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作心理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每月大大小小的例会。
(3)3月份组织成员踏青,感受大自然,促进各成员的交流与了解,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4)开展学校征文大赛
(5)5月份以生活我最大为主题,各班生活委员自行组织活动内容。本次活动活跃了各生活委员的思维,内容形式多样新颖别致,活跃了班级气氛放飞青春。
农家乐,感受自己动手做饭的乐趣!
学生观看励志电影
去野外搞烧烤,感受野外烧烤的部一样的感觉
二、活动目的
通过系列心理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感悟和体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增强广大师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提升心理素养,健全人格品质,持续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活动主题
教师:我运动 我快乐
学生:我阳光 我快乐
四、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5月21日—26日
六、活动内容
(一)准备阶段
1.召开教科室成员会议
活动目的:研究部署活动月有关事宜,研究活动内容,明确具体分工。
活动时间:5月16日第二节
活动对象:教科室小组成员
活动要求:要求教科室成员增强责任心,立足我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每一项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负责人:
2.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规划活动月活动安排,落实负责人和活动要求。
活动时间:5月16—17日
活动要求:全面、具体、科学规划。
负责人:
(二)实践活动阶段
1.教师心理瑜伽活动
活动时间:5月18日
活动对象:聘请瑜伽教练引领教师进行瑜伽活动。
活动目的:聘请瑜伽教练,根据教师群体的特点,设置一些基本动作,舒展身躯,拉伸颈部、肩部,带领老师们进行瑜伽冥想,舒缓压力,放松身心,以此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职业压力,提高幸福指数。
负责人:
2.观看电影
活动时间:5月16日
活动对象:全校教师
活动内容:观看心理电影《国王的演讲》
活动目的:通过影片观赏,活动心理感悟,增强心理认知。
负责人:
3.观看心理视频
活动时间:5月16—17日心理活动课
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内容:心理励志视频《尼克胡哲》、《生命爬行》
活动目的:通过视频,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学会感恩等心理品质。
负责人:班主任
(三)总结阶段
二、活动目的
通过系列心理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感悟和体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增强广大师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提升心理素养,健全人格品质,持续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活动主题
教师:我运动 我快乐
学生:我阳光 我快乐
四、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5月21日—26日
六、活动内容
(一)准备阶段
1.召开教科室成员会议
活动目的:研究部署活动月有关事宜,研究活动内容,明确具体分工。
活动时间:5月16日第二节
活动对象:教科室小组成员
活动要求:要求教科室成员增强责任心,立足我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每一项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负责人:
2.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规划活动月活动安排,落实负责人和活动要求。
活动时间:5月16—17日
活动要求:全面、具体、科学规划。
负责人:
(二)实践活动阶段
1.教师心理瑜伽活动
活动时间:5月18日
活动对象:聘请瑜伽教练引领教师进行瑜伽活动。
活动目的:聘请瑜伽教练,根据教师群体的特点,设置一些基本动作,舒展身躯,拉伸颈部、肩部,带领老师们进行瑜伽冥想,舒缓压力,放松身心,以此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职业压力,提高幸福指数。
负责人:
2.观看电影
活动时间:5月16日
活动对象:全校教师
活动内容:观看心理电影《国王的演讲》
活动目的:通过影片观赏,活动心理感悟,增强心理认知。
负责人:
3.观看心理视频
活动时间:5月16—17日心理活动课
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内容:心理励志视频《尼克胡哲》、《生命爬行》
活动目的:通过视频,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学会感恩等心理品质。
负责人:班主任
(三)总结阶段
1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
2活动用品购买:奖品(薯片,饮料)材料纸彩色纸片棒棒糖黑色中性笔
一次性纸杯
3宣传海报
4心理图片音乐PPT制作
5微电影寻找
6场地由所有工作人员布置
二活动中:
1活动的介绍:
本环节由主持人对心理健康部本次活动的主题以及活动的注意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
2互动环节:
①团队协助寻找幸福感——取之有道
游戏分为2组,每组4人。参与者用布条蒙住眼睛,端着一碗水从前台走向教
室最后面,在同伴的声音的指导下,杯子的水未洒出并最快到达者为胜。
②生命之重——珍惜点滴幸福。中间插入事先制作好的ppt
每个人慎重考虑自己20个身份,然后不得已作出选择,放弃10个,最后再放
弃5个。在放弃直至只剩下1个身份。由主持人随机选取或同学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放弃的以及原因。并由这个游戏得到的感悟。活动过程中,将会插入音乐以及幻灯片观看。
③假如生命只有3天。——珍惜点滴幸福活动过程中播放音乐
活动参与者没人在纸上写下“假如生命只有3天,最想要做的事”再将纸片叠成飞机向讲台投掷,再由主持人及工作人员随机抽取与大家分享。
④幸福是什么
活动开场前,每人分发一张小纸片。写下对幸福的感受和认识。结束时由工作人员收上来,选取有创意较好的,由主持人与大家分享。作为此次活动的最后,并由工作人员向现场分发棒棒糖。
⑤微电影观看寻找有关提升同学们幸福感的微电影两部,一部备用。在活动环节播放。
三活动后
1各负责人将场地整理干净。
2活动新闻稿活动照片
3活动总结
四活动经费预算
1中性笔10*1、5=15元
2薯片饮料4*4=16元2、5*4=10元
3矿泉水10瓶10元
4材料纸2元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166-04
近年来,随着高职大学生群体极端事件不断报诸于新闻媒体,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动态变化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或杜绝极端事件的发生已成为每一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院借助于“5・25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这一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已成为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的一大特色。
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的目标定位是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参与体验、重在发展。这一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学习了解、活动参与、体验领悟等,学会联结心理学知识与日常行为,逐步改变不适应,优化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一般安排在每年五月份举办,每次历时约1个月,自2009年起已举办三届。
一、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形式和内容
在开展每一届学生健康活动月时,均会根据目标定位、心理协会会员的调查、学生心理需求及心理健康工作计划,设置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以2012年为例,心理健康活动月主题是“我爱我:爱心灵、话成长、幸福你我他”,在5月2日至30日期间,开展的活动形式及内容有:启动“心”导航(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启动仪式暨专家讲座)、培养“心”舵手(2011级心理委员培训)、共话“心”成长(心理手抄报比赛)、展示“心”魅力(笑脸征集)、体验“心”世界(“5・25我爱我”活动日系列活动)、常怀“心”感恩(母亲节感恩活动)、共享“心”收获(5・25心理健康活动月闭幕式)等7个活动版块,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提高学生自帮自助的心理能力和报效社会的感恩情怀。
学院近年来心理健康活动月的活动形式及内容具体表现为:
1.课外培训类。①专家讲座。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邀请省内知名专家讲授“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识别及调节”讲座,与全院师生共同学习抑郁情绪对个体的双重影响,掌握抑郁情绪的调控方法,尽快走出抑郁情绪沼泽地,迎接阳光灿烂的新生活;②学生培训。为充分调动学生心理委员的参与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信息联络作用,面向一年级各班心理委员开展封闭式团体心理培训,围绕“如何开展班级心理活动”、“如何提升心理工作技能”、“心理案例讨论分析”等主题展开,采用实操训练、情景模拟、心理游戏等形式,帮助心理委员尽快掌握工作方法,全面开展工作。培训过程中严格考勤并组织考核,考核通过者将在活动月闭幕式颁发结业证书;③师生讲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助人助己”,由学生主讲、教师点评,分别从专业心理分析、学生自我体验等不同角度,与全院学生一一探讨如何了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成就美好未来。
2.现场活动类。①感恩母亲节。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身边人的指导和帮助,母亲、父亲、师长、朋友等,对于他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常常珍藏在心,无以言表。在母亲接到来之际,提供一个机会帮助同学表达感恩之心,“手工制作”、“信鸽传递”等环节可以帮助传递心声;②5・25活动日。5月25日,分别在两个校区同时开展心理漫画展、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手抄报部分作品、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许愿树、心理涂鸦等活动版块,宣传心理健康月,营造活动氛围。据统计,当天学生参加人数超过千余人,学生热情地参与了各活动板块,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紧张有序;③沙盘体验。借助于一盘细沙、一架玩具、一瓶清水,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在轻松、安全、温馨的氛围中尽情创造自己内心世界呈现的画面,在玩中体验、感悟日常生活中忽略的信息,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和分析,成为沟通内心与意识的桥梁,完成内心与现实的对话。直观形象的咨询方式吸引了近百位学生的驻足、参与,并预约下次沙盘体验;④心理电影展播及征文。精选经典心理电影,如《美丽心灵》、《心灵捕手》、《蝴蝶效应》、《春风化雨》、《我是第一名》等影片播放,并邀请相关专业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对电影所反映主题的思考。电影征文稿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相应奖励。
3.知识竞赛类。心理手抄报比赛。在5月2日至20日,围绕活动月主题,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结构新颖,布局合理,图文并茂。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及奖品。
4.创意设计类。①“开心笑脸”照片征集。为引导学生微笑面对生活,保持健康的心理,征集原创单人或多人开心笑脸照片,从作品中评选出开心奖、魅力奖、感染奖、创意奖,并颁发证书及精美奖品;②心理海报创作比赛。5月6日至27日期间,以宣传活动为目的进行设计,展现健康、积极、阳光的大学校园生活、大学生心理精神追求等。原创入围作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③心理美文征集大赛。5月6日至18日期间,以活动月主题为基本思想,内容充实健康,符合主题,突出大学校园生活,如学习、人际、实践、情感等各方面的心路历程。征文活动将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并颁发证书及奖品。
二、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月”的调查分析
自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以来,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力求让学生在心理活动系列中能有所收获,有所触动。因此,每年的活动现场都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活动组织提供有力支持。以2012年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的现场调查为例进行分析。
1.学生对开展心理活动重要性认识的调查。
图1显示:在2012年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的活动现场,随机调查的1499名学生中,1358名学生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体验活动中的轻松,感悟心理点评带来的触动,具有重要意义,占91%;仅有31人(2%)认为是否开展活动不重要,关键在自觉。
2.学生对“我喜欢的心理活动”投票的调查。
图2显示:2012年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中,仅就几项心理活动进行摸底,调查学生的欢迎程度。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这些轻松、简单、易投入、具有创意性和专业性的活动形式,部分学生对所喜欢的多个活动项目进行投票。心理游戏、许愿树、涂鸦等有现场指导或解答的活动更受学生欢迎。这些活动形式也是我院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的保留项目之一。
3.学生对参与心理活动后主观反馈的调查。
图3显示:在调查“学生对参与心理活动后的主观反馈(收获、意见或建议)”的主观反馈条目中,95%的学生表示“有收获”、“在活动中认识到新朋友”、“在活动中对自己有了新发现”、“存在同样的问题但处理方式不一样”等;约30%的学生表示“自己希望能接受有关心理活动的培训,便于在班级中操作”;也有14%的学生提出“希望能在平时也组织类似的心理活动内容和项目”。
三、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的成效及经验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生学生群体或个体的极端事件。学院的心理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之进行系统的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将校园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贡献。根据近年来心理健康活动月的活动总结,可以看到:
1.“情景体验式”先进教育理念的导入。“情境体验式”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在吸收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认知”的活动模式,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验,感受互动双方的尊重、理解,充分发挥自我主动性,面对活动情景需要,进行人际关系的协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捕捉心灵碰撞的火花,探寻及建立适应,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院2009年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实践表明,情景体验式的教育理念大受学生欢迎,在此理念指导下各种活动内容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2009年以后的各年度心理健康活动月的方案策划中,有意加重了“情景体验式”活动形式的比重,包括许愿树、心理游戏、心理涂鸦、师生讲堂、心理手抄报、心理海报、沙盘体验等活动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乐在其中、感悟心中”,甚至有不少学生提议平时也要多开展类似的活动,也有学生建议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会掌握后便于班级活动的开展。
2.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0~2011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数据显示:九成多的大学生饱受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是造成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87%的大学生会开导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而约38%的大学生遇到烦心事或感到压抑时不向任何人诉说。这反映了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抱“讳疾忌医”的态度,不愿暴露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部分学生找不到与他人沟通的契机,无法倾诉自己的烦恼,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而心理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很快融入活动场景中,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调节压抑的情绪,感受愉悦与轻松;在多人互动中可“以人为镜”,通过他人与自己的互动进一步了解自我;在活动的互动中,可以直接观察学习他人的言行,逐步认同自己与他人,将自己的问题“常态化”,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3.学院高度重视、组织实施有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每年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启动仪式、闭幕式、各活动现场,分管学生管理的院领导、学生处处长、副处长、系书记等领导都会亲临现场,与学生共同参与各种心理活动,体验心理活动的乐趣,倾听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所需的人力、物力也得到学生处、系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尽可能将资源进行调配、组织、并付诸于实施,才使得各年度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开展越来越充满活力。
4.心理协会、学生心健骨干发挥了重要作用。心理协会是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进行专业指导的学生社团组织。心理协会除平时开展各类心理活动外,在每年的心理健康活动月的活动中,都付出了辛苦的汗水。各年度心理健康活动月的策划方案由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制定,之后心理协会的成员就参与进来,根据活动方案,安排活动场地、借用活动仪器和设备、准备活动物品、布置活动现场、提供现场服务等。可以说,心理健康活动月的顺利启动、活动系列安排、圆满闭幕等环节都离不开心理协会的参与和支持。
学生心健骨干是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的重要环节,也是学院心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学生心健骨干队伍的培养一直是学院心理工作的重点。每年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期间,都会组织学生心健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明确角色定位、了解工作内容、培养工作技能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心理服务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学生心健骨干能及时发现班级、宿舍同学的心理动态变化,并及时联系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干预。
综上所述,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开展卓有成效,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推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工作思路,逐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进一步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宋建军.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6).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高中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依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安排,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适合我校学生的、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xx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学校和谐氛围的形成。各年级目标具体如下:
高一年级:进行角色的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建立新环境中新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重新自我定位,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高二年级:生命xx,学会感悟生命、体验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
高三年级:挖掘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会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以最好的状态面对高考。
三、工作内容
经过一年多的心理健康xx工作的开展,学生和老师能够较为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工作,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xx工作基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心理健康xx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新学期心理健康xx工作将继续以继承、发展、创新为主要内容。
(一)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主要以展板、网络两种宣传方式为抓手,开展好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本学期力争在男、女生宿舍楼前的宣传栏开辟一块心理阵地,定期更新心理知识结合上学期的工作经验,高三年级从本学期开始编辑《高考加油站》月报。利用家校通平台,定期为家长们发送一些家庭xx方面的知识。
(二)心理健康课程讲座的开设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xx上的重要作用,架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个体辅导与咨询
学校心理工作室积极面向学生和老师开放,耐心地帮助学生和老师解决心理问题,协助他们解开心结。做好来访者记录,为来访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并跟踪调查。除了常规的面对面个体咨询外,新学期将开通心理信箱、QQ在线咨询(仅限周六上午)。“心理信箱”这种方式对一些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不好当面说的,信箱可省去害羞的顾虑。QQ在线咨询,这种既隐蔽又方方便的沟通方式,能够很好地打消一些学生的思想顾虑,很好地表达自己内在的心理困惑。
(四)建立高一学生心理档案
从本届高一新生开始,与班主任老师联合,进行心理调查,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资料。综合把握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并相应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对在普查工作中发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引导和帮助。
(五)朋辈辅导
1、特色地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新的学期,心理社团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招新工作。新鲜血液注入后,需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训与管理,增加社团成员间的凝聚力,创造性地开展符合高中生口味的心理社团活动。
2、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高一年级每班选拔一个擅长心理沟通的学生,做学生心理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协助老师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学生心理辅导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定期讨论,定期总结。
(六)生活老师心理沙龙
宿舍是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重地,加强与生活老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生活老师处理与管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利用心理团体辅导的方式,在活动中,帮助生活老师清楚地觉察与认识学生的问题与自身的压力,采用短讲、团体分享讨论等脑力激荡方式相互启发,寻求有效化解学生问题以及自我身心调节的方法。
四、具体工作安排
9月
1、上好心理健康第一课《走进心理世界》第二课《拨开心灵迷雾
适应高中生活》;
2、启动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3、制定心理社团招新以及新学期工作计划;
4、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5、出高三年级第1期心理月刊《高考加油站》;
6、家校通:家庭xx知识宣传。
10月
1、高一年级室外心理活动+室内课程;
2、高三年级心理讲座:《选择自己的高三状态》;
3、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4、心理社团活动;
5、完善高一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
6、高三心理月报第2期。
11月
1、高一年级心理课程;
2、心理橱窗宣传;
3、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4、生活老师心理沙龙;
5、高三心理月报第3期;
6、心理社团活动。
12月
1、高一年级心理课程;
2、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3、高二年级心理讲座《生命的色彩》;
4、高三心理月报第4期;
5、心理社团活动。
1月
1、高一年级心理课程;
2、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3、高三心理月报第5期;
4、心理社团活动总结。
诚实、正直是一种美德,也是绝大多数家长、老师祈求的。这是幼儿将来立足社会、走向成功的基础。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有种种疑虑,担心自己的孩子太正直、太实心眼,将来会吃亏,因而心里希望孩子将来能达到“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但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方面能随波逐流、圆滑世故。给幼教工作者提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在心理、品德上健康成长?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诚实的榜样,更要对他们进行诚实教育。既要做到言而有信,又要注重时时引导,还要鼓励幼儿讲真话,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尤其对幼儿的过失,不能采取粗暴态度与压抑方法解决,以免他们为逃避惩罚、掩饰错误而说谎。另外,教师还可采取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将品德教育寓于一日生活教育活动中,为幼儿选择有助于培养诚实正直品德的故事、儿歌等。对他们进行诚实教育,善于抓住一点一滴的小事,从入园开始培养他们这种品德。
二、重视幼儿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学前期的幼儿由于各方面发展,对周围环境产生探索欲望,在他们世界里,一切都是新奇的,都想看个究竟、问个明白。好多东西在大人眼里习以为常,而在孩子眼中却奇异无比。如何看待和回答孩子的提问和好奇,对激发和保持他们的求知欲有很大关系。如果老师对孩子们的提问不耐烦或搪塞,就会浇灭他们的好学幼苗。教育工作者应当点燃火苗,耐心解答孩子们一个又一个好奇的问题,并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多观察,激发他们多思考、多推理、多判断、多想象,这样可培养他们勤学好问、好动脑筋的习惯,使好学之火越烧越旺。其次还要让孩子们喜欢读书,对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让孩子们知道老师掌握的知识来源于书本外,还可以经常为他们读书,对着书本讲故事,让他们知道故事是文字写成的,书里面有很大的世界,使他们自觉读书、自觉识字,引导他们,激发幼儿读书兴趣,从而奠定勤奋好学的良好基础。
三、重视幼儿审美素质培养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游戏是始终贯穿其中的。游戏是对幼儿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可以有力促进幼儿身体、智力和情感发展,不但对幼儿起到愉悦身心、启迪智慧、培养品质、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游戏中蕴含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可有效培养幼儿审美素质。
首先认清幼儿的审美特征,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平常幼儿游戏是通过形象媒介和生动情境,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美化心灵这一目的。
其次认清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目标,注重游戏主体活动的组织。可以为幼儿创造美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注意的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最后,认清幼儿认知规律,注重游戏活动总结与评价。幼儿认知规律应与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相同,都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要做理性分析,肯定、表扬幼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并针对存在的缺点,提出改正意见,提出努力方向。用鼓励、希望的语言引导幼儿在下次游戏中表现得更美,绝不能横加指责,挫伤幼儿的积极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教育的升华过程,通过总结评述,达到增强游戏活动教育效果的目的。
四、重视幼儿坚强意志和承受挫折力培养
当今独生子女常常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使这些在阳光春风下成长的“小皇帝”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而人的一生是在风雨中搏击、在挫折中奋起的一生,人生旅途中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言。当幼儿走向社会、接触生活时便有数不清的问题困难等待着他们,要使孩子们正视困难,经得起失败和挫折,必须让他们接受这方面教育,否则有些孩子便会走向极端。在湖北武穴市石佛镇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有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小男孩在他长到10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父亲让他做家务活,他不干,他的父亲生气地说:“你不干,就打死你。”就这么一句话,小男孩一气之下喝下农药自杀了,一棵幼苗就这样消失了。足以让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的孩子为何这样脆弱?
正相反,有一个才六岁的小女孩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坚韧意志。在一年特大洪灾中,湖北嘉鱼一个年仅六岁的小朋友江珊在水中浸泡了9个小时(其中包括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终于获救。之所以出现这一奇迹,是由于她奶奶在关键时刻把她推上了水中小树,并且告诉她不要怕,等人来救,武警官兵及时发现了她,把她救上了冲锋舟,这一结果缘于她自身承受能力强,生活的磨炼使她学到了一般孩子少有的本事,正是这些小小的本事在关键时刻救了她。
一个是自寻死路,一个是死里逃生,家长们、老师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给孩子锻炼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重视幼儿独立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27-03
BALIS原文传递中心是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即BALIS下设的原文传递、馆际互借、资源协调、培训四个中心之一,于2007年12月正式启用。该中心充分利用北京高校馆藏资源和高校间便捷的网络环境,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结合的方式,为北京地区高校读者提供原文传递服务。目前BALIS原文传递中心馆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并设有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6个学科服务馆和74个成员馆。这些高校馆积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的保障率,使之成为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形式。通过提供原文传递服务、业务学习、馆际交流与读者咨询,笔者认为BALIS原文传递工作具有几个主要的特点,并对今后如何改进BALIS原文传递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BALIS原文传递工作的特点
1.读者需求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传递服务具有阶段性、周期性。读者发送原文传递请求后,其要求回应的时间间隔不等,多则一月、半月、一周,少则一或半天,甚至几小时,读者所需获取信息时间越短时效性越为明显。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周六、日,一般不提供原文传递服务,因此,原文传递服务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原文传递服务每年构成一个循环周期,新一年又进入到另一循环周期中。
2.传递内容多学科性。由于北京地区高校馆读者群分属不同的学习、教学与研究领域,他们学习、教学与研究的多学科性必然导致原文传递内容的多学科性。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任务,高校培养各类人才主要靠教学。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相近学科知识,那种掌握某一种学科和专业的单一型学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高校必须培养知识面宽、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创新人才。在现代,专业化与多面性相结合,培养既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又具有广博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是学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成科学技术高度结合,这种结合使得相关(相近)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日趋强化。高校科研工作再靠单一学科远远不够,由单一学科人员组成的课题组难以承接综合性较强的重大科研项目,必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搞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促进科研的发展。当前高校的研究主要是多学科、跨学科研究。
3.馆藏资源的互补性与相互间的协作性。一馆受培养目标、经费等限制,不可能收藏各科、各语种和各类型的信息资源,需要各高校馆的资源互补,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达到资源共享的理想目标。
要想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馆际间的协作是必不可少的。网络使文献信息的传递突破了时空限制,图书馆成为其中的一个节点。图书馆既可以通过开馆方式接待本地读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为远程用户提供信息服务。BALIS将北京地区高校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图书馆”,文献资源在整体开发、交流、利用的深度、广度及传播的速度上发生巨大的变化。馆与馆间的原文传递可以满足高校读者对文献的适时需求,促进了文献传递服务的迅速发展。
4.原文传递服务涉及多方面的利益群体。原文传递服务的开展至少涉及三方面的关系,提出文献需求的读者,文献传递的请求馆,文献传递的提供馆。其关系是:读者向一图书馆提出文献信息需求,该馆馆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让读者得到其所需的文献信息,该馆向其他馆提出文献传递请求,该馆即为请求馆;受理请求的图书馆,将文献传递给请求馆,由其传递给读者。提供文献的图书馆即为提供馆。
在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各成员馆既是共享资源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共享资源的使用者。各成员馆拥有对等的权利与义务。这些权益主要表现在:各成员馆均有充分利用其他成员馆馆藏资源的权利,同时也拥有向其他成员馆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的义务。对于文献传递的请求馆而言,提高了该馆的文献保障能力,弥补了馆藏资源的不足;对于文献传递的提供馆而言,其馆藏在服务本馆读者的同时,通过文献传递,为更多的读者所掌握、利用,提高了办馆效益。
5.提供免费原文文献传递服务,解决了部分成员馆经费不足的矛盾。自2007年迄今为止,每年BALIS管理中心都为成员馆提供免费原文传递服务,使成员馆不会因为经费无保障或欠缺而带来使用中的烦恼,有利于缓解高校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供给与读者需求的矛盾,提高了北京地区高校馆藏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外文期刊文献的利用率。
6.馆际交流的经常性。中心馆举办专业讲座,原文传递员互帮互学,借鉴其他馆先进经验,对改进今后的服务,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QQ群里中心馆与各成员馆即时沟通,开展信息交流与协作,随时解决原文传递中碰到的问题。
7.推介、宣传的必要性。中心馆进行网上宣传和每年一次的宣传月活动,2011年宣传月主题为“免费共享BALIS资源”,宣传内容:(1)共知:展示成员馆的资源,让读者认识和了解BALIS资源。(2)共享:让更多的读者通过BALIS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服务共享馆外资源。宣传方式:1)舆论宣传:设置横幅、标语、飘窗、宣传栏;编写宣传稿件,并将宣传稿件放到BALIS主页;联系新闻媒体进行宣传。2)宣传展板展示。3)发放宣传材料。4)进行专题培训 。5)开展现场咨询。6)发放读者调查表。7)进行“我与图书馆的精彩瞬间”摄影大赛,宣传月活动结束评选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每年6月召开BALIS原文传递宣传月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为配合中心馆工作,各成员馆开展原文传递服务推介及举办宣传讲座,通过推介和讲座对加强原文传递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促进文献传递数量的增加,并能现场聆听到读者对原文传递的反馈意见,有利于改进图书馆工作,及时检验BALIS原文传递服务的效果。
8.培训的及时性。由于各馆原文传递员更换频繁,中心馆不定期举办新上岗人员培训,通过培训让新传递员很快适应本岗位工作;对原文传递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使传递员见多识广、博采众长,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9.传递方式的多样性。BALIS原文文献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单一形式,主要有文献复印、传真、邮寄、电子邮件传递、扫描传递等传递方式。不管各馆采用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满足北京地区高校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为目的。
10.激励机制的运用。激励一词源于心理学的一个名词,即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机制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简言之,即指在组织中用于调动其成员积极性的所有制度的总和。激励机制的实质,是激发组织成员的动机,使其有一股内在动力,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荣誉激励也称树立典型,对在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绩,为单位和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给予认定和相应的荣誉,并以制度化的形式给人命名,以表彰和嘉奖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每年年终总结大会上,BALIS原文传递中心都会根据对各成员馆工作的评估,评选出优质服务馆,颁发一至三等奖以及特殊贡献、最佳宣传、最佳进步、开户人数最多、发送请求最多、先进个人奖等奖项,从各方面肯定各成员馆的工作。年终奖励先进成员馆,并颁发奖状和奖金,一方面表彰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另一方面“以人为镜”使其他馆从中找到不足,制定本馆今后应该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二、BALIS原文传递工作的思考
1.文献传递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图书馆员在图书馆整个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被称为“图书馆的灵魂”。作为图书馆员之一的文献传递员,他要面对各种数字化资源,面对具有现代新观念、高素质的各类型读者,若想做好原文传递工作,他首先应当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
原文传递员除了必须具有较高学科知识和文献信息专业服务水平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翻译能力和丰富的网络与计算机知识;另外他要适当了解心理学知识,不仅善于沟通,关注并满足读者的个体取向性,而且善于把握读者的心理特征,尽量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心理相容关系,他还要经常分析读者的阅读心理,针对不同读者传递不同的信息,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服务;文献传递员要时刻不忘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传递服务水平。总之,只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必须选用专职的文献传递员。要搞好文献传递工作,首先必须选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各类专业知识,熟悉馆藏书刊目录,通晓本馆数据库同时会灵活使用,并且具有较高外语水平,过硬的计算机技术的专职文献传递员。由于原文传递服务具有连续性,若频繁换人,不利于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也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开展。
3.创造必需的硬件条件。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硬件条件对任何图书馆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文传递服务所需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复印、传真机、扫描仪等。这些设备配备与否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能力的指标之一。
4.读者申请注册后要及时审批。处理结果通过发消息或邮件告知读者。文献传递员看到读者注册的信息后,要迅速、准确地查询该读者是否为本馆读者,若是,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批,并在“读者管理”模块中“处理读者注册、读者账号管理、读者财务管理、给读者发消息、给读者发邮件、批处理读者有效期、批处理读者预存费用”等七大功能进行操作,审批、修改读者注册信息、批处理读者有效期、预存费用等全部操作完成后,应该立即通过 “读者管理”模块中的“给读者发邮件”告读者,确保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享用原文传递服务。
5.定期或不定期对读者进行文献传递使用方法的培训。开展文献传递使用方法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让读者尽快地、熟练地掌握文献传递方法,以便读者省时、省力找到学习或科研所必需的原始资料,由此树立图书馆在本馆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信任度,对本院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6.BALIS原文传递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系统问题:(1)读者费用统计不能一目了然,不能随时了解本馆传递经费使用情况,所花经费量必须通过传递中心网上上传提供,运作起来很不方便。(2)用同一位读者证件号注册两条信息,删除一条注册错误的信息后,其被删除信息的读者证件号仍保留在系统中,使得该读者另一注册正确的信息因“读者证件号在系统中已经存在”无法被批准,无奈只好请求中心馆工程师解决,定会延误读者发送请求的时间。(3)注册的新、旧读者无法按注册时间的先、后次序加以区分。其他问题:1)部分图书馆原文传递员兼职从事此项工作,工作多头现象严重,有时候力不从心,无法按时完成原文传递任务。2) BALIS原文传递方面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一些也集中在著名高校的少数几个人,绝大多数BALIS原文传递员仅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科研却很少有人问津。3)寒暑假、周六、日,国家法定假日,BALIS不提供文献传递服务,而这些时间恰巧是读者学习、思考和从事科研的“黄金时间”,定会给读者注册申请和接收BALIS原文文献带来诸多不便。
综上所述,BALIS原文传递服务使用的时间不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现已成为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形式,受到了北京地区越来越多的高校馆和读者的青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全体同人的共同努力下,BALIS原文传递服务会更加繁荣发展,在满足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读者对文献需求方面会彰显它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红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0,(12):72-73.
[2] 袁童婧.中国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24):28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6日
上海市教委日前公布2014年度本科预警专业名单,市场营销专业榜上有名,此专业连续两年被预警。上海市教委提出,对于列入预警的本科专业,相关高校要淘汰质量低下的专业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计划,甚至暂停招生。
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
上海本科课程被预警,同时也是向各高等教育院校发出了信号:1、劳动力市场失灵、教育回报率降低的学科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被控制或取消;2、高等院校教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而越来越被重视;3、高等院校规模逐年扩大和落后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质量变化缓慢与社会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4、如何更好的面对社会需求,做到书本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不要重新培训,就能“拿来就用”。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真正适应企业营销管理的相关工作么?
二、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课题。一方面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生相伴;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又需要不断适应时展,今天的市场,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白热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变,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市场营销教学更要注重内涵、突出优势,重新思考其内涵、改革其体系。尤其是市场营销学科,假如教师依然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大量地使用满堂讲的陈旧教学方法,会造就低下的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得不到最新的市场资讯,毕业后会与快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产生及不配置的矛盾。
(二)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育领域是最需要个性、最需要情感、最需要精神、最需要多元的领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紧贴市场的专业课程市场营销,更应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主线,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推进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优化课程结构,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三)通过一些标准将体验式教学分成不同的体验形式。体验要先设定一个“主题”,体验式营销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一主题,体验通常是由于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造成的,不论事件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体验会涉及到顾客的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也会包括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同时也可因身体的一些活动。对于体验式教学也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体验的内容印象深刻,做到活学活用。
三、体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学生思维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以“经历”为主,经历中求“体验”,“体验”中再学习的过程;而传统营销教育模式主要以校内培养为主,全部或部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规定的实践基础训练完全在教室完成。毕业后才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和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三)体验式教学体系
1、目标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目标体系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制定的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现在社会变化以及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期望,也要求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需定期修订,就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主干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面向等进行广泛调研、反复论证,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实践教学。
2、内容体系:在整个体系中起受动作用。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在目标体系引导驱动作用下,一方面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管理体系: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管理体系是指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制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
4、保障体系: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等条件要求组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管理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
四、在体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验教学中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一般来说,案例与实践相结合。这里简单的提供一种模拟销售的体验教学活动框架设计:
(一)展开实践教学的思想动员。(活动主旨)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市场充斥的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假如你是销售者,一定要让消费者感受到你的产品和别的产品不一样的地方,并通过体验参与,让顾客尽快接受产品的好处;其次,通过模拟消费者的参与,更进一步了解销售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让顾客把需求和购买欲尽快与产品产生连接;再次,通过和教师设定的互动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消费者和销售者的各种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以期将来到社会上,应用所学知识,为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和解决方式。
(二)制订方案,为体验教学创造条件。(活动安排)安排教师模拟消费者,学生模拟销售者。学生可以以任何方式和任何物品向老师进行销售。按交易成功计算。时间从学期初开始到学期末结束,共三个月的时间。学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三)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运作)
(四)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管理、运行、评价机制。(活动总结)学生的模拟与教师的总结缺一不可,而教师的总结更能起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与提升感触的作用,比如学生一共用了多少种营销方式进行营销?而最成功的案例是哪一个,为什么?通过实际体验过程,教会学生市场千变万化,把课本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操作中才是硬道理的观点。
五、体验式教学结论
体验式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影响深远;同样,体验式教学时代的到来,也对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一要求。
(一)固化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检验所学理论,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发现新问题,诱发深层次思考,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注重学习的能动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感性认识,既动手又动脑。
(二)培养技能。从所学专业任职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实操能力。技能培养是实践教学的重心和核心,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三)发展能力。在理解、深化理论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由知识到能力、由模仿到创新的转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实践教学是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理论知识,推动探究性、合作性学习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激发其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关键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极其复杂,从结构上看它是包含有140亿神经细胞的大规模网络。单个神经细胞的工作速度并不高(毫秒级),但它通过超并行处理使得整个系统实现处理的高速性和信息表现的多样性。
因此,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人脑进行探究,并由此研制出一种象人脑一样能够“思维”的智能计算机和智能信息处理方法,一直是人工智能追求的目标。
神经网络就是通过对人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的建模和联结,来探索模拟人脑神经系统功能的模型,并研制一种具有学习、联想、记忆和模式识别等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人工系统。本文介绍神经网络的特征以及近年来有关神经网络和混沌理论、模糊计算和遗传算法等相结合的混合神经网络探究的动态。
一.神经网络和联结主义
回顾认知科学的发展,有所谓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两大流派。符号主义从宏观层次上,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构和机制,仅从人脑外在表现出来的智能现象出发进行探究。例如,将记忆、判定、推理、学习等心理活动总结成规律、甚至编制成规则,然后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使计算机表现出各种智能。
符号主义认为,熟悉的基本元素是符号,认知过程是对符号表示的运算。人类的语言,文字的思维均可用符号来描述,而且思维过程只不过是这些符号的存储、变换和输入、输出而已。以这种方法实现的系统具有串行、线性、准确、简洁、易于表达的特征,体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特性。七十年代的专家系统和八十年代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探究计划就是其主要代表。
联接主义则和其不同,其特征是从微观出发。联接主义认为符号是不存在的,认知的基本元素就是神经细胞(神经元),认知过程是大量神经元的联接,以及这种联接所引起的神经元的不同兴奋状态和系统所表现出的总体行为。八十年代再度兴起的神经网络和神经计算机就是这种联接主义的代表。
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是摘要:大规模的并行处理和分布式的信息存储,良好的自适应、自组织性,以及很强的学习功能、联想功能和容错功能。和当今的冯.诺依曼式计算机相比,更加接近人脑的信息处理模式。主要表现如下摘要:
神经网络能够处理连续的模拟信号。例如连续灰度变化的图象信号。
能够处理混沌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信息。
传统的计算机能给出精确的解答,神经网络给出的是次最优的逼近解答。
神经网络并行分布工作,各组成部分同时参和运算,单个神经元的动作速度不高,但总体的处理速度极快。
神经网络信息存储分布于全网络各个权重变换之中,某些单元障碍并不影响信息的完整,具有鲁棒性。
传统计算机要求有准确的输入条件,才能给出精确解。神经网络只要求部分条件,甚至对于包含有部分错误的输入,也能得出较好的解答,具有容错性。
神经网络在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图象模式识别、景物理解、不完整信息的处理、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方面有优势。
符号主义和联接主义两者各有特色,学术界目前有一种看法摘要:认为基于符号主义得传统人工智能和基于联接主义得神经网络是分别描述人脑左、右半脑的功能,反映了人类智能的两重性摘要:精确处理和非精确处理,分别面向熟悉的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互补而非互相代替。理想的智能系统及其表现的智能行为应是两者相互结合的结果。
接下去的新问题是,符号AI和联接AI具体如何结合,两者在智能系统中相互关系如何?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目前这方面发表的文献很多,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摘要:
1.松耦合模型摘要:符号机制的专家系统和联接机制的神经网络通过一个中间媒介(例如数据文件)进行通讯。
2.紧耦合模型摘要:和松耦合模型相比较,其通讯不是通过外部数据进行,而是直接通过内部数据完成,具有较高的效率。其主要类型有嵌入式系统和黑板结构等。
3.转换模型摘要:将专家系统的知识转换成神经网络,或把神经网络转换成专家系统的知识,转换前的系统称为源系统,转换后的系统称为目标系统,由一种机制转成另一种机制。假如源系统是专家系统,目标系统是神经网络,则可获得学习能力及自适应性;反之,可获得单步推理能力、解释能力及知识的显式表示。当然,转换需要在两种的机制之间,确定结构上的一致性,目前主要新问题是还没有一种完备而精确的转换方法实现两者的转换。有待进一步探究。
4.综合模型摘要:综合模型共享数据结构和知识表示,这时联接机制和符号机制不再分开,两者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既具有符号机制的逻辑功能,又有联接机制的自适应和容错性的优点和特征。例如联接主义的专家系统等。
近年来神经网络探究的另一个趋向,是将它和模糊逻辑、混沌理论、遗传进化算法等相结合,即所谓“混合神经网络”方法。由于这些理论和算法都是属于仿效生物体信息处理的方法,人们希望通过她们之间的相互结合,能够获得具有有柔性信息处理功能的系统。下面分别介绍。
二.混沌理论和智能信息处理
混沌理论是对貌似无序而实际有序,表面上看来是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找出其规律,并予以处理的一门学科。早在七十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就致力于寻求在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不规则性之间的联系。生物学家发现在人类的心脏中有混沌现象存在,血管在显微镜下交叉缠绕,其中也有惊人的有序性。在生物脑神经系统中从微观的神经膜电位到宏观的脑电波,都可以观察到混沌的性态,证实混沌也是神经系统的正常特性。
九十年代开始,则更进一步将混沌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提出多种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并探索应用混沌理论的各种信息处理方法。例如,在神经元模型中,引入神经膜的不应性,探究神经元模型的混沌响应,探究在神经网络的方程中,不应性项的定标参数,不定性时间衰减常数等参数的性质,以及这些参数于神经网络混沌响应的关系,并确定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混沌解的参数空间。经过试验,由这种混沌神经网络模型所绘出的输出图形和脑电图极为相似。
现代脑科学把人脑的工作过程看成为复杂的多层次的混沌动力学系统。脑功能的物理基础是混沌性质的过程,脑的工作包含有混沌的性质。通过混沌动力学,探究、分析脑模型的信息处理能力,可进一步探索动态联想记忆、动态学习并应用到模式识别等工程领域。例如摘要:
对混沌的随机不规则现象,可利用混沌理论进行非线性猜测和决策。
对被噪声所掩盖的微弱信号,假如噪声是一种混沌现象,则可通过非线性辨识,有效进行滤波。
利用混沌现象对初始值的敏锐依靠性,构成模式识别系统。
探究基于混沌---神经网络自适应存储检索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摘要:特征提取、自适应学习和检索。
模式特征提取采用从简单的吸引子到混沌的层次分支结构来描述,这种分支结构有可能通过少数几个系统参数的变化来加以控制,使复杂新问题简单化。自适应学习采用神经网络的误差反传学习法。检索过程是通过一个具有稳定吸引子的动力学系统来完成,即利用输入的初始条件和某个吸引子(输出)之间的存在直接对应关系的方法进行检索。利用这种方法可应用于模式识别。例如黑白图象的人脸识别。
三.模糊集理论和模糊工程
八十年代以来在模糊集理论和应用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83年美国西海岸AI探究所发表了称为REVEAL的模糊辅助决策系统并投入市场,1986年美国将模糊逻辑导入OPS---5,并探究成功模糊专家系统外壳FLOPS,1987年英国发表采用模糊PROLOG的智能系统FRIL等。除此通用工具的研制以外,各国还开发一系列用于专用目的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并实际应用于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医疗诊断、故障检测等方面。
模糊集理论和神经网络虽然都属于仿效生物体信息处理机制以获得柔性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但两者所用的探究方法却大不相同,神经网络着眼于脑的微观网络结构,通过学习、自组织化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形成的并行分析方法,可处理无法语言化的模式信息。而模糊集理论则着眼于可用语言和概念作为代表的脑的宏观功能,按照人为引入的隶属度函数,逻辑的处理包含有模糊性的语言信息。
神经网络和模糊集理论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因此假如两者相互结合,必能达到取长补短的功能。将模糊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探究,约在15年前便已在神经网络领域开始,为了描述神经细胞模型,开始采用模糊语言,把模糊集合及其运算用于神经元模型和描述神经网络系统。目前,有关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探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类摘要:一类是以神经网络为主,结合模糊集理论。例如,将神经网络参数模糊化,采用模糊集合进行模糊运算。另一类以模糊集、模糊逻辑为主,结合神经网络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组织特性,达到柔性信息处理的目的。
和神经网络相比,模糊集理论和模糊计算是更接近实用化的理论,非凡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的各大公司都纷纷推出各种模糊芯片,研制了型号繁多的模糊推理板,并实际应用于智能控制等各个应用领域,建立“模糊工程”这样一个新领域。日本更首先在模糊家电方面打开市场,带有模糊控制,甚至标以神经---模糊智能控制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摄象机等已成为新一代家电的时髦产品。我国目前市场上也有许多洗衣机,例如荣事达洗衣机就是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方式的洗衣机。
四.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摘要:GA)是模拟生物的进化现象(自然、淘汰、交叉、忽然变异)的一种概率搜索和最优化方法。是模拟自然淘汰和遗传现象的工程模型。
GA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明确提出遗传算法的是1975年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博士,他根据生物进化过程的适应现象,提出如下的GA模型方案摘要:
1.将多个生物的染色体(Chromosmoe)组成的符号集合,按文字进行编码,称为个体。
2.定义评价函数,表示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其数值大的个体表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高,它的生存(子孙的延续)的概率也高。
3.每个个体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每个部分随机进行交叉及忽然变异等变化,并由此产生子孙(遗传现象)。
4.个体的集合通过遗传,由选择淘汰产生下一代。
遗传算法提出之后,很快得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生物学等领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各方面广泛应用。1989年美国Goldberg博士发表一本专著摘要:“GeneticAlgorithmsinSearch,OptimizationandMachineLearning”。出版后产生较大影响,该书对GA的数学基础理论,GA的基本定理、数理分析以及在搜索法、最优化、机器学习等GA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附有Pascal模拟程序。
1985年7月在美国召开第一届“遗传算法国际会议”(ICGA)。以后每隔两年召开一次。近年来,遗传算法发展很快,并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例如摘要:
智能控制摘要: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路径规划。
工程设计摘要:微电子芯片的布局、布线;通信网络设计、滤波器设计、喷气发动机设计。
图象处理摘要:图象恢复、图象识别、特征抽取。
调度规划摘要:生产规划、调度新问题、并行机任务分配。
优化理论摘要:TSP新问题、背包新问题、图划分新问题。
人工生命摘要:生命的遗传进化以及自增殖、自适应;免疫系统、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探究。
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和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进化算法都是仿效生物信息处理模式以获得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三者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将它们相互结合,必能达到取长补短、各显优势的效果。例如,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相结合方面就有摘要:
神经网络连续权的进化。
传统神经网络如BP网络是通过学习,并按一定规则来改变数值分布。这种方法有练习时间过长和轻易陷入局部优化的新问题。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可以克服这个缺点。
神经网络结构的进化。
目前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全靠设计者的经验,由人事先确定,还没有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确定网络结构,采用遗传算法可用来优化神经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