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临床护理基础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不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等各个动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要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为了解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知状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笔者对15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认知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10月对我院住院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本院住院部所有在岗的护士。
1.2研究工具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很多,但本文只研究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部分,包括:(1)您是否认同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2)您是否认同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工或家属的工作内容;(3)您认为基础护理应该由哪些年资护士来承担;(4)您认为应该为哪些病人实施基础护理。条目1~2的选项分为完全认同、部分认同、不认同,分别赋值3~1分;条目3选项分为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不分层共同参与3个选项;条目4选项分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病人2个选项。
1.3资料收集方法
由护理部培训各科室护士长作为调查员负责下发和回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7%。
1.4统计学方法
由专人将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核对无误后,采用描述统计、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一般资料共调查临床护士148名,年龄和学历无统计学上差异,具有可比性。
2.2不同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工作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他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基础护理不论是在护士配合医生完成诊疗过程,还是护士单独完成护理,都是周而复始的,常规必须完成的,但是它不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等各个动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要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护生、低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实习护生更倾向于认为基础护理是护工或家属的工作内容,低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的工作范畴认同度低。对基础护理的性质和分工,临床护士认识不够,导致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18—02
Hemorrhage of the stomach,duodenal ulcer and Nursing
SHI Dao—yu
Shuangliu County,Sichu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Shuangliu 61021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omach,duodenal ulcer bleeding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to provide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clinical care.Methods 108 c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the stomach,duodenal ulcer bleeding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for routine care measur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care coupled with care on the basis of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than control group patients,shorter hospital stay,low complication rate,ulcer healing in good condition.The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Stomach,duodenal ulcer;Bleeding;Care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是溃疡侵蚀基底血管破裂的结果。主要症状表现为呕血和(或)柏油样黑便,呕血常伴有恶心,便血前后常出现乏力、心悸、头晕,严重者出现晕厥。没有遵医嘱服药,及时胃镜复查,不良生活习惯等均可引起出血的反复发作。我院从2011年4月到2012年6月,对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采取了出院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4月到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了10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37.2±3.8岁。将108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溃疡出血点周围,分点注射无水酒精和1:10000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止血。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注意保暖;患者应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摔倒或活动而加重出血;常规的引流管护理、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注意患者的主诉,督促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并且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规宣教,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1.3.2 实验组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人性化、个性化护理。
1.3.2.1 心理护理 发病急和来势凶猛常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烦躁的心理。持续的精神紧张和忧虑,长期脑力活动而缺乏适当的休息,与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着一定的关系[1]。故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安慰和支持患者,解除患者的焦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
1.3.2.2 环境护理 为患者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光线适宜,并且适当通风。发病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必要给患者使用镇静剂。
1.3.2.3 饮食护理 术后应禁食8h,遵医嘱适当补液。饮食不当是导致术后出血的一大原因。禁食结束后,给予温凉流食2—3d,帮助患者逐渐过度到正常溃疡病的饮食[2]。宜进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限制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少食多餐。进食不宜过快和过热,忌粗糙、生硬、富含纤维素、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应细嚼慢咽,以防损伤食道和胃肠道的黏膜。
1.3.2.4 预防并发症 治疗后的再出血是很危险的,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后,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是否有呕血的征象,观察大便的颜色及性质。每天定时测量并记录患者的脉搏、脉压差、血压。观察病人的精神及神智变化,聆听病人的主诉,看是否有头晕、口渴、出冷汗的症状。观察患者的肢端温度、皮肤及甲床的颜色是否发生改变。
1.3.2.5 健康指导 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当出现早期出血征象时,知道如何应对。出现呕血和黑便时,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和不良刺激,暂时禁食,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禁食的重要性。②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劳逸结合。③戒烟戒酒,避免禁食刺激性的食物,以防诱发出血。④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禁止乱用药,定期复查。
1.4 疗效评价标准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情况,评价护理干预措施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当p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p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2.2 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为期5—12个月的随访,发现共有54例患者溃疡痊愈,其中实验组43例。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p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3 分 析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溃疡侵蚀基底血管破裂而导致的出血,是一种身心疾病,使患者的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感到不适。其病因有很多,如吸烟、应激反应、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使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等客观因素,此外,也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改变等主观因素。通过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病因调查发现,有一大部分的患者有心理诱发因素,其中有家庭生活不和谐、学习生活的压力、太大、生活受挫等等,身心得不到良好的调节,诱发疾病。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可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导致胃、十二指肠粘膜缺氧缺血,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粘液分泌不足,导致黏膜遭受破坏[3]。常规护理比较偏重于对客观病因的治疗,而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患者心理精神等因素的纠正,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乐观的心态,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如疾病的诱因、发生及发展,使其了解到长期坚持治疗及遵从医嘱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到医院复查,降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病因复杂,复发率高的疾病。护理干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从生理上、心理上、近期、远期全面科学地综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73-0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与原理。而实训教学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现状
首先,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尽管近年来护理学基础教学不断得到完善,但是操作步骤还是过于烦琐,并不能完全适合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能做到与临床的操作“零距离”接轨。此外,长期以来,护理教师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护患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解释过于机械化、程式化。
其次,实训方法陈旧。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方法,即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学生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也提出了“边教边学边做”和“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但实施中却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最后,实训教学评价标准落后,实训成绩评定方式单一。一方面,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落后,教学中一直沿用教科书上的评价标准,与临床护理发展不相适应,不能做到护理教学中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零距离”。另一方面,实训课的成绩评定方式单一,通常是在实训结束后从十几项操作中抽签选出一项或几项进行实训考核,考核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实训能力的高低,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可能因为一次失误取得较差的成绩,因而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不易调动学生学习操作的积极性。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把评估、沟通、交流和操作都列入评价当中,可降低成绩评定的误差。
二、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的重要性
首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它既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机制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方式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非常重要,只有学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相接轨、相一致才能使学校实用人才培养目标和医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其次,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是护理质量控制的瓶颈,只有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瓶颈。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在严要求、严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和慎独的精神,为环节质量控制提供基础和保障。
最后,现行医院护理质量评价过程中,实行分病人到护士,病人从入院开始,他的责任护士就对他住院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全面负责,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还要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过去那种“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三段式的传统教学法和落后的评价体系很难培养出适应现在临床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所以,改变现行的实训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先进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培养适应临床护理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由上述可知,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和临床护理“零距离”接轨,既可加强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又可提高护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有效地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质量,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应用
首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操作的兴趣,使实训教学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新思路迈进。先进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有一个完整的评判,学生可以一出校门就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也契合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将4~5人分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护理操作项目,让小组学生扮演临床工作场景,一个学生扮演护士进行操作,一个学生扮演病人,与扮演护士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其他学生扮演小老师,依据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让小组成员对组内同学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选择较为权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评分标准。通过实训小组组内护理质量相互评价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评”的乐趣,既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应变能力,又可集中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实训学习中的注意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最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让学生在操作后马上得到反馈,了解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教师则根据组员相互评定的结果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教和学不仅有标准可依,而且和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
从实践中可知,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具有如下成效:一是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了以往的实训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训效果,有助于更好地培养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学校制定、调整、深化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依据;对积极探索护生教、学、做相结合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二是实现了学院教学和医院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和林. 注重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6(2)
[2]朱海利,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49-02
胰十二指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引起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胰十二指肠肿瘤唯一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创伤大,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含钩突)、远端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并且需做胆总管、胰管、胃与空肠的吻合,为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极为重要。所以针对此种反应,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可以减少术后死亡的发生。本文对我院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在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对具体的护理措施及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346例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3例,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173例,年龄24岁至65岁,平均年龄(44.5±20.5)岁。治疗组患者173例,年龄29至66岁,平均年龄(47.5±1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上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预防性护理方法
1.2.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如:术前准备工作、麻醉方式、手术大概的时间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术后效果,以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详细介绍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给与适当的鼓励,使其保持放松的心态。
1.2.2 术前腹部皮肤护理 清除肚脐处污垢,剔除皮肤表面的汗毛,动作要轻,切勿擦伤皮肤。术前让病人沐浴更衣,但要避免着凉。
1.2.3 术前指导 患者做一些适当的动作,如何才能不会使手术后影响切口的愈合。
1.2.4 术前饮食的准备 建议患者多食纤维类食物,增强手术耐受能力。同时补充维生素高蛋白类的营养以促进术后切口的愈合,增进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术前低蛋白的病人可酌情输入白蛋白,纠正营养状况差甚至营养不良的状态;糖尿病病人监测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之下,并根据血糖的进食;贫血的病人积极纠正贫血,必要时给予药物补充铁剂。
1.2.5 术后的护理[2] 术后待全麻患者清醒后或局麻患者手术结束3小时后,由于多数患者精神过于紧张,刀口疼痛等原因,致使刀口难愈合。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安慰,纠正不良心态。术后3天应每30-60 分钟给患者测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每4 小时测量1次,持续1周,并做好记录[3]。准确记录出入量,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术后48 小时内腹腔引流液比较多,若未及时补充,将会造成循环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每日准确记录引出的胆汁、腹腔渗出液和胃肠减压吸出的液体量,并根据尿量估计入量是否充足,术后每4 小时指测血糖1次,并根据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
1.2.6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由于该手术复杂、创伤大,会因为患者自身条件及护理的不到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胰瘘、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为术后经常出现的并发症,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 护理效果 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的病例数,计算发生率,用以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比较如下:
结果显示:经预防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0%,而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4%。两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计算,p
3 讨论
对于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都很重要,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和饮食护理[4],对于那些糖尿病患者应予以重点监测。以便尽可能的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者出现了,则应采取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以便为患者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 陈雪梨.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63例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06,7(6):145-146.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近年来该病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所以针对该病的临床诊治已经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1]。但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改变,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子宫术后生理功能状况和腹部外观美容的关注度逐渐提升[2]。所以选择微创治疗已经成为患者和医生共同的选择,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当前较为普遍的微创术式。笔者设计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综合护理配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现给予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40例接受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年龄为34~58岁,平均年龄为(45.2±1.3)岁;子宫大小为纵径5.5-7.5cm,前后径3.0-4.0cm,横径4.5-5.5cm,子宫颈长2.5-3.0cm,单发肌瘤为28例,多发肌瘤为12例,绝经患者3例。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接受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设为研究组;年龄为35~56岁,平均年龄为(46.1±1.4)岁;子宫大小为纵径5.2-7.8cm,前后径2.8-4.2cm,横径4.3-5.8cm,子宫颈长2.4-3.2cm,单发肌瘤为27例,多发肌瘤为13例,绝经患者5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阴道彩超再结合子宫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其诊断符合人卫版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任何精神和心理疾病;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年龄、病情、肌瘤个数、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妇科医生指导患者取截石位,根据肌瘤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剔除方式。若肌瘤位于子宫后壁,则需先切开子宫直肠腹膜反折处,用手指探查肌瘤大体部位,再用钳子夹住瘤体部位的子宫壁,切开子宫壁并剔除肌瘤,再用可吸收线缝合瘤腔;若肌瘤位于子宫前壁,则需先行切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处,再用上述相同方法剔除肌瘤并缝合瘤腔。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子宫肌瘤切除后按压局部伤口术分钟,手术过程中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对于血压、脉搏波动较大者给予对症处理。术后嘱咐患者多饮水、休息及减少躯体的移动,并仔细观察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切除过程中的一般护理与对照组一样,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方法: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均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术前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训练患者床上排便、排尿。术中通过言语交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护理,包括对急性尿潴留、腰疼、肉眼血尿、血肿及尿路感染的护理。
1.3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其中出血量的计算采取称重法和容积法。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s)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设备的完善,再加上医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微创治疗理念逐渐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3]。尤其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以往开腹手术不仅增加了术后疼痛程度,更是影响腹壁皮肤的美观,而近年来在各大医院开展的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预后良好的优点,大大改良了传统开腹手术存在的弊端[4]。所以笔者设计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这2种术式的临床效果。
手术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方面,而护理则是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关心与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中应注意:①心理护理是重要环节: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因此,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有关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②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极为重要,很多患者术后血压偏低。因此,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③卧位的重要性:全麻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发生头痛。并鼓励病人术后早日下床活动。④尿管的护理: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及尿量的颜色变化,如发现少尿、无尿、血尿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术后24小时去掉尿管,保持外阴清洁,擦洗外阴2次/天,防止逆行感染。⑤及时止痛:当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会感觉刀口疼痛,烦躁不安,应及时给予镇静止痛药,并安慰病人,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
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实施综合护理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排气时间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较佳,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俊.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体会[J]. 当代医学,2012,18(9):66.
[2]朱耀魁, 王晓玉, 谢杏美,等.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J]. 2010,26(7):500-503.
[3]向丽玲, 王迎春, 周宪,等. 经腹子宫肌瘤手术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7(17):98-99.
[4]王箴言, 王昱洁, 赵淑萍,等.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15(17):58-61.
[5]田慧. 22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07(27):158.
[6]刘文苓;子宫肌瘤发病机制及肌瘤内消制剂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08-01
D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为功血,此病不是由器质性的病变所引起子宫出血的,在临床上,可以将其分成排卵型、无排卵型这两类,通常排卵型常见在更年期、青春期,无排卵型则是常见在生育年龄。很多关于曼月乐的研究都表明,其可以明显的减少经血量,但是用其治疗功血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到2012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22例功血患者,在对其进行有效护理、健康教育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22例患者年龄在42到48岁之间,都已生育,痛经的年龄在1到14年之间不等,月经量增多在1到5年间不等。22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放置过其他类的宫内节育器,但是因为经血量增多而取出。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同意在宫内放LNG-IUD,而且都能够按时随访。
1.2 手术方法 在患者月经期的第5到8天内放置曼月乐环。手术之前,常规的消毒患者宫颈、阴道、外阴,使用探针来测定患者宫颈的深度,如果患者宫颈口比较紧,可以适当的扩宫,接着下拉曼月乐环的尾丝[1],把定位器的下缘移到所测长度处,然后根据患者的子宫屈度将环送到宫颈内,同时停留30秒,最后让患者张开双臂,将环置进宫底。
1.3 护理方法
1.3.1 健康教育 很多患者对于功血认识并不全面,对于进行曼月乐治疗的效果、方法、不良反应都不是很了解,多数患者都是因为担心术后效果而产生焦虑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就要先了解清楚患者的病程、月经量、大小便、睡眠等情况,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具体、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向患者讲解功血的治疗方法、基本知识及生活、饮食等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向患者讲解使用曼月乐治疗的优势和作用,告知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从而让患者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配合手术[2];向患者讲解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如何处理,让患者能正确的认识术后不良反应,从而消减患者的忧虑、焦虑情绪。
1.3.2 一般护理 对于一些重度贫血患者可以适当的给予补液、输血,因为反复、长期的阴道出血会降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从而引发宫腔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就是嘱咐患者保证卫生,要勤换新内裤,同时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好患者的反应、脉搏情况,同时也要鼓励、安慰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要保证患者外的卫生,避免出现上行感染问题,同时观察患者阴道流血、腹痛情况。
1.3.3 心理护理 很多患者都会有焦虑、烦躁、不安、紧张、入睡困难、情绪低落等问题,对此,护理人员就要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从而进行开导、安慰,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也要热情、全面进行解答。我们鼓励患者家属陪伴患者,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摆脱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也可以让患者通过看书、听音乐、看电视来分散注意力。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护理人员的美感会直接的改变患者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的服饰最好是颜色柔和些,这样可以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亲切感。
1.4 评价标准 在对22例患者进行干预前、干预后的3个月、6个月期间观察患者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供蛋白情况,使用SAS来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较量情况,评分越高,那么患者的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2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当P>0.05时,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那么就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
2 结 果
在对患者进行观察以后发现,患者放置曼月乐环前的月经量是125.6±31.4ml,子宫内膜厚度是14.5±3.4mm,血红蛋白是94.6±15.3g/L,SAS评分是53.7±9.1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后,患者放置6个月后的月经量是31.2±8.3ml,子宫内膜厚度是6.4±1.1mm,血红蛋白是125.9±12.2g/L,SAS评分是35.1±6.4分,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组的22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以后,仅有2例患者在放环以后有少量的阴道出血而难题,全部患者都没有出血出汗、潮热、生殖器萎缩等问题,患者对护理很满意。
3 讨 论
通常在治疗功血的时候都是进行手术或是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单独使用雌激素治疗抗让子宫内膜过度的增生,有时还会突破性的出血,因此对于功血患者进行曼月乐治疗是比较好的方法,平均可以减少90%的经血,这超过了止血环酸、抗炎药、炔诺孕酮片、孕激素等[3]。在本次研究中,22例患者进行曼月乐治疗以后,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不错效果。通过本次研究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在放置曼月乐环六个月以后经血量有明显的减少,而且血红蛋白也恢复了正常,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以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有明显的降低,因此对于采取曼月乐治疗的功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所谓的教学模式,是指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而总结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于糖尿病护理专业教学来说,教学模式包含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如何对这一框架和程序进行填充,将教学效果扩大到最大限度,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糖尿病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不断寻找更全面和系统的护理教学模式,以更加能够适应时展要求的护理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对过去单一的护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引入情景模式来进行护理教学,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1单一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糖尿病护理教学是培养糖尿病护理人才的主要途径,只有掌握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并且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培养出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全面发展的专业糖尿病护理人才。而传统的单一模式虽然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我国的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可单一教学模式仍旧被当前我国的护理高校中普遍采用,教师习惯于将护理学理论基础知识采用"面对面"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并且在书本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护理理论知识,这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糖尿病护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难以为糖尿病临床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 础[1]。
单一模式在教学环节中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只是一味的听教师讲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的现状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受到了制约。在护理实践当中也无法将理论基础知识全面的运用到实践当中,甚至很多学生在理论实践时感到"不知何从下手",这也给我国的临床护理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临床护理院校应该不断寻求有效的途径,对单一的护理教学模式进行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2情景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的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并且将学生引入情景之中,使学生在感到身心愉快的同时掌握好护理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要全面的把握学生的情感规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
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①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护理基础知识和理论,这是单一模式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和手段,全面和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实践的保障。②教师通过引入情景,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感化和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学效果更加具有实效,不仅能够将护理环节中注意的事项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够在情景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同实践相结合,使糖尿病临床护理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新一代的护理主力军[3]。
由此可见,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而情景教学模式既可以说是对单一教学模式的引申和拓展,同时又可以说是对单一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引入情景教学模式,以情景教学模式中的优势来实现糖尿病护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引入情景教学模式的优势
引入情景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升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不仅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具有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在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模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掌握全面、牢固的糖尿病护理理论基础知识,是糖尿病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的重要保障,这也是长期的护理教学中始终将单一教学模式作为重点教学模式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开展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中不能完全的摒弃单一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情景教学模式中融入必要的单一教学模式,以单一教学模式来促进情景教学模式的开展。以单一教学模式来带动情景教学的开展,是学生将护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必经之路[4]。
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护理教学模式,因此,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视频、实例和模拟护理训练,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巩固护理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在模拟训练中使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糖尿病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糖尿病护理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教学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糖尿病护理教学中的2种重要模式-单一教学模式和情景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行对比了研究和探讨,并分析了情景教学模式在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以期能够为我国护理院校的糖尿病护理教学提供些许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效果评价[J].中南大学,2011,11(01):109-113.
1.1第1阶段为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阶段
第1阶段安排的主要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强化护理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认识现代护理观念和目的,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1.2第2阶段为分析与综合实验阶段
第2阶段主要课程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是护理综合实验开展的重点。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护理综合实验案例,利用综合护理模拟人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综合实验要求教师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讨论并确定重要理论知识点应该用哪种综合实验手段强化,哪些技能操作或知识需要用综合实验来体现其重要性。例如,内科护理教学中设计了5项综合实验,每项实验将一个系统重点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设计,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护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既独立又协作地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关护理问题,结合所学护理基础知识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通过这个阶段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使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如:完成呼吸系统疾病教学后,设计了COPD的案例,根据病情特征,让学生提出相关护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如:给氧、背部护理、雾化吸入及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来减轻病人的症状,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通过综合实验训练,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和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由护理专业课程老师负责,实验课时数由原来见习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如:呼吸系统见习课是按疾病内容安排的,有8个学时,我们调整为2次授课。1次为综合实验课,4学时,1次为临床见习课,4学时,这样逐步通过课堂、实验再到临床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第3阶段为探索实验和综合考核阶段
第3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毕业考核。这个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将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连贯并结合起来。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我们把综合实验考核作为毕业时技能考核,放在完成实习之后,是希望通过学生进入生产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重视临床实践,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病人的问题处理更符合临床实际。综合实验考核方法:考核内容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操作的规范性。评分的权重包括:提出相关护理问题20分(内容正确15分,格式行文通顺5分);理论答题30分(口试为主,内容正确25分,分析能力5分);实际解决问题40分(操作能力30分,组织能力5分,创新能力5分);其他,如仪表、实验态度等10分。
2体会
2.1护理综合实验有利于实验资源综合利用
传统的护理实验室往往仅供单一课程教学使用,未能充分利用。开展护理综合实验能克服原有不足,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护理综合实验可以将护理单一的基础实验训练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以原有的实验内容为基础,通过科学综合设计,既体现跨课程、交叉渗透的特色,又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
2.2丰富实验内容、注重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培养
三段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护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验的内容既要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又要注意与临床护理进展接轨,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因此,编写《护理实验指导》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是开展综合实验的关键,既要体现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要为提高学生能力做必要指导,并且在整个护理实验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而且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综合性实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5]。学生结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根据案例设计护理目标,拟定护理措施,在老师指导下解决和完成实验,不仅巩固学生护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的独立、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6]。如:危重病人抢救中,不仅是心肺复苏技术的应用,通知气管插管、抢救药物准备、给药途径选择都应该同时考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判断、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3]。在护理综合实验中,保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创新和发挥。如:对昏迷病人鼻饲营养的胃管末端固定方法,学生根据静脉留置三通连接管原理设计了鼻饲管末端固定设想,虽然制作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护理专业实验课教学也从以前单一的传授解剖学基础知识向人文素质教育、解剖基础知识、护理应用解剖操作技术、和实验考核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近年来的网络多次曝光医学生玩尸照,虐尸照等事件[2],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充分暴露部分医学生伦理道德的丧失和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部分医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乱刻乱画,不尊重标本,甚至拍照相互炫耀等事件时有发生。另一个极端是,个别护理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对标本、尸体有恐惧、厌恶等心理,不愿接触、观察和解剖标本。解剖学作为护生首次接触的医学课程[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对护生整个职业生涯都具有重要意思。第一次实验课非常重要,第一,不要马上让学生接触到尸体,而是让学生首先参观一下生命科学馆,培养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然后选择学生较易接受的骨骼标本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接受,最后达到接触尸体,解剖尸体的目的。第二,要给学生讲解老一辈解剖人获得标本、建立试验室的艰辛和志愿者为我们的医学事业捐献遗体的故事。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激他们的奉献精神。另外,每次在尸体上操作都要先对尸体鞠躬,从对尸体的尊重转化为对生命的敬畏,对前人的感恩。从而培养学生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
二、夯实解剖学基础知识
据统计,护理学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有关,护理操作技术中,100%与解剖学有关[4],因此夯实解剖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发现,部分护生具有明显的功利心理。在解剖学基础知识尚未掌握的情况下,就急于学习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穿刺术、引流术等护理应用解剖的操作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首先对于学生的求知欲和热情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道理,先把基础打牢才是关键[5]。在实验课上,要把解剖学基本知识、重难点、以及结构特点等贯穿于教师的示教过程;再让学生充分利用标本,模型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形象记忆解剖学结构;然后,采取分组讨论,两两相互提问的形式,加深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答疑;最后,每次课都要留出时间进行课堂总结,重难点提问以强化学习效果。
三、贴近护士职业,突出护理应用解剖学特色
护理应用解剖学是解剖学通向护理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在解剖学实验课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培养护理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6]。针对我校护生“面向基层,必须,够用”的培养特点[7],在护理实验教学中,以临床应用为目的,突出实用性,有效筛选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对基层医院常见的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学内容如注射术、穿刺术等操作技术所需要掌握的体表标志、表浅动静脉,内脏插管术需要掌握的相关脏器的位置、体表投影、狭窄、弯曲等进行详细讲解,并让学生进行标本识别和实际操作。对非常见操作技术如神经损伤护理等涉及的神经走行、分支进行压缩或删减。同时,充分利用一些常用的活体教学的体表标志,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同学之间进行触摸、观察和辨认。此外,要让学生在相应的标本上进行护理操作模拟实验,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80―01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自《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比喻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或全部。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所占课时比重大,授课时间长,教学内容纷繁复杂,与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关系密切,庞大的内容使学生难以应对。加之教学中常常过分强调重点、难点、考点等内容,而忽略了学生对内科疾病基本知识框架的建立。所以,为避免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无效学习状况,教师应及时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完成内科护理的教学。
一、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学生因素。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医学课程内容纷繁复杂,而中职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不足,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要点、考点等,对于知识的内在联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往往过于注意一些局部细节,而忽视对疾病整体的把握。
2.教师的因素。由于内科护理学内容多,涉及众多医学基础学科,因此学生进行临床课程学习时部分基础学科内容遗忘,导致在进行病因、发病机制学习中教师往往需要帮助学生复习基础知识,使得课程时间紧张,尤其是遇到学生难以理解时,教师会采取化繁为简,强调重点、考点较多,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内在联系涉及较少的做法。久而久之,加剧了学生对疾病认识的碎片化。
3.考试的导向作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旨在培养服务于临床的护理人员,但是由于护士资格证的考取对学生来说是毕业后就业的“敲门砖”,对学校来说护考的过关率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所以考试成了教学的指挥棒,为达到更高的过关率,教学中更多强调考点知识,割裂了具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内科护理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提高教学实效的策略
1.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创的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要求,选择合适案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一个完整疾病案例,往往包含着诸多信息,如患者性别、年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这些信息可透露具体内科疾病的高发人群,主要病因,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典型症状及体征,再加上对应的实验检查和影像学诊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会更加完整、系统。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既增强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笔者对于疾病案例的选择大多取自临床真实的案例报告,并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第二,案例应与内科护理学课程紧密结合;第三,案例应反映内科疾病的重点难点内容;第四,案例具备知识综合性。
2.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长期以来,内科护理学教学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独立讲解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忽略了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密切联系,使内科疾病的学习变得晦涩、枯燥,对于复杂疾病的知识学习只能用“碎片化”的模式死记硬背。为此,用PBL教学法,找出疾病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的内在联系,找出关键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疾病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将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重点内容相互串联起来,对疾病有了整体、全面的掌握。例如:
(1)教师在教案中首先引入疾病的基本概念:肝硬化通俗地讲是肝脏的变小、变硬。由概念引出两个关键词:变小、变硬。再引伸出讨论性问题:为什么肝脏会变小,变硬?
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医学院二年级某班高职护生144名进行研究,该群体已经过前期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临床见习课程学习阶段从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
2 研究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阅读144名见习期间共1724篇高职护生反思日记内容,归类提炼,找出主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按照以下的要求在临床见习中进行反思日记的撰写:反思日记的要求、内容具体如下:①临床见习中发生了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并与学习有关的事情?②通过这件事情,能反映出什么问题?③在此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每篇反思日记记录一件临件,每两周完成一次反思日记。在此期间,教师阅读后给予及时地反馈和相应的指导。
3 研究结果
31 护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高职护生在临床见习的过程中,存在程度不一的人际沟通困惑,在322篇反思日记中均提到此问题,如我与患者沟通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患者的问题,明明知道的问题却解释不清楚……我经常不知如何开口跟患者展开交谈……我跟患者说话时非常不自然,不敢抬头面对患者说话……等,反映出高职护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32 护生认识到护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积累不足 经过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护生接触到真实的病例,真实的问题。283篇日记中提到当带教老师提问时,或患者及家属询问专业问题时,自己认识到个人基础知识概念模糊,并感到很羞愧,反思自己平时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应加强学习。如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知识积累是多么少……我要努力学习基础知识,真是太惭愧了……等。
33 护生期望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 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引下,了解专科疾病的护理要点,观察专科护理操作的过程,269篇日记中提到期望带教老师能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在见习过程中,能让她们参与到护理患者的工作中去体验,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如我多么希望老师能让我们亲自操作一下啊……我觉得我们平时操练的太少了,到时候真的操作起来不知该怎么应对……我觉得给患者更换床单,这样的事我们可以动手锻炼一下的……等。
34 护生对护士角色存在困惑 护生在见习过程中看到护士从事的实实在在的护理工作,如生活护理、各种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标本采集等的实施,护生198篇日记中对护士角色不同程度的存在困惑。我真不知护士应该是什么角色,有时觉得护士像保姆,有时觉得像老师,有时觉得护士像姐姐……我觉得护士的工作似乎太复杂了,什么都要干,这也太难了……到底护士是什么角色?……有时候觉得当护士真不容易,似乎什么都要会,患者的一切都要负责……等。
35 护生期望获得带教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护生因其对护理工作和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常常感到没有归属感,不知所措,期望获得带教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182篇日记中提到带教老师工作繁忙,反映出有时带教老师无暇顾及护生是否有所收获,是否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有何感受等,她们希望得到带教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希望带教老师能较好的组织教学,做好教学反馈,及时解决同学们对临床工作存在的疑问。如今天带教老师带我们看完患者后让我们讨论自学,我就感到无所事事……每次进到病房就听老师讲完病例之后就不知干什么了……我希望带教老师能多和我们聊一聊,关注我们多一点……等。
4 讨论
41 应在护理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培养护生人际沟通能力 高职护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循序渐进的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注重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在课程设置中设置护理人际学这门课程,同时,应该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基础及专业人文课中设计讨论汇报课,学生演讲课,在第二课堂中设计沟通实践活动、辩论赛等。
42 加强护士职业态度培训,使护生尽快适应护士角色 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爱护理职业,才能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形成积极的态度。 因此,树立正确的护士职业态度非常重要[3]。在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护士职业教育融合到教学中,比如在床上擦浴,口腔护理、导尿等操作中,将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学中,教会护生用正确的护理服务观念对待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43 推进临床护理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反馈 目前,临床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在见习活动中缺乏主动性,依赖带教老师的组织来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临床带教方式亟待改革,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不是一味的授之以“鱼”,而要教会他们掌握临床见习的方法,采用多种临床带教法,如启发式教学等,鼓励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44 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比例,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高职护生现行的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较为集中,缺乏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使护理理论及知识仅仅停留在认知水平,并不能在遇到临床问题时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践教学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护生接触临床的实践较少,使得护生进入临床见习感到陌生,没有归属感。学生在学校接受了系统化的专业教育,对专业充满憧憬,希望能在临床上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4]。
反思日记为师生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促进教学反馈、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方法,使高职护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有助于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提高,非常值得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及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薛松梅,胡育菡反思日记反馈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行为的影响中华护理教育,2010,7(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