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地理课学情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7 11:12: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理课学情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地理课学情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

随着我国新课标准的实施,对地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加了解地理知识的价值与作用,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地理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就要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与氛围,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1]。另外,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

1.地理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

1.1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单一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地理情境的创设。但是,有时候老师精心创设的地理情境并不能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导致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单一,与教材内容不能合理的融合在一起。首先,教师要明白教学情境的设计不只是照搬课本,要分阶段分步骤设计每一个环节,让情境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2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死板

教师在采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要注意让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大部分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模式,变成电脑的操作员和解说员,从而忽视对地理教学内容的关注。导致的“多媒体”喧宾夺主,把情境教学变成次要。

1.3地理情境教学不能与生活实际结合

教师在地理教学情境设计时,都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往往容易会忽视与教材结合和生活实际结合。因此,老师在创设情境教学必须要有生活性,与学生紧密联系,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问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地理知识很好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2.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情境的策略分析

2.1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也是日益突出。因此,教师在地理学科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外,很多的知识只是仅仅依靠书本的文字和图片就想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显然是不太可能,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所拥有的特殊效果与情境教学结合就能达到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例如,鲁教版初中地理《“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这篇课文教学中,使用动态模拟,把“长江三角洲”录像剪辑成一个个的视频,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将复杂的内容与视频进行展示[2]。其次,教师把课堂创设成“长江三角洲”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把课文知R与情境相结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多媒体与教学情境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与探索精神,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2.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针对上述所说的教师在地理教学情境设计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容易忽视与教材结合和生活实际结合,给出了实际的解决措施。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和最了解的。许多的地理课本内容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比如一些自然特征、中国地理差异、天气和气候等。所以老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鲁教版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这篇课文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收听和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并且知道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分析实际的天气变化过程及其原因。比如,老师在上这门课程时创设一个情境,让一些学生装扮成天气播报员,一些专门负责收集资料等[3]。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内的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在情境教学中,老师结合课本对天气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系与探究兴趣,还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3实施课内外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大量的课内外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领悟到知识的情趣。例如,老师在鲁教版初中地理《位置与范围》这篇课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比较“班级”的范围与操场的范围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课外的操场活动[4]。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查找大量的相关参考资料。然后讲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从而引出亚洲的地理位置与范围,提出相对应的情境问题,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把课内外活动与教学情境相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对地理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利用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与创设情境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等,创设出了适合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情境,达到了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庆明著.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2]杨旭昌.地理课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案例的设计策略[J].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15(25):109-110.

篇(2)

中图分类号:G423.07

1.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掀起了课程建设的,项目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成为课程开发的主流方法。由于计算机专业很多课程即要求学生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使课程开发困难重重。机械的按照项目课程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方法开发的课程往往效果不理想,本文提出的基于学习情境分层递进与能力目标多元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在《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实战》、《网络攻击与防御》两门课程的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方法。

2."分层递进"学习情境设计与编排方法

2.1 学习情境设计的分层原则。"分层"是把一门课程的学习情境分成两层,第一层学习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重点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层学习情境中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项目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单项技能,要求学生综合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2.2 学习情境编排的递进原则。"递进"要求每一层的学习情境之间要有一定的递进关系,两层学习情境之间也要求有一定的递进关系。这个原则遵循了人类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如《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中学习情境的编排遵循两个原则,网络规模有小到大,知识和能力复杂度有简单到综合。

3.创建并实施能力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3.1 能力目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背景。在我们教学实践、就业工作、企业访谈中发现,同样是网络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有很大差别,如企业中关于网络安全的岗位分为售前工程师、销售、安全顾问、售后工程师、安全实施工程师,对于售前工程师工程要求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对网络技术只要求总体上的把握,不需要做具体的实施,而对于安全实施工程师更加偏重于技术细节。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班的学生中有些适合做售前工程师、销售,有些则更适合做安全实施工程师,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往往用一种标准去要求和考核学生。通过这个项目做一些改革,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2 能力目标多样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能力主要分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不一样,对这三方面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准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任务时,让性格外向、希望从事售前工作的同学有更多机会从事组织和汇报工作。课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模拟项目招投标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对抗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PPT汇报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学生创新。

3.3 能力目标多样化教学模式中的考核方案。我们为不同的角色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方案,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工作业绩(角色扮演、工作态度),通过学生自评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从教师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

4.基于学习团队的个性化指导教学方式

由于是大班教学,很难做到个性化培养,由于我们的学习情境往往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团队之间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个团队进行个性化指导,因此我们创建了基于学习团队的个性化指导模式。这个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前提,在注重团队内成员的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要求团队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很多基本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得到解决,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学习团队进行个性化指导。

5.结束语

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的课程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学习情境的设计原则必须要和课程的特点相结合。尤其是第一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学习情境往往难以实施,因为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一般要求每个学习情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大部分来自企业,虽然有的教师会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实施,但还是很难实施,"分层递进"学习情境设计与编排方法很好的解决了学习情境设计流于形式的问题。

基于能力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源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宗旨在于在现有教学条件下,通过能力目标多元化教学使的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和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篇(3)

新课程的改革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将“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中地理教学在经历这股改革之风后,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课改核心理念的理解、新课程内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思维的引领等都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

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同学者对其的理解不甚相同。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张景焕等人从“教学设计流程”角度对教学设计能力的界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就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结果的评价六个方面。

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涵盖的内容

1.教学内容丰富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对新课程改革前陈旧的教材内容的摒弃以及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扩展。教师应在分析并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材予以归纳整理,充分理解并掌握教材的特点与难点,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相联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情分析及时

通常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生理心理状况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理解能力,以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于学生易于掌握的内容,如,遇到等高线、海拔、地球自转公转等概念性内容时,可以稍做解释,一遍带过;而对于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如,五带的划分、陆地地形、世界气温分布等内容时,就需要详细讲解它们的异同点。及时进行学情分析,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

3.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地理课程目标确立了三维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决定着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地开展与实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尝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享受地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使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并乐于学习地理知识。

4.教学方法灵活

教师应该摒弃课改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灵活地选定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繁杂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以及复杂抽象的地理图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等,灵活选择模块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灵活教学的目的。

5.教学过程生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以课堂为载体相互交流活动的过程。衔接自然、逻辑完整的地理教学过程是达到高校课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情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主动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合作及探讨,打造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与探讨中,主动去了解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对于掌握地理知识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个性。

6.教学评价准确

准确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目标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最有效途径。教师能够从中发现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措施

1.深刻体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了解教学新理念

课标具有引领性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初中地理新课标对地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等都有详细的说明。深刻体会新课标,有利于教师了解新课改后的教学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做好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新课标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到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以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这一课时为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实验课,带领学生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并用做好的模型演示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理解知识。

2.准确把握新教材,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新教材的内容,才能完成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充分阅读新教材,准确理解新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知识的相关性、重点与难点等,并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定位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学习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达到“用教材教,借教材学”的境界。以海陆变迁这一课为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通过联系实际、资料查找完成这一课程的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教材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也利用教材学习到了更丰富的知识。

3.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明确自身角色扮演

新课标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充分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应该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朋友、伙伴的身份带领学生畅游地理知识的海洋。教师在教学中,应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引导、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不是轻易地将问题方向和答案告诉了学生。教师应明确,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师是参与者,参与地理课程教与学的活动。整个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然后相互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4.综合了解学生情况,积极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理解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等都影响着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做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认识大洲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分组教学与学习,每一组学生都是强弱搭配,分工合作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整理归纳后向大家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在这一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要做到这种全民参与式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学习课程。

初中地理教师只有合理地完成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在新课标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主动培养自己所缺乏的能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达到新课改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

篇(4)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争取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和教材情况分析

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本人承担七年级80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全班45个学生,从六年级毕业成绩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从以往的情况看,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每周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xx年5月第一版)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

四、工作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节课,努力讲好每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备课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备课准备充分的素材。

9、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篇(5)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工作计划的要点,结合本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科学课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科学课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任务

1、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更新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2、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公开课、网上教研、业务学习),圆满完成上级和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研究任务。

4、狠抓常规教学的管理与落实。加强集体备课,督促每个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研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5、加强科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上好实验课,并作好记录。

三、具体措施

1、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本学期3---6年级全部使用新教材,而且新任科学课的老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不熟悉,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尽快熟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努力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投入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去。

2、新教材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而且缺乏教学参考资料,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让教师在一起互相探讨教学方法,将每一课都落到实处,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新教材是以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中,各任科教师要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材料,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在各班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二

一、整体情况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三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认识大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62-02

一、原因

1.客观原因。(1)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对地球运动学习必要的知识准备。首先初中地理的知识比较简单且易学,考试很容易得高分,加之会考难度不大,以至于初中地理在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都未得到重视。然而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由于还没有分文理科,要学的学科和知识特别多,负担重,必然在学习的时间和努力程度上有主次之分,又由于高中地理的深度及广度都是远超初中地理的,加之地球运动这一节又是高中地理中非常重要及难度极高的知识,对于刚升高一的学生还未接触到一些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的前提下,这在教学中的“断层”,又进一步增加了其对理解掌握。(2)课程标准的宏观性和书本内容的基础性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地球运动的标准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活动建议是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传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1]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内容主要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物体的偏移、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课程标准的宏观性和书本内容的基础性显而易见,然而客观事实是高考地理这方面的考点是十分有深度和广度,以至于学生需要很多课外复习资料来补这方面的知识。(3)对地理学科的特点认识不够,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尽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其具有综合性、地域性的特点以及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都非常明确,但是由于受制于初中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想真正的认识地理学科的特点还是非常难的。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像以前初中阶段的读读背背一些地名、物产、河流、湖泊……这一重记忆轻理解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地理特别是地球运动的知识需要理性思考理解及计算推理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了“地理书有趣,地理课好听,地理题难做”的感受。[2]

2.主观原因。(1)学习地理兴趣的不足,内驱力不足。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兴趣和内驱力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觑的,当然学习地理也不例外。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习地球运动的高一阶段,学文学理、主科、副科的错误思想下,对于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更不用说本节知识的学习上更是难上加难。(2)地理学科思维的缺乏对于地理学科思维的发展,许多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对地理教育目的看法中提到“在地理教育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要放在首位,尤其是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大量的知识灌输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地理学科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使之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科中的各种问题。[3]所以在学生地理学科思维缺乏的阶段,对于地球运动更加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运用下,使之更加难上加难。(3)师资匮乏,教法单一。20世纪90年代初地理一度中断高考,很多中学地理老师流失,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的萎缩,导致中学地理教育人的匮乏,虽然已得到很大改善但现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地理老师不是地理专业,地理知识与素质不高。尤其地球运动的知识需要用到多媒体资料从而动态地演示讲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掌握。

二、对策

对此根据以上的原因分析,主要从教材和教学上综合提出本人的浅薄看法。

1.教材方面。深化初、高中的地理教材的内容,改进评价体系。目前的初、高中的各版本教材在衔接上有一些脱节,由于现有的评价体系上,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深化与延伸,解决学生对教材知识结构与评价体系的不吻合的问题。当然在此对于学习评价体系中,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态度、能力的培养,减少死记硬背,多让学生接触地理生活,尽可能在完成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快乐轻松地学习。

2.教学方面。(1)调动积极性,参与其中,增加兴趣。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借助适当的多媒体或实物让学生参与其中思考理解,特别在新课导入阶段,通过这些对教学的优化,提高本节教学质量。(2)加强教师的自身专业锻炼,强化地理教学能力,能对于不同内容提出最适合学生掌握的方法,比如:利用思维导图从整体把握本节知识结构(见图1),提炼地理数据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等等的认识,[4]巧用数学思想和对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地方时的计算以及问题的解决。[5](3)学法指导,提高效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一直倡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这节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教师用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兴趣、理解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之后,就是学生的灵活掌握与应用。此节的知识比较抽象,就要求教师在已有的经验上传授一些学习“法宝”,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事实,理解其运动原理,用实际例子说明其原理、分析在自然社会中出现的地球运动现象,特别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唐红让.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情分析及应对措施[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0):44-44.

[3]邵志豪,袁孝亭.注重学科思维训练的地理教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1,(3).

篇(7)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不积极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作为任课教师确实感到很着急,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目前地理科不是中考的统考科目,大部分学生、教师、领导、家长都不重视,觉得地理科不重要;一个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得法。那么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奋斗目标并注意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融合起来,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一个学生对一个科目学习态度的好坏,是影响该科学习效果的优劣,是有无兴趣的根本。由于目前大部分学生视地理科为“副科”“杂科”,认为学得再好也没有用,即使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有认为学地理是“白浪费时间”,加上一些家长、教师也向学生灌输“地理科不重要”的思想,加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针对这种现象,作为地理科的任课教师,首先要做好的事情是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在讲这门课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习地理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和帮助,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地理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基础。其次让学生确定奋斗目标,激起学习动机。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航标的轮船,到处乱窜。只有确定奋斗目标,学生为了达到这目标而努力,才能激起学习动机,一个在课堂上的学生,如果毫无学生动机,“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学生充耳不闻。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对学生也毫无用处。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习是内因,正如有人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儿饮水。”学生只有学习动机,才有兴趣可言。要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教师在教学方面下苦工外,还需要家长、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支持,共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班主任、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本人曾遇过这样的一件事情:七年级新生的一个晚自习课轮到我值班,学生有的做作业,有的看地理课本,某班主任走进教室见状, “晚自习,应该多复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像这样的书就不用看了。”某班主任一边举起地理课本一边说,在一旁的我目瞪口呆,从此以后,晚自习课再也没见到学生看地理课本了,上地理课学生也变得很散漫了。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必然使学生索然无味。要想扭转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现象,就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三、引用趣味故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中学生稚气未脱,还喜欢听故事。在地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讲一些趣味故事,既生动活泼,又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世界人种”时,我引入趣味故事法说:“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里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戴勒盯着的脸看,一句话都不说,主席看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着我看?’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副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到直言,‘我的脸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人的脸,而西方人不行。’”又如,讲“季风气候”一课时,引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当时正值隆冬,赤壁战场盛行西北风(冬季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如果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为此,周瑜焦虑成疾,一筹莫展。正在这危难时刻,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通过天气气象的变化,准确地预测到当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偶然出现刮东南风现象,结果助吴火攻曹营成功,大获全胜。”如果此讲课生动风趣,学生乐听乐学,寓教于乐。

四、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标中提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如果能够让学生觉得学地理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用,他们会变被动为主动,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例如,讲天气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时,我举一个例子:广州南方大厦的经理,有一年冬季从当地的气象台得知来年春季本地区雨量多,雨季时间长,便把深圳一家公司积压20万把雨伞全部低价揽过来,当时公司职员大都感到不可思议。到第二年春季,果然广州地区的雨一场紧跟一场。由于许多商场未备好货源,城里的人为买雨伞都纷纷往南方大厦跑,于是,几天时间内,20万把雨伞一售而空。南方大厦净赚60多万元,以借雨伞营销赢得出一场市场竞争的胜利。又如讲日本经济,举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老师买了一套新房子,准备装修,但是老师对装修一点也不懂,现在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帮教师出出主意,怎样做才能花最少的钱装修出最佳的效果和质量?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组:怎么购买装饰材料?第二组:怎么把材料运到家?第三组:怎么请装修工?第四组:怎样做监工?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装修这个道理,产品的生产也是这个道理。通过用生活中的小例子分析,贴近学生的生活,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引导到工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再根据日本的国情分析出日本经济发展战略,这样,学生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的生活具有意义。

五、引用诗歌、民谣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穿插一些诗歌、民谣等,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学生乐学乐记。例如:讲高山气候垂直变化时,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讲到我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时,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地球公转和自转,引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迎天遥看一千河”。讲海陆变迁时引用“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举行,若出其中。”“星空花草进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等诗句。讲内蒙古高原时引用“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利用地图、地理漫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讲中国行政区划时,先让学生辨认各省的轮廓图,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描绘一张中国行政区划图,描绘出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再剪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然后进行拼图比赛。

教学中,如果根据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的地理漫画,作辅助教学,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讲水资源时,选用“就地取材”这一幅漫画:一个书生用毛笔往满是污水的河里一蘸就用河水作墨汁了。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回答:由于工厂污水,农业使用化肥、农药,流入江河,使河水遭受严重的污染。又如,讲森林资源的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幅漫画含义:由于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丧失了理想的栖息地,产生了生存危机,所以小鸟要求伐木工人把它带走。

用灵法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间一长,学生们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什么知识,兴趣永远排在第一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都有不如乐之者。”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才会积极思考和认真钻研,学生只有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常恰当地教育好学生,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满堂灌的方法,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篇(8)

现在一般提到的环境教育均是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即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使人们在有效参与环境事务的活动中了解环境的有关知识、技能,同时在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中学地理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有关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也使地理课程渗透环境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中学环境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代环境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伴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开始。1992年11月,我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将环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中。环境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做法,探索出诸如探究式、互动式等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环境教育重点除了在教授学生系统的环境知识,培养他们的一般环境意识,建立他们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和态度外,还要求教师注意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其发现生活中的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分析和判断,进而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形成一种自我行为。

二、中学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环境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教师对环境教育有较正确的认识,但对环境问题了解少,对本区域环境问题关注也不多,对个人在环境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原因,地理教师都只是把精力集中在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上。在环境教育中教师遇到的困难主要有:领导不重视、课时紧、资料不足、缺乏经费。

2.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中学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比较随意,没有确定的目标指向性。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行环境教育、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多数教师对环境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还不十分了解。

3.缺乏学科交流合作

现在我国环境教育工作主要由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教师来担任,他们受过相关专业的训练,却缺乏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系统培训。环境教育本身具有综合性,教师教学却局限于本专业内容,把环境知识作为所教学科的延伸内容,所以,对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不敏感,对环境教育的方法、技能不了解。这造成各学科之间缺乏沟通,使环境教育低水平重复,没有实效性。

4.教学策略不足

环境教育实践性强,环境教育应充分运用各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思维能力、操作技能的策略,以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但目前在中学地理环境教育中仍以讲授法为主,其次是演示法、读书指导法。而调查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法这些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

三、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环境教育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定差距,要使我国的环境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应在下列几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环境教育师资缺乏,必然影响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加强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利用节假日请专家对教师进行集训,或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交流。培训中还应加强教师环境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围绕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独立设课、课外活动等内容,提高教师制订教学和活动计划,调查和评价当地环境问题,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探索环境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

2.结合国情教育进行环境教育

国情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的环境承受着人口和发展的两大压力,中国的环境问题不仅有人为的环境问题,还有频繁多变的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通过对我国的国情分析,使学生懂得以下的问题:(1)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我国环境问题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荒漠化进程加快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结合乡土地理进行环境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破坏环境的事例,教育他们认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家乡环境状况及发展变化的调查。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到有关部门获取相关的资料等措施,可以对家乡的环境问题有直接的认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的了解,还可以使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更加关心环境、热爱环境。既提高了他们的环境意识,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现在一般提到的环境教育均是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即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使人们在有效参与环境事务的活动中了解环境的有关知识、技能,同时在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中职地理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有关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职地理教育的使命,也使地理课程渗透环境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中职环境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代环境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伴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开始。1992年11月,我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将环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中。环境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做法,探索出诸如探究式、互动式等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环境教育重点除了在教授学生系统的环境知识,培养他们的一般环境意识,建立他们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和态度外,还要求教师注意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其发现生活中的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分析和判断,进而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形成一种自我行为。

二、中职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环境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教师对环境教育有较正确的认识,但对环境问题了解少,对本区域环境问题关注也不多,对个人在环境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原因,地理教师都只是把精力集中在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上。在环境教育中教师遇到的困难主要有:领导不重视、课时紧、资料不足、缺乏经费。

2.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中职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比较随意,没有确定的目标指向性。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行环境教育、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多数教师对环境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还不十分了解。

3.缺乏学科交流合作

现在我国环境教育工作主要由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教师来担任,他们受过相关专业的训练,却缺乏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系统培训。环境教育本身具有综合性,教师教学却局限于本专业内容,把环境知识作为所教学科的延伸内容,所以,对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不敏感,对环境教育的方法、技能不了解。这造成各学科之间缺乏沟通,使环境教育低水平重复,没有实效性。

4.教学策略不足

环境教育实践性强,环境教育应充分运用各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思维能力、操作技能的策略,以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但目前在中职地理环境教育中仍以讲授法为主,其次是演示法、读书指导法。而调查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法这些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

三、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环境教育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定差距,要使我国的环境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应在下列几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环境教育师资缺乏,必然影响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加强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利用节假日请专家对教师进行集训,或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交流。培训中还应加强教师环境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围绕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独立设课、课外活动等内容,提高教师制订教学和活动计划,调查和评价当地环境问题,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探索环境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

2.结合国情教育进行环境教育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95-1

一、运用电子白板,课前做好有效准备

首先,学生课前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参与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甚至是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带着问题去备课,效率就事半功倍了。例如: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中,首先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大致了解一下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方式及形成的地貌类型,因为学生在日常活动和旅游活动中见到过多种不同的地表形态,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基础,所以让学生收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例如:喜马拉雅山形成过程,岩浆活动等与内力作用有相关视频;风蚀蘑菇、沙滩等与外力作用有关的图片,学生在收集这些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会对教学知识有个初略的认识。这样,既会对课上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又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的。

其次,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环节。教师利用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所带疑问,可以初步进行学情分析,例如:本节课学生对一些景观图并不陌生,但“图文转换”仍是学生的弱项,教师把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与自己上课需要用到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保存到交互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在课堂上随机调用,这样在学生的合作下,在电子白板技术支持下,教师课堂展示过程将更自由更丰富。

二、如何有效挖掘电子白板在地理课堂的潜能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非常灵活地实施教学过程,它比普通的多媒体增加了好多实用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是一般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所不具备的,因此如何把这些实用的功能应用到地理课堂中去呢?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电子白板播放器功能。让学生在优美的钢琴曲中感受自然界美景,进行了本节课的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知识获取的渴望;(2)插入文件功能。在学习内力作用的时候,我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视频导入电子白板中,形成白板课件,插入的视频可以随意缩放,非常方便,以此来刺激学生眼球,可以加深印象;(3)绘图功能。在讲到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知识点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东非大裂谷、华山图片通过拖动、放大与原景观图结合,让学生通过此功能在电子白板上直接版图绘出其成因,当时学生都产生浓厚的兴趣,踊跃参与。这也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达到了教学目的;(4)遮屏的局部遮挡功能。地壳垂直运动案例中,将重点强调的图片遮挡,使学生醒目易懂。在讲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我充分用了电子白板的;(5)拖拽功能。将多张图片展示给了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所学知识实用化,加深对本节内容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6)电子白板的书写、橡皮擦功能。让学生在景观图片中演示形成原因,生动直观,学生充满着足够的热情和好奇,在后面的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我边讲边画,直接在白板上演示,效果直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节省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此外,在学生做练习时我利用教学平台出题,学生则通过按表决器来回答,电脑马上能呈现统计结果,还可以穿插网络课件进行课堂反馈。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实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同时也为有能力的孩子完成开放题创造了一定条件。

三、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有效的师生教学反思

篇(11)

[作者简介]黄莉敏(1969-),女,湖北潜江人,湖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钟儒刚(1963-),男,湖北监利人,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湖北咸宁437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北科技学院重点教学立项“基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Z01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2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所占比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教师教育课程最低总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30%以上。这一重大变化,将改革重点聚焦为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也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论是师范院校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师教育类核心课程,其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地理教学论应构建基于技能培养的课程群体系

地理教学论既是高师院校体现地理教师专业特点的重要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理念价值取向、功能特点、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观和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的变化,要求地理教学论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方案等方面作出相应变革。

地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中,尤其凸显技能培养,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常规教学技能,更强调应娴熟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赋予的新技能与方法,包括课中和课外共计16种技能(见下表)。

地理新课程技能类型的数量增加和内容创新,对高师院校地理教学论仍以单一课程方式存在(一般54学时),并在这单一课程中要同时完成理论概括与新课程下的多项技能训练两项性质不同的任务的现状提出了质疑。调查表明,当前地理教学论单一课程方式无论从教材编写还是学时安排上都很困难,其结果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师范生远离中学职场“以技取人”的门槛准入和对“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因此,对地理教学论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融合与分解,打破单一课程方式,构建多门相互关联的、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的课程组建课程群,增加地理教学论课时数,是践行《纲要》、落实新课改目标的路径选择,也是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基于技能培养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设计(一)课程群及其构建意义

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课程集群。构建课程群的目的应基于师范生从业需要和学科课程发展需要,达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益。通过课程群建设能去旧删重,增加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新内容,使课程功能更完善,实现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功能最优化。

(二)课程群特点

课程群具有内容相关性、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性及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等特点。内容相关性表明课程群中的课程应切合时代,能指导师范生掌握中学地理课堂相关教学技能,相互之间的内容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联系,能够扩充单一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中欠缺的知识,增大知识容量,帮助师范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教育知识体系。课程群的建设实际上就是课程群如何融合与分解,它是对课程的再设计。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表明,要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需要、学生就业需要将现有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视整合,去陈存新,并就知识的相关性重新分解归并入相关课程,或增设新的课程,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在设置中要关注内容体系,注重各课程的互补性,避免重复性,即时融入新的知识。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表明各门课程在课程群总目标指导下具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子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形成地理师范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模块。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体系设计

根据课程群内涵与特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构建基本思路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和地理学科特点,依据地理教学技能分类和实施的时段性、各种教学技能关联性、性质差异及在课程中所处地位,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维度”,对现有地理教学论内容基于社会发展、学科需求进行全面融合与剖析,将原有的单一课程分解成内容上具有紧密逻辑联系和互补性,利于掌握地理教学规律和凸显全过程技能培养的多门独立课程。构建后的地理教学论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如下图所示。

1.一个中心——核心必修课。教育理论是师范教育的必修内容,是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指导着教学实践活动,后续的一切教学技能课程都以此为准绳进行设计与教学。在课程群构建中,保留原有单一课程设置下的地理教学论中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论、教材论、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和教学心理论等知识板块,融入最前沿的研究内容,设置偏重教育理论的新课程“地理教学概论”作为地理教学论核心必修课,用以学习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技能。该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师范生利用教育教学心理学理论分析中学地理课程基本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设计与编制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规律及学生心理等技能。

2.三个维度——辅助选修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围绕核心必修课“地理教学概论”,在其指导下以选修课的开设方式对其进行拓展和补充。(1)方法操作技能类课程。主要是指课堂(中)教学方法方面的教学技能,设计以下两门课程:一是“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地理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一系列教学技能和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技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地理教学技能的核心所在。在单一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常常仅以节的编制而存在,内容简短不全面,与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所处核心地位不相称。保留常规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课技能等内容,融入新课程要求下的地理教师教学创新技能、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技能等内容,整合为独立核心专业限选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能系统性、可操作性、全方位地培养师范生的多种课堂技能。二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地理新课程理念特别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是《高中地理(必修3)》的学习内容和高中选修模板课程之一。“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3S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生产生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中增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对其他地理教学技能具有补充、辅助的作用,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地理研究技术的了解与应用、地理区域系统思想的建立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培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通过该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能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中学地理教学相关问题的能力。(2)设计研究技能类课程。构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前)和“地理教学研究”(课后)两门技能课程。“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为地理教学活动科学规划蓝图的过程,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控性,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作为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群重要专业限选课程之一。以往在诸多地理教学论教材编写中,将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地理教案设计、地理教学技能设计等内容重复、混合编写,并纳入地理课堂教学论章节是不科学的,因此独立开设“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厘清教学设计内容尤显必要。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地理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及教学过程设计等要素。此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师范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素及方法的技能。“地理教学研究”课程。通过前面理论性课程、课前课中的师范性技能课程设置与教学,基本能使师范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技能的理论与方法、原则和规律,意味着师范生对中学地理课改理念“入门”了,教学技能训练也“上路”了,意味着会教了,但21世纪培养的中学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必须成为“教师即研究者”,做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新课改教师观的最新阐释。因此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研究意识与教学研究技能,提高师范生从教研究能力,增设“地理教学研究”技能课程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3.实验实践技能类课程。在地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地理事象形成过程的时空跨度大、原理复杂,讲解起来抽象难懂,往往需要借助于实验模拟或实践观察等来帮助理解,这类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最常见的方法,在我国一些重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正逐步引入,但对实验技巧把控、实验内容的系统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在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开设“中学地理实验技能”课程,建立大气运动类、地球运动类、地质类、水文类、环保类等模拟实验室,培养师范生的动手、观察能力,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开发与应用,解决地理原理教学“难”度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实践环节。为使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在中学实践中的应用得到反馈与改进,有必要将实习活动分阶段一和阶段二(以往只一个阶段),阶段二旨在阶段一反馈基础上提高教学技能。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实施计划

地理教学论课程是高师院校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安排教学时数一般为54学时,远不能满足对师范生进行系统教学技能培养的需要。通过增加课时,从课程性质、课程学时、学分、开设学期、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进行设计,“一个中心”的“地理教学概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48课时,课外6节),开在第四学期;考核方式为考试。“三个维度”课程全部为考查课,其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设置为限选课,分别为45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二学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教学研究”设置为任选课,分别为18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教育实习1”和“教育实习2”为必修课,时长分别为3周和4周,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学期分皆为3学分。

上述课程群计划的课程结构从类别上包括专业必修课、辅助选修课,课程计划设置合理,较好地吻合了新课程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了大学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