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2 11:29: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

篇(1)

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加快城乡生态发展。

二、活动时间

2012年3月1日-31日,时间1个月。

三、主要内容

(一)“植树造林、绿化家园”专题宣传活动

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媒体及横幅、宣传橱窗、科普咨询等宣传途径,大力开展森林生态建设、森林生态文化、森林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绿化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市民参与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市创森办。

(二)“营造纪念林、种植纪念树”活动

为切实增强绿化意识,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工作理念,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和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在全市形成“植树护绿人人有责、造林绿化家家行动”的良好氛围,由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等单位组织开展“共青林”、“巾帼林”、“毕业林”、“幸福家庭树”等各类“纪念林”、“纪念树”营造活动。

责任单位: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等。

(三)“千人万树大植绿”义务植树活动

在年初市、镇两级领导带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基础上,在3月12日植树节前后,上下联动组织开展“千人万树大植绿”义务植树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植绿、共当植绿先锋,在全市再次掀起春季植树造林新。其中市级义务植树点组织参加植树人员不少于200人,各镇(街道)组织参加植树人员不少于100人。

责任单位:市绿委办、各镇(街道)。

(四)“保护环境、植绿固碳”百名自驾车主植树活动

通过植树增绿,以森林吸碳、固碳,吸收机动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空气中二氧化碳总量的逐步减少,从而促进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专门组织100名左右自驾车主开展“我为汽车种棵树”植树减碳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自驾车主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责任单位:市生态办、市创森办。

(五)“森林城市、美丽潮乡”摄影大赛

以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森林生态文化、森林生态文明为主题,启动开展“森林城市、美丽潮乡”摄影大赛。通过摄影大赛,全面反映我市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

责任单位:市创森办。

(六)“共创森林城市、同建绿色家园”绿色进万家活动

围绕新农村建设,结合全省开展的“珍贵苗木进万家”行动,开展“共创森林城市、同建绿色家园”绿色进万家活动,集中向部分村、社区、农户赠送一批红豆杉、香椿、薄壳山核桃、榉树、香樟等珍贵苗木和优良乡土树种树苗,加快推进城乡绿化美化。

责任单位:市绿委办。

(七)“守护绿色、绿地认养”活动

启动开展“守护绿色、绿地认养”活动,制定出台市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管理办法,确定一批公共绿地作为认建、认养区域,并落实认建、认养责任部门。

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

(八)森林生态科普基地建设

为更好的向公众普及森林生态知识,促进公众对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关注、理解和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在洛塘河公园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公园树种结构,建立森林生态文化宣传长廊,增挂树种标牌、标识,加快森林生态科普基地建设进度。

责任单位:市科协、市创森办、市规划建设局。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全民参与。义务植树是每个适龄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月活动是进一步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各镇(街道)、各部门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投身植树造林活动,从而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全民动手、全民绿化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进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篇(2)

人类来源于森林,在森林中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刀耕火种,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也正是在这个进程中,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退林开发不断发生,使森林被蚕食,森林面积大幅缩减,森林功能逐渐退化。人类破坏了大自然,大自然也同样报复了人类。随着全社会对森林认识的加深,对生态规律认识的加深,又逐步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森林建设与生态恢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山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力图逐步恢复重建森林生态系统,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典型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大规模的城市森林是构建世界城市环境体系的核心要素,也是体现世界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宜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典型世界城市均经历过大规模的城市生态体系建设,营造了大面积的生态景观林,形成功能强大的城市绿带和核心绿肺,改善了人居环境。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被称为“地球之肺”,是自然界功能最强大的资源库、生物库、蓄水库和能源库,是天然的调温器、减风器、加湿器和防尘器,它可以使夏季降温,冬季增温,降低风速,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大气浑浊度,降低周围灰尘。森林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底色和名片,也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发挥着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环境、优化居住环境、丰富人文环境、提升投资环境的显著作用。营造森林就是重建更加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人类家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直接体现。

二、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

森林本是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着从形成到演替、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生长规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个森林群落从植物定居一直演替到成熟稳定的顶级群落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

人工造林是通过人为方式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的科学植树造林活动,大大加速了森林演替的步伐,但从营造到形成郁闭森林,到稳定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也要几十年时间。森林一旦营造,即与当地环境形成共生体,具有不可移动性。所以,植树造林特别是营造大规模、大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是百年大计,要着眼长远,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在城市生态建设中,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时的森林景观效果,忽视绿化造林的自然规律,盲目移植大树,更换树种,引进新种,结果适得其反,不仅在当地没有形成预期的森林景观,反而破坏了移出地的生态环境。据报道,2010年春季,重庆市南岸区政府投资1亿多元实施江南大道树种改造,将常绿树种小叶榕换为银杏、桂花等落叶树种,仅从广西就采购了2000余株胸径在25-100公分的银杏树,引起网民的广泛质疑。2010年8月,秦岭南麓的汉中市为美化城区道路,将1000余棵树龄35年以上的水杉砍伐,更换为从外地花巨资移植的银杏树,而两年前,为了保护这些水杉,还曾不惜增加预算,改变道路拓宽设计方案。2011年12月,合肥蜀山区南岗镇计划从越南原始森林引进250棵百年以上的紫薇树,并首批引进了98棵,但截至今年7月,这些天价古树已全部死亡干枯,百年古树沦为干柴,令人心痛。今年台风“韦森特”来袭,造成深圳市11.5万棵树受损,其中歪斜、断枝等不同程度受损的树木有8万余棵,倒伏2.8万棵,而一河之隔的香港仅有千余棵树木倒伏。深圳大批树木受损既有频繁移植、树龄太短的原因,也有树种选择不当的原因。以上案例都有违植树造林的自然规律,急功近利,目光短视,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深思。

三、植树造林要创造新的生态遗产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生态建设的效益是长期的,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北京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大批的古树名木、皇家园林延续着历史的记忆,时至今日仍焕发着生态文明的光辉,这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生态遗产。如西山一带的“三山五园”、城区的什刹海、天坛、动物园等,林木茂盛,古树参天,至今仍是我们享受自然、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近些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不断加大投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遍布乡村,创造了一批新的生态遗产。在山区,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太行山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使秀美自然山川得以重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休闲空间。在平原,通过实施第一道、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等,营造了大面积片林,形成了环绕京城的网格状绿色生态景观带。在城区,通过实施城市休闲公园、郊野公园、滨河森林公园等大型绿地建设,为人们就近享受生态建设成果提供了便利选择。

篇(3)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46

1 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业建设资金投资小

林业建设需要资金来有效维持,但由于资金量投入少等因素,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影了林业建设的推进和发展。

1.2 种植技术和造林质量差

造林的根本在于增加生态效益和长效的经济效益,但在造林过程中,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了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1.3 保持水土、防风沙作用弱

西北部分地方的防护林种植处于薄弱环节,农防林规划设计不够健全,再加上土地承包到户影响了正常施工,造成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存在一定困难,抑制了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发展。

2 植树造林的绿化目标及意义

2.1 植树造林绿化目标

森林覆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现阶段就是要提高林业覆盖面积,计划到2020年森林面积稳步扩大,区域分布合理,苗木质量得到提高,沙漠退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2.2 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在人类生存发展中,最基本的条件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做好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在于,防风固沙,有效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沙漠的武器是风和沙,狂风肆虐,所到之处全部都变成废墟。要想抵御风沙的袭击,遏制土地沙漠化,就必须大力植树造林;消除空气污染,净化空气。特别是在近年来工业发展越来越快,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树木能净化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吸附固体颗粒,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方面有积极意义;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控制水土流失。水是生命之源,但是人们的生命之源正在流失,处于枯竭紧缺的状态。造林保水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3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从概念上讲,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属于不同范畴,但存在着直接和内在的联系,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发展就必须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从条件上讲,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都是人类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一种措施和手段,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补充,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目的上讲,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从作用上讲,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主体是有效增加植被,以森林植被为主,林木的主要作用就是阻隔雨水冲刷、减少地面径流,通过树叶减少径流量;树木的根系比较庞大,能够在土壤中形成筋脉网络,能够阻碍径流冲刷,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渗透和孔隙度,增加地表保水性;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有效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保护农田。植树造林,有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业植被率,降低风力风速,减免风剥水蚀,提高空气温度,增加水分蒸发,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如果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不力,就会导致水土大量流失,就会反噬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不利用生态环境建设良好有序发展,这就需要对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防护和治理。

4 林业管护措施

4.1 提高思想认识,有效确保林业资源和生态安全

我国西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全年少雨,且年温差大,气候干燥,多干旱,特别是进入高温干旱、风沙大季节时,森林内树枝草叶干枯,容易出现火灾现象,这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无不带来一定影响,必须以增强森林防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等有效措施,真正使生态建设有序有效有力发展起来,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提供有力保障。

4.2 强化组织职责,提高防预和扑救火灾的管理水平

森林一旦出现火灾,防火工作的涉及面较广,必须及时形成反应迅速、防火预警监测、保障有力的森林防火组织系统,进一步发挥协作配合作用,实现信息畅通和防火工作的正规化建设。

4.3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防火治火宣传教育工作

做好防火治火,应当在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力度上下工夫,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标语等进行宣传,保证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需要,使群众防火法制意识得到提高,保证群众真正知法、懂法、守法。

5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对策

5.1 认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利用山丘区、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更通过前两者的作用带动其社会效益,建立良好林业生态环境事业。目前,在进行林业管护的同时,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对森林乱砍乱伐,导致大量水土流失,没有森林就没有农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水源人类就很难生存。植树造林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造林技术,合理有效防止水土的大面积流失,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5.2 不断加强防护林体系工程

积极发展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需注重加强一个环节,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载体。结合人工造林新增万亩绿化面积,形成防风防沙防水土流失绿色屏障;以退耕还林为契机,有力形成绿色生态屏障;在沿沟坡地、农田建立防护林,形成农田绿化生态屏障。

5.3 有效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

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给其提供物质方面的保证。抓好植树造林良种壮苗和树种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提升造林质量;通过新的现代技术逐步的改造以往木材制造、加工以及利用方面的技术,切实提高木材工业总体水平,不断的增加林产品的出售效益以及经济价值,切实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把林业作为对象,将农民放在主体的位置,采取措施对群众进行引导,让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直接利益。

5.4 有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依法有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序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严格木材经营、采伐和运输管理,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避免因发展而对环境、土壤造成的破坏。

在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同时,要真正清楚认识和了解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存在的紧密关系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

篇(4)

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为响应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家园的呼吁,世界各国对生态建设愈加重视,要满足这代人的发展,更要满足下一代人的需求。发展林业显然是建设和谐环境的一大需要,森林生态系统一向都是生态环境体系的基础,没有森林生态系统的支撑,其它生态体系也将遭遇灭顶之灾。我国在经历工业发展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遭到各种破坏,社会要进一步发展,当务之急要搞好生态系统的建设,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多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没有稳固的生态系统,经济发展也将面临巨大阻力。现代林业不仅要满足木材行业的发展需求,更要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建设,只有在不威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木材行业才会有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1 现代林业要大力建设生态友好型环境,要加强森林保护与营林建设

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遭到很大的毁坏,森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要靠其自身的修复能力在短时期之内恢复到原来的面貌是不可能的,唯有靠人类的植树造林来改善当前状况。生态环境的发展不能享一时之利,森林生态系统在整个生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要能满足子子孙孙的生存发展,林业建设不仅是在为我们这代人打算,更是在为我们子孙的生存考虑。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生态系统也在“全球化”,世界本来就是连成一体的整体,生态建设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发展生态建设,保护地球环境不仅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更是关乎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的大事。加强森林保护与营林建设,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植树造林的投入,要控制每年木材的砍伐量。控制木材的砍伐量只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要加强森林系统的建设,首先要防止森林体系遭到人为破坏,保护森林。另外,要不断地进行植树造林工作。现代林业首先要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自古以来,林业一直是作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主要维护手段,林业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林业最根本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牵制,要改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要发挥林业最根本的作用,就要加大城乡绿化面积,保护森林,防止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破坏生态平衡行为的一再发生。

2 现代林业要发展旅游业,建设生态型旅游景区

现代林业其实也可以作为刺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同时,也要满足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设。旅游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基本满足之后,就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精神需求,精神需求很大方面是表现为出外旅游度假,特别是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针对这个需求,发展生态旅游景区可谓一举两得,不仅能有效地保护森林,也能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得越来越快,城市化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很多的上班族会选择周末到郊野去呼吸新鲜空气,进行田园观光等,来缓解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这点考虑,可以发展城市小型林园的观光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同时,也缓解了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等问题。另外,旅游业一直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其它附属品的销售,也能为民众带来福利。旅游业发展丰富多样,就生态型旅游来说,还可以分为很多类,譬如,农业旅游中有田园观光等。现代林业的发展应该多元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也不能单一化,以前是作为木材业发展的主要材料来源,现在,考虑到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走生态旅游,林业的建设可以往生态景区或者森林主题公园等方面发展,这方面国外有很多好的例子,国内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我国张家界森林公园。创新是科技时代的基本要求,同样的,现代林业发展旅游业也需要大胆创新。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创新理念,发展新型生态旅游模式,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更好地结合起来。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很好地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旅游业的发展还能拉动国内旅游业的消费需求,给喜欢旅游的人群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在这方面的精神需求。另外,发展林业旅游业,还可以解决当今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就业问题,在如今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可以给许多人提供工作岗位,这对缓解就业压力也算是一种帮助。

3 现代林业要实现产业化,要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建设

社会要发展离不开林业产业的发展,就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来看,显然是不够产业化,国内大型的木材加工企业甚少,很多木材加工者是个体户,规模小,竞争力比较小。林业发展实现产业化才能实现一体化经营,产业化也能满足专业化生产,从原料到成品加工,如果可以实现一条龙式,不仅可以省去很多中间环节的费用,也能最快时间内实现成品输出。产业化能够增大我国林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林业产业化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森林资源,使宝贵的森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相关部门对森林资源的合理砍伐,能够更好地进行监管。另外,实现产业化,企业会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规划企业的发展空间,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林业产业化能够把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化可以促进资源被合理化利用的同时,也能创造出最大的财富,另外,产业化可以很好地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要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战略,只有实现产业化,企业才能针对市场的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利用资源优势,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更好地实现林业的发展。林业产业化,能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林业产业实现产业化,企业可以培养出自己的科技创新团队,通过一支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可以不断地研发出的新成品;在产品生产环节上创新,可以大大缩短生产时间;在原料利用上创新,可以助企业形成出更大的资源优势。

4 现代林业要实现科技化

当前是科技时代,科技化对所有行业发展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求,现代林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就目前我国的情况分析,我国森林保护并不到位,森林火灾时有发生。摒弃人为破坏因素,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做的还不到位。既要森林防火体系实现科技创新,还要从林木本身进行技术创新。首先,在林木品种培育方面的创新。在生物方面要实现科技化。包括优良品种研发、幼苗培育、温室化栽培等很多方面。目前我国西北部荒漠化严重,一些地区的地势,土壤形势恶劣,无法正常植树造林,这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一大阻碍。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植物要生存下来,需要有适应干旱、土壤营养不足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生物技术方面要实现科技化,才能培育出适合生长在贫瘠,甚至荒漠地区的植物。生物技术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北荒漠地区的植树造林问题。另外,化学方面也要实现科技化。化学方面的科技化,对开发新型绿色的农药、化肥有着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遭到挑战的今天,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不能只靠森林自身的调节作用。当今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甚至在遇到病虫严重危害时,可能无法抵挡侵袭,化学工艺的科技创新,对研发出新型的绿色化肥、农药等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化学方面实现科技化,对植物后期的生长发育能有个很好的保障。化学方面的科技创新,有可能解决土壤贫瘠的问题。当前荒漠化形势严峻,要改善土质只有靠科技创新,研究出有效的方法和对策来阻止荒漠化进程。物理方面的科技创新,也相当重要,类似于利用航天飞船携带作物种子上太空,通过X射线照射等多种物理因素来改良种子的基因等,对新型品种的培育方式都是一种创新。另外一方面,要实现能源的创新。我国提倡能源绿色化,要发展无污染的绿色新型能源。能源上创新对林业的森林资源利用上有很大的效益。林业在产品化生产过程中,离不开能源支持,如果还是靠以前那种烧木材来获取能量的形式生产,那势必得不偿失。我国能源技术发展迅速,电能、水能、风能、电磁能等都得到大量的开发。实现绿色能源的开发,对林业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都是有很大效益。林业发展不仅要与社会同步发展,而且林业发展中既要满足社会对其产品的供给需求,也要以不危害环境为基础。解决能源绿色化,可持续化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林业产业。

5 响应国家政策,建设好林业重点工程

篇(5)

一、要在统一思想中提高认识

生态是民生之本,生态是文明之源,生态是经济之基。近年来,准旗历届领导班子坚持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生态保护和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率先推行了禁牧舍饲养畜,创造性实施了“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矿区环境治理,高标准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飞播造林、天然林保护、淤地坝建设等生态水保项目,生态面貌发生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好转的巨大变迁。全旗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68.6%和25.9%,人均林地面积3.45亩,人均活立木蓄积量11.46立方米。昔日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草木葱茏的高原盛景。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准格尔旗作为资源型地区,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较大、生态建设欠帐较多。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镇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乱”的现象还比较明显;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建设滞后,“脏”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治,特别是“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卫生脏乱差还较为普遍,等等,诸如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必将成为影响全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良好生态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更加优美、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旗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如果还是按一般的水平去发展,人民是不会满意的,我们自己都是不能满意的。因此说,加快生态建设,对准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特别是109高速的通车、人气的带动、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基于这些考虑,旗委、政府在党政联席会上已确定了生态工作方案,今天召开这个会是个动员会,目的是让大家早动手安排、早组织行动,利用冬春季适宜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我们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自觉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来维护,把生态效益作为最长远的经济效益来追求,推动生态建设不断采取新举措,再上新台阶。

二、要在明确目标中突出重点

加强生态建设的目的是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我们必须把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实现生态与惠民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讲,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在城市见缝插绿,高标准绿化美化,打造美好家园;在农村大力植树造林,实现村容绿化整洁;在矿区高标准进行环境治理,创造现代化的绿色工业矿区,勾画“城在林中、村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美丽画卷;二是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通过开展荒山绿化、发展庭院经济、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就业容量,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三是要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不断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林业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加强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政府、企业、个人参与,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建设城市周边、村镇内外、公路两侧等人群聚居、活动频繁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自然恢复区、工矿区周边环境和需要恢复治理的矿区环境。具体来讲,要抓好四项任务:一是建设以大路新区、薛家湾、沙圪堵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城区;二是建设以103高速公路、大东高速公路和大路新区至薛家湾镇快速干道为重点的绿色生态通道;三是建设以苏木乡镇所在地、移民新村、黑色路面两侧及旅游景点为重点的绿色生态村镇;四是建设以禁止开发区和工矿区为重点的绿色生态自然恢复区。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必须全党动员、全民上阵,务求尽快取得明显成效。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主要领导,一定要牢固树立人本理念,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贴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特色化生态绿旗建设。

一要高起点规划。目前,全旗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即将出台,在制定规划方案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使用乡土树种,保证一次成活,一次成景,要有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种什么树、种多大的树要适地适宜,要多听专家的意见;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城镇乡村统筹兼顾,治污绿化同步进行。要突出景观效益,注重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注重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注重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要严格执行规划方案,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不得随意改作它用,更不能随意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确保规划方案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要高标准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对一些重点绿化工程,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公开招标,选择知名度高、成果较多的一流设计单位来做。特别要突出人文理念,把准格尔文化与现代绿化艺术有机结合,打造独具准格尔特色的绿色城市和绿色村镇。特别要加大中心城镇的绿化力度,宜树植树、宜花种花,注重花草树木的搭配,注重平面立体效果的处理,注重水陆绿色的衔接,注重实用功能和美化功能的有机统一,精心打造一批绿化精品,充分展示准格尔的生态绿化水平,体现准格尔深厚的文化内涵,力争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建设效果。

三要高质量管护。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不搞好管护,造下林、植下树也成不了绿,变不成景。因此,一定要树立保护就是建设、管理就是发展的理念,坚持种管并重、养护并举。要认真探讨和大胆实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护办法,创新管护体制,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管护效果;要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绿化科技成果,搞好造林技术培训和绿化指导工作;要坚持依法加强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毁林毁草等违法行为,认真做好防虫防火、保护林木资源工作。同时,要积极构建责权利统一、建管种结合的长效机制,坚持造林绿化与管理保护同步落实,推动管护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要在强化责任中抓好落实

各苏木乡镇、各部门、各企业要同心同德、攻坚克难,以生态建设的实际成果检验作风建设、检验领导能力、检验执政成效。

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为确保全旗生态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切实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旗委政府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水保局世行办,工作人员从旗林业局、农牧业局等单位抽调。旗林业局、水保局、农牧业局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职能,在旗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下,完成各自承担的生态建设任务。

二是责任落实要到位。当务之急就是抓紧时间搞好规划设计,旗生态办要尽快将今年秋冬和明年春天生态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明确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时限和进度,逐项分解落实。旗、苏木乡镇及相关企业要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各级主要负责人一定要把生态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篇(6)

林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协调发展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不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承担着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林业发展,有效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发挥它在改造自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等多方面的效能和综合效益,对促进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科学规划,优化林木资源配置

一方面,在树种的选择上,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原则,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并根据林业生物质能源和发展需求,在树种林地里建立林下灌木或小树体的林林间作、林草兼种、林果兼植等资源配置系统,形成上、中、下层甚至更多层的次生林。从而使林木叶子加起来的面积增大,单位面积叶面面积增大,从而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带来更多的负离子,形成更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在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可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实现。

另一方面,在树种的种植上,应严格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计划树种种植的密度和层次,大力推广发展种植阔叶林、水源林和生态公益林,以便利于林业生物链的发展,保护林业品种的生物多样性。从而为日益老化的林木资源注入鲜活的动力,增强其“绿肺”功能。并通过不同抗冻能力、不同抗病虫害能力树种间的合理搭配,营造抗冻、抗病虫害的混交林,减轻较易受冻树种的冻害和虫害。

2 提高林木栽培和养护管理技术,保证绿化造林效益

首先,在树种栽培技术上,加强先进技术成果的收集和筛选,大力引进先进栽培技术。如:优良树种引进及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技术;无性繁殖技术及扩繁体系建立技术;分子辅助育种与优良基因标记技术;优良抗旱耐寒个体与群体的筛选技术;配套丰产栽培技术 等等。并进一步明晰扦插、压条、水培、组织培养、体胚发生等关键技术环节,以提高生根率、出苗率和移植成活率。同时,加强优化组合,创造技术与生产同步发展的经济林模式。另外,可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尽量减少从外地调运树苗的数量,优选抗病虫力强的树苗。

其次,在树种养护管理上,一是要合理应用抗病害药物。喷洒农药可以消除大部分病害和虫害,但是一些病害和虫害比较顽强从而产生抗药性。这就需要对病虫的抗药性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尽量选择能有效除去病虫害的药物。二是要提高树种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主要是应通过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相辅相成互相协调,互为补充的措施,增强树种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三是要合理灌溉。积极研发节水灌溉新技术,以技术为先导,加强灌溉计算的科学性,从而确定合理的灌溉方法和灌溉密度,使灌溉目的达到最优化,使产值与用水量的比值达到最高点。四是要高效施肥。根据树种的品种、树龄、砧木、土壤和肥料种类的综合分析,合理确定施肥的深度和广度。并根据树种根系分布特点,将肥料施在根系分布层内,便于作物根系吸收,形成强大根系,扩大吸收面积,提高根系吸收效能和树体营养水平,发挥肥料最大效用。

最后,在绿林管理上,成立绿林管理部门,并明确规划绿林管理项目的工作重点,合理配备参与各项目管理的责任人。严格要求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绿林管理的责任,从而促进绿林工作效益的提高。

3 培育森林资源,加强造林绿化战略措施

3.1 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是多年来国家坚持贯彻的生态建设举措。其主要意义在于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尽量减少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种活动,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从而保证森林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环境破坏问题的日益严峻,各绿林工作者应进一步审视退耕还林举措的实质意义,面向新世纪,坚持执行退耕还林战略意义,做出全面的战略决策, 促进森林资源的培养。

3.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主要是指遵循森林资源的更新能力,对一些垦荒、放牧、砍柴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活动进行适当的禁止,从而保证森林植被完整的一种育林方式。该方式所需的人力、物理投资较少,且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封山育林也是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强其推广应用对促进生态平衡、保证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7)

【分类号】:X832

1、林业生态工程相关探讨

1.1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1.2 基本特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1.3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2.1 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2.2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2.3 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滞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4.1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①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②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③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4.2 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①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②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③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4.3 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篇(8)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工作的统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起因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滥垦、乱捕、滥伐、工程破坏及污染物质排放等等,其后果影响到大气、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生物资源等许多方面,其中植被破坏是关键所在,因为其他多方面的变化都与植被状况密切相关。自然,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植被又处在关键地位,因为植被既能对近地小气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又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是一系列污染物质的吸收者和积存所;植被还能缓冲地表受外力冲击,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是一切陆地生物种群的贮藏库、避难所。只有恢复建设好植被,才能使生态环境中各个方面协调起来进入良性循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高大,结构完备,所以森林植被建设处于植被建设的主导地位。

(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

某县土地面积4056平方公里,临近珠江源头,有着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地位,是珠江部分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养育着113万多某县人民,影响着珠江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某县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740米,山高坡陡谷深,山地面积50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2.4%),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83.6万亩。全县有林地11.6万亩,疏林地1.3万亩,灌林地54万亩,未成林地101.4万亩,无林地(包括荒山荒地、半石山地、岩山、开荒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25.6%。石漠化面积23.6万亩。某县生态环境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某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大气受到污染

某县城关四周的四家水泥厂,产煤区的改良焦厂、火电厂等,昼夜不停地排放烟尘,还有其它生产生活中不停地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某县上空大气的污染。据某县环保局报道,某县烟道气烟尘浓度最大值为827毫克/升,最小值为286毫克/升;雨水的最高ph值为4.53,某县各地的大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平均环境质量为二级。

(二)水资源危机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近些年来,某县河流流量严重减少,甚至出现了很多河流断流。一些农田因水资源短缺得不到灌溉;一些村寨因水资源短缺,一年只有约4个月吃上人畜引水工程的水,其余时间要到数里外的地方背(挑)水吃。

2、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

某县的一些地区水体受到污染。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乌都河(某县段)、拖长江(某县段)。乌都河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是看不见的污染;拖长江的污染主要是无机物的污染,是看得见的煤粉污染。

(三)固体废弃物排量日益增多,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某县固体排放物主要是煤等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这些废弃物处理率不高。它们既占用土地、影响市容,又破坏生态环境。这些固体排放物存在的环境问题,矿区和人口密集区的人深有感触。

(四)植被破坏严重

由于某县人口多,农民为了获得粮食,大量毁林开荒,农作物从坡脚种到坡顶;过度放牧;各种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多,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现森林覆盖率只有25.6%。

(五)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难度越来越大

1、人地矛盾突出

人口多,土地少,有限的土地既要植树造林,又要种粮,还要放牧,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马依镇、大山镇的一些村寨,除了农民居住地周边几块土地的坡度在25度以下外,其余土地的坡度都在25度以上。如果25度以上的土地退了耕,就无耕地可种,而生态移民又难以做到。

2、未植树造林的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某县植树造林活动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容易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坡、水边、地角、路旁已经种上树,剩下的是沙化、石漠化程度非常高或容易被人畜侵害苗木的土地。这些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三、建设好某县生态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除了对有关管理人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外,应着重对公众开展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使他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逐步在某县中小学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从小养成良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

生态治理必须体现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思想,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对可通过保护措施而自然恢复的区域,应以保护为主,村庄、公路、铁路沿线等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的地方则应加大绿化力度。

(三)保护好植被,营造天然堤坝

据研究,当大雨降落时,树冠和树叶可截留20%以上的雨量;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层能截留并吸收5——10%的水量,1亩林地比1亩无林地每年至少能多蓄水20立方米。森林植被对洪峰的最大削减量可达到50%左右。保护好植被,等于营造了很好的天然堤坝。因此,应保护好某县的森林植被,做好某县的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作。

(四)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退耕还林要把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搞好退耕还林,就是要把退下来的耕地利用好,农民感到退耕还林后的经济效益不比退耕前的差,才能使农民愿意退耕还林,达到稳定退耕还林的效果。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农、林、牧的关系。首先,要有以林为主的思想意识。综合治理应定位在生态功能的发挥上。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大力发展林业,是实现某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之道在于兴林,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粮丰,粮丰才能致富。根据某县各地土地条

件、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林种,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林与经济林,使植树造林成为有经济效益的产业。其次,要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搞好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1、加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投入

因地制宜地修建一批蓄水池、沉沙涵、排灌水渠、拦河坝、防护沟道等工程,实现截流、蓄水、拦沙、沉沙的目的,并解决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2、加大坡耕地的改造力度

大力植树造林,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尽量退耕还林(草),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要加快坡改梯的进度,切高垫低,砌筑硬坎,通过运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建立一批稳产高产农田,增强蓄水保土功能。

(六)大力推广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篇(9)

一、2009年林业工作简要回顾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林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建设大林业、成就大生态、支撑大*”为目标,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狠抓林业资源管护,全县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自去年8月份启动以来,全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林改的工作局面。各乡镇(场)、各有关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还山、还林、还利于民”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业务培训,规范操作程序,有序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年来,县林业局与新闻、广电等部门紧密配合,先后投入宣传经费近100万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林改宣传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知林改、人人谈林改、人人关注林改”浓厚氛围。全年组织业务培训会68场,累计培训干部达6000人次,参训群众达12.8万人次。通过系统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林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全县已有32个村制定了改革方案和林地承包方案,有20个村完成了外业勘界工作,完成集体林地勘界面积184.6万亩。

(二)造林绿化任务超额完成。2009年,全县累计投入造林资金3000多万元,直接向农民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808万元。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4.4万亩,超过计划任务20%,其中人工造林4万亩,飞播造林1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暨“三个一百”工程完成植树90万株。改造国营林场低产劣质林地1200亩。全面开展道路两侧、重点村镇周围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在包茂高速公路黄蒿界、天赐湾境内长22公里两侧各100米的范围内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栽植常绿树种大苗20.6万株,绿化乡村公路82.3公里。在11个村实施“绿色家园建设”工程,完成植树11万株,身边增绿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三)林业产业开发成效显著。全年在南部山区栽植优质核桃1.04万亩,高枝嫁接改良山杏1.3万亩,引种长柄扁桃500亩,育苗5000亩,出圃苗木1.5亿株。加快高海则林沙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步伐,引进适生经济林新品种16个。县内兴办木材加工企业(个体户)52家。国营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大力发展绿化业务,不断开辟林场增收新途径。

(四)森林资源管护进一步加强。一年来,全县共组织开展林业政策宣传活动21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0万多人。坚持依法管理、严格审核,积极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年共审核征占用林地34宗,审批临时占用林地57宗,批准采伐林木1865m3。面对干旱天气,落实责任,加强预防,把森林草原火灾控制在最低水平,全年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加强林木疫病检测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年检疫苗木1.2亿株,检疫木材1578m3,检疫林木种子86吨。严格林政执法,全年共查办林业违法案件104起,调解林地权属纠纷13起。狠抓封山禁牧工作,查处违法放牧案件532起,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林业建设和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造林绿化任务仍然很重,造林绿化后期管护不到位。目前全县仍有100多万亩荒山荒沙急需治理,而且林牧发展矛盾十分突出,生态建设成果保护难度很大。个别地方盗伐林木、林地放牧、毁林种地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林业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热情和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林业建设施工阻力多,造林难度大。受土地升值影响,土地经营者或管理者的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甚至百般阻挠林业建设的工程进度。四是集体林改进展缓慢。由于我县集体林地权属纠纷较多,林地确权工作困难。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2010年林业工作安排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尾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林业建设取得突破发展的关键一年。2010年全县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县委十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和中、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大林业、成就大生态、支撑大*”的目标,按照“科技兴林、产业富民、依法治林、改革活林”的思路,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着重抓好植树造林、产业开发、资源管护三项工作,推进“生态立县”战略深入实施。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2010年全县林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年完成造林1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育苗6000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4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一是重点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兴林是林业发展之本,富民是林业发展之基。只有兴林,不断增加森林资源,不断壮大林业产业,才能发挥林业巨大的经济效益,让务林人致富;只有富民,让务林人在林业建设中增收致富,分享林业发展成果,才能奠定兴林的良好社会基础。必须把兴林与富民结合起来,让栽树的人受益,让务林的人得利。坚持兴林富民,既要富农民群众,也要富林业职工,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林业建设的强大力量。

二是切实解决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在生态建设中要注意发挥产业功能,在产业发展中要兼顾生态需求。要在生态条件较好的区域大力发展经济林,生态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着力营造生态公益林,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关键掌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单纯强调保护,对利用限制过多,林业只能是一潭死水,没有发展活力。我们必须要在严格保护资源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途径。林业部门要申请商品林采伐指标,有序推进农田防护林网改造,注重营造用材林。

四是努力把握好荒地造林与身边增绿的关系。对远离人群的荒山荒沙以营造灌木林为主进行绿化,这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面貌的重要举措;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要栽大树、栽好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开展“身边增绿”活动,这是城乡居民崇尚绿色、追求绿色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生态名县”的客观要求。

五是力争衔接好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加强生态建设,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就必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道德操守,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发展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观念,是林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010年是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兴林富民的根本目标,全面推进各项林业工作,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按照市政府要求,今年我县必须全面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将工作重心下沉到林改一线。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逐级夯实林改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场)长是林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工作中要积极推行乡镇(场)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和林业技术员联合包组负责等制度。林业部门领导要包片负责,成立督查组深入乡村组一线指导林改工作,使林改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二要搞好宣传培训。宣传部门要把林改作为今年的重点宣传内容之一,力争做到“报纸期期有图文、电视天天有声音”。林业部门要大力宣传林改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乡村林改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林改政策,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林改工作。林业部门和各乡镇(场)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农民意见,摸清摸透情况,找准存在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加强对林改业务人员的培训,要让他们吃透政策,了解现情,建设一支“政策清、业务精”的林改工作队伍。三要抓住工作重点。林改工作的重点在村组一级,乡村两级作为林改工作的实施主体,一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重点抓好勘界确权这个主要环节,把功夫下在处理林权纠纷上。全县务必要在6月底前完成外业勘界和确权任务,9月底前完成建档发证工作,11月底前完成自查自验和总结完善工作。在工作中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权属清楚的先确权发证,权属不清楚的要明确主体后再发证,有纠纷的要做到先调处、后确权。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林改动态,各乡镇(场)林改办必须严格执行月报告制度,于每月20日前将本乡镇(场)林改最新进展情况上报县林改办。四要规范承包方案。林地承包方案事关每一位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县林改办和各乡镇(场)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程序认真细化和规范林地承包方案。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始终突出家庭承包这个核心,充分征求群众个人意愿,确保方案符合政策、切合实际、公平合理,杜绝简单粗放、强迫命令和以会议记录代替承包方案的做法。对不按照政策、制定不合理、群众不满意的林地承包方案,要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重新制定,确保方案符合政策、切合实际、公平合理。

(二)深入开展造林绿化。一要完成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今年,天然林保护工程要完成3万亩飞播造林,播区流动沙地搭设条式障蔽,涉及到的乡村要积极配合,确保6月中旬完成造林任务。同时,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任务,加快国土绿化步伐。二要完成2009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工程任务4.6万亩。全面加强退耕区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稳得住、能成林、有效益、不反弹”。要及时、准确地完成2010年度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认真查处退耕还林案件,严肃处理政策兑现过程出现的优亲厚友、弄虚作假、贪赃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三要积极争取“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低产劣质林地改造,防止土地二次沙化,切实维护我县生态安全。四要启动20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项目。集中在城区周边和国营林场宜林地范围内栽植樟子松小苗,增加科技含量,公开竞价承包,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五要加快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全年完成包茂高速公路两侧18公里绿化任务,其中天赐湾至乔沟湾段两侧直观坡面栽植1米侧柏5.5万株,横山界至黄蒿界政府驻地两侧各100米范围内栽植1米樟子松5万株。乡村公路400公里两侧栽植白皮柳16万株。六要启动实施“万棵大树进县城、全面绿化张家畔镇”城市绿化工程。按照由县政府统一领导,林业局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实施的运行机制,计划两年移植大树2.5万株,其中今年移植10050株,主要集中在入城公路、在建街道、居民小区、机关学校及其它人动集中的场所。七要积极引导驻靖企业参与地方生态环境建设。根据《榆林市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意见》和市政府今年2月27日召开的企业造林绿化座谈会精神,中省市驻靖企业今年要完成4万亩造林任务。油气开采企业主要以井区、厂区、井场道路绿化为主,其它企业主要在国营林场划定地块绿化为主。林业部门要提前与相关企业联系沟通,搞好作业设计,加强技术指导,及时检查验收并通报结果。八要努力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履责率。今年凡是城区居民、在校学生、县级机关(单位)和驻靖单位(企业)的适龄公民,都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城镇居民植树由张家畔镇政府组织,在校学生植树由教育局组织,林业部门要划定植树地块,并负责技术指导。为了节约成本,切实提高树苗成活率,提倡城镇居民和干部职工通过缴纳绿化费的方式履行植树义务,每人每年缴费标准不得低于150元。九要启动五台森林公园建设。完成公园入口大门门庭、主入口公路、环路森林景观带、生态休闲运动场建设,对森林观光淋浴区的树木进行保育管理,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步伐。

(三)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是维护生态体系稳定的基础,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保护才能发展的观念,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资源保护。一要严格依法管理森林资源,认真执行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强大苗大树采挖管理,尽快建立良性的采伐管理机制。二要制定金鸡沙湿地、芦河湿地、海则滩湿地保护规划,建立保护制度,采取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颁布《*县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收集革命旧址、历史古迹周边生长的名木资料,建立名木档案。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尔德井村神树涧的千年古柳群。三要切实加强森林草原防火,落实防火责任制。乡镇(场)长为本辖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森林草原防火负总责。各乡镇(场)要及时成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机构,在森林草原防火期内要坚持领导带班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做到火灾“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搞好火源监测,定期开展火灾扑救应急预案演练,完成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力争“有火不成灾,有灾不扩大”,确保全年不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四要着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切实抓好重大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封锁和除治工作。加强松褐天牛、杨树病虫害、经济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推行联防、无公害防治,努力将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五要严密防范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查处违法采伐、非法狩猎、乱采滥挖和乱占林地等违法案件,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四)加快林业产业开发。林业工作既要立足于大地“增绿”,更要着眼于农民“增收”。必须在严格保护资源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和林业产业建设新途径。一要加快核桃基地建设。制定并出台《*县南部山区核桃基地建设实施办法》,今年在南部山区栽植优质核桃1万亩。二要推广山杏嫁接改良。继续在中、南部退耕还林区开展山杏嫁接改良,年内嫁接改良山杏1万亩。三要加快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步伐。全县育苗面积保持在6000亩左右,其中本年新育2000亩。积极引进适生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科学育苗技术,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完善市场服务机制。四要加快经济林树种引种推广。引种推广沙地桑、长柄扁桃等经济林树种,促使农民在从事林业生产中发家致富。五要加强灌木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服务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利用灌木资源,推广灌木生物发电、灌木资源气化技术,解决灌木平茬的问题。

篇(10)

1 引言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 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2.1 内涵。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2.2 特点。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2.3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4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5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5.1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5.2 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篇(11)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一)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二)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三)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本文由收集整理

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二)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