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4 11:09: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

篇(1)

朱保成在讲话中提到,各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休闲农业内涵,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形成了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在公众中“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创意精品。为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吸引力,农业部以“创意提升农业、休闲改变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全面展示推介休闲农业创意成果,分享创意经验,搭建投资贸易对接平台,促进休闲农业创意产业的发展

南京农业嘉年华以“农民的节日、市民的盛会”为宗旨,遵循“农耕天下、欢乐大家”的文化理念,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内容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创新,城乡居民的互动性不断增强,农耕文化氛围日趋浓郁,已成为休闲农业的知名品牌,成为展示现代农业新科技、都市农业新亮点、郊县农民新风采、城乡和谐新生活和引领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的大平台。本届嘉年华现场设置了大舞台、休闲农业创意精品馆、美丽休闲乡村、购物街和美食坊五大板块,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五大类(产品、包装、文化、园区和设计),5000多件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南京有150家农业企业现场销售优质农产品600多种,有23家休闲农业企业、12个农家乐村进行了创意展示。

休闲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张天佐介绍,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以“创意提升农业、休闲改变生活”为主题,以“展示成果、研讨理论、推进产业”为总体目标,先后在西南、西北、华东、中南、华北东北五个区域分别开展了推介活动,最终择优推选了产品创意、包装创意、文化创意、园区创意、设计创意五大类5000余项创意精品,集聚南京农业嘉年华进行现场展示,旨在让更多公众欣赏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扩大创意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并通过推进工商资本与创意人员对接,实现创意产品、创意理念、创意文化等精品的产业化,促进休闲农业创意产业发展。本次活动突出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活动内容丰富。本次推介活动创意作品种类多,数量大,不仅创意理念新、思路广,而且在创意过程中十分注重市场营销和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对于推动休闲创意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二是推动了创意产业发展。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休闲农业创意的发展成果,交流了休闲农业的创意基本理论,而且促进了工商资本与创作主体的对接,全国累计签约近6亿元,部分参展企业在推介活动后收到了电话咨询、贸易订单和投资合作意向。三是营造了发展氛围。本次推介活动激发了各地从事休闲农业创意的积极性,在此次总推介活动中,有30%的作品是参观各分区推介活动后萌发创意理念而创作的新作品。半年活动期间,共有10多万网民参与投票,几十万群众在网上浏览和现场观摩,学习和了解休闲农业创意的氛围正在形成。

为期两天的创意精品现场推介活动盛况空前,30多万群众到场参观,参展的诸多休闲农业创意精品被抢购一空,多家参展企业在展览期间接到企事业单位的订单,投资签约额超过3.2亿元,各类农产品和农家美食销售收入超过2200万元。

篇(2)

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两区”建设的部署,我们以发展精品农业为主题,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主阵地,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09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精品农业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五三零”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并把发展精品农业列入对各镇(街道)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初下达任务,年中检查落实,年终考核奖励,为发展精品农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科学合理规划。我们编制了“458”精品农业发展五年规划(2010-2014年),大力提升我县白(食用菌)、绿(蔬菜)、蓝(淡水养殖)、彩(花卉)“四色”产业带发展水平,建设千亩精品花卉、万亩精品水果、万亩精品水产、万亩精品瓜菜和千万平方尺精品食用菌“五大精品农业产业区”及80个精品农业示范点。县一级成为省级蔬菜和食用菌强县,5个镇(街道)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三是突出建设重点。粮食生产稳定在18.29万吨,同时做优、做大、做强、做精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集中力量建设和培育30个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30个现代农业园区、30家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0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全县已累计完成投资5558万元,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3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4个,已建成精品农业示范点48个,同比面上增效19.5%。发展精品农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2010年农业总产值42.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83元,近五年来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2.8%,其中去年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为2646元,占比18.4%。

致力于产品生产标准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们把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作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立标准体系,加强技术推广,建立工作机制,推进质量安全转型升级。一是注重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无标立标”的原则,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配套农业标准体系,使环境条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都有标准可依。全县制定各类农业标准37类77项,农产品企业标准15类26项,其中双孢蘑菇、厚皮甜瓜标准成为省级标准。二是注重农业标准化生产。我们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示范户等引导和带动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到户,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全县创建国家蔬菜标准园1个,实施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建设项目10项,全县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8万亩,占总面积的83%。其中精品示范点的农产品生产实现全程标准化,农产品全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三是注重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强化农产品认证机制。全县农业投入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9.8%,2个精品农业示范点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全县通过认证的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8个,面积15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4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18个。

致力于产业经营集群化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

我们围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打造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促进经营方式转型升级。一是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县已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6家、持证农产品经纪人1377人,加入合作社农民6560人,带动农民5,7万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联结生产基地面积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3%,农产品加工量占全县农产品总量的25%。二是拓展农产品市场营销。实施农业接轨上海战略,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市场主体的合作,设立农产品销售窗口,开展农产品供沪推介,建立农产品供沪配套基地。全县依托优势农产品基地建立起8个产地市场、2家与沪合作的配送中心、6个在沪销售窗口和5万亩供沪农产品基地。2010年全县供沪农产品38万吨,销售额23.8亿元。三是实施农产品“双品牌”战略。打造“嘉善农业精品”区域品牌,注册“银加善”集体商标,推进品牌资源整合,对县域内同一农产品采用同一品牌,努力做响“区域品牌+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县已培育浙江名牌产品9个、著名商标3个,55个农产品获得部级名优农产品称号,48个农产品获得省级名优称号。

致力于农业环境生态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篇(3)

一是狠抓招商促转型。__针对本土农业种养特色,重点引进蔬菜和水产等项目,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在年初成立农业招商工作小组后,镇主要领导以小分队形式7次赴温州、上海等地招商,有意向项目由农业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及时跟进洽谈。截止4月份,该镇共引进嘉善县新源种业养殖场、嘉善县海星青鱼专业合作社、嘉善绿和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特供蔬菜基地)等5个农业项目,同比增长100%,总投资达1520万元,农业招商取得了新的突破。二是培育优势助提升。充分发挥__在番茄、柑橘、虾、蟹等方面的种养优势,今年重点建设好界泾港村200亩番茄示范点和渔民村六塔鳖513亩精品示范点,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拓展精品农业规模效应,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专业技术培训的及时跟进,通过外请专家+内建“能人讲师团”的方式,加大技术帮扶指导力度,实现标准化、一体化生产。

二、软硬兼施,抓好现代精品农业“提质”工程

篇(4)

由于乡村旅游项目都在农村或近郊,其主要的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在开发时必须要让休闲农业市场化,用市场的作用,市场的眼光来发展旅游项目。市场化不仅能够给建设项目带来充足的资金,而且用市场的调节作用,可以发挥更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时,必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从旅游项目到资源到目标人群都要有精准的定位,旅游项目的运营,要符合市场规律。不论是项目的总体形象还是具体操作,都要有极强的统筹策略。项目的开发节奏,项目的形象定位,目的资源整合,都要做到前瞻、规范统筹及时。

2 旅游产品“独特化+品牌化+审美化+本土化”

乡村旅游因其乡村特色,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旅游产品。在挖掘旅游产品时,要注重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只有独特性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这种独特性不仅是外形的独特,还有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赋予其特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产品的独特性,要用市场的力量,将其品牌化,品牌要以当地文化为品牌内涵。好的旅游产品必然是极具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必然是满足了游客的某些需求。乡村旅游产品必须要本土化,本土化不仅能够增强旅游产品的独特性,而且还能让旅游产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3 旅游资源“人文化+立体化+纵深化+精细化”

乡村旅游因其具有独特的旅游背景,在开发项目时必须要注重其乡村旅游的特色。人们之所以来到乡村旅游,是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乡村宁静,天然,淳朴的味道对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所以在开发项目时,必须要明游客之所需,想游客之所想,要具有人文关怀。在旅游资源开发时,不要让资源产品扁平化,要深挖每一个旅游产品的意义。通过对一个特色产品的研究,尽量围绕这个产品,衍生出细分产品。这样不仅让特色产品具有独特的纵深感而且还丰富了旅游产品多样性、审美性。让整个旅游项目的开发具有立体感,而不是单薄,重复。

4 精品农庄的“特色化+私人化+主题化”

篇(5)

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他们依托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人员的技术优势,发挥供销集团和基层供销社的资金优势,着力打造一个组织体系完整、覆盖领域广泛、利益联结紧密的综合服务平台,重点开展七个方面的农业公共服务。

一是打造农资供应平台。依托农资公司和基层供销社网点,与各类农业生产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订单服务),全力打造便捷、优质的农资供应平台。把农资销售与种子、技术推广等有机结合,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优质、安全的放心农资,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人员对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使用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

二是打造信息交互平台。他们把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服务组织等联合起来,建立“乌商农韵”微信交互群和公众账号,实现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及时共享;引进农业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农业。

三是打造社会化服务平台。他们逐步把辖区所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组织纳入统一的服务体系,把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农业公共服务与各类农机、植保服务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有机结合,打造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粮食和大宗农作物、经济作物生产提供从育种到收割(采摘)的全过程、标准化、一条龙服务,提升我市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四是打造专家服务平台。他们建立了农技专家和技术能手专家库,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信息收集、和推广,随时为经营主体提供农技咨询服务。

五是完善农业检测服务平台。完善以农业检测科为龙头,全市十三个镇街农业检测室为支撑的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农产品检测参数,加大农产品免费检测宣传力度,为农户提供农产品检测服务。

六是打造农产品营销平台。依托供销集团组建农产品营销公司,会同基层供销社和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加强与市场集团合作,加快农产品微信营销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义南、义北农产品展示中心,帮助农业主体通过线上、线下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七是打造资金互助平台。他们在部分行业如花卉等组建行业资金互助会,逐步成立资金互助会联合会,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和补偿机制,形成完备的资金互助、信用合作体系。

同时,义务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整合全市农业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等各农业经营点,打造连线连片的农业精品园,努力实现 “五个转变”。

实现“农业产业化”转变:以现代农业园区、林业园区、农业精品园建设为载体,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鼓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流通,加快农业从种植、养殖的单一生产环节,逐步向原料生产、种苗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终端销售等上下游整合,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推进“农园公园化”转变:积极推动清洁高效生产典型技术的应用,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努力打造一批生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利用、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基地。今年,全市落实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7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5万亩以上。

在休闲观光旅游精品点和精品线路建设上。他们以现有优势主导产业为基础,通过整合“廿三里―苏溪―大陈线、后宅―北苑―城西线、佛堂―义亭―上溪线、佛堂―赤岸线”四条农业精品旅游路线,从而实现拓展延伸,努力实现“一路一带、一村一品、一企一业”良好发展格局。

篇(6)

创建了一批特色农业观光园、休闲采摘园,形成以桃花、荷花、铁皮石斛花、皇和白枇杷花为特色的“五彩莲都”。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25个,涉及经营户138家,旅游年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农业两区建设不断深化,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完成投资2.53亿元,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687hm2,大力推进生态精品畜牧业发展,落实畜牧规划用地54块共154hm2,2014年度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42亿元。

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

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高效种养业和创意农业,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促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对接,推进农业产加销各环节紧密结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思路,实施梯队式扶持培育。邀请农科院等专家科学把脉,确定了做大做强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4大主导产业,培育茶叶、瓯柑及优质水果、笋竹林3大潜力产业,突出处州白莲、白枇杷、铁皮石斛、皇菊、大鲵等5大特色产业的农业总体布局。通过产业融合,处州白莲等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机,新增莲子罐头、莲子酒、莲子醋等衍生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并引进了海亮集团、森宇集团等知名农业企业驻莲投资。

1.3农业产业文化融合发展

按照古堰渠、老农耕、新田园的定位,秉承农业的悠久历史,把传统农业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理念结合起来,大力挖掘和弘扬农耕文化,积极开发农业文化产品,做好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挖掘碧湖平原通济堰农耕文化,以丽水海亮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七巧田园”等项目为龙头,打造一批与产业一体的农博园、博物馆、养生园和农业综合体,推动通济堰渠系景区化。实施农业文化创意工程,进一步推进生产创意、产品创意和品牌创意,为拓展农业功能创造条件。打造处州白莲农业文化,莲都区通过成功举办2届处州白莲节,围绕荷怡养生醉忆莲都主题,依托百亩荷花、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畲族文化等特色,开展赏花采莲、风情摄影、莲花灯祈福、“莲”洁文化等“醉美莲花,醉忆莲都”活动。通过举办处州白莲节、仙渡采挑休闲旅游节、枇杷节、仙渡桃花节、雨伞岗葡萄节、皇菊开园节、峰源高山纳凉节等农业节庆,年吸引游客6.5万人次,带动水果采摘110万kg,采摘金额1800万元,带动农家乐及旅游收入2100万元。部分节庆活动内容还被中国网、新浪网、新华网、浙江在线,以及丽水本地电视台、丽水日报、处州晚报等官方新闻媒体转播报道,进一步宣传了莲都农业节庆和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大众对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产品的认知度。

1.4农业品牌效益日益显现

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重要支撑点,全面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和地方证明商标注册工作。目前,已培育梅中田茶叶、山水椪柑、山水龙剑茶叶、六江源油焖笋、处州山茶油、百兴牌杏鲍菇等浙江省名牌农产品6个;山水、梅中田、富来森、处州绿园、处州、六江源、山水龙剑等浙江省著名商标7个;山水椪柑、梅中田茶叶、富来森香菇黑木耳、绿园香牌本鸡等4个产品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涌现了处州白莲、丽水香菇、丽水(山水)椪柑/瓯柑、丽水杨梅(碧湖杨梅)、丽水山茶油(处州)、丽水茶叶(莲都梅峰)等一大批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积极融入“丽水山耕”公共品牌,启动“养生莲都”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引导特色产业提升品牌内涵,使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个性品牌之间相互促进。

1.5市场营销力度不断加大

通过各类农博会、农展会、农产品推介会、农超对接会等平台,销售和宣传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加强现代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发展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直供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以“线下”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村集贸市场为主体,快速发展“线上”电商销售市场,强化与淘宝网、菜鸟物流、淘宝大学战略合作,组建莲都区农村电子商务办公室和迅唯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莲都精品农产品进驻淘宝中国丽水馆。鼓励引导更多农业企业、合作社、基地、返乡大学生和其他农村优秀青年从事农村电子商务,推进更多农产品上市交易,扩大市场影响力。

2工作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

莲都区成立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农业、财政、林业、水利、科技、环保、国土、工商、供销社、质监、团委、商务等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举全区之力,坚持山区农业特色和优势,制定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实施计划,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之都。坚持在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特色生态精品农产品,建设美丽莲都、养生福地。根据莲都区“十二五”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经过财政、发改等多部门联合评审,确定主导产业、潜力产业、特色产业。

2.2出台扶持政策

莲都区相继出台钢管设施大棚扶持政策、“两白”产业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建设玻璃温室大棚500m2,或连栋大棚2000m2,或单体大棚10000m2以上,均可申请享受占建设成本50%以上的农业设施钢架大棚建设补贴。区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处州白莲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每个处州白莲精品示范基地以奖代补5万元,新发展处州白莲0.33hm2以上的,补助7500元•hm-2,对新集中连片发展白枇杷基地0.33hm2以上的,补助4500元•hm-2。对发展精品蜜橘设施栽培、处州白莲、白枇杷、皇菊、娃娃鱼等生态精品农业和农业智能化设施的,优先安排项目。整合“两白-黄”(处州白莲、白枇杷、皇菊)基地建设资金1108万元,农业两区建设资金760万元,生态农业和精品水果建设资金150万元,共计2018万元作为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为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发挥山海协作、浙商回归、华侨要素回流等的作用,招引海亮集团、森宇集团等国内知名农业企业进驻莲都投资生态精品农业。

2.3提升科技服务

强化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生态精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三新”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抓手,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努力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莲都区政府与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签订院地合作协议,加强产学研协作,深化与省、市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创新与引进示范。加快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的农业科技项目,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加强农业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区级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农村农业服务点,一主多元的推广网络。不断完善产业首席专家制度,建立莲都区高层次农业人才科技服务创新团队,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推进农作物精确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精准农业、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建成可追溯试点5个,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11个。

2.4培育多层次经营主体

大力实施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合作社、生态精品家庭农场等多层次、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培育力度,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农业创业创新,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并充分发挥农业主体的核心作用,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在土地确权到户的基础上,成立一批以土地流转为发展基础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农户的承包土地折股量化,通过自营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截止目前,全区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4家、家庭农场234家。

篇(7)

一、京郊农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是绿色、生态、高效,京郊农村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是从生态农业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开发、订单农业的创新、打造品牌化、精品化的农产品等方面入手实施的。

(一)生态农业的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就是引入生态经济效率的理念,以资源耗费最省、污染物排放最少的路径,谋求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一是要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以山地资源为基础,大范围的集约经营,增加种植层次,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立体种养,互相促进转化,达到生物资源多次利用;二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生态涵养与发展并重,用良好的生态聚拢产业,聚集人气,实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要充分发挥其经济和本地地理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市民集中展示环保、绿色无公害的农副产品,进而引导资本、信息与产业向郊区聚集;四是要优化产业,健全郊区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乡村旅游业的开发

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一大具体形态,京郊各区县纷纷以本地资源为主题构建的特色农业休闲园与大城市公园相比,其特点是兼具农业内涵与园林特征,以观光采摘、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获得收益,带动了生态餐厅、农副产品售卖的发展,建成了集观光体验、民俗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科普教育、名优果品展示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其优势是京郊农村资源价值提升了,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土地、农副产品等资源的全面升值;农副产品直接出售给度假村和游客,实现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直接转化,农村各类旅游资源的价值得到快速提升;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乡村地区的文明程度和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强了人与人的交流,改善了乡村的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为城乡互动、城乡互补的一种好形式,乡村旅游有力地提升了地方经济。一方面促进了特色农业产品的挖掘,既发展了第一产业――乡村土特产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业等,成就了京郊农村多元化的商业模式。由原来单一的供销社逐步发展到如今的大型商场、超市、综合市场、专业商店、连锁店、社区经销点等。另一方面又推动了第三产业――建筑建材、货客运输以及住宿、餐饮等行业,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吸引了一批有见识、有头脑、有资金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来。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又规范了生态建设。要保护环境,要想保持好山、好水、好风光,就必须降低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损耗,创造生态农业。

(三)订单农业的创新

所谓“订单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之前,农民与企业或者企业组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订购合同、协议,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农民根据合同组织生产,企业或中介组织按照合同收购农民生产的产品。

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订单农业则是先找市场后生产,可谓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进步。农民拿到了订单,农民的生产行为就有了保障,就可以实行规模化的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促进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四)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化、精品化和产业化

品牌化――京郊农村都瞄准市党代会提出的“都市型郊区经济”的战略目标,跳出传统农业模式,进一步拓展农村经济的多种功能和发展空间,组织专人帮农民解决生产与市场的衔接问题,采取多项措施拓宽销售渠道。一是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二是采取定点专供、超市专柜等方式开展农产品进社区、进超市活动;三是利用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再次提升品牌形象,策划提高本地区农产品市场知名度。

精品化――在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中,继续把发展精品农业作为主旋律,重视农副产品的生产、良种苗木的培育和产品的包装。京郊各区县都大力扶持和宣传具有本地特色的精品农业,如顺义区培植的“京育3号”优质甜瓜,大兴区种植的老宋西瓜,昌平科技园区的精品苹果等,每年都供不应求。

产业化――为摸清资源禀赋、市场需要和农民意愿,各郊区县组织调研小组进行调研,确定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调整农业产业布局,相继建成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和一批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区,并规划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建设农业产业群。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通过合同联结、合作联结、股份合作联结等,从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上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连接,实现了农户和生产基地环节分享加工增值和市场扩张成果的目标。

二、制约京郊农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京郊农村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北京各郊区都在以区(县)、乡、村为单位积极探索、挖掘、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环境因素,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差,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二是自身原因,思想观念保守、依赖性强,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三是政府组织因素,乡政府或村委会缺乏内聚力,没有能力、精力或意识主动组织全乡、村的所有农民一起致富,只是被动地应付上级交给的任务,树立县、乡、村级的特色农业典型,创建品牌效应,忽略了部分农民的致富愿望。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质不优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进行,出现了区域开发重点、资源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一系列问题。优良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一定问题。

(三)订单农业发展的范围不广,宣传力度不够

一是有些地方政府为农民和农村服务的意识淡薄,对订单农业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关心不多,支持不够,相当数量的农民对订单农业缺乏了解,看不到其发展前景,缺乏合作的基础,看不到其巨大的市场作用。二是对农村中介组织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力。三是站在农民立场上的带头人――村委会大多文化层次较低、农技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在签订合同时不能为农民争取到利益最大化。四是有的地方片面强调结构调整、整齐划一,用行政命令强迫农民等等,这些都不利于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研究

(一)以人为本是京郊农村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的价值选择

过去,京郊农业和农村支持了首都城市的发展;现在应该实行城市支持农村。一方面,要把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满足农民的意愿和要求;另一方面,要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资源,接纳农民进城,城市居民与京郊农民平等的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弥合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加速都市型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体现。

(二)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需要立足农业资源条件,发挥科技支撑优势,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形成与本地资源和功能相适应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农业生产效益;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注重农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推进标准化工作由生产领域向加工和流通领域延伸。具体措施一是在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要调动农民积极性,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注重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要依靠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民进入大市场,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农民长期得实惠。三是要校企联合,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依靠科技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提高农业附加值,创优品牌化、精品化的农产品。

(三)大力普及订单农业,规范中介组织,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篇(8)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变化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仍采用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且缺少植物景观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内容,学生很难想象出园林植物景观建成后的效果。虽然部分教师借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群落特征和景观效果,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缺少板书,导致理论讲述和图片展示速度过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记忆。长时间处于多媒体教学的高度紧张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僵化影响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国内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名称不同,内容也有差异。多数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都以生态学、植物分类学为基础设置教学内容,缺少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教学中所强调的景观美学、空间构成等内容,同时存在着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缺乏对实验课、实习课等实践教学的重视。多数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验、实践课程仍停留在写实验报告和实习论文等传统方式上,与城市规划与设计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等相关教学内容缺少联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课程体系的完善。

(三)具有园林设计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不足杨学成等将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为6个字,即引导示范实作,并指出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不在于教师传授了多少具体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能够掌握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农业类院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多具有园林、植物学、农学、生态学、林学、果树学、园艺学等专业背景,缺少园林设计专业背景,所以园林项目方案的设计水平与表现能力不是很强,授课中难以利用手绘形式或电脑辅助制图的方式来进行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具体引导与示范操作。多数授课教师都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视为园林植物教学的范畴,只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无法用图示语言讲解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授课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缺少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实战经验,因此实践教学中的很多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都是虚拟的,任务书中缺少对设计项目场地环境的界定,没有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补充设计阶段的评图训练。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设计,课程结束后学生除了记住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要领和表现技法掌握得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导致很多风景园林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独立承担复杂的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只能完成简单的方案描图和景观建模工作。

二、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兼顾工科和农科院校课程教学特点确立教学新思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培养风景园林本科生的平面构成和空间构成的设计能力,这一做法对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农业类院校授课教师受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对植物群落空间布局和平面构成讲授不够深入,学生作业显示在平面线条、空间安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可借鉴工科院校的授课形式,在突出地形、道路、水系、建筑小品等影响景观规划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园林植物这种软质景观要素参与方案的平面构成和空间塑造,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植物只能成为景观配角的问题。

(二)基于一课+三课课程群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涉及植物规划、植物设计、植物种植及成果表达等4个方面,设计尺度包括宏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观的绿地景观设计和微观的植物种植设计。为了较好地完成课程作业,学生应具备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和植物种植设计能力。所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中建立配套课程群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课程设置的特点,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等3门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了统筹安排。教学中以城市居住区为设计对象,在完成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场地设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居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间和宅旁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等内容,形成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新体系。

(三)构建网络+软件教学平台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植物分类知识和空间塑造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植物景观的空间感知,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多媒体网络课件,同时教师在课程 教 学 中,积 极 采 用 Auto CAD、3D StudioMAX、PhotoShop、SketchUp等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制图软件来完成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补充设计等各种过程。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空间效果。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VR软件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型场地、不同设计阶段的植物景观设计效果。虚拟与现实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设计的积极性,提升了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

(四)项目教学与基地实习相结合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学院与哈尔滨多家园林公司和部门开展了密切合作,为本科学生的绿化实习提供了基地。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了4种项目教学方法。

1.虚拟项目法在没有具体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多途径搜集居住区、道路、广场、公园、厂矿、机关等一些典型绿地的图文资料,编写相应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教学任务书,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虚拟项目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

2.真实项目法授课教师将自己主持或在校外实训基地参与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实际项目进行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补充设计等阶段内容的讲授,并安排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使学生充分了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各阶段的进度安排和成果要求,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3.引导项目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定期去广泛查阅国内外植物景观的经典案例,对比分析各经典案例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在课程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电脑和手绘形式进行植物景观节点的临摹,并以汇报的方式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的解读能力。

4.互评项目法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验课的考评多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实习论文等为主要内容,这种考评方式容易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能力,教师采用了互评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相互点评其他同学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增强学生对植物景观设计方案的鉴别能力与方案点评技巧。

篇(9)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用足用活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支持都市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生态景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参与农业,形成具有渭滨特色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区域布局

结合我区地域特殊、生物多样、地貌复杂、农业发展受限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计、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利用五年时间,建成四大都市农业板块: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方向,规范提升清姜河、太寅河、晁峪河流域观光农业档次和品位,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发展精品农业为方向,壮大提升石鼓水蜜桃,神农蒙杏、樱桃,高家镇猕猴桃、葡萄等特色鲜果发展,形成万亩鲜果生产基地,打造特色精品农业示范园;以发展体验参与农业为方向,培育扶持张家沟、刘家村、冯家塬、晁峪河流域等村发展设施蔬菜,建成5000亩设施蔬菜基地,打造体验参与农业示范园;以发展生态农业为方向,改造提升高家镇核桃、晁峪花椒为主的2万亩干杂果生产基地,打造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园。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农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有效开发,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彰显。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现代农业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能力较强,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生产体系;初步建立生态涵养能力较强,农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乡村生态景观优美协调,高效节能节水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经营模式多样、门类齐全,服务水平较高的休闲观光服务体系。

围绕“一村连多村,多村成规模”农业生产基地,发展一批具有前瞻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集现代、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都市农业模式。规范发展刘家村、大散关、槐树岭等一村一品示范村20个,在刘家村、冯家塬、刘家槽等村发展体验参与农业示范园3个,在张家沟、刘家槽、赵家庄、庙坡等村打造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4个,在茹氏养殖小区、晁峪特种养殖小区、八角塬、槐树岭等建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4个,在大散关、中岩山、段家磨、解家滩、冯家塬等村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5个,培养“四有”新型农民3万人次。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完善都市农业土地流转机制

注重运用市场、经济、法律等手段促进都市农业发展,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本着“平等协商、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村民和村组以租赁、承包、互换、转让或入股等形式,参与推进都市农业发展,逐步使耕地向种田能手、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园区集中,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发展“一村一品”,完善都市农业功能。

(二)建立都市农业资金扶持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政策扶持,凡在我区范围内从事高效经济种植业,创办农业科技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精品农业、体验参与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只要符合产业布局,经审查验收合格的,都可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1、规模种植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或以村组为单位组织农户,达到一定规模和标准的,种植业继续享受“渭滨区发展一村一品补贴实施办法”。新增以下种植业补贴办法:以20亩为最小单位,每新建一亩日光温室,一次性补贴2万元;以50亩为最小单位,每新建一座标准大棚(8.5x42米),一次性补贴2000元。

2、生态农业:每新建50亩以上生态循环农业园一处,补贴5万元。

3、精品农业:经审批新建的农业精品园区,除享受种养业补贴外,优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引进推广新技术、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名牌创建工作,被评为省、市级精品农业示范园,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区政府一次性奖励2万元;每规范提升“六个一”一村一品示范村,每个村奖励5000元;每注册一个农产品商标,一次性奖励项目单位3000元;每规范发展一个区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次性奖励项目单位1000元;每认证一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一次性奖励项目单位4500元;每认证一项无公害农产品,一次性奖励项目单位2000元;每认证一项绿色农产品,一次性奖励项目单位5000元;每认证一项有机产品,一次性奖励项目单位1万元。

4、休闲观光农业:被确定为休闲观光农业园,一次性补助规划设计费3万元;观赏采摘步道每平方米补助10-20元;达到“三化一片林”(庭院绿化、路渠绿化、村庄绿化及一村一片林)示范村标准的村,一次性补助苗木费2万元;在村内新发展农家乐达到50户以上规模,且相对集中,经区旅游部门验收合格,一次性奖励每户2000元。

5、每年对在都市农业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区级部门、镇(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区上给予表彰奖励;对领办、创办、常年蹲点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都市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一次性奖励1000元。

(三)注重都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在主导产品和特色产业的村,优先配套农田基础设施,突出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微喷灌工程、管道输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高产、稳产、节水、高效都市农业,在塬区和后山区旱地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整治土地,改造中低产田,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完善都市农业综合服务机制

健全完善植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业减灾防灾及环境保护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控制、病虫害防控、灾害测报、抗旱防洪等方面提供全程化服务。建全渭滨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切实做好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五)构建都市农业招商引资机制

篇(10)

Abstract: jiangshan city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zhejiang qianjiang source, a total land area of 2019.48 square kilometers, is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has been named national charge high grain production, China township of bees and national key tea in the count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jiangshan cit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improve agriculture and farmers' income, for target, insist to park the development ide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dvancing with tea mainly five agricultur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main products brand, TeSePai, gradually realizes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industrial agriculture area to agricultural strong city transformation. After several years of effort, has been put in the provincial level or built a leading demonstration tea, tea garden high-quality goods three, and explores the tea industry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paths and methods, which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valuable experience.

Key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Peony tea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以下是具体实施步骤:

一、江山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江山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定位

(一)江山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思路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动力,质量效益为目标,牢固树立园区化、规模化、特色化、低碳化的理念,致力实施“产业化提升、龙头化带动、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示范、低碳化开发、品牌化建设”等六大战略,走出一条生态为先,科技支撑,特色竞争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培育了食用菌、畜禽、蜜蜂、茶叶、果蔬等五大农业主导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流转,农民向城镇集聚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格局。

(二)江山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定位

依托江山现代农业园区和精品园建设,以浙西优质绿茶产业带为基点,着重建设良种化、标准化、有机化、精品化示范基地,实施品牌战略,以江山绿牡丹系列名优茶开发生产为抓手,将茶叶生产从注重烘、炒青生产的数量扩张型转变到以生产江山绿牡丹茶为主的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二、突出工作重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一)积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步伐

1、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是资源整合,通过强化土地流转、提升建设标准、强化科技支撑,在指导管理上下功夫,全市上下按照“减户数、扩规模、提素质、增效益”的思路,采用“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是出台扶持政策,专门设立土地流转储备金,以乡(镇)、村为单位集体流转储备,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要求,由市级相关部门根据特色产业特点统筹规划,统一发包;同时鼓励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转包、租赁、互换、入股的方式,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二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强化流转信息服务,规范流转行为,引导土地加快向有能力、有实力的农户和企业、合作社集中。到2011年底止,全市土地流转累计12.1万亩,流转率达41.3%;30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达到5.2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3%;百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达119家,经营面积达3.2万亩;农业“两区”建设区域内的峡口镇、凤林镇土地流转率分别达53.32%和44.89%。

2、优化空间布局,积极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强化设施农业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示范推广样板园。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工业化的理念、园区化的方式、开发区的组织,科学规划了农业发展空间布局。一是在江山南部现代农业园区强化设施农业建设,着手土地有效开发整理和低产园地改造,初步规划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沟相通、渠相连”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创新农作制度,大力推广茶园养鸡、猪—沼(肥)—茶等新型种养模式,促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三是应用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实现了“经营规模化、生产设施化、技术高端化、产品精品化、农民组织化”, 将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江山市农业样板园和示范推广园。

(二)实施六大工程,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篇(11)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精品、生态农产品基地。按照“精品、生态、科技、示范”的农业发展战略,以精品、生态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从培育区域竞争力出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积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

争创生态品牌,强化农业的生态特色。把“走绿色路、创生态品牌”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路径。按照“集中、整合、提升”的原则,抓好优质果树、栀子花、无公害蔬菜、韭菜、商品兔、观赏鱼等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农业品牌。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果、蔬等农业主导产业,突出“扶优扶强”原则,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生态农业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加工销售领域,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规模生产,发展高科技农业、效益农业,从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企业与农户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利益新机制。

加快农业工业化,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弥补农业加工企业的空白,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企业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联姻,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进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名特优产品。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现代营销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业务联系,加大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