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7 09:41: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02302

武汉服装产业秉承长江经济带优势,汲取九省通衢的城市“营养”,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海派、粤派、京派”并为四大派系,在本地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多达2000家,年产值达60亿元(其中女装占80%以上),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我们发现近年来沿海纺织服装城市迅速崛起,武汉纺织服装产业的市场地位有所下滑,其发展速度也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同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相比,近年武汉市规模以上服装工业总产值均相对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如图1所示),竞争力相对薄弱。

图1上海、广州、杭州、武汉规模以上

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网,广州、杭州、武汉统计信息网。

1“钻石模型”理论

“钻石模型”是分析产竞争力的工具。它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来的,该模型认为:某个国家或产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从4项关键要素出发,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根据这4项关键要素(政府和机遇作为辅助分析参数)形成的“钻石模型”是一个双向强化的系统,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于企业,决定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鉴于此,本文借助“钻石模型”对武汉服装产业的竞争力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当前影响和制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而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相应途径。

图2“钻石模型”在武汉服装产业的应用

2基于“钻石模型”的武汉服装产业现状和问题分析

2.1生产要素方面

生产要素,它指的是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服装产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源。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带,商品流通极为发达,铁路纵横、公路成网,占尽地缘优势,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而本地有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系列高等院校,在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方面人才供给充足,这些都为武汉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近年来沿海城市的“用工荒”开始蔓延到武汉地区。武汉市人社局调查统计测算,2014年武汉企业缺工9-11万人,比去年增加1-2万人。由于沿海发达地区的薪酬水平较高,武汉本地人才流失严重,如在广州、深圳等地,武汉本土的服装设计、管理和技术人才随处可见。武汉服装企业如何“礼贤下士”,吸纳专业人才进入企业,并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2需求要素方面

需求条件,它指的是国内市场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武汉市城市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消费投入也不断增加,占生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图3所示。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衣着投入比重从7.52%上升至2011年生活消费总支出的9.21%。

然而,汉产服装本土市场覆盖率不高,王府井百货、大洋百货、新世界百货等标志性卖场中也不常见。另外,数据显示武汉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呈现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89.36亿上升至2013年的182.8亿,2011年增值幅度更是突破35%,服装零售业的营业收入高达7574.2万元,然而盈利却出现2315万元的亏损(注:数据来源于武汉统计信息网)。笔者认为,武汉服装产业逐年递增的产能多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加工环节,加上人工成本和原材料费用的增长,众多武汉服装企业难免会出现盈亏的现象。由于创新能力不足,汉产服装并未大批量走向高附加值的终端,整体在服装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图3武汉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支出

数据来源:武汉统计信息网。

2.3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方面

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它是指与某个产业相关联的上游产业和互补性产业。在价值链中上游作为支持性产业的面、辅料产业,武汉及其周边城市棉麻丝产量虽大,但质量不高,真正适用于纺织企业生产的棉花、化纤也大都依靠外部引进,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由于缺乏配套的机械工艺设备,纺织企业对原材料大多以初加工为主,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高档优质面料需由外部引进。据统计,武汉服企年面辅料采购金额达30亿元,其中80%面料要从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采购,仅20%由武汉本地供应。

武汉拥有众多服装专业市场,如汉正街的品牌市场、第一大道、万商白马、库玛服装城等大型批发零售市场,这些专业市场为武汉服装企业构建国内销售网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大多数服装企业营销手段相对落后,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现代营销技术的应用并不普遍。

2.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方面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是指某个产业中的企业在特定环境中采用何种组织结构,如何创立、组织、管理公司,以及竞争对手的表现。武汉服装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营相对分散。经营方式上,武汉服装企业多数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生产中低档产品,相互模仿、低价竞争现象很严重。本土市场上,外来企业凭借其特色鲜明的产品、先进的营销模式不断“攻城掠地”,如国内的雅莹、福田、太平鸟,欧洲时装集团绫致、韩国百家好、意大利欧时力等,他们旗下服装品牌均已经遍布武汉各大卖场,严重威胁了汉产服装在本土市场的地位。

由此可见,导致武汉服装企业整体竞争力不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大少强,缺优少名”。尽管近年来部分服装企业调整了发展战略,逐渐重视自主品牌建设,但武汉服装企业在知名度、美誉度方面同国内一线服装企业、国际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曾经红极一时的太和、佐尔美、红人、雅琪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服装龙头企业也未能真正发挥“带队领跑”的作用。

3武汉服装产业提升竞争力的对策

3.1培养和引进人才,增强人才归属感

人才是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它对武汉服装产业的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改善人力资源供给的措施:首先,服装企业可与本地高校合作,以“就地取才”的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在此基础上培育高素质的设计、管理和营销团队,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才储备;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建立符合市场需求、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公平公正的竞升环境,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最后,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协作发展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已有员工的归属感,并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的加入。

3.2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我国纺织服装业已经进入了靠智慧创造价值的时代,纺织服装企业需要依靠创意来生产出具有差异性的产品赢得市场。政府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第一,可采取财政贴息或直接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制衣设备和服装CAD、CAM设计制造系统,提高制衣工艺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第二,应通过制定服装行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实施细则来指导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第三,可通过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提供创新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合成纤维与高科技面料的开发、服装设计等领域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推动武汉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

3.3鼓励武汉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完善产业链

武汉服装产业高端配套缺乏,致使产业链不完整,产业运营成本上升。政府可依托新洲区、蔡甸区、汉南区等现有的产业基础,建设纺织生产加工配套基地,形成集种植、纺织、印染、面料、辅料、成衣加工等生产环节合理分工的完整产业链,高效运用现有资源,达到全面控制综合成本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尽快

推出相应的鼓励政策,吸引国内外原辅料、配饰及其他

高端加工配套厂商的进驻,鼓励纺织服装上下游生产企业合理布局,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群。

3.4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汉产服装整体形象

品牌作为能给产品增值、为企业带来溢价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重要“武器”。武汉服装企业在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第一,提升产品质量、突出产品特色,以产品的吸引力为品牌营造良好口碑。第二,细分市场需求,挖掘潜在的消费群体,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特征提供个性化的服装产品,进而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第三,开展整合营销传播,综合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如专卖店、广告、新闻、模特T台秀、销售人员现场介绍等,向消费者传达连续一致的品牌价值主张,促进品牌形象的提升。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服装龙头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发挥汉产服装优势。

参考文献

[1]丁,陈岚.武汉服装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讨论[J].法制与社会,2008,(10):226227.

[2]Michael 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The Free Press,1998:131.

篇(2)

摘 要:文章选取了2007年到2011年五年以来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最佳实践50强排名中与天津市相关的前10强企业进行分析

>> 天津市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基于“五力模型”分析 基于SSM模型的天津市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评价分析 基于五力模型的价值交换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MSLC―EP项目竞争力的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民航客运市场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天津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互联网金融产业竞争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的天津市建筑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路桥施工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的陕西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国饲料企业竞争状况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英语培训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基于五力模型的电解铝竞争环境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新疆番茄加工业竞争环境分析 基于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湖南旅游业竞争环境 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国手机银行竞争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VMS产品行业竞争分析 基于“五力模型”的招行微信银行竞争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

5.刘辉群,赵欣.天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6.鼎韬服务外包研究院.服务外包城市陷招商窘境 应立足本地优势[R].,2012.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134)(责编:贾伟)

篇(3)

我国服务外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成效显著。据商务部服贸司统计,2013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继续保持强进势头增长,中国共签订承接服务外包合同167424份,合同金额954.9亿美元,执行金额638.5亿美元。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623.4亿美元,执行金额454.1亿美元。近五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合同执行金额与离岸合同执行金额每年同比增长率均在30%以上。由此可见,服务外包在我国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图1 2009-2013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

一、钻石模型简介

钻石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又称钻石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由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的原因。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的竞争力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除此之外,政府及机会因素对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同样至关重要。

钻石模型作为分析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工具,在学术界获得普遍认同。本文正是基于此模型展开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各个要素进行了全方位分析。通过钻石模型,得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结论。

二、基于钻石模型分析我国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

(一)生产要素

接包国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条件有在禀赋条件方面有人力资本禀赋、语言文化、区位优势①。

1.综合社会经济环境良好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具有优越的综合环境:第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相对安全、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营造了安定发展的整体社会氛围;第三,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服务意识增强,工作效率普遍较高,为服务外包创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第四,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民众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已显著提高;第五,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计算机使用率大大提高。

2013年中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117.5亿美元、71.4亿美元、54.0亿美元和51.8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25.9%、15.7%、11.9%和11.4%。目前,我国已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集聚,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近450家已在华投资发展,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的超过30家,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超过700家。实际上,不少国际软件巨头都转向中国进一步发展。在我国已经聚集的金融外包业巨头,既有埃森哲、IBM等世界著名的BPO公司,也有Infosys、塔塔等来自印度的公司。

2.区位及语言优势

我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亚洲的中心,经济发达的日本靠近我国,基于地缘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以及优秀的贸易合作历史,日本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的核心市场。另外,中国有超过200万的日语人才库,语言与文化的近缘关系以及大量的日语人才,使得中国在“日语沟通能力”、“与日本企业的业务经验”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日外包优势明显。

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与台湾的经贸往来。2013年上半年,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范围,两岸经济合作逐渐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服务外包领域的合作也日益深入。

中国与美国有大概12小时的时差,与欧洲时差在7小时左右,这恰好是中国对欧美提供服务外包的优势所在,可以实现“24×7”服务,减少业务转换时间,保证与欧美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业务不间断进行。

3.基础设施完善

当代服务外包建立在IT 技术基础上,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依赖性较强,包括电信发展程度、互联网环境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是服务外包能够实现离岸开发的必备条件②。与印度相比,我国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体现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其是通讯及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③。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在硬件设施方面,服务外包尤其是离岸外包要求交通系统具有便捷化、快速化、系统化、网络化、安全化的优点;要求电力系统经济、合理、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协调性高;同时更要求完善的通讯和信息系统。2013年通讯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成3754.7亿元,达四年来投资水平高点,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小幅增加138.5亿元;互联网数据通信和传输投资比重提升。

在软件基础设施方面,尤其是通讯设施的软件环境,完善的各类通迅运营商的服务水平及内容是保证服务外包业务正常运作的基础。2011年被IT业界认为是云计算的元年,政府、园区、企业都积极参与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云计算与服务外包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为ITO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市场,以及企业服务外包业务的变革。

4.人才优势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近536.1万人,间接带动近1780万人就业,其中2013年新增就业106.5万人。从就业人员结构来看,我国服务外包行业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约为2/3。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就业增长,使服务外包产业成为知识型人才的最大“容纳器”。

服务外包产业兼具劳动密集型产业及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对人力资源的数量及质量都有一定要求。我国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储量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受训人数已达86.9万人,为服务外包ITO、BPO、KPO各类业务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储备。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发展服务外包具备了充足的、基础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源。除此之外,中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品质往往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合格率,深得外包企业欣赏。

(二)国内需求市场

我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尤其是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行业、电信行业、电力行业等都对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极大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3亿的人口基数代表未来市场消费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力;第二,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消费增长和市场需求激增;第三,服务外包是为企业服务的,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全国制造业企业就达130多万个,众多经济实体能够为服务外包创造大量的市场需求;第四,随着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消费者的壮大,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其与中国相关的服务外包到中国来执行。从长远看,中国巨大的“在岸外包”内部市场需求是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三)相关和支持产业

一个国家想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具有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产业和相关产业④。

坚实的制造业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强大的制造业实力是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中国不管是从人力的优势、成本的优势来讲,制造是强项,要在制造基础之上发展服务外包。

优良的产业集群环境。服务外包形成产业集群对相关要素的要求相对较高,服务外包产业当前的规模以及产业集群的环境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速度。以2012年商务部统计数据为例,2012年21个示范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305.0亿美元,占全国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总额的90.7%,在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占全国比重为86.8%。示范城市已经成为引领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核心力量。

服务外包园区功能逐步完善。近年来,各地相继建成的呼叫中心、数据中心、医药研发、创意设计、动漫等专业园区,为集聚企业、培育产业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上海陆家嘴“无线金融城”、海南生态软件园、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以及武汉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公园等。

(四)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产业的发展以企业为基础,产业内企业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因此,一个产业要想建立竞争优势,必须提高产业内企业的素质⑤。我国企业在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方面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3》称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规模超过5000人的有7家,其中万人规模企业有5家;合同执行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16.1%上升至186%,合同执行金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数量由0.7%上升至3.1%,其中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陆续上市。

企业专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加大基础技术研发投入,软件著作权数、申请专利数大幅增加,企业资质水平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2011年,全国服务外包企业获得各类认证共计达到8321个,同比增长约25.5%,国际资质认证同比增长31.2%。其中,共有35.8%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不同等级的CMM/CMMI资质认证。此外,随着业务领域的细分和专业化趋势的增加,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和获取资质认证的领域也呈现出专业化倾向,部分企业开始进行汽车、生物等领域的专项认证。

企业综合景气指数继续完善。2013年12月10日,由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委托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完成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综合景气指数》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综合景气指数、大额合同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调查景气指数等编制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服务外包行业景气指数的空白。

(五)机会

国内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将释放出大量服务外包业务。随着技术创新的空前发展,出现了基于“云”平台和“云”模式的服务外包,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这既是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业务承接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庞大内需市场逐步释放,使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举发展,从而继续推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从国际环境来看,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以服务业转移为主要特征,产业转移过程加速推进,全球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于我国成本较低、综合环境优越和配套设施完善等优势,全球服务业转移为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来更大机遇。此外,随着科技革命带来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为国际服务外包提供的新动力,以及全球重点专注低碳经济,为国际服务外包营造了新环境,给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六)政府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除了基础设施、国内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等因素外,相关政策也是影响和制约一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服务外包政策已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体系,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方面。

中央政府全面的服务外包支持政策。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3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延续了外包产业优惠政策,并在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培养、加快国际营销建设、促进服务外包离岸在案协调发展以及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环境等方面为中国未来三到五年内服务外包的发展出台了具体意见。

中央政府近五年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有如下所列:《中国人民银行 科技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知识产权局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3]33号)、《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纲要》(商服贸发[2012]431号)、关于做好2011年度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财企[2011]69号)等。

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地方配套政策。在中央政府出台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系列支持性政策,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尤其21个示范城市的政策不断探索在案市场扶持政策。部分示范城市出台的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有:长沙市《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天津市《关于鼓励天津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等。

三、结语

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握服务全球化新机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我国应加快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进一步增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柴渊哲.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12)

[2] 宋晓东.我国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条件分析―基于对印度的国际比较.[J].生产力研究.2009(2)

[3] 苏娜.金砖四国承接服务外包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与国际比较2012(9)

[4] 徐兴峰.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3)

[5] 张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J].中国外资.2006(10)

注解:

① 宋晓东.我国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条件分析―基于对印度的国际比较.[J].生产力研究.2009(2)

② 苏娜.金砖四国承接服务外包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与国际比较2012(9)

篇(4)

建立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管成密同志任组长,区发改局局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建管局、区商务局、区统计局、区招商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交通商务办、区现代商贸办、区生态商住办、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等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具有较强经济分析能力的业务骨干为经济运行调度联络员。

二、经济运行调度工作职责

(一)区发改局负责对我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对全区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通过《经济》刊发,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区科技局负责对我区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三)区财政局负责对我区各类财政收入规模、结构,财政政策变化及支出投向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四)区建管局负责对我区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五)区商务局负责对我区外资企业及内外贸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六)区统计局负责及时提供相关统计数据,并对有关数据作出说明,对数据的异常变动情况和产生的重要影响作出分析。

(七)区招商局负责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八)区服务业发展局负责对我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九)区交通商务办、区现代商贸办、区生态商住办负责对本区域内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十)工商分局负责对我区民营经济等各类经济体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十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负责对我区税收规模、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三、经济运行调度工作机制

(一)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

分析例会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于每季度次月召开,并适时邀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主要内容:

一是各成员单位分别对本领域当前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二是对本系统国家、省、市已出台实施和即将出台的重要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政策对我区的影响及拟采取的具体对策。

三是剖析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四是视情况邀请市发改委领导作经济形势分析。

(二)经济形势监测报告制度

对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各成员单位应及时向有关领导和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根据领导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为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四、经济运行调度工作要求

篇(5)

       为了使部门工作和事务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系统规范,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XX年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

      二、广泛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和形势分析,认真做好规划、计划制定等项工作

   在完成农情信息统计和农业生产有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局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局重点工作》,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开展了上半年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形成了专门的调研报告《上半年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泰州农委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要求,组织开展了我市观光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设想,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泰兴市观光农业情况调查》进行了报送。根据省发改委编制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完成了泰兴市“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将有关情况汇总形成《“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为了确保全面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根据局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和进一步明确,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及时将系统上半年农业招商引资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市招商引资办公室,按照市政府招商引资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做好了“古银杏森林公园建设”和“马甸养殖场出让、出租项目”对外推介工作。

   此外,我们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XX]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篇(6)

二、广泛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和形势分析,认真做好规划、计划制定等项工作

在完成农情信息统计和农业生产有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局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局重点工作》,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开展了上半年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形成了专门的调研报告《上半年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泰州农委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进行了交流。

篇(7)

(一)经济增速企稳回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从经济走势看,2012年一季度增速为3.0%、上半年增速为7.0%、1-9月为9.0%,经济在一季度见底后,实现快速回升。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云计算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明年先后投入运营,目前中国电信一期项目已封顶,百度、阿里巴巴等相关企业将落户云计算产业园。其次,以香港浩源碳纤维、金三角塑料光纤、F12高强有机纤维、银宏干细胞、中环光伏二期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生物技术项目,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比较高,成长性又非常强,可能成为“成长型巨人企业”,产值可达十几亿乃至几十亿。

二是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及时启动了远期100平方公里、近期为20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建设,中石油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已试生产,TCL和创维升级扩能搬迁、广银铝业等项目推进良好。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如意总部基地、煤炭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加速发展,万铭总部广场、西蒙奈伦广场、伊泰中央公园等一批总部项目,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二期、北方物流总部等一批亿元以上现代物流项目,海亮二期、金宇新天地等61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加紧建设。

(二)供给恢复增长势头强劲,需求增长较快

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2.1%,较一季度、上半年提高19.1和7.3个百分点,恢复增长态势明显。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一是投资增长强劲。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8亿元,同比增长28%,为近几年同期最快增速。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74.9亿元、161.5亿元和701.6亿元,增长43%、3.9%和33.7%;工业投资完成151.85亿元,增长2.6%。二是消费市场稳中趋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9.8亿元,增长13.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三是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3.7亿美元,同比下降17.3%,较1-8月收窄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6.6亿美元,下降20.8%;进口额7.1亿美元,下降13.8%。

(三)财政收入放缓,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2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1.93亿元,同比增长4.4%,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8.7和9.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继续放缓。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1-9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351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130元,同比增长16.4%。

二、呼和浩特市2013年经济展望

(一)关于2013年经济走势预测

2001-2011年11年间,呼和浩特GDP平均增速达到19.9%,保持了高速增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在11年间,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高速增长阶段和2008-2011年中高增速阶段。2001-2007年7年间平均增速高达23.6%,2008 -2011年4年间平均增速回归到13.6%,尤其是到2011年更是回落到11.3%。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可能与国家和的走势基本吻合(见图①),正处在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型的时期。

图1 2001-2011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趋势图

通过上述2001-2011年期间呼和浩特经济增长特征分析,针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确定因素,按照不同环境和政策力度设计可能的情景,存在两种经济运行情况:一种情况是2013年GDP增长15%以上的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70%左右;另一种情况是13%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30%左右。

1.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世界经济向好的预期发展,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触底回升态势明显,社会投资和消费信心及时提升,中石油、石药、TCL、创维等大企业达产,工业恢复增长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以上的增速;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工业投资回升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8%左右;居民消费预期信心较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17%以上,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2.中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世界经济形势持续疲弱,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较慢,呼和浩特工业较2012年温和回升,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平稳。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左右的增速;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5%左右;居民消费预期没有明显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6%左右,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二)关于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将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增长率可能略高于2012年,其中欧元区经济有可能摆脱衰退,实现微弱增长。尽管如此,全球总需求依然不足,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放慢到潜在增长率以下,加上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加,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 2013年的国际经济发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外部环境好转期望不能太高,外需低迷态势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2.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制定了“把稳增长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调控目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目前公布的前三季度情况来看,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说明前一阶段采取的微调预调措施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例如,近期公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2%,中国制造业PMI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滑之后,终以连续两个月的反弹重新回到了扩张与收缩的50%临界点之上;工业生产触底企稳,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9.2%,比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9月份消费增长14.2%,比8月提高了1个百分点;1-9月投资累计增长20.5%,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9月份出口增长9.9%,比上月回升7.2个百分点。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略高于7.5%,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7.7%。随着今年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延续企稳回升的态势,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预计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在8%左右,持平或高于2012年的水平。虽然目前经济增长触底企稳初现,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下行的风险。

(三)2013年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结合现阶段呼和浩特发展特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既有较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艰巨。

(一)有利因素

1.国内经济触底企稳,稳定了增长的预期和信心

呼和浩特外部需求扩大,能有力拉动呼和浩特电力、化工等产业的增长,同时也会刺激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增长以及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从2012年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看,触底企稳的态势还不稳固,国家“稳增长”的刺激政策不会退出,将更加注重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结合,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这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对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利好,同时也有利于重大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的推进。

3.自治区保增长措施深入实施

我区已出台的扩大电价补贴范围、实施电力综合政策、建立部分工业产品储备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鼓励重大建设项目采购区内生产的原材料和设备、加大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和民生社会事业投资力度等政策措施将会继续深入实施,对促进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4.内部发展空间较大,增长动力较强

一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服务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加上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将有效拉动投资需求。二是2013年随着中石油、TCL和创维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的效能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三是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人口积聚能力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升级加快,内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能有力的支撑经济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增长还存在下行风险,可能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的影响。二是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对产业发展制约力度加大,特别是水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三是原材料、人力、物流等要素成本持续攀升,造成企业利润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三)实现“双保”及2013年目标的支撑措施

1.大动作的带动作用

围绕着推进城镇化,首府今年以来,力推四大动作:其一是城南打造10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开辟新空间;其二是在城东全面启动白塔机场迁建工作,为城市新区发展释放100平方公里的新空间;其三是在城北实施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打造首府生态长廊;其四是在新机场周边,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空港产业区,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这四项重点工程及其配套的交通轨道工程的实施,将会产生非常大的投资,对实现保增长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2.大项目的推动作用

为补足工业短板,首府实施了重大项目带动工程。截至目前,今年重点推动的36个重大项目中,中国电信等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中石油500万吨炼油、银宏肝细胞生物、TCL、创维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新型光伏材料及应用技术、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中石油500万吨炼油、TCL、创维各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项目已竣工投产。

3.大产业的促动作用

篇(8)

1.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1 全球经济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

2016年,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复杂。金融危机八年后,全球经济依旧疲软,全球经济的核心问题已由增长问题转变为发展问题,全球经济的未来,已不再决于宽松和刺激政策,而取决于通过生产效率的改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IMF年内三次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当前2016年预期增速仅为3.1%,不仅低于1980-2015年的历史均值3.5%,还低于2008-2015年的危机均值3.3%。全球经济的希望,在于全球宏^政策从短期危机应对向中长期经济治理的加速转变;未来,美、中、欧“三极”的结构性改革进程将对全球经济的中长期前景起决定性作用,IMF预计2017年增长3.4%。整体而言,短期不乐观,长期不悲观。

发达经济体:美国减缓,英国”退欧”,日本乏力。

――美国2016年增长的预测从7月的2.2%下调到当前的1.6%,原因是商业投资疲软和货物库存积累减速导致上半年增长表现不佳。随着能源价格下跌和美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消退,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加快到2.2%。

――欧元区经济预计2016年将增长1.7%,2017年为1.5%,而2015年则为2.0%。英国6月“退欧”公投之后的不确定性将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不利影响,增长预计将从2015年的2.2%放缓到2017年1.1%。

――日本的增长仍将乏力,预计2016年的增长率为0.5%,2017年为0.6%。近期内,政府的支出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支持增长;中期内,人口萎缩将抑制日本经济增长。

新兴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六年来将第一次加快,增速将升至4.2%,略高于7月4.1%的预测。新兴经济体2017年预计将增长4.6%。新兴市场中,不同国家地区显著不同,但中国、俄罗斯、印度、印度传统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均好于预期,支撑新兴市场整体保持相对良好增长。

1.2全球贸易主义抬头,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长

2016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恐怖袭击频发、难民问题和英国脱欧等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贸易增速可能将连续五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速。WTO的最新贸易展望报告显示,将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从前次预测的2.8%下调至1.7%,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增长1.8-3.1%,仍低于世界经济增速预期。

2.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2016年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2.1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初步核算,2016年前三季度GDP为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产业结构调整稳步突进,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发展加快,前三季度一、二、三产同比分别增长3.5%、6.1%、7.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52.8%,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2 进出口降幅总体收窄,但出口压力增大。

2016年1-11月份,进出口总额23466.73亿元,同比下降6.9%,比去年全年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971.6亿元,同比降低7.5%,降幅比去年扩大4.6个百分点;进口14220.8亿元,同比降低6.2%,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7.9个百分点。出口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对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前三季度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原油2.84亿吨,增长14%;煤1.8亿吨,增长15.2%;铜379万吨,增长11.8%。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外经贸形势分析”课题组调研,与去年秋季、2016年春季调查结果相比,进入四季度企业出口形势略有好转、出口价格和利润略有回升,但出口形势仍较为严峻,仍只有不足两成左右的企业出口增长。受访企业持有的出口订单略有增加,预计2017年出口形势略有好转,但出口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仍是影响今年出口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3.国际航运市场形势分析

3.1集装箱运输市场处于历史低位,上行任存压力

2016年以来,全球商品贸易量增幅低于预期,保护主义抬头,集装箱运输市场低迷,运价陷入历史低位,上半年集装箱船公司全面亏损。进入三季度,集运市场通过多拆解、少交付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控制运力过剩局面,供需失衡局面稍获缓解,同时韩进破产时间也导致运价短期内上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2016年11月25日上涨到777.13点,比4月29日最低点632.36点上涨了22.8 %。

总体来看,集装箱运输市场仍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今后集装箱运输市场回暖有赖于全球贸易的复苏和集装箱供需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3.2干散货运输市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复苏仍需时间

2016年以来,铁矿石方面,国内汽车和房地产业火爆导致钢材需求有所回暖,钢材价格的持续拉涨使得钢企效益转好,盈利面扩大,补库需求上涨加之传统旺季因素,铁矿石进口增速需求不减;煤炭方面,国内煤炭价格上涨和产能限制,国内煤炭供需缺口及价差导致进口量大增。得益于我国进口钢材、煤炭量价齐升,干散货船尤其是海岬型船运价大涨,BDI呈F上扬趋势,11月18日创年内最高1257点,较2月10日最低290点上涨 333.4 %。

但11月中下旬以来,由于前期矿石进口持续增长,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高企,超过1.1亿吨,加之冬季为传统淡季,涨势面临考验,贸易商看淡市场,采购意愿不强,导致海岬型船加速下滑,从而影响BDI出现较大幅度下挫。积极因素是受煤炭、粮食进口持续良好影响,巴拿马船型运价稳定,对BDI指数起到一定止跌作用。

总体来看,干散货市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市场全面复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同时短期内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回调压力。

4.我国港口运营形势分析

4.12016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在世界港口中占有绝对优势(见表1)

4.2全国港口生产形势平稳,增速较同期有所改善

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所回升。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8.3亿吨,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年同期(与2015年1-11月份增速对比,后同)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0.81亿吨,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内河港口完成37.49亿吨,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外贸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同比回升。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7.62亿吨,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3.73亿吨,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内河港口完成3.88亿吨,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

篇(9)

2015年,摆在吉林省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用好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冲出当前的压力与矛盾。

稳工业增长

一直以来,吉林省都是一个高度依赖工业的省份,然而2014年吉林省的工业增速下降较大,工业企业市场疲弱,这直接加剧了吉林省经济中低速运行的局面。

根据吉林省社科院的统计,2014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492.93亿元,同比增长6.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4位,比辽宁省低1.8个百分点,比黑龙江省高3.7个百分点。

据了解,2014年,吉林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下降0.9%,当月指数已经连续32个月处于水平线以下。重点监测的50种大宗工业产品价格同比12升1平37降。重点产品产量下降。2014年,重点监测的百种(实际105种)大宗工业产品产量同比45正60负,呈库存高企态势。吉林省社科院预计,2015年吉林省工业企业仍受成本上升、资金偏紧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增量仍显不足。

可以说,对于吉林省经济而言,工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作用。吉林省社科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丁晓燕对记者表示,虽然说过去吉林省的转型成效已经很明显了,不再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依托的地区,但是转型中还是存在着工业路径依赖的现象,比如转型的方向往往会选择发展钢铁、冶金等重化工型的企业。

丁晓燕称,长期以来东北三省都是以重化工业为经济增长的基础,自然转型的思维又继续落在了重化工业方面,而重化工业对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大,如果经济不景气,很多项目无法展开,那么工业增速的下降就比较快,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不景气的状态。

丁晓燕认为,下一步吉林省扩大经济增长点的努力还是要着眼于工业,毕竟工业占吉林省经济的比重非常大。她认为,要把工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阵地,寻找重大项目,培育工业创新增长点,例如汽车工业、轨道客车等,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同时,针对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中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问题,丁晓燕认为,应该实行扶持政策与结构调整挂钩,支持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快脱困转型;强化污染排放控制,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扩充先进产能;设立过桥资金池,切断连环担保链,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最大限度降低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

强创新驱动

在丁晓燕看来,吉林省经济的创新还是离不开工业的驱动,应该加大汽车工业、轨道客车等的自主研发力度。同时她认为,应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与经济相结合,即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也要引入一些创新型的科技产业。

吉林省社科院在关于《2014-2015年吉林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报告中研究称,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要加快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加强政府引导,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提高云计算、大数据、电商对产业的渗透能力,带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尤其是支持利用电子商务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快生产流程创新。

二是结合高精尖的产业构建,推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培育典型示范企业,提升产品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水平。建立大数据服务等专项,以智能移动为龙头,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孵化创新性产业。在无线传输、海量数据智能化搜索、高端工业软件、移动智能终端软件等关键技术和产品领域取得突破。

三是搭建平台,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加快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应用“可追溯”技术,增强农产品信息透明度。加快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展物联网试点。推进“智慧吉林”建设,扩大在智慧政务、智慧民生等领域的应用服务。在现有政务云、创新云、健康云等示范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云计算在环保、交通、健康和经济等方面的示范应用。

同时在政策层面,上述报告指出应该深化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科技创新项目和资金分配、评价成果机制,探索通过金融支持、创投引导、风险补偿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机制。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

二、三产加速

当前吉林省的经济形势地区间分化得比较严重,有地区甚至可能会呈现出负增长的局面。对此,丁晓燕表示,吉林省下一步除了要稳工业增长,同时还要加大服务业的发展力度。“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弥补短板和扩大消费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旅游、快递、流通、电子商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业等服务业领域,促进新的消费热点和服务业增长点加快形成。着力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民生改善。”

丁晓燕称,现在金融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是前景尚不明朗,而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更加剧了金融服务业的压力。对此,她认为,关键是要优化金融生态,创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施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调动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有效激发企业活力。“当前吉林省应该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发展。依靠多种渠道拓展债券融资,争取发行项目收益债券、可续期债券。”

篇(10)

一、一季度本市民营经济运行特点

1、“营改增”试点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

随着纳入试点的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多,“营改增”对本市试点范围内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减负效应更加明显。据对本市部分新兴行业民营企业的调研显示,“营改增”为现代服务业企业节省了税收支出,如易贸投资集团实施“营改增”后,一季度税负减少了10%。作为首个试点地区,本市“营改增”的先试先行为民营物流服务企业开拓全国市场带来优势。如新跃物流运营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物流汇”中的民营物流企业,凭借本市国税地税合一的特点及税务操作规范的优势引入大量外省市客户,促使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物流汇”中近1900家小微物流企业的营业额显著增长20%以上。

2、商业服务业运行基本平稳,对外贸易逆势增长

一季度,民营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17.19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低于全市0.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447.58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商品零售额368.19亿元,同比增长5.6%(全市为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大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73亿元,同比下降4.9%。受公务消费缩减等因素影响,行业利润分化明显。一季度,民营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8%,而民营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9.6%。此外,运输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415.18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32.01亿元,同比增长1.1%。

对外贸易方面,与全市外贸恢复势头较弱相比,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呈现逆势增长态势。一季度,实现进出口总额166.88亿美元,同比增长8.6%;而同期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2%,其中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下降14.5%和0.4%。从所有制类型看,民营企业外贸总额的95.5%由私营企业贡献,一季度私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59.34亿美元,同比增长9.3%。从贸易方式看,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出口拉动本市民营企业出口增长7.1个百分点,而加工贸易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为-1.3个百分点。从地区看,欧元区、美国、日本三大经济体为本市民营企业最大的贸易伙伴。从主要商品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本市民营企业最重要的进出口大类商品。出口方面,在机械设备、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一季度私营企业两大类商品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1.7%和39.4%(全市企业分别为增长3.4%和9.1%)。进口方面,电器及电子产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带动两大类商品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5.0%和75.5%(全市企业分别为下降4.9%和增长0.7%)。

从市工商联对本市民营中小微型企业一季度经营情况的抽样调查看,187家服务业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加,持平和减少的分别为21%和27%。对于企业经营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65%和30%的企业分别认为是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28%的企业认为国内市场需求减少,21%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加剧。利润方面,服务业企业略好于制造业企业,有41%的企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而持平和减少的分别为22%和37%。

3、民营工业生产小幅回升,但回升幅度低于全市

在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开局良好预期的带动下,一季度民营工业生产实现回升,民营经济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5.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2.1%),但增速慢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从效益完成指标看,本市民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出现回升,上缴税金保持增长,但同期盈利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一季度,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92.63亿元,同比增长4.3%,上缴税金31.38亿元,同比增长13.9%,民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金的增速均快于全市0.6个百分点;而实现利润总额仅30.71亿元,同比降低12.6%,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达到7.1%。可见,成本上升对本市民营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情况产生较大影响。

据市工商联的一季度中小微型企业经营情况抽样调查显示,217家制造业企业中,约半数企业表示今年一季度新增订单金额、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加,反映制造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回暖。成本方面,认为人均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缴税金总额、融资成本同比增加的企业分别有86%、63%、44%和34%,这也与上述统计数据相互印证,表明用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已成为阻碍民营制造业企业经营发展的普遍问题。另外,约1/3的企业表示流动资金趋于紧张。效益方面,有37%的企业表示净利润同比增加,而24%、40%的企业分别表示净利润同比持平或减少。

4、民营投资增速加快,但投资领域不够平衡

一季度,本市完成民营投资339.2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9%,占比较去年全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民营投资中,房地产投资246.12亿元,占比由去年的63.6%扩大到72.5%;工业投资64.48亿元,占民营投资的19.0%,占比较去年下降4.9个百分比。

从投资增速看,一季度,本市民营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16.2%,增速快于去年全年7.2个百分点,快于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民营投资中,私营企业投资同比增长较快,达到22%,仅次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22.8%)。投资领域方面,一季度两大投资“一升一降”。民营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0.4%,增速快于全市房地产投资11.7个百分点。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民营工业投资持续下降,一季度同比下降6.6%,降幅小于全市工业投资2.8个百分点。

篇(11)

1.全力招引优质项目。招商引资是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将坚持全力以赴抓招商,始终不渝抓项目,主动出击,带头招商,积极捕捉信息,努力寻找商机。同时围绕重点亿元项目信息,加大梳理、甄别、洽谈力度,积极开展招商选资,力争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和税源性项目,确保所招项目货真价实、低碳环保,全年确保完成工业亿元项目1个以上,全镇确保完成10个一、二、三产项目。

2.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对己签约项目和在建项目,重点抓好项目的开工、竣工和投产,严把项目开工时间、建设进度、完成时限、投入规模、产出效益等关键环节和指标。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坚持跟踪督查,考核引导,倒逼工期,强势推进,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

3.突出项目包保服务。完善党政领导挂联项目服务制度,一个项目明确一名党政负责人、一个机关部门、一名中层干部和一名工作人员的“四个一”跟踪服务机制,实行一站式、保姆式、全天候服务。坚持深入项目现场,深入建设工地,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全力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制约,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最快捷、最优质的服务。

二、以挂联指导为抓手,扎实推进工业上台阶

1.坚持分类指导。强化企业运行监测分析,按行业、按规模、按质态对全镇企业进行有效归类,健全一企一档。全面落实挂联企业“六个一”要求,确保每周调研走访企业一家,每月召开一次工业座谈会,每季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切实帮助企业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助推企业加快发展,确保按序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坚持培大育强。规模企业是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将把企业培大育强作为工作的主攻方向,出台扶持政策,有重点、有目的地培植一批市场开拓型、科技创新型、要素集约型等示范企业。积极引导富德泰安、康鹏、江北研磨等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努力提升桥头工业经济总量。全年培植亿元以上企业1家,规模企业15家以上,完成全部工业纳税销售11.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3.坚持科技创新。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新品开发,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鼓励康鹏、大华、祥生新能源、兴顺等企业申报专利、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等项目,做响品牌,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年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申请专利100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新增注册商标1件。

三、以重点工作为核心,切实提高群众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