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5 11:01: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化学重点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

篇(1)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较长的概念要浓缩要点,促进学生记忆

对概念进行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记忆概念之前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相应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相关内容了,才能准确记忆。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话进行总结和浓缩,提炼化学概念中的要点,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记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学习催化剂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其记忆为“一变二不变”,这样在让学生对一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对二不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很容易就记忆住了“一变”是指催化剂能够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而“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进行化学反应的前后是不会变化的。

2.要进行相似概念的比较,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比较多,每个化学概念之间都具有一定联系,所以学生们在对概念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相似性,并进行比较,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记忆。另外,概念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交叉记忆、对立记忆也可以组合记忆,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记忆“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含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对比并记忆,通过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理解,学生会明白什么是氧化物,其与含氧化物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这样就促进学生进行概念对比,提高记忆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概念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

1.注重对关键字词的记忆,准确把握概念的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含义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准确严密地论述概念,并且要对某些用词不当而导致概念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关键词在化学概念中的作用很重要,教师在讲解之处,要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让学生大致理解某一概念讲述的主要含义,然后再进行细致学习,这样能够促进理解。

例如,在讲解“化合物”和“单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着重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这三个字,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化合物和单质都是一种纯净物,在以后学习中,一提到“化合物”和“单质”方面的知识,学生首先就会想到纯净物。然后,教师可以在依据他们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化合物和单质的判断,也可以说一些物质,例如石墨、金刚石、氧气组成的气体等让学生区分是单质还是混合物,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2.对概念进行变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教师在授课中,要从不同角度对概念进行变式讲解,要“活化”概念,让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合理地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固体溶解度”方面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概念的“活化”:第一,在N摄氏度的时候,某物质在100g水里面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为Ag;第二,在N摄氏度的时候,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三,在N摄氏度的时候,在100g水里面,要促进某物质的溶液饱和,最少需要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四,在N摄氏度的时候,有Ag某物质要将其制成饱和的溶液,需要用100g的水。这样一个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学生进行区别记忆,能够很快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记忆牢固,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正反列举,促进学生理解

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概念,教师可以首先对某一概念进行正面讲解,然后再进行反面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在从正面对氧化物的知识讲解完之后,可以这样反问学生“我们知道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物,但是同学们含氧化物一定是氧化物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这样的反问,让学生从反面对概念进行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重复记忆和混淆。

三、结束语

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概念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讲解,促进学生记忆,同时要对每一个概念的知识点特性进行分析,透彻讲解每一个概念,让学生搞清楚每一个概念与其他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让概念在化学学习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为了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并为学生指明在运用这个概念时有几个必需的要点。

例如,在讲“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中心词“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提炼出两个要点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单质的要点必须满足:①一种元素;②纯净物。要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化合物的要点必须满足:①多种元素;②纯净物。否则学生就容易将概念运用错。例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错误的原因就是不满足以上选项要求点中的第二点(因为它们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但不是纯净物)。

二、多角度剖析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教学准确到位尤其重要,对于一个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新概念,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展开,学生才能读透概念精要,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讲解时注意强调其中的四个关键: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否则毫无意义;其二,强调溶剂的量为100克,如果题目提供的溶剂不是100克,要换算过来;其三,强调溶质在溶液中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强调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通过这样多角度的分析,学生对该定义的理解肯定会准确到位,在完成相关问题时肯定能应付自如。

三、利用句子形式结构,分段讲清概念

如初中化学中反应基本类型的概念与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可利用句子形式结构,分段讲清概念。可用分成反应物与生成物(两段)来定义。

也可给学生诙谐地说成“左眼要看反应物,右眼要看生成物”。不讲清学生就容易只看半截概念而出错。如有这样的判断题“生成物只有一种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学生很容易认为是对的。但笔者用上了上述方法教学――“左眼要看反应物,右眼要看生成物”,学生是不会出错的。因为按上述方法教学时,学生对概念已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四、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课本中有部分概念比较相近,往往会造成混淆不清,在教学中要教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真区分,找出它们的联系点和区分点。

篇(3)

在初中化学课中,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要讲解清楚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

反映物质本质特性概念的实验,教材中作了统筹安排。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是真实的、鲜明的、生动的,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培养学生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氢氧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培养学生认识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于是,引导学生推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

真实的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本质属性。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气味或有颜色气体的逸出,都是帮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地形成物质特性的概念。

四、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篇(4)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的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概念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概念中的关键字词要讲清、讲透彻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表述时用词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物质的结构”时,讲到物质既可以由元素组成,又可以由微粒构成。这时就一定要讲清楚“组成”和“构成”的不同。必须要强调用元素描述时用组成,用微粒(如分子、原子)描述时用构成。组成是从宏观角度来讲,而微粒是从微观角度来讲。不能笼统地说成是组成或构成。又比如讲“饱和溶液”时,一定要强调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讲清某种溶液能否再溶解自身溶液中的溶质,而不是其它溶质。否则还会产生某温度下氯化钠的溶液中能不能溶解氯化钾的错误。

二、概念中的关键语句要加以剖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容易死记硬背,往往概念记住了但做不了题。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对一些比较深刻,内容有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讲“溶解度”这个概念时,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这一概念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第一要强调是在一定温度下。

第二要强调容积的量为100克。

第三要强调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

第四要强调在满足前面三个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数量。

在教学中若将每一个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能抓住特征,使每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

三、概念中的疑点要从不同角度讲,加深理解

有些概念在讲解时会遇到很多的疑点,单纯从一个角度讲,很难讲清楚。这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讲,多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多问、多想。可以使学生准确的把握概念的内涵,不至混淆。

比如讲酸、碱、盐时,有些概念就容易混淆,碳酸钠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碱,那么它是不是就是化学中所说的碱?为什么?再比如讲酸时,我们知道酸一定能电离出大量的氢离子,而能电离出大量氢离子的就一定是酸吗?酸式盐如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大量的氢离子,它是酸吗?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把概念融入到习题中去讲

在讲述概念时,不能一味地只讲概念本身,反复强调概念原话。而应该是边做练习边讲概念,根据概念在习题中的运用,帮学生分析、理解概念。这样不光是能记住概念还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在写作业或者在考试中,就能利用概念完成老师布置的或者是考试的任务。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字、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篇(5)

1.1 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化学概念中的字和词都是很严密的,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电离时生产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全都”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硫酸氢钠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氢离子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钠离子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氢离子,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解酸的定义时,要突出“全部”二字。

1.2 剖析词语含义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字数不多,但含义深刻。起码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即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二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一种。三是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不讲情这三层意思,就显得抽象、不透彻。

又如溶解度的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是在一定温度下;其二是指在100克溶剂中;其三是指达到饱和状态时;其四指在上述情况下溶解溶质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这样对概念进行剖析讲解,既容易理解,又便于记忆。

2 从内涵和外延入手揭示概念

化学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说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全部对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方面给学生交代清楚,并且从这两个方面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明确概念。所谓化学概念明确,就是既明确了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本质属性,又明确了概念所反映的是哪些事物。

例如元素的概念: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个定义仅仅局限于原子,但钠原子和钠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就不同,可它们是同一元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紧紧把握“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和“一类原子”两个关键要素,实质上“质子数”才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然后必须明确两点:1、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2、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中性原子和带电原子(离子),这就掌握了元素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3 从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入手理解概念

3.1 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化学变化不是孤立的,化学概念也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之中。在教学中,不但要了解每一个概念,而且也要弄清概念间的关系。例如同一关系、并列关系、主从关系。

同一关系:即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反映同一事物。如乙醇和酒精是两个概念,但表示的是同一物质。

并列关系:即在同一属概念下的几个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盐酸、硫酸和硝酸,它们都是酸这个属概念下的三个种概念,它们有属概念的共性,也有各物种不同的个性。

主从关系:即一个外延大的概念包含一个外延小的概念及其它全部外延。如酸类和硫酸,前者为主后者为从。

研究概念间的关系,还要从外延间的各种不同关系弄清概念,防止把外延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如元素与原子,从外延分辨,元素的外延大是宏观概念,原子的外延小,是微观概念,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3.2 从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从练习与复习入手巩固运用概念

概念形成以后,还必须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它,运用概念是检验学生对所学概念是否掌握的方法,又是促使学生对概念深化理解的必须途径。

4.1 组织练习,巩固概念

学生运用概念的主要形式是做习题,在学过有关概念后,在复习课中布置练习题,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概念,教师在布置习题时要有目的,适量精选,由浅显的简单题入手最后到复杂的综合练习,特别是对概念的综合运用,老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带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对概念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目的。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对习题涉及的功能进行回忆、复习、辨别和相互比较,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概念,而且可以强化对概念的辨析能力,把一些相近或相似的概念辨别得更加清楚。

4.2 分析错误,反复纠错

学生理解了概念并不等于真正掌握,老师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提出问题,分析讲解,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纠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运用。

篇(6)

在新课程化学教材中,对化学概念的表述有不同的方式,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逻辑学知识,对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极为“陌生”,导致对各种概念的理解、辨析和运用成为化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这充分说明学习概念的主要目的不是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认识、理解的过程中建立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运用于解决化学问题。因而如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化学概念,进而正确表述化学概念到自己去下定义形成概念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本文主要阐述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糅于句子的“扩缩中”,通过分析化学概念陈述句来突破教学难点并提出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期“他山之石来攻玉”。

在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他们已在语文课中学习了句子成分的划分,明白了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的附加成分,往往从范围、状态、数量、所属、处所、时间、对象、方式等方面修饰、限制句子的成分。句子的附加成分往往层层递加、层层限制。若将其与逻辑学中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有机联系,并予以“同化”(句子附加成分的增删变化其实是对概念“内涵”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述),既能正确理解概念,又能准确把握化学概念,还能激发学生对化学概念进行探究的兴趣。将难点突破与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中概念的表述方式,常见的有以下两种定义类型,例析如下:

一、“××是××”型

例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将原句压缩后主干是“原子是粒子”,宾语“粒子”前的定语“化学变化中”“最小”则将宾语层层限制,缺少任一部分就会扩大范围,使内涵减少,外延扩大。主干句“原子是粒子”抛开原子的概念,就这句话而言,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不能作为“原子”的定义。只有将主干“原子是粒子”的宾语通过扩充,才能准确定义。因为粒子的种类很多,“原子”到底是怎样一种粒子呢?粒子有大小,原子究竟有多大?“化学变化中”和“最小”道出了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而化学变化中的“分子”这种粒子必须再分为“最小粒子”——原子,但“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化学变化”之外,原子可分。通过以上的启发诱导,学生认识了“原子”,能准确把握原子的概念了,再运用“主干句扩缩法”设计题组训练,强化学生的概念辨析能力。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粒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显然,以上四种说法由于“粒子”前修饰、限制的成分不断增减,使得概念的内涵发生变化。

二、“××叫做××”型

例2.(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这类概念中的动词“叫做”常作谓语。例子中“水”前的短语是定语,修饰限制“水”的条件、范围、数量,使“水”的外延缩小,若去掉这些成分,则外延扩大,就对“软水”的定义不准确。不难看出,例2中的主干句是“水叫做软水”,这种说法明显错误。软水的成分是水,它又是一种怎样的水呢?水中含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又有哪些呢?含量如何?通过以上启发引导之后再将句子的主干部分不断增加修饰或限制成分(定语)让学生去辨析正误。如,

A.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B.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C.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ABC三种表述,由于作定语的短语不断扩充,使得“软水”定义中的外延越来越小,概念越来越准确。

例3.(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将原句压缩,其句子主干是“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这只能说明“化学性质”是物质“性质”中的一种,到底是怎样的“性质”呢?外延太大,无法理解。作定语的短语“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则是限制主语“性质”的范围、对象、方式、所属的,十分重要。“化学性质”既然是“性质”中的一种,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吗?经过以上分析,启发引导后再让学生进行“主干句扩缩”对比,不难理解这一概念。如,下列说法能正确定义化学性质的是( )

A.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B.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C.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篇(7)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240-02

在大部分学校中,化学课程都在初三年级开设。在这一年级中,学生除了要学会化学知识之外,还需要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以更好的应对中考。中考化学成绩不但关乎着学生能否选择一个好高中,而且也关乎着教师未来工作的前景,故而初中化学的复习就成为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该文旨在对初中化学的复习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当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提出有效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1 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复习思路不够明确。复习思路不够明确这一现象表现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从教师方面来说,就是教师不能制定明确有效的复习,复习计划制定时不用心,每次复习没有重点,教师复习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偷懒心理的驱使;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知识面掌握不够全,不能对自己所教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学生方面来说,就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思路不清晰,不能按照一定的线索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学生出现这种学习误区的现状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当前,我们的学习模式仍旧以教师讲解为主,尤其在复习课上教师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更是独领。这种复习模式就使得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心理和习惯,不善于表现自己,不善于依靠自己并针对自己学习特点去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除了存在这个问题之外,不善于总结复习规律、训练方式不当、一味追求题海战术等都是初中化学复习中常见的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初中化学的复习有效化、策略化,最终必定能提升初中化学的复习效率,实现学生成绩的提升。

2 初中化学复习漏洞解决之道

初中化学的复习是学生迎接中考的重要环节,关乎到学生初中化学最终成绩,并且对学生的中考成绩造成重大的影响。面对这种现象,开展行之有效的化学复习策略,成功解决学生在复习初中化学时存在的误区是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重点。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初中化学复习的有效策略。

首先,理清复习思路是开展有效复习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初中化学的复习多采用四轮复习方法,第一轮的复习是最基础最详细的复习,按照初中化学课本内容一章一章一节一节的开展复习,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初中化学基础,据本人对近三年的中考理综真题进行研究,本人发现化学中考题中75%以上是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分为专题进行复习,将初三化学课本按照其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即物质构成的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其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包括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变化、化学用语及计算、溶液和溶液的计算。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自然界中的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则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气体的制取和物质的检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等。在近些年的中考理综中,化学知识的考试不再是模式单一的,而是以专题的形式逐渐出现。第三轮复习应将复习的重点放在习题训练之上,增强学生做题能力。最后一轮复习则应当重返教材,以教材知识重点为主。制定好复习计划、理清复习思路,为学生接下来的复习提供指导。

其次,夯实基础,以教材为主。众所周知,《化学课程标准》是专家们在化学中考命题时最主要的研究材料,是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开始初中化学复习之前教师制定化学复习计划应当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准绳,明确中考的范围、重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的拓展、超标。中考试题中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是教材上基础知识的展现,教材上的实验、例题、图片、表格、习题等都可以被作为考试的材料出现,因此,熟读教材、读通课本是抓住中考基础化学试题的关键所在。课本知识的熟悉,并不是说学生学会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学生学会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对知识规律进行归纳、知识体系能够拓展联系等。例如:在学生学习复习初中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时,除了学生要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学生能够知道这些概念和原理反映的是哪一现象或者事物的本质,能够将其与相近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等。抓紧教材,对教材知识予以充分理解,将琐碎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内化所需,找出知识点内在的规律性,形成有机的知识框架,何愁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无法掌握全面。

再次,关注热点、联系实际生活。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再只是简单的应付升学考试,而是为生活服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学习和考试中,化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再加上,当今社会由于发展不当,出现了一系列的热点问题,例如:污染问题,水污染、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白色污染等等;开发新能源问题,包括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防毒、防火等安全教育、微量元素等等也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将这些内容用在考试中,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实用性,同时也突破了长期以来化学考试的单调刻板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在学生的平日复习时,学生应当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将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联系。同时也应当对社会热点事件多投入一份关心,抓紧热点事件。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辅导时,也应当把自己的关注重心投一份到社会热点事件上,为学生长远发展做准备。

最后,适当训练、实战模拟。对于任何学科的复习来说,必不可少的环节都是做练习。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但是中考这种带有严格意义上的考试他们经历的很少,因此训练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调整心态,将在中考视为平常的考试就需要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和引导,让学生熟悉考试。坚持不懈的做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做题的这种感觉一直保持下去,时时刻刻保持着提感,但是这个练习并不是就让学生开展“题海战术”、和难题偏题作斗争,而是让学生在复习了一些内容之后,对这些内容进行补充和巩固。做练习题还可以查漏补缺,学生可以准备一个订错本,将自己在做练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订正,以求能够将这个问题弄懂会做。通过大量的做题之后,学生就很容易在做不同题目时找到和这道题的相似之处,找出做题规律,提升自己的能力。

3 结语

初中化学的复习过程就是一个化繁为简、化零碎为完整的过程。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学过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和加工,最终使得零碎的化学知识变得有规律、从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乔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 杨超杰.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 李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 温云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 高汪军.作业批改方式对初三学生化学成绩影响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 王小艳.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 刘文斌.初中化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篇(8)

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将复杂的文字描述以简短的视频方式进行剪辑制作,生动地展示了初中化学的知识内容,将复杂、抽象的化学知识难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1.使用微课展现初中化学中讲述性强的知识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化学知识概念以及需要学生理解的文字性内容非常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初中化学教师仅仅采用语言讲述的方式无法使学生理解,为此,借助微课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视频,利用化学实验的方式向学生证实化学概念以及原理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提高的同时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

2.利用微课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初中化学课本中描述了许多不好理解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现象,对于想象力差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为此,利用微课方式将化学知识转化成图片或者是动画的形式,有助于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学习水分子变化这一化学反应的时候,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化学反应的动画制作,在微课中演示水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以及新物体的形成,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水分子的运动以及演变这一抽象的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便于理解,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形式。

3.利用微课演示化学方法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

初中化学阶段学习到的化学反应以及相应的化学方法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使初中生对于化学反应的过程有全新的认识,化学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解,将化学实验过程制作成简单、方便的微课,并使用文字或者是声音进行辅助讲解,向学生演示化学方法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化学中的粉尘爆炸知识的时候,学生无法参与到这类危害性较大的实验之中,使用微课的方式给学生演示粉尘爆炸的实验,从听觉以及视觉的角度丰富学生对于粉尘爆炸实验的认识,不仅给学生安全的化学学习环境,还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形式更丰富,提升化学学习的趣味性。

二、优化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用直观、生动的微课进行初中化学知识难点的讲解

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且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结构,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来具体化抽象的化学知识,将许多严谨的化学知识理论与活泼的微课教学形式联系在一起,将化学实验与微课的形式结合在一起,通过微课实验来优化化学知识概念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化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知识点,拓展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更帮助学生避开了危险的化学实验。并且,利用微课帮助化学教师节省了语言讲述,不仅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对于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也有更深刻的认识。

2.在制作微课的时候重点演示化学实验以及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注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在进行一些化学实验的时候会用到一些高危险性以及高腐蚀性的药品,不仅对学生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还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化学试验对于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借助微课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讲解空气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展示五氧化二磷的燃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避开了氧化燃烧过程中出现的强腐蚀性酸性气体,还使学生不会受到难闻气体的侵害。用微课视频进行实验过程的演示,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多次观看以及学习,优化化学实验学习的质量,也方便了学生日后化学知识的复习。

3.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学习,强化师生间的沟通

微课是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不仅可以在课堂讲解时使用,还可以为学生分享一些复习资料或者是一些重点的习题练习,在任何的地点以及时间,学生都可以对微课的视频内容进行学习与深度分析,了解到其中构建的化学知识结构。不仅如此,在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学生还可以在互动的网络平台上向化学教师提问,师生互动增强,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后续教学计划的安排,优化日后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

总之,化学是一门知识结构复杂的学科,为了夯实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微课向学生展示难以理解以及十分抽象的化学知识,活跃初中化学课堂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9)

一、注重实验教学法对于化学概念的渗透

化学概念往往是反映化学物质以及所产生的变化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要想非常好的掌握好化学概念,就应该在感官上对于化学概念描述内容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单纯的依靠讲述性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概念教学,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记忆不清,很难将概念运用到化学题目的解答中去。

因此,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尊重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的规律,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要给学生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并且,对于重点知识要让学生做好记录,老师同时要启发学生对于实验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有效的增强自己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同时,要鼓励学生要勤于动手进行实验的操作,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逻辑和抽象思维,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更为有效的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

二、对化学概念中的词句进行精确性的理解

化学作为一门非常严谨的自然科学,其概念的表述十分的严密,在理解化学概念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不能随意的在概念中进行加减字,不然会引起概念的变化,如酸是“电离时所生成的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强调的重点是“全部”,所以,老师进行授课的时候必须给与强调,同时,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也可以举例给予说明,如,NaHSO4是不属于酸的,因为其在电离的时候还会产生其他离子的物质,这样,便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于酸这个概念的理解。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学科,因此有些化学概念会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很难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对概念进行认真的解剖和分析,比如,在进行讲解分子的概念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个概念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首先,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几种不同的微粒,其次分子是一种微观微粒,用肉眼难以看到的,因此,在讲授化学概念的时候,为了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化学概念准确性的认识,老师要对概念中的字词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分析和理解,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化学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于化学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化学概念具有严谨、严密等特点,因此,化学概念往往具有自身特点的内涵以及外延,化学中每一个化学概念都有着自身特定的含义和其适用的范畴,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分析概念,比如,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是在教学中细心的同学往往会发现钠离子和钠原子所带的电荷数不相同,但是却被归到了同一类的元素中,且该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1。因此,老师要给学生讲解质子数才是区别元素种类唯一的标准,同时,老师也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从上述例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中,只有通过老师深层次的分析,才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化学的外延以及内涵,也才可以真正意义上掌握化学概念,并且将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应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四、通过练习来深化对于化学概念的认知

篇(10)

一、激发兴趣学习法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兴趣。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 第二外语” 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从历史教学实践考察,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和现场教学法等。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优国忧民的崇高情怀;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公而忘私精神;祖逖“不扫清中原,誓不回江东”的千金一诺――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三.重视初中化学概念的导入和形成过程

在使用新教材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化学概念成了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关注的热点之一。新课标一方面强调“化学概念的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另一方面新课标中减了一些具体定义性的概念,降低了对概念定义的记忆要求,那么化学概念的定义到底怎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才不过分,化学概念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才能算符合要求,我拟就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弱化概念的定要求,降低建立概念的门槛。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课程,在组织化学概念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和原有概念教学的定势。如元素、化合价等概念的定义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进行元素概念的教学时,应注意按照的要求和教材的呈现顺序逐步进行深化,切忌一步到位。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先引导“元素”此时的“元素”反作为名词,用来说明物质的组成,也就是只要求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知道“元素以”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组成要素,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然后再通过氧气,水等具体物质的学习以及对物质微观构成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元素。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求建立概念的切人点。初中化学新课程突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身边的现象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都是概念教学的重要切人点。如,新课程关于酸碱概念的教学,是在引导学生回忆和联想El常生活中熟悉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基础切入的,然后再通过常见物质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以及溶液PH的测定等实验,扩大学生对物质酸碱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酸碱的概念。这与传统的酸碱概念教学具有很大差异。一方面,由于新课标中已删除了电离的概念,因此教学中也就不能再沿用老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从电离的角度引入酸碱概念了;另一方面,由于新课标只要求学生从性质上了解酸碱概念的内涵,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身边及生活中常见酸和碱的实例,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中加深对酸碱性质的了解,强化对概念内涵的认识,总之,对酸碱概念的教学,既没有必要给出严格的定义,也不需要做过多的扩展和演绎。

结语:

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一门最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和基础阶段,它与工业、农业、国防建设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通过演示实验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二、情景营造,实现化学复习的有效氛围

化学的复习需要有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学生需要有整块时间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这样就需要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换句话说,就是首先需要构建初中化学复习的教学氛围,这就是需要情景式教学来营造.例如:在苏科版初中化学的教材中,我们介绍了很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都是有着自己的不同颜色.教师可以将整个苏科版教材中涉及到化学物质颜色的内容都梳理出来,这种系统化的复习可以进一步构建学生对化学物质颜色的有效记忆,达到最终的认识结构构建的目的.然而这一部分的复习需要情景氛围的营造,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梳理.在进行化学物质颜色的梳理和总结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红色、绿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方框,当提出一个化学物质之后,让学生说出其颜色属性,然后将其投入相同颜色的方框里,这样可以实现更加形象、具体的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对初中化学物质颜色认知结构的构建.如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的,就将它们放置在红色的方框之中.这种情景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可以实现学生心理上更加接受这一部分认知结构构建,达到最终的化学复习目的.

三、构建概念图,梳理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概念图,就是将一系统相互关联的化学知识点图标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效梳理,这样可以进一步厘清初中化学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是我们进行初中化学复习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对化学知识点认识结构的构建.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到化学的复习之中.例如,苏教版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介绍,这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如,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的气体收集的方法、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肥料有哪些,可燃气体有哪些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初中化学复习的时候认真梳理,学生需要仔细掌握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这些知识点相对比较细、比较杂,教师需要进一步构建这些知识之间的概念图,不断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实现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梳理和分析发现,这些知识点都与“三”有关.初中阶段化学方式收集气体的方式有三种,排水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氮、磷、钾,也是三种,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可燃气体还是三种,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另外还有很多初中知识点与“三”有着联系,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构建现代化的概念网络图,实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构建出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复习掌握相关的初中化学常识.

四、引导学生思考,延伸认知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化学的教学之中,对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化学复习的过程也是同理,需要进一步引入学生对化学复习过程的参与度,才能更好地达到复习效果,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复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使用探究性的复习方式,实现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经过积极地思考,对相关化学知识的认识才能实现更好的延伸.比如,有这么一题: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9 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 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4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生成的氧气为g.

(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1)催化作用;0.96.

(2)设该双氧水中含有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MnO22H2O+O2

6832

x0.96 g

68x=320.96 g,x=2.04 g.

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4 g68 g×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