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8 09:54: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

篇(1)

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腔卫生及保健与身体健康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1】,许多老年人因口腔保健知识不足而延误治疗导致的口腔疾病常引发咀嚼困难、言语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了解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关注老年人口腔健康,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和口腔疾病治疗,对保障老年人口腔健康乃至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鄂西北地区主要县市的400位老年人。

1.2收集资料的方法:前往鄂西北地区主要县市,为当地老年人做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7份,有效问卷344份,回收率91.75%,有效率93.73%。

2 结果

整理分析问卷数据可知,调查人群中了解自身口腔健康状况的仅占11.05%。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率较低,发现口腔疾病立即就医的老年人占调查人数的34.30%,其中乡村老年人口腔疾病立即就医率仅为25.00%,明显低于城镇老年人的41.00%。15.70%的老年人存在“牙疼不是病”这一传统观念而对口腔疾病采取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的态度。治疗口腔疾病选择医院时,47.09%的老年人以治疗费用的高低为首选标准。就医时,56.98%的老年口腔疾病患者选择挂号费相对于专家门诊较低的普通门诊。选择主治医生时,62.21%的调查对象最注重的是医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医生的服务态度也逐步成为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时的参考要点。此外,与子女居住的老人中仅有35.00%的子女关注老人口腔健康状况。

3 讨论

调查数据及统计结果显示,鄂西北地区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意识浅薄,在遇到口腔疾病时,只有小部分患者会立即就医,多数患者选择自行治疗或待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无法忍受时再就医,且就医时多选取普通门诊,这一现象在乡村比城镇更为普遍。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老年人对口腔疾病了解较少,口腔疾病认知度低,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因交通条件、乡村医疗设施等限制因素,对口腔疾病的了解明显少于城镇老年人。加之乡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老人收入普遍低于城镇老人,为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乡村老人遇到口腔疾病时比城镇老人立即就医率更低,且就医时多选取费用较低的普通门诊。2)老年人在口腔疾病就医时,更注重医生的专业技能,其次是医生对患者的服务态度,这是因为当今各行各业都在专业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推动下运行,服务的需求方可按需选择,行业垄断正在被打破【2】。而老年人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医生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需求时,老年人就医率会降低或选择不就医。因此,老年人在口腔疾病就医时,格外注重医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这也是老年群体口腔疾病就医率明显低于其他慢性疾病就医率的原因之一。3)少数子女会关注老人口腔健康状况。这是由于多数子女因工作需求,不能常陪伴在父母身边,及时关注老人口腔健康状况。

针对鄂西北地区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行为调查中发现的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加大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力度。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除了“爱牙日”外,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通过集中讲解口腔知识,讲述正确刷牙方式等活动来增加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进而增强口腔疾病就医意识,让老年人在遇到口腔疾病时早就医、早治疗。2)加大对老人的关怀。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宣传孝敬父母的风德风尚,让子女常回家看看,多了解老人口腔健康状况,并为老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对于失独老人,通过志愿者前往住宿地探望、老年公寓定期举办晚会活动等形式,来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增强对自身及他人口腔健康的关注度,进而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3)提高医务人员服务理念。培养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口腔医生在给老年患者做疾病治疗的同时可为其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多关心和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以微笑服务于患者,让老年群体在融洽的医患关系中得以安心治疗。4)合理配置乡村医疗资源。乡村相对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应加大对农村口腔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农村全科医生定期外出进修口腔医学知识等形式,提高乡村医生口腔疾病治疗水平,方便农村老人在遇到口腔疾病时立即就医,进而提高乡村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率。5)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费用和报销比例一直是农村居民最为关注的基层医改问题之一【3】,医疗费用又是多数乡村老人口腔疾病就医时的首选标准。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及监管力度,并在深入调查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及生活状况后,及时对医疗保险制度作出新的调整,为老年患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村老人口腔疾病就医率,进而全面提升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对55~65岁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口腔知识缺乏1名日常不良习惯1名没有定期洗牙17名。牙齿缺失没有积极修补1名。

口腔健康教育内容;要积极防治各种能引发牙齿松动、脱落的疾病要少吃坚硬的食物要养成常刷牙和常漱口的习惯要做到定期洗牙的习惯要及时修补缺失牙。

口腔健康教育方法:①老年人的要积极防治引发牙齿松动、脱落的疾病如;牙周病、牙髓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②老年人要少吃坚硬的食物人若经常吃一些坚硬的食物会使牙齿上包裹的珐琅质过度磨损而受到破坏牙本质暴露在外使牙髓神经失去保护从而引发比较严重的牙病。老年人应尽量少吃甘蔗、榛子、槟榔等坚硬的食物更不能用牙齿去启瓶盖、咬核桃壳以防牙齿受到损害。③老年人要定期洗牙。刷牙是不能代替洗牙的洗牙是不会破坏牙齿的。老年人认为天天刷牙就可以了没必要去洗牙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牙刷只能刷到牙齿的正面和上面却无法刷到牙齿的背面和侧面。若长期只刷牙不洗牙的话那么在其牙齿的背面和侧面就会形成大量的牙菌斑和牙结石。这些牙菌斑和牙结石会逐渐腐蚀掉牙齿表面的珐琅质使牙本质暴露在外从而引发牙髓炎等疾病。常用的超声波洁牙机通过震动来分离附着于各个牙面上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从而达到彻底清洗牙齿的目的。所以老年人要养成定期洗牙的习惯最好是每年洗牙~次。④老年人要养成常漱口、常刷牙的习惯。进食之后最好及时漱口因为会有效地把食物残渣从牙齿表面或牙缝里冲洗出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生长繁殖。长期坚持刷牙可以有效地防治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⑤老年人的牙齿脱落后要得到及时的修补。人的每颗牙齿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牙齿缺失会使口腔咀嚼功能下降加重肠胃负担从而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结果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00-02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成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与口腔健康相关的问题日益显著。口腔疾患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积累,到老年期达到高峰期。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结果[2],全中国65―74岁的老年人患龋率是98.4%,龋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龋患病率是63.6%,龋均是2.74,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是68.0%,附着丧失达4mm检出率是71.3%,牙周袋检出率是52.2%,牙齿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数是20.97,义齿修复率是42.6%,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是30/10万,口腔黏膜异常的检出率是7965/10万,中国的老人患龋率有上升的趋势,口腔的健康状况差,牙齿缺失的状况较普遍。同时由于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变少,对口腔卫生清洁不重视,记忆力退化,行动缓慢,动作准确性相对较差,难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两个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这一责任由本科生承担。

通过对口腔行为习惯的改变研究,有学者发现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的常识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为。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常识的不断积累,当它们增长到一定的量时,健康行为才会逐渐形成[5]。如果想要改变老人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与卫生习惯,适应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终提高老年人自己的护理能力。首先我们就要通过专项教育,让老人能够认识到,不正确的口腔行为会引起龋齿、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时还会危害老人身体健康,更甚者还可能引起肾、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对老人进行口腔的保健知识指导和教育,以增加他们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终形成其自己护理的能力,所有这些是提高和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面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传授口腔的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建立正确口腔保健的观念,最后养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可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坚决破除“人老掉牙”旧观念,树立起“牙龄可与年龄同在”的新观念。龋病和牙周病是威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众所周知,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龋病、牙周病的症状及其预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卫生,形成饭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饭后刷牙,睡前不再进食,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选择;摒弃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导致的牙体损伤,宜选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齿敏感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了解牙线、牙签的使用方法;坚持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细嚼慢咽,多吃蔬菜类食品,少吃糖类,老人可以多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锡和锶等以及多酚类物质,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内的变型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当发觉口腔有肿瘤或病变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时作义齿,知道义齿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义齿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重做或修改;应鼓励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专业检查,如果发现了口腔的疾病,就应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那些生活不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对他们的陪护人员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比如按时利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球清洁口腔及牙齿,可以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并且预防龋齿、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课堂教育或文字资料及多媒体的形式。(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一种较快的知识传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较高的知识素质,“欲给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丰富知识才能解疑释惑,说理深刻,进行有说服力的知识灌输。同时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恰当,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娴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力求将口腔保健知识正确,有效地传递给老年人。(2)文字资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时,应注意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可读性、趣味性等,同时内容不宜过多,重要的内容应放在前面,使用简单通俗的词语,避免医学术语,医学术语经常会导致老人无法接受或错误理解晦涩的医学专业知识,结果其依从性会下降,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医学的英文缩写,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词汇代替,就必须解释它的含义,尽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话表达一个主要意思。重点内容可用条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读者记忆。同时可辅以图片。(3)多媒体。多媒体利用动画演示、图片和文字解说,集合了教、视、听、学于一体,使得医学专业知识由枯燥变生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这是帮助老人促进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光盘,或者上传到网络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资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进行健康的教育,将老人对口腔的卫生知识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索取,这可保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多媒体保证了健康教育内容、时间、效果的落实,同时可化解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减轻进行健康教育人员的负担。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识,可以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又可增强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对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识,加强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维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区也可针对老人的空闲时间和比较大众的问题,及时开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动,去除旧的错的观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识,按时进行口腔健康专业检查,立争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最终建立家庭健康干预,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巡医队,鼓励社会资金创办养老机构,建立一个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贯穿生命历程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慧,郑衍亮,徐霞.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50-2.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秦立芳,李济功,吴血林,王军荣.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33(8):546-7.

[4]Rowan SD,DiBurro M,Westbrook S,et al. Prevalence of HPV associated oropharyngeal cancer among south Texans[J].Tex Dent J,2014,131(5):376-381.

[5]傅兆红.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2):25-6.

[6]杨宁,胡明,王曦,汪小彤,刘卫红.多龋和无龋者唾液变形链球菌及菌斑指数的检测[J].口腔医学,2013,33(6):392-4.

[7]余太平.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13,34(12):1833-4.

[8]邱百灵,常金兰,何涛,贺艳焱,李昕,吉宁,孙丽丽,韩南银.新型亚锡-氟化钠牙膏和交叉刷毛牙刷减轻牙龈炎和清除牙菌斑效果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6):821-4.

Discussion o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Oral Health in Undergraduates

LI Ya-dong

篇(4)

1.1 对象

采用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浦东新区上钢社区的3个居委,每个居委各随机抽取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00人,共计300人,进行第一次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并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50人。实验组中男72人,女78人,平均年龄(61.4±3.4)岁;对照组中男74人,女76人,平均年龄(61.7±2.9)岁。所有对象均为具有常住户籍的人口,且神志清楚,有个人独立行为能力。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口腔健康检查 按照WHO《口腔健康检查方法》[2] 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有关要求进行干预前、后的检查,内容包括冠龋的龋齿(D)、因龋补牙(F)、根龋、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等情况。

1.2.2 干预措施

实验组:集中进行6次口腔健康教育和3次口腔健康检查,热线电话及个性指导则按需提供。干预的具体内容为:① 每3个月开展1次个性化的口腔健康教育,形式有集体讲座、互相讨论、交流及个别解答等。内容有龋病、牙周病等口腔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方法;牙缺失修复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如何正确刷牙;口腔健康与合理饮食;牙齿敏感、食物嵌塞等现象的原因及处理等。② 开通爱牙热线,接受个别交流、专项指导。③ 制定口腔保健计划,督促实施并根据实际口腔健康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修正。④ 每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并实施牙周洁治、龋齿预防性充填、帮助制定义齿修复方案等。干预2年后进行效果评价。

对照组:不进行专门口腔保健指导、口腔健康检查及健康教育,患者自行门诊,常规治疗。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共有293名对象完成2年干预,其中实验组失访1人,对照组失访6人。

2.1 干预前、后龋齿患病情况比较

3 讨论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的龋齿数比10年前增加了16.00%。上钢社区作为老龄化社区,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为63.50%,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已经步入老年行列的老年人及即将步入老年行列的中年人来说,如何在社区口腔卫生工作者的指导下,加强口腔预防,有效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上钢社区中老年人的口腔冠龋患龋率为64.00%,龋均为2.21,低于上海市73.73%和3.38的总体水平[3],也低于全国75.2%和3.8的水平[4]。患龋率及龋均均无性别差异, F的比例为20.40%,而同样指标河南为6.84%,海南为14.19%[5-6],上海市为16.07%,说明上钢社区中老年人的龋齿充填情况要好于上海市及部分省份。根面龋患龋率为21.67%,这与河南、海南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比全国57%的根龋患龋率低。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4mm)及牙周附着丧失的检出率分别是80.67%、91.33%、55.33%及42.00%,略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牙周健康率(13.67%)和上海市平均水平(14.59%)相当。

全程式口腔干预是指以社区为载体,社区口腔医生为主体,联合社区预防保健人员及居委卫生专管干部,充分发挥社区全程、便捷、有效、可及的特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的口腔保健指导及服务,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早期预防,让居民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以提高居民的口腔卫生知识及健康水平。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全程干预,其冠龋患龋率及牙周健康指标均比对照组有了明显改善,因龋补牙的比例达54.65%,较干预前的20.40%及干预后对照组的23.20%均有显著提高,说明全程干预对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口腔就诊行为,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本调查发现,干预过程尚不能很好地降低居民的龋齿发病率,这可能与干预时间有限,短时间内还不足以有效防止龋齿发生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通过全程式的口腔干预,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早期预防,实现全程口腔健康管理,是社区口腔卫生工作的未来且长期任务[7],也是职责所在。社区口腔卫生工作者的工作侧重点要有别于口腔专科医院,要以口腔预防保健为抓手,设计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能使大家接受和可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模式,借鉴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让每一位社区口腔卫生工作者都成为居民的 “家庭口腔医生”,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更能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计划,定期的口腔宣教及口腔检查。社区口腔医生要坚持医防并重,预防为主,注重全程干预,为实现社区居民的口腔健康做出应有的努力。

4 参考文献

王庆武, 李晓瑜. 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 延安大学学报, 2011, 9(3): 59-6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R]. Geneva: WHO,1997.

李国强, 曹新明. 上海中老年人龋齿等三大口腔疾病状况浅析[C]. 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第四届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8:71-72

胡德渝. 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9): 513-516.

王薇,杨汴生,何健,等. 65~74岁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3): 607-609.

篇(5)

南湖地区是老龄化较严重的社区之一,老年人的口腔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为掌握本辖区老年人牙列缺损(失)及修复情况,对2016年参加社区体检老年人的牙列缺损(失)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辖区参与体检的老年人,年龄50~79岁,其中50~59岁191例,60~69岁203例,70~79岁126例,男206例,女314例。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本辖区文体社区50~79岁老人,以开展老年人体检为依托,对520例年龄符合要求的老人进行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询问内容包括牙列缺损(失)原因、吸烟与否、全身健康状况及系统性疾病。检查内容包括:除一般情况外,记录牙列缺损情况、修复体情况(记录内容分为活动义齿、固定义齿、上下颌总义齿、种植义齿和未修复齿)。调查标准:按照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根据问诊或口腔检查情况,分年龄段进行记录。已经修复未戴义齿按照已修复记录、义齿不佩戴不适按照已修复记录、义齿拆除按照未修复记录。质量控制:调查前对参加人员培训,统一方法和检查标准,调查人员均为临床工作≥5年的口腔医师。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以百分数计量分析。

结果

参加体检520例中,牙列缺损341例,牙列缺损分布和各年龄段缺损分布见表1、表2。按性别和吸烟情况分组分析缺损情况:男145例,女196例;男性吸烟者占被调查人数的35.4%,女性吸烟者1.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见表3。牙列缺损修复和佩戴义齿种类,见表4。

讨论

本文以参加社区体检的老年人为调查分析对象,采取统一方法及标准记录结果,数据真实。分析辖区老年人牙列缺损和修复情况,为地区开展口腔保健工作宣传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在受检老年人中,牙列缺损341例(65.6%),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升高,已修复263例(77.1%)。可以看出,老年人牙列缺损发病率较高,缺损后修复意识也在增强,77.1%的患者选择了修复,以满足功能和美观的需要。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修复的患者中,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比例较高(79.2%)。活动义齿就是传统的可摘局部义齿,是牙列缺损修复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2],除适用范围广外,还具有磨除牙体组织少、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清洁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制作方法简便、费用较低、便于修理和增补等优点。随着口腔修复技术不断发展、修复材料不断更新,牙列缺损修复的方法会越来越多,修复的功能和美观的恢复也会越来越完美,如固定义齿、种植义齿、固定活动联合义齿等修复方式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牙列缺失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吸烟人数比例高于女性。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从多种途径对牙周组织造成损害,所以吸烟是牙周病的高危因素,而牙周疾病又是导致牙列缺损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社区控烟宣教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27-02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很多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它一方面显示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它也给人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长期护理在国际上通称为LTC,是人口老龄化突出起来的社会必然现象。就其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而言,长期护理非常适应老年人群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生活和健康需求。因此,研究老年人的长期护理现状及需求现状,为完善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提供有效的建议与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

1.2 研究对象 选择了山东省昌邑的老年人(60岁以上)100人为调查对象。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老年人是指年满60周岁以上的公民。

1.3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法。在岳麓区三个小区内选定100位老年人,利用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访谈调查这100位老年人的护理情况及存在的需求情况。

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5项,护理服务需求情况9项,护理费用情况2项,疾病和健康知识需求状况5项,共20项。

2 结 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回收不完全的原因为资料不完整等。

2.1 基本情况 年龄与性别:本次调查对象,年龄最小为65岁,年龄最大80岁,年龄中数为72岁。一共有47位男性,占47%,53位女性,占53%。

婚姻状况:在100调查对象中,在婚78人,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将近78%。不同形式非在婚者占调查人数的比例超过22%。丧偶者调查总人数的比例近19%。未婚和离异分居占比非常小。

文化程度:在调查的100名老年人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65人,占调查人数的6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0人,占调查人数的20%。

居住特征:调查结果显示,100例老年人中,与配偶同住者4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将近一半;与子女同住者23人,占23%;与配偶及子女同住者14人,占14%左右。独居老年人1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也不容忽视。

2.2 护理情况及需求 有关健康知识需求状况:调查内容包括饮食、运动、休息与睡眠、排尿与排便、家庭用药、慢性病预防与治疗等。有需求者占59.8%o

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个人健康知识来源于医务人员的占33.5%,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占6.5%。

个人卫生护理:包括洗脸、口腔护理、洗头、会阴冲洗及擦浴等需求情况。有需求者占85%。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例回答目前的个人卫生护理活动由社区保健人员承担。

各种临床护理内容:包括伤口换药、吸氧注射、输液、灌肠、导尿等需求情况。有需求者占20.6%。45.8%的调查对象对自己居住的社区内有无该项护理内容给予否定回答,另有26.9%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区内有哪些卫生服务(社区护理)项目。目前有20.6%的老年人急需护理。

3 讨 论

3.1 长期护理模式的选择

3.1.1 社会化长期护理的发展需要三种资源 一是人力资源,即服务提供者;二是财政资源,即服务费用的承担者;三是服务资源,即服务的设备和机构。这些资源均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关。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不富余。采取的战略原则只能是用廉价的护理形式替代昂贵的护理形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社会化护理的需求问题出现晚,增长快,而社会化护理事业发展缓慢,社会的应对措施滞后于社会需求,护理机构提供的服务在许多方面尚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3.1.2 年龄是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由于机构提供的长期护理缺乏,失能老人在依赖家庭的同时,只能更多地寻求医疗机构来解决问题,因此会导致失能老人利用更多的医疗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医疗机构的费用要比专门的长期护理机构费用高得多,而且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并不会给老人带来更好的健康,因此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来看,其中存在很大的浪费。

3.2 影响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 长期护理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化服务体系,衡量老年人群对长期护理需求不应该仅仅只停留于老年人群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状况,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往往直接决定了老年人的服务来源和服务选择。在我国,家庭养老在各种养老模式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某些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这种非正式的长期护理服务的主导地位和角色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3.3 人口老龄化将导致长期护理需求迅速升高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占总人口的比例近年来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为如此庞大的一个老年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对我国的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保障体系而言都将是严峻的挑战。我国老龄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高龄化趋势也非常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以大约等于65岁及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的两倍超高速增长。

综上所述,老年人群众多生理特征、社会人口和经济因素的巨大变革将导致长期护理需求大幅度升高,老年人需要不同层次的长期护理服务。山东省安丘市目前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并不健全,面对迅猛的人口老龄化浪潮,建立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体系应该尽快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当中。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54-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老年人的常见病中,口腔疾病所占的比例较大,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在现代口腔科中,必须关注老年口腔疾病临床治疗问题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口腔科2011年1月-6月收治的老年口腔疾病患者108例,男性62例,女性46例,年龄53-82岁,平均(71.4±2.5)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其中伴有高血压79例,冠心病57例,糖尿病51例。

1.2方法:本组病例均拍摄和记录局部牙片或全景片,对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患者,在治疗前后拍摄双侧颞颌关节的张口与闭口位片,彻底拔除口腔内的残冠、残根及Ⅲ度松动的牙齿;对于牙周病患者采取牙周治疗方法,并去除牙周袋、牙石、菌斑等,必要采取牙周翻瓣术;对牙体牙髓病的患者采取根管治疗方法;对于缺牙时间长、颌牙伸长等症状,而导致颌曲线不良的患者,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恢复正常颌曲线与咬颌关系[1];对于咬颌垂直距离过低,颌面磨耗严重,并伴有颞颌关节等症状的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制作颌垫,以恢复患者正常的颌间距离,治疗3-6个月后为患者进行修复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2]:本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均根据资料中提示的标准进行定性,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患者的颌垫无明显的磨损痕迹,经过检查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撤除颌垫后,义齿修复3个月未见复发;有效:患者戴颌垫后的相关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颌垫上有轻微的磨损痕迹,撤除颌垫后,义齿修复3个月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病症部分复发;无效:患者戴颌垫后,感觉较为明显的不适或磨损严重,以及自愿放弃治疗的患者。

2 结果

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果为:显效62例(57.4%),有效37例(34.3%),无效9例(8.3%),总有效率为91.7%。

3 讨论

结合本组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笔者总结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全身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自身的机体耐受力明显降低,客观增加了出现口腔疾病的几率;②老年口腔疾病具有病情重、病程长、治疗相对复杂的特点;③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缺少明显的症状、体征,初期临床表现不易察觉,症状出现后具体变现多样化;④一个老年口腔病患者可能同时罹患多种疾病及并发症;⑤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多伴有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在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结合诊断及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治疗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①针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特点进行治疗,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口腔组织对于各类疾病的易患性明显增加,患者口腔自身的修复能力则逐渐减弱,加之牙周组织病理性萎缩、生理性退缩,以及牙间隙变宽等,可能导致食物残渣嵌塞或滞留,在治疗中必须注重患者的口腔病菌问题,以避免龋齿、继发病的发生[3];②在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注意患者循环障碍、血流淤积、代谢产物堆积及牙周组织营养不良等问题,选用对症的治疗药物,并且治疗后期的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③针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在治疗前期应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注意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情况,以保证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治疗。

综上所述,在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症、身体机能、心理特点及并发症等,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必须注重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从而保障患者及早恢复口腔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R78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29-02

随着当前经济以及社会水平不断发展,我国老年人口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牙体牙髓科老年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多。牙体病为牙齿硬组织出现的病症,也可将其称为牙髓病。临床患者病症多为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会产生剧烈疼痛感,影响患者正常饮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护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老年牙体牙髓科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老年牙体牙髓科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33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为52-86岁,平均年龄为69±2.1岁。观察组33例患者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为53-88岁,平均年龄为70±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①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根据患者病症,对病.室温度以及湿度进行调节;②患者入院后,根据要求安排指定椅位,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接受治疗;③做好四手配合,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④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同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①老年人会害怕拔牙,会怕牙齿掉光而不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或本该拔掉的牙齿没有拔掉,应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况,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亲切关怀,消除患者的恐惧害怕心理;②老年患者多为性格孤僻者,在就诊时患者压力较大,极易出现焦虑情绪,对医护人员不够信任,或一些患者希望采取保守消炎方法治疗。往往这种情况下,实施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病症进行耐心观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对患者讲解具体的牙齿病症,让患者对其有全面的了解,从而达到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③医护人员可告知患者术中过程以及需要注意事项,打消患者恐惧害怕心理,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如不能满足,可对其进行解释,在手术中,给予患者鼓励以及安慰。④对患者进行口腔方面健康知识的宣讲,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更希望了解到更多有关自身的口腔保健方面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方面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实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⑤在术中,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疼痛病症,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⑥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患者出现交叉感染。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划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5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牙科病症复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1.4%,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患者多因年龄较大,尤其是对于合并神经衰弱、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对其实施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亲切的关怀,适当的鼓励安慰[1]。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中的疼痛,告知患者术前会给予患者物治疗,消除患者的害怕恐惧心理,同时注意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的相关要求,认真实施手术治疗,防止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疼痛以及紧张等意外情况[2]。且一些患者会对术者并不信任,会产生怀疑,应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讲解,消除其顾虑,告知患者医务人员都是专业人员,其操作技术娴熟,具有负责的专业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对于智能退化的老年患者可向其具体结束手术治疗过程,让他们对手术的整个治疗过程有更为全面的了解[3]。同患者之间做好沟通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更有助于顺利进行手术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的良好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而病人的配合主要来自于对医生的信任以及良好的医患关系[4]。针对老年人可能出现的焦虑、焦躁等情况,对其进行耐心疏解,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引导患者正确进行口腔防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必要的护理是相当重要的,同时医护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态度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做好良好的护患沟通,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5]。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亮英.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北方药学,2012,9(11):121-122.

[2]路芝瑛, 邓晓红.牙体牙髓科老年患者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56-57.

篇(9)

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机体缺乏胰岛素或者排斥胰岛素,导致身体内的蛋白质、血糖、脂肪等代谢异常[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严重,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0例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男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平均78.5岁±5.9岁(71岁-96岁之间);观察组患者平均80.5岁±6.0岁(72岁-98岁之间)。

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照顾患者的日常住院生活,常规监测患者血糖指标等[2]。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健康知识教育;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对患者的每日饮食进行指导,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采用直观的指导方式,明确的告诉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帮助高龄患者理解和实践饮食控制;③心理护理,糖尿病是需要长期控制的疾病,因此,需要通过护理人员的沟通,联合患者家属的情感支持,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④运动护理,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够有利于减轻胰岛负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中度的活动,例如步行、体操、太极拳等,叮嘱患者随身携带糖果、糖尿病卡,避免空腹运动造成低血糖;⑤药物指导和血糖监测;⑥个人卫生护理,由于老年人抵抗力较差,因此,需要辅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患者皮肤、口腔清洁以防止出现感染,帮助患者进行舒适转换,以免产生褥疮。

3 观察和评定指标

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以分值≥80分为满意,统计满意率。

4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者34人,不满意者1人,护理满意率为97.1%(34/3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者22人,不满意者12人,护理满意率为62.9%(22/35),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P

4 讨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也呈现增加的趋势[3]。这不但造成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危害,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负担,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进行药物控制的疾病,在此过程中,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为探索合理的有效的高龄老年糖尿病护理对策,对比了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常规的护理由于缺乏全面、科学的指导和护理措施,其重点在于常规的病情监护和生活照顾,对于患者的心态、用药、血糖监测方面的教育和护理力度不足[4]。导致患者普遍缺乏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使得患者的控制效果受到影响,由此导致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不理想,优质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其关键在于:①从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就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并在整个住院治疗阶段持续进行,为了避免造成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从需要患者最需要、最重要的内容为出发点进行讲解。并且采用反复讲解、多次讲解等方式帮助患者进行理解[5]。将健康的生活方式、监测血糖的正确方式、应对疾病的心态等方面的健康知识进行着重讲解,并且强调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使得患者建立应对疾病的正确心态,提高患者的医护依从性;②向患者提供合理、直观、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③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的遵照医嘱,胰岛素等药物的应用剂量、时间等方面需要精准,且要进行常规病房巡视,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④帮助老年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

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62.9%,结果证实了优质护理的有效性、必要性。

综上所述,结合患者高龄老年特征做好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综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指标检测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建英,蓝海云.49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4,8(11):268.

[2]岳清彩,李海风.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

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2,10(13):3511-3512.

[3]赵敏.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

学,2010,7(1):33.

[4]李秀霞.早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

篇(10)

二、内容和要求

1、体检对象

①.2021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生日期界定于1956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的老年人。

②.在符合查体的老年人中先进行多重身份如: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重点人群的老年人。

③.2016年以来的各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患病贫困户(以镇扶贫办反馈的脱贫不脱政策人员信息为准)。

2、体检项目

(1)一般状况:身高、体重、腰围、视力、口腔,生活能力评估等基本信息测量。

(2)血压测量(两侧)。

(3)生活方式、脏器功能、住院治疗情况、主要用药情况、及家庭食盐摄入调查(必须)等详细检查。

(4)心、肺、腹部及体表的健康检查。

(5)6+2项目的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肝功、肾功、心电图、腹部黑白B超)缺一不开。

(6)老年人生活自理评估。

(7)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3、体检单位和方式

(1)体检单位为西集镇中心卫生院+卫生室。

(2)体检方式以村为单位,卫生院组织查体工作组采用查体车下村对老年人进行集中式查体。

(3)在体检中对诊断不详的疾病,经主检医生确认需要复查的老年人,到卫生院免费进行相关复查;复查后需转至上级医院确诊治疗的费用自理。

4、查体工作指标

(1)老年人按照辖区服务人口X16%X70%测算,中医体质辨识和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同步开展。

(2)贫困户参加查体率100%。

(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查体率100%

三、进度安排

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及其他重点人群免费健康体检以村为单位,分批进行,共计四个阶段有序开展。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21年3月1日-10日)

召开全镇乡村卫生协理员会议,对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协理员、参加查体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部署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各村卫生协理员大力宣传并做好查体人员的安排工作。

第二阶段:摸底告知阶段(2021年3月10日-15日)

在正式进行下村查体前两天让村卫生协理员对各村65岁以上老年人、贫困户等进行摸底登记,并通知查体的老年人早上空腹并带好身份证及联系方式,到查体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查体。同时做好记录,询问血型(避免重复检查)。

第三阶段:健康体检阶段(2021年3月15日启动)

1、合理安排查体医务人员,按照体检项目要求流程实施体检,保质保量开展体检工作。对出现需转诊症状的疾病,及时转上级医院或急诊。

2、查体当天结束后整理查体资料,输入查体系统;各村卫生室将辖区头一天查体人员信息及输入情况进行核对。必须逐一认真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数据上传完整。

第四阶段:体检报告整理及反馈阶段(接到体检报告7天)

按照有关要求查体结束后将查体报告反馈给参加查体的老年人或家属,对重点人群同时开展一次随访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知晓率、满意度。留存体检报告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图片记录。

四、工作要求

1、居民健康体检工作量大、任务重,全体查体医务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对居民健康体检的认识,强化体检责任,把好体检质量关,保证体检的严肃认真,切忌随意走过场。

2、各科室要做好抽调人员落实,按时参加体检,科室内部调整,无法休班的办公室备案查体结束后可以补休。

3、卫生室设计好合理的体检流程,准备至少6张桌子、2张床;准备电源。提前一天到卫生院领取查体卡、遮阳棚等。

4、进行查体时做好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及减盐控油的宣传指导工作,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普及居民的健康知识,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

5、于丹丹任查体工作组组长,负责查体统筹安排工作,负责参加查体人员考勤、记录工作日,查体结束所有人员必须回院归岗,不得早退离岗。

篇(11)

.完善制度,细化管理: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我院各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组织领导,由马正林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冯廷兵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包村医生以及村卫生所负责人为具体工作执行人,负责中医药健康服务日常工作的落实。

落实好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工作:今年4月份开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辖区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档案中增加中医辨识内容,同时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内容,具体完成发下工作指标:

1.

掌握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口现状,根据规范要求,每年为

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管理率暂定80%以上。

2.

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到年底完成中医药体质辨识占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80%的计划,并将结果录入电子档案系统。

3.

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健康干预。

4.

对辖区0---6岁儿童进行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等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5.

对辖区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健康服务不少于一次,每年进行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随访,进行证候辨识,传授简单的中医药保健技术,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糖尿病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健康指导。

6.

所有中医药服务,均做好资料收集与录入告知服务人等工作,对查出的疾病进行分析与治疗指导。

三、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考核

我院将根据绩效考核方案,不定期对包村人员以及辖区村卫生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要求及时时完成全年任务,年度进行2次考核,结果与年度经费挂钩。

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医治末病,根据国家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内容,制定20xx年度辖区内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

一、完善制度,细化管理:

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我院各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组织领导,由马正林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冯廷兵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包村医生以及村卫生所负责人为具体工作执行人,负责中医药健康服务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好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工作:

今年4月份开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辖区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档案中增加中医辨识内容,同时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内容,具体完成发下工作指标:

1.

掌握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口现状,根据规范要求,每年为

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管理率暂定80%以上。

2.

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到年底完成中医药体质辨识占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80%的计划,并将结果录入电子档案系统。

3.

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健康干预。

4.

对辖区0---6岁儿童进行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等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5.

对辖区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健康服务不少于一次,每年进行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随访,进行证候辨识,传授简单的中医药保健技术,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糖尿病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健康指导。

6.

所有中医药服务,均做好资料收集与录入告知服务人等工作,对查出的疾病进行分析与治疗指导。

三、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考核:

我院将根据绩效考核方案,不定期对包村人员以及辖区村卫生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要求及时时完成全年任务,年度进行2次考核,结果与年度经费挂钩。

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住院病人等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文明素质、

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

一、建立组织机构,

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是开展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为了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院将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抓,我科直接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辖区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提高对慢病、孕产妇、儿童管理率;降低传染病、地方病、慢病发病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突出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一)

利用我们专业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

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将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幼托机构等单位纳入健康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与管理。

1

、各科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墙报等),每月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12期

,内容新颖、充实);

2、各村卫生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每两月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6期

,内容新颖、充实),由保健科专职人员对每期刊登的内容在固定时间内进行摄像,

并留档。将各科室、各村卫生室出刊次数,内容质量纳入年终考评体系,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3、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在院内宣传阵地,并及时分发到各村卫生室。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对全院医务人员、村医、社区等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季一次,以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广大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

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

>70%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教育处方等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1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病人、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我院卫生活动安排,对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对农村包括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地方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农业劳动有职业危害知识宣传;开展饮水饮食、家庭急救与护理等家庭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每年4次或以上。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利用3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

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乳腺疾病、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深入农村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和家庭消毒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时间安排内容医院可根据本院情况进行修改)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手段,是医院职能所在,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医院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保障工作的.人力、物力、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和管理制度。

(二)健全网络、抓好培训。

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对广大居民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利用医院资源、推进健康教育。

要建立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抓落实,以点带面,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提高有效性、针对性;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住院病人、辖区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

三、总结评估。

每年对各卫生室、

健康教育工作进行4次检查指导。并通过年度考核、知识测试等形式做好总结评估,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推进健康教育。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财政部《关于做好20xx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计生发〔20xx〕171号)文件的要求,根据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卫中医发〔20xx〕26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项目目标

(一)

总体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协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适合我市市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提供免费、安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提高老年人、儿童重点人群的健康水平。

(二)

年度目标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xx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计生发〔20xx〕26号)文件的要求,20xx年我市的目标是:全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0%,一是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二是为3岁以下的儿童家长提供中医药健康指导。

二、

项目实施范围和人群

全市范围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三、项目内容及服务流程

(一)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1、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2、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3、服务流程。

(1)中医体质信息采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逐项询问居民近一年的体验、感觉,查看舌苔和舌下静脉及皮肤情况等,将信息在相应分值内划“√”。

(2)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体质判定标准表计算出该居民的具体得分,将计算得分填写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体质辨识栏内。根据得分,判断该居民的体质类型是平和型抑或偏颇体质,并将体质辨识结果及时告知居民。

(3)中医药保健指导

针对老年人不同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

(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3、服务流程

(1)预约儿童家长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2)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3)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四、

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

各县(区)卫生局具体负责本辖区项目的组织管理,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指导和绩效考核,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对项目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

(二)

各级中医医院为技术指导单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项目师资培训与绩效考核。

(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直接负责为其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录入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别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档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五、

项目实施要求

(一)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

2、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3、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4、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5、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

6、每次服务后要及时、完整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

(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2、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3、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4、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六、项目执行时间

20xx年的执行时间截止12月31日。每年为一个周期年度,具体时间按照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执行。

七、项目监督评价

(一)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作为重点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项目,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对考核不达标者限期整改,如限期整改仍不达标者,取消该机构从事项目工作的资质。

(二)各级中医医院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进行督导考核。县(区)级每年不少于2次,市级每年不少于1次。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三)督导考核主要内容:项目实施计划制定、组织管理、资金管理、人员培训、服务数量、服务质量、信息管理、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四)主要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