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能源问题研发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5 09:49: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能源问题研发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能源问题研发

篇(1)

关于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概念问题,我国 2010 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第 2 条有明确的规定。此外,国内学术界针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是否构成不可诉性补贴,以及不可诉性补贴本身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观点认为,在目前的多哈回合谈判中,已有不少成员方提议恢复“不可诉补贴”条款,还有成员方建议在恢复“不可诉补贴”条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不可诉补贴”的范围。与之相对,也有学者认为,根据 ASCM第 31 条、第 8 条相关规定的适用期仅为 5 年,而目前 WTO 各成员尚未就是否恢复不可诉补贴的适用达成一致意见。退一步说,即使第 8 条仍然可以援引,也还是不明确的。除了不可诉性补贴之外,可再生能源补贴在 ASCM 禁止性补贴与可诉补贴的规制下又处于何种境地?还有观点认为,依据现有的 ASCM,很多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真实目的的补贴都可能被判定为禁止性补贴或可诉性补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WTO 成员采取相关的补贴措施自由。4第 20 条款前言及(b)、(g)项又称为环境例外条款。WTO允许成员方在必要的情形下可以援引在本条款之下设置合理贸易壁垒。然而,可再生能源补贴能否援引该环境例外条款?有学者指出对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补贴,看似与GATT 第 20 条(b)、(g)两项所追求的目的的有某种“异曲同工”之效,但从法律上说,两者间实则险阻重重。究其援引,除了 GATT 第 20 条对 GATT 以外的 WTO 规则的可适用性问题悬而未决外,可以说,该条款的条文内容在很多方面都不适用于作为补贴措施的抗辩依据。还有观点认为,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两项例外措施的内容非常宽泛,但要想成功援引,尚存在很大的难度。甚至有学者认为,ASCM 中有提到 WTO 其他协定,但没有提到 GATT 协定,这就说明了 ASCM 起草者不想将 GATT 第 20 条的例外适用于 ASCM。

………..

(二) 研究意义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最大多数人所共有的物品却得到最少的关照。每个人关心的都是自己的东西,却极少考虑公众的利益。”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改变了过去过度消耗资源、恣意破坏大自然的恶习,逐渐意识到地球不分彼此,是大家所共有宝贵资源。可是大自然并不会因此而姑息人们,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的阴霾正一步步地向人们逼近。世界气候会议频繁召开,《京都议定书》计划逐步推进,世界各国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表现出空前的关切,然而,不可不承认的是,多边减排计划的谈判相继崩盘,使得现今世界环境保护的步伐仅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此时,可再生能源产业无疑成为了世界各国重要的救市稻草。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是民意所趋、大势所向。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低能耗、可循环等优势,可再生能源补贴是各国政府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二之选。除此之外,能源安全可谓是一国国内安全的头等大事。为了避免不必要能源安全危机的发生,各国政府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以弥补传统化石能源的缺陷与不足。在实践上,补贴作为一项有效的贸易保护工具被各国所采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都曾经通过补贴等激励措施是促进某些领域的发展。在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中,补贴措施的运用更是时代所趋。然而,随着世界各国对可再生能源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相应 WTO 各成员方政府陆续对该产业进行援助,其中补贴措施最为常见。各成员方开始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贸易越发敏感,又基于 WTO 与生俱来的自由贸易属性,提交 WTO 解决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控诉正经历着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如中美风能设施补贴案、中美光伏案、加拿大可再生能源案等等。由此也引发了本文对可再生能源补贴如此风靡,但贸易摩擦频发的缘由思考,进而考量在 WTO 法律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合法性以及现实意义能够得到反映。在理论上,可再生能源补贴本身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尚存在较大争议。此外,可再生能源补贴的认定标准比较模糊,现有法律条文对该问题的阐述不甚明确;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对 GATT 第 20 条一般例外条款的援引的规定模棱两可,其法律依据存在歧义。本文的分析将建立于对现有 WTO 法律文本理解的基础上,以 GATT1994 的补贴规则、例外条款与 ASCM 的法律条文为蓝本,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所争议的核心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

一、可再生能源补贴认定标准

篇(2)

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开发新能源的单位和企业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过程,叫新能源产业。2012年,世界各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高烧不退”,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规模逐步增大,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无法在短期内发挥它推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作用。2011年3月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十二五”要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因此,我们对新能源的发展做出了深层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新能源的开发现状

目前,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产业投资逐年增加,其所占比重在各行业中也逐步上升。(1)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披露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目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基尧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1至11月份我国水电新增装机容量1028万千瓦,全年水电发电量预计将突破7000亿千瓦时大关。三峡水电站实现了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向家坝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也相继投产发电,标志着当今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取得了巨大成功,行业科技创新持续加强,新能源产业总体提升。(2)新能源产业投资逐年增加。据《世界能源展望2010》预计,2010年到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投资将达570万亿美元。目前,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逐渐加大。财政部公布,2012年预拨山西、内蒙古、吉林省等20个省市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金合共85.98亿元人民币,当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能发电分别占58.5亿元,7.23亿元及20.23亿元。(3)新能源产业占比逐步上升。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的目标,明确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根据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565千兆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约四分之一的装机容量位于中国。中国的风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公司主导着可再生能源行业。世界最大的15家太阳能光伏模块制造商中,有9家是中国企业,占市场的30%;世界最大的10家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市场的26.7%。中国新能源产业占比逐步上升。

二、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2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但相关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开发成本高、投入不足、核心技术无法突破、相关政策不完善和人才短缺。(1)开发成本高,投入不足。新能源高昂的开发价格使新能源还无法成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后危机时代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中指出:“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4元/千瓦时,上网电价约4~5元/千瓦时,是常规电价的8~10倍;常规电每千瓦装机平均成本是4000元,而风电每千安瓦的平均成本是9000元至10000元”。发改委和美国能源基金会联合预测,2005~2020年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节能、新能源、环保需要7万亿元。传统能源勘探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研发等方面都面临巨大资金缺口,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政府负担过重。(2)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我国新能源难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由于新能源能源技术开发极为复杂,涉及设备制造、工程设计、资源评价、材料、配发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而我国掌握的新能源核心技术非常有限,技术瓶颈已经十分明显。如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和组装环节上,我国光伏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严重障碍。(3)相关政策及激励措施不够。我国目前存在重视投资而忽略市场的现象,相关政策跟不上产业发展。在2012年加强应用―长三角分布式能源与沿江生态建设论坛上,财政部正抓紧与各部门协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整体补贴的盘子、价格等细节。国家出手救助光伏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光伏发电电价补贴政策仍未有具体的出台时间,项目批复仍存在问题,现在基本上每个上网的项目都要经过发改委批复,这是一个瓶颈。(4)新能源产业人才短缺。现在,我国新能源人才开发体系不健全,人才储备不足限制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不好必将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才建设滞后,信息统计不完善。第二,人才总数不足,后备人才严重缺乏。第三,人才严重流失。人才的严重短缺,将会制约新能源产业的长足发展。

三、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但其发展仍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几条对策建议。(1)控制成本,加大技术创新投资力度。如何做好成本控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难点。应从设计源头做起,对设计方案中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零星物资实行严格的限额领用制度;对采购的生产物资实行资建档分类,确立比价制度。另外,中国目前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十分突出。如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关键部件和核心工艺技术严重依赖于进口,新能源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较为薄弱。因此,我国应尽快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2)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我国现已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和政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其中国家级的规划中存有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千瓦,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千瓦,而事实上,1000万千瓦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千瓦的目标也将实现;二是在资源评价和设备制造方面缺乏具体可行的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时刻关注全球的新能源现状,对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力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3)大力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人才是强国之本,大力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尤为重要。其一,应加强相关的服务性组织的建设,以拓宽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其二,我国应建立新能源人才市场,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完善用人机制。其三,我国教育系统应设置新能源专业,培养基础性人才,提高我国新能源人才的总量,做好我国人才资源的储备工作。其四,提高新能源人才的待遇水平,减少人才的流失。

四、结语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特别是在能源消耗日益严重的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有价值性的研究对策。

参 考 文 献

[1]乔桂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2(10)

[2]曹钦,陈通,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5)

[3]郭四代,杜念,霜陈刚,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驱动因素、制约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导刊.2012(8)

篇(3)

一、新能源的开发现状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产业投资逐年增加,其所占比重在各行业中也逐步上升。(1)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披露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目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基尧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1至11月份我国水电新增装机容量1028万千瓦,全年水电发电量预计将突破7000亿千瓦时大关。三峡水电站实现了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向家坝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也相继投产发电,标志着当今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取得了巨大成功,行业科技创新持续加强,新能源产业总体提升。(2)新能源产业投资逐年增加。据《世界能源展望2010》预计,2010年到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投资将达570万亿美元。目前,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逐渐加大。财政部公布,2012年预拨山西、内蒙古、吉林省等20个省市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金合共85.98亿元人民币,当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能发电分别占58.5亿元,7.23亿元及20.23亿元。(3)新能源产业占比逐步上升。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的目标,明确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根据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565千兆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约四分之一的装机容量位于中国。中国的风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公司主导着可再生能源行业。世界最大的15家太阳能光伏模块制造商中,有9家是中国企业,占市场的30%;世界最大的10家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市场的26.7%。中国新能源产业占比逐步上升。

二、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2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但相关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开发成本高、投入不足、核心技术无法突破、相关政策不完善和人才短缺。(1)开发成本高,投入不足。新能源高昂的开发价格使新能源还无法成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后危机时代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中指出:“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4元/千瓦时,上网电价约4~5元/千瓦时,是常规电价的8~10倍;常规电每千瓦装机平均成本是4000元,而风电每千安瓦的平均成本是9000元至10000元”。发改委和美国能源基金会联合预测,2005~2020年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节能、新能源、环保需要7万亿元。传统能源勘探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研发等方面都面临巨大资金缺口,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政府负担过重。(2)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我国新能源难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由于新能源能源技术开发极为复杂,涉及设备制造、工程设计、资源评价、材料、配发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而我国掌握的新能源核心技术非常有限,技术瓶颈已经十分明显。如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和组装环节上,我国光伏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严重障碍。(3)相关政策及激励措施不够。我国目前存在重视投资而忽略市场的现象,相关政策跟不上产业发展。在2012年加强应用—长三角分布式能源与沿江生态建设论坛上,财政部正抓紧与各部门协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整体补贴的盘子、价格等细节。国家出手救助光伏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光伏发电电价补贴政策仍未有具体的出台时间,项目批复仍存在问题,现在基本上每个上网的项目都要经过发改委批复,这是一个瓶颈。(4)新能源产业人才短缺。现在,我国新能源人才开发体系不健全,人才储备不足限制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不好必将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才建设滞后,信息统计不完善。第二,人才总数不足,后备人才严重缺乏。第三,人才严重流失。人才的严重短缺,将会制约新能源产业的长足发展。

三、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但其发展仍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几条对策建议。(1)控制成本,加大技术创新投资力度。如何做好成本控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难点。应从设计源头做起,对设计方案中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零星物资实行严格的限额领用制度;对采购的生产物资实行资建档分类,确立比价制度。另外,中国目前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十分突出。如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关键部件和核心工艺技术严重依赖于进口,新能源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较为薄弱。因此,我国应尽快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2)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我国现已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和政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其中国家级的规划中存有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千瓦,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千瓦,而事实上,1000万千瓦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千瓦的目标也将实现;二是在资源评价和设备制造方面缺乏具体可行的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时刻关注全球的新能源现状,对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力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3)大力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人才是强国之本,大力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尤为重要。其一,应加强相关的服务性组织的建设,以拓宽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其二,我国应建立新能源人才市场,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完善用人机制。其三,我国教育系统应设置新能源专业,培养基础性人才,提高我国新能源人才的总量,做好我国人才资源的储备工作。其四,提高新能源人才的待遇水平,减少人才的流失。

四、结束语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特别是在能源消耗日益严重的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有价值性的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1]乔桂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2(10)

[2]曹钦,陈通,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5)

[3]郭四代,杜念,霜陈刚,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驱动因素、制约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导刊.2012(8)

篇(4)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114-03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问题的循环经济研究”(批准号:W08215002);四川省教 育厅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卢明湘,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讲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西华大学项目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四川 成都 610039)

目前,我国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项目的计算期一般为几十年,那么对于计算期之后水能资源开发项目该做如何考虑?目前国际上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而我国水能资源开发项目也将面临这一问题。但是,目前在大力开发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时对退役问题考虑并不多,在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并没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等角度考虑项目退役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问题的探讨,完善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分析,目的是为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开发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推动水能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的原因

我国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存在着防洪标准偏低,工程老化失修等诸多问题,形成了大量的病险水库,必须面临退役。目前,我国及国际上的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工作也在逐步展开,从退役工作开展的角度出发,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大坝安全、经济效益、环境保护。

1.大坝安全因素。目前,一些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带病带险运行,水库功能逐步萎缩、甚至丧失,大坝超设计寿命运行,运行风险增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已对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经济效益因素。目前,我国许多水库大坝的服役期已达到40-50年,而且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这些大坝的经济效益日益衰退,工程的运行成本及维修费用不断上升,致使工程的运行难以维持。因此,当大坝的除险加固费用远超过继续运行所发挥的效益或拆除所需的费用时就面临退役问题。

3.环境保护因素。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关注,全球环境意识的急剧增长,水能资源开发项目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有关部门开始从大坝建设转向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对在役大坝也提出了十分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就成了那些效益日益衰退的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的原因。

二、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方式评价

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是指包括项目从停止发电到完全拆除工程,恢复天然状态所做的一切工作。根据水能资源开发项目拆除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部分退役和完全退役两种。部分退役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仅退役发电设施,保留大坝和其他建筑物;另一种是部分工程设施退役,不仅退役发电设施,还要降低坝高甚至是拆除大坝等。目前对大坝是否应该退役还争论不休。究竟水能资源开发项目是不是应该退役以及如何退役,我们应该通过对大坝的退役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包括安全评价、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等,以便对工程的继续运行或退役以及选择哪种方式退役作出选择。

1.安全评价。在水能资源开发项目是否退役以及是选择部分退役还是完全退役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要进行安全评价,即需要考虑防洪标准和溢洪道泄流能力、大坝的结构安全问题、洪水和地震及其他地质灾害导致的大坝安全问题和库区山体安全问题、大坝安全带来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和经济生活安全问题,并考虑是否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大坝坝体和库区的山体进行加固,否则应该选择部分退役或全部退役方案。当需要选择部分退役或全部退役问题时,大坝拆除过程中的导流安全问题、大坝拆除后因地下水位降低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是必须进行考虑的。

2.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退役后将面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坝址区附近的生态环境恢复建设问题、库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建设问题、地下水位下降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库区泥沙处理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在进行项目退役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退役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项目退役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选择改善环境投资费用少、对流域环境影响小的退役方案。

3.技术经济评价。通过安全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后,无论是选择加固还是对大坝采取部分退役或全部退役方案,都应该对加固、部分退役或全部退役等方式的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比较和评价。首先,对可以通过加固继续发挥效益的项目,应提出不同的加固方案,并对各加固方案的投资费用和加固方案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加固方案。当加固方案带来的效益或拆除大坝的费用小于加固方案的投资费用时,应考虑大坝的退役问题。其次,对必须选择退役的项目,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大坝退役的不同方案,对各退役方案的投资费用进行估算,并对不同方案下对流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选择投资费用少、对流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退役方案。

通过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技术经济评价,对不同退役方式的安全性、环境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将退役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进行量化并纳入到经济评价中,从而决定究竟采取哪种方式退役。

三、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产生的问题

水能资源开发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综合项目,它的退役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并且牵扯到很多部门和行业的利益问题,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带来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技术方面的问题、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1.技术问题。在确定了项目退役的具体方式之后,需要考虑退役面临的技术问题,包括大坝、电厂设施、辅助设施部分或全部拆除、拆除过程中的施工导流、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拆除和处理、废弃物的拆除和处理等技术问题;库区泥沙淤积问题的处理技术、泥沙下泄对下游水质和鱼类的影响的处理技术、库区地下水位降低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的技术处理、下游地下水位上升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的技术处理等。技术问题的处理不仅存在方案的比较,还存在技术处理带来的一系列投资、费用的预算及施工计划等问题。

2.生态环境问题。大坝拆除后流域水环境将面临由水库的静态水状态回归到河流的动态水状态,这与建坝时流域水环境由河流的动态水状态变成水库的静态水状态相反,我们称之为“逆生态环境”。项目退役面临的逆生态环境问题,将给库区和下游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大坝的拆除会破坏刚刚形成的水库生态环境的平衡,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惯都会被打破,面临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大坝的拆除可能会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库区水位下降后,原来库区淹没的大量土地释放出来,形成大片的荒秃山地和湿地,如果不加以治理和利用,会产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库区泥沙淤积的处理问题及泥沙下泄给下游动植物和生产生活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大坝拆除对坝址区附近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恢复建设问题;大坝拆除后大量原筑坝材料的堆放问题及有害物质的处理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将给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环境问题的处理不仅存在方案的比较,还存在环境处理带来的一系列投资、费用的预算及施工计划等问题。

3.经济问题。一方面,项目退役对流域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项目的退役直接使发电效益降低或消失。其次,依托水电形成的产业链的效益丧失和减少,比如原来库区利用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水电站提供丰富清洁无污染的水电能源相结合,积极发展形成了大批企业,而项目的退役将直接打破水能资源与矿产资源的“黄金组合”优势,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和高耗能产业失去动力来源,直接影响这些项目的效益。第三,依托库区形成的产业链的效益丧失和减少,比如大坝的拆除将对依托库区形成的渔业和农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项目的退役将严重影响当地依托库区发展的旅游业,打破当地依托库区形成的旅游业的链条,使当地旅游业失去载体;另外,项目的退役对供水、防洪、航运等的效益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项目退役本身需要巨额的投资,具体有:①对退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论证,最终选择确定退役方案的费用;②大坝、发电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拆除费用;③库区泥沙处理、坝址和库区生态环境恢复的费用;④流域地质灾害处理的费用等。

四、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机制的建立

面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对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全面统筹考虑,从安全、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考虑,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退役机制,从而有效开发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

1.建立安全评价机制。水利部2003年7月1日起实施的《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对降等与报废的水库大坝必须进行严格的论证和审批,并分别给出了符合降等或报废的条件。该办法是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一个延续和深化的阶段,是一种科学对待病险库的管理态度。建议在此基础上完善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评价机制。首先,对已建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定期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及早发现和排除水能资源开发项目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目的是尽可能地发挥和延长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寿命,使其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从技术、经济和环境的角度论证对项目设施进行除险、加固的可行性。当除险、加固等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环境上不可行时则需要进行退役研究,建立退役评价机制。其次,对新建项目不仅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定期进行安全评价,更重要的是在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等环节考虑安全因素,进行安全评价,及早排除安全隐患。

2.建立退役评价机制。当安全评价确定该项目必须列入退役计划时,必须建立退役评价机制。首先,从技术、经济和环境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决定具体采取部分退役还是完全退役方案。在退役方案的选择时,不仅要对不同方案从技术上进行论证、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进行论证,更重要的是从退役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逆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论证,确定因恢复新的生态平衡所面临的技术和经济问题,通过多方案的论证,选择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其次,对被列入拆除计划的项目建立拆坝许可证制度。拆坝许可证制度包括国家、地方政府的拆坝许可证,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证被拆除大坝的安全、被拆除大坝对河流及洪泛区带来的影响最小。拆坝许可证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放弃或取消其发电功能的注册资格,对申请拆除的大坝需通过国家环境保护评价、开展濒危物种评价和国家历史文物保护评价,获取政府颁发的有关水质证书和水土保持管理证书,以保证拆坝不会影响水质及流域的水土保持,建立流域防洪的新方案,获取为拆除大坝而需建设的设施建设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等。第三,对新立项项目应将退役带来的技术、环境和经济等问题纳入项目的前期决策中,优化项目决策。

3.建立资金筹措机制。目前,除险加固和退役所需资金主要以公共投入为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专项治理资金。但是,由于项目退役所需要的投资资金量大,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建立针对项目退役问题的资金筹措机制,广泛筹集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除险加固和退役所需资金。首先,对于新建项目,应该对各水电开发企业和受益的防洪、渔业、农业、工矿业和旅游业等企业,从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产生的效益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留部分资金作为项目的退役基金,作为项目退役的主要资金来源,提取基金的比例应该根据项目退役所需要的资金来确定,如果未来退役基金中的资金不足以解决项目的退役问题,则需要由各开发企业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自行解决项目的退役问题。其次,对于已建项目,我们认为应该对各水电开发企业和受益的防洪、渔业、农业、工矿业和旅游业等企业,从目前开始对项目以后各年产生的效益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留部分资金作为项目的退役基金,不足的部分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解决。而对于项目除险加固的投资,建议根据除险加固的现状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因为项目除险加固后能产生新的效益。因此,除险加固的资金不应该以项目的退役基金作为来源,而应该采取以项目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包括贷款融资、发行债券融资,在防汛责任制得到切实落实的前提下也可以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方式融资。同时,应在项目除险加固后产生的效益中继续提取项目退役基金,为项目的退役筹集资金。

4.建立全寿命周期分析。类似人类和动植物一样,水库大坝也有生老病死这样一个过程,应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应该通过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退役问题进行研究,将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退役面临的技术问题、逆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纳入到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前期的开发决策中,在水能资源开发项目中建立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加固――退役”的全寿命周期分析和全过程管理。首先,对新上项目,不仅为项目建设带来的技术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进行考虑,同时为项目退役带来的技术问题、逆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进行考虑,通过完善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分析和全过程管理,为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开发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推动水能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对已建项目,尽管未将项目的退役问题纳入项目前期决策,但是可以将退役问题纳入项目的事中评价,从而为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美]P・麦卡利,著.周红云,等译.大坝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篇(5)

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

对于目前各方面尚不成熟的新能源来说,其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新能源技术尚不成熟,成本相对较高,产业化进程受到制约

新能源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撑,但自主核心技术欠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掣肘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甘肃目前新能源多数技术和设备依靠进口,以光伏产业为例,多晶硅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国外几家大企业手中,目前基本依赖进口;在风能领域,风电制造的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也要依赖进口。另外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特点,必须有规模相应的火电和水电承担调频调峰任务,目前新的调峰技术不成熟,导致了风能和光伏发电的高成本。新能源建设速度极其迅猛,而新能源技术研究开发、新能源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新能源利用配套系统(如电网、配套火电等)的建设及服务行业却非常弱小。矛盾比较突出的是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如甘肃风电规模扩张迅速,电网建设却相对滞后,甘肃河西是国内输电距离最长、串联变电所最多的330千伏电网,这种电网结构的西电东送能力仅为70万千瓦左右,电网负荷不能满足大规模风电接入的要求, 2008年甘肃酒泉已经投运的46万千瓦风电装机最大发电能力只能达到65%左右。

当前,新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弱。在不考虑常规能源外部环境成本的情况下,除太阳能热水器外,绝大多数利用新能源生产的电力、热力、液体燃料产品的成本仍然高于常规能源产品,缺乏经济竞争优势,不具备完全自主商业化发展的能力。尽管在建立新能源市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由于成本相对过高以及产品自身特点等原因,目前新能源还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如电网应该如何接纳新能源电力的问题;石油企业和用户对收购使用生物液体燃料也存在疑虑;建筑开发商还经常阻挠住户使用太阳能户用热水器。

二、新能源产业存在诸多应用障碍制约

在新能源发电方面,甘肃长期以来煤电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固有的电网格局,电力规划、线路输送跟不上,这导致风能、太阳能发电在基础设施方面高投入和高成本。如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占地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年均发电1637万千瓦时,每年运行时数不足1700小时。在成本上,煤的发电成本只有每度0. 2元-0. 3元,风能发电成本每度为0. 6元左右,而太阳能发电成本高达2元以上,高成本让风能和太阳能价格居高不下。尽管国家有相应的风能发电补贴,但仍难有市场竞争优势,实际应用困难。只有当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价格此消彼长而达到平衡时,新能源产业化才有可能实现。

三、行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企业进入积极性不高

首先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所给予的支持和扶持政策,体现比较明显的是风电,如对风电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政策性补贴,包括一些上网电价的补贴等等,但是对于光伏发电等其它新能源方面,还缺少系统的支持政策。迄今为止,新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被规范纳入各级财政的预算和计划。其次,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导致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缺乏与不同经济发展层次相适应,并且能够反映股份经济本质要求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缺乏为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二板市场。

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创新能力不强,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使得新能源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少可供选择的融资工具。再加上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种种风险的存在,会使许多对新能源行业投资的企业顾虑重重,对新能源行业的融资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甘肃深居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将限制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水资源已成为很多国家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显著制约因素。风力发电需要配套火电,而火电行业又是一个耗水大户。据估计,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力发电需要配套800万千瓦的火电。此外,核电、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都离不开水。

然而,酒泉和嘉峪关水资源占有和利用状况却不容乐观。根据酒泉水文、地矿部门提供的河道径流观测和地下水调查资料,酒泉市水资源总量为35.16亿m?,其中多年平均径流量(地表水)33.2亿m?,地下水不重复量1.96亿m?,酒泉市地下水80%来自河川径流入渗,其余由祁连山径流和降雨与大气凝结水补给;现阶段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29亿m?,占水资源总量的83%。如果按人口计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按国土面积计算,则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17;耕地亩均占有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酒泉市实际引用的地表水已达21.94亿m?,已占到地表水可利用总量的94.4%,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维持河流生态环境的极限50%,也超过我国专家提出的内陆河流域河流的合理引水比例70%;地下水年开采量达7.35亿m?,也大大超过了6.2亿m?的可开采限度,生态环境因为水资源条件的变化正承受着巨大压力。

参考文献:

[1]马继民.低碳经济背景下甘肃新能源发展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0,(5).

[2]张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行业的金融支持问题[J].开放导报,2009(4)

篇(6)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发展 问题

一、我国能源供求矛盾

我国的能源消费供求矛盾一直存在着,但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用能的增长,缺煤、缺电、缺油现象时有发生,能源供需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制约问题。

能源的供求矛盾不仅表现在从长远来看我国主要能源在总量的供给上会出现递减以至最终枯竭的趋势,还表现在现实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剧烈增加,而能源生产的增速跟不上需求的增长。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就超过了能源的供应量。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供求差额呈现了一种下降的趋势。但总体来说,我国仍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中,以石油为例:尽管我国在2009年,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的原油生产国,仅次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美国。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原油需求国,相对于我国3.93亿吨的原油需求量,我国1.89亿吨的原油产量还差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在去年我国本土值生产了48%的原油,其他的主要来自海外进口,进口原油量达到了2.04亿吨的高水平,国内原油产量仍相对不足,进行海外寻油的路途依然充满着荆棘和艰辛。

二、我国能源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能源技术的落后,制约了能源效率提的高。我国能源效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其中煤炭只有6%左右。能源生产中,资源损失、浪费严重,煤炭回采率平均为30%左右,乡镇个体矿只有10%-15%。

从单位GDP能耗可以发现,我国的产值能耗为0.55,是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5倍多,是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的2倍,仅仅比能源丰富的俄罗斯低一点点。一些专家的研究也表明我国目前的能源效率约为33%,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我国能源系统的总效率也很低,只有11.1%,也就说,能源可采储量变成终端有用的只有1/10,约有90%的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掉了,这种能源的低效使用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我国的储产比例,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的供求矛盾。

三、我国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在全国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放量中排,由煤炭燃烧产生的分别占70%和90%。目前我国已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导致区域性的环境酸化,酸雨区已超过国土面积的40%。此外,煤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还会加重温室效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会很容易形成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压力,会加大我国政府的治污成本,造成经济损失。据测算,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的90%、氮氧化物的67%来自煤。目前,以大气污染情况为例,中国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

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缓慢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风电主机厂超过70家,前四家产能超过1200万千瓦多晶硅生产厂家超过30家,到2012年底产能可达3万吨,而2008年全球多晶硅需求只有4.52万吨。企业的大量进入导致低价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通过牺牲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来压低价格,并带来部分产品质量的隐患。由于新能源产业近几年“爆发式”增长,很多产品从研制到批量生产周期太短,产品研制中的问题在批量生产之前没有充分暴露和有效解决,加上未经任何检测就被大量投放市场,将来有可能出现大面积设备故障,造成重大损失。相关体制机制仍未理顺,表现在诸如新能源电源发展和电网建设还不协调、新能源发展带来的成本增加没及时传导、对电网企业缺乏强制性要求和监管等等。直接后果就是新能源发电设备撂荒现象仍比较严重。以风电为例,2008年底我国有1215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完成吊装,其中1000万千瓦通过调试可以发电,但2008年底实际并入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仅为894万千瓦,占吊装完成的风电装机总量近73%。

参考文献:

篇(7)

处理突法事件的应变能力是每一位辅导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高校辅导员负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消除学生的各种顾虑,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预防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责任。

加强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在思想上和法制上展开教育,化解大学生危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防范意识,避免突发事件的产生,减少恐慌、混乱,或为正确处理突发事件赢得时间。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防治事件危害,对于整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行自我保护,并帮助尽快恢复受到冲击和影响的学生。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直接、最密切,相处时间最长,基本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和心理素质,在整体的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整体上了解学生所思所言所想。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预防突发事件等,辅导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

2.高校突发事件频发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砍死教授案、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北大清华?厅爆炸案等就可见一斑,地方的高校作为聚集了大量年轻学生,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各种主客观因素所致。但整体上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高校突发事件:

(1)政治类突发事件。未能选择正确的表达大学生的政治愿望和爱国热情而采取非法游行、集合、示威等聚众方法。

(2)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所导致的严重影响了有关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等时间,如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汉川特大地震、2009年玉树大地震等。

(3)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高校大学城建立后高校为中心形成的商业圈给高校的治安管理压力,带给在校期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迫害。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如2008年东南大学动力楼失火事件、2010年河北大学校内车祸案、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溺水事件等。

(4)对学校管理不满类事件。指因为学生不满高校后勤管理、教学管理等,如学生不满学校食堂卫生状况或菜价过高等引发的罢餐、学生不满教学质量引发的罢课、学生不满学校管理诱发的罢餐、罢课、宿舍区闹事、罢浴、破坏公物等事件,引发的考题泄露、破坏公物引发的考试安全问题等。

(5)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指学生由于不堪就业、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的压力而诱发的自杀、出走、杀人、自残等突发事件。

(6)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指由于已知或未知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诱发的突发事件。

(7)学生个人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如因学习、就业压力而导致的自杀,恋爱关系破裂所导致的伤人、自残、出走、报复等事件。

3.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

3.1学生因素

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当前应试教育的主要导向,自小教师和家长都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包括身体健康、思想健康、人格培养等,同时受到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市场上不良思想泛滥于网络平台,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深受影响,出现了一系列大学生感情问题,大学生思想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大学生生活问题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过激行为。

3.2学校因素

大学生人数随着当前高考的进一步扩招而成倍增长,与之相矛盾的是而学校的各类软件、硬件设施的发展却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给大学生教学与生活管理工作带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当前高校大多采用多校区综合办学的模式,高校的管理范围逐渐扩大,此举必然给管理带来不便,很多的管理区域覆盖不到,必然降低管理效率,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和弊端。

3.3社会因素

当今世界形式复杂多变,国内外敌对势力有抬头趋势,各种不良宗教组织活动活跃、各种民族分裂势力活动加剧,大学生比较年轻、思想活跃,往往受到这些势力的利用,煽动学生,歪曲事实,严重者变成了邪恶势力的传导者,引发大学生群体事件,出现大学生闹事、罢课、非法集会或破坏公物等系列事件发生。

4.提升高校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途径

4.1逐步完备高校辅导员处理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高校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的解决方案,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4.1.1建立高校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反馈系统

高校要畅通信息渠道、拓宽信息来源,建立高校辅导员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反馈系统,高校辅导员从多方面了解各类信息,及时化解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因素,在整体过程中进行预警和干预。如当国内外发生焦点、热点事件时,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已经建立的舆情调查制度,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出相应的预防工作,把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阶段。

4.1.2鼓励高校辅导员研究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在学习各种危机理论、提高理论水平的基础上,高校辅导员根据处理有关高校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多年来的体会或借鉴以往教师的经验,建立适合自身的高校辅导员实际的突发件应对机制。

4.1.3建立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交流制度

高校辅导员要建立高校突发事件交流制度的,经常举办高校辅导员之间的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沙龙活动、经验交流座谈会,实现辅导员间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共享。高校各院、系间也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防范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

4.2制定完善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8)

〔2〕司徒玉琴.试论我国财政补贴的法律规制―以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为视角[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3〕郭燕青,李磊,姚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补贴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16,(02).

〔4〕钱翌,宋开慧,等.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历程浅析[J].青岛科技大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篇(9)

0 引言

实施节能发电调度,能有效地改变目前“低价优先,竞价上网”的市场规则对发电能耗约束不到位的现状。但是目前实施的节能发电调度仅仅依靠化石能源消耗率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停滞了电力市场化进程,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是一个需要鱼待解决的问题。

1 节能发电调度的核心内容

节能发电调度就是在保障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以节能、环保为目标,优先调度可再生和清洁发电资源,按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调用化石类发电资源,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机组发电。

节能发电调度是在改变传统的发电调度模式,取消按行政计划分配发电量指标的做法,制定并实施新的调度规则;除独立电网外,将所有并网发电的机组调度权集中到省级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按照机组类型、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事先确定并公布各类各台发电机组的发电次序,合理安排备用容量,严格进行安全校核,大范围优化发电机组排序和组合,努力使电能生产和供应中消耗的能源最少;实时调度过程中,根据既定的机组排序,按照各机组申报的发电能力和发电时间,依次调度。

2 与现行调度方式的异同

节能发电调度,主要考虑上网机组的能耗指标与污染物排放指标,确定发电机组上网排序、机组发电组合方案的制订与机组负荷的分配。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主要表现为发电侧电力市场,其核心特征则是对竞价电量部分实行竞价上网,依据所报上网电价的高低来决定其发电的先后排序。在竞价上网的区域电力市场中,除了优先调度的再生能源机组外,对于燃煤火电机组来说,以价格机制为主要运行决定条件。如何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将实施节能发电调度与健全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值得深入研究。

首先,从本质上看,两者都旨在降低能耗,合理科学利用能源。但节能发电调度,是更多地从降低污染物排放指标角度考量,而电力市场竞价上网,则更多是从运用市场价格机制来权衡发电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从电量价格来看,两者有显然差异。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基本因素是竞价上网的电量价格,按现行做法,它仅仅是发电商年度分配电量的15%左右,另外大部分电量仍以合约电量的价格计算;而节能发电调度的实施效果,除了优先调度的再生能源机组外,对于燃煤火电机组来说则能及时有效地促使发电企业狠抓精细化管理,把发电企业内部的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岗位,在更大范围内通过降低发电燃煤成本来降低上网电价,从而有利于发挥竞争优势。

再次,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两者殊途同归。电力市场实行竞价上网,必然促进电力市场化运行机制全面建立,优胜劣汰,激励低能耗的大机组多上网发电,引导高耗能高排污的小火电机组退出现役,有利于上大压小,优化资源配置;节能发电调度的制度实施,既是对电力市场化运行规则的补充完善,同时也是一种电力市场的监管方式,有利于加速小火电机组的淘汰,有利于促进电力市场的规范建设。

实施节能发电调度与电力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既要积极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完善调度技术手段和人员配备,制定电网应急预案,确保新旧调度方式的平稳过渡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又要在非试点地区,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对不同能耗、排污的发电机组安排差别电量计划。

3 基本流程

省级发改委会同省级环保部门根据发电企业申报的机组参数,予以核定后,综合考虑机组类型、火电机组能耗水平、环保和节水设施配置等因素,编制本省发电排序表。新机组依照设计参数申报,商运机组依照实测参数申报,机组大修或改造后需再次进行参数测试。排序表必须经过公示后才能予以下达,排序表每季度修订一次。

省级发改委以本省发电机组排序表和负荷预测结果为依据,制定本省年、季、月机组发电组合的基础方案。

省级调度机构根据发电企业申报的相关信息,结合次日的电力负荷需求预测、省间联络线交换电量计划、设备检修和安全约束等情况,依据机组排序表和月度机组发电组合基础方案,确定次日发电机组组合。

区域调度机构根据省级调度机构次日发电组合方案,对各省边际机组的供电煤耗率进行比较,使得区域中各省的边际供电煤耗率趋同,或跨省联络线达到输送容量极限。

4 存在的问题

4.1 因执行节能减排价格政策新增的电价矛盾

(1)关停小火电机组加大了配套电网投资,增加了供电成本。“上大压小”政策要求电网企业加快配套电网建设,扩大供电范围,保证小火电机组关停后的电力供应。此外,由于排序表中靠前的机组为水电或坑口大火电,远离负荷中心,加重了电力远距离输送潮流,电网将偏离经济运行状态,引起电网网损升高。

(2)节能发电调度政策对电网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电网公司购电成本。节能发电调度改变了原有的电力生产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客观上要求电网保持高度可靠运行,以避免因电网事故造成对电厂的效益影响;同时又要求尽最大可能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减少网络约束,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这对电网运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个别地区临时垫付燃煤发电机组脱硫加价,推动购电成本上升的矛盾比较突出。

4.2 “特殊边际机组”的生存问题

所谓“特殊边际机组”指处于排序表末尾,大多数时段无法安排电量,但属于电网安全运行必备的机组。主要指仅在高峰负荷时段或季节性顶峰的机组,如冬季供暖的小热电机组,高峰负荷顶峰的小火电(燃油)机组等。这部分机组在短期内无法“以大代小”,同时又是老厂,人员包袱重。虽然大多数时间不安排其发电,但固定成本仍存在,从落实社会责任、平衡网内电力供需以及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等方面考虑,这些机组会处于“关不能关、活又活不下去”的尴尬境地。

4.3 节能调度补偿办法滞后

节能发电调度取消了中、长期计划电量,规定所有并网运行的发电机组均应参与系统调频、调峰、调压和备用。由此带来的发电量减少、机组起停等补偿问题关系到节能调度能否顺利进行。调频、调峰、调压和备用,是电力安全可靠运行的特定要求,是电力运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过去不考虑补偿,是因为所有机组都有着大致平均的计划发电量,也都有参与调整的义务。

4.4 节能发电调度某些环节不能与与市场机制相适应

节能发电调度仅仅是根据能耗排序确定发电量,只能反映发电机组的能耗水平,却完全无法体现固定投资成本、经营管理成本、煤炭的运输消耗等各种重要因素,这种竞争虽然降低了发电煤耗,但有可能提高综合能耗,从而降低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平。

5 结束语

总之,作为能源转换和消耗大户,电力工业发电燃用大量原煤。通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间接调控各类机组的发电次序和方式,实施节能调度,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电力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对于实现国家节能环保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10)

基本同意你院的第二种意见,即:重婚案件中的被害人,既包括重婚者在原合法婚姻关系中的配偶,也包括后来受欺骗而与重婚者结婚的人。鉴于受骗一方当事人在主观上不具有重婚的故意,因此,根据你院《请示》中介绍的案情,陈若容可以作为本案的被害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3年7月26日《关于重婚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中关于“由被害人提出控告的重婚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规定,陈若容可以作为自诉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重婚案件中受骗的一方当事人能否作为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问题的请示  粤高法明传(1992)145号最高人民法院:

我院受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请示的何冠林重婚一案中,遇到以下问题:何冠林(男,34岁,工人)于1982年9月与陈丽琦登记结婚,已生育一子。1989年3月何冠林认识女青年陈若容(女,37岁,工人)后,便隐瞒自己已结婚的事实,与陈若容恋爱。何冠林为达到与陈结婚的目的,使用涂改户口本及伪造证明等手段,于1991年9月3日骗得陈若容与其到街道办事处登记结婚。同年10月10日,陈若容到何冠林住处找何,何不在,其妻陈丽琦出来招呼陈,陈若容才知何冠林是有妇之夫。为此,陈若容向广州市白云区法院提起诉讼,诉何冠林犯重婚罪。

对陈若容被骗与何冠林结婚,陈若容是否属于重婚案件的被害人,可否作为自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法律无明文规定,我院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何冠林欺骗陈若容与其重婚,作为重婚这一行为,是何与陈构成的,只不过何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和欺骗陈,而陈虽不知道,但确实在客观上构成了重婚主体之一。所以陈若容不是起诉重婚的主体,只能是被起诉的主体。起诉主体应是陈丽琦(即何冠林的配偶)。由于陈若容重婚不是“明知”,依法可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应由检察院起诉。

篇(11)

0引言

我国由于人口的基数比较大,所以对于汽车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但是现阶段仍然是燃油汽车占据着汽车市场的主要地位,这对于我国的环保事业是非常不利的,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地位就在不断的提高当中,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潮流以及趋势,但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当中,在质量管理上是存在一些缺陷的,这些问题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各个主要的研发企业对此进行研究,尽量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水平以及在质量管理的水平。

1新能源汽车开发过程质量管理现状

不得不说的是,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也非常的稳定,但是这也造成了对于环境的大量的污染,换句话来说就是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已经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并且通过一些政策和规划来减少对于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同时还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在汽车行业,燃油汽车的大量使用的确给环境带来了大量的空气污染,但是汽车是现代社会的刚需,人们日常的交通和出行都离不开汽车的帮助,因此对汽车进行改革升级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新能源汽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出现之后对于这一新产品出台了很多的政策进行扶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也投入了很多的关注,希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够顺利的进行,在国家和社会以及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的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要明白的一点就是,相对于燃油汽车来说,新能源汽车的起步毕竟是比较远的,因此在社会当中还不能够改变燃油汽车占据重要地位的格局,并且新能源汽车在生产和研发等多个环节还不怎么成熟,在开发流程以及质量管理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在整个汽车行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以及管理都是各个企业在依据以往燃油汽车的经验在独立进行摸索,但是各个企业的实力以及相关的经验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说,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各个企业的研发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市场的一个新兴的产品,所以说对于汽车市场来说,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水平也就决定了整个汽车市场未来的走向,因此在整个汽车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关注。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质量管理的规程当中,新能源汽车的最初的设计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简单来说,这就是整个产品未来生产和再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相关的管理方面必须制定一个科学而且严格的管理规划,保障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环节取得一个较好的效果。

在新能源汽车进行规划设计的初期,对于汽车市场以及潜在用户的研究就是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在研究调查这一环节之后,就需要对其中比较具有针对性的意见纳入研发的要求当中,符合当下用户的需求是企业研发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对于汽车未来的销售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新能源汽车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一个比较详细的研究分析还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之前或者是设计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及时的发现新能源汽车的潜在问题,当然最好还是尽量的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如果出现也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其次,相关的研发设计人员还需要及时的对产品的安全以及质量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提高产品最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保证新能源汽车这一产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存活下来。在之后的产品的开发阶段还是需要产品的用户以及研发的主要人员共同的参与进去,因为只有这样的研发模式才可以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符合产品用户的喜好,满足产品用户的要求,相关的研发人员也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之下找到最适合产品的研发方式,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各个方面的性能,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一产品需要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它的基本的要求,就是相对于燃油汽车要尽量的减少污染。

2新能源汽车开发流程的质量管理

2.1新能源汽车在产品策划阶段的质量管理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进行相关的策划阶段的时候,主要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共同组成了产品的规划分析。

第一个阶段就是这一项目的预研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比较轻松的,简单来说就是对这一产业的市场背景以及相关的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对于企业来说,在进行一项新的产品的研发的时候就需要先对关于这一产品的市场进行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这有利于企业之后的产品规划,在汽车行业,这就是新能源汽车在研发之前需要进行的过程。接着就是可行性的分析,也就是市场用户的需求以及一些相关政策研究,还需要利用本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对这一产品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产品所需要的材料以及相关的技术工艺等等,都属于研发前的主要准备工作。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研发企业可以确定设计研究这一项目所要耗费的资金,因此就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研发计划,这一计划还需要确定产品的各个注意事项以及销售的相关事项。

在之后的项目的启动阶段,就是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计划的确定,还有所要应用到的研发技术和车的型号大小等的布置,当然最终的结果是经过很多次的探讨试验之后才确定的,这样有利于研发出配置最好的汽车。

2.2新能源汽车在概念设计阶段的质量问题管理

一项新的汽车产品在概念设计阶段所要进行的工作是比较多的,这一环节所包括的工作不仅仅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研究,还有最重要的环保性能的研究,需要明确这些是否符合社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当然还有用户比较关心的汽车的动力问题以及性价比问题。除此以外,还有关于汽车的各个方面,比如说风阻系统以及轻量化的指标,这些内容包括上文所提到的内容都不是简简单单由开发人员直接决定就可以的,对于这些指标的确定研究人员还是需要通过对国家指标的研究,之后两者相结合来确定的。在这一过程当中也会影响到一些别的指标的确定,比如说在设计执行的时候的电池和电机方面的布置上的问题,是要在保证其合理性的同时还需要尽量的满足其设计上的要求,对于相关理念上的要求也应该满足。

2.3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关问题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其相关的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的也只有两个部分,一个就是项目的批准,另一个就是项目工程的。

在项目的批准阶段,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所开发出来的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的性能的评估,还有相关的配置上的评估,经济性能上的评估。这一阶段需要重视的就是对于模型车的建造,包括整个车辆的外形以及各种配置和整体的造型等等,都是需要进行审批最终确定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