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汉字中的传统文化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3 11:26: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汉字中的传统文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汉字中的传统文化

篇(1)

一、引言

日语中有一个汉字叫做“”,读作“Ma”,广义是指空间或时间的间隔。虽然这个汉字在汉语里也有,我们简化为简体字“间”,但是很难在汉语中找到与之完全相匹配的词汇解释和翻译它。“”可以是一段距离、一个空间、一段空白、一个休止,也可以是一种余韵、一种美感,是一个无法计量的单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单词,它根植于日本人的内心,影响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乃至传统艺术,是日本文化中具有日本特色的一个特性。本文主要探究空间意义上的“”在日本传统住宅中的体现。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的一大特征,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一体化建筑物,且对非直接居住空间非常重视。比如“玄”、“”、“床の”这三种非直接居住的空间,是日本传统住宅的特色,也是西洋建筑物所没有的空间。通过对这三大特殊空间的考察,探讨日本传统住宅中具有神秘色彩的空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玄(玄关)

“玄”一词源于中国,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秒之门”,指道教内炼中的一个突破关口,道教内炼必须首先突破此关口。在日本文化中,玄关是镰仓时代禅宗所使用的佛教用语。“玄”是深悟境地之意,“关”是入口的意思,玄关也就是通往深奥佛教之道入口之意。到了17世纪左右,武士们开始在宅邸的进门处建造一个带有“式台”(台阶板,位于前厅入口处铺设的低于房间地板的木板部分)的空间,并将其称为玄关。后来一些富商的住宅中也开始建造玄关,渐渐地,玄关便普及到了一般民居。

在日本传统住宅中,在玄关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客人首先在玄关外止步,告知来意,然后进入被称为“三和土”的平地,主人和客人在此平地的小空间里迎接客人。相互寒暄后,客人脱鞋,换上室内的拖鞋,或者就光着脚进入屋内。在日语中“请进”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お入りください”(请进),二是“お上がりください”(请上)。为何进入屋内要用“上”这一动词呢?那是因为在日本传统住宅中,玄关处有个设置被称为“式台”,就是比平地高一台阶的板地,客人脱鞋之后上一层台阶,方才算是进入屋内。

在玄关,最大的特点是客人必须脱鞋才能进入屋内。在玄关处脱鞋这一行为,不仅是清洁之意或气候之因,笔者认为和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意识也有很大关联。脱鞋,是区别屋内和屋外的象征性的行为,脱鞋之后才能进入屋内,称为“内”部的一分子。而类似于普通的推销人员,是彻底的“外”部人员,主人仅仅在玄关处寒暄接待,此类客人并不脱鞋,而是站在“三和土”这一平地上将来意说明清楚后随即离开。因此玄关这一特殊的空间,它既不是“内”,更不是“外”,而是连接内外的一个空间。不同于欧美文化,区分日本传统住宅的内和外的,并不是“门”,而是“玄关”这一空间。笔者认为玄关这一特殊的“”,是调和屋内和屋外这两大空间的特殊场所。

三、(外廊)

在日本传统住宅中,既不是“内”又不是“外”的空间还有“”。所谓“”,是日本传统住宅中,作为走廊或者进出口,在房间外周铺设狭长木板的部分。它的特殊在于,从屋内往外看,感觉和屋外的庭院连成一体,像是属于外部空间的一部分;但是从屋外往内看,因为和房屋本身是一体的,因此认为又是内部空间。在传统日本住宅中,下雨的时候,将“障子”(拉门)关闭即可免去风雨的干扰;天气好的时候光脚坐在屋内,将(隔扇)障子(拉门)全部打开,“”就将房屋内部和庭院连成一体,感受四季和天气的变化,和朋友晒晒太阳聊聊天,或者自己打个盹,俨然一副和自然浑然一体的生活空间。日本建筑学学者上田指出:“如此既不是外部空间亦不是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建筑家称之为‘连接的空间’、‘第三空间’,是区别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场所。”①

和玄关一样,也是非直接的居住空间,是主客交流的重要场所。日本著名学者持武彦曾指出:“如果将玄关作为正式寒暄的进行场所,那么外廊就是轻松谈笑的场所。明确显示人与人之间身份的高低、亲疏的关系的日语敬语这一语法现象,也就是人际关系中的‘间’。”②这里的“”是指空间上的一种距离。因为玄关是正式寒暄的场所,所以在这里人们经常使用敬语。笔者认为敬语除了对身份地位高的人表达敬意之外,也是一种显示距离的语言表达方式。不管是上下、内外,还是亲疏的关系,通过使用敬语在和对方之间设置了距离。与此相反,不使用敬语的话,也就没有这样的距离,和对方的谈话就更为轻松愉快、没有隔阂。因此,我们经常在日本电视剧里看到爷爷奶奶和孙辈们在“”开心地吃着西瓜聊着天,朋友们在这里谈天说地的场景。在这里没有必要使用敬语,是轻松惬意的场所。

四、床の(壁龛)

“床の”(壁龛)是设置在和室靠墙约一(181.8cm×90.9cm)或半大小的空间,装饰着有挂轴和插花,是日本传统住宅中很重要的神圣空间。即使是现代日本建筑,有的家庭也会设置这样的空间,保留自古以来的习惯。自奈良时代以来,“床”是指人们就座的地方,或者床铺的意思。到了室町时代,“上段の”(比其他房间约高出一个台阶的空间,主要用作主君会见家臣的场所)被称作「床。现在的“床の”的地面均高出客厅地面,上面铺榻榻米或者地板。

“床の”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古代的结婚仪式,都是在“床の”供奉的神灵面前举行,这一习惯直至明治时代之后才转移到神社。在日本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盂兰盆节”的时候,人们在“床の”和佛坛面前摆设迎接神灵的祭坛。年轻人二十岁成人礼的时候,穿上正式的和服从神社参拜回来之后,也习惯在这里拍照合影。

“床の”是每家每户的神圣空间,不能随意进入。它并非纯粹的装饰空间,而是神圣的空间,是人与神灵精神交流的空间。因此在带有“床の”的房屋里,靠近“床の”的地方是上座,靠近房间门口的地方是下座。上下尊卑的思想得以体现。

五、结语

以上对日本的传统住宅,主要是“玄”、“”和“床の”这三种非直接居住的空间进行了考察分析。“玄”的设置不仅是居住生活的需要,而且反映出了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意识;而“”的设置则反映出了日本人亲近大自然、与自然协调一致的自然观。在日本传统住宅中,同为既不是内又不是外的特殊空间,在“玄”和“”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也体现出人际关系中的“”文化。最后作为日本传统住宅中最神圣的空间“床の”,也非纯粹的装饰空间,随四季变化的插花反映出日本人崇尚自然,希望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观;同时由于它的神圣性,在此上下尊卑的思想也得到体现。通过对日本传统住宅中非直接住宅空间的了解,笔者认为对于日语学习、理解日本社会文化有一定意义。

注释:

①上田.日本人と住まい[M].日本:岩波新,1974:165.

②持武彦.の日本文化[M].日本:朝文社,1992:79.

参考文献:

[1]上田.日本人と住まい[M].日本:岩波新,1974.

[2]持武彦.の日本文化[M].日本:朝文社,1992.

[3]上田.日本人と住まい[M].日本:岩波新,1974.

[4]持武彦.の日本文化[M].日本:朝文社,1992.

[5]持武彦.日本人と文化の源泉[M].日本:社,1981.

[6]Augustin Berque.空の日本文化[M].原信.日本:摩房,1994.

篇(2)

决赛现场,选手们一人一机坐定,进行连续文本、离散文本、混合文本、古典文本的输入。参赛选手可选择使用五笔输入法或拼音输入法。最后,来自辽宁的34岁银行职员王士辉凭借五笔输入法以每分钟输入175字的速度获得冠军。

赛事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该项赛事提高汉字电脑输入的质量和效率,让人们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科学地运用汉字、准确地理解汉字、发自内心地热爱汉字,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汉字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的氛围。

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正是由于电脑输入取代了手写,才导致“提笔忘字”现象的出现。

为了避免这一趋势恶化,唤醒人们对汉字的热情,2013年暑假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由央视主播主考,社科院专家当裁判,14岁上下的小选手们同场竞技听写汉字。节目中还设置了成人参与的现场体验团。令人感到尴尬的是,成人们提笔忘字情况严重:“熨帖”一词,体验团中只有一人写对;“癞蛤蟆”一词,七成的人写错了。

该节目一播出,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对“自己究竟还会写几个汉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说自己“会念不会写,会写也写得很难看”;有人说自己“习惯了拼音打字,输入法会自动生成成语等词汇,把传统文化都忘记了”;还有人痛定思痛,表示要多看看《现代汉语词典》。

同时,如何继承汉字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也成为讨论的热点。

汉字传承真的遭遇危机了吗?汉字输入大赛顾问李栋恒认为,参赛选手的出色发挥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结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则认为,汉字并未遭遇危机,而是人们的书写能力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键盘也好,其他方式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它承载中华文化的功用。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坚持规范地使用汉字,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

蔡 畅: “提笔忘字”令人羞愧。

高科技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汉字也遭到了挑战。当下,人们普遍轻视书写,懈怠练字,认为生僻字、不常用的字不认识也无妨,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对此充满羞愧。

是汉字勾勒出汉唐盛世魏晋遗风,编织起华胥幻境旧蕴变迁;汉字于不动声色中展示铮铮铁骨,一如含蓄却又不失傲骨的中国魂。对于温存于墨香之中的一笔一画,我们应牢记掌握,更应熟练使用。

黄泽阳:“提笔忘字”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现象。

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阅读、写作电子化方便快捷的优势必然会压缩纸质阅读与书写的空间,不习惯提笔临纸是科技与生活变革带来的必然现象。看到能认得、打字能打正确,日常生活、工作便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因此,对提笔忘字,我们不必太过大惊小怪。

马悦倩: 顺应发展,寻找契机,传承汉字。

信息交流的工具越便捷越好用,电脑汉字输入法的出现也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然而“用进废退”,长期不用笔书写,使汉字的字形、笔画在我们的脑中变得模糊。

科技冲击着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不能坐以待毙,需要从中找寻新的契机,以顺应科技的发展。汉字输入大赛、汉字听写大会这类活动就是一个突破口,激发人们对汉字的热情,进而对汉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在键盘上飞舞的手指略停一停,拿起笔,好好品味汉字、品味文化。

马世媛: 守护传统文化需要身体力行。

近年来,汉字危机问题不断进入公众视野,有人痛斥电脑和网络剥夺了人们的书写能力,有人甚至呼吁要恢复繁体字。汉字危机折射出的其实是传统文化的危机,除了提笔忘字现象,当下的青少年中,有多少人将四大名著全看过了?在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以同样的热情对待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社会上不乏呼喊守护传统文化的人,却少有人拿出实际行动。文化的薪火相传,并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的。社会不缺言论,缺身体力行。

唤醒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

汉字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而今,科技的发展正冲击着这项传统文化。

在电脑输入普及的时代,如何传承汉字?或许我们更应注重汉字的“字外之功”――了解形声、会意、象形等汉字的构造艺术,重新发现汉字的独特美。而大众传媒也应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通过节目展现汉字的形状美、文化美,激活人们对汉字的情感。

正如某位同学所说,汉字危机折射出的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危机。在学校里,传授母语知识的语文学科地位不高;社会上,传统技艺无人传承,传统习俗渐渐被人淡忘。要让中华民族的传统代代相传,首先要对它们心存敬畏。

好在,从“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到北京高考改革出台的增加语文学科总分的方案,全社会都开始关注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文化传承。我们正可借由此事,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篇(3)

一、传统汉字的发展和特点

1.传统汉字的发展

中国传统汉字,相传最早是由仓颉用简单的线条和结构对生活中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生活用具等物件进行形象的表现所创造出来的,主要用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后期经历漫长岁月的沉淀和融合,逐渐发展为今天人们所使用的汉字。汉字能够简单概括世间万物。汉字的形取于生活,但意高于生活。汉字在历史上的发展,按照时间顺序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在每个阶段的发展中,都体现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人们根据文字的形态,可以了解到文字所体现的当时的艺术与生活。

2.传统汉字的特点

(1)汉字的含义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基本形式传递着传统美,以独有的特点与其他的中国传统元素区分开来,具有典型而独特的价值,是可视化和符号化的中国传统元素。汉字经过几千年的的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的文明传承下来,是将世间万物进行浓缩之后提取精华的一种图案文化。

(2)汉字的结构

汉字又称为方块字。从古至今,书写汉字的要求都是要方方正正,汉字的基本笔法有横、竖、点、撇、捺、挑等,基本结构有上下、左右、包围和半包围等。一直以来,我们强调写字要方方正正,汉字不断地警醒着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汉字的基本笔法和结构都属于平面布局,虽然汉字写在纸上都具有平面感,但是汉字也能体现出空间立体的效果。从最开始汉字的创造中,字形就是从每个实物的形态中提取有特征性的元素,然后进行简化而得来的。如“门”字,中间之所以是空的,就是根据生活中将门推开之后即为空心而得出。传统文化中的每一个汉字的来历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各种透视效果、变化和不同的视角,都能在汉字的形中彰显出内涵。

二、传统汉字和室内空间的关系

1.汉字的结构分解以及空间重组

汉字的产生都是每个事物形象的表现,由形象模样进行简化、提取抽象的元素,进行归纳总结,创造出象形文字,再跟随时代的变化,发展为今天的汉字。今天的汉字,有着不同的结构,每一个结构、每一个形象都有不同的含义。在室内设计中,室内环境的布局与汉字的结构有着相同的含义,汉字的结构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等,把一个汉字转换为一个空间,在空间中将汉字的结构分解,将平面布局中的左右、前后以及将空间整体打散重构,不断地在空间中创造一种全围合或者半围合的空间,从而不断地增强其空间感,体现出传统汉字结构的精髓。

2.正解汉字和反解汉字所产生的空间及其存在的沟通

我国古代汉字的书写过程中,讲究一种意境,即虚实结合,所谓“墨处是字,白处亦是字”。从汉字分解之后应用到室内空间布局基础上的层次讲,将空间进行上下、左右的划分,直接或者间接地将一个汉字分成了几个部分,除了实际能看到的部分之外,隐性的空间中也表现出了部分结构的存在,这便是室内空间中虚空间的存在。在室内设计中,实际空间被赋予了其实际的功能,而隐性空间,虽然并没有直接像卧室、卫生间被赋予直接功能,却是不可或缺的空间,承担着实际空间的沟通与关联,是为适应个人在室内线形流动的需要而存在的。如,将空间像文字一般分解与重组后,得出的客厅和厨房便是设计好的主要空间,而客厅和厨房之间的沟通,便是在正解汉字之后留下的隐性空间,是各空间之间的一种关联。在每一个家庭中,这个沟通的空间并没有很明确地被标注出来,但它又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三、传统汉字在室内空间的表现以及呈现的视觉效果

室内空间中,每一个单独的设计元素在空间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个点、线、面的运用,或多或少地都会对空间的构成、布局以及装饰产生一定的效果。将传统汉字进行分解、重组运用到空间设计中,融入汉字的“意”,体现着汉字给空间带来的均衡性,巧妙地突出了空间布局与装饰,也创造出空间中所需要的韵味。在这种设计中,无处不体现着传统文化元素所蕴含的意味。在创造视觉效果的过程中,将汉字的元素与室内的天花板、地面、墙面以及装饰等各方面相结合,产生了一定的视觉冲突。在空间设计中,空间的深度和广度的表现占据重要的地位。空间的立体感,不仅表现在空间的初始构架中,也可以通过室内的物件摆放与装饰的变化来表现。在运用传统汉字表现的过程中,通过将汉字进行拉伸、解构、排列,赋予其立体效果,使原本很规矩的空间变得更加活跃。每一个不同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中,拉伸即在文字字形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拉伸汉字的厚度的方法将二维转为三维,在大的方面,能够对空间内部规划起到标识的作用;在小的方面,作为一个小的装饰品,可以打破原来只有木板造型的局面,丰富了墙面的表现。解构,不仅是将汉字字形进行分解,也可以提取汉字字形中的笔画,保持原有字形不变,提取局部元素进行比例以及其他方面的修饰,产生新的效果,这样既没有破坏传统元素,又融入了新的元素,达到了新与旧的结合。在传统文化中,二方和四方连续的应用,就是将单体进行有序的排列。在室内设计中也是如此,将同一个或者同几个汉字进行有规律的摆放,形成新的图案,提取新的元素作为装饰体现传统意味,通常可以被运用到隔断、屏风以及墙面的装饰等地方。

四、结语

汉字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冲击,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而且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室内设计中,汉字的变化和应用不仅仅表现为将结构分解、创造空间布局与立体效果,还可以通过将文字变换不同尺度和创造新的流线动态来体现。同时,在应用到空间布局和装饰品的基础上,亦可体现在天花、地面等方面,能够更加突出汉字在室内的应用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汉字元素虽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而存在,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走出去,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生活中并将其推向世界。室内设计可以传统元素为基础,结合时展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先进产物,这样在发展的道路上便会有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宗明.汉字符号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恩江.汉字结构解析.黄山书社,2006.

篇(4)

关键词:

平面设计;字体;传统;文化元素

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它的出现象征着人类由远古社会走向文明社会。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形文字,充分体现出我国的民族文化特性与审美观念。通过在平面设计中有效融入传统汉字文化元素,可以使平面广告焕发出文化特性,展示民族文化的包容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尝试将其应用至平面广告作品的设计活动中。

一、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设计

当前,平面设计师利用传统汉字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作品的内容设计要求,依据汉字的字形与框架特性精心组合汉字,改变空间设计或者是笔画的框架,结合当下最新潮的平面设计形式进行创作。与此同时,在利用现代艺术形式处理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侧重对作品的装饰、色彩渲染进行处理,以此有效突出平面设计的艺术美与内涵,进而设计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可以借此方式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特性,为人们带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使设计作品可以充分表达出设计师想要表达的理念,进而展示出平面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师在初期选取汉字的过程中考虑到作品的功能性,精心选取了古钱币图案与中国的“中”字,围绕文字进行造型,遵照外圆内方的设计理念,有意在方孔处进行直线处理,以此喻示经济为本的银行发展理念。这款平面设计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较高的价值,展现出银行的工作特性。又如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此标志是由几位设计师共同设计的,利用人形构成主体图案,再将人形变换成为汉字“世”,以此象征世博会。标志中人形距离接近,象征世界各国人民在交流中和谐共处,其情感与文化内涵都与世博会相联系,设计中还合理融入了英文单词,使各国人民都可以理解其内涵。

二、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性

在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设计师通过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展现视觉艺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一般会选取一些具备较强技术理念与可视性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平面设计中汉字的字体字形进行设计,以此拓展设计作品中艺术的想象空间,使观众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尽情感受文化内涵,并结合自身的想法对作品进行猜想。如,部分设计师会有意选取一些比较生僻的字或者异体字,在设计过程中为有效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与意象性,可以选择反、横、倒等形式,使人们产生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在解析文字的过程中为观者带来更多的新奇与审美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加关注意境,设计师借助变换字体设计的形式,将传统元素与汉字进行重组,借助表象充分营造意境,以此激发观者对文化内涵的解析兴趣。如,我国平面设计师王强设计的作品以传统文化元素——汉字为物质载体,结合“风、雨、水、雷”主题,借助我国的水墨画,充分展现出我国特有的文化,使观者产生一种文化共鸣感,如“水的流动好似人生的跌宕起伏,风的无痕好似日夜困扰使其难眠的故事……”

三、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字体设计方式

当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平面设计中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仅涉及传统设计手法的印刷作品,也包含经济企业标志、书籍外包装、商标、图案等,文化字体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充分体现出文化的多元性。如,汉字的意象、字形、字体、异形同构等,其自身具备复杂多变的融合性。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每天都会出现许多新元素,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存在许多区别。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解析平面设计作品,充分汲取传统文化元素的营养,利用不同的信息媒介传递出不同层次的信息,使受众的视觉空间变得更为广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利用计算机将图形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结合,以此增强文化的立体感。印刷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汉字的表现形式,拓展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空间。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随机编排、组合汉字,利用合成技术、结合多种文字表现形式对汉字元素进行改造,进而创新字体设计形式,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

结语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变换字体形式,可以有效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创新表现形式,正视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进而充分展示出汉字的艺术功能。

作者:赵娟 刘亚楠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篇(5)

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电脑的发明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键盘打字,手写能力开始下降。我们的汉字手写正面临前所未的挑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表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央电视台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我们必须有所担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是在新的传播状态、传播形式下,我们对传播中华文化的一种探索,是承担这个责任的具体表现。”

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成功得到了一些启示:

1.创新电视传媒为传承文化的新方式。

人类固有的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有:文献记载、教育、口传身授。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是需要我们透过文化表象思索的课题。我们应该千方百计的去倡导传承人树立开阔的胸襟和开放的意识,全力创新方法思路,扩大传承传播的范围,更大更多地做好传承工作,使得包括汉字在内的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

电视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统文化载体,以其普及性、大众性、形象性、包容性、权威性的特点,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发挥了独特优势。电视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良媒介,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任。

电视与传统文化的互动,使得传统文化也正成为众多电视媒体的选择,学界对于电视媒介承担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了基本的认同,但也有学者提出了目前电视传承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即传统文化在电视传播中的边缘化、传统文化在电视传播中的异化、主持人低俗化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消解等。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出现可谓是号准了电视媒介传承传统文化的脉,既兼顾传统文化电视传承的传播要素,又避免目前电视传承文化所存在的问题,使它在众多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节目里异军突起、声名大振。

所谓兼顾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承传播要素,主要包括:传播者,指电视媒介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导、播音员等;传播内容,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中庸思维方式、积极价值取向、理想人格风范、高尚道德情操、高雅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传播对象指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谓避免了目前电视传承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避免了异化情况出现在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是以游戏形式来牵引大众的文化脾胃,也有别于说教式的灌输,它是通过听写的方式将节目聚焦于传统文化中的汉字文化,避免了主持人低俗化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消解,以确保不因主持人的个人素质高低造成对节目的整体影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邀请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考官,节目中主持人和专家学者一起来分析解读汉字、了解认识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2.赛制模式的引入,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表现形式。

正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美国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

以亲民性、大众化、接地气为特色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正是通过电视赛制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本土化、原创性地用听写比赛竞争的方式来认识汉字、解读汉字、传承汉字文化。

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三级赛制,一共13场比赛,邀请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在内地接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组队参加。初赛获胜的160位选手形成32支代表队,每4个队为一组进行8场复赛。复赛产生8队40位选手进入半决赛。两场半决赛产生两队10位进入决赛的选手。所有未进入决赛的30支代表队中表现最佳的一名选手将进行一场附加赛,争夺最后5个进入决赛的名额,在15位选手的最终决赛中,胜出者即为听写大会的冠军。

由于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高收视率、高人气、好口碑,使得参加第二季的选手人数有望达到2000万人,这样的涵盖面和规模无论是对学校的识字教育,还是对大众生活都有广泛积极的社会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张伯江也撰文表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在电视节目中是一项创举,更是对全民语言文化社会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的重要行动。”

创新电视媒体的优势传播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档节目缺少了目前高收视率综艺节目的基本元素:没有炫丽的舞台效果、没有明星加盟、非强势播出平台、节目中的中学生选手没有话题可以炒作、播出时间上更正面遭遇《中国好声音》。但事实证明,常规的综艺节目思路被打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总决赛时的收视率高达2.6%,有超过1.2亿的观众收看,超过了之前最热门的《中国好声音》的总决赛收视率。

《中国语文》副主编、研究员刘丹青教授接受采访时就说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播出,就引起电视观众的极大热情和积极反响,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确实有对汉字书写的深厚情怀,是一种一激就活的巨大能量;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整体创意和运行方式相当可取,能如此有效地激活这种热情和能量。”

解读刘丹青教授所认可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运行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该节目优势传播的三大特色:

1.跨频道、并机播出产生1+1>2的传播效果。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播出方面兼顾了质与量,时间跨度从2013年8月2日到10月18日,节目时长为120分钟,共播出13期。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立即引发全民自检,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率高达18万余次;节目播出6小时内节目微博话题排名第一,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等多档高收视娱乐节目,初出茅庐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炮走红。

随着观众强烈的参与欲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节节攀升,一度获得全国第二的收视率。仅播出两期之后,央视科教频道就将其提到了黄金档播出,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更是打破惯例,在每周二晚跟进播出。随后央视一套更进一步,选择与央视十套在周五的黄金档并机直播,另外两个频道还分别安排了节目的重播,至使节目产生出1+1>2的轰动传播效果。

2.“病毒式传播”成为推波助澜的传播动力。

对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央视文艺中心文艺部主任金越认为是“病毒式传播”起了作用:“看到不会写的字,你会去问身边的同事、家人和朋友,这种深度的介入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参与,保证了它的传播效力。”

所谓病毒式传播是一种网络营销的常用手段,利用口碑传播的原理,让“口碑效应”像病毒一样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病毒式营销是基于用户实质诉求的一种传播方式,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成功的病毒式营销,总会勾起人们愿意将其分享给他人的欲望,让大家告诉大家,通过别人为你宣传,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信息传向数以万计的受众。

3.多媒体合作、新媒体参与达到最广泛的社会传播效果。

应该说受众接受观念的变化,对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媒体如果想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应该适应移动化、多媒体化以及便携化的发展趋势,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以受众为核心,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并注重跨媒体合作。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2013年8月开播以来数百家媒体高度关注、数千万网民全城热议、海内外华人鼎力支持,“汉字书写”成为整个暑期的热门词汇,这项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已经化作全民共同行动。各类专题报道近300篇,覆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

篇(6)

(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较为片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包含了千百年累积下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包括了古人在长期生活中磨练出来的为人处世哲学,还包括了面对人生苦难时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等,这些都对我们当代年轻人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需要我们在高中语文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来向学生渗透,促使其对这些东西进行熟练地掌握。但是,在很多高中语文教育中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渗透较为片面,只包括了功利性的,对学生眼前发展即高考等有好处的课文内涵分析等内容,这使得学生难以充分地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当然也就无法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

(三)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产生背离。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掌握,然后用其自身视角通过现代化的思维方式进行阐释,就形成了与现代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传统的文化,或者说赋予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色彩,这样,我们就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时,不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相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行阐释的过程中,往往将其定义为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认为其随意性较强,不符合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就使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较为落后,难以同现代社会科学相结合,所以就在潜意识中产生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可程度。

二、传统文化在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汉字的读音、书写、用法等教学与其背后包含的传统文化教学结合起来,促进汉语言文字表意和内涵的共同发展。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传统文化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课堂之中,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起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其次,高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掘汉字表意背后的传统文化,并且向学生传播渗透传统文化。汉字表意与其背后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割裂既是现代社会功利化色彩渐浓的表现,又是高考压力之下学生和教师的必然选择,面对这种状况,教师一定要主动地发掘汉字表意背后的传统文化,并且及时向学生传播这种传统文化,将汉字的表意与背后的文化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播,既能够满足学生高考的需要,又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内涵,一举多得。

(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全面渗透传统文化。语文课程所囊括的语言文字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一定要全面渗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传统的语言文字以及其背后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首先,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对优美的汉语言文字进行欣赏。不同的汉字可以组成不同的词语,而不同词语组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语境,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对优美的汉语言文字进行欣赏,让其深切体会不同的汉字、不同的词语乃至不同的句子组合在一起产生的微妙差距,促进学生对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承载的美进行体会和了解。其次,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汉语言文字中承载着的中国古人的为人处世的哲学。中国古人的为人处世哲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对这种哲学进行渗透能够促进学生民族气质的增长,同时能够使学生对国民本性更加的了解。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古人的为人处世哲学,并且择其优而学之,以促进自己的长远发展。最后,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并且学习古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从而使学生能够勇敢面对苦难,并且在面对得失时能够保持一颗淡然之心。

(三)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只有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将传统文化渗透与现代科学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首先,将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科学社会发展趋势的部分向学生传授,鼓励学生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可。其次,利用现代化的语言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等来阐释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使其在生活中主动利用传统文化解决问题。

篇(7)

汉字是每个人步入学堂,甚至没有入学之前都要接触到的一种文化,它是中国历史的积淀,每一个人都要去学习和认识。也许在学习的后阶段学生会觉得很简单,但是每个人刚接触一个陌生的东西都是迷茫的,就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后阶段会认为一加一很简单,却忘了当初刚开始认识“一”的时候是多么难接受。教学生学习认识汉字是很困难的一项教学,学生处于什么知识都不具备没有任何能力的阶段,让学生对汉字有一些认识和了解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识字教学,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刚接触汉字的时候年龄小而且会觉得这个东西好复杂,从心里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这种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和教学。教师要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对汉字感兴趣,比如先让学生看一些动物的图片,然后问学生这些动物的图片很形象,但是如果把这些图片都画到纸上去表示这些动物就太麻烦,那么怎样去表示这些动物呢?对于一些东西又该怎么在纸上去描述呢?对于一些事情去记忆人们总会去忘记,又怎样去记载呢?有这些问题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好奇,还可以找一些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看,引起学生对文字的好奇。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好奇,好奇心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有动力。好奇是一个人开始探索一件事情的开始,学生对汉字的好奇会让学生有前进的动力去学习。

二、图文结合,有利于记忆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时就给学生在英语单词的旁边加上图片,便于学生对单词意思的记忆。对于学习汉字也一样,学生在小的时候学习说话,心里对一些词也是有记忆的,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某个汉字怎么写,然后再拿出和汉字对应的图片,有图片的对照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某个汉字的意思。对照图片学生可以更快地接受这个汉字并对汉字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学生初次学习汉字还处于年龄很小的阶段,为所学的汉字加上图片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图片后就会联想到汉字,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三、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练习

学生在学习时要想真正的吸收和巩固就要对知识加强练习,学生学习汉字年龄小,记忆力也特别强,但需要学生对所学的汉字进行加强练习。在现在的社会上,随着电子产品的增多,需要人们写字的地方越来越少,很多时候用电子产品上的输入法代替了手写,所以人们渐渐地忘记了汉字的写法。因为这一现象的产生,电视台才为了提升人们书写汉字的意识举办了“汉字英雄”等节目。在学生学习汉字的时候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对汉字的练习,只有学生加强对汉字的练习才能深刻地记住汉字的写法和用法,真正的学会。什么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不断地练习,教学生识字也一样,在练习中提高书写能力。

四、加强学生发扬传统文化意识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汉字就是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字是作为中华儿女的基本。学生在对一切很好奇的阶段,对于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好奇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字是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习汉字。同时,教师也要重视汉字的教育,老师的重视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教师的重视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中,更好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教学生学习汉字也是教师的基本义务。

汉字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学生只有首先学会汉字才能读懂语文,看懂数学的题目和讲解;汉字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以后知识的基础,只有认识汉字才能接触和了解其他科目的知识,如果不认识汉字就没有办法去学习知识。汉字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中理应重视汉字的教学。

学生刚接触汉字,刚开始的学习定是不易的,教师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方法使学生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好汉字。随着科技的进步,汉字文化逐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产品上的输入法。针对这个现象教师更应该抓好学生学习汉字的工作,从小就让他们扎实地掌握汉字,重视汉字,让这个汉字传统文化继续流传。教师对刚学习汉字的学生的重视有利于学生长大后对汉字的掌握和运用,减少社会上汉字能力减弱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汉字教学的工作,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对学生加以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

参考文献:

篇(8)

中华传统倡议书1中华中学的同学们:

大家好!曾有一位伟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今日,我们应当这样说:忘记传统文化,就等于精神的灭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立国之基,立身之本,是我们屹立民族之林的一块丰碑。在新时代的背景,我们青年更应躬行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髓。(立论简明,倡议的对象感明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于今,对我们青少年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思想观念而言,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塑造良好思想品格的标准对人文精神,墨子所提倡的锲而不舍,治学专一,借助外力”是我们求学途中的灯塔;对道德规范而言,《弟子规》的“守考悌,次见闻”、《礼记》中“君子如切如磋”都是找们立身成人的良师益友,其中展现的永久魅力从不过时,深深吸引着曾经与现在的中华儿女。

(此段善于化大为小,从熟悉的名言入手,去触摸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要注意引用出处的准确性: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劝学》》,如切如磋出自《诗经》,《论语》中曾引用)

这样的思想精髓从不拘泥于古籍经注的汉字中,生活中也处处体现。公共交通上,你是否时常听到提醒“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是否对旁边经过的师长礼貌问好,而不是低头默默走过?你是否对长辈的意见洗耳恭听,对同龄人的处境设身着想?如果没有,那么请从现在,从小事上,从自己做起。

(此段在上段基础上进一层阐述传统文化的活力,用三个有生活气息的例举让传统文化真实可感;让“从我做起”的倡议具体可行)

时代在不断进步的,对于一种传统文化、美德,不同的时代舆论会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为老人让座是我们以前所提倡的,目的是关爱老人的身体健康,而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重重,步履匆忙,脸色疲倦,一定程度上也需被让座来休息。于是我们见到身背LED灯,上写“无需让座”的硬核老汉,他的体谅理解,对后辈的关照,何尝不是一种新型文化与美德呢?所以对于传统之化,我们既要躬行,又要结合时代创新。

(此段巧妙在于用小例子阐释大道理,与很多空泛说大道理的作文相比,就显得更真实鲜活亲近,因而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放眼全球,许多人类问题也受传统文化的启发,可用不同的思维途经解决。“精准扶贫”便反映了仁爱与团结的中国传统智慧,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所以,我们要提炼出其具时代价值的意义,使世界人民受益。

(此段如能加上“一带一路”及“丝路精神”等内容就更好,阐释其中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文化理念,倡导中华民族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使命感)

谨此,我们倡议全校的同学: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从自己做起。为达此目标,我们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以传统美德为明镜,反照自身品德修养,尽量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成为“正人君子”,莫为“梁上小人”。

其二,以传统思想为座右铭,激励自身不断努力进取。如对学习吃力的同学,可以《礼记》一言为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其三,在日常交往,社交媒体上,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努力向外界传播创新传统文化,做时代主人。

(以上三点建议体现倡议书要求,完成写作的任务驱动,从修身正己到治学、处世践行,层次清晰,而且扣合了倡议书对象是高中生的特点)

如能做到躬行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髓,则可像宋代张载所说“为往圣继绝学,为盛世开太平”,同样亦可为传统赋新知,为时代谋底蕴。(从引用中仿出佳句,“为传统赋新知,为时代谋底蕴”,凝练而又扣题。可做标题,比原标题更典雅)

中华中学校学生会

20__年12月

中华传统倡议书2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们:

几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与推广,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韩国申请端午节、中医、活字印刷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毫无疑问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护和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增强意识从我身边做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多了解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二、从我做起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定期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者班会,并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杂志分发给同学们,让我们的大学中形成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有经济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组成类似旅游观光社团,到一些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去旅游观光,如河南开封,陕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并且真正激起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致力保护的决心。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中华传统倡议书3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汉字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从形、音、意各个方面已日臻完善,点、横、竖、撇、捺笔划中蕴含着自然的哲理与警示。中华各族人民的和谐与繁荣,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与充满灵性、象征诗性的汉字息息相关。为了敬惜文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特向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发出以下倡议:

一、充分认识敬惜汉字的重大意义。

敬惜汉字就是礼敬先祖、尊重和继承民族的创造精神;敬惜汉字就是传承文明、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敬惜汉字就是净化心灵、传承孝道、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认识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学好汉字,从圣人古训到先贤名言,从《惜字训》到佛家经典均有论述。汉字为世间至宝,国之遗产。她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学好汉字,必能使人聪明睿智、福寿康宁,现身获其寿之五福,后裔得伊训之百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回归自然、关爱环境的心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之瑰宝――汉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学好汉字,认真领会,准确把握。

三、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敬惜汉字的美德。

我们应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对有汉字的书籍、纸张、袋子以及各种物品等,均不可乱扔乱抛。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回收站,无法回收的可焚化后埋于净处。切不可以书作枕、作凳、垫物;以报纸当铺坐、塞墙孔、包鞋、包物;以字纸擦物品、当手纸,甚至将汉字踩踏于脚下等。有条件者可建惜字炉,正确焚化之。

四、国家提出以德治国,要构建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美好型社会,为我们倡导敬惜汉字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爱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正确使用汉字,尽可能避免错别字,不以拼音取代汉字。同时,要严禁乱写乱画,特别是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题乱写,保护好国家文物。

我们强烈呼吁:

1、把汉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以保护中华古国仅存的汉字体系;

2、设立“汉字日”,以号召全民敬惜汉字;

3、国家应立法规范汉字的使用、保护。

让汉字这块人类瑰宝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在工作、生活的行为当中,以实际行动敬惜汉字,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中华传统倡议书4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们:

几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与推广,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韩国申请端午节、中医、活字印刷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毫无疑问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护和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增强意识从我身边做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多了解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二、从我做起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定期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者班会,并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杂志分发给同学们,让我们的大学中形成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有经济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组成类似旅游观光社团,到一些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去旅游观光,如河南开封,陕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并且真正激起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致力保护的决心。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中华传统倡议书5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同学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归属感,引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现象的思考。对此大连理工大学化机1401小组开展“修德”活动,促进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发展,让同学们从国学的至善至理箴言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更好的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

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其负有更深的传承意义。德是古代君子所遵守的内心底线,德是古代君子的标签,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中华文明五千年,人民以德养育家庭赡养父母,臣子以德报效祖国。中华民族因德的可以传承,所以德必然会作为一种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有德,以此我们才可以是国家更加的昌盛。

我们知道修德是重要的,并且是必要的。修德,它绝对不是深山老林中的老朽之人才应追求的,在新时期,对于这个国家最新鲜最活跃的血液——大学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大学生应行动起来,日常主动反思总结自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不足,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此我们组织“修德”活动,提出如下倡议:

篇(9)

一、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在教学中加强对文化的渗透,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非常喜欢这些内容,如果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生才会主动、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2.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很多时候,教师比较关注汉字的形体结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因此,学生的思想包袱很大,学习质量不高。如果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了解古典故事,就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3.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汉字的情况,而且也有利于减少学生错误使用汉字的情况。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汉字的时候,可以首先对所学的汉字进行一些直观化的描述,可以适当添加历史故事等。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会对该汉字产生很深的印象,如果在其他地方碰见类似的汉字,就不容易混淆了。可见,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汉字,能够降低学生错误使用汉字的频率。

4.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几千年前汉字出现的时候,人们便赋予了它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汉字中的象形文字,通过文字的形体就可以推测出它的真正含义,因此,把传统文化同识字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从客观上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二、识字教学同文化渗透的结合措施

1.更多地穿插知识和古典故事

基本上每一个汉字的文化内涵都很丰富,不同的汉字之间的故事背景也大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一点,通过穿插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效果,提高他们对汉字的学习效率。比如,当教授“美”字时,教师不妨先向小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字的来源以及该字是在怎样一种背景之下被创造出来的。教师要告诉学生“美”字是由“羊”和“大”组合而成的,但如果认为美就是肥大的羊就太狭隘了,因此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解创造这个字的历史背景。创造这个字的时候,由于人们受文化以及技术的限制,对世界的了解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认为当时的国土很大,很辽阔,“羊”字表示顺从,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的顺从,而“大”指的是国土的宽广、辽阔。一方面人民很顺从,另一方面国土很辽阔,这样的国家是“美的”,也就是繁荣、昌盛。通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讲解,学生了解了“美”的真正含义,并且印象还十分深刻,从而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

2.使用多种现代教学设备

有时,教师讲解汉字的过程中会出现表达不清的状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差,有时他们难以清楚地了解老师的真正意思。如果在识字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设备就会有效减少这一状况的出现。比如,学习“祈”“祭”等汉字时,即使教师穿插讲解有关祭祀的背景,小学生也难以理解,毕竟这与他们的生活太遥远。但如果教师把关于古代祭祀的文化内容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学生就可以在直观的图像中理解汉字的由来。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教师也不必担心学生理解的问题。

3.教学手法要多样化

如果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上恰当穿插形式多样的汉语言文学,可以加快小学生掌握汉字的速度,增强他们对汉字的灵活运用能力。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喜剧等,就像繁星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亮。如果教师在教汉字的过程中,恰当运用这些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汉字博大精深的理解,充分体会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如果遇见了不容易书写、构成比较复杂的汉字时,教师可以采用编歌谣的形式,把复杂的汉字构成化解为简单的歌谣,这样既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同时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该字的印象。如,教师可以这样来教授“翻”字:“一个小米人,梳着斜辫子,坐在田野里,学习又学习。”这样,很复杂、难写的一个字就被分解得很简单了,一方面使学生印象深刻,牢牢记住了这个字的书写方式,另一方面又对我国的汉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实质来看,汉字属于传统文化的一大构成要素,只有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才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

篇(10)

【关键词】视觉传达;汉字;传统文化;表现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色彩和图形图像等视觉符号是进行信息传达的主要元素,也是视觉传达的三大符号体系。与其他两个视觉元素相比较,文字符号的优势又显得极为突出。当今的设计中,文字作为最主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对文字符号的再设计来表现作品,它的作用是其他设计元素无法取代的。根据人们的视觉经验,文字符号的出现就会向观者传递与之相对应的“视觉符号”,这样作者表达的内容就一目了然,能够准确而又清晰的传递信息。在平面设计之中可以很好地表达某种特定抽象的概念和内涵,与其他两种元素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起到了很好的互补。

文字是语言的记录,是文明的象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早期文字的发展历史中,有很多有重大影响的文字。包括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以及神秘的玛雅文字。但除了中国的汉字,这些象形文字都先后的由于战争等各种原因逐渐消失了。

一、汉字的特殊性

中国的汉字是由现存的最古老的、存在时间最长的象形文字发展演变而来,它最初就是纯粹利用图形来当做文字使用。受文字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偏具象的,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使中国人擅长于形象思维。所以,从古至今,对图形的掌握以及意境的追求的特点体现在我们文化发展的各个时期和方面。中国汉字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汉字有着丰富的表情,它超越了单纯的文字的意义,变化成各种物,最后又回归到汉字诞生的原点。不仅表音、表形,还表意。这种意、音、形相互联系,注定了汉字的特殊性。这使得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得到了多方面的体现。

二、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表现

文字的主要功能虽然是作为人类语言的记录,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本身所形成的作用却是不仅限于此。作为设计元素,他的表现也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一)汉字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

首先,汉字作为一种说明性文字,在视觉传达中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图形和图案的方式表达一定含义。“一目了然”即是文字尤其是象形文字的最直观的描述。与口语相比较来说,文字更加清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文字还起到辨析方向的作用。比如在海报、书籍等上面写上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汉字(例如:古蜀、红山、良渚),我们通过阅读文字可以间接的想象到这些文化的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字是文化传承与信息传递的不二载体。

汉字还具有多意性,这种特性尤其在广告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语可以双关,这使得广告语为广告本身增加了很多趣味性,也加强了广告本身的记忆点。

(二)汉字的文化艺术性

最早的文字并不是现代意义书写的文字,而是用特定的方法来记录的。文献中记载的记录方法就有“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直到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才慢慢形成了现今的现代文字。所以汉字字体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属性。

中国的汉字在甲骨文后继续不断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从刻在甲骨之上,到汉代刻在竹帛和纺织品上,再到造纸术发明之后,终于形成了白纸黑字。从最初的“象形”慢慢地发展成为由线条构成的方块汉字。从甲骨文到刻在青铜器之上的“金文”、李斯对文字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的规范统一的小篆,还有民间形成的“秦隶”,在汉展起来的汉隶,晋代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书写出的楷书,以及宋代毕舁改进活字印刷术而产生的“宋体”,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这些汉字字体各有千秋,或古朴端庄,或洒脱自如,构成了我们的博大精深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在视觉传达的表现中,二者作为非常优秀且有特色的设计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让人直接地感受到“中国特色”,再没有比汉字更“中国”的元素了。

(三)汉字的民族性与品牌性

文字作为—个民族的文明和文化的载体,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明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也是意义非凡。汉字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高度结晶,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华文化的精华。

汉字在很多地方很直接的就能体现出地域特色,它是有感情的,既具有我们思想感情的抽象意义、音韵节律,又具有结构完整、章法规范、变化无穷的鲜明形象,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表现力非常强大。既能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画面感和心情,又能表现出丰富的文化特色,文字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在做设计时,我们就要充分体会传统文化与文字之间的关联。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越来越重视,汉字作为主要元素进行再设计逐渐多的被运用到品牌商品或者活动中去。比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运用“京”字的篆刻形式设计为一个标志,同时又是一个舞动的人的图形。既体现了中国独有的汉字文化,强调了中国举办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奥运会,又表达了“舞动的北京”的盛情邀请,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灿烂。它将中国悠久的“艺术文化内涵”融入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洪流之中。这是一个具有民族性的世界品牌,是中国独有的品牌。

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文字符号表意准确,不会产生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图形和色彩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的问题,这种能提供最准确无误的视觉信息的作用,再加上中国文字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姿态万千的字形,使得它在今天的设计中被广泛使用。它所具有的内在的、明确的含义是图片等其他符号很难表达清楚的。文字符号的缺少会导致作品意义传达产生歧义,而当前平面设计就存在为了追求图像创意,而忽视了文字表达的设计误区,并且还多了一分为了表现传统文化而滥用文字的做作。

总之,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一些传统文化被人们重视的同时又渐渐地被遗忘,特别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汉字。由此我们作为当代汉字的使用者,传承汉字文化对我们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传承汉字的同时也是我们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领略国学瑰宝的极好机会。因此在今后的作品中充分发挥文字这一极具传统特色元素的作用,可以说是我们未来需要一直学习且多加尝试的方向和途径。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古老、厚重的中国文化呈献给世界的珍贵的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文化范畴内的中国传统元素有: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中国书法、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 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茶、中药、四大发明、观音像、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古筝、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云纹)、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也是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佛、道、儒、法宝、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禅宗等,这些精神性的文化元素的传承是隐性的,贯穿于中国文化精神发展的始终。

自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行业中的应用日渐繁荣。如北京奥运会上对于“中国印”的应用,在对于中国文字的现代化解读中,融入了中国书法、舞蹈、绘画等元素,将古老的中国用崭新的方式带上世界舞台。北京奥运的火炬上是中国传统的“祥云”图案,这种图案历时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如今盛开在世界盛会的舞台上,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复兴镀上了一层神秘的风采。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多的被借鉴,比如美国电影《功夫熊猫》中,无论是人物角色还是场景运用,都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美国文化强大软实力标志之一的好莱坞,也不可避免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生迷恋。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功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如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包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少。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1.汉字元素

中国汉字是传统文化元素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载体, 中国的象形文字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形象魅力,它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字体。通过象形、会意等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中国汉字具有图形、符号的特点,这使它具有独特的装饰能力。中国汉字的造型、结构、音调都使汉字成为一种独特的美丽存。中国汉字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的造型不同,但其装饰性特点贯穿始终。甲骨文、篆、隶、楷、行、草等各书体不同的表征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汉代的篆书时常被作为图案符号,按照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规律排列。服装设计者将水墨、书法、笔触等等中华文字艺术的特点融合,积极、完美的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设计观念融合。

2.图形元素

除了汉字元素,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中还有很多丰富的图形元素,比如新石器时期彩陶艺术上的“人面鱼纹、水纹、波浪纹”,夏商周时期青铜艺术上的“兽面纹、云雷纹”,唐代金银器上的“连珠团花纹”,宋元瓷器上的“青花”等等,这些图形元素都可以被应用于人物造型设计中。如现代的设计师在人物面部设计中运用“人面鱼纹”图案,产生了神秘、奇异的艺术效果;还有设计师将“青花”图案用于人体彩绘,使古老的图案产生崭新的生命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图形资源是富饶而又丰足的,这些图形在发展和演变中,沿着传承的脉络找寻多彩的变化,维持了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策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