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商业会计实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使用者的需求
会计目标的第一层含义是立足于使用者的需求,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作用在于及时、充分地向外部使用者披露有助于其决策的内部信息。但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社会化、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注重经营合规性的外部监管部门,又有注重经营完成度的上级管理层;既有重视盈利成果的股东,又有比较服务性价的客户。前两者关注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后两者旨在获得决策的依据。故而使用者的需求点是分散的、变化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会计信息的需求社会性和供给个体性之间存在的矛盾,会使商业银行按照利益博弈和权力角斗的结果对信息进行选择披露,导致信息披露不足甚至虚假的现象。
(二)会计信息的规范
会计目标的第二层含义是立足于会计信息的规范。按照不同的会计学派理论,可得出以下两种结果:
一是按照决策有用观的理论,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以服务决策为目标取向,决策相关性甚于信息可靠性。在会计确认上不仅要确认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估算确认虽未发生但对商业银行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即实质重于形式。因此会计信息并不仅是单纯的流水账,应根据决策需要进行人为加工。故而会计信息质量会因为决策需求的变化更迭、会计人员的水平高低、制度体系的健全程度和内控体系的完善与否而产生起伏。
二是按照受托责任观的理论,会计信息应通过历史成本计量的方式如实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但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费用与现时收入相配比,无法真实反映出经济事项的本质。且银行仍沿袭各项经营指标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的行政体制,基层行无法依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自主制定业务经营计划。当无法完成既定任务时,会出现粉饰财务数据的情况。
二、失真的根源及治理对策
(一)会计信息质量标准
会计信息的需求社会性和供给个体性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各方不同的利益需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但各方最终目的依然是透过会计信息客观真实地了解企业。而导致信息披露不足甚至虚假的情况,却是因为披露方出于自身利益进而按照使用者的期望粉饰数据的结果。因而会计目标不是问题根源,根源在于被利益扭曲的披露过程。如何对披露过程进行监管和衡量,就需要依靠会计制度来规范。目前我国会计制度相对年轻,会计法律法规及会计制度不够完善。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及会计制度对违法或违规的行为责任界定不够明晰,相关标准不够统一规范,让虚假行为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无法可依,则信息虚假无从对证;违法难究,则虚假行为公然盛行。因而只有通过持续完善健全会计制度体系,压缩虚假行为的生存空间,才能让会计信息与经济事实无限接近。
(二)会计从业人员管理
因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存在许多会计准则中无法明确界定的事项,要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理解进行处理,因此为会计人员提供了财务舞弊机会。而且人是会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兼客体,内部会计制度由人制订、执行和完善,因此,应“以人为本、以责为基”,加强会计人员的管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
一要构建专业防线。着力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降低因知识欠缺或理解错误导致操作风险的可能性;
二要构建制度防线。完善制度流程和岗位配置,对关键岗位实行定期和不定期轮换制,实现岗位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同时强化监查稽核,通过日常辅导检查,配合突击飞行检查和强制接管,震慑违规人员,确保会计制度落到实处。
三要构建思想防线。通过加强合规文化和职业道德建设,让会计人员主动合规,充分调动和发挥会计人员守法合规的积极性,由他控向自控升华。
(三)经营绩效考核体系
出于经营管理的一致性和考核口径的统一性考虑,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仍以财务指标为主,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缺乏多维度、系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存在部分过高的不合理指标。因此绩效考核体系应在财务指标考核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经营过程控制、评价结果反馈和绩效后续改进的系统化考核体系,将内控合规管理与经营绩效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指标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强化经营合规的监管水平,减少报表粉饰和虚假数据的操作空间。
参考文献:
[1]韦文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5(3):70-72.
[2]陈华亭.论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模式[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5(66):12-14.
[3]李莉.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会计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城市经济,2012(03).
关键词 :VBSE;知识体系;技术平台;课程设计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是以对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会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同时综合了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知识的会计综合实训平台,这个平台让学生理解到什么是企业;了解了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企业与银行、服务公司和行政部门的联系;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掌握较为全面的企业会计工作知识,有利于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一、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问题
1.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偏离培养目标
很多高校的会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工学相结合的道路,它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在传统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模式———老师带着学生做“一套账”下,高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培养,忽视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偏离了高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2.教学与综合实训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密
高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仍然以课程讲授为主,学生偏重理论学习,真正实践环节相对缺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在课中及课后一般是照猫画虎,学生通过学习课程输入知识,但缺少输出环节进一步培养提升技能,教学与综合实训教学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教学要求。很显然,传统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学生达不到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的真正目标—毕业前就能上岗。
3.传统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中没有考虑传统会计理论教学存在不足
会计理论本身较为抽象,传统的纯理论学习枯燥且不易理解。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在学习会计理论的时候需要通过实践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实际操作。如果仅依靠“一套帐”的方式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不利于学生熟练地将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
4.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没有真正细化到职业岗位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对应着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岗位,目前高校开设的会计综合实训课一般都是固化的统一实训教学内容,没有针对会计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进行系统化训练,因此学生对于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如何当好会计缺乏认知,也就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在企业中会计人员是需要在社会环境中与其他人互相配合,协同工作,所以会计人员除了要了解掌握会计工作的内容,还要学会和其他组织、部门及个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会计岗位要求,彰显个人价值。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的课程设计目标定位
1.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的课程设计采用仿真实训,形象生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轻松愉悦,犹如身临真实环境,从而一改传统以一套帐为主的填鸭式讲授及学生被动接受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教学平台具备自动批阅功能,学生完成业务题并提交后,系统自动批阅并标明错误,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点,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教学平台以实际操作为导向,大量的实务操作练习使学生接触到各类实际会计业务,学生系统而全面地了解企业会计实务,这在传统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的课程设计弥补了校外实习基地的诸多限制与不足,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实务操作训练。实践导向是会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指导原则,通过“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使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全面了解会计业务的工作流程,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教师的业务实践
当前高校会计教师多数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因而往往也偏重于理论教学,无法在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实践性指导。“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提供了逼真的企业环境及大量的业务题,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进行练习,加强业务实践,以提高自身业务操作能力及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也将有力推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改进,为会计专业教学“双师型”人才创造良好的育成环境。
“VBSE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版是面向院校的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典型单位会计部门分岗位的系统模拟,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会计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财务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让学生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具备企业会计人员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VBSE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版诠释了行为导向哲学,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
三、“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版实训平台下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1.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进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会计专业上的教学方式偏理论教学,而企业实践、模拟教学却有些不足,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理解,学生对企业宏观会计管理认识不清、微观会计实践理解不深刻,短期内难以形成会计实践操作习惯,学生也就无法形成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翻转课堂是通过如何利用云平台进行教学改革,跟进世界潮流教学模式的成果分享,可以让教师真正认识到了技术对当今会计综合实训教学领域带来的变革,这也对教师今后的实训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提高了难度,当然也更明确了今后实训教师工作的方向。当然这也是一项大工程,要综合考虑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综合实训课件不能片面强调美观而忽视了课程内容,也不能片面追求内容充实而在技术上不做任何处理,这样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另外,课件资源做好之后,要放在学校网站的公用平台,这就要求学校在硬件和网络设施上给予强大支持。
第二,老师角色转换,以前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方式是以教为主,更多的是一种填鸭式的呆板教学,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为很难时间等资源限制,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但翻转课堂完全颠覆了过去的教学,学生自主,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解答各种问题,可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对于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更加自由,自主,在问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知,同时在学的过程中,协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体验到协作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
第三,学生习惯的培养,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了被动式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惰性,导致不愿主动思考,在课堂进行时,有愿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翻转课堂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活跃了学生思维方式,更改以往的学习习惯。
2.全方面升级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整体性“VBSE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版注重课程专业实战演练,既能提供和未来职业需求对接的实训和试验项目,又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完全衔接,而且面向的专业十分广泛,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典型单位会计部门分岗位的系统模拟,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会计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财务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VBSE 财务版将企业会计工作经过去密工作后搬进课堂,模拟企业工作流程,学生亲临现实,全面掌握会计工作业务流程,在细节上没有死角,到企业才能快速上手,减少时间和精力在基本的业务学习和操作上。真正实现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练、考、习”一体,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复合型人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运用相结合,才能更完全的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基于“VBSE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版教学平台的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帮助促进高校周边地区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所需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对国家来说,一是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二是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进而引起消费基金膨胀,导致国民经济建设秩序混乱,使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信息不对称
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各种投资主体在信息掌握上的不平等,带来了信息风险,而会计信息失真则直接影响他们的投资收益和债权利益,使信息风险增大,信息成本提高,常出现投资得不到回报,或回报率很低,债权人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情形。信息失真致使社会公众对证券投资做出错误的抉择。
(三)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受到影响
对企业本身来说,一是影响企业经营者管理和科学决策。错误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决策依据缺乏可靠性、科学性,这种情况下的企业,长期下去,必将削弱其市场竞争力:二是使投资者和融资者丧失向企业融资的信心。这种不信任,导致了财务状况恶化加剧:三是给政治、社会方面带来了不良影响,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四是导致公司利润虚增,财政虚收,企业资产流失。
二、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局限性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本规范,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一是会计准则定义存在不确定性。如一项会计准则的含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二是会计准则应用的不完全性。如果在会计计量中只遵循谨慎性原则,就会只强调预计可能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利润,特别是当这种利润有较大可能实现时,将会充分违背披露和可靠性原则。三是会计估计和专业判断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估计与判断事项越多,主观成分越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就越难保证。四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选择的方法越多,会计主体就越倾向于选择对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的方法。
(二)上市公司产权主体的利益冲突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关系,其基本思路是让企业的业绩与生产经营者个人的收入挂钩,以求得最大限度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投资者追求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而经营者更看重企业的当前经济利益,这种利益冲突是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诱因。因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与经营者的业绩、收入有着密切联系,而经济效益必然通过数据表现出来。会计数据越“漂亮”,就越能证明经营者的业绩,其收入也相当可观,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受经营者主观意志左右的不真实的会计数据。
(三)企业为达到上市目的粉饰会计信息
一些企业在改制为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在未能达到上市发行资格的情况下,首先是为获得上市资格进行粉饰,其次是为获得配股资格进行粉饰,企业上市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进行融资。新的配股条件,要求公司最近3年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是以单一的财务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是否符合要求作为配股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操纵的动机依然存在。最后是为避免退市进行粉饰,中国证监会规定:一上市公司如果最近3年连续亏损,将由证监会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如在期限内未消除亏损状况,则终止其股票上市,上市公司退出证券市场。
(四)侧重总结,忽略分析,缺乏预见性
正如我们所知道,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侧重于历史数据的总结。大多只是各种报表,数字的罗列。虽然经过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但是这种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报告无法具有对未来企业发展决策状况的分析。缺乏预见性,无法预见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无法呈现及时的预警,致使监督管理部门或者企业造成决策失误等严重后果。
(五)过分强调利润分析,忽略其他信息
因为企业自身对盈利的渴求,现行的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过分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也就是最终利润的分析,忽略了其他重要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方面包括资产负债的分析,企业实际现金流量状况等财务信息,一方面也包括企业的社会声誉、社会责任以及货源、销售等渠道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从现行会计报告上看,使用者无法通过这些方面的信息展示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也是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的局限。
(六)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
三、防范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信息失真的措施、对策
(一)强化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建立诚信﹑处罚制度
要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上来,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逐渐形成对经理阶层进行诚信评价制度和加大对经理造假的处罚力度,由相关机构对经理阶层建立诚信等级,由相关机构定期对其业绩、行为进行考核并记录在案,对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经理进行及时公布,并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解决内部控制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②减少内部董事的比例,防止董事会被内部董事控制。提高非执行董事的比例,并将董事会的监控工作交由非执行董事处理。③发挥监事会的作用,通过组织设置和制度赋予监事会调控经营者行为的职能和手段。④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审计委员会,委员会要帮助董事会履行企业的财务报告、会计政策和内部控制三方面职责。具体包括:选择外部审计人员,商讨审计事项,监察审计结果。检查公司所有重要的会计政策,对重大变动和其他有疑问的地方加以报告;财务报告和董事会报告对外报出之前都要经审计委员会的检查。
(三)缩短信息披露的时限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8-0117-02 中图分类号:F830.62 文献标识码:A
一、设立税务会计职能岗位是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加入WTO后《财务通则》、《会计准则》的相继出台,税收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所得税制度方面我国于2008年统一了企业所得税法,并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于2008年修订出台了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及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等。由于新出台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其出台背景和拟定政策的部门不同,所以在会计与税务处理办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不尽一致的地方,使财务管理部门在具体执行中带来诸多的不便。这些差异大体为这几个方面:其一,会计制度在损益的核算方面强调的是财务利润,而税法上则强调的为税务利润(即应纳税所得额)。其二,在收入的确认方面,会计制度和税法的确认口径大体一致,均采取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即收入与成本费用相配比的原则)。而在成本费用的列支扣除方面,会计制度虽然也进行了罗列规定,但与税法规定差异较大。一是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按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规定要求予以当期支付或采取预提的方法列支相关成本费用均可列入当期损益进行处理(即作减少当期财务利润处理),而税法在成本费用税前扣除方面则不同,即按财务会计制度列支营业外支出的各类行政性罚款、滞纳金、罚金及罚没支出均不得税前予以扣除,倘若企业已在当期税前扣除的,可不作财务会计处理,只能在所得税汇算时作为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处理。二是财务制度规定可以预计提取列支企业未来费用(如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货款和抵债资产损失准备等14项内容),而税法则规定除金融企业可按年提取呆账准备资产余额的1%计提列支税前扣除呆账准备金外,未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核准提取的其他准备金一律不得税前扣除。同时又规定了倘若金融企业如果发生呆账损失的,应先冲减其呆账准备金,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列支扣除。其三,在税务会计处理方面,税法坚持的为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的时限价值,需财务制度规定经评估增值部分的固定资产可计列折旧费用予以减少当期财务利润,而税法规定所计提的折旧的费用不得扣除。其四,财务会计制度对某些费用未规定具体的列支标准和限额,而税法规定则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如业务招待费按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40%部分视为个人消费不予以税前扣除,而且60%可扣除部分还不得超过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年财务利润的12%扣除;宣传费和广告费支出按年营业收入总额的15%扣除(超过部分可延续下年扣除)。其五,税法还在成本费用的扣除方面强调了合理性的原则,对一些超前或者延迟列支费用问题也作了限制规定等等。诸如以上均属于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由于财务制度和税务会计执行中存在着差异,势必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同时也对纳税申报和处理其他相关涉税事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专门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对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非常必要。
二、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税务会计是税收体制的完善和会计职能变革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会计职能的不断变革,逐步与国际接轨,税务会计与城市商业银行财务会计之间的分工合作越来越明确。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经验,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已成为这些国家城市商业银行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并成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可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融汇一体并驾齐驱,规范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税务会计制度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和会计发展的必然和要求。税务会计是以纳税人为会计主体,以税收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基础原理和方法,对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连续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目前,我国税务会计作为实质性工作并非独立存在,实行的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会计制度,即使在会计核算中对城市商业银行所涉及税收的会计科目、账户及相应的会计信息进行单调的处理,财务制度和税务会计在处理涉税事项上既不衔接完善,又不具体细化,很难达到财务管理规范管理目标的要求。因此建立完整和独立的城市商业银行税务会计制度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只有将税务会计从会计体系中独立出来,才能更好发挥税务会计职能作用。
三、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税务会计是进行城市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需要
一是通过往年企业所得税汇算中发现的问题,在吸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完善会计审核的制度,以便尽可能避免由于类似情况再度出现给企业带来的纳税风险。如其一,在发票审核中,尽可提醒费用报销者在一定时间限定内(最好在一个会计年度)归集把关予以核销,尽量减少或杜绝跨期和不合理票据的报销。其二,对一些呆账及资产损失需上报审批涉税事项,应及早的同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及时提醒着手完善各项手续,按规定时间整理上报主管税务机关予以审批。以规避因手续不完备或超过时限未获批复,得不到税前扣除所带来工作被动局面。其三,可以通过基层税务会计交流座谈的方法,加强经验的沟通。统一政策处理的口径,及时做出调整处理,以便减少财务管理工作中疏漏现象的发生。
2、运力配备不足,物流基建缺乏;快递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来完成的。目前我国的公路运输大多采用货车、集装箱卡车等运载工具,航空运输都是以货机或客机为运载工具。由于快递业务量暴涨只是短暂的,加上市场业务量难以估计,很多快递公司对购置足够运载工具持观望态度。即使那些财大气粗的快递公司新增车辆,自购飞机也不一定能立刻缓解问题,原因在于快递业务量集中区的物流基建不到位,规划不科学。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物流通道不畅。如公路网分布不合理;航班班次少;二是如机场、仓库、分拣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的布局、规模、服务能力和水平暂时还无法跟上区域经济发展步伐,从而导致快件在物流线路与物流节点之间的流通脱节,无法实现快件无缝化衔接,大大地影响快件交接的便捷性。
3、人力资源结构缺乏多样化;现阶段,我国快递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充足的人力资源是快递作业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快递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主要分成三层:第一层是一线从业人员;第二层是技术骨干;第三层是管理精英。快递仓库频频爆仓,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一线从业人员的紧缺。目前大部分快递公司的一线从业人员大都是年轻人。一遇到行业旺季,一线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都明显加长,而且经常需要日夜颠倒。而年轻人的吃苦毅力薄弱,导致一线从业人员经常性流失,影响快件分拣派送等作业。一旦快件无法正常分拣、派送,大量快件将停滞或者无法及时流通至下个环节,渐渐地积压在仓里,最后造成爆仓。
4、管理不到位,操作效率低;快递服务追求的是“快”———要用最快、最经济的方式完成物流服务。完成一次快递服务需要经过下单,收件,运输,分拣、封发、派件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一旦任一环节管理不到位,快件流通不畅顺,都会影响整个作业操作效率。例如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引发收发件不力;配套的设施设备不到位,导致快件无法高效分拣。因此对于每个作业环节科学地管理,都关系到能否节约整体转运时间、保证快件质量。
二、快递企业应对频频爆仓的措施
1、联合多方力量;电商业与快递业的均衡发展,需要多方努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健全的行业体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快递业规范经营;优化交通运输线路,加快区域公路运输线路建设,合理设置物流节点,进一步加快网络配送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快件流通效率;行业协会搭建行业信息平台,及时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动态信息;加大宣传诚信经营,引导用户理性消费或错峰消费,减少旺季送货压力。各快递企业应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加强企业间合作,发展共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2、制定市场供需不均的解决方案;古人云:“未雨绸缪”。为防止发生“爆仓”情况,各快递企业应提前着手应对,加强与电子商务网站的物流部门沟通,制定促销期间的快递服务保障预案。据有关报道:为应付2013年“双11”的到来,深圳全市主要品牌快递公司改造和新增场地10多个,新增干线班车200多台,临时增加人员5000多人,中转中心发运班次增加2至3个,这样就避免了在任何环节存在快件严重积压情况,快递企业应对从容,快件也流通顺畅了。
3、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运输仓储资源,保障快件快速流通;众所周知,国内快递大都是以公路运输为主、航空运输为辅。为应对爆破式增长的订单量,很多快递企业除了增强地面运输仓储保障外,还加大空中输送能力。目前顺丰、EMS、圆通等企业都在大力发展空中业务,也有的快递企业与航空公司合作腹舱带货业务。因此快递企业拥有自有货机,是货运时效的重要保障;适当地租赁货机,不仅对货运临时性暴涨起到缓冲和弥补的作用,而且合理利用运输资源,有利于快件快速流通。
关键词:业务核算 板块划分 项目设计 课改实施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指出应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对于学校来说,尤其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课程的应用型改革是发展职业教育的起点,也是改革工作的重点和关键。职业教育是知识的运用,在课程建设方面应该更注重未来职业场景的展现。职业教育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而在这一教育框架下的构成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是课程也应该有新的理解和把握。
但是目前的教学还是多数停留在课本上,缺少对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的了解与能力培养,对于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而言也是如此。因此,为了分析的具体化,本文以西安培华学院会计学院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是本校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分门别类将商品流通企业进行细化,涵盖批发、零售业务,进出口业务,连锁、酒店业务等内容,迎合了现代企业扩大规模扩展业务以走向集团化发展目标的特殊要求。这样的细分也正好给予了学生分板块实战学习会计核算的机会,也给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虽然该课程并没有直接与企业岗位实现完美对接,但综合的职业发展目标却是企业迫切需要的。本课程改革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里所说的课程,不是指教材或课本,而是以实践为依托,以适当概念为辅导的应用型课程。
二、课程说明与课改环境
(一)课程说明
黄大源(2006)认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取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二是课程内容的序化上,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应与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而实际上,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则解决了“应试”的难题,它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结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的过程。
传统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只是将基础会计的计算原理用于批发、连锁等商品流通企业当中,但无论是基础会计还是本门课程都应该予以改革,加大真实项目或者接近于真实项目模拟的运用力度,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由于本门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开设的,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运行环境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程改革重在以会计业务核算为主,让学生真实体验会计六要素及账簿的设置与登记,在真实或模拟项目环境中以角色扮演形式完成项目的整个流程并进行业务核算体验。这一改革重点是结合了大三专科学生学制以及课程的设置而展开的,旨在培养学生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业务的核算能力,并在此流程中提高团队协作和其他综合能力。
(二)课改环境
1.对职业岗位的了解。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大体分为商品购进、商品储存、商品销售等环节。
2.对学生的实际分析。对大三学生来讲,一方面其学习模式已经相对固定,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学科体系学习,知识储备更丰富。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开展项目化的工作任务,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情况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校企支持。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学院与各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也可以进行会计实务的见习与实习。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思路
本文是按照现行大力提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进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设计与改革。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课程的模式,本文课程设计的思路大体如图1所示。
(二)课程实施
一个以项目为载体的完整的课程设计实施应该囊括以下几个环节:
1.商品流通行业涵盖范围广阔,涉及到连锁超市、进出口企业、酒店餐饮等大大小小的业务领域,因此对该行业进行目标市场的重新划分,依据商品流通的流程即购进、储存、销售等环节的会计核算方法分5个板块进行项目的展现或模拟,详见表1。
传统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是按行业分类别进行会计业务核算,一般都涉及到商品的购进、售出、储存等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实施教学改革可以从反映商品购进、存储、销售环节的会计核算方法着手。
2.重组教学内容,依据职业岗位的核算业务要求和5个板块的划分,将章节进行重新梳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将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贯穿于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中。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从教学目顺龇,可以模拟反映出批发企业业务核算、农副产品企业业务核算等不同企业的核算,以这条线贯穿到各类流通企业的业务核算中,这基本也是会计核算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每个真实或模拟项目,可以使学生真正了解到这一行业会计核算的流程。以板块一的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制为例,详见表2。
4.以项目为载体,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扮演不同性质流通企业的业务角色,例如板块一批发企业的采购者、库房管理者或者售货员,通过场景展现形式体验批发企业基本的业务流程,以掌握核算的基本知识点。
5.基于项目展现中的操作不可控性,可以运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而不仅仅是期末的一张试卷。将项目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分别占比为75%和25%。每一个项目过程板块的模拟与体验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4―6人不等,过程性考核内容大致包括出勤、团队分工明确情况、课堂项目展示表现、PPT等Y料的准备充分情况、团队项目完成质量等,结果由个人自评、组长打分、小组互评、教师考评组成,分别占比例为15%、20%、30%、35%。
最终考核以笔试形式展现以评定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是试卷却不是以教师所出试题为准。出题任务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在项目场景再现、角色扮演完成后自己出试题,教师在出题难度系数等条件上作出相应的规定,规划好试卷的构成,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业务处理题,以20分、30分、50分进行划分,学生出完试卷后上交,经指导教师对试卷严格审核后,打乱试卷分发顺序,将学生试卷进行随意置换来考试。最终学生的考试分数由出题者的出题质量和自己答题质量构成,分别占比30%和70%。
在以上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是在项目展现以及最终考试时应负责做好规则制定,考核比例的划分、考核分数的制订应该贴合实际情况,并严把质量关。
四、课改期望效果
(一)培养学生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岗位的认知,提高未来的适应能力
每个板块的项目教学都是基于行动之后再加以理论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从商品的购进、商品储存到商品销售出去,这条线贯穿于企业的业务活动中。通过项目体验,学生自主转换角色,或是采购者,或者销售者,以此了解商品流通企业业务的流程和流转环节,从而对业务核算有更加真实、清晰、完整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合作,组长带领队员一起协商确定工作任务、行动步骤,对感兴趣的部分,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项目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找到新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与组长、队员协商,报告指导教师后再互换角色,这样既可以熟悉不同环节的业务,又可以协调团队的关系。
(三)提高学生对多媒体等工具的合理运用能力
改变学生对课本、课堂传统的教学工具以往的看法,提高学生对手机、多媒体等工具的合理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变教师对课程的固化思维,使教师不断提高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
五、课改不足之处
虽然从整体上来说商品流通一般包括购进、储存、销售等环节,但是有些业务例如农副产品的核算还涵盖了商品挑选整理环节,对本课程改革的基础点有些许增加或变更,所以本课程改革的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另外,对于费用和税金的核算基本是所有商品流通企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一章节项目的展现应该包括以上基本所有的业务,但由于过于复杂,所以对于这一项目板块的展现应该重新规划。
对于学生的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比例的划分是基于个人观点,对于过程性考核的指标还需要进一步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以便让广大学生得到公平、合理的分数获得比例。J
参考文献:
二、我国内地境外上市企业审计业务的问题
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中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审计业务暂行规定》出台之前,如何对内地在境外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对境内会计师事务所,相关监管机构来说都是一个重点以及难点问题。并且关于审计业务对象是内地且在境外上市的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甚至没有具体的制度规范,这也使得在对内地境外上市企业进行审计工作时,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内地境外上市企业审计业务范围不明确――临时执业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会计与审计的相关业务我国也开始对外开放,对于没有在我国境内设置机构的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根据其开展审计业务的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临时执业的许可证(王建亮,1997)。外开放了审计相关业务虽然一方面是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引入的强大的竞争对手,激励我国审计业务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相关的问题。根据财务部《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暂行规定》规定:“临时执行审计业务是指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境外委托方的委托,对中国内地设立的公司或其他相关机构临时性执行审计业务。”但对由于在对境外事务所在境内临时执业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并没有明确临时执业的审计业务范围,导致有的境外事务所利用内地境外上市公司的委托,逃避监管,擅自开展或扩大其他审计业务,而影响到境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发展。
(二)境内外会计事务所合作的权责问题
由于我国内地境外上市企业的特殊性――在境外发行股票吸收境外投资者的资金或者利用间接模式注册境外公司控股境内公司然后再上市,它同时涉及到境内与境外相关财务问题,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以及财务报表相关信息也更加复杂。因此对于财务报告的相关审计业务很可能需要境内与境外会计事务所通力合作。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合作双方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都分别有哪些权利,义务,并且分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审计风险并没有相关法律文件予以明确,只能依靠双方进行洽谈,一旦出现审计失败或者虚假审计报告,也无法明确双方的审计责任,对于境外会计师事务所责任的追讨也十分困难。
二、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中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审计业务暂行规定》的分析
2015年5月我国财政部制定出台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中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审计业务暂行规定》简称境外上市审计业务暂行规定毫无疑问为如何对我国内地境外上市公司执行审计业务指明了方向。
(一)明确规定境外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范围
根据境外上市审计业务暂行规定,不论境外上市公司的方式是直接还是间接,会计师事务所只要提供其与发行股票、债券或其他证券并上市相关财务报告审计或今后的年报审计等业务,都属于境外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范围,都必须按照该暂行规定相关要求开展业务,此外与上述相关的审计业务均不属于临时执业审计业务的范畴。该项规定不仅明确的境外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范围,也杜绝了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利用以往临时执业范围的不明确以及临时执业的便利对内地境外上市公司开展审计业务。
(二)鼓励会计师事务所跨境合作,规范其开展业务的要求,条件以及责任
我国内地境外上市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符合相关规定的境外或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上市财务报表以及年报进行审计,但是境外上市审计业务暂行规定同时也要求如果企业委托境外事务所开展审计业务应当与内地事务所展开业务合作。该项规定可以极大的促进内地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升。一方面,促进中外事务所的合作可以加强事务所之间的交流。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更便利的学习国外事务所的相关管理以及开展审计业务的先进经验,促进自身改革发展。另一方面境内外事务所之间的合作加强了审计从业人员的深层次交流,有助于提高境内审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从而提高。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是过去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积累的概念观念和理论总结,也是会计各项理论的重要基础。对工过去的实体会计方式而言,会计基本假设是正确无误的,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会计基本假设也在不断地产生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必须要有实际存在的实体企业作为主体,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应用,出现在在网络上存在的虚拟企业,对于这些虚拟企业的会计行为就要应用代替原本会计主体的实体概念产生的相对的主体概念,这个概念能更好的在电子商务中作为会计行为的标准。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也即在企业一段时间内继续以既定方式经营为前提,来核算财产计价和各类财务情况。然而对于虚拟企业而言,其产生和消失迅速,是以暂时性的需要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需要消失而即刻解体消失。难以用持续经营假设加以核算。旧的持续经营假设已经不适用工虚拟企业的财务核算。
可以在旧的核算方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存续期和清算价值等概念,以更好地对虚拟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衡量。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传统会计习惯工按照时间和公司经营方式将会计行为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期间。在过去的情况下,公司的交易过程会计收集和处理信息需要时间,而在新的电子商务环境之下,交易与会计行为从被动变为实时,旧的会计方法意义消失。对于新的会计行为而言,应当立足于实际需求,实际情况实时加以记录。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传统会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也即使用同定的价值不变的货币作为会计行为的单位。这个假设主要的要求是需要同定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然而在网络时代的虚拟企业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偏向虚拟的数字货币和信息交易,传统的货币计价难以对新型的交易价值进行衡量。旧的货币计量法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
2.电子商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旧的会计要素分为财务状况基本要素和经营状况基本要素,用这些要素来衡量公司的经营情况与经营成果。对于新的网络化的经营情况而言,这些要素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各类情况,在衡量中会产生错误。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计量方式和要素来反映新时代公司的经营情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要素能够更好的反映公司的财务情况与经营成果,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所服务。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的概念是以权利和责任作为基准衡量交易的产生,而不是通过现金的交付衡量交易行为的发生。优势是能够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然而对于电子商务而言,交易的过程在一瞬间即可完成,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存在意义。相比工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更适合作为电子商务时代的衡量方法。
2.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也即按照财产成本产生的价格计为价值,并在之后不再加以变动。这一原则的首要前提也即持续经营假设。然而对于虚拟公司而言持续经营假设并不适用,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核算虚拟公司资产,不足以正确反映虚拟公司各项资产诸如金融工具,虚拟货币等的价值变动,对于虚拟公司的资产衡量,一般使用实时计价的方式。
3.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方面相比传统的用纸笔来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电子商务下的会计更多的采取无纸化办公的方式;另一方面,对于传统会计核算的重点,各类地产设备等同定资产相比,虚拟资产和电子货币成为了会计核算的重点。利用财务软件进行电子办公,直接能够发送报告结果,更为便利明确。
4.对会计组织的影响
首先,由于电子银行和虚拟结算的广泛应用,会计核算和交付变得更加便利。其次,地理位置和距离对于会计效果不再影响,会计可以毫无阻碍对远处的交易加以核算。第三,岗位发生变化,一些岗位变的不再需要人员,一些新的岗位产生。最后,新的核算方法和准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新的素质与能力。
5.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
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重要产物,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会计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企业会计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征。
首先,会计工作的时效性更强。电子商务是将会计工作的内容以网络的形式予以完善,它能够减少以往的工作环节和工作时间,提高运行效率,进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时效性;其次,形式的多样性。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报表的格式、样式和颜色,并对数据库进行在线访问,使会计信息更具针对性;最后,信息提供的全面性。会计信息的电子商务处理模式具有更为快速和全面的系统,它不仅能够提供企业有关会计内容的原始资料、入入信息,还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更为精准的数据和图表,从而完善会计内容,满足企业对数据的高要求。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的干预
(一) 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干预
企业会计目标是其工作所要服务的主要对象,将电子商务运用到企业会计中来,物质资产的作用就逐渐被知识资产所取代,会计的服务对象也由以往的为企业所有者服务变为了为企业主体服务。
(二) 对会计假设的干预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经济环境产生的最基本的概念做出的总结,它是电子商务作用下对会计理论影响最为重要的部分,对其的干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它对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进行了核定。电子商务运行下的会计主体突破了原有的空间限制,其主体的外延被逐步扩大,并出现了与实体企业相对应的虚拟企业,将很多企业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其灵活性更强。比如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虚拟企业卓越亚马逊(Amation),它是由自己独立的供应商、生产商、制造商和顾客组成的强大网络系统,是各个成员企业处于自身的战略需要和考虑而组成的临时合作集团,它传统法律意义上所讲的经济实体不符,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其利用了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资源,实现了众多企业的合并,构成了市场单一企业所不具备的强大系统功能。
第二,货币计量假设。在币值不变的情况下,货币计量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电子商务的运用,将货币流通转到了虚拟的网络上,使其在网上的交易又能够变为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并加快了资金的流通速度。
第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用连续期间的形式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持续经营活动进行划分。由于以往技术的限制,使得会计分期工作都由人工完成,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而电子商务下的会计分期则快速的多,虚拟企业的经营时间也相对短暂,在交易结束之后即可编制财务报表,使费用的划分更为清晰。
(三) 对利润内涵以及会计恒等式的干预
对实体资本的回报是以往利润的主要含义,而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利润则又加入了知识的回报,其数值的准确性更高。以往企业会计遵循的恒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电子商务下的资产则是产权与剩余的合计。这一新内涵下的对象变得更加丰富,资产总数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四) 对会计监督的干预
会计监督是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与以往会计监督的单一形式不同,电子商务运作下的会计监督样式更加多元,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监管,对系统处理的结果和过程予以监督,进而保证会计数据最终的准确性。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干预
由于电子商务运行下的企业会计模式与以往的经济样式出现了许多区别,导致了会计实务大环境的改变。因此,电子商务的应用除了会对企业会计理论产生干预,还会影响企业的会计实务。新的运作模式下的企业会计不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情境,企业的折旧费用、人工费用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传统的财务周转率、流动比也就不再适用于新的发展形势。
(一) 对会计核算的干预
第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手段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纸质交易,实现了核算方法的信息化;第二,固定资产的核算逐步退出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体,电子商务下的核算内容更为多样,对会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成为了主流;第三,会计核算需要计算的事项繁杂,内容多样,原有的人工换算办法相对耗时。将电子商务运用到其中,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数据的运算变得更加快捷,并能够及时的实现资源共享。
(二) 对权责发生制的干预
会计记帐的时间基础即为权责发生制,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交易更为便捷。会计期间也是交易期间,跨地区、跨国家的交易都能够及时予以记录,不再需要具体的分期记载。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还能够最大限度的缓解记录错误的情况,使企业领导者掌握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
(三) 对财务报告的干预
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摒弃财务核算仅为实现企业对外报告的传统功能,推进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
对于新兴行业的初创型公司来说,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一般会滞后于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体系构建需要有一个逐步认知和布局的过程,而财务核算体系一般会伴随业务的发展先行建立起来。为了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财务核算体系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摒弃财务核算仅为实现企业对外报告的传统功能,推进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本文以商业地产服务行业为例,强调用管理会计理念构建财务核算体系,使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符合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远景目标。
二、财务核算需要从简单核算向多维度、精益化核算转型,使财务核算数据能够有效运用于管理决策
商业地产服务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除了房地产开发商转型或涉足商业地产领域成立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以外,第三方商业地产服务机构也逐步发展起来。房地产开发商旗下的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主要为自身开发的项目提供商业地产管理服务,一般不参与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商业项目运作,而第三方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作为专业化的商业地产服务机构,为多个房地产开发商或业主提供商业项目增值服务,其主要商业模式为轻资产、多项目运作。本文所探讨的商业地产服务行业财务核算体系构建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针对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主要经营管理模式有受托经营、承租经营、股权投资、商业策划服务等。受托经营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资产管理方,接受商业地产开发商或业主方委托为商业地产项目提供全程资产管理服务,获取资产管理收益并分享项目物业增值收益。承租经营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承租方,以租赁方式取得商业地产项目整体经营权,通过对项目重新定位和改造以及后续运营管理,获得项目租金收入并分享项目物业增值收益。股权投资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投资方,以直接购买或收购兼并方式获得商业地产项目股权,通过对项目的直接投资和直接管理,提升项目整体价值获得股权投资收益。商业策划服务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专业咨询机构,为商业项目提供项目规划、市场定位、招商租赁等服务获取咨询收入。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多项目资产管理利润、承租经营利润、商业策划收益、物业增值收益以及股权投资收益等。由于其运营管理的服务对象为商业项目,核算体系设计中,所有的核算元素都必须以项目为中心进行精益化核算。比如,核算细则要求所有的直接成本费用必须核算到项目层级;对于总部层级发生的间接成本费用,凡是受益对象为项目的,必须核算到项目层级;对于受益对象为项目,但无法明确到具体项目的,核算前需要与管理层沟通具体分配原则后核算至具体项目;对于受益对象不能归属于项目的,核算上需要记录为“非项目”成本费用。对于管理层来说,总部层级发生的成本费用受益对象不能最终归属于项目的并不多见,这些成本费用可能是项目的前置成本,也可能是潜在项目的拓展成本,核算上要求财务人员深入到业务前沿,跟踪这些成本的最终归属项目。
由于商业项目经营管理模式不同,财务核算上需要反映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项目运营状况。此外,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商业项目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管理服务阶段。比如,受托经营类和承租经营类项目,可以细分为商业定位阶段、工程改造阶段、招商阶段、预开业阶段、正式开业后运营管理阶段等。商业策划类项目,可以细分为商业定位阶段、工程改造阶段、招商阶段等。财务核算方面,需要根据项目在业务上的多元化属性,对项目进行多维度核算,使经营分析既可以从项目整体又可以从不同维度方面反映项目的财务状况。
从以上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来看,财务核算需要从简单核算向多维度、精益化核算转型,使财务核算数据能够有效运用于管理决策。
三、财务核算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底层数据需要实现共享,使财务核算系统能及时获取和整合业务信息,跟踪业务活动变化,发挥财务核算决策支持功能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作为连接商业物业持有者和使用者的媒介,承载了大量的外部资源。比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品牌商、供应商和消费者等。商业地产服务商参与了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市场资源整合和重新配置活动。
商业地产服务机构在商业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与众多外部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服务于商业资产的增值服务。比如,商业项目市场定位和规划阶段,商业地产服务机构需要与专注项目所属区域的市场调研机构紧密合作;商业项目工程改造阶段,需要与工程咨询供应商合作;招商阶段,需要与招商经纪服务商合作;市场推广和营运阶段,需要与媒体和市场运营供应商合作。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作为市场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定位,要求财务核算体系设计中必须考虑将外部市场资源沉淀在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底层数据库中,并实现企业内部各信息子系统数据共享。比如,OA系统、采购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商户销售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租户结算系统等各信息子系统的底层数据库必须与财务核算系统保持信息共享和互换,使财务核算系统能及时获取和整合业务信息,跟踪业务活动变化,发挥财务核算决策支持功能。
四、财务核算体系构建需要集团统一核算管理体系,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针对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轻资产、多项目运作的商业模式特征,其主要公司构架一般设计为集团管理公司、区域管理公司、项目公司三级。集团管理公司主要核算集团总部费用、集团直接管理的项目池;区域管理公司主要核算区域总部管理费用、区域公司直接管理的项目池;项目公司主要核算特定项目。除了以上三类公司以外,集团公司还会通过持股方式控制专业性功能公司,比如,为项目提供工程改造的工程咨询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招商服务的招商咨询公司等,这些专业性功能公司既可以为集团内项目提供服务也可以在市场上独立运作。
以集团直接管理的承租经营类项目为例,项目公司作为承租方,通过租赁方式取得项目整体经营权,会计核算主体为项目公司,主要核算项目租金收入和项目直接经营成本。集团层面对项目的直接管理成本主要体现为集团专业管理部门为项目运营管理服务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集团集中招商职能为项目发生的招商成本、集团集中营销职能为项目发生的营销成本等,这些直接成本记录在集团管理公司的核算账套中。此外,集团内专业性功能公司为项目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成本,比如,工程咨询服务成本、物业管理服务成本等记录在专业性功能公司的核算账套中。从集团母公司视角,对外报告需要抵消内部公司关联交易产生的内部服务结算收入与支出,反映公司整体经营成果;对内报告需要集合集团内各核算主体的经营数据分析各项目完整的投入产出情况,跟踪项目财务状况的变化。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集团化统一运营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特点,要求在财务核算体系设计方面,必须首先考虑统一集团内各公司核算科目体系、核算细则,统一集团内各公司财务对内和对外报告体系。集团统一核算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五、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需要企业管理层权衡成本与效益,使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符合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战略规划
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要求财务核算体系随着行业的变革和公司商业模式的变化持续改善。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需要企业管理层权衡成本与效益,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布局和时间节点,使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符合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战略规划。 [h: 0px" />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也改变了传统会计运作的环境。随着我国商务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下的会计问题将会逐步显现出来,以下十个问题仅是笔者的初步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任何会计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与实务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也必然对会计选论带来影响。如电子商社是建立在两上的一个经济组织,但无论从组织上还是地理上都是一个虚拟企业,且在内部成员的组成和整个组织的存续时间上存在不稳定性,这给会计主体的认定、是否持续经营的判别带来困难。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将受到冲击。又如被誉为新兴数字经济最大和最明显推动力的数字化产品,不仅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物质资产,也无法用物质资产的方法对其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传统的会计要素理论及相应的计量原则需要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相关会计法规的冲击
传统商务活动从签约、履行合同到款项结算,伴随业务过程的信息流、资金流等一般均以书面形式出现并由经办人签字确认,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结算制度、审计制度等均离不开这些原始资料。电子商务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数字签名代替了纸面签名,这必然对传统的适应于纸面交易的现行商业法规(包括会计法规)带来冲击。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交易双方身份认证办法在会计上的确认,即制定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法律认可的认证办法;(2)电子合同的合法性程序在会计上的确认,包括电子合同的规则与范式、构成有效电子书写文件和原始文件的条件;支持数字签名和其他身份认证的手续规则;数字凭证合法性有效性的规定等等;(3)电子支付管理,即规定电子支付命令的签发与接收规范以及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电子商务对传统货币及其结算体系的冲击
电子商务对企业传统货币及其结算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支票、现金的主导地位将逐步被数字货币所替代。数字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在市场上流通的按照法定货币单位来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它实际上由一组数字构成,含有用户的身份、密码、金额等内容,并以字节形式储存在个人电脑中的数字价值单位(DVU)。数字货币可以通过Internet从一个作为付款而提供的帐户上下载,也可以用数字信用卡从网上购买。与数字货币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则是没有银行大厅没有营业网点只有Internet站点的网上银行(或称虚拟银行)。数字货币的出现也造就了新的金融犯罪和各种形形的舞弊行为的出现。如何保证自己的某些数据不被窃取,怎样保证对方的真实性等安全问题将成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最突出问题。
四、数字产品的会计核算问题
在传统商务活动中,诸如计算机软件、报刊影视产品等是以实物产品形式出现,在会计上作为存货以历史成本原则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进行进、销、存数最金额核算并反映到会计报表上。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数字产品已超越了资源限制的约束,数量和内容可无限制地复制,按实物产品方式?quot;映资产价值失去意义。在具体会计核算上,这些产品无法反映具体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并必将成为未来的遁要产业之一,因此,会计界需要从会计理论到实务:包括会计准则)对数字产品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研究。
五、建立网上实时会计报告模式问题
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一般指企业对外提供会计报告方式,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揭示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基础上的,不管是提供定期信息还实时信息,是提供综合信息还是明细信息,具向债权人、投资者提供还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技术限制已不复存在,建立网上实时报告模式成为可这给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表现在会计报告的目标上,传统会计报告模式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信未来将更侧重于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相关息;(2)表现在会计报告周期上,建立在分期假设成本--效益原则约束之上的定期报告模式,将被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实时动态报告模式所替代;表现在会计报告要素上,传统模式把会计报告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几大多已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划细会计报告要素以全方位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事项的即时信息是发展趋势;(4)采用上述网上实时报告模式,还须研究如何通过会计法规和准则来规范和约束报告司的会计行为,以及如何进行网上审计等问题。
六、会计的国际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