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基因工程辩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最后,教师应该强调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人类造福,有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大家在看待转基因生物与食品问题上,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避免有害的一面。身为现代公民,应该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选修三教材的编写相对于必修课本来说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内容较深,技术细节较多。例如,“基因工程”的内容较深,“胚胎工程”的内容技术细节较多。二是章节之间的知识难度差异较大,“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与“生态工程”相比,知识难度有很大的差别。三是涉及较多的讨论和辩论活动,与必修教材和本教材的其他专题明显不同。四是部分内容与必修教材内容的表述不一致,甚至看起来前后有些矛盾[1]。
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本模块的教学建议:“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进展迅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练习撰写专题报告,并组织开展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5]。”这些建议体现了本模块的内容特色,也指明了本模块的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人教版选修三教材,为更好地开展本模块的教学,特提出以下的具体教学建议。
一、应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选修课的内容特点是知识小点很多,前后的联系又不紧密,需要记忆的多,所以应用比较法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
比如,基因工程的工具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相比较,就很好记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使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裂,而DNA连接酶是在DN段之间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在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时候,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相同。导入植物细胞采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动物细胞时使用的是显微注射法,导入微生物细胞则是用感受态细胞法。对于植物细胞来说,受体细胞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受精卵;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
二、与必修内容相联系
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一些知识与本模块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基因工程中涉及的DNA重组技术、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与DNA的结构及复制特点相关;蛋白质工程与基因的表达相关;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这些相关内容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形成的已有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概念拓展和建构新的概念,避免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要点。
例如,基因工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复制过程的DNA解旋酶作用可以相互比较。他们都是作用于DNA分子中的化学键,而两者的作用部位不同,前者作用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后者作用于两个碱基之间的氢键。DNA连接酶则可以和DNA聚合酶的作用相比较,他们的相同点是催化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他们的不同点有:①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不是在单个核苷酸与DN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②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PCR技术可以和DNA复制的过程相比较。他们的区别有:①解旋方式不同,DNA复制是解旋酶的催化下解旋;而PCR技术中DNA是在高温作用下使DNA分子变性解旋。②它们的场所也不相同,PCR技术是在细胞外;而DNA复制是发生在细胞内的。③他们所需要的酶也有所不同,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普通的DNA聚合酶;而PCR技术需要的是耐热的DNA聚合酶。④他们需要的温度条件也不同,DNA复制是在细胞内的温和条件下进行的;而PCR技术需要控制温度,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⑤他们虽然都是DNA的扩增,但合成的对象是不同的,DNA复制合成的是DNA分子,PCR技术合成的是DN段或基因。
蛋白质工程和中心法则相联系。蛋白质工程是中心法则的一个逆推过程,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核糖核苷酸序列(RNA)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DNA)。只要掌握了中心法则,蛋白质工程也就好掌握了。
三、应用问题串法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有层次、有逻辑的问题设置可以将课本上零散的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层层递进的问题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讲解,若教师只是讲得很认真、很详细,教授者的思维与学习者的思维不能很好地切合,就会常常导致学生课上听懂课下遗忘的奇怪现象,其根源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即没有时间思考,没有内化于心。在讲完动物细胞融合后,我们会讲到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从而引出动物细胞融合最大的用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那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呢?在讲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抗体是由何种细胞产生的?
②一个B淋巴细胞能产生多种抗体吗?
③动物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只有一种吗?
④简述获得抗体的传统途径,这种方法获得的抗体有什么缺陷?
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就说科学家设想克隆单一的B淋巴细胞,形成细胞群,产生大量高纯度的抗体。但是有一些困难:动物细胞是不可以无限增殖的。让学生思考:
①哪种细胞可无限增殖?
②怎样才能得到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B淋巴细胞?
接着,我们就讲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在讲之前,给出以下几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先设计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案。
①怎样让动物产生特异性针对某种抗原的B淋巴细胞?
②培养液中会有几种细胞,如何处理?
③提取B淋巴细胞时,能否确保其单一性?
④杂交的细胞是否都是符合要求的?
在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再补充讲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这样以问题串的形式来讲,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主动去思考,去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关键就是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合理,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又不能过于简单,还要在问题中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兴趣也会更高。
四、应用竞答法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一专题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上课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生物武器的相关内容,学生们经常在电影和杂志上看到相关的知识,像电影《生化危机》是他们非常熟悉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二战时期日本使用过的细菌武器,他们也经常在电视和电影上看到。在上《禁止生物武器》这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十分钟的课本,然后相互交流与生物武器有关的信息。在交流完后,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还有以前学过的。比如:
①炭疽杆菌的结构特点?(两个一分)
②与生物武器有关的电影?(两个一分)
③哪些病原体能充当生物武器?(两个一分)
④生物武器的种类?(答全给分)
⑤生物武器的特点?(两个一分)
⑥肉毒杆菌毒素的致病原理?
⑦接种天花病毒疫苗后还会不会感染天花病毒,为什么?
⑧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两个一分)
⑨天花病毒的结构特点?(两个一分)
⑩《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是哪年签署,有哪些国家?
???生物武器的局限性?(两个一分)
???我国何时加入《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生物武器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两个一分)
???中美联合声明对生物武器的态度是怎样的?(答全给分)
???与生物武器有关的战争?(两个一分)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有哪些?(两个一分)
???基因重组的全新致病菌有什么好处?(两个一分)
???如何防护生物武器?(两个一分)
活动进行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都很积极地起来回答问题。如果有答错或答不上来的地方,就给出答案,不要在一个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在抢答完后,一般还剩几分钟时间,这时可以对本节课内容做一个小结。
五、应用辩论赛法锻炼学生的能力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以“论坛”和“热点问题讨论”的形式来编排教材,这种编排有利于明确限定讨论和辩论的主题。“论坛”的形式十分鲜明地呈现了赞成的理由和反对的理由之间的对比;“热点问题讨论”也十分明显地呈现了“争论焦点”,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主题大而多、问题杂乱而无法展开理性的讨论和辩论。
教学中是不是必须按照教材的设计逐个对论坛进行辩论呢?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但由于有限的时间和相对较多的学生,无法做到有序辩论,而且这部分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有新的认识。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为例,我们上课时可以就“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进行辩论,而“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和“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则略讲。为了课堂上辩论赛的顺利进行,在课前要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确定正方和反方,每一方都要有一个同学陈述本方的观点。确定好人员分配后,就要学生下去收集资料。只有充分的准备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辩。
从我们在几个班级开展辩论赛的情况来看,如果同学们准备很充分,辩论时也是针锋相对,课堂气氛很激烈。相反,如果准备不充分的话,课堂上就会出现冷场,只有老师一个人在那里调动,尽管如此,学生还是没什么话可说。
当然,辩论只是形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具备相应的思辩能力是本质。因此,需要反对那种追求气氛、追求辩论技巧而毫无个人观点的辩论。科学辩论的本质在于理性思考,用事实说话,但也存在合理的假设和推理,而这正是需要让学生理解和铭记的。
六、应用情景创设法提高学习兴趣
有些专题讨论的问题虽然也和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和现在学生们的生活没有太多关联,而是和他们日后的工作、婚姻、生活密切联系。这时候,我们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或者以演小品的形式来上课。
比如,《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中讲到克隆人,就可以让他们想象如果班上有一位同学是某个明星或者某个科学家的克隆人,他们会怎样对待这些克隆人。如果是他们自己,愿意被科学家克隆吗?他们就会去思考克隆人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利与弊。在讲设计试管婴儿时,就让他们假设自己已经当爸爸妈妈了,如果孩子患病了,他们会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再生一个设计试管婴儿吗?讲到基因“身份证”时,可事先让学生排练小品《我有一张基因“身份证”》,小品的内容是主人公拿着基因“身份证”悲喜交加的人生,他因为有了基因“身份证”,提前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但也因为它,在婚姻和找工作时屡屡受挫。这样,比枯燥地去讲各种问题的利与弊要生动有趣得多,而且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当然,各位老师肯定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有的想法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实施起来效果也有所不同。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和有经验的老师交流,为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世宏.《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的教学建议.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
[2] 陈世宏.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探讨.科学导报,2012(3).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第2节。本节首先论述基因工程的原理,让学生对基因工程有一个大体的掌握;然后联系生活相关的实例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由于在以后的选修教材中还会继续深入学习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因此本节内容是学习基因工程相关内容的基础,主要的概念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已经掌握了遗传与变异基本原理的高二学生,他们对于微观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基因工程的操作水平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因此给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同学造成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在本节课中运用PBL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外显性知识整合为内显性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②基因工程操作的工具及其特点;③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及其应用。教学难点:①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②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应该结合课程特点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①获得基因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②正确选择与使用和基因工程相关的工具;③具备一定的收集、鉴别信息的能力;④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初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⑤了解我国基因工程发展现状,养成关注生活与社会的人文精神。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提前准备本堂课所要用到的课件和教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准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收集关于基因工程的相关资料,并提前预习课本。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一:展示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的胰岛素可以由微生物产生?学生活动一:思考与讨论问题,明白通过基因工程等操作手段可以实现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同时总结出基因工程的概念。设计意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此来设置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二)角色扮演,转变学习态度教师活动二:根据基因工程概念可知这项工作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参与这项工作一名研究者,你会采用什么工具呢?学生活动二:预习课本,明确基因工程采用的三种工具名称。设计意图:通过转换角色使课堂在情境中扩大,改变学生以前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生物核心素养。
(三)合理运用教具,积极实践探究教师活动三:多媒体展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的动态过程,让小组学生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具有DNA序列的卡片剪切出目的基因,并提问:①用限制酶切割后形成了什么?有什么特点?②同一种限制酶切断的两个DNA产生的结构相同吗?如果用不同的限制酶呢?学生活动三: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与讨论问题,小组总结限制酶的作用特点与作用机理并派代表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研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新的事物。教师活动四:补充提问:①被切割后的卡片如何填补完整呢?②在基因工程中,被限制酶切割后并能够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DNA链完整吗?如果不完整,DNA链的缺口是如何缝合的呢?学生活动四:通过缝合卡片的过程举一反三,了解DNA连接酶的作用结果。设计意图:由具体到抽象,加深学生对DNA连接酶的了解。通过发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获取相应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明白生物就在身边,让学生树立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可持续观点。
(四)温故知新,提炼升华教师活动五:根据学生回答提问:①DNA连接酶作用部位在哪?作用结果是什么?②与DNA连接酶名字易混淆的一种酶叫什么呢?它们在功能上有什么异同?学生活动五:积极思考二者之间的差异并派代表阐述思考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探索新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展示资料,引导学习运载体。教师活动六:资料展示:①运载体比较的图片;②大肠杆菌pBR322质粒的功能和结构特点;③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蝠蛾幼虫形成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通过对比能够找出实验室最常用的运载体是哪些吗?为什么最常用的大肠杆菌质粒是pBR322质粒?②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依靠什么工具呢?③寄生通常对宿主有害,运载体对受体细胞有伤害吗?学生活动六: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小组讨论总结出运载体的必备条件:①对受体细胞无害;②有一个或者多个切割位点;③有遗传标记基因。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科学事实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归纳,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从中锻炼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生活实际问题。
(六)课堂总结,巩固新知教师活动三:让学生在卡片活动的基础上绘制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的模式图。学生活动三:小组经过认真的思考与讨论,绘制出模式图。设计意图:小组之间学生的学习程度差异较大,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使各种想法汇集,有利于学生更快达到最近发展区,最终实现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学生通过合作实现任务的完成,能够体验到成就感获得愉悦感,从而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七)课堂延伸——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教师活动三:资料展示案例:①转基因抗虫棉;②抗病毒烟草植株;③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让学生辩论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生活动三:各抒己见,进行开放式辩论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索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科技造福人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积极地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参与社会议题并作出理性判断。
三、教学反思
(一)允许学生各抒己见PBL模式下的生物教学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不同在于需要给学生提供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目的地去收集资料、不断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这就可能出现各种意见的激烈碰撞和冲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尝试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探寻真理,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给予教师和学生足够时间与空间生物学是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想要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极致,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备课,需要学生抽出有效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然而现在施行的教学制度是班级授课制,大班课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的点评有一定的难度,也无法全面接收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反馈。因此PBL模式的早日普及需要国家和社会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楠.新高考下高中生物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的学习将涉及到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特是与生物技术发展有关的理论基础,这些原理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开拓学生视野,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2. 增强科技意识,激发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
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环境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既是应用科学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为理论研究提出重大的研究课题。生物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了解研究生物科学的重大意义,激发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3. 提高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生物技术革命是20世纪末科技领域的重大事件,是蒸汽机和电能应用以来世界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克服自身所面临的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和资源匮乏、生态平衡破坏及生物物种消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可靠手段和工具。加强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粮食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有利于改善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带动有效需求,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必将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现代生物技术内容和特点
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其具体内容标准,如基因工程部分的内容为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举例说明基因工程的应用和简述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部分包括简述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举例说出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胚胎工程的内容有简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举例说出胚胎工程的应用和胚胎干细胞的移植等;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部分安排的内容包括关注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讨论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等。这些内容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各专题之间无内在联系,但专题的排序按从微观到宏观安排。由于基因工程是现代技术的核心内容,所以《生物课程标准》首先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先从基因水平介绍生物工程,然后再从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介绍体细胞克隆技术和胚胎移植,讲述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最后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三、 高中生物课程中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的教学建议
1.以专题和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
根据2003课标,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分别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比如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蛋白质工程就作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在内容上不仅相连,而且循序渐进,符合学生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采取专题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当然,在专题讲座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动脑,主动探索有关问题,注意提高他们的判断性思维的能力。其次还可以以学生讨论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选好内容后,找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前,教师布置课前要预习的课文和要查阅的资料,指出讨论的大体框架和思路,并准备好在教学中需要的教具、资料卡片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讨论不脱离主题,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讨论结束后,进行讨论总结,总结出专题的主要内容。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飞速,各个领域的进展迅速,所以,在进行现代生物技术教育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增设新的专题。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学术期刊进行查阅,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报纸摘要、文献期刊等,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还可以让学生练习撰写专题综述报告,就某个专题,对其产生、发展、应用和研究现状等进行概括论述,并织开展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3.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种多样,现代生物技术的教育可以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市场上有一些教学光碟和多媒体软件,我们可以有选择的直接采用或稍加修改后再用。也可以录制电视短片,把现代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播放给学生看,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利用计算机,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动画,把专题内容形象的展现出来,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3.2 选择利用网络资源
2.PBL教学方法在教学时,采用个人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总结的方法。首先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6人,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内容,如基因工程制药这章,每组各选定一个基因工程药物,各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先查阅相关资料,再结合所提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在组内展开讨论,形成报告,并做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由小组成员向所有同学陈述自己小组的成果。教师及其他同学可针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提问,对有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可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知识体系,针对其中重点难点做进一步精讲,并注意将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纵横联系起来,对仍有未理解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解决,并给予指导。成绩评定在PBL教学中,教师根据各组学生的介绍及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对每位同学分别评定成绩,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中。
二、实施效果当采用PBL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往学生课堂上只注重听教师讲授知识,记好笔记,很少提问,课堂气氛较呆板,采用PBL教学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提问明显增多且思维活跃,有的是针对所学的知识难点,有的是对扩展的知识,并且会针对某些热点问题与同学与教师展开讨论,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大纲的内容,对知识涉猎更宽更深更新。采用结合PBL模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比较,学生成绩有了一定提高,平均分较上一年度提高了3.7分。特别是主观题回答中,有些问题在教材中没有直接答案,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采用将PBL和LBL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学生得分率明显高于未实施PBL教学的学生。
三、讨论
一、专题设计思路流程
(1)介绍辩论会的宗旨。正所谓“学术以竞而走,真理因辩而明”,本次辩论会旨在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辨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同学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我们一中学生的风采,促进师生、同学间的互动交流。
(2)介绍评委。由学科组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七位评委成员。
(3)宣布辩题。正方:转基因技术利大于弊;反方:转基因技术弊大于利。
(4)辩论会流程。①开篇立论阶段。正反方一辩分别发言。 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②攻辩阶段。反方二辩选择正方辩手提问、正方二辩选择反方辩手提问;正方三辩选择反方辩手提问、反方三辩选择正方辩手提问。攻辩阶段,提问、回答都必须简洁明确。③自由辩论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不可回避交锋;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能纠缠。④观众自由提问阶段。由双方后援团向对方辩手提问。⑤总结陈词阶段。辩论双方应根据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
二、专题学习的教学策略
(1)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课堂学习的切入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生物,理解生物学。” 在学生通过对“专题1——基因工程”的学习对转基因技术及其成果有了深入了解之后,还可能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怀有不尽的畅想;同时,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接触到了转基因产品。学生从媒体上也听到了一些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争论的意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疑虑和想法。那么,对于转基因产品我们如何看待?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讨论的焦点是什么?人们心中的疑虑有多少是盲目的?有多少是有科学依据的?从这些问题出发,能够很自然地引起学生对转基因生物的关注。
(2)在问题讨论、辩论会准备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展开辩论、提出问题。在理解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提出个人经过选择、鉴别、整理而形成的观点和依据。在辩论中,让这些信息得以运用和共享。教材提供了学习的蓝本和思维的线索,教师只是发挥指导和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有些不科学的想法予以指正,对学生知识水平达不到的环节予以点拨。
(3)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进来,学生的活动才有效。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比单纯获得现成的结论更重要。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利弊问题的讨论,不同于其他生物技术专题,因为其他生物技术专题的原理和技术都具有确定性的特点。本节应注重于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引起学生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而且能以科学的态度予以思考,即对不同的观点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加以理解和辨析。在态度取向上,正如教材所说“应该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通过“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单纯从技术角度去理解人们对待转基因产品的态度,应该看到,其中还包含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
三、学生学习后记
学生甲:我从未亲身体验真正的辩论,只是一种想象。当我真正站在辩手的位置,才明白心理的压力和恐惧。但当我看到对方从容的谈吐,开始明白,辩论不仅仅是一场智慧的交锋,更是一种心态的比赛。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的磨炼和洗礼,我会成长,会更好地承担一份责任。
学生乙:生物辩论赛虽然已结束,但给我带来的思索将维持下去。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研究,固然辛苦,却乐此不疲。这次辩论赛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号角,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努力缩短差距,最重要的是现在我喜欢生物学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把学生物的目的奠基在考试和升学上,这是我最大的获益。
学生丙:这次辩论赛让我的视野从课本中延伸出去;此外我们从中学得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将所学知识,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总之,这次辩论是一次挑战自我,锻炼自我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四、教学思考
这样的辩论会我校生物组已举办过三次,形式多样,班与班之间辩论,班内同学互辩。因此我们不是为了公开课而公开课,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更不是作秀。辩论会之前,师生双方都要做许多前期准备工作,因为辩论赛不能预演。记得那一周学生有四门功课要进行单元测试,但同学们还依然兴奋地准备着,乐此不疲,因为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学习了基因工程的应用后,专题4中有多个关于转基因的辩论话题内容,我们不想让它成为书本的摆设。我们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个人经过选择、鉴别、整理而形成的观点和依据。在辩论会中,让这些信息得以运用和共享。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首席,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和指导者。这一次我做到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1现代生物技术教育的作用
1.1开拓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学习内容会涉及到众多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尤其是基础理论,所以会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的生物学视野。例如学习胚胎工程一定会涉及和卵子细胞的发生过程和激素调节、受精作用机制、胚胎发育过程等;学习克隆技术就一定会涉及细胞的全能性、分化与脱分化机制、细胞的核与质相互作用等原理。如此种种原理的学习,除了会增加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会启发其进一步思考生物学未来发展方向,提高其创新思维,开拓其视野。
1.2增强科技意识
由于生物科学研究领域涉及面较广,包括农学、医学、环境科学等方面,所以在其研究日益加强的同时,应用科学也必将得到发展,反过来也可以从应用科学中汲取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研究提供素材。例如,“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会对新世纪农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更会很大程度上缓解全球各地都面临的粮食问题。除此之外,生物科学还对全球人口问题、资源短缺、食品健康等问题影响深远,只有通过将生物科学转化为绝对生产力,才能让生物技术彻底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借助于生物教育,学生会系统了解到科技的内涵,并掌握生物科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
1.3提升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认识
在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技间的较量无疑是核心之争,各国争相发展本国的优势产业,其中生物技术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甚至掀起了一股生物技术革命的热潮,是上世纪继蒸汽机和电能应用以来的重大科技变革,为世界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生物技术已被应用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增加、生态破坏等各个重大问题的解决中。在此过程中,生物技术不断得到发展,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人们的健康状况得以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种种弊端得以转变,更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展望未来,新世纪生物技术必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更能有效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与信息技术一同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新世纪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高中生物教育而言,学生们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初步了解和进一步展望都会助于他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更好的面对挑战,增强其辩证性思维,以迅速融入社会。
2现代生物技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2003年)的规定,此阶段的现代生物技术课程包含36个课时,内容必须涉及到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四部分。其中基因工程包括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原理、技术、应用及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包括动物的细胞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体细胞克隆,并举例说明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胚胎工程包括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应用及胚胎干细胞的移植等;最后一部分包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等。
3现代生物技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学建议
现代生物技术是随着社会各层面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持续关注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教给学生最及时科学的知识。另外除了教师的努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探索,及时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研究发现。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专题报告,通过口头辩论、小型研究论文等方式进行。
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网络资源进行研究,除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将网络搜集而来的材料整理制作成课件,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在课外为学生提供其他自学的方式,如教会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关键词、相关网站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者教师可以就某一基因工程为专题,首先提供给学生部分网址,其次鼓励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材料,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强化了自己的知识理解力,而且学会了新的探索方式。另外,处理课堂教学的种种方式外,还应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可以,校方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研究单位和工厂进行实地参观生物技术的生产车间或实验室,学生可以亲自观察或体验应用过程;或者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就某一专题做一次研究报告,向全体师生展示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前景。这样的实践经验远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效率更有效、记忆更加深刻,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4结语
在新课程的培训过程中,笔者常听一线教师谈起大家对这个专题不重视。为了了解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笔者以网络访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做了调查,访谈了包括辽宁、北京、广东、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的十余所重点学校的一线教师和部分省市的教研员。对于本专题具有代表l生的教学实施情况如下:
(1)“区里建议,将这个专题的内容分散到其他不同的专题,比如关于转基因引发的伦理问题,分散到基因工程这个专题。教师们都灵活处理,本专题占不了多少课时,也就2个课时左右吧。”
(2)“如果是新课,我们在某些内容上互动一下,比如一起辩论和探讨克隆人的问题、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等等;如果是复习课,则主要是教师归纳学生背知识点。”
(3)多数教师表示:“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讲,有时也让学生说几句,一课时完成。”
(4)还有很多老师表示,刚进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讲了,后来几届压根就都不上了。
至于不上这个专题的原因,教师们都表示是因为“考纲没有明确的要求”。有的老师还说:“涉及的这些内容在通用技术、政治课上都讲,所以生物课就不讲了,节约课时。”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没有认真落实“课标”的这条要求。但也有一位教师说:“我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辩论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个学期我开始带高三复习班,又在复习班进行了这个专题的辩论课,效果同样很好”。但同时他也表示,“我所知道的其他学校,这部分内容都不上”。
2、实施本专题的重要性
实施本专题的教学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
“课标”在前言部分这样写道:“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强调,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在实施建议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更是用大量篇幅强调了要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选修三模块的教材,紧密结合着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不仅是生物科学技术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三大工程教学内容之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教学更是直指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与前几个专题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
社会责任感是一切有理智、有能力的人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以及对在履行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当今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总体情况良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需求,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淡薄。由此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有着深刻的意义。虽然造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任,而且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能起到主导作用。新课程不仅强调德育课程的建设,更明确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向学生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中,还要蕴涵在各科课程中。在生物学科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很多,选修三的这个专题更是如此。
(1)为什么要时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通过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可以向学生乃至公众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造就正确的伦理舆论导向。生活在不同社会中的人类群体,其价值观取向存在差异,对同一个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经过讨论,能够引导得出正确的社会舆论,而正确的社会舆论将引导出正确的措施、法规、政策和社会效果,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者,经过讨论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全面。比如对社会上关于代孕母亲、库、安乐死等问题的讨论能够碰撞出许多不同的火花,能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符合某一个历史阶段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
二、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内容
中国民航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集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行业院校,在校学生均为非生物专业。学校利用航空医学研究所的师资力量从2006年开始给全校本科生开设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生命科学概论》,深受学生欢迎,每学年选课人数达到800人。向非生物学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于“基础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学科交叉性”,从介绍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物质基础入门,衍射到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从细胞到细胞工程;从生物物质代谢深入到生物遗传的本质———基因,从基因到基因工程,直至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物的奥秘;同时还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类群上描述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科学性、趣味性、学科交叉性和贴近生活性的内容介绍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与我们人类自身生存和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生命科学素质得到提高。讲授内容在注重系统性的基础上包含了最新的科技前沿、最广泛运用的生物学技术手段、最热点的人类疾病、最新的交叉学科等等。我们密切关注科技最新动态,把其中反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最新进展的内容及时移植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例如:在“遗传”部分介绍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现代慢性疾病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近况;在“病毒”部分介绍SARS、H7N9等疾病的致病机理、防治途径和治疗方法;在“免疫系统”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在“环境”部分介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等。这些“时尚”新内容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命科学概论》教学内容庞杂、信息量大、知识难点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直观的东西更易于接受、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组合方式讲授课程,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不仅增加了课堂的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另外,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生物学相关影像资料,给学生更为直接的视觉感受。例如播放科教片《人类消失之后》,让学生充分理解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开展课堂主题演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我们组织开展了课堂专题演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初步确定当前生命科学重要前沿问题的题目,如生物芯片、基因工程、干细胞、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基因食品等,把学生按5~6人一组分组,每组确定一个主题,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写成小论文,并做成幻灯片在班上交流演讲。这样增强了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利用、团队协作、论文写作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生物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快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甚至危机。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综合性,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科学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他们捕捉信息、分析事物的能力。首先,教师初步确定当前生命科学具有争议性的热点社会问题,如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克隆人的利与弊、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垃圾焚烧的利与弊、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等。学生通过分组每10个人一组,每2组自由选择一个辩论主题作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每个班级推举一名主持人来主持辩论赛。通过辩论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并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其计算方式为:最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由课堂出勤(占10%)、课后作业(占10%)以及课堂小论文(占10%)三部分内容构成,期末考试成绩采用撰写课程论文和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但评价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完成作业的质量,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多元化的考试方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且避免了少数学生平时不学习,通过考前突击准备获得较高分数,导致课程成绩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2009年2月将迎来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以及《物种起源》首次出版150周年。达尔文及其同代人阿尔弗雷德・华莱士所宣示的观点不仅完全改变了我们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也影响了我们对变化的观察和描述方式……自从《物种起源》发表以来,进化生物学的原理已经融入医学、农学、基因工程、流行病学等多个领域。除了生命科学外,进化概念还给许多领域带来了启示,包括经济学、文化研究、城市规划以至电脑游戏设计。演进变化这一概念已经镌刻在公众脑海中……我们诚邀您一起来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不断学习进化生物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广泛的领域的。”
这个通知只有短短二三百字,却将进化论的意义概括得非常清楚:(1)进化论思想是生命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2)进化论思想对很多领域产生了影响;(3)进化论思想影响了公共想像。
2月7日第1场报告会题为“肿瘤:最适细胞的生存”。报告人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肿瘤分子遗传学转化研究中心主任Thea Tlsty博士,她研究肿瘤的分子过程已有20年。
2月8日第2场活动是读书俱乐部的活动,拟讨论的书是2001年出版的《达尔文的幽灵:〈物种起源〉再探》,此书作者是Steve Jones,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一名杰出的遗传学家。该书是按照《物种起源》原书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这场讨论的主持人Lauren John是一位图书馆员,曾写过一本书叫《如何组织图书讨论小组》。图书讲评人是探索馆的资深科学家Charlie Carlson,他把《物种起源》和《达尔文的幽灵》两本书串起来讲。对这场活动感兴趣者需事先预约。
2月11日第3场活动很有趣,题目是“谁是最适者:捕食者――猎物竞争游戏”,由探索馆的科学家兼教育专家Karen Kalumuck组织。探索馆的来访者志愿组合成4个小组来扮演捕食者,看谁能在捕食游戏中生存下来,谁会灭绝。游戏结束后,Karen Kalumuck会讨论这个游戏的意义何在。这个游戏在白天搞两场。
当天晚上举办第4场活动,这是与Commonwealth俱乐部联合举办的。Commonwealth俱乐部本来每隔一周就搞一场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的辩论。这次辩论的主题是:人类基因组测序应用的伦理学问题。两位指导专家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学中心的副主任Mildred Cho,一位是科普作家Erin Cline Davis。探索馆的会员和Commonwealth俱乐部的会员可免费参加,非会员需购买5美元的入场券。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260-0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素质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康地发展。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主要探讨对素质教学的认识和生物教学中具体实施的几点做法。
1 我国的素质教学
我国的素质教学已经开始了很长时间,尤其随着人们对应试教学质疑的呼声越来越大,我们更加认同素质教学的必要性。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九五"计划明确提出:要改革培养人才的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素质教学的道路上,我国已经有很好的例子,比如山东杜郎口模式和MS-EEPO教学模式等等,并且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大力的推广。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将素质教育逐渐回归到"人"本身,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逐步地实施和完善。
2 生物教学中素质教学的实施
2.1 注重生物教材中的素质教学,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生物学是无数科学家毕生努力的结果,这些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料是笔巨大的财富,生物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包括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崇尚科学的态度、科学发现的经过及科学家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例如DNA分子结构的探索历程中,介绍了多位科学家和多学科之间的合作,还渗透了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贡献。
2.2 注重生物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生物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最紧密,而且应用也最直接,教学中寻找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的应用,是使学生真正学好生物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之一。例如《基因工程》部分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搜集大量的转基因生物,通过实实在在的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彻底明白基因工程的原理、步骤、工具及其产物只能是蛋白质类药物等。
2.3 注重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高中生物从必修1开始就一直围绕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对细胞结构和细胞器的介绍都遵循这一原则。在生命系统的介绍中,还渗透着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基因的复制和表达部分的介绍中,强调各个过程的物质性,密码子的讲解过程强调通用性、简并性、专一性,渗透着所有生物起源于共同祖先并遵循相同的原则;在生物进化历程的介绍中,强调生物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观点,渗透着各种生物之间和谐并存、共同进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等。
基于以上的素材,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积极引导从美的角度来探索科学的规律,以期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也是素质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3 素质教学的实施需要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
3.1 小组合作法。无论是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还是EEPO教学模式都非常注重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并在此过程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享受成功后的喜悦感;另外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展示和比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生物的实验教学中同样需要分组,在分组时要注意不同特长学生的结合,使每个小组维持在基本相同的水平上,这样的竞争才真正需要组员们竭尽所能、全力以赴。
3.2 探究讨论法。生物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涉及学生比较陌生的领域,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需要涉及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在一步步的引导过程中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这些问题则多采用学生之间的讨论法,以教师指导下的生生、师生讨论为主。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以形成信息的多方面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以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师生互动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只有师生共同发展才能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生物学中的一些开放性问题,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前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以班级辩论赛的模式展开,教师可以充当裁判角色参入其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总结归纳、语言表达、思维整理等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师生感情,这才是教师最宝贵的财富。
3.4 实验教学法。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就不可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任何科学理论的提出也必须建立在确凿的实验数据基础之上,所以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科学素养,是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实验教学也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等,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以及相应的实验设施,采取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实验教学中,还要使学生懂得科学发现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唯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才能使偶然变为必然。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疑难,让学生懂得成功往往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获得的,这同样是素质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素质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当然,科学素质的形成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需要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毕当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课堂做起,真正把素质教学落实到实处,用自己的智慧和忠诚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 羊红梅.谈谈我在生物教学中是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4
[2] 梁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文理导航(中旬).201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