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应体现生活性的特点。“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但教材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工具,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所以,我们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灯 。
选择社会大教材要注意教学材料要新颖、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我们应该选择最新的、紧跟时代步伐的材料,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近期我们党和政府的重大决定、网络上关注度比较高的事件以及在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等。把这些材料有机的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让我们的教学与生活接轨,与时代同行。
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回归社会、顺应时代,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方式,是拓展深化新课程的必然要求,也顺应了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进步。应努力使学生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发展。
二、家庭教育应该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支撑,二者必须紧密结合,而现实却不容乐观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了依靠学校,更要依靠家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的两个翅膀,少了任何一个都将是残缺。而现状是,农村的家庭教育这只翅膀大多数是断了的。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么是不理不睬,任其自生自灭,要么是隔代家长的过度宠溺。就算有少数农村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的目光也只是停留在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考试成绩上,对孩子的品德方面不太关注,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言行上有点坏毛病没多大关系。所以有时会碰到有些学生语文、数学成绩非常好,在家却是个“小祖宗”的事情。另外,很多农村家长本身就素质不过硬,不能做出表率榜样,大人们的言行中夹杂着脏话、粗话、行为不注意,无行中使学生受到负面影响。所以,农村的家庭教育不但不能帮助学校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起了拖后腿的负作用。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起托起孩子的成长,这是今后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难题。
三、全社会对思想品德这一学科要有充分重视,才能最大发挥它教书育人的功能
经调查研究发现,当下社会的孩子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多样化,且带来了非常恶劣的结果。为了能够逐渐的改变这些问题,文中对问题现状进行调查,对产生原因进行分类,对问题的严重性作出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改善方法及做法,即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心育艺术。本文在明确心育概念的同时对如何进行心育教育进行了详细分类说明,能够使教育者能够把方法应用到实际中。
一、学生的素质现状及产生原因
提起当下的孩子,大部分的人都会不自觉摇头叹息。频频出现的自杀新闻和流露在网上的各类不雅视频无一不在展现当代孩子心理的不堪一击与道德低下。在职场晚辈的眼里,当代的孩子大部分自私、没有团队意识、不懂得尊敬前辈;在老师的眼里,当代的孩子也越来越难管理,打架、逃课、上网、恋爱、懒散仿佛成了当代大部分学生的代名词。老师开始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越来越不懂事,一代不如一代;在家长的眼里,孩子们越来越难沟通,总是盯着电子屏幕,对父母没有半分耐心,不愿意与父母说话。见到亲戚也十分冷漠,打个招呼仿佛成了酷刑。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孩子们肩上担负着祖国的未来。因此,孩子们的现状令人担忧,这种现状也促使了研究者去探索背后的原因。经调查后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缺少父母的关怀。现在的孩子中有许多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养成了自卑但自尊心很强的性格,很容易与人产生矛盾。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忙碌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只能以金钱作为补偿,更导致了孩子的骄纵,自我,不懂得体贴别人,冷漠。
(2)社会诱惑大。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学生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由于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缺少人引导与教管,学生非常容易就迷恋游戏、沉迷斗殴。
(3)学校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疏忽。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不少学生老师都已高分为目的,因此并不重视这样的“副科”,常出现不上课或者占课现象,导致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教育。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大部分学校在初中后才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之所以在初中开设这门课程,是因为初中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初中这个时间段,人的大脑发育趋于逐渐完善,属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逐渐形成。而上了初中后,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内容难度增强,学习时间延长,给学生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也开始接触形形的人物,与父母的交流减少,因此,如何给学生塑造正确观念的重任便主要落在老师身上。此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极其重要,不仅能给学生缓解压力,保证学生心理健康,以一个更好地状态去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如果在人生的转折期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会更加容易被不良的观念所浸染,走上弯路,由此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大部分的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不再是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三、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
针对每个孩子情况的不同,如何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仅仅传播正确的观念远远不够,还要通过心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称。只有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生活。如何将心育应用到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上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在心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何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事件来让学生自己领悟一些道理。例如,讲到善待父母、懂的感恩时,可以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家人,由一对夫妇,一个小孩和一个老人组成。这对夫妇对孩子非常好,但是对老人非常差。平时经常嫌弃老人,忽视老人,在吃饭的时候,也只是给老人一个木碗,盛小部分的饭菜,让老人坐在一边吃。有一次老人吃饭的时候将木碗掉在地上,木碗摔成了两半,饭菜洒了一地。妻子对老人破口大骂的时候发现小孩正在小心翼翼的把碗捡起来。妻子奇怪的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捡这个碗?’孩子天真的答道:‘以后你们老了,就给你们用。’”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分辨生活中的是非,找出父母做的不对的地方和导致的结果,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对待父母是正确的。
其次,要培育学生心理素质。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培育: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课堂上为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合适的游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信任感、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真正懂的换位思考。而在进行如何让给同学们保持良好的情绪时,则主要通过交流来完成。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分享一些引起负面情绪的事件,同时说出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负面情绪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分享完后,可以对这件事进行细致的分析,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假设结果,进而对结果进行假设,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持良好心态的益处,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思想品德教育成果将会影响和伴随学生一生,因此,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应当更加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减少悲剧的发生,让学生有一个灿烂的人生。如果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心理教育方法更加方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才能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逐渐提高。在思想品德教育下,当代的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能力都在逐步提升,他们自强自立,积极进取,在道德境界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现实状况。在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时,我们距离最佳的教育环境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首先,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与行为都不成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的富足,越来越多的学生贪图享乐,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业与生活,出现了许多精神空虚的想法。这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注重物质生活,对教师也存在不尊重的现象,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与教师吵架甚至打骂教师等情况都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不尊敬也导致了教师对自己职业信心的丧失,无法继续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初中生的自律能力较低,在信息化的时代,许多学生会沉迷网络游戏,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与积极性。
其次,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有待改善。我国当代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论学习上已经达到了优秀的教育阶段,但在实践活动上还处于初步的试探阶段当代初中生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大多来源于书本,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并未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需要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而实践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生活。
最后,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以试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我国采用多年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这种评价方式下,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书本内容的记忆。思想品德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思想进行转变,死板的对书本知识进行记忆有违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目的。思想品德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需要社会的支持、教师的努力与家长的理解,评价方式是间接导致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试卷成绩的过度看重导致学生经常忽略思想品德教学的真正意义,仅以记忆书本内容,取得优秀的成绩为学习目标,扭曲了思想品德教学的社会实践性。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学科,在这一学科的开展中,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稳定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他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知识体系,良好的教育与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紧密相连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也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思想品德教育是源自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下,更多的是对学生周围环境的改变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以善良、友好等心态处事,这也是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在现实社会道德情景中逐步提高分析、选择、判断的能力,逐步增强鉴别、抵制和排除不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健康成长。
三、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面对当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抓紧将其解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当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对提高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一些见解。
第一,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我学习。在思想品德素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逐渐转变学生不端正的学习思想。在思想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起到模范作用,为学生的行为提供榜样。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在小组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纠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将思想品德教育生动化、活泼化。
第二,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增加社会实践并积极落实。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亲身经历,理论的学习仅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完善,并没有对学生的生活造成直接的影响。只有真正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才能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即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进行。在校内的实践活动可以极大的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但在校外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意义。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自己的行为意识更有规范性,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第三,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加入思想品德教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较为关心的内容。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简单的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意识等综合能力都进行了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应当计入期末成绩,促进学生将思想品德学习的精华应用在生活中。评价体系的更改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更加完善的关键点,增加实践课程,在实践中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体制的缺陷
1 一味说教的灌输方式,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稳定单一,基本上在几年内的变化很小。并且教师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循着一贯的模式,即教师授课、学生听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不但导致学生无法与教师交流想法,不能够获得与人交流、被人认可的乐趣,而且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创新能力没有办法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得到提高。
2 重视理论、理性,忽略实践、感性的重要作用
“知易行难”永远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缺陷,而学以致用却也永远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没能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忽视知识的学习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加鲜活、深刻。例如,在讲述西方工业革命的部分时,如果能够安排学生去做相关资料的查找、整理,最后在课堂上交流,那么学生肯定会对此印象深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举措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气氛
古人云: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到推进作用。试想思想品德本来就是一个略显冷冰冰的课程,如果再加上授课教师的“专制”,整个课堂呈现“唯师命从”的气氛,怎么会有学生提起勇气去与教师交流呢?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他们勇于大胆猜测并思考,那么学生才能够不畏于教师的威严,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整个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氛围,在某种程度来说,不仅是学生思维自由发挥、拓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师生间相互学习的一个机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与学生和谐相处,才能够为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运用创新型教材,使观念与时俱进
时代是在每分每秒进步的,对于我们教育工作来讲,在近期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理念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许多新知识、新观念确实能够运用在教学工作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
创新型教材的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事例使教师不需要再干巴巴地讲解那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理念。另外,创新型教材增加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设定问题,再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解文章,最后与同学交流讨论等内容。创新型教材鼓励探究性学习,能够辅助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思考的能力。
1.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这种矛盾越来越为明显,已经严重制约了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成效,严重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必须对教育方式、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下面,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就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改进策略进行简要的探讨。
2.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的特点
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实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在继承和发扬旧教学大纲优点的基础上,作出了很多创新和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文性。在老版本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更多的是强调这门课程的政治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似乎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讲生冷机械的政治,而缺少实际生活相关的人文内涵。相反,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却很好的将政治与人文结合起来,实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标准在人文性方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思想性”上增强了“人文性”,以培养学生的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关注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重视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熏隗。
2.2 德育性。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关键时期,但老版本思想品德教育在对学生的德育方面还有所不足,真正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指导思想更完全不够,新课程标准在这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加强。以为初中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根本任务,充实了公德教育内容,将中小学习想品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教会学生与人为善、平待待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2.3 生活性。“学会过美好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初中思想品德应用于生活才是其真正的任务,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必须切入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能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之中,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能有用,可用。而老版思想品德课程,普遍存在着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一方面使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另一方面使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不切实际。
3.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改进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分析现有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3.1 充分运用多媒体拉近生活距离。生活性是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对教学策略的根本要求之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收集相关图文资料辅助教学,包括如电影、音乐、图片等,这样既可以减少板书讲解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更为直观的认识,通过与生活实际更为相接近的情景塑造,拉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如在《防患于未然》一课中,我们就可以收集关于犯罪危害的影片、相关歌曲、音乐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学生可以直接感知的情境,让学生能从空洞的讲解中脱离出来,产生身临其境,情入其中的感觉。
3.2 改变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极容易固化学生思维,影响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在新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其德育性、人文性,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能完成自我思想素质的升化,完成自我道德的提高。比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所知的进行发言探讨,然后再演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知的事件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
3.3 紧跟时代步伐展开教育。应用于实际生活,与生活实践相接轨,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了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性,有着重要意义,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抓特殊事件展开教育。比如近期南海冲突、冲突、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等等,都可以极好的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体现出明显的生活性、人文性、德育性的特点,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势必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分析时展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要求,以此为基础采用合适的方法展开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乃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J]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方式探究
1.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对各种问题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教育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在原有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衡量学习情况的指标是考试成绩,这明显无法代表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真正掌握情况,因此,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教育方式,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教导学生,才能够有效将教学内容切实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2.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的很多内容都是理论性、概念化的,单纯依赖课本难以使学生充分认知这些内容,所以,需要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会这些品德教育内容,通过他人的评价、自身的思考和反省,进一步加深对思想品德内容的理解,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学习中不断改进。同时,社会实践的方式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主动进行学习,并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德知识。
3.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情境教学的方法就是利用设计的情境来给学生一个模拟的环境,使其对教学内容形成直观、深刻的认知,达到启迪学生的目的。这些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性,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思维模式的培养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需要教师充分结合这些教学方法,综合各种方法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最大程度的保证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1.学校方面。尽管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抓起,但不可否认,在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中,他们在学校的时间最长。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于是好多学校只认准了这一个道理,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抓得非常好,也的确培养出了非常多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然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传授,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来讲,片面地强调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是十分落后的。思想品德课程,应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最好形式,构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灵活教育体系,与时俱进地构建知识、生活、情感相融合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以生活来感化,以情感来教化,让学生明白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门有趣的课程,是服务于生活的课程,更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由过去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转变为侧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和健康人格的教育,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它必将在促进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起到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理念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要求教师用更多的爱去浇开学生心灵之花的活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奉献爱心的过程,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坚信,关爱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当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尊重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尊重里学会做人、学会自尊的。因此,教师在用爱心去感化学生、改变其面貌时,注意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显得特别重要。只有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才能实现情感交融,促进其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关爱学生,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很容易接受该老师的教育。因此,教师关爱学生更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面对学生,消除学生的顾虑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热情,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爱心能点燃希望之火,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爱心能扬起生活之帆,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献出自己的爱心,用爱去浇开学生的心灵之花,让祖国这个大花园永远都是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二、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公平地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课上不能一遇学生的违纪就大声的训斥,要学会运用委婉迂回的策略来处理,若能用幽默的方法来解决,那定会有意想不到效果。教师可以在课余的时间放下“架子”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敞开自己的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学会倾听他们的观点,了解他们的疑惑和要求,多用激励性和亲和性的语言,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赞许的目光,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尽量不打断学生的话题,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课堂上教师也要从一个知识的灌输者,发号施令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建构新知,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
三、树立新的教材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思品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可以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适当拓展思品课课程资源,把我们周围大量鲜活的信息引入思品课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拓展出来的课程资源必须为学生服务。首先教师要拓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品德的培养回归生活,这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切实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拓展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他们最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再次,拓展课程资源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而即使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也不可能关注到所有的地区、所有的学生,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当然,拓展思品课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思品课教师一定要把更多的“热点材料”拓展到课堂教学中去,平时有一个及时把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教学中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关注人文,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拓展思维空间,发挥学生潜能
笔者认为,初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和家庭、社会、学校是分不开的。针对上述情况,就必须有的放矢,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中间,崇洋的思想很严重。他们对自己国家了解很浅、很少、很片面而且思想偏激。因此,教师应当侧重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思想牢牢植根于学生的脑海当中,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1.应使学生知道怎样才是爱国的行为
2.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3.要注意公民道德教育,既要强调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也要强化其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享受应有的社会利益的权利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强化我国的历史、国情教育。
二、法制教育
很多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此,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犯罪。法制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也可通过参观有关的单位、图片展览;还可通过多媒体的法制栏目等形式。有效的法制教育可以成功地遏制青少年犯罪观象的发生。
三、集体主义教育
由于家庭关系和独生子女的原因,大多数的青少年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从不考虑别人和集体。学生中的极端利己主义,唯我独尊思想相当严重。他们可以为了他们的一己之私大打出手。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人的成长不能离开社会,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另外还必须提倡“雷锋精神”,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气氛。
四、家庭美德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年级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学校在学生培养上逐渐从单一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知识人才。受长期陈旧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新课改环境下,仍然有大部分教师不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探讨教学模式生活化,对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提高学生时间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思想品德教育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思想品德教育通常具有理论性强、难以理解等特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品德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将思想品德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生活化教学举例,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想品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哪些品质是被社会接受的,哪些品质被社会摒弃,这样能够使学生逐渐向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2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探讨
2.1运用情境教学,实现教学生活化
情境教学是非常普遍并且效果优异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新课标八年级思想教育课本《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节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充分使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这类问题“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QQ吧,想问一下,你们的QQ等级多少?什么时候申请的?你平常都用QQ作什么?你认为QQ对你的日常交往产生哪些影响?”诸如此类问题,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切入学生的敏感点,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引起学生激烈的课堂探讨,教师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念,在因势利导,开始课程内容的学习,讲解网络交往的优缺点,对如何提高自身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等进行分析。由于事先找准了学生的敏感点以及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知识的吸收,转变为自身的思想品德。
2.2创设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在现代教学中使用较广泛,能够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进行内容的再现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极大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自身模拟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在“诚信品质”的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题材,表演一段有关“诚信”的小品,再由底下学生进行点评,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表演形式中获得对诚信的深刻理解。再比如学习“勤俭节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农民种田的情境,深刻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多次实践研究表明,课堂情境模拟往往会带来强烈的吸引力,是现代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2.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判断标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能够将人们隐藏的品质一一表现出来,因此,初中思想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比如开展社会公益劳动、社会调查、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给居住在里面的老人带去欢乐,学生在实践中,就会逐渐形成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自己设置一些环保相关的宣传标语与活动实践计划,然后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完成计划中设置的各种工作,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领导学生实践,在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将实践过程与时间内容形成具体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总结与报告情况,针对实践过程存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点评,并给出改进的建议,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3结语
思想品德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将生活化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提升。另外,注重教学实践,构建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牟红菊.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生本教育”的探索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沈银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2,(44):130-131.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道德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就是学习的主导者,也就是学习的主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道德教育,由于目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严重不足,导致在初中道德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也就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品德教师对道德教育认识不全面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并不是外界直接刺激来获得的,很多情况都是在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沟通下共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品德课堂中道德教学老师需要通过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但是由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很多都没有全面认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教学中也就没有重视,没有健全的道德知识体系,对道德的概念也十分模糊。由于教师在对道德知识方面的模糊也就导致道德教育的困难增加,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2.思想品德道德教育观念不健全
教师对初中教学很多都是本着升学教育和素质教育,很多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也就导致在对思想品德道德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的观念都没有发展健全,对于老师教学也就没有更好地发挥实效。随着现代知识的快速发展,老师的思想也要不断转变,跟上时代的进步,不断增加新思想,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思想品德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很多时候会感觉学习的无聊,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再加上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追求的就是升学率,大多数都是要求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进行牢记,应付考试,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合理安排,不会特意地安排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的方法
1.提高教师整体的道德教育水平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引进专业的道德教育教师,聘请道德教育的专员人员,通过道德专业教育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的道德教育水平,未对学生进行专业的道德教育提供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学者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单一的教学方法,都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没有更深地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比较枯燥,对于思想品德教学在道德教学中要提高创新理念。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影响其行为举止的重要因素,而一个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育方式、理念、策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老师要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的服从,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新知识与能力进行获取。
2.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初中生道德观念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形成道德意识的时候需要从抽象的法律现象逐步形成法律概念,通过长期的培养最终形成道德习惯。在对这些抽象的知识的学习中也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充分做准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十分重要,由于思想品德课具有特殊性,没有语文课那么多优美的诗句,也没有历史课那么多典型的实例和传说,也更没有地理课那么丰富的图片和各地趣事。所以,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提高兴趣也就需要老师能够精心地准备课堂,然而在对思想品德道德教育中,老师首先就要充分地理解道德教学的概念,要充分地把握时间和课堂有效性的相结合。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初中生道德观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这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充分地利用课堂和媒体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做出正确的认识,分清是非帮助学生的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