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6 10:13: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篇(1)

一、参加专业培训

教师通过业务培训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改良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灌输式”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在数学科学领域体现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会抑制学生自身的潜能,阻断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教师只有不断地全面接受专业的岗位培训,才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教材展开。教材还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教师只有依据教材,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但其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却不能获得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非本末倒置?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进而让学生在生动且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上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关注学生思维模式

小学生个体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对此,教师应多加关注,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有的不漏掉重要的信息的优点,但却费时较长,因此,教师应教学生学会筛选数学知识,选取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信息,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擅长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具有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的优点,却易出现马虎粗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四、优选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尚不完善,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优选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是既要适合不同学生,又要适合不同的内容,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是适合的,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

五、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参加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要做到善于教,就必须研究教;要通过科研活动,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七、正确引导学生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教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篇(2)

1 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扩大,高职的教学质量再度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高职教育从“高职”转向“高质”的必然要求。其次,现阶段,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欠缺。高职教师多注重本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科学研究,不重视教学研究,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理性思考。最后,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对高职教师而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需要学科知识,也包括教育理论知识。这就为高职培养自主能力和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方面,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另一方面,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却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正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下面就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做出几点分析。

2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2.1 新教师专业素质不足,老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专业素质不仅包括教师所学专业的知识和素质,还应包括教师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新教师由于刚走上教学岗位,虽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欠缺,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报告显示:在15种职业的职业倦怠程度排名中,教师以50.34%列第三。高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高职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表现为:教师工作敬业度下降、出现忠诚度危机。具体表现在有些高职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对教学工作不认真,没有坚守自己的职业理念,从思想上懈怠教学任务。还有些教师教学行为松懈。

2.2 学校制度保障欠缺

学校制度是制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这里的学校制度是指:学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制度、对教师考核和评价的制度。

目前,高职教师接受到的培训制度仅有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和各种高职师资培训。这两种培训由于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高度压缩,重理论的学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拿到相关的证书为了以后评职称做准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中主要依据教师上课课时量和数量,很少涉及到教学效果。很多教师为了评职称把大量时间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科研中,把教学放在了不重要的位置。

2.3 教师的社会认可程度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是高尚。然而在表面上得到的尊重,并没有体现到他们应得的报酬上。教师清贫。许多教师从事兼职,有的甚至自己开公司当老板。教师职业变成了嘴上说重要,待遇上体现不重要的尴尬局面。

3 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针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笔者从教师、学校和国家三个层面,分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3.1 教师层面

内因是主要原因。所以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动力。

3.1.1 提高教师教学道德素质

教学道德应该是人的道德品性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教学道德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来自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教师的职业就是扎扎实实地教学育人和做学问,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深入研究、体悟以及充分表达。教师要热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理性而负责地对待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面对自己的工作;消除攀比心理,忠于自己的事业;克服职业倦态,在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的热情和精力。

3.1.2 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体验和反思

新教师由于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少教学的实践锻炼。因此,新教师需要尽快熟悉讲台,更好地适应自己的教师角色。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听课+说课+教学反思来实现。一方面,要求新教师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获得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应多鼓励新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师说课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听课和说课,让青年教师获得了一些经验,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更需要进行教学反思。青年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和全面客观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能力、教学整合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意外处理能力、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等,思考这节课中什么地方是可取的,什么地方是需加强的,什么地方又是必须舍弃的等等。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3.2 学校层面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教师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离不开学校。学校要给予教师创造有利条件,提升教学能力。

3.2.1 建立教学学术理念

教学活动不仅为教师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同时也是一项学术活动,大学教学具有学术性。高职院校的领导要接受教学学术理念,应充分认识到教学具有学术性以及教学在学术中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教学,向教师传达他们对于教学学术的期望,营造重视教学学术,探索和实践教学学术的氛围。这包括:为教师创造一个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环境,鼓励他们学习、研究、探索和发展教学学术,并尊重和奖励那些在教学学术方面有建树的人,形成教学学术激励系统;以学校发展为目标,明确教学学术的发展计划和要求,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供硬件支持。

3.2.2 建立和健全保障制度

学校应为教师的进修、培训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制度。对参加高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教师,学校务必建立相关的培训、进修制度,给予经费资助,合理安排他们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使青年教师体会到学校对教学的的重视,对教师的重视,这样会激发他们的教学责任感和忠诚度。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完善职称晋升和评价考核制度。制定合理的考核计划,突出教学方面的重要性,增强教学在考核中的分量,与科研成就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科研和教学相得(下转第52页)(上接第22页)益彰,以提升教学质量。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地分配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的教学表现应与教师的聘用和工资等级联系起来。在职称评审中,对于教学能力突出、学生普遍反映好的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在评审上应做优先考虑。

3.3 国家层面

完善法规条例,保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法可依;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教学能力发展的宏观条件。

3.3.1 完善法规条例,确保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法律保障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明确的规范和强制性。

我国对教师实行的法定职业资格许可制度是教师资格制度。在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中应注重对教学实习实践环节的要求、完善对教师申请者教学能力的考核和对教师资格有效期问题的规定。

在我国目前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中,为了能有效地保证申请者的教学能力,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可以对申请者提出教学实习经历的要求。在教学能力考核体系中,不仅要考查教师的一些外在表现,还应该加大对教学选择能力、教学整合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的考核。

另外,还应增加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时限。由于学科前沿的发展,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教学活动本身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因此,对教师资格证的认定,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一证定终身。在教师获得资格证后,应对有效期作出年限规定,几年后重新进行教学能力考核,重新认定教师资格,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与时俱进。

3.3.2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发展、教改项目的实施、教师的工资待遇等等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都需要有资金的保障。所以,政府应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离不开资源保障,需要基本的物质基础。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用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资金不是消费而是一项投资,是投资就有回报,而且这个回报是无价的。对于教改,是需要有代价的,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教改的资金来源于教育投入,它的成果也回到教育系统,并增强着教育本身的活力。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生活条件。教师只有在工资和待遇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教学能力提升的更高需要。因此,要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刺激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总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必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与实践,也需要学校的制度和管理保障,更需要国家的法律保障和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篇(3)

专业素质不仅包括教师所学专业的知识和素质,还应包括教师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新教师由于刚走上教学岗位,虽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欠缺,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调查报告显示:在15种职业的职业倦怠程度排名中,教师以50.34%列第三。高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高职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表现为:教师工作敬业度下降、出现忠诚度危机。具体表现在有些高职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对教学工作不认真,没有坚守自己的职业理念,从思想上懈怠教学任务。还有些教师教学行为松懈。

1.2学校制度保障欠缺

学校制度是制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这里的学校制度是指:学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制度、对教师考核和评价的制度。目前,高职教师接受到的培训制度仅有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和各种高职师资培训。这两种培训由于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高度压缩,重理论的学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拿到相关的证书为了以后评职称做准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中主要依据教师上课课时量和数量,很少涉及到教学效果。很多教师为了评职称把大量时间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科研中,把教学放在了不重要的位置。

1.3教师的社会认可程度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是高尚。然而在表面上得到的尊重,并没有体现到他们应得的报酬上。教师清贫。许多教师从事兼职,有的甚至自己开公司当老板。教师职业变成了嘴上说重要,待遇上体现不重要的尴尬局面。

2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针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笔者从教师、学校和国家三个层面,分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2.1教师层面

内因是主要原因。所以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动力。

2.1.1提高教师教学道德素质

教学道德应该是人的道德品性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教学道德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来自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教师的职业就是扎扎实实地教学育人和做学问,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深入研究、体悟以及充分表达。教师要热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理性而负责地对待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面对自己的工作;消除攀比心理,忠于自己的事业;克服职业倦态,在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的热情和精力。

2.1.2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体验和反思

新教师由于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少教学的实践锻炼。因此,新教师需要尽快熟悉讲台,更好地适应自己的教师角色。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听课+说课+教学反思来实现。一方面,要求新教师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获得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应多鼓励新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师说课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听课和说课,让青年教师获得了一些经验,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更需要进行教学反思。青年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和全面客观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能力、教学整合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意外处理能力、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等,思考这节课中什么地方是可取的,什么地方是需加强的,什么地方又是必须舍弃的等等。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2.2学校层面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教师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离不开学校。学校要给予教师创造有利条件,提升教学能力。

2.2.1建立教学学术理念

教学活动不仅为教师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同时也是一项学术活动,大学教学具有学术性。高职院校的领导要接受教学学术理念,应充分认识到教学具有学术性以及教学在学术中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教学,向教师传达他们对于教学学术的期望,营造重视教学学术,探索和实践教学学术的氛围。这包括:为教师创造一个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环境,鼓励他们学习、研究、探索和发展教学学术,并尊重和奖励那些在教学学术方面有建树的人,形成教学学术激励系统;以学校发展为目标,明确教学学术的发展计划和要求,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供硬件支持。

2.2.2建立和健全保障制度

学校应为教师的进修、培训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制度。对参加高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教师,学校务必建立相关的培训、进修制度,给予经费资助,合理安排他们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使青年教师体会到学校对教学的的重视,对教师的重视,这样会激发他们的教学责任感和忠诚度。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完善职称晋升和评价考核制度。制定合理的考核计划,突出教学方面的重要性,增强教学在考核中的分量,与科研成就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科研和教学相得益彰,以提升教学质量。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地分配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的教学表现应与教师的聘用和工资等级联系起来。在职称评审中,对于教学能力突出、学生普遍反映好的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在评审上应做优先考虑。

2.3国家层面

完善法规条例,保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法可依;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教学能力发展的宏观条件。

2.3.1完善法规条例,确保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法律保障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明确的规范和强制性。我国对教师实行的法定职业资格许可制度是教师资格制度。在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中应注重对教学实习实践环节的要求、完善对教师申请者教学能力的考核和对教师资格有效期问题的规定。在我国目前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中,为了能有效地保证申请者的教学能力,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可以对申请者提出教学实习经历的要求。在教学能力考核体系中,不仅要考查教师的一些外在表现,还应该加大对教学选择能力、教学整合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的考核。另外,还应增加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时限。由于学科前沿的发展,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教学活动本身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因此,对教师资格证的认定,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一证定终身。在教师获得资格证后,应对有效期作出年限规定,几年后重新进行教学能力考核,重新认定教师资格,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与时俱进。

篇(4)

一、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传播,信息技术已渗入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及思维模式,这标志着人类已全面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由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为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信息化时展的必然产物则是教育信息化,教育在信息下背景下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各种新兴教育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的大量涌现在深刻改变着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

国家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校围绕教育教学开展利用信息技术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推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大力推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深入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实现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历史实践证明教育是一个国家实现繁荣富强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时期,能否培养出顺应信息化时代,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在自身现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信息检索、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创新的“信息人”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实现角色转变,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信息化教W能力最早是由我国学者胡小勇、祝智庭提出的,他们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传统素养、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三部分组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题,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受到相关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马若明老师 (2005)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充分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运用到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教学环节最优化。他指出信息化教学的态度和思维、运用信息技术的智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等都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组成要素。王卫军老师 (2009)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全面掌握信息技术为前提,以适应信息化教学条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手段,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为宗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能力。他认为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应包含四个方面,即: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知识、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智慧。何克抗(2010)认为: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检索、开发、利用、管理与整合的能力。顾小清(2011)认为: 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教师除了具备对于信息资源获取、分类、加工、传输等基本的信息素养外,还应具备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成功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设计、实施、优化和创新,并且富有信息化教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纵观以上文献,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我们达成以下共识: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知识、技能与情景互动的结果,是指教师以信息化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支撑,将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优质高效地融合。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提高认识,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完善者,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依赖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单一的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缺乏感官刺激,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求知欲望不强的学习状态。在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教师应具备信息化教学思维和理念,努力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加快提高对信息化教学内涵的认知,更新原有教学理念,积极以日常教学重难点为切入点,利用信息资源与信息要素,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可听、可视、可交互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苦练内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身负“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借助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将人类的历史文明传授给学生,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经验的接收者,两者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互动。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教育的封闭、单一状态被彻底打破,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白板、数字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呈现多样化、数字化、共享化,教师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将教学软件、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尤其在教学的重难点这些关键环节设计信息化切入点,借助信息化教学媒介创设出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突破课程重难点。

(三)开展竞赛,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为了贯彻落实这项规定,自规定制定以来,教育部已经联合相关行业,组织开展了各项大赛,近三年来参赛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信息化教学大赛成绩己经成为展示中职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信息化教学大赛在促进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及发展中作用突出,主要体现在:增强参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动机;提升参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参赛教师个人和团队的持续发展。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既需要自身积极主动的去改变,也需要管理阶层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做好管理工作,同时需要教师通过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重态度、强监管、抓培训、建平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2012(8).

[2]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近年来,为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技工院校纷纷增设专业,一些刚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承担了电工、机械、汽车等专业英语的教学,但由于他们对专业的特性缺乏了解,教学往往没有深度、广度,与现实脱节。为此,提升专业英语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一、提升专业英语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1.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企业迫切需要技工院校培养出大批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技能,在高新技术岗位上有效解决生产问题的高技能人才。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迫切需要教师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专业英语教学贴近专业建设实际,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2.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以提高学生岗位应用技能为目标,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及对劳动者的新要求,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3.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学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教师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使用新知识、新技法,即同学生一样,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新的东西,需要掌握新概念,探索新方法,认真积累、不断创新,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当前专业英语课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教学与专业课的关联性

英语教学与工艺课、技能训练脱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英语教师没有打破教材的框框,未能吸收与现代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信息,只是照本宣科,在课堂上把教材内容听说读写一遍,对专业概念、原理、用途未作出完整、准确的解释,教学内容枯燥、单一,使学生感到乏味。

2.不主动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教师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单一,缺少新的教学思维,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较多地采用讲授法中的讲读法,不注意使用启发式、探究式、问答式等教学方式;或不注意在教学中运用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仅以完成教案设计为目标。不少教师总觉得讲得越多,学生会学得越多,然而一堂课下来,教师自己讲得很累,学生却没有记住几个句型和单词,更不知专业英语词汇对专业课程学习起何作用。

3.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由于英语教师对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往往不知道所教内容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及职业生涯起何作用。因此,教师或复述教材内容,或就熟悉的知识点无限扩张,或对陌生的知识点一带而过,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展开不够,更没有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巧妙地提出问题,设疑引思;或不善于将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专业英语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1.扩展学科知识

英语教师要根据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不但词汇储备要丰富、语言要准确,更要善于把握英语与专业学科的联系。教师既要熟悉教材的基本框架、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又要注意汲取其他学科的新资料、新成果来充实教学,实现英语与专业学科的有机融合。此外,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学不仅要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还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

2.参加生产实践

英语教师要主动到企业或学校的实训场所去了解所教专业的产品特性和企业的用工要求,注意在教学中增加与专业岗位应用相关联的内容,将专业英语教学和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了能用、学了会用、学了够用。其次,教师要根据工艺学和实习训练等对专业英语的要求,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必需、够用、实用”,切实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3.开展学法指导

篇(6)

1高职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现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信息化意识薄弱

从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四个阶段——形成阶段、应用阶段、融合阶段和革新阶段来看,目前,大部分的高职教师处于形成和应用阶段。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提高,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经十分普及,但是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而步入应用阶段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运用很多吸引眼球的场景和技术在教学中,把课堂变成个人信息化技术展示的舞台,这脱离了专业课堂。很多教师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并没有根据专业和学情对信息化手段有所选择。而第三阶段的融合和第四阶段的革新是我们目前的奋斗目标,即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式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决策的学习能力。

1.2信息整合能力不强

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特别是2019版可以帮助完成需要视觉呈现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依托文字、图片和视频,使复杂抽象的知识点以更形象、直观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但大部分教师对它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多是套用现成的模板,输入文字和图片,添加视频等等。而对更高要求的色彩搭配、美化与处理图像、剪辑音视频、录制并编辑微课、制作动画、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整体排版以及配套插件(如口袋动画、美化大师和islide等)知之甚少,更不用说熟练使用了[1]。目前,信息的检索与获取能力成为制约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在大数据时代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如何筛选优质信息进行有效使用,成了我们需要面临的选择,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常用下载图片和视频的网站的了解,如pexels、unsplash、stocksnap以及creativevix等常用的搜图网站;缺乏对手头资源的鉴别和整合能力,不能与相应的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2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策略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高校应该以比赛为契机,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以及信息化实训教学等比赛活动,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初期可以采用“高压”政策来要求各个学科教师参加比赛,一轮培训和比赛下来,各个学科都有了信息化带头人。并且对在信息化教学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以此来推动他们在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同时刺激更多教师参与大赛。显然,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以点带面,吸引所有的教师一起参与,在互相切磋中可显著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2.1正确理解信息化教学

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用先进的理念来武装头脑,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使教学所有环节数字化,使所有活动都能进行评价反馈,形成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转变角色当好学习的导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进行具体教学设计时,要有信息化教学意识,利用信息化搜集和筛选所需的资源,利用好学习平台,结合学情分析,积极主动把教学内容和信息化技术有机地融合[2]。一是通过积极申请或者参与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信息化项目,来提高信息化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建设精品资源项目、共享课项目、爱课程项目、新课程网络教研项目等。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加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和专业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学习从而能提高课堂效率。二是通过参加各种信息化相关大赛,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微课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以及教学能力大赛等,通过获奖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带动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从教学的目的来看,任何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书育人,信息技术的选择与使用也不例外。在探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式和途径上,要充分考虑到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保持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地将信息化技术的优点融合进专业教学中,保证信息化技术和教学的有机、无缝融合,而不是滥用信息化手段,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也就意味着并不是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越多越好,而是在必要的环节选择恰当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才是正确的信息化教学。

2.2努力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要自觉主动跟上科技的发展,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和观摩别人的作品以及广泛参与培训活动,有意识地学习、掌握和操作与教育教学相关软件工具(如Photoshop、CAI课件、思维导图、3DbuilderheSketchup等)的技能,不断推进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对学习效果进行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或者交互评价。从使用到熟练地使用信息化手段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手足无措,但是当掌握后就可以不断地挖掘其功能,来为教学和学习服务。

2.3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

篇(7)

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青年教师的特点

转型发展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国家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客观要求,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更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突破发展瓶颈的内在需求[1-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批硕博毕业生进入高校教师队伍行列并成为其主力军,其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青年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而且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3-4],但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其教学能力不足。同时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往往令许多青年教师感到茫然和不适应。因此,提升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转型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2.1培训形式单一,重形式,轻内容

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进入高校的第一课,对青年教师完成角色转变起着催化作用与指导作用。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方法单一,多以讲授型为主,重形式,轻内容,教学理念和方法过于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变通性,而且某些培训活动只是“走过场”,不利于受训青年教师创造能力的培养。

2.2学历层次高,缺乏教学经验

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来说,一般具有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扎实,但未接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驾驭课堂能力差,节奏快慢把握不好,致使教学内容空洞无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3心理压力较大

首先,许多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压力大,无法精讲一门课程,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要承受多种压力,如职称评定压力、科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再者,由于青年教师收入低,没有积蓄,同时又要承担组建家庭、买房、结婚生子等重担,心理压力巨大。

2.4重科研,轻教学

目前许多高校把教师的职称评审、奖金、职务晋升等都与科研项目、数、申请课题数、出版专著数等科研成果息息相关,而教学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青年教师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造成了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局面,最终他们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2.5重理论,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实践操作环节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造成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脱节,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2.6团队合作和交流意识淡薄

部分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学历层次比较高,往往功利心较重,不愿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此外,团队合作意识淡薄,不愿意在团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申报项目孤军奋战,喜欢“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

3转型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

3.1加强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最基础的手段。高校应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青年教师师资培训体系,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题系列教育培训,引导青年教师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促使青年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尽快适应教学环境,站稳讲台。

3.2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可为青年教师选配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优秀教学骨干担任其指导导师,指导他们熟悉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技巧,充分发挥“传扶帮带”作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青年教师要多观摩专家型教师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取长补短,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名师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青年教师可以少走弯路,较快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3开展科学研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众所周知,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通过教学过程,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为科学研究活动打下更好的基础;而只有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把最前沿的科研成就传授给学生,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外,高校要鼓励青年教师有计划地下基层,走进企业、工厂第一线,甚至安排他们挂职或顶岗锻炼,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度。

3.4引导青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开展教研活动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加强教学研讨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另—方面,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到教学团队课题研究、教改论文撰写等教研活动当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3.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青年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板书比赛、教案评比、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对获得教学优秀奖的教师给予奖金鼓励,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可制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管理制度,对他们进行教学达标认定。

3.6加强“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定期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和挂职锻炼,积累一线实践经验,同时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实现企业、学校合作共赢。学校也可以将“双师型”人才请进来,让他们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这样经过培训和帮带,能够培养出本专业需要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3.7关心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除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面临着沉重的科研负担,存在一系列生活压力。学校要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诉求,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生活压力。3.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青年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主学习,更新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善于把握教学规律和捕捉教学灵感,克服庸、懒、散心理,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4结语

总之,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广大青年教师要严于律己,踏实工作,不断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主动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杨志广 谢建平 姚新建 陈亚红 彭鹏 武文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巧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J].科技致富向导,2014(29):280-280.

[2]张煦.关于我国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8):230-231.

篇(8)

一、教师反思力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教师的反思力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纲要》、《指南》的教育评价内容也凸显了反思性教学的理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师不能仅仅只满足于自己获得的经验,而应该对经验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就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教学水准上,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专家引领与各级培训固然必不可少,但幼儿教师开展自我的行动性研究却是内在的、自发的行为,而诱发教师行为研究的“催化剂”则是教学实践和学习交流中引动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具体问题的直觉反思是平时养成的反思习惯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通过培训、落实和实践,已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但在目前,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这些倡导的理念为何不能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呢?原因就在于部分幼儿教师仍依赖过去传统的教学经验。怎样才能使这些倡导的理念真正成为教师实践中采用的知识理论呢?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经常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掘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幼儿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幼儿个性健康的促进者,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使新课改理念落到实处。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幼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许多途径,比如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开展教研活动、集体讨论等,但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即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解析,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与优秀教师对照,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努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力地推动自己走向成熟。

二、提升教师反思力的策略

(一)关注幼儿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更是体现教学活动质量的主体。实践证明,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和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存在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减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错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最终实现有效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

(二)提高科研意识与保教质量

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主动挖掘和关注日常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研究问题,是当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教师能够从活动反思中逐步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此外,活动反思的价值不单指向个人,也指向其他教师。通过集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切磋与交流,每位教师都会从各自不同的经验中获益,利用对多种经验的学习与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从而从不同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推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增强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

反思是教师对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我园教师在活动开展后,针对活动目标实现、重难点突破、幼儿表现等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总结好的实践经验,发现教法中的不足之处,主动寻找改进和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法的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是在开始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教师的感受不一:有积极参与者的感受,希望做好我自己,品味其中研究的快乐,感受创造的幸福;但是也有的教师进行反思是迫于无奈,感到增添了更多的苦和累。对此,我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动,让教师们看到同伴在交流中说出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体验到了快乐,激发了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增强了反思的信心和勇气。教师的反思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从开始对教育活动预案设计问题,根据孩子兴趣需要动态生成问题、自我经验问题;逐渐深入到对隐藏在活动中的这些问题以及活动设计思路(如将运水的活动目标主要定为“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的技能、愿意动脑思考运水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等)背后的各种观念(如儿童观、课程观、知识观等)进行反思与评价,甚至还要对“背后”的背后进行追问,这即是反思与评价的根基性。

总之,反思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潮。它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回过头来看过去,看自己原先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那就需要学会自省,学会反思。如:每个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正确,教育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会换位思考题等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更新观念。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以专业的眼光去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管理者和教师。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幼儿园)

篇(9)

基础课在中职学校远不及在中学里受重视。一是学生由于在中学里受到挫伤,不太喜欢上基础课。二是学校把专业课作为重中之重,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另外,技能比赛设置的项目也极少见基础课,各种省培和国培也没有基础课教师的指标。在这样的环境里,基础课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比专业课教师要多费更多力气。但这并没有阻挡我们砥砺前行,笔者学校基础一部(教授语文、英语、德育、体育等四门课)做了一些实践探索,以“团队—个人—团队”的模式来提升基础课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同课异构,博采众长,夯实专业教学的基础

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文化水平,为了更好地完成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老师们共同探讨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打造自己的课堂,如何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提出了各学科开展“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基础课有着与专业课不同的特点:各个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基本相同,因而教授同门课的老师较专业课老师多,给基础课老师提供了“同课异构”的可能性。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按照语文、德育、英语的顺序,分两个学期完成“同课异构”活动。语文课共有11位教师参加,选定了士兵突击和世间最美的坟墓两篇课文。德育课有8位教师参与了活动,分别选定哲学与人生第五课第二框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和逆境”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课第二框题——“善于同犯罪作斗争”。英语课由15位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分别讲了Favouritefood、Weather、TheArtistandTheBeggar及语法。活动中,老师们运用的教学手段呈现出“新、活、多”的特点,讲活了课堂,吸引了学生们求知的目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授课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们深入了解了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的引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使整体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二、抢抓机遇,搞好教研,以赛促教,硕果累累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础一部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学校以各种比赛为契机,督促教师学习、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他们明确教学思路、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强化为专业服务意识的转变过程。笔者学校教师首次参赛是2012年河北省“创新杯”教师说课大赛,共获得英语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三等奖,语文一个二等奖,德育一个二等奖。这次参赛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让老师们打开了眼界,知道了备课重点不是教学过程,而是教材分析、学前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学校采用火炬接力的方式,争取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各种形式的比赛,然后一棒接一棒地传递教学能量,使教师从教育理念、专业技术水平、师德师风等方面都有提升。2013年,笔者学校的教师参赛成绩有了更大的进步。一位语文教师荣获“创新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秘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一等奖,另一位德育老师获得“创新杯”全国德育课心理健康分组赛二等奖。2015年,又一位德育教师获得“创新杯”德育课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国赛一等奖,一位体育教师获得体育课国赛二等奖。笔者学校教师还利用学校资源网的平台,及时上传课件、教案及各种教学视频,让每位教师都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近距离接触,共同进步。在各位老师学成归来后,学校会组织基础一部所有的任课教师聆听他们的心得体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共享学习资料。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73-02

我国许多地方性高校大多是借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东风高速发展起来的,高校的快速必然需要师资,在这个背景下,大量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又走上了讲台。他们往往不具备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欠缺导致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时必然效果不佳[1]。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各地方高校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一、各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一)普遍缺乏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整体规划和配套措施

各高校目前竞争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教学质量是关键。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必然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因而各高校对于教师培养、能力提升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各高校普遍比较看重的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是个盲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国家的各种教学评估、专业认证等对师资的要求往往是教师的学历、职称等硬性标准,而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等软指标缺少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指导、高校主导、企业协同。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总而言之,各地方高校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虽有一些措施,但并未形成一套各方参与的完整体系。

(二)教师的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目前各高校青年教师主要关注自身的学历提升、职称晋级等与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息息相关的方面,实践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无暇多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自我提升主观意愿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目前各地方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也没有和教师的职称评聘结合。另一方面;教师实施实践教学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往往要比理论教学要多,但在课酬核算是往往与理论教学相差无几,造成许多教师往往连实践课都不想上,更不用说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了。缺少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自身的道德约束,后果是责任心强的教师可能出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传统观念注重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而一部分责任心不是那么强的人就缺少这方面的动力了。

(三)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缺少平台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实践锻炼机会,但是现行的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其教育的社会功能严重缺失。政府也缺少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接纳高校师生实践教学活动。许多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在个别教师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私交上,没有形成与企业深层次的科研开发、项目合作、人才输送等领域烦人互利共赢合作[2]。所以高校教师到企业去锻炼的机会非常有限,离开了实际从事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的协助,广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就失去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四)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等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校内平台没有有效的利用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除了校外平台,还有校内平台。校内平台主要指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一方面;教师从事实验(实践)教学、科研、学科竞赛辅导等工作可以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实践)教学设备维护及功能再开发等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现实状况是各地高校的广大教师对于这些工作参与也较少,基本上是少数几个人承担了这些工作,其后果就是也是实践能力欠缺的越缺少机会,能力无法提升。校内平台未能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功能也是制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地方高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会获取

笔者工作所在的高校地处一个三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师在外兼职的机会不多,大多教师都处于学校这个单一的环境中,缺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了解往往来源于书本。有的老师甚至都没有经过企业的门,更谈不上深入了解、熟谙其中门道。在这种情形下,广大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一般而言,高校所处地域经济越发达,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就越密切。教师外出企业兼职、授课交流的机会也就越多,越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对于广大经济不甚发达的三线城市的地方高校广大教师而言就缺少这样的机会。

二、地方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综合分析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高校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得好的高校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政府指导、各地方高校整体规划,建立、健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价等工作中设置相应的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指标和要求。将各高校重心从传统的学历培养转到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上来,迫使各高校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方面下工夫。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引导企业接纳高校师生从事实践教学活动,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提供平台。各地方高校应制定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应该从经费、职称评聘、教师考核等各个方面向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倾斜。通过完善并执行有序的规章制度使得青年教师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各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教学竞赛、公开示范课等方式营造教师之间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3]。同时青年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相互交流、学习,有利于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变教师自我提升被动为主动

在考虑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可行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制定教师考核规章制度,例如要求青年教师每两年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实习;新进教师必须到实验室工作一年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应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给予警示、经济收入惩罚等方式迫使青年教师重视并积极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教学能力强、注重自我学习提升的青年教师可以在职称评聘、经济待遇、个人荣誉等方面给予激励,更好的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

学校应加强与本地企业在科研开发、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合作、人才输送等领域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这既是高校社会服务功能自身的要求;也是其提升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中一定要定位好校企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形成互补、互利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长久,才会不断的扩大合作的广度,进而真正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广阔的优质平台[4]。

(四)充分利用好实验室等校内平台各资源

要充分利用、挖掘校内资源的潜力,实验室、实训中心既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场所,也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广大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室建设规划编制、实验项目开发、实践教学、科研、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学生竞赛辅导、等途径来积极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平台因为是学校直接管理的,所以在协调和使用方面具有十分便利的优点。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把他作为一个单一的实践教学场地来看待。

(五)加强教师的外出交流学习,克服地区局限性

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外出交流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唯有见多才能识广。只有走出去与其他高校、实习单位、行业领先企业加强联系才能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实践教学能力。这一点对于地处落后地区的高校更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限制。

青年教师是各高校的未来,他们能否顺利地成长起来关系到各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要把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多方努力,共同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各高校要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倾斜,为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机制上的保障。青年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自我提升的意义和迫切性,不断学习,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孙道远.国外职业院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J].中国教育报,2007-03-01:4.

篇(11)

关键词:瑞博平台 反思交流 教学提升

1 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提供教师交流探讨的平台

1.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经验的逐渐积累,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分子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影响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索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基本策略,对于推动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对于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

当今社会,我们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就是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爆炸增加,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令人刮目相看,新的教育背景必然需要新的教育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教师找到更高效更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平台和手段。以博客为代表的瑞博教学平台,为我们教师提供了自我教育与反思,伙伴交流和探讨的舞台。

2 瑞博平台的组成与应用

瑞博平台的快速发展,教师的积极参与,博客意识的不断加强。老师们已经逐步养成了博客生活的习惯。我们教师参与博客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2.1 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平台,着手基于网络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的脉络即有明显结构性,又有严密的流程性。

2.2 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研究起点很低,教师们都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也可以直接作为教育电子档案保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后既可以作为第一手教学研究材料使用,具有一定质量的叙事集同时也可以是教育研究成果集。

2.3 教学反思 :反思总是和叙事联系在一起,育叙事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反思,或者说叙事本身就是反思的过程。叙事者通过对教学事件的回顾与反思,笔者理解为一种目的明确的自我教育,是将事件融和进原有经验和知识结构,并与之相印证的过程,反思过程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知识构建冲动和事实,是对内传播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实现与实践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教育叙事促进教育反思,也是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结构化进稳定化的必由之路。

2.4 交流探讨:有助大家发现和修正自己的不足,有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促使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交汇融合,两种思想的交流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两种观点的碰撞就会产生全新的观点。因此,不断的交流探讨,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全新的莫大的突破和发展。

3 瑞博平台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

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常常提及和思考的问题,而现在我们发现瑞博平台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帮助,对于教师来说,瑞博平台有点像日记本,又有点像报刊。每天写一点,这就是日记的特点;写了就能发表(当然大多只在网上,而且不一定有人来看),这就有点像报刊又不同于报刊,像的是同样有了类似于在报刊上发表的喜悦,不同的是在瑞博平台的自由天地里,没有名气地位的悬殊,有的只是自我发展的满足感。有人认为,瑞博平台创造了一种课堂教育之外的模式,称之为“集市式教育模式”:完全开放,资源共享,畅所欲言。

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自我反思、借鉴他人经验以及不断地研究。而上文对于“博客”的界定中,博客需要教师的勤奋、博客的互动等特点能促使教师做到反思、借鉴和研究。在博客群中,大家都相互关注着对方的专业发展情况,每天都会去熟悉的博友“家”走走,当发现熟悉的博友己经有好几天没有“动静”的时候,他们会用委婉的提醒督促对方的反思和研究不能懈怠。如果是共同关心的问题,彼此还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有时关心这一问题的人还会越来越多,产生“头脑风暴”的积极研究效应,使关心这一问题的每个人都在探讨中取得收获,得到提高。

大多数教师认为瑞博平台的使用能促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和教学素养所提高。教师的自我完善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种终生学习的过程,客观上教育博客有效地促进了这一进程的加快。

3.1 信息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

信息知识管理能力,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一部分,是保证其实现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教师通过瑞博平台的使用,觉得使用瑞博平台的收获之一就是提升了信息知识个人管理能力。

瑞博平台提供的是日新月异变化的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与信息社会的个体要实现自身发展,需要采用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来提升教与学的能力,从有效信息的获取辨别,到知识吸纳内化与分享学习,再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知识管理的过程。

3.2 教学反思评价能力的提升。

瑞博平台能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瑞博平台,是一个不断流动、不断更新的平台,它不只是被动地让你接受某种知识,相反,更需要一种反思能力,才能让这个互动平台,得以扩展和更新。

3.3 课堂创新能力的提升。

锐意创新能力是个综合的过程。教师通过瑞博平台的运用,能有效提升创新和教学能力。瑞博平台既需要现代技术作为技术支持,也需要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得以发展。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技术作为最新兴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喜爱。而作为继Email,BBS,工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更是以它独特的快捷性、易用性、稳定性并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系统,而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只要一个教师有上网的条件,会浏览网页和文字输入,就能非常方便地在网上建立一个博客,把自身的教育经历、教学反思,知识资源和大家分享,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