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区医疗行业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界定
为了更好地理清物联网应用现况、把握发展趋势,我们组织了以武汉主要三级医院和部分区县卫生局信息主管部门为对象的调查, 调查形式是问卷和座谈,调查内容包括对物联网技术了解情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应用前景情况。从调查情况看,受访者对物联网技术有较高认知度,达到100%。卫生系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类:一是使用包括电子标签、射频标识(RFID)等传感设备的应用;二是利用PDA、平板、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的移动医疗应用。从反馈情况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受访者对第一类应用持较为保守的观点,此类应用在卫生系统应用的范围和深度都较有限。受访者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第二类移动医疗应用,目前三级医院已经开展移动医疗应用的约占35%, 二级以下医院约占20%,而在今后几年内开展移动医疗应用的医院都将达到80% 以上。超过90% 的区县卫生局受访者则表示物联网将在社区健康管理方面有很大应用空间和前景。
通过调查以及我们近年来的相关实践体会,认为应该对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有新的认识和界定。除了传统的物物相连的概念以外,还应该包括通过加载于电脑、PDA、智能设备的软件和网络系统实现的患者和数据中心、患者和医生的连接,形成通过移动终端采集患者信息,汇聚到管理平台,由医生、患者自己以及知识库系统进行干预和管理的全新的移动医疗模式。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两个观点:一是移动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主要方向;二是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二、移动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主要方向
移动医疗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
1.基于物联网的 HIS、LIS、EMR 等临床信息系统管理无线输液管理:基于物联网的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可以确保患者输液安全,减少差错,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减少医患矛盾。移动护理管理:基于物联网的移动护理系统可以使护士手持移动设备在床边完成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信息采集,实时录入数据,执行各类医嘱,保证护理流程与信息流的一致性,提升护理操作准确度和精密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6]。数字健康病房:利用物联网整合医院现有服务和内部信息资源,通过健康终端实现数字化健康病房服务,可以方便医患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患者与家人远程交互、患者住院服务等提供了人性化、多元化的数字健康服务。慢性疾病远程管理:医生利用智能化的体征参数采集设备(血压、血糖、心电等),通过网络实现对居家患者的远程监护和管理,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
2.基于物联网的人流、物流、财流管理
患者管理:满足院内特殊患者管理的需要,包括患者无线监控和跟踪,患者身份自动识别以及患者的求救、求助。
医务人员管理:满足院内医务人员管理的需要,包括医务人员自动考勤、院内医护人员位置定位、跟踪等。
三、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目前卫生系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一是医药费用增长过快;二是高端医疗资源紧缺。排除医院趋利因素,造成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就医的无序。老百姓患病后,不论轻重缓急都直奔大医院就医,不仅挤占了珍贵的高端医疗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费用。所以,提高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把慢性病患者和常见病患者留在社区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是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最重要的应用场景。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为:
1.保健状态
患者在家里通过智能体征采集器采集体征信息(血糖、血压、心电图等),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中心,进入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资料可以由患者本人和社区家庭医生进行相应管理和观察。
2.治疗状态
患者得病后,首先找社区医生进行初步检查,简单疾病在社区即可处理,复杂疾病可以由社区医生通过网络连接大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和咨询,专家和社区医生可以共享患者全面完整的信息,作出正确诊断。危重患者则可以通过社区医生预约专家转入上级医院治疗,真正做到有序就医。社区卫生工作是医改的工作重点之一,有很大应用需求和空间,而目前卫生系统正在大力推进的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给物联网、移动医疗在社区医疗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物联网的应用能够在社区医疗健康管理中发挥很大作用,取得较大的效益,对此,各方应给予关注和重视。
四、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策略和措施
1.加强技术和标准的研发和推广
根据物联网特点,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加强应用主题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研究,以应用技术为支撑引导应用创新, 加强对行业应用的指导和推广。加强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究,实现两个层面的标准对接与融合:一是物联网领域内的技术标准统一,建立物与物之间的高效连接;二是实现物联网的技术标准与卫生系统内行业标准的融合,确保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撑业务开展。
2.加强应用试点
只有应用才能推动物联网本身的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应用需求,两者相辅相成。要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与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的融合, 在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单位和地区试点,在试点推广过程中注意“点面结合”。物联网的应用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真正显现其作用、体现其价值,不能仅限于在某个单位内部的应用。尤其在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方面,试点成功以后,应该主导以统一模式、统一标准推进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闻会称,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今后将加大护士的培养,预期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
2008年12月,卫生部行文要求:“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比达到2.5~3∶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目前,我国医护比例只有1∶1.1,离卫生部的要求差距也不小,全国护理人员总量仅128万名。据行业人士分析预测,护士薪酬将呈上涨趋势。
二、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护理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将为护理专业拓展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专家称,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医院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会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另外,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还不能满足更多病人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医院、保健部门、卫生所、养老院、防疫站、学校等从事护理工作、医学研究部门、高校等从事高级医护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医院药房、药厂、医院公司、药店、药检所等从事相关工作;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所、农村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等。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者,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三、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护理专业的拓展方向探讨。
1.从事药品销售
权威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小于求,社会对药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医药人才比较青睐。还有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好。各医药公司、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护理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加入这类毕业生之列从事药品销售,且前景很广阔。
2.国际护士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职业咨询专家郭策介绍说,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人才之一,北美、欧洲和澳洲许多国家需求护士数量相当大,且有高薪、休假、移民等多种优惠政策。如美国缺护士30万人,外籍护士赴美后可继续深造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学费是外籍其他学生的十至二十分之一,美国大多数医院为了增进护理服务的品质,并留住优秀人才,都会提供护士进修,学费完全由医院来支付,澳洲缺护士20万人,在澳洲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后平均年薪达7万澳元(35万人民币),在澳洲护士永远不会失业,最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高层次和更好的工作待遇,澳洲注册护士资格是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除了澳大利亚,持有澳大利亚职业护士资格证书,也可以在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获得工作机会,作为紧缺职业,澳大利亚职业护士将获得移民部额外5分加分,并且在6个月内可获得移民身份,法、英、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均有与此相同的政策。因此,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护士局联合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从海外引进上万名护理人员。护士专业的学生只要通过了NCLEX-RN(美国注册护士考试)就可以取得护士的资格,护士不仅找工作容易,且工作稳定,收入也相当可观,每年可达6~8万美元。此外,相比较其它行业,护士能更易获得合法居留身份。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达到75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超过7000万。在如此地广人稀的国家,居民就医的距离非常遥远,因此必须拥有非常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才能解决居民就医的问题。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组织医生、护士对社区个体、家庭和团体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据统计,澳大利亚目前拥有1100所医院,其中65%以上是公立医院,这样的数字决定了澳洲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澳洲技术移民职业列表SOL如何修改,护理专业仍稳居列表之中。
据官方报道,近年来,澳大利亚全国各地普遍缺乏各科注册类护士和登记类护士,特别是急诊、手术室、老年看护、心胸科、社区护理、特护、土著人医护、新生儿特别护理、儿科、神经科,肿瘤科、舒缓治疗、肾脏透析、助产士、精神病护理等科;政府还公布了从海外招聘护士的计划,为海外护士们提供签证审理优先权,护士正受到移民澳洲的鼓励,以协助护理该国人数众多的老年人群。
对于留学生来说,无论从移民角度还是就业角度考虑,护理专业都是一个热门的选择。为了能够积极吸纳海外留学生来满足国内的护理人员从业需求,澳大利亚对护理专业也开辟了许多留学通道,设置了适合各个阶段学生就读的课程。
加拿大前景最好的5大钻石专业工作领域,15种最热门职业中与护理相关的有:①服务领域的心理护理:私人、学校、罪犯、大学、经济领域、医疗健康系统都需要心理护理,你工作的选择范围很广。②健康医疗领域:“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逐步迈入60岁,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这一领域的工作人员还是供不应求的。③医疗保健管理人员:做这项工作,领导才能与交际能力很重要,不但要管理员工,还要协助董事会作出各项计划、预算。这种人才需求量很大,不论是小诊所还是大医院。④注册护士:加拿大护士协会称,全国正面临“护士需求危机”,到2016年将缺少31%的注册护士。要求护校毕业,受过专门护理培训。⑤病理学助手:协助医生尸检,检查外科标本,或在病理医生的监督下亲自进行尸体解剖。要求本科学历,理学专业,或者有过护士经验,曾在医学实验室做过助手。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3.老年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的医疗、社会保障、心理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样一个庞大群体上述方面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其中老年医疗和保健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从事老年医学方面职业的社会需求也将大大提高。社会将急需医学、老年医学、健康保健和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事老年人医疗保健事业。如此大的社会需求也将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将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所以老年医学、护理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4.康复与理疗护理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独生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加,需要社会化的康复医疗体系。中国现在的发展很迅速,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的提高,生活越来越悠闲,在别无其他渴求的情况下,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奔劳,随着民众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康复护理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毕业生可在各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理疗科、针灸推拿科从事医疗、科研、护理工作,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老人院、康复机构、工厂等健康保健机构从事医疗或康复护理工作。
5.运动医学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体育科学和其他现代科学的发展,根据竞技运动提高成绩、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病伤残者对体育医疗康复的需求,运动医学的内涵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并日臻完善。
中国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受到国际体育界人士的重视。随着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项宏伟计划的开展。运动医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新世纪席卷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科学技术革命也为运动医学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技术性伤病,指导群众体育,应用体育锻炼加速伤病后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治运动不足病和老年病等成为运动医学与护理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
由此可见,运动医学与护理的研究、教学、临床专业,都需要中高级的人才,非常看好运动医学护理学生的就业前景。
纵观过去数年中,艾滋病、SARS、禽流感乃至最新的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都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构成巨大挑战。如今,人口老龄化、吸烟、环境污染以及城乡差异等多重因素,都是中国不断攀升的癌症死亡率的“肇事者”,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谈癌色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状况的检查与预防,长期以来,中国将本就有限的卫生资源过度集中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而忽视各种疾病的预防,这是令人担忧的问题。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无疑需要更多的护理方面的人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务大众,乃至整个人类。
参考文献
1 张玉环、郭景丽.试论护理教育、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前景[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2)
2 杨蔚利、王志凡.我国护理工作发展趋势的展望[J].卫生职业教育,2007(2)
(一)在校医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社会需求却明显减少
前些年,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缺乏,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大部分医院效益不错,医务人员社会地位较高,导致医学专业报考人数急剧增加,高考录取分数线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医学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人数与毕业生队伍迅速膨胀。但是,最近几年各医院对毕业生的需求已经接近饱和,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再以扩大规模为主,而是以加强内涵发展作为基本特征,控制医护员工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吸纳毕业生主要限于急需的专业人才。因此,各医院已经不可能大规模接收毕业生,医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许多学校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临床医学等以前热门专业的在校生人数一度占学校总人数的80%以上,在就业市场上明显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就业难现象更加突出。
(二)部分学生择业观念陈旧,不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部分医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存在不少问题。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竞争意识与紧迫感,“缺乏开阔的行业视野,缺乏远大理想,更缺乏创业观念与创业意识”[1],把就业范围仅仅定位于发达地区待遇较好的大医院,向往轻轻松松地做一名医务工作者。据调查,绝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的西部地区与基层就业,也没有自主创业的打算和准备[2]。他们从事临床工作的思想根深蒂固,对于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相关专业,如医药推销、保健行业、社区医疗等工作缺乏兴趣,态度消极。事实上,大城市与发达地区传统行业的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日趋饱和,就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不能转变择业观念,一味地追求进大城市,进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大家普遍向往的大型企业,必然会四处碰壁。不但原有的择业目标难以实现,还会白白丧失许多机会。就像台湾学者柏杨讲过的捡麦穗的故事:有些人开始捡麦穗时,总觉得前面会有更大的,对眼前能够得到的不珍惜,可是到后来,连小一些的也没有了,悔之晚矣。
二、医学生择业需要转变的几种观念
(一)从精英学子至普通员工的转变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接受教育的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培养目标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阶层普通一员。但是,不少学生依然抱有“精英学子”的优越感,认为毕业后理所当然地应该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而不考虑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放弃“精英意识”,低姿态进入社会,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寻求发展机会,同样可以实现个人理想。医学生到医院、社区、企业做一名普通员工,甚至从合同工、临时工做起,既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作出较大贡献,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较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二)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转变
一般地说,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大学生就业就是根据所学专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一劳永逸,衣食无忧。今天,这种择业观念已经落伍。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只要在一定工作岗位上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取得一定经济收入即是就业,其中包括个人自主创业。随着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精简,大中型企业结构调整,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如果把择业目标只瞄准端“铁饭碗”的单位,毕业后就难免陷入失业,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一条重要的就业途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表明促进自主创业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对于医学类毕业生来说,抱着学习的目的先到医院、诊所、药店等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具备一定经验后自己开设门诊、药店,应该是一部分同学的理想选择。还有的同学具备其他特长或优势,也可以从事其他形式的创业活动。总之,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等条件自主创业,必将成为包括医学类毕业生在内的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三)从到国有单位就业向到民营单位就业转变
从就业取向看,大部分医学类毕业生仍然倾向于选择机关、事业单位,青睐公办医疗部门,民营单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在国有单位工作更有发展前途,饭碗比较可靠。事实上,我国民营企业与民营单位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私营经济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医疗单位相比,民办医院以及其他相关单位更加渴望医学人才,更欢迎医学类毕业生加盟,提供的待遇更加优惠,发展空间更大。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健全,单位都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以及提供其他保障措施,在民营单位工作不再有后顾之忧。可以肯定,今后民营单位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之一。谁先去发展,谁就占主动,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更能早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四)从到大城市与发达地区就业到向小城镇、农村与欠发达地区就业转变
在大城市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汇集了我国绝大部分各级各类人才,包括医学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相对过剩,发展空间狭小,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成就一番事业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反,在小城镇、农村与欠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却经济文化落后,缺医少药,“看病难”现象极其普遍。据国家统计资料,我国每1000人中城市医生数为2.31人,农村医生数为1.17人,而且农村医疗技术人员大部分仅具有中专学历[3]。因而,在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尤其是实施新农村医疗合作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状况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以后,不再愁没有患者,收入也相应提高;新农合的实施,也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对人才需求的缺口,为了发展,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开始花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人才,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比较好的发展前景。”[4]到小城镇、农村与欠发达地区就业,应该是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
三、转变择业观念并不是简单降格以求,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路
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并不是简单地降低职业理想标准,降格以求,而是要适应当前极端严峻的就业形势,机动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又切合实际的具体就业途径,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基于这一原则,医学生可以选择这样几种就业途径:
1.到医院去。尽管目前大医院存在较大困难,但是医学专业技术技能是医学生在职场竞争和将来成就事业、服务社会的最大优势所在,同学们应该尽可能到医疗卫生行业一显身手,哪怕医院小一些,收入暂时低一些,目前困难多一些,但是只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就应该把那里作为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平台。
2.到可以发挥专业特长的相关行业去。在这些领域,医学生的专业特长同样大有用武之地。例如,保险公司。近几年我国机动车迅速增多,意外人身伤害险的投保人数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增加,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需要准确了解投保人受伤害程度,据此决定赔付金额,这就为医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而且,一般情况下保险行业的员工待遇都达到本地中等水平,福利、社会保障措施完备,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还有药品生产与销售、医疗器械推销等行业,也是医学类毕业生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
3.选择合适的领域自主创业。当然,首先要考虑尽可能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自主创业。除此之外,还要看到,创业与所学专业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并非只有依靠所学专业才会取得成功。比尔•盖茨在大学里所学专业是法律,泡泡网的创立者与首席执行官李想则根本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系统地学过什么专业。在我们身边,放弃了所学专业、成功开辟崭新领域的典范也比比皆是。因此,医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以外的其他特长,自主创业,也完全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023-02
一、关于 CCRC社区
(一)何谓CCRC社区
CCRC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是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它起源于美国教会创办的组织,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针对长期以来各种老年照料服务机构和项目相互分割,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下降的过程中不得不经常变更养老场所的状况,对CCRC的理念进行了诠释――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是指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变化,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助和介护一体化居住和护理服务的机构。
CCRC主要采用居家式的自主养老方式,其核心理念是为入住的老人提供三种服务形式:独立生活服务、辅助生活服务和护理生活服务。入住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生理的需要,逐渐从独立生活转为辅助生活,最后转入护理生活阶段。所有的服务内容都是由入住者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由选择。由此可见, CCRC的理念为“原居养老”,由于其服务内容涵盖了老年生活的各个部分,兼顾衣食住行、医疗健康、心理关照、自我价值再实现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因此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医疗、护理和照料服务。
(二)CCRC社区的优势
1.可以提供完备的健康照护服务。多数老年人选择进入CCRC的重要理由,是因为在CCRC社区可以得到长期照护服务。CCRC社区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布置智能化的设施,社区给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派出医护人员定期入户巡诊,根据身体状况为每位老人做出健康评估,并且针对老年人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支持,主要有医学治疗、康复辅助技术、交通服务、居家护理、住房改善、长短期照护机构、特殊房屋和活动场所等等。
2.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除了对健康方面有益之外,CCRC能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各式各样活动与社交达到居民的自我实现,减少老人被孤立感及沮丧感。CCRC社区能充分利用各类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设施实现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促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家庭感。有的老年社区还为年轻家庭提供适合的居所,实现各年龄阶层的混合居住,既为两代家庭相邻而居提供可能,还能让老年人在与不同年龄段人群广泛的接触中,获得充实与满足。
3.可以获得连续性的照顾。CCRC社区提供老年不同阶段的连续照料,从独立生活到必要时的辅助生活和护理院,老年人可以只在熟悉的楼层间或建筑物间搬动,不会因为健康状况衰退而必须迁出社区,重新去适应陌生地区。老人们可以在社区里购房定居也可以租房居住,房屋有高中低档之别,分为无陪护型、陪护型、特护型等不同的类型,能满足不同年龄、财力层次老人的需求。
可见, CCRC社区不仅是技术、房子,更是一种有活力的养老生活方式。美国一项学术调查显示,在CCRC养老社区,由于具备了专业化的老年医疗保障服务,社区居民的寿命,往往较社会平均水平高出8岁至10岁,同时医疗保健支出减少30%。至今,美国全国共有超过2100个CCRC,总共照顾约 62.5万退休老人,其增长速度比养老院和辅助生活机构的总和都要高。
二、我国发展CCRC社区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仍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有关调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身边无子女,独处的占36.6%;丧偶率为57%,女性高达78.2%;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占45%,家庭养老面临子女“空巢”、缺乏专业照料的问题。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后发效应,我国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依靠定点服务的社区养老则普遍由家政公司转型或“兼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需求了解不够,影响了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服务方式也比较单一,难以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社会服务。再就是机构养老。传统的养老院,往往近乎囚禁的把老人固定在一栋楼或者一个门禁森严的小院里,空间狭小,生活不便。而且还存在公办养老院资源奇缺住不进,高端养老机构价格奇高住不起的问题。
在我国,考虑到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衰弱和机构养老的力不从心,及多数老年人处于经济和情感上的原因不愿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加上如今人们住房水平的提高,老人们有了较好的住家环境,则希望在家里而不是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居家养老便应运而生。但从生活质量的角度而言,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仅能满足老年人吃穿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更高层面,如健康照护、生活满意度、精神生活和奉献社会等方面的需求难以顾及。而CCRC复合型养老社区,恰好解决了单一养老模式无法解决的难题。CCRC养老社区集合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三方面优点,是当今全世界公认最理想的养老生活模式。
三、我国发展CCRC社区面临的机遇
(一)城市老年群体已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存在一定比例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对高标准老年社区的需求
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庞大的老年人群以及未来数十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决定了老年人消费群体将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老龄产业市场。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我国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亿元至4000亿元,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收入将呈不断增长之势。有关专家预测,仅退休金一项到2020年将增加到28145亿元,2030年可达73219亿元。零点调查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存在着一批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近6%以上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这些老年人认为现在的养老环境,不能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养老需求,因此他们希望市场上能多生产一些高标准的老年公寓。也就是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存在一定比例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对高标准老年社区的需求。
(二)整个供给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供给存在缺失
养老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虽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内兴起,但主要局限在养老设施方面,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同时,养老设施多数还是机构、政府投资,市场化程度较低然。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所能容纳的人数只占老年人口的0.8%,落后于发达国家3%的比例。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年消费能力已经达到了4000亿元。但是我国所有老年用品生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尚不足1000亿元,满足需求相差甚远,市场供给存在缺失。
(三)养老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国家正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
2011年2月,民政部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该规划中指出未来中国养老的模式是:“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明确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要建立与政府养老配套的高端养老产品和服务,”要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机构为重点,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置,改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国家对于养老产业的扶持具体体现在对养老机构和养老地产税收上的优惠,比如国务院和民政部门相继出台减免养老机构的税收以及鼓励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与文件。
四、我国发展CCRC社区面临的挑战
(一)价格昂贵,面临曲高和寡的局面
虽然CCRC能够为老人提供一个几乎完美的颐养身心的环境,但这种心灵的宁静却来之不易。根据美国养老地产及护理行业投资中心(NIC)的调查数据,CCRC的入住费用一般从2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平均为25万美元。这仅仅是一张进入CCRC的门票。如果一位老人独立生活15年,每月支付2000美元,加上入住时一次性支付的费用,从入住到去世,在CCRC花费的总费用会在60万美元左右。
CCRC养老社区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资金流动性弱,如果没有长期政策和资本支持,很难获得规模效应并维持长期运营。在目前盈利模式并不清楚的情况,我国很多社会资本进入CCRC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高端”路线,月均支出动辄上万元。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年收入超过 150 万的老年人口为 1020 万, 同时我国目前步入70岁的老人多是“50”前的。曾在欧美各国研究养老行业多年的清华大学博士王勤指出,目前,高端的人群需求被高估,而90%以上的中等收人人群被忽略。这是很多CCRC运营商无法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资源缺乏,医疗问题难解决
目前,国内的CCRC社区多数没有自己的医疗资源,往往选择与某个医院进行合作,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解决老人的就医需求,并且社区内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技能,难以胜任相应的护理工作。这与美国的情况相去甚远。在CCRC社区都有专业养老护理团队对老年人进行长期持续的检测。而中国不仅医疗资源、 资源总体供应不足,其分布也不均衡, 好的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
(三)管理难度大,缺乏行业准入和服务监管
一方面CCRC是一项复杂的事业,不仅要整合各项老人所需的资源,还需及时提供各项横跨生活和医疗层面的服务,因此管理起来并不容易。同时对于养老行业的服务业属性,许多进入CCRC的企业也理解不到位。“能盈利的机构的共同点有:设施设置不是大而全,而是能灵活利用空间和服务专业,不是人海战术,而是有专业团队,这是很重要的。” 清华大学博士王勤说,人才不足是目前发展CCRC遇到的瓶颈之一。
另一方面,CCRC主要是依赖社会资本发展的养老产业,政府应加强对行业准入和服务的监管,如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规定一个CCRC机构必须在该州有两个以上的设施;要建立“业主”的管理委员会,参与社区管理;并且要对CCRC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等。但CCRC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的监管部门,这严重制约了CCRC在我国的发展。
五、结语
CCRC养老社区居住模式能给我国老人在养老居住模式上更多一种选择,也体现了老人养老居住模式多样化的需求,其优势在于它的着力点以及未来的前景。随着人们居住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政府、运营商、投资人等通过实践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CCRC养老社区开发思路,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美霞,等.老年住宅开发和经营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王彦辉.走向新社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一、前言
现阶段,云医疗技术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均应用广泛,即在云计算、3G通信、物联网等多种新媒体技术基础上,有效结合医疗技术,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一项新型医疗服务,可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将该项医疗服务用于全科医疗中,具有科学预防疾病、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护患实时沟通等多项技术优势,实施效果良好。本文笔者主要以脑卒中系统化干预的全科医疗服务为例,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云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有效应用,现报道如下。
二、云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应用
1、全科医疗与云医疗系统相结合的技术要点。①详细收集并整合来源于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资料,以患者为中心,以相关健康事件为主要线索,建立健全患者专项疾病的档案存储架构。②科学分析各项重大疾病全科医疗协同服务的需求及其环境特点,并适当借鉴其他行业中较为成熟的云医疗技术设计模式,明确全科医疗协同云医疗系统的技术架构方法及其实践原则,以促进云计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③经专家论证与技术调研,设计并制定云医疗环境下各大医疗机构协同作业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并通过技术抽象,建立和完善可支撑协同作业的应用协议栈。④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全科医疗与云医疗协同业务的系统安全策略,并完善患者个人医疗数据授权体系,以便在资源信息共享的前提下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2、临床脑卒中系统化干预的重点内容。首先,医院医护人员需对本院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研,了解并明确脑卒中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协同医疗需求、协同业务内容及其医疗信息化发展情况,并将其详细整理为以“区域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需求”为主题的调研报告。其次,科学设计区域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云端架构、医疗机构内终端架构以及资料信息采集架构等,制定相应的医疗协同云计算架构设计方案。再次,依照既定的设计方案,针对临床中的脑卒中防治问题,从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疾病筛查、医疗协同业务以及患者自我管理与病情康复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制定该症患者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功能设计方案,为之后在云系统上合理部署医疗协同SaaS功能提供方便。最后,以J2EE架构为基础,科学开发并运用脑卒中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发挥其区域监测、协同医疗会诊以及资源信息共享等医疗服务功能。3、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功能服务的成果与发展前景。1.现阶段研究成果。对于脑卒中病症来讲,目前我国已合理分配或布局了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医疗机构中关于该症系统化干预的职能以及不同医疗结构之间的相关技术标准与协同服务接口等,并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顺利建立了脑卒中的系统化防控体系,且初步实现了各医院之间“诊疗标准一体化”与“诊疗行为统一化”的双向转诊,以及该症患者由Ⅰ级预防、急诊救治直至Ⅱ级预防的全程无缝管理。同时,当前形势下,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落实了“分级诊疗”精神,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可分别为患者提供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且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内部可通过资源信息共享,密切监测患者在不同医院的会诊情况及其恢复期的预后情况等。2.发展前景。当前环境下,我国各大医疗机构中关于全科医疗与云医疗技术的有效结合仅限于慢性疾病的医疗管理与医疗合作流程等,其中尤以“双向转诊”较为明显,其研究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未来需重视并加强对“协同会诊”与“患者病情远程监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完善以云医疗技术为基础的多元化医疗协同项目,如区域性影像中心、实验室检验中心等,以强化医护人员的进修、远程会诊以及社区小范围内巡诊等内部流程的业务功能。同时,需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医疗优势,建立统一的培训与诊疗中心,在医院内部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医师培训以及全科科研活动等多个方面渗透和拓展云医疗概念,发挥其资源共享优势,并注重全科医疗中医师培训内容与临床标准的统一性,还可开展疾病前期预防与慢性病护理管理等多个科研项目的临床研究活动。总之,于全科医疗系统服务中运用云医疗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各大医疗机构需结合全科医疗实际情况,于实践医疗服务中适当融入和渗透云计算系统,并不断完善各项医疗服务体系,以加强二者之间的协同服务职能,提高社会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一、前言
现阶段,云医疗技术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均应用广泛,即在云计算、3G通信、物联网等多种新媒体技术基础上,有效结合医疗技术,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一项新型医疗服务,可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将该项医疗服务用于全科医疗中,具有科学预防疾病、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护患实时沟通等多项技术优势,实施效果良好。本文笔者主要以脑卒中系统化干预的全科医疗服务为例,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云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有效应用,现报道如下。
二、云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应用
1、全科医疗c云医疗系统相结合的技术要点。①详细收集并整合来源于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资料,以患者为中心,以相关健康事件为主要线索,建立健全患者专项疾病的档案存储架构。②科学分析各项重大疾病全科医疗协同服务的需求及其环境特点,并适当借鉴其他行业中较为成熟的云医疗技术设计模式,明确全科医疗协同云医疗系统的技术架构方法及其实践原则,以促进云计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③经专家论证与技术调研,设计并制定云医疗环境下各大医疗机构协同作业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并通过技术抽象,建立和完善可支撑协同作业的应用协议栈。④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全科医疗与云医疗协同业务的系统安全策略,并完善患者个人医疗数据授权体系,以便在资源信息共享的前提下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
2、临床脑卒中系统化干预的重点内容。首先,医院医护人员需对本院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研,了解并明确脑卒中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协同医疗需求、协同业务内容及其医疗信息化发展情况,并将其详细整理为以“区域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需求”为主题的调研报告。其次,科学设计区域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云端架构、医疗机构内终端架构以及资料信息采集架构等,制定相应的医疗协同云计算架构设计方案。再次,依照既定的设计方案,针对临床中的脑卒中防治问题,从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疾病筛查、医疗协同业务以及患者自我管理与病情康复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制定该症患者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功能设计方案,为之后在云系统上合理部署医疗协同SaaS功能提供方便。最后,以J2EE架构为基础,科学开发并运用脑卒中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发挥其区域监测、协同医疗会诊以及资源信息共享等医疗服务功能。
3、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功能服务的成果与发展前景。1.现阶段研究成果。对于脑卒中病症来讲,目前我国已合理分配或布局了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医疗机构中关于该症系统化干预的职能以及不同医疗结构之间的相关技术标准与协同服务接口等,并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顺利建立了脑卒中的系统化防控体系,且初步实现了各医院之间“诊疗标准一体化”与“诊疗行为统一化”的双向转诊,以及该症患者由Ⅰ级预防、急诊救治直至Ⅱ级预防的全程无缝管理。同时,当前形势下,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落实了“分级诊疗”精神,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可分别为患者提供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且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内部可通过资源信息共享,密切监测患者在不同医院的会诊情况及其恢复期的预后情况等。2.发展前景。当前环境下,我国各大医疗机构中关于全科医疗与云医疗技术的有效结合仅限于慢性疾病的医疗管理与医疗合作流程等,其中尤以“双向转诊”较为明显,其研究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未来需重视并加强对“协同会诊”与“患者病情远程监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完善以云医疗技术为基础的多元化医疗协同项目,如区域性影像中心、实验室检验中心等,以强化医护人员的进修、远程会诊以及社区小范围内巡诊等内部流程的业务功能。同时,需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医疗优势,建立统一的培训与诊疗中心,在医院内部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医师培训以及全科科研活动等多个方面渗透和拓展云医疗概念,发挥其资源共享优势,并注重全科医疗中医师培训内容与临床标准的统一性,还可开展疾病前期预防与慢性病护理管理等多个科研项目的临床研究活动。
总之,于全科医疗系统服务中运用云医疗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各大医疗机构需结合全科医疗实际情况,于实践医疗服务中适当融入和渗透云计算系统,并不断完善各项医疗服务体系,以加强二者之间的协同服务职能,提高社会医疗水平。
社区三维数字地图应用支撑平台;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应用子系统;智慧购物、智慧医疗、智慧家政、智慧物业、数字阅读等第三方业务的接入;实现多终端的第三方支付。
一、 智慧社区建设的意义
1、东湖明珠智慧社区应用适度超前的先进、适用、优化集成的技术和设备体系,为小业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健康的家居和办公环境。提高该项目的整体定位和档次。
2、东湖明珠智慧社区建设,以具体的社区为单位,结合了家政服务、医疗等,整体与武汉市数字家庭协会推进武汉市的数字家庭建设的思路相吻合,相互关联。
3、武汉市数字家庭协会已确定为其首个示范项目,可申请取得地方政府关于智慧社区的授牌。
4、东湖明珠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研发成功后,可进一步形成成熟产品,推广运用到其他社区项目。并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智慧城区的研发和建设。
二、 建设内容及实现功能
东湖明珠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是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网络,以云平台、FTTB/FTTH、WIFI、3G网络为依托,为社区居委会提供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物管提供智慧物管、为社区商家提供适应各自行业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智慧商家平台,使得社区居委会、物管、商家能够通过此平台向社区业主提供政务、物业及商圈服务。同时,平台还可集成公用事业单位(水、电、气、电信)的缴费平台和银行的支付网关,为业主提供社区一站式便民支付服务。同时,平台支持安防系统、门禁系统等智能化子系统的集成,为业主提供一卡通服务。
“东湖明珠”智慧社区以统一的业主号/业主卡作为唯一身份识别标志, 建立五屏互动,即由“入户数字对讲触摸屏、客厅电视、卧室电视、平板PAD、智能手机”组成的智慧家庭服务系统。
在家通过对五屏的点播或触摸实现以下功能:
智慧物业:实现物业费、水电费、燃气费的交纳与查询,物业管理信息推送服务。
智慧购物:可实现家庭日用品,如米、油、饮料、水果等点播后10分钟内送货上门服务。
智慧医疗:实现医疗档案智慧管理、医疗保健预约上门报务、医疗紧急呼救、空巢老人远程看护、远程诊断等服务。
智慧家政:实现预约家政上门、家政费用缴纳、家政服务评价、投诉、建议等服务。
数字阅读:实现与中国字图书馆的链接,在线海量阅读服务。
三、 具体实现
1、 综合服务平台可实现系统单点登录控制,一站式应用服务; 基于角色和个性化的信息访问与控制; 操作界面与数据分类,分布式多源异构信息的统一。属于个性化的操作,操作模式简单,方便管理员登录操作。
2、终端界面用户体验度强。画面简单,便于操作,分级菜单点击即可进入,便于老人及小孩操作。
3、 应用模块的实现:
1)智慧物业,此模块内容建立后由物业公司负责内容推送和维护。
2)智慧购物,与武汉市社区布点最多的中百超市商谈电子购物平台搭建、配送及送货上门服务。
3)智慧医疗,在社区医院建立社区医疗保健管理档案,记载及更新社区人员体检记录,跟进提醒社区人员定期检查,在配置远传血压计、脉搏计等设备的家庭,通过每日数据监视社区人员健康情况,实现社区人员慢性病的预防、发展及治疗。在社区医院设置远程诊断室,在社区医院设置老人及特殊病人监控室,可与医院值班室共设一室。在申请了老人或特殊病人监护的家庭设置无线监控摄像头或无线红外监测探头;老人及特殊病人居家信息通过WIFI及网络传递至值班室,值班监视人员通过监视或视频分析提供的信息即可获知异常状态,同时上门看护。老人或特殊病人亦可通过家庭医疗呼叫按钮呼叫医院上门看护。
4)智慧家政,与武汉市家政服务排名前三的家政公司商谈,建立家政服务模块,实现家政服务的预约、缴费、服务质量监控和投诉建立处理。
在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的背景下,老年慢性病发生率显著增长,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相关研究表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较多,约为2.49亿人,其中不同程度慢性病的患者较多,近1.8亿人[1]。目前,多项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以改善治疗及预后,其中家庭护理发挥了显著优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我国继续发展护理,在护理的基础上落实科学管理方案,提出发展新的护理领域,将相关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进而帮助患者更多享受优质护理服务。研究显示,传统延续护理模式单一,在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患者需求[2]。“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满足了患者个性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因此,在护理社区健康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时,应该重点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意识,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改变他们的生活行为[3]。
1.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背景及不足
慢性病问题逐渐显现,护理行业人力、财力等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相关研究显示[4],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一直难以满足患者长期和持续的护理需求。中国产业调研网的护理研究发展前景调查报告认为,在许多城市,由于护理人员基本没有专门培训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发展。
2.“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即为“互联网+”,通过优化整合配置,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将创新成果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实现社会领域的有效发展。“互联网+”的长期发展使企业创新前景持久[5]。在此背景下,护理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结合互联网平台、网络通信技术,灵活掌握并利用物联网高黏性及影响力,克服困难,更好地服务社会。在中国“互联网+”的推动下,各行业都有了移动支付、媒体教育、电子商务等新功能。互联网技术是21世纪的一种新态度,代表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通过传统产业与网络技术的紧密结合,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前进的宏伟姿态。目前,“互联网+”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且应用更加广泛。然而,“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的定义尚未得到统一。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辅助家庭护理,将其应用至家庭护理中,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实现“互联网+”和家庭护理的有机结合[6]。
3.家庭护理管理工作中“互联网+”的应用问题
3.1认识不足
受传统护理管理理念的影响,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种惯性思维,对“互联网+”的技术意义持抵制和怀疑态度,甚至认为智能服务不能达到手工服务的舒适水平,不能接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效率。
3.2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并不开放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决定了社区管理要对外敞开大门,形成良好管理模式,才能提升慢性病管理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显示,有些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并不开放,相关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能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发展。
3.3技术支持不足
虽然互联网技术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技术方面费用较高,使护理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遇到障碍。
4.“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
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价值由于免疫功能、生理功能下降,老年人出现代谢失衡、多器官和组织功能下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慢性疾病高发。研究显示[6],老年人的慢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难以治愈,导致患者长期出现疾病及相关并发症,消极对待疾病,影响机体健康。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是社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难以完全治愈,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过程中,有必要重视日常维护,为其提供高质量医疗保健。然而,社区中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不利于管理的顺利开展。在社区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可结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体检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强调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解释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包括饮食、体重控制、工作和休息安排、锻炼等[7]。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下,由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参与,成立家庭护理团队,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社区护理人员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能够继续获得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在线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疾病认识程度,进而实现更好的健康管理效果[8]。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一方面可以打破空间边界,克服时间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患者、医生和医院的有效交流,并通过互联网及时更新和交流数据。在大数据分析的指导下,医生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护理等服务。
5.“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5.1“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发展趋势
“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的应用可以向基层辐射高质量的护理资源。建立网络护理团队,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获得专业的护理服务,结合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际状况,由具有丰富慢性病治疗经验的护士、心理顾问、医生、营养师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9]。未来,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将无可替代。过去,传统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现阶段护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和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形成打破了传统线下医疗的时空障碍,给健康管理服务带来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确保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描述,并结合实际为其指导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我们要在结合当前的国情、医疗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10]。
5.2“互联网+”模式的探索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及推广,慢性病的管理正处于探索性阶段,管理的标准化医疗服务模式尚未建立,当前卫生管理过程中,相关技术、应用、产品开发等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重点。各种卫生管理服务机构积极应用“互联网+”模式,在各个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成果显著。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社区医生APP用于绑定患者的个人信息,引导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掌握血糖仪和血压监测仪的使用方法,连接血糖仪和血压监测仪至社区医生APP。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随后将相关监测结果上传到互联网信息平台,促进护理方案的优化与改进[11]。
5.3“互联网+医养结合”
“互联网+医养结合”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模式。社区医院与当地医院合作构建“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加强医院、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互联网+医养结合”的模式下,需要优化和整合所有资源,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社区医院、地方医院、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建立老年慢性病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模式的价值,使社区中更多老年慢性病患者受益。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下,社区医院可以与患者家属密切联系,使患者获得专业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水平,保持身心健康,对病情的稳定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6.“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应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利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医疗服务。然而,在网络模式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对于网络模式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还需要各种类型的医疗服务应用程序(微信、QQ等)。然而,老年人很少能上网,不了解智能工具的使用情况(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误解了网络医疗模式,接受度往往不高,而且难以积极参与管理,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在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网络模式下,还存在着服务内容少、服务范围小等问题。在社区中,应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网络模式的宣传,使患者全面了解网络医学模式。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帮助患者掌握微信、医疗服务APP的应用方法。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寻求患者家属的协助与合作,指导网上咨询、网上药品购买、预约登记,进一步扩大网络模式的服务范围。
7.“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创新系统设计原则
国务院提出,家庭护理产业作为新产业,应符合“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优势,促进互联网消费部门发展生产领域,加快提高护理系统技术创新、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力。家庭护理行业应坚持改革创新的导向和市场需求,大力拓展互联网与护理系统技术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释放护理行业的潜力和力量,创建护理创新体系,促进护理模式转型升级。家庭护理行业应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以互联网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网络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护理系统资源配置,加快形成开放共享的新型经济社会经营模式;依托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坚持家庭护理系统设计的改革改造,指导护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在线护理平台远程运营的效率,创新提高网络化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互联网+”先进思想,鼓励传统护理企业更新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深度融合各种先进技术创新理论,进而更好地促进家庭护理系统创新,提高综合护理系统的支持力度;坚持安全有序的“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完善家庭护理系统的标准,严格遵守法律,建立和完善护理企业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加强护士的专业质量和安全意识,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和护理专业的有序发展,避免行业垄断;发展前瞻性布局,加强护理重点建设项目,将创新作为“互联网+”的突破点,带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实现服务领域的跨时展。
8.“互联网+”家庭护理创新系统设计的未来发展
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迅速,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激增。与此同时,一些机构开始转型,加强学科基础设施,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建立了一些国家卫生管理机构或协会。互联网的新形式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互联网作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使护理系统设计进一步完善。家庭护理的理念要延伸到全社会,使社会服务更加方便和普及,人人享受技术带来的优质服务。优化护理系统的资源配置,使线上线下的通信系统更加顺畅,达到最佳的服务状态,从而及时为人们提供服务。家庭护理应进一步开放和包容,优化服务环境,使家庭护理体系成为患者疾病控制的重要支撑。
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建议可搭建以创新成长大赛为平台的融资渠道。全年在郑州举办多场创新成长大赛,通过多种筛选方式筛选出创新高成长型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力、市场前景等路演,通过初赛和决赛,发现创新的好企业,选出的最具成长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得到快速发展。每年对最具成长性的创新企业给予税收、贷款扶持及专项奖励,搭建通道,扶持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并且与国内投资机构对接,成立融资平台。
――于莉委员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创新
政府支持本地企业、小型企业发展,鼓励、扶持小型企业创新,让企业享受到支持政策的手续更简化,来源更广泛,扶持政策基础更往下沉;把开放、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双驱动,真正打造一个具有全民创新精神的城市。
――李新岭、张秀丽、尚途晟委员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加快防治雾霾、优化空气质量已刻不容缓,建议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建筑垃圾综合管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有效遏制机动车污染,全面防治扬尘污染,深化工业及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努力建设美丽郑州。
――王远、李春德、金焕芝、赵新民、丁力委员
合理布局医疗资源
政府要加大医疗投入,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强化医疗行业的社会责任;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及社区保健工作的力度,将社区保健、卫生、养老结合起来,确保实现病有所医。
――郭华锋、齐林、李磊、申培红委员
随着该领域的发展,大量行业网站不断涌现,这些网站一般以传播行业资讯,提供业内人士交流的平台起家,随着规模和影响的扩大,开始涉足商业领域。不同于面向大众的网站,行业网站用户少而专,且需求不同(以医生为主体的一部分用户需求偏重学术,而以制药企业为主体的另一部分用户则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商业化组织),因此在网站运作模式方面目前仍在探索阶段。未来,互联网公司将在行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医疗行业互联网化的大方向又在哪里?如何健康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不仅与互联网技术密切相关,更取决于医疗行业自身的发展。
从论坛起家的专业网站
诞生于2000年的丁香园被称为中国医疗行业互联网化的“典型标本”。从個人网站、论坛起步,在业内树立起良好的口碑,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用户,而后在商业化道路上取得初步成功。丁香园的成长历程,不仅受到业内同行的关注,也为其他行业网站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丁香园诞生之初,中国互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网络检索对大多数人而言还非常陌生,医学检索比普通检索更复杂、专业。出于对互联网的兴趣和科研工作中对传统文献查找方式落后之处的切身体会,当时还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读研的李天天萌生了建立一個专门探讨文献检索的网站的想法。
丁香园的雏形是一個简单的论坛,主要供医药和生物科学业内人士就文献检索方面的话题进行交流。随着讨论的内容的扩展与深入,丁香园成功地转型为分类齐全的专业论坛,吸引了更多的专业人士,确立了在业内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丁香园始终坚持将生命科学专业建设、纯学术的交流确立为论坛的灵魂,也形成了平等、开放、互助的社区氛围。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富有人情味的社区氛围使得论坛能够聚拢大批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而这正是论坛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为日后的商业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招聘人员到电子商务
随后,越来越多的资深会员看到了丁香园的发展前景,他们甚至辞掉原有工作,专门来经营网站,希望把事业做大。2005年,李天天南下杭州创业。他并没有将论坛直接转型为盈利网站,而是和创业伙伴一起从论坛管理者的位置上退下来,单独注册成立了公司,将论坛和公司经营严格分离,以保证前者的学术性和中立性。
2006年起,丁香园开始了商业化的探索。这一年,丁香人才网成立,为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招聘服务。据丁香园CEO张进介绍,随着优质外资医院先后进入中国,优秀民营医院、健康管理公司、行业媒体的不断涌现,生物医药领域的长足发展,整個行业的人员流动会越来越快,这对于拥有大量专业用户资源的丁香园来说,是一個机会。和综合性招聘网站相比,丁香人才与社区结合,更加垂直,招聘信息的与投送也更加精准。2007年,丁香园意识到医生和医药人士有很多的科研需求,例如购买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于是建立了生物试剂耗材电子商务平台丁香通,供会员进行采购,从而涉足电子商务。
快速全面“互联网化”
2010年,丁香园建立了一支由医学和药学硕士组成的编辑团队,通过对丁香园用户的分析找出对相关信息有需求的医生,通过站内新闻、短信的方式向他们推广相关药品动态。据张进介绍,2011年,这项业务给丁香园带来几千万元的营收。给药企提供营销解决方案,让丁香园看到数据分析的力量。此外,丁香园还建立了丁香会议网站。据张进介绍,丁香园的客户主要是跨国制药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客户是医生。跨国制药企业的营销理念是更快更精准地将药品的学术信息传递给医生,从而影响医生的处方,推动销售。丁香园就是通过旗下国内目前最大的医生社区作为平台与制药企业合作。“以前是通过会议的形式,现在更多地是依赖互联网去做。”
2010年6月,原阿里巴巴支付宝数据库架构师冯大辉加入丁香园,任技术负责人。冯大辉的加入让丁香园全面“互联网化”。2011年以后,丁香园推出多款移动应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帮助医生和医药行业从业人员获取最新行业资讯和学术动态的。对此,张进表示,这個行业一個明显的特点就是需要终身学习,因为相关知识的更新从速度从数量来讲都是其他行业难以相比的。
丁香园还开发了针对医生的“用药助手”,该产品由一线临床医生参与开发,根据其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医务工作者随时随地查询药物说明书信息的需求。尽管目前市场上也有类似产品,包括一些医院自己开发的电子药典,但“用药助手”推出后还是受到了广泛好评。对此,冯大辉表示:“我们的优势在于懂技术的没有我们专业,懂专业的又没有我们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实力,如果又懂技术又专业的话,我们背后还有庞大的医生社区,通过社区协作的方式帮我们快速改进产品。”丁香园还开发了面向大众家庭用户的类似应用“家庭用药”,并建立了用于向患者就近推荐医院和医生的新网站“丁香医生”。冯大辉表示:“我们的产品目前主要还是面向专业用户群体,在未来,肯定还会占据一定的非专业用户的市场。”
成功的关键在于纯粹
2012年底,丁香园完成B轮千万美元融资。在互联网公司纷纷靠烧钱为生的今天,一家从個人论坛起家的专业网站是如何以低成本建立起自己的产品能力与商业能力的?对此,有媒体曾做过分析报道,最终落脚于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也有业内人士更全面地总结了丁香园的成功原因。首先,丁香园拥有国内最好的社区氛围,从而具备了较高的用户黏性,同时,作为垂直领域的行业网站,丁香园始终抱着开放的心态;其次,过早商业化会破坏丁香园的学术定位,导致丧失核心用户,过晚同样会丧失发展的机会,而丁香园的管理者把握住了转型的时机;最后,冯大辉的加盟,不仅加强了丁香园的技术力量,也扩大了其在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力。
在记者看来,丁香园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专注于专业人群,服务这一群体,依靠这一群体。这就保证了其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专业水准,对于行业网站而言,也许服务与产品的专业性而非网站技术或商业模式,才是其核心竞争力。而丁香园之所以能潜心耕耘专业人群社区,不被盲目扩张所带来的短期利益所诱惑,归根结底,源自于公司创始团队富于理想主义的创业初衷、对社区和公司理念的认同以及在具体业务上的务实精神。
即便走上了商业化道路之后,丁香园仍然坚持论坛的学术纯净性,即使是公司业务,也尽量加入学术内容。李天天曾表示:“裸的广告我们基本不做,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产品做相应的学术包装,变成知识竞赛、专家讲座、专家答疑、病例讨论、投票调查等等。医生最反感的就是纯粹的广告,而通过这种学术性的活动,医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种以知识驱动型为主的产品推广活动在国内的论坛中不是很常见,也可以算作丁香园的一個特色。”当被问及丁香园未来的“商业机会”时,张进表示:“我们目前还并不是特别关心这個事情。因为目前我们的生意可以足够让这家公司往前走,我们现在更关心的还是医生的需求是什么。这個行业的立足根本就是通过学术的方式去影响医生,而不是利益。”而作为丁香园技术负责人的冯大辉,也表示技术并不是丁香园最主要的部分。“行业网站用户有自身的特点。要根据用户自身的行为去做,这不是一個拼技术的事情。丁香园到目前为止,论坛也还是一個主要的阵地,大量的活跃用户,还接受这样的一個产品形态。我们就会想办法把这個地方去做好。我觉着这是和特定行业有关系的,医生群体就是这样的,我不大可能一年两年内就把这個群体的上网行为改变。技术上我不觉着有什么太多的挑战,去发现医生中潜在的需求,这個才是对我们的挑战。”
此外,在当今医患矛盾凸显的现状下,丁香园还关注与医生权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近年来的多次医患矛盾事件中,“丁香园”都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做客观细致地深入调查,找权威机构介入。这种专业领域之外在情感方面的关怀也为丁香园赢得了很多医生的好感和尊重。
对专业人群全方位的服务与关爱,为丁香园赢得了可观的专业用户资源。据丁香园介绍,网站目前汇聚超过350万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的专业工作者,每月新增会员3万名,大部分集中在全国大中型城市、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超过70%的会员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全国45岁以下,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中,90%以上均知晓丁香园。庞大、专业和高黏性的用户资源,使得丁香园无论推出业务还是产品,都能获得专业的数据和用户反馈,而这对于行业网站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谈到“数据+服务”模式的成功,张进就表示丁香园的数据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上,而不是数据量上。
尽管创业团队充满理想,在公司业务的具体落实过程中,丁香园又显得非常务实。正如业内人士评论的那样:不为VC所累,没有不扩张就要死的压力,试错成本较低,慢慢做,找方向。用冯大辉的话讲,“丁香园给别的创业者的启示就是——坚持。”
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康复医学的需求的增加,其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逐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全国各地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康复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尤其是综合医院内康复科的设置受到了广泛关注。
1989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及“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提出了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的标准并作了明确的规定,1996年卫生部正式颁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对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作了明确的规定。从此,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康复医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当前,学科名称和内涵须进一步明确和统一;康复医学科带头人匮乏;康复人才培养滞后,康复科人员资质参差不齐;不重视科室质量管理、康复医疗资料记录不全;康复治疗操作不够规范,存在违规操作隐患;院内管理无序,缺乏行业约束管理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康复医疗名不符实的服务;康复教育不规范等。
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发展已经有20余年,发展很快,势头也很好,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许多方面都要与国际接轨,康复医学这门新兴的学科也不例外。
康复医学也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根据我省三级综合医院三类指标评审标准康复医学科是必设的一级临床专科。
康复医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康复医学的基础学科;②临床学科康复治疗学科;③康复护理学康复工程;④中国传统治疗;⑤文体治疗;⑥康复护理;⑦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