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急救相关知识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作者简介:汪群龙(1982-),男,浙江富阳人,浙江树人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家政学与社会工作;冉云芳(1984-),女,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201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蒋联海(1971-),男,浙江绍兴人,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家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能力、质量、标准化间关系视角”(编号:12XKGJ05),主持人:朱红缨;杭州市社科重点基地研究课题“职业教育参与社会培训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编号:2014JD52),主持人:冉云芳;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高校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困境及推进策略研究”(编号:2014SCG109),主持人:汪群龙。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8-0048-08
一、问题的提出
转型期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解决家庭及其成员的生活性需求非常迫切。随之,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逐渐扩充、领域也不断拓宽、内容日趋丰富,同时需求扩张空间和潜力巨大,需求层次和类型差异也更加明显,尤其与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妇幼儿童、高端家庭相关的服务需求成为增长重点,不仅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素质涵养和技能水平的人才,而目前从业人员服务提供能力与需求差距巨大。从对杭州市的跟踪研究来看,五年来家政从业人员的来源及知识结构变化不大,一线家政从业人员中60%以上来自外地农村,75%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006年调查数据显示,家政从业者对工作的胜任度较为自信,认为消费者对自己提供服务的评价表示满意的占90%以上;而在2011年的调查中发现,有39.5%的消费者曾经对使用家政服务后进行过投诉,投诉的最主要原因是服务质量差。从业者职业素质与服务能力成为制约家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家政从业者培训是提高家政从业人员服务能力、职业素质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其提升自我身份认同,取得职业晋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各地政府及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在发展家政服务业过程中,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从业人员培训措施,纵观这些措施,大多为地方政策文件或行业管理办法,仅具有指导性或参考性,而针对家政服务行业特性的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课程设置安排、培训过程管理、培训师资团队组建、培训组织整合以及培训监督评估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机制,有些企业虽然每年开设培训课程并派员参与政府主导的职业资格培训,但往往走形式、走过场,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使用家政服务的信心以及对家政企业的认可度,甚至引发了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的担忧,不利于家政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家政服务领域中的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问题,通过对浙江省12个市家政从业者培训的实地调查,对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探索形成家政从业者培训的长效机制。
二、理论框架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作为组织研究的分析工具,往往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中。近年来由于其内涵与外延的扩展,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中[1],在卫生领域(医院、康复组织、保健机构)、环境政策[2]、非营利组织研究[3]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逐渐被应用到养老机构[4]等生活行业,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
Freeman提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这个定义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正式将当地社区、政府部门、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5]。学者Clarkson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例如根据相关者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6]。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往往是指企业的股东、职员、产品销售者、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群体或个人,如若没有他们的连续参与,企业将失去竞争力甚至走向破产;次要的利益相关者指的是舆论媒体以及政府、行业协会、学校等特定利益集团,他们影响企业的运作或者受到企业运作的间接影响,但对企业的生存没有根本性的主导作用。Clarkson的分类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利益相关者的应用领域。
家政从业者培训活动的开展需要进行需求调查、课程安排、师资提供、过程管理、监督评估,在此过程中必然要和若干个体和社会组织发生联系,由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影响经营行为的主动性存在差异”[7],因而会出现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和多种利益关系的交叉、互动和整合,从而形成各种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样适用于家政企业某一经营行为的研究。家政从业者培训这一经营行为的首要利益相关者有:家政企业经营者、培训管理人员、受训从业者、家政服务消费者,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连续参与,特定的经营行为或将失败,家政企业就不可能持续生存;次要利益相关者有: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如商务部门、人力社保部门、教育部门等)、其他资源提供者(如学校、培训机构等)、行业协会、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因为他们间接地影响家政从业者培训的开展或者受到家政从业者培训结果的间接影响,但他们对家政企业的生存没有根本性的作用。
三、家政从业者培训中的利益相关者作用分析
家政从业者培训的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并且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会通过利益相关体系产生作用影响着家政从业者培训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到家政从业者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一)首要利益相关者
从家政企业经营者来看,由于家政企业是社会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的微利性行业,在解决大量弱势群体就业的同时,许多规模小、员工少的家政企业在市场中的存活期不超过三个月。作为投资者的企业经营者往往将如何发展企业业务,占据市场份额作为重点与利益诉求,但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品牌效应,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和服务队伍。然而,由于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家政企业经营者担心花大成本去投资员工的素质提升,只是为他人做嫁衣,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往往被作为岗前培训的非必要项目,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大量存在。因此,家政企业经营者对于从业者职业技能培训的战略定位直接影响该目标的实现。
家政企业培训管理人员对于从业者培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培训活动管理规范化程度、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培训管理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培训过程的监督以及应急事件的反应等无不与培训管理人员的能力有关。
受训者作为家政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通过培训一方面可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同时获得职业资格,取得职业晋升与相应的工作报酬,某种程度上也是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的关键。然而,家政服务往往被认为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只要凭经验操作即可,有些家政从业人员在培训中既不重视理论学习,也不关注操作技能演练。由于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顶包和缺课现象也时常发生。因此,受训者对职业培训的主观态度、努力程度与专注度,是培训效果与质量的重要性因素。
家政服务消费者作为使用家政服务的直接体验者,这一群体对于家政从业者培训质量的认知和评价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一般来说,消费者在内心中对家政服务质量作出的价值评判,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提供者对其利益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家政从业者培训结果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具有价值,其价值是大是小,从本质上看它符合其愿望和需求的状况如何。实际上,家政消费者在利益相关体系中承担着“培训需求来源”的角色,决定培训内容的指向性。
(二)次要利益相关者
从近几年家政人才的培养培训来看,是偏向“外生性”的,它的发展历程不是一个自然发生、逐渐演进的“内生”过程。如浙江省的“衢州保姆”、“嵊州越乡嫂”、“新昌阿姨”等人才品牌初创时期都是依靠政府行政性手段、行业协会助推、校企合作培养、媒体正面引导等系统外部因素的“催生”。在家政服务提供与需求对接的契合性方面,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其他资源提供者、行业协会、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对整个家政行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不仅逐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而且还通过政策导向、专项财政资金扶持、培训补贴、监督评估等各种方式来保证家政职业技能水平与服务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是家政从业者培训最主要的社会利益相关者。学校与培训机构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训师资库建设、课程资源整合、培训方式的研究,不仅是校企合作培训的主要支持者,也是家政培训师资、技能鉴定考评员等行业智力资源的提供者,是家政从业者培训质量内涵提升的重要社会利益相关者。行业协会基于行业属性,通过平台构建、信息互通、行业评估等途径起到交流、沟通与促进发展的作用。新闻媒体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了解和支持,引导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道德观,增强职业归属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家政服务业,舆论媒体对家政从业者培训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认知和行为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媒体也是家政从业者培训利益相关者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情况
浙江是家政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的沿海省份,每年平均有6家单位获得“全国百强家庭服务企业”称号,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需求逐渐扩充,同时对家政服务供给对市场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也较为关注。截止2013年10月,浙江省经主管部门批准的从事家政服务的市场主体有7488家,年营业额在300万元以上的有486家,占6.5%,超千万元的有51家,有2家企业年营业额已过亿元。居民家庭用于家庭服务的支出在320亿元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4%左右。以员工制、中介制、零工等三种用工形式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达30余万,规模逐年增长。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的有3.13万人,占10.4%;30岁以上的有27.08万人,占89.6%。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22万人,占43.8%;初高中学历的有15.61万人,占51.7%;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仅有1.37万人,占4.6%,呈现出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专业训练缺乏、职业化水平不高等特点(见表1)。从2013年4月开始,浙江省成立首个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重点关注家政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质量与机制问题,以期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
本研究调查范围为浙江省的11个地级市与1个县级市,依据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调查对象主要为家政从业者培训首要利益相关者:家政企业经营者、家政企业培训管理人员、家政一线从业人员,家政服务消费者。共设计了两套问卷,企业部分问卷由家政企业经营者、家政企业培训管理人员、家政一线从业人员填写,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98份,回收率为81.6%,;消费者部分问卷由所属城市的家政服务消费者填写,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050份,回收率为87.5%;同时对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培训学校等次要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结构性访谈。回收的问卷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数据分析与讨论
1.对家政从业者培训的认知与诉求。对家政从业人员市场需求进行评估排序(见表2),结果表明:家政企业和消费者对从业人员市场需求的评估排序一致性程度较高,均认为月嫂、养老护理员是当前最急需的职业工种,这一结果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政策导向也基本一致,反映出市场需求与培训定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家政企业和消费者对市场需求3~8位排序的差异则反映了两者处于不同位置的利益诉求差异,家政企业作为经营主体自然将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职业工种如护工进行重点关注,而对流动性大的职业工种则依赖于周期短、效果不明显的公益性培训,相反,消费者往往对能解决自身生活需求的职业工种如家务助理、维修维护等抱有强烈的培训诉求。这某种程度上是导致部分家政职业工种与消费者需求契合性及满意度不高的原因所在。
表2 家政企业与消费者对家政从业人员市场需求的评估排序
对家政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进行评估排序(见表3),结果表明:经培训后且具备职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市场认可度最高,达到86.4%,同时在家政行业中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与职业资格认定、理论与实操经验的培训学习相比,后者往往显得更重要。这也符合当前普遍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职业等级评定的发展趋势。但对“经过培训的人员”这一群体,市场认可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反映出当前职业资格培训、企业上岗培训、机构培训、行业协会公益性培训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安排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及培训效果的评估监督方面差异性较大。从目前家政从业人员能力结构的分类与占比来看,50%以上的人员是经过培训的,但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体系中保证培训质量与效果符合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这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表3 家政从业人员能力结构认可度评估排序及所占比
对家政从业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从服务使用者与受训者两个层面进行双向评估排序(见表4),结果表明:(1)在整个利益相关者体系中,服务使用方(消费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培训主体资源不足、培训内容陈旧与培训效果不佳,这一结果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消费者往往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家政员,甚至在自己急需某类生活时找不到与之配对的从业人员,不能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另外由于部分从业人员理论与实操经验不足,导致消费者对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整体满意度不高。同时,我们在实地访谈家政企业时,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家政从业人员数量越来越少,第一代农民工由于年龄、身体、家庭等原因陆续返乡,或者回家养老或者回家照顾自己的孙辈,在仅有的部分人力资源中,又要考虑经济效益,不能将培训活动在家政职业工种中实现全覆盖。而第二代农民工由于文化素质、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多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宁可在一般的工厂、小企业呆着。对于家政服务从业队伍的后劲不足以及培训主体资源不足,企业经营者表示十分担忧。(2)受训者对于职业培训的组织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甚至对于自己所参与的相关工种培训也提出质疑。调查显示,85.3%的从业人员普遍认为现有的职业培训活动安排不合理,将近有60%的从业人员感觉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有差异。我们在访谈中发现,许多从业人员认为由于工作时间与培训时间的冲突,自己往往是参加“走场式”的培训,有时因为忙于工作不得不请同事帮忙去应付听课,在技能提升上没有实际效果。另外,有些从业人员表示,自进入家政行业以来至少参加3次以上不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所涉及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都不一样,感觉无所适从。
表4 家政从业人员培训存在问题双向评估排序
2.家政从业者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家政从业者培训质量满意度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家政企业规模、人力资源储备量、培训管理人员数与能力、从业者工作年限和培训师资数及能力等与家政从业者培训满意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均通过P=0.01或P=0.05的显著性检验(见表5),具体来看:
(1)家政企业规模、人力资源储备能力与家政从业者培训满意度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企业规模越大,经营者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市场需求的评估能力,对于人才队伍素质的关注度高,家政职业工种培训的覆盖面就越宽,从而满足消费者生活需求的能力就越强,符合消费者对家政职业培训质量评价的价值标准。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备需要花费大量资本,一般规模较小的家政企业对人力储备的意识与能力都较弱,调查显示,以员工制家政从业人员为例,每人每月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平均为500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从业者的后顾之忧,增强了职业归属感、保证了从业队伍的稳定性、缓解了培训主体资源的不足。
(2)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师资的数量和能力与家政从业者培训质量满意度之间也存在高度相关性,数据显示随着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师资数量和能力的提高,家政职业培训质量的满意度也随之增高。从业者培训管理人员的能力,尤其是培训管理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培训师资的选择与整合、培训过程监督与培训效果的后续跟踪等会影响到培训质量的满意度。目前,无论从家政企业培训管理岗位的设置还是从行业、政府部门对于家政培训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建设来看都是有所欠缺的,培训教材、培训方案、培训效果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标准化建设工作也还处于空白。从培训师资来看,由于没有解决好家政教师的职称通道问题,很多教师均非专职从事家政教学,“双师型”教师更是难寻。实际上兼职教师也比较难找,养老护理、护工、月嫂一般请医院医护人员来讲课;家务助理中日常保洁一般请兼职教师进行理论性的讲解,另外请烹饪教师传授基本烹饪及营养搭配知识。总体来看,由于缺乏专业专职师资队伍,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3)参与培训的从业者工作年限与培训质量满意度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工作三年以上的从业人员数量与培训质量满意度之间相关性较强。从业者进入家政行业一定年限后,对于家政职业的工作特性也有所认知,家政职业培训的自我利益化趋向较明显,培训的专注度、努力程度也相应提高,通过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技能水平逐步提升,获得消费者认可度也自然增加。相反,新进家政行业的从业者对于职业的归属感较弱,职业流动的自我合理化倾向明显。我们在对行业协会、培训学校的相关教师进行访谈时发现,培训教师普遍认为在每期的职业培训中,家政老员工的互动性较强,甚至在进行实操演练时能主动对新员工进行帮扶与指导。目前,家政行业中工作不满一年的从业人员占到27.1%,通过社会保险的政策支持、媒体的正面引导,加强从业者对职业属性的认知与归属感,这将大大提升从业者参与职业培训的热情与培训质量。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家政从业者培训与多个利益相关者有关。家政从业者培训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首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首要利益相关者对于家政从业者培训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包括:家政企业经营者、培训管理人员、受训从业者、家政服务消费者。本研究通过对家政从业者培训的首要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查,结合对行业协会、培训学校等次要利益相关者的访谈分析,发现:目前主要存在培训主体资源不足、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效果不佳以及培训的组织安排不合理、培训方式差异性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家政企业的规模化不足、培训管理制度化、培训过程标准化缺失,也有受训从业者自身对职业属性与培训认知问题。同时,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的培训整合、培训学校的师资提供也在家政从业者培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家政从业者培训的长效机制,需要企业、政府、行业组织、培训学校与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本研究根据浙江省家政服务业发展与从业者培训的现实基础,为建立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家政从业者培训机制提供了决策依据。建议如下:
(一)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培训供需契合度与战略定位的有效性
一是构建三位一体的“家政服务供需平台”。加快建设以家政从业人员、消费者、家政企业三个市场主体为重点的服务供需平台,通过该平台提供的服务流程、服务质量、供需对话与诚信监督等结点效应,发现需求、引导需求,克服家政从业者培训的分散性、契合性弱的制约。如提供面向家政从业人员的职业工种需求介绍、职业服务技能咨询、求职指导等服务;面向消费者的需求定制、需求对接等功能;面向家政企业的培训咨询服务、经验共享、服务质量与诚信监督等服务。将家政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作为从业者培训职业工种定位与确定培训内容的依据,提高培训供需契合度。二是建设家政经营者成长平台。家政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决定从业者培训这一经营行为在整个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及有效性。加强对优秀经营者和企业员工培训典型的舆论宣传,强化与高校及培训机构的合作,组织实施经营者培训计划;搭建经营者经验交流和联谊合作平台,完善经营者成长环境和激励机制,引导经营者将企业一线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与服务技能培训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如将专职培训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从业者培训相关制度及评价体系建设、企业内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作为考核家政企业及经营者的指标。三是提升家政行业协会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对家政行业协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协会组织机构,推动行业协会专职化发展;重点加强行业协会在家政从业者培训中的整合引导功能。如将商务部门组织的家政职业岗前培训、人力社保部门组织的家政职业资格培训、教育部门组织的家政职业能力培训以及民政、农会等部门组织的家政职业专项培训的培训方式及内容进行整合,同时在行业内部选拔一批建有实训场所、配有标准教具的规模型企业作为培训基地;引导行业协会对外交流,与国内外其它家政协会联合和合作,传播促进家政从业者培训方式转变的先进经验与模式;引导行业协会加强对行业公共服务的方式与内容的研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二)加强政策支持与媒体正面引导,提高家政从业者培训参与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激励举措,深化细化各项培训政策的执行与落实。根据行业发展变化与消费者需求重点领域,在入职奖补、减免税费、保险补贴、就业培训补贴、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扶持以及奖励等政策实施的基础上,动态研究制订鼓励措施,重点要通过政策的倾斜,增强家政企业人力资源储备能力与劳动力进入家政行业的吸引力,缓解培训主体资源不足的现状。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对策,拓展家政类专职培训师资的培养、引进、聘用通道,妥善解决家政教师的职称问题。二是加强媒体正面引导,注重标兵示范,提高从业者培训参与度。重视从业者培训后的带动效应,在培训学员中开展家政服务技术能手、优秀员工等标兵示范活动,对各类标兵示范提供必要的荣誉支持和奖励,尤其是在住房、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相应回报。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简报等媒介的正面引导作用,宣传典型,增强家政职业归属感,提高家政从业者培训参与度。
(三)建立标准化培训机制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消费者培训认可度
一是要制定科学性与操作性统一的家政从业者培训标准。按照家政从业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要求,依据家政职业工种的不同,充分考虑职业工作状况与特性,分类别科学设计家政从业者培训方案、课程设置、课时要求以及教学大纲等规范。二是要建立具备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一体化的家政从业者培训师资库。家政服务业有其行业属性特点,这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是家庭与家庭成员,如果简单地从其他职业诸如医护人员、厨师等群体中选择作为兼职教师,不管是家政从业者在专业性接受能力方面还是服务对象的适用性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因此,从家政从业者队伍的长期建设来看,最恰当的还是应选择专职的师资力量。家政从业者培训师资的建设需要重点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即教师对家政服务业领域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教师的实践能力即对家政行业发展动态的关注与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即家政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计划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教学效果的监控与反思能力;教师的职业素养即在本专业领域内对从业人员职业特点的了解与相关教育法规的熟悉程度。三是要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家政从业者培训质量评价标准:对于培训方案的评估要考察其培训需求的调研情况、培训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培训模式与方法的适切性、培训内容与目标的吻合性等;对于培训条件的评估要考察其师资素质与构成情况、教学设施与实习实训条件等;对于培训管理要从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培训管理制度的建设、培训方案的执行力、培训台账与反馈制度的建设等指标进行评估;对于培训效果的监督方面则需要从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培训学员的取证率、学员自身与消费者的满意度以及培训创新方面进行评价。
家政从业者培训是提高家政服务质量和推进家庭服务行业职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家政从业队伍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在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统一的基础上,构建需求―过程管理―监督评估一体化的家政从业者培训机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优质的服务,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活性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Brugha,Ruairí,Zsuzsa Varvasovszky. Stakeholder Analysis: A Review[J]. 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00,15(3):239-246.
[2]Gregory,Robin. Using Stakeholder Values to Make Smarter Environmental Decisions[J]. Environment, 2000(1): 33-44.
[3]Mueller J D,Williams A Higgins,M Tou. The Measurement of Responsible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of NPOs in New Zealand: An Evaluation Tool for NPOs, Donors and Government.[M]// Perqueux, Yoon(Editor).“If You Have No Money You Have No Mission”,in Stakeholders in Perspective. Bradford, UK: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2004.
[4]章晓懿,刘永胜.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养老机构运行风险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37-46.
[摘要] 目的 探讨案例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多年抢救患者的经验,应用案例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的方法,对手术室工作0~5年低年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的培训。并反复强化演练,培训小组每月逐个进行考核,实行个体评价。结果 通过培训,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操作技能、临床综合应急能力和医生的手术配合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案例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可以强化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急救意识、增强临床应急能力、拓展急救理论知识、增强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提高护士的自信心、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适合手术室的工作特点。
关键词 案例学习法;情景模拟;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b)-0119-02
[作者简介] 赵宏波(1974-)女,吉林省通化市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邮箱:986731561@qq.com。
作为外科患者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经常会出现各种经由医院绿色通道送到的紧急患者,如重度休克、由于术中意外或病情变化需急救等类型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手术室护士急救应急能力,有效参与患者抢救,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成为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为探讨案例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2012年1月—2013年5月该院采用选取代表性案例,寓抽象理论概念于具体情景中加以阐述的案例学习法(Case-Basedstudy,CBS)[2],并结合情景模拟[3]教学的方式对16名低年资手术室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取的16名护士中有4名男性,12名女性,所有护士均为在手术工作不满5年的低年资护士,年龄18~27岁,学历为本科5名,大专11名;职称为护师2名,护士14名。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CBS案例情景模拟的制定由护士长挑选5名在手术室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丰富急救经验的护理骨干成立应急能力培训小组。培训小组根据手术室的急救特点,从实际临床病例中精心筛选制定CBS案例(如直接通过绿色通道送到手术室的脑外伤、肝脾外伤、多器官复合伤、交通伤、坠落伤、多发外伤引起的休克、术中大出血、麻醉意外、气道梗阻、主气道异物等等)。在每个CBS案例中涉及应急护理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并且根据CBS案例制定抢救配合分工流程及急救手术流程图,最后制定CBS案例的评分标准。
1.2.2 培训方法 CBS案例情景模拟的培训每个月选择一个的CBS案例,培训小组先对此案例的急救流程、实施要点及重要操作(如气管插管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徒手心肺复苏、除颤仪和简易呼吸囊的使用、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导尿、术前洗手和巡回的准备等等)进行讲解和培训,并强调各参与抢救人员的分工和相应职责。当接受培训的低年资护士对CBS案例的流程、实施要点和操作熟练掌握后,再由护士长或小组成员模拟病人(stimulate patient,SP)作为载体,模拟急救场景,由SP配合声音刺激,形成一种紧张的现场气氛,据病程进展描述病情变化。在据流程完成一对一培训结束后,培训小组再把CBS案例模拟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放在科室的电脑上,以便低年资护士利用上班空闲或业余时间逐项逐步地进行模拟练习,以达到对每个角色的每项技能操作动作规范、熟练、迅速、准确。同时每天利用晨会后10~15min的时间, 让低年资护士进行随机分组反复演练,并进行角色转换。在演练过程中,培训小组对演练的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每月底护士长与应急能力培训小组对演练结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再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下一个CBS案例情景模拟的培训。
1.3 评价方法
1.3.1 问卷调查 对临床医生和麻醉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相关护士应急抢救配合的满意度。
1.3.2 考核评分 对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综合能力进行测试, (应急能力成绩=急救相关知识成绩×0.3+急救技能成绩×0.3+综合急救能力×0.4) 。①急救相关知识(权重30%):手术室紧急抢救的认识、心肺复苏的知识、除颤仪、急救物品及手术器械、手术配合、护理记录等知识。②急救技能(权重30%):心肺复苏(CPR) 、配合气管插管和准备急救物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和描述心电图信息、使用除颤仪、术中手术配合等;③ 综合应急能力( 权重40%) : 观察方法及病情评估准确、处理问题效率与效度、反应能力、抢救配合能力、心理素质、沟通效度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应急满意度
发放问卷50份,全部收回,问卷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和麻醉师对相关护士应急抢救配合的认可率达到95%。
2.2 技能评分
培训后,患者在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和综合急救能力上均有显著提高,相关项目评分较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由于临床经验、专业知识的欠缺,低年资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对病情复杂程度及紧急抢救状态认识不足而导致的出现恐惧、慌乱、不知所措的心理,容易导致延误患者的最佳的抢救时间。而相关文献报道表明,伤后1h是挽救生命、减少自残的’黄金时间’,对严重创伤30min内给予急救,则可多挽救18%~25%伤员的生命[4]。可见护士应急反映能力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CBS案例情景模拟正是通过仿真真实抢救场景的方式,使低年资护士更为有效地学会应急处理危急情况,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5]。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CBS案例情景教学,16名护士在急救意识和综合应急能力都较培训前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该研究中对临床医生和麻醉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培训后护士的应急反应满意度较高,达到了95%。
这主要是由于通过CBS案例情景模拟教学,一方面弥补了传统上低年资护士缺乏系统培训,急救理论知识和手术室专科知识在教科书上内容有限的缺陷,让护士在仿真场景中进行病情判断,并对判断结果、药物使用、仪器操作等相关知识进行提问和指导,将零碎的认识融合起来,使理论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让护士能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的薄弱点和努力方向,提高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使专科业务水平和急救知识掌握度显著提升。此外,该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增加团队凝聚力,采用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共同参与的模式,加强相互协作,高年资护士帮助低年资护士指出演练中呈现出的隐患与不足,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护理团队之中,形成互帮互助,相互协作的良好氛围,提升凝聚力。此外,该种培训方法还有助于提升低年资护士的自信心,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而这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护士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提高[6]。
参考文献
[1] 倪乐丹.抢救流程图结合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手术室护士抢救应急能力[J].护理学报,2010(12):1008-9969.
[2] 顾志华.案例学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B):106-109.
[3] 葛云霞.急诊护士情景模拟训练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上海护理,2008,25(24B):59-60.
[4] 左玉兰,董晓慧.情景模拟下心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实施[J].中国医疗前沿,2009(7 ):1673-5552.
需改变体检医护人员的急救观念,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本次调查发现,多数体检医护人员认为急救是急诊科和临床医护人员涉及的工作,而体检工作的重点和重心应是日常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这种观念首先忽视了健康体检作为公共医疗区域存在的医疗风险和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其次也忽视了意外事件发生时“第一目击者”的重要作用。由于体检者对体检流程不了解、环境不熟悉,体检过程较长、劳累、饥饿、焦急等,体检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是比较常见的。体检医护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从表1发现,体检医护人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职称及学历均较低。
以中级和初级职称人员为主,高级职称人员仅3人。中专学历有9人,本科及大专学历人员占82%,无研究生学历。职称和学历的滞后以及急救观念的淡薄,导致了医护人员在急救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中显得落后和不足。调查显示,68%的医护人员表示急救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有26%的人员通过自学途径获取新知识,只有6%的医护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更新知识。由此可见,体检医护人员不但不重视急救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在从业过程中大部分人员还在啃老本,没有通过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拓宽学习途径,做到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改变体检医护人员的急救观念,更新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加强培训与学习是当务之急。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62-02
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针对往年各临床科室反映的新上岗护士急救药品、氯化钾、甘露醇、化疗药物等常用特殊药品药理知识相对欠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的将常用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药理知识纳入到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组织2012年度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共计65名。
1.2 方法
设计“急救药品、特殊药品药理知识测试问卷”,内容涉及常用各种急救、特殊管理药品单只剂量、通用名称、药理性质、用药注意事项等药理知识并量化评分,请药理专家和护理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并审核;制定急救药品及特殊药品药理知识的培训课件,请权威医疗专家和临床药学专家进行了审核,并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时结合护理工作实际进行授课;培训前后发放问卷表,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培训效果。
2 结果
培训前试用期护士对急救药品、部分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综合量化考核合格率为44.6%,培训后合格率上升至100%。见表1和图1。
3 讨论
急救药品的应用,是针对不同危重疾病,为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而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是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调查显示,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缺乏,知晓急救车中所有药品作用的培训前仅24.6%,培训后上升至73.8%;知晓尼可刹米单只剂量的培训前仅26.2%,培训后上升至100%;而知晓肾上腺素易受光、热分解的培训前仅61.5%,培训后上升至95.4%;掌握氨茶碱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培训前50.8%,培训后上升至95.4%;综合量化考核合格率培训前44.6%,培训后上升至100%。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培训措施,可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低年资护士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低年资护士,在从事专业的时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可迅速提高临床工作能力[3]。试用期护士作为低年资护士群体,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加强“三基”的基础上,不仅要注重融入护理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也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4]。笔者所在医院针对试用期护士对急救、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缺乏现状,采取强化培训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提高试用期新护士对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减少了因药理知识掌握不牢而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者应制定并实施相关培训计划,实行奖惩措施,以提高护士的急救知识水平,进而提高护理质量[5]。针对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这一群体,通过强化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药理知识培训及考试,能极大的促进新护士对急救药品、氯化钾、甘露醇、化疗药物等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晓萍.影响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知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5.
[2]曹静,杨建中,徐新新.急救药品储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7):19-21.
[3]高爱煜,高祖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1):91-94.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26gt;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
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
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
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
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
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
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
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
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
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
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02-01
为了培养急诊科的专业护理人才,满足现代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改善急诊护士严重缺编状态,我院急诊科近几年陆续新分配了一些护士,为使新护士尽快地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需要,培养她们良好的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对她们的培训与管理。经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规范化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
1.1 实施岗前培训,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岗前培训由医院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组织。(1)由护理部主任对其进行医德医风、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讲述护理工作经验及护理工作重要性,树立热爱护理工作、热爱医院、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请有经验、形象得体的护士长,进行护士礼仪行为规范、护患沟通讲课。通过学习、教育,使她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2)由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组的护士长进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授课。授课前先组织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徒手心肺复苏术录像带,再由该护士长为其逐一分解授课、示范。强化新生训练,练习中手把手指导,严格规范,统一动作,严格把关,通过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1.2 严把带教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岗前培训结束后,分配到科室,新入急诊科的护士,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指定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由在急诊科独立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专科理论和抢救技术能力的护师以上的老师担任。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她们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尽快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以科室讲课、教学查房、晨会提问、交接班、组织专科常见病的护理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等形式,使她们在试用期间专科理论、技术操作迅速得到强化和提高。试用期满后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以及模拟急救等全面考核,考核合格才能聘为急诊科护士。
1.3 充分调动新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急诊科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要有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帮助新护士树立信心,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她们勤动手,多提问题,对她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新护士进行本专业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使她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4 将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对新护士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创造条件支持并鼓励她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护理理念,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她们的敬业和进取精神,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病人的同情心,从而使她们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2 学习具有急诊专业特征的基本知识
2.1 学习并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急救、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等。
2.2 掌握急诊科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心电图、洗胃机、微量泵、除颤器、血气分析仪的应用,各种检验标本的留取法及结果的判断等。
2.3 在掌握急诊科基本抢救技术及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护士对病人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和急需抢救的独立分析、抢救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2.4 院前急救训练:新护士根据病情掌握外出急救器械物品的准备,不定期进行应急抽查,要求1分钟内备齐相应的急救物品,训练护士能初步处理外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内科的吸氧、止痛、建立静脉通道,对休克、昏迷等急症的处理。
3 体会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5-0722-03
目前,脑卒中是我国城市人口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资料表明:在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脑卒中复发导致患者已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并使病死率明显增加,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在脑卒中患者中有近50%为再发患者,将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目前住院患者及家属普遍缺乏脑卒中疾病的相关知识,影响了对治疗的依从性。笔者分别对412例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第1次因脑卒中住院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调查,希望从侧面了解桂北地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掌握状况,以期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对策,为减少脑卒中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第1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12例,其中男302例,女110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2.6±10.6)岁;另选择患者家属412人,患者及家属职业包括工人、农民、教师、退休人员等,文化程度包括文盲、小学、中学、大专、本科以上。所有患者均有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神志清楚,无精神障碍,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卒中病史者。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脑卒中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形成调查表为笔者自行设计初步问卷,充分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修改形成正式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如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的先兆、肢体及语言康复知识等)了解程度及家属照顾知识等。
1.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统一为患者住院第7天进行,由事先培训的课题小组成员完成;以统一的指导语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调查目的、过程,将调查表中的问题逐项解释,使患者及家属完全理解后填写,不会写者由课题小组成员。以回答完整为有效问卷,共发放问卷824份,有效问卷824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2.结果
2.1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
桂北地区绝大部分住院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的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总体较差,表现为:对脑卒中是何疾病、发病后的常见症状、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病前的先兆症状及发病后的后果等知识均缺乏了解。而对用药原则、肢体及语言康复方法及要求掌握较好,知晓率>50%。见表1。
2.2家属对脑卒中疾病知识了解情况
家属对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病因、测血压、血糖和急救能力等知识缺乏了解,对用药原则、饮食和生活护理及康复训练掌握较好。见表2。
3.讨论
3.1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出院前指导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和病因缺乏了解,对测血压、血糖、急救技能不熟悉,对饮食要求、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知识相对能够掌握。其中一个原因是部分患者及家属认为疾病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和病因无需了解,这可能是其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较强所致。另一原因是由于临床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往往停留在饮食指导、目前用药注意事项、生活护理及肢体、语言康复指导上,真正受益不足。从侧面说明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够具体、专业和系统。此外,患者及家属由于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的原因对健康教育内容接受程度不一。因此,在健康教育上要因材施教,可通过编写脑卒中知识小册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同时根据患者或家属不同的职业和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教育,使他们掌握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使患者能遵医治疗,减少脑卒中伤残率、复发率,教育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起居饮食,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患者出院后需要的一般护理技术和康复护理方法,了解家庭护理及后续治疗的重要性。
3.2加强护士培训
护士具备的专业知识是提高护理干预的前提条件。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时间等因素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往往局限于饮食、用药指导,没有系统的对患者或家属从病因、机理、危险因素、危险信号、急救、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系统教育。文献报道,不同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护士的卒中康复知识掌握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是由于护士在工作中缺乏正确的训练和指导,加上平时理论学习不够,信息来源不足,导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通过对护士采取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更新护理观念,从理念上理解脑卒中预防重在治疗,重视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需求,全面提高专科护士的整体综合素质,促进健康教育的开展,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和康复知识认识的需求。
3.3加强护患联系,设立护患联系卡
[中图分类号] R605.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33-01
Disaster Medical Staff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Survey
Sun JingsongYang Dingjun*Wu Zhengbing
(Dujiangy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Sichuan,Dujiangyan,611830)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disaster medical staff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mergency ability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system training.Methods By using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andom to my city 12 municipal hospitals, township hospitals in 600 medical staff were CPR emergency knowledge, on-site interview survey. Results Survey of medical staff in the work has had CPR for 81.01% municipal hospitals, rural hospitals for 78.95%, nearly two years have receiv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the 96.20% municipal hospitals, rural hospitals was 15.79%, for CPR operation, the pressed part pressing depth, frequency, pressing the ventilation ratio, recovery index, stop CPR index of awareness, the municipal hospital is respectively 98.73%, 88.61%, 92.41%, 93.67%, 68.35%, 75.35%; rural health centers are respectively 78.95%, 42.11%, 42.11%, 39. 47%, 42.11%, 23.68%. Conclusion City medical staff on the CPR master degree of uneven, all medical institutions need to strengthen training, improve staff on-site first aid ability.
[Keywords] Disaster; Medic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vestigation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an,CPR)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生命抢救技术,方法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快速除颤等,目的是开放气道、重新恢复呼吸(肺复苏)和恢复循环(心复苏)。其中“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即复苏初级ABCD)”为现场心肺复苏的重中之重[1]。是医护人员人人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CPR的正确掌握与否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急救能力,我市医务人员经历了“5.12”大地震的洗礼,以及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现场急救,更应该迅速提高急救能力。为了解我市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为心肺复苏系统培训提供依据,特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都江堰市市级医院、乡卫生院医护人员共600名,其中市级医院医护人员400名,乡卫生院医护人员200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对我市市级医院、乡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CPR急救知识等方面的现场面访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在抢救过程中进行过CPR,近两年是否接受过CPR培训,是否愿意接受培训,以及CPR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问卷中的心肺复苏标准参照《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市级医院发放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5份,回收有效率98.75%。乡卫生院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95%。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都江堰市市级医院CPR问卷调查(%)
表2都江堰市乡卫生院CPR问卷调查(%)
3 讨论
3.1 由表1、表2可见参加调查的市级医院医务人员中,在抢救中进行过CPR的占81.01%,也即多数参加调查人员均在临床工作中实际操作过CPR,而其余18.99%没有进行过CPR实际操作的参加调查人员主要集中在B超、放射、检验等功能检查科室,这一类的医务人员接触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机会和可能性较小;市级医院每年会定期进行CPR的培训,所以参加调查人员培训率达96.20%;参加调查的乡卫生院医务人员中,在抢救中进行过CPR的占78.95%,从未进行过CPR实际操作的占21.05%,这类人员也是集中在功能科室以及药房等,但在调查中发现有12名临床医护人员自工作以来从未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过程中进行过CPR操作,实在不得不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乡卫生院参加调查医务人员近两年的参训率仅为15.79%,主要是各医院的部分急诊科医护人员参加市级医院的讲座或培训,其余84.21%的参加调查人员近两年从未参加过CPR的相关专业培训,这与乡卫生院的领导以及乡卫生院医务人员急救意识不强,对急救工作重视不足,CPR相关知识欠缺,遇见心跳呼吸骤停病例就显得手足无措,救治信心不足,害怕承担医疗风险,往往依赖上级医院驰援,白白浪费宝贵的救治时机,反而会增加医疗争议的可能。在调查中,不论是市级医院还是乡卫生院的参加调查人员均对专业的CPR培训表现出了强烈、浓厚的兴趣,均表示愿意参加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
3.2 对于CPR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市级医院的医务人员知晓率为96.20%、69.62%,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知晓率为15.79%、84.21%。要想正确进行的CPR,必须先学会判断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或不能进行CPR,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发现有医务人员将抽搐、癫痫、高热惊厥误判为心跳呼吸骤停而进行CPR的病案,盲目的进行CPR不但不能挽救病人生命,反而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害,更有可能给医院和个人带来医疗纠纷的隐患。
3.3 由表中可见,对于CPR操作中按压部位、按压深度、频率、按压通气比例、复苏有效指标、停止CPR指标的知晓率,市级医院分别为98.73%、88.61%、92.41%、93.67%、68.35%、75.35%;乡卫生院分别为78.95%、42.11%、42.11%、39.47%、42.11%、23.68%。近年来,随着病人及家属的医学知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抢救现场录像取证成为经常现象,因为CPR引发的医疗司法案例也是屡见不鲜。正确规范的CPR操作,一方面可以保障复苏的有效性,提高复苏成功的可能,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医务人员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不至于因为救人而陷入医疗争议中,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这也是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缺失的原因之一。
4 结论 尽早发现猝死病人和尽快进行CPR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医务人员尽快达到现场和有效干预是重要因素;对人民群众普及CPR技术对复苏成功至关重要[2];对公众普及心肺复苏术技能,可提高院前猝死急救的成功率[3]。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接受CPR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国民达5000万人(即人口中每4人中有1人)。在英国因CPR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救治时间的延误,已导致生存率接近50%。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将CPR知识与技能培训放入全民教育中进行,并定期进行必要的复训。CPR知识与技能的普及,使这些国家的国民生存能力明显的提高[4]。我国国民接受CPR知识与技能培训率没有官方的数据,但从相关文献看相当的低。CPR是临床医学中的基本技能。医务人员作为CPR行为的主体,并且也应该是CPR知识与技能培训人员的重要成员。我国有关资料报道在对71名基层医务人员的CPR知识和技能掌握调查项目中,胸外心脏按压技能掌握情况最差[5]。医务人员对CPR的掌握参差不齐,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只有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加以重视,不断培训,才能掌握标准的心肺复苏。另外上级医院还有义务对下级医院的心肺复苏进行规范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在医院内外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才能真正的提高医院的急救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晓松,等.现场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1).
[2] 常春丽,刘少东,李晓云.院前猝死321例临床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3):240-242.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1.184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1]。胰岛素的应用在糖尿病患者的自然病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操作简单、注射时疼痛较轻、携带方便的胰岛素笔普遍使用, 使胰岛素治疗也越来越为患者所接受。但患者对胰岛素笔的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关系到胰岛素治疗方案能否正确执行及执行效果, 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方法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能起到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3年3月~2014年4月入院的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胰岛素治疗的102例患者, 语言和思维沟通正常, 患者自行或家属协助完成注射, 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 不排斥胰岛素治疗, 自愿接受调查。其中男46例, 女56例, 年龄19~78岁, 平均年龄(59±7)岁。
1. 2 调查方法
1. 2. 1 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笔使用情况及胰岛素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该表是根据有关文献、临床经验、专家意见等设计的, 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病程、糖尿病分型、使用胰岛素的时间、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和胰岛素笔注射的注意事项及胰岛素的相关知识共19题。
1. 2. 2 资料的收集方法 由责任护士于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及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 在此后的住院期间, 护士根据患者入院时对问卷的掌握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干预, 并于出院的前1 d对患者再次进行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 将2份问卷进行整理比较。本调查分2次共发放问卷204份, 有效回收204分, 有效回收率100%。
1. 2. 3 健康教育实施 ①入院时评估患者的年龄、文化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家属的支持度、入院时问卷的解答情况等, 并根据评估情况给患者分组。②针对患者的评估, 进行灵活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包括:一对一的讨论、书面资料、多媒体材料、实物演示、成立患者互助组等, 并组织3次/周的小组教育。强调健康教育穿插在日常护理治疗工作中, 要保证30 min/d的健康教育时间。最后,在出院的前2 d确定患者能正确完成胰岛素注射过程, 对胰岛素的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较圆满完成问卷调查。对不能完全理解的患者要登记在册, 作为出院1个月后重点随访对象。
2 结果
2. 1 102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
2. 2 教育前后患者胰岛素笔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知识掌握对比见表2。
表1 102例患者的一般情况(n,%)
项目 例数 构成比
年龄 <60岁
≥60岁 55
47 54
46
性别 男
女 46
56 45
55
文化
程度 小学
小学以上 22
80 22
78
病程 <5年
≥5年 72
30 71
29
分型 Ⅰ型
Ⅱ型 27
75 26
74
使用胰岛素
年限 <1年
≥1年 36
76 35
65
表2 教育前后102例患者胰岛素笔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知识掌握对比[n (%)]
项目 入院时 出院前
随身携带急救卡 26(25) 98(96)
针头一次性使用 25(25) 86(84)
外出携带胰岛素笔时注意事项 56(55) 99(97)
BD针头适用于哪种胰岛素笔 78(76) 99(97)
低血糖的表现和处理 80(78) 101(99)
注射胰岛素的部位 57(56) 102(100)
两次注射部位间距距离 51(50) 98(96)
皮肤消毒的范围 20(20) 85(83)
注射预混胰岛素前摇匀 80(78) 102 (100)
胰岛素的储存温度 42(41) 99(97)
注射前洗手 33(32) 89(87)
如何正确安装笔芯 72(71) 102(100)
注射前排气 56(55) 100(98)
注射完针头在皮下停留时间 25(25) 96(94)
按时进餐 89(87) 101(99)
规律更换注射部位 25(25) 88 (86)
皮肤消毒剂种类 92(90) 102(100)
知道检查胰岛素的剂型和有效期 55(54) 102(100)
用后针头的处理 20(20) 98(96)
3 讨论
3. 1 影响患者规范化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关键因素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的经济状况 年龄越小, 受教育程度越高, 家庭的经济状况越好, 患者就越能正确地执行胰岛素治疗方案, 执行效果也就越好。反之, 对于年龄比较大、知识层次低、家境贫寒的患者、依从性较差、执行力也低。因此, 在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时, 要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 选择对患者有效且最易接受和掌握的。
3. 2 患者对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掌握不足 特别是对随身携带急救卡和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认识不够。90%以上的患者无携带急救卡的习惯, 85%以上未每次更换针头, 84%患者不知道注射前要排气。住院期间要大力加强患者胰岛素笔注射实践训练, 强化胰岛素注射的相关知识, 保证其出院后胰岛素治疗的安全和疗效[2],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良好地控制血糖, 提高其生活质量。
3. 3 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患者更易接受, 掌握的程度越高 根据对患者的评估, 对于不同的患者侧重点不同, 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在重复教育, 对于患者还未掌握的知识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强化干预。这样, 不仅优化了健康教育的流程, 简化工作内容, 节约护士的工作时间, 患者的知晓率也明显提高。
3. 4 加强对在职护士的健康教育培训 健康教育实施者知识水平和沟通技巧, 影响着患者教育的效果。近几年糖尿病研究发展较快, 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治疗方法、检测手段都有较大的重新认识和提高[3], 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涌现, 都对临床护士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 不断对护士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 对一个科室护理水平的提高,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414.
关键词:农村居民;农药中毒;预防;急救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300万人发生农药中毒[1],仅亚洲农村地区每年就有30万人死于农药中毒[2]。中国是一个有九亿农村居民的农业大国,农药使用量大[3]。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在各种中毒类型中,农药中毒位居我国儿童、中年人及老年人中毒类型的第一位[4]。由此可见,农药中毒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5]。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居民农药中毒预防及相关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相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从什邡市下属的14镇中随机抽取出红白镇、洛水镇、灵杰镇、马祖镇、双盛镇、湔底镇6镇,再从每个镇抽取2个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1.2方法 在查阅资料与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农药中毒预防和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团队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组成,在村委会带领下,进行入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居民一般资料、农药中毒知识的了解途径、农药中毒预防措施、农药中毒的症状、中毒后急救措施等。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现场填写并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11%。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结果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农村居民一般资料 有效问卷847份,其中男性445(52.5%)人,女性402(47.5%)人;年龄组成:14~17岁17(2.0%)人,18~44岁247(29.2%)人,45~59岁398(47.0%)人,≥60岁185(21.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29(38.8%)人,初中276(32.6%)人,高中及中专177(20.9%)人,大专及以上65(7.7%)人。
2.2农村居民了解农药中毒相关知识的途径 通过身边的中毒事例获得农药中毒相关知识的农村居民最多,占63.0%,其次是电视(55.8%)、报纸(30.6%),其他(6.7%)。
2.3农村居民施药人群调查 农村居民家中施药者以老年人(61.8%)为主,其次是中年人(20.4%)、青年人(15.2%)、未成年人(2.6%)。
2.4农村居民认为合理的农药中毒预防措施调查,见表1。
2.5农村居民了解的农药中毒症状 什邡市农村居民了解的农药中毒最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85.2%),其次是呼吸困难(58.4%)、抽搐(41.4%)、流涎(33.4%)、意识障碍(32.9%)、皮肤损伤(31.2%)、瞳孔缩小(28.9%)。
2.6农村居民认为农药中毒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见表2。
3讨论
3.1农药中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 未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是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生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危险为接受安全知识教育的2倍[6]。农村居民获得农药中毒相关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身边的中毒事例(35.3%),有农药中毒经历者对农药中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具有相对局限性,导致农村居民缺乏专业系统的安全施药知识。而农药施用人群主要为老年人(61.8%)且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居多,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逐渐降低,防护不当容易出现中毒。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农药施用知识的教育,根据其文化程度,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在注重宣传安全施药方式的同时,加强农药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对农药危害性的认识和农药中毒的警惕性。农药中毒还与不阅读说明书、药械滴漏、徒手配药、未戴口罩等危险行为有关,不隔行打药、不退步打药、不顺风打药等方式,可增加使用者对农药的暴露,使发生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危险增高[6]。但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认为应在施药时戴口罩者(79.5%)最多,而认为应戴手套者(60.4%)和应检查施药器械者(55.9%)较少,仅有55.0%的农村居民施药时采用顺风、退步、隔行打药的科学方法。恰当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预防农药中毒[7],相关部门应鼓励农村居民采取有效的农药中毒预防措施,施药前阅读农药使用说明书、检查药械、戴口罩、戴手套、着长衣长裤、施药时采用科学打药方法等,保障施药者自身安全。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食用喷洒农药后果蔬的安全间隔时间为施药后7~14 d(61.1%)。事实上,不同种类的农药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加之各种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不同,其施用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也不同[8],不可一概而定。
3.2农药中毒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 农药中毒后,可出现全身多系统中毒表现,包括:瞳孔呈针尖样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大汗淋漓、口吐白沫、全身肌肉抽搐、意识模糊等表现。发生农药中毒后,吸入中毒者,应尽快脱离中毒环境,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经皮肤接触中毒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再用肥皂水或1%~5%的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清洗皮肤,但接触性农药中毒忌用热水冲洗、敌百虫中毒禁用碱性溶液清洗;口服中毒者,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同时,使用特定解毒药进行抗毒治疗,注意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9]。农村居民认为农药中毒最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85.2%,农药中毒后,认为应采用清水冲洗者(70.7%)多于肥皂水冲洗(58.8%)且认可热水冲洗者高达24.0%;认为应采用偏方治疗者高达31.2%而及时就医者仅68.8%;反映出农村居民对农药中毒症状以及农药中毒后急救措施缺乏全面的认识。
4结论
本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的农药中毒预防与相关急救知识了解情况有待提高。建议相关部门指导农村居民遵循施药操作流程,在施药前仔细阅读农药说明书、检查施药器械是否完好、使用个人防护装置(穿长衣长裤、戴口罩、手套),施药时采用顺风打药、隔行打药、退步打药的科学方法,施药后立即洗手和换衣,做到不徒手配药,施药时不吸烟、不进食、不用手擦汗,身体不适时不施药,不在正午打药等。农药中毒后,应根据农药种类和中毒途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吸入中毒者,应尽快使其脱离中毒环境;经皮肤接触中毒者,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皮肤;口服农药中毒者,可采取催吐等方法并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Konradsen F.Acute pesticide poisoning-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secondary publication[J].Dan Med Bull,2007,54(1):58-59.
[2]张平.影响急性农药中毒转归因素的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0.
[3]贺雪峰.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和政策重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10(4):1-7.
[4]蒋炜,邓晓,吴春眉,等.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毒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2207-2210.
[5]刘丽华,钟柳青,黎明强.中国农药中毒的流行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6):518-520.
[6]崔梦晶,涂志斌,顾月,等.江苏省农村居民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调查及危险因素[J].中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