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前言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坚实后盾。但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个人利益,人类不惜以牺牲环境达到目的,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反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就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带来的,现在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引起经济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等关系失调,如不采取有效手段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后果将会极其严重。
一、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现状的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污染治理上取得了斐然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表面现象背后的一些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上,行政手段有余,经济和法律手段严重不足,即使政府付出了高额的管制成本,但是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面前依然束手无策。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经济、法律等方面考虑如何推进工作。从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一系列不当的社会经济行为是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所以,经济手段的运用才是关键,行政手段才是保障。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杠杆等手段理顺分类资源产品的价格机制,促使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根据市场信号和政府政策导向主动选择最优方案,主动调控节能减排空间。
二、经济手段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实施情况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手段源于经济学研究的“企业外部性”问题和“内部化”理论和实践,其结果是改变传统的企业投入―产出的本利分析模式,改变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仅对环境污染实施“末端”治理的一种经济调控方式。它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多种选择,刺激他们通过成本和效益比较选择最有效或最有利的治理方案,减少环境管制成本支出的同时,也能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中主要使用了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税等经济手段。每一种手段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效果差、效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第一,排污收费上,收费对象不全、收费标准过低、收费管理混乱,甚至存在“讨价还价”和非法使用不予付费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环境污染治理费用远远超过缴纳的排污费用,这就导致不少经济主体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自主进行污染治理,严重削弱了排污收费制度的作用。第二,由于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尚不成熟,加之监管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难以形成一种良性关系,妨碍了这一手段的实施。第三,环境税实行以来,由于征收范围窄,缺乏多样性的税收优惠措施,加之一些环境税协调性严重不足,以致环境税作用发挥有限。
在利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肯定它的功效,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难以保证经济手段的有效实施,更为环境污染治理带来了新问题,对此,只有找原因、提新意,才能逐步消除问题、促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措施分析
基于经济学研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讨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解决“市场失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切实发挥经济手段的功效。因而,针对经济手段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五点措施:
第一,健全排污收费管理机制。要想使排污收费制度切实起到效果,亟待组建一个具备高素质的执行主体,通过他们健全排污收费管理体系,深入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问题,同时严格按照制度收取排污费用,做到管理严格,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权威性。另外,还要优化管理制度,既要做到依法收费,又要强调管理效率的提升。当然,在管理效率提升上一定要加强收费人员业务素质建设。其次,将浓度与总量结合在一起,改变过去超标收费,向超标加倍收费形式转变,逐步提高收费标准。此外,对同一排污口含有的污染物质进行分别收费,使静态收费向动态收费转变。由于收费标准的转变,经济主体出于效益考虑就不会忽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再次,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市场经济主体认识到依法缴纳排污费的必要性,以及不按规定缴纳的严重后果,使其自觉缴纳排污费用。最后,合理使用排污费,常言道“钱要花在刀刃上”,在排污费使用上更要做到如此。
第二,完善监管机制,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对于排污交易权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从理论上讲,对市场上每一排污单位进行全天候的连续性监控是最理想的情况,但从技术上讲,这需要有充分的技术作为保证,可是我国环境监测系统技术水平并不高。对此,需要不断提高技术环境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对排污权交易进行高效而严格的管理。例如,某市发生自来水严重苯超标问题,调查结果是该市石化20世纪80年生泄漏事故后污染物渗入地下,现在渗入某水务集团水厂自流沟造成。这一事件完全揭示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监测上的漏洞,如果监测得当、高效,自来水污染就有可能避免,足见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忽视这一项技术工作的推进与建设。
第三,在全国范围中推广使用排污许可证,逐步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刺激让市场主体采用低费用、少污染的排污措施,从而使污染源合理布局,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第四,建立成熟且完善的税收机制。目前,我国生态税收还停留在准收税阶段,而美国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对此,我国要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需求制定一套完善的、成熟的环境税体系,尤其要确保生态税的完整性,这一点上可借鉴西方国家。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税收调控机制,以提高环境税的适用性。
第五,加强其他形式的经济手段的落实与实行。除了上文提到三种经济手段,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手段还有押金返还、政府补贴等。在押金返还上,可适当提高金额或提高污染物排放检验标准,以加强污染物回收、治理。政府补贴可以减少排污单位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为鼓励排污企业积极落实“治污”工作,政府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财务上给予其多形式的优惠政策。
结语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3-0042-01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因为集中饲养等问题,导致畜牧养殖行业粪污排放量急剧增加。粪污中一般都含有各种毒素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畜禽粪便当中的污染物质不仅包含了悬浮物、有机物,同时也有沉积物、气体以及细菌、病毒等[1]。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收集、运输、储存过程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很有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家畜粪便产量每年大约为1.73×1011 t,如此庞大的粪便产量已经明显超过中国工业行业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所以必须要对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
1 畜牧养殖污染现状
我国畜禽每年的粪便产量比较大,而粪便中的氮、磷等物质含量都较高。畜禽粪便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超过了最大额度,显现出环境胁迫与环境压力问题。
1.1 水质污染问题
水|污染一直以来都是畜禽粪便污染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因为如果粪便的浓度比较高,而且还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处理就直接排入到江湖当中,会严重影响水质。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市郊地区的集约化畜禽粪便每年流失率约为50%,而这些流失掉的粪便会直接流放到周围环境中,导致周围环境恶化,并影响当地地下水水质。不光是上海,其余地区的污染也比较严重,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广州市、北京市情况也不容乐观。
1.2 大气污染问题
畜禽的粪便在发酵之后,会产生较多的粪臭素等气体,这些气体会直接挥发到周围环境中,不仅会使动物应激,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对人类的健康水平产生影响。在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因为养殖场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比较轻视这一环节的问题,所以对粪便的处理比较随意,导致养殖场时刻都在散发较为难闻的味道[2]。这种味道会直接影响到周围环境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提升了空气污染指数。而且在恶臭的物质当中,包含了一些对人类影响较大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促使酸雨的产生。所以近年来各国的专家都在努力研究畜禽粪便当中存在的CH4以及NH3。
2 治理措施
2.1 好氧处理方式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好氧技术的方式来处理各种畜禽粪尿,将这些粪尿通过生物处理的方式,结合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序批式的反应器,是一种与Fill系统相对应的,在该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歇性的活性污泥生产工艺。国内专家学者使用序批式反应器来处理粪便的实例比较多,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经验丰富。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很难单独使用,需要结合其他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处理。利用活性污泥膜分离技术来处理家畜日常产物带来的污水,利用膜取代前些年常用的二沉池,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出水的稳定性,还可以提升活性污泥的浓度,让其抗冲击负荷能力不断变强,剩余下的污泥量也会逐渐变少,装置结构更加紧凑的同时,占地面积也变小[3]。
报道称,使用SBR来处理宰鸡场排出的废水,可以有效提升沸水当中CODcr的含量,而且整体去除率可以达到95%左右。一般情况下,屠宰厂废水都必须要经过预沉池、厌氧以及SBR等诸多工艺环节,在满足一级排放标准之后再排出。好氧处理也可以使用在畜禽粪便进入到污水之前,或者也可以将其单独和其余物质放在一起进行堆肥处理。对这些家畜的粪便先进行脱水处理,等到这些粪便完全干燥以后,再将其生产成有机肥来使用。
2.2 厌氧处理方式
厌氧处理是能量需求比较低,可以产生新的能源沼气,对温度、对环境都比较敏感,所以可以当成具有高有机物负荷潜力的物质来使用,部分好氧的微生物如果不能降解有机物,则可以使用厌氧的方式来产生沼气。
3 小结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是近年来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中国的整体环境,提出了常见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方式,希望可以为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 TV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雾霾的困扰。
进入2013年,河北省连日大面积遭遇雾霾天气,除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市以外,其他8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多为“严重污染”或“重度污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3年1月1日以来,全省空气质量自动系统的设区市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数据表明,处于太行山东侧的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四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状况基本一致,石家庄市、保定市污染更重。首要污染物均以PM10、PM2.5居多。根据邢台市历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显示,我市市区空气污染程度,按照季节由重到轻排序依次是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空气污染最重。
由于邢台市位于太行山的东麓,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的交汇之处,由于太行山的自然屏障以及城市高层建筑的阻挡,在市区容易形成弱风或静风状态,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和扩散。特别是在冬季寒流过后,地面受冷空气影响,在天晴、风小、气温低等气象条件下,贴近地面的大气层温度下降速度快,而大气上层温度下降较缓,在大气层中就会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暖空气就像一个锅盖罩在城市的上空,造成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上扩散。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寒冬季节,在我市容易形成雾霾天气,从而加重了市区的大气污染。
二、雾霾的危害。
雾霾天气的首要污染物PM10主要来源于燃煤烟尘、汽车尾气、各种扬尘等,不仅降低大气能见度,而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非常大。PM10被人体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另外,PM10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有时能成为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是导致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而PM2.5的主要来源是石化、化工、机动车尾气排放产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有机气体转化,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工、钢铁等挥发出的金属氧化物,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三、如何拨“雾霾”而见天日。
邢台大气污染的防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件长期的任务和工作。
1、统筹规划、综合整治,科学制定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对本市的工矿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哪些要关停取缔、哪些要搬迁退市、哪些要深度治理等等,针对市区周边小石灰、小石子、小板材企业规范整合、拆除燃煤锅炉等措施,要全面启动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2、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减排治理。要把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作为车辆年检的一项强制性指标,凡尾气不达标的一律不准通过汽车年检;同时,对已到使用年限、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要坚决予以报废,不准上路行驶。实时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减少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
3 、严厉查处大气污染违法行为。针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不给违法者以时间、空间。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整治要实行分点包片制度,责任到人,对大气违法行为及时依法严处,巩固了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成果。
4、形成机制、保障到位。针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突出建立、完善空气质量信息日常监管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碳排放补偿制度、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联防联控机制等,为做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水,百泉之城的困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而以前素有“百泉之城”的邢台却正在受水的困扰。根据邢台市水务局最近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水资源年缺口将达4亿立方米以上。当前,我们对水资源的现实利用和保护,与极度缺水的状况极不相称。农业方面,仍以效益低、浪费大的传统漫灌方式为主,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几乎为零;工业方面,利税大户几乎都是耗水大户,水循环利用和废水回收开发程度低,污水处理能力弱,中水使用推广普及面小;生活和服务业方面,洗车行随处可见、生意火爆,纯净水大行其道且倍受青睐,太阳能溢水和自来水长流水现象屡见不鲜,生活污水四处泼洒。由此可见,把水当成“金贵物”、“稀罕物”的观念并没有在人们的头脑中确立起来。 邢台的水生态修复已不只是发展问题,而是大家还有没有水喝、有没有饭吃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到:
1、邢台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按国际上现行标准,人均年拥有水量少于1000m3时,为严重缺水。邢台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25.1mm,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13.54亿m3,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05.5m3,资源型缺水的局面非常突出。
2、地下水超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地表水日渐匮乏的情况下,地下水成为我市平原区的主要供水源。由于大范围、超常规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3、邢台的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据统计,我市每年全市排放的工业、生活污水总量达2亿多立方米。污水的大量排放,使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有向深层扩展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邢台市区的岩溶水在地下深层经过长距离汇流,自然优化,水质相当好,但一旦污染,很难治理。这种得天独厚的水环境条件,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面前消失。
4、降雨减少,开采量大,水库截流,导致泉群断流。邢台市区地处百泉岩溶区的径流出露带,过去,百泉、达活泉、狗头泉、等十多处自然泉喷发而出,地下岩溶水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然而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后,由于邢台市区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加上降雨减少,并且朱庄水库等几座水库大量拦蓄,使岩溶水的补给大大减少,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造成达活泉群、百泉泉群相继断流。
五、水资源的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种珍贵性。我们国家的人多,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修养素质更是不相一致,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舆论宣传,让绝大多数人认识到这一点,一个接一个地、一代接一代地把这种节水认识传承下来,形成传统。另外,我们还要通过以下几点措施,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1、实行全面节水,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节水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缓解邢台市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强化城市节水工作,普及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完善用水节水机制,提高整体节水水平。
2、加快水污染和水环境治理。要全面提高城镇废污水处理程度和水平,严格实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依据水功能区划,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整治与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沿线、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水资源保护力度。
3、加强地下水超采区修复治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力度,涵养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超采地区替代水源建设,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和坑塘,尽量多地存储雨水。通过建设地下水库、利用雨洪水、再生水等回灌措施,补充涵养地下水源。
4、水,人人须臾不可少;节水,人人也责无旁贷。让我们从节约一滴水开始,改变自己,改变环境,也改变生活。
空气和水都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源,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低碳生活,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众多一次性商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由于一次性纸尿裤具有使用简单、防侧漏、防渗出、用后即抛等诸多特点,成为很多婴幼儿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一次性纸尿裤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随着纸尿裤用量的陡增和纸尿裤不易降解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着。传统纸尿裤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高,并且还伴随着某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在使用过后若不能妥善处理,会给大气、土壤及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要解决纸尿裤生产过程及废弃后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么寻找新的生产原料,要么改进后期的处理技术,或者彻底改变消费观念。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段,都必须行动起来进行纸尿裤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2 废弃纸尿裤的环境危害
2.1 一次性纸尿裤的使用量分析
据统计,美国有80%的婴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丢弃的纸尿裤每年多达270万t,这些用过的纸尿裤已经多到足以从地球到月球来回铺上几趟。英国有90%以上的婴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而纸尿裤在法国的普及率为98%,在瑞典的普及率为100%。虽然纸尿裤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晚,市场覆盖率略低,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仍有超过80%的婴儿使用纸尿裤。2006年底,世界着名的调查机构AC尼尔森曾针对中国的生育形势作出预测:中国新一轮的“婴儿潮”正在形成。据统计,2006年新生儿数量超过了2 000万人,在这次的人口出生高峰中,峰值大概出现在2010年左右,新生儿数量将达到每年2 011万人左右。新生儿数量的攀升,加之80后逐渐成为新一代的父母,即使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纸尿裤的覆盖率也在急剧增长。2008年,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的《纸尿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婴儿纸尿裤(片)总消费量达到77.5亿片以上。据估算,在中国全年废弃的纸尿裤等垃圾物超过了200万t。
2.2 纸尿裤的成分
纸尿裤主要由表面包裹层、中间吸收层、防漏底层、不粘胶贴等几部分组成。表面包裹层主要是无纺布,防漏底层由阻水材料PE膜构成,吸收层由木浆绒毛和SAP(超强吸水性树脂)组成。SAP是指通过水合作用能迅速地吸收自重几十倍乃至上千倍的液态水而呈凝胶状,在干燥的空气中可缓慢释放出所吸水分的一种轻度交联的高分子。
2.3 纸尿裤的环境问题
2.3.1 纸尿裤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平均一个宝宝在自己会上厕所前,大约需要换6 000片纸尿裤,即需要砍倒4~5棵树作为木浆原料,需要325kg塑胶做防水垫层和包装,制造这些塑胶又需要2 800m3的天然气。整个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被源源不断地排到江河湖海中。纸尿裤中的木浆绒毛是由木浆经活性碱软化、以氯化物漂白得到的木浆纤维。在漂白的过程中,木质素芳香环的电子与氯作用,造成芳香环侧链裂解,从而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此外,在纸尿裤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戴奥辛——多氯双苯戴奥辛及多氯双苯喃系列的化合物,该物质是一类持久性污染物质,毒性是氯化钾的10 000倍、沙林毒气的2倍。戴奥辛虽不立即致命,但会积蓄在体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以上2种物质已被证实为环境荷尔蒙,在干扰人体正常激素生成的同时,还具有强大的雌性化促畸性。
2.3.2 纸尿裤使用后的环境问题
目前纸尿裤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主要为掩埋、焚烧和随意丢弃,但由于纸尿裤不溶于水、难于降解,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被掩埋的纸尿裤因与空气、阳光隔绝,分解变得更加困难,占纸尿裤30%的塑胶成分甚至根本无法分解。由于1/3的纸尿裤都带有排泄物,这些污物随垃圾直接渗入地下,成为各种细菌、病毒的温床,并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若用焚烧炉焚烧经氯化物处理过的纸尿裤,会释放出更多的二恶英和戴奥辛。随意丢弃纸尿裤最不卫生,病菌和脏物在刮风时被卷入空中,造成大气污染;在下雨时随水乱流,造成水源污染。由此看来,目前常采用的几种处理、处置方式都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3 解决一次性纸尿裤污染的措施分析
3.1 用尿布替代纸尿裤
在所有的婴儿尿布中,棉尿布的历史最悠久。纯棉尿布既舒适又透气,价格低廉,而且还很环保,生产能重复使用的棉尿布消耗的自然资源仅相当于纸尿裤的53%。棉尿布不会引起尿布疹、肛周疾病,也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用能多次使用的棉尿布替代一次性纸尿裤,安全、环保又节能。
3.2 新型纸尿裤的研发和推广
纸尿裤要想在低碳时代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改变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并减少环境污染。很多公司都致力于开发新型的环保型纸尿裤,让纸尿裤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不给环境增加负担。
3.2.1 新型表面包裹层
常规的无纺布不宜降解,这是纸尿裤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法国Fiberweb公司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非织造布。该新型材料以小麦、玉米或其它碳氢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变成乳酸,然后聚合而成。这种“布”在30d内可完全生物降解或者完全变成肥料。
3.2.2 新型吸水材料
(1)鱼蛋白凝胶纸尿裤。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一次性纸尿裤占全美填埋场0.5%~1.8%的数量,而渔业每年扔掉的无用海鱼和其他海洋生物多达2 000万t,威斯康星大学食品科学家达莫达兰将这些海洋垃圾变废为宝,用于开发新型的可生物降解的纸尿裤吸水材料。他从废弃的鱼中提取出蛋白质,然后将亲水性分子粘到蛋白质上,合成出一种能够吸收自身重量600倍的水凝胶。由于这种凝胶具有吸水性强、可生物降解的优点,成为了一次性纸尿裤的理想材料。
(2)瓜尔胶纸尿裤。日本尤尼奇卡纺织品公司已研制出一种新型纸尿裤,该纸尿裤以瓜尔胶组成的新型吸水树脂为原材料,在水中会被彻底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也可以安全焚烧或直接扔到厕所内,由于吸水树脂的保水性和无毒性,甚至可以用于掩埋以帮助沙漠地区植被的生长。
(3)玉竹纤维纸尿裤。玉竹纤维是以玉米纤维和竹纤维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提纯生产出来的一种纤维素纤维,它兼具玉米纤维的高吸水性、柔软性,竹纤维的抗菌、抑菌、杀菌性以及2种纤维制品的可降解性,被称为会呼吸的纤维。该纤维的吸水性是棉的3 倍,将其用于生产纸尿裤,可从原料上改变传统纸尿裤对婴儿的不良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竹纤维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CO2和H2O,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
3.3 现行纸尿裤后期处理方式改进
目前,在我国废弃纸尿裤的处理手段仍是填埋。填埋占用土地量大,欧盟已经设定目标要在2010年以前减少垃圾填土的数量,地方政府如果不减少填土数量将受到巨额罚款。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对填埋有更高的要求。还有少数纸尿裤被用于焚烧,而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纸尿裤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若不采取妥善的处理办法,我们的环境将不堪重负,我们将面临继白色污染之后的又一大污染问题。
3.3.1 纸尿裤粉碎器的应用
粉碎器可将纸尿裤粉碎成细小颗粒,与水混合后形成浆状,此浆液可以先通过水解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入微生物体内,然后利用酸化将水解后的有机小分子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经过水解酸化后,可提高浆液废水的可生化性,便于后续工艺进一步的净化处理。
3.3.2 回收利用纸尿裤
英国人每年制造75万t的一次性尿布垃圾,为了解决纸尿裤的污染问题,伯明翰规划委员会已经批准加拿大高科技回收公司Knowaste投资1 200万英镑,在2011年底前开工建设首个回收纸尿裤的加工厂,工厂投入营运后每年可回收大约3万t以上的尿布,约是英国人每年使用一次性纸尿裤(布)的4%。普通的纸尿裤包括纤维、混合纤维素、塑料和吸水树脂,其中长的纤维可以被提取出来,用作可降解的植物花盆,塑料可被回收作为生产屋顶瓦片的原料。第一阶段,WKnowaste公司准备先回收纸尿裤中的塑料,用来生产瓦片,然后逐渐回收生产出自行车头盔、鞋垫等产品。第二阶段,WKnowaste将从纸尿裤中提取甲烷,然后用作煤气或电力能源。到2014年Knowaste还将在曼彻斯特、利物浦和伦敦再开四家回收加工厂,计划最终能提升回收量达到英国人每年使用一次性尿布的13%。
3.3.3 纸尿裤的“SFD”系统处理
早在2006年,第5届新环境展览会上,日本的Superfaiths公司推出了名为“SFD”的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用废弃的纸尿裤制造出燃料,整个过程是首先进行纸尿裤的破碎,然后使排泄物在有氧环境下发酵,之后用吸水材料对发酵产生的气体进行干燥,最后高温灭菌。经过以上4个步骤,纸尿裤就变成了没有异味的再生燃料。据介绍,一套“SFD” 系统每天能处理300kg纸尿裤.生产出170kg再生燃料,而每千克这种再生燃料可以提供20 920kJ热量。
1.1矿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在畜禽日粮中,由于大量添加钙、磷等矿物元素以及铜、铁、锌、锰、钴、硒、碘等微量元素,使得未被畜体吸收的过量矿物元素从粪便中排出体外而污染环境。一方面养畜生产中大量添加的磷酸氢钙约有75为植酸磷,不能被动物所吸收利用而直接排出体外,造成土壤中的磷大大超标,引起严重污染;另一方面,由于饲料厂普遍采用高铜、高铁、高锌等微量元素添加剂,据报道,全国每年使用近20万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大约10万吨左右不能被动物利用一随粪便排出而污染环境,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危害。
1.2氮磷的污染
据资料表明,由于畜禽对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不高,50%~70%的饲料以粪氮和尿氮的方式排出体外。未经处理的粪便,一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含氮量,严重时构成酸雨,危害农作物;其余大部分则被氧化成硝酸盐渗入地下或随地表水流入江河,从而造成广泛的污染。另外,谷物饲料中的植酸磷,在畜禽体内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磷污染。
1.3有害病菌的污染
经调查结果显示,在1g猪粪污水中,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还含有寄生虫卵,活性较强的沙门氏菌等。这些有害病菌得不到妥善处理的场,环境污染严重。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腹泻为特征的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这不仅直接威胁畜禽自身的生存,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4药物残留的污染
畜牧养殖生产中大量使用各种消毒药剂,应用各类药物治疗畜禽疾病,部分药物残留物通过畜禽粪便排泄进入土壤污染环境。虽经治好的动物却在体内特别是内脏器官内仍有残留,成为人类的食品,危害人类健康。
1.5死畜及畜禽废弃物的污染
在畜牧业生产中,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场,如果死畜处理不当,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导致蚊、蝇孳生,臭气四溢,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一些畜禽屠宰场的废物、废水未经消毒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水渠、河流,由于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黑、变臭,致使蚊、蝇孳生。
二、治理畜牧业污染的对策
2.1畜禽场址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新建饲养场在考虑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饲养场建在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规模化养殖场由于粪便排泄量大,要建设蓄粪池和排污处理系统,同时要考虑粪便的综合利用,在养殖场周围要建设农田、鱼塘、果园、园林等,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林牧渔的有机结合。
2.2加大对粪便及污水的处理力度
采用清污分流,污物、污水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栏舍内干燥的粪便要及时收集到有遮阳挡雨、硬底化的储粪池待处理,冲洗圈舍的污水要集中引流到一个大的多极化处理池或沼气池,按污水收集沉淀池——多极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的污水或沼液——外排或排入鱼塘的途径设计,既变废为宝,又立体养殖增效。
2.3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
在饲料中添加酶、酸制剂、抗生素、微生物等,能更好地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或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酶制剂添加在饲料中能提高畜禽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使饲料中较高含量的蛋白质或氨基酸被释放出来,降低氮的排量。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提高畜禽对谷物和油料作物饼粕中植酸磷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从而使磷的排泄量明显降低,大大改善对环境的污染。
2.4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对常规疫病实施计划免疫,提高防疫质量和水平,保障畜禽健康及畜产品安全。二是建立动物免疫、检疫、治疗、监测制度。加强和优化死畜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出圈舍,进行焚烧或深埋等科学处置,严防死畜对环境的污染;控制药物的用量,加强用药管理,将畜禽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定点屠宰场的建设,抓好畜禽血液、皮张、粪便、内脏及下脚料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场呈急剧上升趋势,畜牧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突出。在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要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生态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完善总体规则,发展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又能改变不良生态环境的生态畜牧业。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方面兼顾,同步发展,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稻谷在储藏过程中发热的预防及处理
李晶波
(牡丹江农垦管理局粮食局 158305)
稻谷的胶体组织较为疏松,对高温的抵抗力很弱,在烈日暴晒或高温下烘干,均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降低食用品质与工艺品质和加工大米质量。高温还可导致稻谷脂肪酸值增加,品质下降。不同含水量的稻谷在不同的温度下储藏,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米的等级也会明显降低。水分含量与储藏温度越高,脂肪酸值上升越明显,而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稻谷在储藏过程中,特别是经历高温后,其陈化还表现在酶活性降低,粘性下降,发芽率降低,盐溶性氮含量降低、酸度增高、口感和口味变差等。稻谷即使没有发热,随着保管时间的延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陈化现象。
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稻谷入仓后积热难散,在1~2周内粮堆表层粮温往往会突然上升,超过仓温10~15℃,出现粮堆发热现象,即使水分正常的稻谷,也常出现此种现象。稻谷发热的部位一般从粮堆内水分高、杂质多、湿度偏高的部位开始,然后向四周扩散,逐步漫延至全仓。杂质多的粮食或杂质聚积区(特别是有机杂质多的区域)含水量高,带菌量大,孔隙度小,所以易发热。地坪的返潮或仓墙裂缝渗水以及害虫的大量繁殖、为害(特别是谷蠢严重时),都会造成发热。在所有这些因素中,高水分引起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是发热的主要原因。
由于稻谷发芽所需的水分较低(约为23~25%),且后熟期较短,因此在粮堆结露、发热未及时发现与处理时,有可能出现稻谷发芽,发过芽的稻谷,其部分营养成分已被分解,储藏稳定性也大为降低,即使经干燥处理,也不宜再进行储藏。
易黄变稻谷除在收获期遇阴雨天气,未能及时干燥,使粮堆发热产生黄变外,在储藏期间也会发生黄变,这主要与储藏时的温度和水分有关。由试验证明,粮温是引起稻谷黄变的重要因素,水分则是另一不可忽视的原因。粮温与水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起促进黄变的发展,粮温越高,水分越大,储藏时间越长,黄变就越严重。据报道,气温在26~37℃时,稻谷水分在18%以上,堆放3天就会有10%的黄粒米;水分在20%以上,堆放7天就会有30%左右的黄粒米。在储藏期间,水分14%的稻谷发热3次,黄粒米可达20%;水分在17%以上,发热3~5次,则黄粒米可达80%以上。由此可见,黄变无论仓内仓外均可发生,稻谷含水量越高,发热次数越多,黄粒米的含量越高,黄变也越严重。
粮堆发热出现的条件和时间,与粮食质量和储藏环境有关,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粮质过差或由于储粮水分转移,劣质粮混堆、漏水、浸潮以及热机粮(烘干粮或加工粮)未经冷却处理等原因,粮食可以随时出现发热;二是储粮虫、螨的高密度聚集发生,既可以引起局部温、湿度升高,又为微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造成储粮“窝状发热”等;三是春秋季节转换时期,出现温差,储粮结露,出现粮食发热;四是一般质量差的粮食发热,多发生在春暖和入夏之后,粮温升高,粮食水分越高,发热出现越早,这就是高水分粮难以度夏的根本原因。
提高粮食入库质量,控制粮堆水分和温度,创造不利于微生物尤其是霉菌生命活动的仓贮环境,就能有效地预防发热霉变。
(1)提高粮食的入库质量:入库贮藏的粮食,质量要达到干、饱、净,以增强抗霉能力。入库时,要做到贮粮“五分开”(即种类分开、等级分开、干湿分开、新陈分开和有虫无虫分开)。
(2)改善仓贮环境条件:仓库及设施应具有良好的防潮隔热性能。粮食入库前要做好仓内清洁消毒及铺垫防潮工作,做好仓外清杂排污工作,争取达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不留杂草、污水、污物)”
中图分类号:S2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46-1
1 造成这种污染的原因
1.1 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社会舆论、高层领导已经将环保问题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作为基层的大众及部分地方领导的环保意识还很单薄,并没有提高认识。一是部分地方领导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将可持续发展观落实到工作中,没有考虑环境和生态因素。在生态环境的保持与经济的发展中没有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而是一味的追求眼前和局部利益。二是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总体不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1.2 农村环保力量薄弱,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靠县市级环保部门,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环保考核机制,但乡镇基本上未配备专门的环保队伍,落实工作还是以县市环保部门为主,使农村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3 农业生产污染严重
一是化肥、农药的流失渗漏。由于农民盲目追求农产品单产数量,超量或不科学使用化肥,使农产品质量降低,个别地区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偏高,部分蔬菜含硝酸盐超标;由于过量或滥用农药,使粮食、果蔬等农产品受到污染,同时还影响到有益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致使生态失去平衡。二是农用地膜污染严重。农民为了追求农产品临时效益,大量使用地膜或塑料大棚,使棉花、果蔬早种植,早结果,早上市,提高单价以增加收入,但不容忽视的是,大量使用地膜,又不进行清理或科学处理,长期使用,对土壤十分有害,终将导致粮食、蔬菜减产。有资料报道,试验表明:土壤中残留残膜每公顷达37-45kg时,小麦、蔬菜将分别减产7%、10%。
1.4 生活垃圾和畜禽粪处理不当
在农村没有垃圾处理场,也没有必要的处理方法,生活垃圾在水塘沟渠、道旁地头,随意乱倒堆积,成为新的污染源。另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畜禽场产生的废液污水,多数就直接排入水沟渠塘,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含有多种致病病菌和寄生虫卵,直接作为肥料,或一遇大雨,粪便污水随地表径流入水体,导致疾病传播,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 采取的措施
我县的农村环境污染在某些方面还要超过全国水平,为此我们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小我做起,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切实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2.1 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措施
保护饮用水安全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合理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力度。依法治理保护区附近的污染企业,坚决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杜绝任何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同时监测养殖业对水源的破坏。严格禁止直接或者间接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并且一定要制定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以备不时只需。
2.2 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
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逐步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3 严格控制农村地区的工业污染
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杜绝工业和城市污染转移到农村。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完善限期整改治理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企业、工艺、设备,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
2.4 加大力度控制养殖污染
合理制定禁养、限养区域,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变人畜混居的状况。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现集中饲养的目的。依据水体的承载能力和水质的要求,科学确定水产养殖的数量、种类,合理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坚决禁止化肥养鱼。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和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排放到大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与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对污染问题进行控制处理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环境空气的质量标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质量浓度。本标准首次于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标准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修改单》(环发〔2000〕1号)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9137—88)废止。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8971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 15264 环境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 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47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8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483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504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HJ539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590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618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 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T19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2010〕33号)
二、大气污染的成因
1、大气污染的含义
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2、废气污染的成分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 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
原因分析
(1)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关键原因
1)市政建设。城市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
2)工业布局。工矿企业的分散性使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工业生产过程。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就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4)交通运输。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5)绿化。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
(2)地形与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三、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1、防治大气污染的途径
大气污染防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
(1)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2)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
(3)采用高新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推广型煤,改进燃烧方式。
(4)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2、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
3、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与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与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与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结束语:
目前,我国人均耗能水平还很低,是世界人均的l/4,能源消耗量也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会加重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需以命令控制型与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环境经济手段将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们生活中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无限制的排放的大量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不仅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人们环保意识的淡化,重经济轻保护的发展理念等更加加剧了水污染,造成了恶性循环,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虽然目前环境保护得到不断的关注,但仍然未能彻底解决,只有经过不断地努力,将水污染增长趋势有效控制,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
一、环境保护中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1、粗放式的经济发展造成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水污染整治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污染源便是资源的低效利用。低水平的投资使得虽投入大但产出少。这样以牺牲资源的数量为代价赢取利润,在短期内可能带给企业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眼光看来,这是一种自杀式的发展模式,资源的稀缺性便决定了这一结局。
2、思想认识不够,企业不重视水污染的治理。目前企业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缺乏应有重视程度, 大多数企业只顾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重视短期效应把短期时间内的经济指标看得高于一切,企业没有自己长远的发展目标,在自身主观意识上从不重视水污染治理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它在企业长久发展中带来的危害性才会真正从根源上解决水污染问题。而许多企业把当地主管部门的环保要求当作例行公事,瞒天过海,检查完过后依然是随意排放,任意污染。
3、企业处理水污染运转费用的高低,导致出现污水处理难的恶性循环。水污染处理运转费用的成效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水污染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巨额的污水处理费用不仅使企业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便产生了人为故意停用水处理设施的严重现象。然而水污染处理设施一旦停止运转闲置下来, 就会很容易生锈、腐蚀甚至出现浪费。等到设备损坏了我们再去花钱维修、更换, 这样的费用增加不仅给企业政府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此一来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 便形成了一种令人无法忍受的恶性循环, 从而出现污水处理难,难以凑效的尴尬局面。
二、进行水污染治理的目的
1、解决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我国大部分北方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短缺,比南方要严重得多,面对这些当地不容乐观的严形势我们应该做的便是以污水资源为核心,采用合理科学全面的治理方法全面提高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特别关注工业发展密集地区的城市,积极规范调整城市里面的排水管网络建设以及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排放工程建设。而南方降水量达,水资源、水容量相对充沛,面对这样的优势我们要积极合理科学地运用大海的自身具有的天然净 化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科学规划的布局,发挥纵横交错的四通八达的南方小河小湖的地理优势,充分的在实践中实现优势的最大化利用。
2、加强对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为居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空间。在主要的城市污水污染严重地段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加强改造和规划整合治理,让城市市民积极的参与到水污染治理的行动中来,并且配合附近的企业、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划分区域负责尽责尽最大努力建设一个全面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城市建设中,难免出现工业污染的情况,而工业污染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大多是工业废弃废物,因为它排放过程中带有的污染物会随着工厂生产种类不一样而会有不同污染成分。国家规定一般的工业污染排放治理遵循谁污染谁承担污染责任的原则,然而在含有重金属难以处理降解的有机物污染物和高浓度的废水排放企业应主要采用科学的污染治理方法,要求必须在厂内处理完才可以排放。在农业污染方面,近年来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量,我国土地办结污染特别严重,有些地区已经处于荒废状态。为提高土地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研究,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数量,并且及时积极提倡农民使用有机无害肥料。只有共同参与,我们的水污染状况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治,
三、针对现状提出的水污染治理措施
1、执行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
在执行排放标准时,首先执行地方标准,无地方排放标准的首先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其次行业标准。如果废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但在执行排放标准时应区别对待,尤其要考虑其废水的可生化性、生物毒性及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可能带来影响。
2、加大污水治理力度。
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应加强排水系统的规划,并且尽可能地把排水系统按工业污水与生产污水排放的原则,进行分流制排水系统设计,同时对现有的排水系统和沟道系统加强管理和维修,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并结合市政建设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厂,并配套管网使各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或回用。
3、强化污染源污水处理
凡是排放一类污染物的污染源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全过程控制及管理措施,在生产车间排水口实现浓度达标排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制革、纺织等行业产生的污水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对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保证废水中化学耗氧量达到地方污水排放标准或行业标准;食品加工与制造、饮料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生化需氧量适当放宽控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单独处理,尽可能采取综合利用,能源与资源回收利用的综合利用措施,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为主。
4、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对物料、能源、水资源消耗量较大、污染物浓度大及负荷高,生产效率低,污水不易治理或治理费用较高的工业污染源,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以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为主,最大限度减少污水及其污染物的生成。
5、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积极实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城镇工业废弃物处置项目等项目,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要予以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
结束语
工业废水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敲响了环保的警钟,在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警醒作用。污水治理工作已经开展多年,然而成效并不显著的防治工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只有找准造成水污染的根源我们才会找到真正地解决对策,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长久发展理念我们的水污染治理才会得到真正地解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才为子孙后代留下长久的发展。因此,实现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需要我们各个方面的集体努力,我们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05-02
1水污染治理的目的
1.1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不足问题的解决
我们北方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比南方而言要严重许多。面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形势状况,我们需要做的则是将污水资源作为核心,运用合理科学且全面的治理方法,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综合利用,特别是对于工业发达且密集的地区,应将城市内的排水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排放工程的建设实施积极规范调整。而对于南方城市而言,存在发达的降水量,水资源的水容量相对充沛,结合该优势,我们应对大海的自身条件实施积极运用,存在天然净化的能力,运用合理科学地的规划布局,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河流湖泊的地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过程中达到最大化地运用。
1.2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加强,对城市建设实施合理规划,从而对居民生活空间进行营造
应运用有计划地对城市严重污染地段实施改造及治理的综合运用,在水污染治理中使城市市民得到积极地参与,与附近企业和单位相互配合,对区域责任进行划分,从而对污水处理系统实施最大努力地建设。在城市建设中,难免会有工业污染情况出现,而工业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大多都是污水处理系统。由于排放过程中的污染物会随着工厂生产种类的不同而排放不同的污染成分。通常情况下,国家规定的工业污染排放治理是根据谁污染、谁承担和谁治理的原则。然而对于具有难以降解的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物和高浓度废水排放企业而言,应采用科学的污染治理方法,要求必须在场内处理完成后方可实施排放。在农业污染方面,会有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用量,在我国一些地区仍处于荒废状态。为了使土地质量得到提升,我们应对农业研究进行加强,尽可能使化肥的使用数量减少,提倡农民对有机无害肥料进行使用。通过共同参与的方式,及时有效地整治水污染状况。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我国,环境保护的提出相对较早,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应结合环境保护问题对一系列的环保目标进行制定。特别是在开放改革之后,我国的经济出现了飞速发展,社会有快速的转型进程,政府部门与资源环境现状相结合,对诸多环境保护措施提出。对于社会公民而言,虽然并没有在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得到直接参与,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应与自身的行为进行调整,从小事着手,自觉做到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例如:公共洗手间内发现水龙头没关时,应自觉关闭水龙头。或在对电池进行使用之后,应运用分类整理的方法,向专门的回收桶内进行投递,禁止在垃圾堆上直接丢弃。另外,在超市购物时,应自备购物袋,将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率减少。诸如此类,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应从小事入手,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提升。
简而言之,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从环境意识形成的,关系到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因此,相关部门要想对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则应先从思想教育工作开始,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大力宣传,从而使公民在环保事业中自觉参与。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不仅是保护动植物及森林,而且还是保护及防治大气和水,不仅包括预防和治理各类大型污染源,而且还包括处理各类细节。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开采和利用资源的过渡,作为资源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宣传环保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阶段,几乎不会有人反对环境保护,自觉做到环境与资源的长久保护,还有较多工作等着去做。首先我们应对全民环保意识进行树立,具体来说就是资源与生存意识的树立,使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关系。
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环境保护的意义极为显著。在我国,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对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颁布,促使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得到保障。可见,环境保护对社会发展及人们生存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水污染治理的措施分析
3.1法律法规的完善,管理强化,使国民素质得到增强
将《水污染治理法》、《水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贯彻执行,同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对污水排放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实施加强,从重处罚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对总量控制实施严格实行。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一定的排污费用进行收取,建立排污权交易费基金,用于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扶持,使企业污水预处理的经费压力减轻,充分调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性。
使全民树立以生活污水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使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构建累进加价的水价制度,运用经济杠杆,实现用水节约及排污减少。政府部门对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和补贴实施加大,运用政策的改革及扶持,促使污水处理企业向市场化迈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3.2水域和饮用水源管理的加强
整体对流域用水和排水进行规划,而不是仅限于每个城市自己城区河流的管理,对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和河湖疏浚方案进行制定,使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严格按照各地划定的水功能进行执行,禁止排放至饮用水源地内。
3.3传统观念的改变
在人们心里,由于“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与水污染代价的控制相比,水污染治理的代价相对较高,所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运用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实施深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促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同时将人们偷排乱排的问题实施改变。
3.4对再生水资源和循环用水进行充分利用
由于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在50%以下,且重复利用率仅为20%左右,使水资源利用降低,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问题得到加剧。现阶段,通过处理的污水已经在冷却水生产、生活杂用水以及园林绿化等领域得到使用,但使用范围较小,若通过处理再生水,使其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后即可向地下回灌,采用补充水源便于后期运用。对建筑中通过对水系统和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推广的加强,在集中的工业园内,运用生产生活分质供水,使不同水质的利用程度得到提升,从而有效降低水处理的成本。
3.5改变产业结构,对清洁生产实施推广
生产力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对社会产业的结构进行确定,同时将社会生产的性质得以反应,发展水平与社会字样的实际利用状况。随着我国科学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的提升,各种新产品的种类和结构会有不断变化出现,所以,应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力度,从而与传统的产品进行替代。同时对生产程序和技术实施积极改进,促使清洁和绿色生产得以实现,作为工业水污染减少的根本途径,应对绿色产业实施大力发展。对于生产来说,清洁生产主要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将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得到淘汰,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物和废物全部离开之前,应尽可能将其排放量和毒性减少。对于产品来说,清洁生产的宗旨是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减少对人类及环境产生的影响。
3.6审批和验收项目的严格化操作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需求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型项目得以形成,导致环境面临着一项新的挑战。所以,对于新项目,无论规模的大小,都应对可行性和生态进行评估,特别是评估水资源污染状况,会对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污染问题形成。当企业无法有效解决时,应将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坚决杜绝。在项目建成并投产之后,应对企业是否存在偷排乱排的现象进行定期检查。
3.7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引入,重点落实在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国外先进水环境恢复技术的运用,与国情相结合,对满足我国国情水环境恢复技术的理论及方式方法实施研究。使环保产品与产业的发展进行加速,进一步将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产品标准、自动控制性能以及成套化得以提升,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成套处理技术进行大力开发。运用生物、物力及化学手段,使水环境恢复过程得到加速。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及制度,实现环境处理人才的有效培养。
4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生命之源,水在人类生活中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水污染问题的无法解决,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制约,危害群众的健康,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现阶段,我国存在严峻的城市水污染问题,必须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应对水污染问题的研究力度实施加大,切实找到合理可行的水污染处理措施。
石家庄市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工业分布使得当地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污染源为PM10。笔者以石家庄2003~2012年监测的空气污染指数为基础,对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类型、空气污染指数、污染原因及其季节的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科学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依据。
一、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环境监测体系之上。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应组建环保部环境监测司,研究并出台《全国环境监测条例》,从法律上将环境监测进行定位,明确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制定要求统一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标准,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建立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验与准入标准,建立环境监督技术认证制度等。通过法律形式,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规定的权威性,确定统一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对标准理解差异,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效率及质量。
2、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现有人员培训。(1)强化人员培训。通过上岗培训、技能教育、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全员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切实增强实验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与使命感,自觉参与质量管理。(2)提高人员的能力水平。质量管理行业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监测业务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标准、规范及技术方法,还应了解管理学、心理学、计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加强队伍素质自身建设,不断推进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完善环境监测监管保护办法。(1)要确保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品质监管实验室的设施,保障检测仪器的购买。国家应当将这项资金归入到年度固定经费中并规定只能用在这一项中。(2)应当加强环境标准物质的开拓程度,尽早成立分析体系,尽量填补其他区域没有的标准样品,如生态、海洋、大气降雨、有机污染物等,扩增现今拥有的标准物质适合使用的区域,努力开拓探究途径、提升分析能力和水准、增快拓展的速度,从而符合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3)应当更好的健全监控和检测准则,有体系地整理、修正和健全现今拥有的环境监控和检测准则,有规划地弥补全新的监控和检测区域中监测准则的空白。(4)应当确立环境监控和检测仪器设施准许进入的体系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尽量改善当前仪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品质好的与品质坏的混杂、精确性能和安定性能各不一样、检验的依据不一样、不一样的仪器之间不能够比较以及市场服务不符合标准等,所以就要做好监控和检测的硬件品质监管。
二、石家庄市环境监测的大气污染状况
1、年度变化。2003年1月~2012年底,石家庄重度、中度及轻度污染日天数呈减少趋势;重度污染从2003年的8d减少至2012年的0d,而中度污染天数从2003年的13d减少至2012年的1d,轻度污染从2003年的133d减少至2012年的41d。空气质量为良好的天数明显增加,从2003年的209d增加至2012年的261d;空气质量为优的日数也有所增加,从2003年的2d增加至2012年的62d。
2、季节变化。石家庄市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大多发生在秋冬两季,2003~2012年的55d中度或重度污染日中,发生在秋冬两季的有43d,占78.18%,仅冬季占43.64%;2003~2008年,石家庄市出现的重污染主要发生在秋季(11月)、冬季(12、1月)和春季(3月),共有14d,11月~次年1月、3~5月,这6个月出现的重污染天数占全年的100%,主要原因是石家庄市从11月中旬进入采暖期,燃煤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严重污染空气;而春季主要是沙尘暴所致。
3、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等级以Ⅱ级良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7、8月空气质量最好,11月~次年1月及3月空气质量最差。原因可能是由于夏季降水较多,对空气有净化作用。而冬季则由于城市从11月中旬进入采暖期,且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3月份可能因近几年石家庄的沙尘天气发生次数呈增多趋势有关。2003年1月~2012年底,石家庄市重度及轻度污染日数呈减少趋势,说明石家庄市采取的一系列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是有效的。
三、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治理的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家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治理大气污染的。第一,控制工业污染,推动产业转型和能源转型。1968年,英国制定《工厂法》,规定了污染工厂的酸性上限浓度和烟雾浓度,并在相关法案的支持下,强制关闭或转移大型污染设施。第二,推进能源结构转型,鼓励新能源应用。1973年,石油危机倒逼发达国家降低能源需求,提高能源效率,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第三,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城市、交通等领域的排放管理。
2、大气污染治理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与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工业布局。调整生产力布局,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规模,重大建设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2)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严把新建项目产业政策关,不再审批钢铁冶炼、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炼焦、有色金属、电石及铁合金等项目。现有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金属、化工企业及燃煤锅炉项目按要求时限进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升级改造,逾期达不到治理要求的,实施停产治理或依法关停。(3)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规划,优先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中电科卫星导航、四方通信、先河科技等龙头项目。(4)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建设。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阶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综合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结束语
通过环境检测分析,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状况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季节性与空间性特征。由于空气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吸入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可诱发许多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大气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