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区治理的难点和困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有的地方对做好社区计生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街道党政领导对计生进社区缺乏信心,认为城市计生工作难度大,街道财政困难,不可能为社区配备足够的计生工作人员,把计生工作交给社区不放心,不能积极主动推进计生进社区。二是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觉得计生工作“棘手”,使计生工作在社区基本没有开展。
(二)管理体制和工作关系尚未理顺。近年来新组建的社区如何开展计生工作尚在探索中,相关的工作制度还不健全、责权还不明确,街道计生办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属地管理单位和物业服务公司之间的工作关系还没理顺,“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还没落实到位。
(三)社区计生工作组织网络尚未建立完善。新建社区一般只配备了1〜2名计生工作人员,没有形成以“社区――楼片――物业服务公司(属地管理单位)――楼洞”为链条的计生工作组织网络体系。
(四)社区内下岗职工、失业无业人员的计生“四术”费及普查费无解决渠道。目前,已婚育龄群众计生四项手术费及生殖健康查体费的解决办法是:农村和流动人口的由财政承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由所在单位承担;下岗、失业、无业等社会人的由个人承担。
(五)社区计生管理服务存在现实困难。目前社区普遍存在“一多、一快、两不”现象,即出租房屋多、人口变动快,邻里之间不了解、入户调查不配合。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导致出现了“七难”现象,即入住人口底子难托清,育龄妇女婚育情况难掌控,计生信息难掌握,管理服务难见人,漏管现象难杜绝,违法生育难发现、难追究。
做好城市社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社区计生工作责任。制定文件明确街道、社区、属地管理单位和居民小区物业服务公司,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责,由计生局指导其开展工作,并通过建立考核奖惩责任制,制定工作制度,实行“一票否决”、责任追究等措施,确保工作关系得到理顺,确保单位和个人责任落到实处,通盘考虑,抓紧抓好。
(二)健全完善社区计生机构。成立两个组织:一个是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居委会主任兼任组长,统筹抓好社区人口计生工作;一个是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具体负责开展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配备四级网络队伍:一是配备社区计生工作人员,负责社区日常计生工作;二是配备计生协管员,负责其辖区内计生信息收集和计生管理服务等工作;三是社区内所有属地管理单位和物业服务公司都配备专(兼)职计生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本小区内的计生信息报送和管理服务工作;四是选配好楼长,担任计生信息联络员,在社区内建立起严密的组织网络,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
二、落实各项经济指标,确保提前、全面、逾额完玉成年任务。截止11月末,街道税收等6项指标均提前逾额完成。其中税收年计划9338万元,实际完成1100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7.9%;固定资产投资年计划8个亿,实际完成18亿多,完成年计划的225%;吸引外资年计划500万美元,实际完成57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14%;吸引内资年计划3个亿,实际完成6.9亿,完成年计划的230%;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年任务12家,实际完成21家,完成175%;发展现代服务业年任务4家,实际完成19家,完成年计划的475%,为全区经济指标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三、落实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立足打好工作基础。按照区委关于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有关规定,抓好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进步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加强思想建设;以专题*生活会为抓手,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班子作风建设;贯彻*集中制组织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对涉及全局重大题目,注重发挥集体聪明,集体决策。对涉及某一方面题目决策,虚心听取分管领导意见。注重班子间的团结协作,做到总揽不包揽,当班子不当家长。与班子成员坦诚交流,增进沟通。队伍治理方面,以“行政效能年”活动为契机,倡导“讲学习、将协作、讲创新、讲绩效”的精神,着力进步机关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以“社区服务效能年”活动为载体,加强社区队伍建设,调动工作积极性。工作方式上,能经常深进社区和辖区单位了解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实际生活中,能关心群众的疾苦,设身处地地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和题目。
四、支持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其他各项工作均取得成绩。行政工作琐碎,繁杂,一年来,面对棘手的题目敢抓敢管,省应急工作现场会的预备,机关大楼的维修都圆满完成;党建、群团、精神文明多项工作也卓有成绩。特别是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难度大、要求高,能够克服困难,做到规模以上非公企党的组织全覆盖,并圆满完成了大连市妇联“*家庭与*社区同创共建”现场观摩会的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年内,稳定工作任务繁重,达沃斯会议、十七大召开期间,...、复转军人等始终是稳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之安民街地块动迁引发的上访题目等等,和分管领导一道落实责任、细致工作,及时把握反馈信息,做了很多化解矛盾的工作,为辖区始终保持了较稳定的局面尽职尽责;劳动就业,在实名制就业任务远重于往年的情况下,多方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成了1689人的就业指标,5个社区均被评为充分就业社区;城建工作从来都很繁重,今年罕见的风暴潮,达沃斯市容环境整治又为城建工作增添了工作量,为此,他们坚持建设与治理并重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辖区环境卫生整治,全力以赴抗击风暴潮,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民政、社区建设、换届工作方面,关注辖区弱势群体,不断扩大救助范围,以“145”工程为载体,开展“*楼院”建设,通过制定规章,开展活动,努力探索“楼院自我治理”的长效机制。特别是人大换届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为全区作示范,确保代表的选举和人大、政府换届工作顺利完成。计生工作有新的举措,“健康驿站”的改版,“活动人口计划生养维权服务月”和“惠民惠家”亲情服务开展活动,以及加班加点完成了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等,都使计生工作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进步。各社区虽为居民自治组织,却承担了大量政府下派的工作,但都能克服困难,任劳任怨,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五、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官从政,廉洁执政,既是要求,也是天职。对此,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有关规定的学习,能自觉对照要求检查自己,努力从思想上和熟悉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在行动上从不,从不跑官要官,谨言慎行,廉洁自律,遵遵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操守。作为第一责任人,能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带领班子成员参加区有关报告会,主持班子班子成员召开专题*生活会对照检查,努力加强班子党风廉政建设。
近年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在计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大成绩,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全县流动人口仍然存在诸多计划生育问题,主要问题一是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所占的比例高,二是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占总违法生育的比例逐年上升,三是跨省流动人口的违法生育所占比例高,四是流动人口的出生率高,五是流动人口出生的计划生育率低。造成我县计划生育超生违育的主要问题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已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认识不到位。在现有体制和环境下,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而我县个别乡镇和单位对流入人口存在戒备和防范的心理,遇事推诿,不够尽职;对流出人口则想尽办法,防止外出育龄群众计划外超生,轻视服务,不够尽责。受这些急功近利的狭隘思想影响的结果必然是重管理、轻服务。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
二是政策不到位。在一些乡镇和单位对流入流动人口的管理没有充分体现公平对待的原则,流入人口没有依法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也未能与县内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幼保健宣传教育服务;而在流出地,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乡村,为了减少计划外生育,侵害流出人口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对流出地乡村组织强迫育龄群众返乡孕检和离乡时收取押金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很不满意。
三是措施不到位。我县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管理服务人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是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镇、社区和企业,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县城只在人口局设一个流动办,各乡镇流动人口管理靠计生办代管,这些机构和人员一般隶属于各级计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权限、空间都有一定局限,更多地还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同时,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尚未延伸到村组一级,所以工作起来非常被动,效果一般。
四是管理不到位。由于流动人口从事的职业复杂,居住分散、来去无常、活动自主、无拘无束,导致流出地对流出人口的信息采集困难,底子难摸清、孕情难掌握、措施难落实。加之由于人性化管理的需要,计生部门不予采取强硬措施处罚违法行为,导致对违法事实取证难,依法处罚更难,没有制约效应。目前大部分流出重点已婚育龄妇女既没有定期回户籍所在地落实相应的措施,也拒不寄回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我们拘手无策,毫无办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如何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和变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有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开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摆在全县计划生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良好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根据现阶段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考虑到我县流动人口的实际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一)以服务总体目标为主线,将流动人口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要正确认识,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和经济保障条件,要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协调和保障,通过各类制度促进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开展。县、乡政府应该自动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相应调整户籍、治安、劳动、工商、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及环境方面的政策,实现技术、政策、资源的优化组合,为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和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技术、法律保障和政策环境。公安、工商、教育、卫生、劳动等部门不是专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在进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时,既要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又要避免和兼职单位的主要工作、利益发生冲突,从而形成各职能部门间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以优质服务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方针,充分发挥县、乡服务站的龙头作用,要以服务促管理,以情感人、依法治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流动人口也能享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各项权益,以便使流动人口在享有其合法权益的同时履行其应有的义务,自觉地接受管理。县乡流动人口计生管理部门要以社区为单位对流动人口实行统一管理,要全方位提供宣传教育、生育节育、优生优育、避孕药具、查孕查环和生殖健康保健等服务。通过落实各种优质服务,使流动人口尽快熔入县乡计划生育管理网络之中。
(三)以突出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尽快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组织机制。一方面是加强乡镇街道、居委会的领导,成立社区流动人群计划生育管理中心,选聘文化程度较高,能适应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需要的年轻干部担任计生管理人员,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以乡镇街道、居委会为单位,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队伍建设,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将其纳入社区计划生育协会中开展工作。
(四)以机制创新为基础,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县、乡政府应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支出范围,将流入人口数量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人口基数计算,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等所必须的经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所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应计入现居住地户籍人口经费需求总额,由现居住地一并安排;设立县、乡计划生育基金,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待政策;强化利益导向机制,把流动人口中的计划生育困难户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在流动人口中普遍形成“计划生育光荣”的利益导向;扶持计划生育困难户发展生产,使他们认识和感受到计划生育的好处和利益所在。建立双重制约机制,落实政策法规,强化硬约束,实施软约束。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点突出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中国观念逐渐深入每一位中国人心中。而农村社区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刻内涵。
一、美丽中国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关系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向全世界正式表明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立场。党的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同时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在中国面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严重污染的情况下,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建设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发展环境。美丽中国指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协调,需要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充分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农村社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必须从理念和发展模式上来推动乡村治理的改变,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协同治理、简约治理、为民服务的合作治理等多种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这些理念为新时代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启发。而农村社区治理并不是仅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生态保护方面,农村社区治理不能牺牲农村经济发展机遇,而是要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建设的全面发展,以此来确保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真正有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
二、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农村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经济、乡镇工业也随之兴起,导致资源出现过度利用。而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本身比较脆弱,资源相对比较紧缺,在这种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极低的资源利用率也加剧了环境污染。例如土地过度利用使得农业用地急剧缩减,土质变差,农村用地出现了严重退化。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化逐渐转移向农村地区,农村用地被大量占用,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各种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使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也日益严峻;而农业经济本身发展也会因为农药、化肥、地膜等的大量使用造成自然环境污染。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都处在低点,这也是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村民参与程度低。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治理需要农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力量为农村社区建设提出更加有意义的建议,同时还要对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监督,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社区34农村•农业•农民2021.4BShehuizhili社会治理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来看,村民在参与深度和广度方面都相对较低,这直接会影响农村社区治理成效。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制度层面的缺失,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对于村民参与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利益表达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比较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参与;二是作为农村治理主体的农民,本身文化素质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其参与到农村治理中。(三)专业治理人才缺乏。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各专业领域专业人才发挥出带头作用,但农村社区相对比较复杂。近年来,我国大力鼓励毕业大学生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可新毕业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且很多大学生将农村工作作为日后发展跳板,并不能真正扎根农村来作出贡献。这就导致了农村社区治理缺乏人才的支撑。
三、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治理路径
(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农村社区治理来说全面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收入是其核心问题所在。首先,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应该因地制宜,全面推动符合市场需求发展的经济作物。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以及农业技术优势,强化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科技投入,让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次,农村各地全面推出特色农业经济产业,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推出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农业、绿色餐饮等产业发展模式。最后,要彻底扭转农村传统模式下粗放式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链方向发展。(二)健全法律法规。农村社区治理必须不断健全法律法规。首先,需要结合农村治理中凸显出的关键问题针对农村社区治理中所需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进行逐步完善。其次,要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的有效性以及法律法规的执行。最后,政府职能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农村建设治理监管,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对村民的环保行为进行积极引导,最大限度避免工业生产对农业用地以及农村水资源造成污染,彻底扭转传统农村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脏乱差现象,同时也要对工业化城镇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进行严格控制。另外,相关法律法规在保障农村发展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三)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仍然是农民,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起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农村生活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部门应该将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导角色逐步转变为引导,通过不断强化农村日常管理工作来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并通过强化宣传来积极培育农民的参与主体意识;同时还要通过充分确保农民的参与权、监督权以及表达权来进一步拓展村民的民主参与渠道。(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难留住人才的问题。因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逐步强化农村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逐步强化高效培养,可以在各大高校设置相关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地区输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二是针对农村地区加强实践性人才培养。在农村地区除设置村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选拔制度外,还应该进一步增设相关管理服务岗位,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政府部门也应该逐步加大财政方面补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农村地区人才发展建立起更加公平的发展机制,这样才能为农村吸引更多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治理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逐步强化,以此来促进农村社区治理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1(03):95-98.
[2]顾宇琦,韩芳.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治理现状调查分析——以新疆克拉玛依小拐村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1,41(02):145-150.
[3]傅李玲.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服务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1):198-199.
进一步落实排查化解工作制度。一是定期开展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逐案建立台账,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调处解决;二是分类开展专项排查。对劳动保障、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系统专项排查,分类造册、逐案登记、逐件落实领导包案责任,推进矛盾隐患有效化解。同时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村(社区)调解员、地方知名人士、调解专家的作用,增强人民调解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使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调处化解。
重大会事和重要节日期间,认真组织开展重点人员大走访、保稳控工作,把维稳工作延伸到最基层,重点稳控已发生的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非正常访和潜在的重大群体和重点人员,对该类群体和人员进行逐一登记、落实“五包一”责任,要求联村队员及村干部密切关注此类人员情况,做到早发现,早稳控,并针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不发生非法上访和。
继续将治安义务巡防作为全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之一,继续实行奖罚分明的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镇综治办加大对巡防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纳入年度镇对村综治考核。继续增加巡防经费投入,配备好义务巡防队员的其他装备等,提高巡防队员的补助,适时组织全镇巡防队员培训,提升巡防能力,以保障队伍的正常运转。加大与__派出所和综治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特殊时期由政法委员夏卫书、派出所所长辜远大亲自带队进行巡防,互联互动,形成严密的社会治安防范网络,特别是要加强重点高发区域的巡防工作。
社区社会保障是指以社区为平台,一方面是确保国家规定的对保障对象各种保障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是对保障对象进行社区补充保障,即在实施了国家规定的基本保障外,对基本生存仍有困难的保障对象给予帮助的再次补充保障,带有“托底”的性质。如果我们将国家社区保障和服务体系比拟为大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是主干的话,社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就是基础,是“根”。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保障项目的横向层面,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二是保障主体的纵向层面,包括政府规定在社区范围内执行的法定基本保障、家庭的亲友保障、社区的补充保障等。总体上看,社区社会保障具有在社区保障对象享受了法定的基本保障和单位系统的补充保障后,家庭又无能力帮助的情况下救助、帮扶的“托底”保障功能。
社区服务是指以社区为平台,以满足社区成员需要为目标,以社区服务机构为主体,发动社区居民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提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的总称。社区服务体系,是指在社区范围内以满足社区成员需要为目标,以社区服务机构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主体,以公益和福利性为特性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所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网络。
社区保障和社区服务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一般来说,社区保障多是由政府和组织以强制性措施来推进,或以法定形式出现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推进的,政策性很强,表现形式多是自上而下贯彻的。相比之下,社区服务则更体现出“扁平”性,是社区居民之间或与志愿人员及社会有关方面间产生的“协议”行为,并非以国家强制力推进的,表现形式多是民间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协商,显示出比较强的“民间性”。
二
就残疾人社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看:现实的情况和研究资料表明,残疾人社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面临许多问题,社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极不完善。突出的表现是:政府管办的社区社会保障和服务机构发展面临市场的冲击,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民间服务组织大量涌现,发展势态迅猛,但资金存在着严重缺口,没有稳定、合适的发展场地,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各类服务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行业规范不健全,管理比较混乱,机构之间缺少交流;社区社会保障和服务机构职能定位模糊,专业性不强,缺乏竞争力;机构服务布局也不尽合理,缺少科学发展的规划。
三
推动社区社会保障和服务工作全面上水平,以更好地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意识,形成工作合力,是当前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残疾人社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而言,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是“弱中之弱”,“困中之困”,开展社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应遵循的一条重要法则就是:在保障其享有一般弱势群体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即享受普惠待遇的基础之上,政府和社会还应给予特别照顾,实行“普惠加优待”的政策,特别是对重度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优待。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积累,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政府和社会在财力上是有条件的。
残疾人生活在社区,是社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残疾人社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看,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把握好保障和服务的重点、难点和要点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颇大,因此要找准社区社会保障和服务重点、难点和要点。
1.社区康复是重点
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2015年要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所在是加大社区康复工作的力度。
2.社区就业是难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残疾人的就业和收入是根本举措。解决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战略在于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不能仅仅着眼于补助、救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应是解决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战略。要推进残疾人就业,社区就业潜力最大,是增加残疾人就业的有效平台。
3.开拓社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新领域是要点
社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培训。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差,就业竞争力差,就业机会少。因此,要使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就必须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做好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使残疾人能适应就业市场化的需求,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深入探索,逐步建立起以就业市场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
(二)发展和扶持各类民间残疾人服务组织是新的立足点
国家正在朝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迈进。社会建设日新月异,民间服务组织像雨后春笋,发展势头势不可挡。据调查,仅从事孤独症教育的民间组织就达500多家。各类民间残疾人服务组织主要服务在社区。在此大背景下,各级残联应乘势而上,有所创造。要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充分调动和利用社区一切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在指导思想上要树立全社会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和民办公助、“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意识。在与民间残疾人服务组织合作方面,一些沿海地区已带了个好头,如对民间组织,不论性质如何,只要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就提供各项资金支持;对托养等机构做到补贴到床、到人,实行“费随人走”,另对困难残疾人进入机构进行补贴,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场地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有力地推进了社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工作。
2007年以来,车红英先后在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把握机遇、构建和谐物业管理的建议》、《关于加强治理噪音污染的建议》、《关于加强网吧管理的建议》、《关于取缔夏季露天大排档的建议》等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并全程跟踪监督,使这些事关居民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一得到了合理妥善的解决,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
一些高校的“红色网站”由熟悉网络技术的工作人员管理和维护,这些人员虽精通网络技术,但缺乏相应的理论修养和思想素质,致使“红色网站”只是从形式上具有了“红”的意义,而无法真正“火”起来,难以担当引导、激励和教育学生的重任。除此之外,多数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红色网站”建设激励机制,网站建设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红色网站”建设队伍缺乏必要的学习培训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不高、网络技术薄弱,对学生在“红色网站”上发表的过激言论一味地采取堵截、删除、压制等措施,使学生对“红色网站”产生了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网站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造成了学生的认知怀疑和认知拒斥,他们对“红色网站”视而不见,偶尔进入网站后,很快就抽身而去。有的高校“红色网站”虽然开辟了“留言板”、“在线咨询”等栏目,想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倾向,及时解答、解决学生的思想疑虑、心理困惑和生活困难,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但这一平台却因为没有专业和专职的人员管理而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网站”的利用。
二、加强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的措施
1.注重学生精神需要,科学定位“红色网站”的角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的有关信息,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1](P3)在建设高校“红色网站”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关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尽量满足大学生的各种现实需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帮助、指导和服务之中,做到虚功真做。在栏目设计方面,“红色网站”必须考虑大学生政治诉求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他们希望祖国繁荣富强,愿意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的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自己的思考与看法,希望借助网络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愿。网络生活的交互性、直接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物化走向人化、从灌输走向对话、从限制走向解放、从分离走向融合。”[2(]P43)高校“红色网站”可通过开设“红色博客”、“红色社区”、“红色论坛”等栏目为学生搭建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网络空间,营造浓厚的“红色”表达氛围。尽管大多数学生在网上发表言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其在思想认识上难免会有片面和偏激的地方,这就要求网站相关人员对“红色交流互动区”进行积极引导,充分肯定他们积极健康的因素,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及时指出和纠正他们偏激和错误的方面,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保护他们的表达热情,满足他们的政治思想认知需要。高校“红色网站”应充分借助网络的信息流,担负起解疑释惑的责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可根据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开设有关专题栏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供一些真实的信息等方式把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上来。只有不断满足学生的精神心理需求,有效提升“红色网站”的精神魅力和思想底蕴,才能以“红色”精神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凝聚学生、塑造学生。
首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行大运、发大财。接下来请允许我代表社区居委会向大家汇报2011年社区工作,请批评指正。
2011年,社区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在驻区单位的支持下,在社区居民的关心、帮助下,社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各项发展指标顺利完成,社区面貌不断改善,社区和谐度不断提升,社区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又好又快新局面。
一、社区领导班子建设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社区确立了新、和、勤、廉、实、优“六字”班子建设工作方针。“新”,即两委班子成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树立公仆意识,坚持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规划统领社区的各项工作,树立社区新形象。“和”,即团结合作,和衷共济促发展。两委班子成员注重相互团结与合作、沟通与交流,培育“能共事”的品质,使得决策更科学、更准确。“勤”,即勤思考、勤深入,勤勤恳恳干工作。“廉”,即廉洁自律,廉洁做事,廉洁做人,不为利益所动。“实”,即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优”,即争优创优,工作占排头,争一流。做到居务公开与财务公开并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行。
二、全面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一)老年、残联工作。社区狠抓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通过落实政策、上门走访、经常关心、组织文体团队、组织文娱活动等方式开展为老、为残服务。范文TOP100上半年共为180余位老年人发放了56200元近老金,2011年下半年的敬老金也已开始发放,全年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70余个老年证,为20余名老年人申请了安康通,为5位残疾人家庭申请了助学网上学习卡。全年共走访1000余位老年人,百余位残疾人,每月定期通过上门或电话的形式,关心老年人和残疾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组织了象棋、读书等老年文体团队,丰富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组织了20余次数百老年人和残疾人参加各类文化娱乐活动。
(二)社会救助工作。社区救助服务是解决居民实际生活困难的重要形式,社区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辖区内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严把低保准入关,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出尽出,按政策,全年共为2户家庭办理了低保,为6户家庭办理了出保手续。全年为困难居民办理了数额达2300元的临时救助。
(三)环境卫生工作。良好的宜居环境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社区探索出了“常巡查、常监督、抓落实”的方法路子,就是每天都到社区巡查卫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保洁清扫,尽力做到当天发现,当天处理,狠抓环境卫生问题落实情况,并将巡查和清扫情况记录在案。通过每天的巡查、监督和落实,建立了社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等老小区环境卫生治理难的问题。对辖区内的沿街商户,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与商户谈心、交朋友,
争取他们理解和支持社区的环卫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形成了社区环境卫生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细致展开,通过广场活动、窗口化服务等方式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同时,做好了流出人员《婚育证明》发放和流入人员《婚育证明》审验工作,对没有《婚育证明》的做好催办和补办工作。对符合《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可以再生二孩的夫妻,为其办理《二孩准生证》。对符合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家庭,为其办理《独生子女证》。按照《条例》规定,发放无业人员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奖励金。做好一年一次为已婚育龄妇女做妇检宣传工作。
(五)劳动保障工作。退管老年人也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群体,社区通过节日慰问、生日慰问、办理纳入等形式开展日常服务工作,并通过宣传政策,努力实现退管老人医保全覆盖、健康体检全覆盖。每年4-6月还为老人办理退休工资和供养年检。思想汇报专题社区还每月至少组织两次退管老人文化娱乐活动,以增进老年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丰富老年人的退休养老活动。社区还通过劳动保障网的岗位超市为辖区内84人下岗失业人员介绍工作,增强了社区困难群体脱贫脱困能力。在年底,社区还会上门对鳏寡孤独和特困家庭进行慰问,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六)综合治理工作。社区调委会全年共调解涵盖民事纠纷等各类纠纷13起,有力地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社区积极加强法制宣
传教育工作,每月定期张贴法制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宣传内容,着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社区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每月定期公布社区主要工作和财务情况,接受居民的监督,定期组织居民参加各类综治广场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
(七)文体科普工作。文体科普工作扎实有序,社区全年组织辖区内居民参加了10余次各类文化体育活动,通过组建文化体育兴趣活动组织方式,通过组织外出游玩的方式,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方式。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今年社区组织了部分居民参加了南京市组织的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会,组织辖区内90名居民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等活动。社区还通过宣传画等方式,倡导科学、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
(八)安全生产工作。社区每月都会对辖区内安全生产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认真记录排查内容。排查内容根据企事业单位情况各有侧重。例如,煤气换气站注重煤气罐放臵是否合理,防火灭火措施是否到位等内容,而住宅小区则注重灭火器是否配臵达标,器具是否在有效期内以及安全通报是否畅通等内容。检查监督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了驻区单位的一致好评,并有力地维护辖区的安全和稳定。对居易时代、南城美境和金陵王榭等小区内有高层建筑,社区重点检查了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并定期与高层建筑的物管处保持联系,协商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居住在高层建筑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节假日,要求所有值班人员逐一检查辖区内的安全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并开展了节假日专项安全生产重点排查等工作。
三、重点抓好四项涉及居民切身的民心工程
(一)小区天燃气安装工程。经过社区两委班子的协调和努力,小区居民盼望已久的天然气,经过社区与燃气公司多次联系沟通,已经在今年4月份安装到户,范文写作并且投入了使用。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切实抓住*的契机,高度重视城管工作,成立以镇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办、市政大队、国土乡建所、安办及街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政工作领导
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
领导小组为务求工作实效,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镇长为第一责任人,亲自牵头研究制定具体、详尽的实施方案,并亲自抓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分管副镇长则认真
落实,并多次亲自上街指导市政监察大队执法,努力打造一流环境。
二、强化宣传教育,促进观念转变
市政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城镇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镇政府召开动员大会,以场镇居民小组为单位分别召开了城镇居民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做到了家家户
户学习城市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城镇居民的城市环境意识,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广大居民从被动地接受管理转变为自觉行动。让其自觉纠正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我们充分利用广播
、会议、标语、宣传车橱窗、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在群众中形成良好的“容貌、卫生”舆论氛围,使城镇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得到了较大的增强。
根据市政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我镇在原市政监察中队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政管理监察大队。并抽调优秀年青干部充实到了市政监察队伍。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执
法人员服装配备和执法投入。
三、落实责任,齐抓共管
为了加强镇容镇貌管理,不断增强抓市政管理工作的合力,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社会各单位和内设部门的市政管理责任,并印发《*镇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与各单位、门市签订了“门
前四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市政监察大队负责监督管理。并且专职3人保证场镇保洁工作。
四、真抓实干,加强整治
在日常管理中,我镇抓好严管重罚,坚持长效管理。我镇因为场镇小,居民市政意识薄弱,长期以来,以街为市、占道经营情况严重。为了彻底治理该在种现象发生,我镇市政监察大队人员每天上
街巡查,集中整治,使以街为市、占道经营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针对我场镇管理中存在的“十乱”现象,市政监察大队严格按照市政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集中整治,严格执行等措施,有效整治城镇“十乱”现象,确保了*镇良好的镇容镇
貌,并以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集中或突击整治,带动日常的城镇管理。我镇充分利用“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和其他活动,对平时管理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清理和集中整治,公安
、国土、乡建、市政环卫、安全等部门都抽调精兵强将开展综合执法,推动了平时管理,确保了市政管理整治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五、强化管理,严格执法
我镇加强市政监察大队队伍建设和管理,每月组织队员至少集中学习培训一次,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规范市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树立良好的市政文明执法者的形象。一年来,镇党委
、政府加大对市政的执法力度,组织市政、安办、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20余次,共纠正和查处违反城镇管理相关法规的“十乱”行为共100余件(次),逐步达到座商归店,垃圾归场,划行归市。并且,
在*人口密集地区,因人口密度大和长期以来环境造成乱倒垃圾污染河岸等情况,镇里组织环卫工人、低保人员以及学校学生,对河岸进行定期清污,排除原有垃圾对可能冲入河道污染的物品进行清
运,保持河道两旁基本无垃圾污染物。今年以来,我镇还加强了垃圾处置费和污水处理费,全年共征收垃圾处置费3万余元,污水处理费7000元。
荒丘裸岭,黄土漫天。恶劣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曾经是严重制约东山地区发展和太原市环境质量改善的瓶颈问题之一。建设绿色东山、宜居东山、富裕东山,是杏花岭区人民共同的梦想。
2010年,一场大规模、高标准的生态建设攻坚战在东山地区打响了。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杏花岭区已在东山地区完成长沟、牛驼寨、杨家峪、榆林坪四大重点片区绿化,累计新造林6.2万余亩,提档绿化3万亩,种植各类苗木605万株。曾经的山庄头垃圾填埋场,已变成风景宜人的森林公园;东坪垃圾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正在实施。东山地区从南到北的一条绿色长廊已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全区林木绿化率由三年前的23%提高到33%。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委书记魏民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省、市“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战略部署,杏花岭区将东山生态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传统农村向新农村转变。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杏花岭区初步打造出种苗研发、高档盆花种植、苗木培育和花卉种养交易四大基地,以花卉苗木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农业产业框架基本形成。至“十二五”末,全区花卉苗木产业产值将达到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提前实现翻番,使东山绿得更有内涵、更有希望、更有创造力。
现在的东山,对当地38个行政村的农民朋友而言,已成为一个蕴含着绿色财富的美丽家园;对杏花岭区63万人民而言,已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摇篮;对省城420万人民而言,已成为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杏花岭区在太原建设“蓝天白云之城、青山绿水之城”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宜居杏花岭
杏花岭区是山西省城太原市的旧城区,老建筑多,老街巷多,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多。2010年,杏花岭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小街巷集中连片改造作为改善居民人居环境、提升城区品位的重点。杏花岭区委书记魏民说,到目前为止,该区已累计完成了9个片区的综合整治。仅在2012年,就实施了坝陵北街、同乐苑等5个片区的综合改造,涉及小街小巷57条,惠及居民8.8万人。以现代化为基干,特色化为神韵,人性化为根本,这些片区现在已全部成为环境优美、风格各异、内涵丰富的精品街区,受到了居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是一项艰难而富有争议的工程,但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人居环境和居民群众住房条件的有效途径。当前,杏花岭区迎晖苑、路景苑等18个棚户区和七府坟、小枣沟等6个城中村改造正在加快推进。2011年,剪子湾村在全市35个城中村改造中率先完成整村搬迁,村民全部喜迁新居,新村建设正在进行。大东关街104号院棚户区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动迁工作;一年之后,回迁楼主体封顶,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杏花岭速度”。
社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基层阵地。近年来,杏花岭区按照“环境一流、设施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标准,完成了10个精品社区和35个标准化社区建设。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强化了社区的基本服务功能,更为开展各具特色的便民服务创造了条件。同时,杏花岭区把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初步构建起“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的组织体系,社会服务管理正向着精细化、信息化和更加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和谐杏花岭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杏花岭区积极推进“百校兴学”和校舍、校园安全工程,区实验小学、第一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五一路小学、新建路小学、后小河小学改扩建工程全部完成。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名列全省第一。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将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提前完成。各项社会事业也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使全区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群众利益无小事,办小事就是做大事”,这是杏花岭区秉持的理念。杏花岭区委书记魏民讲到,在民生问题上,他们通过解决群众的一件件小问题,换来了全区社会更加和谐的大效果。针对困难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困难家庭多、矛盾纠纷多的区情实际,杏花岭区启动了“访贫问寒送温暖,排查矛盾大接访”活动,副科以上干部全部参与其中,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排查化解矛盾。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已救助困难群众2万余人,解决了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