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2 15:47: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篇(1)

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在产业协调发展上实现突破

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三产业达到较高比例,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同时三次产业都朝生态化方向协调发展。著名学者温元凯教授在出席首届中国贵阳(乌当)国际温泉节温泉产业高峰论坛时也强调,“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最优模式。

乌当区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因地制宜提出了大力开发温泉资源,发展以温泉为龙头的旅游经济,拉动三产全面发展的思路。短短三四年间,乌当区就成功打造了御温泉、保利国际温泉、泉天下温泉等,使乌当一下子成为“温泉之城”。几乎所有节假日,乌当温泉家家爆满,天天爆满,乌当温泉品牌一夜之间享誉省内外,成为贵阳市民假日娱乐、商务人士商务休闲首选的绝佳场所。温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商贸流通、乡村旅游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疱沥一泡汤”等精品旅游路线一时间成为人民争相体验的旅游热场。

目前,乌当区正在加紧开发新的温泉,已相继有振华万象温泉、香纸沟温泉出水在建,正在打水待建的有香思河、金螺湖、情人谷等温泉。乌当区将通过点线结合的方式,实施景泉共建,形成以新天地区温泉为核心,以北线温泉组团为延伸。以东线温泉为重点的温泉旅游产业带,全而拉动吃、住、行、游、购、娱、养生等整个产业链条的全面繁荣,推动三产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不可能逾越工业化阶段。乌当区破除传统工业发展路子,通过坚持高新技术带动战略,举全区之力做大做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天园区,高新产业迅猛发展、迅速崛起,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目前,已稳定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制药、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

在大力发展三产、二产的同时,第一产业作为乌当区的传统强项,同样受到重视。乌当区充分发挥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孵化和辐射带动作用,紧紧围绕“蔬、果、畜、花、药、茶”六大特色产业,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为突破口,着力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特色农业”,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基本建成了“十大特色蔬菜基地”、“四大特色水果基地”、“三线养殖小区”、“两大花卉基地”和“两大药材基地”,实现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要力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足功夫

为了山更清、水更绿、生态环境更美好,乌当区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把保住“青山绿水”当作头等大事,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乌当区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面对污染企业排污问题,乌当区一手抓源头,一手抓治理。抓源头,主要是在招商引资上设环境保护门槛,对污染企业一律亮红灯,不论投产后经济贡献有多大,只要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一律拒之门外。正是因为这种拒绝,几年来乌当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利保护。抓治理,是对污染企业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乌当区将区域内对河流水域造成污染的造纸厂全部依法关闭;对造成地质灾害的矿山,依法关停;对开山采石打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依法对其关停。已经造成破坏的,如砂厂、矿山等,采取恢复植被等方法进行生态功能修复。

生态保护,实质上就是要对生态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在环境治理中,乌当区还探索出一条综合利用的好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这样,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实现了对区域的生态功能修复。既能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增加“绿色”,又能集约利用土地。

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不遗余力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以人为本,不仅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归根结底就是造福于民的过程。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要保护和解决好民生问题,老百姓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老百姓对此也最有发言权。

对民生问题,乌当区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切实抓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保障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如在“劳有所得”方面,针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民工返乡流,乌当区到目前已经举办多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活动,仅2009年2月举行的“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就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岗位4100个。同时,乌当区还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的登记、纳税服务、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创业更大的支持,开辟返乡创业农民工“绿色通道”,降低其创业门槛,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自身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市场的竞争力等方式为农民工解决就业创业问题。在“住有所居”方面,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百宜乡红旗村定点安置让农民喜笑颜开,村民创作的“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挂记危房户;由百姓到村官念念不忘谢党恩”,“辣椒产业致富红旗村;危房改造温暖红旗人”,“生态发展,百宜乡内百事顺;惠民政策,红旗村里红旗飘”,“昔日危房户乔丘新居;今朝新村人倍感党恩”等喜联贴在新房上,表达了对党恩的感激。在“居有所安”方面,乌当区加大工作力度,增加社区巡逻密度,有效降低了犯罪发生率,保障了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引来阮居平、董克俊等享誉省内外的知名艺术家移居乌当。

为确保群众呼声能够最快、最真实反映到区领导屡,确保群众困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乌当区及时搭建、开通了“百姓一书记区长交流台”,通过整合市级交流台和区远程教育村村通视频会议系统、区政府门户网站、热线电话等,进一步畅通了群众呼声上传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凡问必答,能够解决的,依法解决;不能解决的,积极协调。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认真解决好群众的困难,老百姓就会更加坚信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乌当区发展的信心也会因此更加坚定,会赢得老百姓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注重在弘扬生态文化上用心用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虽说城市是经济社会载体,但是,它的内涵却不是由“经济”二字所能囊括的。斯德哥尔摩被美国《读者文摘》列为“全球十大最适宜居住城市”之首,要归功于这座城市在常年的规划建设中,把人、文化、土地、历史等元素进行综合考虑,给城市注入了文化的“灵魂”。恰如美国社会学家、城市规划师刘易斯・芒福德所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过程中,必须为城市注入生态文化,激活其灵魂。

篇(2)

一、实施“育民工程”,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充分发挥社区学校和宣传栏、画廊的作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按道德、法律、科普、文化、卫生保健“五进社区”活动要求,今年共开办了法制、健身、养花、道德教育等讲座22期,组织参加恐龙蛋博物馆、根雕艺术、书画比赛等活动6次,印发公民道德宣传材料8000份。在城区中小学生开展“讲文明讲卫生共建美好家园”宣传教育活动,印发宣传材料5000份,并由学生负责向家庭宣讲,倡导长辈“在家当文明长辈,在单位当文明干部职工,在社区当文明市民”活动。为加强宣传力度,该县投资150万余元制作各类公益广告。二、实施“暖心工程”,社区服务红红火火。社区服务主要包括社会福利服务、行政事务服务、帮困解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街道坚持将社会效益放首位,以便民利民为目的[,!],遵循群众需要的原则,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幼儿园、敬老院、老年活动室、图书馆、市民学校、电化教育、物业管理、卫生服务站等服务实体及服务网点,实实在在将社区服务融入居民生活。

三、实施“健康工程”,社区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区宣传专栏定期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为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县城各街道先后开设了卫生服务站,收费低廉合理,服务便捷、态度好、服务到位,深受居民欢迎。

四、实施“乐民工程”,社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社区居委会建立文化活动室,有些还组建了舞蹈队、腰鼓队等文艺团体,经常举办戏迷擂台赛、露天电影、趣味活动、“激情广场大家唱”等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实行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五、实施“美化工程”,社区环境赏心悦目。对社区的环境整治,一是坚持长效管理机制。常年不懈地抓好小区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的维护;二是教育和督促居民搞好家庭卫生,开展社区绿化、美化。鼓励居民在自家庭院内种草坪、建花台;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教育、制止和清除社区内的乱搭、乱建、乱摆、乱贴等。

六、实施“安民工程”,维护社区稳定。主要包括开展社区法制教育、现场法律咨询和疑难案件剖析。开展警民联防及志愿者社区巡视等治安防范措施。做好人民来信来访的调查处理、民事纠纷调解、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失足青少年帮教安置等。此外,还建立社会最低生活保障体系,通过结对帮困和帮困助学等活动,为特困家庭的基本生活和贫困、残疾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提供物质帮助。

篇(3)

物业管理企业是顺应时展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房地产开发的补充和完善,也是组成当代房地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人们正常安心生活的重要保障。从表面看来,城市里的房子延绵起伏,房地产开发也越来越为红火,但事情的本质往往不是表面上的那样,就拿近几年来说,物业管理的发展仍然遭受很多阻碍,亏损和倒闭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现,为了挽救物业管理企业于“水生火热”之中,房地产公司不能不闻不问,应该尽其所能,帮助物管企业走向美好的明天和未来,也帮助人们过上舒心、安稳的生活。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现代物业管理的要求,从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正是因为这样,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必须积极的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现代物业管理发展道路,并且不断的照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1 物业管理服务的背景变化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各种意识的提高,人们的行为习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前人们的生活步伐越来越快,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发达,在喧嚣繁华的城市中,人们有着各自的爱好、有着各自的习惯,总的来说,也就是人们都日趋于个性化发展,所以他们都在张扬着他们各自的个性,使得以往的管理工作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1.2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是依靠各种不可再生能源维持着,人们把资源短缺的问题寄托于科技,认为科技会解决一切问题,这成为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又要把人类推向另外一个消费水平,引领他们去享受更高层次和更高标准的服务,同时也加大了物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1.3 以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使得我国一步步走进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时代,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环境问题更为糟糕和明显,再加上人口的过度增长和老龄化问题,使得我国本就短缺的资源更加短缺,也使得生态环境的恶劣程度进一步加深,再加上城乡因素和信仰多元化的影响,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所以行为习惯都有十分显著的不同,这些也给物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2 促进现代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发展的措施

2.1 及时的提高物业管理人员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因为意识是人的先决思想,而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意识,才能够真正的提高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最终实现现代物业管理。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

第一,安全意识。这里的安全包括了居住者的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够严谨的、认真的履行自身工作的职责,从而保障居住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第二,法律意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的依法管理,而与此同时也要学会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从而合理的规避日常物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法律风险,比如说通过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以避免小区内发生刑事案件所产生的风险等等;

第三,服务意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为居住者做好服务,而提高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则能够直接的提高工作的质量,进而为居住者提供及时的、稳定的、满足对方需要的以及可靠的服务;

第四,职业道德意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会直接的接触到居住者的生活,而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比如说不散播居住者的信息等等,只有做到诚实可靠,真实无欺,信守诺言,才能够实现现代物业管理,从而顺利的推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发展。

2.2 将实践的物业管理工作规范化。将物业管理工作规范化,不仅仅代表着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的进步,更能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践物业管理工作规范化,也是现代物业管理的重要体现,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规范化,能够有利于具体的物业管理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使之不断的进步、成长,从而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规范化,能够有利于提升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社会性形象,向大众展示出有序的、稳定的、科学的、合理的以及规范的行业,从而获得广大居住者的认同以及接受,最终促进行业的进步,实现现代物业管理;

第三,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规范化,能够有利于净化物业管理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在物业管理中实施规范化,可以理顺物业管理关系,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使物业管理工作步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3 以构建和谐物业管理为终身目标。和谐物业管理,是现代物业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只有以此为目标,才能够不断的鞭策自身的管理工作,也才能够不断的促进自身工作的进步以及发展,从而使物业管理行业能够获得稳步的、可持续的发展。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一套完善的物管行业的诚信体系。建立一套物业管理行业的诚信体系是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大大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大向导性意义。在建立物业管理时,我们一定要坚守相应的规则,要充分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数据,坚守诚实守信为原则,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气魄,对失信者一定要“严惩不贷”,以撼物管之威严,使各主体相互制约,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完善的物管行业的诚信体系。

第二,打造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物管的科学化包括专业化和标准化,而专业化和标准化的高低强弱是体现一个企业成熟度及完善度的重要尺度,同时也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水平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第三,产生对以权利为核心的行业共鸣。本文所说的权利不仅指人权也指物权。目前,我们都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就连犯死罪的犯人我们也提倡人性化解决,更何况是一个企业呢。生活中,尊重他人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企业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权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的所有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他们最大的优势。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物质第一精神第二,都体现了物质的重要性,尊重物权可以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修养和素质,减少他们之间的内部纠纷。所以在物管中,物权和人权一样重要,而且还要在企业产生共鸣才能使企业愈发强大。

3 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必须及时的跟随社会的发展变化,积极的整合自身的工作,这样才能够满足现代物业管理的需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才能够推动自身物业管理企业的市场化、规范化,进而也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概 述

桐子林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是雅砻江干流下游最末一个梯级电站,电站枢纽距上游的二滩水电站约18km,距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口约15.0km,距攀枝花市约28km,距盐边新县城约4km。电站总装机容量600MW,多年平均发电量29.75亿kW·h。电站左岸有攀米公路通过,右岸有桐雅公路通过,电站距成昆铁路桐子林火车站约1km。电站枢纽上游约700m处有横跨雅砻江的桐子林大桥连接两岸。电站于2010年核准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首台机组发电。

桐子林建设管理局作为雅砻江公司进行项目管理的现场派出机构,在雅砻江公司授权范围内代表业主对桐子林水电站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2 工程特点

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23个标志性工程之一,桐子林水电站具有工期短、投资少、见效快、供电质量好、经济指标优越等特点,加快桐子林水电站建设,对积极推动雅砻江流域梯级整体开发,优化四川电网结构,促进四川尤其是攀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桐子林水电站距攀枝花市区很近,对安全文明的要求相对较高。雅砻江公司要求各参建单位扎实做好安全、环保、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等各方面工作,努力把桐子林水电站建设成为样板工程和示范工程。主体工程开工前,便组织各参建单位认真分析前期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积极从主观认识和做法上找差距,切实增强主体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标准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总体规划和临建设施布置规划;以安全文明施工为抓手,全面推进主体工程有序建设,为打造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程和示范工程不懈努力。

3 深入剖析前期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找差距

在前期工程建设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实现了各年度安全管理目标。但是,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与雅砻江公司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1)前期临建设施和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总体规划不够完善。临建设施,特别是施工营地,多为征用旧房屋,分布较散且与当地企业、民房相连,未进行统一规划整修,未能达到形象整洁美观的视觉效果。

(2)前期施工道路,特别是下基坑道路没有硬化、排水沟设置不够规范,存在现场道路欠平整、扬灰尘、局部积水或道路泥泞等现象;道路临边和混凝土浇筑入仓通道存在防护不规范、标识不统一等问题。

(3)导流明渠工程大部分混凝土浇筑采用长臂反铲或履带吊入仓,长臂反铲或履带吊经过之处需垫石渣对建基面或已浇筑面进行保护,导致导流明渠二枯施工作业面难以达到整洁、美观的整体效果。

(4)现场作业人员存在不规范着装、不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安全教育深度和力度不够,特别是协作队伍安全意识薄弱,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班前安全交底、班后现场清理未做到经常化。

(5)现场施工用电未完全做到三相五线制,存在配电箱标识不统一、线缆凌乱、使用碘钨灯等现象;施工排架程序管理不到位,存在未报设计方案、未按设计方案搭设、未经监理验收就投入使用等情况。

4 科学谋划主体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抓落实

4.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零死亡”与“文明施工要细”两大目标,以现场施工用电、排架和消防安全标准化为主线,狠抓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严格监督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全力打造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程,为进而打造水电开发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程奠定基础。

4.2管理目标

全面实现公司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分阶段逐步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精细化、安全培训教育系统化和安全检查经常化。具体做到“两型五化”,即:安全文明型、卫生环保型;硬化、净化、美化、绿化和亮化,达到施工工厂化、花园式管理目标。

4.3主要措施

4.3.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主体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桐子林水电站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好比城市里边建电站,文明施工一定要抓好,这不但涉及到雅砻江公司的形象,也涉及到水电行业的形象。各参建单位要切实增强主体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把安全文明施工作为一项长期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来抓。抓出亮点,抓出实效,展现出主体工程建设安全文明施工的新面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文明施工意识和执行力,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文明施工检查与考评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明施工氛围,培育优秀的安全文化,从资金上保障安全文明施工必需的硬件设施到位。以通过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为切入点,有效落实主体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4.3.2周密策划,狠抓落实,确保主体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总体规划措施具体、执行有力

安全文明施工总体规划不但是安全文明施工过程管理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而且是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低消耗实现“安全文明施工要细”、“建精品工程、树环保形象”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措施。施工单位要结合现场实际,本着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按照《雅砻江公司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和《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对主体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临建设施布置、局部封闭施工措施及混凝土拌和系统“两型五化”整治等进行周密策划,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指导性强。监理单位要对施工单位报审的规划方案进行反复研究、严格审查。规划方案批复后,要坚决执行,实现闭环管理,使工程从一开始建设就为树立安全文明施工形象、保证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创造有力条件。

4.3.3严格监管,及时支付,确保安全生产费用和文明施工费用有效投入和正确使用

安全就是效益,抓好安全文明施工费用管理就是在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保障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经济手段,安全文明施工费用的有效投入和正确使用,对改善作业条件和生活环境、预防生产安全事故至关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业主已在合同总价中计入了安全文明施工费用,施工单位要对照合同项目分解表,编制安全文明施工费用总体使用计划及分年度投入计划;监理必须督促施工单位限额控制、专款专用并建立费用使用台账,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费用投入有效和正确使用。对于具备支付条件的安全文明施工费用要及时支付,确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实施到位;对于费用已经结算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落实不到位或虚报费用的,要像对待在工程中“偷工减料”一样,对责任单位进行严厉处罚,绝不手软。

4.3.4强化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培训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安全防护不到位之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差以及安全知识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主体工程承建单位人员进场后必须先组织安全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及制度等学习,认真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文明施工理念,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交底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交接底双方签字确认,严禁代签字;坚持班前教育培训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对各类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接受入场安全须知教育,尤其是对安全意识薄弱、文化水平较低的施工人员或农民工,要耐心地、细致地进行教育,确保其听得懂、做得到。监理要严格监管,随时抽查施工单位的教育培训情况,所有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3.5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是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雅砻江公司“以人为本、安全为天”安全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提升各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展示安全文明施工形象及建设精品工程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技术管理、现场管理及班组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尽快制定安全标准化建设达标方案,在安全管理标准化、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作业标准化及设备设施标准化四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高度重视重大危险源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认真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将安全标准化建设与安全风险管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创新安全管理思路,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评级和践行安全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4.3.6狠抓主体工程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管作用

针对主体工程施工场地相对开放难以封闭施工、周围环境和条件相对复杂、安全文明施工任务重等特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狠抓过程控制。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现场条件变化,及时优化安全文明施工规划方案,加强主要工序安全管理,努力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的动态规范化管理。安全文明施工务必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保持常态化。施工单位要从先期开工项目着手,狠抓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并将已实施的左岸深厚覆盖层帷幕灌浆项目作为创建主体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样板的首个项目,为后续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树立标杆、积累经验。监理单位要尽快完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及安全文明施工监理管理细则,并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督促施工单位加快推进各项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5 全面推进主体工程有序建设创优质

5.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与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各要素管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抓好安全文明施工是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也是推进工程进度、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有利于投资控制。一旦发生事故,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各项指标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参建单位一定要把安全文明施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确保主体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5.2合同管理

合同是进行项目管理的灵魂,也是联系各参建单位的纽带,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将合同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合同管理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只有依据合同进行现场管理,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做到合法、有据、以理服人,才能做到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5.3质量管理

按照公司提出的“工程质量要优”要求,首先按“三定”要求对监理机构、进场人员资质及质量监督体系、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进行审查确认,并检查、监督监理日常工作。通过监理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进场主要人员资质进行审查确认,对进场物资、材料、设备质量进行控制,对现场施工准备条件及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5.4进度管理

按照公司提出的“有序推进、均衡生产”要求,通过监理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解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检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当进度出现偏差时,按照管理局进度管理制度和进度预警管理办法及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纠编。

5.5环保水保

紧紧围绕管理局“树环保形象”目标,积极开展环保水保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参建各方的环保水保责任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主体工程各项环保水保措施,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建设坝区秀美山川,打造雅砻江流域水电景观明珠。

5.6投资管理

按照公司提出的“投资控制要严”要求,作为业主的项目管理人员,要把投资控制作为反映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本岗位上敢于充当恶人,特别是要做好工程计量和对变更的确认工作,严把工程量计量关,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果断决策。

6 结 语

篇(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019-02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演进。随着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文集,生态文明城市概念应运而生。城市作为人类改造最为彻底的人居环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在工业化高度发展带来城市畸形发展,而人们又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塑造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高度和谐的最佳居住环境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提出要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提并论,并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6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

1 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由于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涵盖了城市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别于我们过去所提出过的环保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概念和建设内容,因此生态文明城市无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规划和建设,有着更高和全方位的要求。生态文明城市具有如下特征:

1.1 统一性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取得生态环境效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在良好的环境中,使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益,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为城市的发展进步做贡献。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说,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仅是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符合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存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进步的客观要求,更是整合各种资源和环境优化发展的良好方法,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升发挥巨大的作用。

1.2 持续性

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必须秉承可持续的理念,既考虑当下的发展和进步,又能够进入良性的循环,不对环境进行破坏性活动,在利用的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使得时间、空间等资源能够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得足够的资源,保证城市发展的健康、协调、持续。持续性不仅包括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积极寻找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包括人文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

1.3 高效性

生态文明城市具有绿色、低碳、环保、节约的特征,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应用,改变传统的高能耗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能够使得人类掌握的各种资源得到多层次、分类、分级的应用。高效性要求生态文明城市在宏观上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物质与能量低消耗、高产出,资源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形成高效运行的控制系统和生产系统。促使废弃物循环再生,形成循环经济。在微观上要注重科技进步,多开发耐用可循环的产品,将废弃物排放率降低到最低程度,使环境健康发展。

2 影响生态文明城市形象的要素

2.1 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城市地标、市容市貌、市民素质、城市文化等,靓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

2.2 政府形象

对于城市来说,政府的形象、公信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生态文明城市具有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城市政策制定科学合理,城市管理高效有序,政府开放意识较强。

2.3 市民形象

市民素质的高低代表了城市精神风貌,具有较强的自律性、文明素养、法律意识的市民群体能够较好的体现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优秀的城市都高度重视市民形象的建设,为外来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3 生态文明城市形象的载体

城市形象的载体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包括自然人文景观、城市建筑、街头雕塑、文化娱乐设施等,软件形象则是由市民形象、民俗民风和窗口系统的服务形象等构成。

3.1 硬件载体

3.1.1 城市自然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对城市形象有重要作用,许多有名的城市都是以自然景观而著名。例如:杭州有西湖,桂林有丽江,云南有玉龙雪山等,这些风景秀美的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我国幅员辽阔,悠长的历史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也为城市形象增添了光辉。丰富的城市自然文化景观不仅为城市形象起到了点缀,各类丰富灿烂的文化遗址、博物馆、展览馆等都是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展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价值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3.1.2 城市的建筑规划

要体现城市形象,就应该进行良好的城市建筑规划,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建筑风格、区域规划等,都直接决定了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印象。现代文明下,城市规划应该注重避免同质化,应该塑造有个性、有内涵的城市形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

很多世界著名城市在满足功用的同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规划风格和地标建筑,营造优美的视觉效果。例如:纽约的联合国大厦、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歌剧院、香港的中银大厦、上海的东方明珠塔等。这些独特优美的建筑增添了城市风情,点缀了城市形象。

3.1.3 城市环境保护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与此同时不意味着可以牺牲环境保护,破坏人类的家园。随着目前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一个不能够做好城市环境保护的城市,很难实现城市外在形象的提升,树立健康绿色的城市品牌。

3.2 软件因素

软件因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也是生态城市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软件因素和硬件因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下面对软件因素的市民形象和政府形象两方面展开阐述。

3.2.1 市民形象(窗口服务形象)

市民形象是城市的窗口,通过市民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文明素质等,外来客人对城市形象获得最直接的体会,一个优秀的生态文明城市,必然拥有彬彬有礼、积极向上、热情好客的市民。

3.2.2 政府形象

政府是城市的管理机构,政府是否廉洁高效、能否具有公信力、出台政策是否能够落实、是否能够关注民生、规章制度是否科学等,与城市建设的效果息息相关。

4 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

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分为: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构建与规划生态文明城市。

4.1 “以人为本”,创造优良人居环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最根本要素在于关注人的发展,城市建设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最根本的目标在于获得更优的生活质量,为人类服务。所以,应该将城市建设为文明生态特区,提升居民生活水准,实现城市现代化。

4.2 建设紧凑型城市,提高城市土地的产出率和效益

目前,我国城市新建成区的一个通病,是低密度规划和建设。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陆大道研究员对此有很多批评。这样的空间发展模式不但浪费了大量土地,而且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配套服务缺少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支持,难以发展。世界银行对全球城市的研究发现,紧凑型的城市更加有效。

4.3 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城市和生

态文明建设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深化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要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和污染治理能力建设规划。编制实施全区酸雨控制规划,加大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治理力度,减少酸雨的危害。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乡镇环境规划,停止无序建设。加强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生态安全保障,建设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编制各保护区的建设规划,加强保护区规划。实施全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等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4 改变传统价值观,完善生物保护与绿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不意味这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依存。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一定要注重城市发展的定位,在城市的开发中,要摒弃利用自然的心态,改变传统的价值观,注重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将自然视为人类的伙伴,注重集约型发展,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避免破坏自然以及摧毁性建设,要形成自觉的强烈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感。

4.5 提升生态美的认识,加强资源利用保护

生态美是人类建设城市中最高的美学,是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高度融合的体现,所以,应该不断提升生态美的认识,宣传生态美的意义,培养人们热爱生态美、追求生态美、保持生态美的能力,通过生态美的建设,体现人类与自然真正的天人合一。

5 结 语

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是体现了生态学、城市科学、现代科学、管理科学等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占用和浪费现象也应该被有效遏制,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最终追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实现真正的城市、人类、自然的和谐、平衡,达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郝春新,戴国辉.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探析――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J].人民论坛,2013,(8).

[2] 于秀琴,张欣宜,郑丹丹.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3).

[3] 高华,曹先玉,蔡保国.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2013,(10).

篇(6)

初冬时节,行走在x的大街小巷,阵阵清新的文明之风袭面而来,看到的是真诚互助的凡人善举,听到的是明德惟馨的天籁之音,感受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处处文明之景,仿佛涓涓溪流,给人善与美的力量。

2017年11月,在中国文明网公布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上,x赫然在列,一座水城多年的创建之梦终成现实。

文明没有终点。成功夺牌之后,x又踏上了新征程——以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为新的起点,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努力推动文明城市工作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x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国范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一、x不改,深化文明建设

文明,一座城市的内涵所在。

x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文明城市建设作为中心工作,特别是把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建设作为有利于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x水城、美丽

x”的最好实践。随着“不忘x、x”专题教育深入开展,x把文明城市常态建设作为对专题教育成效的检验,认真检视文明创建存在的问题和弱项,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查问题、补短板、促提升”行动,把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方合力凝聚起来,切实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

建立健全常态建设机制,制发《关于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调整完善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常态建设工作部,全力推进“提升工程”,推进城市管理由创建模式向建设模式转变;严格落实《文明城市常态管理考核办法》,对全市115个单位进行目标考核,对30个重点责任单位实行月度排名、末位约谈,通过检查督导和组织第三方测评等形式,推动实地测评点位全方位提升对标创建水平;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制定《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方案》,以文明村镇“2+10”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十个一”创建工作,组织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拉练评比等活动,评选文明村创建工作示范村,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马x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后,全市共有专题省级文明村镇6个、专题市级文明村镇40个、x市级文明村镇315个。

道德引领,筑牢文明根基

文明体现在方方面面,x深耕“文明”这方土地,从多方面做文章诠释文明内涵。

抓典型示范,打造好人之城。该市落实好人好事“激励+奖助”机制,扩大“x正能量”道德品牌影响力、吸引力。全力打造“x正能量”道德品牌,广泛开展道德模范、x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今年以来,有2人获评专题好人称号,4件事迹被评为专题市学雷锋十佳事迹,2人被评为专题市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落实“激励+奖助”机制,按照《x市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充分发挥基金的“倡树典型、扶助好人”效应,对各级道德模范、x好人、学雷锋十佳、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现已累计奖励、扶助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好事1400余件次,发放奖助金86万余元。

抓文明涵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爱我文明城·我做文明人”专题志愿服务活动,全市580余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城乡,在册燕赵云志愿者13万余人,涌现出“市行政审批局党员干部爱心志愿服务队”“x村巧妇爱心志愿服务队”“圆梦爱心协会”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队,以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为重点,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七一”党旗红诗歌演唱会、国庆节“我和我的祖国·我爱我的x”庆祝70周年群众歌咏活动等一系列百姓喜闻乐见的专题活动共500余场次,丰富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铸文化之魂,打造人文之城。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厚植红色基因,筑牢文化根基,先后推出了《百姓医生》等本土剧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宣传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常态建设,印制《市民文明手册》《核心价值观》宣传折页、《致市民朋友的倡议书》等宣传资料5万余份,在电视台开设“文明在路上”专栏、在善行x微信公众号开设“专题创城

常态创建”志愿服务等专栏,引导广大市民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建文明城。加大公益广告宣传设置力度,打造城市道德景观。构建“流动+固定+立体”三位一体设置格局,形成多渠道、多频次、全覆盖的宣传声势,成为文明城市的道德景观。

全民共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在文明城市常态建设过程中,x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铸就了“团结一心、无私奉献,敢为人先、锲而不舍,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的创城精神,形成了“城乡联动、全域推进”的良好态势,x的城乡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节节攀升。

篇(7)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5)01-0019-04

Abstract:From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civilization, the ecological cultural civilization, the ecological social civilization, the ecological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ivilization, 47 element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civilized city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ve in one”.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analysis of Qingdao city on the five aspects with the methods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Key words:five in o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五位一体”是党的十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总体布局,其中经济建设为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同时,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且放在突出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宗旨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目标是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目的是有效提升各类自然资源的维护和利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以持续促进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基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本文认为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环境文明。构建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概述

国内外学者和有关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城市的研究,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的角度构建了多种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城市有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框架。20世纪后期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研究项目,其核心思想是构建人类与环境友好关系的可持续居住模式,并从区域与城市文脉、城市结构、城市交通、物资能源、社会经济五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20世纪90年代末加拿大政府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设计,提出压力-状态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加拿大政府研究与设计的基础之上提出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通过对环境压力和环境退化之间关系的描述,构建了包括25个子系统、142个指标的评价体系,成为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且得到广泛应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工具之一。

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跟踪国际相关研究动向。宋永昌、王祥荣等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方面建立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2]。王发提出初步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水平、生态环境质量3类共36个指标[3]。牛文元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度(DSD)指标体系,使用资源丰度、经济强度、社会稳定性、环境忍耐性和决策合理性等5个指标来衡量可持续发展[4]。同时,自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以后,中央到地方都已开始认真研究生态文明相关理论。2008年7月,中央编译局正式国内首个生态文明建设(城镇)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试图通过单位GDP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30个指标衡量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程度[5]。同年12月,环保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2012年8月9日,山东省质监局批准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城市省级地方评价标准―《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DB37/T2172-2012),并于2012年8月20日起实施[6]。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大多数着眼于定性衡量,且精神文明创建方面的评估是其侧重点,因此难以指导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和建设。

二、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分析

基于科学性、定量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综合性等指标设计原则[7],在“五位一体”视角下,将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环境文明5个一级指标。

1.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经济文明是评价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指标。本指标设置改变传统单纯以GDP等数据为依据的评价模式,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潜力出发设置9项三级指标,既反映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又反映经济增长的代价以及民生的改善。中国城市发展日趋成熟,但未来城市发展的较大潜力在于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在此层面提出用城市化率这一指标来衡量生态经济文明是一个创新点。

2.生态文化文明。任何文明的评价都离不开文化层面的衡量,生态文化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注重生态道德教育、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基于此,从文化发展水平和生态文化宣传角度设置8项三级指标。这8项三级指标不仅体现了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生态文化建设情况,还反映了居民的生态文明水平。

3.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社会文明是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评价指标,从社会发展情况和社会公平性两方面提出8项三级指标,包括了社会高度关注的指标。这8项三级指标不仅可测量居民的满意度,而且体现出整个城市社会的未来发展状况。

4.生态政治文明。较传统政治而言,生态政治文明不仅能体现政府工作绩效和政府腐败监管,还能反映民主民生。基于此,设置11项三级指标,充分反映生态政治文明评价所要达到的绩效、公开、民主的目标。

5.生态环境文明。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未来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的高要求,更是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强调。生态环境文明主要反映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过程、措施及结果,因此设置11项三级指标,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环境保护、废弃物处理、城市环境噪声等。

(二)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根据以上指标分析,将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47项(见表1)。

三、基于青岛市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域概况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的咽喉部位,濒临黄海,环绕胶州湾,山海形胜,腹地广阔,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和作用的区域发展中心。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2013年7月,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青岛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虽在全国靠前,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从定量的角度作系统分析,对青岛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了解,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二)青岛市生态文明城市模糊综合评价

1.因素集确定

青岛市生态文明城市综合评价打分为86.77。总的来看,评价结果与青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现有学者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本文提出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是合理的,具有可行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态文明将成为城市文明的最高境界。本文从党的十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出发,构建了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市作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和评估,以期为青岛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提供借鉴,推动“环湾发展、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宜居青岛、创新青岛、文化青岛、和谐青岛的建设,同时为其他城市构建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Lokhande. Electro deposition of lanthanum from aqueous baths[J].Metal Finishing, 1988(8):53-56.

Jundate.Electro synthesis of SmTefilms[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1994, 37:333-337.

赵冬初.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2-144.

宋马林,杨杰,赵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基于AHP的构建脚本[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5-48.

篇(8)

2、城市水土保持的基本内容

2.1城市水土保持的概念

城市水土保持是维护城市自然和生态系统和谐与平衡的基础性工作,是对城市建设和市民活动导致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是避免自然因素造成水利资源和城市设施破坏的基本手段,当前城市水土保持已经成为确保资源质量、维护城市生态、促进城市平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主要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方面,预防工作,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可以规范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可以避免因开发、建设、施工等各项工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降低城市地面裸露面积,降低泥沙淤积,迅速排洪排涝等目标。另一方面,改善工作,城市水土保持可以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通过城市水土保持可以为市民提供各类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使市民生活得到改善,并达到对城市形象的美化与提升作用。此外,建设工作,城市水土保持可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与基础,这给城市整体发展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2.2生态文明城市的概念

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倡导经济、社会、生态的全方位发展和高度的和谐,是利用高新科技和有效管理等手段,将城市的生态与经济做到进一步地协调,在控制城市污染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基础上,达到环境保护和生态重构的目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需要自然、技术、观念的充分融合与沟通,通过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建立起优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与环境,进而在提高城市的综合进步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长远发展。

3、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城市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只有控制好城市水土流失,加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保护,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才有了扎实的基础。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水土保持作为支撑,只有有效的水土保持才能为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打下基础,实现对城市人居、生态和环境的改善、提高与美化作用,进而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4.1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指导性差

规划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当前一些城市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没有科学而全面地规划,这使得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甚至出现水土保持工作没有规范和指导的局面。

4.2城市水土保持缺乏专项资

很多城市对于水土保持的专项资金落实不到位,无法适应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局面,特别在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总量和层次上的问题,导致没有专项资金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撑。

4.3城市降雨利用率低

当前城市对于雨水资源没有一个开发、存储和利用的系统,很多城市都将雨水作为污水处理,这样会浪费雨水资源,并且会带来城市水资源的持续恶化。

4.4城市植被覆盖率低

植被是水土保持的基础,而一些城市存在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的不足,这不但不能有效地起

到涵养水源,而且也不会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导致城市水土流失加剧。

5、做好城市水土保持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措施

5.1制定城市水土保持的科学规划

应用清洁技术、物质循环技术、生态技术,提高排放物的回收利用率。要提高绿化率,建设绿色通道。把绿色通道建设纳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造林绿化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5.2加大城市水土保持的投资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投资力度,努力协调好城建、环保、林业、水保等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把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摆在一个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地位,全面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5.3开发城市雨水资源

充分利用集流、下渗、贮存等雨水资源化工程,贮留城市降水,减少地面径流,以缓解城市水危机,同时结合城市的生态建设补充地下水,控制地下水位下降的局面,实现城市水资源平衡。

5.4加强城市植被建设

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6、结语

城市是资源、资金、人员高度集中的区域,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更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如果出现各类影响因素制约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就会造成城市大范围的水资源和生态灾难,进而影响城市对经济、文化的中心作用。当前,应该从资金、规划等技术性工作入手,通过植被工程建设和雨水资源开发等具体工作强化,来实现对城市水土保护的目标,在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潜力的同时,将城市建设成生态优良、环境友好的区域,达到对整个社会进步的生态、环境、工程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现阶段,我们的生活正在逐步的步入信息化、全球化和生态化的改革中。在十七大中,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已经逐步的被人们所重视,对于它的建设也有着新的任务和要求。虽然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何去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依旧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研究

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普通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恢复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解决工业文明的一些弊端,需要寻找到一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因为受到我国人口以及经济规模的限制,所以就算我们采取了一些治理的措施也很难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因此要想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就需要真正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合理的探索、开发和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1]。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后发展的国家,我们要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必须借鉴一些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抓住机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推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工作。

二、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生态文明城市是将社会、自然环境、经济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达到三者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如何去合理的组织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各方面依旧存在许多的问题。

11产业结构的调整困难

虽然城市的规划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现代化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雏形,但是因为现代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了现阶段的经济方式还没有发生彻底的转变。生态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划分的各个模块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并且差距越来越大。

12市民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社会飞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生活品质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市民自身的素质还不够高,并且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执法体系。

13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不能立竿见影

虽然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但是在现实中很难立刻显现出效果来。在实际的生产中,并不能代表实际的生产力,往往很难实现在GDP上的完美对接。

以上归结到底是我们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差距和问题,我们若想消除这些问题的干扰,我们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自然发展的导向。尤其要关注环保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大改革的力度,创造出新的氛围,这样能实现自然、城市与人的和谐统一发展[2]。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化都市。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扩大自己的思路,运用更加科学先进的建设理念,规划指导创建工作。

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市民的需求,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市民自身,政府部门需要唤醒他们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作为城市中的一员,市民需要树立忧患意识,需要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城市所有人都加入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当中来。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保证环境优先原则,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并且借鉴一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功案例,总结自己的不足,实现城市的良性扩张和发展。

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形象的定位也非常重要。只有对城市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让城市发展有一个可参考的标准,便于城市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

四、关注民生,合理规划建设

按照生态学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严格考虑城市的建设现状以及生态特征。在发展过程中,需谨慎的选取发展领域和发展项目。其中,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领域的发展项目更是建设的重点。民生项目是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动力,我们可以从民生问题入手,来规划城市发展的功能布局。

那么民生问题政府又该如何解决呢?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居民,因此所谓的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生活中所遇到的最基本的问题。其中包括对于城市居民住房的保障,完善居民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的推行公租房和廉价房的建设工作,调整城市住宅区的建设规划。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感觉到自己离热闹的城市并不远,但是离自然也很近,在繁华中又能亲近大自然。

在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中,通过建设水资源和能源循环利用工程,推进城市的产业向着生态化迈进。对于这些生态化工业的发展,不仅仅保护了环境,而且还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扩大了就业率和人们的需求,让生态文明城市在工业方面也能具有很强的动力。通过解决城市的民生问题,提高居民的归属感,让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更加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3]。

五、积极的引导市民参与到建设活动中来

若想增加生态文明城市的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市民参与到城市的建设活动中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从每个市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要树立起城市这个大家庭的意识,自觉的保护城市的发展。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绿色的消费理念,低碳的生活风尚。其次,在法律的角度,公民需要有参与权和知情权,市民有权利获得生态文明环境建设的活动空间,只有政府部门和市民联合起来,相互沟通交流,这样可以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我们需要依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职业人口,以及不同的生活背景建设一种混合型的多元化社区。目的在于促进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打破人们以前心目中的隔阂以及距离感,让大家感受到自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中,感受到自己融入了城市中来。

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打造一个文明,和谐,时尚的小区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让市民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城市自觉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一起共同行动。

总结:

创建一个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成功,在他们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人为本,注重民生问题正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已经过去的上海世博会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发展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典范。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需要扩大自己的思想观念,广泛的吸取经验,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建出一个人性化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让所有的人民享受到它所带来的效益[4]。

[参考文献]

[1]宋春丽 自然观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沧桑 2011(04)

[2]刘智渊 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鸿篇巨制已破题[J] 贵阳文史 2010(04)

篇(10)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既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保证,又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之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硬件设施可以通过最先进的设计和技术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相对而言,在短时期内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要困难得多,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应更加注重市民文明素质的培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总体评价,包括软、硬件建设两部分,硬件建设主要涉及可以用技术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软件建设主要涉及提高效率、提高市民素质、弘扬城市精神等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硬件建设离不开高素质市民的参与,软件建设更不能忽略了人的因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是人,市民文明素质是文明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面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首要任务。随着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交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等方面的表现会有明显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促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二、提高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认同,培养市民的家园意识和责任意识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改善城市环境、形成优良秩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举措。在全社会掀起阐释和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热烈氛围,让市民感知和接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美好愿景,让市民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对提高生活水平,享受高品质服务的作用。加深对全国文明城市标准的认识,了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市民文明素质的要求。不再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看做仅仅是政府的事,而应该从我做起,把自身的行为融入到创城中,全员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增强家园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对城市的依恋感、归属感,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城市形象,关心城市发展,形成合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

三、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市民提高自身文明素质的积极性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改善民生相结合。解决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如:环境脏乱差、交通秩序混乱、公共服务缺失和低质等一系列关系市民生活质量的、市民切身感受到的问题。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成规划合理、设施完备、管理有序的全国文明城市新局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把为市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提出做到通水、通电、通气、通暖、通信、通路“六通”,方便出行、方便就医、方便上学、方便购物“四方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等方面。公共教育主要是提高市民对文明认知水平,对照文明标准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公共文化主要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基处设施建设。公共卫生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加强公共卫生基处设施建设,提高卫生服务人员素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交通设施应更加人性化,优化交通质量,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市民将享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各种便利,享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积极主动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篇(11)

2008年,贵阳踏上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之路。

2008年10月,贵阳市在全国率先“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从6个方面33项分解落实任务。

2009年,市委八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提升生态经济发展质量等措施。同年,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准贵阳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2010年3月,《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区域限批制度、舆论监督、生态指标一票否决制等规定首次被写进地方法规。

2011年,贵阳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未来5年,着力构建绿色的经济生态、宜居的城镇生态、和谐的社会生态、自强的文化生态、友好的自然生态、协调的政治生态六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