟踪评价效益,对浪费要有惩戒。

(4)强化资产验收控制:严格验收流程,确保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等符合使用要求。验收工作由各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实施。对交付的不符合标准的固定资产不予接收,并参照合同追究相关违约责任。各归口管理部门专人负责建立完备的设备档案,内容包括:医疗设备验收登记册、审批文件、可行性论证报告、订货合同、使用说明书、图纸(原机未带除外)、电原理图及维修手册。商检证书、许可证或免税证明、医疗器械三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合格证明)等。验收后强化评价控制:定期巡视,做好维保记录。

4.每年定期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已到报废期限、确已无法正常使用的资产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报废审核,对盘亏资产一查到底,追踪落实,确保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1)我单位由财务部牵头,根据医院固定资产归属分别设立医疗设备清查小组、微机设备清查小组、总务设备清查小组、总务家具清查小组,于每年5月~11月联合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各归口管理部门,对集团各院区5万多件固定资产进行年度清查。财务部制定清查方案,将集团全部清查任务量化分解,制定出月度标准工作量,按照使用科室自查――管理部门核查――清查小组清查三个阶段,逐月推进,对清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明确资产权属,确保账实、账卡、账账相符。

(2)清查结束后,由财务部下设的资产管理室完成结果汇总,各归口资产管理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核实。清查报告如实反映清查结果,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如实上报备案,实行跟踪管理,落实处理结果。

5.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配置、使用和处置资产,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权限,充分利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展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和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反应资产增减变动的情况,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和流程,根据财政部门的文件成立由技g、审计、财务、资产等部门组成的技术鉴定小组,对拟处置的资产共同出具鉴定意见。

(1)借助年度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及时、充分了解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对毁损、报废或流失的固定资产及时汇总上报。

(2)日常由科室对符合条件的待报废固定资产提出申请,归口管理部门工程师进行技术鉴定,医院固定资产处置技术鉴定小组出具意见,分管院长把关,资产管理办公室定期对各归口资产管理部门上报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进行固定资产账务信息(院内管理系统、财政管理系统)核实,信息不符、不符合报废条件的申请退回补充、更正或不予报废;符合报废条件的申请,汇总上报总院长,依据总院长的批示,办理中介机构报废鉴证及上级主管单位、财政部门的逐级审批。

(3)各归属管理部门库管对待报废库房内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经各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医院才能按照财政部门规定对报废资产进行处置回收,强化回收控制,医院资产会计应根据财政审批的报废明细,配合回收单位严格把关,对缺失的报废资产进行备案登记,追踪落实,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建立完善的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保证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更好适应新医改模式。

篇(6)

员工少、规模小、职能部门设置简单、内控管理薄弱是现行中小粮库普遍现象,对于中小粮库来说,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运行,无论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能力素质、还是成本效益上考虑都很难做到,必然影响舞弊、经营、财务、资产管理、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从而影响企业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增收节支、改善经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业务流程层面加强管理,改善流程管理以实现内控的有效运行,实现内部控制目的,实践表明是简单易行、行之有效。

1 中小粮库的特点及主营业务

中小粮库员工人数正常在30人以内,正副主任2~4人,设置的职能部门主要为保管、业务、财务等科室,主任及各部门负责人多是一人多职,一人多岗;主要业务:一是确保完成各级储备粮计划,二是自主经营粮食。收购、仓储、保管、销售,是粮库经营的主营业务范围;现金流在收购、销售时集中且短时间流量大,收购时大部份是现金结算;机械流动性小、集中使用、部份机械季节性使用,闲置时间长;药品挥发性强,粮食保管工作要求的特殊性等都对经营管理提出特殊要求,这就要求在管理上必须提出针对性的管理与控制方法,以实现更好的经营与控制目标。

2 流程设计及实施要点

①梳理主要业务流程,针对重点控制环节,制定流程规范。

粮食收购(调拨入库)方面,主要流程为:稳定粮源、验质、计价、检斤、入库、付款,在收购入库过程中,针对近年来粮源竞争激烈,粮食收购工作的特殊性等,我们采取:粮源控制前置。利用收购季节,对农村个体粮食经纪人、售粮大户进行登记,建立客户档案,只要收购价格、质量要求等市场行情有变化,业务科必须提前通知客户,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与经纪人签订协议书,对售粮达到约定数量的客户给与一次性奖励等办法,稳定了粮源,保证收购数量和质量;“验质、计价开单,一单到底”的管理办法,即化验员对粮食进行化验后,由计价员按收购入库计划价格,依质作价,作价后的单据在计量员检斤、仓库接收人员对入库粮食复检无异议、开票员开票、付款员经独立复核后付款,这过程中,所有流程作业人员在一张单据签字,力求达到控制目标的前题下简化手续,同时尽可能的避免了因多岗位开单出票增加的工作量及可能产生的差错,也便于下一岗位对上一岗位工作的监督复核;对入库的粮食每天进行通仓化验,比质比价,分管负责人抽查复核当天开出的票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评价收购入库情况和各流程的工作,适时调整收购价格、质量要求等收购政策,做到政策执行到位,保证储备、经营计划实现。粮食保管方面:安全作为保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药品领用存、薰蒸用药、存粮保管每一个方面,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好电脑测温、机械通风等现代化仓储条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入库后及时治虫,过程中防虫,避免感染,控制仓温、粮温,严格查粮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存粮安全,达到“一符四无”粮仓标准;未经正常的销售出库程序,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库存粮食。

资产管理方面:建立授权采购制度,大宗资产报主管部门批准或实行集体决策;使用过程中,按制度实施过程控制,突出二个重点,一是针对货币性资产收付集中且收购现金支出量大的特点,制定保障货币性资产安全的控制措施,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现金结算范围及银行结算管理办法要求结算款项,银行印鉴分开保管、重要,票据登记销号管理、取存现金专车接送且不得少于二人、不留大额现金过夜、定期盘点等措施,确保货币性资产安全。二是为保证资产安有资产登记台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严格按资产管理制度使用、出借、处置资产。针对输送机等季节性使用且使用强度短期大的资产,每季结束后,要求资产管理人员,用高压水枪清洗、保养后入库保管并进行定期维护,一律不得外借。

粮食销售方面:销售出库的主要流程为确定客户、报告及签订合同、收款开具出库单、开具发货凭证、出库及出门管理。在这一流程中,更多的是关注二个控制点,收款发货、按出库单发货。粮库销售大多坚持“现款销售,钱货两清”,在销售出库时关注“按单发货”;收到上级粮库转来的出库单或客户货款后,统一由财务部门开具出库通知单,注明详细的出库数量、时间、包装、发货方式等,出库通知单交由业务部门;业务部门根据出库通知单,填制发货单,发货单连续编号,一式五联,分别为存根、发货、客户、财务、出门联次,分别用于业务部门留存、仓库发货、报财务、出门证及客户留存,业务部门严格按照出库通知单发货,并以出库通知单和发货单按客户分别登记出库台账,控制发货数量,确保不多发,不误发,这样就将两个关键控制点交由两个部门来完成,明确了工作要求,也落实了工作责任。

费用管理方面:突出一个“细”字,每月底各部门上报下月部门费用预算,财务部汇总,经主任审核后,报主管部门审批,各部门在预算范围内使用;统一制作费用支出表单,要求将支出费用内容、用途填写清楚,并实行费用“联签”制度,由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后、报审批人审批。将费用控制做细、做实,不实为一种费用控制的好办法。

②做好复核、考评工作,保障流程运作有效性。

统一部署,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认真开展各项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要注重实效,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通过开展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活动,促进储备粮管理工作,带动其他仓储企业改进粮油仓储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粮油仓储管理规范化水平,保障流程运作有效性。

3 以流程规范为依据,考评重点流程实施情况

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是国家粮食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体提升粮油仓储企业管理水平的重大行动,事关粮油仓储行业的科学发展,事关各类库存粮油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事关国家各项粮食流通政策的贯彻落实粮食安全。承储企业要认真实施力争取得实效。实施过程中,要从企业规范管理需要出发,侧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联系,按时报告。要及时总结情况。结合规范化考评,予以总结评比。

4 有效流程对中小粮库经营管理的影响

在中小粮库实行流程管理,旨在改变内部控制薄弱的现状,简化内部控制程序,强化内部控制重点,以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目的,避免只做表面文章的制度建设,将内部控制的精神融合到管理流程中来,通过业务工作流程与相关的岗位责任制的形式,让内控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从而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篇(7)

1.能够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实施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能够起到对公司生产活动、管理经营活动的全面监督,提供财务数据分析,帮助公司管理人员制定生产计划、调整经营方针,从而预测市场供需动向、防范财务管理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最终逐步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落实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手段

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主要依据,促进企业发展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内控工作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企业建设者应该结合企?I发展的实际状况,在提高企业内控工作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同时,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为落实企业规章制度提供动力保障。

3.财务内控管理能够帮助公司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财务内控管理机制的实施,将公司的长期发展计划融入到日常生产活动、管理组织活动当中,从而保证公司长期发展目标和经营计划的逐步推进、实现,稳步帮助公司实现生产模式转型,提升公司的劳动力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的经济实力,降低经营管理欧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与隐患。

二、公司内控工作管理的不足之处

1.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领导是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各项事务的决策者和引导者,提升企业内控工作质量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内控工作质量认识不到位,导致内控工作执行力度偏弱,部分企业内控工作机制形同虚设,很少按照实际规章制度执行各项事务,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没有实质性的引导作用,导致企业内控工作质量难以提升。

2.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审计工作是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问题重重。首先,工作人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目标认识不明确;其次,由于企业领导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审计工作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最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依赖性太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其他部门影响,实际效益难以提升。

3.全面预测管理认识不到位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对全面预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企业全面预测管理工作可有可无,不影响企业正常的发展建设,单纯地将全面预测管理与企业成本控制混为一谈。另外,部分企业认为全面预测管理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建设,过分注重当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对企业的影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对全面预测管理的责任认识模糊不清,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难以提升。

三、公司内控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法

1.培养公司员工的财务内控管理理念

一方面,作为公司的经营决策者和领导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自身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率先认识到公司实施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加强对公司内部财务的监督管理。从公司的领导决策者开始,应当提高自身的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在公司内部推行财务内控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所需要承担的财务内部管理职责与协调配合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对话与配合。

2.制定公司员工的财务内控管理学习培训活动

公司员工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与工作责任心,决定了公司内控管理的水平。公司可以从社会、学界中邀请专家和学者来到公司开展职业讲座、学习课堂、经验交流会,为公司员工提供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转变、增强公司职员的内控管理理念,协调公司财务部门做好内控管理工作。

3.协调财务内控管理与公司项目开发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公司应当构建全面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从各方面加强对公司财务的内控监管;另一方面,公司应当继续将精力集中在新型项目开发与建设上,依照原有的长期发展规划,在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实力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按计划逐步拓展公司的经营项目,提升公司的经济市场占有份额,提升公司的劳动力生产率和经济实力。

4.将财务内控管理融入公司理念与文化中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内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公司职员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训练,激发公司职员的工作热情,挖掘公司职员的劳动潜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公司劳动力生产率与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可以看作是公司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为了帮助公司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应当从公司文化与理念精神入手,让公司职员认识到自身进步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关系,通过公司文化理念的传播,将财务内控管理理念引入到公司职员的思想认识中,有利于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5.引导公司其他部门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为了保证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在公司内部的顺利开展,为了构建一体化的公司内控管理机制,应当确保额各部门之间协调分工、有序配合,共同为公司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提供方便条件,不断推动公司健康、稳定发展,提升公司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公司所有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统一起来,为公司争取经济利润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篇(8)

2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

当前,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都没有真正理解内控管理工作的内涵,有的管理人员认为仅凭个人经验来进行内部管理便已经足够了,并不需要依赖现代管理方法来监督企业经营;有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仅仅看到眼前利益,很多时候为了降低成本而不设置内控管理机构,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还有部分管理者认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财务会计进行管理,仅仅局限于对企业会计的管控。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虽然现阶段有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其范围和内容并不全面,并未覆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也未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流程中来,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相对混乱,会计核算工作不落实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部分企业没有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内部控制,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不能有效的制衡。因为内控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了企业中经常出现私设小金库、隐瞒收入以及恶意逃税等现象。

2.3内部组织机构不健全

在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并未完全分离的状态下,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建立企业内控管理组织机构。部分企业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董事会及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却有所缺失,董事会与企业经营层几乎是同样的人,内控管理流于形式。部分企业从成本效益出发,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或者由同一机构担任多项职责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内控管理制度无法真正建立和完善。

2.4内部监督机制薄弱

部分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导致内控管理监督处于真空状态;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无法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准确评价;只关注程序与流程的监督,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高管层无法有效监督;集体审批机制不科学,没有建立相应的民主程序;部分企业工会、职代会以及职工监事没有发挥出自身职能。

3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对策建议

3.1强化经营者内控意识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应当正确认识到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对内控管理制度有正确的认识,积极更新观念,不断强化内控意识,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来实施经营管理。要按照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内控组织机构,建立全面的内控管理机制。企业内控管理关系到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同时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相关,要动员企业全体职工的力量来做好内控管理工作。

3.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企业应当为职工创设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的良好环境,构建一个执行力强的内部管理系统;第二,要积极培养一批工作责任心强、对企业尽职尽责的优秀员工,强化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与团队建设。通过各种方式,对重要岗位实行轮岗换岗制度,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填补管理漏洞,消除管理缺陷,避免存在舞弊行为,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建立一个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3.3企业组织机构建设

企业组织机构的建设是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努力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组织机构建设的认识。科学的组织机构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经营管理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内控制度的建设,为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能够解决管理人员个人经验、知识不足而带来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必然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应强化沟通,相互促进相互合作,从而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3.4建立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属于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监督的再监督,同时也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将内审部门的主要职责从过去的差错防弊逐渐转变为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分析上来,对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企业组织结构提出合理建议。外部控制是对企业内部的再控制,我们不但要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还应当依靠必要的外部审计监督,进而有效改善企业会计环境,避免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

3.5内控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应当努力提升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把经营业务的控制管理需求和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起来,通过强化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企业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利用强化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管来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保证财务报表系统和其他财务监管系统的整合统一,进而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以及财务会计信息监督能够有机结合,形成相互匹配的口径和原则,避免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因为人为主观失误而造成财务会计信息混乱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篇(9)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内涵

企业内控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降低风险的过程。其实施的主体通常是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全体员工。企业内控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保证,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强化企业精神。

二、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管理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管理相互联系。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的内控管理是企业的控制活动,而企业控制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进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管理最终目标也相同,通过二者的内涵可以看出,二者都是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组织目标服务。此外,企业内控管理的完善程度对内部审计制度也有很大影响,企业拥有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方便,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

(二)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管理相互区别。

内部控制是利用会计工作形成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测试,可以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能针对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促使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目的。

(三)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管理相互影响促进,不可分割。

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管理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一方面,内部审计为内控管理提供保障,完善的内部审计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为内部审计提供前提基础,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无法实行,造成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形成制约。因此,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管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是企业内控管理的“利器”。

内部审计可以根据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参与管理计划的制定,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发现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当局咨询与管理,从而使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增强获利能力和竞争力,提高效益。此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控管理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制度与其他管理体系不同,它独立于会计控制系统之外,代表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整体管理制度的健全有效性进行评价管理,促进内部控制的运行,如果没有内部审计,可能会造成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失效,形同虚设,不利于企业发展。

(二)内部审计是净化企业内控管理环境的“吸尘器”。

所谓“吸尘器”,一层含义是指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监督企业内部管理的运行,评价内控管理体系的合理、合法性,督促企业各部门按照合理、合法、稳健的原则发展运行,防止问题发生或者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内控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的管理体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转。另一含义就是指内部审计的审计作用了,企业内控管理离不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保障企业内控管理的运行。内部审计通过了解企业的内控管理系统,掌握内控管理的健全有效、合理合法程度,评价企业目标是否能实现,审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针对问题,查漏补缺,剔除阻碍企业发展的旧规则,提出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

(三)内部审计是企业内控管理检查监督的坚实力量。

首先,经济监督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内部审计人员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可以从全局客观评价各部门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提出意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调整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使企业不断地进行内控管理制度更新,改进其整体的内控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有效完整。其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控管理检查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内部审计是因为企业内控管理检查监督逐渐发展起来的,包括监督各项经营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遵规守纪。最后,内部审计以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为基准,为企业内控管理监督打下良好基础,为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进行内控管理提供了有效信息。

(四)内部审计能够促进财务信息流通,完善财务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评审,使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系统,将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报告给企业管理者,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另外,内部审计制度作为企业管理层和各部门之间的桥梁,便于传递财务信息,而且,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能够明确财务控制制度的权力与界限,消除隔膜,强化共识,完善财务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丁烨.浅议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财经界,2015(6)

[2]李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篇(10)

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是农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提高经营效益、防范化解风险、确保安全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行在内控管理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对增强我行业务竞争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20xx年内控综合评价首次被评为一类行。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我行内控管理在执行和落实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全行工作质量的提升。现就我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控管理工作谈几点设想。

一、完善内控主体建设

建立内控机制。要积极培育符合我行实际的内部控制文化,使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把这些作为加强内控建设的重要任务。

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要认真借鉴同业的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重视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测和风险提示,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风险提示制度。

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观。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在追求业务高速发展同时,更重视风险防范和内控建设。

建立内控信息联络机制。要建立完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内控的设计、执行、反馈提供信息保障。建立内控管理部门信息联络和定期联系机制,及时、真实、完整地传递监管意图、交流信息、沟通问题。

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监管。要加强对管理层、决策层的监督控制,解决“控下不控上”的不合理现象。把内控文化建设纳入高管人员的管理,实行内控问责制,促使其转变观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强化内控责任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控组织机构,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分管行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内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目标,形成由行长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抓,层层抓落实的组织架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具体组织实施、拟定有关制度、内控措施评估和提交工作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采取有效措施,为开展内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例会制度。全行要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和案件分析;要晨钟暮鼓地强化防范意识,大事敲钟,小事敲鼓,没事敲木鱼,做到警钟长鸣。要深刻吸取反面典型的沉痛教训,未雨绸缪地完善预防措施;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监督作用。

强化部门自律监管。业务主管部门要实施“一岗双责”、发挥再监管作用,要强化授权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监督不流于形式;同时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确实可行的自律监管检查实施方案,坚持自律监管与自查自纠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确保监管检查到位,不走过场,不留监管盲点;监察部门要对业务部门进行再监管,使监管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有效监管水平。

落实防控措施。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注重对风险点的防范,全行员工都应切记“隐患险于明露,防范胜于补牢,责任重于泰山”。各业务部门要真正把各项防范工作落到实处,组织“飞行队”加强内控管理工作检查力度,做到边检查、边通报、边整改、边处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指定专门专人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实施;二是对上级行的各项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并及时下达贯彻;三是针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和业务开拓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配套的措施和实施细则;四是对以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确定重点监控部位,进行重点检查;五是配备专职监管进行检查辅导,检查辅导执行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反馈信息。六是抓好整改落实。对各类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要抓好后续跟踪检查,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做到查找重点,对症下药,强力整治。对整改不到位进行补缺补漏,做到正视问题,认真对待,逐条落实,确保规范;对能整改的,当场予以整改;对既成事实不能整改的从中吸取教训,有效防范,严防“边改边犯”、“改后再犯”的现象;确保整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七是严格追究责任。要真正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就要强化责任追究,完善惩诫问责制度,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有章不循、屡禁不止的责任人要从严处理,建立“违章责任登记制度”,实行严格惩诫。监察部门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强化监督检查,按照责任到位、追究到位、惩诫到位、整改到位的原则严肃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

三、强化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检查。要重视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的重要性,不要等上级布置时来抓检查,或发生案件后进行检查,而是应该要做到常规性检查,把执行力作为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制订检查方案,事后的检查结果要书面报告行领导,以此作为考核职能部室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一要提高检查频率。安全保卫、信贷、会计、科技、员工行为检查或考评等要订出规划,规定多少时间必须检查一次。二要确保检查质量。检查之前要有检查提纲,包括内容、要求、检查人员组成、目的要求等,检查之后要有书面总结。三要突出风险点检查。全面检查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应找准风险点,多搞一些突击性的、专题性的、带有苗头性的、针对性的检查。

严格问责。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而重罚之下,必将使违规者付出昂贵的代价,使之不敢违规。其内容主要有:业务主管部门有无按规定组织本专业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其方案和检查质量结果,问题的整改情况的落实情况如何;检查组人员有无做和事佬情况,有无该查而不查,有无应发现而未发现,有无发现了未作报告、未要求其进行整改等情况。通过问责,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要提出批评。如造成损失的,则视其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对制度执行有力的同志要及时进行表彰以弘扬正气。

实施倒查。实践表明各类问题大多暴露在基层,在操作人员,但往往根在各级管理层,在于管理层管理不力,制度执行力不强。所以,执行力的实施内容应加上实施严格的责任倒查制度,建立检查人员对检查事实要负事实责任,以提高检查人员的责任心和检查质量;各业务主管部门未加强管理、未按规定组织各类检查、未及时组织整改,而延误时机造成损失的要倒查其责任。

定期轮岗。轮岗工作是银监会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强制性要求,是防范各类风险暴露和各种陈年老帐的有效途经,也是锻炼人才、培养复合型人员的有效途经。由于我行员工无论何种岗位,都有一定的职权,所以轮岗应该是全员的轮岗,但关键岗位的轮岗尤其必要。轮岗除了暴露问题外,也能约束有关人员违规的不良心态的产生。信贷人员的轮岗,可以是管片管户的轮岗,也可以是跨网点轮岗。

四、强化合规管理

增强合规意识。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是为适应股份制改革和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需要。目前,我行内控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增强合规意识,实施合规管理,有利于确立我行风险管理核心。开展合规管理是员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需要。全面增强合规管理,以有效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为目的,避免因不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风险和声誉损失风险,确保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加强合规评价。只有加强合规评价,才能及时发现各级行执行合规管理的好坏。合规评价的内容主要由组织合规、权限合规、制度合规、监督合规和安全合规五个方面组成。组织合规主要评价岗位责任制度、学习制度、报告制度、休假制度、回避制度等。权限合规主要评价执行上级权限管理规定、授权制度、各岗位权限。制度合规主要评价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监督合规主要评价各级领导履行检查制度、主管人员落实检查制度情况。安全合规主要评价经营安全的结果,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强化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执行,正确运用规章制度和合规操作。构建合规管理平台,把制度执行落实到操作层面,将合规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加强对制度和操作合规性的监督和再监督,主要是对各业务主管部门及人员进行自查、检查、督促是否执行各项制度的落实,监督保障部门及人员应强化再监督管理职能。建立存在问题的整改机制、重视违规问题的后续检查,突出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建立部门合规协作机制,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互动,确保合规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五、改进内控激励和考评制度

实现激励与风险约束的平衡。内部控制是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监控、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和措施。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点应该是以建立薪酬与经营绩效和个人业绩相联系的机制为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层面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工作人员实行与其业绩相挂钩的多维激励机制。

实现激励方式多样化。激励供给方式要克服过去单一的物质激励,而是要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为全体员工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物质激励是除绩效工资,奖金外,还包括各种补贴、假期、培训机会、办公、生活等方面的福利。精神激励是要将农行在业务经营管理凝聚的企业理念转化为全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家园,让个人的成长与农行的发展生死相依,让每个员工乐在其中。

实现激励考核以积分结果为重要依据。推行全员违规积分考核制度,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返规章制度处理办法》、《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处罚处理暂行办法》以及总行关于案件防范工作指引等有关制度规定制定,对单位、部门或员工违反各种规章制度,但不足以按照其他各种处理办法进行处理的轻微违规行为进行积分。在积分对象上从柜台人员,扩大到营业网点负责人、会计主管、客户经理等各岗位人员,使每一项次违规违章都留下痕迹。在一年的积分考核周期内,根据不同类别人员不同的总积分标准,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

六、提高整体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对领导干部合规经营意识和能力的培训。每年都要制定合规教育学习活动方案,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习金融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合规手册和行为准则,认真剖析农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典型案件,向领导干部灌输主动合规、合规创造效益的理念。

开展合规宣讲教育,提高广大员工合规经营和防范案件能力。强化规章制度培训学习,是员工熟悉政策、规章制度,正确运用规章制度和合规操作的前提,把法规和准则作为合规的依据,让广大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合规风险。学习的内容为各个时期的政策、法规学习和培训,使员工懂得自己在工作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增强员工的合规操作意识,严格操作程序,坚决克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违规行为,防止案件的发生。

创新培训方式,提高针对性和效果。培训方式要克服过去一言堂的老方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首先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其次,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再次,要针对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七、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坚持正确价值引导,加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任何时期都要注重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要加强对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形势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规章制度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切实抓好风险教育工作,提高全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做到警钟长鸣。

加强改革政策的衔接和配套,从根本上保障员工基本权益。各级行要增强员工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要关心员、爱护员工,时刻把员工的困难和冷暖挂在心头,了解他的想法,倾听他的呼声,掌握他们处境,全心全意解决员工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针对当前农行改革、机制转化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向和行为排查,做到及时化解各种矛盾。

大力倡导新的用人观,激发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任何事情都是通过人做的。因此,要充分认识选人用人的重要性,要做到尊重人、培养人、使用人相结合。各级领导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通过搭建舞台,不间断的有效培训,开发员工的智慧和精神诸能,使之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实现其价值。更要合理使用人才,要大力推行能上能下的管理人员聘任制度、双向选择的岗位竞争制度、人尽其才的内部交流制度。从根本上稳定人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执行力。各级行领导班子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既要授权,又要承担授权产生的责任,是提高系统制度执行力的重要角色。因此,领导班子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执行文化、身体力行地执行制度,提高下属的执行力,奖励优秀的执行者,严格监督制度执行等措施,提高领导者执行力。特别是要形成有章可循的制度管人的组织体系,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公开性,使管理职能化、制度化,从而全面提高队伍整体执行力。

加强内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风险防控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接受、认同与信守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企业形象、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等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要积极培育符合农行实际的内控文化,让风险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努力发现问题和风险,确保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内控管理工作总结二

XXXx年以来,结合个人金融业务特点,我部着重在相关业务品种的业务流程整合,相关制度建设,业务和政策学习等地方加强了管理,并召开了主任办公会和部门全体会议,就相关内控工作做出了部署。现将我部近期内控

工作报告如下:

一)XXX业务。我部对信用卡业务开展了检查,客户档案,密码信封,库存XXX及成品XXX的帐实相符。

二)加强了内控合规建设。对内控合规员开展了调整和落实,根据个人金融部现实情况,规定==副主任牵头,==等几位同志为个人金融部的内控合规员。并计划部门内每季度召开一次案件形势分析会,强化全辖风险及自身风险的认识。此外规定合规员在每季度的案件形势分析会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在会议上评估。

三)强调业务学习和规章制度学习的重要性。每月至少部署2天时间开展部门全体员工集中学习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对外围系统的柜员开展全面清理。因近期全辖业务人员变动较大,为加强内控,我部对全辖信用卡系统和零售信贷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柜员及时开展了清理和更新,并将清理和更新情况登记备案。近日,工商银行临沂分行为进一步提升全行的内控管理水平,保持各项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采取三项措施,强化全行的内控管理工作。

篇(11)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内控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角色定位

1.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控制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企业的内控审计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内控理论在国际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内控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内控节后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内控系统阶段。我国国内对内控的理解是: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实践并创造发展,然后由审计人员总结理论并逐步加强自我监督,完善自我调节系统。

2.内部审计的职能

(1)检查职能:对单位的经济活动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如各项业务和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经济有效性;检查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

(2)签证职能:针对被审计的单位,通过对该单位的财务情况、经营成果和经济活动的评定出具审计报告。签证要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为单位进行经济活动计划或改革提供依据。

(3)评价职能:对企业的经营计划、财务预算、企业决策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价,对企业经济活动是否遵循经济活动规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等作出评价。并且该评价要有一套先进性、客观性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4)建设职能:通过对企业的检查、签证、评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给出自己的建议,为企业领导提高经济管理活动的效率、挖掘企业潜力、增加企业效益提供依据。

3.内控审计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

企业中,内控审计主要协调企业的社会关系,形成经济、社会、企业内部和行业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维护着企业主体的合法权益,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根据企业随时展的要求,不断拓展审计领域、编制企业的审计工作内容;增进企业增值保值审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还应当加大内控审计的力度,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研究改进,避免企业投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减少企业投资风险,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全方面服务。

二、内控管理新模式下内部控制应用实践研究

内控管理指的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者,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

1.促进形成以加快科学发展为核心的目标管理机制。通化内审结合时展需要,经济形势的变化,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内控管理目标,切实提高企业管理、经营能力。同时注重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打造安全、科学发展为根本,以稳定、规范、创新为走向的机制构建理念,从而提高行业的后续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

2.促进形成以预防风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机制。通化内审的风险评估,促进企业围绕预防风险、排解风险、控制风险为重点的风险导向管理。科学的内控管理程序,细化、分解评价指标,使内控管理覆盖各层面、贯穿全过程,有效预防风险。

3.促进形成以责任管理为核心的职责机制。内审应充分履行管理职能,对企业在采购环节上进行了实地调查、电话询价、市场价格对比等方式,确保采购价格合理性,防范损失浪费。同时指导企业内审结合本行业发展实际,开展本行业所属单位法定代表人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切实评价好领导干部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决策、搞好财务和资产管理。

三、电力企业内控现状及改进措施

1.电力企业的内控现状

电力企业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等子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进行电能的生产和销售,它是独立工商经济主体,满足社会需要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内控制度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但仍有以下问题:

(1)内控会计制度观念淡薄,内控核心没有体现

电力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内控会计制度建设认识严重不足,缺乏会计内控理念。由于收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企业发展只重视发展、经营,轻视效益的思想还存在,没有实现会计内控职能应有的管理和全面预算功能,忽视着内控会计制度的建设,这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带了严重阻碍。

(2)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世界一体化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企业未来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加。而我国电力企业目前的风险意识严重不足,最重要的是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

(3)股权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电力企业的股权中,国家股及国有法人股占绝对控制地位,社会投资者虽然数量较多,但持有量较少。由于政府本身特殊地位,只能通过委托方把部分股东权利交给企业经理人员。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有可能导致企业管理者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膨胀,容易形成企业内部人控制监管不力的情况。

2.强化电力企业内控的措施

针对我国电力企业在内控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内控建设遵循的原则,围绕电力企业内控的内容,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对于改善电力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电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因此应当加强财务、会计两方面建设。财务控制应着重于企业各个方面的财务活动监督。包括:企业投资、收益分配等。会计控制应着重于电力资产、成本费用等经济活动。

(2)建立动态风险评估系统

电力企业通过风险识别、衡量、分析,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通过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评估程序,建立风险监控处理体系,切实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和员工的安全。最后健全电力企业财务状况风险评估模型,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3)改变产权结构,加强内控基础建设

根据我国电力企业现状,未来发展的方向应当是广网分开,打破运输配送的电力垄断,以资产为纽带,组合地方电力企业,通过市场竞争促进地方电力企业产权改革。经过这种改革,使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一,使所有者对于企业的监管更为直接。

四、基于“执行力”角度的内部控制体系分析

从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设计、实施等存在着执行力弱化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的角度入手,提高执行力。

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素质

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认识到自己应当做什么,怎么做,如果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企业认同感,增进企业和员工的感情。通过不断的强化和训练,强化员工内控能力和理念,加大执行力度。

2.健全内控措施,完善内控机制

一个合理完善并具有可执行性的内控措施,不仅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实现,又能把执行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内控措施既要有制约作用;又要具备协调机制;技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起到约束作用;既要保持控制措施的可续行,又要保证内控措施的适应性,对于内控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改进,进而完善内控机制。

3.加强考核监管职能

通过加强岗位考核监管,强化监管力度,对监督人或被监督人的岗位和承担的责任都要有明确的定位,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力的切实落实,把具体工作落实到责任人,定人定岗、定岗定责,监督员工严格按照授权权限工作;要科学细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量化因素,减少主观评价因素,弱化人为因素干扰;在考核过程中充分运用考核结果给出激励措施,对于在内部控制中严格执行的员工给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从而激励其他员工;对于不执行内部控制员工,做到有责必究,通过考核制度,最终强化员工责任思想,加强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行为导向。

总之,电力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电力企业成为先进企业,促进电力企业合理、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杨玉妹.蒋前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战略的探索与研究[J].华东电力,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