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健康与亚健康的关系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5 09:49: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健康与亚健康的关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健康与亚健康的关系

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231-01

一、引言

健康(sub-health)状态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于20世纪90年代被纳入科学领域,是人体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病症,却呈现出活力下降、适应能力呈不同成都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它涉及的是人的状态,非局部的病变或可以明确的病因,涉及因素众多。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比较普遍。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可向健康转化,也可以成为患病,因此对亚健康的干预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理论上也应该能够改善亚健康状态。本文旨在探讨体育锻炼与亚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并且探讨体育运动各因素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规律,为健康促进活动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支持。

二、在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

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分为主动参与方式和被动参与方式两种,调查统计数据的结果表明,在课余时间里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占被调查人数的92%,积极参与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3.3%,被动参与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9.1%,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占被调查人数的7.6%。由此看来,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总体是比较好的,但积极参与率不高,所以,目前应在提高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的基础上,重点设法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率,培养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完成终身体育的学校体育阶段的任务。

另外课余体育锻炼频度是反映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统计结果表明,比例最高的是每周参加1-2次,其次是每周参加3次以上,虽然有92%的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但其中有23.7%的学生是以年或月为循环周期的,也就是说,他们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间隔过长,没有达到经常性。所以学校应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内和课余体育锻炼手段,加大对学生体育基础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但是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时间仍然有不到30分钟的,其中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大多集中在早晨课前5-7点间或下午3-4点间。因此,锻炼质量较低,这也是课余体育锻炼不能过到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又一原因。

三、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如下:一,不良的生活习惯。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却呈现下滑的态势。二,紊乱的饮食习惯。现在的大学生活相对轻松和自由,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开始变的散漫。饮食习惯也从中学时期的三餐定时定量到现在的“饿一顿,饱一顿”的。三,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中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引导不足、学业就业的压力的影响。四,缺少锻炼。虽然学校有体育课,但是每周就一两节课,而在其他课余生活,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宅在寝室里、出门逛街或是图书馆自习,很少会自发的参加体育锻炼。五,上网时间过长。大部分大学生都喜欢上网,很多课余时间都是在网上消耗完的。六,沉迷游戏。大学生沉迷游戏,会使精神萎靡不振,对事物提不起兴趣。

四、建议

(一)改变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相适应的运动量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指导,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要求大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及个人问题;引导大学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加强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管理

提高学校领导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并提高师资建设,同事改变高校体育教师传统的教育方式,健康教育也要与大学生体质测试相结合,让大学生了解自身体质,为其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提高课余体育锻炼水平

篇(2)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出现头昏、头沉重感、眩晕、易疲倦、精力难集中、上楼心慌、胸闷气短、哮喘、失眠、多梦、头痛、耳鸣、早晨恋床、无精打采、情绪紧张、体虚多汗、猛起立时眼前一片黑、易感冒且连绵不愈、心烦气躁、身体发热、脱发、白发、月经不调、减退、视物模糊、嗜睡、鼻塞、打喷嚏、恶心、呃逆、落枕、胃肠功能失调、四肢冰冷、双腿双膝打软、颈肩背腰腿部酸、全身处处痛不重亦不轻、手足麻木、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到医院化验、查体都很正常,被告之没有病!这样的尴尬往往让人们不知所措,其实这正是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亚健康从早中期讲,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从长远来看,它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务必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篇(3)

亚健康(Sub health)即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况,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目前全球亚健康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明显威胁到30岁以下年轻人,尤其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和普遍。大学生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的人才,是国家的财富。研究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和成因,对预防和减少亚健康学生比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的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非体育专业的6个学院09、10、11级3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涉及亚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阅读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等书籍。浏览了网络电子信息,基本掌握了最新的相关信息和详实的基础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层、分类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问卷312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6.15%。

1.2.3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最后制表。

2.结果与分析

2.1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亚健康类型分析

调查显示,61%的学生感到有一些学习压力,63%的学生时常出现疲劳、困倦、睡眠不好甚至失眠。日常饮食无规律和起居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分别占68%和62%,具体表现:不吃早餐占50%,偏食或凭个人嗜好饮食占42%,“开夜车”和通宵上网分别占40 %和56%。由此可见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有50%以上是独生子女,体育运动的缺乏,特殊的家庭生活经历,更高的自我素质提高的任务要求,相对狭隘的教育模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使得这一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了及时把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的健康动态,研究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现对其亚健康类型作具体分析如下:

2.1.1躯体性亚健康

表1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躯体性亚健康调查一览表

项 目 从不 有时 经常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体质差、易患病 23 7.7 207 69.0 70 23.3

长期持续疲劳 19 6.3 171 57.0 110 36.7

莫名的恐俱、焦虑、不安 58 19.3 169 56.3 73 24.4

感到忧虑、孤独 45 15.0 165 55.0 90 30.0

经常失眠、多梦 27 9.0 189 63.0 84 28.0

大学生躯体性亚健康有头晕头疼,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慌疲劳,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通过调查发现,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躯体性亚健康形势不容乐观,大约80%以上的学生有时或经常出现躯体性亚健康问题。(详见表1)

2.1.2心理亚健康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情绪急躁易怒,紧张焦虑不安,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无兴趣爱好,等症状。心理性亚健康是大学生亚健康的另一重要表现。其中焦虑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担心、恐慌。担心,恐慌是一种固有的不安,主要的精神反应便是焦虑和忧郁状态,若持续存在,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进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阶段。除焦虑状态外,还表现为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多种表现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压力很大(详见表2),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和大学校园日渐复杂的人际关系所致。

表2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分析

统计项 很大压力 较大压力 没有压力 合计

人 数 93 174 33 300

百分比 31 58 11 100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亚健康患者不能很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工作学习困难重重,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师生关系不和睦,没有知心朋友,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等。通过对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素质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自己基本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己和他人评价较高(详见表3、表4),说明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社会适应性亚健康良好,这是值得欣慰的。

表3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自我及对他人评价一览表

统计项 很高 较高 一般 较差 很差

自我评价(%) 8 40 46 6 0

对他人评价(%) 2 56 36 2 4

表4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社会环境适应状况一览表

环境适应 很适应 较适应 一般 不大适应 很不适应 合计

人 数 12 177 93 18 0 300

百分比 4 59 31 6 0 100

2.1.4道德品质亚健康

大学生道德品质亚健康患者主要症状为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认知障碍主要指在大学生的认知系统方面存在的不利于品德发展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智力障碍和意义障碍。智力障碍的人常常陷入个人狭隘的知识经验圈子,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思考问题是常常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思维缺乏灵活性,逻辑性等等。意义障碍是指大学生某些内在的心理因素妨碍对道德要求正常理解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拒绝教育者的教育,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式,毁坏任何教育方法的效果。情绪障碍也比较常见、容易感情用事,及不适当的激情等。行为障碍主要是指一些不正常的坏习惯,如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等。

2.2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2.2.1季节与气候:在季节交替之际,人们会觉得不适应,比如在初春季节,大多数人会觉得疲乏。天气的变化亦可导致“亚健康”,如连续几天阴雨,就会感到压抑。

2.2.2人际关系:大学生需要更多的社会交往。同学之间、同乡之间都很容易产生感情,但因大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所限及个人情感的差别,往往为一点很小的事情而发生矛盾,于是心理素质差的同学就会感到压抑。

2.2.3学习压力:由于大学生都是经过高考统一录取的,彼此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非常接近,在中学时期的优势感和优越感没有了。一旦自己稍不努力或其它客观原因致使学习成绩落后与他人就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2.2.4人体周期性低潮期:人的情绪、思维敏捷性、机体反应性、甚至智力等都是周期性的。当大学生处于低潮期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2.3亚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培养坚毅勇敢的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克服困难的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能力,增强自信自尊,增加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体育运动是预防和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2.3.1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还有助与进行自我教育。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技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还会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增加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强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2.3.2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一般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培养他们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3.3体育运动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的身体运动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运动项目的需要。如,短跑要求有较快的反应能力、良好的运动距离感和运动速度知觉。

2.3.4体育运动能促进良好的心态

健康的心情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脑部放松,从而促进良好的心态形成,逐渐树立起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精神,这是健康人生最难得的。体育运动时各种情况下的心理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我们大学生的信条。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持和增进我们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3.1.1“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高校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对学生生理及心理和全面的发展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亚健康类型差异明显,应采取不同方法予以解决。

3.1.2“亚健康”现象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调、不良嗜好及无规律的饮食起居、缺乏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和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3.1.3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良好心态,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向健康状态发展。

3.2对策

3.2.1加强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力度宣传,使大学生对健康的重新认识,了解“亚健康”状态的各种表现形式,加强掌握监护意识。

3.2.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努力创造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方式,应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预防和消除亚健康。

3.2.3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

体育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最佳手段,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识,培养体育行为习惯及体育观念,真正使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

[2]洪家云. 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5):50-51.

篇(4)

[中图分类号] R9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b)-035-02

经皮椎间盘减压术(PLDD)是利用激光能量使病变髓核空洞化,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间接消除对神经的压迫达到治疗的目的。术中盲探性的操作、激光效应、臭氧注入可引起患者疼痛、麻木、烧灼等不适。本研究通过观察90例该手术患者应用氯诺西康、哌替啶和生理盐水注射液的临床观察,评估氯诺昔康用于PLDD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患者90例,年龄30~70岁,体重40~80 kg。所有患者全身状况良好,近期无特殊用药史,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阿片类药物使用禁忌证,具有对疼痛的完全判断能力。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

1.2方法

A组患者术前肌肉注射氯诺昔康注射液8 mg(Lornoxicam,商品名:达路,浙江震元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43685);B组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50 mg;C组肌注生理盐水1 ml,均于术前10 min左右肌注。以惠普监护仪监测患者血压(BP)、心律(HR)变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后BP、HR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疼痛程度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CS 10.32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C组患者有术后镇痛要求,占组中10%。见表1。

2.2 3组患者SBP、DBP、HR的变化比较

与入室前相比,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术中均有升高,术中A组和B组上述3项指标变化明显小于C组,P<0.01。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3组患者对手术疼痛程度评价及所占比例

患者对手术疼痛程度判断VAS评价:A组和B组镇痛效果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感到明显疼痛,与A组和B组相比,P<0.05。评价程度的构成比见表3。

3讨论

PLDD虽属微创手术,但在我院开展该手术一年多来,发现单纯局麻不能满足患者术中镇痛需要。术前口服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起效缓且镇痛效果并不可靠。此外,口服给药直接刺激胃黏膜,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虽镇痛效果确切,但容易引起头昏、恶心、呕吐等并发症[2]。

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它通过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COX-2)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区别于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大大地降低了其在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出血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它还能激活阿片神经肽系统,具有中枢镇痛效果,从而增强了镇痛作用,适用于急性疼痛的治疗[3]。同时,它能抑制血浆内皮素-1水平增高,减轻水肿,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4]。

在本研究中,我院将氯诺昔康针剂8 mg于术前10 min肌注于施行PLDD手术患者,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术中激光发射及臭氧注入带来的痛苦,术中BP、HR变化小,对心血管影响小,镇痛效果与肌注50 mg盐酸哌替啶相当,患者术后不需再给予镇痛治疗,且明显的减少了哌替啶头昏、恶心等副作用。综上所述,氯诺昔康应用于PLDD术中,镇痛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发生,且能发挥抗炎及抑制水肿作用(抑制水肿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利于患者围术期平稳、安全和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6-2547.

[2]Kullich W, Klein G. Influence of the nonsteroidal antin-inflammatorn drug lornoxicam on the secretion of the endogenous opiate peptides dynorphin and β-endorphin[J].Aktuel Rheumatol,1992,17:128-132.

篇(5)

在我国,高考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要求学生能够保持平和的心理,但是,当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时,就会不自觉的产生焦躁的心理,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负担。但是,学生有压力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适当的压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怎样的压力才算是适当的压力,本文通过研究高考毕业班学生的高考压力和心理健康情况,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长春市某高中选取四个高三班级的学生,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一共发放问卷数为16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一共140份,其中男生共80人,女生60人,年龄在15~18(17.1±0.52)岁。

(二)研究使用的工具

首先,在测量学生状态、特质的焦虑水平时,可以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形式。主要是自我评价的方式,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被测者的主观感受,而且还能将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分开。状态焦虑体现的是一种短时间内的情绪,比如紧张、忧伤以及害怕等,在这些情绪下经常会带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而特质焦虑是用来描述比较稳定的焦虑情况,并且属于一种人格特征,还带有个体的差异。通过分析状态和特制焦虑的问卷,能够辨别出人的焦虑是属于短暂的情绪焦虑还是人格特征的特质焦虑。

其次,可以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来断定被测者一个月以来的睡眠质量。在该表中,有19项是自评的形式,还有5项是其他人对被测者的评价,总共分为3个等级,将其结合在一起,能够得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总分。总分的范围在21分以内,如果所得的分数越高,也就说明被测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最后,要想测量学生的心理压力,还可以使用十一点心理压力量尺。在量尺中一共有十一个刻度,0刻度就表示学生没有心理压力,10刻度就说明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量尺上确定一个位置,从而确定学生的心理压力分数。这属于一种直接测量的形式,因此也被叫做主观压力。

(三)研究方法

在上面所述的内容中,分析出数据之后都要通过SPSS13.0来进行统计分析。在量表测验中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被测者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中的睡眠质量、主观压力以及焦虑状况等的检测;之后再使用Pearson相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状态以及特制焦虑、主观压力以及匹兹堡睡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检测状态和特质焦虑、心理健康以及匹兹堡睡眠对学生主观压力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

(一)被测者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睡眠质量、主观压力和焦虑情况,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分类标准所示,可以将140名学生分为心理健康和轻度心理不健康两种情况,在他们的睡眠质量、主观压力以及焦虑状态方面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6或P<0.002)。对于心理健康的学生来说,睡眠质量要好于轻度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而且主观压力也不是很大。

(二)高低压力组被测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情况以及心理健康,通过十一点心理压力量尺我们可以得出,被测者的主观压力平均分为5.6,其标准差为2.41,大约有57.1%的被测者得分超过5分。根据平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主观压力在9分以上的被称为高压力组,小于等于4分的被称为低压力组。对两组的睡眠质量、焦虑原因以及心理健康等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很大的差异,高压力组的学生要比低压力组的学生睡眠质量差,而且还有很多的心理问题,会经常感到焦虑。

(三)被测者睡眠质量、主观压力、焦虑情况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利用Pearson相关检验数据,分析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焦虑状况以及睡眠质量和主观压力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四)焦虑状况、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对学生主观压力的影响,检验焦虑状况、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对学生主观压力的影响可以采用回归方程的形式,将焦虑状况、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作为自变量,主观压力为因变量,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方式的分析。从结果中显示,焦虑状况对学生主观压力有明显的影响,因此会使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压力。

三、结束语

在我国,高考不仅是学生之间知识的竞争,体质的竞争,更是对学生心理和精神上面的摧残。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少部分的高考毕业生患有心理健康的问题,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正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另外,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情况以及匹兹堡睡眠指数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心理问题就会越多,睡眠质量也会越来越差,会非常容易焦躁。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学生的高考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佟智琪(1996-),女,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族:满族,职称:无,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篇(6)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334-03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Life Stress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WANG Hai-Jun*, LIU Jun-Guang, CHEN Jing. * Divis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life stress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in schools. MethodsSix hundred and fourteen students in a county senior high school in Hebei province were sampled by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The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and self-designed life stress questionnaire.ResultsAltogether 52.4% of investigated subjects had mental disorder, mainly being mild. The stud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had higher objective life stress and subjective life stress than the healthy students. The six kinds of life stress were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cluding the stress of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others' expectation, study burden, parentag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fellowship (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Pressure;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Students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具有成熟与幼稚、独立与依赖、自觉与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一方面他们承受着学业、高考竞争的压力,肩负着家长亲朋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生理上的成熟可能会引发各种心理冲突。调查发现,北京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

近年来有些学者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提出生活压力可能影响心理健康[2]。因此,该研究通过对河北省某县高中生进行调查,进一步研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生活压力的关系,以期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选择河北省某县的一所示范性中学,有5 000余名在校寄宿生,近年来学生高考成绩在河北省处于领先水平。在该中学高二、高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0个班,共调查669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614份,有效率为91.78%。其中男生302人,女生312人;高一学生372人,高二学生242人。

1.2 方法 调查问卷主要由3部分构成,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生活压力问卷。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级、文/理科、城市/农村生源、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王极盛教授编制[3],共60题,包括10个因子: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分别由6道题组成。每道题采用5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

生活压力问卷,是参考相关文献自行编制而成[4],涉及13种生活压力事件,分别属于6类生活压力:他人期望、学习负担、学业成就、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压力。询问近6个月内有无发生过生活压力事件,若发生过为1分,未发生为0分,累计总分即为客观生活压力水平,若发生过生活事件,则询问主观生活压力水平,“无压力”为1分,“较小压力”为2分,“一般压力”为3分,“较大压力”为4分,“非常大压力”为5分,累计总分即为其主观生活压力水平。分数愈高表示主观生活压力愈大。

在班主任配合下,调查人员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并当场收回。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受测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然后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分析发现,有322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占52.4%;其中以轻度为主,有43.49%存在轻度心理问题,8.31%存在中度心理问题,0.65%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即心理障碍)。10个因子都有一定比例学生存在问题,其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强迫、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对于10个因子的重度心理问题,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敌对。见表1。

2.2 高中生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客观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用生活压力事件的累积数量表示每人的客观生活压力的总体水平。614名高中生在近6个月内都有2个及以上客观生活压力事件。根据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将所有的学生分为心理健康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心理健康组的客观生活压力水平为(8.00±2.20),有心理问题组的客观生活压力水平为(9.61±1.85),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趋势χ2检验,随着生活压力事件的增多,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P<0.001),提示客观生活压力水平对心理健康有影响。见表2。

2.2.2 主观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心理问题组的主观生活压力均值明显高于心理健康组,分别为(2.58±0.68)和(1.82±0.70)分(P值

2.3 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除了生活压力外,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包括性别、年级、文/理科、生源地、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将这些因素和他人期望、学习负担、学业成就、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6个方面的主观生活压力水平作为自变量,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作为因变量,用后退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班干部、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和各类生活压力均与心理健康有关(P值均<0.05),男生、非班干部、身体健康自我评价较差、对待心理问题态度不积极、各类生活压力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均比较差。见表4。

3 讨论

614名高中生中有52.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轻度43.5%,中度8.3%,重度0.6 %,在强迫、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焦虑这5个因子方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以往调查报道,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30%之间[5];北京中学生3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本次调查的高中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52.4%,原因是该中学是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精英云集,可能竞争较为激烈,学习负担重,而且父母的期望相对较高,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这与刘超正等[1]在示范性中学中的调查结果类似。虽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轻度和中度占很大比例,但也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进行心理调节予以缓解,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应高度重视重点/示范性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客观生活压力和主观生活压力水平都高于心理健康学生;来自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这6方面的生活压力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生活压力事件的增多,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由于高考是高中生所要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所以与高考相关的压力(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师生关系)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影响[6]。高中生尚未完全独立,心理还不成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父母,因此亲子关系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高中生对人际交往一方面渴望,另一方面由于同学间激烈竞争的存在,他们又想回避,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同伴关系成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

多因素分析发现,男生、非班干部、身体健康自我评价较差、对待心理问题态度不积极、各类生活压力大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可见生活压力能否引起心理问题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男生比女生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可能是因为女生的心理平衡能力高于男生,面对挫折和烦恼时,女生比男生更善于发泄[1]。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可能本身心理素质比较好,且有较多社会工作的锻炼,所以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有关,原因是身体健康自我评价差的人有可能确实身体状况无法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或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而自卑心理调整不当也会产生心理问题;身体健康自我评价好的人,相对体力充沛,且比较自信,出现的心理问题较少。以什么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以缓解生活压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主动缓解心理压力者,较少有心理问题;而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者,较多有心理问题,这与Steiner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消极应对和逃避会导致更多的问题。

在调查中,有些学生还反映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重视,没有相关的咨询和指导,以至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求助于朋友、同学和家长。Smith等[8]研究也显示,在出现心理问题后仅有33.3%的学生能获得有效帮助。

因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密切相关。学校卫生工作者应加强认识,同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4 参考文献

[1] 刘超正, 李冠凤, 李彩霞. 示范性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26(4): 25-28.

[2] 方双虎, 胡海燕. 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宁波大学学报, 2007, 29(2): 30-35.

[3] 王极盛, 李焰, 郝尔实.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社会心理科学, 1997,13(4): 15-20.

[4] 方双虎, 胡海燕. 高中生生活压力基本特点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5): 420-422.

[5] 张敏, 王振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 (4): 226 - 228.

[6] 李英华, 孟宪鹏, 庞静, 等. 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3): 173-176.

篇(7)

一般资料:2010年4月~2011年4月随机抽取296例高血压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3]中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另外296例研究对象中无严重并发症和精神障碍、言语障碍和智能下降者,同时所有患者均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296例高血压病患者中男188例,女108例,年龄64~77岁,平均60.00±3.00岁;文化程度分类,初中及以下者197例,高中者75例,大专及以上者24例。

观察方法:对所抽取的296例高血压病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且设计《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指导调查问卷表》,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对表中内容进行调查与填写,其中表中主要内容包括全部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高血压病分级、健康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血压控制与监测等;然后将所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

社区健康教育指导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宣传手册;②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态进行问题疏导;③健康教育指导内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讲解、教育、开展各种形式讲座和活动,指导正确饮食,如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量5~6g)、低脂饮食,血糖过高者控制总热量和糖分摄入、肥胖者控制体重,同时嘱咐患者多食用富含钾、钙食物和粗纤维食物;合理运动,遵循循序渐进、能够耐受的原则,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取合理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或太极拳等有氧活动,1次/日,30分/次,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和睡眠。用药指导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药物剂量从最小有效剂量逐渐增直至最佳药物浓度,另外药物选取应遵循尽量减少血压波动的原则,因此以长效、缓释制剂为主;一旦血压控制不理想可采取有效小剂量联合用药的方法给药。血压监测,指导患者养成定期、定位测定血压的良好行为。④健康教育形式:利用板报、多媒体、举办沙龙等多种形式进行为期8周的健康教育指导,系统安排14次课程、2次/周、共计7周,第8周教育安排则以提问、交流、解答为主互动,共2次。

生存质量评估标准[4]:共计144分,主要含有患者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状态、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等项目,其中正常人群评分为121.5~127.5分。

统计学处理:本次观察到的全部数据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其中对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96例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前后遵医行为统计情况:健康教育前后296例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得以明显改观,说明本次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结果见表1。

296例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前后296例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本次研究对象血压得以明显控制。结果见表2。

296例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健康教育前后296例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总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本次健康教育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结果见表3。

讨论

所谓社区健康教育是通过组织社区内高血压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形成健康环境、规范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改善其生存质量[5]。高血压病虽然是一种高发病率、并发症多的疾病,但其疾病知晓率、控制率较低,因此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成为提高高血压病知晓率、规范患者行为、树立健康观念的主要方法。

鉴于此种情况,从本社区将近10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96例研究对象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指导,本研究结时显示,通过此次教育指导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得以较好改观,提示健康教育对规范患者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也从侧面印证了本次社区健康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另外通过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明显改善,因此有效的促使了患者更好地遵从医嘱,形成良好习惯,所以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在高血压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该方法能够明显规范患者行为、有效控制血压。

参考文献

1 段秀芳,吴锡桂,顾东风.中国人群血压分类与高血压患病率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2,10(3):271-273.

篇(8)

0 引言

超声回弹综合法最初是由罗马尼亚某研究院于一九六六年提出,同时对其技术规程进行编制,引起了国内外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人员的关注。我国在一九七六年引进了该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过多个研究机构的多次试验,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并被广泛的用于检测结构混凝项目的质量。我国于一九八八年公布了首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砼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在二零零五年进行了修订。超声回弹综合法指的是通过低频超声波检测仪与中型回弹仪对结构混凝土的相同的测区的声时与回弹值进行测量,根据已有的测强公式,求出测区混凝土的强度值。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分析了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度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对于超声回弹综合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度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1.1 基本原理

混凝土波速、回弹值以及强度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前面两者随着强度的增加而加大,在关系曲线确定之后,对相同测区的声时与回弹值进行测量,再根据已有的测强曲线求出测区的强度:

指数方程:fcu,e=aVbRc

说明:fcu,e与a分别为抗压强度换算值和常数项系数;b与c为回归常数;V与R分别为测区修正后的超声声速和回弹平均值。

1.2 技术特点

(1)降低含水率与龄期的影响

如果混凝土的含水率太大,会导致超声波声速高于正常值,推算强度加大;回弹值低于正常值,推算强度减小。

如果混凝土的龄期太长,超声波声速的增长率与推算强度都会降低。由于混凝土碳化加强,回弹值和推算强度会随之上升;所以,综合这两点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测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含水率与龄期的影响。

(2)弥补相互不足

回弹值之所以能够反映出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是依据是表面砂浆的弹性性能,两种情况下,真实的强度是难以得到反映的,即构件具有较大的截面、内部和外部质量相差很大,超声波声速对混凝土强度的反映是以断面的动弹性为主要依据的;回弹综合法对于强度较小、容易变形的混凝土而言,反映比较迟钝,超声法对于强度较大的混凝土而言,强度变化对声速的影响较小;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对于强度较大或较小时,弥补相互的不足,从而使结构混凝土的质量得以真实的反映。

(3)提高测试精度

因为综合法测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某些因素的影响,使混凝土质量得以全面的反映,多次试验证明该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测试精度。

1.3 测量仪器的技术要求

对于超声波检测仪与回弹仪,一定要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检验与检定。即《 混凝土回弹仪》 (JJG 817--93);《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JG/T 5004。

数字式:可对数字信号进行采集和储存、对声学参数进程测读以及智能化处理数字信号。超声波厚度振动换能器的频率是五十到一百千赫,主频和标称频率实际测量结果差距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换能器与高频电缆线应根据实际测试需求来选择,开始检测之前,对声时初值进行测定,如果中途对换能器或高频电缆线进行了更换,需对声时初值进行重新测定。

超声波检测仪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1、其示波装置所显示的波形需清晰且稳定;2、声时最小分度值为0.1微秒;3、具有信号幅度调整系统,且最小分度值为l分贝;4、接收放大器频响在10千赫到500千赫范围之内,总增益大于等于80分贝,接收灵敏度小于等于50微伏;5、当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标称值的正负百分之十时,可正常工作;6、可不间断正常工作四个小时以上。

2测强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原材料

水泥:如果影响不大,可不进行更改;细骨料:混凝土中常用砂率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且砂的粒度比超声波长要小的多,对传播中的超声波影响并不大;如果砂率远小于最小常用砂率(28%)或远大于最大常用砂率(44%),则不能忽略影响,需创建测强曲线。粗骨料:测强受石子品种的影响特别大,经过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将卵石混凝土作为基础,碎石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大约要比其他材质作为基础高出1/4。骨料粒径大,声速变大。

外加剂通常在前期发生反应,也就是混凝土塑化作用,初期的三到五天强度上升,但超声回弹综合法是在十四天后对强度进行测定,因此,无需对外加剂的影响进行修正。

碳化深度:通过试验可得出,碳化深度提高不到一毫米,混凝土推算强度大约高出实际强度的0.6%。若混凝土碳化深度过大,含水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回弹值较大,声速有很小幅度的下降,可与部分影响相抵;可不必考虑碳化因素。

2.2 混凝土含水率

试验结果显示,回弹值在很大程度上受混凝土表面湿度的影响。湿度与回弹值成反比,但对于超声波而言,相比在空气中的传播,其水中传播速度要大很多,可与部分影响相抵,而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加强,该影响会降低。因为气候、龄期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湿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地区测得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测试时应尽量在干燥状态下进行。

2.3 测试面

如果将混凝土浇筑上表面或下底面作为测试面,因为其表面存在水或浮浆等原因,回弹值和声速与浇筑侧面所测量的值有差异。如果测量基准为侧面,那么对于上表面或下底面测量,回弹值和声速值需与一个系数相乘,即修正系数。

2.3 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

2.3.1测强曲线意义

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指的是采取一定的数学方式来呈现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声速以及回弹值之间关系。

2.3.2测强曲线分类

测强曲线分为三类,即统一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以及专用测强曲线。这三者中专用测强曲线由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高精度以及一致的技术条件,被作为首选,其次是地区测强曲线,最后是统一测强曲线。

3 小结

在对建筑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时,经常使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和钻芯法.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都是利用测强曲线间接地推定出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强曲线是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归纳建立的,都有其相应的适用条件.如果被检测混凝土的检测条件与所用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同条件养护立方体试件或从结构或构件测区中钻取的混凝土芯样试件,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 潘伟行.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混凝土,2002,(8):24-25.

[2] 阎继红,胡云昌,林志伸等.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判定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1,31(12):46-47,82.

篇(9)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35-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卫生部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1]报告显示,全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高血压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胡大一等[2]认为,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是社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为探索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水平,我中心在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自2011年开始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引入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东王卫生服务站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诊断标准;②本社区常住居民,年龄>60岁;③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无恶性肿瘤;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剔除标准:死亡、外出、迁移,未能完成全部观察者。符合条件的对象共224名,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20人,其中男51例,女69例,平均年龄(67.31±7.52)岁。对照组104人,其中男43例,女61例,年龄(66.51±8.7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1)提高认知水平 做到《高血压自我保健手册》人手1册,每月举办高血压健康讲座1次,内容包括高血压危害性,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自我管理技能等。根据自愿原则成立高血压自我管理俱乐部,通过制定目标、群组学习、经验分享、相互督促,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主动性。

2)合理膳食教育 传授合理营养知识,教会患者自行计算热卡摄入量,帮助患者采用食品交换法制订食谱,控制食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限酒戒烟,多吃蔬菜水果。

3)运动治疗教育 增强患者对运动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了解运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学会有氧运动,推荐快走慢跑,每天运动30~60 min, 每周3~5次,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血压监测教育 提高患者对血压监测重要性的认识,鼓励患者自测血压,学会血压自我测量的正确方法,每月至少1次,特殊情况增加测量次数,做好记录并由社区医生定期输入电脑。

5)服药依从性教育 平稳降压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向患者传授基本的药学知识,教患者使用“服药盒”,将药片分天装入小盒凹槽,防止多服及不服;采用电话、短信平台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6)合理情绪教育 卫生站设有谈心室,每季度举办1次集体心理辅导,学习释放压力的放松技术,设立24 h咨询电话随时接受患者咨询。

1.2.2 对照组

门诊治疗、进行常规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1)血压控制情况 按照《中国血压测量指南》[3]的操作规范,由东王卫生站的家庭医生或患者自行进行测量,并登记在高血压管理软件中。

2)治疗依从性 采用Morisky等[4]1986年提出的用于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问卷(Morisky问卷) ,Morisky问卷的条目为:①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②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你自觉症状得到改善时,是否曾停药?④当你服药自觉症状改善不大时是否曾停药?以上问题的答案在本研究中均设置为“是”或“否”,问卷全部答“否”为依从性好。依从性(%)=依从好的人数/总人数×100.0%。

3)高血压知识知晓率 自制高血压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每次调查10题,每题1分,问卷得分≥6分为合格。知晓率(%)=合格人数/总人数×100%。

在干预前,干预24个月后分别进行治疗依从性、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血压每个月测量1次。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 l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24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干预前下降,但干预后,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依从性和高血压防治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和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4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静安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区域经济发达,居民文化层次较高,居民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22.05%。人口的严重老龄化导致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实施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因素、全方位干预势在必行。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和基础的社区综合防治是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必由之路,探讨适合上海市中心城区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模式也显得十分必要。

社区健康教育是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但是非药物的干预方式,形式多样,效果很难量化,作为健康教育的受众—高血压患者,在接受相关健康教育时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很重要。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随访,增强了医患沟通,提高了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确保了医疗质量;②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由熟悉信赖的家庭医生进行,更有针对性、说服力,也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5];③个体化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提高知晓率;家属的参与及“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同伴效应,更有利于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采取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减轻高血压的危害,改善预后[6]。

干预的结果显示:在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时,注重个体化的方式能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使患者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4, 2(12): 919-922.

[2] 胡大一, 郭艺芳. 遵循指南原则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高血压防治策略[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1.

[3] 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12): 1101-1115.

[4] 许卫华, 王奇, 粱伟雄. Morisky问卷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5(5): 424-426.

篇(10)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level and working pressure source relevant analysis

Peng Yan

Abstract:Objective:Investigatio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level and working pressure source and ward nurses difference.Methods:Selects the secret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investigate my courtyard 89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and 107 ward nurse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level,the nurse working pressure source.Results: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working pressure source is higher than the ward nurse (P

Keywords: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ing Pressure source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31-01

随着中国独生子的增多,儿科护士成为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工作条件差、对护士要求高等。国内外对职业压力的研究表明: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的紧张反应,如不及时调整,可能出现对工作的厌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情绪低落、身体抵抗力下降等。我们对儿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性调查,提出了维护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89名儿科护士和重庆市各医院的107名普通病房(未收治儿科患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被调查护士的年龄18~40岁,平均(29± l1)岁;护龄3~25年,平均7.1年;文化程度:中专48.1,大专33.5,本科18.4;婚姻状况:未婚96人,已婚100人。儿科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在年龄、护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2 调查工具。

1.2.1 工作压力源量表 采用目前国内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测量结束后。选择35名研究对象进行重测,重测时间在1周内进行。量表重测信度为0.97。

1.2.2 SCI-90(症状自评量表) 采用中国版SCI-90量表 。此表用于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在国内广泛使用。信效度高。

1.3 调查程序及方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经过正规心理学测量培训人员组织实施。统一指导语。两种问卷,先完成工作压力源量表,后完成SCI 一90量表。由被测人独自完成问卷。共发出196份,回收196份,回收率100,其中儿科病房89份,普通科107份。

1.4 统计学处理。

测试结果输入计算机中,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统计处理。P

2 结果

2.1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之间得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之间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患儿护理方面的问题等5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与SCI―90各因子之间相关分析见表2。

由表2可见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与SCI―90各因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测验所得结果给儿科病房管理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减少工作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每日工作4~6h。减轻工作强度,防止护理人员工作疲乏感发生。②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采用多种形式与病员进行交谈,如:电话、信签等;加强与病员之间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③充分理解和支持护理人员并关注其需要,如:生活需要、情感需要、学习需要、心理需要等。④改善工作环境,保证充足的资源供应。⑤增进同事之间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⑥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关心每一位儿科的护理人员,使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⑦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对个别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治疗。⑧提高儿科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提高护理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使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篇(11)

[中图分类号] R1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a)-223-03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health status and burnout among nurses

LIN Xiuju1, LI Huangyuan2, WU Siying3, ZHAO Bi4, LI Donglian5, LIN Rongjin3

(1.Cancer Surgery, Concord Hospital of the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Health and Vocatio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4, China; 3.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4, China; 4.The Nursing Department of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Fuzhou 354200, China; 5.Medical Section, the Third Hospital of Longyan,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ub-health statu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nout and sub-health status among nurses. Method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388 nurses from two hospitals in Fujian province by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The job burnout was measured by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MBI-GS) and the sub-health status was interviewed by the questionnaire made by ourselve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sub-health status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working experience, per capita family incom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and shift work groups (P

[Key words] Job burnout; Sub-health status; Nurse

亚健康状态是心身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1]。近几年,护理人员的亚健康问题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2001年的一项调查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和苏格兰5个国家的医院展开,发现医院中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现象非常严重。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对自身健康和护理质量的影响均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本研究对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现状进行描述,并进一步探讨亚健康状态与工作倦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预防亚健康状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福州某医院的不同科室、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护理人员,共388名。年龄18~60岁,平均29.7岁;工龄2~34年,平均7.1年。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50份,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86.2%。

1.2 方法

1.2.1 亚健康状态评价采用自制的亚健康状态评价量表。亚健康状态评价量表包括29个条目,3个维度,即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每一个条目按4个级别评分(即“几乎没有”、“偶尔如此”、“较多如此”和“经常如此”4个级别,分别赋予0、1、2、3分)。每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其亚健康状态越明显[2]。

1.2.2 工作倦怠评定量表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经过国内学者朱伟等翻译修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量表后使用。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情感衰竭(5个条目)、消极怠慢(5个条目)和专业低效能感(6个条目),采用7点记分。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条目分总和,其中专业低效能感为负向记分。各维度得分越高工作倦怠感越高[3]。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与亚健康状态分析

对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评分进行分析,见表1。低年龄组护理人员的心理亚健康得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 1 一般人口学特征与亚健康状态分析(n=388,分)

与其他组比较,**P

2.2 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现状分析

低年龄组(≤30岁组)护理人员的专业低效能感得分较其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分析

在控制年龄因素的作用后,衰竭和疏离与亚健康总分及其3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

2.4 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多因素分析

以亚健康状态的总分为因变量, 以年龄、工龄、经济收入(1:

表 3 影响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R-Sq=35.6%;R-Sq(adj)=35.3%

3 讨论

工作倦怠是由于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工作倦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很多职业的普遍现象[4]。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是工作倦怠的易感人群,国内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为55.1%~59.1%[5]。工作倦怠不仅影响职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还能引起低工作满意度、高缺勤率以及低工作绩效等组织行为问题[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与亚健康状态呈正相关关系,即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感越强,其亚健康状态越明显,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提示工作倦怠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7],任务过重、责任感、任务不适和任务冲突等职业紧张因素与护士工作倦怠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是工作倦怠的主要预测变量。所以降低或保持适度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责任感、明确职工的工作要求以及在工作中的角色与职责,提高工作自主性是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预防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赵瑞芹,宋振峰,侯锡花.中国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分析研究[M].北京:医学研究通讯,2001,30(4):55-57.

[2]吴思英,李健,王绵珍,等.主观和客观两种方法评价南充市中学教师的亚健康状态[J].卫生研究,2007,36(5):603-605.

[3]Wu SY, Zhu W, Li HY.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burnout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doctors in China [J]. Stress and Health,2008,24(2):143-149.

[4]Schmitz N, Neumann W, Oppermann R. Stress, burnout and locus of control in German nurses [J]. International J Nurs Stud,2000,37(2):95-99.

[5]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