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思想教育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104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好思想上的导航者和奠基者。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体制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以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树立正确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发扬学校优秀校风的重要表现。思想教育管理与学校的校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教育管理可以为加强校风建起到奠基作用和良好的管理作用,反过来良好的校风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上的发展进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可以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优秀的人才保证。最后,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我国进入国家发展的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国家需要的素质型人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是与我国科学化教育体制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上的困境
1.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负责并以其为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部分学校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强化,导致传统的思想驾驭管理体制僵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无法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思想教育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缺乏有效规划,缺乏专业性的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管理体制停滞不前。
2.师资团队缺乏有效建设
思想教育老师在对学生思想教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在思想教育管理团队体系中,老师缺乏有效的共同交流机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掌握不全面,信息流通渠道不畅达,对教育信息、学生的思想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力度不足,无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思想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技能和知识点有待提高,学习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的创新能力的不足。
3.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化
思想教育管理方式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任务、目标、效率息息相关。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上大多采取上课的方式,老师通过课堂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学生的教学课堂,但是学校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上忽视了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模式存在僵硬化现象。
三、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研究
1.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上的革新必须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作为学校管理者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学生具体的思想教育情况,实事求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加强对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强化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涉猎学校的多个管理部门,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因此,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教育管理体制的强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学校的各个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能,进行统一规划从而合理有效的安排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将思想教育管理体制强化职能发挥到最大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时刻关注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关系和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广度和深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思想教育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性的技能能力,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明确的政治立场。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形成良性的互动沟通机制,在教师的资源配置方面,要合理优化,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一支有利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师资团队,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软实力保障。
四、总结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长期、持久的工程,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现实提供综合型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团队建设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体制强化、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旨在不断推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加快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进行简要论述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2、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3、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
二、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供参考。
1、规范训练法。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
思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而思想教育应使学生正确地 认识客观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学生 思想品质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应是知、情、意、信、行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是 知(获得概念),然后产生情感,意是解决内心矛盾的和行为支配,树立信念即为信,最后的表现为行。按照 上述观点,传授知识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因为这些知识在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世界观的形 成。通过地理思想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均衡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 ,以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高中地理学科思想教育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以及全球观念的教 育。
二、新大纲与原大纲思想教育要求的对比
新大纲与原大纲高中部分的思想教育要求相比较,无论是从内容、具体要求上看都有较大的区别(见下页 表)。原大纲对思想教育的要求不够明确,只是提出了总体要求,而没有具体的章节要求;新大纲对思想教育 要求比较明确、具体。采用了:认识、领会、提高、树立、培养、激发、规范、见诸行为等词汇来加以表述。 这样分类,层次清楚,使教学要求变得更加明确。新大纲除按必修、选修分别提出了思想教育的总体要求外, 还在各单元之后结合课题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这类要求的设定既考虑了与各课题内容的结合,又 都能自成一个体系,与原大纲相比,落实思想教育要求更细了。新大纲删除了国际主义教育,增加了可持续发 展的教育,这与原大纲比较是一个明显的提高和深化,这是吸收了当代最为重要的科学思想。人类的可持续发 展将促使人地关系的协调。这些都是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地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培养学生对 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更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具体反映。
三、新教材思想教育内容的渗透
1.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是以塑造学生思想修养为目的系统工程,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教育形式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学习。但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将思想教育普遍作为理论知识课程来看待,其授课方式采取课程灌输式教育形式,其课程评价也是以理论知识考试为主要方法。这不仅不符合思想教育本身的学科特点,教育目标流于对道德知识和思想理论的记忆,而且也降低了学生对思想教育的学习兴趣,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个性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师生逐渐忽视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仅仅将这本课程视为一门单独的知识课程,急于结业,忙于应试考核,失去了对其内涵的深刻理解。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工程,按照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理论灌输很难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实现对接,因此教育效果微乎其微。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代,多元思想文化相互击撞,抢占着广大青年学生的内心阵地,如果思想教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广大学生很可能在日益繁多的社会思想中迷失掉自己,不能接受主流的意识形态,甚至对思想教育产生反感情绪。另外,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往往偏重于外化影响和忽视了内化作用,结果导致学生的思想表现十分依赖于外部环境。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深入到其内心中,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情感,才能将道理理论外化为他们的行为品质。否则学生的思想就会脱离道德的要求,产生不道德的言行举止。
2.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做为意识形态的一种教育方式面临着前所唯有的挑战,主要变现在:其一,价值导向遇到的挑战。在我国,集体主义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基础精神,其倡导个人服从集体,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但是按照西方的传统文化,个人主义是其推崇的价值取向,其强调集体对个人的关注个服务。现代的高职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着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如何取舍的问题。其二,教育手段上遇到的挑战。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信息的来源越来越丰富,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迅速。如何在快速的信息传播中分清好坏,取长补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直接把思想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以学生在教育中主体作用,没有与之互动的环节。
3.积极探索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在新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使方法创新,其首要着手的应该是以学生为本,而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则是其主要点。只有在关系与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
首先,创新“跟进式”教育方法,推进思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当明确对思想教育的认识,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的一次性课程教育。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应贯穿于其接受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当前我们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尤其是在思想教育上要抛弃教师在思想教育中对学生灌输理论的教育模式,实行教师跟进制,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长期跟踪教育。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教育教师队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投入爱心和耐心,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想政治教育中来。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师生建立互选的教学关系,通过师生直接对话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另外要设定阶段性的教育任务,将这些教育任务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学生的课程教育中、起居生活中及社团活动中。在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取得对教师及教育的信任,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这样的师生双向互动,德育内容不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行,思想教育在学习生活中润物无声地进行。在这种潜移默化中,高职院校还要建设一种富有主动性、健康性的良好校园文化,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高职学生切实的走进思想道德教育中。
其次,创新“共同教育”方法, 全面协调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一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工程。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所得,得不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巩固,有些甚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逐渐被淡化。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避免这种三方分力的现象,应当注意将校内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统一起来,在三方互动中形成三方合力。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但是同时唾手可得的网络信息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建设也造成了潜在威胁。因为广大的青年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往往没有准确的分辨能力,往往一股脑地接受和认同。网络问题的解决必须在网络建设中才能找到答案。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德育网站,吸引学生关注,充分开发现代网络的教育功能,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变被动的说教为主动的指引。高职教育要想摆脱掉封闭落后的教育状态,构建积极开放的教育体系,需要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一是集体主义精神,即让学生懂得从集体利益出发对考虑问题,注重依靠集体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二是爱国主义精神,即学会在国际规则的限制下,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利益。三是法律意识,即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按章行事的意识。要让他们懂得无视法律、违反规则,将会给我们的国家利益带来危害。四是公民意识教育,即让高职学生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尊重个人和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公平正义,发展好、维护好个人及他人的权利。
最后,创新“管理式”教育方法,以人为本进行思想建设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要以满足他们的自然需求为基础。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他们社会性的培养,但是社会性的培养离不开对人的自燃性的尊重和认可。我们只有落实以人文本,以学生文本的教育理念,在科学分析人性的基础上建立人性化的教育机制,才能切实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人的行为进行社会化引导是思想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影响人的行为,需要从了解人的基本需求入手,尊重他们的诉求,才能在满足诉求中,引导他们的诉求。在现实的思想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学习需要以及就业的愿望。可以把教育管理理念纳入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来,让学生成为教育的管理者,让他们自己建立和谐畅快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一、思想纠纷动机的产生
导致思想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很多的,但根据我们在思想工作中多年探索总结,主要有以下四种:
1、因挫折导致思想纠纷动机的产生。
2、因嫉妒而导致思想纠纷动机的产生。
3、因需求心理而导致思想纠纷动机的产生。
4、因赶时尚心理而导致思想纠纷动机的产生。
二、思想纠纷激化的特点
思想纠纷行为产生后,必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在有关组织或他人的参与、协调、或着叫做思想工作,思想纠纷得以顺利解决。二是思想纠纷得不到控制和解决,导致思想纠纷激化(通常称矛盾激化),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引起思想纠纷性质的变化。思想矛盾的激化是思想矛盾的恶性发展,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的突发性,它是指矛盾从产生到激化并没有时间的规定性,矛盾激化大都发生在一瞬间。
2、后果的严重性。思想纠纷后果的严重与否,是区分普通纠纷和激化思想纠纷的标志之一。后果不严重的思想纠纷,属于一般矛盾,后果严重的则属于激化性质的矛盾。在实践中,区分思想纠纷的严重与否,各单位和群体之间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只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手段的残酷性。由于思想纠纷是在人们比较愤怒的情绪支配下发生的,而在激情状态下,人们往往最容易失去理智,人们采取的功击行为也比较激烈,有时是不择手段的,大有不致对方于死地誓不罢休之势。当然这种情况是指动机已经转化成行为,或已经激化。如有的职工打领导,或残害领导家属子女以及同事等都属此类。
4、诱因、刺激的简单性。实践证明导致矛盾激化的诱因,不一定非要多么重大的诱因和刺激,而恰恰相反,有时很简单的诱因和刺激,就会导致矛盾激化。从激化的诱因看,思想纠纷发生后,只要有合适的诱因,当事人就会对对方实行报复或泄愤行为。通常情况下,当事人肯定会选择一个对象泄愤。而这些行为的实施,必然导致思想矛盾激化。从导致矛盾激化的刺激因素看,当事人往往会因为一点小的刺激,而采用十分激烈的行动,导致思想纠纷的激化。
5、影响思想纠纷心理激化的外在因素,导致思想纠纷心理的产生、形成、发展、消亡,除了主观上的内在因素发挥作用外,其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法律因素。②环境因素。③传统习惯和风俗因素。④文化水平因素。
三、重视和注意特殊矛盾,做好思想转化工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还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的价格观念,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思想工作出现一些新特点,社会矛盾的触发点增多,思想矛盾的构成日益复杂,具有突发性,隐蔽和反复性,易激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管理的最基层部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直接性,往往是接触具体的人和事,因此,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重视和注意特殊矛盾,做到超前预防,做好转化工作,要做好具体的思想转化工作,首先在基层健全组织,形成网络,造成一个思想工作人人做的好局面。对职工中发生的问题,一经发现,及时疏导,耐心处理,严防激化。二是定期排查分析思想工作情况,经常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对职工思想状况及有关情况心中有数,及时调查了解不利于工作的思想苗头,经常分析重点人、重点户和情况,发现苗头及时反馈,思想工作要跟上,不能拖。三是不断观察异常动向,思想工作者要做到细心观察。四是扩大思想工作信息范围。
四、不断研究思想工作方法,提高思想工作水平
常言说:“好话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思想教育工作当中,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语言表达很重要,话要说得好,入情入理,三言二语可以促成思想纠纷矛盾的化解,话说得不好,谈吐粗糙,抓不住要害,千言万语也导致思想工作的失败。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讲好四种话:
一是讲好定心话。定心话就是安定情绪的话,它是开展思想工作的前凑曲。有思想问题的人,当他的思想动机产生后,一般都是情绪不稳定,有的粗暴、蛮横,有的急躁不安,有的痛哭流涕,有的还会产生轻生念头,这些异常心理状态,都不利于思想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要说好定心话。定心括要掌握当事人的性格,对于性格粗暴的当事人,思想工作者要采取冷处理办法 ,要保持一定沉默,给当事人发泄怨气的机会,让他把心理话讲出来,讲完,缓和气氛后直言正告,使其恢复常态。
二是讲好幽默话。幽默风趣好比一幕引人发笑的讽刺剧,恢谐生动、爽快之中含启示,谈笑声中寓哲理,幽默通俗而不失雅,是思想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一招。幽默往往使人们避开尴尬的局面。
三是讲好圆场话,俗话说:“对老人讲话要敬,对成人讲话要礼,对幼儿说话要甜”,因此,我在思想工作实践中悟出一个道理,对有思想情绪的人讲话要圆。就是绕开矛盾焦点,故意转移论题,其特点是迂回战术,自圆其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思想工作中不能只顾圆场搞折中,也不能不顾原则和稀泥。切忌过多的讨好,否则会助长当事人思想动机行为的强化。
四是讲好希望话,希望话也叫结束语,思想工作接近尾声,思想工作者不可因胜利在望而掉以轻心,因成功在即而如释负重。还必须趁热打铁,讲好结束语,说几句希望话。希望话要生动形象,又要有针对性。一番热情透心暖人的希望话,往往能使当事人心灵深处打上一个烙印,产生极大的震动,使其记忆永新,难以忘怀。
五、解决职工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思想工作的说服力
上述七个方面是从思想工作的预测及思想工作方法上去讲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解决职工生活上的实际需要。按照美国心里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了可能性,但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由于人的欲望有它的无限性决定,光靠理想、道德、信仰等精神规范和精神力量来约束,调整是不够的,所以思想工作不是万能的。因此,企业的领导要考虑解决职工需要的原则和方法;如果放弃原则,或者有原则而方法不当,其结果不仅不能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还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根据我们的国情,下列五条可作为企业解决职工需要的出发点:
(1)首先考虑到我们国家是一个处在发展中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
(2)要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出发;
(3)解决需要的程度必须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创新动力具体体现在创新的激情上。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激情即大脑的兴奋,也就是大脑皮层的异常活跃。创新动力为这种兴奋、活跃提供充足的能量。在大脑皮层异常活跃的状态下,组成大脑皮层的脑神经才可能发生跳跃,或脑电波出现阶跃。这种跳跃、阶跃,在心理学层面,就是思维的跳跃,就是创新的灵感。所以,创新动力是孕育创新灵感的温床。谈及创新型人才培养,西南联大值得一提。西南联大在极其简陋的教学条件下,培养出了诸多人才。战争炮火、亡国忧患时刻激励着师生们报国的热情、学习与研究的动力。与当前情况相比,我们师生物质条件要好得多,但动力却可能差得多。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之所以能够成功,参研人员的热情和动力也是决定性因素。相关问卷调查数据也表明,“缺乏鼓励研究生创新的机制”是当前公认影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首要因素。[2]从文字内涵来讲,机制首要的作用是激发活力、动力。因此,研究生创新动力培养不足,是当前影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关于研究生创新动力的来源,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受访者中,以“个人价值体现”的需要为动力的占41.5%,以“个人兴趣”为动力的占30.8%,而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动力的仅占22.3%,其他占5.4%。[3]研究生教育是专业性较强、以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因此,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思想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具体专业展开。
结合专业教育,激发个体研究兴趣,形成创新动力。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当前的研究生群体呈现“组成结构复杂性、学习动机多元性、人生目标高端性”等特点。这也表明当前的大部分研究生入学前并不一定有研究兴趣,或者说没有稳定的研究兴趣。因此,激发研究生的研究兴趣,是当前培养创新人才不可忽视的环节。结合具体专业开展思想教育、帮助研究生发现研究的兴趣,使研究生感受到创新研究是实在的、具体的、触手可及的,才能够有效地使研究生投入科学研究与创新活动之中,自觉地成为创新型人才。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须以科学知识为主抓手,运用知识内涵的思想性与外延的思想方法渗透思想教育。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在课堂,思想教育的落实也主要在课堂,课堂不仅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承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意识形态领域抢占的重要阵地,你不去占领,那种非科学的、盲从的、迷信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科学的东西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并用科学知识与伪科学的东西作斗争,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自然界中的冰雹由于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就有天神降灾的说法,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就可以运用科学知识去批判它。再如杂技表演中经常看到一种魔箱,在箱顶向箱内放物体时看不见物体放到箱内,而从靠箱底的侧位向箱内放物体时放一个却能看到两个,课堂演示这种魔箱,并进行解密,学生兴趣浓,且破解了伪科学的“神秘”。又如杂技表演中表演者手拿电线用测电笔测其全身管都发光,为什么不发生触电事故?难道表演者有神奇的抗电能力吗?通过“零线断路”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表演者技法。还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意境多么感人,霜是否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这些事例说明用科学知识去解密伪科学的东西,能去伪存真,实现思想教育。另外科学知识、技术的巨大进步能够鼓舞人,用科学知识在生产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让学生感悟“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简单机械摆脱了纯粹的体力劳动、热机使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发电机的产生使社会迈进了电器化时代、而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使社会又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再如磁悬浮列车、神州飞船探月、核能的利用,我国对超导体的研究,纳米技术的应用,物理教学中渗透这些科技成果不但丰富了物理教学的内容,同时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并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另外,噪声的防止与利用、短路的利用与防止、热机的应用与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又给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以科学知识为主抓手进行思想教育,既可以避免空洞说教,又能达到知识深化的同时实现思想升华。
二、过程是主战役,科学素养是主方向
《新课标》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主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重在优化教学过程,转变教学观点,“从单一强调科学知识内容的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的知识积累向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使教学过程更多的体现方法、体现思维、体现思想性、体现学生的认识过程。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考虑知识本身比较多而考虑知识外延的思想教育性比较少,偏面考虑教学的大容量,而轻视了思想性。又因教育思想的挖掘更具教育性,所以教学过程的变革更应关注教育思想的挖掘,使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更是规律发现的过程,思想、方法、精神体现的过程。
1.注意问题探究的原生态,感悟解决问题的思想性
科学发现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多经历一定的艰辛与失败,因此教学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给学生经历体验的时间与空间,从问题的原生态感悟解决问题的思想性、产生思想碰撞。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1)让学生找像的位置,由于眼在镜后观察不到像,此时学生从小孔成像的启示想到根据镜前观察估计像的大置,再在这一位置放上白纸屏(并移动),看屏上有无像,结果还是找不到,由于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之妙。(2)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呢?有的学生想到在物、像处分别直立一根刻度尺,有的想到用大小相同的蜡烛,通过比较认识到后一种方法之巧,(3)从像与物的关系,感受其对称美,并根据对称性产生寻找对称方的思想。这样在解决问题中去体验解决问题所遇的困难,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巧、美,可以产生思想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这一内部动机。
教学中关注问题解决的原生态,教师需要平等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并注意观察,从而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不足并进行思想教育、缺陷教育,还要善于进行问题诱导,显化解决问题的思想性。如经常问问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依据是什么?解决问题时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做有何好处?产生哪些认识?以达到在解决问题中产生思想、实现教育。
2.注意通过小制作,培养学生追求完美的精神态度
小制作能使学生产生追求完美的精神态度,做到在实践中教育,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素养。把小制作纳入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课外制作积累经验,课内交流展示,如制作三色板时如何让其转动效果更好呢?课外学生用火柴棒作转轴用手辗动,由于转动时间不够长,改进用拉线法使其转动,学生在练习中又发现三色板质量太小转动效果不好,于是改进用质量较大的厚纸板,并在练习拉法时发现两条拉线中对一条线用力要稍大些,其不对称性便于能量的集聚,从而使拉线法趋于完美。在制作“声波演示器”时,学生选了多种橡皮膜对其显示振动的效果比较,选用筒子长短不同、直径不同对其显示振动的效果比较,最后达到了满意的制作效果。可见在制作与演练中能培养学生求精求美的态度,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3.注意运用形体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内化
教学过程中既要以言育人,又要以形育人,关注思想教育的隐性特征,有时无言的形体教育、垂范教育,要比言语教育效果好得多,更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内化。如:你的眼神、你的微笑、你的手势、你的动作(即使是认真地擦黑板)等都可能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
4.把握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关注理科教学人文化
物理教学不是全程的思想教育,而需要把握好思想教育的切入点,进行适时渗透,使其“育”得自然、合拍、合理。注意理科教学人文化,能调谐课堂气氛使物理教学脱离枯燥,给学生产生愉悦,陶冶心灵,放飞思想。如在运动的相对性教学中让学生背背反映这一内容的诗词,唱唱反映这一内容的歌词,当学生唱闪闪红星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时,我适时插一句:潘冬子人小志大,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革命;在硬度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能反映硬度的成语,当学生说“削铁如泥”、“坚如磐石”、“坚不可摧”时我又微笑地插入一句:学习也要有硬功;在分子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广告语中包含的物理原理,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家乡的可爱。
值得注意的是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不能把物理课变为政治思想课,而是点到为止,说的多反会让学生“反胃”达不到目的,因此要注意度的把握。
三、物理学家的精神、方法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物理学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物理学家一生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是重要的思想教育资源,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物理学家的思维、思想、方法、精神、毅力、信念、品质,激励着多少人前仆后继为科学献身,使科学技术得以持续发展,即使是失败的教训也给后人留下了开启成功大门的启示。如焦耳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得到焦耳定律的勇于探索精神,哥白尼坚持日心说的不屈不挠精神,钱学森5年归国路、两弹一星献华章、姓钱不爱钱的爱国精神,伽利略勇于向权威挑战的批判精神,这些精神都给人鞭策。再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的思考到竖起力学的三棵大柱,前半生功绩卓著,但由于他后半生信仰神学而一无所获;哥白尼观察大量的现象,否定了地心说并建立了日心说,但却认为太阳是万物中心、是静止不动,由于思想僵化在伟大中存在不足,同时也未能再前进一步,真是“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是多么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资源。
物理学史既是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创造史,教学中更是实现教育功能的教育史,其科学发现的过程、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接力棒的传递,是进行思想教育所依托的重要载体。如从光的折射现象的发现,到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再到发现负折射,跨度几千年,物理学家进行“万里式”的接力。再如从我国的古代文明到现在的科技崛起,从“洋钉”到走在世界前列的超导研究、纳米材料、硬度材料研究,“从闭关自守”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到“望远镜”再到“神州奔月”,实现了用科学发展、祖国发展教育人。
参考文献
[1]刘家访.上课的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39.
[作者简介]李清瑛,贺州学院中文系讲师;吴守雷,贺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广西贺州5428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7―0208―03
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和充分发展,面对教育对象所呈现出的多向化、多层化、多样化和立体化的“四化”倾向,迫切要求教育方法的变革,作为精英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迫切需要人性化和人情味,因为有爱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具有“知心姐姐”美誉的教育专家、教育活动家卢勤有一本非常畅销的书叫《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本来是写给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也是写给教书育人的师长们的,却意外地得到了学生们的钟爱。在书籍被冷落的今天,这本书的畅销一方面印证了以家长和师长为代表的教育者想走出教育困惑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无可辩驳地说明学生对人性化教育的渴望和欢迎。古语说,“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从古至今,棍棒下所培养出的孝子和严师下所教导出的高徒不乏其人,问题是现在的学生还需不需要、接不接受这样的教育。在报刊上不时会看到某某孩子被逼离家出走、实在不堪严管而对父母报复酿成家庭悲剧的报道,偶而还会听到某某学生在老师的训斥和羞辱下辍学、出走,甚至去自杀的事,更让人心痛和深省的则是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当代精英――大学生的腐化与堕落。这些无疑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最大悲哀莫过于此。所以,探索适合现阶段大学生实情的有效教育是每个教育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基本进入独生子女时代,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独生子女接近100%,来自农村的学生,独生子女也突破70%。另一份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也呈现出朦胧而多极的特性。面对这样一群思想复杂化、意识多极化的年青人,笔者认为激励是能够将教育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最大值的可用之法。激励以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为前提,激活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自强心,唤起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以下介绍十种激励方法。
1.成人激励。成人在这里指成年人,是相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的。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儿女无论长多大,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而在西方,儿女满18岁就应该是独立的大人了。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长不大,其实这样的评说是不公平的,究其根源完全不是孩子们的错,而是他们的父母和师长的错。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把教育对象――大学生当作成人看待,明确告诉他们已经是一个有着庄严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渴望长大,他们反感在他们已经长大的时候别人仍“小看他们”。因此,教育者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学着做个成人,最后做个真正的成人、合格的公民,这是对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可贵的“第一步”。所以,教育者对他们成人身份的认可,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也是一种暗示,即他们必须从学会自理、自制开始,逐渐实现自立、自强的个人理想;必须要求自己遵纪守法,严格履行一个公民的职责,在日常行为中必须遵循成人的游戏规则,肩负起和父母、师长同等的使命,必须自己学做事、学做人,自己学着去“飞翔”。
2.目标激励。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伟大的目标及实现伟大目标的决心。因此,大学生一入学,就要充分接触、了解并帮助他们尽快确立“准目标”,因为适当的目标会激发人的进取心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都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同样,对这些胸有凌云志的大学生来说,目标不再是短暂的一个念头、一个冲动,而是一种强烈的长久的激励。然而,运用目标激励法要特别注意目标的可行性和效能性,通常采用“大目标、小步子”方法,即根据自身实际确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目标,当阶段性的近期目标实现后,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此时再制定更高的下一个目标,通过若干难度递增的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预期的长远目标。经过这样的努力,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增到了最大值,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决心和信心,目标的激励作用发挥到最强,由此引导学生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从而把思想教育工作提到新的高度。
3.行为激励。主要是指教育者行为对被教育者的激励。列宁曾告诫教育者:“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犯空洞说教的毛病,这是学生反感的,学生讨厌说一套做一套。所以,做思想工作最有效的说教就是无言的行动,即行为是教育者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重要因素,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单听其言,更观其行,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形象,重人心人脑的言教,更重雷厉风行的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以自己的规范行为来影响规范学生的行为。只有这样,教育者的言行对被教育者来说才有着强大说服力和感召力,教育者本人也将成为学生眼中真实可感的“活教材”,其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深刻印象,起着样板式的正面激励作用。
4.人格激励。做人要有人类道德行为的规范准则。有人说,教育者的人格定格了被教育者的人格,这话并不过分。成功的教育经验证明,最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只能是源于心灵的东西,源于人性本身“真”、“善”、“美”的东西,这种无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是教育者的人格魅力。这里所说的人格,通常指通过个人身上的性格、气质、能力、作风等内外因素综合形成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人的道德品质,在教师这个职业领域则称之为师德。作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教育者,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始终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德能双馨”应当成为每个教育者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因为在教育过程中,这种人格魅力对一个学生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一个孩子身上,我们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同样,在学生人格塑造和人格完善的过程中,教育者本人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
5.关爱激励。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关爱,被人关爱是一个人的心理渴求。人是有感情的万灵之长,需要情的推动、爱的温暖和抚慰。即便已是成人的大学生,但由于他们正处于心理渐趋成熟的转型时期,特别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关爱。这种关爱的内容多种多样:有思想上的,学习上的,还有生活细节上的等等。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激励人,以情调动大学生们的积极因素是思想教育工作中
的上上策。21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更开放,目标更高远,自我意识和自我关照更强,但往往缺少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思想不够坚定,这时教育者应从感情上给他们予精神慰藉,不能冷漠、疏远、放弃之,更不能训斥和打击,而应耐心持久地关怀他们,激励他们,直到唤起他们的自强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运用关爱激励时,要特别突出真诚二字,因为真实和诚恳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虚假的情意不是爱的本意,真诚是做人的根本,情感源于真诚,关爱贵在真诚,有爱的教育靠的也是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应该懂得,教育者的真诚关爱在学生中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刻骨铭心的。
6.赏识激励。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句教育名言里面,包含的就是一种无条件的赏识激励法。她说自己小时侯很喜欢跳舞,而且跳得还不错,可当她去报考舞蹈演员时,老师的一句“腿都不直还跳舞呢”的话就打碎了一个孩子的跳舞梦。这个真实的故事警示所有的师长对待学生一定要“嘴下留情”,因为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还不能正视自己,一句“你不行”就可能误导他们一生。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一个教育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形之下,都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被教育者的自尊。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特别是对刚刚离开父母、经济上又完全依赖父母的大学生来说,被认可的愿望尤其强烈,此时的教育者决不能泼冷水,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欣赏他们。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毫不吝惜地表扬奖励,还要善于挖掘他们的潜质和闪光点,及时表示欣赏他们某方面的才华,永远说“你能行”。通过这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结成“统一战线”,教育者成了可遇不可求的“伯乐”,被教育者将会怀着感激,竭尽所能,兑现他们奔驰千里的诺言。因此,这种赏识所焕发出的激励作用是无限的。
7.惩罚激励。表面上看,惩罚和激励很难联系在一起,实质上,惩罚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强大的。显然,这里所说的惩罚一定是温情脉脉的善意的惩罚,作为成人的大学生他们完全能够理解、接受,从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以求规避。惩罚激励是针对每个人都有害怕被否定的心理而采取的带有“激将法”性质的方法,惩罚激励明确界定惩罚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最终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激励。例如,很多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严格管理”,但显然这里的“严管”不是严惩,更不是严打,而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对学生高度负责的鞭策和鼓励。对于上进心强、自尊心强、好胜心强的大学生来说,“面子”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的荣誉感最强烈,这是运用惩罚激励法的心理基础。如果能把这种看似矛盾、实为统一的方法,巧用于思想教育工作中,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
8.荣辱激励。每个人都珍视自己的荣誉,一个没有荣辱感的人连起码的面子都可以不要,不讲诚信,不在乎成败,什么理想、信念、追求都将成为乌有。一个称职的教育者,面对一群风华正茂、渴望建功立业的年青人,第一要务就是激起他们强烈的尊严感和荣辱感,点燃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心,要让他们明白:作为一个个体要为自己的荣辱而战,作为班级和学校的一分子要为班级和学校的荣辱而战,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一分子就要为民族和国家的荣辱而战――这是荣辱激励的基本内涵。奥斯特洛夫斯基对年青人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于是它才变得坚固而无所畏惧。”荣辱将唤起学生所有的勇气和智慧,并在“荣辱保卫战”中学会吃苦、学会坚持、学会坚强,时刻与荣辱同在,因为通往荣誉的道路上决不会铺满鲜花,而是靠持久的艰辛劳动来铺就。此外,运用荣辱激励法还要帮助学生克服轻浮的虚荣心和懦弱的自卑感,引导他们为“大我”之荣辱,献出青春、智慧乃至生命。
一、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性人才必由途径。在修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把传统的“双基”扩充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上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数学的结果是“看”出来的,而不是“证”出来的,这就依赖于直观判断。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
如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气、粮食增产、激光测距等许多具体事例中的数据资料,使学生在解题中受到多种思想的教育。
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改革开放后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家中各种高档家电的普及率:电话98%、冰箱90%、汽车68%……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好、更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二、利用课堂教学案例渗透人文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要给学生心灵“松绑”,还学生心灵的“自由”,容忍他们的“出格”,鼓励他们质疑追问的勇气,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有了安全和愉悦感,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课堂上才会充满欢笑与激情。学生在充满爱的和谐氛围中,潜能如花绽放,个性自由舒张,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好的人文熏陶。可见,数学课堂教学应以生活中的人为本,始终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们应更新观念,调整视角,在课堂上体现人本主义理念。
如教学“比例”一章节时,我就让学生认识世界是辩证的,比例有正比例就有反比例。正比例关系就相当于社会正能量,社会正人君子、好人多,风气则正,社会就是和谐、美好、真善美。学生也就理解了社会正能量与好人多少是成正比的关系。引导学生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教学中,经常引入一些热门话题,让学生评论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信息窗:猫和主人一节,我就引入最近网上流传:“北大一学生摔死流浪猫”一事,引入课堂,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学历和道德水平成比例吗?德育和智育哪一个更重要?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比如,看到足球、乒乓球,在头脑中形成圆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这种存在已经脱离了具体的足球和乒乓球。借助这种抽象的概念,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圆,甚至还可以定义圆,可以研究圆的性质。由于这种普遍性,数学才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学就是研究那些抽象了的存在的东西。
三、利用数学图形对学生进行美学思想教育
首次研究面积是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是按如下顺序展开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新媒体正在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因此,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这个世界。”[1]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世界,上网已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网络文化也因此成为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方面。新媒体在给学校思想教育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使得思想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给高校的思想教育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问题。
一、新媒体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新媒体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一般是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对大学生影响比较多的主要是网络,包括计算机上网和手机上网等方式。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含义
“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曾提到过,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韦氏词典对“创新”下的定义有两点含义: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2]也就是说,“革新”与“引入”都属于创新。国际上关于“创新”的研究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它最早是与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先进技术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些英汉词典多把其译成“革新”。根据《辞海》的解释,“创造”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创新”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宽泛,它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创造是创新,但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也是创新。因此,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创新是指人类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处理和客体的关系中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活动。
方法创新就是对不适应时展要求的方法进行改造、重组或创立新方法的活动或过程。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是教育主体在学习与借鉴以往思想教育方法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科学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创造性地运用、发展或创立新方法的过程或活动,其实质就是对原有思想教育方法的超越,这种超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原有思想教育方法的发展、完善;二是创造出不曾存在的新方法。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要紧跟时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3]这是思想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生命力之所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势在必行。尤其是新媒体的兴起,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思维形式、学习内容等方面产生着极深刻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收效甚微。因此,方法的创新是教育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思想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思想教育环境环绕于人的周围,是人的思想形成和转化的外因,它渗透于思想教育活动中,对思想教育的诸要素产生约束、促进和感染作用。思想教育活动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同样,思想教育方法也不是凭空杜撰的,它是受主客观多方面条件制约的。同时,思想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受制于一定的环境。思想教育者必须根据所处的具体环境选择思想教育方法。现阶段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新了人们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一些观念,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教育主体、客体和内容以及教育的思维和环境做出新的改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从信息源方面、从信息传播方式、从对思想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冲击方面,都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尤其是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坚守传统思想教育方法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当务之急是创新和发展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媒体环境。
二、高校思想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载体作用,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
高校由于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因此,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创新多层次的网络教育法。正如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浪所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和方法,必须针对网络的特点进行创新,否则将失去阵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开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网络教育法兼有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的部分特征,它是教育主体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然而,大学生们并未感到有任何的强制性。因此,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1.建立思想教育网站、网页开展思想教育
当前,高校校园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这就使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置于开放的环境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对网络技术的垄断地位,通过网络宣传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竭力利用互联网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教育,用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占领网络阵地,改变西方国家独霸互联网的局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高等学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网站或网页,但点击率却很低,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教育网站知名度不高,资源分散,更换速度慢,内容单调重复。因此,建立思想教育网站或网页的关键是要努力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其点击率。如果仅仅满足于有了网站或网页,让大学生自然去访问,那将会形同虚设,很难达到“网育”的效果。当前,不少思想教育者建立的思想教育网站或网页,只是传统思想教育课堂的简单搬家,在形式设计上单调刻板,几乎是将“人灌”变为“网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单向灌输的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尽管缺少了传统课堂的束缚,但单向“网灌”的效果并不尽人意。因此,建立思想教育网站或网页,首先必须把吸引力建设放在首位,吸引力是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受教育者没有需要或兴趣,教育者所“生产”的教育信息资源只能以“存在态”滞留于网络空间,即教育资源如果不被受教育者点击,网络思想教育就无法实现。其次,必须提高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只有那些让大学生感到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和信息,只有使大学生感到思想教育信息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于生存、发展有益处,大学生才会主动地去注意。只有这样,“网育”的目的才能实现。
2.利用BBS、微博开展思想教育
BBS是网络中的电子公告栏,它是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和交流渠道,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人们互相交流和讨论提供场所,其特点是自由平等开放,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BBS这个言论集中地具有相当的言论自由度,且掩护性强,人们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话均可在这里反映出来,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因此,往往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聚焦地”和心理情绪发泄的“集中地”。各种各样的人集聚于BBS,他们上至国家大事,下至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谈。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社交形式。它突出的特点就是每条微博信息的容量为140个字符的文字或70K的图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表达观点和分享心情。其特点是:操作简单、言论自由;使用便捷;传播快速。
对于BBS和微博,思想教育者不能坐视不理,而要研究新情况、创造新方法,关键要密切关注,善于引导。在BBS、微博中开展思想教育一定要坚持正面的引导教育。其次,对BBS、微博舆论形成的过程、规律,思想教育者要察言观色,对于一些可能出现BBS、微博舆论的现实,要能及时做出预测,并及时应对。由于在BBS、微博发表文章、言论或互相讨论都是自由民主的,毫无权威可言。因此,思想教育要适应这种特殊环境的要求,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柔和的手段,平等的理论,来感化大学生,而不能采取简单批评甚至乱扣帽子的做法。
3.利用E-Mail开展思想教育
电子邮件是指用电子信箱传递邮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邮件己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电子邮件作为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系统,不仅有传送时间短、功能强大、便宜可靠等优点,还具有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如自由性、平等性、广泛性、虚拟性等。因此,高校思想教育者要利用好这一现代科技来实现教育目的。首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达党的主流声音。如学校开展政治学习中,可以把一些专题内容学习,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给大学生,并要求他们进行信息反馈,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达到了相应的教育效果。其次,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开展调研、心理咨询和各种竞赛活动。思想教育者可以通过E-mail,向学生传递问卷,然后再通过E-mail反馈问卷。这种方式效率高,成本低,调查效果更好、更真实。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沉闷抑郁,心理压力大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采用这种形式扫除了面对面的尴尬和顾虑,帮助受咨询者克服了恐惧与不安。再次,可以利用E-mail开展知识竞赛,利用E-mail通知各参赛者,并要求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收发电子邮件,按时交答案,这样可以保证竞赛的公平合理,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参赛对象进行了教育。
4.利用QQ、飞信、微信等聊天工具开展思想教育
QQ、飞信、微信是基于Internet上的免费网络寻呼软件。在QQ、飞信、微信上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信号转换,人与人情感交互的有效时空被大大拓展了。这一点,对于思想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思想教育从现实扩展到虚拟,又从虚拟回归到现实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利用QQ、飞信、微信开展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聊天、谈心和讨论而潜移默化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高校思想教育者可以利用QQ、飞信、微信即时传递文件的功能,在和谐的聊天气氛中将党的路线或一些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的内容通知直接传送给大学生,大学生们就可能在自由的答话中反馈回他们的意见或观点,并根据他们的回话信息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其次,思想教育者可以邀请大学生们到指定的聊天室进行思想交流。双方都可以在固定的聊天室里不停地相互讲话。教育者可以对聊天室里所有人发言,也可向某人说悄悄话,或屏蔽某人的发言。某学生如果有“难言之语”,也可以秘密地发送给教育者本人。再次,教育者还可利用QQ、飞信、微信发送短信息的功能进行思想教育。不管大学生们是否在线,教育者都可利用.QQ、飞信、微信将短讯以文字方式传在学生的手机上。这对思想教育者向大学生们传送紧急指示或通知等提供了方便之门。
参考文献:
[1]宁玉民.思想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5).
[2]李京文.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99.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32-001
自1985年以来,我国各级青少年运动队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发现与选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课余训练与体育运动竞赛体系正在形成,硬件管理及训练管理已趋于规范和有序。但思想工作的管理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关系到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和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基础,因此,探索青少年高水平运动队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的特征
1.青少年运动员群体思想呈现出正态分布型层次性特征,每一个运动员来自不同的生源渠道如:业余体校、重点中学、普通学校,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文化素质、认知能力等,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教育环境。由于他们很小就进行体育的专业训练,经常参加各种比赛,促使了他们的早期社会化,学生早期社会化既有其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一方面他能使学生尽快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大多涉世不深,有些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很容易沾染上社会的不良习气。青少年运动队的任务是既训练又育人,这就要求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水平运动员放在首位,增强运动员技艺和作战的能力。但是由于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他们的思想素质呈现出正态分布的规律,即中间高两头低,部分运动员道德修养好,综合素质高,在学习训练中都是佼佼者。而另一部分入队后不求上进,训练情绪低落,这部分是需要重点帮助的对象,除前两部分之外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勤学苦练,充当好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运动员的角色,能够很好的处理亦训亦读之间的矛盾,认识这些特征就能帮助我们的思想工作分清层次,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青少年运动员思想呈现动态稳定性特征,在整体呈现稳定的同时,内部的个体都是运动的,青少年运动员普遍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对新事物极为敏感,情感丰富,体验强烈,情绪易激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从而产生思想的剧烈变化,训练不投入、纪律松弛、考试作弊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要保持他们的思想稳定,离不开教练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努力,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立足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不仅重视他们的训练成绩,还要对他们的生活饮食、学习等方面予以关心和统筹兼顾,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学训矛盾,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参加训练。
3.层间个体渐变特征,青少年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思想也不是静止的,又由于文化程度、成长经历的不同,思想总呈现出层次性特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入队时间的加长,各方面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教练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思想就会有一个逐渐变为成熟的过程,只要掌握他们的思想特点,了解其思想变化及身心成长规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就会向我们所期望的目标渐变。
4.个体间产生互动特征,即整个运动队的友伴群之间产生互动,彼此影响。由于运动员性格开朗,待人坦诚,豪爽,乐于社交,年龄相同,层次相当,有共同的运动语言,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彼此理解和沟通,尤其是集体项目,互动的作用更为明显。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的充分利用互动作用,就会对全队思想的过硬作风产生有益的促进作用,增强团队作战的实力,在比赛中就能打大仗、硬仗、恶仗,以适应激烈竞技体育的竞争。
二、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1.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有层次体系
运动员的思想工作要分层施教,因人而异,建立起层次性思想体系。使每一个层次的动员都能从不同层次的思想教育中有所收益,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内容主要包括:(1)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2)端正训练动机和目的,勤学苦练,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3)尊重他人,团结互助,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胜不骄败不馁的比赛作风。(4)自主、自强、自尊的良好心理品格。(5)正确处理学习、训练、生活之间的关系。以上五点既有层次性,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层的内容在不同时期要有所更新,并合理结合备战、赛前、赛中、赛后的思想教育,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身,逐层提高,整体推进,发挥整个运动队内在动力,使运动队思想教育工作更鲜明,内容更完善,更富有成效。
2.运动员的思想工作要合理利用差异
青少年运动员群体思想的层次性特征,使其个体之间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在层体之间产生势能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是势能差作用的形象描述。教练员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差异,有明确精神上的批评与表扬,物质上的奖励与处罚,不搞平衡主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群体中既有高目标的引力,又有比技术、比思想、比学习的公平竞争,这样的运动队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有敢打、敢拼的旺盛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