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智慧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青海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了40.63%,与内地高校相比,青海省高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日前就校园文化建设对青海省三所主要高校(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的师生进行了调研,总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落后。
在现实生活中,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思路不清,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内容和组织者主要是活跃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它主要是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或各院系辅导员的工作,比如,在针对大学生就“当前都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现状”问题进行调查时,有85.77%的学生选择了“学生社团(组织,协会)”。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仅是作为人文教育的树叶,未能与人文教育进行整合,更谈不上承载一定的人文教育的责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不满甚至是反感,如在针对“你对当前的校园现状的评价”问题的回答,有13.64%的学生选择了“比较狭隘,必须在宽度上加以拓展”,有26.09%的学生认为“比较枯燥,必须在形式上加以丰富”,但选择“比较肤浅,必须在内容上加以深化”的学生高达57.83%,无一人觉得“比较满意”,可见,大部分的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不满还是集中在内容方面,觉得应该深化内容,发挥更大的功能。
(二)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上。
目前,青海省高校普遍都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归属于学生管理部门,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对学生业余生活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把校园文化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如在针对“你觉得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时,有42.68的学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校园文化档次不高”,高达68.92的被访者选择了“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层次上,缺乏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活动”,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但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社团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但管理者层面却更多地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和活动文化建设,而轻视精神文化建设和学术文化建设。
(三)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指向不明,校园文化向学生渗透的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所倡导的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高校的发展各有千秋,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于身处高原地域的青海省高校来讲,校园文化更应该能够突出高原高校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之处。但在对几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体的调研中,发现有些高校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定位还是不够清晰,学校特色文化展示不突出。例如,在针对学生“你认为本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一题进行提问时,整体上有高达55.36%的学生选择了“不甚清楚”,仅有25.68%的学生认为“了解一些,比如从校训精神等可以得知”,因此青海省高校内部要从“自身整体全方位考虑,认真研究,统一认识,合理定位,充分考虑自身在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中的优势和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弘扬主旋律,保持和传承自身特色。”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青海省几所主要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形形的问题,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引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这是当前摆在民族地区高校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尤其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培育和发展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文化、时代的主旋律,其先进性决定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它可以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
现代大学所具有的学术性、教育性等各属性均体现在校园文化中,反映在师生的精神层面,反映在师生的学风与教风中,而先进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现代大学所具有的属性是一致的。尤其是在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并存,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相互交织,另一面民族之间由于不同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冲突、碰撞、磨擦不断升级,如果不注意引领、协调、妥协解决,就会引起思想混乱,甚至引起民族和社会发展危机。实践证明,多样化的社会价值无法避免,而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正面引领、有效树立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及至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其和谐性决定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它可以起到(兼容)凝聚整合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一种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民族精神是强大的将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集、整合在一起;时代精神反映了历史进步的方向,具有强大感召力和推动力。这些内容那个唤起民族地区大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及荣辱观,能够引导他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必须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方向,高扬的鲜明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在民族地区高校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体系,其开放性决定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它可以起到激励创新的作用。
高校是新思想、新价值观的发源地,是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基地,民族地区高校的建设发展也莫过于此,创新是提升办学水平和凸显办学特色的根本要求。在打造校园文化时,只有更加注重学术创新、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创新等,才能锻造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特色鲜明的校园精神,才能真正培育出不辱民族使命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要求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涵盖创新精神的培育,它不仅是广大学生作为特定群体成才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民族以及地区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途径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在民族地区高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宣传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一)制定校园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弘扬主流文化,扬弃民族文化,发展特色文化,要突出校园文化的高原特色和区域优势。
民族地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十分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纳入为校园文化构建的中心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达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目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十报告也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更容易在全民族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的集体观念”,对于民族高校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但也不能固守民族文化的传统不变,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中更应该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领下兼容吸收外来文化,跟得上时代改革创新的步伐。
同时,品牌是校园文化的标识和载体,因此,青海省高校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具有青海地域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治校、专业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凝炼特色,形成校园文化品牌。特别是要深入挖掘青海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秀的文化成果,将青海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在校园人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使各民族同胞建立起互包互容、互相借鉴、和睦相处的亲密关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丰富和发展本省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二)建立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校园文化体系,营造和谐高品位的民族地区高校校园人文氛围,培育民族高校新时期的大学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到学校建设的各类文化建设中,“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多元和谐,多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不同的高校由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时间长短、历史积淀不同,其校园文化建设也要突出各高校自己的风格,要以学校的目标定位和长远发展规划作为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传统和条件,发挥学校优势,形成特点,如有的学校有文艺体育传统,有的学校又以民族文化见长,有的学校校园活动蔚然成风等等。要将高校充足的思想文化资源、丰富的思想文化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营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民族高校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化人,文化是人化与化人,外化与内化的互动统一。
一、校园文化在职校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的统一,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共同凝练而成的价值追求。它体现在院校教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为主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景之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1.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教育从本质上是育人,是帮助人的健康成长,是一种文化传递。而文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不在于死板、现成的知识,而更多地在于使人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社会的信心度。2.角色引导,强化对社会认识。校园文化的化人#作用,在职业院校中,更以其特殊的为社会输送高级技术工人的作用,而让学生增加对与此有关的一切文化引领、职业引领、就业引领的归属感,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使教育个体实现生活目标社会化、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社会化,首先规范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知识和技能社会化、人格社会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啊目标。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准就业环境。
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绝不是也不能一蹴而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中等职业学校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设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教风;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建设知荣明耻、乐观向上、热爱专业、勤奋好学、苦练技能的学风。
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丰富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高起点、高品位、高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职教特色和地方特色,努力做到自然与建筑和谐统一,人文与环境巧妙相融。要注重人文景观的内涵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要注重校园的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宣传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卓越职业技能的先进人物,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三、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促使全体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通过校训、校徽、校歌、校标、校服等,昭示办学思想,彰显办学特色,弘扬学校精神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熏陶和激励作用。要加强校史文化建设,重视校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工作,对内树立学习榜样,对外树立学校形象,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
四、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民主的制度
文化
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和物质文化的工具。学校制订、执行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遵循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原则,确保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公平,简便易行;既要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又要体现人文关怀,达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学校还必须建立精干有效的组织机构,努力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
五、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富有纪念意义的重要节庆日,利用入学仪式、毕业典礼、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成人仪式等,开展主题鲜明的爱党、爱国、爱校、爱专业活动。要建设和引导好学生社团,在指导老师、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活动内容、外出交流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技能节、科技节、运动会、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六、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凸现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要树立校企文化对接意识,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通过邀请优秀企业家来校,联合优秀企业共同开发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七、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作用
【摘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净化心灵,但更重要的是,还需提供更多的从知到行的实践机会。因此,在课外阅读以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课外阅读独特的教育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 课外阅读;活动指导;故事会
我市六枝特区岩脚乡第一中学开展的“五化三园”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市级示范性学校,其成功经验在全市学习推广。基于此,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加大力度掀起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新。于是乎,各方面、各领域轰轰烈烈行动了起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重要场所的图书馆,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如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讲演比赛、智力竞赛、作文竞赛、手抄报评展、读书心得等,让学生在较大范围参与实践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把课外阅读活动推向一个较高层次。
作为图书馆的主要负责人及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常常需要对活动给以指导。下面我从图书馆组织的诸多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就如何开展“故事会”活动的指导,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希冀抛砖引玉。
首先,指导学生选材。故事会可以举办成“专题故事会”,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笑话故事”、“幽默故事”等。 参加讲故事的同学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自身条件选好材料,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与自己性格又比较接近的故事。譬如个性活跃、情绪容易激动的学生可选“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个性沉稳、情绪控制力强的同学可讲“幽默故事”、“笑话故事”; 女同学比较适合讲想像丰富、可娓娓叙述的故事;富有激情、情节紧张的故事,比较适合男学生讲。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有教育意义、事件比较集中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层次清楚的故事。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加深对原材料的理解。讲故事前必须把握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语言特点,深刻理解故事的主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人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用恰如其分的语调、语气、神态、动作表达好故事的内容。
再次,指导学生处理材料。讲故事是艺术的再创造,书面的文字要变成可供口头讲述的语言,必须要进行加工改造,过于书面化的语言要改成口语,表述效果就要好得多。故事中有些属于提示语性质的语言,如提示动作、神态、语气的语言,可直接用某种相应的动作、神态、语气来表达。
其四,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指导讲故事的学生多想想,故事中哪几个人物是主要角色,这些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点;如果有几个人物同时出现,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他们所占的方位是怎么样的,譬如面朝左,用苍老沙哑的低音讲话,这就是老爷爷,在对小孙女说什么;转个身,面朝右,抬起头,用稚嫩清脆的语音讲话,这就是孙女儿在对老爷爷讲。只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语言、语调、姿势、动作,就能使听众知道这话是谁说的。
其五,指导学生的动作。讲故事时如果不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是没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故告诉学生,说话时配合表情动作,这样做有助于感情的表达。但是,动作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要手舞足蹈,也不要说一句配合上一个乃至几个动作,动作要自然、准确、优美,语言的配合要协调。
最后,指导学生上场。讲故事给听众听,讲故事的人要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学会控制场面的本领。在这方面,要告诉故事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上台后别忙着先讲,先环视会场,脸上带着微笑,轻轻点头向听众致意,当听众已安静下来,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候,再开始讲故事。
第二,眼睛不要看着天花板或窗外,要看着听众的脸,要经常扫视会场,神态要显得自然亲切。
第三,要注意听众神态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方式。
总之,像在举办故事会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通过指导学生讲故事,甚至于讲自己编写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我校的“五化三园”活动彰显其风采。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校园文化的核心,当代我国校园文化建设承载了强国梦复兴梦的重任,基于此,大学就需要重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作用。校园文化是教育发展的载体,同时具备完整的体系,因而在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校规和学校建设精神风貌上,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现相互和谐的统一发展。高校文化大体分为几个方面: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些文化反映了学校精神风貌、文化意蕴、校内外部的凝聚力、教育规章规范,人才价值追求的一个由外表到里层的文化渗透的过程,这些行为文化,支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建设。使得学生在校园能够受到文化建设的更好熏陶,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坚定的意识形态,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
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统一辩证的发展关系,校园文化在文化建设上、思想观念上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和精神内在统一,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这对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才能建造积极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都有伟大的榜样作用,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才能实现校园文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呼应,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引导作用,也可以让校园文化起到建设的支持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校园文化的要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要从校园文化的教育方针抓起,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广大学子形成爱学习、学劳动、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养德智美全面发展的祖国未来接班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氛围,从而使其在思想政治课上发挥渠道作用,培育健康的教学文化。在启迪学生的教育观念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学生的日常作风上,可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可靠的接班人。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融为一体,在学生的创新和活力问题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可以激发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把这一价值体系发展成为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价值观念。学校在日常中可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研究,增强其影响力,把这一观念渗透在学校建设的每个领域,把内化理论上、实践理论、系统化理论、传播理论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整合日常的校园文化作风,营造出勤奋严谨求实的优良好学风,在日常中深入的健康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作用,让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加的开拓创新,从而,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更加的和谐富强。
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和虚拟网络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大学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一项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研究现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国内专家、学者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
1.关于重要性研究。在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都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肯定,大家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现有的关于重要性的论述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四项基本内容的引领作用阐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因此不少研究者都从这四项基本内容出发,就如何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全过程来展开。通过研究发现,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研究的较少,需要加强。
3.二者关系的研究。大家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反过来,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又会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这方面研究相对比较全面,并且论述比较到位,研究得比较深入。4.建设路径研究。主要包括“融入说”、“共建协同说”、“素养提升说”。
二、必要性阐述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实践基地,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时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阐述可以厘清学理依据,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打下理论基础。
(一)时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强,文化的传播日益频繁,尤其是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影响,导致有些学生信仰缺失,做任何事都以功利之心寻求回报,还或是学生之间流行享乐、奢靡之分,使原本称之为“净土”或者是有“庇护伞”的校园渐渐地消融,使大学校园文化被推上了“多元化、复杂化”的境地。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传统的文化受到挑战,有些甚至消失或者被遗忘,尤其是对我们的青年大学生一代,严重削弱了文化的引领作用。可以说,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一个复杂的环境。所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所处的时代要求。
(二)大学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或不足:1.校园文化建设价值导向不明确。校园文化定位是什么?预期目标是什么?计划怎样建设?建设的重点又在哪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否则,容易陷入混乱局面,或是飘忽不定的状态。2.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市场化或过度强调消费文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常出现一些通俗文化,比如以满足大众娱乐消遣为目的,而往往现在的学生适应能力又会对这种不良思想和行为“过度容忍”,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维去引导和统领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思潮,指导大学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方向与态势。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内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保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
(一)加强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锻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是看得见、摸的着的文化,它的存在意义重大。大学校园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结合校园文化精神,结合校训和办学理念、结合审美情节及行为导向及二级学院或者是院系专业类型的特点,因地制宜的设计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要做到实用性、审美性、艺术性及教育性相结合,要兼顾校园软硬环境的完美搭配,从而可以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受到感染、熏陶和启迪,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要让校园建筑及设施在造型、色调及组合的交融中,让人油然感悟到一种理念及一种精神。
(二)加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包含了学校育人理念、育人价值观及校园文化产品等精神文化氛围。加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校风、学风及教风建设。校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加强大学校风的建设必须通过引导,让学生有一种良好风貌,就是要用学校的精神力量来教育学生;学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平时的学习生活,这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动力;教风建设的目标是要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老师在课堂上要调动一切力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成为主角。其次,要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大学要从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社团,多举办高雅活动,使社团健康发展,并能让学生在社团中得到锻炼。最后,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老师要在生活、学习中做到榜样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勇攀高峰。校园精神文化的健康向上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榜样作用。
(三)加强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从目前来看,各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都小有成就。但是在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还应做到查漏补缺健全制度、做好制度宣传工作及严格遵守制度三方面。制定制度要坚持科学性、透明性及易操作性,同时可以配备激励措施。制度宣传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了解制度的由来及制定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更可以通过宣传让学生和老师了解、接受、遵守制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制度的执行者和传播者。
(四)加强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拓宽教育的践行空间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师生的日程言行、日常教学及课外文化体育科技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需要多渠道、多途径进行,要坚持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坚持校内资源的合理使用,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在整治校园环境、组建校史馆的同时还需走出去,建立实践基地、教育基地及挖掘国际资源。
(五)加强大学校园虚拟网络文化,延伸建设的传播领域
虚拟网络文化是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得名。虚拟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校园文化,它的媒介就是网络,体现了所有老师和学生活动所形成的物质或者精神文化产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校园虚拟网络文化建设,因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已经使“校园”这一概念越来越弱化,网络文化的发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师生分离、异地交流等成为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这一平台肯定被应用的更加广泛,所以,网络校园、网络学习是一种趋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离不开网络文化的建设。校园虚拟网络文化具有实时、新颖等特点,这也将引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达到新高度,促进高校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找准方向、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注释:
许敏.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苏州大学.2012.
覃轶珊、朱百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教育研究.2010(6).90-92.
覃业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广西师范学院.2011.
周鹏.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河南大学.2014.
谭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3.
朱志坚.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李红珠.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这一原则要求的提出,为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都起着“先行军”的作用。统治阶级思想是社会文化的本质,价值则是文化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有先进性质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支撑。在当前条件下,我国高校校园里存在的社会思潮,有的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使广大学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建设中分清是非,有助于用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繁荣的、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其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校园里存在社会思潮现状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他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如饥似渴”的需求,一些落后文化和思潮借此机会趁虚而人,毒害学生的精神世界。其中,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若隐若现地在我国高校校园传播并发生影响作用。这些思潮在高校校园的传播和影响,扰乱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干扰了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再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保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在这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难免会有部分大学生产生疑惑、误解,甚至迷失方向。大学生的这种思想状况凸显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党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正本清源、创建和谐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的思想保证。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的提出,为我们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始终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尊重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最大限度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这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途径。
首先,必须坚持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高校各个方面工作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存在于高校的各种文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都代表一种意识形态或价值体系。要正确引导与主导文化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有效抵制不良文化建设对高校师生的精神污染,就必须坚持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解决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教学、管理和科研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的各种文化建设,使广大学生掌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程艳旗.浙江大学智慧型校园探索[DB/OL]. ,2010.12.
[3]周凯.上海交大首创“智慧泛在课堂”[N].中国青年报,2011-11-10.
[4]鲁东明.信息化VS高等教育创新-融合-发展[D].2011.4.
[5]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山西师大数字校园建设方案[D].2011.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战略任务,它是涉及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构架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探讨 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DB/OL]..
因此,我们想摸索一种新的模式,让幼儿在主题中、游戏中真正地融入社会,依托着社会的力量,支撑幼儿更完善、系统地掌握真正的、内化的知识,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目标。
一、揭秘:“融入社会”式的教学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我们认为“融入社会”的教学模式尤为适合。
1.从“浮光掠影”走向“鞭辟入里”
3~4岁的孩子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对具体的、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很容易自然而然地记住。而在一些主题活动中,往往只是和幼儿“纸上谈兵”,说说而已,幼儿似懂非懂。相反,“融入社会”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让幼儿近距离地接触,实地考察、验证……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习得宝贵的经验。
2.从“坐而论道”走向“亲身体验”
小班孩子对于说教完全不“感冒”(如:教师想向幼儿讲述救护车,包括外形、功能等,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幼儿听过了就忘记了),那么“融入社会”式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与所学“内容”亲密接触、亲身感知,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能深入地探究(如救护车,可带领幼儿来到就近的医院内进行实地参观,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救护)。
3.从“淡然处之”走向“欢欣踊跃”
小班幼儿好动,喜欢接受一些新奇的事物,但是一般的教学模式只是待在活动室内,由教师带领幼儿完成活动。而融入社会式的活动可让幼儿真真切切地接触到活动的内容,并且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一些在活动室内发现不了的东西,从而让幼儿对教学内容兴趣更为浓厚,探究欲望更为强烈。
二、探秘:“融入社会”式的教学在实施课程中的探究
定位在小班运用“融入社会”式的教学模式后,就要寻找适合的方式让主题活动、创造性游戏、个别化学习的内容能在融入社会中开展,并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1.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在小班刚入园的阶段,幼儿正处于与父母分离的阶段,特别需要的是陪伴,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适宜开展任何的主题活动、创造性游戏等。在这样一个适应阶段过去后,慢慢进入开展活动状态了,对于这些幼儿来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创造性游戏,怎么玩创造性游戏,可能更多的只是去摆弄玩具、材料。在这样情况下,可根据当前幼儿感兴趣的创造性游戏内容进行外出参观,让幼儿实际地去观察物品的摆放,工作人员如何工作、对话等等。
如我们在游戏时,孩子们提到要买东西,需增设超市。所以,在开设前就带着孩子们去了超市,孩子们发现了超市里有那么多的物品,还发现了物品原来都是分类摆放的……
参观后幼儿回到幼儿园开设超市就有了一定的经验,不用教师再运用一些语言进行描述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每次开设新的游戏时,都会带着幼儿先外出参观,之后再进行游戏。
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必将主题内容先进行讨论,制定目标、内容等,并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让家庭这一“粮草”先行,通过嘟嘟养成记或校讯通的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有目的地带着幼儿融入社会、来到大自然进行小调查。
如在“春天”这一主题中,兵马未动,家庭这一“粮草”先行动了,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河边寻找柳树,来到草地上寻找钻出土地的嫩草……
在主题开展前进行小调查,为主题开展奠定基础的形式不仅让主题顺利开展,并且让幼儿学会了观察、记录等学习能力。
3.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主题的开展,内容的安排,都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或幼儿的兴趣设计、安排的,并且在主题中安排了一些幼儿自主观察后的谈话活动。班内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存在的,所以需要这样的谈话活动让每位孩子都有机会来说一说自己的观察所见,不管孩子说了什么,对不对,好不好都不重要,只要孩子愿意说,愿意大胆地说就是最大的进步。
如在“汽车叭叭叭”主题中,实施主题的第一天就带领着孩子们来到大马路上,让孩子站在路边寻找各种各样的汽车,孩子们个个眼神发光地看着,呐喊着:“公交车!”“那是卡车!”……
看得出来孩子们对车兴趣浓厚,更对实地参观的形式感兴趣,孩子们能自己找认识的车,并观察车的样子等,比起在活动室内看教师播放的PPT有意思多了!
4.聚精会神,定神细观
根据主题的内容,可能需要一些外出参观,让幼儿对主题内容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实地的参观,近距离接触,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主题内容。比如在小班“汽车叭叭叭”的主题中,孩子们对于汽车的兴趣很浓厚,但是对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疫苗冷链车等特殊车辆比较陌生,最多在马路上、电视上或书本上见过,真正站在特殊车辆旁边几乎没有过。随着主题的推进,带着孩子们来到医院近距离地观察了救护车,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救护车里面有那么多的设备;参观警车的时候孩子们对警察叔叔的敬意油然而生,对警车更是崇拜得不得了,跃跃欲试要上车“试驾”一番,还发现了警车原来跟爸爸妈妈的车差不多,但是有好多按钮,还有警铃呢!
在实地跟特殊车辆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极高,兴趣也很浓厚。
5.周边取材,资源利用
幼儿园里也是一个小社会,在主题的开展中,要充分地利用幼儿园的资源,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进行采访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事先和孩子进行讨论:“在采访的过程中,可以问些什么问题?”这样的讨论避免了在采访过程时无话可问等问题。如在原创主题中,孩子们就去采访了幼儿园里的保安叔叔、食堂的阿姨,还有打扫卫生的奶奶,孩子们问的问题可多了,争先恐后。这样的活动开展,让孩子能真正地和“社会”中的人接触,并且和他们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不仅锻炼了胆量,还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透秘:“融入社会”式的课程文化的点睛之处
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应该真正地让幼儿走出活动室,与社会、大自然亲密地接触,在接触中去发现、去获得。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助推的作用,幼儿在外出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描述、学会了发现……
1.增亮课程内容――闪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给学生一个特定的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校园文化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力度。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一切任务的完成,各项制度的落实,都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健康向上、洁净宽松、富有诗情画意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有利于广大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达到“人心所向”的目的,便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力度。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造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在这样一个系统建设过程中,师生员工都是直接参与者,都是设计者和建设者,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强化。同时,由于优美的环境、宽松的条件是自己劳动创造的,谁也舍不得破坏,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各项规章制度由学校的强制要求而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在这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不断受到思想熏陶,使自己的道德水准不断提高,进而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这一切建设好,离开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这就要求具备统一的规范部署和严格细致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创造出民主与科学的管理环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包括时间要素、空间要素、软件要素和人的要素。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把握上述四个要素的基础上,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校园文化建设要准确把握其内涵,不能把校园文化单纯理解为第二课堂或娱乐文化。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在学校教育、学习、工作、生活和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而形成的人文环境氛围。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发展。它揭示了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校园人的发展,人的活动结果最终表现为人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文化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主导下,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具有本校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如合唱团、篮球队等社团活动。
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单是知识的简单传授,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貌,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 以中小学生为主体,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必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素质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