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环境要求
家庭环境要保持舒适、安静、空气清新,物品摆放妥当安全,保证病人活动方便、无障碍。
2 心理护理
病人对疾病带来的生理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难以接受,而出现烦躁易怒、消极抑郁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庭所有成员都应关心体贴病人,保持乐观情绪,耐心与病人交流沟通,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利于情绪稳定,切不可在病人面前表现不耐烦或随意训斥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3 肢体康复锻炼
要尽早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循序渐进。偏瘫后六个月内为黄金训练期,在这一阶段要努力使病人各项能力最大限度的恢复,卧床患者注意良肢位的保持,指导并教会家属在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时肢体的正确摆放位置,指导患者及家属主动和被动活动上下肢,训练病人主动翻身能力,病情允许时要对病人进行逐步抬高床头训练,逐渐增大床头抬高的角度,每日抬高50,逐步向半坐位、坐位过渡,指导病人进行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当病人坐位可耐受1.5小时后进行站立训练,患侧扶椅或借助步行器进行行走训练,也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 语言康复训练
鼓励病人多讲话,为病人提供讲话机会,有什么需要时鼓励病人讲出来,而不要事事心领神会。根据语言障碍类型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如发音训练、听觉训练、书写训练、记忆训练等。
5 吞咽困难康复训练
据报道22%-65%的中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其肺部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早期康复训练,可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吞咽功能训练方法:
5.1 自主气道保护法:要求患者在吞咽前和吞咽过程中自主屏住呼吸,然后关闭真声带。
5.2 Mendelsohn法:是吞咽时自主延长并加强喉上举和前置运动来增强环咽肌打开程度的方法。
5.3 屏气发声法。
5.4 声带闭合训练法。
进食时根据病情选择进食,食物形态及摄食入口量,要少量多餐,每天5次为好。
6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6.1 压疮:对长期卧床病人,定时更换,加强营养,保持床铺柔软平整及皮肤清洁干燥均有利于预防压疮的发生。实践证明,家庭中使用气垫床是非常有必要的,简单方便,极大的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率,已发生的I期压疮也能很快愈合。
6.2 肺内感染:鼓励病人咳嗽及多饮水,定时翻身拍脊排痰,保持口腔清洁。饮食呛咳者取坐位进食,不能坐起者取健侧卧位,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吞咽困难,呛咳严重者应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
6.3 肩手综合症(RSD):是指患者的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皮温高、皮肤颜色暗、并使手功能受限,约20%-30%的中风患者发病后3周至3月内发生,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告知病人及家属RSD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及时就医,指导患者的卧位姿势、肢体正确的摆放位置,并适当加强被动、主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尽量避免在患手静脉注射。
6.4 关节挛缩畸形:疾病早期即开始患肢的康复锻炼,注意随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指导家属及病人正确的训练方法,并持之以恒。
7 饮食指导
宜摄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的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戒除烟酒,合并糖尿病者进食糖尿病饮食,饮食调节对预防中风再发具有重要作用。
7.1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对中风的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及临床表现以及中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有所了解,对疾病治疗康复过程的长期性有所认识,提升对疾病治疗的主动性、依从性。
7.2 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服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状态。
7.3 嘱病人起床及站立时一定要缓慢,避免发生性低血压致疾病再发,鼓励病人多参加户外活动,生活有规律,避免劳累及暴饮暴食,保持心态平衡、身心愉悦,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7.4 鼻饲病人定期为其更换胃管,约2周更换1次,指导家属学会鼻饲注食的方法,注意鼻饲液的温度、量及注食速度。
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是中风病人恢复语言、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的关健,对中风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即减轻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类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60例(75%)患者OGTT2h血糖高于7.8mmol/L,其中42例为糖耐量异常(52.5%),18例(22.5%)患者OGTT2h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11.0mmol/L)。患者OGTT2h血糖平均值为(8.89±1.05)mmol/L,明显高于正常。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各血糖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常规康复训练后血糖变化
55例前后对比的患者,康复训练后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但血糖、甘油三酯、血胆固醇等指标没有变化(P>0.05)。见表2。
脑卒中属于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突然发生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健康教育路径是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的一种指导护理措施,是深化整体护理理念的体现,由责任护士按照每日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实施护理指导,以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3]。本研究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实施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护理过程中,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58~76岁、平均(66.5±5.8)岁。纳入标准:(1)经颅脑CT或MRI确诊,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4];(2)患者经前期治疗,病情处于稳定阶段,神志清醒、听理解能力正常,采用简易精神评定量表评分>27分,为正常[5]。排除标准:(1)伴有焦虑症或抑郁症、乙醇依赖;(2)伴有恶性肿瘤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组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教育,即由责任护士根据康复指导内容对患者作一次性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教育基础上按照神经内科制订的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宣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职业及经济收入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1)组织协调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在护士长监督下进行,由责任护士负责落实。健康教育路径表单置于患者床头,责任护士每日根据表单中的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逐一实施健康教育。(2)培训:由护士长对全体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路径相关护理内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如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各阶段康复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的护士参加康复训练护理。(3)执行阶段:患者入院病情稳定24h后,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作入院宣教,包括医院的环境、治疗室、作息规章制度、查房和探视时间、睡觉时间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病因、疾病发展、症状表现及目前常用的治疗措施等,并引导患者讲述起病前的感受和生活习惯,讲解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向患者讲解严格戒烟戒酒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每日多喝水,保证每日2000mL的尿量,患者每日就餐时注意观察患者每日饮食是否符合要求,并给予现场指导,目的是找出这次发病的病因,同时告知患者此次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但同时应注意患者若处于睡眠不充足、精神状态欠佳、有发烧及疼痛等状态下不宜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入院病情稳定48h后按照健康教育路径方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为期14d,每天2次,每次不低于30min。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第1~3天进行床上移动训练、良肢配合训练和关节活动训练;第4~6天进行感觉障碍被动训练、认知障碍训练;第7~9天进行语言交流障碍训练、吞咽障碍训练;第10~14天进行心肺功能障碍训练、尿便障碍训练、日常动作训练和下床步行训练。出院:了解患者对前期康复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反复强调出院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叮嘱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健康饮食、戒烟忌酒等,并送《康复训练方法出院指导手册》。出院后1周:及时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指导。
1.2.2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6]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量表简明易懂,主要用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的评定,量表共包含14个项目,采用1~4分级评分法,满分64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大于16分说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能力障碍,小于16分即为正常。(2)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主要调查患者对病房的环境卫生、健康指导、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患者的关心等,回答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60×100%。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所有统计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满意度调查也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是在临床护理路径理念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以往的文献报道,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模式目前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7],其中在美国约有一半以上的医院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实施,但是目前在我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研究中对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康复训练护理计划,并与常规的一次性康复训练护理宣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中观察到两组患者出院时,观察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要强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调查也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经采取健康教育路径后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健康教育路径将有关脑卒中康复训练内容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按照程序化、目标化、分层次、循序渐进地介绍给患者,使得患者能够更具体、更全面接受,宣教效果更好。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如何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正是实施整体护理的体现,对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训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8-9]。滕翠芹等[10]报道,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对低年资的护士具有较强的工作指导性,避免因工作经验不足而造成健康宣教内容缺失,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以往的文献报道,影响脑卒中发生的因素很多,如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与患者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有关[11]。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重点实施健康宣教,重点讲解脑卒中与饮食的关系,反复强调,逐渐形成概念化,有效促进了患者出院后饮食控制的依从性,此外通过出院对患者进一步实施宣教和注重出院后随访,指导患者建立可持续的自我管理,坚持长期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对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康复训练宣教,能够系统性、计划性地将脑卒中康复训练内容传授给患者,使患者自觉改进生活习惯,提高遵医行为,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改善医患矛盾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艾英雪.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2):125-126.
[2]张金彭,吴玉泉,费明峰,等.奥拉西坦联合配伍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脑梗死的合理用药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6):137-139.
[3]余利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9):119-120.
[4]曲艳吉,卓琳,詹思延.中国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流行病学特征的系统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294-1301.
[5]谭齐家,张志强,方雅秀,等.血府逐瘀汤治疗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5,26(9):1360-1362.
[6]孙静.社区早期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4,31(5):34-35.
[7]侯智慧.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2):63.
[8]吴燕.浅析如何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水平[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12):158-160.
[9]葛见华.整体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情感和自护能力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0):1345-1348.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手术是快速解除血肿压迫的重要手段。若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不但易诱发各种功能障碍,还会影响手术切口愈合,更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理难度增加[1]。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遵医行为[2]。该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对42例糖尿病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并与常规健康教育的38例同病种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糖尿病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或MRI检查,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3]及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术后生命体征平稳;③年龄≥18岁且≤70岁;④神志清楚,具有执行指令能力。排除标准:①术后昏迷;②既往有精神疾病、癫痫史;③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感染、颅脑损伤及躯体复合伤者。其中2015年1―12月收治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女18例,男20例,平均年龄(64.78±4.23)岁,高血压平均病程(11.54±3.62)年,入院时血压平均(185±23)/(105±12)mmHg,入院距手术完成时间平均(9.32±4.22)h。??2016年1―12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女20例,男22例,平均年龄(65.36±4.17)岁,高血压平均病程(11.68±4.37)年,入院时血压平均(184±26)/(104±13)mmHg,入院距手术完成时间平均(9.63±4.37)h。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一对一口头宣教,内容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的原因、康复训练方法、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糖尿病饮食方案、并发症预防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多元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视频宣教:将健康教育知识如康复训练方法以真人、真物示范和配合解说的方式录制成视频,为患者通过电视在病房内播放,播放1次/d,20 min/次左右。播放完毕责任护士亲自示范并指导患者模仿练习。②图文式手册宣教:将健康教育内容编写成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简单通俗的文字说明,为患者讲解后再发放给患者,供患者及家属自行阅读。责任护士在沟通时可引导患者复述或示范学到的知识,发现患者错误认知或者方法不正确时及时纠正。③病友宣教:可介绍语言表达能力强、治疗效果较好且处于恢复期的同病种病友和患者组成病友互助小组,并教授病友宣教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重点宣教遵医行为的好处,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遵医行为。④家属同步宣教:患者家属的情绪及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态度对患者有较大影响。责任护士应主动对家属进行同步宣教,鼓励家属以积极的心态给患者以良性影响,指导家属督促患者积极训练,及时汇报患者病情变化,为医护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
1.3 观察指标
1.3.1 遵医行为 根据患者术后表现评估遵医行为,包括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饮食、规范康复训练、遵医嘱用药、监测血糖、积极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完全按医护人员要求做到上述6项要求者为遵医行为良好,能够做到4~5项要求者为遵医行为尚好,仅能做到3项及以下者为遵医行为差。遵医行为良好与尚好例数之和/本组总例数=遵医行为依从率。
1.3.2 血糖控制情况 定期监测血糖,将出院前日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与出院前日相应数据进行比较。
1.3.3 并发症 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压疮、便秘、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关节萎缩、低血糖反应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达标率
观察组遵医行为达标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81.58%(P
2.2 血糖控制情况
入院次日,两组患者FBG及2 hPBG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日,两组患者FBG及2 hPBG均较入院当日显著下降(P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病情重,具有高致残率及致死率的特点[4]。糖尿病是加重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因素。患者因疼痛、担心预后等处于焦虑、烦躁等状态,导致遵医行为下降,加之手术刺激可引起血糖应激性升高,致使血糖控制不佳,影响手术预后。因此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对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极为重要。
遵医行为是指患者主动采取的有利于疾病恢复的健康行为。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关键因素是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而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常规健康教育是护士“讲”,患者“听”的单一形式,而多元化健康教育集多种健康教育途径于一体,使枯燥的疾病常识变得更直观和易懂,多种途径互相补充,帮助患者强化所学知识,促使其主动采取遵医行为。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遵医行为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改善遵医行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6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90脑卒中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90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女性23例,男性22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69.5±3.9)岁,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4例;观察组(45例),女性22例,男性23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70.5±3.9)岁,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其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健康教育目标。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进行监督,每位护理人员轮流担任责任护士,共同制定健康教育目标计划,并将其张贴于患者床头,护理人员根据目标计划,每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加强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举办护理人员培训座谈会,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如何科学合理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方法、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员应参加再次培训。(3)贯彻执行:入院宣教。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医疗资源、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解答,解答过程中,应对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治疗流程、注意事项等进行着重介绍。引导患者回忆自身生活习惯,并对患者生活中不良习惯进行指正。疾病预防。脑卒中患者多因患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以上问题带来的危害进行详细讲解,告诉患者戒烟、戒酒,嘱咐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可保持在2000ML左右,保持充足的睡眠,少吃辛辣、刺激、油脂过高的食物。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知道患者逐渐进行康复训练,一般情况下,康复训练维持在2周左右,1~3d患者主要进行床上、四肢和关节训练,4~6d进行认知、感觉训练,7~9d可与患者多交流,达到语言交流训练目标,10~10d患者可进行步行、心肺功能、独立排便等训练。
1.3评价指标
[3](1)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标准:采取日常生活能力测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测评,该表测评内容共计11项,总分为50分,分数越低则越优。(2)住院时间评价标准:从患者入院日起至患者出院时间为患者总住院时间。(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由医院护理管理部制定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含住院环境、健康宣教、服务态度等,回答选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项,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住院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5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67岁,以“右侧肢体力弱,言语障碍3个月”就诊于我院脑血管病康复中心。既住有高血压病史6年。头颅CT查示左侧额、颞、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体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言语障碍,听理解、命名、读、写均不能。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深浅感觉障碍,右侧病理征阳性,肢体运动功能检查,布氏分级右上肢0级,右下肢Ⅰ级。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经系统康复治疗(如前述)3个月,运动功能上肢达Ⅱ级,下肢达Ⅳ级。肌张力增加,肌力上肢3-级,下肢4级。Barthel指数由25分提升至70分。由无坐平衡达到良好的站平衡及小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与命名也有较大改善。
病例2 女,45岁,以“右侧肢体力弱4个月”就诊我院,平素血压低,90/60mmHg左右。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听理解、命名、读、写均较差。有简单的自发语、刻板的一两个字。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运动功能检查布氏分级,右上肢Ⅰ级,右下肢Ⅱ级。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余略。经前述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4级运动功能右上肢布氏分级达到Ⅲ级,右下肢达Ⅳ级。Barthel指数由30分提升至70分。由无站平衡达到良好的站平衡及少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及命名改善较多。可以表达3至4个字的短句。
病例3 女,56岁,以“右侧肢体力弱,言语障碍2个月”入我院。既往高血压6年。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体:语言障碍,听说读写均差。右上下肢肌力1级。运动功能右上下肢布氏Ⅰ级。肌张力低,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余略。经系统治疗(如前述)3个月。右上肢肌力达到3级,右下肢达到4-级;运动功能右上下肢达到布氏Ⅲ级,肌张力增高。Barthel指数由0分提高至70分。由无坐平衡达到良好站平衡及少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命名亦有改善。
2 讨论
失语症是因大脑损伤所致的语言障碍,至少有1/3以上脑卒中患者可产生各种语言障碍[1]。完全性失语是病损最严重、治疗难度大且效果差的一种失语症,占失语症的22%[2]。完全性失语属于重度失语群,属非流畅性失语。主要表现为理解和表达都受到损害的一类失语。病变部位,认为是大脑优势半球的sylvius沟周围的语言区域受到广泛破坏。特别是大脑中动脉的梗死是其主要发病原因。临床特征表现为自发语言极少或无命名,复述不能,音读不能,语言、文字理解均受到损害。即所有的与语言有关的理解与表达功能均受到严重损害,只保留了极少数残留语言[3]。上述3例均符合完全性失语。Schuell失语症刺激疗法要求:(1)利用强的听觉刺激。(2)适当的语言刺激。采用的刺激必须能输入大脑,选用适当控制下的刺激,在难度上要使患者感到一些难度,但尚能完成为宜。(3)多途径的语言刺激。多途径输入,例给予听刺激的同时,给予视、触、嗅等的刺激,可以相互促进效果。(4)反复利用感觉刺激。一次刺激得不到正确反应时,反复刺激可能会提高其反应性。(5)刺激应引出反应。一项刺激应引出一个反应。(6)正确反应要强化,以及矫正刺激。患者对刺激反应正确时,要鼓励和肯定(正的强化)。得不到正确反应的原因,多是刺激方式不当或刺激不充分,要修正刺激[4]。基于此,反复给患者易接受的简单命令语言,辅以手势及叩击拟欲产生收缩的肌群,反复刺激,强化,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并对正确的反应进行正的强化。完成对患者自主运动的诱发,促进功能康复,同时对其语言的理解,亦有较好的帮助。本文的3例进行了探索性的康复训练,但收效较大,提示了我们完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并不是禁区。
参考文献
[1] 赵瑞祥.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0,15(6):86-87.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出血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应用综合康复训练临床效果,分析58例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变化差异及综合康复训练有效率。结果 脑出血术后恢复期经综合康复训练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70.85±20.16)分,肢体运动功能为(75.49±17.83)分,较治疗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33.57±19.43)分、肢体运动功能为(38.21±11.32)分均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58例患者,其中54例患者脑出血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脑出血术后恢复期应用综合康复训练,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总有效率达93.1%,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 脑出血;术后;综合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73-02
脑出血主要是由脑血管病变引发的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发病原因与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升高、血管老化及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1]。脑出血患者由于脑内出血易造成神经受压,出现运动、语言功能障碍、呕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若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差,可出现失语、吐字不清及偏瘫等后遗症,为患者生活带来很多困扰,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2]。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及工作节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及过度疲劳等原因诱发的脑出血比例逐年上升,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有效康复措施,本次研究选取5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恢复期应用综合康复训练,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8例,患者选取标准:①患者经CT等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②患者意识清晰,各项生命体征较平稳;③排除意识不清、伴有心脏病、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所选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52~81岁,平均年龄为(63.2±2.6)岁。
1.2 方法
对58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具体内如下:①日常生活功能:加强脑出血患者术后语言功能的恢复训练,根据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运动性语言障碍者,指导患者从简单汉字开始练习,逐渐加大练习难度;语言障碍为感觉性患者,可通过动作、表情等帮助患者理解词句含义;对物品命名语言功能障碍者,可采用反复教说练习帮助患者掌握物品名称;训练患者吞咽功能,指导患者进行吞咽模拟训练,也可通过外物刺激患者咽喉壁等部位,协助患者进行空吞咽训练,对吞咽功能较差者,可取头部前伸的仰卧位,便于患者进食;对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独立完成的洗漱、穿戴等基本生活内容,鼓励其自行完成,对不能独立完成者,进行协助指导和基础训练[3];②肢体运动功能:术后指导患者选取正确的,保障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纠正患者上肢弯曲、下肢伸展等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错误,上肢训练主要包括握手、对抗肢体屈曲痉挛,躯干训练主要采取反复收缩腹部及桥式运动等方法进行训练;下肢训练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利用功能锻炼器进行训练[4];③其他训练:帮助患者掌握术后翻身等简单动作的完成技巧,鼓励患者进行关节活动锻炼,告知患者或家属有效的按摩方法,为患者进行关节等部位活动按摩,对可下床患者,指导其进行步行训练,开始可借助外物支撑在室内进行站立、床边行走等练习,患者熟练后,鼓励患者独立进行步行训练,为避免患者发生摔倒等意外,医护人员或家属要做好监护工作;④心理素质: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解答内心的担忧和疑问,保持亲和的工作态度,理解患者内心的无助和自卑,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
1.3研究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法[5]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6]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对比
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综实施合康复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脑出血术后恢复期综合康复训练应用效果
所选58例脑出血患者,经术后恢复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39例患者恢复良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等功能基本恢复,无后遗症发生;15例患者语言、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表现逐渐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复;4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差,语言及运动等功能障碍表现未见明显改变,患者生活能力较差;脑出血术后恢复期综合康复训练实施总有效率达93.1%。
3 讨论
脑出血是我国脑血管病变中常见疾病,起病急,出血早期患者即有死亡危险。治疗后,患者也可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偏瘫等后遗症,严重降低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脑出血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问题之一[7]。目前,对于脑出血患者治疗方案,不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挽救患者生命,术后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降低脑出血致残率[8]。
本次观察结果显示,对58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显著缓解,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由此我们认为,脑出血术后恢复期实施综合康复训练,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充分锻炼,改善患者错误肢体或不运动对术后肢体恢复的不利影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所选58例患者,其中39例患者术后运动等功能显著恢复,患者无语言功能障碍、偏瘫等后遗症发生;15例患者脑出血术后恢复效果良好,4例患者恢复较差,总有效率达93.1%。根据以上观察结果我们得出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通过有效训练法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能力,通过综合康复训练,还可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增加患者语言使用频率,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运动及语言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通过心理训练,提高患者心理素质,增加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对患者病情康复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应用效果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脑出血患者术后偏瘫、失语等情况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9]。
[
参考文献]
[1]毛永强,戴一平,惠东伟,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9):1309-1310.
[2]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569-573.
[3]何逸康,夏扬,张新颜.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41-1642.
[4]李和平,李惠勉,张嵩.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63-64.
[5]孙锐.脑出血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31-1434.
[6]黄春敏.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1):109-110.
[7]于尧,吴文群.综合康复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7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0):53-5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3-01骨质疏松、老年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导致的股骨颈断裂都被称为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内因骨强度下降,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变细,有的甚至消失,股骨颈的生物力学结构削弱,再加上老年人髋部周围的肌群退变,对于应力反应降低,在应力较大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很大的外力冲击也会发生骨折,发病后患者髋部有明显疼痛,腹股沟中点附近有压痛或纵轴方向有叩击痛,骨折部位肿胀,且会发生关节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上主要有外固定、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方法,有资料显示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其康复训练内容和特点,本组研究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5.5)岁,其中27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3例合并高血压,具体骨折分型:28例患者头颈型骨折,22例患者经颈型骨折,10例患者基底型骨折。手术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12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33例患者进行螺纹钉内固定治疗,10例患者进行股骨头和全髋置换术治疗。
1.2康复训练方法
1.2.1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为手术治疗创造了积极条件,护理人员需督促患者保证充分的休息,骨折部位进行牵引或皮牵引,注意牵引时力道适中,防止对患者患处的再损伤,注意皮牵引的力道不要超过5千克,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决定,一般维持在体质量的1/7,悬空牵引重锤,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断裂和滑脱,定期观察患者的牵引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纠正和调整,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的生成。
1.2.2术后康复训练术后患者卧床时取平卧位,为防止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患者头部可略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通畅,两腿之间可以放入软枕,保持患肢的中立位,适当外展一定度数,并穿防外旋鞋,防止关节畸形或假体脱出。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肌力状态进行被动运动,在患者发病3天后即可对患者进行按摩等被动训练,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按摩过程中注意力度的掌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增加重复按摩的次数。在拔除引流管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收缩和舒张患者的四头肌,每天3次,每次持续30分钟,根据患者的最大耐力调整训练量和次数,在不引起患者疼痛的情况下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运动。主动或被动训练时,训练量和时间逐渐增加,具体增加强度根据患者的自身耐力决定。为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随着患者的恢复,训练量需要逐渐增加,康复训练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常规指标,分析病情变化情况,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可应用康复器协助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自行进行抬腿联系,提高股四头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运动。2结果
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后,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的方式。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多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疏松,再加上生理代谢的原因在轻微的外部创伤下也有可能发生骨折,骨折发生后患者髋部有明显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不能站立和走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诊治,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本组研究中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还进行了心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因为老年患者听力及反应能力可能比较迟缓,因此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保持认真倾听的态度,耐心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在增强训练强度前亲切询问患者的感觉,分析其最大耐受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认可患者的进步,并告知患者的恢复情况,言语鼓励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信心,争取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复杂,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无法自行移动,为防止褥疮的生成,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护理。术后患者大都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再加上长期不运动,肠胃功能退化,容易发生便秘,因此护理人员需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在保持充分营养支持的情况下合理应用药物辅助治疗,防止血压增高等症状的发生。经过护理人员的康复训练后,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脑卒中后肌力和姿势稳定能力不足,无疑会导致患者在试图站起时易于跌倒,缺乏独立坐站转移能力已经被认为是导致日常活动危险性不断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更好地训练坐站转移能力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在常规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以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的骨盆训练模式进行练习,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功能的恢复,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入选标准:①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②患者均系第一次发病入院;③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卒中;④无严重心脏病和高血压;⑤排除有其他引起坐-站转移障碍的情况,如既往有脊髓损伤、截肢、严重的下肢关节疾病及有共济失调症状的患者;⑥无听理解障碍性失语,能正确执指令。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部位比较无显著差别(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脑血管病治疗方案,采用基本相同的药物治疗,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专业的同年资、技术水平相当的治疗师负责治疗工作。均采用如下康复训练方法:①仰卧位下肢股四头肌N绳肌等参与坐站转移能力的肌肉的肌力强化训练;②下肢本体感觉恢复训练;③坐位平衡训练;④辅助-独立站立训练;⑤站立位平衡训练。
实验组在进行常规训练的同时,增加骨盆的前伸模式训练和后缩模式训练。具体训练方法为:患者取侧卧位时髋膝屈曲90°,脊柱呈中立位。治疗师站在患者的身后,面部对着对侧肩关节。治疗师双手叠加在一起呈“夹状手”,放在髂嵴上,手指在髂嵴的前方,阻力的方向为向后、向下拉。患者听从治疗师的口令,同时让骨盆向上、向前移动,同侧的躯干缩短,至所有的协同肌都已充分收缩为止。然后治疗师迅速将双手叠加在一起,掌根放在患者坐骨结节上,手指朝着对侧的肩关节,阻力的方向是向前、向上推,使患者听从口令将骨盆向后、向下运动,同侧的躯干伸长,至所有的协同肌都充分收缩后结束[3]。具体训练频率按照“tens”原则,10次一组,一组10个,一天10组,持续8周。
1.3评定方法
①5m起立-行走计时测试(5m timed up-and-go test,5m-TUGT)[4]:即测试受试者从座位站起,向前以最快最稳的步伐在无障碍的平地上行走5m的距离,转身返回原座位坐下所需要的时间。②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共17项,总分34分[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结果
治疗前5m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下肢FMA评分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5m起立-行走时间较治疗前均缩短,实验组短于对照组;下肢FMA评分两组均明显提高,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坐站转移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应用次数达到4次/h[6]。据报道,站起困难是跌倒的常见原因,20%的跌倒发生在从轮椅站起的时候,22%则发生在从床旁边站起的时候[6]。因此,坐站转移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的骨盆训练,可以加强骨盆周围肌肉的肌力,改善身体两侧的平衡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兴奋向下肢传导,使下肢的多个肌群协调收缩。其中的骨盆前伸和后缩模式符合患者的坐站转移过程中骨盆的运动模式,多加训练能提高骨盆和髋部的稳定性和控制力[7]。此训练方法对建立脑卒中患者的正常运动模式,促进患者潜在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南登昆.康复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379-380.
[3]纪树荣,王玉龙.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4]李敏,瓮长水,毕素清,等.计时“起立-行走”测验评估脑卒中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19-6821.
【关键词】脑卒;社区护理干预
1 临床资料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件,通常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临床上以脑梗塞为常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血管栓塞。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是当前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脑卒中是当前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的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脑卒中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
2 危险因素分析
据调查,我国在2010年四月到2011年3月份收治脑卒中患者450例,这些患者都符合WHO 1997的诊断:即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症状持续达到或超过24小时,或影像学上存在与当前症状、体征相关的肯定病灶。
450例中,60岁以上最多为281例(62、44%),随着年龄增加,患病人数逐渐增加;男275例,女175例,男女之比1.57:1;居前3位的职业依次是:农民,工人,干部,分别占66.00%,11.11%和9.33%;入院时以普通患者81.33%,急危重患者84例;脑卒中分类:脑梗死70.22%,脑出血15.56%,脑栓塞2.44%;脑卒中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人数较多;450例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患者61.11%,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高,人数逐渐增加,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血压明显高于平时,且以收缩压为主;450例中,既往有高血压、脑卒中史、TIA发作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和心脏病史分别占42.00%、19.11%、15.33%、10.22%、4.89%和4.00%。
脑卒中多发生在40岁后,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和工人患病人数高,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既往TLA发作、高脂血症、吸烟为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它们共同导致卒中发生并能够加速脑卒中复发。
3 护理干预
3.1 创造适宜的康复护理环境
①无障碍设施;②台阶要尽可能低,去除门槛;③房门以轨道推拉式门为宜;④门把手,电灯开关,水龙头,洗脸池的高度均应低于一般常规高度;⑤地面干燥无水,防滑;⑥房间的光线及通风情况要好;⑦厕所应是坐便,厕所、楼梯中应设有扶手。
3.2 保持肢体功能位
①仰卧位:头下置枕不宜过高,患侧肩后部垫一比躯体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及大腿外侧垫枕。膝关节轻度屈曲,足底部放任何东西。②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枕不宜过高,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髓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髓,稍屈膝。⑨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患侧上肢前伸,确保肩肿骨的内缘平靠于胸腔,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可放在躯干上。
3.3 言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197-02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尽管康复工作者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做出了很大努力,住院期间患者的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恢复[1],但是患者出院回家后如何延续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我们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制定了家庭康复训练计划,并定期电话督促,患者定期医院复诊,观察这种家庭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3月~200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住院患者94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且患者能配合治疗、无训练禁忌症,如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和恶性高血压者等,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康复训练指导组和对照组,康复指导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35±5.5岁;脑梗死36例,脑出血12例;发病后开始接受治疗时间7.8±2.3天。对照组46例,男23例,女23例,平均年龄60.18±5.3岁,脑梗死31例,脑出血15例;发病后开始接受治疗时间6.83±3天。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出院回家后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出院回家后,在是否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项目、训练时间上完全由自己决定,所需技术由病人住院期间获得。康复指导组则利用家庭现有条件进行以下康复训练:
床(硬木床或炕)上训练:仰卧位 关节活动度训练、翻身、搭桥(双桥或单桥)训练。
坐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床边静态坐位平衡训练;患者交叉双手前伸或者是方桌放一块毛巾,键手压住患手推毛巾训练;患手绑在木棒的一端,键手握末棒的另一端上举;双手交叉上举过头训练;
转移训练:卧位和坐位的转移;床和椅或轮椅的转移;轮椅和坐便器间的转移;坐位和立位双向转移;患者坐床边左右移动;键手扶床或椅站立;键侧上轮椅的练习。
站立及步行训练:站位平衡;患肢单肢负重;重心前后、左右移动;步行练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进食、如厕、洗漱、更衣等。
康复训练时间为每天2次,每次40分钟,康复训练技术由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康复人员2周电话督导一次,病人每月回医院复诊一次。康复训练的原则是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同时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个人兴趣而有所不同。
1.3评价方法
采用FAM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用Barthe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发病后3个月由同一位康复评定师完成。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t检验分别比较康复指导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之间FAM积分和ADL积分改善情况,数据值采用X±S
2结果
治疗前两组FAM积分及ADL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意(P>0.05)。患病3个月后,康复指导组患者FAM积分和ADL积分由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对照组FAM积分和ADL 积分提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康复指导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2)
3讨论
随着现代康复技术的普及,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及时和系统的康复训练,其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尽管患者及其家属在住院期间掌握了一些康复知识,具备一些康复技能,由于社区康复工作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使患者不能在家继续进行维持性和巩固性康复训练。
在调查脑卒中偏瘫患者后报道[4],约75%患者出院后有进一步接受康复训练的愿望。有42.2%患者实际做了运动训练,训练知识主要来源于住院指导,还有27.87%的患者接受了针灸、按摩、推拿治疗。可见,一方面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有继续康复的愿望,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真正形成有组织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使脑卒中患者出院回家后不能延续住院期间的系统康复治疗。
对出院回家后的偏瘫患者,如何延续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是一直困扰患者、家属及广大康复工作者的一个问题。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复训练方式是把康复训练方法教给患者、家属和家庭服务员使他们能帮助、督促、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尽管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但经过家庭指导康复训练后,康复指导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说明脑卒中出院后,通过家属的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肢体功能训练是现代康复的主要内容,它区别于正常人的健身运动和单纯的被动按摩、推拿。它是一项患者必须积极参与的主动运动,家庭康复指导不但使患者在康复时间和康复内容上得到系统的指导,而且减轻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由于患者长期住院对社会保障系统的压力,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并且能确保患者家庭康复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家庭康复训练模式可能更适合于目前我国国情,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尚翠侠,李强,刘珊珊,等.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61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