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一、软土及软土地基的定义
1、软土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2、软土地基
目前,我国尚未对软土地基作定义。根据其他国家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3、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软土地基是指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其天然含水量大部分在30%-70%之间,孔隙比1.0-1.9,渗透系数为10-10cm/s,压缩性系数为0.005-0.02,抗剪强度低,具有触变性和显著的流变性。
二、加强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使得在不同的地区,其地质情况也是不同,各地的地形也是存在着不同的情况,因此,在软土地质情况上也是不同。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如果软土地基不进行很好的处理,就会出现地基下沉情况,进而导致软土地基的路堤出现沉降情况,而且自沉降的过程中会出现变形非常大的情况,同时在沉降的时候时间也是非常长。
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软土一旦受到振动,就会导致强度出现降低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软土形成流动的状态。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处理的方法不当也是会导致道路在行车之后出现很多的问题。道路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路面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不但会对行车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在维修费用方面也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处理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项目施工的时候,就要对路基施工质量非常重视,在路基施工中要对软土地基处理非常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公路建设工程的稳定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公路工程未来的使用安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在未来的维修费用,因此,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三、软土地基危害的主要形式
1、浸水沉陷破坏――路堤的衔接处发生沉降
公路工程在进行软土路基处理的时候对处理的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样是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出现,其中对路段进行排水的时候,如果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是非常容易导致水对路基进行侵入,这样在行车过程中路基会在水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衔接处沉降的情况,同时也是会导致路面出现开裂的问题,这样会导致路面出现局部凹陷的情况,导致行车过程中是非常颠簸的。
2、剪切拉裂破坏――路堤侧向发生整
土体强度出现下降的情况是会导致地基出现整体流动性非常强的情况,因此,会导致出现软土层整体滑动的情况,路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剪切拉裂破坏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在情况严重的时候,是会出现贯通的裂缝,这样就会导致整个公路的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四、软土地基处理时应考虑的因素
1、 地基的状况
土质条件的影响。黏性土: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压实法。在施工中采取的处理方法对地基的扰动必须尽量小;砂性土:采用挤实砂桩法或振动压实法对可能发生液化的砂性土进行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黏土一经扰动,强度会降低很多。地基构成情况。在软土层较浅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简单的表层处理。重要的构造物基础常用开挖换填法。
2、道路性质
对于设计要求的公路道路等级越高,平整度要求也越高,越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软地基沉降处理措施。反之,公路等级较低时,可先铺设简易公路路面,等待地基沉降结束后,再铺设常规的公路路面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公路道路的形状。
3、道路桥梁施工的周围环境
道路桥梁施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处理地基时的振动、噪声及地下水的变化和多余的泥水散落等,因此在选择软地基施工方法时必须详细地加以考虑。对于路堤高度较高而地基特别软弱。在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基可能会经常发生大的隆起或沉降。
四、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对策
1、竖向排水法
排水法固结地基原理就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通过布置竖向排水井,使土中孔隙的水被慢慢排出,孔隙比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最终使地基土的强度逐渐增长。为了加速固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天然土层中增加排水途径,缩短排水距离,设置竖向排水井,用以加速地基的固结,缩短预压工程的预压期,使其在较短时期内达到良好的固结效果,能够使沉降提前完成;并且加速地基土抗剪强度的增长,使地基承载力提高的速率始终大于施工荷载增长的速率.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为了加速堆载预压地基的固结速度,常常与砂井法同时使用,称之为砂井堆载预压法。沙井法适用于渗透性较差的软弱粘性土,对于渗透性较好的砂土和粉土,则无需用砂井排水固结处理地基;含水平夹砂或粉砂层的饱和软土,在水平方向透水性良好,不用砂井处理地基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固结效果。
2、加载换填法
加载法就是要促使软土沉降,提高地基的强度,以避免在填土的上方或者紧邻填土的路面以及抛填物,因而造成的有害破坏。使地基沉降固结的方法有:在地基上方施加总压,以减小填充物之间的空隙等。一般使用填土加载法,也可通过竖井等方法来降低地下水。采用填土加载的方法时,要使地基有良好的稳定状态。而降低地下水法就不必考虑地基的稳定状况。
3、抛石挤淤法
此法常用于常年有积水的洼地等有较厚软土层的地方。其软土层一般位于水下,土壤的更换比较困难。若对软土基地处理不恰当会导致公路不能正常使用。一般向路基中填充片石,通过片石的挤压将路基范围的淤泥挤出,然后再铺上一层厚沙,最后回填土。抛石挤出淤泥要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当软土层道路较为平坦时,要从路堤中心按三角形进行抛石填满。逐步从两侧填到全宽为止。使软土或者沼泽从两个侧面挤走。若软土的边坡系数不小于1:10,就要从高侧开始投抛,逐步向低侧进行,必要时应在低侧多抛填一些片石,与此同时要保证低侧的边部有平台顶面,并且平台顶面不小于2m。待抛出的片石在软土以上或者浮出水面后,这时要使用颗粒较小的石块进行空隙的填充,在空隙填平后,再进行碾压夯实。
4、粉喷桩加固法
你省(89)云土籍字第1号《关于铁路、部队在城镇土地使用权申报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现函复如下:
1. 铁道线路用地,由铁路分局到线路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申报,线路以外铁路部门使用的土地,一律以宗地为单位,由直接使用土地的单位向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申报。
关键字: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权属调查;
一、地籍测量的概念。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二、地籍测量内容。1、根据地块权属调查结果确定地块边界后,参照表10-2设置界址点标志。2、界址点标志设置后,按照下述“二”中的测量方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3、测量内容:包括区划、权属、地类、地形四要素的所有面、线和点状对象,外加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
三、地籍测量的特点。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2)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3)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4)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四、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有何区别。
地形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但面积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采用平板仪测量方法,在野外进行测图。
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五、地籍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测量方法:原则上采用数字地面测量,即使用全站仪或其他解析型地面测量仪器,配合棱镜,实地测量测站至待测碎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同时输入待测点图式编号及其相关点的连接码,并采集待测对象的主要属性数据。
精度要求:地物(貌)点测定精度
①地物(貌)点分:地物(貌)按点位精度要求分为三类:
A、类地物点。又称主要地物点,指主干街巷或支巷的拐点和巷侧建筑物的明显角点B、类地物点。又称次要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城镇明显建筑物角点和村庄内明显建筑物角点。C、类物(貌)点。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他地物(貌)点,主要指无法准确定位的地物(貌)点。
②平面精度。地物(貌)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出表1(表略)的对应规定范围。同类邻近地物(貌)点间的距离中误差应不超出表2的对应规定范围。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7.1规定值方宽50%。表1地物(貌)点平面点位中误差(厘米)
③高程精度。地物(貌点)高程精度按表2(表略)等高线间内插点高程中误差要求。表2 等高线间内插点的高程中误
六、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1.要素。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2.方法。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地形测量因为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除非建立数据库)。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Key words: topographic surveying; cadastral survey; authority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P25一、地籍测量的概念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测量包含着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工作。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它是为了满足土地的权属管理、财政课税、合理利用等的要求而进行的,重点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采集、处理和表现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并以图形形式加以表示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是地籍图,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权属界线,这些界线有的是可见的线状地物,也有的是不可见的点位连线等。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是地籍要素与权属有关的地形要素的集合。它主要是对宗地的地籍界址点、权属界线、土地用途等的定位与定性相结合的测绘工作,在定位测量方面有着较高的精度要求。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房产管理、城市和农村规划、土地整理和税收部门的重要依据,在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二、地籍测量内容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届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5)根据土地强迎、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三、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由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知,测绘技术一直是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四、地籍调查测量的注意事项
1、权属调查注意事项
(1)权属调查
界址调查是地籍测量的核心和基础工作。做出相应的土地调查研究,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权属纷争,反复的土地测量结果讨论,能尽量使结果正确、严密,防止之后的工作重复进行。所以,调查中充分准备材料,增强对土地来源的了解,这样,减少麻烦和纠纷。
(2)调查底图的准备
每块土地进行权属划分之前,必须对土地的预编宗地号码 界地址点号进行记录,防止调查的重复和遗漏。界地址点的编号要依次,缺少号码的依次递补。内界地址点要1号开始编号,从上到下,从左至右。
2、地籍测量注意事项
精细的测绘工作能够提高精确度,但是,没有100%的精确度,过度追求精度只会增加测绘的费用。工程项目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测绘工作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总体原则是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花少钱能够得到最大的精准度,这是最理想的情况。(1)一定要选用合理的比例尺。变化比较大的地区和平坦宽阔的地区所用的比例尺肯定是不一样的。(2)合理布设高程网点。土地平坦的地区以及地形复杂的土地施测网点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尺。(3)测量关键点很必要。(4)绘图时要明确标注清楚图上元素代表什么,居民用地、园林用地、林业用地、沟渠、水电建设用地等,房屋面积、房屋年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以及房屋容积率、园地,特别是坟地的数量等,都需要在成果图中表示出来。为了方便地控制标石的施工,测区一定要有足够多的标石。(5)测量过程中不要单一的人工作业, 要多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帮助测量和统计,加快工作效率。
变更调查是地籍测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注意一些材料的准备,例如(1)土地变更、登记等相关证书;(2)地籍图;(3)地籍调查表等。关于土地权属问题,要注意宗地所有权的更替, 宗地面积及界址点等的变化。例如合并前后界址点会有变化,宗地的合并与分割要统一。
Abstract: the cadastre survey results directly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social economic macro decision provides the basi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impact very profoundly. Below the cadastre of measuring technolog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cadastral; Characteristics; Address map; methods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结合日渐紧密,使地籍测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 地籍测量的现状
地籍测量包括权属调查和权属测量,是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在土地登记申请的基础上,通过权属调查和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作好技术准备,对地籍测量的含义,内容及测量的基本方法进行论述。地籍测量是技术与法学的综合应用,是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及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的测绘工作。
1.1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技术行为。在国外,地籍测量被称作官方测绘。
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
1.2 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地籍图和地籍册。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②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③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④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薄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⑤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1.3 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因为地籍测量的对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所处地区不同(如农村与城市,城市中繁华地段与一般居民区等)地价差别很大。《规程》和《规范》分别提出了实地和图上两种精度要求,现对比如下:
①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规程》规定: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均不得超过±0.05cm。
《规范》指出: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05mm;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1mm。
②界址点的测定精度。《规程》提出: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其点位中误差为±5cm,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其点位中误差为±7.5cm,允许误差为 15mm。《规范》指出:界址点和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界址点的间距中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05mm(当采用编绘法成图时,可放宽到±0.6mm),山地不得超过±0.75mm.对施测困难地区,界址点和地物点的精度要求,可按上述规定放宽 1/2 倍。
一般来说,图上精度因比例尺不同而异,容易掌握和应用,因此《规范》提出的精度要求,当前很少采用。而《规程》提出的实施精度,则主要是从划分权属单元时不致引起争议这一角度出发的,从理论上分析,这个精度要求更严格,应用更广泛。
2 地籍测量的方法
地籍测量是个基础工作,必须搞好,要想搞好地籍测量工作,必须了解地籍测量的原则和方法。我国地籍测量工作遵循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测量按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施测。这样施测界址点点位整体性好、精度高;宗地之间无重漏,检核条件多:宗地相互关系消楚,便于日常管理;资料齐全,规律性强,便于存档和保存;有利今后日常地籍管理,变更登记,动态监测。当前地籍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解析法、测算法、摄影测量方法和 GPS测量方法。
2.1 解析法
解析法是目前界址点测量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测区平面控制,通过测边、测角,计算界址点坐标的方法。解析法宜于在视线好,宗地面积大的城镇开展。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点位误差小,精度高:但对于较隐蔽的界址点,施测比较因难,特别是宗地密集的老街区用此方法施测费工多,成本高;解析界址点测定的基本方法有: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截距法、自由测站定位法。各个测定方法的要求:
①街坊全部界址点,部分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原则上应在图根,图根以上的控制点上设站,用极坐标法测定。隔岸也可采用角度前方交会法,以保证依据这些界址点进一步发展确定街坊内部界址点的精度。
②街坊内部界址点需用支导线测量确定时,总长不得超过 100 米,图根点至界址点不宜超过 3 条边,仍有困难的,可采用距离交会法,截距法,直角关系推算内部界址点坐标。一般推算不宜多于两个层次,交会距离不宜超过 20 米,交会角宜在 20~40 度间,截距点应严格位于两已知点的直线上,用直角推算坐标时,定向边不宜短于推算边,尽量用第三方向检查。
2.2 测算法
通常以解析法施测街坊周围能够直接测量的界址点坐标,而对街坊内部隐蔽无法直接施测的界址点,可利用已测界址点的坐标、各宗地界址点间堪丈值和已知条件,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计算隐蔽界址点的坐标值。
2.3 解析摄影测量方法
解析摄影测量方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满足界址点坐标测定的精度要求,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作业方法速度快、外业工作量小、经济效益高。
3结束语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工作。 计算机、RTK、GIS 等科学技术的运用, 为地籍测量工作的准确、 快速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地籍数据不仅是城镇土地利用状况指标获取的最基础数据来源,同时也为土地利用的分类、分层次的数据统计,对土地利用状况合理评价、土地利用潜力挖掘的分析、显示和表达提供空间定位。
地籍基础数据对于土地管理部门从以前简单的登记和统计的被动管理模式向集调查、统计、分析、评价、决策和调控为一体的主动模式转变极为重要。地籍数据的运用是整个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 它对土地管理部门今后制定合理的地价、税、费政策,调整土地市场的供需平衡,对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本人在长期的野外工程测量中做了一些探索和总结。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5)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像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由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知,测绘技术一直是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三、地籍测量的数字化及成图
(1)要素
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
(2)方法
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3)精度
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4)应用软件
地籍测量为了后续工作的无缝衔接而均使用各自的测量成图模块。这些测量成图模块均为我国的研发人员自行开发,与国外很多专业成图软件或在国外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成图系统相比,在功能与实用性上差距很大。如果只是进行地形测量,在所使用软件方面可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成图,或者继续使用原软件,或者将原格式(MapGIS或瑞得图形格式)转为其他成图软件格式。
四、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近些年GPS新技巧的涌现,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把持点的坐标。特别是利用RTK新技巧,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把持点,仅根据必定数量的基准把持点,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
地籍测量中利用RTK技巧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地位并能达到请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地准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吸收的遮蔽地带,应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测绘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精准、翔实、高效的地籍、土地分类、统计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测绘技术为我省的土地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全国两轮次土地调查在我省的实施,现阶段已在农村广泛开展,地籍测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参与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参与地籍测量实践时的经验、教训,探讨现代测绘技术解决现代地籍测量和土地管理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望得同行斧正。
1 测绘与地籍测量发展的历史
测绘技术产生之初的主要应用之一就是解决土地的划分和测算田亩的面积。最远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皇家登记的税收记录中。公元前21世纪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就曾以测绳为工具用测量方法测定和恢复田界。我国从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开始了对田地界域进行了划分和丈量。明代编制的鱼鳞图册,是我国地籍测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地籍测量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对此项工作也普遍重视。而数字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卫星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地籍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地籍的管理体制等产生广泛的影响。数字测量技术已成为土地调查与制图的重要手段。其中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主要通过处理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制作数字影像产品和提取地物的矢量信息,它具有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多、直观性好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
全球定位系统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即GPS定位技术。它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精密定位和城镇地籍测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布点灵活、经费省等优点。发达国家都陆续开展了由政府监管的以地块为基础的地籍或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现在,我国已开展以宗地为基本单位土地建库和土地发证等土地信息系统。浙江省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在城镇已开展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建立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 浙江地籍测量的发展过程
我省地籍测量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这也与测绘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一阶段为平板仪测绘地籍图也即“白纸测图”,人工勘丈,手动填表。特点是大量使用手工,精度不高。第二阶段为解析界址点、装绘、表簿自动生成,特点是图属分离,效率、精度有提高,但劳动强度还是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更新困难。第三阶段为信息化地籍管理,以二调为代表,特点是GIS+OA一体化,随测绘科技的提升信息获取手段丰富,信息管理效率、分析功能强大。缺点是受制于本身精度高要求,制约了其利用高科技测绘手段对信息的实时获取,及快速更新机制的建立。
3 现代测绘技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现状
(1)空间定位技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随着现代控制测量学科和定位卫星和、接受设备的发展,地籍测量的空间定位技术已经从最先的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发展到当今的卫星定位,基于cors的网络rtk定位技术,我国的北斗系列导航定位卫星已能覆盖我国,并在加速发射组网阶段。这些现代定位技术从效率上,自动化程度上、精度上使地籍测量有了质的飞跃。
(2)航天航空遥感技术在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轻型无人机等小型地面高分影像的获取,快速制作高分地面影像,为地籍管理中地类的快速、精准获取土地分类统计成为了可能。
(3)先进的测绘测仪器装备。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如免棱镜型全站仪、可量测的实景影像采集车、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涌现,为地面地籍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快速的解决方案。
4 现代测绘技术与方法解决现代地籍测量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卫星信号和通讯信号遮挡问题。在城市居民地内部和植被茂密的山区等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区域,卫星信号接收机不能接收到有效的解算卫星数量,在cors覆盖区域,如无通讯信号也不能得到cors站点发出的解算信息,不能随时定位,目前的测绘技术和方法还不能解决这类问题。这些区域目前只能用常规的仪器来解决空间定位问题。
(2)高分卫星影像问题。高分影像一方面为地类调查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工具,但这些都是受制于别国,且购买费用比较昂贵,虽我国最近发射了此类卫星,但在精度方面比较难以满足要求。航空影像的获取又受浙江的地理、水雾天气较多的限制,在时间上不能保证地类调查快速开展。
(3)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和国产GIS软件的问题。现代先进测绘仪器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不但价格昂贵,后续海量数据处理技术还有待进一步跟进,国产的GIS软件在处理效率、功能反面还与世界上先进的ArcGIS等有较大差距,况且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匮乏。
(4)不同尺度测绘技术的融合问题。不同尺度测绘技术的融合问题。土地管理需要不同尺度的图件和数据,并且他们之间需要高度相关,配合使用。在地籍测量技术中,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解决小尺度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监测问题,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解决大尺度的城镇地籍测绘问题,而全球定位技术可解决多种尺度的地籍测绘问题,现阶段,这些技术没有相应的规程或规范来合理的进行集成和融合,使地籍测绘成果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因此,必须全面研究摄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相互融合集成,确保不同尺度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5)对新技术的快速反应应用、地籍日常的更新机制问题。随着3S技术的日益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地籍测绘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总体上来讲,这些新技术的测绘精度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显著。现在我们对这些新技术的反应机制严重缺乏,不能对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统一的部署,从而造成测量精度的不匹配,给地籍信息的有效更新带来重要的影响。为避免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地籍测绘成果的不匹配,建立地籍信息的日常有效更新,应建立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更新机制,严格控制测绘成果的质量,保证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5 结语
上述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随着现代测绘技术(含3S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也会不断发展和先进,以满足现代土地管理的需求。也会随着标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不间断的信息流传输和更新。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地籍测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质量第一
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要坚持以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依据客户的要求实施地籍测量,充分考虑土地管理部门和客户对地籍测量的有效建议和意见。土地的管理部门和客户有监督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的权利,因此,在进行地籍测量的每一个环节时,都要依据实际要求进行测量,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2、数据为主
地籍测量的主要结果就是土地各项属性的数据,因此,在进行地籍测量时一定要坚持数据为主,以数据为依据,进而有助于提高数据测量水平和质量,最终以主句作为衡量标准。通过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判断,由此来确定地籍测量的质量。为了保证测量的质量,还要对地籍测量的数据进行审核,并依据实际的测量数据对地籍测量的质量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价。
3、以人为本
实施地籍测量的技术人才是影响地籍测量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合理的运用人才,有利于实现地籍测量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作用,从而保证测绘工作的高效性、有效性。
4、事先预防
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在保证地籍测量质量的前提下,应当注意预防测量过程中测量问题的出现。首先对测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有效的控制,然后对测量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解决策略。在对测量产品进行检查的同时,需要对地籍测量的工作和流程进行质量检查,从而有助于地籍测量质量的提高。
二、造成地籍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
1、观测者自身的局限性
作为土地测绘工作人员,应该熟练操作仪器、准确处理采集的数据、科学管理测绘资料,从而组织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土地测绘工作中观测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等条件不同,其进行土地测绘所得到的结果就会差生差异。首先,观测者在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如视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可能会差生误差。其次,土地测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土地测绘的质量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测绘工作者有不同的态度、习惯、责任心、经验和技术水平,而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测绘结果。
2、仪器精准度的有限性
测量误差指的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数值相差情况。在现实的地籍测量工作当中,通常会选取约定真值。约定真值需要所测量的不精准度来展现其所处的情况。为此,测量误差在现实工作中是没有办法达到有关准确的要求的。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地籍测量设备生产工艺具备一定的约束性,通常是选用的有关设备绝对不可能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为此,就会造成地籍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针对机械设备所造成的地籍测量结果有误差的存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机械设备的选择类别是否能够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准度,施工功能能否达到客户的要求,操作形式是否方便等,这些因素都将会对地籍测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3、观测条件的不定性
比如,阳光、温度、地质、风力等客观因素是无时无刻的处在一个不断改变的状况下,为此,地籍测量结果会受到观测客观条件的巨大影响。
三、提高地籍测量质量的建议
1、做好地籍测量前期的准备工作
我国古代的名言“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地籍测量工作同样需要详尽的前期准备工作。地籍调查工作是地籍测量准备工作关键环节,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籍测量的最终成果。地籍的建立是政府行为,因此,地籍调查工作应由当地的政府进行组织,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成立以主管行政长官为首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必须责令调查辖区内各级国土部门和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地籍调查机构对辖区内的地籍调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及检查验收,使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有管理上的保证;随着地籍信息化的逐步完善,还要满足社会公众对地籍资料的需求。
2、做好地籍测量的监察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的地籍测量监察体系,明确对地籍测量的作业、监理、检查进行科学分工,做到各尽其职。明晰监理内部组织的岗位职责和具体分工,通过监理和检查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检查工作,保证地籍测量的质量。其次,促进地籍测量的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将地籍测量工作置于严格的程序控制之下,使作业的主要环节和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地把握作业过程中的活动,适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后,把握地籍测量各阶段的特性,在进行地籍调查工作中要加强对有关确权政策的把握和调查程序的控制,对在地籍测量中,应多进行旁站监理,重点检查使用仪器的状态是否正常,有关仪器的使用是否规范以及操作是否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
3、加快高科技的应用速度
地籍测量工作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许多测绘部门已形成了数字图的规模生产,GPS定位系统、WBGPS-Survey测绘系统和GPS-RTK测绘技术的大力应用,是提高地籍测量的准确度和速度的重要方法。
4、加强新闻和舆论监督工作
首先,加强于地籍测量项目区域人们群众的沟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在工作中落实为广大人们群众服务的精神,倾听项目区域内群众的心声,正确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加强地籍测量作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地籍测量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量大,应该支持作业人员有新的办法、思想和感悟,加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一定会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其三,要充分利用报社、电台、电视台进行全面宣传,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争取社会对地籍测量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发挥新闻舆论的力量为提高地籍测量质量服务。
5、创建信息共享平台
地籍测量部门创建科学的测量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准,这对于土地地籍测量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力度,将其能够更好的为整个社会所服务。地籍测量部门需创建较为完善的地理信息管理制度,把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通信技术、测量流程及MIS系统有效的统一在一起,经过利用信息化方法来创建统一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便于能够为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供应真实的信息依据。
6、综合调查
对地籍测量质量掌控工作中综合调查是非常重要的,有关单位及操作队伍需把测量质量进行关键性的掌控,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这将直接关乎着调查质量结果。经过开展综合调查,能够及时的对地籍测量工作中潜存的问题进行解决,避免隐患的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部门只有对地籍测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才能保证土地管理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土地管理部门对地籍测量的认识和管理,对测量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有助于地籍测量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津桑.地籍测量关键工序探讨[J].江西建材,2014,06:230+232.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1.地籍测量的概述
1.1 地籍测量的概念
在进行土地管理的工作的时候,地籍测量是这项工作中最基础的一个部分,而这个部分基于地籍调查,就是通过借助高科技的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系列的调查工作。有关的土地管理部门为了能够对于土地的划分和利用能够有更好的管理计划,有效地得到土地最真实的信息,会招收和培养一些专业的地籍测量人员,让他们通过利用现代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测量手段,从而可以实现对于各种土地信息的了解,包括土地面积数据、土地利用率、土地所有权等几个方面。然后相关的管理部门通过接受这一系列的信息,可以对于土地做出高效的规划利用,这就是地籍测量的主要作用。作为土地管理技术的基础,地籍测量这一专业测绘工作满足了国家和各地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各种其他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政府和人民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1.2 地籍测量的重要意义
地籍测量工作是具有政府性质的基础性测绘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一种工作。地籍测量关系到热门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关系着国家可以对于土地有更好的统计和利用,所以说地籍测量工作一定要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检查体系和制度,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也一定要时刻保持着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地籍测量工作,在确保国家的土地税收、土地使用以及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上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国民经济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地籍测量工作进行强化之后,能够更好地解决现代城镇在规划和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规划时和规划实施时的工作量可以大大地减少,因此这项工作的结果对于现代房地产开发、城市中工业区的开发以及现代化小区的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如何更好地做好地籍测量工作
2.1 建立科学的测量组织
测绘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并且各地也都专门地组建了在技术方面更加熟练和专业的队伍。但是,对于这些队伍,各地相关的管理部门要进行统一地组织,统筹安排,充分地调动各个队伍的积极性,加强各个队伍之间的工作配合,从而实现分工合作。各个地区可以成立一个联合测量领导小组,从而可以在有大量的测量工作的时候,可以更好地进行任务的分配和联合作战的工作方式。并且在进行测量结果检查的时候,由于有明确的分组和分工工作,可以使得检查的时候有更加明确的目的和更为准确的执行人员判断,这样在出问题的时候也更方便地入手解决。
2.2 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
在目前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存在着传统方法与地籍测量新技术并存的情况,因此对于测量手段的选择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传统的测量方法可能更加有经验、有先例,而新的地籍测量技术则是会引用更加高科技的先进技术。但是大同小异,到最后经过这些不同方法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要完全地符合规范的要求。只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更多的人依旧会选用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而对新的测量技术手段置之不理,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广和应用,有些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地籍测量的要求了,只有引进更加先进的测量技术才会使得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对于先进的测量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工作一定要做好,这也是在现代的信息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方法趋势。
2.3 解决好地籍边界的权属问题
在大规模的地籍测量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制定好相关的规定,对于权属界线在相关的例文中都予以明确地解说,从而从根本上去避免产生纠纷的可能性。尽管地籍测量工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内容,但是地籍边界的法定问题仍然是很关键的,只有有了有说服力的明文规定,才会使得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有保障,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予以相应程度的重视。
2.4 制定确切的检查验收标准
地籍调查结果是由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部分组成的,其成果中不但存在政策性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技术性的问题,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紧密的联系着,而成果又相互制约。在地籍测量的检查验收工作中,一定要制定一个确切的检查验收标准。只有有了明确的检查验收标准,让一切标准都存在一个合格的区间,这是对于地籍测量准确性的最基本的保障。对于地籍测量中的测绘值的检查验收标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到不同的标准要求,视情况而定,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的条件差异可以做出相应的规定调整。
2.5 加强地籍测量工作人员的培训
对于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要严格地执行合格的上岗机制,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经过相关的专门技术的培训,让他们持证上岗,保障他们都可以单独地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误差的发生,让他们都可以在一个可控的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对知识一直保持一个渴求的状态,那就需要进行定期考察,召开专门的培训会议和心得经验分享交流会,确保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颖的地籍测量理论和方法能够及时地被用到工作中。
结语
总而言之,地籍测量工作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我国的国土管理进行规划的重要工作,虽然现如今会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并且地籍测量是一项繁琐且艰巨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一直保持一颗细心与耐心。相信经过国家、政府与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之后,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会做得更好。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传统的测绘方式主要是手工作业,外业测量人工记录,人工绘制地形图;为用图人员提供晒蓝图纸,在图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标、尺寸和面积等。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土地管理人员所使用的地籍图可以直接显示于屏幕,各项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中随时查寻、变更。在交互式计算机图形系统的支撑下,工程设计人员可直接在屏幕上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等。因此,地籍测绘方法,必然要经历一场不可避免的革命性变化,变革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使地籍测量工作实现科学化、现代化。
1 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是地籍管理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所以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目的的测绘工作。它为地籍管理和其它土地管理工作服务。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⑴带有法律性行政行为;
⑵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
a⑶有配套的成果资料,包括图、表、册、卡等成套的成果;
⑷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当地籍要素变化后,应及时同步地进行变更测量。
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极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范围大小、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基本状况信息的测绘工作。包括: ⑴地籍调查; ⑵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⑶地籍界址点细部测量; ⑷地籍地物点碎部测量; ⑸计算机数据处理; ⑹各种成果输出。
2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 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 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 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 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 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 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2 . 1 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 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斯.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 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 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2.2 GPS 测量模式
G P 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GPS 技术在进行地籍测绘工作时,一主要有两种模式:静态相对定位和实时动态相对定位,静态相对定位操作工序简单,台地面接收装置只要排列好,就可以进行同步观测,但是过后需要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果如出现精确度不高的情况必须重新测量。载波相对观测量是GPS 技术实时动态相对定位技术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控制基站选取的测量点位都比较精确,并且通过安装一台或多台地面连续接收装置实时观测不同角度传送的观测数据。
在GPS 系统中,计算机绘图和虚拟现实技术是追主要的两个部分。对于GPS技术测得的结果,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快速、有效地得到一系列数据图形。这些图像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清楚地显示地籍测绘的全部流程。此外,在进行测绘工作之前,流程模拟工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保证测绘工作实现可操作、高技术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保障。由此看来,计算机在测绘工作之前的模拟流程及对GPS 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工作中不可或缺,计算机技术不仅仅能够实现基础工作的需要,还能够得到虚拟现实技术,对保证GPS 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 3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 以激光测距系统(LI DAR )、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 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 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 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 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 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2.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 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 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 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 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 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 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 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 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 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 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
量的精度要求。
3结束语
中国幅员辽阔,地籍测量相当重要。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它是城镇地籍调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调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保障,而且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结合紧密,研究地籍测量不仅可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当代高新测绘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不断向前发展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科技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资料的应用、管理和分析等要求不断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地籍测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计算机的普及,使测量工作与计算机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从而实现了数字化的地籍测量,这是一种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系统。
一、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
1、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程度是非常高的
数字地籍测量的野外测量能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绘图成图,还可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图。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的效率比较好,劳动强度较小,错误机率较小,绘制的地图美观精确。
2、数字地籍测量精准度非常高
模拟测图方法的比例尺精度,决定了图的高精度,图的质量除点位精度外,还和图的手工绘制有联系。不管采用的测量仪器精度再高,测量方法再精确,不可能消除手工绘制对地籍图精度的影响。数字地籍测量在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的过程内,观测值是自动传输,数字地籍图无损失地体现外业测量精度。
3、现势性、整体性非常强
现在的数字地籍测量,克服了纸质地籍图不断更新的困难。地籍管理人员只需将数字地籍图中变更的部分输到计算机,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对原有的数字地籍图、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更新,确保地籍图的现势性。数字地籍测量的优势,在城区变更地籍中能得到体现。常规的地籍测量是以幅图为单位作施测。数字地籍测量在测区内部是不受图幅所限,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河流、道路的分界划分,还可按街道、街坊划分,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可以在测区中进行实测和分组作业,成果可靠性很强。
4、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适用性非常强
数字地籍测量以数字形式储存的,应根据用户的需要,输出不同比例尺、不同图幅大小的地籍图,输出多种分层叠加的地籍图。数字地籍图非常方便地传输、处理和多用户共享,还可自动提取点位坐标等;通过接口,数字地籍图可供地理信息系统建库用;可以依软件的性能,作多种处理、计算,完成任务;数字地籍测量保证了高精度、提供了数字化信息,满足了建立地籍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
二、做好前期的地籍调查工作
地籍调查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地籍测量的最终成果。地籍调查目的在于清楚地掌握土地的基本状况,并把它们反映到地籍调查表中和地籍图上,它首先服务于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理工作,进而满足土地的税收、城市规划、房产管理以及其他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需要,随着地籍信息化的逐步完善,还要满足社会公众对地籍资料的需求。为了搞好土地管理,必须掌握土地的最新信息。由于地籍的建立是政府行为,因此,地籍调查工作应由当地的政府进行组织,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开展地籍调查的市、县有必要成立以主管市(县)长为首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研究处理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研究、确定、仲裁土地权属问题。领导小组必须责令调查辖区内各级国土部门和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对辖区内的地籍调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及检查验收,使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有管理上的保证。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作业方法
1、控制测量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全站仪的普及,传统的三角测量方法逐渐被高精度的静态GPS控制和灵活简便的导线网控制所代替,这无疑大大地减轻了控制测量工作的强度,去掉了三角测量的繁琐和限制。首级控制测量可用静态GPS技术测定,并用随机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外业细部点的采集如果采用RTK技术无需做图根控制点,如果采用全站仪,需要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做图根控制点,也可采用RTK技术直接加密,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和各种交会测量等方法进行。
2、界址点、地物点等细部点的测量
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有:GPSRTK技术、全站仪、扫描数字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2.1GPS RTK技术
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简称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RTK定位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固定站),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流动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受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3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差分定位,对于GPS定位中存在的多台接收机共有的误差(如卫星时钟差、卫星星历误差)、信号传播误差(如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以及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等公共误差,可以得到很好的消除或削弱,从而提高测量定位结果的精度。
2.2使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测量
对于高大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地物点,则首先利用RTK测设一组图根点,使用全站仪利用图根点进行界址点和地物点测量,全站仪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测量过程中注意绘制宗地草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尤其是免棱镜全站仪的出现,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所以使用全站仪测量是数字化测图最主要方法。
2.3扫描数字化作业
对于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可采用将原图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栅格图形后,再利用专业的扫描矢量化软件将栅格图形转换成矢量图形,从而实现原测地籍图、地形图的数字化。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可以通过采取修测、补测等方法,实测一部分界址点或地物点的精确坐标,再用这些点的坐标代替原来的坐标,通过调整纠正,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原图的精度。
2.4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它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是提高地籍测量水平的关键
测量技术在我国地籍测量的应用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地籍测量技术人员要能够根据测量现场地形条件科学地以多种测量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测量,以此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这就对地籍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籍测量部门必须不断加强测量人员专业技术培养与培训,提高地籍测量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根据测量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并能够根据实地勘测记录分析测量技术的测量结果准确性,以此确保地籍测量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数字地籍测量技术,以先进的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精度、提高现势性、提高数字地籍测量的实用性,以先进的数字地籍测量技术弥补传统测量技术存在的不足,弥补测量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上存在的不足,确保地籍测量的精准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它是地籍调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数字地籍测量不仅可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当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