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分包单位质量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1-21 11:00: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分包单位质量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分包单位质量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全过程的总承包工程,又称交钥匙工程。参与117大厦工程EPC项目质量管理一年有余,现浅析个人对总承包质量管理的看法。

一、总承包项目各阶段质量控制的任务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而总承包项目一般只涉及建设工程的实施阶段,涉及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主要的工作任务的重点是不相同的,设计阶段(目前主要为深化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前的准备;施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施工管理,以及配合监理等机构的监督管理,保证最终能交付符合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建设工程产品;动用前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套启动试运行前质量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保修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修。

二、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的风险分析

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的风险风险主要来自项目风险、技术风险、人为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质量带来的质量风险

优良的施工质量是建立在优良的设计质量的基础上,但是本工程是一个较典型设计资料不完善的工程,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大量的二次设计或深化设计。二次设计和深化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钢结构部分深化设计(含钢结构安装节点、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合部分)、专业设备安装深化设计和精装修二次设计(含专业末端安装与精装配合部分),这三部分深化设计工作分别涉及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也正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协调,保证深化设计的质量,这是质量预控工作的技术保证和工作重点。

(2)项目工期紧张增加质量管理难度

工程项目体量庞大,发包方为保证工程项目尽快竣工,以便进行销售回笼资金,对合同工期要求非常严格,制定了分阶段考核的指标。发包方将整体工期分为三个阶段:地下结构阶段(结构出±0.00)、整体结构阶段(结构封顶)和竣工完成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工期滞后均要按照合同中的约定进行经济处罚,处罚的金额为五十万美元/每天。这明显加重了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二者之间的矛盾,使二者之间的矛盾一直贯穿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加大了质量管理的难度。由于项目周期长、内容复杂、参与施工单位多,这对项目的成品保护工作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3)分包合同导致的质量管理风险

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对参与项目施工的所有分包商实施质量管理,而总承包商在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能力储备不足。分包商施工范围涉及到装饰装修、设备安装,从一般性的市政管线敷设到高度专业的消防报警和综合布线,这对总承包商的技术质量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严峻考验。再次,由于合同中对总包管理约定的不全面,总承包商内部对于项目全面质量管理认识不统一,不仅是基层质量管理人员,甚至是部分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认为只要完成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就可以了(合同约定质量等级为合格,主体结构完全由总包单位施工完成),由于在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过多,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的管理力度受合同限制,完成国优奖的目标难度较大。

(4)人员素质导致的质量管理风险

在工程成立总承包项目部时,各部门人员均从分公司范围内临时抽调。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参差不齐,另外在项目部管理人员除经理助理以上外大部门工作时间不足5年,且由土建专业转换为总包管理,对总承包质量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一直停留在项目法施工阶段,对于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认为主要是分包单位自己的事情,总包单位仅仅是在名义上进行检查和督促,这种错误和片面的认识导致对专业分包的管理力度大打折扣,在项目质量管理停留在土建专业上,质量管理总是存在局限性。

三、质量管理风险的解决措施

1、建立总承包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深化设计部:

对出图深度不足的部分或由专业承包商进行专业设计的部分工程内容,组织有关方面进行深化设计。总承包在其中扮演一个联系设计院和专业分包单位的桥梁作用,一方面督促分包商的深化设计工作,对深化设计的部分内容进行初步审查;另一方面,将有关深化设计成果上报业主和设计院,供有关单位尽快审核批准。

成立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

由于EPC总承包项目的大部分实施工作委托给分包商承担, EPC总包商在项目质量控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总承包商需要在公司内部组织和向外聘请有相关环节工程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专门人员,成立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设备的制造、材料采购进场及施工安装等各个具体的实施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具体而言,总包商对分包商的工程质量的管理基本思路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从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人手,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施工设备、材料质量和施工工法等。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输入要素和过程本身的质量进行了有效控制,才能为实现项目产品的质量目标奠定可靠的基础。

2、完善合同管理为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总承包项目具有项目复杂程度高、风险大、接口多、涉及到参施各方利益,所有参施单位(承包商)的利益要靠合同来明确,所有参施单位的行为要靠合同来约束、调整和规范。本工程将《质量管理协议》作为合同补充协议和附件,明确分包单位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各包单位必须遵循总承包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及流程;对分包单位施工的工程质量给予评定,并将评定意见作为工程进度款支付的重要依据。这样总承包商不仅可以将工程质量管理管理的风险和奖励制度与分包商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挂钩,而且可以运用合同管理手段减少总承包商的质量管理风险并约束分包商的质量管理行为,实现合同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的相互协调和相互支持。

3、加强总包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总承包部领导认识到做好117工程工程的总承包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针对质量管理工作,也是整体项目管理思想的转变,对项目部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整个项目部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总承包质量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总承包质量管理和一般性的工程分部分项质量管理工作的区别和联系,迅速扭转各部门总承包管理意识

4、加强多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本工程分包单位众多涉及到的专业从外装石材玻璃幕墙到室内装饰装潢,从大型制冷机组和高低压成套设备安装,到消防、安防报警到弱电工程,涉及到的专业达到十余种,总承包项目部在这方面的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与工程质量的好坏和设计质量的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总承包商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工作对项目部质量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练好部门管理内功,加强部门内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在总承包管理领域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117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目前从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着手对人员培训学习,既拓展知识面又不断调整心态,变革思维,希望通过这个工程培养出一批对总承包质量管理深有体会的懂技术、重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员。

5、运用最新技术手段提高总承包质量管理水平

篇(2)

1.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企业管理层的质量意识不强,重经营轻质量控制式的管理必然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目标不明确,质量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少,质量管理控制不严格,无法满足项目管理及企业发展需要。

2.分包施工单位管理问题

目前施工现场专业分包单位众多,其中大部分都有建设单位制定分包,由于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单位在现场管理上与总包单位平行,工程质量难以控制,施工中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及执行力不强,往往在施工中产生工序不能正常交接,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施工进度滞后等局面,这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如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影响工程质量和企业的社会声誉。

3.劳务作业人员管理问题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而在一线从事劳务作业的人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功与否。虽说推行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已经很多年了,但在三、四线城市,大多数施工作业人员还是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综合技能素质较差,质量意识缺乏且流动性大,导致现场的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

4.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问题

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材料管理不到位,材料不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那么将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现场在工程材料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材料进场质量检查验收不严格,一般都是先进场再检验;二是材料进场保管不认真,未对材料的保质期定期检查,容易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二、确保顺利推行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对策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就必须先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在企业内部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牵头成立的推行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本项工作的严谨性、全局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设置该机构来制定和落实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及各岗位的职责,确保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其次,制定可行性的企业质量管理目标,针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在企业层面上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部门,配备足量质量检查人员,加强企业对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力度。最后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奖惩考核机制及企业文化,通过以人为本,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奖惩考核机制与职工的个人薪酬挂钩,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责任感及归属感,切实地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内容和方法,避免了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纸上谈兵和半途而废的情况发生。

2.加强对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对分包单位管理是影响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对进入本企业内施工现场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进场分包单位的资信、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考核。同时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求签订总分包管理合同,强化分包单位的质量意识,确保分包工程质量处于可控制状态。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为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结合企业内部工程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将质量技术管理工作要求及操作流程进行汇编,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岗位的技术管理责任制。在正式施工前,应认真研究图纸,明确项目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及具体施工要求,加强图纸审核,及时解决设计图纸中的缺陷问题,避免返工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其次,结合常见问题质量及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要求,以工程常见做法和企业工法为基础,制定形成图文并茂的施工工艺标准化指导书,规范和引导项目施工现场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

4.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

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确保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常态化。首先,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将工程质量技术标准尽量的通俗化、清晰化的向作业人员进行讲解,利用BIM技术或者现场设置样板展示区将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工序及操作事项对作业人员进行可视化宣贯,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精细化施工。其次,加强进场材料检查检验及保管工作,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将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必须先检验再使用,不合格材料及过期材料严禁使用的管理规定责任到人,可有效地杜绝工程材料质量问题的发生。第三,现场实行工序交接制度,施工内容及施工责任人均留交接记录,通过现场实测实量,将有关数据及责任人上墙,实现质量责任向下落实到人,确保了每道工序都能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5.规范市场行为

篇(3)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99-02

1 分包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总承包方对分包单位现场质量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存在盲点,施工现场虽然有“三检制”“三工序”等相关质量制度要求,但是各分包商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及责任心等原因直接影响到工程实体质量的落实,而总包单位专业质检人员数量有限,面临点多面广,多工序交叉作业时,根本无法兼顾,质量监督的缺失或不到位导致工程中存在极大的质量隐患。这就需要总包单位从制度上完善分包质量管理、从监督检查中落实措施是否到位。

2 分包工程质量控制

2.1 建立分包准入制度

对于初次进入或未连续参与工程分包的分包商,总包单位现场项目部需对拟选用的分包商进行资格初审,并对资信好、能力强的分包商出具推荐意见,经总包单位各部门审核,办理《分包商施工资格证》,《分包商施工资格证》每年需要审核,各项目部根据分包商现场执行情况给予评级和考核,并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单》,对于评级不合格的分包商直接列入《不合格分包商名单》。

2.2 分包商的选择

工程分包必须依法进行,任何人不得对依法实施的分包活动进行干预。总包单位必须根据分包工程的特点、工程量在总公司《合格分包商名单》选择合适的分包商。分包单位的选择必须进行招投标,便于总包方择优录取同时与其签定一份分包合同或协议书,在合同和协议书中,必须明确分包单位的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保修责任等条款,还应对双方的权利及义务、质量与验收、安全文明施工、竣工验收与结算、违约赔偿和争议等问题加以详细的说明。

2.3 将分包方质量管理纳入总包方管理体系

(1)加强开工前的培训,将分包方的管理人员纳入总包方的培训体系,通过系统培训,将质量意识和现场质量检查植入现场每一名管理人员的脑海。

(2)强化开工前的检查力度,每个分包单位的质量员必须持证上岗且通过总包单位的考核,方可进场施工,同时将分包单位质量员列为不可替换人员,杜绝施工过程中质量员缺位。每一个分包方入场统一考核和检查,务必“样板开工”。

(3)过程控制中总包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质量员定期巡检、抽检,对发现的问题必须通报批评,绝不姑息,同时加强对分包单位日常培训,在周、月例会中进行相关质量案例分享,提高现场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2.4 组织分包单位参加图纸会审

施工图设计的质量或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建设的周期的合理性和工程质量。分包合同或协议书签订后,总包单位应及时将分包工程的施工图纸发放给分包单位,并组织分包单位参加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召开的施工图会审会议。尤其是专业分包工程,总包单位可能存在专业人员的缺位,分包单位更能从专业角度分析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缺陷。对工程的设计图纸中存在的缺陷或相互矛盾的地方,由总包单位统一列出问题清单,请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给予明确答复,将设计问题彻底消除在开工前。

2.5 核查分包队伍的实际进场人员和施工设备

分包工程开工前,总包单位的现场项目部应核查分包队伍的进场人员、设备,尤其是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特殊工种及关键设备。针对现阶段建筑市场仍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为防止分包工程被转包出去,总包单位核查分包队伍的实际进场人员和进场施工设备显得尤其重要。核查时主要以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作为依据,核对现场实际进场的人员与分包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确定的项目部人员是否一致、实际进场的设备与《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配置的施工设备是否一致;若发现有不一致的地方,总包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应及时向分包单位提出,要求其进行整改或做出必要的说明,直到符合规定的要求。

2.6 分包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总包单位项目部QHSE部负责对分包工程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在分包工程开工前将项目质量控制表(质量检验计划)向各分承包商交底,明确各个质量控制要点,同时项目部组织对分包工程施工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监控,并对质量关键控制点进行严密的监控,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验证。

针对分包工程现场出现的问题,项目部组织对分承包商施工质量评审和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会,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项),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项目部还要组织并监督分承包商做好分包工程质量资料分阶段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对工程中需要隐蔽的部位,在隐蔽前总包单位的质检人员必须邀请设计、监理和业主现场代表参与隐蔽工程的验收,并督促分包单位及时办理验收手续。在检查验收过程中,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特别是不符合强制性条文要求的,应勒令其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以保证将质量隐患消灭在工序施工过程中。

当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涉及到分包工程时,设计变更单要及时发放到分承包商,必要时,总包单位需做补充技术交底。

项目工程技术部和质量管理部监督分承包商的工序交接,对于分属两个不同合同的分承包商之间的工序交接,由项目部组织进行,确保交接记录准确、完整。

对分包商现场主要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施工机具和设备和现场实体质量定期进行检查,对检查不符合项要求定期圈毕整改。对分包商施工过程中的自控体系,比如:“三检制”、“三工序”等均需列入日常巡检和专项检查范畴。

2.7 分包工程竣工验收

分包工程完工后,由分包单位提出申请,总包单位对分包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资料进行检查验收。

(1)实体质量验收。当分包单位完成分包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后,总包单位应要求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工程竣工报告》,上报总包单位。由总包单位组织,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及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分包工程实体质量检查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直到复检合格。

(2)竣工资料验收。分包单位应按总包单位下发的《项目划分手册》、质量验收规范、设计图纸及工程所在地档案馆要求,收集和整理分包工程技术资料和质量资料,总包单位技术人员和质量员负责审查、核对,对总包单位提出的问题,分包单位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工程资料必须伴随工程进度同步完成。

(3)项目收尾。工程交工验收后,项目部督促分承包商进行工程收尾,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工程竣工资料移交、剩余设备材料移交、人员和设备撤离、临时设施拆除和地貌恢复、施工总结提交等。收尾工作完成后,项目部准备分包工程完工证书,证书格式参照总包工程完工证书,并附工程尾项明细表。项目工程技术部、项目合同工程师、项目经理分别在完工证书上签字确认,作为分包结算依据之一。

2.8 分包商评价

篇(4)

一、我国建筑工程总分包管理模式的现状

2001年建设部开始施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将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大序列,建立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总分包管理构架。但由于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完善、法制制度不健全,各方主体法律意识淡薄,存在有法不依、依法不严的情况,形成层层分包、指定分包、挂靠分包等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在工程项目实施中,总承包单位的权利与责任常常会不相称,对分包的管理控制出现各种状况,矛盾重重、纠纷不断。

二、我国质量管理运行的现状

十多年前,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曾是建筑企业取得招投标资格的准入指标,掀起了一股认证狂潮。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ISO9000质量体系并未真正融入到实际的施工管理中。企业为了证书而认证,存在弄虚作假、内外“两层皮”的现象。为此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2011年起在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应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

GB/T50430的颁布突出了建筑行业的本土化、行业化的特性,与现行管理模式一致,便于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运行质量体系工作,尤其在分包管理控制方面,对总包企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质量管理体系对分包管理的条款要求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对分包的定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国际标准能通用于各个行业,在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定义“供方”:提品的组织或个人,并注明在合同情况下供方有时称为“承包方”(在建筑行业俗称的分包)。

2.GB/T50430质量管理规范中对分包定义。在GB/T5043-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9分包管理”的条文解释中指出:“施工企业应明确在本企业中存在的分包的类别,如劳务、专业工程承包、设施设备租赁、技术服务等,并根据所确定的分包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基于质量管理体系对分包的管理控制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总承包企业在对分包方的管理控制不再是原来传统的理念,即安全不出事故、质量不出问题、进度不出计划的“三不出”要求,而是更多地要求总承包企业做到事前有策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评价的PDCA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指分包管理的大过程,也要求分包管理的每个各环节都遵循的原则。

1.分包方的选择。分包方的选择应严格执行准入制度:首先企业各主管部门参与审核分包方的企业合法资质(包括法人资质、施工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当前承担分包项目的质量保证能力、承担本项目特殊内容的能力、以往的工作业绩、人员结构和素质、机具装备、财务状况、信誉等,现场调查分包方的施工能力,必要时还可对分包方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企业通过严格的分包方审批程序,建立合格分承包方名录,以便择优选用。需要注意的是在GB/T

50430中强调总包应将设备租赁和技术服务分包方纳入评审,如塔吊设备租赁单位、预算软件的服务商。

2.分包方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代名词。特别是一些大型分包工程,工程规模大,时间跨度长,合同管理若不及时跟上,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引起纠纷;有些分包方只管干活抢进度,不及时签定合同,一旦遇到经济敏感问题和市场行情的波动,双方极易引起扯皮和经济纠纷。因此分包合同签订必须合法、按体系规定程序进行审核,避免分包合同与中标文件、总包合同相违背的情况出现。根据合同性质约定关键条款,如数量、价款、质量、安全、验收标准、变更、奖罚、履约担保、材料供应、结算支付、违约赔偿、争议管辖等条款。合同签订后,项目部应建立分包合同台账,做好合同的跟踪管理,确保分包工程按质按时完成,帮助分包方及时做好现场签证以及合同变更。分包工程结束后,各种变更、签证的签字审批手续真实完备,工程量复核无误,便于审计结算。

总包方应加强:(1)签约时授权委托手续到位。分包方的签约人原则上应为其法定代表人,如是人应提交单位盖章、法定人签名的授权委托书原件,注明具体委托内容和授权权限。(2)资质等级符合工程施工要求。验证专业分包方的施工等级资质、劳务分包的施工等级和范围,避免资质等级超范围、超等级施工的现象。

3.分包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1)分包方进场的确认和验证。在GB/T50430中明确规定应对分包方进场进行再确认,虽然总包项目部会将分包方的资质资料报监理审批,但项目部往往忽视再确认工作的重要性。再确认工作要求项目部应根据分包合同对进场的分包队伍进行验证,包括:分包方从业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如特殊岗位上岗证)、施工或服务的专项方案等方面,总包方经常会遇到,之前现场考察的分包队伍综合素质高、施工质量过硬,实际进场的管理班子素质差,管理能力弱;原来采购计划中的原材料与实际进场的材料不符,这些都是项目部进场再确认的重要工作,以确保签订的分包合同无偏差。同时,项目部对进场的分包队伍需进行交底,交底的内容应事前策划,具体包括:技术、安全、工期、质量要求、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上下道工序搭结(含与其他分包方的搭接)、使用的材料、施工机具、以及环境要求、成品保护等内容。交底的内容可根据需要确定口头、书面或培训的方式,但必须确保实际操作人员均已获得交底,并有书面的签字记录。(2)分包方管理活动的监控。总包项目部对分包方的施工过程的管理常常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只要监理不提意见就得过且过。对于分包的管理,应事前明确监控内容和监控重点,凡涉及到关键、特殊过程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程序进行控制;原材料需现场抽样复试的,按见证取样程序操作。项目部的各管理人员依体系中规定的岗位职责,监督检查分包方的施工项目,发现存在的隐患或问题及时开具检查单,制定预防或纠正措施,责任落实到人,并限期进行整改和验证,形成检查-制定预防或纠正措施-实施-验证-再检查的PDCA循环过程。注重监控过程的记录,真实地反映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做到有记录有追溯、有措施有整改、有责任人有验证。企业主管部门还应定期到项目部进行检查,不定期抽查,验证项目部对分包的管理力度和有效性,做到持续改进。(3)分包项目的验收。总包项目部根据事前策划的验收标准和检验批,做好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如是隐蔽工程,隐蔽和中间验收前48小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经验收合格,监理工程师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继续施工。对于一些重要部位和分项工程,分包项目结束时由项目部先预验收,必要时企业主管部门参与验收,然后报监理验收,并及时收集工程质量资料,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竣工资料的完整性。

4.对分包方的评价。在分包合同签订后,总包方应根据分包项目的时间跨度和重要性,制定履约情况分析的时间节点和评价内容,由项目部和相关部门对分包方按计划进行评价,包括:(1)施工过程中的评价:以安全、文明、质量和工期为主,当分包项目出现偏差,项目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与分包方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跟踪复查。(2)验收结束后的评价又称复评:是对分包方综合能力的评价,由项目部的管理班子成员对分包方施工过程的考评,报企业各主管部门复评,企业可据此作为重新评价、选择分包方和改进分包管理工作的依据。

篇(5)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分包工程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容易使施工单位忽视质量上的管理与控制,从而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继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功能。在降低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总包单位而言也会出现信誉危机。不管是哪个国家在其建筑行业中工程承包商都必须对其工程的质量实施控制,但是从各个国家对工程控制的法则来看有各有特色。美国的建筑行业中,大型的承包商众多,且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控制制度也十分完善。因此,美国的承包商在进行工程贷款时,可以以较低的担保获得较大数额的贷款,这也是美国队承包商资质控制的一种手段。美国的工程承包商在进行工程分包的同时还要负责制定、实施、管理工程质量的控制计划和策略,将建设企业的质量控制职能在合同进行体现。在美国的承包商当中,总承包商和分承包商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对整个工程都有一定的权利。以下根据个人工程建设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关于分包工程的质量控制见解。

一、分包工程的质量责任

工程分包,指的是一项工程项目完成招标投标后,对承包项目进行更加细化的分配。简单来说,就是在征得发包方的同意之后,承包方将工程项目的一部分交给具有施工能力和资质的第三方,从而共同完成项目建设。工程分包一般分为劳务分包和切块分包两种形式。在我国,工程分包属于合法的行为,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要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二是和工程转包完全不同。我国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程分包施工管理办法、招标投标法中,都有相关的规定,总结起来就是 :工程分包之后,工程的质量责任不仅在于分包单位,同时总包单位也有连带责任。所以,总包单位有责任加强分包单位的施工质量和管理,以保证项目建设水平达到设计单位和业主方的要求。

二、分包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分包方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总包方存在质量管理监督和控制上的不足之处。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站在分包方的角度上来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低,管理能力弱,责任意识不强,从而使工程质量的要求无法落实到实处。第二,站在总包方的角度上来看,施工部位和分项工程繁多,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和技术检测人员数量不够,因此难以实现全面管理与控制。

三、分包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建立分包准入制度

在分包单位中,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初次进行工程分包的单位,另一类是具有工程分包经验的单位。对于初次进行工程分包的单位来讲,总包单位需要对其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资格审查。如果审查过关,就可以办理相关的资格证,从而进行工程的分包。在分包单位施工的过程中,总包方应该根据项目的建设情况开展评价活动。

(二)科学合法选择分包商

工程的分包以及分包单位的选择,首先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干涉分包活动。其次,选择分包单位要以工程的特点和工程量的大小为主要依据,从而确保分包单位选择的合理性。最后,分包单位要进行招标投标工作,通过统一管理来方便总包方的选择工作。当分包方选定之后,总包方要和分包方签订一份合同,在合同中要明确规定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分包单位获得的工程项目的范围、工程日期、工程成本、质量的检验标准等;其二,是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安全施工与文明施工的要求,资金的结算,违约处理办法等。

(三)完善分包方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在施工之前,要加强分包单位施工人员的培训,将其纳入到总包方的培训体系之中。通过培训,使每一位施工人员增强质量意识。

第二,施工之前质量管理人员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管理学习,最好具有丰富的现场质量管理经验,做到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分包方的质量管理人员在施工中不能缺位、不能替换,直至工程项目结束。

第三,在施工过程中,总包单位要委派专人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查,最好由技术人员和质量人员担当。通过定期的抽检与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另外,要重视分包单位的日常培训工作,在例会上讲解质量案例,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工作能力。

(四)监督分包方的施工资源配置

在工程开工之前,总包单位应该检查分包单位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安全人员、特殊工种人员是不是配备完整,看各项机械设备是不是能够满足施工需要。之所以进行检查,是因为当前的建筑领域仍有工程转包的违法行为。开展人员与设备检查的依据,是分包方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如果发现这两者不一致,就要及时向分包方提出问题,要求分包方进行解答或说明,直至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为止。

(五)加强分包工程的现场施工监督

第一,对进场的物料进行严格把关。施工原材料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分包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合同上的规定对物料进行购买或加工,并且总包单位要对物料进行质量检测。另外,总包单位了解物料知识和市场信息,能够增强工程管理的能力。第二,加强作业人员的能力审查和资格认定。对分包单位的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等进行证件的检查和核实,防止出现假证或人证不符的现象。

第三,加大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督力度。总包单位要对分包工程的施工工序进行经常性的监督与检查,看工序的开展是不是和施工设计方案一致,看是否满足相关的规范标准、法律法规。对于重要的施工过程,比如混凝土工程、桩基工程、隐蔽工程等,需进行全程监控,从而避免产生质量隐患。

(六)注重分包方的竣工验收

第一,建筑工程的验收。分包单位完成相应的工程建设后,首先进行严格的自检。自检合格要填写竣工报告,交给总包单位。总包单位以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为依据,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直至复检合格。

第二,施工资料的验收。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资料,完整的施工过程资料,以及竣工验收资料等。总包单位的技术人员和质量人员以验收规范、实际图纸等为依据,进行审查与核对。分包单位要说明或解答总包单位提出的问题,并且保证资料与工程建设具有同步性。

四、结束语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作为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分包工程的质量好坏影响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并影响到总包单位的信誉。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建筑效果,就必须加强分包施工的管理,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另外,总包单位应该对分包单位建立起监督体制,逐渐培养分包单位,从而共同推进工程项目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赵志刚 . 建筑分包工程的质量责任分析和质量控制 [J]. 工程质量,2010(03)

[2] 裴庆贺,陈丽霞 .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

[3] 蒋昌盛 . 考虑质量失误的建筑供应链质量控制协调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2(05)

篇(6)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筑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是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心,质量问题和事故的频发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这些凸显出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工程质量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培养工程人才的教育体系和市场竞争诚信体系三方面。总体来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着与进度、成本不协调的现象;侧重土建主体,忽略配套设备功能性质量;侧重表面,忽视隐蔽部位质量;重视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轻视准备阶段的管理等。

1 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技术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决定施工质量的首要因素,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施工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违法、违规应该受到的惩罚,并在不断的发展健全,但一些施工企业人员仍然不注重法律规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导致施工技术措施不当,引起建筑质量下降,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1.2 分包单位以包代管

总承包单位在进行分包时,会因为经济利益、人机关系等原因不能准确全面的评价分包单位,施工管理时一方面对分包项目的技术、材料等缺乏认知,缺少专业人才,导致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总包单位没有完善的管理办法,形成了以包代管的现象产生。这些问题会使一些资质不够,没有经验的施工单位进场,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控制力下降,分包单位都以利益为中心,对项目的整体性不利。

1.3 材料质量把关不严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基础组成,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施工企业在利益和工期的驱使下可能使用材料程序不严格,中间检测不到位,在材料质量上把关不严,或者偷工减料,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发生。

1.4 质量评价方法不完善

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是以检验批为基本单位,一项条件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建筑工程质量就不能验收合格,这样的评价不够合理。对资料和分部分项的要求没有定量化,所以资料的合格与否随意性很大。现行的验收标准没有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装饰材料的影响等。验收标准也没有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分析,无法确定各指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改进对策

2.1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来进行质量管理控制,以科学的、系统的观点处理和解决问题,依靠全员的参与,以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方法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树立“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各专业施工队伍的交叉施工要相互配合,相互服务,最终达到业主的需求,提高服务目标的满意度;树立质量的预先控制意识,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将影响质量的各方面因素预先进行控制,避免造成质量安全事故;做好文明施工教育工作,合理规划施工场地,落实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以反面的事故案例教育施工技术人员,找到自身的不足,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2.2 优化选择分包单位,强化分包管理工作

建立优化选择分包单位的数学模型,以数学指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单位。首先确定影响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然后确定质量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函数,最后确定质量控制的限定条件,建立多目标控制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定量的选择出对质量控制最为有利的施工分包单位。

2.3 系统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和半成品,直接构成了工程实体,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施工中由于工期紧张,材料可能供应不足,造成了材料的供货及时性差,质量不能保证,材料进厂验收程序不完善,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对材料的控制要了解掌握材料的供求信息,选择供货质量高、价格合理、能够保证及时性的厂家;合理组织材料的供应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尽量减少停工现象;建立领取和使用制度,合理组织材料使用, 减少浪费、损失现象;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工作,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进场,所有的供应材料均要根据规范标准由材料员验收,进场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厂家质检报告,重要构件材料可以适当增加抽样数量;进场材料的检查验收内容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检测、化学性能检测等。

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有材料质量验收标准、材料设计要求、建设方对质量价格的要求、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适用范围、施工要求等

2.4 设置质量控制点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质量管理控制要更加注重关键因素的影响,设置有效的质量控制点是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点一般设在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部位。例如土方开挖质量控制点有开挖边线、基底超挖、施工顺序、边坡坡度等;基础工程中基础开挖包括基坑范围边线、标高、超挖。

2.5 建立QC小组,改进施工质量

QC小组是为了改进工程质量,加强现场管理,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而活动的。具有科学性、群众性、民主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一个小组一般为4~10人,一个人可以同时参加多个小组,组长须具有组织能力,主要负责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分配成员任务,对小组工作进行督促和跟踪。每个问题的解决不宜超过半年,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小组会议。公司可以成立专职的管理部门,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培训,学习质量管理理论、数理统计方法,对成果显著的小组予以奖励。

QC小组的执行程序可以分为课题选择、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分析原因、确定因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制定措施几个方面。

2.6 建立综合模型评价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中间的每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对于这样的复杂系统,要建立多层次、全面的评价系统,评定的一般顺序为分项、分部、单位工程。

质量等级的影响因素则包括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影响、质量保证资料、工程观感质量、设计质量、环境的影响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若干个影响因素,逐层细化到每个分项,评价时要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比例,分清主次。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质量中缺陷的总结,提出了主要结论为强化人的质量意识、优化分包单位的选择模式、系统的管理材料质量、确定质量控制点等。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全面的持续的工程管理理论,影响因素较多,还应该对机械的控制管理,分包的日常管理等进行考虑,尽量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姗姗,武建民.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9:13-15

篇(7)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09-01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电力建设高峰期,电力工程建设的进度应与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同比例提升。然而,目前建设、监理、施工队伍基建管理水平与国网公司要求普遍存在差距。相当数量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管理者对安全质量管理的制度、标准、流程不熟悉,对国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要求贯彻不力,贯彻执行和推进落实环节存在不到位现象。部分工程建设一线人员素质偏低,安全质量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素质需要提高。

一、当前电力基建安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安全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基层单位和项目现场安全要求落实不到位,措施计划不具体,照抄照搬,缺乏针对性,存在简单化、表面化现象。少数单位活动开展不够深入扎实,对活动理解片面,活动过程中对计划落实不到位,缺少跟踪和总结。

二是安全质量责任不能有效落实。安全检查方面,存在问题发现浅显且不全面,发现问题较少,检查、整改力度不足等问题,个别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要求不落实,不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大建设”体系建设后,有些职能管理部门项目管理范围扩大,但存在相应安全质量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现象;相反个别部门改革后,质量管理机构有所弱化;部分施工或分包单位超能力承揽任务,施工项目部层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对施工现场、分包队伍的管控难以达到要求。

三是安全质量管理执行力不强。分包管理不到位、起重机械和脚手架专项治理工作不到位、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风险识别、动态评估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当前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成效;设计质量和设备质量控制、原材料检验试验、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各级质量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没有完全落实;数码照片管理不规范,引用错误或失效文件、质量检验试验原始记录不真实等管理“通病”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建设、监理、施工队伍基建管理水平低,管理者对安全质量管理的制度、标准、流程不熟悉,对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要求贯彻不力,贯彻执行和推进落实环节存在不到位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电力建设的安全质量。

四是工程分包管理不规范。系统外队伍及分包队伍安全管理不到位,个别项目施工方案、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未对施工作业进程进行严格监护,存在随意施工现象,酿成事故。

分包准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单位对分包管理规定中的资质条件没有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管控不严。

五是安全质量基础工作有待强化。多数项目未做到对逐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评估,风险定级停留在固有风险等级上,现场勘察不细,未对作业人员等六个维度开展动态计算调整,风险定级不准确。

基建安全管理信息数据治理不到位,认识还不够清晰,操作仍存在较多错误,参建人员信息填录不正确,上报数据与实际情况仍有较大差距。

基建质量管理信息中,优质工程上报数据多个单位出现系统与纸质版文件不一致等现象。

六是安全质量管理不平衡现象突出。通过110千伏优质工程核查看,低电压等级项目的质量工艺水平与高电压等级项目的质量工艺水平存有较大差距,110千伏及以下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高,需持续提升;

不同地区间、不同项目间也存在质量水平不平衡的现象。

线路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与变电工程存在差距。

二、电力基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重点

在安全管理方面,要扎实开展基建专业“安全管理提升”活动。优化安全质量“月度分析点评”机制,加大基建安全风险全面防控力度,杜绝转包与违规分包,落实电力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要求,实施标准化安全防护设施统一配置,加强灾害预警,加强检查监督,落实防范措施,推进安全施工标准化,提高施工安全防护水平,不发生人身死亡和较大及以上基建安全事故。

在质量管理方面,继续深入落实“国家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文件,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强化质量检查监督,深化标准工艺管理,推进标准工艺库、典型施工方法、工艺设计成果的宣贯与应用,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提升设备安装、二次接线等环节的质量,加强优质工程建设,全部新建工程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基建系统开展“安全管理提升”活动。认真落实国网公司年度安全工作意见,结合安全策划、检查督查等专项活动,制定落实重点工作计划,在公司基建系统广泛开展“安全管理提升”活动。

二是加强安全检查监督与风险管控。完善月度安全质量分析点评机制,每月召开安全质量分析点评会,分析基建安全质量管理和风险预控情况,部署下月工作重点,跟踪掌控重大风险作业进程和风险控制结果,总结提炼基建安全管理创新经验,组织推广。

三是进一步推进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完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开展执行情况检查监督。组织编制输变电工程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配置指导意见,研究提出标准化配置内容、组织形式和管理办法。

四是进一步规范分包管理。加强分包管理,坚持选择能力符合要求的合格分包队伍,杜绝违规分包,建设管理、监理单位切实履行审批流程和监管职责,认真审查施工方案,并监督安全措施落实,消除分包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改善作业安全环境,切实实现“无差别”管理。

五是进一步加强基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加强策划管理,进行年度风险分析。

开发应用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和过程控制电子化管理模块,纳入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管理的过程审核、监控。

六是加强重点工程、重要时段、重要环节安全管理。

对大型重点工程施工高峰期开展安全质量管理专项督查。结合不同季节,有目的开展春季开工、复工,夏季防汛、防台风、防地质灾害、迎峰度夏,秋冬季防冻伤、防中毒,加强“十一”、“春节”等法定假期安全管理。

七是确保实现新建电力工程全部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优化完善优质工程评定办法,研究过程评价方法,将优质工程标准覆盖到各级电力工程,实施公司和省级公司两个层面分层开展优质工程评定,制定详细计划,缩短优质工程评定与工程投运时间的间隔。

八是全面应用标准工艺。

优化完善标准工艺管理办法,确定公司层面标准工艺应用率考核方式,按公司要求形成管理标准,并对各单位标准工艺应用情况进行考核。

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标准工艺培训交流等活动,促进低电压等级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水平的提升。

九是加强培训、竞赛、交流。

开展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面向全公司系统各层面质量管理人员,发现和培养人才,丰富质量培训方式,提高效果。开展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项目管理流动红旗竞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基建管理水平提高。开展安全质量管理培训,对各层面项目及安全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开展监理人员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

篇(8)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是一项长远调整战略,根据铁路几次大提速的需要和铁路管理部门对工程验标的再次修订,其核心内容就是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合格要求,怎样才能保证在修建铁路工程的工程质量,铁路基建单位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努力转变工程质量管理理念,加强铁路交通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和发展战略,以适应新形势下铁路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

1.因势利导,彻底转变传统的铁路工程质量管理理念

1.1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为:策划、预可研、立项、可研、勘察、设计、工程招标、施工、竣工验收、投入运营、日常维护等多个技术环节,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甚至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尤其是前期的工作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最大。另外,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来看,质量管理决不仅仅是通过成立一个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指定(委托)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人员)或完全依赖工程监理部门就能解决得了的,必须树立“铁路工程建设全员质量责任制”:凡是参与项目工程的所有人员都要参与质量监督控制,要把质量管理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乃至到个人。

1.2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设计图纸出来之后,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就取决于施工作业过程。为了加强对现场工程质量的控制,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铁路交通工程监理制,但委托监理不等于把铁路交通工程质量的责任转变为监理单位。监理单位有建设单位通过合同的形式委托给自己的工程质量检查权,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合同以及监理细则等开展监理工作,监理人员只对其工作有没有达到有关要求、工作是否到位负责,不对铁路交通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施工承建单位作为铁路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责任主体,要强化铁路交通工程质量终身制,应对铁路交通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但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现场检查出问题后,首先责问监理单位,而对施工单位却不予追究,这种现象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1.3 正确认识铁路交通工程建设分包

专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它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工程专业施工队伍也是如此。而且在目前的铁路交通工程建筑市场中,一方面工程分包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各方却不敢承认。《铁路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而对违法分包定义为:①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②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没有约定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③施工总承包单位将铁路交通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④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铁路交通建设工程再分包的。从条例来看,国家是允许分包的,但关键是在铁路交通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要加强该方面的管理,正确引导和管理,杜绝违法分包及分包给没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的现象。

2.建立健全铁路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案和治理策略

2.1 通过招标择优选择勘察设计单位

从目前的铁路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来看,勘察设计工作基本上摆脱过去计划经济的模式,进入市场竞争,但是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设计单位服务理念不强,地质勘察不深、设计精度不高,对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缺乏深入的分析,因此在工程勘察设计方面必须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选择那些专业化、实力强、技术精等专业设计院。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规范铁路勘察设计市场,保证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先进和实用性,既满足工程需要,又满足业主提出的各项要求。

2.2 完善铁路交通工程建设咨询、施工图审核制度

铁路交通工程

设咨询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咨询课题,要想在项目开工前把所有的问题都委托给一家咨询单位有一定的难度,合同双方多存在较大不可预见性,因此要根据设计工作深度的不断加深,采用分批次委托的方式进行。

施工图审核工作是建设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建设单位可以自己组织专家,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审核工作,在施工之前,把施工图的差、错、漏以及是否符合有关鉴定意见、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审核,使工程设计更加趋向合理化,为后期的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应重视监理单位现场管理和控制的作用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是:线长、点多,不具备集中管理的条件,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必须依靠监理、相信监理,只有充分调动起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现场管理和监控的职能,才能管理好项目。要明确监理单位现场管理者的身份,要统一信息传递渠道,把监理作为信息枢纽,同时必须要求监理单位建立独立的试验室,加强其对原材料、工程实体的独立检测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2.4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应强化施工单位的自检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的主体,因此在铁路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施工单位的自检工作。①要求施工单位从施工班组开始,直至项目经理部,层层建立自检体系,从组织上保证自检工作的落实到位;②通过监理单位监督落实,确保各基层组织自检工作的落实到位,也只有这样从基层抓自检,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格。

2.5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严格规范合同的行为性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尤其重要,它既是业主和各个承建单位之间责任、义务等方面的行为约定和承诺,又是规范相互之间的行为指南。严格检查参与单位的合同兑现情况,特别是施工、监理单位的人员和设备履约情况,将其与后续招标项目的信誉评价相结合,以市场经济手段来解决“投标与履约两层皮”的问题。根据铁路交通工程实体质量是否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的情况,采取合理的奖罚措施进行激励处罚,尤其是处罚的力度要逐步加大。

2.6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应加强对试验室的管理

目前铁路、公路项目的实验室是省交通厅的质监站进行临时资格认证,而铁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还没有相关规定。大多数的现场试验室是使用地方房建系统的试验室资质,少数是在本单位试验室中心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严格来说,一方面地方房建实验室不能满足铁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本单位没有授权其他试验室资格的权利。作为铁路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该在招标时就明确提出相关要求,加以规范。

2.7 编制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文件

在项目建设的初始阶段,就应该编制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文件,这是参加建设的每个参建单位都能尽快了解和熟悉项目管理的模式,同时也使建设单位自身运转效率更高、职责更明确。

2.8 引入社会资源参加建设

目前社会上各类为建设项目提供服务的机构比较多,例如检测试验、工程咨询、测量控制等,可以适当引入这些专业机构为铁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优质的服务。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必须彻底更新建设理念,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制定各项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有效利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明确相应的职责范围和奖罚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参建各方的主观能动性,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基建项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超越自我,将最佳的科技创新与最佳的铁路交通工程建设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创一块丰碑,创一批铁路交通建筑工程品牌。

参考文献

[1]慕容洋洋,文杰.铁路交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治理研究[j]. 时代建筑. 2009(3):31-33

[2]南文山.超越传统经营战略,创新现代铁路工程建设理念[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9(5):70-72

[3]刘江涛.铁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防治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5):61-63

[4]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31-139

[5]荣江山.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新方略[j]. 建筑结构. 2010(7):62-66.

[6]汤荣成.智能建筑工程的监理措施[j]. 建设监理. 2010(6):33-35.

[7]苏金山.浅谈如何提高建

筑工程质量[j]. 建筑知识. 2010(3):53-55.

[8]江文杰.建筑工程工序质量控制[j]. 建筑技术,2009(12):71-73.

[9]龙三强.铁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施工质量控制[j]. 中国铁道科学, 2009(8):31-33.

篇(9)

2管理思路

根据项目中分包质量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结合在本人参与过的多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分承包方的质量管理过程总结出以下管理思路:

2.1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意识

正确看待传统管理和新管理体系的差异,从工作上正确处理习惯做法和新体系要求之间的矛盾,不能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作为负担,而要把质量管理体系融入日常工作中。

2.2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的作用

项目组从项目发展要求出发,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但体系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需要基层领导(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直接管理人员)带领作业人员来实施。

2.3加强信息的沟通

公司要提供在册分包队伍施工能力的信息平台,强调对经验的总结和交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及时掌握分包队伍的施工情况。

2.4培训工作应贯穿于对分包队伍管理的全过程

培训不拘形式可以集中培训,也可以现场演练,培训内容可以根据施工内容具体而定,不论采取何种形式,任何内容的培训,都要讲究实效,注重工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不能只重视管理层的培训,不重视一线操作工人的培训;只重视对标准的学习,忽视对岗位技能的培训。

2.5强调对分包队伍记录的管理

项目组应及时的把握分包队伍对记录的收集和“写我所做,做我所写”,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它是对分包队伍进行了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佐证。同时,应要求分包单位建立过程三检制度,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关键工程以及有较大的质量风险的作业在开展前,要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班组长作质量风险分析并在工程中进行跟踪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2.6强调施工过程中的监督考核力度

监督考核制度不单是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自我完善体制,更重要的是一种强制管理措施,这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必要手段。要做好考核工作,首先要指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细化,使考核工作做到有理、有据。考核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鼓励先进,处罚违规,也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力保证。另外对考核结果的兑现是下一次考核的起点,在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海洋工程项目中对分包商进行监督评估表如表2所示。

2.7建立质量否决制度

篇(10)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水利工程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投资高、技术复杂、风险因素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但不能发挥其设计使用功能,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且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是区域性的灾难。

二、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特点

(一)水利工程一般地处偏远,地质、环境、水文等工程条件复杂,质量的影响因素多。质量控制措施除采用常规方法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具体工程条件。

(二)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等多方协作,故影响质量形成的环节较为复杂,需要在质量控制过程中综合考量各单位对质量的影响程度。

(三)水利工程隐蔽工程多,且工程构件不可以拆卸、解体来进行检测内部质量,容易将不合格品检定为合格品,因此水利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尤为重要。

(四)水利工程施工程序性强,各种工序错综复杂,需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方能保证质量要求。

三、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水利工程建筑过程中影响质量形成的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

人的因素

人是水利工程建筑活动的主体,人的质量意识决定了工程的质量高低。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等问题。当质量要求与工程进度、施工成本发生矛盾时,工程管理人员容易放弃质量的主导地位、降低对工程的质量要求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二)技术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因素包括所采用的工艺工法、机械设备、材料检测等方面。施工技术总体上受限于一定时期的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在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一定的大框架下,资源的有效整合、技术的合理利用、最优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水利工程满足质量要求。

(三)管理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制定的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管理目标,采取的各种质量管理制度,分包管理措施是否有效都将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因素。其中,质量方针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质量宗旨、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制定组织的质量手册、程序性管理文件和质量记录;进而落实组织制度,合理配置资源,形成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保证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质量目标。

分包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是水利工程质量实现的重要保证。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多是公司管理层加专业分包队伍或者劳务分包队伍。施工队伍资质等级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是否持证上岗,施工队伍的人员投入、设备投入、技术投入是否满足要求,施工组织是否合理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工程的质量目标。

四、水利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

(1)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在工程开工前,认真组织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 依据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 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起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质量目标的相关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措施,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权限、分工以及责任。

(2)建立质量成果评价制度

通过对工程成果进行检验,对比测量结果与设定标准的偏差,评价质量控制措施的能力和效果,对不满足设定标准的偏差及时进行纠偏,保证控制能力的稳定性。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吸收经验教训, 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中的每一环节。

(3)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

严格考察、选定分包单位,审查拟分包单位的资质等级、主要岗位人员名单及资历证明材料、技术人员的证书及相关的教育培训经历、施工设备投入、施工方案等资料,保证分包单位具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完成工程项目质量。做好质量交底工作,向分包队伍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并写入合同。施工过程中以制度来要求分包队伍,奖惩结合,尽全力消除质量隐患。

加强技术管理

(1)严格图纸审查和会审制度

施工图纸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图纸中出现错误或者不方便施工的设计在所难免,这样容易出现质量控制难点。因此,在拿到图纸的第一时间就要组织人员进行图纸审查和会审工作。对于出现的错误或者不利于施工的设计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修改或者完善,保证施工方便的同时促进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2)把好材料检验关

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是工程实体的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工程项目透支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前提。为此,必须实施严格的材料收、发、储、运工作。选择有可靠信誉的材料供应商;材料进场时,应提供材质证明,并根据供料计划和有关标准进行现场质量验证;现场验证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或按照有关规定降级使用;材料证明材料不全时,要单独存放该部分材料,待资料齐全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各类材料不得乱堆乱放,防止非预期使用;做好各类材料的保管工作,定期检查,确定其质量完好才能使用。

(3)优化施工方案

制定和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例如:合理的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流向和劳动组织等不但可以很好地控制质量,而且可以加快进度;尽量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可以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水利工程的水文、地质等条件复杂,优化过的专项施工方案可以高效的排除外部因素对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

(三)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工程施工的主要核心力量是人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决定了工程质量满足要求的程度。因此,施工单位应通过择优录用、加强质量意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施工人员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施工单位必须对所选派的项目领导者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满足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对所属施工队伍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和技术训练,提高每个作业者的质量活动能力和自控能力;对分包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质考核,其必须具备完成分包工程的能力。结语

质量是水利工程项目的命脉,是项目管理的主控目标之一。水利工程质量控制,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建立和运行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具体的技术控制和制度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殷建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 (3).

篇(11)

中图分类号: TU2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业的就业容量大,关联度高,建筑业技术的进步和工程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近些年来一些新兴的工程项目反映了我国建造水平和建筑技术能力的提高,展现了新的面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是争取优势和占领市场及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市场的迫切需要。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1质量管理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职责,并且在质量管理的体系之中通过质量策划和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来实现全部管理职能的活动。质量方针定义为由组织最高管理人员正式该组织质量宗旨与质量方向,质量方针是质量活动的行动指南和原则,具有稳定性与严肃性。质量管理体系指为了实施质量管理需要的组织结构与程序及过程资源。建筑施工是一种实体的建筑过程,要提高建筑项目质量必须狠抓质量管理。

1.2质量管理程序

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计划阶段,该阶段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计划安排编制关联的措施。第二,实施阶段,该阶段按照计划施工生产,保证质量符合国家的标准。第三阶段,检查阶段,该阶段要针对施工的情况而进行检查和评审。第四阶段,处理阶段,该阶段按照使用单位意见和评定结果综合给予处理,合理部分标准化,以便再次执行。建筑工程施工不同于工业产品生产,影响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与系统性因素较多,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因此要把质量变异的偶然性因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质量水平提升途径

2.1基础管理水平提高

质量教育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基础的工作,通过质量教育使职工牢固质量第一思想,明确质量意义,增强职工质量意识,运用相应的质量管理技术方法自觉提高自身工作质量。

建立完整标准化体系是制定标准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机制,从技术和管理及工作三方面制定标准,做到有章有法,有理有据。

质量责任制要求每一个人在质量工作之中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职责及权限,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考核,把施工的质量和广大职员联系在一起,部门、岗位、个人层层细分,不仅能够保持正常秩序还避免了出现质量问题无人负责现象,为保证及提高产品的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2.2预防控制

相比于质量责任制在事后的处理基础管理方法,预防控制是在事前做到充分的准备,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建筑工程是关乎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工程,质量又是整个工程的血液和生命,稍微的差池都会将安全问题推到浪尖,因此质量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的检查、工序的确认、过程的评审和结果的评估方面要严格的把好每一道关卡,是确保项目施工的有效措施。具体措施如:工序交接检查、质量预控对策、施工项目方案、材料试验、隐蔽工程验收、技术措施交底、图纸会审记录、配置和计量器具复核、钢筋代换制度、质量处理复查、成品保护措施、设计变更手续等环节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认真负责,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2.3人员素质提高

人作为参与施工的直接元素也是质量管理控制的对象,除了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也应该从具体工程的角度考虑到不同人的心理行为、技术水平、性格缺陷、应变能力、反应方式和处理办法来安排最合适的人员操作。在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工程中要杜绝吸烟、嬉戏、打闹等危险行为,不疲劳上岗,不在情绪波动大时开动危险设备,将误判断、误动作、情绪事故因素彻底排除在外,严格筛选基础危险作业人员,违章行为严格处理,从政治素质,思想态度,业务能力,身体状态,专业知识等方面综合考虑,降低人为因素干扰工程质量安全性成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2.4物资管理

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以及构配件要严格检查和验收,合理正确使用,建立详细的管理台账,在收货、发货、存储、运输各个环节中严格跟踪管理,避免原资材的混淆,不同品类分开放置,不同进展程度划分明确。先入先出的原则基础上对物资合理管理,针对个别环境要求高的材料物资做好防水、防晒、防潮、密封等工作。

针对工程使用的设备和治具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与技术要求合理配置,正确使用及养护,设备属于工程物资中的一部分,健全人机固定的关系和责任,负责日常养护和运转台账记录,有问题及时报告反馈,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健康的、安全的运行状态,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分。

2.5环境管理

环境因素包含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在内的工程技术环境;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等工程管理环境;劳动场合、工作面、作业场所等劳动环境诸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复杂多变,如气象影响一种就有千变万化,无论温度湿度还是霜降都是工程的杀手,又如前工程作为后工程的基础已有环境也在不同时间影响着作用效果,因此,根据工程特点与具体条件应该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密控制,尤其是在施工现场应该建立文明的施工氛围和文明的施工环境,保证材料工件的有序放置,保持出入道路畅通,维护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控制施工程序在合理时间井井有条进行,针对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工期和工程内容,雷雨天气做好防雷工作,雨雪天气抢出工期等,确保工程质量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2.6承包管理

总包下又有分包,分包工程要对总包工程负责,总包对整个工程负责是目前的主要方式,总包和分包之间有着经济与合同关系的制约,在管理关系上还比较容易。

关于甲方指定的分包单位或者直接分包问题,造价高,装修精细的部分工程甲方直接外包,分包单位有时十家甚至几十家,施工单位又只能干结构和粗装修,由于总包对于甲方分包单位没有制约能力,现场的作业又是交叉着很多单位混乱进行,因而质量管理和成品保护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应该建立项目经理部门,主动对甲方分包单位的工程进行控制管理,如签订质量控制协议,约束分包单位的行为,以甲方为中间环节对分包单位制约,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验收办法,召开定期的协调会议等。由于项目经理对于甲方直接对外分包单位缺乏制约机制另外如果加之甲方不同项目经理不配合,项目经理部也无能为力了,这个问题也是目前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难点和弊端。部分地区的部门保护意识严重,条块割据、专业垄断,施工不能同步,竣工工期偏差现象存在,个别项目还需要二次设计和施工,针对这一问题的改善已经迫在眉睫,急需有关部门整理整顿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完善性,给施工质量水平一个保障。

结束语

建筑工程具有系统性,针对具体项目管理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综合管理方法,以科学的严谨态度和不断学习提高的积极性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与质量水平,相信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水平会越来越成熟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