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老年人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4 11:09: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人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老年人护理

篇(1)

老年人要选择合适的活动,科学的锻炼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老年人的活动种类可分为4种: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职业活动、娱乐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坚持日常生活活动和家务活动是生活的基本活动,鼓励职业活动是属于发展自己潜能的有益活动,推行娱乐活动则可以促进老年人的交流和思维,有益身心健康。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活动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兴趣并且是在其能力范围内,而活动目标的制定则必须考虑到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这样制定出来的活动计划老年人才会觉得有价值而容易坚持。应先选择不费力的活动开始,再逐渐增加运动的量、时间、频率,且每次进行新的活动内容时,都应该评估老年人对于此项活动的耐受性。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且取得疗效以后,仍需坚持锻炼,才能保持和加强效果。老年人运动的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30分左右,1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宜。运动时间可选择在上午9∶00~11∶00。此外,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傍晚锻炼更有益健康。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和黄昏时为佳。饭后则不宜立即运动。

年老体弱、患有多种慢性病或平时有气喘、心慌、胸闷或全身不适者,应请医生检查,并根据医嘱进行运动,以免发生意外;患有急性疾病、出现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精神受刺激、情绪激动或悲伤之时应暂停锻炼。必须鼓励帮助各种患病老年人进行活动,以维持和增强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对瘫痪老年人要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进行训练。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日常护理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护理时由于老年人的耐药性差、记忆力减退,应教会老年病患者家属如何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注意观察药物矛盾反应,老年人在用药后容易出现药物矛盾反应,即用药后出现与用药治疗效果相反的特殊不良反应。所以用药后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宜及时停药、就诊,根据医嘱改服其他药物,并将剩余药物妥善保管。严格控制用药量,选用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选择适当的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根据老年人的服药能力、生活习惯,给药方式应尽可能简单,当口服药物与注射药物疗效相似时,则采用口服给药。但要注意许多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会导致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干扰药物的吸收。如含钠或碳酸钙的制酸剂不可与牛奶或其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一起服用,以免刺激胃液过度分泌或造成血钙或血磷过高。此外,如果给药间隔过长会达不到治疗效果,而频繁给药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在安排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时,既要考虑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又应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由于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当药物未能取得预期疗效时,更要仔细询问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对老年人所用的药物要进行认真的记录并注意保存。

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或因长期慢性消耗,处于长期的慢性消耗中,因此要注意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保持良好的色香味,尽可能提高病人食欲。也可以增加餐饮量或次数,以供给足够的热量,从而使老年人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动物内脏、海鲜、咖喱、辣椒等高脂肪、高嘌呤、碱性、刺激性强的食品不宜过多摄入。

家庭晨晚间护理

做好晨晚间护理能使老人感到身体舒适、轻松,有利血液循环,肌肉松弛,保证睡眠。早晨醒来,在床上静卧10分钟左右,进行必要的床上运动;伸展四肢;以双手互相揉搓,活动指关节;然后进行“干洗脸”动作20~30次。这些动作使老年人适应从睡眠到觉醒过程的生理变化,使身体有一个相对过渡的阶段,不致因突然起床头晕而摔倒,也可使呼吸、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变,避免心脏病的复发。刷牙、漱口、洗脸、梳头对老年人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运动。适当进行户外锻炼,散步、慢跑、做操和练习各种拳等,是老年人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抵抗力的手段。晨间运动也为一天的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础。除重复晨间洗漱间的一套活动以外,有条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个盆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利于入睡。对大多数身体不便或无盆浴条件的老年人;要用温热水泡脚,对促进健康和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老年人家庭应备1个塑料桶,装1桶温热水,水至膝盖,临睡前泡足15~20分钟,能活动者最好用双手搓下肢,下肢的血管扩张、肌肉放松、周身血液循环加速,能解除疲劳,能促进休息与睡眠。

篇(2)

【关键词】衰老;生理现状;解决措施;调节护理

引言

2000,随着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品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也日益延长,在我们国家,老龄定位60岁以上。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国家,城市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护理院以及老年医疗健康中心逐渐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丰富的社区护理,老年保健的社会化,则需要更多的护士从事中老年人的护理工作。

老年人护理大致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心理健康护理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改变,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改变,在日常对老人的心理护理中要注重这个问题,康尊重他们的尊严,信仰,需要和隐私,抉择生活品质的权利。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这个和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病理恢复都有重要协助作用。

心理护理目标以及方法有以下几点:

1 阻断负向思考,老人能以言语表述出对未来的展望持正确观点。鼓励老人增加社会交往,改善消极的生活方式,并回顾老人的优点,成就,增加老人积极地看法。并且鼓励老人与子女同住,和睦和温暖的家庭有助预防和渡过灰色的抑郁期。

2 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培养兴趣,合理安排生活,参加一定能力的劳作。社会重视,鼓励老人参加集体活动。

3 日常习作规律。日常习作规律,是调节心理疾病的好方法,这样可以调整内分泌,对情绪控制也是有极大地帮助。通过对老人改善睡眠加强营养的方式来对老人进行护理工作。

4 环境布置:环境设置应该周到,例如厕所扶手,光照亮度等都是要考虑到的。设置有标志性的物件,让老人方便熟知环境。

5 用药护理。①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症药,选择5-羟色氨再摄取抑制剂(SSRI),氮氨氧化酶抑制剂(MAOIs)②坚持用药,大多数应持续两年。

二 身体健康保健

长期卧病老人: 由于老人容易发病导致长期卧床,所以容易引发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肾结石,压疮等等。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保持关节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适当给老人翻身,拍背;翻身次数是在两到三小时一次,软垫。要适当的让老人主动和间接地进行活动。下床活动期间,应注意老人的穿着,由于老人的体制偏寒,所以老年人应穿保暖的衣服,透气性好的衣物,同事还应当注意老人饮食,低脂低糖的食物较为适宜。当老人病痛时,可以通过针灸按摩音乐以及牵引结合药物来治疗护理,以此来缓解疼痛。

老年痴呆患者: 老年痴呆是由于大脑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老年痴呆症是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症。老年痴呆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所以在平常就要注意提高免疫功能,杜绝铝制食品,同时还应该锻炼大脑。护理的目标是病人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记忆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定时饮水,进餐定量。护理的换进是要保持他们的生活环境固定。预防痴呆应该从中年做起,早期预防早治疗。

骨质疏松: 由于老年化,导致骨量减少,在轻微碰撞下都会引起骨折。这种状况是由于大量的元素丢失,尤其是钙离子。应该补充钙元素,同时还应该户外运动,晒太阳。通过游泳,做操打太极拳等方法,锻炼骨质,使用辅助器具,局部按摩,理疗等方法进行护理。

老花眼镜: 眼镜是心灵的窗户,上了年纪的人,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现象。应当合理安排时间远眺一到两次,选择最远的目标,最好为绿色。冷水洗眼,旋转眼球,防止过度用眼。这样可以减缓眼睛的老花。

三 老年护理保健的工作场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护理场所活动中心也大量修建,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护理工作。鼓励和支持家属照顾老人,让老人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加强社区支持。

(下转第166页)

(上接第175页)

考察患者是否有恐惧、焦虑、紧张、不安全感、抑郁、担心、绝望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采用改调查问卷对所有入选的10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填写问卷调查表。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恶性肿瘤患者前期绝大部分都有震惊、恐惧、焦虑、悲观、抗拒、抑郁、自卑、消极、绝望等负面情绪。

3 讨论

3.1恶性肿瘤患者前期心理反应及原因

3.1.1 震惊、恐惧心理:由于恶性肿瘤本身的可怕性,使得恐惧心理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最为主要的负面心态。很多初诊患者因身体不适而就诊,一旦查出恶性肿瘤,会非常震惊、手足失措,初诊即发现肿瘤已到晚期者,更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复诊患者往往惧怕肿瘤再次复发、恶化、放疗效果不佳。尤其是需要长期服药、放化疗治疗、穿刺患者,会给他们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恐惧[3]。

3.1.2 焦虑心理:很多患者认为一旦患上恶性肿瘤就意味着直接面临死神,恶性肿瘤就是不治之症的代名词。他们既希望通过手术可以根治肿瘤,同时又担心手术的失败及带来的创伤;既希望能通过放化疗缓解病情,同时又担心化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担心化疗或放疗的效果和预后。因此患者一旦确诊,基本上都处于焦虑、彷徨当中。

3.1.3 抗拒、怀疑心理:恶性肿瘤一般确诊,因为患者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很多患者表现出一种逃避拒绝心理,逃避现实,对诊断结果抱着侥幸的心理,不相信医生的诊断结果,从而拒绝接受诊疗。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不予配合,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自我控制能力差,易激怒和暴躁,使医患关系紧张。更增加对诊疗结果的怀疑。

3.1.5 悲观、自卑、抑郁心理:恶性肿瘤治疗的时间都较长,费用高昂,为了不被家人埋怨及嫌弃,在家属面前一般都表现平静,但是一人独处的时候则容易陷入悲观、自卑、抑郁的情绪之中,尤其是在再次复发时,产生绝望的情绪更为突出。

3.2 护理对策: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前期所具有的如上心理反应,我们对其进行如下的心理护理措施

3.2.1 加强医学信息的沟通,降低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恶性肿瘤患者知晓自己的病情后,毕竟缺乏医疗知识,道听途说对癌症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对疾病的发展、治疗方案、预后等等情况均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焦虑心情,因此,患者知晓自己的病情以后,医生应将癌症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治疗预后、治疗注意事项等一并告诉患者。使患者对癌症有充分的认识,不再对疾病充满猜测,以放松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3.2.2 向患者讲解积极心理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加之心情的恶化,更易加重病情的向恶发展。因此,要多向患者宣讲积极心态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多向患者举例恶性肿瘤治愈的范例,使患者消除消极心理,积极面对疾病,增强自身的免疫力[4]。

3.2.3 调动家属的支持作用:恶性肿瘤患者一旦确诊,很多人的人生观甚至都会发生改变,唯有亲人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因此,患者亲属的心理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一方面要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关怀及支持,多对患者进行陪伴,沟通,并在生活细节上多些照顾,同时,医务人员还要及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积极引导家属的不良心态,使家属能更好的调节患者的情绪。

总之,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其恐惧、焦虑、忧伤、悲观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以稳定的情绪、轻松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于金燕.癌症患者各阶段的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7):1270.

篇(3)

老年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内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4例,占同期病区的20%以上,现结合文献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岁,急性阑尾炎13例,其中化脓坏疽性阑尾炎8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8例,其中胆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伤性肠破裂4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

2护理体会

2.1温度的调节老年人对外界的温度适应调节功能较差,特别在严寒酷暑季节,老年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由于温差较大,常易引起血压心率的变动,造成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故应及时给予做好保暖和降温措施,以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2.2肺部感染老年急腹症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较多见,特别是高龄肥胖、营养不良、有吸烟史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更易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对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术后早期取半卧位,按时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对痰液量多而黏稠者,尽早使用蛋白溶解药和支气管扩张药物进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间断做深吸气运动,最好做深胸式呼吸,有利器官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

2.3胃肠道功能老年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胃肠蠕动的恢复及排气一般较中青年人慢1~2天,患者有结肠胀气时,可做肛管排气,鼓励和帮助患者在床上多做翻身运动,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排气。2.4血管的护理手术后由于血管壁的损伤,血液淤滞及凝血成分的改变,老年患者易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术后要早期下床活动肢体,必要时给予热敷和局部的按摩。

2.5切口愈合方面切口裂开亦为老年术后常见并发症,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咳嗽患者在护理中应注意预防,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平时应给予腹带保护,及时给予维生素、白蛋白、抗生素等药物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6其他方面护理术后进食阶段的全身治疗和基础护理较为重要,要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能量的供应,及时配合专科医生处理并发症,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预防输液输血反应及静脉炎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及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同时更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篇(4)

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1.2老年人的社会变化: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1.3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1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2.2抑郁: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

折磨之中感到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2.3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2]: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3心理护理

3.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3.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

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3.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

篇(5)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①角色转变: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②经济状况:经济状况不佳的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且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③家庭环境: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亲友亡故、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④身心衰老: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然而,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社区便于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狐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

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们离退休后的生活。

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

由于老人个体的特征不同而存在着对疾病的不同态度,所以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可以按其个性特点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虚弱抑郁型、精神衰弱型、疑病型、歇斯底里型、漠不关心型。 针对不同的个性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

1 护士要做到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可亲。对患者和家属都要尊重,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特点、不同个性、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2 一个人病前的个性结构可以影响到病后的行为和反应,一个人对疾病的态度和反应也往往表现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的最真实的侧面。理智能力差的人会“一头栽在疾病之中”而老年人患病还会想到死亡的来临。对待虚弱抑郁型的患者应在轻松的环境中,使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即不盲目乐观也不惧怕疾病,放松自己、愉悦自己、从疾病的阴霾里走出来。 

3 对待精神衰弱型的病人应是心平气和的。有目的的讲解与之疾病相关的情况,但必须详细具体的了解这类患者的病因,通过一些必要的检查手段确定诊断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4 对疑病型的病人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要对病人耐心细致,这种耐心的表现不单是诊查方面认真负责,而且在诊治过程的开始到结束都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消除他们的疑虑,使他们对医护人员充满信服。 

5 歇斯底里型的病人、如果安慰他们时说:“你的病不重,不要过分担心”等,不但不会使他们安静,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歇斯底里的反应。为了适应每个患者的个性对于疾病的反应,在与病人交谈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要把各种心理的病态当做病人的痛苦一样去给以理解和帮助,让他们正视现实,按实际情况制定生活计划。不能牵就和毫无根据的鼓励,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6 有些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其原因大部分是患者不能忍受现实状况和不可能认识自己已患了严重和危险的疾病。对待这类患者应该极端体贴,要从病人的兴趣出发有策略地进行治疗和护理,通过复检等手段用事实让患者及家属相信科学、摒除杂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7 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转归及注意事项。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说明,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8 态度决定一切,把热情对老年人多倾注一些,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多说几句话多几个搀扶的动作,都会使他们感到温暖。 

篇(6)

人到老年伴随着健康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老年人在心理或多或少也会产生一些变化,其主要特征为以下四点:

1.1 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或家庭角色的改变,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冷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

1.2 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或各种原因导致交谈不便,心理上常常会产生孤独感。

1.3 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自己患病,担心自己自理能力下降给儿女孩子加重负担等问题,心理上就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也可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

1.4 行为改变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激动等俗称老小孩行为改变。

2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以上心理特征,所以更加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呵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2.1 尊重

由于衰老及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减退,老年人的信心也随之丧失,从而导致老年人易产生自悲和不受尊重的感觉。因此,在接触或者照应老年人时,要首先尊重他们。比如:主动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等,使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和被我们重视。

2.2 关怀

在尊重的基础上,关怀老年人的生活,比如:经常与老年人多交流,多陪他们聊天,从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消除他们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2.3 理解

老年患者在受到刺激时易产生攻击心理,表现为脾气暴躁或冷漠,使一些医务人员不愿意接近这种老人,往往也缺乏耐心,这样我们就更难以接近他们,更不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医务人员要理解他们,不怕阻碍,越是这种老人,越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去跟他聊天,让他们慢慢接受他们。

2.4 给予老年人鼓励

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多给他们鼓励,如夸其头发黑不像其实际年龄、走路有腰板直等,以此调动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他们只有得到赞扬才能高兴地合作。

2.5 引导他们宣泄不良情绪

了解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或者根据病情给予指导,巧妙的引导他们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或转移他们的不良情绪。

篇(7)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71-01

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6,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环境的改善,身体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水平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1 临床资料

我院老年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老年患者162例,男129例,女33例,年龄58-96岁,平均77岁。其中冠心病61例,糖尿病33例,高血压33例,脑腔梗35例。

1 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点

1.1 老年人的感觉器官退化使得老年人感觉功能下降,耳聋眼花,老年人肌肉开始萎缩,使老年人的形体缩小,肌力下降、力量减弱,骨质疏松、易跌倒、易骨折,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减弱,心率容易不齐、血压易升高、毛细血管变脆易破而出血,肺活量低,呼吸减弱,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减弱,影响食欲和胃口,免疫系统的整体抗病能力下降,使得老年人易感冒发烧,体弱多病,认知功能和智力水平也开始下降。

1.2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人际交往减少,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或疾病缠身,自理能力下降,可能也会想到死,但对死亡又充满了恐惧。

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2.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

2.2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确立生活的意义。虽然社会和家庭不再是靠老年人来支撑,但也不是老年已经没有用了。让老年人发挥余热,老年人不仅应老有所养,也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3 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老年人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能增强自己的体质,克服或延缓增龄所带来的各器官功能的衰退。运动不仅指的是体力运动,也指的是脑力运动。跑步、打球、太极拳等是体力运动,适当进行脑力运动能延缓大脑的衰退,能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2.4 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即与自然、社会与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2.5 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

2.6 家庭和社会的关心。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一样,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心。生病时需要照顾,需要子女和亲人在身边并握着自己的手。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是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不具备,老年人再努力也不可能满意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老年人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和关心。

篇(8)

1.2方法

1.2.1护理分级根据文献[1-2]将老年人护理分为3个等级:①一般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尚好,个人日常生活能自理者,提供一般照顾护理服务,定为自理。②半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功能减退,活动受限,个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丧失者,提供半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助。③全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功能活动障碍或减退,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专人照顾护理者,提供全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护。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2所养老机构现行分级护理资料从其主管业务的行政人员处取得,由笔者和4位经培训的大三护理本科学生对选取对象的当日医嘱的照护级别(自理、介助及介护)进行登记(医嘱护理分级)。然后,根据《广州市托老服务工作守则》[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中的护理分级依据[2],评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即自理、介助、介护(标准护理分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3],对老年人进行分级,Barthel指数计分≤40分为介护,41~60分为介助,>60分为自理。

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2结果

3种护理分级方法评估结果,见表1。

表1示,医嘱分级与标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χ2=10·95、20·43,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后两者比较,χ2=1·97,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4]。养老机构中护理分级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护理级别的依据和护理要求,对养老机构中护理工作以及管理起着规范性的作用。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护工的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力保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及标准护理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Barthel指数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医嘱分级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在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划分由医生、行政人员及老年人家属共同参与有关。调查中发现,医生的人员配备远低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老年人的病情变化难以得到及时的监测与治疗,老年人的护理等级也就很难根据其实际需求来调整;由于不同的护理等级的收费也有所不同及家属的参与,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何种护理等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家属的意愿。除此以外,负责执行护理工作的护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当护理级别与老年人自理能力有差异时,只能简单机械的执行,使得需要调整护理等级的老年人不能得到最恰当的照顾

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需求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但我国养老机构划分老年人护理等级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001年才出台,且全国各地大都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各自制定护理等级及护理内容,至今许多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被国际上公认的ADL评定方法之一,它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是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ADL评定方法之一[5]。临床上对于护理分级差异性分析,大都采用了中文版Bar-thel指数分级法[4-6],它不仅可以用来评定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预测治疗结果及预后,体现需要护理程度。本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分级,其结果与标准护理分级评估结果一致,而其评定更简单。因此,Barthel指数适用于我国的老年人,可用于评定其功能的高低。

综上所述,不同护理分级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医嘱分级较老年人实际需求相差较远,因而建议将Barthel指数分级作为现行标准护理分级的补充内容,以完善现行标准护理分级制度,同时应借鉴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护理的经验[7],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以充分体现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养老机构分级护理差异性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护理级别是否与护理服务需求一致,为照护老年人提供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将153例等级护理老年人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一般照顾护理(自理)、半照顾护理(介助)、全照顾护理(介护)三级,比较不同分级法的差异。结果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嘱分级法较老年人实际需求较远,改进措施除增加医护人员和改善相关条件外,可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来替代医嘱分级法,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养老机构中,分级护理由医生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需求,结合其家属及养老机构行政人员的意见后制定,以医嘱的形式下达,由护工提供护理服务。因此,此护理分级方法受到医生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为了解其是否与“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相适应,并探讨较为准确的护理分级评定方法,笔者于2005年5月对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护理分级方法和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方法对老年人进行了评估和量化分析。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托老机构照顾护理分级标准及护理内容[S].粤发[2000]2号,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S].民发[2001]24号,2001.

[3]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44.

[4]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51-52.

篇(9)

【关键词】髋骨折;老年人;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

0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4%[1,2],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数量逐渐增加,手术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3].如何选择内固定方式及预测手术危险,是临床医生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对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了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手术危险性进行了预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99503/200106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8例,所有病例均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手术内固定治疗136例,其中83例获得12~75(平均37.8)mo的随访.本组83(男40,女43)例;左侧45例,右侧38例;年龄60~96(平均74)岁.致伤原因均为平地摔伤,非病理性骨折.骨折类型稳定型33例,不稳定型50例.伤前身体状况相对健康47例,健康状况较差36例.手术方式动力髋组29例,髓内钉组25例,多枚钉组29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复习病例及随访获得以下资料: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以及输血量、伤前生活自理能力、伤前身体状况和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然后分别按手术方式、骨折类型以及年龄分组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例数.通过计算发生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和综合指数W值,对手术危险性进行预测.其中骨折类型参照EvansJenson以及AO分类法[4,5]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动力髋、髓内钉和多枚钉内固定,髓内钉包括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和改良型Gamma钉;多枚钉包括多枚斯氏钉和空心螺纹钉.伤前身体状况分级根据美国麻醉学会的疾病严重度分级法[6]分为相对健康和健康状况较差两组.功能恢复评估方法我们采用李强等[7]报道的分项百分制髋评分法,分为优良(优或良)、可和差.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诱发心脑血管、肺、肾等系统疾病;髋部疼痛;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弯曲、断裂;钉头切出股骨头;感染;继发骨折;肢体短缩以及骨不连等.伤前生活自理能力分级及手术危险性预测综合指数W值的计算根据王福权等[8]报道的分级及计算方法.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不同手术方式组,不同骨折类型及年龄组的功能恢复状况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性别、伤前身体状况、骨折类型、输血例数和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手术方式组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比较采用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本组83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2~75(平均37.8)mo.术后功能恢复优良67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80.7%.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12.0%.其中髋内翻畸形3例,未做处理;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3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经治疗后好转;术后内固定断裂+再骨折+髋内翻1例;内固定断裂并髋内翻1例;内固定断裂+髋内翻+骨不连1例;后3例均行二次手术.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6例伴有肢体短缩(1.5~3.0cm).

2.1不同手术方式组的一般情况、疗效及并发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前身体状况、骨折类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b1).各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住院天数比较:髓内钉组比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例数、输血量比较:动力髋组输血例数较多高(P<0.01);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明显增多(P<0.01);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比较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Tab2).表1不同手术方式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略)表2不同手术方式组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略)

2.2不同骨折类型及年龄组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比较不同骨折类型组患者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年龄大于70岁组功能恢复较差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Tab3).表3不同骨折类型及年龄组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比较(略)

2.3发生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及手术危险性预测综合指数W值发生并发症的10例患者平均年龄82岁.其中术后早期诱发原有合并症的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86,94和96岁,手术危险性预测综合指数W值分别为6,7和8,均伴有3种以上合并症.

3讨论

3.1不同手术方式内固定材料的优缺点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根据AO治疗原则我们认为,PFN与改良型Gamma钉结构及手术操作相似,与钉-板比较,它们通过髓腔中央承受应力,无需重建内侧皮质的连续性,承受扭力小,远端锁钉具有抗旋转作用,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粗隆间骨折.此外,它们还具有手术损伤小,减少了对骨折环境的破坏,保留了碎骨片的血液供应,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患者活动早、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快等特点.其主要并发症为加压螺钉位置不佳所造成的髋内翻,多由于技术和经验不足所造成.动力髋滑动钉与动力髋钢板连接灵活,冠状面与矢状面均有一定的可调范围;且具有动力加压作用,使骨折端紧密对合固定牢固;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其不足之处是剥离范围大,创伤大,手术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易在术中及术后短期内因创伤诱发一系列潜在并发症;因此,对于高龄患者(70岁以上者)应慎重考虑.多枚钉因为是经距内固定,钉固定方向与髋负重力线一致,剪力少,压缩力多;其主要优点是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尤其适合全身合并症多的稳定型骨折,与上述内固定材料比较,其固定牢固性较差,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较晚可能导致住院天数延长.

3.2并发症分析本组病例所出现的10例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内翻畸形、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泌尿系感染、髋部疼痛、肢体短缩、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以及骨不连等.髋内翻为粗隆间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术后髋部疼痛的主要原因.多因为复位不良,内侧皮质未对位或未嵌插,内固定不牢固所致,少数因为患者活动不当引起;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以及系统正确的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髋内翻的关键;术前对骨折的正确认识和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是术后防止髋内翻的前提.内固定断裂多因为内固定选择不合适,骨折粉碎不稳定,螺钉自股骨头或股骨颈切出,患者活动不当所致.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因为患者术前均伴有3种以上合并症,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二是因为患者高龄麻醉耐受性差,以及手术后失血、疼痛等原因.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肢体短缩(1.5~3.0)cm,主要因为骨折粉碎不稳定和骨缺损,断端嵌插,老年骨质疏松,内固定失败等.

3.3手术危险性预测本结果提示,年龄越大功能恢复越差,年龄可能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危险的高危因素.高龄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内固定方式选择余地较小,往往达不到牢固固定,从而导致术后功能恢复较差.此外老年患者因各种脏器代偿功能差,手术及麻醉耐受性差,是增加手术风险性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HaidukewychGJ,IsraelTA,BerryDJ.Reverseobliquityfracturesoftheintertrochantericregionofthefemur[J].JBoneJointSurgAm,2001;83A(5):643-650.

[2]StocksGW.Treatmentofreverseobliquityfracturesoftheintertrochantericregionofthefemur[J].JBoneJointSurgAm,2002;84A(5):869-870.

[3]曾剑文,朱庆生,朱锦宇,等.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8):1262-1264.

ZengJW,ZhuQS,ZhuJY,etal.Changesofadmissionperipheralleukocytesanditsclincalsignificanceinelderpatientswith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J].OrthopJChin,2003;11(18):1262-1264.

[4]HabernekH,WallnerT,AschauerE,parisonofendernails,dynamichipscrews,andGammanailsinthetreatmentofperi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s[J].Orthopedics,2000;23(2):121-127.

[5]HerreraA,DomingoLJ,CalvoA,etal.AcomparativestudyoftrochantericfracturestreatedwiththeGammanailortheproximalfemoralnail[J].IntOrthop,2002;26(6):365-369.

[6]MakPH,CampbellRC,IrwinMG.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TheASAphysicalstatusclassification:Interobserverconsistency.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J].AnaesthIntensiveCare,2002;30(5):633-640.

篇(10)

一、社区老年人抑郁研究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不但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老年人发展最快的国家。2006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且已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增。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5%。[1]有研究显示,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2]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器官疾病的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3]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它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加强社区老年人抑郁调查研究,对于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权益,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了解西安市翠华路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深入调查分析该社区老年人抑郁产生的主要根源,为开展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关于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研究状况,国内外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如李晓岩在《抑郁老年症的研究进程》一文中指出,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作为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在我国社区老年人口中的发生率大约为15%。[4]又如吴蓉,余跃生等在《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对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显示,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为50.47%,且受生理、心理、经济、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5]

第二,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的成因调查分析。如国外学者Buckner DM,Wagner E在文章Preventing FrailHealth中说,老年人随着器官功能的衰退更容易得病。[6]国内调查者认为,老年人的抑郁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李娟等在《北京城区老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指出,经济条件差、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高于相应组别。[7]

第三,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的需求调查。如李继坪等在《老年健康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一文指出,对成都市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显示,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年人的需求为50.0%,农村需求率为78.9%。[8]老年人主要希望提供家庭访视服务,部分希望老年公寓服务,既能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又能减轻子女负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

采用调查描述方法。调查所得资料主要采取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方法分析。

1、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西安市翠华路社区中年龄≥60岁、行走方便、无认知功能障碍的77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60岁的老年人;(2)行走方便的老年人;(3)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排除标准:(1)60岁以下年龄人;(2)卧床不起的老年人;(3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2、研究工具/方法

调查工具:本课题采取调查量表及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量表采用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s Scale,GDS),它是1982年Brink等人创制的老年抑郁量表(GDS),此量表是专为老年人设置的可以自我评定的抑郁筛查表。GDS以30个条目代表老年抑郁的核心,其不但包含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等症状,而且包含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消极评价。每个条目都是以选择题形式作答,要求接受测评者选择“是”或“否”。30个题目中10条用反序记分(选择“否”表示抑郁存在),20条用正序记分(选择“是”表示抑郁存在)。每项表示抑郁的选择得1分。一般地说,在最高分30分中,得0-10分可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11-20分显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凡GDS在11分及其以上者有抑郁。该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4。研究还采用了自制调查表,表中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分类、年龄分段以及文化程度等调查项目。

调查方法:本课题由本人和其他人共同协作完成,采用了自愿填表测评、现场交谈等方法。一方面,通过口头宣传,张贴通知等措施引导社区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动室进行自我填表测评,完成表格者直接将表格交给老年活动室管理人员,没有完成表格者可将表格带回家仔细填写,待完成表格后交给老年活动室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在社区采取现场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说明目的后,按照知情同意,自愿保密及相关伦理原则,一对一交谈后请其自行填写。如果老年人因视力和其它原因不能自行填写时,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逐句读出问题,根据回答情况予以记录,当场收回调查问卷。

3、研究步骤

本研究课题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在指导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大量收集该课题相关研究信息,合理安排研究内容。第二,按照课题方向和课题内容进行课题设计,其包括老年抑郁量表、调查问卷及询问调查所需要的相关问题。第三,使用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活动。在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通知,要求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动室自行填表测评。深入社区不同场所开展调查活动,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第四,对获取的调查问卷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综合调查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采取现代科学方法得出重要量变关系和数据,为论文写作鉴定基础。

三、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对策

针对社区老年人抑郁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着力进行护理:

第一,经常主动与老年人交流和沟通。社区护理人员要建议社区基层组织想方设法为社区老年人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为老年人构建互动平台。社区护理人员要时常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耐心地与老年人进行广泛交谈,进行思想、语言交流,让老年人把心中的抑郁倾说出来,然后给予及时开导。成年子女要利用假期时间常回家看看,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有助于调整老人抑郁情绪。对于一些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要耐心开导其不能因为经济收入低和生活保障缺失产生悲观抑郁情绪;对于有病的老年人,鼓励其积极治疗。通过与老年人有效的沟通,引导、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二,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文娱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区护理人员要建议社区基层组织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社区护士和家人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支持老年人参加各项文娱活动,如老年人演讲、书法展览、下棋、唱歌、跳舞等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现在,有许多城市的公园、广场、人群聚集地都自发地办起了多种演唱会,许多老年人积极登台表演,社区护士要鼓励老年人走出社区,多接触社会,保持与人交流,特别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广交朋友,施展才华,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第三,组织指导老年人加强身心锻炼。社区护士要经常给老年病患者提供简易、感兴趣的强体健身活动,如打太极拳、练剑、做气功、自我按摩等,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整,培养其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满足感。对于一些病患者因焦虑、烦躁、心境差而产生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在指导安排患者日常生活时,尽量让他们白天多做些户外活动,避免其白天卧床休息,如走路、上街、逛公园等,适当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量。同时,社区护士要教育和鼓励老年人经常进行思维锻炼,如背诵诗词、外文单词,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学习计算机,练钢琴,加强大脑思维训练,预防老年痴呆症。

第四,不断教给老年人情绪调控方法。社区护士和家人对于老年抑郁者要多进行自我安慰,让他们多回忆一些成功的奋斗经历、出色的工作成绩以及值得高兴的往事,使其有成就感。对于一些不顺心的往事,如失败的教训、做错的事情、重大失误等,尽量不要去回忆,如果摆脱不了的话,尽量从环境、机遇等客观方面寻找原因,不要过多地寻找主观方面的因素。即使一些失误无法挽回,也不要过分内疚、自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进行横向比较,用别人的优势和成就来检查对照自己,也许能激励青年人积极向上,但对于老年人是不适合的。老年人更应该进行纵向比较,如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同自己的弱者进行比较,就会使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好。社区护士应当多给老年人传授这种比较法,有助于调整老年人的思想情绪。

第五,高度重视、关心和体贴老年人。政府、社会、社区以及相关医护人员都要关注老年群体,高度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及时调整离退休养老金,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要重视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配备足够的社区护理人员,加强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工作。社区护士要定期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心理疏导和护理帮助。社区护士尤其是老年人的家人,不但要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而且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重抑郁者的的监护,预防和杜绝一些老年抑郁者因过激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姚建红.从健康老龄化看社区卫生服务[J].老年保健,2000.12.12-14.

[2] 吴振云.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5.336-338.

[3] 赵婉丽.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4.235-236.

篇(11)

1.达入老年期的老年人离开熟悉的社会工作环境,离开亲人的关心、照顾,感到无比的孤独、寂寞。因身体生理功能衰退,疾病的缠身,害怕死亡的来临,产生不良情绪,更加影响身心的健康。首先要做好心理方面的护理,让老年人把心里所想的都说出来,及时做好心理疏导,消除老年人担心、焦虑的情绪。多给予安慰,沟通。建立积极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2.合理膳食对老年人的保健,疾病治疗,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荤素配搭比例合理,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讲究饮食卫生,适度饮酒、饮茶。根据每位老年人的身体,疾病情况安排每天的饮食,注意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易消化清淡饮食,多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限制含糖饮食,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以上。

3.对于疾病缠身,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根据每位老年人的爱好、兴趣、生活习惯适合她们实际需要安排她们的日程表,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一般日常生活护理有:1晨间护理包括协助排便、漱口(口腔护理)、洗脸、梳头、洗澡(抹身)。晚间护理包括漱口(口腔护理)、洗脸、热水泡脚、协助排便。卧床的老年人尽可能采取卧位,半坐卧位,轮椅交替变换,防止长期卧床引起呼吸道和泌尿系的感染。注意定时翻身拍背防褥疮护理。

4.注意加强个人口腔护理:饭前、饭后、早、晚漱口,吃东西前后漱口。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加强个人清洁卫生,洗澡(抹身)后涂抹润肤膏。足部护理: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后,注意擦干后双足涂抹润肤膏。

5.每星期至少一次床上洗头(对于长期需要卧床的老年人而说)。必须使用尿片的老年人小便、大便后注意抹洗清洁,避免尿液、粪便刺激皮肤引起皮疹,注意卫生干净,除异味,可使用爽身粉。出汗较多的老年人注意腋窝、窝、大腿深部、外皮肤清洁干爽,可使用爽身粉。

6.对老年人加强保护,注意安全,防止摔跤引起骨折、中风、突发疾病等。定期修剪指趾甲,剪头发。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强耐寒锻炼,预防感冒。

7.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沉淀、气味。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严禁用力大便,避免引起突发疾病。便秘者可采用以下的通便方法:1腹部按摩刺激肠蠕动,多喝水,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2使用开塞露:2个开塞露塞入大便后刺激排便。3中草药的使用:番泻叶等中药,取少许中药泡热水茶温凉后服用。4清洁灌肠:温肥皂水,温生理盐水灌肠,液体在750ml以上。5以上通便方法使用后排便效果欠佳,最后考虑用西药:服用果导等泻药帮助排便。

保健:

1.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可适当参加现在流行的“夕阳红”等旅游活动。有利于减轻心理的压力,享受大自然同时可以锻炼体魄,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调整身心健康。

2.老年人注意生活方式有规律性,工作、劳动、休息时间的安排有序,劳作适量,休息适,生活内容充实,兴趣爱好广泛,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做到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活动的时候活动,动静结合。避免身体过累。

3.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有耐心,细心改变不良习惯,不要睡在床上吃饭、喝水,大、小便尽量使用尿壶,大便盆。不要日、夜不分睡觉,调节好“生物钟”。不要只吃零食,不吃饭等。

4.做到健康自测,及早发现老年痴呆苗头等疾病。定期体检,发现健康问题,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