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4 14:45: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篇(1)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86-01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通过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的训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把计算能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不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间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这几年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并会让学生在以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怕学的情绪,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的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如果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口算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一个根本。口算快、准确,计算必然佳。要让口算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本学期,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让学生训练口算,通过这样不断的反复的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对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二、设计多形式的练习,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

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对学生来说,游戏就是生活,只有游戏才能吸引到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加入简易,充满童趣的游戏,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小朋友对进退位的乘除法计算都觉得有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会正确的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探寻出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在过程中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让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计算能力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到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学时,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篇(2)

Raises student’s computing power from the lower grade

Xie Jinyu

【Abstract】The computing power has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daily life, simultaneously it is also the multiplace number computation teaching foundation, is the student studies and the development necessary elementary knowledge and the basic skill life-long. The computing power is a basic mathematical skill, i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one of most main contents, is passes through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omplete content the master line, trains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o have certain computing power, enhances accuracy which the student calculates, is a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mportant task.

【Key words】Raises student’s computing power; Raise computation interest; Computing power training

计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终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本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一直是狠抓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内容,从低年级起抓好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技巧的培养,让学生建立学习计算和应用计算的兴趣及信心。下面谈谈本人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们共勉。

1 抓好计算能力的基础关

在一、二年级数学教材中,“20以内进位加法表”、“20以内退位减法表”和“九九乘法口诀表”这些知识都是计算能力训练的基础。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后,我都要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加强各种方式的训练。每节课前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相应口算的训练,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后,我在黑板上任意写上1~9几个数字,在活动小卡片上写+9+8+7 +6……+1随意移动每一张卡片,与黑板上的各数相加说出相应的得数。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后,在黑板上任意写上11~19各数 ,在活动小卡片写上-9-8-6-7……-1随意移动每张小卡片,与黑板上的各数相减说出相应的得数。如:在教学“九九乘法口诀”后,在黑板上任意写上1~9各数,在活动小卡片上写×9×8×7×6 ……×1随意移动每张小卡片,与黑板上的各数相乘说出相应的得数。在“乘法口诀”背诵的训练时,在黑板上写上一至九各数,在活动小卡片上写上一、二、三、四、五……九各数,随意移动每张小卡片,让学生背出相应的乘法口诀。经过这样反复的练习,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熟练,计算时速度很快,正确率相当地高。由于具有了较强的口算能力,在进行多位数加法、减法或多位数乘法、除法的教学时,学生的计算速度同样很快,计算的正确率也是非常地高。

2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教学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内在需求,使学生乐意自主地参与计算,在练习的形式、方法上要灵活多样,新颖吸人。如:在进行计算训练时,我设计有游戏、比赛、开火车、抢答、闯关夺奖……学生喜欢而感兴趣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获取知识,体念到计算成功的快乐。课后把许多训练卡片题挂在教室让学生自由练习,加于熟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证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时,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查。(一)看,就是要求学生在计算前先看清数字和符号;(二)想,就是要求学生在动笔计算前要先想好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或是否有简算方法;(三)算,就是在学生动笔计算时,要求学生精力集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每一位数、每一步的计算;(四)检查,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及时的一步一回头地检查。检查时,(1)要查数字是否抄写正确;(2)要查计算符号是否抄写错误;(3)要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简算技巧是否运用恰当,进位点或退位点是否忘掉;(4)要查把计算结果写到等号后面时数字是否抄写一致;(5)要查单位名称和答语是否写完整。要培养学生在检查时,能养成比计算时还要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4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演算的良好习惯

我平时训练学生做题要精力集中,认真思考,仔细计算,要有耐心,谨慎。特别是演算的稿子本也要有讲究,布局要合理,数字的书写要工整、规范,纸面要清洁,便于检查使用。

5 重视学生口算、估算和巧算的训练

(1)口算也就是心算,是对一些数位比较少,数字比较小的算式,不用动笔计算,通过心算就能直接算出结果。如每节课前我能坚持用3~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听算训练,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得到大大的提高,有了较强的口算能力,笔算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2)重视估算的训练。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目前,加强估算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新教材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当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之后,要让学生对加、减、乘、除法中的一步计算结果,学会用估算的方法,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判定是否正确,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3)在对学生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时,要注意强调计算方法优化性。在小学阶段注重发展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也强调计算方法的优化性,体现出计算过程中的技巧性。因此,我在训练学生进行巧算时,一些常见的、特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或结果,要求学生必须熟记。①如:分数(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1/5=0.2=20/100,1/4=0.25=25/100,3/4=0.75=75/100,3/8=0.375=……②两个数相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如16×5=80, 15×6=90, 25×4=100, 25×8=200, 125×8=1000,……由于学生对这些特征的掌握,在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时,一眼就能看出哪里能进行简算,该使用什么运算定理进行简算。

6 要求学生必备一本错题改正本

一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和训练,古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因此,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备一本错题改正本,把每次作业中或试卷中的错题工工整整地记录在错题改正本子上,便于在复习时,提示自己,不再犯相同的毛病。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同时,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的一项基本能力,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以下方案。

一、 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计算教学充满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单纯的计算是枯燥而无味的,学生们不愿意去做,甚至对计算产生厌倦心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寻找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计算兴趣。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计算兴趣,可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图形结合、比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数学工具、小黑板视算以及限时口算和抢答等各式各样的形式进行训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将中外数学家的精典事例或者有趣的适宜小学生的故事穿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激发学生们的计算兴趣。

如在加深同学们计算能力时,运用小故事: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一只癞蛤蟆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吧,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了,慢慢就习惯了。"蜗牛想"外面的世界多美好,我决不能像癞哈蟆那样生活在这个又黑又冷的井底!"于是问癞蛤蟆这口井有多深,癞哈蟆道"这口井有10米深,你如此弱小,又背着重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蜗牛不语,它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此时,请问同学们,蜗牛什么时候能爬上去?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两天,明天傍晚就能爬上去。"蜗牛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它晚上睡了一觉后,惊奇地发现自己滑了两米,于是它咬了咬牙,开始继续往上爬,问它几天能爬出来?同学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在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兴趣高涨,有效地培养了它们的计算能力。

二、 重视口算能力与笔算能力的培养

1、 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训练不仅应从乘法口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加法以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等几方面来展开阶段性训练。更应注重从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来进行培养。首先是学生方面。口算训练是长期而枯燥的一项工作,应注意提高学生对口算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口算训练的重视程度应该得到有效加强。其次是家长方面。本着架起沟通的桥梁,共担教育责任的教育理念,家长可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口算训练,如每天对孩子进行5道口算题的训练,日积月累,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最后是老师方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口算能力的培养。如教学中利用每节课开始的前三分钟进行10道题的口算训练。

2、 重视笔算能力的培养

笔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基础。笔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据大半内容,计算题在综合考试中都占到80%的份额。计算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水平。对于笔算教学我认为应当重视以下两点:一是重视笔算算理的教学。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重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要求,而忽略了心理学中"第一印象"的现实。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的错误笔算算理很难得以纠正。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确算理后,再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达到笔算的有效教学。二是重视笔算的多样化和最优化的有效整合。笔算教学同样也应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思维的训练。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算法后,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算法和最恰当的算法,并熟练掌握。

3. 学习汇总、总结教训

小学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计算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数学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中计算错误的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中,还应注意因人、因题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对于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要集中讲解;对于只有少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做错了的题,教师则应多花一些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对自己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本子,用来记录做错的题,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一起把一些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汇集起来,集体讨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最后再把这些错题出成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再次巩固。这样不能仅帮助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还能预防此类错误再次发生。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能力是小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我们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口算与笔算能力、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篇(4)

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思想的形成、表达与交流是借助语言材料来实现的,反之,思维的发展也能促进人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言语交流的水平. 可见,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行为及思维形式都得由语言作为手段来进行.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往往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是依靠数学语言而显示的,所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好了数学语言才真正地学好了数学. 农村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叙述思维过程,特别是数学语言更是缺乏,阻碍了思维的发展. 因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 我以前一直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忽略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但学生也能模仿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但将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却是很难.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准确、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达数学思维活动. 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概括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关键. 所以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突出数学语言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计算题教学,引导学生说清算理

计算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但是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且算理的表达要求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符合逻辑关系. 在低段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想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要加强复述,让学生多说,让每名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既会说,又会想,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整数混合运算教学时,我十分重视计算过程的复述. 例如下面三题计算过程的复述:

80 - 48 ÷ 4 + 2,此题先计算48除以4的商是12,再计算80减去12的差是68,然后再加上2的和等于70.

(80 - 48) ÷ 4 + 2,先计算小括号里面80 - 48等于32,再用32去除以4,等于8,然后加上2等于10.

80 - 48 ÷ (4 + 2),先计算小括号里面4 + 2等于6,再计算48 ÷ 6等于8,然后用80减去8,等于72.

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是运算顺序的对比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口算训练;既巩固了运算方法,又增强了思维的条理性、有序性. 所以,教师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要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如用“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式去说.

二、叙述题教学,引导学生说清运算顺序

三年级上学期的应用题只需分步解答,而一般叙述题要求列综合算式. 所以叙述题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就显得很重要.

1. 首先,在计算教学中我就注意要求学生将计算题口述成叙述题形式. 例如:(24 - 4) ÷ 5这个题目,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读出式子是:24减去4的差,除以5的商是多少?再要求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先计算小括号里的24 - 4,再将算出来的结果(差)去除5,求出最后的商(这样的话学生大多能说出来). 接着就有较多学生编出了下面的叙述题:(1)24减去4的差,除以5,商是多少?大多数学生对“商是多少”这句话没说出来;(2)用5去除24减去4的差,商是多少?(3)把24减去4的差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4)24减去4的差是5的几倍?

这样把计算时审题分析的过程梳理了一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叙述题的分析能力.

2. 填数列综合算式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下图,先读题,再解题,想一想,这幅图讲了一道怎样的数学题. 先算出127减去46的差是81,填入上面的空格里,再用81去除以9,求出商9填入下面的第二空格. 再将上面的概括,就编成了叙述题:127减去46的差,除以9,商是多少?所以列综合算式是(127 - 46) ÷ 9,要先算127 - 46,所以要写上小括号.

篇(5)

1 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课件、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于是我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 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 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篇(6)

1 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 课件、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于是我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 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 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篇(7)

引言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知识,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这一科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在编制上,以学生为主体,侧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尤其是探究类的活动;在教材的编制上,注重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转为为问题的解决;在呈现方面,教材多以图画、图片的形式,生动活泼。针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有以下四点:

一、熟悉教材,因“材”施教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对教材的特点以及其核心的教育理念要熟悉,这样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人教版的教材在编写上逻辑性比较强,且注重基础知识的拾得,能适应全国大多数的地区;但北师大版教材在编写上,思维比较活跃,教材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中,依旧用人教版教材的教学方法,那么就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对该科目的教材有一个比较深的认识,然后在根据教材的特点、编制教育理念,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1]

二、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学生的年龄一般处于6―12岁,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外界的事情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数学问题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中在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从生活中找出对应的实际问题。而兴趣却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典型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2]

如在学习5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超市购物结账时的经历,将找零钱的实际问题融于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准备不同的三角形,各两份,然后引导学生把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拼好后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知道原来三角形的底和高成了这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拼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再用这个面积除以2,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了。从而得出计算三角形的计算公式为底乘高除以2。这些实际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什么样的事物感兴趣,只要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重视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意数学的应用。数学的应用即是有效的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中,计算能力作为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在数学应用的时候,应侧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3]

计算能力的训练包含口算能力训练与计算方法训练两种。口算能力的训练,可以作为数学每一节课前的热身活动,通过比比谁算的快的形式,不仅能达到训练口算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氛围。而计算方法的训练,包括计算技巧、计算公式。计算方法的训练形式可以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以点点滴滴的形式面向学生。在计算技巧训练的时候,老师可以多用几个“为什么”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技巧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起来也更加顺手。而在计算公式训练上,则主要是理解计算公式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使用的条件。通过这些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4]

四、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

从北师大版教材的特点中可以得知,数学主要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性、参与性,要求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去学习数学。因此,在北大版数学教材的教学上,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后,可以向学生提出:在1000米的赛跑中,为什么起点不同,终点相同;在学习了比例测量的知识后,让学生利用大树的影子测出大树的高度。通过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惠兰. 浅议北师大课标版数学教材的教学工作[J].教育研究,2010,(33).

篇(8)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组织学生经历探索、练习、反馈的全过程。其实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兴趣,要设计出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练习时应以激励的方式进行更佳。如: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谁做得好做得对,同时还要注意表扬的方式,不一味孤行,要做到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乐中学、乐中做。

2. 要坚持做到课前口算习惯的养成

每节课前要有五到十分钟的口算练习,形式上可采用传统的“一条龙”与“抢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它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都要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如:10×8=?25+36=?35÷5=……,课前的复习我都是利用小黑板,这样可以节约好多时间来练习。有时也以听算等形式进行练习,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口答,抽学生到黑板练习要多抽基础较差的,看谁算得最好,并多鼓励他们。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口算的兴趣也很浓,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效果非常好。

3. 计算能力的提高要循序渐进,戒急戒躁

在数学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在计算过程中,笔算是最关键、也是学生最容易错的,学生在计算时也很粗心。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时间从长到短,做到耐心的辅导,重复、多次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这样的效果使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就是我对学生口算训练循序渐进的结果。

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还要加强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检查验算、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良好计算习惯的好和坏,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除了要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完成作业,还要养成自觉检查运算的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有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要靠验算的方法来确保计算是否正确。验算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由逆运算来检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它采用了逆向思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验出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因此,我班的学生大部分都养成了自觉检查、独立验算的好习惯。这样就有效地使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师方面

1. 通过研究,深入理解计算教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本质思想,积累学生出现的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2. 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计算教学独有的个人风格

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3. 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①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每天中可以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②在减负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一定的数感能力。

③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数学计算重视训练把握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适当综合性。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20-01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数学中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统计、空间图形,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以下谈一点本人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一、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对于小学生,比起好玩的游戏,卡通漫画和好看的电视来说,数学真可以算得上是乏味到家。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入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教学中,教师以游戏《机灵的小数点》出示,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学生要想获得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主要做法是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计算训练。首先,要坚持引导学生每天口算训练。口算时笔算的基础,比如“789x687”涉及到了9次乘法口算以及7次加法口算,学生只有掌握了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口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比如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计算题卡片,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其次,要每周举行一次计算题训练,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会通过列竖式的方法,一旦这一过程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率,因此必须通过日常训练以及每周的联系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反复训练。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计算能力。很多小学生喜欢做比较简单的计算题,而面对复杂的计算题时往往会愁眉苦脸,计算正确率也随之下降。很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总希望能够尽快将问题解决,所以一旦遇到数字较大或者繁琐的计算时,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心理,丧失解题的信心。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困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教师可以举办“巧算比赛”、“趣味解题”等活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难题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在书写方面养成工整、认真、格式规范、细致的良好习惯,有效地避免因为书写马虎所导致的出错。其次,要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要求学生能够在做题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分析,也容易使得计算变得繁冗,影响正确率。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很容易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变换形式、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计算是眼、脑、手、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并用、协调的动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因此,在设计计算练习时,要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方法,使他们的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与积极状态,确保思维活动的持久与流畅。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它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意志,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10)

一. 将数学思维融于计算教学之中。

培养学生基本计算能力是小学一年级的重要教学任务,尤其是口算训练更是占很大的比重。很多教师认为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常态化的训练,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有口算”,反复训练能增加学生的熟练程度,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我不否认这是一个很有成效的方法,但是我不认为这是科学的、符合学生数学学习发展规律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应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让学生通过借助手指、小棒或者其它教具,直观了解10这个数字可以拆成那些数字组合,既要引导学生将10拆成两个数字,比如,1和9、2和8、3和7・・・・・・也要引导学生将10 拆成多个数字组合,比如,3、3、3、1/4、4、2/2、2、3、3等。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学会“拆十”和“凑十”,这既是一个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的过程,也是加强学生记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这样,当遇到10以内的计算题时,曾经演示过的直观的现象能帮助学生做出快速的反应,得出正确的答案。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教师可以将这种学习方法继续延伸,运用到更高一级的计算过程中,比如,8+9=?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8拆成7+1,然后将1和9凑10,再加上7,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发展同步。

这种将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发展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随着年级的提高,越来越能显示出其明显优势。学生能将“凑十”、“拆十”的思维迁移到百、千、万上,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大有益处。另外,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时,采用计算和思维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将分数计算和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以生活来检验计算结果的习惯,加强数学学习的直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 将数学原理融于计算教学之中。

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很多时候并不清楚要计算的题目的数学和生活意义,只知道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去机械照搬。然而,数学计算与数学原理密不可分,比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这些数学原理的理解都会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动手操作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理解数学原理,并自觉将其运用到计算过程之中。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操作法、画图展示法等来理解同分母加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真正懂得同分母加减法,为什么分母不变,只需将分子相加减。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法,辅助学生理解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时,只能先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

在学习不同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时,教师更要结合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首先搞清楚周长、面积、体积的数学意义,一起探究其计算公式,指导在运用公式时,要考虑将各个数据的单位进行统一换算,并在得出计算结果后与给出的条件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直观感受结果的正确率。比如,计算出的长方形周长还没有一个长和宽的和大,那绝对是错误的;在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时,结果还没有侧面积大,答案的错误显而易见。因此,在理解数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计算,不但学生的计算过程会有清晰的数学思维相伴,不会出现低级的、原理性的错误,而且能办助学生进行简单的结果验证,发现一些低级的错误,及时改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 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问题,增加学生口算、板演、或书面演算的机会,及时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出现这种错位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将学生各种计算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还要认真批改作业,找出共性的作物,分析错误成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从而有效解决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问题。另外,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的教学,常抓不懈外,还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比如,一年级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敏锐性;二三年级加强学生的笔算训练,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四五六年级,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养成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习惯,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比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

每个阶段有教学的侧重点,并将学到的计算机能综合运用,大幅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同时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发展。

篇(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就非常重要。这一习惯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时所偏爱的一种方法和方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将思维习惯的训练常态化,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各项数学能力的提高,在这其中运算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以思维习惯的训练为立足点,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下面进行进一步阐述。

一、以口算做开始,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在实际初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度,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一步为其笔算能力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首先使学生明白授课内容的实际意义以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每节课的前2分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抢答口语计算,看哪一组算得又快又好。这样以比赛、游戏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以训练学生计算的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以生活为辅助,提高学生思维转换能力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数学的场景,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尽可能拉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多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就会让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具体化,从而使数学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抽离出来。在此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从生活中情景出发,改变我们的教学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将计算题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生活所需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其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更具有现实意义,使其运算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方程部分的知识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同学们,咱们要去春游了,咱们可以选择的方式有以下两种:如果坐面包车,每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如果坐大客车,每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咱们年级一共有180人,哪位同学能给我们算一算怎样乘车最经济啊?

这样在口算的基础上就将数学计算的问题应用一定的方程模式进行解决,进一步教给了学生解决数学计算能力的思维方法,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通过后续一定量的训练就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方法,从而使其能够真正培养起这一方面的能力。

三、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计算的过程中方式不只有一种,应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其解法的难易与计算量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该首选给学生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从而培养起开放性思维,训练其创新思维,进而使学生在计算能力上得到全面发展,使其能够获得全面提升,面对问题的计算时能够更加轻松自如。

例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教授初中方程时有一个关于方程的经典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用方程的思想去设x,y,这样在解题的时候就会符合一定的章程。但是在给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思想创新有意的灌输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现在笔者以具体教学案例说明:

题目:已知鸡和兔共有15只,共有4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传统解题思路是,通过对我们问题的理解,将其转化为我们数学的思维,然后对鸡与兔分别设x与y。在建立二元一次方程,这样最终就能解决我们的问题。这样的解法过于偏向于记忆与程式化,对于我们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好处的。

经过一定创新性的培养,我们学生的新解法: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

这一解法完美结合了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与数学的思维,通过这一创新的想法就能有效地解决我们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存在很多可能的。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思维转化可能计算量就会大大减少,问题就能更好地解决,这样就能够训练学生更聪明地思考计算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坚持长期训练,使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升

思维习惯及运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其的训练也是需要教师进行不断教育的。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相应的思维训练及运算能力的要求更高,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把对这种能力的培养灌输到教育实践过程中,从而使其融合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数学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上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最终使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获得极强的计算能力。

五、结语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立足思维习惯训练,加强运算能力培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从学生的口算能力入手,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进行一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其获得基础的计算能力并拥有开放性的计算思维,最后我们应该对于这一能力的培养持之以恒,使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