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证券行业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安全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安全教育指的是安全思想、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其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安全教育能够端正安全态度
安全态度指的是企业从业人员对于安全工作的认识,安全态度对于保证企业生产安全,保证员工安全行为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的安全态度指的是员工重视安全并能够通过安全生产行为保证安全,通过安全救助技能维护自己和他人安全,而要想员工端正安全态度,安全教育培训必不可少,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让员工从思想上端正对安全认识,从而自觉重视安全工作,自觉遵守安全准则,自觉维护自身和他人安全。
(二)安全教育能够形成安全风气
安全风气的形成对于保证企业生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安全风气指的是推广安全行为的一种无形的集体力量或环境氛围,其能够推动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安全准则,并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风气的形成能够提升安全准则及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能够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安全风气的形成与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分不开的,只有坚持长期的安全教育活动,才能够不断提升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认识,才能够形成安全风气来约束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安全准则。
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安全教育的大众化和分众化
企业员工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产生工作效果的关键,是安全教育实施和开展的核心,只有员工在安全教育中培养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企业才能够安全健康的发展。而员工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环境是有差异的,其对安全教育可能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应当坚持大众化与分众化相结合的安全教育方法。在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员工不同的行为规律、愿望诉求对员工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性的提升每一个员工的安全素养和安全意识。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与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如果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不达标,则会体现在经济活动中。安全教育与员工的物质利益有着统一的目标,只有搞好安全教育,才能够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员工自身安全,才能够保证员工的经济效益,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当将员工的安全思想观念与企业的经济管理互相联系,提升安全教育工作的灵活性。
(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首先,企业应当积极借鉴其他单位安全教育工作的经验,对国内外安全教育形式有一个清晰的把握,通过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来让员工认清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同时,安全教育工作应当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当中,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通过对安全教育工作的细化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四)企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
首先,应当教育员工,只有保证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生产工作的安全性,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够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才能够保证员工的经济效益;其次,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应当积极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的安全发展要靠员工的安全生产来实现,培养员工主动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的意识和素质。
(五)晓之以情
安全生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以德育为核心的一种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的系统性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是进行安全教育的核心,员工是有感情的,只有做到以情感人才能够以理服人。感情对协调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安全教育工作中,企业应当以员工为本,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作为安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情感来调节、感染员工的意识,培养其安全思想,同时,安全教育领导应当积极与员工谈心,了解员工的诉求和困难,做到真情关爱,缩短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安全教育工作。
(六)动之以理
理是安全教育工作中的红线,要想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和员工讲清大道理,员工只有明白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忽视安全的危害等道理,才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才能够发自内心的重视安全。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企业应当积极讲述一些有关安全的实实在在、深入浅出的道理,才能够使安全教育工作水到渠成,取得成效,才能够让员工对安全的概念深入内心。
(七)导之以行
行使安全教育工作中无声的号令,要求员工注意的安全事项、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工作者自己应当带头遵守,起到模范作用,要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员工心悦诚服。通过具体的安全行为,能够时时刻刻的影响着员工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只有落实并践行安全教育工作,才能够了解员工基层的特点,做出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决策。
1、企业政工人员素质对于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
企业正式人员素质对于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其对于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视度。在很多国有企业当中,有一些政工人员或是政工领导未能认识到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自身的本职工作做好就可成为一个合格的政工人员。但是事实上,政工人员所负责任不仅仅于此,政工人员不但要将自身的本职工作完成,而且还需要对工作进行总结,通过分析不足之处以进行创新及改进,了解工作的过程当中所蕴含的更深的思想,以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再将此思想应用于工作当中。另一方面是其自身的素质方面。企业在发展时,企业当中很多政工人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其社会经验不足,理论化的知识太多,导致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当中因不能很好地把握全局,导致工作失控,再加上有些政工人员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降低了整个政工队伍的素质,使得企业安全保卫工作不能正确地进行。还有一方面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现代企业因注重生产与经营,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并无严格的要求,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也无严格标准,再加上对于政工人员的奖励要比惩罚少得多,这些都使得企业政工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同时也打击了政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企业政工人员素质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不但要有强大的生产及经营能力,而且还需要企业文化及员工的素质[1]。安全保卫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而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对于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则主要是由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其本身的性质及职责来决定的,安全保卫工作不仅仅是加强企业的治安防范,而且还包括对于门卫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以及车辆等各方面进入企业范围内的管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安全保卫工作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企业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据调查,很多不法分子为实现其不可告人的计划,总是想尽办法与保卫人员套近乎,而有些保卫人员就会在其威逼利诱下忘记自己的立场而倾向不法分子,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所以身为企业的安全保卫人员,一定要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其次,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虽然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不会直接给企业创造任何的利润,但是其是保证企业所有职工能够安全、顺利进行工作的后勤服务部门。正是由于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企业及企业员工的利益才得以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更加安全、稳定、有序地进行。再次,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企业进行安全保卫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和责任就是使企业及员工的财产、安全不受到威胁及损害,因此安全保卫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有时甚至为了保护企业及员工的财产、安全还要有必要的流血牺牲,所以作为安全保卫人员,一定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及思想道德素养以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
3、如何提高政工人员素质以完善对于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作用
企业政工人员是进行安全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群体,所以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对于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2]。介于此情况,企业政工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分析企业具体情况,完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企业安全保卫工作,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向前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对于组织的建设要不断增强。现很多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的企业化趋势较强,很多政工人员便忽视了心理教育,导致企业安全保卫人员经常犯一些不该有的错误。所以企业要不断增强组织建设,坚持生产经营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抓,真正落实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保卫文化的培养。保卫文化的精髓是“忠诚”、“廉洁”、“热情”、“周到”,而安全保卫队伍的标准应达到半军事化,安全保卫人员要像军人一样听从指挥、统一命令并热爱安全保卫工作,旨在为人民服务。
第三,完善教育及考核机制。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及教育机制,尤其是考核机制要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安全保卫人员进行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第四,政工人员要发挥其带头作用,为安全保卫人员创造一个敬忠职守的工作环境,这样安全保卫人员才会发挥其自身才能努力工作。另外政工人员的带着作用也会影响到普通职工,使其工作的积极性得以激发,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五,提高政工人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技能。以往政工人员的学习通常都是靠自己去查看有关书籍,而现在则可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结合自学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提高政工人员自身的素质及其专业技能水平。
2019年4月份,由分管副主席牵头,农业与环境资源委员会组织农业、经济界委员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在深入祁家庙镇官路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圣源药业等加工企业和江能中药材专业市场调研,赴岷县学习考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就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召开委员界别协商座谈会,与会委员和企业负责人分别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各有侧重地分析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听取了委员发言。现将协商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上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中药材产业基地”目标,,按照建设国家中药材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先行先试的要求推进发展,依托全县中药材道地、地产特性,发挥种植规模优势、适宜仓储优势、加工增值优势以及区位市场优势,紧扣脱贫攻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着力构筑集中药材生产、加工、研发、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我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
一是药源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产干药8万多吨。由企业、合作社带动,建成以会川、祁家庙、上湾、田家河、峡城等乡镇为主的南部高寒阴湿区当归种植基地;以新寨镇为中心,辐射庆坪、北寨、大安、秦祁等乡镇的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白条党参种植基地;以莲峰镇为中心,辐射路园、清源等乡镇中部浅山河谷川(塬)区黄芪种植基地,形成了地域特色显明、布局合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宗中药材种植基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户均3亩以上,发放奖补资金1051万元,户均1550元。鑫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1000万元的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在新寨大坪、会川本庙、莲峰团结分别建成了较高水平的党参、当归、黄芪种植及育苗基地。
二是加工企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县上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在渭源工业园、会川工业园引进和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73家,其中通过GMP认证的企业30家,在主产区不断发展壮大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合作社,达800多家,建成中药材热风烘干房180座,全县中药材年初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其中引进甘肃佛慈、天津红日药业建设的中药配方颗粒及精制饮片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生产工艺和设备先进,建成投产后对全县中药材加工业具有带动示范效应,对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是市场交易体系不断完善。投资3.1亿元建设的会川江能中药材交易市场投入运营,全县形成了以渭水源中药材市场为中心,会川、莲峰、新寨三个中药材产地市场带动发展的中药材营销网络体系,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16亿元。有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十多个省市的中药材客商常年在渭从事药材购销生意,县内从事药材贩运3000多人,建成中药材类电商网点 530家,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中药材市场交易体系日趋完善。
四是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及县内的一些企业(合作社)与省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推广的富硒黄芪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当归膜侧斜植栽培技术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先进生产水平,每年组织中药材无公害种苗繁育、栽培、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达3万多人次。完成了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和白条党参原产地地理标记认证,“渭源白条党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我县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党参、黄芪、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一些企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和品牌。不断引进推广中药材种植、采收机械,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为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如祁家庙镇农民康玉林发明的“向上官路”牌中药材覆膜机2018年获得国家“实用型技术专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药材栽植覆膜劳动力强度大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无公害标准化药源生产基地建设水平需提高。近年来,培育的渭党1号、2号,陇芪1号、2号等良种繁育基地很小,生产量较小,主要以群众自繁自育循环生产,当归种苗以漳县、岷县、宕昌等地引进为主;在党参、当归、黄芪大宗药材种植基地,存在未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技术规程种植的现象,农家肥用量越来越少,主要以二铵、尿素为主,连续多年重茬栽植,多数耕地土壤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地力下降,病虫害易发多发,产量、质量下降;遮阳网党参育苗和膜侧种植当归、党参等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普及率不高;尚未建立健全道地药材追溯体系和保护措施,外地货源大量涌入,对地产药材市场占有率造成较大的冲击,未形成优质优价机制。
(二)加工率较低,产业链条短,整体层次需提升。我县中药材缺乏上档次、大规模、高水平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渭源工业园、会川园引进建成的中药材加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全、达不到环保要求等诸多因素,大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产品主要为中药材饮片等初加工,且全县道地药材在县内加工为饮片销售的不足30%,大多以原药出售,附加值不高。个别商贩依然运用硫磺超标熏蒸贮存,严重影响着中药材的品质。中药材主推品牌效应尚未完全凸显,没有深入挖掘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未打造出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中药材种植、储藏的自然条件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三)交易市场配套设施落后,服务功能需完善。与周边县市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相比,我县的渭水源、江能交易市场规模较小,缺乏大型、智能的贮存库房,静态仓储能力不高,物流配送能力不足,快速的品质检测设备、人员尚未配备齐全,市场的信息准确性、时效性较差,市场辐射区域有限。同时,服务意识有待增强、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能力不强。 (四)协同发展保障要素薄弱,推动合力需加强。一是科研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缺乏,县直业务部门、乡镇农技推广、加工企业、合作社缺乏从事种植、加工技术研发、推广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人才保障跟不上中药材产业发展需要;二是部分合作社组织运营不规范,管理水平低,对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企业、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一些企业的正常运营和作用发挥;四是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少。
三、对策和建议
(一)着力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确保道地中药材的品质优良。要以引进大型制药企业及县内中药材加工经销企业在我县建立药源基地为突破口,规范和提升农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经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农村“三变”改革进程,在不同区域建设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党参、当归、黄芪道地大宗的药材种植基地,建立推进标准的药材规范种植技术规程,倾斜安排实施灌溉设施配套、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方面的项目,改善立地条件,加大农家肥、有机肥用量,进行休耕、轮作倒茬栽植,减少化肥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研究和探索推广运用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的品牌,实现优质高价,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农业技术部门要高度重视种子、种苗繁育研究及推广工作,以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项目为抓手,真正做好中药材品种选育和“渭党”、“岷归”、“陇芪”系列良种的选育和种苗繁育,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供给能力;重视牧儿山秦艽等知名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驯化和利用。
按照大智慧的公告,公司已经向上海证监局提交了不参加2013年年度检查的申请。不参加投资咨询机构年检意味着大智慧将不再持有证券投资咨询牌照。
事实上,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一直是大智慧的重要业务之一,短期内对于大智慧的重要性难以替代。按照公司的测算,2013年投顾类业务约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25%,同时在服务客户及开拓新业务方面也会令公司增加一些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股票软件究竟是否属于证券咨询服务一直处于比较模糊的境地,丧失咨询牌照可能给公司其他业务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果按照大智慧的公告,放弃咨询牌照属于公司决策,那么这样的决策是难以令人理解的。毕竟,在其他业务尚难以构成有效支撑点的背景下,现有的投顾业务难以替代。
此外,大智慧董事长张长虹目前还担任着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证券同业公会理事。一旦大智慧丧失咨询牌照,张长虹在证券业协会的各种职务也可能将受到影响。
耐人寻味的是,在2014年5月16日召开的2014年券商创新大会上,张长虹还做了题为《新时期下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转型与业务发展的主题演讲》,大谈证券咨询机构的转型与挑战。而一个月后,大智慧竟然放弃咨询牌照,令人啼笑皆非。
不过,有网友在微博中爆料称,大智慧的证券投资咨询资格是因为没有通过年检,面临被吊销。大智慧在公告中表示不参加年检,仅仅是为了面子而已。
事实上,今年以来,大智慧麻烦不断。尤其是在贵金属业务的灰色利益链被央视曝光后,大智慧旗下的民泰贵金属就陷入到维权纠纷之中。最终,大智慧不得不宣告转让民泰贵金属的股权给董事长张长虹的妹夫黄顺宁,让上市公司免受拖累。
二级市场上,大智慧股价表现低迷。5月29日至6月25日短短19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过20%。
证券咨询行业困局难解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大智慧退出证券咨询行业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折射出中国证券投资咨询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中国证券投资咨询行业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以1992年1月16日注册成立的深圳新兰德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为标志,中国证券投资咨询行业大幕开启。
资料显示,深圳新兰德前身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旗下的《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和股份经济与证券市场研究所,最初由综合开发研究院发起投资,深圳证券登记公司、中国科技财务公司等入股组建而成。
此后,中国证券咨询行业逐步发展壮大,在早期证券投资理念的普及与传播,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券商研究所的崛起,证券咨询公司始终难以找到持续的经营模式。尤其是近些年来,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面临整体性的发展困境,整体生存状态趋于恶化,机构数量逐年减少,业务发展停滞不前,收入和利润持续下降,行业已经濒临全面亏损的境地。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法定业务仅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一项,且很难与证券公司竞争,尤其是证券公司往往采用与佣金捆绑甚至免费的方式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咨询机构投资咨询业务难以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在2014年券商创新大会上,大智慧董事长张长虹如此说道。
与此同时,非法证券咨询机构的泛滥加之有牌照证券咨询机构服务质量的良莠不齐让很多投资者蒙受损失,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一)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中的主要弊端。
在2005年修改的《证券法》中,确定出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地位,但是,在现阶段,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职能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还存在很多阻碍其有效发展的瓶颈:
1.证券交易所的自治地位尽管在法律上已经得到确定,但与此同时,又存在一些制度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所以,证券交易所的多数职能仍要有证监会的亲自授权。
2.我国的交易所拥有的权力往往都是形同虚设的,最后仍由证监会调查之后做出判决,再交给交易所开展执行,又或者交易所首先向证监会申请,在获得批准以后才能进一步实施。这使得交易所的监管的威慑力和实际的处罚能力大大降低。
(二)我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证券业协会的机构相关负责人主要是由政府负责人兼任,这使得证券业协会愈发的依赖政府监管机构,进而很难充分发挥其自律监管的职能。同时,对证券业协会实行双重管理(即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共同管理),这制约了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容易使其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
2.我国证券业协会的内部工作人员有些存在,专业知识不合格、职业素养低下,对工作不能胜任。与此同时,自律监管又不能发挥其现实职能。在我国,《证券法》中虽然已经规定出其具体职权,但仍然缺少必要的约束力和惩处措施,难以在行业中树立其应有的威信。
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自律监管的建议
自律监管在证券市场有效监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立法者要有意识地推动自律组织更好地发挥其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提升,应反思我国证券市场自律监管制度的缺陷,要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管的优势,使自律监管组织获得其应有的独立地位,促进我国证券业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职能。
1.加强交易所的独立性。
当前,如何使证券交易所获得独立地位,逐渐减少证监会的监管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主要从以下方法确定其相应独立的地位:(1)改革理事会制度,即由理事会选举理事长和副理事长;(2)完善经理人制度,由理事会或者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人;(3)使证券交易所交易更加透明化,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使交易在“阳光”下正常运行。
2.给予交易所的更多的权利。
允许证交所为自己量身定制相应法章程,上市公司严格执行相对标准,并做到及时、准确披露上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证券交易所制定相关细则,对理事、经理人的任免有绝对的权力,并负责。
(二)重新确立证券业协会在我国自律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1.增强证券业协会的独立性
1.1有效性研究的样本和时期选择
本研究样本以香港恒生指数和花旗集团全球国债指数为主要目标,这种早期指数的分析,更有利于现代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准确的数据分析,也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对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的评价和比较,得到了换算结果,提供的数据显示,证券市场在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时,必须要结合资本市场的开市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具有保障的得到策略方案,企业和个人也可以更加便利的操作市场。在数据研究的阶段,资本市场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金融产品的重要性也在改变,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趋势[1]。
1.2研究的方法
笔者采取达里亚纳尼提出的实验方法,利用60%的股票和40%的债权投资组合为基础,确定了有机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加实用混合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形式,也可以加大对策执行的稳定性,对样本的研究和分析,会体现出周期性的结果。企业需要结合周期性表现出的经济特征,及时对对策进行调整[2]。
二、投机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有效性研究结果的检验
2.1实证检验
根据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投机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有效性结果研究的重要性,所以也要对结果进行检测,首先,要对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运行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对风险收益率的分析和对比,可以更好的掌握风险存在的环节,也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理,在每项收益率管理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快速的减少风险存在的几率。在投机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有效性研究的过程中,相对收益率越大就说明策略执行的优秀效果,企业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加大经济投资。只有在实证检验中,才能检测出证券运行的情况和经济利益,这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3]。
1.改革监管组织: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改革,重设金融稳定组织架构主要市场国家围绕系统性风险识别和管理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对维护金融稳定的机构和所承担的职能进行了改革。例如:美国新设了金融服务管理委员会(FSOC),美联储负责对所有系统重要性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法国合并原有机构成立了审慎管理局(PSA),将机构监管转变为目标监管。英国计划废除金融服务局,改变原有的三方监管体系,建立新金融监管主体(金融政策委员会,审慎监管当局,消费者保护和市场当局),建立以英国央行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欧盟则新设了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SRB),负责微观监管协调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此外,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也加强了内部金融稳定部门改革和人事改革。例如:英国央行和捷克央行建立了多个金融稳定内部委员会,波兰央行内设了宏观稳定政策管理局,比利时央行设立了5个新的审慎监管部门,南非储备银行新成立了金融稳定部门,德国央行、澳大利亚央行和新西兰央行则在宏观审慎框架内强化了原有金融稳定部门的功能和职责。并且,意大利央行新设立了专门的金融稳定常务董事,墨西哥央行成立了由中央银行、财政部和金融监管部门组成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并新设立了金融稳定总干事。美联储副主席则从《多德-弗兰克法案》中获得了更强的监管权力。
2.拓展监管边界:扩大监管规制覆盖范围,关注影子银行体系系统性影响FSB提出,影子银行具备传统银行的类似性质,但是既未受到与传统银行同等的监管标准限制,也不能获得官方流动性支持和存款保护。因此,各国应在信用中介的框架下强化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既包括从事信用发放的机构和业务活动,也包括通过表内外交易发挥信用中介功能的机构和业务活动。欧盟委员会要求将目前的审慎监管规制扩大至影子银行业务,以期全面覆盖监管对象、应对系统性风险并增加未来规避政策的难度。欧盟委员会还赋予欧盟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以及有关国家机构更强有力的干预权力,部分成员国还出台了国家层面的补充规则,对欧盟监管措施以外的金融机构和业务进行监管。同时,欧盟不断完善涉及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工具市场指令,扩大政策框架范围,增加非权益性工具的透明度。例如:修改《另类投资基金经理指令》,规定:管理资金超过1亿欧元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欧盟范围内开展业务,需得到母国的许可并且需向东道国披露其风险暴露和业绩表现等情况。《OTC衍生品市场改革》和《证券法指引》,完善对再证券化资产的标准和风险权重要求,约束金融市场上的衍生产品交易及对冲基金等投资基金,加强其交易活动的监管和国际间协调。美国颁布了《金融体系全面改革方案》和《多德-弗兰克法案》,全面涵盖美国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对冲基金、信用评级机构、经纪商、会计制度、上市公司、美联储自身等机构和市场的全面改革,并对影子银行体系采取实质性监管措施。例如: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自营交易、表外业务及其与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关系的监管,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纳入资本金要求的范围。将合成资产支持证券纳入《证券交易法案》管辖范围,降低证券化活动交易风险,减少资产支持证券相关套利风险,增强信用风险自留、金融风险自留、信息披露、发行过程中的及担保、尽职调查等监管要求。资本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投资顾问公司须在美国证监会注册,资本未达到1亿美元的须在州注册并接受州监管。场外衍生品交易转至交易所交易并进行中央清算。
3.提高监管强度:重点关注表外业务、金融衍生品、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在表外业务方面,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框架完善协议》对债务抵押证券的再证券化赋予了更高的风险权重,加强对识别表外风险暴露和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的指导,并提高了证券化、表外交易活动和风险暴露的信息披露要求。在金融衍生品方面。美国授权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场外衍生品监管,它们有权确定参与掉期交易机构的资本和保证金要求,限制其风险敞口,同时在交易系统上添加保护措施。英国大幅度强化了场外衍生品的交易对手风险管理。在私募和对冲基金方面。欧盟要求所有欧盟境内的另类投资基金提供证明其资质能力的报告以及内部治理、估值方法、资产安全方面的材料,并须满足最低资本金标准。美国要求私募基金保持记录,并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
4.加深监测深度:完善宏、微观监测指标体系,定量、定性信息相结合在宏观(全系统范围)和微观(机构或业务活动)上通过结合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对影子银行体系开展监控。一是在宏观层次方面,利用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数据评估影子银行体系金融资产的规模和增速,包括总负债、GDP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以及这些数值与常规银行体系的比较。二是在微观层次,利用供应商的股票和相关产品流通的调查数据、出版物或市场数据、常规银行部门的交易对手信贷数据或者其他机构(如保险公司)的数据等识别影子银行业务,帮助确认从影子银行体系转移到常规银行部门的潜在溢出风险。同时,结合来自于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监测信息,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信息,掌握影子银行体系新的发展和风险情况。
5.加强风险隔离,限制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传导蔓延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制定了沃克尔规则(VolkerRule),限制大型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及其附属机构开展自营交易,原则上禁止银行拥有或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例外情形下其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银行核心资本的3%,也不得超过私募基金资本的3%;银行应将自营交易和类似的投资活动从加入存款保险体系的银行机构中分离出来,将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高风险衍生产品剥离到特定的子公司,银行只保留常规的利率、外汇和大宗商品等衍生产品。此外,英国《金融监管的一个新方法:改革的蓝图》规定,英国央行金融政策委员会(FPC)有权向财政部建议是否监管或放松监管某一类影子银行机构。即当影子银行机构或活动对系统性风险产生影响时,将影子银行机构或活动从证券监管者手中移交给英国央行审慎管理局(PRA);反之,当其活动不再具有系统性风险时,将其转移回证监局。
6.建立危机处置机制,避免对金融体系产生系统性威胁美国规定,系统重要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大型银行控股公司向监管机构提交自救处置预案,以期在遭遇重大压力情形时能快速开展有序自救。英国强调,通过提前明确在压力情景和破产情况下可以采取的行动来约束机构(包括系统重要性大型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行为,避免其破产对社会秩序与金融稳定产生严重冲击。
二、经验与启示
1.建立健全影子银行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新型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监管改革,需要加快立法进程,为影子银行业务的规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保护符合经济发展正当需求的影子银行活动。尽快出台针对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民间金融、衍生品市场等各类影子银行市场活动的管理条例或实施办法,尽快出台小额贷款行业、典当行业、寄卖行业和担保行业等特殊行业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以影子银行法为基本法,以各项行业管理办法等专项法规为补充的法律体系。
2.优化完善影子银行监管组织架构在中央银行建立宏观审慎政策委员会,形成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以及监管合作机制,联合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职能部门(发改委、财政部、外管局、税务局、工商局等)、各类社会组织和民间组织(如行业自律组织、专业委员会、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等部门,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在整个监管网络中,中央银行负责其他监管者充分协调和沟通,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并不断完善金融稳定政策设计和相关治理安排,承担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职能,从宏观审慎角度对金融属性相同或相似的机构和业务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
修订后的《证券法》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此掀开了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崭新一页,进一步完善了证券法制建设,为促进证券市场和证券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并发挥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从法律环境来看,新修订的《证券法》为推动高危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
新《证券法》第134条规定,国家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我国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借鉴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旨在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维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第153条,第154条的规定为监管机构对高危证券公司进行风险处置以及对高危证券公司的直接负责人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禁止性监管措施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监管机构对高危证券公司进行风险处置,可以有效控制和化解证券公司风险,有利于维持一个公平、高效、透明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降低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稳健运行。
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这是推动高危券商风险处置以及做好风险处置中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行动纲领和指南,为妥善处置高危券商风险与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明确的政策基调。
证监会拟订的《方案》明确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为推动高危券商风险处置以及做好风险处置中维护稳定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证监会果断处置高风险证券公司,逐步完善证券公司退出过程中的证券投资者资产保护政策,建立并完善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长效机制。2004年以来,在处置和重组31家高风险证券公司的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实施办法》和《关于证券公司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对证券投资者资产安全保护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提供了政策保障,有效维护了客户资产的安全,初步实现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高危券商风险处置中维护稳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重要性:高危券商风险处置是确保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高危券商风险处置是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是化解证券业现有风险、有效防范证券业新风险、建立证券业新机制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高危券商风险处置是确保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式。
全力维护证券公司正常经营秩序和社会稳定是顺利推进高危券商风险处置的必要前提。证监会明确提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统筹兼顾,确保稳定。即制定和实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措施时,既要审慎决策、周密部署,又要注意时机和把握节奏,确保证券行业、证券市场和社会稳定。
特殊性:证券市场是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所以维护证券市场稳定事关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大局。这就决定了作为证券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对于外部环境的反应更为敏感,所以维护证券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保持证券公司稳定就格外重要,有其特殊性,证券公司生态环境建设就更需要得到重视和加强。从这个意义上讲,维护稳定体现了金融市场的特质和证券市场的特点即证券交易不能中断。
鉴于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敏感性强、涉及面广,事关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如果对高危券商的风险处置不当,没有切实做好风险处置中的维护稳定工作,就会引发券商员工、债权人和经营风险等不稳定因素,影响证券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影响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造成社会动荡,甚至破坏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大好局面。
高危券商的不同风险处置模式比较
从2004年8月创新试点类券商的评审开始,证券监管部门就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对证券公司实行分类监管,扶优限劣。证券监管部门计划在适当的时候实行“新老划断”,对达到监管要求的证券公司将优先获得创新业务资格,以扩大业务范围,拓展业务空间,鼓励、支持合规证券公司在做大的基础上继续做强、做优;对无法达到监管要求的证券公司将及时、稳妥地采取风险处置措施,进行重组整合,迫使其逐步退出市场。此举可以引导证券行业资源从风险突出、违规严重的高危券商进一步向规范经营、质地优良的合规券商集中,有利于促进证券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证券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提升证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运作效率。
在监管部门明确了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监管原则后,积极推动优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2005年创新类券商的发展轮廓初步形成,同时高危券商的风险处置和重组也进入重点攻坚阶段。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各自成立了中国建银投资公司和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分别作为高危券商的注资重组主体和托管主体,对一些规模较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大中型高危券商的风险处置和重组进行了重点攻坚,尝试了几种不同的风险处置和重组模式。在一些中小型高危券商的风险处置和重组中,创新类和规范类券商扮演了主角,纷纷担当风险处置和重组的主力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正在努力向投行转型的资产管理公司和希望获得证券业务经营牌照的外资券商,也在一些中小型高危券商的风险处置和重组中担当托管或重组主体,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截至2006年底,中国证监会已处置了31家高风险证券公司。
一般来说,高危券商的风险处置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七类:托管清算为一体的风险处置模式,由券商托管、中介机构清算的风险处置模式,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组织托管清算的风险处置模式,行政接管的风险处置模式、先关闭后清算的风险处置模式,市场化的风险处置模式以及破产重整模式。
高危券商不稳定因素的比较
不同风险处置模式下不稳定因素的比较
按照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主导类型,风险处置模式划分成三大类,即政府主导的大型高危券商风险处置模式,如对南方证券和华夏证券的风险处置;证券监管部门主导的风险处置模式,如对中小型高危券商的风险处置;市场化导向的风险处置模式,如对第一证券、巨田证券和中期证券的风险处置。
多次拯救努力失败后,拥有完全政府背景的中国建银投资公司直接参与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有效地维护了证券公司经营稳定,有利于切实保障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公司的规范、稳健发展,推动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运行,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证券监管部门关闭原公司,切断风险源,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但是,在政府主导的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模式下,不仅高危券商股东和相关债权人需要承担巨大的损失,而且政府为了维护证券行业、证券市场稳定与社会安定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南方证券的股东和债权人共损失142.8亿元,建银投资出资15亿元,组建中国建银投资证券公司,直接社会成本近160亿元。
正是由于这种高昂的社会成本的付出,当一些中小高危券商被列入证券监管部门的风险处置名单时,便选择了一种较为折中的处置方式,即证券监管部门主导的风险处置模式。在这种风险处置模式下,由证券监管部门牵头组成工作组,负责风险处置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由券商组成的托管组和由中介机构组成的清算组共同负责中小高危券商的风险处置工作。
与前两种类型的风险处置模式相比,市场化导向的风险处置模式面临的风险较小,风险处置成本被予以内部化。例如在广发证券收购第一证券的案例中,广发证券并没有先行托管第一证券的营业部,而是比较纯粹的市场化商业收购行为,开创了未经行政托管而直接采用市场化手段处置风险券商的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所以,市场化导向的风险处置模式可以带来“双赢”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风险处置面临的风险较小,对社会稳定几乎不会带来影响,付出的社会成本几乎为零。
由此可见,不同风险处置模式下面对的不稳定因素是不同的,面临的维稳压力也就相应不同。维稳压力主要集中在高危券商的营业部,需成立专门机构来加以化解。高危券商风险处置中典型的维稳案例主要有亚洲证券风险处置中在武汉、天津和黑龙江三地的维稳压力、中关村证券风险处置中在汕头地区的维稳压力、民安证券风险处置中在中关村地区小额国债的维稳压力、中富证券风险处置中在温州地区的个人债权收购、天同证券风险处置中在烟台地区的维稳压力、兴安证券风险处置中在上海枣阳路营业部的维稳压力。
图2 2006年中国证券行业信息化应用市场的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CMP 2006
图3 2007~2011年中国证券信息化市场规模及增长
数据来源:CMP 2006
目前,中国大部分证券商已经初步完成了数据大集中系统的建设,这标志着中国证券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了IT系统的基础建设,进入到整合和应用阶段。
从2005年中国证券行业启动大集中系统建设开始,截至2007年上半年,大部分证券商已经初步完成了数据大集中系统的建设,现处于整固阶段。这也标志着中国证券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了IT系统的基础建设,进入到系统整合和应用阶段。大集中交易系统的建立,明显降低了营业部的投入,减轻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营业部转型与盈利能力。同时,大集中交易系统的建立还有利于证券商加强风险控制和新产品开发。
进入证券大集中阶段之后,风险控制问题开始得到重视。容灾系统、风险监控系统等得到证券公司更多的关注,部分证券公司开始加强有关系统的建设。
IT投资由基础转向应用
根据CMP咨询公司的《2006~2007年中国证券业信息化市场现状与未来5年需求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证券行业整体投资规模达到了75.2亿元,与2005年相比实现了11.1%的增长。其中,硬件投入为45.4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8.4%;软件投入为11.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7.8%;服务投入达到了17.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1.9%。
从投资的构成来看,硬件投资比重为60.4%,其所占份额已经比2005年有所下降;而IT服务与软件的投资合计占到了39.6%,其份额比2005年有所上升。这说明中国证券行业的信息化投资正在由以基础建设为主的阶段向着深入应用主导的阶段发展。
CMP咨询公司分析,预计2007年证券行业IT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其市场规模将达到86.1亿元,增长速度为14.5%,并将在未来5年内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2011年,行业整体投资规模将达到114.5亿元,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8%左右。
未来发展的七大趋势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证券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将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趋势一:证券行业的IT投资很大程度受证券市场的影响,因此,目前中国股市的火爆将推动新一轮的IT投资需求,之前压制下来的IT投资需求有望逐渐释放。
趋势二:2007年之后,沪深新一代证券交易系统的上线,对于证券业IT系统与设备的升级将提出相应的要求。业务模式的全面放开,要求能够适应高度客户化,高度市场细分,高度个性化,高度层次化。
趋势三:集中交易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将继续成为大部分证券商未来建设与应用的重点,与集中交易系统相关的系统建设仍将继续得到关注。
趋势四:客户关系管理对于证券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
趋势五:商务智能及决策管理系统成为未来证券公司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重要系统,随着其他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下一步要做的将是更好地用各种系统提供的信息来服务于发展决策。
趋势六:网上交易系统与移动交易技术等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推进与普及。
趋势七:安全与风险管理仍将成为未来几年证券信息化应用方面的重点,随着各种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集中交易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加之网络安全环境的不断变化,安全与风险控制体系对于未来的证券业而言意义重大。
迫切的需求
CMP分析认为,未来中国证券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将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需求一:未来投资需求将继续“软”化。
随着证券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深入,从投资结构来看,硬件投资所占的比重总体上将会继续降低,而相反,软件与服务的投资比重总体上将会持续上升。
需求二:各类创新业务系统将得到发展。
随着证券业的进一步发展,类似基金交易系统、混业经营管理系统、网上交易系统、移动信息系统、多媒体数据服务和针对各种创新业务的新处理系统将成为证券行业发展的重点。
需求三:系统应用整合化发展需求进一步突出。
在多种系统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摆脱原来那种分散建设孤立系统的模式,需要在统一的IT架构上延伸业务系统,实现不同平台、不同终端的客户都能得到同样种类、同样形式、统一规格的服务。
需求四:商业智能系统应用需求将持续增加。
随着证券行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业务、数据集中系统趋于完备,展望未来几年,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新型应用将逐渐成为证券行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主流。
需求五:风险监控系统的需求将继续释放。
2006年以来,国内证券商在风险监控系统、非现场稽核系统、交易稽核系统、财务审计系统等方面的投资已经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5年,证券行业在风险监控相关系统方面的建设与应用需求仍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需求六:证券行业对于IT服务中的咨询服务需求将持续上升。
咨询服务将逐渐成为证券行业IT服务的热点之一。然而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相继投入应用,国家加大对证券行业创新的支持,证券行业的竞争形势将不断变化,它急需来自IT行业的更具前瞻性、专业性的发展建议。鉴于国内证券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都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与国外证券机构存在密切合作关系的IT厂商、咨询机构将在这些不断升温的热点领域占据较大的优势。
需求七:IT服务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需求上升。
(一)课程时间太短
“证券投资分析实训”课程每周只有两小节课时,作为培养未来证券人才的投资分析能力的实训教学环节,这点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从金融专业历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大约三成的学生是到证券行业就业的,主要岗位为证券经纪人、证券分析师和证券操盘手。三种岗位对学生证券投资分析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不同,需要分类学习和实训,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过少的课时无法满足实训的要求,就需要在后续的相关课程中补充,但这又会导致连续性不足的问题。
(二)课程模拟真实性不高
“证券投资分析实训”课程安排了模拟炒股的环节,这对于学生熟悉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投资技术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但证券投资毕竟是一门实战之学,由于学生在模拟投资中使用的是虚拟货币,投资成功或失败对其心理的触动不大,激励作用有限,这就难以磨炼他们的投资心态,而这对于以后的证券投资工作又是即为重要的。
(三)教学内容与证券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材和课程内容仍然受到传统考证教材体系的影响,主要包括“软件使用”、“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等模块的内容,虽然可以让学生受到最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的训练,但与证券行业的工作内容相差甚远,这就导致了学生工作后感觉证券投资知识也懂了很多,但就是无法紧扣工作职责。
(四)教学场景与真实工作场景之间的差距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的教学流程一般是教师讲授内容,然后布置实训任务和作业由学生完成,最后教??点评。这种教学流程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反映证券行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如何弥补教学场景和真实工作场景之间的鸿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五)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目前高校里很多讲授证券实训课程的老师并没有在证券行业工作或实习过,有的老师甚至自己都没有过证券投资的经历,更谈不上什么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证券投资分析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建设应用型专业的背景下,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和联系越来越深入。一方面,企业可以把高校的学生资源作为未来的优秀人力资源库和潜在客户群体。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把企业作为课程实训基地和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实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在实践经验和实践场地方面的优势,是提高“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效果,解决“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问题的重要方向。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证券投资分析实训”课程的教学建议
(一)场景化教学
场景化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毕业后在证券行业的主要工作职责,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的教学中模拟工作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上提前体验工作状态。比如,我们根据校企合作企业海通证券公司的建议,在课堂上模拟“证券经纪人”职位的工作场景,每组学生分别扮演营销经理、证券经纪人、证券分析师和客户经理的角色。首先是“晨会”的场景,由证券分析师为证券经纪人们解读最新的的大盘和个股行情,并由营销经理说明今天的营销任务和细节。然后是“营销”场景,由证券经纪人向客户介绍和推销本公司的服务。在场景化教学的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热烈,学习热情高涨,高效地熟悉了各个证券行业职位的工作内容。
(二)与证券公司合作举办模拟炒股大赛
在模拟炒股大赛中,由学校合作的证券公司提供比赛软件平台、奖品等条件,这样就给参加比赛的学生选手们以较大的激励,既能够提高投资技术,又能够磨炼心理素质,同时规避了实盘投资的风险。而比赛以合作证券公司冠名,通过比赛又扩大了公司在学生群体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是一个双赢的合作项目。
(三)定期邀请证券公司资深人士来校举办讲座
证券公司人员工作在市场的第一线,能够接受到职场和市场的第一手的信息。作为整体合作框架的一部分,定期邀请证券公司资深人士来校就证券市场的最新发展和投资理念等举办讲座,对于增强学生对证券市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四)证券公司来校开办精英培训班
一、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又称为产业结构,是指市场上各参与者之间,包括卖方之间、买方之间、卖方与买方之间、原有卖方买方与可能进入的卖方之间,各种类型的相互关系及相应地市场竞争状况。
(一)企业数量
该行业的企业数量基本处于稳步状态,从下图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4年,全国证券公司数量在逐步增加,从2007年开始之后,公司数量在稳步中增长,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3家。从这一点可以初步分析在2007年之后,证券公司的竞争程度呈现稳定中增加的趋势,目前的数量仍然比较多。2000年,公司数量为101家,到2011年底统计,共有109家。将证券业企业数量与其他行业进行纵向比较,占比较小。
(二)竞争程度分析
通过集中度的计算(图表略),我国证券业2011年,证券经纪业务市场集中度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由于证券市场高风险特征性决定了政府对证券业的产业组织政策已经演变为严格的监督制度,证券市场进入壁垒较高。从集中度指标看,尽管承销业务集中度迅速上升,但由于经纪业务的集中度一直偏低,而经纪业务的收入远超过承销业务收入,因此导致市场结构处于低寡占状态。一般来讲,某一市场集中度越高,则少数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大,垄断程度越高。从而,我国证券业的偏低集中度与国际上证券业的高集中度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种较低的集中度可能直接导致行业的绩效不佳。
二、市场行为
(一)研发
研发能力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证券公司资金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市场资金的集中度明显加强。由于各方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基本对称性,可以间接地促进价格向内在价值的趋近,加之市场监管力度的日益加强,证券公司通过以往的优势获取投机收益的机会越来越小,由此证券公司研究部门工作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
同时,证券公司品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对研究的重视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如果一个证券公司没有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没有准确性高、对市场把握较深的行情预测,是不可能只借助业务的开展形成广泛的品牌效应的。
(二)收购
现汇总近几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大体收购情况:
作为国内第一家公开上市的证券公司,近几年中信证券在资本市场上可谓动作不断:
2003年,中信证券通过收购并增资成立了中信万通证券公司,提高了区域市场的竞争优势。2004年,中信证券要约“敌意收购”广发证券,广发证券随机采取了一系列反收购防御措施,最终,广发证券的控股权落入被称为“反收购铁三角”的辽宁成大、吉林敖东和深圳吉富三家之手,惜于功败垂成。2005年,中信证券重组华夏证券在前,收购金通证券在后,极大扩张了自身规模,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实力。2005年,瑞银集团收购北京证券20%的股份,成为北京证券的相对控股股东,北京证券重组成为瑞银证券,瑞银证券是首次外资机构拥有内地证券公司的管理权,也是拥有全面证券经营牌照的首家外资机构。这是中国监管机构批准的第一宗涉及外资集团的重大交易。2006年,广发证券收购第一证券,这是我国券商行业引入重组概念后,第一家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重组并购的案例,是风险券商处置的一次创新。2007年,在收购汉唐证券和辽宁证券,并承继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投行业务的基础上,信达证券挂牌成立。2011年,西南证券并购国都证券,它是我国第一例上市券商的并购案,在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的今天,其举重若轻的合并方式将为我国后续的证券行业跨市场、跨地区、跨所有制合并探索出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路径。
另外,通过公开信息显示,现有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华融托管德隆旗下的德恒证券、恒信证券和中富证券成立了华融证券;信达托管汉唐证券、辽宁证券成立了信达证券,东方托管闽发证券成立了东兴证券。
从以上并购案例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券商之间并购整合的目的将是做大做强、抵御外资竞争为主;同时从2005年开始,随着外资机构的进入,外资并购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整合;随着并购的不断深入,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证券业有可能趋向寡头垄断。
(三)定价
总体来说,中国券商的定价策略主要是价格竞争策略。
由于中国券商之间的产品差别化程度比较低,券商之间大多采用价格竞争战略,即通过佣金的价格战来吸引客户而排挤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一些中小型券商为争夺客源,不断压低佣金比例,少数券商甚至打出了“零佣金”的旗号。这些热衷于打价格战的中小券商大体上主要是由以下三类公司组成:一是刚刚增资扩股,手里有大把现金的券商。二是网上交易和银证通有全国品牌的券商。三是选择自己所占份额处于弱势的地区打价格战的券商。
(四)产品差异化
总体来说,我国证券公司差异化较小。目前国内这一产业的产品基本属于同质产品。所不同的是各证券公司的业务类型以及各证券公司地理位置存在着差异。
(五)策略
1、价格卡特尔
由于证券营业部之间的竞争关系基本上能代表证券公司间在经纪业务上的竞争关系,在证券营业部数量较少的地区,各营业部同时采用合作策略的价格卡特尔,采取一切行动来确保利润以及提高提高定价话语权。但是卡特尔是一种短期行为以及本身的局限性,只有在某一地区证券营业部数量较少,竞争不激烈,则卡特尔才可能得以维持。
2、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已存的证券公司将价格定得低于成本,使其他证券公司无法生存下去而退出市场或者产业,该证券公司再提高价格。这种行为多发生在新开张的证券营业部较多的地区。经过掠夺性定价的竞争,部分小型证券公司被兼并了,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前几大证券公司集中,这种集中的结果将促使支配性厂商市场结构的形成。
三、市场绩效
(一)产业利润
该产业的产业利润变化比较大。总体来看,产业利润波度很大,但是整体态势是上升的,2004年中国证券公司是亏损的,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新股恢复发行,扭转了全行业四年亏损的局面。到2007年,该产业达到利润的峰值,2008年大幅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是对我国金融业的一次巨大的重创,大大影响了我国证券业的发展。
(二)社会福利
对于证券这个特殊的行业,客户是其价值来源,员工是其竞争力所在,因此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与证券业不可须臾分离。证券公司提倡对客户、员工、股东、合作者等多方利益的保护与处理,倡导尊重、公平、合作;并注重公司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与和谐相处,倡导绿色、节能、环保;积极倡导爱心、慈善、公益。在开展的一系列环保及公益慈善活动,在行动中逐渐提高公益慈善的规范性和制度化。所以可以看出,该产业社会福利偏高。
(三)收入分配状况
我国证劵行业的发展和起步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国家的证劵行业的出现早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由于前期政府的过分干预,使得我国的证劵行业市场化步伐缓慢,融资渠道不足,投资选择单一,行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对证劵行业的监管不力,法制不健全,加上证劵行业属于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类行业,它对经营者和从业者的自身专业能力与业务经验要求极高,因此证劵从业者往往都是高收入的代表,他们的社会福利和薪资水平都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代表者。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2010年度行业薪酬报告,金融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年终奖金以及薪酬涨幅水平均高居各行业之首,其中证券业更是在金融行业里拔得头筹。2011年,中国金融行业的环境受到了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但近几年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整体薪酬水平领跑全行业,加上核心关键人才仍然短缺。因此行业薪酬福利待遇仍然诱人。
参考文献:
[1]范合君.产业组织理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
[2]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2013
[3]李艳虹,王聪.中国证券业的产业组织研究[J].经济研究,2009,(3)
[4]陈焱.中国证券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2009,5(3)
[5]周晓媛,李娟.中国证券业的SCP范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
[6]宋志博.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J].哈尔滨工业大学
[7]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2)总报告(摘要版).百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