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食品营养与健康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9 17:36:2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食品营养与健康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食品营养与健康学

篇(1)

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思想,将国民的营养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与饮食息息相关,这对我国传统食品产业从原料种植、食品加工、物料保鲜直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全产业链上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发展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是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另外,民众较低的营养健康意识和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我国居民的健康问题日益突显。《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1],在各种慢性病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的患病率分别为25.2%、9.7%、9.9%,癌症发病率年平均增长约4%,2013年发病率为235/10万,并且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也需要发展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来应对和改善我国居民饮食造成的不良健康状况。

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民众营养健康的需求下,如何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是保障国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之一。所以,本文将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内涵进行梳理,对其产业中行业细分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构建,并以北京为例,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布局提出建议。

1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界定

关于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从字面意义来看,“食品”决定了该产业所涉及的范围,其产品是以食品形态呈现的,而不是药品;“营养”指出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加工制造、技术开发、营养资源开发利用,还是技术输出、咨询认证、教育培训等相关服务,都是以营养的相关科学为依据和方向的;“健康”是该产业发展的目标,一方面通过合理饮食维持人体健康,另一方面提供功能食品协助患有疾病或患病风险的民众恢复健康。所以,将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定义为:以食品主导的,以满足人类营养均衡和健康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体系。该产业依据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营养调整的科学方法,结合食品技术创新和先进生产设备,提品及相关服务,用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行业细分框架搭建

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是多学科、多行业衍生、融合而成的新兴产业,是传统食品产业的升级。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输出的,不仅仅是传统的食品品类,还是多样化的营养健康食品,以及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技术、咨询、检验、认证等服务。从产业输出的角度,以产品和服务这两个主要维度构建食品营养健康產业细分行业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对与对于营养相关产业的解读[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中产品维度包括:①保健食品与膳食补充剂相关行业,如维生素类、矿物质类、蛋白与氨基酸类、膳食纤维及功效性提取物食品行业等。②“营养增减”食品类相关行业,如各种营养强化食品行业、营养素添加食品行业、低脂低热量食品行业、低糖或无糖食品行业等。③特殊膳食食品相关行业,各类疾病的辅助治疗食品行业、针对各种特殊人群的专用食品行业等。④营养原料生产行业,如各大类营养素生产行业、各种动植物提取物生产行业、功能性活性物质生产行业、药食同源等原料生产行业等。

服务维度上,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包括以下行业[2]:①食品营养健康教育、培训服务类相关行业,如消费者食品营养健康教育行业、中小学及高校食品营养健康教育行业、食品行业从业者营养健康培训行业、社区与养老等服务者营养健康培训行业等。②食品营养健康技术输出类相关行业,如人体相关基础研究技术行业、原料种植与养殖技术行业、生产加工技术行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行业等。③食品营养健康咨询服务类相关行业,如市场咨询行业、金融咨询行业、技术咨询行业、法律咨询行业等。④食品营养健康检验服务类相关行业,如原料类检测行业、产品类检测行业、功效类检测行业、安全类检测行业等。⑤食品营养健康认证服务类相关行业,如国食健字认证服务行业、品牌认证服务行业、生产管理相关认证行业、专利认证服务行业等。

3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结合上文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细分行业的规划,基于食品产业的产业链,在这一部分提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闭环发展模式。在环状模式中将消费者需求作为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挖掘消费者需求为起始,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末端,形成联动整体、往复循环的创新发展模式,如图2所示。图2中,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环的主体是中间的粗线闭环,包括消费者、食品原料、食品生产加工、产品包装、仓储、物流、营销推广7个环节。此外,除了上述环节,还有服务于各个环节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咨询、检测、认证、技术输出、教育培训等行业,共同作用以促进该产业环的整体发展。这7个环节形成了两向循环,图2中逆时针的内圈循环是按需研发循环,顺时针的外圈循环是产业运作循环。

3.1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按需研发循环

3.1.1传统食品产业研发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设计的按需研发循环,与传统的食品开发思路有所不同。传统的食品开发思路,是从拥有的食品原料和生产加工技术入手,考虑已有原料和技术能够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营销推广。但这种食品开发思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弊端。当新产品开发出来,需要大量的营销推广投入,进行消费者教育,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习惯。消费者形成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观念转变,才能使新产品在市场上立足。一旦市场培育不足,或者产品与消费者需求有偏差,就会面临产品退市的风险,这意味着产品开发失败。

3.1.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按需研发流程

由上述可见,在食品营养健康全产业中,采用按需研发循环(内环)的研发创新模式,则是以消费者为起始点,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健康状况、饮食偏好和营养需求,明确消费者对营养功能、方便快捷、口味口感等方面的产品诉求,来寻找作为新产品开发的目标及其上市时营养推广的利益点。当前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方便快捷需求较为强烈,所以要求物流环节能够满足消费者快捷方便、保质保鲜和无破损的需求。这不仅需要在物流环节前对产品采取防护措施,还需要在仓储环节注意产品保质期新鲜、包装完好、无外部污染带入等问题。这还需要下一环节,即包装环节能够达到储存保质的要求。此外,在包装环节,还要满足消费者对包装、品牌、宣称以及营养成分信息等的需求。在生产加工环节,需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形态、口味口感、营养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据此对生产所需的技术和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为使其具备某些营养健康功效,则需要从原料环节进行匹配,除了常用食品原料的营养健康升级,还应从药食同源和新食品资源方面研究能够满足消费者营养健康功效的食材,配合其他产业环节,开发新产品。

3.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产业运作循环

基于按需研发环的调研分析,解决产品研发的各环节需求,特别是食品原料和生产加工技术需求,然后按照产业运作循环(外环)进行运作。

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产品,在食品原料环节进行原料收集,包括种、养殖、作物收割、屠宰、检疫等步骤。②供应给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通过技术、工艺、设备和包装方面的创新和改良,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养健康食品。③产品出厂,送往仓库进行储存,在仓储环节应根据不同营养健康食品的特性对仓储空间进行区隔,并配合不同要求的温度、湿度、避光等仓储条件,保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鸟兽鼠蚁等外部污染,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④按订单发货,进入物流环节,也应考虑营养健康食品的特性来升级物流装备和设施,通过良好的物流环境控制来保质保鲜,并采用适合的搬运和码垛技术减少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损害。⑤进入营销推广环节,根据消费者需求,遵循法律法规,进行适合的产品功能宣称,进行市场培育的同时,拓展销售渠道。通过营销推广方式进行消费者教育,改变并提升消费者的营养健康认知,从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培养其消费习惯,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等改进产品。⑥再根据消费者的新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实现按需研发环和产业运作环可持续性的良性循环。

4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建议

基于上述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细分行业和发展模式的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为该地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优势在于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等方面,而农业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制造等环节在京从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较多,“科研和市场两头在内,生产制造中间在外”的结构初现[3],也将成为一种必然。所以,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应包括按需研发内环各环节的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以及产业运作外环的营销推广和消费者研究环节,以及产业发展相关的咨询、检测、认证、技术输出、教育培训等服务环节。而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制造和物流等环节,可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与天津、河北等地协同进行[4]。具体规划如下。

4.1北京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生产基地向天津、河北转移

河北省内环京津,辖11个地级市,面积18.85万km2,具备承接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转移的地域优势。北京周边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210家,目前已整合40个平台和载体(涵盖65个开发区),做好了承接北京食品營养健康相关企业转移的准备[5]。北京市政府应积极支持相关产业向京外区域转移,努力推动产业向天津、河北扩展。

4.2在河北建立北京食品营养健康原料基地

河北是农业大省,食品生产原材料充足,价格相对低廉。2015年,河北粮食产量为33363.81万t,油料151.54万t,肉类产量462.45万t,奶类产量473.14万t,

见表1[6]。北京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营养健康食品生产企业可向原料生产基地迁移,实现原料供给、加工生产及产品销售一体化。

4.3开拓河北食品营养健康消费市场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6],河北户籍人口6700万,常住人口7280万,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北京的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有较好的信誉度,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北京的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可以扩大产能,布局更大的消费市场。

4.4培养天津、河北的食品营养健康产业人力资源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北京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向津冀转移,可以吸纳当地的劳动者,推动所在地产业化,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机会。

4.5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向天津、河北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轉化

北京集聚了全国最密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京津冀一体化可以打破区域封锁和市场藩篱,使北京食品企业和科研院所有更多的机会,大力推进营养健康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把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转让给河北、天津的同行,促进京津冀食品工业共同发展。

篇(2)

(一)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年)》、市人民政府转发的《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年)》和《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年-年)精神,改善营养水平,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二)制订科学的营养目标,优化膳食结构,加强科学导向,普及营养知识,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性疾病。

(三)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分工负责,多方协作,分类指导,营造合理营养的环境。

二、目标

(一)到年全面了解各种与营养相关的疾病的发病情况。

(二)降低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

(三)降低孕妇和儿童、青少年的营养性贫血发病率。

(四)控制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的上升趋势。

(五)提高4个月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三、行动措施

(一)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创造有利于合理营养的环境

1.实施卫生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制定中)。

2.到年,完成卫生部《转基因食品管理办法》市实施细则的制定并监督实施。

3.到年,制定市各类人群的膳食指南。

4.确认一批营养价值高、符合健康要求的健康食品。

5.到年完成营养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体锻指南的制定。

(二)加强、完善全市公共营养网络和人员培训

1.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配备营养专职人员,承担相应工作职能。

2.年成立营养专家委员会,为本市营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年将营养教育纳入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内容中,年建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营养知识培训制度。

4.大中型食品企业逐步组建营养室,由专业营养人员指导工作。

(三)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1.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营养知识水平。市民营养知识知晓率年重点人群(学生、幼教机构和中小学校卫生老师、家庭主妇、餐饮业人员)达到75%,一般人群达到40%。

2.将合理营养纳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医院及健康促进企业的内容并组织实施。

3.充分发挥市学生营养促进会的作用,加强中小学生营养促进,重点指导学生午餐营养规范化管理。

4.加强老年营养促进,到年掌握老年人营养状况,提出干预措施。

5.将营养咨询服务纳入社区“健康讲座”课堂和社区“健康行为咨询点”工作内容。

(四)开展营养与健康监测

1.建立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年完成监测方案论证并开展试点,年完善方案,健全监测网络,开展定期监测。

2.年、年开展居民碘营养水平调查。

3.开展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完善市食物成分表。

四、部门分工

卫生部门负责牵头制定改善居民营养的公共卫生政策,提出发展公共营养的政策建议;筹划并组织和实施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健康促进项目;负责营养与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预测和;提出和制定全民营养目标、起草食品营养标准和各类人群的膳食指南;建立健全营养监测网络,组织实施各类营养监测;确立健康营养的科研优先项目,推动全民营养教育。

教育部门负责营养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营养的宣传教育工作,制订相关的规定、规划;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的健康筛查;负责学生营养餐的管理,培训和建立一支学校食堂营养员队伍。

农委要结合本市的产业发展、进出口政策,制定有关政策,依靠科教兴农,适当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鼓励发展有利于优化人群营养结构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降低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成本。

经委要指导食品工厂开发健康食品,扶持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业,对食品加工进行引导、规范和限制;确认一批营养价值高、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发展低成本、营养均衡的方便食品和菜肴;鼓励食品销售行业引导市民健康消费;配合作好食品营养标签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协助做好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检验监测和健康食品的认证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确保国家强制性标准贯彻实行,组织制订食品营养的地方标准,做好食品营养标签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健全检测体系,协助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检验监测、评价和健康食品的认证工作。

税务部门按国家税收政策,来调节食品生产、运输、销售。

工会要积极配合健康促进企业的创建工作,作好职业人群的营养健康教育,督促企业为职工提供营养合理的工作餐和营养餐。

民政局配合做好老年人营养健康的促进工作。

篇(3)

(一)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年)》、市人民政府转发的《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年)》和《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年-年)精神,改善营养水平,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二)制订科学的营养目标,优化膳食结构,加强科学导向,普及营养知识,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性疾病。

(三)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分工负责,多方协作,分类指导,营造合理营养的环境。

二、目标

(一)到年全面了解各种与营养相关的疾病的发病情况。

(二)降低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

(三)降低孕妇和儿童、青少年的营养性贫血发病率。

(四)控制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的上升趋势。

(五)提高4个月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三、行动措施

(一)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创造有利于合理营养的环境

1.实施卫生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制定中)。

2.到年,完成卫生部《转基因食品管理办法》市实施细则的制定并监督实施。

3.到年,制定市各类人群的膳食指南。

4.确认一批营养价值高、符合健康要求的健康食品。

5.到年完成营养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体锻指南的制定。

(二)加强、完善全市公共营养网络和人员培训

1.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配备营养专职人员,承担相应工作职能。

2.年成立营养专家委员会,为本市营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年将营养教育纳入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内容中,年建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营养知识培训制度。

4.大中型食品企业逐步组建营养室,由专业营养人员指导工作。

(三)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1.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营养知识水平。市民营养知识知晓率年重点人群(学生、幼教机构和中小学校卫生老师、家庭主妇、餐饮业人员)达到75%,一般人群达到40%。

2.将合理营养纳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医院及健康促进企业的内容并组织实施。

3.充分发挥市学生营养促进会的作用,加强中小学生营养促进,重点指导学生午餐营养规范化管理。

4.加强老年营养促进,到年掌握老年人营养状况,提出干预措施。

5.将营养咨询服务纳入社区“健康讲座”课堂和社区“健康行为咨询点”工作内容。

(四)开展营养与健康监测

1.建立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年完成监测方案论证并开展试点,年完善方案,健全监测网络,开展定期监测。

2.年、年开展居民碘营养水平调查。

3.开展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完善市食物成分表。

四、部门分工

卫生部门负责牵头制定改善居民营养的公共卫生政策,提出发展公共营养的政策建议;筹划并组织和实施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健康促进项目;负责营养与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预测和;提出和制定全民营养目标、起草食品营养标准和各类人群的膳食指南;建立健全营养监测网络,组织实施各类营养监测;确立健康营养的科研优先项目,推动全民营养教育。

教育部门负责营养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营养的宣传教育工作,制订相关的规定、规划;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的健康筛查;负责学生营养餐的管理,培训和建立一支学校食堂营养员队伍。

农委要结合本市的产业发展、进出口政策,制定有关政策,依靠科教兴农,适当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鼓励发展有利于优化人群营养结构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降低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成本。

经委要指导食品工厂开发健康食品,扶持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业,对食品加工进行引导、规范和限制;确认一批营养价值高、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发展低成本、营养均衡的方便食品和菜肴;鼓励食品销售行业引导市民健康消费;配合作好食品营养标签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协助做好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检验监测和健康食品的认证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确保国家强制性标准贯彻实行,组织制订食品营养的地方标准,做好食品营养标签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健全检测体系,协助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检验监测、评价和健康食品的认证工作。

税务部门按国家税收政策,来调节食品生产、运输、销售。

工会要积极配合健康促进企业的创建工作,作好职业人群的营养健康教育,督促企业为职工提供营养合理的工作餐和营养餐。

民政局配合做好老年人营养健康的促进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92-01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大多在15-18岁左右,他们不同于普通高中和大中院校的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会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正处于体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各种营养素需要量较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掌握一定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到营养素平衡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不仅对于促进他们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将对他们将来服务的人群产生广泛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营养知识处于较低的水平,他们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教育,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各类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了解很少,哪些食物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怎样去进行食物的合理搭配都不清楚;同时他们也不关心个人营养状况,在饮食与健康方面也存在许多误区和盲区。据统计,中职学生的消费构成中36%用于零食和饮料,一些危害健康的行为如不吃早餐;不喜欢喝水,以饮料代替水喝;喜欢吃冷饮;爱吃膨化、油炸、方便食品等占用一定的比例,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长。因此,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营养与卫生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营养理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中职学生进行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中等职业学校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在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教育方面很薄弱,教育上几乎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知识。据调查,78.6%的学校没有关于学生营养工作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只有该校有酒店专业和烹饪专业的,才会给该专业开设这门课程,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

2 中职学生营养与健康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大部分为在校住校生,一周有五天在学校吃住,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的日常饮食完全由自己来把控,一方面由于学校的餐厅条件有限,很多学生会选择去小卖部买些食品作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再者中职学生的营养知识严重缺乏,在饮食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碗桶装方便面、一包辣条作为自己的午、晚餐,更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或爱美减肥选择不吃早餐。另外一部分不在学校住宿的跑堂生,由于早上时间紧张或者父母来不及给孩子做早餐等家庭原因选择不吃早餐,在上午十点左右选择在小卖部买些零食充饥,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营养素不均衡,同时进食含有大量添加剂和防腐剂等的食品,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身体健康,出现了贫血、低血糖等严重损害健康的营养性疾病。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中职学生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教育,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3 提高中职学生饮食质量的措施

3.1 中职学校应加强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教育

中职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了解基本上只是依赖于广播电视、网络等的间接宣传,或者是家长的谆谆教导,接受的途径和渠道少,根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学校应加强中职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进课堂,校园网络的宣传、广播,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途径进行教育,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树立正确的平衡膳食观,增强合理营养知识。

3.2 改善食堂条件,加大食堂从事人员的培训

很多学生选择不去食堂就餐,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食堂条件有限,学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改善食堂条件,加强食堂管理,应配备具有一定营养与卫生知识的厨师,对于其他从事人员,加强其对营养知识的培训,使食堂能够提高饭菜质量和卫生,在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讲究营养配餐,以保证学生的饮食健康。

3.3 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的营养卫生知识水平

学校可以建立家校网络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坚持向家长进行健康行为、平衡营养及合理饮食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的营养与卫生知识水平,这样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3.4 加强学校小卖部的管理

学校小卖部是学生购买零食的主要场所,一方面适当缩短学校小卖部的营业时间,提倡不向学生出售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会成员专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学生购买零食时进行适时地教育和引导。

中职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会对成年后乃至一生的健康产生影响,从学校、家庭、食堂、小卖部等各方面对中职生加强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食品营养与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食主食、蔬菜,少吃零食,并能够对自己在饮食行为上的不科学进行及时的纠正,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梁少娟.教育干预对中职生营养K-A-P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02).

[2] 李鸿勇,卢向红,范国正.娄底市620名中职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报告[J].求医问药,2012(11).

[3] 刘毅,袁月华.《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与高职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相结合的策略与效益[J].职业时空,2012(06).

[4] 刘成汉.中职生饮食消费问题分析与纠正对策[J].质量探索,2016(01).

篇(5)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颁布了营养标签的变化法规《1990年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案》,该法案修订了《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案》。这项监管政策的改革要求最全面改变超过50年的食品标签,食品标签都必须列出额外的营养信息提供给消费者,帮助他们选择更健康,更营养的食物。要求绝大多数食品必须具有营养成分标签,并要求所张贴的食品标签必须含有营养素含量说明以及一些健康信息。同时美国的各大卖场都在货架上提品营养标签,由食品生产商附在价格标签旁边。它可以帮助消费者更轻松识别最佳食物,上面标有产品营养属性,如“低钠”等。

1货架营养标签的内容

许多超市食品都有营养标签。营养标签主要包括营养特性和星级评价系统两方面内容。

货架营养标签首先提品的营养特性来帮助客户找到更健康的选择。很多连锁超市认为营养属性是对顾客来说最有意义的,如“低饱和脂肪”、“低钠”、“粗粮”、“无麸质”、和“有机的”。现在消费人群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选择健康食物是生活的一部分。营养特性的选择是选择健康食品的首要关注点。很多有小宝宝的家庭首要选择有机食品以保证宝宝健康成长,很多皮肤长痘痘的青年也首要选择有机食品。有心脑血管的老年人会注重选择低钠食品。三高人群会注重选择粗粮食品。这些给消费者带来的益处使货架营养标签上的营养特性会很快吸引消费者眼球。

许多超市使用营养评级系统以帮助他们的顾客简化识别健康产品的过程。有两个主要的国家公认的美国超市营养评价系统:GuidingStars?(星级评价)和NuVal?(分数评价)。科学咨询委员会参与创建了这两个系统并且排除了食物行业或政府的干预。

2营养标签是如何监管

营养标签是食品营养成分表的延伸,且必须满足药物管理局(FDA)的各项要求。任何营养素含量,如产品的状态,他们是否是“好”,“没有”,或“低”营养含量,必须符合FDA的标准。此外,健康产品声明必须使用美国FDA批准的健康声明,如“补钙可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和“低钠可以降低血压高的风险“都必须参考药物管理局允许的声明。商品上的营养成分表枯燥,并且需要消费者主动去理解,货架营养标签更简明扼要,会使消费者在浏览商品过程中轻易地看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营养标签又得到好的监管使消费者大大受益。

3营养评级系统如何起效

营养评级系统使用基于大量实际数据的算法来评估产品,包括美国农业部和FDA法规,医学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算法基于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存在和不存在的成分评估产品。健康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和五谷杂粮,可以提升产品的得分或评级,不健康的物质如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添加糖,和钠以及缺乏健康营养元素等,会降低产品的分数或等级。

星级评价?。这个系统用不同数量的星(0-3)来帮助消费者找到好的(1星),较好(2星,)和最佳(3星级)营养选择。这个程序可在超过1500个全美门店中找到,包括纳福(Hannaford),马什(Marsh)和狮子超市(FoodLion)。马什超市在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健康营销与研发主任玛丽・斯内尔举办营养之行帮助消费者了解该计划,他说“星级评价系统不需要解释,非常容易让顾客使用。

分数评价(NuVal?)。这种评分系统运用在美国数百家门店,包括大减价(PriceChopper),梅耶尔(Meijer)。运用0-100的分数,更高的分数意味着更高的营养价值,纽约大减价超市高级营养师艾莉・威尔逊硕士认为该计划有很广的适用范围,包括父母,孩童,和单身购物者,因为它让人们轻松地用分数找到营养成分最高的。

大量研究表明现在的两种指导星级评价(Stars?)和分数评价(NuVal?)对消费者有正面的影响,提高了他们在购买时对于营养选择的能力。2010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一家连锁超市在执行营养评价系统后,立马增加了更健康的食品的销量,并且在随后的一两年内都持续有效。此外,哈佛大学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也表明,购买具有更高营养价值得分的食物与低风险患慢性疾病有一定关联。

篇(6)

二、主要项目种类与基本内容在美国,农业部食品与营养局是负责国内食品与营养援助的机构。在“每一个美国人都不应当遭受饥饿或者严重营养不良”的方针指引下,该部门援助规模不断扩大、政策手段日益丰富与健全。在食品与营养局成立之初的1970年,该部门支出金额仅为16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食品与营养支出金额达到607亿美元,40年间增加约37倍。当前,食品与营养局通过15个营养项目向低收入家庭提供食品、健康食谱与营养教育援助,其中项目支出金额处于前3位的是营养券项目,全国学校午餐项目,妇女、婴儿及儿童特别补充营养项目。2008年这3项支出金额为530亿美元,占食品与营养援助总支出金额的87%以上。见表1。

(一)营养券项目(Supple-mentalNutritionAssistancePro-gram)营养券项目前身为食品券(FoodStampProgram)项目,2008年农场法将其更名为补充营养援助项目,其项目目标是“通过提高低收入家庭的营养水平,保障全民健康与福祉”。食品券项目出台于20世纪60年代,但其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食品券计划。在食品券项目实行初期,项目参加人须用现金购买食品券。由于用食品券购买食品的价值高于现金支付,其差额构成了项目参加者的获益(Benefits)。因此,食品券项目实际减少了项目参加人的食品支出金额。1979年以后联邦政府取消现金购买食品券的规定,变为项目参加人每月免费领取食品券,然后在指定的零售店购买食品。联邦政府规定:凡是总收入低于贫困指导线的130%,净收入低于贫困指导线100%以及银行账户不足2000美元的家庭都可以参加该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导致疾病与死亡的许多病因都与饮食习惯有关,例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骨质疏松、贫血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等。为了使低收入家庭“认识到仅有足够的食物是不够的,必须拥有选择食品、防止疾病与促进健康的知识和动机”,联邦政府在营养券项目中增加了参与者的营养教育内容,其核心包括4点:食谱质量、食品保障、食品安全与食品选购[3]。2008年营养券项目支出金额为375亿美元,平均101.53美元/人,平均每月的受益人口达到2840万,它构成了美国食品与营养援助政策体系的基石。

(二)全国学校午餐项目(theNationalSchoolLunchProgram)充足的营养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使儿童更健康,而且可能使儿童在学校的表现更优异,将来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更大,尤为重要的是向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免费或者减价的食品可以打破贫困循环[4]。当前,全国学校午餐项目是所有儿童营养项目中参与人数最多、支出金额最大、存在时间最长、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一项,其项目运作特点是:1.项目申请学生在校学习的任意时间内,儿童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可以将申请提交给学校食品管理部(theSchoolFoodAuthori-ty),自我报告最近几个月家庭的总人口、总收入以及是否参加了其他联邦食品与营养援助项目等。该项目规定,凡是参加了贫困家庭暂时救助项目(TemporaryAidtoNeedyFamilies),营养券项目以及印第安保留区食品分配项目(FoodDistributionProgramonIndianReservations)的儿童自动符合该项目要求。2.项目收益目前几乎所有的公立或私立中小学校都参加了全国学校午餐项目。午餐以3种方式提供:免费午餐(Freelunch)、折价午餐(Reduced-pricelunch)、全价午餐(Paidlunch)。其中家庭收入在联邦政府贫困指导线130%以下或者参加贫困家庭暂时救助项目,营养券项目以及印第安保留区食品分配项目之一的儿童都可以享用免费午餐;家庭收入在贫困指导线130%~185%的儿童可以享用折价午餐;其他儿童则需付费。2008年的学校午餐中,50%是免费提供的,10%是折价销售的,40%是全价午餐。2008年参加该项目的学生为3090万/d,项目总支出金额为93亿美元,支出金额占食品与营养援助总支出金额的15.3%。

(三)妇女、婴儿及儿童特别补充营养项目(SpecialSupple-mentalNutritionProgramforWomen,InfantsandChildren)妇女、婴儿及儿童特别补充营养项目出台于1972年,1975年成为永久性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保护处于营养风险状态的低收入家庭妇女、婴儿以及儿童的营养与健康。在其成长与发展关键期提供补充性营养食品、营养教育以及医疗保健等产品与服务,防范未来的健康风险[5]。该项目运作特点是:1.项目申请该项目目标群体较小,参加该项目需满足:①营养风险。只有处于营养风险状态的人群才能参加该项目。②特殊人群。该项目仅包括怀孕期、母乳喂养期、产后非母乳喂养期的妇女,不满周岁婴儿以及1~4周岁的儿童。③收入水平。家庭收入在联邦政府贫困指导线185%以下,或者参加了营养券项目、医疗补助项目以及贫困人口暂时援助项目之一的家庭。2.项目收益项目参与者可以获得营养补助品、营养教育以及医疗保健服务等。从项目参与情况来看,婴儿与儿童成为项目的主要受益人。2008年参加该项目的1~4周岁儿童为432.7万人,婴儿为222.3万人,妇女为215.3人。2008年该项目支出金额为62亿美元,成为继营养券项目、全国学校午餐项目之后第三大食品与营养援助项目支出。

三、美国食品与营养援助政策绩效经过80年的发展,美国食品与营养援助政策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保障低收入家庭营养与健康的安全网络。从政策绩效上来看,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减轻了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支出压力,改善了低收入家庭营养与健康状况食品与营养援助项目以食品而不是以现金的方式援助低收入家庭,增加了食品的消费量。食品消费量的增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营养券减轻了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压力,增加了部分食品消费。二是相对于现金援助,营养券援助食品消费量大大增加。由于消费支出的替代作用,美国农业部专家估计,虽然1美元的营养券援助并不会必然导致1美元的食品支出增加,但是1美元的营养券援助大约可增加17~47美分的食品开支,远远高于现金援助的5~10美分的食品消费增加值。食品与营养项目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营养与健康状况,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6]。毕竟影响低收入家庭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家庭收入、饮食习惯、文化、个体差异,甚至和被调查者当时的生理状况都有关,这给判断食品与营养援助项目的实际效果带来了困难。不过多数的研究表明,食品与营养援助确实部分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例如,妇女、婴儿及儿童特别营养项目增加了儿童对铁、维生素B6、叶酸等营养元素的摄入量,减少了贫血的发生;相对于其他儿童,参加全国学校午餐项目的儿童明显增加了对核黄素、维生素B12、钙等元素的摄入量。

(二)降低了低收入家庭食品不安全状态严重的饥饿现象在美国已经很少见了,这应该说食品与营养援助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低收入家庭的食品不安全风险仍然是存在的,据美国农业部专家估计,平均每年美国约有2400万~2800万的人群曾在一年内遭遇过食品不安全。食品与营养援助政策是否降低了低收入家庭遭遇食品不安全的风险,美国哈佛大学乔治•博尔卡斯(GeorgeBor-jas)教授最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以1996年福利法改革前后,部分州停止了对移居美国不足5年公民的食品与营养援助,而部分州仍继续实施援助说明了该问题。他发现接受公共援助的家庭每减少10%,将增加5%低收入家庭的食品不安全。

(三)缓解了低收入家庭的贫困家庭中有老、弱、病、残者,或者家庭成员没有工作或其他收入来源是绝大多数低收入家庭陷入贫困的主因。联邦政府通过食品与营养援助项目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转移支付,现实地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缓解了贫困。按照联邦政府2004年公布的贫困线标准,将接受食品券的低收入家庭总收入分为3组,即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的50%、50%~100%之间的以及高于贫困线100%的。如果不包含营养券收益,它们的比例依次为40%、48%以及12%;而如果将营养券收益包括在内,将增加9%的低收入家庭其总收入超过贫困线100%水平;低于贫困线50%的低收入家庭将减少17%[7]。详表3所示。

(四)缓减了经济不稳定对低收入家庭造成的冲击如上所述,贫困可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因此,作为反经济周期的手段,政府的食品与营养援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减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对低收入家庭造成冲击。以营养券项目为例,从该项目运行至今,营养券的参加人数同美国贫困人口、失业人口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即贫困人口、失业人口增加则参加营养券的人口也增加;而贫困人口、失业人口减少则参加营养券的人口也随之减少。营养券项目成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

四、结论与启示当前食品与营养援助政策已经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消除饥饿、保障食品安全、普及营养知识的重要政策手段。美国食品与营养援助项目运行中,以下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食品与营养援助项目构筑了低收入家庭的营养安全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部分人群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陷入贫困。对于贫困人群而言,首要的是吃饭问题。政府对低收入家庭的食品与营养援助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对全体社会成员买的保险,它应当是一种持续性的活动,应该有一定的覆盖面。美国的食品与营养援助政策覆盖面很广,一年内每4个美国公民中有1人至少参加1项营养援助项目[8]。然而从中国实际来看,目前对低收入家庭的援助还是小范围和低层次的,依中国贫困标准的贫困人数依然很巨大,如果依世界银行人均1天1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的话,中国贫困人口为1.35亿人。因此,中国构筑以食品与营养援助项目为主的低收入家庭的营养安全网极其必要,并且任重道远。

篇(7)

一、前言

食品营养标签包括:营养成分、营养信息或营养声明和健康声明。它是显示食品组成成分,食品的特征和性能,向消费者传递食品营养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向公众进行营养教育,指导选择健康膳食的一个指南。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一项实际意义上的食品营养标签的标准,所以食品中营养内容的标示一直处于自由、无序、无政府的状态。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市场上各种包装食品品种大大增多,而且名目繁多的强化食品、保健食品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更加增加了标示的多样性和混乱程度。为了为制定我国营养标签标准和规范提供资料,笔者调查了国内市场,并收集了有关标准、法规的资料,现就食品营养标签的意义、范围和对食品企业的要求综述如下。

二、建立我国营养标签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

原1992年制定的《特殊营养食品标签》标准和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是我国仅有的涉及“营养素含量”和“健康声明”的标准。近儿年来,随着营养学、食品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标准本身的概念和范围与现今市场有很大差距.所以建立一项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营养标签标准势在必行。故此,卫生部最新了2011年第24号文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重点就建立此标准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探讨。

2.1 社会意义

根据国家营养调查结果,我国居民既有营养不足,也有营养过剩的问题,特别是脂肪、钠(食盐)、胆固醇的摄入较高,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规定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基本要求、强制标示内容和可选标示内容。其中基本要求就规定了食品营养标签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其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应以通过原料计算或产品检测所得的具体数值标示;营养标签应标在像消费者提供的最小收货单元的包装上等规定。另外还包括能量、核心营养素含量和使用了营养强化剂、反式脂肪(酸)等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的强制规定;除上述强制标示内容外,营养成分表还可选择其标示表中的其他成分进行标示。

笔者认为,通过实施营养标签标准以后,可要求预包装食品必须标示营养标签内容,不仅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还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合理平衡膳食和身体健康;有利于规范企业正确标示营养标签,科学宣传有关营养知识,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2.2 健康促进作用

对全社会的人类来说,营养标签的实施,实际上是宣传营养知识,规范健康行为,以及预防与膳食有关的缺乏病和慢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标准化的“营养标签”对消费者是最简单、直接的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美国1990年的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案使了解RDA的公众人数提高了50%,有关营养素知识的普及程度和营养意识也大大增强。我国营养标签亦将在提高必众营养意识和水平方面担负更加里要的责任。《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正式实施以后,在引导、指导消费,帮助消费者选择健康膳食,保护人民健康方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食品营养标签标准的适用对象及对食品企业的要求

3.1 适用对象

3.1.1 预包装食品 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应按照本标准规定标示营养标签(豁免标示的食品除外);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也可以按企业双方约定或合同要求标注或提供有关营养信息。

根据国际上实施营养标签制度的经验,营养标签标准中规定了可以豁免标识营养标签的部分食品范围。鼓励豁免的预包装食品按本标准要求自愿标识营养标签。豁免强制标识营养标签的食品有生鲜食品、现制现售食品;包装总表面积≤100cm2或最大表面面积≤20cm2的预包装食品;饮料酒类、包装饮用水等等。

3.1.2 生鲜食品 是指预先定量包装的、未经烹煮、未添加其它配料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等,如袋装鲜(或冻)虾、肉、鱼或鱼块、肉块、肉馅等。此外,未添加其它配料的干制品类,如干蘑菇、木耳、干水果、干蔬菜等,以及生鲜蛋类等,也属于标准中豁免的生鲜食品范围。

但是,预包装速冻面米制品和冷冻调理食品不属于豁免范围,如速冻饺子、包子、汤圆、虾丸等。

3.1.3 包装饮用水 指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及其他饮用水,这类产品主要提供水分,基本不提供营养素,因此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

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依据相关标准标注产品的特征性指标,如偏硅酸、碘化物、硒、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以及主要阳离子(K+、Na+、Ca2+、Mg2+)含量范围等,不作为营养信息。

3.1.4 使用了营养强化剂的预包装食品

除按标准规定标示外,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强化后食品中该营养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若强化的营养成分不属于标准表所列范围,其标示顺序应排列于标准表所列营养素之后。

此外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包装总表面积≤100cm2或最大表面面积≤20cm2的预包装食品现制现售食品、每日食用量≤10g或10mL的预包装食品可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如果在其包装上出现任何营养信息,应按照新的食品营养标签标准执行。

3.2 对食品企业的要求

营养标签管理办法的制定指导和规范企业了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营养标签的真实性负责。对此,笔者参考了相关文献,总结了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应当加强食品生产、保存和运输过程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营养标签的制作和审核,食品出厂前应当对标签标示内容进行核查,合格后方可出厂。分工必须明确,严格落实到人,如出现问题也可当场及时解决,避免违规的营养标签和食品出现在市场上。

营养标签的标示应当真实、客观,不得虚假,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任何产品标签标示和宣传等不得对营养声称方式和用语进行删改和添加,也不得明示或暗示治疗疾病的作用。

其次食品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做好食品营养标签相关法规的宣传和指导工作,让员工充分了解食品营养标签的重要性,加强营养素检测方面的能力和设备,有必要不定期对产品的食品营养标签进行抽查。

四、结语

除文中笔者提到的内容外,新的食品营养标签标准制定了营养成分表达方式、营养成分含量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数计算公式、标签格式等等内容,将使中国的食品营养标签更加规范化。在实施日期之前,我们应当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执行本标准,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公众认识营养标签。在实施日期后生产的食品,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

篇(8)

3.营养给你健康、智慧和力量

4.大家来学营养知识,人人学会自我保健

5.营养给你健康、智慧和力量

6.建设护苗系统工程,托起明天的太阳

7.营养午餐配合素质教育,为国育英才

8.喝牛奶,保健康

9.保证食品安全,促进学生营养餐发展

10.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11.营养 食品安全与健康

12.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13.营养、健康,和谐同行

14.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远离肥胖与慢性病

15.全面、均衡、适量——远离肥胖与慢性病

篇(9)

如今,我们身处的营养环境与我们遗传学角度上所能适应的环境大不相同。在大约1万年前,随着动物被驯化和农业革命,我们食品供应已发生了变化。随后,工业革命以及食品技术的发展给食品组成成分带来了进步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就是各种脂肪酸数目和质量的变化。饱和脂肪酸和ω-6必须脂肪酸含量增加,而ω-3脂肪酸含量下降。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作用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这与工业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必须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也降低了30%,这些化学肥料的生产过程是很耗能的。或许,所有这些最严重的后果是会导致磷循环的破坏。尽管这些原因以及农业与食品生产营养学与生态学彼此之问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但农业、环境和人类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政策之问,在很大程度上却彼此分离。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至少我们要认清农业、人类健康与地球上生物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问复杂的关系。

本次会议简报称,在饮食发生主要变化的这段相对较短时问内,人类的基因组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因此,极有可能的是些慢性疾病,比如特定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关节炎、精神疾病和神经病变,至少部分是由于食品的环境和在遗传角度上我们并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元素的原因造成的。

份来自饮食脂肪酸与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表明,与当前几乎所有推荐标准不同,食用过多植物油中的亚油酸(主要是ω-6脂肪酸)实际上会增加得冠心病的风险。植物油的生产,比如玉米油和大豆油,是现代食品生产体系中主要的元素。因此,可能非常不幸的是,含有高亚油酸(ω-6)与亚麻酸(ω-3)比值(大约15:1)的食品,这通常在发达国家常见,但现在正蔓延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正采用所谓的发达国家的农业和饮食习惯。对转基因动物(FAT-1型小鼠)的研究进步支持了这种观点,即高水平的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是有害的,而仅亚麻酸,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是有益的。

在饮食中降低ω-6脂肪酸的水平,并提高ω-3脂肪酸水平,把ω-6脂肪酸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从典型的15:1降低到理想的2:1,甚至更低,这是个对食品工业国内外的相关组织、农业与健康协会来说需要考虑的营养政策,这也不断地被基础研究、当今流行病学和进化论研究所证实。但与此相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介入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什么效果。最近研究表明,至少像饱和脂肪酸样,反式脂肪酸有导致冠心病的风险。相似的是,在饮食中加入大量ω-6脂肪酸也是被些研究所支持的,但这些研究本不该迎合当前的研究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地看待那些“神奇食品”的功效以及农业专家和食品技术专家所计划的在饮食中任何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并且,在那些食品被广泛应用到整个人群中之前,就应该开展相关的初步研究工作。

苯丙酮尿症解释了营养素的摄入与少见但强烈的基因变异之问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身体是否健康或患病问这种差异的。相反,更常见但微小的基因变异与营养素相互作用,能适度的影响相当大比例人的健康。举例来说,必须营养素亚油酸与α-亚麻酸对必须长链脂肪酸的新陈代谢,就是受基因控制的。这种基因常见的变化会影响这些新陈代谢转化的效率,因此对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饮食需求,在不同个体问是变化显著的。作为种必然结果,因为饮食中亚油酸与α-亚麻酸绝对和相对含量与冠心病和癌症有关,比如乳腺癌,那么在摄入相似脂肪酸的个体中,患病的风险可能就有所不同,这是那些变异的控制基因起的作用。在富裕国家,对有钱人来说,考虑个人基因变化来制定饮食推荐(个性化的营养)或将成为可能。

肥胖,11型糖尿病,特定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常被称为“生活方式”型疾病。把这个词的重点放在个人身上,这并不是逃避学术研究上能避免疾病的责任。但在任何情况下,促进健康的责任很明显是两方面的,比如,一个人的体育运动是与他身体健康状况直接相关的,能做足够的体育运动的责任是在政府和个人两个方面。政府必须确保个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市民走路、交通的安全。政府也必须给学校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生有时问休息并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城市环境必须没有污染,城市的规划要能鼓励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比如当地的园艺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好地促进市民关系,更好的饮食、更多的体育活动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人类庞大的污染取决于农业的大部分食品。农业是人类活动中最具生态破坏性的,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农业对农场具有多大破坏性关键在于我们耕种什么和如何耕种。与生产果蔬相比,生产畜产品对生态系统更具破坏性。但我们耕作是否具有破坏性和持续性,则取决于我们如何想办法生产可食用的动植物。比如说,与喂谷物给牛吃相比,让它们自己吃草会降低沼气的排放。同时,健康取决于我们吃什么,怎么吃。还是这个例子,自己吃草的牛比喂谷物的牛所产牛乳中含有的ω-6与ω-3脂肪酸比值要低。此外,食用大量红肉(牛肉,猪肉,羊肉的)增加了患常见类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几率。然而,适量的肉和乳,可能又是有价值的蛋白质的来源。这种复杂的关系表明,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把食品生产和疾病预防联系起来,将来要根据我们对生态气候变化和我们掌握的营养学知识进行膳食推荐。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农业耕作变得更困难,食品供应更不确定。同时,农业也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

代农业,尤其是工业化农业依靠燃烧石化燃料获取廉价能源。在不远的将来,无论何种能源都会预期变得愈发昂贵。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环保,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健康的原因,我们需要更多智能化农业。正如在2010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Olivler de Schutter关于食品权问题报告中所描述的农业生态学的概念,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整合农业科学、营养学与医学的成果。农业必须能生产我们所了解的并对健康有益的食品。

有些相关科学由于巨大商业利益而受到偏袒的资助,这实际上影响着相关科学。比如工业化农业对农业大学的利益关系就是个恰当的例子。此外,食品和农业科学的科学工作者们直都在引导营养学的研究,并引领发展了些被证明对身体本无益处的产品。例如通过改变动物喂养方式,用谷物、反式脂肪酸和高果葡糖浆喂养,使食品中有高水平的ω-6脂肪酸,等等。营养学研究和知识应该首先定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之后,食品科学与技术专家再负责发展这些产品,并在这些产品被应用到民众之前,就通应该过实验证明是安全、健康的。营养学的部门应在研究和发展产品上应起到首要作用。在这些产品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营养价值被证明之前,农业与食品科技部门不是引导产品的发展,而是应扮演次要作用。如果这成为现实,那么各类组织的名称也应加以修改,比如把”食品与营养董事会”改为“营养、食品与农业董事会”,这就表示,营养学的研究引导着食品与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此类似,“粮农组织”也应改为“营养与粮农组织”。如果用营养学研究成果引领食品科学,这将起到更好的作用效果。

在如今系列可能出现的灾难性生态系统降解和气候变化环境下,只有通过公共与私人政策,而这些政策是要基于没有偏见的科学和没有特殊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我们才能明智地阐述农业、食品分配、营养与人类健康之问的复杂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业、政府和大学之问愈发亲近的关系的这种危险性。

为了能做得更好,以下几点必须要做到:

(1)农业、营养学与医学应不受商业利益的约束;

(2)需要新型的农业,比如农业生态学:

(3)未来的膳食指导应根据生态科学(包括气候学)和营养学制定;

(4)需要健康导向的农业去适应食物链,消除关键的缺点和不平衡。比如改变动物喂养方式来平衡∞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

(5)广泛主动的行动,特别是能促进活力的,比如发展可持续的邻里关系、公共交通、导向性发展、步行网络的建设和舒适的自行车道路建设:

(6)食品资源与食品途径,以及它们如何与建立城市环境之问相互作用,这是非常关键的;

篇(1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 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2 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它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向到今天的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更体现它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 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4 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保证个体营养均衡,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 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精神,首先是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参考文献:

篇(11)

少年阶段的良好的营养是以后成人的健康的基础。合理的营养是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和预防各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此外,营养不良也有着一定的发生率,这势必会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发育。为配合健康教育,对学生普及营养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合理营养的观念,现于2010 年6 月对我地区600 名中小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的知识、态度、行为的抽样调查,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菏泽地区某中小学60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组学生身体状况良好,排除急性感染、应激、肿瘤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学生。其中男310 例,占51.7%;女290 例,占48.3%。年龄7~13 岁,平均(9.9±2.5)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并经专家审核通过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的母亲、调查人员及调查者本人共同填写,调查前班主任详细讲解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解除学生的顾虑。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校、身高和体重等;②营养与食品卫生:包括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早餐、早餐的地点、课间餐及课间奶、零食以及营养保健品的摄入情况)。本次共方法问卷600 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600 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2.1 营养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该组中小学生在营养素、营养与疾病的关系方面的知识有较好了解,其中知道食糖过多或引起肥胖者有372 名,占62.0%。知道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者有480 名,占80.0%。知道富含维生素食品者有510 名,占85.0%。知道富含钙元素的食品者有498 名,占83.0%。知道富含脂肪的食品者有有480 名,占80.0%。

学生对某些营养知识的了解较为缺乏,其中知晓富含蛋白质的食晶者有348 名,占58.0%。知道缺铁与贫血的关系者有330 名,占55.0%。知道缺碘与甲状腺肿大的关系者312 名,占52.0%。知晓富含纤维素的食品者有270 名,占45.0%;知道知晓富含铁食品者有246 名,占41.0%。知道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者有222 例,占37.9%。知晓高血压与食盐的关系者有172 名,占29.0%。对膳食宝塔的了解相对较差。其中有24.0%的学生了解,48.0%的学生了解,28.0%的学生完全没有听说过。

2.2 态度

该组学生中对营养知识感兴趣者有432 名,占72.0%。认为早餐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影响者有492 名,占82.0%。平时看电视、广播获得营养知识的学生有560 名,占70.0%。

2.3 行为

①早餐:有89.0%的学生吃早餐,11.0%的学生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为没有时间者占58.0%。有83.3%的学生在家吃早餐,75.0%的学生在学校吃午餐。②课间餐、课间奶:有60.0%的同学吃课间餐,50.0%的同学喝课间奶。学生不吃课间餐、课间奶的原因见表1。③零食:不吃零食者占8.0%,偶尔吃零食者占56.0%,每周吃1~2 次者占15.0%,每天吃零食的学生占12.0%,每吃3~4 次者占9.0%。④营养保健品:有55.0%的学生在吃营养保健品。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对富含钙、维生素、脂肪的食品及对食用过多甜食和缺乏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方面的知识较为了解,对其他了解率均不理想,尤其对膳食宝塔的知晓率较低,仅有24.0%的学生了解。这可能与目前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选用合适的教材,通过多种途径,如:广播、电视、报纸、讲座的形势宣传,包括基础营养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与健康[2]。中小学生处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早餐质量对健康和学习效率都很大的影响[3],结果显示有89.0%的学生吃早餐,情况总体说来较为乐观。虽然有的学生认为吃零食过多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该组学生中不吃零食的学生仅为8.0%。另一方面,学生食用课间餐和课间奶的比例还未达到理想水平,课间餐和课间奶有利于及时补充学生消耗的能量。调查原因中显示,学生不吃课间餐、课间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不提供,因此,要改善这一情况,学校必须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营养早餐或者课间餐,,促进生长发育,在预防营养不良的同时,控制超重和肥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