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大全11篇

时间:2023-11-21 10:05: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财务风险防控

篇(1)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了解风险的起因,加强防范,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效果,从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诸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它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筹资规模策略不当、资金来源结构不当、筹资方式以及时间选择不当、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和筹资顺序安排不当。外部原因主要有市场风险、利率、变动、物价风险。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关系不协调、管理混乱、监控不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加之,企业内部对企业财务活动、资产处置、资金运行和使用管理等因素影响,由此产生财务风险监控不力等因素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按其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控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1.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对财务风险作出恰当的处理。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2)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3)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4)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作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再如,企业资金流动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的。确切地说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5.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1)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2)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3)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在资金结构中,若负债的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那么依赖于外界的因素过多,也就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生产经营环节稍有脱节,资金回收不及时,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企业经营利润削弱了企业活力。因负债率升高,财务风险加大,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自有资金收益率下降,企业承受能力降低,偿还能力减弱。一旦企业出现坏账,产品积压,那么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化解方法

1.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篇(2)

铁路多经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铁路产业改革而出现的,进入21世纪以来,铁路多经企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影响铁路多经企业发展的各种风险要素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财务风险作为这些风险要素的一种,直接决定了铁路多经企业的财务成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铁路多经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对铁路多经企业特殊的财务风险防控的必要性予以分析,提出铁路多经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防控措施,以期对铁路多经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一、铁路多经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1.铁路多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性不足。目前,铁路企业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特征仍然存在,在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因素,如投资主体单一,铁道部和铁路局是多经企业出资者代表,而资产的实际使用和管理者又不在铁道部和铁路局,这给铁路多经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了困难。又由于铁路多经企业财务管理力量薄弱,内控和外部监督体制不顺畅,导致违规操纵利润、乱列成本、非法投资等现象存在,使得会计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失真,不能客观的反映出铁路多经企业的实际。

2.铁路多经企业潜在亏损问题有意识存在。铁路多经企业潜在亏损问题主要表现在坏账未及时处理,对淘汰、盘亏、报废等款项未及时处理,应计提费用操作不当、投资亏损的会计记账不科学、少计提资产折旧,隐藏成本费用、预付款核算清理不及时、虚列收入等方面。铁路多经企业潜在亏损问题使现任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被人为粉饰,企业的有限资金未能得到最大化的受益,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有了为企业内部发生的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的可能性。

3.铁路多经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匮乏。财务人员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不需要很强的风险意识,只要合理利用企业各项资金就不会出现财务风险,没有财务风险的控制意识。在铁路多经企业财务管理人才中,企业财务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从事单纯记账、填写报表等简单工作的会计人员,以及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最基本的独立性与原则性,以领导的意志来办理财务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铁路多经企业全方位的财务管理的需求。

4.铁路多经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较差。由于铁路多经企业政企不分的特殊情况,方方面面存在着”计划经济”现象,使得铁路多经企业财务决策过程中除考虑经济因素外,还要考虑政治因素,特别是在重大投资事项的决策中,领导者的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占据了主导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投资失误带来的风险,使得项目投资的预期收入无法顺利实现,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铁路多经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指导思想

(1)整体性原则。在财务风险控制时,既要考虑风险出现的外部诱因,又要考虑风险出现的内部因素,进而对风险进行控制。(2)时空统一原则。铁路多经企业的财务风险在时间上有一个从潜伏到显现的演变过程,在空间上,投资、经营、分配等环节风险的表达方式又有所不同,因此,铁路多经企业财务风险要全面考虑财务风险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3)动态性原则。铁路多经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在不断的变换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不会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存在,而是在不断地演化、潜伏之中,防控财务风险的措施要具备一定的动态性。财务风险整体控制贯穿于铁路多经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收集财务数据、分析财务目标完成程度、识别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反馈控制等环节,实现财务风险防控的目标。

三、铁路多经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措施

1.完善铁路多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程序。铁路多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应当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从预算、成本控制、资产管理、资产清查等方面,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根据这些规章制度设定科学的会计核算岗位,赋予这些岗位特定的管理职责,以加强各项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对会计管理人员的考核,确保财务制度的落实。铁路多种经营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科学的编制凭证、报表等,以财务管理制度为约束,正确的、客观的记录企业资产、现金等情况,无论何种业务都要以财务管理制度为指导,为债权人、税务机关、审计部门提供科学的凭证资料。

2.建立合理的财务内控机制。合理的财务内控机制是维护企业正常经济秩序的必要保障。财务内控机制包含了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回、分配等环节,在这些环节都要有一套规范的处理程序。建议铁路多经企业建立起对外投资担保、大额资金联签、采购控制、销售控制、内部审计、廉政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使得每一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依,并且对于会计人员实行内部监督,以确保会计人员本身的廉洁性。

3.提高铁路多经企业财务决策水平。铁路多经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市场化程度不高是我国铁路多经企业的现实。为了提高铁路对经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建立一个由领导者、专业技术人员、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使其作风好、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在决策过程中,通过科学分析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对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科学的预测,避免决策过程中产生“一言堂”的现象,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影响,规避财务决策风险。

4.积极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要求决定了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强弱,其培训的主体内容一般包含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态度教育、工作纪律教育、具体业务培训,财务制度教育等,特别是在培养财务人员的廉政性、客观性、独立性,使财会人员不断掌握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完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工作能力,以期提高其处理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业务素质。

5.防范铁路多经企业潜在亏损。铁路多经企业潜在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制度,特别是管理制度中的人的因素。目前, 各级铁路多经企业的考核主要是针对现任经营责任人,在其各自任期内的经营业绩而言的。因此,治理潜亏要从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制定治理潜亏的措施。本文建议,治理潜亏的措施应当集中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切实落实内外部审计或监管部门的强化监督,防止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强化管理者的责任、约束管理人员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发生的行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

6.强化内部监督和审计工作。对于铁路多经企业,应当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严格的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必须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上的走过场、泛泛而过、送人情。监督和审计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特别是对于经济效益、管理、成本控制、预算等方面的审计,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并且全程跟踪问题整改措施的实施状况,加大监督惩处力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各个方面、层次的监督作用。

参 考 文 献

篇(3)

首先,有些高科技产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原材料采购,产品半成品、成品的保管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维护与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对于上述内容产生的现金管理不够规范,非常容易导致资金的闲置或巨大浪费。而且,在很多高科技产品生产企业,对于产品的销售资金管理也不够完善,资金很多时候无法及时回收,造成了企业财务困难,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其次,很多高科技企业日常资金使用管理缺乏规划,由于产品研发在高科技企业内部占据了重要位置,高科技企业对这一部分投入也比较大,但对于产品研发的投入没有制定科学的预算方案,预算执行过程中超支现象时有发生。再次,目前很多高科技企业资本结构严重失衡,负债比例过高,对未来企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而且,高科技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也比较单一,一些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金融贷款,这也无形加大了企业资金管理风险。最后,一些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会寻求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但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投资风险,盲目进行投资,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2、高科技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缺乏人才支持

首先,很多高科技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在一些规模较小的高科技企业之中,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还比较低,职业判断能力不能满足岗位要求。其次,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到研发经费、管理费用支出、产品推广支出等很多内容,在日常的工作中,财务管理不可能完全覆盖到每一个方面,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财务管理漏洞侵吞集体财产,为自己增加“灰色收入”的现象屡禁不止,大大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再次,很多高科技企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一些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会缩减财务管理支出,缺少必要的培训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更新财务知识,不能紧跟外界环境变化,无法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做出及时反应。

二、高科技企业有效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相关对策

1、高科技企业应该在内部增强财务控制基础

企业财务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高科技企业应该从内部控制入手,增强内部财务控制基础,提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首先,高科技企业内部应该提高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高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接受程度更高,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将财务风险防控当作常态来抓,在平时就注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提高财务防控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高科技企业内部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财务控制制度,明确相关管理者的财务权限,防止出现的现象。其次,高科技企业应该将财务控制放在与科研和销售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单位内部加大对于财务控制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风险判断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将企业财务控制与员工的薪酬和职位变动相结合,提高企业内部员工参与财务控制的积极性,夯实企业内部实施财务风险防控基础。再次,高科技企业应该提高紧急财务危机的应对能力,防患于未然,对可能出现的重大财务危机进行模拟,测试企业在紧急财务危机下的反应,设计和制定在财务危机情况下企业的应对策略,增强高科技公司员工和财务控制的聚合能力,降低出现紧急财务危机时的损失。

2、高科技企业应该加强内部资金管理

资金流的有效管理是高科技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高科技企业应该严格对资金进行控制,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水平。首先,高科技企业内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企业内部应该对相关资产进行有效地评估,制定相关资产管理的预算方案,并严格按照预算方案使用资金,做到资金的优化配置,同时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审批,规范审批手续和流程,避免出现专项资金滥用、乱用现象的出现。其次,高科技企业应该完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原始凭证是进行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在企业内部制定完整的报销核算制度,对内容缺失、项目不实的票据,财务部门应该认真进行核实。同时,高科技企业应该完善账簿管理,对资金的变动流出进行及时地记录,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再次,高科技企业要完善资本构成,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近年来,国家针对高科技企业发展制订了许多有利政策,高科技企业要充分利用外部有利因素,利用财务杠杆优化财务结构,调整负债比例,这对于高科技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高科技企业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对于科技板块的关注,引流外界资本,为企业发展垫定坚固的资金基础。最后,高科技企业应该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在分摊投资风险的同时,对重大资金支出进行科学评估,避免跟风盲目投资导致企业出现资金困境的问题。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建设,在财务管理中对账簿、票据管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并充分国家对于高科技产业的支持政策,不断完善资金管理,获得了外界的广泛好评。

3、高科技企业应该加大财务风险防控人才的建设

首先,高科技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高水平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地位和薪资水平。并拿出一部分资金用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经费,及时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知识储备,尤其是应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国家科技行业和金融行业政策的敏感度,以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对可能出现的企业财务风险做出及时反应,采取措施。其次,高科技企业应该注重对于财务人员的道德宣传,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和激励手段,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约束,减少财务管理人员因“道德缺失”带来的财务风险。再次,高科技企业应该积极寻求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的支持,会计师事务所相比企业自身有着更加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对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也是企业自身无法达到了。因此,高科技企业在加强自身人才建设的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河南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智能水表电表的高科技企业,从2000年成立以来,企业十分注重对于财务风险预防控制人才的建设,通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薪酬等方式来吸引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并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财务风险防控人才的重视,为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与2011年在深证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在随后的几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

篇(4)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经营风险引起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只有了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不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

(二)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3.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我国有的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本身资金又不够,只好向外筹集大量的负债资金,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及控制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1.加强财务管理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虽然宏观环境变化不受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但是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和风险调控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判断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充分研究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环境因素降到最低水平。

同时,要时刻注意国家政策变化。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而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针对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2.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功能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和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楚明了。再次要及时更新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加强风险教育,使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财务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各级领导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科学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坚决杜绝主观决策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切忌主观臆断。

各级财务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的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处理每项具体业务时,积极防范,妥善应对,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结语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2]李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5)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有来自行业间竞争产生的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等各种风险。现阶段,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是指由于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其实已囊括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跟企业整体的风险概念没有多少差异。而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则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会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将会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增加。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得到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

3.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种类型的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小,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存在着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1.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2.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环节。

3.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体系,做到从决策、实施到考核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落实,提高防范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实施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加强资金流量分析,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是控制和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在筹资方式上应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采取发行企业长期债券、长期贷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上市融资等形式,优化资本结构,以达到优化企业负债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有来自行业间竞争产生的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等各种风险。现阶段,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是指由于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其实已囊括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跟企业整体的风险概念没有多少差异。而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则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 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会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将会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增加。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二)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得到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

(三)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种类型的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小,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存在着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二)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体系,做到从决策、实施到考核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落实,提高防范能力。

(三)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环节。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实施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加强资金流量分析,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是控制和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在筹资方式上应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采取发行企业长期债券、长期贷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上市融资等形式,优化资本结构,以达到优化企业负债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在施工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有效的财务机制可以提高企业运转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可以保证施工的有效进行。因此在企业运转过程中,财务风险的辨识和防控,对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有很多,而财务风险的来源也具有多样化,在进行防控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运转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有效的防控机制。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国家颁布的政策可能会对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同时在进行防控的过程中,这种风险有的可以避免,而有的却无法避免。另外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市场中也会予以一定的财务风险。市场中存在的竞争会影响市场中的价格,在施工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价格的变动会导致一定的财务风险。另外施工过程的确立是建立在双方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需要一定的信用基础的。因此在施工中也会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而垫款、预付等财务结算方式就很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进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结合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进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保证企业的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路径分析

施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会对整个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隐患,如果财务风险一旦扩大化,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的施工无法正常开展,对整个企业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结合企业施工过程,建立有效完整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进而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保护,保证企业财务运转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机制

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首先应该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基于这一目的就应该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机制,虽然财务风险的来源是多样化的,但是有效完善的内部财务机制可以大大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对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日常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市场的变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对市场的变动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从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了解相应的国家政策变动趋势可以对市场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对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时对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进行修改,进而对经济业务进行有效的处理,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机制时进行财务风险防控的基础。在对企业内部财务机制进行完善的时候,需要结合现阶段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施工企业未来的l展方向,及时的对财务状况进行判断,有效提高财务状况的管理,从而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地判断和处理,防止财务风险的出现。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快速的对财务风险进行处理,并且结合此次的财务风险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机制,降低未来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几率,保证企业财务处理的有序性和未来企业发展的持续性。

(二)建立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有时是难以避免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也是不可预测的,在这一基础上,就要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预测,对可能出现的财务状况和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进行分析,降低企业的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能力。在企业日常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对施工项目的招标和选择应该慎重,对施工项目进行多方面的了解之后,对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选择稳妥合理的施工项目进行施工。施工项目的选择会影响后续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项目选择的时候,更应该慎重。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的评估应该全面有效,这样才能在多个方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后续施工的有效进行。建立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及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控制,当发生财务风险的时候,及时进行规避和管理,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处理,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财务损失。对于财务风险而言,首先应该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和预防,其次建立起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当发生财务风险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提醒和管理,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第一时间的控制和预防,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管理能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会给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一定的损失,不仅仅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持续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施工项目规划和日后发展的趋势。因此正确面对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可能的影响,以及及时对这种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完善性,进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建立施工预算机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多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预算,可以对施工过程的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预算机制的建立需要结合当下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资金的流动进行合理的控制。在有效的预算机制下,可以保证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资金流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对账款的管理也可以提高财务机制的有效性。在施工过程中,款项的支付具有多样化,而坏账的出现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对各种账目进行合理的记录,加强对账目的回收,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和控制的过程中,对资金进行控制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管理,确保施工的有效进行。资金的管理不仅仅包括财务账目中的资金进行管理和记录,还需要对帐目外的资金进行管理,及时对未收回来的账目进行核对,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取资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对资金的管理和收纳,同时还对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进行整合,与预算机制进行有效的配合,从而对施工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资金起到约束和管理的效果。

三、结束语

施工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对资金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完善各种机制的构建,可以对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进而提高施工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阳.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会计学.太原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

[2]张斌,林辉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研究[J].科技通报,2013年5期

[3]胡洁,章旭颖,蒋翠.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2年12期

篇(8)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的关系

首先,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加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公司稳定运营的重要因素,各种舞弊行为造成的财务欺诈可能导致公司运营失败。经过深入分析,都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大多数风险都可以避免,除去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等其他无法控制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必须贯穿所有环节,并完全发挥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从而规避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环节就是内部控制。构建完整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业务运作的可靠性,财务安全性,并提高业务运作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目的。作为财务风险防控成功的核心点,内部控制也会受到财务风险防控和管理水平的影响。相反,如果公司不能正确地进行内部控制,则会诱导舞弊行为发生,从而使公司陷入危机。众所周知,导致国内企业失败的诱因为失败的内部控制。所以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基础便是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融合的意义

(一)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的运营发展是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器,那么资产的运营管理便是保障企业业务高效运营和有条不紊运作的关键环节。在运营企业资产时,必须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尽可能的不出现舞弊行为,舞弊行为必将导致资产出现大规模消耗。要让企业资产运营变的合理化和规范化。故借助加大公司财务风险防控力度,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公司资产管理的时效性,确保公司资产的使用安全性,带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规避财务风险通过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促进这两个制度的全面整合,及时发现业务经营管理流程中的各种风险,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分析,评估和识别来研判公司出现的风险过程,制定完整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来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可靠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有助于企业的运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公司制定参考标准时需要以财务数据为依托,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业务发展。通过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岗位分离,建立长期科学的财务监督体系,及时传递财务信息。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发展现状

(一)未树立风险意识针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企业管理人员还不是特别了解,所以造成了他们的风险防控意识差的问题出现,也就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去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机制。在此阶段中,企业需要直面大量风险,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受此影响较大。此外,一些公司即便设置了内部风险管理部门,部门尚未认真扮演管理角色使内部管理成为空谈。此外,一些公司很少关注外部审计的问题,而相应的对策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外部管理没能在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发挥应有作用。

(二)内控体系不完善一些公司没有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只是考虑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为主要目标,未能完全了解公司发展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不能科学合理的评价财务风险等级。公司的员工也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到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中去,对财务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系统有机结合的重大意义一知半解。结果并不理想,并且为金融风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内部控制系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在这些因素下,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变大,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三)财务监管力度小当前大多数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偏向形式化。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妨碍了系统实施。企业没有制定严苛的规章制度,这也会大大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没有完整的监督系统,无法跟踪和监督内部控制的运作,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体现出财务监督的作用。

(四)内部信息沟通滞后内部控制管理涵盖了企业运营管理所有环节,建立信息共享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些公司在其财务运作中仍使用传统的人工记账方式,信息水平偏低。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次数少,信息不流通从而致使内部控制部门没有好的方法去洞悉企业财务运营的各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水平受此影响偏低。

四、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融合的途径

篇(9)

铁路企业最突出的风险是财务风险,在资本结构方面,属于高度杠杆性,负债对权益比率为54%,经营现金流对负债比率为6%,两者在过去三年都遭到削弱。铁道部此前通过较高水平的发债对资本项目提供资金,这表明杠杆性出现实质性改善的可能性较低。

新时期国家改制,政企分开,由于铁路多种经营导致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力量簿弱,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欠缺,外部又监督不力,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一、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1.因资产不实引发资产盈利能力下降风险

因国内现行铁路企业尚未形成健全的体制、模式,以至于铁路企业存货可利用率和变现率不高。同时,铁路企业重复投资和形象工程投资不仅难以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失、浪费,使得铁路企业资产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同时,笔者就“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调研过程中发现,铁路部分企业存在资金闲置现象,而铁路有的企业因资金紧缺导致多项经营业务无法顺利开展,这种资金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加剧了铁路企业财务经营风险,严重制约了铁路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因盲目投资多种经营项目和第三产业引发财务风险

铁路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开始涉足多种经营项目和第三产业。由于铁路企业在对多种经营项目和第三产业投资前未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再加上缺乏健全的监督控制机制,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投资目标,而且还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失、亏损,从而给予铁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因对外投资证券引发财务风险

与其他企业相比,铁路企业遍布地区较广,涉及资产大,在其经营过程中势必存在一些闲散资金。对于这部分资金,企业领导者并未按照相关规定将其投入铁路主营业务中,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将其投入股市,因证券市场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若铁路企业领导者所购买的股票市值大幅度缩水,将导致铁路企业资金流失,给予铁路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造成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

1.缺乏完善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机制。新时期铁路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决策制度及监察制度不完善且未能够落实到位。同时,新时期铁路企业未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纪行为处置力度不足,使其呈现恶性循环局面,从而给予财务风险形成埋下祸根。

2.财务风险意识不足。新时期铁路企业一味重视财务活动是否得以正常有序开展,忽视了隐藏在财务活动中各种财务风险的危害性。同时,现行铁路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员工风险意识薄弱,未能准确认识到财务风险在铁路企业中所起的负面影响。

3.铁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不清。财务关系混乱不清是新时期铁路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及各员工之间职责权限不明确、管理混乱,以至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其完整性、安全性大大降低。

三、新时期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1.增强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任何一个项目都会存在风险,但企业获取利益的多少并非衡量企业强弱的唯一标准。任何一个组织只有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发展,而风险正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这就需要铁路企业不断增强自身财务风险意识,时刻做好抵御财务风险的准备,当财务风险出现时,铁路企业应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

2.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构建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实现对铁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跟踪监督控制,及时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最后,构建和执行责任追究机制。铁路企业以“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为指导,明确各级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一经发现问题需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后果,以此既能够降低铁路企业风险损失,又能够增强铁路企业各级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

3.加大财务风险控制力度

铁路企业应着眼于财务目标的确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价、财务方案的审核与实施等环节控制财务风险。同时,在执行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时应坚持下述四大原则:一是应结合铁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设置财务目标,切勿财务目标脱离铁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而独立存在;二是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在整个过程中尤为注意资金收付风险防范问题,始终以提高资金利用率为基本目标;三是审核和实施财务方案,财务方案的审核和实施直接关系到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因此需要铁路企业以科学合理性原则为指导,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和需求,认真详细审核财务方案,待确保财务方案高效无误后,需严格按照其予以实施,进而从根本上遏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还应包括重视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加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预算管理、坚持积极稳健的财务会计政策,从而有效地化解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其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4.加强对企业领导者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防范和控制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是关键。为此,铁路企业应该十分注重学习和培训工作。企业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企业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财务会计管理知识等。企业领导者及财务管理人员的政治、法律、道德、业务及财务管理素质提高了,也就为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5.在运行机制上规避风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防范各种风险产生的制度保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同时还要有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现代企业制度既有良好的产权关系,又具有完善的运作机制,规范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对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企业各种风险的发生有明显的作用。

6.在管理上约束风险产生

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不可控因素条件下,应当尽可能预先察觉经营中的危机,并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化解风险、消除危机。企业风险控制系统一般包括3部分内容:一是企业风险分析系统;二是企业风险处理机制;三是企业风险责任机制。各部分内容围绕“风险”进行监控,从而使企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结论

我国铁路企业发展至今,已经达到经济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复杂化的阶段,同时,财务风险有扩大化趋势。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国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可谓机遇与挑战同在。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轨道,构建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系统,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艳丹:当前铁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2012(36).

[2]龚海英:试论如何在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实行财务标准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0(23).

[3]刘 强:浅析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J].价值工程. 2010(30).

[4]陈金延: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0).

[5]周 瑞:浅析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 2009(01).

[6]陈金延: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0).

篇(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市场其他竞争对手的冲击力越来越大,企业不仅需要满足国内消费者各种格式的要求,在我国加入WTO背景下企业还需要逐步在国际市场进行扩张,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因此,企业必不可少的需要筹措资金进行企业扩张发展,合适的财务杠杆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一旦超出企业自己控制的范围就可能招致财务危机,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有必要从财务风险的源头进行风险控制,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下,防范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其特征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不能准确预计和控制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使得企业最后的经营业绩与企业的最初的预期收益发生严重偏离,从而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目的,是提升企业价值,它又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其次是改善经营绩效,最后是建立核心竞争力。通过财务风险的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经营活动业绩的不稳定性,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强化公司治理,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可以说,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

1.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企业只要存在外源性融资,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就会面临资本成本,具体包括筹资费用和使用成本两方面。所以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随时存在,不易观察。财务风险的潜在性是指,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发生的概率我们不能够准确的计量,而且财务风险发生的时点也是不确定的,表现出一定的潜在性。

3.财务风险的适应性。财务风险的相对性是指不同的企业相同的财务额度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程度,财务风险的大小是相对于各自企业本身的特点来衡量的,并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随着经济的宏微观、政府货币资金政策变化的。

4.财务风险的复杂性。财务风险的复杂性主要是指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表现方式,对企业经营失败的影响都是非常复杂的,不能够依靠数理统计的方式准确的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分析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成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内部原因。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是指由于企业负债经营所必然产生的风险,也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到期不能归还本金及其利息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偿还风险等。负债规模越大就会增加利息费用,到期偿还的压力就较大,就可能是财务风险不能控制。但是债务规模增加也能够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但是企业必须得注意适应自身的财务杠杆水平,做敏感性分析。负债的利率也是企业考虑的重点因素之一,在筹措资金时,如果当时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也较低,如果采取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比如正回购操作就会提高企业的贷款成本,企业面临的资金利息就相当高,也有可能到期不能偿还,同样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净利润。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根据企业的资金经营活动特点安排的长期和短期借款的比例结构,长期借款主要用于长期资产和短期借款主要用于流动资金使用,匹配的财务现金流模型能够增加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并且企业贷款的期限结构与其相应的利率也成正比关系,短期借款利率比长期的低,企业存在可能把长期借款用于短期资金周转这就使得企业走进寅吃卯粮的境地,财务风险加大。

2.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外部原因。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是由于政府当局不稳定、战争等因素导致的企业经营环境变得十分恶劣,进而引起企业的资产直接被政府没收的风险,融资进行的投资项目直接被政府没收,但是自己还得到期还款,这就是财务风险形成原因中的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经济因素的不利变动导致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经济周期进入衰退,而企业任然进行大规模的投融资,市场上流通货币较多情形下的通货紧缩风险,导致企业未来多还资金,新的货币政策出台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而之前规定的利率比现在的高所导致的多付利息成本的财务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变动给企业还款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有税收制度的风险,比如税法规定,债务融资所产生的利息可以税前扣除,利息具有抵税的效应,而采用权益融资的话,企业所发放的股息是不能够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税法的规定使得上述两种融资方式所产生的实际资金使用成本不同,就可能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就应该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融资方式。

三、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政策建议

1.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并且应该结合自身的财务特点。对于商业型的企业来说,他们不存在大量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一些即将流通的存货,这种企业的融资方式就可以采取短期债务融资,主要是用于短期的资金周转。高科技型和服务型的企业,他们与制造型企业不同,是轻资产型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财务风险,因此应该采用权益融资方式。

2.找到合适的资本结构。企业在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两者融资方式的成本有所不同,权益融资成本较高,股利不能税前扣除,但是企业的到期偿债压力较小,债务融资成本较低,所支付的利息费用能够税前扣除,具有抵税效应。因此,企业应该权衡两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比例,使得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也是最大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最小的。

3.采用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型。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我们都知道流动性越强的资产盈利性就越差,那么对于货币资金来说盈利性是最差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保留一定的货币资金用于企业的日常需求,那么怎样的流动资金水平是企业的最佳水平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有以下两种货币资金的管理方式。首先是资金的存货管理模型,它的思想主要是依据存货管理的模型对资金进行管理,是存货管理模型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应用。但是它面临的假设前提较多,模型的可操作性不强,企业如果就按照该模型进行资金管理的话可能存在和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大相径庭的现象。其次是资金的随机模型,该模型对于企业的来说就具有可操作性,它可以根据数理统计方式计算出一个企业的平均水平,然后企业再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一个货币资金的最低限,只要企业的货币资金高于平均水平企业就进行证券投资,只要企业的货币资金达到企业设定最低限,就得卖出证券收回资金,其他情形下不用考虑货币资金的水平。

总而言之,当今的市场是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管理好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其中财务风险风险是重点之一。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动力,筹资则是企业资金的来源,怎样做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在加强自身经营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筹资所带来的好处,减少财务风险的弊端,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自身的市场份额中保持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四、参考文献:

篇(11)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涵拓展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电力企业行业特点具有密切关系,首先,电力企业产品存在不可储存性,导致电力企业在电费等主营业务收入管理上要注重制度设计,一旦设计不当,将会严重影响电费的可回收性,导致资金链断裂。其次,电力企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因此加强资本管理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最后,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也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

基于以上内容,结合有关财务风险已有的研究,笔者认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电力企业在资金筹集、运用、管理、分配的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或者现实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或者由于人的有限理性而导致的无法合理保证财务决策和财务行为科学性所带来的现实或潜在的损失。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经营性财务风险

经营性财务风险是电力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电力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经常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所引发的内部资金管理和决策问题,同时又要受到外部经济政策、利率、汇率的影响,在根据内外部环境进行资金筹集、运用、管理、调整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经营性风险。

据统计,2013-2014年我国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52%以上,如果银行控制流动性意愿进一步加强,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将上升,从而影响电力企业流动性。如果企业保持较高的财务杠杆,但是却无法实现更高的息税前利润,则可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额外的附加风险,例如债务利息的有限清偿而导致现金股利的减少等。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经营性财务风险通过普通股盈余变异性来反映,而筹资性财务风险(即财务杠杆风险)则由所有者利润变异来反映。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当普通股盈余变异越大,经营性财务风险就有可能越大。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财务杠杆变大,意味着所有者利润变异性增大,经营不善的结果就是股东要承担更多经营风险。为了弥补股东承担的风险,按照收益与风险原则,必须提高相应的权益报酬率,从而导致权益资金资本上升。例如,2013年某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提升到54.26%,财务杠杆正效应并未出现,净资产收益率反而降到8.21%,这说明在扩大对外债务融资的同时,电力企业资金效益和质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息税前利润下降,导致每股收益下降,从而导致该企业面临着未来偿还到期债务和权益资金资本同时上升的双重压力,经营性财务风险增大。

(二)投融性财务风险

融资是电力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电力行业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特征,建立稳定的融资渠道一直是助力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投融性风险起点于融资、终点于投资,描述的是从资金筹集到资金运用过程中电力企业由于决策不当、安排不当所产生的风险。

例如在融资阶段,最主要的是考虑融资成本,而融资成本要受到资金供求、政策因素等影响,同时还要考虑融资来源、结构及期限与未来偿还借款的匹配问题。电力企业融资特点是:融资资金成本规模过大,方式比较单一,被动融资较多。

从表2可以看出,某电力公司2011-2013年债务融资结构中长期债务偏少,短期债务较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短期流动性,而长期债务占总资产的比重虽然在不断提升,但规模仍然偏少,这一方面说明某电力公司债务结构正逐步趋向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电力企业融资秩序逐步回归理性。因此目前阶段电力企业需要控制的投融性风险主要是更好地控制融资成本,减少资金浪费,提高投资决策效率,确保资金利用质量。

(三)配置性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投资资金规模和数量比较大,日常资金管理涉及到的数额和往来也比较多,因此资金使用和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配置性财务风险的产生与电力企业整体的资金管理制度安排、预算制度制定和实施、项目投资决策有关,往往是由于错误和不理性的决策和制度安排而导致,因此电力企业应尤为关注配置性财务风险,着力提升公司资金配置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

(四)流动性财务风险

流动性财务风险与企业筹资不当、流动性资产尤其是现金流管理不科学有关。电力企业流动性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融资成本过高而导致流动性不足,电费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和信用政策不当导致机会成本增加,闲散资金安排不合理导致收益和流动性无法兼顾。流动性财务风险是电力企业应重点控制的风险,关键要点是要把握公司资金链的平稳性,避免公司资金链断裂所引发的风险。

例如2009年金山股份16日公告,大股东辽宁丹东东方新能源公司将总股数16.91%转让给华电集团,由此华电集团成为金山股份最大股东。金山股份股权转让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火电上市公司原材料价格飞涨,导致火电企业经营困难,最终由于收不抵支,造成资金链断裂,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火电上市公司当年有八成是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包括华能国际这些电力巨头。因此,密切关注流动性风险,成为电力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机制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引起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这些因素包含了公司治理结构、融资活动、资本运作、电力营销以及各种投资活动。首先,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导致公司内部责权利无法准确分配和合理控制,财务治理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财权、事权无法得到统一安排和合理制约,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其次,融资活动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影响显著,电力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但是其融资方式比较单一,容易受到国家货币、财政政策的影响,蕴含着比较大的财务风险。再次,资本运作是电力企业重要的投融资活动,通过资本运作可以为电力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实现资金的保值和增值,作为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本运作是电力企业的重要活动,但是资本运作伴随着大量风险,其自身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变化会对资本运作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最后,在电力营销环节,电力产品在销几个环节是分开的,供电企业、电网企业营销的风险可能不同,目前在电力营销环节主要是供电企业电费赊销方式存在问题,应收账款风险时刻困扰着电力企业。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电力体制、政策制度、市场因素以及意外事件等。首先,电力体制改革会对电力企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是打破垂直垄断经营模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提升电力企业服务效率和质量,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电力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模式可能不适应现有的政策,调整过程中面临极大风险。其次,政策制度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有重要影响,尤其电价政策对电力企业影响最大,例如风电企业收益受到国家电价政策的影响,由于电价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电价政策不一定完全按照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来制定,电价政策的变动将给电力企业盈利水平带来直接影响,这种不可控性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再次,作为资本型的企业,电力企业自身财务状况要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高负债的电力企业在面临收入不稳定、项目投资失败的情况时,容易产生筹资风险。最后,一些意外事件(如火灾、暴乱)或者自然因素(如洪水、山体滑坡、地质变迁、地震等)也可能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产生一定影响。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机制地图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应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考察,首先,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要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等影响,其次,电力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否健全、财务治理、内部控制、资金管理、资本结构等也是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最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可以看作是内外部环境不断作用于电力企业,而其制度安排和执行不断调整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从而形成财务风险。具体可用图1来阐释。

为应对外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电力企业应增强自身应变与弹性,优化管理体制,进一步释放改革活力,增强竞争力。针对内部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应通过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加强资金管理,通过构建全面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来加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三、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多案例研究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所要表达的观点和规律。例如在研究电力企业通过不同的方案来应对财务风险时,我们可以分别通过列举A、B、C电力企业具体做法,具体阐明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具体措施,既做到形象生动,又兼顾全面性和合理性。同时多案例还可以采取案例内分析和跨案例分析,即将前面的案例作为单独的案例,然后再通过其他案例分析单独的案例,从而将另外的案例嵌入到单独案例之中。因此多案例研究鲜明的特点是,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维视角去说明和阐释问题,从而增强案例本身和所要表达观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效解决了单案例研究说服力不足和结论不具有一般性的缺陷。因此多案例研究法作为一种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法,得到了极大的运用和推广。本文采取多案例研究方法,具体分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防控策略。

(一)经营性财务风险防控

针对经营性财务风险,电力企业应重点做好资本经营工作,要通过预算管理做好资金管理,严格控制成本与费用的发生,尽可能地降低公司运行成本。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控制渗透到公司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生产经营上,要严格控制材料成本、保持合理的存货水平、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积极地拓展市场。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控制各项经营性现金支出,降低公司管理费用的发生,以保持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用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投资机遇。将经营性财务风险放在战略角度,通过积极的流程改造来确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控制程序。

在经营性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南方D电力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例如面对波动的宏观环境、价格不断上涨和同业竞争的加剧,该企业提出加强银企合作的资金管理模式来应对经营性财务风险,具体做法是:构建现金池,突出母公司对集团内部所有账户的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双线管控的解决方案,帮助电力集团最大限度利用内部资金资源。这种现金池不仅包括通过网上银行发起的交易,而且还支持通过柜台等各种渠道发生的交易,是对客户资金的全面管理。

(二)投融性财务风险防控

针对投融性财务风险主要是要制定适合公司现状的筹资以及投资政策,应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使用合理的投资决策方法和引进先进的项目评价机制。要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融资政策,不能过度使用财务杠杆,也不能不使用财务杠杆,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十分关键和重要。在电力企业出现融资风险和投资项目风险时,应采取相应的手段。以下是几家电力企业针对投融性风险采取的对策。

1.发行企业债或财务资助。如华能国际,2011年发行总额为5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来平衡资本结构。长源电力接受控股股东财务资助。这两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或者接受控股股东财务资助,可以有效控制资本结构,规避和解决投融性风险。

2.转让股权。地方火电上市公司大股东转让控股权的现象尤为突出,而受让者往往是中央企业。2008年国电集团正式收购东方热电控股方东方热电集团,获得100%股权,间接持有东方热电34.32%股权。 2010年4月,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以6.37亿元收购ST能山大股东鲁能泰山电缆电器56.53%股权。转让完成后,中国华能集团成为ST能山实际控制人。

3.战略重组。战略重组也是电力企业常用的方式,但往往推进较为困难。例如2009年桂东电力公告,对于控股股东贺州市电业公司所持公司4 546万股国有股转让一事,2008年贺州市电业公司与拟受让方西班牙电力巨头公司经多次商谈后发现,本次股权转让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双方决定终止2006年6月19日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书》。战略重组成为电力企业控制转移融资风险的主要途径。

(三)配置性财务风险防控

配置性财务风险防控策略可以通过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例如E电力企业就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了专门的资金管理系统,从而提高资金配置和管理效率,具体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资金计划与集中管理。资金计划管理是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关键环节,计划主要是加强资金计划编制、预算控制、资金控制、项目资金审批流程、自由配置计划控制方式、目标层级以及收支控制等。电力企业大多是企业集团,通过构建资金池、财务公司、内部结算中心的方式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和质量。

2.资金流量与风险管理。电力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全能管家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IBS系统)与企业开户银行进行银企直联,实现企业多银行账户资金的集中管控与统一划拨,满足企业掌控多行账户信息、有效量化资金流、加强风险管控等多项资金的管理需求,通过实施资金全面监控,有助于发现存在的漏洞,更好地防范风险。

3.投资理财管理。电力企业收入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一些闲散沉淀资金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实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例如电力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定制理财产品或灵活多样的存款组合类产品,提升电力企业资金收益率。

(四)流动性财务风险防控

针对流动性财务风险,应主要加强资金链风险控制,资金链风险也称为资金流风险,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决策和管理不当,或者由于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企业资金链断裂,资金链一旦断裂会给企业正常的运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可估量的损失。在信息化时代,企业作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及商流综合体,如何发挥信息流、物流以及商流的具体作用,控制资金流成为关键。电力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一切资金核算与管理都将集中处理和进行,这对加强企业资金流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在流动风险控制方面,F供电企业创新出一套方法,该方法是将企业的业务收入主要是电费收入实施动态监控,由于电费收入大多存放于各级单位银行账户,因此在动态监控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信息传递不畅的情况,因此为了平衡收益,F供电企业通过加强同银行的合作来控制其流动性,合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来获取大量的各级单位的资金信息,通过观察和评估各级单位的日账户余额、历史余额、账户明细、历史账户明细来观察各级单位资金使用和安全状况,通过对各级单位开户银行、账户分类、币种信息以及资金来源等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做到对各级单位资金的适时动态监控,为进一步控制流动性风险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论

电力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财务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寻求新的策略和方法控制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提供了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