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风险结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MM资本结构理论是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两位财务学者在1958年创立的理论。该基本理论可以简要地归纳为:在符合该理论的假设之下,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非各类债务和股权的市场价值。MM资本结构理论假设主要有如下几项:(1)经营风险可以衡量,公司的营业风险决定风险等级。(2)投资者对全部公司未来盈利及风险的预期相同。(3)没有证券交易成本,所有债务利率相同。(4)企业和个人均可发行无风险债券。(5)公司为零增长,即预期EBIT固定不变,根据以上五个假定得出两个命题:命题Ⅰ:无论公司有无债务资本,其价值(普通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之和)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适合该公司风险等级的必要报酬率予以折现。命题Ⅱ: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权益资本成本率随筹资额的增加而提高。
上述的MM资本结构理论是在系列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而且改理论也没考虑到税收等情况。因此,MM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还需进步的发展
(二)MM资本结构理论的修正观点
莫迪利亚尼和米勒于1963年合作发表了另篇论文“公司所得税与资本成本:项修正”。该文取消了公司无所得税的假设,认为若考虑公司所得税因素,公司的价值会随财务杠杆系数的提高而增加,从而得出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结论。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同样提出两个命题。命题l:有债务公司的价值等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公司的价值加上债务的税上利益。根据该命题,当公司举债后,债务利息可以计入财务费用,形成节税利益,由此可以增加公司的净收益,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价值也会提高。按照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价值不是无关,而是大大相关,并且公司债务比例与公司价值成正相关关系。个结论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净收益观点是致的。命题ll:MM资本结构理论的权衡理论观点:MM资本结构理论的权衡理论观点认为,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风险也会上升,因而公司陷入危机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此会增加公司的额外成本降低公司的价值。因此,公司最佳的资本结构应当是节税利益和债务资本比例上升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二、从MM理论透视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资金筹措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分析财务风险:权益资金利润率(息税后)=期望资金利润率+(期望资金利润率一借入资金利息率))(借入资金,权益资金×(1-所得税率)=期望资金利润率+风险报酬×(1l_所得税率L由上述公式可以得出,影响权益资金利润率的因素有:企业期望资金利润率、借入资金利息率和借入资金对权益资金的比例大小(通常叫财务杠杆)。当资金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保持不变时,如果借款利息率低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就能提高权益资金利润率。
三、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保持一个适度的负债比率
虽然充分利用负债筹资,对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有着重要意义。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过度负债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拦路虎。企业运用合理可使其发展壮大,如果运用不合理,举债经营也可能失败,甚至资不抵债造成企业破产倒闭的后果。所以,保持一个合理的负债比率,使企业健康发展。
(二)提高公司的收益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卫生投入重点正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领域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转变,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但现阶段就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1、宏观风险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
2、医院微观风险管理环境不容乐观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医院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医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医院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上存在于医院之外,医院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现于医院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同时,要认识到财务危机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各种危机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为此,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债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3、健全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要辅以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具体说来,首先要成立财务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成员一般由财务审核、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和门急诊、出入院处组长等各个岗位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引入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对目前习以为常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控制点,针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并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医院来说,主要的风险控制点包括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环节,据此需要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如《业务收入解缴制度》、《财务收费退费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住院病人费用核改操作规范》等项目。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立了与之配套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实践中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4、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基础,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点对医院来说也不例外。首先,医院应根据2006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分别从预算、收入、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与分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再监督职能,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足额提取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坏账准备金,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并切实贯彻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
5、加强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医院的流动资产占医院资产的绝大比重,因此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
医院存货中药品、材料占据比重较大,其周转速度快,则说明药品材料所占用的资金就越少,即医院的速动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低。药品材料管理要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周转不超过医院财务预警机制制定的天数。超过周转天数应查找原因,减少库存数量,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晓琴: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预防[J].当代医学,2007(12).
1.外汇风险的定义和分类。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的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发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在进行财务管理及经营的全过程中贯穿着国际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债务。一旦汇率发生变动,,将会给公司运用外汇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交易外汇风险。交易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及经营中以确定的外汇进行交易,在交易与价格结算期间内,因汇率发生变动影响企业收入或支出金额的可能性。交易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己经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款项目。
(2)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使企业的资产价值在进行会计结算时可能发生的损益。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等,均需转换成本国货币来表示。境内母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期末需将境外投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成汇总报表,在将子公司报表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会计科目折算成母国货币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有可能给境外企业带来损失。由于外汇市场的汇率频繁波动,使会计账目中的本币数也会发生相应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收益。
(3)经济外汇风险。经济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业务现金流量可能发生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损益的风险。
2.外汇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管理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及时掌握外汇汇率现状和预测汇率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具体投资行为做好预测工作。(2)生产策略。公司应选择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域并通过灵活的采购政策,以抵制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获得生产上的相对成本优势。同时加强研发力度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维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外汇风险影响。(3)市场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产品定价、促销以及多元化等市场策略来规避外汇风险。
二、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管理风险
1.管理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组织风险。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与本国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内部组织机制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冲突再所难免。无论企业由于惰性而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还是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变革,都必然充满风险。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随着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依次表现为领导权风险、自风险、控制权风险、组织作风风险和企业再造风险
(2)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包括实业投资,也包括金融投资,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包括资金的来源管理、资金的运用、境外筹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加上企业会计制度与东道国制度或是国际惯例的差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也相当复杂。
(3)人力资源风险。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招聘投资、培训投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投资、劳动力配置投资等多个环节。与企业物质投资风险不同的是,人力资源风险不仅来源于市场,更主要来自于主观因素。
2.管理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管理制度风险防范。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方式;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国内母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控制;第三,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约束,降低资产经营风险。
(2)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策略。第一,建立财务风险的审查制度,确定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第二,依据风险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资本结构,强化资金流动的管理;第三,强化资金融通的管理;第四,选择多个投资方案的组合,利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财务方法防范风险。
(3)人力资源风险与文化风险的防范。第一,重视跨文化理解与沟通;第二,创建共同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第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四,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
1.经营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宏观经济运行失调,发生不景气变动,出现如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经济衰退等现象,从而给外国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东道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反应其政治风险的大小。
(2)微观经济风险。即商业风险,是指由于境外投资企业微观经营环境如市场、价格、汇率等因素的变化给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微观经济风险与东道国经济或产业的竞争程度和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与应变紧密相关。主要有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等。
(3)企业运营风险。企业运营风险是指海外投资企业自身由于对海外投资项目的选择、论证以及在市场开拓和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偏差而引发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市场进入风险。由于国际营销环境的错综复杂,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家间文化的差异,任何境外投资企业不可能完全适应市场的要求。因此,如何选定目标市场,以何种模式进入目标市场,这一过程必然充满风险。第二,产品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在开发过程和其后的商业化过程中因受产品的各个层次因素和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产品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
2.经营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系统分析财务管理的经营环境。由于我国跨国公司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的经验,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时候首先一定要重视项目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必须做到对海外市场的经营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估。评估重点在于对企业在东道国经营影响重大的经济政策、制度的稳定性,
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质量,社会环境,法律体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其次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选择东道国大型竞争对手不太重视的产品市场,以优异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打开市场,条件成熟后,进一步进入主导产品市场。在区域策略上,先选择竟争对手势力薄弱的周边市场,积累经验和实力,然后向核心市场发展。
(2)培养公司全球业务活动的整合能力。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全球性产业,这在客观上需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的协调,以获得全球竞争效率,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对企业全球资源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利用国际机会,通过利用海外子公司与国内母公司的整体优势和有效协调增强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综合能力。
(3)建立全球学习能力。跨国公司为保持在海外市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危机,必须形成自己的全球学习能力。我国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者必须以一种不断质疑、挑战、激励和创新的态度,促使企业整体积极面对市场的变化,保持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的忧患意识和替觉意识。
1.技术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市场上竞争各方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从而产生竞争优势的高低。技术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会出现由于缺乏技术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竞争中各方在创造和使用技术后产生的不平衡风险。其实质是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技术研发、取得和运用活动中的失败、中止、延期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产品开发风险。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根据东道国市场需求的特点,开发相应的产品。而新产品的开发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合作,是购买还是引进关键技术,都是高风险的项目。特别是当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开发风险很大。
(2)技术保护风险。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但由于受到东道国或第三国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非法的侵害,境外投资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会遭受巨大损失。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技术保护主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来进行。但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企业就会面临技术外泄的巨大风险。同时企业专有技术是无法通过法律形式保护的,因为其技术内容和诀窍处于机密状态,不能让其他经营机构知晓。但企业在技术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会被利用,竞争对手会利用对方企业少数人的疏忽大意或功利心理,采取各种办法达到窃取技术机密的目的。
(3)技术引进风险。技术产品存在无形损耗,因此先进技术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才能发挥效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引进技术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对引进的技术项目不加论证,导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开发后,应用效果并不明显; 引进的技术作价过高而且成熟度低:技术合同落入专利保护期或专利循环等不利于企业的境地;使用许可技术生产的产品受到返销限制,造成企业法律上的侵权。
(4)技术壁垒风险。技术壁垒风险是指一国或地区以维护国家及地区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越来越多的被用作贸易和投资的保护手段来限制国外商品和投资对本国产业的冲击,技术壁垒己成为实施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高级形式,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对外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之一。
2.技术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重视技术研发、转移、保护等方面的论证和咨询。对外直接投资总是伴随技术的输出,从而涉及到专利、专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因此,在技术外移之前,应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专家、财务专家、投资专家等对投资项目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可行性论证,充分估计技术实施后的问题和困难,对结果进行预测。
(2)健全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防止其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特别是对人员接触机密技术、携带资料出入、样品送检、技术交流、技术档案借阅、技术机密和商业机密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研发的关键科研人员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带来的技术流失。
(3)加强投资项目的技术保险。对于风险较小、无法投保的技术项目,对我投资的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赢利水平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保险基金以补偿可能发生的损失。对风险较大的技术项目,则需要去东道国或母国保险公司投保。同时,为降低境外技术风险程度,还可以选择资信好的东道国企业进行联合技术研发,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部分转移技术风险。
(4)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技术壁垒的风险。首先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素质和质量,产品按国际标准生产,考虑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积极参与国际上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工作。其次,加强与国内和国外技术咨询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东道国技术壁垒的信息。
参考文献:
财务杠杆又称融资杠杆,不管企业的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1元利润所承担的固定的财务费用就会相对降低,这为普通股股东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种举债经营的方式对股东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它是指由于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存在着固定的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变动额/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变化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化的百分比。
1.2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权融资而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使得在未来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增加了由权益资本承担的额外风险,使企业的净资产下降。如果企业营业情况良好,投资回报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面临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高低主要由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息税前利润提高,则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企业可以得到财务杠杆的正效应,亦称财务杠杆利益;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权益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增大,会出现财务杠杆的负效应,亦称财务杠杆风险。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权益资本的收益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
1.3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合适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财务杠杆利益,使企业的权益资本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1.4 最佳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使公司价值最大或股价最高的资本结构,亦即使公司资金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能使企业充分获得财务杠杆利益,降低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因此,要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就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例,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充分全面的权衡考量。
2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等。一般来讲,负债期限结构中应根据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需求合理安排短期、中期、长期负债,并保持适当的比例,避免因负债期限不合理而导致的企业资金流动性紧张和缺口。从近期上市公司的负债金额上看,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流动负债水平偏高,占负债总额的70%以上,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2.2 资产负债率较高
资产负债率体现在总资产中负债的比例是多少。国内上市公司在筹资方式上,外部筹资的比例很高并且在外部筹资中更倾向于债权融资,股权筹资进程缓慢,导致资产负债率偏高。此外,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融资体制造成了国有企业负债过高的情况,使得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加大。国内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优化资本结构的意识,通过提高负债水平的方式盈利,很难利用财务杠杆,获得利益,反而加大了财务风险,使企业缺少盈利的可持续性。
3 从财务杠杆效应视角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为了解决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水平以及缺乏经济效率的资本结构问题,要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利用财务杠杆,提高公司价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具体方法如下。
3.1 加大股权融资的比重
对企业而言,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并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价值,提高公司资信,为增加股权融资打下基础。增加股权融资在资本结构中的比例,能够直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此外,股权融资需要发展更加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彼此形成风险约束和利益制衡机制,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3.2 债权转股权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对这些公司进行筛选。为了研究结论可靠,进行了以下筛选程序:剔除2008年度新上市的公司,因为部分新上市公司上年度财务数据是模拟的,这可能导致计算误差;剔除所需财务数据和股价数据缺失以及数据为奇异值的上市公司,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的样本公司为411家。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主要包括:
(1)变量定义。主要包括:
一是财务风险变量。本文选择用美国学者Edward Altman提出的Z记分法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在稳健性检验部分,用单变模式之一的债务保障率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的替代指标。本文所用的Z记分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公式为:
Z=1.2×营运资金/总资产+1.4×留存收益/总资产+3.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0.6×股票总市值/负债账面价值+1.0×销售收入/总资产
根据对过去经营失败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Altman得出一个经验性临界数据值,即Z=3.0。企业的Z记分值高于3.0的为较安全企业,低于3.0的为存在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的企业。
二是内部控制质量的计量。本文参照证监会等有关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权重,即内部环境30%、风险评估20%、控制活动25%、信息与沟通15%、监督10%,最后计算出总分即为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Q,公式为:
ICQ=30%IE+20%RE+25%CA+15%IC+10%IS
三是控制变量。根据企业内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设置如下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2)模型构建。为了检验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本文构建了如下模型:
FR=β0+β1ICQ+β2Roea+β3Size+β4Growth+β5Age+β6On+β7Lawsuits+ε
二、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将全部样本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财务风险指标Z-score的不同区间进行分组统计和非参数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企业Z-score平均为2.257,低于经验临界值3.0。说明上市公司存在着财务危机或有破产风险,当然这也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有关。内部控制质量全样本均值为5.818,不同Z-score区间的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着差异,Z-score低的样本企业明显低于Z-score高的样本企业,这在K . Wallis Test也得到了明证。全样本盈利能力均值为0.203,财务风险低的样本企业其盈利能力明显优于财务风险高的样本企业。企业规模全样本均值为21.606,但财务风险低的样本企业其资产低于财务风险高的样本企业。成长性和经营单元数组间差异不明显。
(二)相关性检验 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系数如表3所示。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控制变量盈利能力、 上市年限、 诉讼纠纷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也与理论预期一致。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前文的理论分析不一致。 控制变量成长性、 经营单元数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且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不显著, 因此不会进入后面的回归分析。
(三)多变量线性回归 本文对样本数据采用Stepwise进行回归分析,变量选取的标准是:F值的概率值小于0.05时进入,大于0.10时剔除。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最大为1.142,容忍度Tolerance在0.9附近,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方程的DW值为1.945,不存在自相关问题。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质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盈利能力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上市年限的系数显著为负,上市越早监管要求相对宽松,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健全程度较低;诉讼纠纷的系数显著为负,其财务风险显然与其成正相关;企业规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资产规模越大的公司,其财务风险越高,与前面的分析不一致,这可能与2008年金融危机中较大规模公司市场萎缩相对幅度较大有关。
(四)稳健性检验 为增强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以“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机构对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两项指标评分结果之和来替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Q)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以单变模式之一的债务保障率指标代替财务风险Z记分(FR)。得出的结论与前文一致,说明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并没有造成研究结果差异,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通过稳健性检验,原因在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行业影响极大,外需萎缩、生产停滞,企业资金困难。这也说明单一模式的债务保障率不能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
三、结论
本文从企业内部因素着手研究了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建立了分析模型,并利用2008年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年报,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在金融危机状况下,拥有更多资产的大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更高;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上市公司涉及到经济纠纷、诉讼,其面临的财务风险更高。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2 相关理论
2.1 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2.1.1 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2.1.2 财务风险分类
2.2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2.2.1 财务风险识别
2.2.2 财务风险评价
2.2.3 财务风险应对与控制
3 Q生物制药公司概况
3.1 Q生物制药公司的基本情况
3.2 Q生物制药公司的行业背景
3.3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现状
4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4.1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4.2 基于筹资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2.1 筹资渠道单一
4.2.2 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4.3 基于投资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3.1 投资管理效率低下
4.3.2 产品技术与附加值低
4.4 基于营运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4.1 应收账款变现的风险
4.4.2 存货变现的风险
5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5.1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功效系数法
5.2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与结果
5.2.1 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
5.2.2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5.2.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2.4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结果.
6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控制
6.1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6.2 筹资风险的控制
6.2.1 拓展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6.2.2 合理安排债务期限结构
6.3 投资风险的应对
6.3.1 科学进行投资管理
6.3.2 进行产业升级
6.4 营运风险的应对
6.4.1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6.4.2 强化存货管理拓展销售渠道
1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分类及指标体系构建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但无论是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还是公司内部治理不善引起的财务风险,这两者最终均可以在公司的各项财务状况中体现出来。[3]本研究根据制造型企业财务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现有学者对这类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的相关研究,[4][5]从制造型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这五大方面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的构建。其中,偿债能力用流动比例和资产负债率来计算;运营能力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来计算;现金流量用净利润现金比例和销售现金比率来计算;盈利能力用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来计算;成长能力用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计算。
为了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得到较为可靠的计算结果,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相关文献基础上,将AHP以及TOPSIS法结合起来对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以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可信。
2基于AHP和TOPSIS法的财务风险评价原理及步骤
21采用AHP法确定权重系数
首先需要构建比较矩阵。在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中,对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个因素采用1-9标度法两两比较进行评分,可以构建一个评分矩阵。然后根据评分矩阵,采用方根法计算出特征根值。接着计算一致性指标值,检验评分矩阵的一致性。当一致性指标小于01时,评分矩阵才满足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对矩阵做调整后再进行一致性检验。
22AHP―TOPSIS评价模型构建
首先对影响财务风险指标数据构建初始决策矩阵。然后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决策矩阵。再将该矩阵各个元素按列与AHP所确定的权重向量相乘,得到加权标准化决策矩阵。再计算正、负理想解,根据这个解再计算贴近度,最后,计算各参与方的综合评价结果向量,根据向量即可确定满足最靠近最优解的三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
3算例分析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以江西赣州的A、B、C三家制造型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邀请五位财务方面的专家对这三家企业这五大方面对应的二级量化指标两两进行评分。经过计算,A、B、C这三家企业财务风险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对应的权重比例分别为30814%、23736%、18337%、9748%和17365。然后计算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流动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37%和3863%,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583%和4417%,净利润现金比例和销售现金比率分别为5369%和4631%,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837%和4163%,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642%和4358%。基于以上数据,可得到正、负理想解集合分别为:C+={0378,0289,0326},C-=?x0021,0046,0033?y。在?N近度方面,以偿债能力为例,A、B、C三家公司分别为0690、0573和034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员工、环境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有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在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能为公司塑造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提升公司绩效,但履行社会责任也会增加公司的成本,对公司的绩效产生不利影响。已有文献在研究社会责任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公司绩效的文章并不多见。笔者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对财务风险的作用,会影响到公司财务稳定性,进而影响公司绩效,这是社会责任影响公司绩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把财务风险作为传导机制,按照“社会责任表现―财务风险―公司绩效”的思路,探讨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大都把财务风险作为研究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因素,基于社会责任与财务风险的研究较少,从财务风险角度探讨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文献更不多见。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展开探讨,希望能丰富现有的研究。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风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维护包括债权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表现。它能向债权人传递积极的信号,帮助公司获取债权人的信任,减轻公司的还款压力,提高财务的稳定性,而且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关心员工、客户、债权人等的利益,保护环境,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能为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有助于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降低财务的波动性。反之,不履行或履行较少社会责任会给公司的形象造成不利影响,投资者会对公司的责任意识乃至风险管理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会扩大公司的财务风险。据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H1: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风险负相关。
2.财务风险与公司绩效。公司利用债务融资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利用利息免税的作用达到提高公司价值的目的,但债务融资也会给公司带来还款压力。负债率高的公司,偿债能力较弱,财务稳定性差。投资者中风险规避型的居多,财务风险高的公司对其的吸引力较弱。受其影响,公司的投资价值便低,公司绩效也相应较低。李义超、蒋振声(2001)发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负相关;肖作平(2003)的研究也发现,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公司价值越低。因此,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H2:财务风险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1.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风险。根据上文对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风险的分析,借鉴赵春光等(2011)的模型,本文设计了模型一:
Dar=α0+α1Csr+α2Lnasset+α3Roe+α4Growth+α5Collateral
+ε (1)变量的选择和定义如下:
(1)被解释变量Dar――财务风险。衡量财务风险的指标较多,一般包括会计数据指标和市场数据指标。本文选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因为资产负债率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相对于市场数据受到的干扰较少,精确度更高。资产负债率是公司年末负债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的比值,它反映了公司举债的状况,体现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作为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具有很好的解释力。赵春光等(2011)也使用资产负债率衡量公司的财务风险。
(3)控制变量。
①公司规模Lnasset是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规模大的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往往会选择以借款的方式来满足资金的需求,而且其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相对较多,因而财务风险会比较高。
②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年末净利润与年末总资产的比值。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留存收益比较多,公司会优先利用内部留存来满足资金的需求,对外部资金的依赖会少些,财务风险相对较低。
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计算公式为:(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能反映公司的成长能力,一般成长性强的公司,发展速度快,对债务融资的需求较大,财务风险会比较高。
④有形资产比率Collateral,计算公式为:(本年末存货+本年末固定资产)÷年末总资产,用它代表公司的资产结构。存货和固定资产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有形资产比率高的公司需要较多的借款满足资金的需求,因而财务风险会比较高。
2.财务风险与公司绩效。根据上文对财务风险与公司绩效的分析,借鉴肖作平(2005)的模型,文章构建了模型二:
T/Roa=β0+β1Dar+β2Lnasset+β3Roe+β4Growth+β5H10
+δ (2)研究变量的选择和定义分别为:
(1)被解释变量T/Roa――公司绩效。文章用Tobin Q值(T)和Roa来度量公司绩效。Tobin Q值是公司市场价值与期末总资产之比,代表公司的市场价值;Roa是公司期末净利润与期末总资产之比,衡量公司的会计价值。
(2)解释变量Dar――财务风险。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模型二也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财务风险。
(3)控制变量。
①公司规模Lnasset。公司规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已经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因此本文把它作为控制变量。
②净资产收益率Roe。Roe高的公司,满足投资者利益的能力较强,公司的绩效也相对较高。本文用它来控制盈利能力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能反应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用它来控制成长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④前十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H10,是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之和与总股数的比值,用来衡量公司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会对公司治理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公司绩效。肖作平(2005)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正相关。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11年沪深两市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共有580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如下筛选:(1)删除ST公司;(2)删除金融保险类公司,因为该类公司的财务报表具有自身的特点;(3)删除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根据模型一和模型二涉及到的变量,分别删除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两模型共取得相同的522个样本。
本文的社会责任评级得分来源于“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网站,其他数据从国泰安数据库获得并经整理而成。本文的数据处理使用stata软件完成。
三、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模型一和模型二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限于篇幅,有关统计和回归结果的数据表略,下同,编者注),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级得分的差距比较大,各个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迥异,而且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只有32.545和36.019 2,属于较低水平,可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整体不是很好。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资产负债率,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距也很明显,其中举债最高的洛阳玻璃高达0.944 4,而最低的天源迪科只有0.038 9,显示各个公司财务风险的巨大差异。Tobin Q值最小值为0.700 2,最大值为6.942 5,平均值为1.557 2,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别,Roa的情况亦然,可见无论是市场价值还是会计价值,样本公司的绩效都存在较大区别。尽管有净资产收益率为负的,但其均值为0.109 4,说明样本公司的盈利能力比较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标准差很大,表明公司的成长能力有很大的差别,而且最大值严重偏离中位数和平均数,可能存在异常值。有形资产比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也比较显著。前十大股东持股比率的均值为0.592 5,样本公司的股权集中状况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多元回归分析
(三)敏感性分析
为保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本文对模型一的解释变量Csr和可能存在异常值的控制变量Growth在1%水平上进行winsor缩尾处理,回归的结果与上文基本一致;在去除控制变量Growth后重新回归,结论依然成立。可知模型一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稳定性。对于模型二,本文也对解释变量Dar和控制变量Growth在1%水平上进行winsor缩尾处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去除可能存在异常值的控制变量Growth后,回归结果也没改变。模型二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稳定性。
(四)实证结果总结
文章以财务风险为传导机制,按照“社会责任表现―财务风险―公司绩效”的思路展开研究。其中模型一的实证结果验证了“社会责任表现―财务风险”的思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越多,财务风险越低,财务稳定性越高;模型二验证了“财务风险―公司绩效”的思路,即财务风险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财务风险越低的公司,公司绩效越高。由实证结果可以推知: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具有积极的作用,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公司,公司绩效越高。这样的推论也符合信号传递理论,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能向公司外部传递对公司有利的信息,提高公司声誉,这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降低公司财务风险,而良好的公司形象和公司声誉也会促进公司的价值提高。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与以往的研究将财务风险作为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调节因素不同,本文以财务风险为传导机制,通过构建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风险的模型和财务风险与公司绩效的模型,探讨社会责任表现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这也是文章的创新之处。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风险负相关,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降低其财务风险;而公司的财务风险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财务风险越低,公司绩效越高。社会责任表现能通过降低财务风险来提高公司绩效。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虽然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公司的成本支出,但其对公司的积极意义更高,本文的研究即从降低财务风险和提高公司绩效的方面提供了支持证据。公司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的不足是只选择了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而没有考虑未披露的上市公司,而这些公司或多或少会从各个方面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使得本文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但本文只选择了典型性的财务管理衡量指标――资产负债率。希望今后能在这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Preston,O’Bannon.The corporate social financial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 typology and analysis[J].Business and Society,1997, 36(12):419-429.
[2] AUPPERLE K E,CARROLL A B and HATFIELD J D.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28(2):446-463.
[3] JENSEN M.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2):323-329.
[4] 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研究――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分析[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5] 李正.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6(2):77-83.
[6] 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8(10):150-160.
[7] 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年―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J].北京:会计研究,2006(10):36-43.
[8] 赵春光,张人骥,李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其财务风险的影响[C]//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与企业社会责任2011学术年会会议论文,2011.
[9] 王力军.大股东控制、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国有及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比较研究[J].北京:证券市场导报,2006(11):63-70.
[10] 王凤.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来自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北京:经济管理,2007(8):16-21.
[11] 肖作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哈尔滨:管理科学,2005(3):16-22.
财务风险与投资支出I相关,还与L、Beta、APD、VarLr、Size以及T这几项因素相关。其中,L表示期末负债率,其变量计算方法是期末总负债/期末总资产;Beta表示Beta系数,其变量计算方法是公司本年Beta系数,若1年内个股有效的交易观测值个数小于125,则不计算该指标;APD是指平均利润折旧,其变量计算方法是“(本期净利润+本期折旧)/本期末总资产”过去3年平均值。由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的方程式上,我们还可以看出,投资支出与财务风险不仅互相有联系,互相影响,其中,公司规模Size、销售增长率VarLr以及时间模拟变量T,对投资支出与财务风险均产生影响。从公司规模公司规模Size、销售增长率VarLr以及时间模拟变量T对两个方程式的影响来看,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的联系更加紧密。结合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的变量方程式,以及影响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我们理解一下变量方程式的意义,可以发现,投资支出在财务的很多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企业的现金流量、企业的销售额、企业的利润率,甚至还与企业的规模相关。结合变量方程式和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的动态关系解释,从投资支出方面,2010年财务风险Rt-1的回归系数为-0.1571,这个数据的意义是,财务风险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企业投资支出会降低0.1571个单位。由此见证了结论1:企业的财务风险对投资支出产生抑制作用;而通过图1与表1,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投资决策的当收入大于投入支出时,财务风险也相应降低,从而见证了“结论2:投资支出通过收入效应,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正确性。
二、企业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互相影响因素
(一)财务风险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
一个项目的投资,必定会加大负债率,这就是为什么企业财务风险对投资支出产生抑制作用的本质所在。企业项目的投资支出——负债率——企业的破产风险,企业决策者在对投资决策制定方案时,必定会引出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如同铁链锁在一起的船只。如果脱离企业投资的项目单独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是确实是可以独立的。但是,企业家在现实的经营中可以发现,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他两个环节将面临瘫痪、不能运作的后果,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企业的决策者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一定要知道,企业内部虽然是明确分为各个部门,但要明白,制度的制定目标只是为了方便对员工的管理。在公司的正常运营方面,投资支出/负债率/企业的破产风险在管理上是互相牵制的。投资支出金额大,企业的负债率必定相应增加,企业所面临的破产风险也更明显,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有对企业决策者心里上,增加了期望的破产成本,企业的缴税方面就会出现相应的违法“节约”的现象。反之,若企业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控制相应的投资支出,降低了企业因新投入项目产生的负债率,企业所面临的破产风险也会越低,企业也会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发展越来越好。其次,企业的投资项目的支持者——股东,股东是指通过向公司出资或其他合法途径出资并获得公司股权,并对公司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他们的利益关系在投资项目中会起到治理作用。为什么说是“治理作用”呢?小编在此简单总结一下:我们要了解企业股东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败,股东作为企业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损失其实只有一点点,股东在此投资情形下,有权利保障自己的利益,虽然是也有承担公司面临风险的义务,但是,投资失败的大部分责任在企业的决策者身上。此时,企业的债权人在投资决策的失败上,不得不面临员工、股东、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的压力,企业控制权在此结果中将面临转移的危险。但是,若企业的决策者投资成功,受益最大的不是企业决策者也不是企业的员工,而是企业的股东。企业投资决策在这种成反比的规律中,提醒企业的决策者在度量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谨慎考虑投资行为。
(二)企业投资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随着电网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电网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逐渐多样化。现阶段,大部分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都比较弱,预警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财务风险绝大部分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而导致的。内部环境因素包括筹资决策不当、投资决策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和资产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控问题。供电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和管理能力较差、内部控制有待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不成体系、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强等。秦皇岛供电公司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风险预警还不成体系,风险管控系统性、完整性较差,不能及时、完整地反馈对完成公司各项经营目标有影响的风险因素,未能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二、秦皇岛供电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供电公司的财务监测指标有公司经营效益、资产效率、发展能力、成本水平、现金流量、贡献程度等。针对当前秦皇岛供电公司风险意识不强的现状,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该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走出对财务风险管控的误区。强化管理层防范风险的理念,是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的基础,是保证公司风险防范的必要条件。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供电公司在建立内控制度时,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控制要以预防为主,检查要将常规审计和定期或者不定期审计相结合。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充分意识到,要想公司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就要重视对内部风险的控制。提升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提高了执行力度,才能规范管理公司的内部日常事务。变革内部控制理念,加强公司内部的沟通协调,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建立科学的信息处理机制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将直接影响该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效果。在集中核算模式下系统应关注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财务信息的规范化。财务部门与业务端口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充分重视风险预警结果,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检测到的结果,重点关注出现黄、红两种颜色亮灯状态的指标,认真分析背后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就从源头上避免了公司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沟通汇报,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和整体经营风险可控、在控。同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开展公司系统内供电单位主要经营指标对标工作,可以先在一个地区内进行对标,取得成效后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省范围。通过找差距、找问题、找目标,促使下属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确保整个集团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四)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从财务的角度来讲,供电公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全面预算管控恰好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所以应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秦皇岛供电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复杂而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电量增速大幅下滑。二是折旧、财务费用等成本总额不断增加。三是购电成本持续攀升,购水电比重虽同比有所提高,但增量部分主要为上网电价较高的大水电电量,公司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对风险进行研究分析,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进行处理,只有合理平衡电量、成本、投资和效益的联动关系,才能有效应对更加严格的内外部管控要求,从而保障全年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定期进行风险控制情况跟踪,确保风险可控、在控。为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提高风险管控刚性,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应建立财务风险分析、跟踪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分析总结前一阶段财务风险管控情况,结合当前经营形势,合理准确评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动态跟踪与事前预估相结合,做好公司经营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跟踪。加强电力市场跟踪,密切关注量、价、费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跟踪分析揭示出的风险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改进,并做好总结工作,严防风险的再次发生。财务部门跟踪成本预算执行情况,需要市场部、计划部、基建部、设备部等相关业务部门的密切协作,及时处置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才能使公司的目标得以落实。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秦皇岛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的防控现状,提出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得出以下结论:(1)电网公司如果要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就应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2)定期进行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引导和管控作用,确保生产经营的可控、在控;定期跟踪风险控制关键节点及指标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3)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推动公司由外延式发展向外延与内涵并重发展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造资产经营新绩效。
作者:赵欣 邓伟妍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高培明,侯新华.智能化发展给电网带来的风险与防控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07).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现今的财务管理教科书对财务杠杆原理的理论阐述已经比较全面,但笔者认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杠杆原理的基本理论,从数学的角度,利用函数关系,进一步揭示财务杠杆系数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以及财务杠杆系数最优区间的确定。
一、财务杠杆系数的理论分析
财务管理中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的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表示,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也叫财务杠杆程度,通常用来反映财务杠杆的大小和作用程度,以及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PS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为了便于计算,可将上式变换如下:
DFL=EBIT/(EBIT-I)
式中:I为利息;T为所得税税率;N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在有优先股的条件下,由于优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但应以税后利润支付,所以此时公式应改写为:
DFL=EBIT/[EBIT-I-PD/(1-T)]
式中:PD为优先股股利。
为分析方便,假定企业不存在优先股及其他固定性资金成本,在本文的讨论中,只考虑负债经营所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公式DFL= EBIT/(EBIT-I)中可以看出,DFL为EBIT的函数,其中I是固定的常数,对DFL进行求导,利用函数特性来判断DFL和EBIT之间的内在联系。
DFL’=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分母大于零,而分子小于零。
DFL’
利用函数性质对DFL分析,根据EBIT与I大小关系,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当EBIT>I时
根据公式可知:当EBIT>I时,DFL∈(1,+∞),随着EBIT数值不断增大,DFL数值在不断减小。当EBIT趋向于I+ ,DFL接近于+∞,此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大,当DFL接近于1,此时财务风险最小。根据DFL数值大小,可以推断财务风险大小,当DFL越大时,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当DFL数值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判断财务风险的大小,根据函数性质可知,随着EBIT不断增大,EBIT变动所引起EPS变动幅度在逐渐减小,财务风险在不断减小。DFL反映的是EBIT的变动幅度对税后利润变动幅度的影响程度,EBIT不可能无限制增加。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EBIT不可能达到+∞,DFL不可能为1,由于投入所引起的产出并不能无限增加,要想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能只从EBIT方面进行考虑,财务风险减小的途径不能仅靠增加EBIT,可以从改变企业资金的目标结构方面进行考虑。
根据一般经验分析:DFL∈(1,2)称为财务杠杆安全空间;当DFL>2时,称为高风险财务杠杆区间;当DFL
当EBIT>I,随着EBIT增加,将会引起EBIT-I或EPS增加,DFL在减小,财务杠杆作用在减弱,财务风险在减小。在这一阶段,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二)当0
此时,EBIT-I0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此时EBIT增加将会引起EBIT-I同方向的变动,由于EBIT和EBIT-I符号相反,所以DFL
由于企业利用了财务杠杆作用,导致了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在此阶段,随着EBIT不断增大,DFL在不断减小,但是财务杠杆作用在增强,财务风险却在增大。
(三)当EBIT0
在此阶段, DFL为正。此时企业亏损,EBIT增加将表现为亏损减少,随着EBIT增加,EBIT-I不断增加,此时DFL数值却不断减小,意味着EBIT-I随着EBIT的增加其变动幅度在不断减小,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减小。在此阶段,DFL为正,DFL∈(0,1),EBIT不足以支付I,企业必须动用所有者权益支付利息,将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当EBIT=0时,根据公式可知DFL=0,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财务风险,此时财务风险仍然存在。
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了财务损失和财务风险,在此阶段,随着EBIT增加,DFL在不断减小,财务杠杆作用在减弱,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减小。与第一阶段相比,虽然变化特性一致,但从函数图形上可以看出函数凸凹性不同,故此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也存在不同的特性。
以上分三种情况讨论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收益和财务风险的关系是不同的,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二、财务杠杆系数最优区间的确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财务杠杆系数DFL不是越大越好,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最优区间。财务杠杆系数最优区间的确定应与保障利息支付倍数(Q)联系起来确定,因为Q= EBIT/I,所以,EBIT=QI,代入DFL=EBIT/(EBIT-I)并化简可得,DFL= Q/(Q-1)假定某企业要保障利息支付比率不低于5倍,即支付的利息I≤EBIT/5, 那么财务杠杆系数:
DFL=EBIT/(EBIT-I)≤ EBIT/(EBIT-EBIT/5)=1.25
也就是在保障利息支付倍数为5倍的政策下,财务杠杆系数的上限为1.25。如果此企业的保障利息支付倍数降至2倍, 财务杠杆系数的上限上升到2。
三、结论
财务杠杆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时应当慎重。
根据上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当EBIT>I时,负债经营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提高股东收益。在特定时间内,I是固定的,当EBIT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给所有者带来额外收益。从DFL公式中看出,影响DFL作用大小的因素有EBIT和I,要想发挥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必须增加EBIT,这也说明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生产经营是最重要的。生产经营是企业运行的基础,资本运营为生产经营服务。
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当企业严重亏损时,可以减少企业投资者的风险。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把企业的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当企业赢利时,多余的收益不会被债权人享有,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同时利用负债可以减少货币损失,当通货膨胀时,利用举债扩大再生产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债务人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身上,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