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业与水利工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业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业水利工程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使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业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等。这些都对农业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农业水利工程存在问题
1.1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
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部门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而地方政府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另外,农民自己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
1.2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以前的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的标准与原有的设施不一致,其标准更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业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1.3水质要求高
主要是由于农村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因为一旦水源遭到污染、水质破坏,就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1.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
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农田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2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重点
农村水利工程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圩区治理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
2.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2.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
准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2.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死虾、死蟹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2.4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暴雨受到的灾害影响来看,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2.5加强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3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的措施
3.1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水利的重视程度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应当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
3.2加强农业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
水利站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圩区建设和国营机电排灌站的运行管理,新技术推广等等。乡站人员事业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计划,并通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再下拨到乡站。要实现事企分开,精简乡站事业编制人员。乡镇水利站要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与经营相分离、综合和专业相结合、科技和指导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3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注入水利投资资金,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根据地下水资源情况,拟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幅度,限制大量开发和浪费水资源项目的投资,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政府应做好水文气象预报,加强水文气象监测,加大水利科技支撑和水利知识宣传。
3.4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政府应大幅度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政府应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的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资、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200-01
干旱缺水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矛盾之一。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要实现农产品多样化、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需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抓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主要是综合运用水量平衡原理、模糊综合评判优选法、系统工程原理、降水就地叠加富集理论等,基于当地节水经验、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方法,考虑农业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不同水源状况等,从水资源合理开发入手,优化组合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技术,利用土壤和天然降雨调蓄能力,实现田间水分的无效消耗,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现从以下途径展开讨论,以推动我国节水农业与农村水利工程的和谐发展。
1 强化农村水利工程的硬件设施
当前,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污染严重,农村水利工程防洪除涝能力欠佳,亟需大批的农村水利工程对水质进行保障。鉴于不少城镇的农村水利工程排涝动力的配备依然还是参照农业排涝标准设计、建设,无法实现良性运行的状况,节水科技企业,作为一种新兴和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可将先进节水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传播。现阶段,节水用化学——生物制剂企业、低压管道输水企业、喷滴微灌企业、节水机械工程企业、旱区设施工程企业、节水用覆盖材料企业、节水型种子企业、节水型种子企业等应进一步得到大力发展[1-3]。
2 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利用系数,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明确政府管理和投入机制
我国水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而浪费严重,因此应积极推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建设工作。农业节水是国家的战略目标。实施农业节水,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而农业节水需要大批农村水利工程的应用。建立以农民为节水主体的政府投入机制和政策,明确节水主体[4-7]。既做到传统上的喷灌、滴灌、防渗平地、覆盖保墒、耐旱品种等,又要做到这些技术的集成配套、物化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及售前售后服务等。调动农民的节水积极性,使农民成为事实上的节水主体,融节水与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为一体,使农民尝到节水农业的发展甜头,进而鼓励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增加节水投入[8-13]。积极推广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完善防渗渠系配套,扶持节水灌溉典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
3 科学开展农村水利工作
农村水利工作要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利用水资源和水务一体化优势[14],力求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达到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15-17]。农村水利建设应注意河道清淤、节水灌溉、圩区治理、防洪除涝以及水资源保护、农村水污染防治等[14]。
4 坚持水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积极推广“三灌”技术
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使用,要依法保护水资源,以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服务。针对我国高效节水农业的地区灌区小而散、水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果园节水等特点,应积极推广“三灌”技术[16-17]。所谓“三灌”,就是滴灌、微灌和喷灌,其中喷灌技术是较好的选择。
5 参考文献
[1] 张岳.21世纪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节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J].中国农村经济,1998(8):9-12,27.
[2] 刘军,张艳玲.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5):364-365.
[3] 李海英,刘丛运.对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122.
[4] 严鹏.对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4):257,260.
[5] 胡新春.县域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42.
[6] 张云鹏.浅议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民营科技,2011(8):179.
[7] 郭根林,徐军.对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点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02(5):31-33.
[8] 郭莉莉,李凯,齐秀红.农村水利工作的探讨与发展[J].东北水利水电,2010(6):69-70.
[9] 张敏梅.农村水利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67,269.
[10] 张岳.21世纪水利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建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3):2-6.
[11] 金龙.浅谈农村水利工作管理的新思路[J].农民致富之友,2013(7):280.
[12] 张春园.努力开创农村水利工作新局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2):6-9.
[13] 琚龙昌,赵彦枝.农村水利工作管理新思路探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2):137-138.
[14] 张彦良,刘殿武.关于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想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79-80.
1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产品
1.1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产品的可行性
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农产品。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在服务绿色农业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平衡过程,关注服务目标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通过水资源配置把生态水利工程和绿色农业联系在一起,绿色农业对水资源的要求很多,生态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绿色农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可以保证农业用水的质量。因此,生态农业水资源可以对绿色农业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1.2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的复杂性
虽然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服务于绿色农业,但在工程的实施和运行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多学科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一般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功能,对生态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极端水文事件发生情况,预防好旱田的防洪治涝和节水灌溉等问题,怎样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有效控制污染物对绿色农业的污染;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以及水资源的立体调控,使水的自然循环过程及循环通量受人为干扰最小。这些问题都是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的难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生态水利工程要同时兼顾生态服务功能和服务于绿色农业的水资源配置,想要同时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两种服务功能有一定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的难度,所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水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2.1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利用生态水利工程合理配置绿色农业水资源时,要做到把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减轻对水资源循环的破坏[1]。绿色农业的发展是一种适应自然规律发展的农业模式。在绿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要遵循自然规律,还要加强绿色农业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可以合理配置绿色农业的水资源。
2.2保证绿色农产品的质量
在季风性气候的影响下,在旱季需要对农田进行灌溉,在我国农村地区建设了很多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具有储水的功能,可以将水资源引入农田,能够更好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但是我国的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修建时间较为久远,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不利于增强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文章在研究过程中,就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找出了我国水利工程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1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水利设施陈旧
我国的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于20世纪建成,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已久,而且当时水利工程的修建标准较低,导致了现在我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水利设施老化的问题,影响了农田抗旱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春季,农作物在播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降水较少,倘若灌溉水源不足,就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进行。
1.2投入资金较少
我国水利设施的修建,主要筹资方式是国家投资和民众自筹。国家对水利设施的投资较少,而且投入资金不能及时发放,从而导致了农村地区水利建设资金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
1.3缺乏水利工程的养护机制
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对水利工程进行专门的养护。由于水利设施修建时间较长,当时修建的标准比较低,因此很多水利工程现在已经年久失修,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水利工程不能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
1.4缺乏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监督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主管部门的监管,很容易产生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2如何解决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问题
2.1加强资金投入
要想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就要加强建设资金的投入。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农户个人,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应该考虑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国家不仅要加大对大型水利工程的投资,也要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中。各级政府也应该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状况,合理规划农村的水利设施,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修建资金的合理利用。
2.2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农村地区水利工程设施年久失修、缺乏维护的现状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就要制定出水利工程的合理养护制度。当地政府应该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义务劳动制度的方式,自发组织村民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养护。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村民对水利工程的养护意识,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质量。
2.3加强对水利工程修建的监督
要想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就要保证水利工程项目修建的质量,在小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中,要建立对水利工程修建的合理监督机制。当地的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在水利工程修建之前,相关部门要审查水利工程的施工图纸,当图纸通过审核方可进行施工。在水利工程修建完成之后,要根据相应的标准,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验收检查,这样才能提高水利工程修建人员的警惕性,能够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2.4强化村民的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一、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1.推进水价改革,实行统一分级管理
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工程供水情况的千差万别,水价改革采取统一政策,分级定价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的积极性: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调整的原则、方案,平衡、指导和协调全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并制定和调整省属及跨区市的水利工程、新建设计灌溉面积6667hm2以上的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省定原则和方案,确定本地区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实施办法,制定和调整市属及辖区内跨县区的水利工程、新建设计灌溉面积667hm2以上6667hm2以下的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其余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由县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或调整。
2.实行分类定价,货币计价的计收方式
水利工程供水实行分类定价,根据用水户的不同性质分为农业用水价格、生活用水价格、水力发电用水价格和环境用水价格。农业供水取消实物计收,改为货币计价、货币结算的计收方式。
3.农业供水要逐步由按田亩收费向计量收费过渡
农业供水目前仍按田亩计收水费。应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灌区向计量收费过渡。改革试点灌区要积极推广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
4.严格测算方法,科学确定价格
要严格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范(试行)》(水财经[2007]470号)并结合各地水价现状,正确划分成本范围,合理分摊各种费用,强化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二、农业水价改革,是水资源永续利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农村仍然有一批年久老化水利工程设施在运行,水利供水工程漏损率一般在40%左右,水资源严重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敲响了警钟。通过水价改革,将农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纳入商品价格范畴进行管理,按市场经济规律将农业用水商品化,可以极大地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促使农民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节水,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现有水资源的作用和效益,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永续利用。
三、农业水价改革, 是科学管水、计量收费的需要
通过水价改革,改农业用水按年亩平均收费为计量收费(按方收费),是科学管水的方向、前提和必要手段,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际步骤,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根本措施,只有适时进行水价改革,才能实现农业供水由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管水。
四、农业水价改革,是科学用水、公平负担的需要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实行按方计量收费,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用水上的“大锅饭”问题,使农民公正、公开、合理负担水费,增强了农民的节水观念,便于激发农民节水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农民科学用水水平。
五、农业水价改革,是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水”的方针,在提高水价的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以加快灌区渠系和计量设施改造,逐步实现渠道衬砌和计量收费,是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项目。水价改革将改善供水行业和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有利于吸引各类资本投资,促进供水行业投资多元化。率先进行农业水价改革,为争取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创造了机遇、提供了条件。只有率先完成农业水价改革,才能增强供水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投入能力,才能更多地争取上级的扶持与支持,从而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六、农业水价改革,是合理调节三者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需要
按照合理补偿和合理负担相统一的原则,在认真进行成本测算和充分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利用价格杠杆有效调节国家、供水单位、农民三者利益关系,是利用经济手段实现科学管水、用水的治本之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各方长远根本利益。
1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村寨分散,文化经济比较落后,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及降水。
地面水多采用江、河水及水库水。江、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谷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
降水因不同地区降水量各异,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人畜饮水之用。
2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2.1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江、河、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水才是最安全的呢?首先应了解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2.2对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
水的物理性状包括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水中铁、锰、铜、锌等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要求的安全。
2.3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2.3.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2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根据群众的意思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
2.3.3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散式供水工程,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2.3.4加强水质检测建设。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在农村人畜饮水可靠性方面,也就是保证水的供给不受影响上,必须在工程建设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取水建筑应尽量简单可靠,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可修建小型水库、河床式取水建筑物、岸边式取水建筑物、渠道涧槽引水、管道引水等。以地下水为水源时,采用大口井、机井、地龙(渗渠)等。采用何种形式,按各地水源、地形等情况决定。在采用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建筑物时,应力求简单适用,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以减少工程造价。在建造水窖、水池、岩槽、配水管网等输、蓄、配水工程时,农村尽量选择树枝状的管网布置方式,管网中尽量多设置调节建筑物,尽可能利用地形建高位水池。平坝地区则需建水塔,使管网内经常保持20~30m的压力水头,以保证连续供水,并尽量选用常用规格的管道、管件。
3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
3.1建立管理责任制
根据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电力部《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各种饮水设施,谁建谁有,谁用谁管,所有权长期不变”。所以,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应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建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集体举办或联办饮水工程,也可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签订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乡镇供水工程,应由乡镇水利管理站以企业的形式直接管理,社员个人所有的水窖、水池由本人管理。管理机构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或乡规民约。除个人修建的人畜饮水工程外,一律要征收水费,收费标准可根据工程养护、设备更新以及人员工资等开支情况确定。乡镇供水工程,在自求平衡的原则下制定,乡镇企业生产用水的水费标准,可略高于生活用水。联户修建的工程是否收费,由他们自行决定。
3.2工程管理
3.2.1取水工程的管理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管道等,引水渠、管道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应及时处理。取水口的污物应经常清理,防止进入管道,造成阻塞。排砂孔应定期冲砂。冬季还应防止霜冻损坏管道。一般采用的防冻措施是打开水龙头,让水流畅通,多余的水可放进调节水池内,防止浪费。
3.2.2净水工程的管理净水工程在整个工程系统中不可轻视和一部分,为了保持水质良好,过滤池中的砂、碎石填料,每年应清理一次,并按级配要求重新装入新料。沉淀池要经常清淤或冲洗,特别是雨季引水,应防止大量泥砂进入管道,水渠。
3.2.3配水工程的管理供饮水用的水池,应保持不垮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开敞式水池,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一至二次,并防止牛马牲畜直接在池中饮水,保持水质卫生。
3.2.4供水设备的管理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3.3水质监测管理
给水工程投产后,必须经常化验水质,以确保供水安全。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施工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管理体制及重视程度的影响,长期以来,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都存在重大轻小的情况,对于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都投入较多,而在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施工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特别是技术人员配备方面,很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专业能力都比较低,职业素质也不是很高,导致工程施工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和规范。另外管理人员也缺乏专业的管理能力,导致在工程的成本控制、施工进度及质量控制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导致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出现诸多问题,甚至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
1.2施工项目目标管理不科学
一方面表现为工程的成本控制难以落实到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往往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情况难以控制,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轻质量、重结果的情况,抢工期,抢进度,施工过程不科学,很多时候是凭经验和感觉做事,工期不能按合同约定进行科学安排,随意性较大,最终导致工程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3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由多个部门共同成立的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水利部门,也涉及到其他非水利部门,一个项目从成立到完工往往许多部门在资金、项目、技术方面提供才能共同完成。可由于多部门的存在,在思想、行动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工程施工存在业主不明晰,工程的归属不明确的问题,归谁管、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都是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管理不到位的直接原因。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管理措施
2.1建立完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加强施工管理,确保科学安排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能科学安排施工环节,在材料、工序、施工时间、人员安排等诸多方面都能确保施工细节到位,加强施工监督,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2.2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管理
工程设计也可以说是整个工程施工的节奏,是工程施工的总的指挥和原则。工程立项之后,工程的设计的水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工期、成本都应在设计中明确进行规划。另外竣工后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等也都要在设计中有所预期。当然先进的施工设计是结合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人才等各方面的条件形成的,合理地进行施工现场的布置及工期的预测,组织好工程施工流程,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从而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
2.3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是要加强水利工程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工程开工之前,要对设计图进行会审,施工企业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思路及意图,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才能保证设计目的及标准落实到位。在施工过程中还要不断深入学习图纸,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错误,结合施工实践进行科学的修改,保证工程施工设计真正达到环境设计要求。
二是加强工程施工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材料的质量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进场前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查证一些相关文件,同时要进行实物抽检,查看其型号、特点、性能等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另外对于一些久置料场的原材料,比如钢材、水泥及混凝土,在使用前还要进行复检工作,确保工程材料的标准。
三是加强分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现代农田水利工程相对于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来讲虽然是相对较小,但是工程量也是比较大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往往分成几个部分或分成几个分项目进行施工。对于分项目的施工要加强管理,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严格规范施工,及时纠正施工过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消除事故隐患,质量控制始终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
四是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技术、操作、管理等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工程施工质量的水平,所以要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及专业能力。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来规范人员的职业行为,确保现代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3结语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兴国。同时,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也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树立了新型环保的观念。发展绿色产业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生产效率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工作内容。面对当下我国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整体环境,针对农业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工作展开研究和分析不可避免,也是进步意识的充分体现。在专注发展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新进展。本次研究也针对这项工程的具体操作展开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绿色农业更好的发展,并保证合理化应用资源能源。
1 绿色农业中应用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操作性分析
纵观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可以了解到,生态绿色的发展模式将是未来的主要工作方向,对于我国社会的各行各业来说,发展绿色产业链条也是进步的重要工作内容势不可挡。关注我国社会的基础行业发展情况,农业生产水平的程度影响着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市场,因此,关注绿色农业的发展成为当下的工作重点。在绿色农业的基础要求之下,执行生态水利工程具有发展可行性,在实际的资源使用和配置层面也呈现出良好的状态,促进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中融合生态理念是当下行业进步的重要目标,实施高配置的技术活动,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水质,实现高产健康农业发展的需求。
2 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中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服务困难程度分析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设计相关的生态水利工程必然有困难,实际的绿色生产和水资源配置工作内容都十分复杂和繁琐,需要相对严格地监督和管理具体的生产和应用操作,才能够确保工程实际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成效。针对不同的地区和地质,需要详细地分析和处理才能够确定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据内容,在掌握水田和旱田区别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生态保护操作,关注生态发展的重点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构建水利工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障绿色农业的良好发展。
3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技术
针对发展绿色农业开展的相关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考量到地域的实际环境特征,针对不同的地质和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水资源配置技术,还应该关注水资源的纯净特征,才能够配合绿色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进而达成科技兴国的重要目标得以实现。在绿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中实施生态体系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理念,需要关注到农业产品是否符合绿色生态的指标,要求水利工程最终服务于绿色农业,确保生产的农副产品无毒无公害。另外,农业的发展绝对不能侵犯到自然环境的循环过程,在构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需求,还需要关注水资源本身的流转机制,不能随意地改变和干扰水资源的运作。关注土地、自然资源与工程的协调发展,才是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4 完善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建议
引言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案优化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我国农业发展朝向现代化方向进行,对农业水利工程提出更大需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成为影响工程综合效益实现的关键因素,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更科学的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
1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资金不足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充足的资金供应是确保工程依照质量及进度计划持续执行的前提。目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带来严峻财政压力的同时,易出现因资金供应不及时而引发的施工进展缓慢甚至停工问题,水利工程无法按期交付,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1]。
1.2粗放式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实际建设活动多采用施工单位与区域居民共建的模式,加上建设资金匮乏,使得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大多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下。例如,工程方案设计阶段现场勘查工作不到位,导致方案与实际施工条件、工程需求存在诸多矛盾点;缺少生态保护意识,引发水污染、土地资源浪费、植被破坏等问题。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并给工程后期维护及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1.3宏观制度缺失
宏观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一大原因。不少区域专门针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制度法规尚未成形,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宏观理论依据,难以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带来诸多管理问题。同时,有关部门对区域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缺少长期规划和部署,工程监管、评价理论体系不足,工程利益相关方权责义务不明,导致工程纠纷频繁发生。
2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问题处理对策
2.1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针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资金供应不足问题,工程规划阶段,有关部门应依照本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特点、自然气候特点等,合理设计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及标准,准确预估工程建设所需总成本,结合成本估算开展融资活动。当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认合作方,适当选择施工企业、材料供应企业,也可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建设资金压力[2]。另外,有关部门应积极拓宽水利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分散资金供应风险,吸引更多社会单位或个人加入到农业水利工程融资活动当中,弥补政府财政不足。例如,鼓励当地农民自主投资,共享农业水利工程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便利;吸引当地企业参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拓宽资金来源,并为企业提供优先享受水利工程运营效益的吸引政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甚至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建设应被看做一项社会性活动,得到政府、企业及农户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多元化的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共享工程后期收益,促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2.2创新建设与管理工作方法
2.2.1新技术融入新技术融入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同时带来更高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例如,在农业水利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地质勘查技术,科学规划工程建设位置、规模及质量等级,确保后期施工活动顺利进行。践行工程精细化管理方案,做好现场勘查、技术交底、施工监管、风险监控等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及生态保护要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2.2工程评价机制工程评价机制的引入能够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环保、进度等风险的被感知程度,帮助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以环保风险评价为例。工程建设之前,全面了解施工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工程建设规模、特点等,合理预估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方案,并设置生态环境影响临界值。对整个建设过程的环境影响情况进行监控,防范水污染、植被过度破坏等风险,结合工程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建设方案及管理措施,避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盲目进行。工程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对其所在地的环境因子进行监测,配合一定的生态修复手段,降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对原本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2.3人员培训机制前文提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多以施工单位与当地居民相联合的建设方式,施工参与人员普遍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及技术能力,缺少安全、环保及风险控制意识。为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工程建设问题,在施工前需对工程参与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明确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水利工程与个人利益间的必然联系,传递基本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并确保施工管理制度落实到个人,严格依照管理制度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另外,管理人员作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本身必须具备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能够从建设质量、经济性、环保性等多个方面对施工活动进行评估,发挥个人管理才能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有效进行。
2.3加紧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加快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活动的开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例如,培育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其他专业、行业之间的联系,以合作方式将更多社会资源引入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当中,形成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发展模式[3]。新资源、对象的融入能够促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朝向规范化、市场化发展,从根源上打破粗放式管理的局面。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获取及使用进行立法规定,确保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执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给予一定的技术及管理指导,配合区域群众监督,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成效。
3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案例分析
3.1案例背景简介
某地区河塘治理工程,分为山塘治理、河道清淤、灌溉水利工程及生态修复四个项目模块。其中,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案设计合理,各项施工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不错的工程建设成效,现对其建设管理经验进行分享,图1为本项目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3.2管理经验总结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国际流动的重要保证。石河子大学水建学院原有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而厚基础、宽口径的新时期农业水利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才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1]。随着农业水利工程的飞速发展,要求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要求。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工科性质决定了其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本文以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探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方法。
二、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背景
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始建于1960年,原为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特色专业[2]。2014年11月,我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提交了专业认证申请,2015年8月提交了专业认证自评报告,2015年10月接受了认证专家组的现场考察。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学生培养、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得到了考核专家组的充分认可。考察结束后专家组针对本专业实验课时偏少、与企业联系偏少和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深度不够、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因此,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对于做好专业认证的整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3]。
三、工程教育中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重视不够,流于形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要求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从专业培养要求上来讲,实践教学的地位高于理论教学的地位,然而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各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关专业课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等,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不认真甚至逃避实践环节。同时,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选题比较陈旧,无法体现当前本专业的实际应用现状。
2.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缺。目前,高校教师多为应届毕业生,本身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然而由于缺乏企业一线技术工作实践经验,其专业实践能力整体较差。导致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缺失的原因较多。例如高校与企业缺乏有效结合,教师不能参与到企业生产一线活动中,教师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标准认识存在偏差;高校缺乏教师岗前实践培训机制,对教师实践学习不能提供合理的经济支持;缺乏相关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平台,企业培训资源开发不足等。
3.校企联系不畅通。校企联系不畅通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习惯性停留在课内做做作业的心态,对企业布置的任务不感兴趣,缺乏主动了解实践工程相关设计方案、施工方法、项目评价等环节;第二,企业追求的高效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企业的项目都是有时间限制的,然而学生有其他校内课程冲突的时候,不能按照企业规定时间提交方案。第三,学校对校企合作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模式创新度不高,教师在企业实践的机会少与市场脱轨,造成项目实际经验不足。
四、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整合实验资源,实现实验室有效使用。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包含:材料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测量学实验室、灌溉排水实验室、CAD专业实验室等七个专业实验室,门类齐全;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50亩;实验室总面积为1169.4m2,生均占有面积为3.8m2。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有材料力学、水力学、土力学、测量学、灌溉排水工程学等教学实验,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应优化整合实验资源,实现实验室的有效使用。
2.丰富课程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往往是老师将课本理论内容满堂灌给学生,上课过程枯燥乏味,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工程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提高离不开高质量的理论教学,即要做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为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农业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课程为例(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课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相关水工建筑为的认识业实习,有了一定的基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将学生实习过的相关水工建筑物作为案例放在课堂上讲解,一方面使理论教学内容变的直观易懂,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实习所学的内容。由于理论学时有限,教师可以把一些?n上讲解不到的实际工程案例放在《水工建筑物》网络建设平台上,提出问题供学生学习探讨,实现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有效提高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效果。
3.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实践学习。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趋势,也是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既有利于促进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以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有利于促进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更好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石河子大学最新颁布了关于《石河子大学关于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学校在职在编、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含实验系列教师)均应参加一次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锻炼。
4.推?M校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石河子大学水建学院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伙伴及各种社会资源,已经与新疆石河子玛纳斯河流域管理处、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红山嘴电厂、国电新疆吉林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教学基地为本科生提供了很好的生产实习场所,在实习经费、学生住宿等方面给予优惠,解决了当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于工程一线的难题。学生在这些基地完成了水利工程认识实习、地质实习等实践任务,在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TV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297-01
农业水利工程施工中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施工措施,能够有效的限制结构的变形,是深基坑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边坡支护过程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施工方式。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安全性高,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投入,并且施工工艺成熟,在高边坡支护过程中应用广泛。
1 工程概况
工程基坑开挖长度在100m,宽度在20~50m,基坑深度15m。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同时工程基坑支护主要采用的是排桩与锚索结合形成的冠梁支护结构。在工程建设中设置两篇锚索,拉力在200KN。
1.1 施工步骤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锚索制作安放都需要进行钻孔处理,并且对孔洞进行灌浆,在完成之后同时还要进行养护,保证施工准备的有效性。基坑开挖要与锚索预埋标高对应,保证施工顺序,循序渐进在进行第二层施工建设。
1.2 施工工艺
钻孔工艺直接影响着锚索的承载力。同时对于施工效率以及建设成本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钻孔机械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点,同时当遇到坍塌的情况的时候要立刻停止钻孔,并且对孔洞进行灌浆处理。
锚索能够作用到支护结构上并且通过锚筋将荷载力传递到土层中。粗钢筋一般应用到荷载力较小的支护结构上,同时当承载力较大的时候主要采用钢绞线等。同时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工具的选择,工程误差都会对加工锚索的精确度和受力性能产生影响。
灌浆主要是与锚索进行结合,提升工程建设的抗拉性。对锚固段进行注浆处理主要是灌注水泥砂浆以及压注纯水泥浆。这样能够满足孔洞对于注浆的需求,提升孔洞的抗压强度,使孔洞更加的饱满。
锚固体须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使各部分都能够与锚杆预张拉进行接触,使杆体能够承受张拉的影响,并且对张拉强度进行分级处理,详细记录张拉情况。
2 预应力锚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控制
锚索施工要根据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并且要保证锚索施工质量,才能够进行相应的凿孔、注浆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环境在锚索施工的时候要预备3根以上的锚索才能够完成基本的试验,验证施工的合理性,对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锚索施工要达到设计的要求,特别要注意深度、孔径的要求,保证锚索材质,检验锚孔深度。锚索灌浆是锚索施工的重要步骤,能够对施工整体起到保护的作用,提升工程物理强度。灌浆前要对砂浆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注意注浆量、粘稠等基本情况。在保证注浆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锚孔能够灌注的饱满性。在灌注完成之后就要进行施工养护处理,避免外界变化对锚孔质量的影响,同时进行非破坏性的质量工程验收。
施工准备阶段应该利用全站仪对孔洞进行放点检测,并且要搭建相应的钻机现场,对于钻机角度方位要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设计的要求,当检查合格之后对钻机进行固定。锚索在编制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交叉,损伤等情况,将钢绞线捋顺,并且对孔锚进行编号,设置隔离架,对锚固段进行合理处置。同时在锚索提上要绑高压注浆管,并且在底端进行封口处理,保证紧度的适中性,利用注浆机进行加压处理。
根据地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这样能够保证施工效率,严格控制施工支护成本。在粘土层主要采用的是间隔螺旋钻施工方式,夹粉土层可以应用泥浆护壁或者是套管钻进等方式。泥浆能够对钻头起到作用,并且要根据钻孔的实际情况进行泥浆钻进处理。泥浆护壁需要与土进行混合处理,这样能够在钻进的时候顺利的排出泥浆,并且对孔洞进行补充泥浆。护壁泥浆是一种水拌合的混合物,可以在其中添加相应的分散剂等。
孔内注浆质量控制是重要的技术要点。注浆采用孔底到孔口反向注浆,至浆液从孔口溢出,或达到设计孔内浆液压力。浆液凝固收缩后再利用二次注浆管进行补灌,通过锚索孔的高压注浆,浆液能充填土体内的裂隙和空隙,提高了坡体内破碎岩体的强度,增强了坡体土体的稳定性。同时大大提高土体对锚固体的握裹力,从而提高锚索的抗拔力。
槽钢设置控制承压板、槽钢是一组完全受压构件,它把锚具的集中荷载均匀地传到锚梁和地基的土层。由于孔口面与锚索轴线不垂直,承压板、槽钢有调整受力方向的作用,若设置不准确将致使以后张拉受力不均,变形过大甚至使锚头遭受破坏。
3 结束语
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有效的防治边坡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和施工安全性能,是工程建设主要的支护措施。锚索在土层中的运用产生的工程效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且能够灵活的推进工程重点部位的施工建设,还能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投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特殊地质情况的施工建设处理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