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11-23 10:07: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

篇(1)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400-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各行业高峰论坛在我国各个省市举办,这就对公安机关安保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活动安保任务中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对驻地餐饮进行理化检验既是对重要人员的餐饮进行无缝隙保障,又保证了安保人员的用餐安全,使他们能更好的执行安保任务,因此是大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安全工作。

1.公安理化检验在大型安保中的工作现状

目前在大型安保中食品安全方面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或界定由哪个机构独立完成,通常做法是由公安机关理化检验专业配合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指定餐饮厨房的各个流程进行监督。公安理化检验主要分为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动物检测三部分。

1.1食品储存场所的检查

食品和原料储存室是整个食品安全的源头,也是理化检验的重中之重,控制了源头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主要对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核查:储存室是否有固定场所及监控设备;储存室的管理是否有专人管理和监督人员;食品原料的购置、储存是否有交接记录台账和出入库记录;是否有固定资质的食品采购渠道及供货人;储存区内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或可疑物。同时针对调味料和原料食材按照食品采集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取样[1],主要进行随机抽样送实验室检验,对调料的生产日期、品牌、外包装等进行检查。

1.2食品加工场所的检查

食品加工场所是对原材料食材的二次加工,针对这一过程主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动物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针对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公安机关理化检验专业由于日常主要针对刑事案件中的检材进行检验,检验设备和方法侧重于农药、杀鼠剂、安眠药等毒物检验,因此目前公安理化检验在食品原料、生产、制作、加工等过程主要是进行常见毒物检验。对加工的菜品要及时留样记录,取样后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动物检测。其次公安理化检验还对厨房人员健康情况、管理、流通、监控设备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1.3食品运输、上桌场所的检查

公安理化检验人员要确保菜品的运输有专人负责和监督人员,并保证每次运输有两人以上互相监督。对于上桌场所确保专人上桌,桌上确保没有菜单以外的食品或饮料。对送餐路线进行固定,对运输路线上的监控设备进行监督,确保没有安全死角和遗漏。

1.4对餐饮部管理的监督

尽早与餐饮部总监进行沟通交流,便于相关资料、信息的检查。及时了解近期后厨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便于掌握整体后厨的运作情况。

2.理化检验在安保中存在的问题

2.1人员问题

理化检验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业,一个合格的理化检验人员需要长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案件检验经验,而公安机关理化检验人员待遇低,工作量极大,几乎没有进修和学习的机会,长期处在闭门造车的窘境。因此人才流失严重,造成理化检验人才良莠不齐,检验水平较低,距离完成安保任务中理化检验工作有较大差距。

2.2设备问题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而许多基层理化实验室几乎建成后就没有再更新过设备,甚至一些地方财政不足的地区连实验室标准品和耗材都无法保障,实验室日常运转都难以为继。

2.3检测方法

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国家对这一问题逐步重视起来,但由于管理和机构的问题,长期没有出台关于食品安全中理化检验工作的标准检测方法。

2.4机构问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公安机关、农业、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计委等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理化检测机构和实验室,使得在大型安保中多部门参与,但各自分工和职能不清,又互相没有隶属关系;出现许多检测项目重复检测,有的检测项目无人问津的奇怪现象。

3.对策和建议

首先是提高公安理化检验人员待遇,建立合理的奖励体制,增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设立基层理化检验专业专项设备资金,保障实验室正常运作和设备。其次是有关部委尽快出台理化检验在食品安全中标准方法,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最后明确各部门检验机构的职能范围和检验能力,统一协调部署指挥,科学配置。

4.结语

理化检验在未来重大安保活动的保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把关,也在餐饮厨房管理中发挥重要意义。理化检验工作是安保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型活动、赛事和会议人员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2)

国家立法是食品安全的强大保障。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不乏可圈可点之处。然而,任何立法都具有一定滞后性,相比于当时的食品安全形势,4年来,犯罪方式在不断升级,犯罪手段更趋隐蔽,致使法网一次次被无情撕开。比如,在2011年的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案中,警方现场查获违法产品3200余吨,而这只是新食品安全犯罪的冰山一角。不断增加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也促使立法者编织一张更加严密的法网。

从节约立法成本、快速应对形势、弥补规范真空的角度看,采取“二次立法”性质的司法解释,不失为一种更为理性的选择。目前公布的两高解释,在首次明确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行为的定罪处罚标准等同时,特别采用列举方式,将实践中具有高度危险的若干典型情形予以类型化,进一步增强了司法机关依法惩处食品犯罪活动的可操作性。

篇(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目前该专业是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也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是本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校该课程组教师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本校该课程工学结合改革所涉及的教学目标、课程改革方案等内容,以便在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中得到借鉴和应用。

一、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关键技术在食品企业中具有广泛应用,有必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改革。

1、职业能力目标包括:①能进行试验设计,优化某产品工艺条件及配方;②能起草某产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③能判断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的基本要求;④能判断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要求;⑤能针对某食品生产过程案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编制HACCP计划初稿;⑥能针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内审案例,能判断合格项或不合格项。

2、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①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和食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食品安全的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动态;②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③掌握常用质量控制工具及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在食品案例中的运用,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活动能从管理角度做出正确判断。

3、本课程的职业素质目标包括:①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和素质以及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②培养学生具备食品安全的风险意识、质量控制的基本意识;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改革方案

当前,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教学实施的特色,它强调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岗位与职业行为,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本课程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

1、以“典型食品生产”为载体,依据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岗位要求”,确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为核心,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十个能力训练项目,选择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从教学内容上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结合。

表1课程教学单元与能力训练项目

教学单元名称

能力训练项目

食品安全事件分析

典型食品安全事件分析训练

食品工艺配方优化设计

果汁饮料工艺配方优化设计

QC七工具应用

食品加工过程QC七工具案例应用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起草果汁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

提出改造学校食品加工实训室方案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查找食品工厂常见卫生问题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起草果汁饮料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

依据ISO9001标准查找企业案例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

篇(4)

二、《食品安全与检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被采用,但这两种新型教学方法在食品科学领域教学改革上的应用还需要摸索和尝试。其中“案例学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代表性案例,启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获得正确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小组讨论法”是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引入“小组讨论法”,能提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法”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鼓励发散性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应用于《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中,对食品安全法的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布置案例分析作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熟悉案例。将班上学生分成6~7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对每人预习的案例进行讨论,最后综合整理本组成员的讨论提纲或结果,得出本组案例分析的结论,待课堂上发言。这些工作在课前完成。其次,在课堂上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做记录和补充,教师留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讨论,问题越辩越明,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他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理解能力。此外,有利于师生互动,针对所分析的案例,学生可以就某个迷惑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或师生间讨论,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最后,教师对本次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总结学生的结论,并提出教师本人的结论及学习建议,及时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让其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探究。当然有的学生会不太接受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沟通。教师设置问题或案例应依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精选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然后进行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组讨论,强调组内合作、任务共担、资源和成果共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中得到启发,主动地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有机地结合是比较适合本课程教学改革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检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有关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为将来从事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这是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由于食品的种类繁多,本课程仅针对有代表性的粮食、肉蛋乳、调味品以及饮料等典型食品开展实验研究,使学生掌握各类典型食品的主要安全问题、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的控制及如何正确评价。原有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原因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的时间长,仅利用实验课的学时较难完成;验证性实验只针对某一检测指标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继续深入探究,不能前后连贯的研究和解决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项目,开展不宜分散安排的食品分析与检验综合实习和食品工艺与质量综合实习教学实践活动,通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假期和开学前,连续六周时间进行。在实习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选题,学生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题目,自行查阅文献设计方案,与教师探讨,然后开展相关安全项目的测定、综合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等。通过这种基于研学理念的《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学生对感兴趣的选题开展实验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全面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篇(5)

二、工作要点

1、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3、定期对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4、长期不懈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搞好食品药品安全周活动)。

5、贯彻落实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提前申报、现场检查)。

篇(6)

据介绍,上述六起案件呈现出四大特点:第一,涉及的食品为猪肉、食用油、月饼、卤味熟食、小龙虾等,均为群众生活用品,消费人群范围广,对群众健康影响范围大,社会危害性严重。第二,个别食品企业知法犯法,染指食品安全犯罪。如被告单位上海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是依法成立生产月饼的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仕明油脂有限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生产食用油的有限责任公司,本应严守食品安全的法律规范,却明知故犯,为谋取非法利益铤而走险,实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第三,无证小作坊、小店面危害大。被告人利用无证小作坊或开设小店面,在烹制小龙虾时加入罂粟壳、烧制卤味熟食加入罂粟壳,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第四,上述案件系《“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实施后首批集中宣判的案件,彰显了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精神。

谈及依法严惩,邹碧华举例,根据《解释》第六条(二)项的规定,生产、销售金额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有毒、有害食品的数量较大或者生产、销售持续时间较长的,应当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被告单位上海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被告人张某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一案中,被告单位及被告人销售金额10万余元,依法应在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判处刑罚,但10万余元对应的销售数量高达6994公斤月饼,近7吨的月饼明显属于“数量较大”,故法院最后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依法跳档次在五到十年有期徒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篇(7)

2我国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

任何事物安全与风险总是协调统一、动态存在的,食品行业也不例外。2006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总值呈持续下降的态势,2013年虽有上升,但仍处在相对安全区间内2。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稳中有升,趋势向好,但目前食品安全风险与由此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已成为我国社会性风险之一3。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存在于食品供应链中原料、加工、包装、贮存、流通、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每一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因素,正确识别食品安全风险要素,监测、评估和预防风险,才能有效地将食品安全问题扼制在初始状态。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存在于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4个环节中,共识别出18个风险因素。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主要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如农药兽药残留、使用不安全辅料、使用不合格原料、滥用有毒有害化学药品和废弃食品处置不当,都是利益相关者谋取高额利润的途径。

3我国食品安全的责任辨析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类典型的多元化社会共治的管理和被管理问题,需要回归到责任原点,理清责任主体并有效管控责任主体,才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本文依据上述识别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将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划分为人、物和管理三大方面,初步探析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

3.1责任主体的划分

3.1.1人为责任主体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布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食品营销等供应链的多个环节中。刘晓巍等对2002~2011年间我国发生的1001件食品安全典型案例的研究表明,68.2%的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的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的,这表明人为性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应承担食品安全的重要责任。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多主体参与,参与主体有食品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政府和第三方力量(如媒体、社会组织等)。这些参与主体肩负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责任,其中食品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和政府是基本责任主体,媒体等第三方力量以一种“连带责任”也纳入责任主体中。《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第四条也明确写到“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突出人作为责任主体的必然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仅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规操作和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主体缺乏责任和安全意识。

3.1.2物为责任主体

环境、设备、技术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重要源头,也应是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主体。物作为责任主体,包括环境、设备和技术,其中环境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和生产加工环境及流通环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与环境、设备、技术等物的状态息息相关,表现为生产加工环境较差,使食品加工暴露在粉尘或有毒有害物质中,造成食品污染,这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最为常见的类型;食品加工生产中的手工操作较多,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加工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整体条件相对落后;新技术应用于食品的生产与研发过程,造福人类的同时催生了新的食品安全风险,增加了许多未知的安全隐患;食品在包装、仓储、流通过程中,因设施落后和存储环境不达标等,可能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等等。

3.1.3管理为责任主体

管理上的缺陷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风险,也肩负着食品安全的责任。这里所指的管理主要是法律法规的制定、标准的实施和食品检测能力等硬件条件。当前,我国从管理上加大了监管力度,如2014年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为最严格监管提供体制制度保障;安徽实行食品质量“吹哨人”制度;食品召回制度上升到立法层面;“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正式开通等等。虽然我国新修订了《食品安全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和技术标准仍然没有得到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的制定是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另外,管理上的缺陷还表现在我国保障食品安全的检测能力有待加强。以化学农药残留为例,在我国有关79种化学农药的197项最大残留规定中,只有33种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另外46种则没有,在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目前,针对多种化学残留,国际上存在很多检测方法,比如德国的DFG和S19检测方法,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多残留检测方法,荷兰卫生部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比我国的检测方法要完善。这就大大限制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

3.2我国食品安全责任辨析

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理论上责任主体比较明晰,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责任主体较难界定、监管权限分工不明导致重复监管和监管盲点等问题而不利于事件处理的公平公正等问题。

3.2.1责任主体及责任大小较难界定

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责任主体必然从与食品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个人、团体及政府组织,具体包括农户、生产商、加工商、中介组织、流通企业、消费者、政府、科研机构等中寻找,他们的行为对于终端食品的安全与否具有重要的影响,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其中,食品生产者、食品消费者和监管者是食品行业的第一层次责任者。然后就是农户,零售商,食品加工企业员工,食品机械、辅材的供应商,广告商、物流商、软件开发商,卫生和环境保护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从金华火腿到阜阳奶粉再到三鹿奶粉可以看到食品安全事件首当其冲的责任人必然是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们,然而,对于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状况,我国的政府以及监管部门同样难辞其咎。可是追究的责任主体越多,责任方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就越多,究竟对于什么程度的责任该由哪些单位承担责任的界定模糊不清,导致食品安全事件责任方所承担的责任大小较难判断。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问题绝不是仅仅一方就能独立承担的,对于错综复杂的事故原因,责任判断的原则是“谁主管谁负责”和“谁负责谁承担”,因为只有真正找到了责任主体和责任之间的清晰联系,才能够确定出每一个责任主体所应该承担的具体后果。

3.2.2监管权限分工不明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权限主要分布在农、工商、药品、卫生、质检等机构,它们所负责的各自食品安全步骤也各不相同,食品链条各个环节有着不可分割的自然属性,势必与人为划分的监管区段之间有冲突,当多个部门对同一个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重叠时,会产生职责不明、互相推诿,最后出现监管盲区34-36。即使2013年实行主要按“品种”划分监管权限,但多部门监管的体制始终未变,监管部门自身的权责分工不明晰,不利于责任落实。如在三鹿奶粉案件中,奶站生鲜奶的收购环节,工商、质检、农牧部门都有监管的职能,但实际上哪个部门监管力度都不够,给不法经营主体留下了可乘之机。

篇(8)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确保食品安全一直是近几年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工作内容与重点工作目标。抓好食品安全是政府职责所系、民之所盼、发展所需。在政府的四项职能中,至少有两项直接涉及到食品安全管理,一是市场监管,二是社会管理。因此,履行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政府责无旁贷。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20__年1到6月份,全市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1058家,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04起,涉案金额39.8万元,取缔无证照生产经营户675家。食品安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今年9月份第四届省园艺博览会暨20__中国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在我市举办,工商、卫生、城管、公安、宣传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博览会和美食节的顺利举办,促使我市食品安全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现象仍有发生,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感有待提高。去年涟水县的亚硝酸盐中毒事故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给我们食品安全管理者敲响了警钟。二是执法监管仍有盲区,监管资源尚待整合。三是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检测手段有待加强。四是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有待加强。五是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完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强化措施,提高监管水平。市政府6月8日专门成立了全市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作。安委会成立后,组织实施了全市儿童食品安全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迎接了省督查组的检查,获得好评。安委会还组织相关部门迎接了市人大对食品安全议案落实情况的督查。

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职能的具体行为。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使命感;要从规范市场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要从提高市民食品消费质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紧迫感。

二、落实责任,协同作战

一要恪尽职守。刚才我们讨论通过了《淮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淮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淮安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试行)》和《淮安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这四项制度中对食品安全委员会职责、成员单位职责、办公室职责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责任和追究制度。基本形成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体系。现在的关键是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二要按章办事。刚才研究讨论的《淮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淮安市淮安市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处理办法》、《淮安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淮安市举报食品违法行为奖励办法》等四项制度,为我市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构建了一个基本的制度框架,各成员单位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好这些制度,努力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要加强协调。食品安全委员会由2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只有加强协调、配合行动,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才能肩负起全市食品安全管理的重任。各成员单位既要尽心尽力抓好所辖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又要注重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相互支持,协调行动,推行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形成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机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挂牌,要正式履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承担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加强各条、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的调度、指导与组织协调工作,定期向市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工作。

三、突出重点,强化督查。

现在正值高温季节,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各成员单位要针对高温季节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抓好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工作。当前,要把实施放心肉、放心菜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好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监管,做到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又协调配合、相互衔接,不出现空档、不留监管死角,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体系。在抓好当前的同时,要着眼长远,围绕重点,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要堵源头,严格控制食用农产品源头污染;二要端窝点,严厉打击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三要严准入,加强食品准入管理,全面推进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四要强监管,重点加强食品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市食 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经常组织各成员单位,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检查调度,通报情况,推广经验,树立典型。

篇(9)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0-0080-02

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同时也是第一农业大省、粮食大省、食品产业大省。因此,河南省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着全国十几亿人口的食品安全卫生。

一、河南食品安全现状透视

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方面,河南省取得了很大成绩。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视,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讨食品安全问题,并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10个方面的32项措施。但由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突出表现是,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瘦肉精”事件影响较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食品安全多头监管,职责不明,责任不清。目前,河南省食品安全仍由卫生、农业、质检、工商等多部门共同管理。相关各部门缺乏沟通,通常按照本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造成检测结果各部门之间差异较大,影响检测体系整体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过多的监管部门,不仅没能更好地发挥监管作用,反而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发达国家采用了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实际效果也相当好。

第二,食品安全标准滞后、缺失,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截止到目前,查看现有的各种食品安全标准,会惊奇地发现多套标准并存的现象,甚至有些重复交叉、相互矛盾。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标准不能一定了之,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进步,不断完善,实现系统化。

第三,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隐患。首先,从食品企业来看,许多企业为节约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选择半产业链生产模式。但半产业链对产业的源头很难进行全面监管,容易在种植、养殖的最初环节出现问题。“瘦肉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只有选择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但和半产业链生产模式相比,全产业链成本较大,前期经济效益差。因此,很多食品企业不愿选择全产业链生产模式。这就给食品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其次,从种植、养殖农户来看,很多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其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药品。目前来看,河南省农产品种植和畜禽养殖仍然以分散生产为主,监管难度较大[1]。

二、建立河南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的对策

河南省应统一组织和领导,加强行政管理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全方位立体式监管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只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统一和提高检测标准和手段,才能解决食品安全检测滞后、缺失等问题。今后河南食品安全,应统一由食品安全监控中心进行检测。其他相关检测机构都纳入到监控中心检测体系中来,统一组织和领导,提升检测的总体水平。同时,食品安全监控中心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如生物、食品、化学、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监控中心还要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特种装备,如自供电源、气源、水源,配备气质、液质、致病菌鉴定系统等尖端设备的移动实验室。一旦出现问题,能快速反应,开赴重点场所对食品的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污染进行精确检测。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应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检测站,在大中型连锁商场、超市建立快速检测室。在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要形成监督抽查、委托检验、企业自检相结合的检测体系。

第二,构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先后颁布了一系法律。2009年2月28日,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法》(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年)等法律一起组成了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河南省除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外,还应从省情出发,制定一些补充措施,保证法律的执行。当然,构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仅需要法律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有配套成熟的执法程序和制约措施。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各级政府都要严格执法,坚决惩处影响公共食品安全的不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只有建立起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使不法企业和责任人受到严惩,才能在整体食品行业产生震动,才能促进法治观念在整个行业的普遍接受,促使所有相关企业和责任人都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只有这样,食品安全的每一环节,无论是采购、加工、包装,还是流通、销售,才能得到严格约束。

第三,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诚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多个案例证明,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首先,要建立食品企业的信用记录制度、信用信息通报与共享制度,从而及时准确地记录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而建立起食品企业科学准确的信用评级。其次,要建立食品企业的诚信制度。通过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来保证信用评级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再次,要建立诚信激励机制、信用预警机制及失信惩戒机制,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最后,还要建立食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搭建信用等级公示平台,增强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第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首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对本行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市场流通状况非常熟悉。行业协会的监督,对基层企业更有针对性。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开展展览、刊物、资讯、教育培训、科技发展、自办展会、组织会展等多种形式对会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其次,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对“瘦肉精”事件进行了曝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河南省委、省政府专门就此问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及时整改、依法处置、保证食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是巨大的。它对于增强食品安全的理念、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作用。

第五,普及公众食品安全知识。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所有成员国普及公众食品安全知识,尤其应大力开展针对消费者、食品操作人员、农产品加工人员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教育。Michael.R.Taylor与Lawrence.J.Dyckinan[2]指出,美国食品安全的改革应当加强食品安全体系的整体建设,强制性地将食品从业人员的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纳入到体系中来。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国民食品安全知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应该大力普及公众食品安全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选择经国家检验的有正规标识的商品,进行安全健康的消费。

三、建立河南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食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毫无疑问,人民群众希望自己吃的食品是安全的,是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益的,这也是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保证食品安全,积极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努力减少以至于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二,有利于食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河南不但是产粮大省,还是食品加工大省,是国人的“大粮仓”和“大厨房”,在全国食品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食品安全是保障粮食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前段时间发生的某集团“瘦肉精”事件,不但给该集团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而且对整个河南食品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实现河南食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做好食品安全风险防范。

第三,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基于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保障食品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要求,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使群众对于政府的科学管理、公平执法给予充分信任和认可,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正面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第四,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既是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和民生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广大群众在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也会对政府形象、企业信誉等方面产生质疑,甚至酿成恶性后果,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和威胁。将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必将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国恒.河南食品工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1.

篇(10)

 

0.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在提高食物供给总量,增加食物多样性以及改进国民营养状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食品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增加食品供给数量而建立起来的,现行的食品监督监管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和监管方式改革,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快速反应、处置有力,确保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 食品质量综合监督,是我们食品监督部门的一项神圣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论文参考网。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们在食品监管工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当前基层食品质量综合监督工作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监督和管理并重

1.1加强对食品质量工作的监督。因为食品涉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

质量,尽管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质量按监管力度,然而“问题食品”仍然大行其道,食品安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食品安全频频地曝光,并不是现在的食品比以前更不安全了,而是食品安全工作更加引起消费者、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视了,商家可以钻的空子更小了。论文参考网。曝光后问题就有解决的可能了,就为消费者消除了不安全的因素,是件好事,并不是坏事,应充分发挥监督的积极作用。

1.2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不能过估计食品安全工作所取得

的成绩,要正视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扎扎实实地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好。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急要分兵把口,又要相互协作,加大执法力度,抓准典型案例,进行曝光。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同事,要发挥官大消费者重视食品安全的积极性,鼓励就抱视频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食品加工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真正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2.加强统一领导,整合执法资源

面对食品安全这一天的大事,从中央到地方,应当痛下决心,动大手术,通

过体制改革,对现有的监管体制进行调查,整合执法资源,管住管好食品市场,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当前,应着重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2.1是对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有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2.2是对无人监管的“盲区”,明确一个部门负责。在制定分工方案时,要充费考虑各个部门已经建立的监测网络的实力,实力弱的退出或者充实到新的负责机构。这个方案最接近现有的管理体制,但是并需解决好分工后各个环节直接的协调和衔接问题。论文参考网。问题衔接问题的关键在于都应服从于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食品检验工作尽快完善

3.1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并且水平偏低,部分标准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且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比如:2004年3月15日,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查处的24.5吨“毒黄花菜”事件,就是因为卫生部与农业部各自指定的标准中对SO2残留量的限量不同而引起的。总之,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方法的诸多方面已经到了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的阶段,必须尽快统一。

3.2加快检测技术研究和运用。检验检测工作应随着食品工业为基数的革

新和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检验检测作为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督检查的途径和手段,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升级和食品工业的革新,急需更加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包装、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技术,建立起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检测机构,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发展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

目前,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无法掩盖食品畅销的全过程,以《食品卫生法》

为主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前不久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者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强调和重申了监督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具有一定的可操控性,但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建是仍待加强。

4.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

层次法律体系,探索和反张继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强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尽快纠正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按前监管法制体系,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到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消费食品安全监管中“无人管、无力管、无法管、不会管”等问题。

4.2健全长效监管机制。4.2.1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食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对食品安全工作各个重点领域和环节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切实履行职能,严肃工作纪律,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突出矛盾,坚决查纠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

二、重点内容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年度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将全市食品安全整治和监管的重点品种确定为: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盐、醋、水发品等。据此,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效能监察,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食品源头污染治理情况。包括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主要是蔬菜农药残留监测,规范农(兽、渔)药生产和经营行为,对农(牧、渔)业用药指导和监督;食品生产原料及添加剂的监管,等等。

2、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情况。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推进产地环境污染监控工作;全面推进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准入;规范生猪屠宰加工,严禁私屠滥宰、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品进入流通销售领域;加强对保健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熟肉制品、糕点等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等等。

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情况。包括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关,严格执行前置审批规定;建立和完善流通市场的监管网络,在全市城乡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建立以速测为主要手段的检测系统;强化进出口食品的监管,等等。

4、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情况。包括以学校食堂、餐饮业为重点,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食品商场(市场)散装食品专项检查,等等。

三、方法措施

采取日常监管与定期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一般性检查与重点典型剖析相结合、查处案件与责任追究相结合等方法,多形式、多渠道地对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关键事项开展效能监察。

1、健全规章制度。指导和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的各类规章制度,并监督其执行到位,实施长效监管。重点是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制度,以及食品质量追溯、封存报告、依法销毁、购销台帐、质量安全档案、商品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出等制度。

2、落实层级责任。通过召开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各类专题会议等途径,传递工作力度,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各自责任。同时,建立食品安全工作效能监察例会制度,各责任主体单位相互之间互通信息,会商对策措施。

3、现场监督检查。依据市政府办公室年度第84号文件以及其他相关文件,采取巡查、抽查、明查暗访、全面检查等方式,不定期地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以及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领域进行现场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向全市编发食品安全工作典型案例“通报”,并视情下发《监察建议书》或《监察通知书》,敦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及时落实整改。同时,督促食品安全工作牵头部门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及信息制度,定期向社会通报食品安全工作进展,以及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情况等信息。

4、新闻传媒宣传。通过报纸和电视等新闻媒体,强化对食品安全工作效能监察的宣传报道。一是加强舆论宣传,督促指导职能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的科学知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增强全社会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度,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动态跟踪报道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着重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能不到位或效果差,以及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进行曝光。

5、实行效能考评。市监察局依据《年度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各相关职能部门实行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行政效能绩效考评,制定“实施细则”,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做好规范性基础工作,进行动态跟踪监察,健全台帐,科学评判。在此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于年底形成客观公正的考评结论,向市政府报告。

四、工作机制

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效能监察,实行政府统一领导,监察机关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相关部门配合,鼓励和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的工作机制。具体工作由市监察局牵头组织,市卫生、经贸、工商、质监、农林、海洋渔业、药监、教育、粮食、海关、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所在的监察机构承担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所在行政职能部门,按照《年度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各自职能各司其责,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五、工作责任

1、要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工作效能监察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全市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全局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