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酒店管理常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逐渐增大,全球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加频繁,旅游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酒店行业开始逐渐探索与市场营销相匹配的发展模式。只有建立以市场需求导向为基础的现代化酒店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酒店行业打开市场、进入市场,进而成为带头者。
一、酒店管理概述、重要意义及市场营销目标
1.酒店管理的基本定义
酒店管理主要是指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酒店实际情况,运用管理学相关的方法、流程和标准等对酒店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保障酒店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酒店实现效益最大化、服务最优化的一种管理活动。
2.酒店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酒店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益。管理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对于酒店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加强酒店管理,分析酒店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到适合酒店发展的运营模式,强化队伍建设、服务营销、成本管控等,有利于提升酒店整体效益。加强酒店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娱乐文化生活更加关注,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和享受,由此进一步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契机。这一背景,加强了酒店之间的竞争,促进了更多不同类型及档次酒店的新生。加强酒店管理,能够帮助酒店更好地认清市场形势,通过和市场营销策略相结合,研究市场变化情况、服务对象情况等,找到适合酒店发展的具体路径和举措,从而帮助酒店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3.酒店的市场营销目标
酒店的市场营销,主要是以其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为研究因素,对酒店现有的资源,包括员工、消费者、服务质量、有形资产等进行动态管控。酒店服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主要是通过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让顾客生理和心理上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这需要既提高硬件设施配套水平,又要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独具特色的酒店管理品牌等,以此提高关注度和经济效益、服务效益。所以说,酒店的市场营销目标要以服务、产品两方面为基本切入点,提高服务、吸引客户。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管理运营和操作,提高服务效能和行业竞争力。
二、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酒店管理中引入市场营销策略和理念,在我们国家运行时间不长,技术也不是很成熟,很多国内的酒店尤其是大型酒店,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照搬照抄国外酒店管理模式和经验“为我所用”,由于受到环境、消费群体、管理模式和发展进程等影响,造成了酒店管理模式与市场营销策略不匹配的情形,影响了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长远规划,没有树立品牌发展战略
品牌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建立有效的品牌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品牌营销策略在国内企业管理发展进程中已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在体育、汽车、食品等行业的管理模式中比较成熟。作为中国重要的发展领域,酒店行业虽逐渐开始探索市场化的营销路线,但受到技术水平、市场观念和环境因素等制约,酒店行业品牌市场化营销模式并不突出,尤其是很多中小型酒店,对于具体的服务、餐饮、客房等设施配套和服务管理方面逐渐完善,但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没有对酒店特色和品牌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和运用,甚至缺少长远规划,过于关注短期目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
2.酒店公关营销体系不健全
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公关营销。对于酒店行业,公关营销即通过将酒店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和利用,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运营成本。目前国内大型酒店企业对酒店公关营销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在中小酒店企业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甚至过于关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维护,而对于实际服务对象和服务群体的反馈体系等尚未建立,不能发现能够有效改善酒店管理的具体问题。
3.没有有效建立酒店管理的市场营销团队
我国的酒店管理缺乏专业人才,负责市场营销工作的人员准入门槛较低,造成营销团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酒店管理没有形成规范的运营模式,大部分酒店管理方式比较传统、市场营销效率较低,人员和体系制约影响了酒店企业的发展。
三、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的有效发挥与运用
对外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外交流更加频繁,这为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契机,国外很多酒店品牌纷纷入驻中国,给国内的酒店行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酒店行业想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与市场融合,制定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化酒店管理模式和市场营销策略,从而在酒店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为了提高酒店行业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运用广告宣传策略,打造独具特色的酒店服务品牌
选择酒店,很多人看重的是口碑。口碑的营造一方面是来自客户的真实体验宣传,另一方面是广告效应。酒店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学会“打广告”。结合节假日、消费者群体需求、市场状况分析等,进行系统的广告宣传。一是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手机等媒体,通过植入恰当的广告,提高点击率,吸引消费者眼球。二是要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总结酒店特点,突出酒店特色,运用恰当的文化宣传,形成酒店独特的服务品牌。三是对酒店的服务、标识、社会口碑等进行适当造势,设置具有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标识,刺激眼球,便于识别,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关注到。四是鼓励全员树立品牌营销的理念,对酒店的形象进行充分了解,合理定位,通过对员工加大宣传,内化于心,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五是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安全、舒适、卫生的服务环境,用更加温馨、到位、舒适的服务方式为消费者奉献更好的服务。
2.制定科学的公关策略,实现酒店资源最优化配置
一方面,要充分整合酒店现有的资源,尤其是建立客户回访机制,对每一名入住和消费的客户进行信息登记,在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情形下,增加客户回访,鼓励客户多提意见,不断收集更多与酒店管理相关的有效意见,从而提高酒店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在增加酒店客流量、提高消费者回头率等方面下功夫,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机制和方案,通过制定科学的公关策略,提高酒店在客户中的良好形象。
3.加强创新,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提升酒店管理效率
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酒店管理模式和经验,就地取材,结合国内酒店行业具体发展状况、本土酒店文化特色以及酒店本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等工具,在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回访、服务方式转变、市场营销模式多样化分析等方面集思广益。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市场营销团队的整体素质,不断创新管理工具和方法,探讨更加适合酒店发展的市场营销模式,从而带动企业成长。高效系统的酒店市场营销策略能促进酒店企业的发展,没有不变的发展模式和万能的市场营销策略,只有不断优化酒店管理资源、创新管理方式、树立品牌经营理念,才能探索出适合酒店行业长远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婧.浅谈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2).
[2]焦玲玲.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
[3]纪伟奉.论新常态下市场营销策略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
引言:在理想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中任意节点的发电机可以自由地向任意节点的负荷供电,从而保证市场的最大自由度。然而实际的电力市场运营中,由于电源、负荷的分布不均及随着发电、用电规模的日益增大,使得某些输电线路发生阻塞。传统的阻塞管理模式下,电网公司为了消除阻塞不得不调整发电计划,减少阻塞线路输端那些报价低的机组的出力而增加阻塞线路受端那些报价高的机组的出力以消除阻塞。在电力市场环境中,电力用户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也可以积极地参与阻塞管理,就可以利用基于需求侧管理的可中断负荷来消除阻塞,即通过电网调度部门与电力用户协商中断对阻塞线路受端某些负荷的供电来消除阻塞。
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阻塞费用分摊方法,并引入可中断负荷的新型阻塞管理模式,提供了从发电侧调整机组出力消除阻塞及利用可中断负荷消除阻塞全网总购电成本的计算方法和可中断负荷成本的具体计算,并对两种不同方法全网总的购电成本进行比较,得出更经济的阻塞消除方法,为电网调度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线路潮流组成分析的阻塞费用分摊
1.1 全网总的阻塞费用计算
本文采用以总的购电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的电网调度模型,在不考虑电网容量约束情况下,由经济调度结果可以得到:总的购电费用,各发电机的有功出力,市场清算价格。进而可通过潮流计算得出每条输电线路需承担的输电量,结合各条线路的容量约束,可得出发生阻塞的线路。为了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调度员不得不考虑电网容量约束重新调整发电计划,此时得到的总购电费用与未考虑电网容量约束的购电费用之差即为电网的阻塞费用。
本文把一天分为四十八个交易时段,在不考虑网损和无功潮流,不计支路容量约束的情况下,某个交易时段内有功负荷优化分配的数学模型为:
(i=1,2,…,n)(3)
式中CM为总的购电费用;Ci(Pi)为发电机`i的成本函数;n为电网节点总数; Di和Pi为节点i的负荷功率与发电功率;Pi,m ax为节点i处发电机出力上限;M和M分别为约束(2)和(3)的拉格朗日乘子。不计支路容量约束的经济调度结果为(CM, PM,M,M),其中PM是节点发电机的最优有功出力向量,M是市场清算价格。
当输电线路有阻塞发生,则调整发电计划,再求计及支路容量约束的经济调度方案,保证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也就是解以下的最优潮流问题:
式中,CC为总的购电费用;P和D分别为节点发电功率和负荷功率向量;B为节点导纳矩阵的虚部; 为节点电压相角向量;Lmax为支路极限传输功率向量; H为支路节电并联矩阵;式(5)为直流潮流方程;式(6)为支路容量约束;C和C分别为式(6)和(7)的拉格朗日乘子向量。计及支路容量约束的经济调度结果为(CC, PC,C,C),其中PC是计及支路容量约束的节点发电机最优有功出力向量。C是节点电价或发电边际成本向量。C= CC CM就是在这个交易时段内电网因阻塞而增加的阻塞费用。
1.2全网阻塞费用在各阻塞线路中的分摊
(1)不计支路容量约束的情况下,由上文第2.1部分所述可确定某交易时段内发电机发电量和负荷的分配情况,由此可计算出不计容量约束情况下各条线路所担负的输电量L (Load)。
(2)由这条线路的实际情况可计算出该线路总的传输容量TC(Transmission Capacity),留一定的传输裕度TM(Transmission Margin),在此条件下,由以下公式把电网在某个交易时段内总的阻塞费用按阻塞的严重程度分摊给各条阻塞线路(L1,L2,…,Ln)。
1.3 阻塞线路的潮流组成分析
文献[3]提出了一个快速、实用的潮流组成分析算法。潮流组成分析假定节点上各流出功率由流入功率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即功率按比例分配原则。另外, 还需要有以下的条件: (1)所研究的系统具有有限个节点,运行正常,且没有自环流,其交流潮流的计算结果已知;(2)网络无损(相应的损耗已等值到线路两端或线路一端, 从而等值后的网络中线路两端的流入和流出功率相等且方向相同);(3) 发电机首先供应本地负荷,剩余功率才供应其它负荷,然后按节点注入电网净功率的正负,将它们分为发电机节点、负荷节点和联络节点。对第(1)个假设, 可以认为线路环流在合理的运行控制下是不存在的,如果网络中有环流,可以通过适当的调节予以消除。对第(3)个假设,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满足其要求。
该潮流组成分析方法首先根据系统的节点支路关联矩阵确定顺流组成分析的路径, 即确定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的相对关系, 详见文献[3]。其次, 由潮流计算结果建立线路对节点潮流的吸取因子矩阵A:
其中j i 表示线路j 是与节点i 相关联的上游路径的支路; A ljm 对应A l 中第j 行第m 个节点的非零元, m 是线路j 的上游节点;由于B矩阵逐行计算, 因此B m k已知,A ljmB m k反映了节点i 通过线路j 的上游节点m 获得的上游发电节点k 的相应功率,B 矩阵中节点按顺流分析路径排序。在此基础上, 就可以得到流过线路的有功功率与发电节点的有功功率关系:
P=AP= ABP=KP (13)
其中K为发电机对线路的贡献因子矩阵
同理, 通过潮流组成逆流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类似矩阵,就可以得到流过线路的有功功率与负荷节点的有功功率关系:
P=CP= CDP=KP (14)
其中K为负荷对线路的汲取因子矩阵
1.4 计算步骤
综上所述,基于阻塞线路潮流组成分析的阻塞费用分摊方法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据上文第2.1部分计算全网的阻塞费用
第二步:据上文第2.2部分提供方法将分摊给各阻塞线路得Li
第三步:电网公司确定确定发电侧和负荷侧的分摊因子U
第四部:据上文第2.3部分的潮流组成分析求发电机对线路的贡献因子矩阵K和负荷对线路的汲取因子矩阵K从而可得发电机j对阻塞线路i的贡献因子及负荷k对阻塞线路i的汲取因子
第五步:由以上四步可得发电机j在阻塞线路i中所分摊到的阻塞费用为:;同理可得负荷k在阻塞线路i中所分摊到的阻塞费用为:
2利用可中断负荷消除阻塞
2.1电力市场环境下利用可中断负荷消除阻塞的可能性
由于中断负荷将影响到电力用户的利益,因此,在传统电力系统中,作为带有公益性质的电力部门被要求尽可能的保证供电的连续性。然而,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追求经济利益是电力企业的最终目标,其公益性将大大降低。这种环境下,只有对供需双方都有利的行为才会为双方所乐于接受。针对中断负荷而言,从电网公司的角度来说,如果维持供电连续性的支出大于中断负荷的支出(欲终止对负荷的供电电网公司必须在经济上向用户提供补偿,因为用户有权要求电网公司向其提供电能),则电网公司乐于采取中断负荷措施;从电力用户的角度来说,如果电网公司向其提供的经济补偿高于其维持连续用电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则其也将乐于接受中断负荷的措施。如果电网公司愿意支付更多的赔偿费用,则该用户将会非常乐意接受中断供电。由此可见,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不仅当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受到威胁时,而且在正常的电力调度中也存在中断负荷的可能,因此利用可中断负荷来消除阻塞也就成为可行的措施。
2.2可中断负荷成本及具体计算
电力市场中,中断对负荷的供电不能像传统垄断体制下的拉闸限电那么简单,而是要对中断负荷进行相应的补偿或给与优惠电价。这就使得电网公司要对用户的中断成本进行分析以便给与可中断负荷合适的补偿。影响用户中断成本的主要因素有用户活动与电力供应的依赖程度以及中断方式的不同,电力公司如何设计出一种激励合约,或者博弈规则,以促进用户主动上报自己的真实类型,实现电力公司的效用最大化,这些问题已经在文献[4]和[5]等中进行了研究,本文就不再做深入探讨,以下用户中断成本函数是基于适当激励机制下,用户如实上报自己的真实类型情况下得出的。
由于本文只考虑某一个交易时段里的经济分析,而每天的调度计划都是前一天安排好了的,则用户面临相同的提前通知时间、中间持续时间、中间发生时间,并仅考虑单位时间内中断一次的情况,则决定着用户中断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用户的类型和中断的负荷数,即c=c(,x)。在此,考虑三种形式的用户中断成本函数:二次形、三次形、指数形。
二次形函数:c(,x)=+-
三次形函数:c(,x)=+ +-
指数形函数:c(,x)=
用二次形函数来表示用户的中断成本,精度令人满意,计算较为简单。出于电力公司掌握的数据有限,使得三次形函数无法提供比二次行函数更高的精度,而计算量比二次形函数要大,经研究表明,如果采用指数形式函数设计合约,且指数函数的形式假设是正确的,那么电力公司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3.3 引入可中断负荷的新型阻塞管理
3.3.1引入可中断负荷消除阻塞的调度模型
据3.1.2部分(1)~(3)经济调度结果进行潮流计算可得出各条输电线路需承担的输电量,结合各条线路的容量约束,可得出发生阻塞的线路。则可在阻塞线路负荷端进行可中断负荷招标,电网公司设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让用户如实上报自己参数类型,双方签订可中断负荷合同。
引入可中断负荷消除阻塞即是求解以下的最优潮流问题:
min =()+c(,x)(8)
s.tB=P D: (9)
HF: (10)
0 :(i=1,2,…,n)(11)
0 x (12)
式中,为总的购电成本;c(,x)为利用的可中断负荷成本;P和D分别为节点发电功率和负荷功率向量; 为节点电压相角向量;Lmax为支路极限传输功率向量;H为支路节电并联矩阵;X为可中断负荷数量;式(9)为直流潮流方程;式(10)为支路容量约束;式(12)为负荷容量约束;为补偿因子,由电网公司针对不同的中断负荷灵活确定; 为式(10)的拉格朗日乘子向量。是引入可中断负荷消除阻塞电网总的购电成本。
3.3.2从购电成本角度对两种阻塞调度模型进行比较
4结论
本文基于阻塞线路的潮流组成,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电力中心交易市场模式下的输电阻塞费用分摊方案。并将基于需求侧管理的可中断负荷引入阻塞管理中,与传统的通过对发电侧机组出力的调整消除阻塞进行比较,寻求更经济的阻塞消除方法。与现有的各种阻塞管理进行比较,引入可中断负荷消除阻塞加大了阻塞管理的灵活度,也进一步降低了电网因阻塞而增加的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Anastasions G Bakitzis. Aumann-shapely transmission congestion prising[J] IEEE power Engineering Review2001,21(3):67~69
[2]余平,李晓明,林海源 基于潮流越限量的阻塞费用分摊方案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1):89~92
[3]魏萍, 倪以信, 陈珩基于图论的输电线路功率组成和发电机与负荷间功率输送关系的快速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 20(6):21~25,29
引 言
目前,我国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总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如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显得尤其突出和迫切,这是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国际惯例接轨,提高我们执政能力、解决复杂矛盾能力的具体体现。对于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大社会、小政府”的高效管理模式,我们如何做好政府工作的职能转换,实现对工程建设的有效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具体问题。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力建设管理形式较多,但总的来说是临时性与分散性相结合,以自营为基本特征。实质发展是生产方式在建设方面的反映,在现有管理中弊端也显而易见,传统管理方式核心工程项目是:投资、建设、使用、为一体,由此可见避免弊端出现,影响管理的难点。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外行管理,不懂专业,损失严重②自建自管,缺乏监督,程序混乱③官商一体,制度虚设,滋生腐败④机构众多,人员临时,资源浪费影响了市场秩序。政府部门与电力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解决。传统电力建设管理中,由于政府不能重视建设管理,电力建设管理地位不明确,易造成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电力建设管理方式落后、对管理的机制不健全,不利于政府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电力建设管理规模扩大,管理资料也越来越多填写效率十分缓慢,不能满足现代电力建设管理的需要。操作内容还是人工进行填表,不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内容,工作人员的工作是非常多,而且在电脑上输入时,容易填写出错。在电力建设管理工程竣工时,工作人员发现,技术数据与试验结果填写错误,对工程竣工投产产生了影响。
二、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项目管理方面,由于计划执行力度不够,在落实项目时得到政府的支持为基本依据,盲目建设会带来影响甚至存在法律风险,在工程建设中会存在不可预见的事件。此时,由于在建进度信息和实际完成相比较存在差异,是因为在信息化运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工作模式的传统化,对信息化没有合理利用。对建设管理标准不实行统一化,建设项目现场比较混乱,人员设置不够规范与资源配置不符,管理松懈执行能力差。
(二)安全管理方面,我国电力建设管理工程存在问题,安全监管执行难度较为重要。主要是因为工程建设存在安全文明施工宣传管理得不到提高,执行过于松懈,安全投入不及时等问题,对项目管理制度与要求不严格。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时风险较大,导致安全责任不能及时落实完成,对待问题没有及时处理,电力建设现场施工人员较多、交叉作业、环境复杂、机械设备较多、没有加强安全管理。
(三)质量管理方面,由于项目设计单位不重视设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强制性力度不够完善。人员监理工作不重视,导致现场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缺岗、窜岗、上交资料不真实与监理要求不符问题出现。
(四)对造价方面管理,对工程的了解深度不够明确,原因是在研究批放资金较少,或时间间隔较长,对确定的路径无法应用,导致在初级阶段路径发生变化,对批复进程滞后。项目管理片面,原因在于占地赔偿、砍伐、电网土建、道路等相关工程管理片面。
(五)技术运用管理,由于对不同项目设计,产生的效果不同,要求设计人员提高技术保持均衡。要求技术创新以及能力提高,对新设备与新材料研究应用有所提高,由于个别技术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水平存在差异,理解不够深刻。标准化技术建设欠缺,普及新技术比较缓慢。
三、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管理难点与对策
首先,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有力的政策支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改善电力建设部门的管理关键。加快电力建设工作,需要完善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机制调节,使其建立电力建设管理责任,政府部门成立项目责任考核相关制度,将电力建设任务落实,对考核合格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组织建设电力活动,加快对电力建设管理的有效工作完成。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长效工作制度,优化电力建设管理的环境,推进电力建设管理进度。运用发挥政府为主导作用,加强完善电力建设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加强对业务培训,完善管理建设。举办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电力建设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技能管理。近几年来,在日益复杂的工程建设时期,对原有的工程建设管理,下放到地方部门具体实行。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管理,出现了许多在实践中应该避免的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力建设管理能力与工作能力,不断开展专业培训内容,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再次,加强电力建设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电力建设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确立目标,使其工作顺利展开,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梳理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清晰化,明确应用到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中,加快业务服务流程,完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加快电力建设管理的制度。加大宣传,营造和谐社会。电力建设管理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会预见少数群众的干预,个别群众对待问题上,索要补偿,导致工程建设拖延不能如期完成。存在的原因由于土地资源缺失,对建设电力不了解。因此,要加强实行土地管理机制,大力宣传,加强对电力建设管理的重要认识,普及电力知识,消除影响。创造电力建设管理是人人关心的社会良好环境。
结 论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我国目前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管理难点,通过对资料的翻阅,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实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对电力建设提出一些问题与管理政策,具体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建立新的组织形式,加强对项目的管理重点,以及内外部的管理制度。电力建设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电力工程的改革进行分析,能够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总之,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管理的研究的难点是工程管理中的系统问题,需要全面控制。需要通过建设管理解决存在的难点进行改善,促进管理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效果。管理中应发挥功能改革与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研究[D].哈尔滨建筑大学,2010.
[2]夏琦.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的思考[J].市场经济研究,2003(6).
[3]郭衍成.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组织及监管模式的改革[J].建筑,2003(12).
[4]王华.对工程量清单和无标底招标的一点思考[J].建筑经济,2003(10).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高速发展,旅游业也开始蓬勃发展,在酒店业也兴起了,并参与到了市场竞争中。中国的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也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酒店行业在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因此,市场营销策略在酒店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系统化的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现代的酒店才能在同行业中取得优势。酒店营销作为现代酒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了管理者的重视,
在当前情势下,酒店营销的策略已经由价格营销转化为品牌文化营销。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酒店管理者开始试行服务管理机制,通过树立良好的酒店品牌战略来增强酒店竞争力。
一、酒店的管理与营销
1.酒店管理必要性
酒店管理是指在社会发展背景下,根据酒店市场经济变化规律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管理方法、原则和程序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酒店各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实现以最低成本达到最大收益的管理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对应的酒店服务也得到快速发展。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酒店陆续出现,而酒店行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通过探析酒店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实现酒店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做好酒店管理对让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位居前列有着重要的意义。
2.酒店管理营销的定位
在服务营销的理念中,员工、顾客和有形资源等都被加入到酒店服务系统中进行动态管理。酒店服务一般作为一种服务产品,通过建立管理模式,将提供住宿作为服务核心,再附加别的服务来吸引客户。酒店服务营销是通过服务产品的特点和特色来说实现营销功能的。
酒店服务作为酒店的无形资产,具有综合性的内涵。酒店服务应该让客户在感官上享受到较高的服务质量,在心理上提高对酒店的满意度。酒店服务以体验经济为基础,将主题定位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上,营造特殊环境让客户对酒店服务产生依赖感。为了提高良好服务的效果,通过客户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体现酒店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工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企业形象和服务设备和设施等。
二、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问题解析
市场营销策略在酒店管理中的兴起,在我国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大型酒店市场营销策略在酒店管理中的兴起,并且国内也没有成熟的培训酒店市场营销策略人才的机构,由于国内外酒店的目标消费群体存在很大区别,国内的酒店市场营销策略基本上都是模仿和学习国外的知名酒店市场营销方式,生搬硬套国外酒店的市场营销策略不能完全适合国内的酒店市场,以至于有很多问题存在。
1.缺乏品牌化运作意识
我们并不陌生品牌化的营销策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很多知名品牌,服装里有海澜之家、老人头、菲拉格慕;汽车里有奔驰、卡迪拉克、宝马;食品里有康师傅、蒙牛、旺旺等,当讲到或听到这些品牌时,我们常常会想到它们优质的质量、独特的风味以及购买的放心。品牌化的营销策略这种消费心理深入人心,一些酒店也逐渐开始走品牌化的市场营销路线,例如帝国君越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等,以为高端人士的商务会议、宴会、聚会等服务为主,走出了酒店自身的特色。至今,某些大型星级酒店确实做出了像康师傅、宝马、奔驰等品牌一样品牌化效应,在激烈的酒店市场竞争中取得明显的优势。但是,这些品牌化的酒店是少数,中国大部分的中小型酒店管理还是普遍缺乏品牌化运作意识,对建立酒店自身的特色的重视不够,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精品餐饮、豪华装修及高档齐全的娱乐设施和商务设施等硬件方面的推进管理,并没有品牌软件上的建设。
2.酒店公关营销制度不完善
现代化市场营销策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公关营销,例如,大型酒店的公关营销,通过对酒店有利的各项资源市场的合理开发,并有效综合利用各项有利的资源,从而达到大型酒店市场的发展最大化,成本最低化,使酒店取得最高利润的营销手段。至今为止,国内除部分大型星级酒店外,中小型的酒店仍没有完善的市场营销中的公关营销制度,只是注重单一的某方面资源开发,没有成熟的系统性运行,将各项资源的做到有效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导致酒店发展有利资源的浪费,国内酒店管理人员大多重视与政府关系的公关,为谋取对酒店自身发展有利的政策支持,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酒店的工作人员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而对于酒店的顾客却鲜少进行回访沟通。
3.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由于我国酒店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且市场营销人员教育水平不一,一直处于借鉴、模仿国外大型酒店的市场营销策略,未形成自身规范化、专业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导致国内酒店的管理方式落后、市场营销效率不高,甚至造成部分酒店刚营业不久就倒闭关门。
4.酒店广告雷同现象严重,缺少差异化
现代化的酒店市场营销主要策略就是媒体广告,利用丰富多彩的广告制作,选择符合自身目标群体的传播媒体予以传播,从而达到宣传酒店服务的目的。但国内大部分酒店的服务项目大体相同,宣传缺乏差异化,未能突出酒店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三、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的运用
1.合理的广告策略
现代各类酒店所提供的服务除了在档次和质量上的差别外,服务内容基本相同。酒店服务缺少个性,没有特色,使消费者缺少新鲜感,而产生无奈。在中国,酒店只分为五种,一星至五星酒店。因此,制定合理有特色的广告策略对酒店的宣传很有必要。
合理准确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指针对消费的群体,酒店服务所做的准确的市场定位,从广大的社会人群区分出酒店服务的消费群体。增加广告的投放效率可以提高广告收视率。
选择适当的媒体。要发挥广告的作用,只有让消费者看到、听到,并且让广告内容对其心理产生影响。根据酒店的市场定位,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生活特点,使用目标消费群体平时接触使用最多的媒体进行宣传。
差异化竞争。现代广告大体相差不多,只有酒店制定与众不同的市场定位,并突出酒店的特色,以营造出酒店差异化的优势,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目标消费者。
2.科学的公关策略
增加酒店的客流量、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通过科学的公关策略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制定有效的策略,营造良好的酒店形象,提高酒店在消费群体心中的影响和地位。制定科学的公关策略,要做到以下几点:
全面体贴的人性化服务。不同于以往传统的酒店服务只限于就餐和住宿,现代的酒店已经成为就餐、住宿、宴会、婚庆、商务谈判等集不同服务于一体的娱乐、商务场所。
顾客信息收集与维护。作为酒店经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顾客信息的收集与维护是酒店管理中必须做好工作。在对顾客进行服务时,要注意观察顾客的兴趣喜好,询问并详细记录顾客的生活习惯,记录联系方式,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及时更新维护顾客的信息。
顾客回访。为了更加直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习惯和心理,更有效地总结和归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开发出潜在客户,需要对各户进行回访。制定酒店培养、服务客户群的相应方案,并根据方案设计推出酒店新的产品组合。
3.酒店品牌化经营
酒店品牌经营策略的道路需要发展酒店本身特色,与其他酒店差异化竞争。
精确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指的是酒店品牌所包含的酒店文化,包括酒店的优质服务和社会荣誉等精神上的享受。酒店形象有了定位和标志性符号,在以浓厚的品牌文化融入其中,会让目标消费者准确深刻的记住它。
树立品牌的营销思想。实现酒店品牌化经营,必须要让员工树立品牌营销的思想,了解酒店形象定位,并且用自身的行动去维护酒店形象。把良好的形象传递给目标消费群体,结合酒店代表性言辞和标志性符号,在消费者群体中打造酒店品牌。
加强质量管理。要实现酒店的品牌化经营,需要加强酒店各项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从而树立成功的品牌形象。酒店的质量管理要保证可靠性、可控制性、有效性和消费群体的可接受性,为消费者营造出安全、友好、清洁的服务环境,并以礼貌、温馨、舒适的服务方式提高酒店品牌的品质和形象。
合理的酒店营销策略和质量管理作为现代酒店发展必不可少的两项,缺一不可,有效的酒店管理与高效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相结合才能实现酒店的繁荣发展;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要与合理的管理措施相结合才能实现设施、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王秋玉.对我国高星级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理解[J].现代商业,2010(03)
[2]廖雪莲.基于忠诚的品牌社群关系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04)
双边市场是Armstrong2004年提出的产业组织理论,定义为: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这样的市场称作双边市场。由于市场双边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双边市场中的平台企业要解决鸡蛋相生的问题,主要有定价战略、进入战略、差异化战略等。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单元,拥有两个不同的客户群体:学生和企业。从需求方面讲,对内可以提高学生能力,提供培养服务,对外用于联系企业,提供合格人才,并通过就业撮合企业和学生,实现功能性互补。如果学生增加,就业竞争就越激烈,企业可以付出更低的工资,选择更加优秀的人才,间接实现效益增长;如果与高职专业合作的企业数量越多,学生就业的机会就越大;两个不同的客户群体存在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同时,学生只能选择一个学校专业主修,而企业可以选择多个学校专业合作,符合单边台接入的特征。从供给方面讲,学校专业通过招生就业,连接企业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对学生收取学费,对企业免费,实行非对称定价,学校专业向企业和学生提供服务时,边际成本很低,但固定成本和一次性成本较高。综上所述,高职专业发展的双边市场特征较强,适用双边市场理论。
(二)基于双边市场框架的高职专业发展分析
学校专业的双边用户学生和企业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交易,高职专业向学生收取学费,对企业免费提供人才就业服务。本文将以Armstrong(2006)双边市场分析框架为基础,结合学校专业的特点,构建专业定价模型,分析影响学校专业发展的因素。学校专业双边只存在两个类型的参与者:学生(s)、企业(b)。学校专业设置的目的是效益最大化,学生和企业间存在直接网络外部性。学校专业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给学生带来能力和技能价值,体现为人力资本提升,用t表示,它与学生人数无关,只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发展有关;学校专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用OB表示,它与学生和企业的数量无关;学生和企业通过人力资本相互联系。在网络外部性方面,as表示学生对企业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参数,学生越多,企业可供选择的人才就越多,学生间竞争越激烈,企业需要付出的工资等就越少,因此,企业收益越大;ab表示企业对学生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参数,反映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对学生能力的影响,企业越多,尽管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过于宽松的就业环境,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人才培养。an表示学生对自己的网络外部性参数,反映的是学生数量增加,给教育质量、就业等带来的影响。ns和nb分别表示加入学校这个平台的学生和企业的数量,因此,asns和abnb分别表示学生数量对企业、企业数量对学生的单个效用,anns表示学生内部之间的效用。学生和企业参与学校这个平台,有其边际成本,学校一般向学生收取学费,用ps表示;企业雇佣学生,获得新的人力资源价值,付出的是工资等福利,用pb表示。
(三)高职专业发展的进入战略分析
双边市场的特性决定了学校专业的生存和发展,解决生源和就业是首要问题,要尽可能地拉拢学生和企业加入学校专业这个平台。由双边市场分析框架推导出来的⑤式()表明,要增加学校专业生源,主要取决于学校专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声望,而这又与学校专业教育质量和同企业用人之间的契合度有关。⑥式()表明,要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学校这个平台,需要契合企业用人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克服因学生数量增加带来的管理松散、整体教育质量下降等影响。这再一次将教育改革方向指向面向市场,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四)高职专业发展的差异化战略分析由于企业可与多个高职专业联系,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因此他们在不同高职专业之间转换的能力增强,对特定专业的需求弹性增大;另一方面,高职专业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高职专业间的竞争体现在三点:一是生源的争夺,二是教育资源的竞争,三是声誉的竞争。波特提出了三大一般性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对于高职专业来说,差异化更有效率。差异化体现在同其他学校相比,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就高职专业而言,可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就业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作文章。
二、宜昌市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分析
为了客观反映宜昌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现状,选取了宜昌市30家酒店进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抽样调查》,调研主要内容为:宜昌酒店产(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是否适应产(行)业发展的要求,存在哪些脱节的地方,如何改进。抽样调查样本量为管理层120份、基层180份,回收量为管理层104份、基层162份,回收率分别为87%、90%,有效率为100%。
(一)企业用人需求
在对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酒店行业企业录用人才更加看重职业操守、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
2.熟练掌握基础理论、酒店实务、职业礼仪规范,有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的学生,将拥有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二)专业发展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
调查结果表明,宜昌市高职院校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中基层管理者,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开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做懂管理的技能能手,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
2.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也是用人企业关注的重点。酒店管理专业对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表明,多数用人单位认为酒店市场营销学、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餐厅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很重要,而调酒与酒吧管理、康乐服务等课程的必要性较小。该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衔接了企业和个人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但太注重于专业素养,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3.职业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三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客房服务员资格证、前厅服务员资格证)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市场营销师、心理咨询师、调酒师等相关服务行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基本涵盖了酒店管理行业所需技能。同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比赛中获得佳绩。
4.校企合作
宜昌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注重双向沟通,一方面,委派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践,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以促进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企业对专业实训建设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和赞助。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双边市场理论表明,学校专业若要发展、获取更大效益,需从学生个人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出发,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同有竞争关系的学校专业间形成差异化、优势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比企业用人、个人能力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停留在专业技能层面,存在三个不匹配:一是与培养中基层管理者的专业定位不匹配;二是与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不匹配;三是与学生个人对实现职业目标的要求不匹配。
三、高职专业发展的建议
1.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准确人才培养定位调研发现,相当多的行业有许多工作找不到适合的专业人才去做,但又有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做。这就表明,高技能人才从数量到质量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着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种种问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顺应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强化专业人才市场定位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对应关系。一是培养层次定位:侧重于培养具有高技能的酒店等企业管理人才。二是服务区域定位:主要面向宜昌市及周边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三是适应性定位: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既是专业人才得以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也是社会的需求所在,是未来需要加强和完善之处。
2.围绕职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要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从“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两个层面,体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企业用人的专业性。应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重点培养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开发服务本地行业发展的地方课程、服务企业的订单课程,构建课程体系。第一学年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基本技能平台课;第二学年开设工学结合课程和地方课程、订单课程;第三学年是顶岗实习。此外,酒店管理从业人员因面向的顾客不分职业、不分国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因而应该开设酒店英语、旅游文化、客源地概况、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
3.开发学生个体优势,提高人才就业能力高职专业教育,一方面,既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保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技能素质,又要深入掌握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挖掘学生自身特点;另一方面,既要教会全体学生共同的道德规范和统一的职业知识,也要教会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开发、自我选择。职业导师制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每位导师负责3-6名学生,自大一入校至毕业期间,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针对个体特点及发展目标引导式培养其职业能力,提供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职业指导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或就业机会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以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制定多方向、多模块的教育体系,如会展服务方向、宴会策划方向、西点设计方向、酒品调制方向等。这些专业方向的建立,为培养技能人才开辟了灵活广阔的天地。
随着国家电力公司自身体系建设的努力发展,给电力企业单位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为保证电力企业能跟随时展潮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实施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革新,并为电力企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提供舒适、高能的工作环境,以便来进行安全、稳固的生产[1]。
1电力企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
(1)后勤管理的特性。1)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特性就是服务,在某些程度上是后勤实行管理的关键性任务。电力企业单位的后勤服务能够为企业的发展生产在后勤方面做好管理的保证工作,从而能够保证整个电力顺利有序的进行生产。同时,确保各项服务贯彻落实和工作可以落实在实处、督促工作人员基本素质的提高以及生活条件的提升,因此,只有努力做好后勤管理服务,才能保证电力企业顺利的进行生产和运转。此外,后勤服务应该为企业管理提供全方位以及多角度的服务,对整个电力企业单位在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服务,后勤服务基本上就是保障企业常规的生产和运转的。所以,电力企业单位后勤服务的实质就是为企业单位、员工和整个电网事业服务。2)保障性能。电力企业单位后勤管理服务在某些程度上能够为电力生产提供保障,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保障性能便显得特别重要,而企业生产往往会忽视这一性能。一般情况下,一件小事便能够将保障性能显现出来,而这种不起眼小事往往会对整个电力企业单位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要想真正实现后勤管理服务的综合的保障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任何失误无论大小都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进步造成不能估计的严重后果。(2)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所涉猎的行业越来越多,增强电力企业单位后勤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是调解企业内部一切业务相互关系的关键所在,其所包含的范围是整个企业一切部门[2]。所以,在电力对产品信息实行统一规划以及宣传的过程中有效避免造成任何不必需的重复建设,后勤管理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贡献各种资源,将多余的信息删除掉,进而最大极限地保证数据源的可靠精确性。(3)流程化体系的建设。目前大部分电力公司广泛采取传统分散型的管理手段。后勤部门不仅要对电力公司负责也要对用电业主负责。而且,受诸多因素干涉以及控制的影响,后勤部门的职能通常会被分散进行,不仅难以实现和谐指挥以及统一筹划,而且在发现问题之后相互推脱的现象时有发生。
2改进策略
(1)进一步健全后勤管理服务的强化标准。电力公司后勤管理服务的技术支撑标准是以公司规定的统一化准则体系作为支撑。1)电力业要依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将制定好的后勤准则制度工作进行全面启动,通过加强标准意识、加强后勤强化标准建设的有效推广,进而促进后勤管理各项工作与技术、各项工作标准以及管理业务的高度接轨。2)建立和完善系统化、多角度、全面位的后勤管理体系、全面涵盖各项工作标准和技术管理的相关准则。3)将集约管理取代分散管理。将精益管理取代粗放管理[3],在此背景下后勤组通过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提供重要全面的服务保障和优秀的服务,完成对后勤能源资源的有效调整,进而加强电力企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2)建立和健全信息系统的平台建设。电力公司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增强信息化建设。1)管理设施资产必须严格依照一室一档的规定对后勤设施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同时,由于这种模式有利于将设施和房间直观清楚形象的在管理工作人员的面前展现出来,进而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房间设备进行清点和查看,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清点后勤设施工作质量的提高,还能够最大极限地促进设施资产信息准确性的提升。2)对相应的机关事务实施综合性全面管理手段,如会议、安保、保洁、外卖以及绿化等。对其进行综合性全面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管理效果、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进而有效施展后勤管理在保障方面以及服务方面的性能。3)增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对客户、车辆以及保安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进而为电力公司提供安定、安全、可靠以及安静的工作环境。(3)注重后勤人才队伍的培养。培养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后勤管理优秀人才是企业进行科学全面管理以及后勤管理市场化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要提升培养后勤人才的认识,通过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培养其成为优异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主见以及有创新精神的全面人才,进而为现代化电力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4)设立一定的奖励和考评标准。一定奖励和考评标准的设立,对于公司及时发现处理后勤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有利于企业彻底解决问题并有效的进行整治与改革。然而,就目前电力公司工作进行的实际情况,其考评绩效以然存在极大的缺陷。1)不断加强评估员工绩效的工作。电力公司应该依据后勤组的实际需求,通过平衡计分卡合理科学的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进而促进后勤管理服务市场化的进展。2)良好奖励机制的设立能够调动员工的自觉积极性。企业奖励员工的方法主要分为物质以及精神两种。通过平衡计分卡能够科学的考核职工的绩效,并将绩效纳入职工的工资中,有利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在给予职工物质奖励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其精神奖励,促进企业单位后勤管理市场化的发展。
3结束语
由此可见,本文通过对当前电力公司后勤管理服务现状的分析与探讨,从进一步健全后勤管理体制的强化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重视后勤部门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设立一定的奖励和考评标准等方面给予了完善电力公司后勤管理服务市场化的具体策略。
作者:杜金峰 常爽 单位:国网铁岭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的各专业要结合各自作业项目,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提升自身作业效率。
1.1作业人员配置的标准化
要根据人员技术和能力专长,最好以3~6人为小组,编成多个专业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设备或作业项目。统筹各小组的工作量、人员数量、作业时间,实现专业化、流水线作业,既精干高效,又确保小组监护人能够监护到位,作业安全可靠。通过这种措施,有效解决了作业点多面广、专业安监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
1.2强化作业项目和过程标准
以划分的各专业小组为单位,分别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物演练、桌面推演和技术技能比武,优化检修步骤和顺序,修订作业指导书,作业卡等,力求规范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提高的人员作业效率;作业过程严格执行“一书三卡”和“呼唱复诵”,确保检查到位、项目全面、质量可控。
1.3作业工器具配置标准化
要根据各专业特点,为各专业人员配置种类齐全的个人工具及安全用具。在工器具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用改进高压试验专业的多用夹线钳、检修专业的GW4刀闸检修平台等工器具,使用电流互感器金属膨胀器更换专用工具,计量专业应用HYE-L新型互感器现场鉴定装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4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各类人员着装符合安规规定,颜色区分明显,便于辨识;变电站功能区域设置合理、界限清晰;安全措施布置图提前绘制,安全措施布置合理规范,危险点警示醒目明确;符合红旗变电站标准;各类施工器具、机械等规范齐全,摆放定置定位。
2深入推进全过程管控
对于变电检修的现场管理要利用有限的停电时间,通过精准的过程管控,尽最大努力统筹各专业工作,显著提高检修效率。(1)点面结合整体控制,运用“甘特图”,以图表形式生动、直观地反映出各专业工作内容、作业工序、作业时限、作业流程、作业进度、专业分工及衔接节点。(2)严格控制现场检修秩序,因综合检修作业项目多、人员多,各专业人员根据工序安排,做到有任务列队进站,无任务列队出站,集中休息、待命,始终保持现场作业人员精干、有序。(3)强化专业交集管理,打破常规把运行人员分别编入到各专业小组中配合,在检修完成马上验收,这缩短验收时间;将防腐刷漆人员分散编入到检修专业的小组中,实现设备检修刷漆同步进行。(4)积极借助外力,充分利用专业厂家资源,弥补技术不强、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
3现场管理经验总结
电力工程组织综合检修的终极目标是缩短设备停电时间,减少人员现场作业时间,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同时,更要借助多项目实战和多专业协作的现场,使“综合检修+状态检修”的工作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通过此次工作,启示如下:
3.1刚性需求和一停多检是科学组织综合检修的前提
综合检修不是大停电而是大整合。要从电网安全、实际需求和自身能力、气候特点等因素确定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哪怕只停一个开关,一条线路也要整合与其相关的全年所有工作,避免重复停电,做到“一停多检”。在确有必要的前提下,要坚持有计划停电无过错的原则,进行大停电、大检修。
3.2方式安排和保电工作是安全实施综合检修的基础
确保安全是开展综合检修的先决条件。要在省公司调通中心的指导下,强化运行方式的统领作用,发挥保电方案和应急预案的保障作用。要注重向当地政府汇报,与重要企业进行联动,做好高危及重要客户的沟通协调,通过新闻媒体公开透明地停电信息,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确保电网安全和用户安全。
3.3上下联动和专业协同是顺利实施综合检修的关键
组织实施综合检修是系统工程,涉及到省公司和市公司生产、基建、农电、营销等专业和部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专业密切配合,统筹整合各方资源,促使项目计划、物资采购、用户协调及时到位,对于综合检修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3.4超前谋划和综合整治是创优综合检修秩序的抓手
要建立周期性综合检修的管理秩序。以设备修试周期为依据,坚持综合检修的理念,充分整合基建工程、反措落实、设备大修技改、站内辅修项目、客户检修等需求,做好综合检修的整体策划、项目申报等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工厂化检修,真正确保检修后的设备“一年不消缺、三年不大修,五年不技改”,站容站貌焕然一新。
4结束语
“十三五”是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电网发展的重要时期。作好变电站电力工程现场检修管理非常重要,要加强作业人员配置的标准化,深入推进全过程管控。变电检修的现场管理要利用有限的停电时间,通过综合检修专业协同配合作业,使队伍实战能力显著增强,为今后综合检修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锻炼了各专业队伍,提高了一线班组作业人员的技能,整体提升了生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
电力市场;电力营销;营销观念;市场现状
我国电力市场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竞争不断加强,电力营销管理作为其中组成的重要部分,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对我国电力市场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提高电力营销管理水平志在必行。
1电力营销概述
1.1电力营销的具体内涵电力营销属于电力部门中的一个销售环节,同时它也代表了电力企业对外进行宣传和服务的窗口,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等现代手段,不仅能够及时了解电力营销的动态信息,还能为电力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电力服务[2]。
1.2电力营销的管理原则电力营销的管理原则分为四种:工作界定原则、原始数据原则、数据共享原则以及人才培养原则。工作界定原则主要是指通过科学严密的流程,对人为因素等众多原因进行改善,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实际的原则划清楚权限,从而提高电力营销的水平。原始数据原则主要是指保持数据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原有数据进行分析和订阅的基础上,搜集、审核、监督、检验等环节来实现数据的收入,保持数据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数据共享原则主要是指,为了更好的对电力营销信息汇总和分析,满足电力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电力营销的质量和水平的一种原则。电力营销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个系统之间是紧密联合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源共享,才能满足电力系统为广大人们服务的目的。人才培养原则,主要是指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维护等问题,因此电力营销人才既要懂得市场操作又要学会系统文化,一旦出现故障就必须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确保电力营销系统能够始终维持平稳运行。
1.3电力营销的系统构建电力营销系统主要分为客服服务层、营销管理层、营销业务层、营销决策层等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发挥着不同的职责,它们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只有协调好每个层次系统的构建,才能发挥电力营销系统的整体功效[3]。
2电力营销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虽然我国电力市场逐渐繁荣,电力营销管理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总体而言我国电力营销管理还存在诸多弊端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电力市场价格不合理,电力营销管理水平较低①电力市场价格不合理,导致市场竞争不合理,经常会造成客户流失,营销管理水平较低。虽然电力属于一种可持续环保能源,但由于国家制定的电价相对于其他能源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很多客户会选择其他类型的替代能源。其次,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机制。我国电力事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地管理机制和体系,电力营销信息渠道不畅通,难以对电力市场进行正确的判别。②有的电力企业电网建设不合理、不科学,形成了供电的瓶颈,很多地方虽然有电,但是难以将电送出去,直接制约了电力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③电力营销管理方式固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力市场的需要,很多电力营销管理方式固化,没有达到电力市场的需要[4]。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管理之间的联系十分薄弱,电力市场的信息不能及时的反映到电力营销管理的工作中,电力营销管理自身的管理不足,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式,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覆盖面积较小,制约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
2.2电力营销管理信息虚假①电力营销管理作为整个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电力企业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营销管理必须建立在以市场为基础上才能够顺利的进行,但很多电力营销管理信息虚假,导致整个电力管理的预算和开支错误,出现偏差,这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②电力营销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很容易导致电力营销管理错位,责任不明确,造成了电力市场混乱,阻碍了电力企业的进步,降低了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③电力营销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电力营销管理人员很多都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培训,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经验欠缺和思想较低,自身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电力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中占有较少的份额,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平稳运行。
3电力营销的改革对策
3.1创新电力营销管理模式首先,针对电力营销管理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电力营销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对传统的电力市场进行改革,创新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应该从战略层面上全局把握,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方式和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电力企业发展的水平。其次,拓宽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的来源渠道,电力营销管理要与电力市场同步发展,要建立健全的一整套电力营销管理预算、计划、决策、监督以及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管理制度,从而更新电力营销管理模式[5]。
3.2提高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首先,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明确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电力营销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电力营销管理人员还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对电力营销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提高其工作的热情和信心,促进电力事业的稳定发展。最后,电力营销管理者还应该提高其市场竞争和营销意识,树立商品观念、竞争观念、服务观念,加强自身的营销意识,始终树立“顾客是上帝”的理想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力营销管理队伍。
3.3使用电力促销策略电力销售量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用电需求量,需求量越高,电力市场越繁荣,电力事业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市场只有使用促进策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力促销策略,融入新型管理方式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使更多的客户选择用电力这种新型能源,从而满足电力市场需要,促进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6]。
4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电力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局限于电力企业的规模方面,更多的体现在电力营销管理层面上,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通过创新电力营销管理模式、拓宽电力营销管理信息来源渠道、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的监督体系、提高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电力营销管理人员还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电力营销管理者还应该提高其市场竞争和营销意识等方法,努力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水平,使其在激烈的电力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总之,提高电力营销管理水平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党和政府、企业、工作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晓明.浅谈现代化的电力营销管理[J].科技与生活,2010(19).
[2]石群芳.浅谈电力市场营销的新理念及策略[J].科技风,2010(9).
[3]王宏涵.客户关系管理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
[4]董晓兰.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9).
居民生活用电市场是由乡村、城镇众多居民客户组成。居民生活用电量所占比重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用电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水平。
1.2农业生产和农业排灌用电市场
近年来,农村电网进行“两改一同价”、农业产业的电网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加快促使农村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排灌的用电量增长速度也加快了步伐。
1.3非居民生活用电市场
非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由县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组成,用电量稳定,总体趋势稳中有升,也具有一定市场发展潜力。
1.4商业用电市场
商业用电市场由商业用电户组成,其用电量所占比重较小,但用电量稳定,有一定增幅。受全县整体经济水平大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用电需求及发展空间,但在短时间内难以对整体的售电市场有较大的影响。
2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电力市场的开发总体包括三个方面:即保护市场、培育市场与发展市场。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根据曲阳县的实际电力市场情况,大工业用电应侧重于第一方面,即为保护市场;城乡居民用电应着重于培育市场方面,这两个用电市场更应同时落脚于开发。
3电力市场开发中需注意的其他问题
3.1服务
优质的服务是连接电力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时代在进步,客户已不再满足于用上电,而是如何能用得好,用得舒心。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电力市场已不再是卖方市场,而早已成为了买方市场。只有尊重并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利益,才能赢得发展机遇,才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因此,电力行业在开拓电力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将优质服务放在显著的地位。
3.2创新
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观念才能将电力市场的营销进一步推进。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发现社会及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并且要比客户更加关注这类问题,去探索、发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积极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思路,加强和规范管理,利用现代化技术为电力市场的开拓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3.3提高营销人员素质
电力市场营销人才是开拓电力市场必不可少的关键,所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是电力市场开发中的迫切需要。在当前的电力市场发展形势下,我们必须调整营销队伍的人员结构,明确营销责与权,强化业务培训,加强销售分析,制定促销措施,建立适应电力销售市场需求的组织保证体系。
1、电力市场理论介绍
1.1我国电力市场的形成
上个实际九十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力体制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其发展的趋势也逐渐向打破行业垄断,实现更加自由的供电运营发展。也就是说在现代的电力运营中,更多的被引入了公平竞争的概念,对于我国来说,随着改革开放制度的实行,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也逐渐的实现了市场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制度的转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刺激了行业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各种经济决策都受到了国际环境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同国际经济接轨,我国政府在综合考虑了电力发展的趋势后,批准和通过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在于推行了新的国家电力体制,要在原有的电力发展体制的基础上,实现更加公平、符合市场需求的增长模式。
1.2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根据我国的相关文件规定,我国的电力图纸改革方案中不仅涉及到对电力企业的组织形式的改革,还涉及电力运营方式的改革,一般来说在实行“厂网分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划分权责,也就是说在电力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电力供应公司同国家供电电厂进行区分,不仅在资产上要划分明确,还要对不同的管辖职权和管辖范围进行区分。这种区分的结果为我国的电力公司拆分成南方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两个部分,并根据需要建立了不同的分公司。
与此同时,我国的电力改革过程中还根据供电的环节的不同,将电力的运营机构分为了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四个独立机构,也就是说在电力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四个机构要分别自职权范围内实现对电力交易的管控,并在各个环节根据实际需要引入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来推动我国电力相关市场规则的发展,促进市场化的电力交易的实行,这也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方向。具体可以阐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行"竞价上网"。也就是说在保证供电质量的前提下,各个区域之间根据价格和服务来打动用户,谁的环保条件好,谁的价格低,谁的上网电量就多;其次,建立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也即是说要根据电力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不能按照单一的收费方式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不利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供电管理的实现。
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其手段
2.1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
所谓电力需求侧管理,就是指电力企业根据电力运营的特点,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式,对现有的电力运营管理进行完成和创新,实现更加科学和高效的电力管理,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对用户的需求的满足。
2.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特点
电力需求侧管理同普通的电力部门的日常运营管理活动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其不仅是一种电力管理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电力发展理念,因此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入手,谈谈其特点:
2.2.1需求侧管理非常强调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基础上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需求侧管理是一种运营活动,它既求效率,更追求效益。任何一种节电措施,都要给社会、电力公司和用户带来效益,使电力公司和用户都有利可图。
2.2.2需求侧管理也非常强调建立电力公司和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改变过去用户对电能使用无选择余地的求助地位。
2.2.3需求侧管理还非常强调基于用户利益基础上的能源服务。电力公司必须树立能源服务观点,不能不顾用户承受能力和经济利益强行限电等做法去减少用电需求。更多的是鼓励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促使用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
2.3需求侧管理的常用手段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常用的有技术、财政、诱导、行政四种手段。
技术手段。指对具体终端用户的用电特点和工艺,采用先进成熟的节电和管理技术,以及相适应的设备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或用电方式。
财政手段。指刺激和鼓励用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是需求侧管理在运营策略方面的重点。主要措施有:电价鼓励、折让鼓励、免费安装鼓励、借贷优惠鼓励、节电设备租赁鼓励等。
诱导手段。为了消除用户在认识、经济、技术上的心理障碍,提高对DSM的响应能力,从而调到他们的积极性,必须使用诱导手段,这是DSM的先行措施。
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法律标准政策制度等来规范电力消费的市场行为,以政府特有的力量来推行节能、约束浪费、保护环境的一种管理活动。
3、构建电力需求侧管理指标体系的原则
电力需求侧管理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但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变化,还要能体现出系统的发展潜力和趋势。结合DSM的特点,本文认为建立DSM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可比性、科学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六个要求。从理论上讲,我们希望设计一个理想的指标体系来描述DSM的状况,但在实际中,我们能够得到的数据资料却极其有限,甚至收集不到对我们的研究起到关键作用的指标数值。如果有的指标极其重要,却无数据来源,可以先保留在指标体系中,今后再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但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在保证指标反映内容全面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各类可供查阅的资料上能够提供的指标。
4、结论
综上所述,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电力企业的运营现状以及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注重对电力侧管理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以此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转变管理观念,形式一个符合现代电力发展趋势的体制,推动我国电力更好跟快发展。
[论文摘 要] 在电力市场的发展中,区域性电力市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它对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价值。本文具体讨论了我国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基础,分析了区域性电力市场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存在省 间壁垒、系统可靠性、输电阻塞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区域电力市场的相关机制。
一、引言
我国电力市场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市场模式,一种是完全以省级电力网为基础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一种是以区域性电力系统为基础的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如果采用纯粹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它实际上会与现有的区域性电力系统模式产生严重的矛盾,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它只能与独立的省级电力系统相适应。但是,从电力系统的运行技术方面来看,区域性电力系统具有独立的省级电力系统所无法比拟的许多技术优势,它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纯粹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是不太行得通的。因此,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应该是在我国电力系统现有情况下较好的选择。
二、我国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基础
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对称结构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自然基础
我国发电资源与市场需求分布不平衡决定了推进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是我国电力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是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的第一步。
2.区域电网结构的发展为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南方电网基本上已经形成以500kV电压等级为骨干的省间互联网框架;西北电网建成了覆盖陕甘宁青四省区的330kV主网架。区域电网的形成已经为实现区域内资源互补奠定了物质基础,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能够进一步发挥区域电网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3.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提供了体制基础
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我国电力工业垄断经营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间壁垒阻碍了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现行管理方式不适应发展要求。同时改革方案中确定了厂网分开、建立国家和区域电网公司、建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并向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派驻分支机构。这些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提供了体制基础。
三、区域电力市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1.从如何打破省间壁垒看在区域性电力市场下的体制改革
电力交易障碍。我国地域广阔,资源分布不平衡,在省网电力市场的条件下,各省间的发电、输电成本不全相同,甚至相差很远。有些省区水电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或多或少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一些现实问题(如二滩电站并网发电后,原来小火电厂及煤矿职工的去留问题),使在一些情况下,明知经济效益很差,仍是保证本省的电厂多发电,而相邻省的富余廉价水电反而卖不出去,以致白白丢弃。所谓省间壁垒,就是指省与省之间由于体制上或是其它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电力交易障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省间的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互联电网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这种情况显然跟建立电力市场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打破省间壁垒,形成在区域性的范围内电力交易自由公开进行。要打破省间壁垒,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1)加强管制,制订电力行业的行政命令机制或法规
根据我国实际,电力市场的省间壁垒问题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因此电力市场的管制机构要相对独立,并与省政府之间没有经济纠葛,作为一种非盈利性的组织来协调各方的关系,其管制费应来自征收经营许可证。
(2)对省调及网调的职能进行合理分工
区域性联网后,调度要充分体现“网调为主,统一调度”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以经济性原则为指导。省间壁垒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就是联网产生的效益在各省分配不均所引起的。因此,作为与电厂效益直接相关的电力调度,一定要注意效益分配的问题。在区域性联网后,网调的职责有较大变化,应该说比原先有了很大的加强,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3)经济手段进行补偿
区域性联网,在区域性的范围内建立电力市场,这不仅是一个电力行业的重大举措,而且也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势必会牵涉到社会的其它方面,其它行业,我们要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固然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从电力行业的发展出发,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其确实有益而损害其它行业和集团的利益。因此,对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出合理的补偿。
2.区域性联网在技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系统可靠性问题
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投资商是否出资兴建电力设施,取决于项目的回报,而不是预期的备用率。因此,与发电系统有关的可靠性是由电能价格维持的;在电力市场的环境下,特别是如果在区域性的基础上建立电力市场,显然对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考验。在区域性的环境下,电力交易更加复杂多变,电力调度既要保证公平竞争,又要保证安全运行,是不容易做到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全面审定并研究和制订新的安全运行导则,并开发新的为运行服务的软件。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是一个重要特征,区域性电力市场又给予它新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和安全。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用户可任意选择供电者以双边交易的形式确定发用电的模式,因此系统的潮流很难预测。从而,像输电阻塞,电压崩溃及不稳定等新问题就可能出现。同时,为了维持系统安全运行,调度员必须要安排足够的辅助服务如运行备用,无功支持及负荷调节等,这种情况和垄断时就大不一样了。
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区域性电力市场条件下,输电阻塞问题将更加严重
双边交易的模式虽能体现市场自由竞争的效益,但会给全网的统一调度带来困难,使电力网络一些部分可能趋于功率极限。缓解阻塞是保证电力市场环境下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应从缓解手段,预防策略及分析方法上进行研究。
(2)开发新的运行服务软件
这些软件的主要任务应包括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稳定校验,规划,安排辅助服务,确定辅助服务要求及定价,是否接受电能交易合同,确定开机的最低要求,进行阻塞调度,确定阻塞电价,及对发电机组的过负荷调整。
(3)重视辅助服务
辅助服务是电力系统必须具备的一种满足供电质量和电力系统安全水平的机制。辅助服务与发电,输电,配电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而且为达到一种期望的运行状态,系统调度员需要采购并协调各种辅助服务,这就增加了电网运行和控制的复杂性,使电网功角不稳定,电压不稳定,过负荷和电力系统崩溃等。对区域性电力系统而言,辅助服务还包括以下几种:大面积停电启动,损耗补偿,动态调度,备用支持,负荷跟踪等。
(4)加强商业可靠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区域性联网”已势在必行。机组竞价上网的电价与其自身的可靠性水平有密切联系,这里所说的可靠性包括了技术可靠性和商业可靠性两个方面。建议,我国应着手进行商业可靠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便使我国的可靠性能够紧密地与中国的电力市场结合起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转贴于
3.输电阻塞问题
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其首先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即是输电阻塞问题。在电力市场的条件下,输电网络完全开放,由于电力传输的约束和限制(如输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任意性),加上竞价上网,电力自由交易的竞争性,当输电网络容量不足时,就会时常出现输电阻塞问题。为了输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输电网运营商不得不对电力传输加以限制和约束。这就一方面使区域性范围内的省间的发电商不能进入本省的电力市场,降低了联网效益。另一方面,本省的发电商也减少了竞争对手,为其利用市场力哄抬电价创造了条件。这两方面都使电力市场竞争机制削弱了,不仅使发电商和用户得不到好处,而且电网的运行商也失去了创造利润的机会。然而,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市场和输电市场要求进一步开放,输电的自由性必然会引起输电阻塞。输电阻塞对电力传输调度和电价界定都有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在区域性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力传输调度,要遵循两点:首先,要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对输电线路制定出极限容量,使输电网络在总成交量最大的情况下运行。其次,按照容量以竞价从低到高排列,低电价优先上网发电。在一定的电力交易量下,电价最低的先上网,依次类推,直到容量平衡为止。由此体现竞争下的公平。
四、建立和完善区域电力市场的相关机制
1.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机制
系统的供电能力能够满足负荷需求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电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从目前国际经验看,存在几种保障机制:①完全依靠市场价格尤其是现货市场的价格来引导长期投资;②采用集中计划备用方法,并确定市场成员应分摊的备用容量需求,建立容量市场,允许市场成员进行容量交易;③采用直接支付容量费机制来吸引投资。
2.建立备用容量共享机制
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及长期供电的安全性,发挥区域电网的作用,在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时应该引入备用容量共享机制,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备用的确定、分摊办法及相应的处罚原则。统一考虑区域电网备用,分规划阶段和运行阶段规定备用确定方法和分摊原则,按统一规则在各省电网公司之间分摊。各省电网公司必须满足备用要求,没有履行备用义务的公司将受到惩罚。②省间备用支援和付费原则:主要是运行过程中事故支援原则及付费问题。③备用容量市场:备用容量市场为各省电网公司提供买卖备用容量的交易机制。
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完善,电力市场的建立更是一个初步尝试的过程,因此还无法全依靠第一种机制来提供引导长期投资的信号,可能考虑第2、3种机制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备用共享和规划协调机制。
3.建立电力电量平衡机制
电力市场与其他商品市场不同之一是必须存在一个负责系统实时电力电量平衡的机构,该机构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对市场参与者进行规范,寻找解决实时电力电量平衡的措施,例如通过建立竞争的平衡市场,或与市场参与者事先签定辅助合同等,并采取措施将保证系统平衡发生的费用分摊给各市场成员。
4.建立市场价格和用户销售价格的有机联系
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电力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使用户从市场中收益。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单一购电机构模式开始,这种模式的弱点是用户和市场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关系,需要建立合理的联动机制使销售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弥补市场手段的不足。同时为了保护用户利益,可以采用市场最高限价的办法,以避免发电公司在市场资源稀缺时获取高额利润,损害用户利益。
五、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论证了我国具有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的良好基础,区域性电力市场在中国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省间壁垒问题,通过采取制订电力行业的行政命令机制或法规、对省调及网调的职能进行合理分工、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补偿等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难题,从而打破省间壁垒。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中的阻塞问题的技术难题,在区域性电力市场情况下主要是要提高电力传输调度。首先应对输电线路制定出极限容量,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其次,按照容量以竞价从低到高排列,低电价优先上网发电。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区域电力市场的相关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其中重点要建立: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机制、备用容量共享机制、电力电量平衡机制等多种机制,另外还要建立市场价格和用户销售价格的有机联系。
参考文献:
[1]Competition and Choice in Electricity,world bank, 1996.1 “arket-Based operation of Restructured Power Sys-tems”, Pro.Yong-huasong,2001/10.
[2] 傅书?,白晓民,张扬,朱泽. 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及运营方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9).
[3]傅书逖. 国外电力市场的研究与浅析[J].电网技术,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