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2 11:29: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畜牧兽医技术培训

篇(1)

2技术推广体系与推广模式

2.1物质基础

虽然我国近些年加大了针对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经费投入,但由于各个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过于薄弱,所以,资金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在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初期,国家取消了对畜牧兽医基层站点的所有支援和投入,直接导致了大量的站点运作困难,相当一部分站点的物资设备已经超过10年没有更新。

2.2技术人员基础

畜牧兽医专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才短缺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旧有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具备较浓厚的民间自学色彩,缺乏理论化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是该专业的高级人才对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工作缺乏兴趣。

2.3制度基础

我国虽然已经有了《动物防疫法》,但该法律的落实并不理想,而且畜牧兽医技术目前的推广制度相当宽松,许多推广制度虽然在规定上是强制执行,但在落实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漏。在这种背景下,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体系显得相当松散,推广模式也大多采用养殖户半自愿进行的模式。例如,虽然相关制度规定,对人体健康与养殖业生产具有严重危害的动物疫病必须进行强制免疫,但在疫病发作初期,畜牧兽医站对疫病和畜禽状况的把握不到位,往往要依靠农户的申报才能展开防疫工作,如果农户不报或少报,就很容易产生防疫空白,进而导致疫情扩大。因此,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制度急需完善。

3对策措施

3.1物质基础优化措施

3.1.1拓展资金投入来源

除了要积极争取国家的经费支持外,还要考虑与社会团体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基金或融资体系,保证畜牧兽医站的资金供给,改变对国家资金过度依赖的情况。

3.1.2提高科技含量

有限的资金除了用于保障工作站的基本工作外,要优先应用在科技投入上,引进一些较为先进、性价比高的新技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用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完成尽可能多的基础建设。

3.1.3活用政策支持

我国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都或多或少制定了一些针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奖励政策,但许多基层工作站对这些政策不了解,白白放过了获得奖励与支持的机会。因此,相关技术推广人员要更积极地了解推广奖励政策,通过争取这些奖励支持,减轻基层推广工作的基础建设负担。

3.2人力基础优化措施

3.2.1技术培训

针对旧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具体来说,需要建立专门的技术培训体系。该体系的建设要点如下: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定期下乡开展理论知识的培训课程;以年或季为单位,对现有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的考核,并颁发合格证,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重点辅导;将专业与非专业的技术人员混杂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完成专业技术的培训等。

3.2.2引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

该措施需要请求当地地方政府的适当配合,为参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申请一定的奖励政策或福利补助,以此吸引高级人才的加入。该工作要配合必要的宣传工作共同进行,到农业大学及相关高等院校进行宣传,提高高级人才加入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兴趣。

3.3制度基础优化措施

对畜牧兽医技术来说,无论是推广体系,还是推广模式,本质上来讲都是一种运作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与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都是该结构的构成要素,而想使这些构成要素高效率地运作起来就需要完善的制度。因此,针对制度基础的优化要结合畜牧兽医工作站的物质基础与人力基础进行,根据这些基础条件选择恰当的运作推广制度,不能订立超出自身能力的管理制度。例如,某地畜牧兽医工作站的电脑普及率不及10%,却订立了信息化的推广管理制度,结果不仅新管理制度完全得不到落实,旧管理体系也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篇(2)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84-02

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握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全面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本文通过对昭平县畜牧兽医队伍总体情况的调查分析,就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提出见解。

1 昭平县畜牧兽医队伍的现状

昭平县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文件精神,全县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有畜牧兽医技术机构16个,包括4个县级站所和1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共66人,占总人数的82.5%,其中县级站所场技术人员22人,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44人。在年龄结构方面,50岁以上人员12人,占总人数的15%,30~50岁人员67人,30岁以下仅1人。在专业技术层次方面,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37人,人员结构趋于合理,队伍稳定。

2 昭平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知识结构老化、新技术更新慢。全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中,有本科学历10人,占15.2%;大专学历41人,占62.1%;中专学历15人,占22.7%。近年来,自治区、市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相关培训班安排参训人员有限,大都安排县级单位人员参与,乡镇站人员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掌握新技术的渠道不畅,对国家出台的有关发展畜牧业的政策理解不透、掌握不足。

(2)生产实践经验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少数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服务三农意识不强,和养殖户沟通较少,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3)科技服务手段不多,能力不强。开展技术培训多以口述为主,缺少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缺乏培训设备,掌握的多为常规的技术,特种养殖技术等奇缺,而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创新型人才更缺。

(4)参加业务培训机会少,水平提高缓慢。大部分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尤其是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基本上没有参加过系统的专业进修、培训。虽然意识到自身业务水平有待更新和提高,但部分技术人员认为所掌握的技术可满足工作需求。实际上知识更新的滞后,对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不了解,体现在工作上即技术推广的内容、方法缺乏更新和改进,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之甚少,导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不能适应农民对养殖新技术的需要,跟不上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

(5)创新意识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工作量大,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动物检疫、养殖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畜病治疗、落实惠农政策等,因学习不足而创新能力受到阻碍。

(6)缺乏长效机制,全县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配套制度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3 加强畜牧兽医人员能力建设的建议

(1)学习掌握国家涉农政策。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保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出台了多项强农惠民政策,包括生猪调出大县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贺州市根据中央的惠农政策也制订了一系列强农措施,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要通过学习,掌握国家涉农政策,向养殖户宣传,大力贯彻与执行,使养殖户从国家的政策中真正得到实惠。要学习掌握畜牧行业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执法文书,提高执法能力,才能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做好动检、动物防疫监督,饲料兽药管理。

(2)深入乡村农户,重点联系若干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养殖户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效果。

(3)加强知识更新。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在新品种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生态养殖、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方面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实用新技术,拓宽视野,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服务“三农”。

篇(3)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实用技术推广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畜牧业发展水平。本文拟对当前畜牧兽医实用技术推广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适于当前形势的新的技术推广模式,以期对畜牧业发展有所裨益。

1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影响下,乡镇畜牧业发展势头较好。由于各种原因,畜牧兽医实用技术的推广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

由于乡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对畜牧业重视程度不同,一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一些乡镇虽然配备了一定的设备,但设备老旧,而且缺少与当前先进技术相匹配的专业设备。如畜禽疾病检测设备老旧导致检测数据不精确、落后设备无法就地开展畜禽种群改良研究等。这使得许多先进畜牧兽医技术的价值在这些区域无法体现。

1.2专业技术人员结构老化

由于当前青年就业意向的变化和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编制、待遇、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断代”现象严重。畜牧院校新毕业大学生不愿回到偏远乡镇工作,这些地方的技术力量多年未能更新和补充,因而偏远乡镇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呈现出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更新和补充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1.3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制有缺陷,有待完善优化

一是基层政府对技术推广工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对技术推广人员及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户都缺乏有效的技术培训支持,推广力度和广度都受到影响;二是基层技术推广没有完善的标准规范,如果技术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主动推广和普及新型技术的工作不到位,就会使技术推广陷入停滞;三是乡镇养殖户整体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老化,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也有所欠缺,这些都不利于普及和推广先进的畜牧兽医实用技术。

2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解决措施

2.1加大畜牧兽医资金投入,更新基础设施和设备

在当前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应当说乡镇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关键是地方政府要舍得投入,大力加强设施设备的完善,更新老化设备,引进先进设施,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至少保障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有专门的办公场地、较为先进和专业的设施设备及一定的科研条件,促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2优化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结构,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篇(4)

1应城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1)应城市畜牧兽医局下设科研及推广单位。应城市畜牧兽医局下设7个二级单位,即应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应城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应城市蜂业管理站、应城市畜种公司、应城市种畜场、应城市种禽场,其中应城市种畜场、应城市种禽场为企业单位,其他5个为事业单位(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为全额拨款,其他3个为差额拨款)。5个事业单位均在市畜牧兽医局办公楼办公,每年市财政和畜牧兽医局拨款34万元左右,职工年收入1.2万元左右。局机关及二级单位都承担有科研及推广任务,一部分单位还承担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监督等职能,共有事业编制83名,实有在职工作人员83名(其中正式人员65名,聘用人员18名),退休人员36名。

(2)派驻乡镇的机构。应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各乡镇设有动检分站,主要从事当地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和消毒灭源等工作。乡镇动检分站实有工作人员46名,全部是聘用人员。各分站大多是租用的办公场所。职工年收入1万元左右。

(3)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应城市各乡镇设有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南垸和开发区与农业中心合并设置),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等工作,为民办非企业机构,经费来源是市拨“以钱养事”资金。财产主要有原兽医站土地房屋、办公设施、防疫设备等。各中心大多是乡镇提供的办公场所,职工年收入1万元左右。实有在职工作人员23名(2005年综合配套改革时分流的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

(4)村级动物防疫员。由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聘请,主要开展包片村防疫、疫情监测和技术推广工作。实行“以钱养事”,年初与中心签订责任书,年底按工作完成情况兑现报酬。职工从兽医行业获得的收入每年3 000元左右。实有在职工作人员278名(其中原集体兽医49名,聘用兽医103名,临时兽医126名),退休人员87名。

2主要采取的措施

应城市各级畜牧兽医推广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期以来积极履行职能,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真开展动物防疫,保持了疫情稳定。动物防疫是保证畜禽健康的关键措施,是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播的必要手段,对于畜牧生产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每年全市组织畜牧兽医人员对猪、禽、牛、羊等开展强制免疫,克服了人员少、经费不足、工作量大等诸多困难,狠抓防疫密度,力保防疫质量,保持了全市动物疫情的稳定。

(2)认真开展动物检疫,保证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动物检疫是防止疫情发生及传播的重要手段,是防止有害动物及其产品流通、上市的关键措施。历年来,全市动物检疫工作者认真抓好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运输检疫,着力抓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的管理、兽药市场的整治、饲料行业的监控,全市无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

(3)认真开展技术推广,保证了畜牧业快速发展。一是跟踪服务大项目、大基地。认真做好规划指导,确保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回报。二是推广先进技术。大力推广了养猪“150”、蛋鸡“153”、肉鸡“156”、养羊“1235”模式。推广了品种改良、人工授精、生猪三优、禽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分别与养鸡、养猪协会联合举办禽病、猪病研讨会。以“三进农户”、“千百万”和“阳光工程”等活动为契机,组织畜牧科技人员编印技术资料,举办各类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直接培训农户,参与市组织的“三下乡”等活动。

3值得推广的做法

近年来,应城市畜牧兽医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在疫病防控、动物检疫和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得益于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

(1)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每年年初,市政府与乡镇、市畜牧兽医局与畜牧兽医中心签订《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状》,实行双层目标管理。在此基础上,各乡镇与中心、中心与兽医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报酬,做到有据可依。

(2)严格检查督办。每年春、秋两季防疫,市畜牧兽医局都组织专班人员进行启动督办、进度督办、重点督办和检查考核。各乡镇和中心也及时开展自查。通过深入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规范“以钱养事”资金使用。2012年年初,市畜牧兽医局根据乡镇防疫工作量的大小向综改办提出“以钱养事”资金分配方案。到年底,综改办再根据检查考核的结果划拨资金,对不能完成任务的扣减“以钱养事”资金,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工作走过场。

(4)解决了集体兽医养老保险问题。集体兽医是原集体性质乡镇兽医站正式职工,长期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为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市畜牧兽医局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于2010年将他们纳入了企业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稳定了兽医队伍。

4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应城市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市畜牧兽医局是畜牧兽医工作的主体,工作落脚点主要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而市畜牧兽医局只能通过业务指导安排乡镇中心的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管理权限,造成工作难落实。工作中事事要通过乡镇政府,而乡镇政府工作较多、业务不熟,往往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管理不力、督办不严,很多工作没有实施到位或走了过场,没有实现畜牧部门预期的目标。

(2)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人员思想不顺,消极怠工。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企业、协会,称之为社会型服务组织,工作人员没有归属感。政治上无盼头,待遇上无搞头,职称上无奔头,工作积极性不高。

(3)人才引进机制不活,队伍老化。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多年没有人员引进,造成后继无人。由于长期不能补充新鲜血液,人员老化和知识老化十分严重,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十分不利,有些中心还在聘请60岁以上的兽医搞防疫工作,兽医力不从心,既影响工作效果,又有很大的风险。

(4)乡村兽医待遇不高,责任心不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给每个兽医的待遇每年只有3 000元左右,除集体兽医市里办了养老保险外,其他性质的兽医人员没有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而乡镇兽医每天走村串户,进行猪、鸡、牛、羊等各种动物防疫,工作量大,待遇低。因而有些兽医敷衍塞责,应付差事,影响了防疫和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

(5)“以钱养事”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应城市畜牧“以钱养事”资金是财政直接拨付到乡镇政府(财政所),每年190万元左右,然后由乡镇政府(财政所)再拨付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畜牧部门为迅速开展春防、秋防和突发重大动物疫病而要求将“以钱养事”资金及时拨付到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而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在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因而出现了资金挪用等一系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因资金分配上的问题导致了很多工作只是表面上应付,落实不到位,导致了常年坚守防疫第一线的兽医人员待遇偏低,积极性下降。

5建议

依据《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关于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农医发【2009】9号)和湖北省农业厅的意见,在湖北省乡镇建立集农技推广、动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按照“派驻制”、“三权在县”的总体要求,改革完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重新建立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派驻制”、“三权在县”的总体要求,各乡镇建立畜牧兽医站,为市畜牧兽医局派驻乡镇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职能为动物防疫、动物检疫、技术推广等。每站定编5人。全市设17个站,共定编85人。人员的来源分为①综合配套改革时划入现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原事业单位干部整体转入;②从乡镇动检分站人员和乡村兽医中公开招考。以后每年从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中招考10人。对于未考入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动检分站人员和乡村兽医人员,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择优聘用,继续实行“以钱养事”。对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

(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乡镇畜牧兽医站“以钱养事”资金由市财政直接划拨到市畜牧兽医局,再由市畜牧兽医局根据中心人员数、工资额、工作量所需物化劳动、工作经费、聘用乡村兽医工资等划拨给乡镇畜牧兽医站,市畜牧兽医局负责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建立稳定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经费、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拨付、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篇(5)

按照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县目标,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推进畜牧科技进村、到场、入户,提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达到科技助农增收的目的。

二、工作原则

(一)全面参与。广泛发动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畜牧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畜牧科技助农增收活动。

(二)统一部署。县局制定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实施。

(三)突出重点。开展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作要把基地建设、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统一起来,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提升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着力方向,不断探索创新“两个带动”机制模式,扩大对养殖农户的带动面、参与面和收益面。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作要把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提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为农服务、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重要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服务、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不断提指导畜牧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基层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加快我市畜牧业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转变。

三、主要目标任务

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围绕我县制定的畜牧业发展“十二五”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畜牧生产建设项目所提供的资金条件,重点加强畜牧实用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县畜牧兽医局对今年申报省、市标准化示范创建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培训,并结合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在春秋两季对规模养殖小区(场)各举办一期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培训,培训面达90%以上。全县畜牧系统参与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的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为43名,其中县级13名,乡镇科技人员30名。每个技术人员联系6户农户,共联系258户养殖农户(场)。通过活动,要求完成联系户人均增收200元的目标任务。各乡镇及机关股室科技助农增收目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实用技术推广,提养殖技术水平。

(二)强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我县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有机对接。加强对畜牧兽医技术骨干的培训,并在畜牧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发挥技术引领与支撑作用,提全县科学养殖水平。

(三)注重畜牧技术培训,确保畜牧科技进村入户。各乡镇要组织畜牧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推广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面向养殖农户的技术培训。各站股及县局分管领导和科技人员要有自己的联系户,要结合畜禽养殖项目,为养殖户送政策、送技术、送良种、送知识,确保畜牧科技进村入户。

篇(6)

中图分类号:S85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05-03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高速发展,畜牧业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重视。为了适应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鄂州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完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公开考聘,将考聘的34名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列入财政预算,人、财、物归鄂州市畜牧部门管理,同时成立了21个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以“以钱养事”工作资金聘请了177名村级防疫员,改变了原有乡镇兽医服务管理体系,为鄂州市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建设现代都市畜牧业和实现“两个努力确保”工作目标做出了贡献,使得鄂州市畜牧业呈现出生产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安全无疫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畜牧兽医战线上的我们,感触颇深,对于现行动物防疫工作中一些急待妥善解决的问题。现就此进行探讨,供参考。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小”、“脏”、“乱”现象造成的养殖观念落后问题

近年来,鄂州市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仅2012年全市新增生猪“150”、蛋鸡“153”等标准化畜禽养殖栏舍341栋;新增种养结合型家庭牧场113家;新增社区畜牧产业园9个;培植部、省级及市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6个;畜禽养殖大户发展到3398户,其中万头规模养猪场23家、存笼5 000只以上蛋鸡养殖场达到56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空前高涨。这些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畜牧产业市场价格上涨是分不开的。同时,正是受到惠农政策和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吸引了其他行业大、小商人跟风参与到畜牧养殖行业来,有的不作项目建设规划,也未作市场分析,盲目选址,盲目投资,“小”、“脏”、“乱”现象严重,不服政府和部门监管;有的建设一开始就不合理,管理不科学,搞家庭式养殖,不重视疫病防范,基础免疫等技术措施难以实施,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和宰杀出售食用病死畜禽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根本就没有聘请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殖方式落后,想怎么养就怎么养,导致“粪污到处流、猪死了一批丢一批”,对防疫工作不信任、不支持、不配合,谈不上群防群控、科学管理,养殖一方,污染一片。

1.2 “站”与“中心”两张皮造成的基层防疫根基不稳问题

鄂州市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系自2005年改革以来,动物防疫工作就开始实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畜牧兽医站聘用的34名工作人员编制得到落实,角色也发生转变,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在乡镇成立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后,“站”与“中心”相互配合,对动物防疫工作齐抓共管,推动了改革初期基层防疫工作的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站”与“中心”的“蜜月”也走到尽头,两张皮的问题随之呈现,防疫工作业务主体因利益分配开始就有点不明确,相互推卸责任,基层防疫根基不稳,对防疫工作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1.3 改革不彻底、编制人员不到位造成防疫监管弱化问题

鄂州市乡镇畜牧兽医体系改革以来,基础免疫工作的主力军是村级防疫员,而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监督工作主要由公开招考聘用的34名官方兽医人员承担,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包括一名站长在内只配备了1~2名在编人员,工作上既是防疫监督员,又是检疫员,一年只能休息3~5 d,每天忙于检疫、防疫监督、处理各种关系,没有加班补助,也没有假期,更谈不上“年休”, 工作量大,人员少,加之春秋防疫面广、时间紧,常常是多个村同步进行免疫注射,监督员不可能做到全程监督,也不可能按时完成抽查任务,免疫监督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而村级防疫员分属乡镇畜牧服务中心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监督员监管一时难以奏效。

1.4 人员老化、待遇低等原因造成的技术水平落后问题

鄂州市目前的基层防疫队伍不仅承担了畜禽疫病的预防工作,还肩负着新技术、新疫苗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重任。加之目前畜禽疫病种类较多,“旧病未灭,又发新病”,病情复杂,防疫难度大,现行的防疫工作对基层防疫队伍整体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基层兽医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艰苦、防疫任务重、防疫风险大、待遇低,年劳动报酬在10 000元左右,除去个人应缴纳的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支出,远远低于当前社会其他行业收入,既留不住人才,又难以从社会上吸纳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导致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且大部分村级防疫员是靠传统拜师学艺或参加部门短期培训获得的专业技能资格,这样的专业理论根基,面对养殖业方式的改变、快速发展的动物防疫技术和现代社会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一些人已显得力不从心。加大乡镇兽医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综合素质,是确保畜禽防疫工作质量的前提。在改革之前,乡镇畜牧兽医站隶属市畜牧兽医局管理,每年春秋防疫开始之前,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加强规范化技术操作等。改革后,村级防疫员由乡镇政府聘请,防疫员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位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技术培训工作由防疫监督员负责,难以较好地完成培训之重任。

1.5 冷链体系不达标造成的免疫质量低下问题

2008年以后,为确保免疫抗体保护,鄂州市以中央扩大内需防疫基层设施建设项目为标准,加强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免疫抗体保护效果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疫苗储藏量的加大,疫苗保存难度也逐步加大。虽说有的乡镇每年购买了部分疫苗冷链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疫苗质量和防疫效果,但在现行动物防疫工作中,部分乡镇存在畜牧服务中心疫苗冷藏冷冻设施不足和村级防疫员配备保温箱不齐全的现象,村级防疫人员疫苗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加之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使用无效苗的现象屡有发生,因而免疫效价低,免疫抗体保护率不高,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免疫质量得不到保障。

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鄂州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养殖资格条件审查、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和防疫监管上作了大量工作,多次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呼吁,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效。2012年仅在治理“小”、“脏”、“乱”养殖场上,就依法严格取缔了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但在某些方面依然需要相关部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以尽快解决现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建议

2.1 强化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疫意识

在规模化畜禽养殖高速发展的今天,可采取报纸、电视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开展“市级标准化示范场”、“优秀家庭牧场”和“规范化畜禽养殖合作社”“三创”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改变目前畜禽饲养分散、管理粗放、防疫条件差等落后饲养方式,推进标准化养殖、集约化养殖,达到畜禽养殖“四级联创”规模要求,从源头上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使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依法防疫、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的局面,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防群控”,进而树立全民防疫、科学养殖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取缔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建立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资格准入机制。

2.2 加快改革,尽快理顺基层防疫队伍

2005年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以来,鄂州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站在全局的高度,创新畜牧兽医管理机制,迅速改革完善了当年的基层防疫体系改革工作,以“以钱养事”机制设立乡镇公益性兽医职能岗位,成立了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落实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和待遇,公开进行了人员招聘,在一定时期解决了基层防疫存在的问题。但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畜牧兽医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及时间的推移,乡镇防疫监管不力、村级防疫员青黄不接等问题随之呈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后遗症”也随之出现。因此,加快改革,尽快理顺当前基层防疫队伍是当务之急,要以即将出台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建设为契机,全员配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积极稳妥推进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尽快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

2.3 落实政策,提高乡镇防疫人员待遇

乡镇防疫监督员和村级防疫员长期工作在动物防疫一线,是动物防疫工作承担的主体。有必要落实国家政策提高工资待遇,提升参与动物防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之前,妥善解决部分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村级防疫人员编制被挤占问题,确保国家设立公益性兽医职能岗位落实到位。要把合理提高和兑现防疫员工资作为有效提高防疫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来抓,逐步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劳动报酬,将工资、养老保险金统筹考虑在内,解决其后顾之忧,使防疫工作能成为防疫员可以依托的终身职业,增强防疫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解决村级防疫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在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过程中,建议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力争全程参与,为基层技术队伍争取政策和待遇,避免出现基层防疫人员编制被挤占、待遇被克扣的现象,以稳定基层动物防疫技术队伍,使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2.4 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水平

篇(7)

整个兽医行业虽然不断向可持续、高效的良好方向发展,但目前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尤其是原始创新技术的匮乏,从而使整个行业的进步显得动力不足。如何使兽医技术创新问题解决,从而使行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并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的兽医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1.兽医行业管理的机构不健全

仍然有大部分地区的兽医行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不健全,特别是在基层畜牧兽医的行业表现得最为明显。基层的兽医管理机构比较的分散,很多管理机构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责任,而且由于管理机构不是集中在一起进行行业管理,导致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和衔接存在弊端,兽医行业的管理体制中也并没有明确规定每一个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最终致使兽医行业管理体制运转不灵活,管理机构配合不密切,从而影响了整个兽医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2.兽医行业内部不重视管理以及技术改革

首先,兽医行业的从业人员本身就对兽医行业的了解程度不高,不能认识到兽医技术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所以从业人员主动对兽医行业的管理体制和兽医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兽医行业的领导因为惧怕兽医技术和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未知性的结果,并没有对从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改革性指导。

二、创新方法在兽医技术方面应用

1.完善并规范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相关体系

要强化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职能,重点负责畜牧业种畜禽管理、饲料饲养、草原管理等工作,要加强县镇政府、兽医院、兽医站、村级防疫员之间的衔接纽带,在各自职责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密切的合作和协调,必须建构并完善基层动物防疫、防疫检测、动物疾病诊治的统一性机构,做好日常畜牧生产及免疫动物的登记工作;要以《动物免疫法》为依据,对档案内的所有动物都要进行强制免疫,包括禽流感、口蹄疫等,还要关注动物免疫的效果,要达到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在100%合格率的标准,对于不符合规定进行动物免疫的要进行制度处罚,确保动物免疫工作的依规、有序发展。

2.强化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升畜牧兽医人员的素质

为了实现畜牧生产的大跨越,要建构一支专业水平精湛、素质较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要对“进口”加以疏畅,引进全日制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对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到县镇畜牧事业单位可以带编进人,不受编制的限制。同时,要建立明确而统一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对畜牧兽医人员实施优选劣汰,要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素质,如以会代训、岗位培训班等,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在畜禽品种改良、饲料喂养、防疫检疫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绩效核算和奖惩,科学合理地评定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职称,使更多优秀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进入基层进行锻炼和提高。

3.加强兽医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1)动物育种

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是胚胎技术、DNA技术、克隆技术和转基因等的应用,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传统人工育种的形式加以改善,加快培育和品种优选的时间,缩短培育的周期,提高育种质量,实现分子级的培育效果。例如通过生物技术可提取特殊基因,在插入基因簇的基础上开展生物的遗传性再造,这样能够对品种的某一特性加以改变,优化品种或改造种群。然后利用相关的生物技术,有效进行检测与诊断,对遗传改造效果进行科学分辨,保留达到预期的小组,提高育种过程的速度与准确性,提高畜牧业的生产能力。

(2)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

运用生物技术来诊断与防治动物疫病,其主要是通过该技术培育基因工程兽用疫苗,其培育时间比常规疫苗生产时间要短,并且疫苗具有更加强大的效果和更多的种类,降低因污染或残毒而导致的生物污染几率。一般来说,常见的包括预防禽痘病毒的核酸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活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等。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型有效的诊断方法用于畜禽的疾病诊断中,尤其是多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法、核酸探针法、免疫印迹法、限制酶分析法等。

(3)饲料资源开发

动物的养殖需要以饲料为基础,其直接关系到畜牲畜的成长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而生物技术的应用发展有效推动了畜牧业与农业的技术变革,为饲料资源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条件。将生物技术应用在饲料研发中,能够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提高,减少因饲料短缺而产生的压力情况,为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基础。如生物技术在发酵饲料中的应用,其对传统饲料来源加以改变,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畜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减少畜禽的发病率。澳大利亚的部分科学家已经研制出新的首蓓,其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去除相关基因之后可作为新型的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

4.纳米在畜牧兽医方面的运用

(1)纳米饲料

动物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一直受到可利用资

源短缺的影响,如何提高饲养动物所需饲料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就成了动物学家以及相关饲养人员应当率先思考的问题。而纳米技术在饲料方面的应用无疑是给饲养员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因为纳米微粒的细小特质能够融合更多的营养元素,并且能够提高动物肠胃的吸收能力,促进动物的消化能力,使其能够更好更安全的成长。除此之外,纳米技术还大幅缩减了动物饲料的料肉比以及料蛋比,这就保证了动物饲料的营养物质。增长了动物的安全性以及健康性。

(2)纳米技术在兽药的研制以及生产中的应用

疾病的肆虐向来是无可避免的问题,无论是在人类领域还是在饲养方面。因此,如何能够保证药效的快速有效成为了现代医学最为头疼的问题。纳米技术的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畜牧兽医方面,纳米技术对兽药的研制以及生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为广泛,抗菌以及抗寄生虫的药物在畜牧兽医方面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大量的使用,甚至于说是滥用和不合理的运用抗生素以及抗菌药,导致了动物体内抗药性的提升,从而使得药的作用越来越低下,大幅增加了动物的健康风险。而在畜牧兽医领域采用纳米技术以后,因为纳米微粒的细小,不仅仅是减少了药物的剂量而且还增加了药物的效力,为动物的健康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纳米机器人的运用也能够有效的清除药物在动物体内留有的残渣。比如说已经上市的“正清”消毒剂,就是纳米技术在畜牧兽医界的应用典范。

结语

我国要重视对兽医行业的管理,针对兽医行业要制定出更详细的法律法规来对兽医行业进行约束,加强兽医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总之,我国的兽医行业要想实现飞速发展,就必须重视行业的创新改革,各个地区都要针对兽医行业的创新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创新方法在兽医技术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在社会快速进步及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畜牧业成了农村的增收行业之一,在很多地区得到了大力支持,且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使得农村畜牧业发展越来越快。在农村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问题较为常见。与传统畜牧业发展相比,现代畜牧业发展更加重视科技性,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与保障,促进了农村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技术推广人员不足

现阶段,在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技术推广人员不足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技术推广人员数量方面来看,农村从事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的人员较少,很多乡村只有1~2名畜牧兽医,导致工作量非常大,极大地降低了对新技术推广的积极性。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今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人员年龄偏大,专业水平较低,知识陈旧,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工作效果较差。从政府角度分析,存在着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工作人员收入较低,无法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制约了农村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2基础设施老化

目前,农村畜牧兽医站的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工作场所较为简陋,部分贫困乡村甚至没有办公场所,再加上各级政府对畜牧兽医站的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甚至部分地区畜牧兽医站尽管得到了优化升级,但依然未改善农村畜牧兽医站的工作现状,导致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农村畜牧业的稳定、长远发展。

1.3免疫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中,对动物疫病免疫情况进行了严格规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农村畜牧兽医站未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导致出现动物疫病免疫不当,影响了农村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农村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薄弱,导致防疫工作无法落实到位,进而出现动物疫病,增大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2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2.1增强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所以,应加强教育培训,调动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有关知识,掌握有关技能,从而满足工作需求,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学习与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畜牧业发展等有关的知识,以此保证工作人员适应市场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工作。除此之外,加强对兽医防治、检疫等人员进行专业鉴定,并发放专业证书,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保证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2.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农村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要想促进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要重视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设立转向资金,及时更新老化设备,健全基础设施,从而保证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政府支持与配合下,和有关专业院校、科研单位取得联系,吸收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先进技术成果的运用,从而不断完善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除此之外,加强各专业合作社与集体组织的融资,增加企业或业主的资金投入,实现投入多元化,确保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序落实。

2.3完善免疫管理机制

在动物免疫工作中,除了做好鸡瘟、猪瘟等普通疫病的免疫工作之外,还要对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开展免疫工作,根据动物防疫法,落实强制免疫制度,从而提高免疫效果。与此同时,对不配合的兽医机构予以强制免疫,并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确保强制免疫工作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加强对养殖户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并组织养殖户进行兽医技术的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动物疫病损失。针对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兽医新技术培训班,让养殖户可以就近参加培训,便于养殖户学习畜牧兽医知识,促进兽医新技术推广,从而为农村畜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畜牧业发展中,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需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重视,并且明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在建设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时,一定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制定合理的免疫管理机制,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从而取得预期的工作效果。

作者:李群康 单位: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畜牧兽医管理站

参考文献

[1]石福荣.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初探[J].科研,2016,(11):155.

[2]苏志宏.浅谈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57.

[3]吴文华.浅谈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的问题及对策[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5):295.

篇(9)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18-02

措美县位于山南地区南部,辖2乡2镇,16个行政村,91个自然村,总面积4 549.04km2,其中耕地面积1 000hm2,草场面积37.11万hm2,人口1.4万余人,平均海拔4 500m。全县共有牦牛36 892头,黄牛3 021头,绵羊143 035只,山羊17 320只,鸡19 456羽,猪410头,是山南地区重要的牧业县之一。科学技术是畜牧养殖业的第一生产力,措美县始终坚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位置,加大科技引进和投入力度,推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并且在黄牛改良技术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中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山南地区和自治区农牧业务部门的好评,为全县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和人才队伍担负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畜种改良和疫病防治的重要责任,是保障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吃上安全畜产品的忠诚卫士。随着措美县畜牧业的发展壮大,当前的畜牧兽医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已不能够满足草原牧业新的发展需求,尤其是近年来畜禽疫病暴发率相对过去较高,畜牧兽医人员年龄偏大和业务知识老化,已经滞后于草原牧业发展要求,从而阻碍了措美县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草原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1 基层畜牧兽医体系、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及人员现状

1.1.1 县、乡(镇)、村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情况 措美县已初步建立县、乡(镇)、村3级畜牧兽医卫生防疫体系,县兽防站多年延续已有的运行管理制度,各类畜禽卫生防疫设备经过上级多年的项目支持基本齐全,但缺乏操作人员和管理经费。兽防站肩负着2乡2镇16个行政村的畜牧兽医技术指导和监管工作,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差距明显,总体上任务繁重,阻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全县各乡(镇)建立了兽防所,办公场所、办公器材和冷链设备基本俱全,但各乡镇从事畜牧兽医的人员数量不等,一般为2人,其中一人负责畜牧工作,力量极为薄弱。各乡镇按照各村牧区集中地大小不同分别配置不同数量的村级防疫员,全县共71名村级防疫员,基本能够覆盖牧区防疫要求,但村级防疫人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防疫知识老化严重。

1.1.2 县、乡(镇)畜牧兽医人才队伍状况 县兽防站人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助理职称3人,技术员5人,大专以上学历10人;年龄状况:30岁以下7人,30~39岁1人,40岁以上4人。乡镇兽防所人员共8人,其中助理职称2人,技术员4人;年龄状况:30岁以下6人,30~40岁2人。

1.1.3 村级防疫员队伍状况 全县村级防疫员共71人,从文化水平上看:初中文化22人,占30.99%;小学文化49人,占60.01%。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16人,占22.54%;30~39岁11人,占15.49%;40~49岁15人,占21.13%;50岁以上29人,占40.84%。从业年限:3a以下5人,3~10a12人,10~20a17人,20a以上37人。

1.2 存在问题 通过对措美县兽防体系建设、县级和村级畜牧兽医队伍现状分别阐述后发现,现有的畜牧兽医防疫体系是多年延续下的,在新的畜禽疫病防治状况下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制度建设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从县级和村级畜牧兽医队伍现状上分析,当前全县畜牧兽医工作者年龄结构不合理,县级当中30岁以下的人员较多,但工作实践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培养提升,40岁以上的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相对较少,30~40岁的人员出现严重断层。畜牧兽医队伍的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的差距十分严重,尤其是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很多到现在依然不能用汉语交流,更无法获得汉语专业书籍上的知识,无法实现能力提升,尤其是对新的防疫药品保存运输和正确剂量的使用,无法从标签和说明书上了解,严重影响免疫质量,对于弱毒活苗来说将会诱发该疫病的发生。县、镇(乡)兽防单位里的检测仪器缺少专业操作员和实验经费,很多疫病的化验确诊需要送到山南地区或拉萨,延误了畜禽疫病的最佳防治时机,制约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开展。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重视程度不足 县、乡(镇)、村3级对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以及授课教师、培训教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长期以来缺乏相关业务培训,落后于畜牧养殖业科技发展步伐,信息上也远远落后于内地同行业水平。尤其是在培训过程中,所用的藏文培训教材更少,内容只注重理论,少于实践,致使培训效果低于期望。

2.2 缺少培训基地与设备 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基地和相关设备,邀请来的培训教师只能依照养殖和防疫技术书籍进行宣读讲解,缺少实践操作和必要的课件,无法与各级畜牧兽医人员、防疫员以及养殖农户进行互动交流,使得学员缺乏感性认识和操作体验,以致很多新技术难以让学员熟练掌握和推广。

2.3 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知识更新培养缺乏有效规划 县、乡(镇)、村3级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不足,知识结构老化,尤其是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后备力量匮乏,并且原有的知识已不适应措美县牧业发展需求。尽管我县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训,但是缺乏针对性,知识更新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无法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无法提升技术人员对畜牧业发展形势的了解和判断。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畜牧兽医体系 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领导力度,从畜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配备必要的工作设施设备、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制定畜牧兽医工作激励政策和防疫工作人员基本保障措施,不仅要在工作和生活上切实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更要鼓励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积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保障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县农牧部门要结合措美县畜牧兽医工作实际和人员基本状况,争取培训经费,制定全年业务培训计划,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学习,邀请农业高校或自治区、地区畜牧兽医专家亲自授课,把课堂教学与基地教学结合起来。并极利用多媒体、挂图、标本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更新老旧知识,传输新思想、新业务技能,确保他们能掌握一定的技能。

3.2 加强培训教育,努力提升畜牧兽医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 一是树立便民服务的思想,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高效、敬业的服务精神,切实做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二是积极制定畜牧兽医人才引进政策,与农业高校联合培养定向人才,加入到措美县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中来。同时利用人才引进政策,调整一批年龄偏大,业务素质较低的人员,让引进的人才有一席发挥之地,更好地服务全县畜牧兽医发展事业。三是通过以会代训,举办业务培训班、岗位培训班等,对全县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加强畜牧兽医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畜禽品种改良、饲草饲养、防疫检疫、畜禽产品加工以及市场经济等方面业务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县畜牧兽医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编写藏文畜牧兽医培训教材。结合长期基层工作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考虑村级防疫员的年龄偏大、汉语水平低的现状,有针对性地编写一些符合藏区需求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易学易懂的业务教材,坚持用藏语编写教材,用藏语授课的思路,对做好基层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3.3 强化农牧科普宣传,营造科学养殖与防疫氛围 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全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和广大农牧民的科学素养,大力举办包括农业、牧业在内的科普活动周、科普大篷车、科技下乡、科普大集中等多项活动,广泛开展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工作,为措美县依靠科技发展农牧业,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养殖与饲料,2014,12.

篇(10)

当前,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市级畜牧兽医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一)进一步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市农林水产局改建为市农林渔牧局,原行使的全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调整为: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畜牧业发展和动物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畜牧业发展和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指导畜牧业发展;监督和管理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和药政管理、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二)进一步规范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及其职能。从我市农林渔牧业系统已组建统一的行政执法队伍的实际出发,将市农林渔业执法大队更名为市农林渔牧业行政执法大队;将原在农林渔业执法大队保留使用的市动物防疫监督所牌子变更为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法行使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监管等方面的行政执法工作。

(三)进一步理顺技术支持机构及其职能。按照“整合资源、明确职责、综合设置”的原则,将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改建为市畜牲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同时增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牌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畜牧兽医技术开发、引进、推广、服务;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防疫、检疫检验、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负责对市畜牧兽医联站及所属乡镇动物疫病诊疗服务机构的指导管理。

(四)实行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派驻制度。按照机构主体在市、工作在乡镇的原则,由市农林渔牧局对乡镇实施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派驻制度。派驻人员的编制关系落实在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工作关系落实在乡镇(街道)农技信息中心;行政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受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农林渔牧局领导;业务上受市农林渔牧业行政执法大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管理;党团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动物强制免疫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兽药监督管理;承担畜牧、饲料等公益性事业工作;协助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动物免疫和疫病扑灭工作。

派驻人员的经费保障办法参照乡镇行政人员执行。

二、科学核定编制,严把人员素质关

(一)编制核定。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根据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消费量情况,按照确保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需要,参照省政府下发的畜牧兽医监管人员配备参考意见测算。按每4万头猪牛羊等大牲畜饲养量配1人、每50万羽家禽饲养量配1人、每10万人口配1人的标准和市统计局提供的20*年度全市动物饲养量和人口数(猪53.58万头、牛0.45万头、羊13.37万头、家禽1194.*万羽,人口77.42万人),全市可核定畜牧兽医监管人员编制48名(在乡镇和市级有关事业单位中实行总量调剂)。其中:市农林渔牧业执法大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5名,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5名,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派驻人员28名。

篇(11)

*省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产值、畜产品产量、畜产品出口等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畜牧业在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职责不清晰、基层防疫人员缺乏、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健全符合公共卫生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兽医行政管理效率,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主要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立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省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省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机构

(一)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省实际,加强省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市、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具体机构设置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不突破机构限额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设为政府工作部门的,需按程序报批。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要加强对下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指导;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省、市、县三级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行政执法机构,依法承担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同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对其进行管理,并加强其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出入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承担动物疫病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技术支持机构(实验室)是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机构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要整合现有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和资源,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兽医技术资源,通过充实力量、资格认可、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兽医参考实验室、区域诊断实验室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单独设置兽医技术支持机构。

(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公益性职能和经营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县(市、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需要,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所需编制由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划转,或在县级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对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饲料兽药经营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五)聘任村级动物防疫员。凡饲养畜禽的村庄,原则上要聘任动物防疫员,协助做好动物防疫、检疫、疫情报告等工作。已建立动物防疫队伍的市、县(市、区),要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作用。尚未建立动物防疫队伍的市、县(市、区)应尽早建立动物防疫队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可视畜禽饲养规模,按每村1至2名掌握。村级动物防疫员由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管理和组织技能培训。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可给予村级动物防疫员一定的误工补贴。补贴标准由各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省财政对30个财政困难县给予适当补助。

四、提高兽医队伍工作能力

(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从事兽医工作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程序,可进入官方兽医队伍。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兽医化验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的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二)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加强兽医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促进*省兽医工作的开展。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要与卫生部门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人力、设施、信息等资源共享的实验、检测体系和专家组织联络体系,全面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预测、防控等工作。

五、建立和完善兽医工作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执法机构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各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加快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疫、检疫手段,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

(三)完善兽医管理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省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兽药管理等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配套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四)推行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饲养。积极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努力减少畜禽散养。加强优良畜禽品种的繁育、引进和推广,提高优良畜禽品种覆盖率。逐步提高畜禽饲养场舍建设水平。饲养场建设要达到规定的防疫条件,农户散养畜禽要符合防疫要求。规模饲养场和加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与管理人员要接受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饲养场和饲养农户要接受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接受动物检疫。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的饲养和认证工作。

(五)做好防疫基础工作。饲养场、饲养小区要建设污水污物处理场,散养农户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沼气等节能环保项目,搞好饲养环境净化。饲养场要设立专职兽医,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搞好散养畜禽的疫病防治。畜禽屠宰加工场点和交易场所要按规定建设卫生基础设施,搞好环境整治。畜牧兽医、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对畜产品加工运输、批发零售、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督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