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现在物流的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5 11:41: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在物流的现状

篇(1)

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是我国物流业长期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对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少企业往往认为物流服务导致成本增加,而不是产品增值。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服务需求不足,而且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

我国企业中自营物流的占大多数,导致专业的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以往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形成了现在大批功能单一的货代企业。这些企业服务范围窄,横向联合薄弱,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档次低,装备落后,无法满足客户在时间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或提供的物流服务没能使客户感到比自营物流更有利。

3.物流人才十分缺乏,严重阻碍发展

国外物流教育和培训很发达,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而我国在这方面还非常落后。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及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更是贫乏。物流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短期培训这一方式来实现。

物流配送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商品流通形式,包括了生产、加工、包装、配送、管理、运输等诸多环节,没有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绝对不行的。开展综合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一大批精通各种运输、仓储业务,善于动用现代信息手段,深谙物流运作规律的人才和专家。

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一是在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二是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三是在各国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职业教育。

在物流这个领域中,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不仅仅是资金、技术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知识和观念上的差距。现代物流不仅要降低成本,更要满足顾客的要求,这是时代赋予物流业的客观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学习有关物流的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对物流的认识和业务水平。

4.技术和设备落后,功能不全

目前物流配送中心普遍存在着设施薄弱,功能不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国外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装卸搬运由吊车、电动叉车和传送带完成。设有高层货架的立体仓库,使储存向空间延伸。美国的立体仓库大部分都建有专业通讯网,货物的存取搬运都利用托盘、货架铲车和吊车;日本已呈现出采用尖端物流技术的趋势,如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和搬运特殊物品的机械手,高速分拣装置和特殊运货车辆等,而我国的大部分连锁商业目前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运输、通讯等手段都很落后,技术和设备都比较缺乏。无法完成配送功能,效率低、效益差。

另外,城市规划建设跟不上,配送中心效率低。交通运输是配送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道路狭窄,车流量大,交通堵塞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因此,各配送中心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运输难题。送货不及时,会给各成员商店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削弱连锁商业的优势。

受传统观念制约,传统物流企业服务范围受到局限,运作成本大,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模式落后,配送速度慢,安全性差,缺乏竞争力。而国内现代物流设施、物流服务的不足和低效,恰恰是目前外商普遍感到有所缺憾的地方。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事业,以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发展。如今,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已基本建立在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的基础上,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没有高效的物流体系,正常、高效的国民经济体系就无法建立。

在现今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上,资讯科技系统是最重要的资产。现代物流一定要做得准时、准确、开放,以迎合市场需要。现在我国的物流单位忽略智能系统及保安原则的重要性,如果经常使用不可靠的统计数据及预测,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5.市场分割,法规不全,制度环境改革须深化

“十一五”期间,我国要继续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关键就是要打破部门分割,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物流体系。为此,国家要在全国范围内以货物流量、流向及其合理组织等因素为导向,统筹制定我国物流体系发展的规划,并将物流作为内在的经济要素统一纳入到交通等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中,大力发展联运、共同配送等集约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以构建结构合理、有机结合、高效运行的一体化物流体系,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篇(2)

一、第三方物流含义

第三方物流英文全称是third party logistics,是一位欧美学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简称3PL。这一学者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了这一定律,也第一次提出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这个词汇。现在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很多的解释,但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角度界定: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的实际供给方(假定为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需求方(假定为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通过合约向第二方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强调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是实物交易之外的第三方)。

(2)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与客户达成物流服务交易的形式界定:第三方物流又常称为合同物流、契约物流,是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按合同在特定时间内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系列服务(强调物流服务的提供者与客户是基于合同的长期合作)。

(3)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范围界定:第三方物流是提供全部物流业务服务的一站式、一体化综合物流(强调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提供的是全程物流服务)。

2001年中国公布的国标《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内容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虽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品是无形的物流服务,但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服务降低货主企业运营成本,通过获得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取得利润。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实现就是货主企业物流成本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利润之和。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分为运营成本和非运营成本。运营成本是与提供物流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非运营成本则主要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材料。包括物流服务中条码费用、包装材料费用、物流设施租赁或折旧费、油耗等。

(2)直接人工。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某项物流服务时耗费的人工费用,直接提供物流服务的人员工资、津贴、奖金等。

(3)间接费用:包括水电费、维修费、信息系统开发维护费等。

(4)销售费用。包括物流销售人员工资、广告费等。

(5)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等。

三、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方法

(1)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会计就是标准成本法的另外一个名称,在西方这种管理是会计学里的重要的组成。标准成本法的基础是把预先制定的标准,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计算分析成本,最后得到差异的一种管理手段,这个方法也会对成本进行一定的控制,对企业的制度也会有一定的控制。

(2)定额成本法

为了将反应的状况、监督的费用和产品生产进行定额和差异分析,所以就出现了定额成本法。这个方法可以对定额加强管理,或者对成本进行一定的掌控。我们日常核算企业的生产费用,都是按照生产费用的实际差异及其发生的原因,在每个月月底的时候将实际的资料和预计的定额进行比较分析,才得到最实际的状况反应。而往往采用其他的成本法在费用里不能反应最真实的状况,也就是因为这样,成本才不可以很好的加强控制,所以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就制定了定额成本法。

(3)目标成本法

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更有效的实现供应链的优化,成本管理不能只局限于眼前,要从更高的角度如企业战略角度来计算,和企业的规章相结合,那么管理就不是很单调,会变得统一化、多元化,会和企业的经验相结合,包括成本管理要与企业消耗的资源相结合。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就出现了将管理统一化的目标成本法。

四、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企I缺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战略意识

从现实来看,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概念仍然比较淡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成本的管理还仅限于运输、仓储等基础业务上,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增值业务的成本管理还缺乏应有的手段。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树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忽略物流链条作业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管理要基于物流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才是科学的,但中国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物流链条的物流成本管理不是以哪一个环节的成本最低为目标,而是以供应链总成本最低为目标。

在物流活动中,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效益背反”也叫做“二律背反”,这个词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只注重某个环节的效益最大化,就会使整体的效益得不到最大化,就不能达到降低企业总成本的目的。

所以,在物流成本管理时要与整个物流链条相结合,不能只单一考虑某个环节,而且还要考虑到供应链对其他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影响。在考虑这些的同时,还有些其他因素也需要一并考虑,如某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还有与之相关的例如客户对到货时间的缩短,产成品存储时间的变化,产品运输的地域扩大等等,这些都使得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再将眼光仅放在本企业,必须以供应链总成本最低作为物流成本管理的目标,实现双赢甚至多赢,最终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3)信息技术落后,网络建设相对滞后

现代物流成本管理, 要注重全局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因此,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网络。通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等先进技术, 做到货物的实时跟踪, 车辆的实时跟踪, 库存的自动补货等, 加强物流作业、服务质量和成本费用等方面的管理控制, 努力提高物流效率, 以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的目的。

(4)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低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才。由于中国物流起步比较迟,各大院校所培养的物流人才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素质较低, 管理水平不强。在物流人才紧缺的情况下, 要做好物流成本管理, 就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造就企业自己的既懂财务技术又懂物流规律的复合性人才。

篇(3)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广东、江苏、天津、上海、浙江等省市行动迅速,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地政府纷纷对本地区的物流业发展作出规划,进行规范,制定政策,扶持重点项目,抓紧园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已经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制高点。

1.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扩张迅速

以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航空线路的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家交通建设中铁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铁路网。公路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公路年增里程、总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都呈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数个港口都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之列。许多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各个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1.2货物运输总量增加快速

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货物运输总量大幅度增长,各类运费方式的吞吐量都有明显增长的趋势。

1.3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逐年增长,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有关方面的市场调查分析:更多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在寻找新的物流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4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2.我国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多年来一直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部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存在着诸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物流布局不尽合理,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发展缓慢,物流整体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实现方式过于单一,物流企业运用效率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行业和地方保护,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等问题。

(2)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大多数工商企业也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强,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物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

(3)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单一,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4)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稀缺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物流人才稀缺。

3.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3.1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趋势明显

在市场激烈竞争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和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外包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趋势也相当明显,几乎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专业供应链。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

3.2物流企业呈个性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薄,而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自主物流服务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

3.3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明显

各行业物流的规模、结构和要求不同,其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这就加速了物流市场的细分化。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国外企业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国际化的企业将加快并购国内企业,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国内的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面临国际化竞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将随着中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

4.现代物流业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在新的形势下,物流产业的发展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1)现代物流是一个大跨度系统,具有大跨度性,主要表现在地域跨度大和时间跨度大。系统管理难度大,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高。

(2)物流系统稳定性差而动态性强,物流系统连接多个生产企业或用户,随着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难于长期稳定。

篇(4)

中图分类号:TM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90-01

0.引言

包装设计优化对产出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的发展在新技术的应用下,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包装设计的优化,对各环节的物流效率提高也比较有利,成为现代物流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包装设计的优化理论研究,对现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现代物流当中包装设计的作用和要点分析

1.1 现代物流当中包装设计的作用发挥

现代物流中的包装环节是重要的部分,通过包装设计对商品能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商品在流通以及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物流运输使用的交通工具以及道路因素,可能会对商品的安全性带来影响,而通过包装设计优化,就能有效进行防护,避免在运输中受到损伤[1]。主要是对商品实施防震保护,在商品的实际流通运输中的安全性就能保证。

包装设计的优化对销售有着促进作用,也能为消费者提供很大方便。对产品的促销是以美感为基础的,在包装上美观大方,就成为产品促销成功的重要基础条件,通过包装设计的优化,能有效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能加强,消费者在对包装的图案文字等信息明确了解后,对商品的成分以及用途信息也能直观的看到,这样就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服务。

另外,现代物流中包装设计的优化对其商品的流通业比较有利,包装设计对产品的流通效率有着很大影响。根据相应的资料显示,每吨产品搬运费占到产品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流通的效率上是和企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所以包装设计就对商品流通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也有着直接影响。

1.2 现代物流当中包装设计优化的要点

包装设计优化要对中间性的散货容器充分重视,对这一类型的主要有树脂片视频原料以及粘合剂,硬箱以及笼子等,是用于湿润产品的中间性散货容器。包装设计优化材料在传统的流包装基础上,要选择低密度塑料膜收缩缠布以及套子等形式,这样能对物品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也能在物流的成本上得以降低[2]。除此之外的可回收容器系统也是重要组成,也就是能够进行反复使用的包装品,在进行了优化设计之后,现代物流对可回收包装的应用成为一种趋势。在现代物流当中的包装设计优化,要能尽量的对组化充分考虑,将不同的包装形式加以应用,提高物流包装的经济效益。包装设计优化的货物运行的实施,通过测试记录设备测量货物和包装振动特性和程度也是比较重要的。

2.现代物流当中包装设计优化目标和发展策略

2.1 现代物流当中包装设计优化目标

现代物流中包装设计优化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对产品经过物流后,保障产品预订功能的完整性。进行包装设计优化的时候,就要能从多方面充分重,对包装产品的形态以及功能和结构,都要能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加以保证,在到达用户的手中时候,就要能保障产品的可靠完整性[3]。包装设计优化不只是要在包装的形式上进行优化,避免产品在物流中受到压力以及振动等因素造成破坏,同时也要避免产品盗窃受损。对包装设计优化的经济规范性要能得以保证。

现代物流中的各环节都和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包装设计环节是保护为重点,通过科学化的包装规划方法的应用是比较必要的,而对包装有效性加以保持,对现代企业包装材料和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就有着积极作用。对包装效率的提高有着多种方法,初始包装的选用以及二次包装物量减少,对运输组件的托盘位置优化等,都要能从多方面充分重视。为对单元运输成本有效降低,在空间的利用效率上就要最大化。

2.2 现代物流当中包装设计优化发展策略

为能保障包装设计的优化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发展策略,如下所示:

第一,包装设计类型包装策略。现代物流中包装设计优化的策略实施中,类似包装设计是重要的方法,企业在对自身生产多样的产品过程中,对外包装采取不同的图案以及类似的颜色和造型等,能够让消费者看到类似的包装产生联想,知道是同一生产企业的商品。在这一类似产品包装的策略实施,主要是能起到产品促销的作用,对企业的市场影响力能进一步加大,也能节约很多的包装制作费用,对新产品的介绍也有着积极意义。

第二,注重包装设计的创新。包装设计优化要充分重视设计创新,可通过生态包装的方式应用,对包装原材料加以改善优化,在新的科学技术支持下,开发全新的生态包装材料加以应用[4]。经过无害加工处理之后加以应用,包装设计的优化要以节约为基础,对包装功能满足基础上,在包装材料以及辅助材料的应用上要充分重视,避免使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材料,只有注重包装设计的创新,才能真正有助于现代物流企业的良好发展。

第三,包装设计优化要以满足流通为基础。结合包装的标准,对生产条件要能满足,将包装的标准能够统一化,进一步提高物流的效率。在这一方面我国要对日本物流标准化建设的经验积极学习,因为在当前日本建立了完善的物流标准,对物流模数体系以及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和包装用语等都比较成熟。例如:日本JISZ标准中托盘尺寸为1100mm×1100mm米,800mm×1100mm两种。美国ANSI标准中还有1100mm×880mm,1200mm×1000mm,1320mm×1100mm以及1100mm×825mm集装的包装尺寸。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借鉴,结合我国的现代物流包装设计的现状加以改进优化,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四,加强包装设计的功能性作用发挥。包装设计的优化,在对商品的安全保护方面是基础,企业为扩大市场发展规模,并非只注重产品的质量,在包装设计层面也是比较关键的,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5]。包装设计的优化就要以保护商品物流运输当中的安全性,实现商品自身的价值,在运输中不能让商品收到损伤。包装设计的优化还要充分重视便于货物的储存以及保管和运输装卸等,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并能有效节省包装的费用,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保障包装设计优化的目标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对包装设计优化就能起到积极作用,为此,要加强对包装设计优化的理论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并得以实现。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希望能有助于现代物流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刘筱霞.基于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振动送料设备的包装设计[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5(01).

[2] 戴宏民,戴佩华.产品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策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及方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篇(5)

中图书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物流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体系。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

二、在我国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现状和必要性分析

1.在我国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物流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于绿色物流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其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领导和政府的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经营者展现给我们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指明和绿色操作的运用,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包装废弃物利用不容乐观。传统包装设计对包装材料及包装物的生产、使用和报废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2.在我国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物流业最终目标是降低成本, 而降低成本的途径无非是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提高流通效率、压缩流通成本。这个过程同时也节约了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效率,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绿色物流体系是相当必要的。

首先,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非绿色经营方式,构架绿色物流体系,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第二,绿色物流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企业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企业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这些都成为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

第三,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上的资源日益紧缺,同时由于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为了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相关的协议、法律体系,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构建相应的绿色物流体系,以降低经营风险和违反法律的成本。可见,构建绿色物流体系能更好的与国际标准相接轨。

第四,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物流。现代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程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剧的,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绿色物流刻不容缓。

由此可见,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现绿色物流有利于物流系统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三、对我国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几点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笔者希望能够帮助企业重新审视绿色物流:绿色物流不但可以压缩物流成本,还可以带来新的商机。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已经走在前面,国内物流企业必须跟上国际的步伐。绿色物流管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笔者认为:

1、加强政府对绿色物流的管理

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

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

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2、从企业的作为加强重视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企业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选择。

供应端绿色化。企业必须选择绿色供应商。在绿色供应物流中,有必要增加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环境指标,即要对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进行考察。例如:潜在供应商是否曾经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被政府课以罚款?潜在供应商是否存在因为违反环境规章而被关闭的危险?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采用了绿色包装了吗?供应商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了吗?

绿色制造。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应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考虑到绿色环保和资源的可得性和回收性能,减少生产中的废弃物料的产生,实现资源最佳利用,能源消耗最小,零污染等。近年来,绿色设计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无氟冰箱的产生。同时,要根据制造系统的实际,探求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追求企业内供应链的优化。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产品制造过程的工艺方案不一样,物料和能源的消耗将不一样,对环境的影响也不一样。

绿色包装。很少有制造商考虑产品包装对环境影响很大,多数人甚至认为精美的包装象征着高档的产品。生活垃圾中大部分是包装物的事实,足以说明包装物对我们的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企业首先应该在减少产品的包装上进行协商,适度的包装不仅有助于供应商降低成本,也减少了采购商的拆装和处理包装物垃圾的费用;其次,认真选择包装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再使用和再循环价值,但循环次数最多的包装材料不一定好,要用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来选择。从再循环的角度看,包装物的材料品种越少越好。第三,包装物的标识图案和文字应体现绿色化,注明包装物的材料、用法以及回收处理方法,使包装物的使用和处理变得简单易行。

绿色营销。通过绿色营销活动,让公众了解企业所进行的环保努力,让顾客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环境成本分析,并提供途径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旧产品的处理成为一个难题。当用户需要购买新的产品时,他们原有的旧产品该怎么办呢?最好是制造商能收回去,即用户在购买新产品时,制造商能回收旧产品。

返回物流。返回物流是物流活动从用户到制造商/供应商的过程。返回物流的内容包括产品和包装物。其中,产品的返回一般是顾客驱动型的,包括损坏的产品、顾客不满意的产品。旧产品的返回过程包括,首先产品返回到供应商,然后可能进行以下某种处理:再销售、修理、回收原材料,再循环;包装物的返回一般是为了再使用或再循环,是制造商驱动型的。可以根据企业条件、包装物的特性以及产品销售的分散程度等因素来决定。对于已回收的包装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某种处理:再使用、处理后再使用、回收原材料、再循环。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秋菊.环境保护与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6-110.

[2]郭沛源.解读绿色物流[M]. 北京:物流世界,2005.96-103.

[3]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29-35.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Current Situation to Building up Policy and Theories System of Green Logistics

Sun Qiuju

篇(6)

【关键词】

果蔬冷链物流;制约因素;信息化管理

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食品等的保鲜保质和储存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果蔬冷链物流产业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如何在果蔬冷链物流领域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如何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重点在于果蔬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认真研究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把握果蔬冷链行业发展的关键,正确制定行业发展对策就成为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1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特点

1.1 果蔬冷链物流投资大,运营成本高

由于果蔬的易腐性和实效性,果蔬冷链物流从果蔬的采摘到消费者的手里整个过程都需要严密的温度控制来保障果蔬的品质。这一过程中,冷链运输设备,冷链储藏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建设冷库和购买冷藏车的费用是一般仓库和普通车辆的3-5倍,这就意味着果蔬冷链物流的投资要比常温物流大的多。

1.2 果蔬冷链物流需要全程温度控制

基于水果蔬菜独特的化学性质,如何保证水果蔬菜的新鲜程度,减少浪费,这就需要依靠低温温度控制,从而达到延长果蔬保存周期,降低损失的目的。因此,果蔬冷链物流最大的特点是需要进行全程温度控制以保证水果蔬菜的品质以及降低物流过程中的损失。

1.3 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含量高,监控困难

一般来说水果蔬菜的冷藏率在0℃左右,但由于果蔬的种类、品种不同,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如果贮藏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将会缩短贮藏期;如果贮藏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将会导致冷害和冻害的发生。因此果蔬冷链物流对冷藏温度及湿度控制技术要求很高,并且监控困难。

2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2.1 冷藏设施有限,冷藏运输率低

近几年,我国在整个果蔬冷链中冷藏设施主要包括:冷藏车、冷库、冷运船、铁路冷藏车,截止2011年我国冷库的容量为1000万立方米,冷藏车4万辆,铁路冷藏车7492辆,冷运船200艘,这一数据较之前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我国果蔬冷藏运输率仅为15%,除少数出口果蔬外,国内的果蔬流通90%以上基本是常温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

2.2 信息系统有所发展

目前我国约61%的物流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工具;78.2%的企业有独立的IT部门;80%的企业有专职的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70.5%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这说明大多数的企业都开展了基本的信息化建设。

3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投入不足

201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总投入1.80万亿元,中央财政安排6.8亿元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建设,截止至2010年3月份,全国已建42万家农家店和1467个配送中心,覆盖6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虽然国家开始重视我国农产品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距甚远,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流通和配送中心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充分满足农产品销售需求。

3.2 交通运输设施缺乏,存储设备不足

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我国果蔬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两种形式。2010年我国公路交通总里程400.8万公里,铁路交通总里程9.1万公里,但是,我国运输网络密度还远低于发达国家,铁路网密度仅为美国的38%、日本的8%、德国的17%;公路网密度和高速公路网密度分别只有美国的58%和72%、日本的13%和40%、德国的22%和21%,交通基础设施缺乏,影响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1000多万立方米,大多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储型冷库为主,很难满足现代城市配送的要求,而且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存,果蔬冷库储存量只占库容总量的20%。

3.3 相关冷链技术发展滞后,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由于现阶段缺乏高素质的冷链低温专业技术人才,国内各个冷冻冷藏企业的制冷技术仍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保留着以往的老一套制冷工艺和技术,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冷藏专业技术的缺乏,致使制冷效果能耗高,冷链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果蔬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产品流通的盲目性。

4 改善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现状的建议

4.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扶持果蔬物流产业发展。拓宽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的融资渠道。出台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社会多元化投资加大专项引资力度,广泛吸纳民间资金,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

4.2 加强硬软件建设

加强交通运输基础道路建设,实现城乡交通便利化,缩小城乡之间交通往来的障碍,为农村果蔬产品的运输提供便利。提高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装备。引进先进果蔬物流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果蔬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计算机化,例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GIS 与GPS)和电子交换系统(EDI),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冷链运输动态和库存产品的保质期与库龄,确保果蔬冷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4.3 加强冷链物流行业管理

果蔬的冷藏运输应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加大对装卸果蔬运输车辆的停时、中时的考核力度,严格果蔬冷藏运输车辆在途时间的考核标准,缩短冷藏运输的运达期限。整合冷链物流流通环节,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果蔬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果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等。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126-02

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按照从事物流的主体进行划分,可分为第一、二、三、四方物流。第一方物流是指需求方(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为满足自己企业在物流方面的需求,由自己完成或运作的物流业务。第二方物流是指供应方(生产厂家或原材料供应商)专业物流企业,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或某种物流服务的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的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即由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的物流服务。所以第三方物流也称之为合同制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的领导力量。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

物流这项系统工程的发展应由政府主导,发改委牵头,其他部门协调配合。2001年沧州市政府邀请十位国内知名的物流专家来沧调研,探讨沧州发展现代物流之策,出台了《2001―2010年沧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完成了沧州十年物流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按照规划,在2010年以前,沧州市应规划完成一个物流枢纽、一个商业中心、四个综合物流中心、7个专业化配送中心的项目建设,即1 147工程,包括:

一个物流枢纽――以黄骅港和临港化工园区构成的现代物流发展基地。

一个商业中心――以市商业中心区为核心的零售商业布局。

四个综合物流中心――以国富物流中心为依托的批发物流中心;以沧运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为依托的运输物流中心;以客运西客站为中心的客运综合物流中心;以华北商厦为中心的商业综合物流中心。

七个专业化配送中心――肃宁煤炭综合物流中心;任丘建材批销配送中心;青县绿色蔬菜加工配送中心;中国枣类加工配送中心;泊头水果加工配送中心;尚村皮毛加工配送中心;工业配件加工配送中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沧州市物流业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2009年2月13日,在市商务局积极运作协调下,一座占地576亩投资7亿元人民币的沧州综合物流园区举行了签约仪式,将建成以钢铁贸易加工、化工产品仓储、货物集散为主的大型生产资料物流服务基地,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交易、金融等综合配套服务。以黄骅港和临港化工园区构成的物流枢纽已初具雏型,硬件设施已完成框架,配套设施也正在完善中;以沧州国富批发零售市场为依托的国富物流中心已经运营了几年,带动了沧州零售业市场的发展,为沧州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搞活了市场经济。从2007年开始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是沧州物流业的领航军,不仅主导着沧州物流市场,而且全力拓展业务,加强与外省产业集团的合作,促进了我市物流业的发展;以沧州西客站为中心的客运综合物流中心已经正式启用,在规划的七个专业配送中心中,经过几年的发展,都初具规模,其中尚村皮毛加工配送中心发展较快,尚村皮毛产业出口额占全国同行业的近20%,产品畅销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尚村已形成了国内最大的裘皮交易市场,尚村皮毛加工配送中心是集报关、货代、仓储及运输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与皮毛贸易发展相适应的较有规模的物流中心;任丘建材批销配送中心引导承、托、代三方进入合法的市场交易,建立了集仓储、旅馆、餐厅、配货、结算等“一条龙”服务的配送中心;在国际气候的影响下,人们对绿色蔬菜、环保蔬菜的需求增加,带动了青县绿色蔬菜加工配送中心的快速发展,从培育、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仓储、配送等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规模;其他几个物流中心也在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科学管理,将配送的信息资源纳入网络系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不仅与沧州市,还要与外省市与全国形成一个宠大的货运信息资源链,实现信息共享。

目前,沧州市发展物流产业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完备,但由于沧州市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一方面缺少大型的产业集团作支撑,物流需求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专业的物流人才也相对匮乏,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这成了制约沧州市发展物流业的瓶颈。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组织成立沧州市物流协会。该协会以团结务实、精诚合作、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为目的,以共同打造沧州物流品牌为准则,吸收具有二、三、四级货运经营资质的企业和较大型的货运站为会员,推动沧州物流业的发展。

2.优化物流工作环境,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1)在改造和整合传统物流企业时,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要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沧州市物流品牌,起到带动和促进沧州物流业发展的作用。(2)鼓励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实行强强联合,对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和合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允许其按照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建立管理规范、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3)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加强联合,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运输、仓储、货代、联运、集装箱运输等企业结成合作联盟,通过联合、兼并和战略加盟等方式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服务经营网络,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4)对于重点扶持的大型物流企业,积极争取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设用地、税收征缴、交通管制、市场准入、分支机构设立、海关通关等方面政策上予以扶持。

篇(8)

中图分类号 S4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29-03

Abstrac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crop quality and regulate growth.In recent years,many food safety problems were caused by the abuse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n fruit trees and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residue were discussed.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detection technology were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application;detection

1 植物生长调节剂概述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指能调控植物开花、休眠、生长、萌发等过程的一些化学合成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2类:一类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被称为内源性植物激素,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植物调节剂,被称为外源性植物激素,属于农药的范畴[1]。其主要功能有调整株型、提高抗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调控发育进程、控制植物性别分化、加快根茎膨大等[2]。

植物激素主要分为五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和脱落酸。不同阶段,对植株施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从而实现植物生长的人为调节。植物体内激素的浓度以及组织对激素敏感性的变化控制了植物整个发育的进程,对植物生长发育任何一个环节的调节都不是单一激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激素在同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3]。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变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据统计,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农产品产量增加5%~30%。目前国内外已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实现超产的重要措施。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亟需推广和应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果上的应用

2.1 苹果

秦景逸等[5]采用FA、ABT1、GGR和NAA 4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苗木栽前进行浸根处理,发现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新生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在富士苹果盛花末期及幼果期喷施GA3、6-BA,发现有明显地促进果型高桩、提高果型指数的作用,同时改善了果品的外观质量[6]。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时应用生长调节剂黄腐酸能显著提高苹果树体内相关防御酶系的活性,提高了苹果树的免疫力,增强抗病性[7]。

2.2 梨

库尔勒香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PBO(增效醚,包含细胞分裂素BA与生长素衍生物ORE)、PP333(15%多效唑)和复硝酚钠,可显著提高产量,降低果皮厚度、果实硬度、果实总酸含量,还可以提高果实脱萼率、红晕果率、果实还原糖含量和VC含量[8]。盛花期喷施PBO 2 000倍液,在提高玉露香梨脱萼率的同时,又不影响果实品质和贮藏性[9]。盛花期应用GA3结合2,4-二氯苯氧乙酸与萘乙酸,也可显著增加果实大小,且不造成萼端变形[10]。初花期施用PBO、萘乙酸(NAA)能提高库尔勒香梨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施用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激动素(KT)会使果实单果重降低,硬度增加。花期喷施多效唑(PP333)会降低果实的硬度、单果重、可溶性糖、可滴定酸[11]。

2.3 草莓

采用多效唑、赤霉素、乙烯利喷施香华2号草莓同时结合遮荫处理,可显著提高花期,而仅赤霉素处理可能导致畸果率增加[12]。使用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和处理浓度,还可提高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率,提高试管苗的成活率[13]。

2.4 葡萄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方面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无核化。通过外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等可以促进子房膨大,形成无籽葡萄[14-15]。石晓昀等[16]研究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丁酸(IBA)对葡萄硬枝扦插生根及生长的影响,发现3种生长调节剂对红地球品种的促进效果优于藤稔品种。牛锐敏等[17]研究发现赤霉素在促进夏黑品种果实膨大的同时,对可溶性固形物及着色没有明显影响;而噻苯隆处理会降低夏黑和丽红宝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不利于果实着色。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混合使用,也是提高葡萄品质的重要手段。

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与检测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果中的残留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或使用不当是引发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已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达100多种,其中应用广泛有40种左右,但和其他农药一样,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长期食用植物调节剂催熟的反季节蔬菜可能会导致人体代谢失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姜 楠等[18] 对吉林省9个地区的75 份市售水果样品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市售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检出率较高,由于水果中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较多,相关标准限量缺乏给监管造成了较大的难度。王 岚等[19]对比了CAC、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与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现行的限量标准,结果表明,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批准使用的种类与数量脱节,而标准规定种类和限量又与国外农产品进口国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占整个试验分析过程的70%以上,其处理过程的好坏对结果影响至关重要。前处理步骤主要可以概括为2个部分,一是待测组分的富集,将待测组分从复杂样品基质中分离出来并富集以满足痕量分析所需的检测浓度。二是样品的净化,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可以降低或消除样品基质的干扰,减少样品对仪器的损害。仲伶俐等[20]采用乙腈对6种水果中的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噻苯隆、氯吡脲和烯效唑进行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处理后的样品用HPLC 紫外检测器变波长检测,可满足最新限量标准要求。黄何何等[21] 采用QuEChERS法进行预处理,选用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无水硫酸镁和十八烷基硅烷(C18)粉末净化,同时测定水果中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方法定量准确,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Mao X等[22]首次应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测定梨中3-吲哚乙酸、3-吲哚丙酸、2-萘氧乙酸、2,4-D、α-萘乙酸酸和1-萘乙酸甲酯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张 旭等[23]将样品滤液过GDX 501固相萃取小柱,用水-甲醇(80+20)混合溶液淋洗,甲醇洗脱后,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检验。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

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仪器分析方法成为测定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主流技术。目前,应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析仪器主要有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

3.3.1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灵敏度和选择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但是对样品纯度的要求较高,若达不到检测所需的纯度,可能会因多种化合物保留时间相同或相近而得不到很好的测定结果。随着检测仪器的发展,目前多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同时检测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3.3.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结合了液相色谱仪有效分离热不稳定性组分及高沸点化合物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能力,能有效地分析复杂的有机混合物。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多、化学差异性大、残留量低,因而在同时分析测定多种生长调节剂残留时颇具优势[24]。蔡轶平[1]通过优化衍生条件、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选用同位素标记物作为内标,建立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同位素编码衍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的检测方法,测定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将该方法应用测定果蔬中的植物激素含量,结果令人满意。李海艳等[2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UPLC-MS/MS)测定葡萄干中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氯吡脲、灭草松、玉米赤霉烯酮、2,4-D),在5~100 μg/kg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38)。

3.3.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是物质组分微量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最早此法是用来分离用一般化学方法很难分离的植物叶绿素、叶黄素等,分离出来的物质均带色,所以命名为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具有分离性能好、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测定的常用手段。许庆琴等[26]采用气相色谱结合FID检测器测定了水果中萘乙酸残留量,该方法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3.6%,用于苹果、相梧、桃、疲萝以及黄瓜等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Lee等[27]采用气相色谱配备氮磷检测器测定柑橘中 6-苄氨基腺嘌呤残留,线性范围好,灵敏度高;徐宜宏等[28]选用乙腈为提取溶剂,PSA粉末和石墨化炭黑粉末结合的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样品,对苹果中莠去津、甲萘威、三唑酮、西玛津、戊唑醇、烯效唑、多效唑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 种农药在0.01~5.00 mg/L之间具有良好线性(r≥0.999),该方法无需衍生,适用于植物源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检测。

3.3.4 酶联免疫法吸附法。酶联免疫法吸附法又称为酶标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快速筛查方法。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其优点是简单、快速、灵敏及价廉,能在野外和实验室内进行大批量的筛选试验,其缺点是不能同时分析多个组分,对于结果类似的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王海波等[29]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新梢基部2~3节枝段赤霉素(GAs)、细胞分裂素(ZRs)、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等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变化。Jiang Xia-oxue 等[30]采用ELISA 测定了葡萄、梨、番茄等样品中烯唑醇的残留,样品中添加烯唑醇标准品,其加标回收率在70%~120%不等。Williams 等[31]用ELISA 试剂盒对市售柑橘样品2,4-D残留进行测定,结果有4个柑橘样品2,4-D 的含量均大于0.2 mg/kg,并用GC-MS对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ELISA 试剂盒结果一致。

4 展望

篇(9)

物流专业涉及面非常广泛,牵扯到众多领域,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专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物流行业提供了较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推动了行业的极速发展。物流专业成为当下比较热门的学习专业。

物流行业对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可操作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十分重视理论实践。因行业涉及众多领域,内容十分繁琐,工作强度相比其他行业来说更为大一些。学习物流专业,要做好思想准备。

二、关于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由学生和教师通力合作完成。将专业课程按类别分块区分,形成若干个教学项目。针对具体项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其中发挥辅助作用。教师做出项目分析,设定实施策略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刻领悟专业的知识内涵,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并将其转化为扎实的技能,应用到自身日常工作当中去,创造更多价值,实现自我,增加自己就业、择业上的资本和优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为自己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机会。

项目教学法具备多重特性,在实际中专学校物流教学的实践中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举措,教育工作者和学校应当贯彻落实好该教学方式在校园中的推广、实践工作,共同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中专学校项目教学现状

(一)项目教学配套教材短缺,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的大部分教材不管是内容还是案例陈述上,带给中专项目教学的参考价值太少,脱离正常中专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教学范围。有些参考教材内容质量水准不高,东拼西凑,严重影响实际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掌握,产生厌学情绪;教材案例大多针对国外企业的运行方式、管理理念进行叙述,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即便有些国内的,也主要展示大型企业,忽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物流发展的中坚力量),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出现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背离了对中职阶段学生教学目标的培养方向,不利于我国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

物流行业对知识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要求较高,非常看中人才的实践能力。而在实际的中专学校教育中,却偏偏混淆视听,颠倒主次,重理论而轻实践,让学生都成为思想上的伟人,行动上的矮人,教育出一大批如同复制粘贴式的机械人才。

(二)整体教学资源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承担着育人责任,是校园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在教学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要承担的责任。现阶段,在中专学校教学中普遍出现师资教学水平与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教育者在教学能力、方式和教学观念上都存在较大的不足,教学方式落后单一,教学观念陈旧。有些教师仍喜欢沿用多年前的物流理念对学生进行强迫式灌输,导致学生的认知与实际不符。学校对项目教学的师资团队建设欠缺重视,缺乏对高素质、高技能教学人才的引进,导致项目教学成效不佳,教学进度停滞不前;不注重联合外在资源为项目教学的落实提供实践机会,项目教学没有实践场地,最终沦为空谈。

(三)項目设计不合理,教学成果不明显

中专学生因自身水平的限制,没有较好的知识基础。教师在项目教学选择上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学生本身,盲目进行教学实践。例如:项目选择难易不定,时而简单,时而复杂,让学生无法适应,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项目实施缺乏代表性,学生无法归纳总结,形成经验之谈,项目教学实践价值意义不高;单次项目选择过多,学生无从下手。

(四)学生思想认识不足,回避项目教学实践

中专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师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面对新型教学模式无法及时适应,产生逆反情绪,又因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对项目教学认识不足,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无从下手,导致自尊心受到挫败,失去学习兴趣和探知热情,产生职业怀疑,认为学习物流太过困难,继而躲避专业上学习,敷衍应对教师教学管教。如此,产生恶性循环,形成散漫、懒惰的学习态度,荒废了学业。

四、项目教学在中专物流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在中专物流教学过程中落实项目教学工作对提升物流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专,物流教学中已成为一种趋势,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一)以学生为体,以兴趣为导向,树立适宜的教学项目

尊重学生实际情况,一切以满足学生自身需求为出发点,确定适宜的教学项目。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和热情。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增强实践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掌握相关技能,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实践项目尽量选择贴进学生生活的,方便学生进行实践,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在项目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意识,不过多干涉学生,减少对他们的束缚,使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探索。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将学生引入正轨,避免学生走弯路。

鼓励学生间进行理论探讨,让学生在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在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起学习求知欲望,进而能自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探究,扩展学习思路,掌握更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惑给予及时的解答,特别是对学生制订的项目计划,要及时进行审批,反馈,让学生了解到其中的不足,积极改正,确保项目计划设计的合理性,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对于项目教学中出现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阻碍教学进度。做好项目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明确项目教学目标,规划好项目实施策略,必要时让学生分工实践,了解不同类型物流企业间的运营方式、组织结构等。时时关注项目工作进展,做好合作企业相关配合工作的沟通,为学生项目实践提供保障。企业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实践工作给予反馈。

教师自身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大学习力度,与时俱进。时时关注物流教学动态,及时更新、改进教学方式和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前沿的物流相关方面的教育內容和理念,让学生了解当下物流最新行态,积极做出应对,提升社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

(三)学校对项目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学校对在校项目教学工作的落实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协助,重视这行开展对学校带来的影响和效益。本着自身教育发展的促进目标去认识项目工作的开展。积极为项目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如硬件设施和外在氛围。利用一切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联系物流企业安排学生进行专项项目实践,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的知识,将其转化为职业技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学校应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师生不断创新,对课程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满足教学需求,为学生讲解职业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篇(10)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煤炭物流的现实发展状况

1.现代煤炭物流的规模比较小。在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线路和站点的分布是很重要的,代表着物流的发展规模。物流算是新兴的一种产业,在最近几年发展势头比较迅猛,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物流的发展也需要高效地管理,这与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定的规模下,扩大规模,可能会导致成本增高,以及经济效益的降低。规模不同,发展不同,这是物流的一个显著特点。结合中国的煤炭企业的情况,据相关调查可以了解到,在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的调控措施以及企业的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数量有了一定的减少。很多的煤炭企业都选择了兼并或者是重组。所以,现在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而且都是自营的方式,这就和物流分离开,而成本也就上升了。特别是煤炭的跨省物流,成本也就更高。这主要原因还是我国的煤炭企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物流管理也不完善。

2.物流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管理。物流作为新兴的产业之一,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而物流企业也主要是提供运输服务,它和产品的生产是分开的过程。所以,物流和生产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不能放在一起统一而论。企业在管理时,应该把生产和物流运输看成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生产和物流的分工,这样才可以优化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方面就专心发展生产,优化生产方案,提高生产效率;而物流企业就专心搞好物流,做好产品的运输工作,提高运输效率。物流企业在管理方面要做到专业化,这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的局面。以前的运输模式都是生产和物流和在一起,作为一个过程运行,但是这样并没有提高企业运行的专业化,企业的效率不高,而且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力度也不强,把生产和物流放在一起,这样两个方面都没有很好地优化。这样的联合企业它的经营效果是不如单独的物流企业或是生产企业的。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做到经营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就要选用专业的物流人才,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为客户提供专业合理的运输路线,让企业可以节省运输成本。而现在很多的煤炭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了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生产规模也比较小,物流工作也不能做到最好,这样两者不能兼顾,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资金。

3.物流管理信息化运用较少。现在某些煤炭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是采取比较落后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不高。煤炭物流的信息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高科技技术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分类,然后进行物流方案的优化。信息化对于提高物流企业的效益有很大的帮助。信息化可以充分利用高新科技的优势,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结合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模式,优化运输方案,节约成本,同时提高生产运输的效率。加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先进性,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经营的自主化,节约了人力物力,使管理更加规范化。有些信息化比较低的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的运输时,有可能没有实现最优化的物流路线方案,这样就比别的企业提高了运输的成本。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的煤炭企业还是采用很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例如电话传真等形式。这样的管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发展,阻碍企业的发展,最终被社会淘汰。

4.企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仅是管理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些硬件设施也会对企业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煤炭物流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是运输的动力比较短缺。我们国家的煤炭资源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煤炭资源也很紧缺。

二、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物流贯穿于煤炭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物流环节的任何改善都会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促进作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竞争领域”。煤炭企业要加强物流管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1.提高企业管理力度,实现管理现代化。为了让物流企业有一个更好地发展,企业就要加快自身的现代化,以符合时展的潮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企业就要做好企业的现代化,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运用先进的理论经验,同时购买先进的设备和材料,让物流企业的运输更加高效化。而对于某些煤炭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思维方式,改变生产经营模式,采用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得以提高。煤炭企业除了要做好生产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要重视物流方面的工作,加大力度建设物流,让物流方面也实现现代化。如果煤炭企业想专心搞好生产方面的工作,可以把煤炭物流的工作转给第三方,也就是物流企业。这样,在专业的生产和物流模式下,两个企业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不仅要在管理方面实现现代化,在其他方面诸如采购、运输、销售等方面也要实现现代化。这样才能保证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

2.实现绿色物流,保证长远发展。现在社会都提倡可持续发展,在企业里,也要做到这一点。而绿色物流的提出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为了实现绿色物流,首先政府部门就要做好企业的规划工作,从各个方面考虑,推动企业的建设。同时政府也要鼓励一些专业人才进入到企业中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地相应政府的政策,改善自身管理模式上的缺陷,转变传统的思想管理观念,用实际行动支持绿色物流这一构想。企业可以采取封闭车厢的方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3.强化物流知识的培训和物流人才的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使人们对物料管理的职能发生了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领导要在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明确煤炭企业各物流环节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煤炭企业内部的物流模式。为此,要加快物流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如开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等,做好煤炭企业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煤炭物流是煤炭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社会应该关注的重点。我们要立足企业和社会的角度,认清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采取措施改善这一现状,实现煤炭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一体化、贸易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公认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利润源泉—物流,已真正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其中沿海港口城市的港口物流已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提升港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港口物流的基本概念

现代物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追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准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港口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一部分。

(一)港口物流的涵义。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加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的优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与整合港口资源配置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二)港口物流的特点。

港口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其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港口物流是国际物流产业链的纽带。港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既是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也是各种陆运运输方式的连接节点,因此港口成为了整个物流系统中流量最大的枢纽点。

2.高度专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的竞争越加激烈,从而使整个物流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港口物流作为整个物流产业的枢纽,其专业化程度更加增强。

3.作业柔性化。港口物流的柔性化主要表现在其实时动态变化,即港口物流根据客户需求,能够及时高效的处理各种物流状况,包括多货种、小批量、多票数、短周期等等。

(三)港口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

与陆运物流系统类似,港口物流系统也具备输入、转换、输出三大功能,系统通过输入输出与社会环境系统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换。

二、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由于我国早期国情的限制,我国港口物流起步较晚,导致目前整体发展水平要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具体表现如下:

1.国内港口物流企业受欧美物流巨头的影响,规模较小,服务水准不一,无法完成整个港口物流的一体化流程。

2.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我国沿海港口的EDI实时信息系统的普及率还较低,相当多的港口物流操作还停留在POS机和条码技术上。

3.港口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港口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对其运作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导致了很多小型港口物流企业无法很好的利用现有资源和相关物流设施与配置,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

物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相对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港口物流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港口物流的电子信息化、港口物流专业化、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

1.港口物流的电子信息化。

现代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成型,使生产与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电子信息化的商业运行模式使得现代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结合越加紧密,从另一方面推动了现代港口物流的信息化与电子化,具体表现为电子信息技术和理念的引入:EDI,电子支付系统、电子订货系统、智能货物处理系统等等。

2.港口物流专业化

港口物流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港口物流服务的延伸与扩展,较为有代表性的是3PL(Third Party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和4PL(Fourth Party Logistics,第四方物流)模式的运作。目前我国港口物流业,3PL已形成一定规模,基本可以保障正常的运行,4PL正处于积极的筹备和建设中。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是帮助客户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的保证。

3.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

我国的物流中心一般起着DC(Distribution Centre,配送中心)的作用,包括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物流中心起着一定的规模效应,是一定数量的物流企业的集合点,具有相对大的规模和较为齐全的物流综合服务功能;物流园区是在物流作业集中地点,将多种物流设施与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相当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我国港口物流应积极建设高效的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从而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配套设施的共享,运营成本和费用的减少,获得规模效益。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的详尽描述,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整体分析,指出了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将来发展的大体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港口物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较为有益的建设性建议,给我国沿海港口物流的发展以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