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1 09:48: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

篇(1)

伴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的交叉性等特点,而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广泛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决定了信息技术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如何用好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学过程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知识交流的载体。为此我构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辅以大量资料集合和信息交流工具的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同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意义建构综合评价”的教学模式,这样知识获取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而是在老师的主导控制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去获取知识。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中,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将一些地区的气候资料变成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展示这些地区相应的民居景观图及简介),然后提出问题:“请说出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和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索,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接着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达成对这一问题的共识,再到全班,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发言或通过网络平台演示),得出结论,实现意义建构(总结出民居与当地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课后再利用平台对全体学生进行学习评估,可以师生共同进行(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创新意识;合作交流;利用已有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

二、要善于借鉴、积累与创新,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

地理教学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因此需要建设与我们地理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库,其不仅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还应包括大量的文字材料。多媒体素材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但其容量有限,制作困难,且所耗的存储空间大;而文字材料却能弥补这些不足,同时通过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选取、分析、综合,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我在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过程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善于借鉴。地理多媒体教学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互联网上这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几乎包括了地理学科的各个章节,种类也五花八门。因此我在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或设计课堂整合案例时,总要在互联网中进行搜索,大量浏览并借鉴,其中的很多素材、资料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且在浏览、借鉴的同时,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带来新的启示。我最近上的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一课,其中大量的资源都来源于互联网,而且通过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的教案,使我在课件的设计上大量运用了九江长江段以及九江98抗洪的图片,这些在实际的上课中不仅使学生觉得课堂内容离自己更近、更亲切,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做出的回答也更有创意,令人惊讶。

其次,多积累、善管理。互联网上的资源经筛选可作资源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靠平时的积累,扫描的图片、录制的影像和声音、撰写的论文、报纸杂志上的文摘和学校教师制作的课件都是资源库的范畴,只要平时稍加留心,资源无处不在。资料多了,管理时就要注意分门别类,我在管理资料时就分了课件、图片、影片、声音、论文和文摘六个大类,大类中资料多的再按年级、课程或制作时间分小类,这样管理更规范,查找、使用也更方便。我在上《黄河的治理》一课时,发现平时积累的我校和其他学校教师制作的关于黄河的课件非常多,在对它们进行重组、再加工后,就很轻松地完成了该课的整合设计,可见平时积累的重要。

第三,要善于创新。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不但要借鉴、积累,还要在思想和方法上敢于创新,让资源库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我在建设资源库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对于自制的课件必定配有相应的电子教案或整合案例文字材料,以便以后使用;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大量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请他们提出建议或参与,这不仅实现了多学科间的资源共享,而且使很多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三、吸收了部分学生制作的作品(电脑图画、动画、电子报刊、科技小论文等)进入资源库,让资源来源于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整合教学最迫切解决的两个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指其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组合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其个人素质的组成,培养起来不是一日一科之功;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考老师的多方引导、多年积累建立。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将使整合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

篇(2)

引言:

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基础课程内容,也需要将学生的思想水平与综合能力进行积极的指导,使得学生具备社会生存以及发展的必备基础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模式,能将基础知识的利用率增加,并提升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改变自己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指导态度,从而在策略应用之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课程教学水平。

一、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来讲,良好的课程教学方法对课程学习任务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各个科目教学期间都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利用其拓展地理课程知识,将教学模式转变,能将新课程教学目标全面应用。由于新的社会背景下,地理课程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支撑,通过结合运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由于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呈现往往都是需要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而多媒体的展示作用具备极强的演示功能,课程中的抽象化知识几乎都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所以地理教师需要结合初中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将图片、音频、音乐等内容结合利用,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多种感官调动下,了解地理环境或生态资源的复杂性,这样就能理清地理知识学习中的重点或难点的内容,深度的探究分析地理知识,并获得良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对不同学科资源的整合

知识之间是融会贯通、互相依存的。所以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之间的整合,其实也相当等于地理课程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通过对地理知识讲解,计算机能够展示相应的历史条件、环境背景、发展过程等基本的内容,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情况,教师也能利用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地理课程学习,也能为其它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条件,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讲求课程讲解的单一性、针对性。地理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搜寻有关课程的内容,能够给学生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平台利用机会,拓展地理基础知识的宽度,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能实现地理教学的延伸性开展。单纯的就地理知识来讲,开展立体的分析研究,能够将课程学习的最佳效果发挥,达到教师所预期资源整合的教学效果,尽管在两者进行整合期间,教师一旦把控不当就会将地理课程教学本末倒置,但是只要地理教师合理把控其它知识内容的融合教育程度,那么地理课程教学效果,依然具备增强以及提升空间。

三、信息技术有利地理相关知识搜集整理

篇(3)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其形声具备,动静结合,交互性强等特点而具有的突出优势解决地理事物宏观远距离难以感知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关于地球的自传和公转,一直以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都是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教师教着费劲而学生学着吃力。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flash动画演示引发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假如地球不自转,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继而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动画。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假如地球不公转,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再演示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四季的更替画面。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复杂的变化过程,生动和直观地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融入思考和集体讨论氛围之中,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营造合作学习气氛

将信息技?g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地理探究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以发展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教授《滔滔黄河》关于黄河的含沙量知识.教师提出问题: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会带来什么结果?这些泥沙是否都随着河流流入海洋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展示“地上河”的图片。配以黄河历史决口洪水泛滥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灾害的图片。教师顺理成章解释“地上河”形成原因。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与他人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既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意识,也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德育教育的?B透

地理课程目标的设计还在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方面给予了关注: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环境乃至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征;理解人类的不同生活状况。促进应使学生懂得,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保护环境,是人类持续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一些环境污染等情景再现,直接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如在讲解地震、泥石流、洪水、干旱、塌方、滑坡等这些自然灾害时,我们可以利用画面展示来创设情境,再现灾害现象带来的危害,例如:回放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日本大地震和海啸,舟曲泥石流,鄱阳湖的干涸……再现当时的灾情,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关联性及带来的危害,引起学生对情境、事件的感知,从而引发他们的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以强化记忆,加深印象,从而意识到认识并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讲解有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知识时,将一些有关旅游方面的新闻片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从现实中感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建议。如旅游卫视的广告:两秒钟我们就毁掉足球场大的一片树林。如果让学生结合广告联系生活中滥采滥伐、毁林开荒现象,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评价,得出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学生既有兴趣又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

在地理学科中正确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才能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大都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时,学生对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很难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来解释,教师用动画显示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使难以理解的板块运动学说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某些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地理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如:在讲地球公转一课时,利用动画展示,地球不停地以地轴为中心自转,同时又时快时慢地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时,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这时学生则被课件的内容所吸引,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近日点时琼海为冬季,而远日点时琼海是夏季呢?琼海冬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夏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很自然的把重难点掌握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地理教学中少不了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图。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图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展示黄土高原范围时,我采用多次闪烁的方式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范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地理读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分析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成因时,我就给学生出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形成图”,且图中的风向我制作成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一个规律:“离风的发源地越远,风力越小,搬运的颗粒也越小”。由此可推断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由风搬运而来的(即“风成说”)。从而学生也提高了根据图中所给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课堂。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教师也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实现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如我在“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这节课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四个活动,这四个活动贯穿了整堂课,使得师生互动。又如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在介绍黄土高原三大典型地貌和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时,我让学生上讲台边指图边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融洽。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整合,随时都可能有创意灵感产生,把那些繁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妙趣横生、直观易懂,达到教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快乐、牢固的效果。这种运用多媒体技术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74-01

1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在近些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工作中,广大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并且大胆尝试与之匹配的新型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所拥有的声音、图像、动画优势对处于青春活跃期的初中生有更高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明显。但整合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利用的不合理上,没有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机融合”,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学课件设计过于刻板

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应用中,有些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将黑板上的板书生搬硬套成白底黑字的PPT课件,没有对课件进行认真的设计。这在客观上的确减少了书写黑板板书所耗费的时间,但是,往往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这种使用得不偿失。还有一些课件,虽然图文结合,设计精美,但也只是电子版的教科书,课件呈现的内容课本上都有,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突出重点

过于刻板的PPT教学课件设计,会让信息技术的平台形同虚设,甚至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不加筛选地在所有环节中加入信息技术辅助方式,也会让人徒生宁缺毋滥的感叹:处处用等于没有用。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凡是能用信息技术支撑的地方一定会用,没有考虑是否需要用及如何用,这就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沾边就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媒体的使用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甚至用信息技术代替了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偏离教学内容,效果适得其反。

2 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实现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创新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步骤,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即学生在地理课堂应该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效果最佳。这就需要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地理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方面考虑,因为信息技术在这两方面的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1 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做出详细的步骤规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以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这类教学内容为例,我在课件设计中注重其美学意境的展现,采用水墨风格的背景作为本课程PPT的背景。将课程目的、学习资料、相关情境讨论及本课课堂评测等部分精细排布在PPT课件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协作式和自主探究式两种方式。信息技术平台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设计的流程主要是这样的:第一,情境导入。以第六次火车提速的有关内容导入这节课。第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主要内容有:火车已在现有铁路上第六次提速,也是最后一次提速,今后为了使火车更快些,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磁悬浮列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为什么中国先在京沪之间建高速铁路呢?为什么先在上海建磁悬浮铁路呢?我们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我们学校附近就有汽车站,为什么?能不能布局在十字路口?探究题出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观察智能。

2.2 加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独有的声光电媒介,可以让教学内容以更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并且记忆深刻。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

3 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

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常识和知识,也应该将德育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给学生。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提倡可持续发展,表现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教师也应该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心存仁爱,保护环境为国家未来建设出力的观念。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创新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 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条件进行更有效的利用

在教学方法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和提升,是初中地理教学目前的趋势,在这个基础上有效利用现存的教学软硬件设备也很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学习地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合地理资源,解决地理学科中的疑难点;设计地理学科学习平台,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需求;设置有效的交流平台,供学生之间知识经验共享所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条件,使教师致力于设计教学内容而不是专注于技术使用,才能真正改善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山东省平度市同和中学,山东 平度 122000)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67-02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很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开发地理学习资源,丰富地理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观察地理事象,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再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表现地理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初中地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方式,学会利用地图分析相关区域的地理情况、气候温度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高度,而信息技术通过声像技术、视听技术等,将图文、动画、视频等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更为直观和形象的为学生展示地理发展变化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二、目前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然而,由于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二者的整合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科学融合。很多教师都误解了课程整合的概念,认为在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就是进行了课程整合,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运用,不能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二是过度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盲目追求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三是忽略教师的课堂组织功能,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误区,盲目追求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达到设备与教学的优化组合。四是用课件演示来代替学生的实验活动,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忽略了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互动的缺失。五是地理数字化资源建设不足,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较低。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分析

3.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是对外来的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适当加工的。学习的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有时会出现一些冲突,包含着学习就是对这些冲突所导致的对认知结构进行重组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以及地理能力的运用,通过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为了消除个体所做出的非期待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个体的反应施以强化。该理论的主要思想有七个方面:一是反馈和即时的强化;二是个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做出反应;三是反应从简到繁;四是个体做出的错误反应要逐渐减少;五是回答必须与正确的反应完全相符;六是个体可以自定学习速度;七是必须详细说明终点行为。将该理论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地理信息,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行构建地理问题模型和进行地理探究。

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4.1 改革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使学习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只占50%,师生互动产生的内容占40%,学生自行创造发挥的内容占10%。因而,教师需要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地理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改为动态的传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增大学生的信息输入,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知识性,从而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让初中地理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由被动吸收转为主动思考、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2 利用好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方面,现在的初中地理教材融入了很多信息技术知识,比如说火山、地震、人造卫星照片等等,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解释地理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理规律,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从而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以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讲述“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时,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地理教师利用地球模型或者在黑板上描绘,有误差的描绘容易让学生形成误解,空泛的理论知识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也造成阻碍,从而教学目的无法达成。而笔者利用动画演示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使古海洋消逝,陆地挤压后隆起而成。学生在动态的图文展示中掌握准确的板块运动知识,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主动思考、合理质疑、发展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3建立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丰富地理课程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地理教育现代化的重难点是建立地理课程资源库,其重点就在于地理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入库管理与检索,地理信息资源库的资源包括两类:一类是地理教材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图片资料以及其他一些校内资源,另一类是各种媒体图书馆专家学者互联网等校外资源。地理信息资源库的资源需要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收集,需要保证资源广泛性有效性和深度性以及代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媒体为核心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能反映地理科学发展的地理教学内容。

4.4 创造适宜的地理教学环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社会生活环境,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还可以丰富和活跃现有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教学有关“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课题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关于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山区道路交通状况和地质灾害等的相关媒体报道,以及对山区地区带来的经济及环境的影响等,让学生们对山区面积广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利与弊有了初步的印象;导入新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开发和保持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课中,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如九寨沟、拉萨、天山等关于山区旅游点和山区的蜀道、吊桥、山区常见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泥石流等真实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课后,讲一些山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4.5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多媒体教室讲授演示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讲授。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的课件演示,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二是多媒体网络教室主导研究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能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制作出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知识辅导作用,教学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三是多媒体网络讨论研究模式,教师组织引导,提出问题,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能及时被所有参与讨论的人看见,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四是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确立学习方向,通过各种资源实现课题的目标,并发表研究成果,形成互动探讨。

五、结论

总之,地理学科是一门思维综合能力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地理教学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方法和思路。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教育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05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教育思想在我国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使用上,变得越来越广泛。在教育制度不断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够为教学方式起到很大程度的进步推进作用,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新的科学技术作为支点,以此来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将会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上进行分析,从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为实现初中地理教学提升而不断努力。使得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以教学模式的改变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使得教学的手段更加科学化,更加利于教学发展。

1 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分析

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的教学理念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们的学习内容进行图文的表达,可以将初中地理教学以图片、视频和声音的形式来改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确保教学的有效实施,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古埃及文明与发展”一课时,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摒弃传统的观念,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通过多媒体的画面以及多媒体的音频文件来介绍古埃及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及对相应的古埃及文化进行介绍,老师在教学时,先准备好古埃及文化相关视频,将尼罗河以及金字塔真实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使得学生们在进行相应文化欣赏的同时,可以根据相应的图文更加深刻地了解埃及的文化。

2 多媒体教学将地理知识进行形象化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的时候,能够从根本上对相应的课堂知识进行讲解,但是学生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其对知识的吸收率,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学知识的抽象性,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空洞的感觉。例如老师在讲解“大陆漂移假说”课文时,其理论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再根据其产生漂移的过程对漂移学说进行分析,此种理论性的地理知识难以被学生们理解,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视频以及插图的讲解来深化学生们的理解,对整个漂移的过程能够有一个新的认识,此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们的困惑解释清楚,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时能够清楚漂移的基本过程以及理论知识的形态,从形象化的角度来讲解,为学生们提供形象化的知识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另外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给了老师们启示:图文并茂离不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课堂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根据相应的多媒体手段展现给人们动态的变化。

3 使用对媒体教学注意事项总结

3.1 传统教学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选择手段分析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其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根据相应的教学手段的更新能够很好地完成整个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本着多媒体作为基础实现教学手段的飞越,通过教学过程的传统手段以及新型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结合,将教学的工作提升到最大,使得教学过程中多种手段相互结合,以此来实现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进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教学手段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的提升,以此来实现整个教学工作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从管理模式到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注重实效,开拓创新,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总结来强化整个初中地理教学革新。

3.2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教学模式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则是作为辅导,因此老师在教学时,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一项教学工具,通过教学工具的改变,其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都要从根本上进行深层次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导的工具,其本质的意义没有改变,其作用是为了让老师更加方便地讲解课本知识,使得学生们更加形象地了解相关知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抽象的事物更加形象地放在一起,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从感知上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事物,所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便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 总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其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因此根据相应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我国的教育方式朝着信息科学的方向发展,根据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改革,使得在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教学时,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昌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初中地理教学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123.

[2]姚广法.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3,(9):85.

[3]冯立本.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0,(18):98-99.

篇(8)

地理课堂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地理教学效果的优劣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热情。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地理课改的关键因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变教师被动的讲为学生主动的学,由始至终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明确一般地理教学中教学面临的困难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现出来。

2.老师在任教课堂上要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常须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图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会影响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并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的发展。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必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互换。

5.地理教学必要研究分析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并且还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和人地关系等难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情形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整个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6.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难以创造一个十分好的教育环境,刺激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方便于学生认知发展整个过程的实现。地理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本领方便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教育教学方针。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本领的整个过程。地理教学应用直观教具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引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变更学习积极性。

(二)方便充实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此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所以,充实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比如应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地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必要并且还能够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升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方便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互换,提升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教学中采用这种新颖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其他方面又能充实表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一课时,笔者就利用POWERPOINT向学生呈现了相关的图片资料,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明显的自然特征差异。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如地形自然差异(如下图),北方: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南方:平原、丘陵、盆地、高原。这样的教学图文并茂,一目了解,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方便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并且是培养人才的整个过程。初中地理教学怎么样来完成这一使命,初中学生的学习心态:首先是求知欲望强,凡事喜溯本求源;其次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但教育教学中运用电教本领,可以充实变更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升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这样做既克服了死板地按照课文进行宣读的问题,又给学生带来充实的思考时间,方便于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发挥联想、得出结论、掌握知识并把它用到实践中去。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于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说正确而可行地运用好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教学,是培养地理智能型、开拓型人才的可行方法。

(四)方便于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并且是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完成得好坏,是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针对不一样内容合理地选用生动可行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是教育教学中的一次改革,它能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是一种长远、科学、高效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79-01

1.引言

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系统科学知识,高中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表地貌以及大气等领域的知识,高中地理的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高中地理教学还具备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一首老师传授的知识,当代信息技术出现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变化。

2.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与高中地理教学紧密联系的一般有课件和网络软件等。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清楚地展现每个地理过程的细节,把抽象难懂的理性问题变得相对容易理解。加上高中教学体系限制,学生们获得户外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将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动画,音频,视频等应用于日常地理教学中,这样可以丰富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操作性,在信息技术的软件系统下实现师生有效的互动,缩短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彼此关系,有效的拓展高中地理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过程性的了解和易于理解接受的方法。

3.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对策分析

3.1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资源更为有效合理的共享

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将地理课本上本枯燥的图片与文字用音频或视频等其他技术更为生动的展现出来,除此之外,课后习题也不再是死板的答案,丰富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提供了更为便于理解的知识,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操作,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们探索地理知识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笔者前文所提到的第一条,笔者要强调一下,基于眼下网络环境比较复杂,知识良莠不齐,在具体的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辨别哪些知识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的,哪些知识是我们一定要坚决摒弃的,并极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具有极大的意义。

3.2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实现初高中地理知识无缝对接

高中地理许多知识都是由初中地理知识转化而来,这样的情况困扰许多高中地理教学老师。现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原本很难回忆的初中地理知识,借助信息技术教学,用较短的时间演示相关的知识点或相应的地理信息,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以铺垫,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对很难讲清的概念,借助信息技术的演示可轻松的解决,进而使教学内容更紧凑,教学效果更好。例如,高中地理在讲授区域治理以及区域发展的知识时候,将初中课本上有联系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视频或其他方式展现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们理清学习思路。

3.3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互动式教学

信息技术给予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便利的网络交流工具,可以帮助师生之间在线讨论和离线复习。通过网络交流工具打破原有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教学空间和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们和学生们可以在一个舒适的网络互动环境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动手操作,思考,讨论,并及时与老师互动,实现知识更好的消化。适用于应用性的地理知识,如农业、工业区位选择、城市区位选择、交通运输点和线、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人口容量估计、人口数量、素质、迁移与环境的关系等,都可以运用网络工具,利用互动式教学来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结束语

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向学生们更为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首先高中地理教师更为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才能谈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关注环境变化,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2).

[2]柯旭阳,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初探[J],福建地理,2005(02).

篇(10)

信息技术能够集声、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结合,生动直观,内容丰富,其优势在于能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地理教学进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起了辅助作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

际,就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这是我从事多年地理教学最深刻的感受。过去,教师只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由于初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很费力,而信息技术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多种方式于一体,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

二、利用信息技术,易突破知识目标

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强的课程。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点,学生如果仅靠教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事实上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智力发育还不成熟,学生听起来就如坠入云里雾里,到头来还是一脸迷茫。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形象、直观,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易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技能,也是课堂教学贯穿始终的追求。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使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积极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有机结合。

四、利用信息技术,易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

互联网是最方便、最快捷的地理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其成为教学资源的必要补充。把大容量的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传播给学生,不仅突破了“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且还用各种相关资料丰富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大了教学的知识量、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提取能力、分析信息、获取知识、探索学习、发现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讲,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还认识不到当今社会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在教学《长江沿江地区》的时候,我在网上下载大量有关长江流域“乱砍滥伐现象”“三峡水库漂浮垃圾”“疯狂的采沙船”

“酸雨造成的破坏”等图片,学生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突破、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课堂的结构,为教育教学开创了新形式,更为课程改革拓展了新渠道。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综合性、地域性的特征,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尤为明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实现教育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林君芬.信息技术与理科学科教学的整合[J].福建教育,2003(9/10).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59-02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从概念形式到实践都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国内外学者对这种整合的定义也各不相同。目前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整合主要是指将信息科技融入课程的整体中,改变课程的环境。而狭义的整合则将课程等同于教育教学。后者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主要受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认同。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狭义的整合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本文利用中国知网运用“信息技术、地理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整合”为关键词,分别搜索出近十年38篇和74篇文献资料。旨在对狭义的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理论、整合的实践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梳理其理论逻辑,以期能为人们寻求信息技术和地理课程的整合的相关问题时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理论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一课题,我国最具有代表人物的是何克抗教授。在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书中明确提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除此之外,他还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整合的常用教学模式等等。而李晴、汤玉梅等人的《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一文中,也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特点,给地理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增加学生对地理事象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地理事象的理解判断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以及地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还强调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以及应该遵循“交互性、开放性、实践性、艺术性”的原则等。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实践

近十年我国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文献综述中有54篇涉及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问题,凌钥在论文《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效整合》中提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实践过程必然牵扯到学校软硬件的建设,教育理念的转变,地理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等各个方面”。而大多数学者都从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整合来论述。

1.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教”的整合。佟磊在硕士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中分别阐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教学模式等各个环节的整合。钱丽雅在《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优势》中也认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王莉在《浅谈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中,提出“多媒体网络教学”。徐悠、刘飞、钱海春、时峰等人也分别在各自的论文中提到了相同的观点。张桂如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提出了“网络查询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网络游戏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程南云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探索》中,除了这三种外还提出了“软件应用教学模式”。汪红艳在《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初探》中提出以下四种模式:讲授演示型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讨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型教学模式。钟爱群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出类似的观点。牟桂琳的《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教学初探》中认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表现在“利用幻灯片制作讲演稿”。而王志旺在《浅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一文中,结合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提出,信息技术可以分别与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