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社会治安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11-21 11:00: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会治安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会治安现状

篇(1)

一、研究背景

我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有9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和谐稳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全国和谐稳定的基础,农村社会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办2009年年初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

另据民政部的相关统计,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员,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农村“空巢”与“空壳”化以及老龄化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乏力与混乱,诸如流动人口犯罪等新问题也渐成趋势。虽然近年来在国家的强力打击之下,社会治安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但农村地区作为社会治安管理的薄弱环节,社会治安状况依然令人堪忧。严峻的社会治安状况形势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安全感的提高

二、农村地区居民的安全感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现状,明确城乡之间居民安全感之间的差异,我们以湖北省广水市广水街道办、应山街道办以及杨寨镇、关庙镇为样本,采用安全感指标体系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地区的农村居民的安全感进行了调查,并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结合调查数据结果算出了以该地区为代表的农村地区居民安全感指数。

在安全感指标体系的选取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种既能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又比较全面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之所已选择这一种指标体系,在于它充分地结合了安全感的概念特点,考虑到了主客观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分类清晰,层次明确。具体的指标体系如下表:

其中,在指标计算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我们采用的是根据调查统计数据的结果,先确定各因素在指标体系中的贡献率,然后根据各因素贡献率的大小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我们最先确定的是上表中三级指标的权重,即因素层指标权重。然后,在因素层指标权重基础之上,运用区组因子权重计算公式,确定了四级指标的权重,即指标层权重。以下是不同层次因素的指标权重:

在个体指数的计算上,根据问卷选项的特点,其中完全符合和有点符合属于认同选项,有点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属于不认同选项,个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个体指数(g)=认同比例-不认同比例

在类指数的计算上,我们结合前面指标层权重,采用的是个体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它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l类指数;g为个体指数;f为个体指数的权数。

同理,在综合指数的计算上,也是结合因素层权重,采用类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它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z 为综合指数;l为类指数;f 为类指数权数。

由于类指数权数之和 为1,所以

根据上面的个体指数、类指数、综合指标运算公式以及指标项和因素相权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我们能够得到以湖北省广水市为代表的农村地区的安全感指数为73.9%。

三、安全感指数所反映的问题

以上数据显示对农村安全感影响最大的四因素分别是:执法情况、灾害事故、环境秩序和违法犯罪情况。其它的因素对社会安全感也有影响,但是相对较弱,权重在0.1以下。同时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到,在执法状况类因素中警力配置和破案质量比较关键,出警速度影响相对较弱;在灾害事故中疫病传播影响最大,另外食品安全和突发自然灾害影响也较大;在环境秩序因素中,社会活动影响较大,其次就是环境因子和社会控制因子;在违法犯罪因素中,财产侵害和暴力侵害对安全感影响很大,是危害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因素。

综上,农村安全感主要由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决定,其中以执法情况和违法犯罪情况为主,而这两个因素发挥是可以控制的,相对于灾害事故和环境秩序来说,它们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除了一些不可控的自然因素之外,社会安全感主要受社会治安状况的影响和制约。

虽然没有明确衡量标准,说什么样的安全感指数是可以接受的以及安全感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省份公布的安全感指数做一个比较分析来进一步了解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现状,以及城乡之间在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治安状况方面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省份2010年的社会安全感指数:中新网信息显示江西当年安全感指数为95%;重庆市政府信息显示重庆当年安全感指数超96%,居四个直辖市之首;河南党建网信息显示河南省当年安全感指数达95.07%,全国领先。黑龙江日报数据显示黑龙江当年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4.9%;另据中国日报数据显示,贵州当年安全感指数为86.98%;山西新闻网数据显示山西当年安全感指数为87.5%;解放网新闻晚报上数据显示上海当年的安全感指数为84.06%;天山网数据显示当年新疆安全感指数为82.38%。而以湖北广水为代表的农村地区安全感指数只有73.9%,甚至远远落后于西部地区省份安全感指数的平均水平,安全感指数普遍偏低,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相对较差。

篇(2)

一、引言

安全感(Security)概念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其概念是指个体在感觉到受保护时或逃避躲避危险情况时内心所体验到的情感感受,在社会生存环境中对于维持个体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安全感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在国外很早就已经受到了关注。卡伦霍妮、沙利文、埃里克森等都已经对安全感的获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1945年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与自己的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编制了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I),对安全感进行研究,并在其研究后期与Mittelenmn一起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这几年来,我国部分学者也逐渐开始有关安全感的研究,2004年丛中和安丽娟总结并编制出《安全感量表》,主要是想通过用安全感来衡量个体的心理健康标准,这项研究为后续我国相关学者以此来研究安全感提供了便利。2006年陈顺森等研究者认为对情景的风险预感、面对风险时的主观体验以及解决危险的能力评估是安全感主要的三个方面因素。2011年姚本先等人主要从心理特质和社会状态这两种取向,来将安全感定义为一种情绪情感体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社会内部存在的不安定因素越来越多。其中有一项指标显示,中国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指数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大学生虽然还没有真正地进入社会当中,但是由于网络的便捷促使信息的普及程度增加,使得大学生也会在这样的情景中影响其自身的社会安全感,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马加爵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案例。针对该事件李玫瑾教授指出:“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一个很好的心理指导,或者如果他大姐在他身边,他可能不会犯罪。”因此,大学生如果想要提升自身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养成自身健全的性格素养,不单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更需要来自社会外部各界因素的支持。如果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那么这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早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来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大小,同时也为后期的部分研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当个人获得与别人付出不等或者个人付出和他人所得不等时,就会容易出现种种的不适应感,也即安全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个体也就相应的会体验的一些不良好的情绪体验。因此,如果要想青少年们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体验,就需要社会支持系统给予一定量的需求,而这种支持也必须要是及时的,才能满足青少年的社会支持需求,这也才会使得青少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良好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为适合样本,按性别和年级比例发放问卷,共抽取四个年级3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所有被试者全部匿名,并按统一指导语独立完成问卷。最后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33份,有效率77.66%。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安全感的测量采用的是丛中(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和安莉娟(河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于2003年编制。此量表主要包括16道题目,采用一至五分的5点计分法,包括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两个因子。人际安全感因子,主要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安全感体验;确定控制感因子,主要是指个体在自身的社会生活中自己能够预测、控制以及确定的能力。

2.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测量采用的是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由Zimet等编制,姜乾金修订,包含12个条目。采用极不同意~极同意1~7七级记分法,得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本次测量全量表信度系数为:0.90。

(三)施测过程及其结果处理

本次测评采用班级团体施测,所有测评学生按照统一指导语完成施测后由研究者当场收回问卷。采用SPSS1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相关、方差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考察性别、年级、城乡等因素对大学生安全感的影响,探讨大学生安全感现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安全感现状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大学生安全感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大学生安全感的影响因素运用差异比较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分别从性别、年级、生源地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1.大学生安全感的特点

大学生安全感量表分为两个维度,分别是人机安全感因子和确定控制感因子。

2.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人际安全感因子上,男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确定控制感因子上,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安全感总体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3.生源地差异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安全感上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人際安全感因子和确定控制感因子上,城镇和农村大学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4.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确定安全感因子和确定控制感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安全感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做事后多种比较发现,在安全感上,大一学生的安全感最高,大二、大三次之,大四学生的安全感最低。

(二)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对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四、讨论

(一)大学生安全感现状的分析

大学生安全感的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得出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经历了较长的知识熏陶,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其理解和处理很多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就会比较理性化,因此,相应的心理安全感水平就比较高。

(二)大学生安全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在性别上,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安全感上存在差异,且男生的安全感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男女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不同。相对于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男大学生可能更愿意去进行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以获得一种刺激感和成就感。

(三)大学生安全感的年级差异分析

在年级上,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安全感随着年级的升高反而下降,四个年级中大一学生的安全感得分最高,而大四学生的安全感得分最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刚从高中升入初中,部分学生同时来到了新的城市,对新学校、新生活都充满了期待和新鲜感,而上了大二、大三,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以及人际交往的问题也会慢慢展现出来,直至大四会面临就业择业的压力。因此安全感得分就会相应低一些。

(四)大学生安全感现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孟海燕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安全、确定控制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有助于大学生产生安全感。在本研究中,安全感及其各因子與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表面安全感的获得离不开社会支持。因此,

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引导大学生选择积极的态度应对困难是帮助大学生获取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对某大学的300名大学生的安全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有差异,男大学生的安全感比女大学生高。

(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也有差异,大一学生安全感最高,大四最低。

(4)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篇(3)

所谓服务型社会,是指所有部门或行业,所有生产或消费的运行、管理与经营等均在服务的标准下以服务为理念、以服务为手段、以服务为形式、以服务为目的方能取得成功的这样一种社会类型。在这里,服务成为衡量当代社会的运行标准,服务贯穿于整个社会运行之中[1]。档案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提供利用是基础。因此在服务型社会中档案人员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档案工作岗位上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以及各种素养的总称。档案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影响档案文化的发展。档案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适应现今的服务型社会,档案人员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 档案人员素质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忧患意识

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和职场环境的影响往往安于现状,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前瞻性、创造性,对自身工作未来的发展缺乏忧患意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方式多元化的出现给档案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带来巨大冲击:

1.1.1 科学技术进步的冲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资源共享,虚拟档案和“无界墙”档案馆的出现。档案管理工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发展的需要。这就使档案管理职能和工作环节面临重大挑战。首先,未来档案馆的作用将由档案的保管基地和利用中心转化为档案信息控制管理中心,其管理对象由案卷实体转向信息内容。档案人员也不再是整天埋首库房,而是通过操作计算机及网络来管理动态的档案信息,维护其在运转和利用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履行一个信息管理员的职责。其次,档案的手工管理方式越来越显得无能为力,难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另外,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透明程度较高,档案部门必须采用各种技术手段防止档案信息被删改、破坏及非法利用。先进知识的严重短缺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充满忧患意识,不断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与时俱进。

1.1.2 档案管理方式的多元化对传统管理观念的冲击

目前,许多档案馆的档案管理仍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自动化程度不是很高。一方面,是因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没有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主动服务,档案人员素质制约了档案现代化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设备极少进入档案部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高校数据库、校园网络等没有切实应用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另外,长期以来档案管理方式主要以行政为主,根本没纳入法制管理、科学管理轨道。从库藏来看,科研、具有时代信息、具有特色的历史档案、科技含量高的档案所占比例很小,教学、行政管理方面的较多。这些状况的改变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摒弃传统落后的观念,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密切关注学科前沿的学术发展动向,增强自身的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真正融入到数字时代中去。

1.2 缺乏沟通能力

服务型社会中服务是一切工作的灵魂,而“沟通”是做好服务的关键。现在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严重缺乏沟通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不能很好的与领导沟通,领导无法全面了解档案工作的具体情况,看不到档案馆的作用,意识不到档案馆存在的重要性,导致档案馆得不到领导重视。第二,档案宣传工作力度不够,与兼职档案员沟通少,很多制度流与形式、档案工作不到位造成档案收集不完整,整理不规范,从源头上就不能保证档案工作的质量。第三,与利用者沟通受阻。管理人员缺乏“换位思考”的理念,对工作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服务型社会中“沟通”是服务的主要形式,而档案工作提供服务是主要工作内容。因此,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1.3 缺乏工作热情,引起职业倦怠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相比其他职业,更具枯燥性、复杂性、繁琐性。而有一些单位重业务重发展,却忽视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由于经费和管理体制问题,档案人员缺少培训、进修的机会,知识落后,档案工作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上也体现出不平衡,难免产生失落感。因此,档案工作人员更易产生职业倦怠。对档案工作丧失热情对前途感到无望、情绪烦躁、易怒,对人和事漠不关心。工作态度消极、对档案管理工作没耐心、敷衍了事甚至经常出错、对从事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人的创造性发挥不出来,很难出成果,没有成就感。

2 档案人员素质提高的对策

2.1 加强人员的职业培训、培养理性的超前意识和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1.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首先,提高领导干部的档案意识。高校应配备有强烈责任心、思维具有前瞻性的领导干部。其次,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配备。档案现代化管理离不开网络和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无论是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还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转换、档案的网络利用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知识和档案知识的有机结合。第三,加强对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档案现代化管理不能只靠计算机人员去完成。档案部门除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外,还应提高在职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的应用水平,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训,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培训的效果。

2.1.2 培养理性的超前意识

档案馆应预先制订出中长期计划,有效规避风险,有意识的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超前意识。超前意识是忧患意识的理性表征,而忧患意识是在深刻领悟客观事物复杂性、文明进步非线性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自觉,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积极的心理酝酿和理智谋划,同时也包含着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道路所作的合理预见和科学判断。这种思维实际上意味着对事物发展的超前应对,是一种典型的超前意识的表现。

2.1.3 培养创新意识

档案管理属于知识管理,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创新意识,而创新也是所有知识管理者追求的直接目标[2]。管理创新是实现知识的转换和社会财富转化的过程。档案管理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将关注的焦点从信息转移到知识上,从知识存储转移到知识服务上。档案管理创新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的转换,将档案事业各构成要素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寻求成功的管理经验与规律,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经济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2.2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这种沟通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与上级领导和上级档案部门的沟通,档案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工作很难正常开展。这一矛盾的解决,就需要依靠档案工作人员积极努力,在工作中出成果出绩效,引起领导的关注。同时定期与领导沟通,反映具体问题,争取合理的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充足的经费是发展档案工作的基础。第二,是档案管理人员与利用者之间的沟通。档案人员的素质、服务态度、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都直接影响档案的利用率。现在高校除了要做好“教书育人”更多的要做好“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要做好这些都与档案人员本身的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在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档案的利用过程中赢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获得重视和支持。第三,是档案管理人员与平行部门沟通。档案馆的各种档案都来源于各个平行部门,各部门具体负责各个部门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信息录入等基础工作。因此,沟通、协调、宣传的效果直接影响档案工作质量。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从办公室的纸堆中走出来,深入到各部门中去开展各种宣传,与相关人员及时沟通。“沟通”出一个“和谐”档案工作氛围,把高校档案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2.3 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人格魅力

注重细节,平凡做起,档案工作非常具体、工作量大、业务工作多且繁杂,还要去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方法,又难以出成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倦怠[3],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增强自信心、客观的认识自我,调整自我认知、学会驾驭压力、合理调整情绪、增进人际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服务性工作。它虽然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创造服务价值,客观存在的服务价值也不明显,但它是档案馆管理面向社会、面向最广大民众的一个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窗口[4]。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保持一颗平常心尤为重要,只有保持了一颗平常心,才能平心静气的面对档案管理单一枯燥而又复杂、细致、繁琐的日常工作。同时档案人员还要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方式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单一形式服务方式为多形式的服务方式。在服务过程中,档案人员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服务能力、深厚的学术修养、胸怀全局的大气、淡泊名利的底气、文化修养的才气形成独有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能够产生特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提升服务型社会的品质。

综上所述,在服务型社会形态下,服务是工作方式、服务是宗旨、服务是目的。充分提高档案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最终实现档案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希有.服务性社会来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篇(4)

本文立足于近年来兰州市社会面治安现状,结合主城区城关区在警务工作方面的实际情况,例如社区基础、打击犯罪、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转型理论、警务模式理论、立体化防控等理论和大数据相关概念,同时参考国外及国内其它省市的先进案例,探讨了在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的运用大数据,为兰州市今后的治安防控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

Abstract .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二、治安防控管理与大数据概念 .

(一)社会治安防控管理概念

(二)警务大数据相关概念

三、兰州市城关区治安防控管理中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兰州市城关区治安防控管理现状.

(二)警务大数据在城关区治安防控管理中应用现状.

(三)兰州市城关区警务大数据在治安防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兰州市城关区警务大数据在治安防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大数据在国内外社会治安防控管理中的运用及启示

(一)大数据在国外治安防控管理的运用.

(二)大数据在国内治安防控管理的运用.

(三)大数据在社会治安防控管理中的优势.

(四)社会治安防控管理应用大数据的重要意义.

(五)对兰州市城关区治安防控管理的启示.

五、兰州市城关区治安防控管理中大数据应用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大数据共享.

(二)提升智慧化程度.

(三)提高智慧化水平.

(四)推进警务实战应用.

(五)做实基础信息化.

篇(5)

社会治安是指社会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约束下呈现的一种安定、有秩序的状态或状况,社会治安问题是指影响社会安定的各种矛盾、因素。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秩序的持续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做保障。当前,农村的治安工作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社会治安控制手段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原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一、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现状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大局是好的,整体是稳定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利益分配方式的转变,城乡差距的拉大,流动人口的增多,农村社会治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遇到了新问题。

(一)侵犯财产的犯罪案件增多,方法手段翻新。集中表现在盗窃、诈骗、抢劫方面,以前在城市发生的如传销和团伙诈骗等犯罪形式逐步向农村转移。作案手段逐步升级,由过去的挖洞、撬门、别锁等单一方法发展到使用快速交通工具、制作专门工具、跨地区作案等。作案成员也由个别、少数人发展到团伙,呈现盗抢、窝赃、销售一条龙犯罪。

(二)农业生产资料屡遭侵害,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农村生产生活区域广阔,防范困难,农田水利设施、用电设备基本处于无保护状态,象变压器电线、水泵、拖拉机、耕牛等生产资料,是作案的首选目标。这些资产屡遭侵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给受害人及其家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极坏。

(三)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近年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活动又有所抬头,一些不法”信徒”打着宗教旗号,坑蒙拐骗,聚众滋事,扰乱社会治安。农村赌博之风也屡禁不止,”大赌小赌到处都有”,严重的地方男女老少齐上阵,农闲时节更甚。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而且诱发抢劫、盗窃等刑事犯罪活动的发生。

(四)群众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目前农村中各类民间纠纷较为繁多,家庭成员间因为赡养老人、财产分割、恋爱婚姻、家庭琐事等经常发生矛盾;邻里之间因宅基地、农田土地、山林场地、建房修路、经济债务、用水用电等因素也常引起纠纷。在城市化过程中,涉及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移民安置等问题时,矛盾尤为突出,甚至引发治安或刑事案件。

二、当前农村治安问题频发原因分析

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我国目前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转型期社会深层矛盾积淀后的集中反映。

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农村社会治安网动员大会。省市政法部门的主要领导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会议,是对我们这项工作的重视,特别是省市领导的讲话,对于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网的方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不辜负省市领导的期望,努力总结经验争创典型。下面,在韩书记讲话的基础上,我讲两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建立农村社会治安网

这项工作是受辽宁省北宁市的经验启发,通过书记办公会研究,由区委副书记与政法委书记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既到外地去取经学习,又结合了本地实际,经过两个多月的充分准备,制定了实施方案。另外,根据村情民意大调查了解到:在被调查的户村民中,有的认为“治安状况一般”,的认为“村治保组织作用发挥得不好”。再一个是,全区个行政村共个派出所仅有名警察,造成地域广、人口多、警力弱的局面,迫切需要一张安全网来进行覆盖。通过群众对我们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警力与地域面积的现状,进行对比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决心。

过去我们对治安工作就提出“线上巡逻、面上联保、点上值班相结合”的方法,农村社会治安网是在过去工作基础上的一种完善、一种补充、一种创新。

建立农村社会治安网是讲政治的需要。当前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如何开展和实践?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抓经济。通过发展,解决根本问题,改善群众的物质与文化方面的需要;二是关心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在全区开展的联村(居)包户、联富帮贫、扶助贫困中学生等活动都是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建立农村社会治安网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措施,是体现、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这样就使人民群众有冤有处申、有难有处找,让他们感觉到党和政府的代表就在身边。

二、如何搞好和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网

刚才,省市领导都已经讲到这个问题,讲得非常到位。这些要求在我们今后完善实施方案中要归纳进去,要用这些要求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下面,我站在区委的角度上,提几点要求。

⒈做到“两个明确”

一是要明确建网的意图,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农村社会治安网。二是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明确各自在这张网中网结的作用,主要发挥的作用和主要任务是①协助村治保组织,搞好本村的社会治安工作。②完全彻底地掌握社会治安的全面情况。③震慑坏人,为好人壮胆。④方便群众,密切关系,提供服务。⑤随时随地解决矛盾。⑥帮助“两教”人员彻底转化。⑦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普法宣传。这些作用发挥好了,就明确了自己的任务。要动脑筋、想点子,努力发挥作用。只有作用发挥好了,才能出经验。我希望村村要有经验,为全市推广这项工作提供经验。版权所有

⒉体现“三个要求”

一是时间要保证。要确保一村一警一周去一天。只有时间保证了,才能了解到足够的情况,才能彻底掌握村里的治安情况。二是作风要扎实。既要保证时间还要保证工作效率,不能敷衍了事。要有准备和计划,具体地了解与解决一些问题。三是责任要落实。一村一警实施后,村里的治安情况就要落在包村干警身上。如果有治安案件发生,包村干警就要提供全面的情况。要将村里的治安情况好坏与包村干警的选拔任用直接挂起钩来,包村干警调整使用时要征求所包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

⒊达到“四个目的”

一是体现存在的价值。要公布包村干警的警号与联系方法,让群众感觉到干警的存在,干警要经常为群众提供服务,使群众感觉到社会治安离不开干警。要体现人民警察的责任感、觉悟和素质,感觉到群众很需要干警,同时也要使干警感觉到这个任务很光荣。

二是干警要了解所有的人,同时也要让群众了解干警。包村干警不同于村里的群众,主要任务是掌握情况,提供服务,这就需要深入群众,与他们交朋友。干警是来了解人的,也是来让人了解的。只有了解所有的人,处理问题才有把握和分寸,才知道从哪里入手,所采取的措施,才能有针对性。

三是要确保在一定时期内,使所包村社会治安状况有根本好转和根本巩固。包村干警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个详实的计划,帮助健全所包村的治保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今后区领导下村调研,要由包村干警汇报本村的治安情况。

篇(7)

(一)基本走向

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走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经济体制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目前社会中以市场经济为发展方向,市场经济体制引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二,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不仅如此国家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乡村向城镇化转变。其三,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推广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强的助力。信息化在当前社会中的位置尤为重要。其四,法治化社会治理方式愈发规范,此前中国社会的法制化相对薄弱,如今依法治国成为主要发展战略。

(二)主要特点

中国社会的转型相对其他国家而言难度更大,主要是因为中国基本国情较为复杂,在人口方面、社会资源以及经济背景等方面都有着特殊性。社会转型需要兼顾上述这些因素,社会转型才具有意义。

中国社会转型表现出来的第一个特点为:社会转型是在政府以及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才得以实现的。中国社会转型与其他社会转型的主要差距体现在,国际上的国家社会转型动力来自于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日渐成熟,社会转型也由此实现。但是中国社会的转型单单依靠市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中国政府出面进行宏观调控。社会转型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如人口基数、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秩序等方面是市场无法独立主导的,因此需要中国政府进行干预。

中国社会转型中呈现出来的另一特点转型存在不均衡性。社会转型需要一定的基础和过程,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举措。根据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各个地区在同一时间进行转型存在较大的困难,只能以经济形势发展较好的地区作为示范,逐步带动其他地区实现转型。因而中国社会转型具有不均衡性。

二、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现状

(一)综合治理的领导体系基本形成

90年代之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由各个地方政府来实施,治理的力度不足,因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效果并不明显。尽管如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90年代之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国务院为此建立的专门的指导小组,并明确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体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同时是整个国家的责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系主要有三层,第一层是地方政府以及政府以下所设立的治安管理部门,该领导体系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键,是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阵地[1]。第二层领导体系是由社会团体所发起的领导小组,这层领导体系仍然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落实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第三层领导体系则是以中央政府为首建立的领导体系,该领导体系的作用是统筹社会治安治理方针,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式。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地位不断提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地位随着领导体系的确定,其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此前国家将发展重心放在发展经济上,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较为忽略,因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难以体现出来[2]。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社会失范现象日益严重,此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中央政府所关注,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依法治国都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前提。该工作的落实可以解决社会当中的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为经济的发展以及依法治国创造有利的条件。不仅如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效果已经成为考核地方政府执行力以及地方政府管理层的绩效考核当中。该工作的落实效果直接影响地区的发展以及地方政府管理人员的升迁。此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的权威性也在逐步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具有检查监督权以及考核评标权。也就是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可以对地方政府社会治安治理效果做出评定,该评定结果直接影响地方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人员的发展前途。由此可见,当今时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地位不断提升。

(三)社会综合治理的作用日益明显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有序地进行着,解决了转型时期社会当中存在的违法事件,保证社会转型不被社会中不利因素所影响。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事件,但是从不和谐事件的数量上来看,相对国外其他国家而言,数量相对较少。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上分析,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不和谐案件对社会的稳定影响较低。如,爆炸、杀人等类似事件在中国社会当中出现的较少。由此可见,中国社会综合治理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

三、转型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治安管理的难度增大

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增大主要体现在以下?赘龇矫妫浩湟唬?社会治安管理的范围相对初期不断扩大,管理的内容、事项也逐渐增多。尤其在国家政府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国家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对社会治安的治理效果要求也随之提升[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仅需要在治理的效率方面满足政府的要求,同时治理的效果也需要满足国家的要求。社会转型时期,必然有较多的社会居民面临工作调整,流动人口以及社会失业人口的增多,社会中不法案件有会随之增多。此外中国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型,高科技犯罪增多,部分社会民众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犯罪。社会治安管理需要对此类的案件的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不然无法高效的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二)社会示失范现象日益突出

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发生了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变势必会影响到部分民众的基本权益,并且存在部分社会民众对经济体制改革不认可,导致社会当中失范现象日益严重。部分社会居民不受规范约束,凭个人的己见处事事情,导致社会制度日益混乱。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对居民的思想以及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民众的思想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如此社会当中的消极因素也会对这部分居民产生影响。其后果是部分居民的观念扭曲,以利益为先,忽视道德规范,由此导致社会当中的不法现象日益增多。

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的建议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治安管理部门若想提升综合治理效果,需要在管理理念以及方法方面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社会治安治理观念。为此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应对近年来发生的违法案例类型进行分析,了解目前违法案件的方向,应以此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除此之外,在现有的治理方法方面进行创新,采取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治理方法[6]。不仅需要对违法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同时也需要根据违法人员的特点,对其实施教育,使其能够在思想上加以转变,如此可以降低社会中不法事件的发生几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需要提升治理人员的治理能力。

(二)构建立体的治安防控体系

篇(8)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牢牢掌握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权。××街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内影响稳定的因素多样,治安环境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域形态多样,矛盾纠纷隐患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难度突出。辖内地域形态多样,既有××市最大的关闭国有企业—××氮肥厂,又有东圃最旺的商业地段;既有××区人口最多的城中村—××村,又有多个新型住宅小区,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多,主要是劳资纠纷、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医患纠纷、经济纠纷,还存在着国企遗留问题、房屋拆迁问题等隐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隐患的存在,给辖区的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要排查调处这些矛盾,既涉及到各种政策法规,又要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齐抓共管。二是流动人口多,平均素质偏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压力突出。辖内有出租屋1.9万套,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据初步统计,××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口超过8万人,平均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为暂时找不到工作、打散工、从事体力工作等人员。从近年来对违法犯罪分子人员的分析来看,外来流动人口的作案比例大,每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80%以上是外来人员,其中,近90%以上的人落网前居住在出租屋,给××地区的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三是案件基数大,多发性案件典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挑战突出。近年来,虽然我街每年刑事立案逐年下降,但基数仍然较大,其中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约占80%左右,压案保平安的任务十分繁重。在源头预防上,城中村内的治安防范工作由于受环境、居民意识、硬件设施等影响面临很大挑战;在打击管理上,基层民警工作量多,压力大,如何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整合更多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面临着挑战;在教育宣传上,面对居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素质偏低的现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争取最大效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等意识面临着挑战。街党工委、办事处以“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为指引,把保稳定和促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地分析我街实际,从街道层面进行全局性、系统性考虑,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街道层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观念、思路的转变和突破。

二、深入实践,开拓创新,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和架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注重实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在实践中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突破点,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问题。街党工委、办事处从20*年底开始,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召集研究讨论,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着手研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20*年3月份形成了《××街关于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工作意见》,并全面开始实施。治安防控体系主要包括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防范、基层创安、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法律道德宣传教育、执法联动、队伍培训管理、组织保障、检查考核为内容的“十大机制”,形成了以打击为重点、以预防为基础、以控制为关键,以建设、管理为方法,以改造、教育为手段,综合性、立体化、系统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据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点,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落实防控体系的三项工作原则: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盘考虑全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完美的载体,将街道辖内可利用的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大综治格局。

(一)以统一高效为方向,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机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是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以统一指挥、方便管理为原则,建立了由街维稳及综治委牵头,以街道一级有关职能部门为主力,以社区居委会、辖内机构、单位和各类社会力量为基础的纵向层级运行架构。在横向联动方面,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街道一级联动,主要是职能部门之间的执法联动和矛盾纠纷联调联动;二是社区一级联动,围绕平安和谐,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以社区民警为骨干,以社区治保会为基础,以出租屋管理员、××公司治保队员、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为主要参与力量;三是基层治安力量联动,以××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整合社会各类治安力量,提高治安队伍的凝聚力、遂行力、战斗力。以纵向层级运行架构为主体,通过横向联动工作模式进行协调整合,构筑一个职责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效率快速、效益明显的综合运行机制。

(二)以保障有力为核心,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综治大格局,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和谐又平安”为建设标准,建立街综治工作中心,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街综治工作中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组织保障功能,表现为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硬件设施,明确职责任务和部门分工;协调指挥功能,表现为通过制订2人值班工作制度,建立日常工作流程,完善和落实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的“五联”运作机制;管理考核功能,表现为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加强队伍管理,进行工作绩效评估、检查考核。通过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功能作用,强化基层管理,完善基层服务,优化基层资源,夯实基层基础。

(三)以整合统筹为准则,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精干队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治安工作队伍,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力军,以治保队员等治安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实行警民结合、专群结合,充分发挥队伍最大的工作效益。以××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将辖区保安员、治保员以及物业小区、工业区、大型企业的治安力量有效整合,完善了联网基地指挥台建设,实现了勤务指挥联动。以义务平安巡逻队伍为补充,在社区民警统一安排下协助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工作。通过治安力量的整合,达到有效的管理,高速、可靠、准确、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发挥最大作用。

(四)以科技创新为指引,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网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建立健全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一是建设全街视频监控系统,现在街面主要路段设置了212个监控点,城中村内街内巷设置了1*个监控点和5个监控岗亭。二是发动辖内物业小区、企事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系统,现我街辖内主要小区、企事业单位安装了1000多个摄像机。三是推进城中村单体出租屋视频监控小系统建设,由屋主自筹资金安装,主要对出租屋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四是推行家庭、商铺内部技防建设,积极推行“手眼通”、亿光安防、门禁系统等家庭、商铺技防。通过建设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形成一张覆盖全辖区范围、解决重点治安问题、排除大部分治安隐患的安全防范网络。

(五)以立体渗透为手段,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宣传教育模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模式,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意识环境。构筑××街法制宣传教育平台,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为目标,打造室内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室外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网上法制宣传服务三大宣传阵地,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拓宽宣传教育途径,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增强辖内居民群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

三、以人为本,立足长远,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一)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紧紧配合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持续发展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全面落实要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要与上级综治工作精神相结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推进要以省、市、区综治工作精神为指导,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二是要与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从××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趋势出发,继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才能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科学性、长效性、稳定性。三是要与社会矛盾发展态势相结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社会矛盾类型,如何排除矛盾纠纷隐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将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自身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篇(9)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牢牢掌握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权。__街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内影响稳定的因素多样,治安环境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域形态多样,矛盾纠纷隐患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难度突出。辖内地域形态多样,既有__市最大的关闭国有企业—__氮肥厂,又有东圃最旺的商业地段;既有__区人口最多的城中村—__村,又有多个新型住宅小区,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多,主要是劳资纠纷、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医患纠纷、经济纠纷,还存在着国企遗留问题、房屋拆迁问题等隐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隐患的存在,给辖区的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要排查调处这些矛盾,既涉及到各种政策法规,又要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齐抓共管。二是流动人口多,平均素质偏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压力突出。辖内有出租屋1.9万套,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据初步统计,__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口超过8万人,平均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为暂时找不到工作、打散工、从事体力工作等人员。从近年来对违法犯罪分子人员的分析来看,外来流动人口的作案比例大,每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80%以上是外来人员,其中,近90%以上的人落网前居住在出租屋,给__地区的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三是案件基数大,多发性案件典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挑战突出。近年来,虽然我街每年刑事立案逐年下降,但基数仍然较大,其中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约占80%左右,压案保平安的任务十分繁重。在源头预防上,城中村内的治安防范工作由于受环境、居民意识、硬件设施等影响面临很大挑战;在打击管理上,基层民警工作量多,压力大,如何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整合更多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面临着挑战;在教育宣传上,面对居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素质偏低的现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争取最大效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等意识面临着挑战。街党工委、办事处以“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为指引,把保稳定和促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地分析我街实际,从街道层面进行全局性、系统性考虑,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街道层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观念、思路的转变和突破。

二、深入实践,开拓创新,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和架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注重实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在实践中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突破点,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问题。街党工委、办事处从20__年底开始,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召集研究讨论,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着手研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20__年3月份形成了《__街关于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工作意见》,并全面开始实施。治安防控体系主要包括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防范、基层创安、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法律道德宣传教育、执法联动、队伍培训管理、组织保障、检查考核为内容的“十大机制”,形成了以打击为重点、以预防为基础、以控制为关键,以建设、管理为方法,以改造、教育为手段,综合性、立体化、系统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据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点,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落实防控体系的三项工作原则: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盘考虑全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完美的载体,将街道辖内可利用的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大综治格局。

(一)以统一高效为方向,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机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是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以统一指挥、方便管理为原则,建立了由街维稳及综治委牵头,以街道一级有关职能部门为主力,以社区居委会、辖内机构、单位和各类社会力量为基础的纵向层级运行架构。在横向联动方面,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街道一级联动,主要是职能部门之间的执法联动和矛盾纠纷联调联动;二是社区一级联动,围绕平安和谐,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以社区民警为骨干,以社区治保会为基础,以出租屋管理员、__公司治保队员、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为主要参与力量;三是基层治安力量联动,以__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整合社会各类治安力量,提高治安队伍的凝聚力、遂行力、战斗力。以纵向层级运行架构为主体,通过横向联动工作模式进行协调整合,构筑一个职责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效率快速、效益明显的综合运行机制。

(二)以保障有力为核心,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综治大格局,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和谐又平安”为建设标准,建立街综治工作中心,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街综治工作中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组织保障功能,表现为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硬件设施,明确职责任务和部门分工;协调指挥功能,表现为通过制订2人值班工作制度,建立日常工作流程,完善和落实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的“五联”运作机制;管理考核功能,表现为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加强队伍管理,进行工作绩效评估、检查考核。通过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功能作用,强化基层管理,完善基层服务,优化基层资源,夯实基层基础。

(三)以整合统筹为准则,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精干队伍。

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治安工作队伍,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力军,以治保队员等治安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实行警民结合、专群结合,充分发挥队伍最大的工作效益。以__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将辖区保安员、治保员以及物业小区、工业区、大型企业的治安力量有效整合,完善了联网基地指挥台建设,实现了勤务指挥联动。以义务平安巡逻队伍为补充,在社区民警统一安排下协助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工作。通过治安力量的整合,达到有效的管理,高速、可靠、准确、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发挥最大作用。(四)以科技创新为指引,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网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建立健全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一是建设全街视频监控系统,现在街面主要路段设置了212个监控点,城中村内街内巷设置了107个监控点和5个监控岗亭。二是发动辖内物业小区、企事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系统,现我街辖内主要小区、企事业单位安装了1000多个摄像机。三是推进城中村单体出租屋视频监控小系统建设,由屋主自筹资金安装,主要对出租屋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四是推行家庭、商铺内部技防建设,积极推行“手眼通”、亿光安防、门禁系统等家庭、商铺技防。通过建设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形成一张覆盖全辖区范围、解决重点治安问题、排除大部分治安隐患的安全防范网络。

(五)以立体渗透为手段,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宣传教育模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模式,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意识环境。构筑__街法制宣传教育平台,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为目标,打造室内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室外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网上法制宣传服务三大宣传阵地,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拓宽宣传教育途径,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增强辖内居民群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

三、以人为本,立足长远,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一)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紧紧配合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持续发展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全面落实要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要与上级综治工作精神相结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推进要以省、市、区综治工作精神为指导,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二是要与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从__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趋势出发,继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才能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科学性、长效性、稳定性。三是要与社会矛盾发展态势相结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社会矛盾类型,如何排除矛盾纠纷隐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将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自身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篇(1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牢牢掌握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权。××街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内影响稳定的因素多样,治安环境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域形态多样,矛盾纠纷隐患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难度突出。辖内地域形态多样,既有××市最大的关闭国有企业—××氮肥厂,又有东圃最旺的商业地段;既有××区人口最多的城中村—××村,又有多个新型住宅小区,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多,主要是劳资纠纷、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医患纠纷、经济纠纷,还存在着国企遗留问题、房屋拆迁问题等隐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隐患的存在,给辖区的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要排查调处这些矛盾,既涉及到各种政策法规,又要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齐抓共管。二是流动人口多,平均素质偏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压力突出。辖内有出租屋1.9万套,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据初步统计,××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口超过8万人,平均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为暂时找不到工作、打散工、从事体力工作等人员。从近年来对违法犯罪分子人员的分析来看,外来流动人口的作案比例大,每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80%以上是外来人员,其中,近90%以上的人落网前居住在出租屋,给××地区的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三是案件基数大,多发性案件典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挑战突出。近年来,虽然我街每年刑事立案逐年下降,但基数仍然较大,其中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约占80%左右,压案保平安的任务十分繁重。在源头预防上,城中村内的治安防范工作由于受环境、居民意识、硬件设施等影响面临很大挑战;在打击管理上,基层民警工作量多,压力大,如何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整合更多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面临着挑战;在教育宣传上,面对居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素质偏低的现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争取最大效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等意识面临着挑战。街党工委、办事处以“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为指引,把保稳定和促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地分析我街实际,从街道层面进行全局性、系统性考虑,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街道层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观念、思路的转变和突破。

二、深入实践,开拓创新,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和架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注重实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在实践中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突破点,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问题。街党工委、办事处从2006年底开始,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召集研究讨论,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着手研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2007年3月份形成了《××街关于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工作意见》,并全面开始实施。治安防控体系主要包括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防范、基层创安、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法律道德宣传教育、执法联动、队伍培训管理、组织保障、检查考核为内容的“十大机制”,形成了以打击为重点、以预防为基础、以控制为关键,以建设、管理为方法,以改造、教育为手段,综合性、立体化、系统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据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点,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落实防控体系的三项工作原则: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盘考虑全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完美的载体,将街道辖内可利用的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大综治格局。

(一)以统一高效为方向,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机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是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以统一指挥、方便管理为原则,建立了由街维稳及综治委牵头,以街道一级有关职能部门为主力,以社区居委会、辖内机构、单位和各类社会力量为基础的纵向层级运行架构。在横向联动方面,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街道一级联动,主要是职能部门之间的执法联动和矛盾纠纷联调联动;二是社区一级联动,围绕平安和谐,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以社区民警为骨干,以社区治保会为基础,以出租屋管理员、××公司治保队员、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为主要参与力量;三是基层治安力量联动,以××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整合社会各类治安力量,提高治安队伍的凝聚力、遂行力、战斗力。以纵向层级运行架构为主体,通过横向联动工作模式进行协调整合,构筑一个职责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效率快速、效益明显的综合运行机制。

(二)以保障有力为核心,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综治大格局,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和谐又平安”为建设标准,建立街综治工作中心,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街综治工作中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组织保障功能,表现为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硬件设施,明确职责任务和部门分工;协调指挥功能,表现为通过制订2人值班工作制度,建立日常工作流程,完善和落实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的“五联”运作机制;管理考核功能,表现为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加强队伍管理,进行工作绩效评估、检查考核。通过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功能作用,强化基层管理,完善基层服务,优化基层资源,夯实基层基础。

(三)以整合统筹为准则,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精干队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治安工作队伍,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力军,以治保队员等治安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实行警民结合、专群结合,充分发挥队伍最大的工作效益。以××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将辖区保安员、治保员以及物业小区、工业区、大型企业的治安力量有效整合,完善了联网基地指挥台建设,实现了勤务指挥联动。以义务平安巡逻队伍为补充,在社区民警统一安排下协助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工作。通过治安力量的整合,达到有效的管理,高速、可靠、准确、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发挥最大作用。

(四)以科技创新为指引,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网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建立健全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一是建设全街视频监控系统,现在街面主要路段设置了212个监控点,城中村内街内巷设置了107个监控点和5个监控岗亭。二是发动辖内物业小区、企事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系统,现我街辖内主要小区、企事业单位安装了1000多个摄像机。三是推进城中村单体出租屋视频监控小系统建设,由屋主自筹资金安装,主要对出租屋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四是推行家庭、商铺内部技防建设,积极推行“手眼通”、亿光安防、门禁系统等家庭、商铺技防。通过建设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形成一张覆盖全辖区范围、解决重点治安问题、排除大部分治安隐患的安全防范网络。

(五)以立体渗透为手段,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宣传教育模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模式,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意识环境。构筑××街法制宣传教育平台,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为目标,打造室内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室外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网上法制宣传服务三大宣传阵地,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拓宽宣传教育途径,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增强辖内居民群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

三、以人为本,立足长远,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一)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紧紧配合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持续发展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全面落实要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要与上级综治工作精神相结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推进要以省、市、区综治工作精神为指导,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二是要与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从××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趋势出发,继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才能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科学性、长效性、稳定性。三是要与社会矛盾发展态势相结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社会矛盾类型,如何排除矛盾纠纷隐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将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自身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篇(11)

*镇位于*市西北部,距*市所在地*区西北*公里,距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市*公里。*国道横贯东西从镇区经过,交通便利。全镇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总户数*户,总人口数*人。*镇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并逐步完善符合小城镇特点的安全防范体系。在专群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从加强安全防范队伍建设入手,构筑了以11名公安干警为主力,10名专职治安巡防员,90名保安员,320名义务联防员,67名治安信息员,221名治保调解组织成员为辅助力量的安全防范组织网络。通过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协作,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局面,在治安管理、创安活动等涉及安全防范的领域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为适应日益动态化的社会治安环境,*镇在总结以往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全力保障了全镇的社会治安稳定。

(一)创建新型的治安防控体系

1、实行一区一警、流动警务相结合,部署社区警务新战略。

*镇以社区为基础,成立社区警务工作室,实现一区一警。社区下设有治保会,调委会,实现警民联动,共同联防值勤。通过改革警务机制,实现警务下移,派出所民警下沉社区,使民警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社区民警主要职责是办理案件,调处纠纷,治安防范。治保会主要是开展帮教和防范宣传。调委会主要是调处一般民间纠纷。流动警务车主要是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

2、加强治安联防队伍,构建“三线”联防体系。

为强化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镇根据实际情况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治安联防网络。建立一批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治安联防队伍。由低保人员,环卫工作人员(主要是4050人员),老年协会会员,出租车司机快速扑火队队员组成的义务治安联防队300余人充实到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当中,负责本辖区的安全防范工作,形成了“三线”(一线:派出所治安员和旗快速扑火队员;二线:老年协会会员和环卫工人;三线:低保对象)相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利用出租车流动性强、接触面广的特点,积极参与治安联防工作。

3、实行多警联动,打防结合,建立治安防范新机制。

为增强整体作战能力,*镇综治委积极协调刑警、交警、国保、治安、消防等警种,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非法组织,维护交通安全,避免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培育长效的打防控工作机制

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镇始终遵循安全防范这条主线,把各单位、各部门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年度责任目标,加强指导和监督,从而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镇认真贯彻自治区综治委关于“健全四个机制”的总体要求,在工作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上狠下功夫,把安全创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两口一屋”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管理,预护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重点人口管理等日常基础性工作通过建立目标的形式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实行日常监控与的终考评相结合,责任查究与一票否决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制度约束与法制规范相结合,逐步建立完善治安防范长效工作机制。

1、在创安活动中,*镇积极开展“党员八个带头作用”和“六进社区”(治安、法律、文体、科技、卫生、道德)活动。20xx年,三个社区达到旗级“安全社区”,三个综治成员单位达到旗级“安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