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2 10:09: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69-02

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面向的岗位(群)之一,原课程体系中支撑该岗位的专业课程只有两门,即《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电子工艺》,其教学内容侧重于常规与基本知识的介绍,在品质管理与控制、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工厂3C认证程序,以及编制工艺文件、生产现场的工艺管理与生产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还较欠缺。而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岗位(群)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除要求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能正确地使用标准,熟悉电子产品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会编制工艺文件等。很显然,原有两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容量,不能满足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岗位(群)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为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一个公共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增设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方向。为了让学生拥有系统的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应适当调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原有的专业课程结构,重新设置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时应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电子工艺与品质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

(一)专业课程设计理念

本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的理念是: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实行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并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电子工艺管理及品质管理的系统知识与技术服务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针对行业和地方企业对电子工艺与品质管理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的设计,如图1所示。“分析职业工程过程转换配置学习领域”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宏观设计过程,设计出专业课程体系,从“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过程。

(三)专业课程设置

通过对四川长虹集团、四川九洲集团、广东步步高公司、四川电子军工集团等多家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获取电子信息行业整机生产主要岗位的信息,与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一起,广泛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与过程,确定了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专业方向在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其核心专业课程体系。

在调研、分析岗位群分布情况的基础上,获取电子工艺与品质管理专业方向的岗位(群)名称及其职业能力与任务分析表,如表1所示。

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一起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研讨、归纳与选择,确定行动领域。根据对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依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的原则,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确定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归属课程,形成了电子工艺与品质管理方向核心专业课程,如表2所示。

我院2010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一是原有的电子产品维修与制造方向,二是新增的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方向。两者公共平台课程完全相同,只是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上进行3~4门核心专业课程的重新设置,在专业方向课程上有所侧重,其余的专业方向课程都相同。教学团队主要是对专业课程名称的确定及其切实有效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对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程教学设计以数码电子产品整机产品为载体,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电子产品质量检验》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模式由下列几个方面凝练而成:

第一,将学习活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专业教育、工厂认知使学生明确自己将来可能面临的实际工作岗位将要干哪些工作,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具备哪些操作能力,使每一个环节的学习都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实现工学结合。

第二,专业知识教学实物化、现场化,职业岗位操作能力培养以任务驱动方式工位化、任务化。介绍专业知识时充分利用实物、图片、Flas、工作现场情境,启发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培养职业岗位操作能力时则以实战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配的任务,保持训练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校内教学时,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作业活动是对实际工作过程的模拟,既融汇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又有助于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形成。而在校外实训部分,则以各工作岗位要完成的生产任务为内容,同时了解企业文化,在兼职教师或师傅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

第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接轨。随着电子技术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与新产品等的快速出现,电子产品元件、整机产品的检验技术和手段也将不断更新。在把握“够用、实用”的原则方面,本课程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音视频设备检验员(中级)”考核标准和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初级)”职业资格考试标准。

第四,课堂教学实习化,实习教学课堂化,实现教学场所的一体化。教学场所配备设施齐全,除实践操作的工作台、实物等外,还配置有多媒体设备、视频展示台、视频资料等,实现了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场所的一体化,为行动导向教学创造了条件。

第五,开放式教学。通过到工厂企业参观、生产实习等,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把学生学习、训练活动融于社会实践中。

教学效果

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创新,加强了面向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针对性、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问题。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设计,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用学中做、做中学、学用结合的方式取代,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四新,陈绍敏.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2]喻文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17).

[3]包华林,刘良华.“校企深度融合,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4]胡斌,俞玮.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篇(2)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a)-009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mpliance status of cluster prevention of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 inintensive care unit,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xecution. Methods By means of the targeted surveillance method, the targeted surveillance was performed for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the SICU, EICU, CCU and RCU for more than 48 hours from October 2012 to June 2013. Then filled the CLABSI monitoring information and the compliance of 5 evidence-based preventive practices, which included hand hygiene, maximum sterile barrier, 2% chlorhexidine skin disinfection, daily evaluation and promptly remove any intravascular catheter that is no longer essential. The compliance of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he infection incidence of CLABSI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pliance status of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was 74.5%,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LABSI was 6.4‰; the lowest compliance of preventive measures was RCU which was 60.2%, meanwhile, the infection incidence of RCU was the highest ,which was 10.5‰; SICU had the highest compliance of preventive measures, which was 84.4%, and the infection incidence rates was the lowest, which was 2.1‰.(P < 0.05).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monitoring and the effectively preventing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LABSI.

[Key words]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Targeted surveillance; Preventive bundle; Compliance status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成人监护室最为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之一,可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患者医疗负担,占用大量医疗资源[1-3],所以严格执行CLABSI预防与控制措施尤为重要。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9年开始对外科监护室(SICU)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2012年起逐步开展对急诊监护室(EICU)、心脏监护室(CCU)、呼吸监护室(RCU)的目标性监测。为了解各监护室CLABSI预防与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及其对CLABSI感染率的影响,我院对上述监护室2012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的目标性监测病例及同期CLABSI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入住我院SICU、EICU、CCU和RCU时间>48 h的病例。

1.2 研究方法

1.2.1 监测时点 以患者入住监护室作为监测起始时间,以患者出院、死亡或转出监护室48 h为监测终结时间。

1.2.2 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4]对入住监护室时间>48 h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各监护室医院感染兼职监测员填写监护室患者日志、患者APACHEⅡ评分、置管信息等;如实填写临床对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5大循证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置管时最大无菌屏障、2.0%氯己定皮肤消毒、选取适宜置管部位(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相对不易污染的部位置管,如尽量避免股静脉置管)和每日评估尽早拔管。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通过信息化监测系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审核医院感染兼职监测员填报的信息和数据,发现疑似感染患者提醒临床医师完善相关检查并根据诊断标准予以确诊。

1.3 诊断标准

CLABSI的诊断依据2008年美国CDC/NHSN的《急性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定义和特定感染类型标准》[5]。

1.4 观察指标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4],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千日感染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数/住院患者静脉插管总日数)×1000‰;某项防控措施依从性=(执行该项措施的中心静脉插管病例数/中心静脉插管病例数)×100%;总依从性=(执行至少3项防控措施的中心静脉插管病例数/中心静脉插管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2年10月~2013年6月共监测我院4个成人监护室住院患者541例,总床日数8648 d,总插管日3434 d。各监护室中RCU导管使用率最高,为47.0%;CCU导管使用率最低,为35.7%。见表1。各监护室导管使用率均低于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监测网(NHSN)公布的2012年综合性教学医院重症监护室导管使用率(59%)[6]。

3 讨论

3.1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与CLABSI千日感染率

通过监测结果可知,我院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低于美国综合性教学医院重症监护室,而千日感染率则高于美国。使用率的差异可能与住院患者特点、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指征和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指征的把握等因素相关。影响CLABSI千日感染率的因素很多,如患者病情、诊疗条件、临床检验技术水平等,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7]。

3.2 CLABSI预防措施依从性

侵入性操作是监护室危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8],其中,CLABSI是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重要类型。美国每年监测到的CLABSI病例超过万例次,英国每年超过6000例次,CLABSI的病死率为12%~2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占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20%~30%[9]。为有效预防CLABSI,美国CDC在2002年即了《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并于2011年进行了更新。该指南针对置管操作和置管后维护的多个环节提出了预防建议[3],推荐通过集束化预防措施综合干预。有研究表明,贯彻执行《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提出的5大循证预防措施,即严格执行手卫生、留置导管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2.0%氯己定进行皮肤消毒、选取适宜置管部位、每日评估并尽早拔除不必要的中心静脉导管,使CLABSI千日感染率基线水平由7.7‰下降至1.1‰[10]。我院自2010年开始在全院推广上述预防建议措施,并根据该指南制定了我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目标性监测是针对医院感染重点人群、重点病区和重点环节开展的主动监测,有利于提高临床对相关感染的防控意识,并通过反馈与分析持续改进防控措施。有研究表明,有效的目标性监测约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11-12]。我院自2009年开始对S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2012年开始先后在EICU、CCU和RCU开展目标性监测,故SICU开展目标性监测的时间显著长于其他监护室。我院多年来始终将手卫生作为宣传和培训的重点,尤其关注无菌操作前后的手卫生,故医护人员接触手卫生知识的频度与强度显著高于其他预防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SICU对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依从性最高,其他监护室依从性相对较低;在各项预防措施中,手卫生依从性最高,其他措施依从性相对较低。各监护室人员构成、业务能力、知识结构、诊疗护理常规、诊疗护理用品等无明显差别,置管人员均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医师,导管类型与品牌相同,故考虑依从性的差别与目标性监测开展时间和推广力度相关,但若进一步证实尚需长期调查。

3.3 CLABSI千日感染率与预防措施依从性关系

监测期间各监护室CLABSI的千日导管感染率为6.4‰,与相关报道中发展中国家监测数据相当[13]。CLABSI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相关,本研究中各监护室患者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各监护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别,故感染率的高低主要与医源性因素相关。由于我院中心静脉导管、消毒剂、诊疗护理用品等均为统一采购,执行统一的诊疗护理常规,人员接受统一培训,故各监护室医源性因素的差异主要源于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监护室CLABSI感染率基本与其预防措施依从性呈现负相关:SICU预防措施依从性最高,其感染率为最低;RCU预防措施依从性最低,其感染率为最高;EICU和CCU预防措施依从性介乎上述两个监护室之间,其感染率也居中。各监护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预防措施依从性可影响CLABSI感染率。

3.4 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CLABSI目标性监测作为一种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感染预防措施依从性;在诊疗条件和患者自身因素一定的情况下,提高CLABSI感染预防措施依从性,可降低其感染率。所以,持续开展目标性监测和通过各种干预措施提高感染预防措施依从性是降低CLABSI感染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芮志莲,康厚纯,冯春生.ICU患者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5.

[2] Benedetta A. Report on the Burden of Endemic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Worldwide [EB/OL].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80135/1/9789241501507_eng.pdf.2013-12-15.

[3] O'Grady NP,Alexander M,Burns LA,et al. Summary of recommendations:guildelines for the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J]. ClinInfect Dis,2011,52(9):1087-1099.

[4] 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S].2009.

[5] Horan TC,Andrus M,Dudeck MA. CDC/NHSN surveillance definition of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and criteria for specific types of infections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 [J]. Am J Control,2008,36(5):309-332.

[6] Margaret A,Dudeck MPH,Lindsey M,et al. 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NHSN)report, data summary for 2012, Device-associated module [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3,41(12):1148-1166.

[7] Soni RA,Rogers G,Valenti A,et al.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rates in a mixed medical-surgical ICU pop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entral line bundle [J]. Chest,2008,134(4):S3003.

[8] 陈明纯,姚展成.危重病人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的关系及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4):715-716.

[9] Schinabeck MK,Ghannoum MA.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diagnosis, treatment,and prevention [J]. Clin Microbio New,2003,25(15):113-118.

[10] Ruperez M,Lopez-Herce J,Garcia C.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cardiac output measured by the pulmonary arterial thermodilution technique and measured by the femoral arterial thermodilution technique in a pediatric animal model [J]. Pediatric Cardiology,2004,25:119-123.

[11] Geffers C,Schwab F. Incidence of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high-risk neonates:results from the German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very-low-birth weight infants [J]. J Hosp Infect,2008,68(3):214-221.

篇(3)

the influence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before operation on the colorectal tumor angiogenesi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wang yongbing, miao xudong, huang sheng, et al. pudo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before operation on the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gene expres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lower colorectal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randomly. patients in the therapy group received radiotherapy for 40 grays as well as folfox4 chemotherapy for twice, then operation therapy 46 weeks after the end of radiotherap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peration directly after admission. all the specimen obtained from operation underwent the routine pathologic study as well as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vegf and mvd in tumor tissues. a semiquantitative method was used to scor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the weidner method was used to count the mvd. results  scores of gene expression of vegf in the therapy group were 1.05 0.35, while it were 1.91 0.78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unts of mvd in the therapy group were 12.6±3.45, and 23.8±7.67 in the control group(p<0.00). the rate of tumor shrinking, resection and anus sparing of the therapy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before operation can repress the gen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vd in tumor tissues, and had downstaging effect before operation.

    [key words]    colorectal tumor; radiation therap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局部浸润和复发是影响直肠癌手术切除和预后的关键因素,微血管生成在肿瘤的浸润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如何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提高直肠癌手术切除和减少复发是近年研究的热点[1]。本研究对照分析术前放化疗对直肠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改变,发现术前放化疗对其有积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直肠癌患者78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2~75岁,平均(2.3±7.82)岁。肠镜病理确诊为直肠癌(距3~7 cm),术前hildebrandt 和feifel法超声分期为t3、t4期,无糖尿病和严重高血压(可能影响微血管)。随机将本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放化疗组)37例,和对照组(直接手术组)41例。两组的年龄、病理、超声分期无统计学差异。

    1.2  标本获得  治疗组病例入院后先予放疗,放疗设备为美国ge公司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0mvx射线,采用前后对穿固定野照射。照射范围上界为腰5骶1,下界为闭孔下缘,两侧为髂外1 cm,前后两野对穿照射;剂量:2 gy/次,5次/周,连续4周,总计量为40 gy,同时folfox4方案化疗2次,放疗结束后4~6周手术。对照组入院后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即行手术。两组手术方式视术中情况行doxin、miles、park、hatman或肠造瘘,获得的病理标本在常规石蜡切片的同时做vegf和mvd免疫组化测定。

    1.3  实验方法及步骤

    1.3.1  实验试剂  vegf单克隆抗体、 viii因子相关抗原(fviiiag)多克隆抗体及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染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

    1.3.2  实验步骤  取以上病例术后根治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在肿瘤深处和边缘切取标本进行常规石蜡包埋,5 μg 厚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经二甲苯脱腊后,酒精梯度水化,入0.3%h2o2 30 min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然后入0.01 mmol/l、ph为6.5的94℃枸橼酸盐缓冲液15 min以暴露修复抗原,降至室温后,羊血清封闭10 min以封闭非特异性抗原,分别滴加鼠抗人ⅷ因子相关多克隆抗体(1∶100稀释),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1∶200稀释)后4℃冰箱过夜,次日洗去一抗后,再依次加入二抗、三抗工作液各37℃孵育1 h,洗去后经dab工作液显色10 min,苏木素复染30 s,脱水,透明,封片。实验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

    1.3.3  结果判定  vegf的判断使用半定量计分方法[2],vegf表达阳性为胞质染成黄色颗粒,以细胞阳性百分率得分之和进行判定,随机选择5个高倍视野(×400)进行判断:无染色计为0分,浅黄色计为1分,棕黄色计为2分,黄褐色计为3分,并统计表达阳性率。微血管计数采用weidner[3]计分法:①fviiiag多克隆抗体阳性以血管内皮细胞呈棕色或棕黄色为标准。②切片在100倍光镜下挑选微血管分布密度最高区域,在200倍光镜下计数5个不重复视野中被cd34染成棕黄色的微血管数,取其平均值作为mvd,每个与邻近微血管明显分离的阳性染色的血管内皮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簇都视为独立的微血管,只要结构不相连,其分支结构也计作一个血管计数,而直径大于8个红细胞的血管,有厚的平滑肌的血管和硬化区的血管不在计数范围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专用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评价vegf、mvd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1.5  结果

    1.5.1  直肠癌组织形态变化  放化疗后直肠癌组织大体检查表现为癌灶表面较光滑干净,癌组织质地较硬,纤维化明显,与周围组织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界线,光镜下可见癌组织大部分为纤维组织,可见坏死癌细胞,癌细胞数明显较对照组少,残存癌细胞散在或巢状,小片状分布在纤维组织中。治疗反应i级为坏死或癌细胞消失超过整个病灶的1/3,共5例;ii级反应为坏死或癌细胞消失超过整个病灶的2/3,但仍有存活的癌细胞,共29例;iii级反应为整个病灶全部坏死和/或被纤维组织取代,伴或不伴肉芽组织形成,没有存活的癌细胞,共3例。

    1.5.2  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态和密度变化  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染色呈棕红色,绝大部分为管腔样结构,治疗组和对照组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态明显不同,治疗组微血管管径大小较一致,管腔明显较对照组小,微血管数量较少,mvd值治疗组为12.6±3.45,对照组23.8±7.67,p<0.01。见表1和图1。表1  手术后两组mvd比较比较

    1.5.3  直肠癌细胞vegf表达的情况  vegf在细胞浆和细胞膜中表达,治疗组染色较淡呈棕黄色,表达阳性率为(27±7.3)%,对照组呈棕红色,表达阳性率为(57±18.7)%;分值治疗组1.05±0.35,对照组1.91±0.78, p<0.01。见表2和图2。表2  术后两组vegf表达值比较(±s)

    1.5.4  手术结果  治疗组根治性手术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78.04%(32/41),p<0.05;治疗组保率为86.48%(32/37),对照组为68.29%,p<0.01。经1~3年随访,手术后1年治疗组局部复发率为5.43%(2/37),对照组为12.19%(5/41), p<0.01。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91.89% v.s.87.80%,p>0.05)。

    2  讨  论

    2.1  vegf的临床意义  肿瘤血管的形成受多种血管生长因子所调节,vegf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子。vegf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34~46 ku的二聚体糖蛋白,它有4种分子变异,分别含121、165、189和206个氨基酸,其中前两者易达靶细胞,并表达于多种组织中[3]。vegf可由各种肿瘤细胞和某些正常细胞产生,并可通过旁分泌方式与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或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vegf受体(flt1和kdr/dflt1)特异性结合,直接刺激内皮细胞增殖,改变内皮细胞基因的活化方式,诱导内皮细胞表达蛋白网的水解酶,间质胶原酶和组织因子,在原位诱导血管的生成,并且有利于癌细胞脱落进入血管或向邻近纤维蛋白和结缔组织基质扩散,为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创造条件,因此,vegf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间质产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实体瘤的关系密切。

    2.2  mvd的临床意义  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能力依赖于微血管网络的不断扩张,肿瘤血管来源有两种,一种为宿主血管肿瘤化,即来自正常组织延伸的微血管或残存肿瘤内的宿主血管逐渐变为肿瘤血管;另一种为肿瘤新生血管,即由肿瘤本身产生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瘤体生成血管。伴随着血管发生,癌灶生长迅速,肿瘤新生血管缺乏或仅有基底膜片段,新生血管为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循环提供了开放门户,肿瘤血管密度越大癌细胞脱落进入血循环的概率越大,血管生成与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血管生成的定量指标mvd能反映直肠癌血管尤其是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可作为肿瘤发生、转移及预后的独立指标[4,5]。

    2.3  放化疗对mvd及vegf的影响  术前放化疗是直肠癌主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放射线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及周围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dna分子链,导致dna链的断裂,并可增加组织细胞的自由基产生,诱导肿瘤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使肿瘤的mvd密度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缺血坏死。另一方面,由于放疗使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细胞产生的vegf明显减少,使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明显下降,反过来使肿瘤的微血管形成速度大大下降,减少肿瘤细胞的血供,延缓肿瘤生长,加速肿瘤凋亡。化疗本身有相同作用,并有放射增敏作用,两者同时使用,产生叠加作用,并可抑制全身转移。本课题中放疗组mv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微血管形态也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微血管管径趋向一致,管腔明显较对照组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因而对放射线敏感性较强,容易被放射线杀灭,术前放疗使癌组织内微血管减少,降低癌组织血供,这对减少术中癌细胞播散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放射治疗后癌组织中vegf表达的程度和百分比均较直接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因此,我们认为放射治疗后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变化一方面与放射线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另一方面与vegf表达明显下降、使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失去vegf刺激有关。从手术方式和术后初步随访结果,可以明显看到,术前放化疗组的保肛率达8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初步的随访结果显示,术前放化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王铭河,师英强,陆洪芬. ii、iii期直肠癌组织中c0x2和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7):557567.

[2]gohji k, katsuoka y, okamoto m, et al. human heparanase: roles i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j]. hinyokika kiyo, 2000, 46(10): 757762.

篇(4)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98―02

龋齿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发病率在全世界都很高「1。儿童龋病与其饮食、卫生等生活习惯有关,家长对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他们的行为及态度都直接关系和影响孩子的口腔状况、孩子口腔健康行为养成,因此家长防龋认知意识与儿童龋病的发病和防龋措施的落实也有密切的关系「2。为了了解鄂西北学龄前儿童家长对防龋措施和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策略。本课题组特对鄂西北地区十堰和襄阳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家长防龋认知意识做对比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十堰和襄阳各三所幼儿园3~5岁儿童796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其中十堰476名,襄阳320名。

1.2 方法

1.2.1 口腔临床检查 经过老师的指导,按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龋病的调查标准进行儿童乳牙龋病情况检查,由我们实践队的成员对孩子们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龋齿数量进行登记统计。

1.2.2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儿童是否做过相关龋齿防治工作(使用涂氟和做窝沟封闭)以及家长对防龋技术的了解程度(涂氟和窝沟封闭)和预防龋齿的方法等。对受检查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询问,然后回收问卷,本次问卷发放1000份,回收756份,有效份数742份。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十堰和襄阳两地学龄前儿童患龋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2 结果

2.1 儿童患龋情况

十堰市学龄前儿童3~5岁的患龋率分别是52.83%、61.26%、48.19%;襄阳市的3~5岁的患龋率分别是38.53%、58.30%、46.38%,且有龋填充率分别为5.46%和7.65%均较低。

2.2 两地家长对防龋技术的了解情况

2.2.1 对涂氟防龋齿的了解状况

2.2.2 对窝沟封闭技术防龋齿的了解状况

2.3 家长对预防龋齿所采用的方法

3 讨论

3.1 据结果显示,十堰和襄阳两地儿童的患龋率总体还比较高,在3~5岁的儿童中,4岁孩子的患龋率最高,3岁孩子次之,5岁儿童较低,这之所以与前人调查显示的结果有出入,主要是由于随着防龋工作的开展,如涂氟或进行窝沟封闭,儿童龋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结果还是不容乐观,况且有龋填充率很低,反映了家长防龋意识极度匮乏现象,也说明龋齿的防治工还任重道远。

3.2大部分家长对儿童龋病的高发病率没有足够的意识,甚至认为乳牙迟早要换不用保护的错误思想,导致了儿童龋病高发的现象。本研究中十堰学龄前儿童家长对涂氟防龋和窝沟封闭技术了解情况大体上比襄阳要好一点,但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相对核心的预防龋齿方法,如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这方面还是襄阳的家长认知意识高,这也是造成十堰儿童患龋率高于襄阳的重要因素。总体看来鄂西北学龄前儿童家长的防龋认知意识不是很高,有待提升。

3.3 干预措施:

3.3.1 加大宣传力度,推广防龋技术的应用,采用涂氟技术,由于氟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解除蛋白质和细菌对牙釉质的吸附,降低牙釉质的自由能;降低牙釉质表面的溶解度,促进再矿化等「3。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免费涂氟,能有效减少龋齿的发生。采用窝沟封闭技术,窝沟封闭是在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齿(牙合)面、颊面、舌面的点隙沟裂处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的侵蚀「4,达到预防龋齿的的一种有效方法。

3.3.2 争强对患龋率高的地区的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打造新型口腔技术人才,加大基层卫生机构的口腔人员配备,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放眼当前本科生紧张的就业形势,往基层医院输送口腔人才,也成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途径,同时也填补了基层的缺口,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策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解光明.种植牙知多少.医药与保健,2004,(9):11

篇(5)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社会主流思想文化在人身上由内在接受认同到外在自觉践行的转化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就要选择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2]。地方优 秀传统文化作为该地区人们耳熟能详的长期积淀下来的历史文明成果,其影响无处不在,同时,给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上了深刻的地方烙印,塑造了人们的经验和行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容易被认可、接受,特别是在精神认同上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感召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育内容的感召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长期扎根于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不仅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还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丰富有效的教育内容以及互动性强的教育载体。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渗透。因此,地方传统文化也应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社会或群体意识与精神的塑造,将教育对象的理想信念、精神信仰、道德规范统一到主流思想意识上来,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3]。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不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自觉认同是其根源。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区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是其地区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来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容易形成共识,使得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奋斗目标趋向一致,进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滨州特色传统文化概述

滨州地处山东北部,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孙武武圣文化、范仲淹忧乐文化、董永孝悌文化和杜受田勤廉文化为特色的地方傳统文化。

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被后世尊为武圣,滨州惠民县据考证为孙武故里。武圣文化,起源于其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即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看待战争发展和敌我力量。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其青少年时期曾在今滨州邹平生活过。忧乐文化,源于其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先有国家和百姓的幸福安康,才有自己的乐可言,体现了爱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董永,汉朝千乘人(今山东博兴)。孝悌文化,源自汉朝《二十四孝》记载的董永孝行,即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友善邻里,知感恩、懂回报。

杜受田,清朝滨县人(现滨州滨城),道光进士,咸丰帝师。勤廉文化,是以杜受田为代表的杜氏家族文化,即做人要正直谦逊、做官要勤政清廉、做事要公正求实。

以孙武武圣文化、范仲淹忧乐文化、董永孝悌文化和杜受田勤廉文化为特色的滨州传统文化,不仅在滨州当地广为流传,也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相容,具有统一性。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宗同源,如孝悌文化与和谐、友善、诚信不谋而合,勤廉文化教育我们要敬业,忧乐文化更是深深的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二者从根源上看,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欠缺。我国上下历史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过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力量源泉。但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足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地方传统文化教育,以致于在当前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欠缺,缺乏系统化的整体设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共同追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但是,据笔者调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专门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所占比重很少,接受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就更少了。在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有关传统文化的元素。

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转变思想认识,着力打造具有浓厚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工程,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有效的助推器,对个人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十以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像滨州特色传统文化这样的地方文化,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爱国精神和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滨州市已将武圣文化、孝悌文化、忧乐文化和勤廉文化的弘扬和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应当将其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当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以此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传统文化的整体氛围,进一步强化地方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夯实文化育人的社会思想基础。

加大高校的重视,主动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有效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层次。高校应主动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中,在课程设置和教师素养上主动开展工作。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开设大学语文课,但在师资配备、教材水平上参差不齐,而且并未有列為必修课。因此,要开设系统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增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同时,要鼓励教师开设相关选修课、讲座,让大学生多渠道、系统化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对理想境界和自身修养的追求,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自身文化素养。引导高校教师转变思想认识,积极挖掘所授课程的优秀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与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将传统文化精髓贯穿其中;同时,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深入了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水平,这样在开展授课、德育工作时,能够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现实性和生动性,避免大而空的泛泛之谈,切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

篇(6)

2021年,教育部专门提出了抓好“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号召,并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为贯彻落实“五项管理”的相关要求,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根据

“五项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XX职业技术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方案,请家长朋友认真阅读,积极配合,切实承担起监督和教育的职责,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作业管理篇

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的发展,学校就作业管理将重点实施两个方面措施:

一是严控作业总量。

各科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如学生有特殊需求,请您及时与学校沟通,学校将根据学生情况或需求,合理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形式。

二是提高作业质量。

学校将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提高针对性,避免机械无效作业。

同时,禁止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任何形式布置书面作业。

向家长提出倡议:

请家长朋友对孩子居家学习进行监督管理, 孩子需要帮助时,家长可以先给予提示,然后让孩子思考如何做,不要盲目批评指责;

不要凭感觉给孩子随意布置课堂以外的作业;

不要根据自身喜好给孩子报过量的兴趣班;

要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好居家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睡眠管理篇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生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高中生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

向家长提出倡议:

不要在睡前训斥孩子,尽可能避免让孩子带着不好的情绪入眠,影响睡眠质量;

不要一味只要求孩子注重睡眠,需以身作则,共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睡前习惯,睡前一小时进行图书的阅读或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要为孩子设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控制室内光源及噪音。

三.手机管理篇

手机本应是联络工具,但现阶段部分学生过度使用手机,造成视力健康有所损害,或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影响正常学习生活。为此,请您不要让孩子带手机、电话手表等进入校园,如果确有需求,请您向学校(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审核通过方可带入。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

向家长提出倡议:

不要为孩子购买智能手机;

不要对孩子私自将手机带入校园的行为听之任之;

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监督管理,加强与学校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沟通与联系;

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要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

四.读物管理篇

书,记载着人类的成长历程,传承着人类的文明和智慧,读书可以使孩子们开阔视野、充实思想、增加底蕴、陶冶情操,学校将有计划地开展晨读、课堂阅读及课外阅读等活动。

向家长提出倡议:

要有选择性地向孩子推荐健康书目,鼓励孩子认真阅读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书籍;

要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走走,让孩子从喜爱看书入手,培养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

要记录读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从读本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建议家长朋友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成果,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为孩子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五.体质管理篇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学习的根本保证,学校将不断开展足球、篮球等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开设各类体育社团,在“教会”的基础上“勤练”“常赛”,适时布置体育家庭作业,锻炼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

向家长提出倡议:

要指导孩子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体育锻炼的习惯,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

要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

要在体育锻炼中鼓励孩子克服困难的同时,更要注意运动安全,懂得量力而行,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篇(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317-02

0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一项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宏观、微观技术手段,对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作用规律,来分析外界环境因素和人群健康的关系,进一步延长人群寿命[1],提高生命质量的学科。为探讨预防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运用效果。本文调查2001年-2005年和2006年-2010年两个阶段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地区5个大型社区,所有社区在2001年前均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2001年—2010年间所调查社区内,家庭食物中毒发生案件和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2]的掌握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的相关资料。

1.2 方法 将该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分成两个阶段,将尚未引入预防医学人才和概念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2001年-2005年设为第一阶段,将引入预防医学人才和概念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2006年—2010年设为第二阶段,对两个阶段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情况进行比较。

1.2.1 环境卫生 提高社区群众对于环境卫生影响健康的意识,了解吸烟、油烟、装潢材料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1.2.2 食品卫生 通过健康教育讲座等宣传教育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对农药残留、有毒物质、食物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程度,定期对社区居民通报食品中毒信息。

1.2.3 劳动卫生 针对居民的职业进行劳动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并加强劳动污染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的监测。

1.2.4 心理卫生 了解居民的心理、精神状态,对于存在心理不良问题的居民进行积极心理引导,树立居民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态,有助于帮助居民处理家庭、社会、邻里之间的关系,避免疾病的发生。

1.2.5 流行病学研究 定期观察流行病发生、发展情况,在流行病高发季节提前进行预防,避免出现大流行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首先做正态检验,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均数t检验,以P

1.4 观察项目调研方法 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调研,由调研小组设计相关知识问答卷,调查该地区居民对有关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问答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的调研,由调研小组设计满意度评价调查表,让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工作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越满意。

2 结果

第一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67.32±12.23)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76.43±3.67)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78.87±3.54)分;第二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89.32±16.21)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28.78±1.78)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92.34±7.76)分,可见第二阶段的居民相关知识掌握、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加强预防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提高预防医学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举办讲座,在社区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定期更换板报等形式对居民进行教育,提高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大力消除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提高居民的生活、学习质量,加强社区疾病预防工作网络建设,提高社区对流行性疾病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各种因素对居民身体健康的伤害。本文研究发现:第一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67.32±12.23)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76.43±3.67)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78.87±3.54)分;第二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89.32±16.21)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28.78±1.78)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92.34±7.76)分,可见第二阶段的居民相关知识掌握、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篇(8)

2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首先做正态检验,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均数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项目调研方法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调研,由调研小组设计相关知识问答卷,调查该地区居民对有关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问答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的调研,由调研小组设计满意度评价调查表,让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工作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越满意。

3结果

第一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67.32±12.23)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76.43±3.67)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78.87±3.54)分;第二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89.32±16.21)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28.78±1.78)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92.34±7.76)分,可见第二阶段的居民相关知识掌握、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篇(9)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学生在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上,大都缺乏学习积极性。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对预防医学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是片面地认为预防医学与自身所学专业差别太大,将来在就业中不能得到很好运用,甚至无法和今后的工作产生一定联系。因此部分学生在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也大都为应付及格。这种学习观念的不正确性,导致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配合,对教学质量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大都是理论课程,更需要学生加强对预防医学相关课程的重视,才能对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起到保障,并推动预防医学在教学改革中的进一步深化。

1.2教学时数少,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

高职高专的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在对各专业教学时数进行安排时,通常会因为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等原因,使得教学课时偏重于临床学科,忽视了对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开设。大多数学校在临床学科专业中并没有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开设,即使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的专业,其学时也仅为38~96学时。紧凑的学时与繁重的教学任务产生矛盾,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知识面广阔,并且教学内容较多,在学时方面不能给予相应保障的情况下,预防医学的教学实践就无法得到深入,许多重要内容无法得到相应的强调,并且重点很难突出。因此学生对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并且很难形成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完整的知识体系。

1.3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许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教学方法中,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教学内容的展示也大都是教材内容,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而且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无法深入人心。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统计学联系或者是职业病和食物中毒等案例的相关分析,其他的重点实践课程因为学时和设施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相应的开展,并且因实践课较少,无法让学生对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

2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

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应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高度,并在教学目标中树立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将预防医学的战略思想贯穿在医学教育之中,并且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预防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体现出群体、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体观念,从而实现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统一的教学体系,以此来改变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原有思想观念,并通过加大宣传,使得学生对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有充分的重视,加强学习积极性。

2.2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合理安排

对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对教学时数进行合理安排,并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优化教学内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树立起与自身专业相符合的预防观念,并对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点重点讲解,而对教材中相关的基础知识或重叠部分章节进行简要介绍,以此来转变学生对预防医学枯燥、乏味的印象。

2.3加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篇(10)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预防医学课堂教学往往采用大班上课,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采用多种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效果。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涉及预防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典型案例,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设计,保证案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启发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具体实际案例先提出各种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探究其内在机理,揭示其一般规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仅仅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临床知识加以实际运用,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医学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及内在联系,体会医学事件中的不同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将来更好的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通过优化整合和资源共享,结合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特点,在满足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医学专业特点,突出中医学特色,采取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如学生设计的脾胃之气在疾病中的重要性、办公室人员腰痛患病率抽样调查、食品安全等相关课题,并进行实际调查,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深入体会三级预防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预期所能取得的干预效果,建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以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分别在授课开始前和授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授课前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的态度、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结束后对授课内容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由于课时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相关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学、讨论,布置思考题,并可尝试进行网络教学,如微课、使用相关系统平台,以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独立学院自己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和课堂特色。

作者:申璐 闵文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篇(11)

作者简介:卢永辉,男,1984-07生,博士,讲师,

近年来,各医学院校都非常重视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医学相关知识面的拓展,并以此为各专业医学本科生开设了非专业内容的医学课程。劳动卫生学属于预防医学范畴,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的主修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已经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通过预防医学的教学,可使非预防专业医学生了解相关预防医学知识,掌握预防医学的思维模式,拥有宏观医学的观念和角度[1]。劳动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的主要组成内容之一,对各专业学生了解职业性相关疾病和卫生学问题,以及今后工作中的职业健康维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然而,目前针对非预防专业的劳动卫生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目标定位不明、教学内容照搬预防专业,以及教学模式不清等。

1非预防专业与预防专业对劳动卫生课程教学的要求不同

本科的课程教学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非预防专业与预防专业学生对劳动卫生的知识要求存在差异。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劳动卫生学是直接用于今后从事的工作,因此,尽可能全面、详细地掌握劳动卫生学的专业知识显得非常重要。而非预防专业学生对劳动卫生学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服务、辅助今后其从事的相关医学工作。因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应对非预防专业学生与预防专业学生的需求差异加以考虑。

1.1课程教学目的定位不同

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劳动卫生课程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劳动卫生或职业卫生的应用者和研究者。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阐明劳动条件中生产性有害因素与劳动者健康水平关系的学科[2]。预防医学专业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劳动卫生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其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具备开展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能力。而非预防专业学生将来一般较少从事职业卫生服务、监督等工作,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在将来的相关医务工作中借鉴、参考劳动卫生学的思维和知识,服务其当前工作。因此,针对非预防专业的劳动卫生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是把学生培养为专门的职业卫生从业人员,而是培养学生预防医学的大卫生思维和职业卫生观念意识,使学生通过懂得劳动卫生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1.2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不同

基于非预防专业与预防专业劳动卫生课程教学目的之间的差异,其教学内容设置应体现出差异性和适应性。如果对专业不加以区分,按照统一标准、模式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就会与其各自的教学目标不相符,进而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培养合格的职业卫生从业人员,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全面了解、掌握职业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人群健康危害和防护措施,侧重于劳动或作业人群面对的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监督和防护。相反,非预防专业劳动卫生学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就不应该再强调职业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和防护,而应将之作为一般性了解内容,并将授课重点放在培养其疾病病因学中环境病因的思想,职业性损伤的原因、机理和处理措施等。

2非预防专业劳动卫生学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

基于上述分析,非预防专业学生学习劳动卫生学的目的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不同,不是为了从事该专业工作,而是为其本身专业和职业服务。按照本科教学以实际应用和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和要求,应根据非预防专业学生对劳动卫生学知识的需求,对目前通用的劳动卫生学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使劳动卫生学的课程教学能更好地为非预防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

2.1教学目标的制定

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劳动卫生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劳动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运用职业卫生监督、调查方法和程序,能够对各职业危害因素和环境提出综合防护措施。由此可见,这一教学目标重点强调的是对职业危害防护的熟练掌握,侧重的是如何做好职业卫生防护工作。根据对非预防专业学生对劳动卫生学知识的需求分析,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监督和防护并不是非预防专业学生的重点需求,他们更关注职业性有害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关职业病或职业性损害的机理、表现和治疗处理方法。也就是说,非预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结合、运用劳动卫生学相关知识,为本专业工作提供参考和辅助。因此,非预防专业劳动卫生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应为:使学生了解劳动卫生学基本知识,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及其机制,了解相关职业病的防治方法。

2.2教学内容的设置

目前,劳动卫生学课程教学通常把主要内容放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促进;职业伤害与职业安全等,把大量学时用于职业卫生具体工作的讲解上,从而导致讲解常见作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与危害的学时非常有限。为了避免花费大量学时来教授非预防专业的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卫生工作,非预防专业劳动卫生学的教学内容应以常见作业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与危害为重点,讲解相关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发生的关系及其致病机理,适当增加职业病防治的内容。通过教学,使非预防专业学生了解常见的生产性毒物和气体、生产性粉尘,以及物理性有害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危害,学会利用劳动卫生学知识为今后的医务工作提供帮助。只有这样,劳动卫生学课程教学才会对非预防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3非预防专业劳动卫生学教学模式的改进

非预防专业劳动卫生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要求相应教学模式的变化,不可照搬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劳动卫生学教学模式,提高非预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重其对劳动卫生学知识的具体需求,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1案例导入法进行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于1870年创立,其特点是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可全面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3]。根据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反馈,多数非预防专业学生认为劳动卫生学教学中需增加案例教学的内容。将各职业卫生事件和职业病案例导入教学中,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与讨论,可有效提高非预防专业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学生对劳动卫生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各职业环境有害因素与职业健康损伤和职业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3.2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是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引导学生融入其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促进教与学的统一[4]。在劳动卫生学教学中,引入情景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各种职业环境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如噪声、电磁环境等,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5]。同时,好的教学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体验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