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财务会计核算对象大全11篇

时间:2023-11-25 09:30:1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会计核算对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务会计核算对象

篇(1)

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也是为了更好满足经济发展下企业的需求。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于医院的会计核算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医院的会计核算必须针对新的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改变,使得医院会计核算朝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进行改革,从而不断提升医院会计核算的质量。

 

一、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医院的会计核算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因而医院会计核算是一个问题多发的环节。以下就主要分析会计核算中常见的问题。

 

(一)医院会计收支方面

 

医院每天服务的病患不计其数,每天的收入额也是比较大的。会计收支这方面能否进行准确的核算,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切身利益。在电子信息技术日渐普及的今天,采用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收支计算的需要。一般来说,药品都是采用售价核算的方式,管理中的支出费用以及采购费用包含在药品的支出科目中核算,在核算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很容易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进而影响了收支的核算结果。

 

(二)医院固定资产方面

 

医院作为一个公共的服务性企业,医院包含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也需要采取适当的核算方法。医院按照固定的资产账面价值的比率进行提取购买基金时,应该是借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固定资产的核算,都需要按照实际需求设定合适的会计科目,但是医院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没有设定专门的核算固定资产的科目,如此一来,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的项目一直都是原来的值,这样不利于明确资产的增减值,在后期的固定资产的核算中不方便计算。

 

(三)医院成本核算方面

 

会计制度核算中,需要考虑的六大因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每一项内容都是会计核算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医院的成本核算包括医院使用的各项仪器设备、药品费用、职工的工资等等多项不同的内容,可能还涉及到一些比较不是很清楚的项目,以致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考虑的不全面,因而核算的不准确。医院的会计核算没有设置专门的核算成本会计科目,在成本的分摊方式上面也处理的不够完善。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不断完善

 

1、会计核算科目的完善

 

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确定会计核算中需要使用 的会计科目,有利于保障后续的会计核算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会计核算体系是由多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新财务制度的出现,满足了医院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对于传统会计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新的会计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医院的发展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的会计核算水平。新财务制度首先在会计科目方面进行了完善,增添了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公益性会计核算这三个科目,对于医院在公益方面做出的相关事情的核算,需要进行明确的统计。与此同时,医院根据实际核算的需要,删减不必要的核算科目,有利于简化整个会计核算的程序,进一步规范医院的会计核算流程。

 

2、取消了药品的进销差价

 

医院的药品种类多种多样,而且很多药品的来源地区不同,药品的价格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和收入核算的时候,都与药品的价格紧密相关。传统的会计制度对药品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购进价格和卖出价格不一致,会计核算中需要进行差价处理。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取消了药品的进销差价,实现了药品的零差价,防止以药养医情况的出现。取消了药品的总账核算科目,增加了库存物资核算科目。在药品的成本管理方面,新的财务制度是按照出售的成本进行转结的,而不是像之前按照管理费用进行分配,如此一来,成本的核算过程会更加简便,同时核算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3、调整了支出类会计科目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统一用医疗收入进行核算,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统一合并为医疗业务支出,会计科目的合并,有利于提高会计科目的核算水平。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医院的业务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满足现代医院的业务需求,在收支中设计了教学收支和科研收支这两个项目,规范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核算。通过对医院的科目进行适当的增加和削减,使其更好地适应医疗会计核算的需要,简化了会计核算的流程,从而不断提升会计核算的水平。

 

(二)促进医院成本的规范化

 

医院的成本核算是医院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促进医院成本的规范化,有利于提升整个会计核算的水平。新的财务制度不断更新了成本核算对象,增添了科室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项目成本这五个成本核算对象,更加精确了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同的成本核算内容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都是不容小觑的。新的财务制度规定了医院成本核算一般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与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的核算。不断促进医院成本核算的规范化,简化核算的流程,提高核算的效率。

 

(三)促进医院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

 

1、规范医院的收支核算

 

医院的收支核算内容多种多样,为了规范医院的收支核算,新的财务制度需要对原有制度在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新的财务制度取消了医院管理费用的分摊制度,管理费用从医疗成本中分离出去。与此同时,医院在科研项目方面的支出科研列入医院的收支管理项目中,根据进行适当的会计核算,明确反映出医院资金和科研资金的变动情况,有利于及时了解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规范对医院的科研项目资金的核算,进一步完善医院的收支核算。

 

2、规范政府财政新资金的核算

 

医院作为一个公共的服务性机构,是国家发展中必不可缺少的机构之一,国家在医院的发展中会不定的投入相应的资金,用于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在新的财务制度中,政府的财政拨款的结于部分不能用于年终分配,而应结转至下年或者是上交财政。如果是政府拨款购买的固定资产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方面,不得计入医疗业务成本中,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在核算中进行单独反应,完整的体现出政府的拨款情况,同时又保障整个医院的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篇(2)

(一)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缺陷

医院的管理模式属于事业单位的形式,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由于旧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中的一些缺陷,使医院对预算管理并不是十分重视。具体表现为:

1.预算编制的问题。预算的编制过程中,由于整体上缺乏较为严密的预算管理制度,使得编制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形式重于实质,不利于会计的事前监督。另外,预算编制大多数参照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编,只要以前年度的预算支出基数大,本年度预算支出金额相对也会较大,从而形成医院的预算逐年增加的情况。

2.预算执行的问题。原制度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当上级计划有较大调整或由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医院须报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调整预算;影响较小时,由医院自行调整,报主管部门备案。可以看出,对“预算执行影响大小”是问题的关键,这个大小的标准是什么,没有做具体说明。另外,医院报请预算调整的审批部门可以是上级部门或是财政部门,笔者觉得这就给医院留给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不利于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

3.年终决算问题。旧的制度没有对医院的年终决算做出具体规定。

(二)日常核算中的问题

1.收入管理中问题。旧的制度中将收入大体分成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财政及上级补助收入等方面。而把药品收入单独分出来核算,会使得医院不从提高医疗水平方面下工夫,而是为了自身利益,增加药品收入,加大药品的利润来提高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加大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矛盾,从而无形中提高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2.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旧制度中的固定资产只是在购入时一次性列支,账面仅显示原值,且不提取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这种做法不符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的核算要求。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给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3.成本核算的问题。旧的制度中,医院成本的核算上仅对其制剂产品成本进行了核算,没有提供成本核算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从而,设立了多个辅助账进行。此种会计核算方法,不仅使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十分不便,由于核算复杂使得医院不愿意进行成本核算,这明显与现代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不相符。

二、新制度下对原会计核算的改进

(一)预算管理的改进

1.预算的编制。新制度规定在编制预算时,要分析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结合本年度预计的收支情况,编制当年的预算。不能只是简单的参照以前年度的预算,在以前年度预算的基础上作一些增减变动。编制预算时,更不能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应付差事。

2.预算的执行。新制度中着重强调医院要严格执行已经批复的预算。因为,经过批复的预算是医院日常经济活动的衡量标准,也是其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对已经批复的预算如果需要调整的,医院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提出调整预算的建议,上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审核后,报经财政部门按规定调整预算。这与原制度的由主管部门或是财政部门审批规定有很大的差异,使得医院调整预算只能由财政部门审批,堵住了一些医院钻政策空子的漏洞。

3.年终决算。新制度中明确地规定了,“年度终了,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这是与原制度有本质区别的。新制度中还进一步明确了,医院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并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机制。将预算执行情况逐步与年终评比、资金收入挂钩。

(二)日常会计核算的改进

1.收入核算问题的改进。新制度中取消了药品收入科目把药品收入与医疗诊治项目并入到医疗收入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改变过去的那种“重药轻医”的做法,从而督促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更深层次的是可以从源头上转变过去的那种,“以药养医”的状况。

篇(3)

现阶段,因为我国加大了对财政体系的改革投入,其进程不断的深入之下,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所以,自从我国的有关部门制定了新会计制度,多数企业都积极响应改革,将新会计制度引入到了相关的会计工作之中,同时进行财务核算的相关工作时,将新制度和传统的制度进行结合,并进行了积极的贯彻。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财务核算的模式,因此,本文通过对这些影响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一些对策,希望可以促进企业财务核算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相关影响分析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企业采用的会计制度为具有规范性、独立性的一种财务核算体系。展开财务核算的工作时,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否可以决定信息质量的优劣、会计报告体系的完整与否、内容是简单还是详细等,所以,一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制度,才可以与国际的会计准则相接轨,适应我国对财政体系的改革。所以,很多企业将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积极的响应财政部门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已经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成本投资、经营管理、财务分析体系以及财务核算等方面的工作,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1.对财务核算造成的影响

在新会计制度不断的实施中,企业的财务核算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要求的提出,例如对业务类的会计处理进行划分的标准、使用计量单位的改变以及会计文字的改变等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于企业的业务类方面的会计处理更是要求严格,具体内容有:(1)明确的对资金核算的方法、利息资本化的纰漏细节以及确认条件等提出了相关的规定要求;(2)明确的对非货币交易以及货币易进行了划分;(3)针对或有资产,补偿金额不低于95%时才会得到确认,若是低于95%,那么不能进行确认;(4)针对或有负债,需要针对可能性的程度以及情况的不同对财务进行处理,一定要对相关的原则进行确认;(5)对于相关报表之中的内容,应该对报表构成的相关数字的来源以及构成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应对报表之中的附注内容进行明确。对于上述的相关资料的处理,所有的财务核算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专业的判断以及分析。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三条确认原则进行掌握,熟练的应用于财务核算相关的工作中。进行资产的计量以及确定时,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对确认条件、准备计量值以及资产的定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负债的计量以及确认进行处理时,会计工作人员也需要对负债的内容进行了解,对确认条件以及计量值要准备好。针对收入的支出进行计量以及确认时,也需要对支出或者是收入的备好计量值以及确认条件进行明确。与会计调整、或有事项以及非货币易有关的工作有关的工作,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处理财务核算时一定要根据标准内容来展开。

2.对财务分析体系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核算的要求是应该具有规范性,其适用的范围也比较宽泛。实施新会计制度时要对谨慎性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进行体现。会计的工作人员进行财务核算时,应该对优质的信息进行删选,才可以将决策的合理性增强。与此同时,应用新会计制度时,相关的经济成分关系人以及外部行业可以更为方便的对财务信息以及资料进行简要的分析,企业对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人以及行业的相关财务信息也可以进行获取,同时还能对国际的会计走向进行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应该想着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但是会降低企业的机密程度。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的对策

1.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

企业应该对会计管理核算的制度进行完善。第一点,会计人员应该对新会计制度的财务核算评估以及核算原则进行掌握,对国家的会计政策进行了解,对于财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要使用专业的知识进行解决。因此会计人员需要改变思想,重视财务核算工作,将专业知识进行深化,将自身的判断力以及综合的业务能力进行提高。因此,企业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为他们构建学习的平台,并建立合适的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考核的人员要继续强化。第二点,企业需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会计人员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实现财务核算工作运行的有序性,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2.对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健全

实施新会计制度,一定要辅以健全的财务指标体系。会计人员需要借助于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同时及时的上报,积极的进行解决。第一点,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指标体系。企业还应对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层次的了解,将不同层次的程度进行权数的明确,接着对指标合理化进行研究。第二点,对于总体目标之中的指标合理性的分析,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对指标进行调整,实现财务指标和管理目标的协调性,实现财务指标体系作用的发挥。

三、结语

企业借助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对更为安全‘有效以及真实的信息进行获取,根据这些有效的信息才可以正确的进行决策,实现企业正常的周转资金,与此同时还可以将生产成本进行降低,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对企业工作的效率进行了提高。

作者:范德清 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迎春.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52-53.

[2]张戡.新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3):37-40.

篇(4)

关键词:

物价变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物价的变动是现阶段我国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对于企业会计人员来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由于采用原始的成本来计量已有的资产和负债,这将会对物价的波动冲击带来巨大的杠杆效应,当市场出现通胀时,企业会由于货币数量的不断上升,导致对于资产进行高估、成本进行不合理的低估,这就直接造成了虚增了原有的利润,给投资者一种利好的假象;当出现紧缩的时候,就会导致整个企业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出现一种资产过分地低估,相反对于债务和成本来说明显过高,这就使得企业的利润发生了较大的下滑,这就会给投资者传递一种企业经营状况有问题的不利信息,这不仅会使得投资者无法正确的对企业价值进行衡量,影响其基本的投资策略选择,也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就重点解决物价变动对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影响应该如何有效化解进行分析和研究,期望能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在物件变动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当前经济活动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由于物价的波动基本是通过货币的数量增减来进行表现的,而企业的会计人员就是对于这些货币的数量问题来进行企业的价值的衡量,因此就会出现下面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首先,由于原有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建立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的,现阶段的物价波动,必然会使得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有一定的偏差性,这种偏差性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接着,对于企业会计部门来说,由于物价的波动将直接对会计的实务操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性,这种影响基本是通过在进行编制财务报表时表现出现的,由于物价的波动,导致年初和年末的各项目有较大的货币差异,使得企业在进行价值衡量时难以得到有用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二、物价变动影响会计核算

物价的变动将会影响会计的基本假设,由于传统计量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会计的核算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影响会计基本原则

首先会对会计计量的基本载体货币发生比较大的影响,由于货币是现阶段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物质载体,当货币的数量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就会对企业在基本的会计假设产生一定的偏差,使得传统的会计计量假设在物价变动下失去原有的意义;接着,由于企业基本多采用历史成本进行成本的计量,但是由于物价的较大波动,就使得企业在进行资产成本衡量时出现较大的问题,使得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时产生信息失真的问题。因此,会计信息在失真的情况下,将不利于发挥会计信息对于企业运营的支持作用。

(二)影响会计实务

由于物价的波动导致实际过程中的资产衡量会偏离财务报表的数据,给企业的评估带来麻烦,最终将导致资产的虚估,利润的虚高或者虚低,严重影响在实务过程中会计的作用。由于物价的波动性会使得货币的衡量价值受到影响,因此,会使得资本的投资者出现比较严重的资产无法保全的问题,这样,会使得企业会计在日常的实务中对于资产的评估产生不正确的评估,给企业的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也使得会计实务的现实意义大打折扣。

三、物价变动影响财务管理

物价的上涨和下降会使得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会无法进行正确测算和预算。

(一)资金的供需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物价的波动,导致了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更多的关注于报酬的多少,由于现阶段企业所关心的利润回报远低于进行各种证券投资的回报,因此,许多企业多将资金用于证券投资,使得虚拟经济得到发展,但是实体经济严重缺乏资金,这就给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带来无流动资金进行运转的问题。

(二)资本成本问题突出

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必然要考虑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而投资回报率就是资产的成本,由于物价的波动导致利率的波动,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无法正确进行资产融资的选择,提升企业经营风险,最终将不利于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合理进行资本的财务管理。

(三)企业在生产能力方面受影响

物价的波动会影响到资产的时间价值,给企业的资产时间价值产生不利影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由于过度的虚估资产的价值等,会使得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给企业的继续再生产带来较大的误导性,会使得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发生错误的生产状况,最终将不利于企业进一步的扩大再生产,进而使得企业规模得不到有效的过大。

四、应对物价变动的基本策略

首先可以采用局部调整法,也就是说对于一些资产受物价波动影响较大的,我们可以采用改变原有的计价方式,使得尽可能的采用与现有物价水平一致的价格进行衡量,这将有效的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接着,对于企业整体会计计量受物价波动影响比较大的而言,我们需要采用全面的调整法,使得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能够有一种良好的互动,使得在合理的成本价格下进行会计核算。

五、总结

对于现阶段的物价变动,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尽可能的降低物价波动对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保证会计在进行企业生产指挥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发挥财务部门的核心作用,不断提升会计核算体系在应对冲击时的内在解决属性,通过自身的属性来有效的解决问题,最终使得会计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架子队;财务核算;要点;会计科目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2002

架子队是近年来铁路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以自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控层,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和与施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其他社会劳动者为主要作业人员成立的施工队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一般选择管理型架子队,即项目部派内部职工任队长、技术主管等组成的架子队,架子队配备管服人员在9人左右;架子队按分项与有资质的外部施工队组建成立工程施工,与有资质的外部施工队签订合同后,重点抓好安全、质量、进度和外部劳务管理等工作,每月按计价监控并由项目部财务将工资发到每个劳务工人手中。这种模式的管理机动灵活,并能为企业构筑管理上的“防火墙”,同时有效防止了“包工队”见利忘义,无视生产安全、工程质量管理要求,闹“独立”的现象。

根据架子队的管理模式,现就架子队管理模式下财务核算管理方面谈一下本人的一些浅薄经验,以供大家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加以借鉴:

1财务核算的第一要点:报账制和拨改代

建立劳务用工核算“拨改代”制度。所谓“拨改代”,就是避免在大包模式下打预付款、按综合单价核算的方式,取消与劳务工班的往来账,所有费用一律通过代付形式核算。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辅助账,反映每个施工工班的真实成本支出,便于成本考核,规避审计、税务、执法检查风险的目的。

具体实施情况:

(1)核算上一律采取报账制:项目部每月末根据各工班已完合格的工程量按照施工合同结算出计价金额,然后按照《劳务分包合同》和《机械租赁合同》将已结算金额分解成工费和机械费,按此金额登记“劳务队计价拨款台账”;财务部按照计划部门提供的“劳务费计提表”计入人工费成本,同时工班向财务提供零星材料、租赁费等发票计入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成本,工班还需提供工资表备查,并且提供的发票报账金额加上工资表金额要与计价金额相符。

因工班提供材料、租赁费等发票的时间有些滞后,所以项目部财务每月必须及时登记台账,掌握成本归集、拨款情况,防止超拨款的现象发生。

(2)农民工工资:为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项目部财务统一给农民工办理了工资卡,农民工凭身份证原件领取,并签字确认,工资发放时由银行直接转账至工资卡。防止了支付工程款和发放民工工资两张皮的现象,避免如果工班不及时支付民工工资甚至采取造假的工资单,项目部会承担不按时支付工资的风险。

(3)代付工程材料款:工班的劳务分包合同中含小型材料费,当工班需要小型材料时,提出材料申请计划由项目物资主管审批后,到项目部及工班认可的供应商处购买材料(单价由工班和供应商商定),月末供应商将物资主管签批的材料采购申请单和工班签收的收料单及材料销售发票交到物资部办理点验手续,物资部门同时将此材料出库发给该工班列入工班成本;项目根据业主拨款情况按付款计划直接将款付给材料供应商。

(4)对架子队管理的几项建议:架子队需指定专人到项目部财务部办理拨付款手续,并出具授权委托书。禁止架子队及债权人到集团公司指挥部办理拨付款手续,如出现架子队及债权人到指挥部办理付款手续情况,将对架子队通报批评及罚款处罚。架子队需指定专人在每月20号之前把持有架子队队长、工班长、及项目部指定现场审核人员共同签字的考勤表送到项目部财务部,工资表由项目部劳资员与架子队指定专人共同做,要求及时、准确。项目部指定架子队在指定银行办理民工工资卡,如在外地办理的农业银行民工工资卡,的民工工资的手续费由架子队承担。

通过贯彻、执行“拨改代”制度,既保证了农民工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材料供应商材料款的及时给付,又避免了各劳务分包队以发放农民工工资、支付材料款为借口转移和挪用项目资金,避免了超拨款的发生,给项目完工后对下顺利结算扫清了障碍。

下面就架子队管理模式下财务核算管理的具体会计科目运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1.1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本科目应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等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细核算,按合同项目和工班明细进行辅助核算。

1.2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人工费科目

(1)核算范围:核算各工班中管理人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劳务人员、勤杂人员、服务人员等所有人员的工资及奖金。

(2)入账依据:工资以每月经工班核算员、工班长、项目相关部门审核签字的工资表入账。奖金以架子队每月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指标经考核后,按相关规定确定奖金标准,经工班核算员、工班长、项目相关部门审核签字的奖金表入账。

(3)工资及奖金发放:项目部给所有工班人员办理银行工资卡,发放工资卡时由本人签字并按手印领取,按月将工资及奖金汇入员工本人的银行卡。

1.3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材料费科目

(1)主要材料。

本工程钢材、水泥、火工品等大型材料由项目部统一限额供应,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与各工班考核奖励协议中要约定材料节超奖罚。

(2)小型材料及机具。

小型材料及机具原则上各工班自购,自购时应履行以下程序。

①采购程序。

第一步,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可包括工班人员)就近选定几家小型建材供应商。

第二步,将选定的几家供应商的具体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制成供应商明细表发至所有各工班,小型材料及机具价格由各工班与供应商商定。同时项目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必须规定没有持项目部批准的小型材料及机具申购表的,不允许赊售给工班,否则责任自负,项目部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步,项目部印制小型材料及机具申购表,申购表要有统一编号,一式三联(自带复写功能),标明各联次用途,由各工班负责人到项目部登记领用。

第四步,各工班根据下周的施工任务填写小型材料及机具申购表,经项目部现场主管工程师、物资设备部门、财务部门批准后,持其中批定一联到选定供应商处赊购材料。

②列销与付款程序。

第一步,由物资核算员每周到各工班取回已开小型材料及机具申购表的其中指定联,并到供应商处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定期转账支付货款。

第二步,付款前要求供应商开据发票和材料清单,并将材料发票和清单交物资部门点验入库。

第三步,物资部门将小型材料及机具发票、材料清单、材料点验单一起交财务部门入账。

第四步,月末物资部门按工班开据发料单形成汇总表,经工班长签字后交财务部门入账。

1.4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机械费科目

(1)签订合同。

第一步,要求各工班提供现场所需机械设备名称、型号、性能等相关资料及出租方的身份证明或单位营业执照。

第二步,项目部与每台车主签订租赁合同,合同中只约定租金,此租金不含司机工资、柴油、附属油料、修理配件款等内容,以最大限度降低税赋。

第三步,合同中注明此租赁价格已包含税费,发票由出租方付款前提供。

(2)入账依据。

①油料、修理等费用。

各工班提供合法合规的发票,由工班指定人员每周填制费用汇总表,履行签字手续后到财务部门报账。

②租金结算。

由物资设备部门每月填写“月份机械设备租赁费用结算单”,经出租方和项目部相关人员签认后于当月25日之前交财务部门。

(3)租金支付。

当月租赁费汇入出租方银行卡或银行账号。

1.5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其他直接费科目

(1)核算范围。

核算各工班日常管理支出,具体包括办公费、交通费、住宿费、其他费用等,但以上费用必须取得合规发票。

(2)核算程序。

由工班指定人员按月收集整理发票,并编制费用汇总表,经相关领导签字后,报送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工班长签字代领款项。

第二条各分部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劳务人员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各分部备案。

第三条根据《金温扩能改造工程建设资金监管协议》的要求,集团公司工程指挥部在监管银行开设农民工工资专项账户,专门用于农民工工资支付。

第四条各分部对架子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要按《责任成本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责任成本考核。

(3)核算中的难点。

①因工班提供材料、租赁费等发票的时间有些滞后,容易造成账务核算不及时,账面反映不出真实的成本归集。

②财务账面反映不出真实成本,必须登记台账,增加很大工作量。

③通过台账登记来了解成本归集、拨款、欠拨款情况,这样,必须保证台账登记的准确性,防止队、工班多,漏记、串记的现象,造成超拨款。

2财务核算的第二要点:单车单机核算中应注意的事项

随着项目管理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和深化,机械化施工队的管理也由过去的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单机单车核算成为了机械队组织施工生产和控制成本的有效武器,坚定不移地执行和推广单机单车核算是机械队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责任,能否准确、成功地实行单机单车成本核算成为体现一个项目部管理水平的重要参数,也成为衡量项目部管理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机械单位单机核算实质上就是将单机单车在施工生产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维修费及其他机驾人员可控制的费用实行包干到人的核算办法,把机驾人员的收益与单机单车所发生的成本紧紧捆绑在一起,是机驾人员工资发放的依据及考核机械车辆经济指标的基础资料。计划合同部负责牵头组织单机核算工作,每季度将单机核算成果交由财务,财务根据核算数额做到工资表里。

例如:某项目部单车核算主要是核算出渣车:

司机在接管车辆时,车辆要达到完好状态并和司机签定责任书,如司机提前退场时,车辆应达到完好状态并通过项目部核算小组验收,如未达到完好状态的,其维修费用由司机承担。

各操作人员工资的工资总额=计件工资(车数工资)总收入-单车成本(油料、轮胎、配件总消耗)+效益工资(油料轮胎材料节超奖罚)。

计件工资=本月完成产量(车)×单价

效益工资=油料及轮胎节超金额×奖罚系数

(效益工资的奖罚系数,当发生节余时奖励系数根据现实情况确定,超支时按超耗额的一定百分比从司机工资中全额扣除)

从该项目部实行单车单机核算以来的数据统计来看,核算后司机月人均收入,比上场时制定基本工资均有所提升,充分调动了司机们的工作积极性。

经过项目设备部对车辆检测,承包的设备完好率为95%以上,通过项目严格的监控,司机所承包的设备还没有进行过大修,最大化避免了短期化行为的人为损坏及设备修理不及时、拚机械的现象发生。

总之,随着“拨改代”核算方式和架子队管理模式不断开展,要求我们的工作做得越来越细致执行“拨改代”及架子队管理模式,对于控制成本、防止对下超拨款、提高工人工资水平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取得这些收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需要改善之处,比如在各项费用的控制上,在规范核算程序等方面。这些应是我们下一步管理要着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几点建议

(1)执行“拨改代”核算方式和架子队管理模式中,项目财务工作一定要做细,架子队辅助台账登记必须及时、准确,防止账面成本费用归集不及时、不准确导致的收益虚高,且要进一步规范核算程序,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2)必须规范架子队伍管理,增强全员法律意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做到不乱担保、不乱签字、不乱盖章,特别要规范架子队伍的管理,收集和审核好有关资料,保存好的民工工资表,审核好架子队的合同和发票,防止风险合同和假发票,给项目带来经济损失。

(3)加强资金管理:做到规范流向、使用合规、计划控制、分级审批、动态监管。

(4)加强预算管理:做到降低对下承包风险;控制材料采购价格,充分利用好项目现有设备,降低成本;控制好预算现金流量,降低支付风险。

(5)积极开展责任成本核算工作,一定要做到实处,措施得当,不趋于形式,做好成本的分解(分解到班组和工序)和二挂的奖励分配,真正降低项目成本,给项目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财务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好与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那么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中,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面对诸多新形势下的问题,电力企业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以下是对电力企业财务核算的简单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对电力企业核算的影响

(一)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即使未竣工或者使用,都得估价入账,不需要对已经折旧的资产进行调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较小。而在实行新会计准则之前,需要对折旧一起进行调整,这样会对当期损益产生影响。另外,在确认固定资产的问题也有不同之处,新会计准则下,只要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就可以入账,比如当期可替换的配件满足确认固定资产的条件,那么就可以进行入账,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

(二)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新会计准则规定,减值准备的资产不得转回,这项规定有利的防止了有些企业操控利润额的目的性。新会计准则减少了操控利润给电力企业带来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之前,企业每年计提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企业操控了利润,增加了费用,这说明企业反映的财务信息不真实,弄虚作假的行为。新会计准则下,电力企业应该慎重处理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全面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备度。

(三)对借款费用的核算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范围扩大了。在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建设中,无论是哪种借款方式都可以进行借款费用资本化。比如,为某项固定资产所产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在符合借款费用资产化的提前条件下,可以进行资本化计入资产的成本;另外,企业一般性借款,并非专款专用,但在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这样降低了借款的利息费用,更符合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

(四)对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进行了规划。要求企业通过资产负债表,对资产、负债的发生额与计税额产生的差异进行核算分析,区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属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中。这项工作对企业会计人员是一种挑战,企业必须及时监督资产的状况,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对接受捐赠资产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对于接受捐赠的资产,有着一定的规范。企业必须将捐赠的资产计入当期损益中,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六)对电力企业信息质量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电力企业的信息质量要求更加量化、透明化、公开化。加大了披露力度,防止会计管理上的失真行为。增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信誉度,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也有利于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应对新会计准则的措施

(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

建立一套针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进行严格管理。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管理责任制,使企业重视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这样才能不断的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固定资产是电力企业效益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企业应该优化资产结构,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固定资产的控制体系,科学管理,运用ERP系统支持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二)对所得税的管理措施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核算管理办法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这给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影响。在新形势下,企业应当对每一项资产和负债的发生额和差异进行准确的记录,确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确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做好财务预算工作

财务预算工作是加强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畅通现金流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标志。电力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做好财务计划,将预算和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掌控实时信息,抵御财务核算带来的风险。给企业一个可跟踪的环境,确保企业能健康发展。

(四)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核算方式的转变无疑是给企业财务人员带来了压力。面对这些核算上的议处,电力财务人员需要有更专业的知识技能,积极的思考,提前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实事求是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认真分析各项资产,会计期间内做好财务报告,才能为电力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和资金监管制度

加强电力企业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部加强对财务监督的职责,包括预算、收支、资产负债各方面的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监管,确保核算的准确。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核算工作是渐进可行的,电力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实施。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更顺应当前的形势需要,将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我国的电力企业要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步伐,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和相当的调整。强化电力企业的财务核算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依照财税法处理会计核算问题,确保会计报表的准确性,把新形势下带来的影响变成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这样,我国的会计工作才会井然有序,企业才能得以良好的发展,社会才能稳定。

参考文献

篇(7)

1. 1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首先,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审计监督中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并不能本着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去进行监督工作。因为往往监督人员与审计人员之间有着某种利益关系,这就导致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因为没有得到事业单位核心部门的重视,这样就会造成在开展具体监督工作的时候,不会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往往只会使这些审计人员应付了事。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来自监督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工作和自身利益的关系而造成的。

1. 2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缺乏全面性

多数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财务核算是以寻求现有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因此财务核算工作中往往是事后财务核算多,事前、事中少,对促进事业单位整个营运状况、资金运作水平的提高关注度不够,多数时候是为了财务核算而财务核算,较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同时,我国的财务核算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财务核算,涉及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核算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加之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手少,任务重,财务核算人员多数仅仅是针对眼前的任务而开展工作,且多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队伍知识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养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难以将最新的财务核算方法、财务核算理念运用到财务核算工作中来。

2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 1 扩大适用范围

我国在1997 年颁布的《会计制度》在公共财政管理上过分强调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这就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务会计信息收集与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行业壁垒的出现。而2013 年1月1 日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则打破了各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会计信息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各行各业的财务会计审核制度。这样使得不同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的会计在会计信息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有利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上的交流,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

2. 2 进一步对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新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负债、收入、支出、资产和净资产五大方面,并且对于这五大要素进行细分。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事业单位不同多个财务内容之间的区分更为准确、合理,同时也间接地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旧会计制度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缺乏对于财务核算管理的规定,难以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真实财务状况,而新会计制度则加大了对财务核算的范围及内容,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3 固定资产核算的改变

旧会计制度将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作为资产初始价值的计量方式,新会计制度改变了这一计量方式,采用了累计折旧法进行计量。累计折旧法综合考虑固定资产原有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面要素,提升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准度。新会计制度同时进行固定资产和原值计入的计量,并且根据实际进行相应冲减。同时,不将计入原有的流动资产冲减,这一方式使得固定资产核算效率大大提升。

3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对策分析

3. 1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从保证事业单位长期良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并完善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积极推动人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与职业素养培育双重建设,从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才。

3. 2 做好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成本核算的解决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经济利益会带来事业单位权益的增加,这一概念与资产资产负债观基本保持一致,也是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容。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收入确认、计量方式中,将各项收入均纳入到收入范畴内,但是这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净利润增加,只是增加账面上的数字。因此这种收入以及计量方式不够科学,需要采用差额计入收入法。差额计入收入法计入的是企业的净收入,能够真正带来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该方法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事业单位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阔,单纯地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不能够满足实际要求的,应该充分发挥出网络结算差额结算 相互结算等计算方式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制度时,做好会计实务工作在新旧制度下的衔接,并且重视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及会计实务的处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以促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发展。

3. 3 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将财务报告分为附注和会计报表两部分,并且在原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报表的内容进行完善与增添。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这一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预算管理方面。在目前预算编制中,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算以及无形资产损耗的估量工作,强化对于资产运行过程中价值损失的核算预计量,进而提升资产运行与使用效率。按照资金的来源进行区分,做好财务资金分离预算,从而将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政补助资金准确区分开来; 资金收入与支出方面。收入方面,准确界定不同来源的财政资金的类型以及数量。支出方面,逐步完善财务集中收支体制,适当增加支出会计科目; 资产管理方面。在资产的入账核算上,应该对捐赠、盘盈等非经营方式获得的资金进行规范会计入账。对于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应当由凭证资料以及税费确定会计入账数目。对于不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如接受的捐赠或收到的实物投资,应使用协议价格或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并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单独注明。资产损耗的会计核算上,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选择合适的折旧办法,并确定合理的折旧年限。

3. 4 推行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

为了明确财务人员离职后资产、资金和资源的清算与问责,正确评价财务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就需要引入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从审计本身出发,将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工作绩效审计、个人财务审计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立体化审计,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审计公示是将审计结果通过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公共方式进行公开,使得广大职工对于审计依据、程序、内容、时限、规章制度、审计结果等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通过社会范围内的监督,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提升审计质量。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包括两部分,一是审计目的公示。在相关审计人员对被审计的离任财务人员进行审计之前,要提前将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名单、审计内容等内容进行公示; 二是审计结果的公示。在不违反相关保密法规的前提下,将审计流程、审计报告、决定书等内容报给相关部门,并且尽可能将可公示的内容予以公示。

3. 5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篇(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突出,正确认识财政风险的危害性,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已成为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围绕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代表的会计改革和以国库集中支付为方向的预算改革,成为当前财政改革的两大主体工程。那么,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方面有哪些影响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做了粗浅的论述。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理解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三权不变”(单位财务收支自不变、内部理财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直接支付。收入由纳税人(或其它缴纳单位或个人)直接缴入国库,支出由国库根据财政的指令直接或委托授权单位付给供货商或劳务供应者它是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作为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文件,认真领会国库集中支付的实质内容和要求,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影响

1、国库集中支付使会计集中核算向纵深扩展

首先从制度设计上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规范了行政机关和全额事业单位的收支活动,还涵盖了与财政收支活动相关的所有部门和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财政资金支付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对预算资金的拨付、使用、清算全过程的监控制度。这其中最本质和最重要的区别是会计核算仅设立一个账户,而国库集中支付则设立几个自成一体的单一账户体系。集中支付制度分财政直接支付程序和财政授权支付程序。财政集中支付是对现行支付方式的大的改革,是整个预算执行机制和财政收支管理的制度性创新。而会计核算所设计的支付运行程序是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和财会制度下单一账户的简单集成。因此,从制度设计上看,国库集中支付是会计集中核算某种意义的纵深扩展,使会计集中核算更趋于完善。

其次从实践效果上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其主要效果表现为:一财政资金活动的透明度增加,便于监督,为科学测算各部门收入、支出盘子提供了资料。二令财政控制力加强,使政府可以分别轻重缓急,合理投放资金,及时调剂余缺,以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提高了资金的运行速度,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的滋生。这样就消除了实行国库分散支付造成的财政资金在各部门、各单位形成较大沉淀和闲置的弊端和财政部门资金紧张、调度困难、调控力低下的弊端。而单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一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自、支出审批权不变,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还是分户核算,分散使用,无法提高财政调控力。另一方面,人民银行要求会计核算中心不能统一开设银行账户。各部门、各单位还必须单独设立银行账户,这就解决不了财政资金在各部门、各单位形成较大沉淀和闲置,造成财政部门资金紧张,调度困难的问题。因此,从实践效果的角度出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也是对会计集中核算的补充和完善。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有利于加强政府财政性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而且纳入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时实行“以支作拨”,即财政性资金在实现支出时才能确认为资金的拨人。这样使单位没有形成支出的财政资金沉淀于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增强了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减缓了财政资金调度的压力。这是一种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和支付方式的改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的支付有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直接支付是由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授权支付是财政部门将财政资金支付权利授予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按批复的预算和用款计划自行办理支付业务。无论是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都由财政部门专业科室和国库支付中心实时监控,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加强政策性审核,对合理、合法、合规的用款及时办理支付。满足预算单位的用款需要;对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规的支出拒绝办理,这样既减少了资金支付的中间环节,又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速度和使用效益,并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支出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使各种挤占、载留、挪用资金现象得以控制。财政监督的关口前移,范围延伸,领域扩宽,财政资金处于财政部门的全程监控之下,解决了财政监督滞后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单位花钱虚报冒领现象,减少了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

总之,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整个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核心,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深化财政支出改革的主要工作。必须不断总结经验,稳中求进地拓展各项工作,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根本性改革,从机制和制度上对财政资金运行加以规范。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效率,达到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素萍,浅谈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融合:江西煤炭科技:2008,03

篇(9)

近几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是,在服务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遏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问题,比如在实际的管理中,货物和劳务税制中容易出现反复征收的问题等。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必须从不同的方面着手,从而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一、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我国不同的行业都有比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服务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一些传统的行业相比,现代服务产业有什么特点?

(一)集群性强

和普通的行业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在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同时,同时还注重社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企业和社会不断进行交流和合作。然后利用集群的方式集合在一起,减少运营的成本。

(二)增值性比较高

在实际的生产中,传统制造行业的增值性比较小,同时,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是有限的。但是,现代化的服务行业则不同。服务行业在进行服务的时候,还能使知识升值。同时,不同的服务项目还能相互影响,结合在一起,产生比较多的知识附加值,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人员的素质比较高

目前,我国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员素质比较高,大部分都具有比较好的教育背景,专业水平比较高,同时,管理各方面等表现比较好。

此外,现代化的服务行业的及时性比较高,为消费者提供的知识的服务。同时,国家还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大力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会计审核和财务管理中的不同

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相比,在会计审核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传统制造行业和现代化的服务产业在费用控制和收入确定上有一定的区别。首先,在财务确定的基础上传统的制造行业销售的是有形的产品,我们可以货物的交付、责任的转移等一些过程作为确认的标志,但是服务行业就难以用有形的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服务业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复杂性等难以衡量。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的是签订合同或者按照项目实施的进程来确定,更多的是主观的判断。

其次,在费用控制的问题上,我们传统的行业注重的是有形的资产,具体产品主要的成本有一些设备折旧的费用、材料的费用,在企业具体的管理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在材料采购或者加工的具体过程进行资金的控制和计划。但是,现代化的服务产业中,服务行业的结构,一般提供的是咨询、培训和一些软件之类的,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以人力资源为手段去实现一些服务,人工的成本所占的比重比较多。因此,就加强服务产业的管理来看,我们应该注重的是控制和管理费用的支出,包括人员的工资、差旅费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控制。

三、企业“营改增”未来的发展

在宏观上,国家整体整体进行调控,是一种有选择的放开对不同行业的限制,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

新的改革使我国的税制改革更加完善。目前,我国主要的税种有营业税和增值业务税,两者都属于流转税。我国所有的经营活动几乎都征收,营业税主要在服务行业征收,这样就产生了重复征收税款的问题,不利于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加重的企业的经营负担。

在实际的生产中,国家选择在服务行业推行营改增试点,除了发展增值税之外,还要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现在我国的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因此,对一些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改变和调整,促进我国的发展。

因此,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在国际分工中,我们处于低端,大量存在的制造业不利于结构产业的调整和变化。要改变我国传统的落后的局面,我们必须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的产业调整,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和改造。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的调整,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束语

新的财务方面的改革在日常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取得了比较好效果,促进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满足服务业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结.“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3

篇(10)

1、贷款呆帐准备金计提不足。按照现行的有关规定,贷款呆帐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不含委托贷款、同业拆借资金)1%的差额提取,并从成本列支;对金融企业实际呆帐比例超过1%的部分,当年应全额补提呆帐准备金,但交纳所得税时应作纳税调整(财商字〔1998〕302号文这种对贷款呆帐准备的处理方法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显性不足。由于我国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少数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时有发生,商业银行承担着很高的经营风险,贷款损失率远不止1%的比例。按现行办法计提的贷款准备金对于防范经营中的贷款损失无异于杯水车薪。二是隐性不足。虽然按规定对金融企业实际核销呆帐比例超过1%的部分,当年全额补提呆帐准备金,但由于我国目前对不良贷款仍然是按照“一逾两呆”的标准来划分的,尤其是财政部规定的呆帐贷款认定标准过于严格,对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完全可以认定为损失的贷款因不符合现行严格的呆帐贷款认定标准,只能列在“呆滞贷款”,中反映,造成对贷款损失的低估,也导致贷款呆帐准备金不能充足地计提,从而影响商业行经营效益的真实性。

2、应收利息的核算不科学。按照现行规定,贷款利息逾期180天(不含180天以上),无论该贷款本金是否逾期,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财金【2001】25号)。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贷款利息逾期不还者,其回收是较为困难的,也就是说逾期不还的贷款利息潜在很大的风险,如果单纯以时间概念来界定应收利息是否纳入表内核算作为当期利息收入的话,肯定会出现高估收益的情况。

3、应付利息计提不及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取根据计提当日定期存款各档次挂牌利率的标准。按季计提应付利息,并计入成本,实际支付给存款人利息时,再冲减已提的应付利息。如果定期存款的各档次利率相对保持稳定的话,按上述方法处理计提的应付利息基本可以与实际支付应付利息数保持一致,应付利息科目帐面不会出现红字,或虽有红字但金额较小;如果在定期存款各档次利率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应付利息的计提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多提、少提的现象,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存款利率连续下调的情况下,继续按上述方法处理,应付利息的计提数会远远小于实际支付数,造成应付利息帐面余额出现红字,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的虚增。

4、同业拆放资金减值准备匮乏。《制度》上对同业拆放资金的呆帐准备问题明确规定:拆放资金不得提取呆帐准备。这在当时针对金融机构的营运完全依靠国家信用的大气候而言是可行的,但目前随着我国商业性金融机构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政府不再对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信誉、效益等大包大揽,同业拆放资金的风险也就凸现出来,且风险度与日俱增,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会计处理方法,肯定不能真实地反映金融机构同业拆放资金风险状况,进而影响金融机构损益的真实性。

5、其他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空白。按《制度》规定,金融企业(保险、证券除外)除计提贷款呆帐准备、坏帐准备外,不再计提其他资产损失准备。而在目前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经营环境下,各种资产的市场价格按市场规律不断波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均存在资产减值的现象,如果继续按照上述会计核算方法,则可能出现虚增资产的情况。尤其是《制度》规定,银行对抵押贷款到期未能收回而取得的抵押、质押资产,在未及时进行拍卖的情况下,将抵押、质押资产按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之和转入帐内,同时冲减贷款本金和应收利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到期不能收回的抵押贷款,其抵押、质押资产价值往往并不足以清偿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按《制度》规定处理此类帐务的话,不仅可能虚增资产,而且可能虚增利息收入,从而影响经营效益的真实性。

如何处理上述银行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建议:

1、大力推广使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及各级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贷款“五级分类法”,但在大多数场合下,仍然使用“一逾两贷”的标准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认定。事实证明,“一逾两贷”是完全按照单一的时限范围标准认定贷款质量,仅是对不良贷款的静态反映,在现实工作中显得比较呆板,反映出来的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也并不完全吻合;而按“五级分类法”确认贷款质量,是对贷款质量综合的动态反映,虽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但却较为科学合理,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大力推广使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改变贷款呆帐准备金提取及呆帐贷款核销方法。应根据贷款的五级分类结果,针对不同的贷款风险种类按不同的比例计提贷款呆帐准备金,如对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可以分别按0%、2%、10%、50%、100%的比例计提贷款呆帐准备金。对于贷款呆帐准备金的核销,应改变目前“必须按照财政部的有关呆帐贷款认定标准进行呆帐贷款的认定、然后经税务部门批准才能核销呆帐”的做法,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呆帐贷款认定标准,做到既能保证呆帐贷款不会沉淀,又能及时核销贷款损失。同时,适当将呆帐贷款的核销权下放给商业银行,由人民银行监督执行。当然,对此引起的税收问题,可以采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的体制,对商业银行应纳税所得进行纳税调整即可。

篇(11)

医院内部管理体制以及外部政治环境的影响使其医院的经营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医院的经济范畴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这对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新的医院会计体制改革将对新医院会计体制顺利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新医院会计体制改革成为当前讨论的重点,如何将医院财务核算做好,把握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以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才能将医院财务会计体制做好,发展医院整体经营理念。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执行的必要性分析

打破传统医疗会计制度体系,只有发展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才能适应我国卫生部门的要求,适应国家医疗机构的要求,不断的完善自身医疗体系缺陷。

在这种新的医疗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医院会计制度新体系重点要对成本核算进行分析。这种新的医院会计体系建立在国家卫生机构下的顺应老百姓及国家政府需要的重大转变。其主要是要加强财政对其医疗的支持情况,建立公益性的医疗卫生体系,将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对外开放,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特点,让老百姓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在新的医疗会计体系执行之前,事实上,医院财务信息不能真实的得到反馈,且不具备信息的可靠真实度,之前部分医院高级管理层人员为了“做好”报表,甚至不惜一切纵使相关会计人员在成本费用上“动手脚”,暗地调控收支结余,在报表上变为帐面反映为盈利而实际已发生亏损或者帐面上显示亏损实际上是盈利的状况,这种状况将使医院走下坡路线,对医院的发展及其不利,带来的只有失败。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核算差异的探讨

(一)如何进行药品

在旧的会计医疗体系下,医院药品的核算方法主要还是采用售价的方式,当医院工作人员对药品进行检验并且验收的时候按照的是售价进行核算,核算方式是借记“药品”, 贷记“银行存款”按照进价进行核算的,贷记“药品进销差价”就按照其进价和售价的差额进行核算记账。在药品办理入库时,即要按双价计量,同时在药品管理系统中录入药品进价和销售价,药品进销差价为两者差,药品的出库、零售、领用全部按销售价结转,期末,会计按比例确定应结转的药品进销差价。

在新的会计改革体系下,医院以实际成本形式核算药品价格,医院在购进药品时,将其药品的实际成本计价,“库存物资(药品)”为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为贷记,如果采购的药品时国家补助、科教性质的资金,将“待冲基金”科目作为贷记。故医院在销售其药品的时候就要按照药品的实际销售价格收入,与此同时将销售出的药品实际成本转化为药品的成本,采购的药品使用国家补助、科教性质的资金购入的药品就要按照卖出药品相之对应的待冲基金金额来冲减待冲基金。

新老会计体制总,药品核算存在很大的差别。首先,旧体制改革下的分别核算中医药,一级科目是将医疗收人”、 “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 “药品收入”、并列开来的,在新的会计体制改革中医疗收入和支出中核算体现的是药品的收入和支出,其医疗理念大大的得到了满足。其二,新的医疗会计体制与旧的医疗会计制度的计价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新的医疗会计体制将医院资产的实际价值一目了然。其三,新的医疗会计体制下,其药品成本结转方面表现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旧的医疗会计制度在月末才会结转药品成本,新的医疗会计体制下在进行药品销售的时候,药品收入的确认与结转药品的成本是同时收入的,达成收入与支出相结合的原则。

(二)关于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