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产品设计的经济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0世纪是设计上的多元化时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设计风格可以说是“五彩缤纷”。如果说数字化产品为当今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意义,人性化设计则是对这种全新意义的升华。设计本质在于改善生活品质,数字化领域中强调的人性化设计并不仅仅是运用美学和人机功能学的设计,它更应当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的几何。人类正在享受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正在使数字化产品成为人们的“电子器官”。主要表现在:
一、视觉化
设计师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引发人们的视觉联想和心理情感,设计师埃多莱・索特萨斯设计的家具根据后现代的口味在家庭装修中引进色彩和装饰,他设计的家具具有的更多感彩和艺术性的元素,他采用不同寻常的方法结合形状、材料和运用鲜艳的色彩,设计出的家具让人惊讶和激发出想象中的漫游;索特萨斯设计的餐柜采用层压塑料,他对那时止被视为“庸俗”的材料进行了重新创造,给它赋予一种图腾的形状,餐柜的表面布满了同一种孢子和细菌的花纹图案,这样的设计方法打破了早已建立的形式主义,在家庭环境中安置了一个充满人性化的和遗痕的物品,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以几乎传染的方式进入了平面和广告的设计中。
色彩具有极强的感彩和表现特征,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Carolyn Bloomer)说:“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色彩成为设计人性化表达的重要因素。现代设计秉承包豪斯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多以黑、白、灰等中性色彩为表达语言,体现出冷静、理性的情感。在色彩运用中,融入了设计师和消费者个人的情感、喜好和观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Kartell公司开始探索对塑料的新的使用方法,在镀铬(或漆成铝的颜色)的钢架上,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安装三组抽屉,进行16种不同的组合:可选择的色彩(包括黄绿,乳白,浅紫,灰)非常丰富考究,有丝光玻璃的效果,而压模的技术水平和精度使它的垂直柜面也能构成家具的侧面。极其简单的结构突出了所使用的塑料的材质和色调,它拥有了一种新的“高贵感”,能在住宅中与木材、铝和钢等其他传统上更“高贵”的材料共存并相映生辉。
二、趣味性和娱乐性
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心理需求。
设计师里查德・萨帕设计的咖啡机,非常强调视觉错觉,看上去像个航天站。它完全由合金制成(SAN材料的水容器),适应性很强:既可在家庭中使用,满足那些咖啡迷们自己配制他们最喜爱的咖啡的需要,又可配以袋装咖啡,适合办公室或小群体的需要。电磁泵能达到15巴的压强,水很快被加热,从而很快准备出蒸溜咖啡。这个作品也表现出萨帕的设计方法的一贯的特点:技术、美观和功能以互相的包含而紧密结合。
三、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是人机互动的基础,它属于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的交叉范畴,苹果电脑的界面设计开创了软件系统操作操作人性化的先河,在数字化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中,界面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一家饮料公司发现消费者不再喜欢喝他们的饮料,希望设计师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前提是不能改变他们饮料的口味。经过调研,设计师改变饮料的提供“界面”―饮料机,改进方案是让人们能够听到饮料倒进杯里的声音,让哗哗的声音带来新鲜的感觉,而在之前设计者们都在想方设法把饮料机做得足够静音。两个月后,这家公司的销售额有50%的增长,消费者认为产品的口味比以前更好了。但实际上他们的配方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只是传达了一种“正在制作”的信息。这就是设计,找到并解决问题。
四、人性化
设计是为了使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而设计师则承担了此责任,设计师通过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反馈消费者的信息,来达到设计与使用者的协调,从而设计出更适合消费者的更满意产品。强调设计师与消费者双方的沟通、联系和交流,而不是闭门造车式地设计潮流,反对把设计与消费者看成对立的两端。这实质上反映了设计人性化的深层次的一面,设计师的设计思维逐步转向人性化层次。 “为人而设计”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设计师设计产品的灵魂所在。
比尔・莫格雷齐一直是人性化设计的先驱者,他所创造的“人机互动设计”(Interaction Design)程序为设计公司评估新产品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认为“美感价值是第一个随着物体的形状,比例、材质、颜色以及表面处理进入我们眼中的。然而随着我们与对象相处的时间,彼此的关系会逐步扩大、并产生互动的体验。在这种变化中,仪式性、戏剧性以及透过听觉、味觉与嗅觉所带来的感受将深深的影响我们的经验,这也是设计的奥妙与精髓所在。”
毫无疑问,数字化及人性化设计的设计领域,正在得到不断的拓展,未来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更加立体的内涵。通过虚拟现实、互联网络等多种数字化形式的扩延,非物质设计对情感心理的考虑已成为设计的主流,更多的引导设计朝着更加人性化的道路迈进,它们将成为设计的一种新思想、新理念,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在产品经济(又称农业经济)时代,产品的功能决定市场, 世界处于对物质的极大需求时期,产品处于短缺期,是物质满足生活需求的时代,对消费者来说产品必须实用。商品经济(又称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的形态美观决定市场,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强,商品不断丰富,当所有商品都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时候,人们开始要求工业产品形态美观,所以这个时期的产品设计是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时代。在服务经济(从商品经济分离出来)时代,是以人为本、以服务人们生活为宗旨的时代,人们对个性化形象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时期的商品越来越便宜,而服务越来越贵。在体验经济(从服务经济中分离出来)下,是要求用户与产品交流的时代, 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心理感受在设计中起到主导性作用,追求顾客的满足程度,重视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自我体验感受是设计的核心方向。
一、体验经济形态下用户对产品体验性需求
用户需求的根本来源于产品的价值,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决定着什么样的需求,所以了解用户和社会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设计的根本依据,在产品中注入情感思想,就拥有了和用户需求相匹配的设计理念,产品也就赋有了灵魂,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符合人们的认知、道德和审美需求,从而达到了用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的价值就体现在于消费者与产品使用的过程,即交互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在产品形态和功能上的体验,还包含用户在情感上的体验。产品不仅引导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而且也影响着社会形态发展,当今用户对产品或产品品牌的需求,不仅是功能上的满足,还要给用户带来感官、情感和精神上的满足,也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求有从低到高发展的规律主要分五个层次:1、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如空气、喝水、吃饭、穿衣等必要条件,它是最强烈的和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2、安全需求: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后,就需要使自己的生活得到合理的保障,这一环节基本属于生理需求的进一步延伸。3、社会需求:主要是指人们对归属与爱的需求,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爱护和理解,从而感到快乐和愉悦,人们更加注重心理情感的需求。4、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他人评价、尊重别人三类,尊重需求很少能够得到完全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以产生推动力 。5、自我实现:是最高等级的需求体验,是一种创造性的需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心中的梦想,体现人生最高价值。所以现代产品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体验效率,必须考虑用户的潜在需求,满足用户的最大期望。
二、体验经济形态下现代产品特征需求
优秀的产品设计,不仅外表要美观迷人,使用起来也要得心应手,才会令人快更加喜欢,如果产品操作方法复杂,难以识别功能的产品,就算设计得再美观、优雅,也会影响用户的使用心情,而粗陋的外表与形态,更会影响到人们的喜爱程度。
1、产品易用性需求
产品设计从其诞生初期的“形式绝对服从功能”的原则,到现今“用户与产品交互体验”的创新,无论设计理念如何发展,对于一个产品而言实用、易用仍然是最基本的要素。优秀的产品设计容易被人理解,对用户来说令人满意的程度更高,这是现代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想更快的让用户接受产品、满意产品,并同时满足用户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就需要设计人师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以下几点:
1、想好产品的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该如何操作的线索,无需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用户一看便知道如何操作。
2、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可视性设计:为用户提供操作方法上的暗示,正确的操作部位必须显而易见,而且还要表达出正确的信息。
3、给与产品正确的概念模式:一个好的概念模式是我们能够预测操作行为的效果,是让产品的设计模型和用户的心理概念模型达到一致,使操作方式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保持一致。
4、让产品遵循合理的匹配关系:利用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理念,用户可以判定产品的功能、系统状态与可视部分之间的关系,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
5、让产品拥有明晰的反馈提示:用户能够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反馈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
图1:这是一款我个人很喜欢的设计产品,有尺码标注的腰带,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知道自己的腰围,这不仅满足了用户的生理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用户的心理需求。
2、产品对艺术性的追求
产品设计对艺术性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产品设计的艺术魅力不仅决定了其外形特点,也能给用户带来情感上的交互体验,这些可以通过构成产品设计的视觉要素来实现:如运用三维结构空间,可塑造出千变万化、不同效果的造型:追求规律性和秩序感的造型效果,给人带来理性的逻辑艺术感受;柔和圆润、起伏变化的曲线造型效果,则给人带来感性的审美艺术感受。运用材料的肌理效果,可让人们产生视觉和触觉上的轻、重、软硬、光糙、贵贱、等不同感受,体验不同产品的艺术效果。运用色彩搭配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最为直观,通过色彩变化与统一的搭配过程可以让产品生动活泼起来。然而产品的艺术性是运用造型、机理、色彩复合状态呈现出来的,通过合理的搭配来实现产品的节奏、韵律更加协调和统一,才能体现出产品的整体艺术魅力。
3、产品的人文意象
产品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物化形式,带有特定的意向和特征,不同的国家文化在产品设计上都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其设计主要通过对用户的思想观念、民族文化、地域习俗等特色的了解,使产品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北欧的设计多以简洁、自然与人性为主,德国更加追求理性设计,意大利与法国的设计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这些都是其本土文化整体意象的体现。设计师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所接受和喜爱,就应当了解更多不同地域的文化,并将自己的设计纳入其特定的条件中去思考。要想产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象,设计时都要遵循人类最根本的传统和文化,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和变化,有些东西是不能放弃的,而是与我们灵魂共存的,是一种追求美好的情感,比如绿色环保就是设计界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在当今的体验经济下,用户更加需要的是,产品的人性化和情感化,而这些都离不开民族风格、人文特色和蕴含人类文化传统的理念和价值观,产品设计如何引导文化继续延伸,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3:绿色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一款洗手池和马桶相结合的概念无疑成为节约环保设计的楷模。
4、产品的高科技特征
自包豪斯开始使用钢管制造家具,到苹果风靡全球,设计从以科学技术为中心,慢慢的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发展方向,在强调工业化特色、突出技术细节的同时,人们更加的注重了产品的情趣特征,在当今高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如何运用科技技术把产品设计成赋予情感寄托的产物,已经成为设计师们最大的设计发展方向。Iphone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产品必将是向着高科技和高情感并存的发展趋势走下去,不但要满足美好的视觉效果,同时更要满足人类的高级精神需求。
图4:苹果的出现掀起了现代科技的新浪潮,引领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电脑和电子产品从此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三、结语
在体验经济形态下,是产品处于多元化发展的时期,是要求用户与产品交流的时代,消费者需要产品呈现多样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心理感受在设计中起到主导性作用,这就是产品与情感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美观又好用的产品,能够解决人与物品之间的矛盾,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DonaldA,Norman.情感化设计.北京:电子上业出版社,2005
[2]DonaldA,Norman.设计心理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吴翔.产品系统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
[4]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前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各种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的加快。这些丰富的物质产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生活周围的环境。随着新产品技术的不断开发,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转变,周围生态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以及资源问题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健康,我们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反思的同时,我们必须科学合理的调整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经济之间的结构,改变传统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式,改革产业结构,以绿色设计理念为主,走低碳经济产品设计发展道路。
一、“低碳经济”理念
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低碳经济”,开始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随着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全球化气候不断变暖,“低碳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推崇。所谓“低碳产品”,主要是指建立健全的产品认证链条,产品在消费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低碳认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企业以及消费者紧密的联系到一起,鼓励企业走“低碳经济”道路。让企业把自然环境保护因素充分融入产品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最终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目前,许多国家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如英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纷纷开展了低碳产品认证。
二、低碳产品及其产生
地球是人类耐以生存的地方。因此,地球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周围环境越来越恶劣。加之,许多国家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在经济生产中,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先污染后治理。导致全球化其后不断变暖,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理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提出。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里提出“低碳”理念。“低碳”理念是在“绿色设计的基础上创新改造而来,是设计进步的重要体现。“低碳”理念提倡节能减排,大大减少了人类生产活动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就科学发展观角度来看,“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类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改革。在现实生活中,低碳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就居住方面来说,各种高效节能材料不断被开发出来,人们在生活用房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也尽量采取天然节能的方式进行修建。其次,就交通方面来说:在过去,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强,汽车尾气排放量过大,空气污染严重。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许多人出行大多选择步行,或者是公共交通出行。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低碳排放交通工具以及高科技能源得到应用。这些都使汽车尾气排放量得到降低。最后,就消费方面来说,“低碳经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消费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也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在产品选择上,更注重产品的耐用性以及实用性。
三、低碳经济形势下的产品设计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下的产品设计。
低碳设计主要是建立在环保的基础上,是人类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刻反思,在过去,人们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不断的加强工业化发展。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使人类生活进入了一个新台阶。但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破坏,自然环境恶化速度不断加快,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水、空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条件下发展经济。“低碳经济”成为未来时展潮流,为了紧跟时展潮流,我国产品设计师应将环保理念融入其中,使设计出的产品不断要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同时又不危害生态环境健康。
(二)低碳产品需要考虑的因素。
首先,低碳产品设计是在“绿色设计”理念基础上改造而来。因此,产品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就应对设计材料和设计工艺进行严格把关。在设计材料选择上尽量选择具有环保节能、低消耗、无污染、可回收的材料进行设计。在设计工艺上,要尽量减少产品在使用期间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尽量提高产品的可拆卸性,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在使用结束后,要保证废弃产品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其次,一个好的产品设计,不但要满足使用需求,为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同时,还要赋予产品艺术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在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作为产品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不但要洞悉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还要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改革,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得到延长。而如何使产品既满足人类生活工作需求,又能使产品的造型得到创新改变。是“低碳设计”的主要核心,同时也是当前产品设计师应思考的首要问题。
再次,“低碳设计”并不等于简化设计。“低碳设计”是产品设计师在设计的基础上融合环保理念,以推广低碳设计原理。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制造和流通,尽量使用可拆卸设计、模块化设计以及绿色包装设计等。从而使每个环节都做到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
最后,“低碳设计”并不仅是局限于一种口号,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全新的生活理念。在产品设计时。设计时应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将环保理念融入设计中。用设计去引导人们注重环保。使环保成为人们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一部分,从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结束语:
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现代科技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周围环境带来了相应的破换,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的保护人类生活环境,我们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而要想实现“低碳经济”理念,我们必须要让产品设计师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才能不断强化产品功能的模块化和多样化设计。另外,我们必须提倡设计师进行废物在利用,变废为宝。为旧产品赋予新的生命,从而使“低碳经济”更深入人心。总之,好的设计师应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而作为一个合格的产品设计师,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人们做一个好的表率,引领“低碳经济”潮流。(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谭飞燕.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转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1.
[2]梁浩.低碳经济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赵仕聪.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武汉城市圈品牌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及周边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8个城市组成的,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基本概念,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所蕴含的独特个性的区域名称和标记。因为以往划分的城市圈大都是以片面的最求经济发展或体制转变而设立的,所以武汉城市圈的设立则是希望在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上有所创新,从而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以此探索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内生型发展模式,为以后更多试验区的设立做出重要的尝试。
一、影响城市圈品牌效应的可能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间或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单纯的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而是逐渐上升到了品牌层次的竞争。当然品牌与区域或企业的竞争力仍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它们的提升过程基本重合。
表一
从表一中,我们不难看出,影响城市圈品牌的建设的因素有:政府、区域、企业、人才。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影响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圈品牌的建设。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在两型社会建设下产业集群,各要素会对城市圈品牌建设有哪些新的要求,并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去满足这些要求。
二、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1在城市圈建设的初期,各地方政府大多对城市圈这个词理解比较片面,单纯的认为只是简单的城市圈内各城市的GDP的叠加,或简单的企业转移。
1.2一些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贸易壁垒并未控制,以此来抵抗圈内其他城市企业的进入所带来的冲击。
1.3一些地方政府也存在着在武汉城市圈品牌建设中冒进的举动,为了树力一些区域的品牌形象,在引进外资的时候,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无视“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
对此,武汉城市圈政府应该加强对圈内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制定实际政策去逐步取消地方贸易壁垒,如:为企业转移开辟绿色通道、大力扶持明星企业、减免企业部分税务等中国。同时,在打造城市圈品牌的时候,需要对外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理念,逐步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走集约型发展道路,使城市圈品牌的建设具有可持续性。
三、各区域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品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做出的努力
3.1产业结构不合理
区域经济是否具有竞争力直接影响城市圈品牌的确立,而城市圈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城市圈的产业结构。当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正面临产业结构的大转型,以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强城市圈的竞争力。不难看出,在不远的将来,武汉城市圈也将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梯次转移产业集群,如果在初步的城市圈发展过程中便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那么在城市圈发展的中、后期,将会节约大量的资源,并且对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留足后劲。
表二:武汉城市圈三次产业比重 (2007年统计资料)
由表二可以看出,城市圈产业结构很不合理除武汉市外,其他区域均是“二、三、一”型的产业结构。传统经济比重重,新型经济比重轻,离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差距甚远。第三产业比重小,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服务、旅游服务等所占比重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会影响中心城市对经济的组织协调和辐射作用,同时阻碍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1.1提升产业结构竞争力是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面。一个经济体是否有竞争力,更重要的在于潜在的增长能力,即使是传统产业部门,也有可持续增长的源泉。面对发达国家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垄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应该成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建立区域性系统集成的技术创新体系,协同区域内科技力量进行攻关,重点解决区域内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问题,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3.1.2产业发展规律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因此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是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同一时期所有地区都要以这些新兴产业为发展目标。武汉城市圈不同地区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条件,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互补发展的良好格局。
3.2主导产业多有雷同,重复建设严重,不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
表三:城市圈主导产业表(2006年统计资料)
从表三产业集群,可以看出城市圈内的各个城市间的主导产业结构重复,雷同较高。主要是由于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分割等原因的影响,产业低水平同构化的情况依然存在,武汉城市圈也不例外。更甚者,部分区域行政主管部门拼命寻求“主导产业”,置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的普遍法则于不顾,重复布点,重复建设,推行粗放式产业布局模式。
由湖北省统计局给出的各城市现状支柱产业情况来看,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等产业已成为多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各地区间横向联系的层次较低,许多优势产业形不成联合体的情况下,分工协作优势不能很好的发挥,使得配套水平低,产业关联度小、专业化分工不明显,从而影响了城市圈整体优势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这与“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相背。
3.2.1“携手并进,错位发展”打造品牌效应
(1)电子信息产业是武汉城市圈近年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应继续保持和巩固光电子产业在全国领先的地位,重点依托“武汉?中国光谷”的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同时采取措施,使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加快形成品牌规模和产业配套能力,在武汉市及周边城市形成区域光电子信息产业群。与此同时,机电一体的新型装备制造业在武汉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较好的产业基础,也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行业,与圈内的汽车、冶金、石化、建材、纺织等支柱产业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我们应重点发展船用设备及船舶、数控系统及加工设备、激光加工机械及成套设备、环保设备产业集群,提高装备集成和整体配套能力。
(2)以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为着力点,把汽车、冶金、石化、建材四大行业改造成竞争力强、节能降耗的新型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武汉城市圈工业的竞争力品牌中国。要依托已有的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武汉、孝感、襄樊、十堰四大汽车零部件集群。冶金工业要依托武钢、冶钢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板材和特种钢,增强竞争力。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理念,打造知名品牌,推动城市圈品牌的建设。
3.2.2推动跨区域的产业集聚和企业合作,壮大优势产业和品牌产品
集聚效应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产业的集聚在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优势产业的集聚的品牌集聚的原动力,众多品牌的集聚也为区域品牌效应的建立起到关键的作用。比如我们熟知的青岛,便是以“品牌之都”而著称的。
在对武汉城市圈各市的主导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培育出更多的象仙桃新型轻纺工业、东西湖食品工业那样的工业发展活跃区。加快形成武汉――鄂州――黄石冶金建材产业带;武汉――孝感――襄樊――十堰汽车产业带;武汉――潜江――荆门石油化工和盐化工深加工产业带;武汉――仙桃――孝感――鄂州――黄石纺织服装和家用电器等产业带四个现代制造业产业带,构成城市圈内新型工业化的大框架。三是各城市要多方开展产业间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产业链的高效挂接。另外将高耗能、低附加值制造环节转移出去,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腾出空间。
在各区域优势资源的基础,吸引知名企业集聚,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区域的竞争力,带动区域的品牌建设。这才是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建设理念。同时也能依托特色的产品和产业支持,树立武汉城市圈的特色城市品牌。
四、单个企业品牌竞争力对城市圈品牌的推动
总所周知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当前,我国的品牌发展历史只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出现了一些象海尔、红塔山、长虹等知名品牌。但整体上的品牌竞争力发展现状仍不令人满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企业本身缺乏竞争力,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与国外品牌或国内的一些品牌竞争中处于劣势。我们给武汉城市圈内一些制造业企业(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黄石东贝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等)的能力绩效进行打分产业集群,并通过进行加权平均来与国内同行业最佳企业能力绩效进行比较,图形如下:
系列1表示武汉城市圈测评企业 系列2表示国内同类最佳企业
目前在武汉城市圈内,大多数企业的竞争力如制造行业一样,缺乏领先优势,以至于产品品牌不能很好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圈整体品牌的形成。
(2)企业品牌形象模糊,忠诚度低。
首先城市圈内品牌形象缺乏与目标消费者的相互交流,难以被消费者理解。其次是品牌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落后与客户的需求,使品牌与客户之间难以形成持久和谐的关系。
在深层次的角度上,我们应该以资源节约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走效益优先的道路,实现价值链的跃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中国。从表层来看,企业应该规划品牌发展,构筑品牌文化内涵,努力以创新产品来维系忠诚顾客。
五、走“人才强圈”道路,促城市圈品牌建设
在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的观察中,很容易发现一大批企业的脱颖而出,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创新的能力以及企业家的创新素质,特别在高新产业,领军人物的创新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圈内人才的数量及质量对城市圈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圈品牌的建设。尽管武汉城市圈拥有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但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国际化人才、科技创业人才比例偏低,高新先导产业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除此之外产业集群,人才的流动性太高也导致了圈内人才的稀缺。圈内人才之间的不流通及圈内人才的外流对城市圈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此,在城市圈内可以营造城市圈宽松和谐的人才政策环境,统一编制城市圈人才需求开发导向目录,举办城市圈人才交流大会,继续推动人才与项目对接,实现圈内人才协作培养和整体开发。这样即可以节约部分资源,又能有效的留住人才。人才留住了,反过来对城市圈品牌的建设也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 结束语
“两型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品牌的核心定位。政府应发挥其优势,倡导循环经济,并提出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整体品牌的发展。在“两型社会”框架下,通过武汉城市圈优质企业、优质环境,使武汉城市圈不断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人、财、物、技术等各类资源的涌入,以此实现武汉城市圈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科:《试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8期
[2]赵昌旭:《产业集群:加快湖北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
[3]张建军,刘冰,周涛。《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5月总第540期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Chinese and Korean Designers and Design Consignors' Recognition of Design Value
CHEN Xiang, CAO Ming
(School of Design,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每年都有很多新产品的设计上市,但每个成功的产品设计背后总有无数失败的产品设计,而作为产品的设计师或设计企业都希望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够顺利通过上层或设计委托者(客户)的认同。但实际上,设计委托者要认可你的设计方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一方面要平衡设计服务与设计费用是否等价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得就产品下一步是否可以准确无误地投入到模具开发阶段,以及它具体在生产上、营销上的投资状况等问题进行评估与思考。①
一、设计价值认知的现状
现在产品设计的设计师为什么总遭到设计委托者对设计方案的不满意,以至于将产品的设计重复又重复。青蛙设计创办人――哈特姆・艾斯林格在他的著作《One Fine Line》中提出关于为什么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会遭遇拒绝的观点。百分之九十九的'被拒绝'产品都有共同的一个状态:都有一个不合理的产品构想过程,都是根据设计师对于某个产品的想象,所实践出来的半生不熟品。设计师和他们的制造业上的伙伴在观念上出现了断层,限制了他们的设计潜力。结果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复”式相框设计――这些只不过就是把现有产品的外观稍做修改,而不是真正改进它们的内涵与功能。那么,什么是委托者认为是好的产品设计和真正需要的设计。对于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所提出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中国近年来不停地在国际上获得各种各样的产品设计创新奖项,已说明中国从最初的制造大国正慢慢地向产品的创新阶段迈进,这跟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有关,也跟委托者对设计的理解角度、对设计价值的认知程度,以及设计师和委托者之间的思想沟通都有着关联。而韩国的产品设计一直处于亚洲领先地位,特别是韩国三星公司所设计的GALAXY NOTE系列手机,其销量已经与iPhone手机相抗衡。那么对于中韩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基准――产品设计价值的研究,以及设计师与设计委托者对设计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性、对产品设计价值要素认知的重要度,就成了本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设计师与设计委托者对价值认知的问题假设
通过假设问题并设定三种不同种类的参照物(鼠标、榨汁机、铅笔刨),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三种参照物的设计价值的重要度和设计费进行评价。其假设的问题有:首先,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对设计价值中各种值的认识程度不同,使两者对设计价值认识上存在差异;其次,设计的产品类别不同,使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对设计价值的认识存在差异;再次,中韩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的不同,对设计价值的认识不同;最后,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对产品设计的服务费的看法不同,使两者对设计价值认识上存在差异。
三、设计师与设计委托者对价值认知的认证
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对设计价值的认识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层次来考虑。首先,设计师与设计委托者的基本情况(括公司的类型、公司的位置、公司的职员数、设计师在公司的职位、部门、职务、工作年限、公司最近一年的设计投入费和委托产品设计数)。其次,设定假设的三种参照物(鼠标、榨汁机、铅笔刨)的设计价值要素(主要有“审美性价值”“功能性价值”,“经济性价值”,“核心性及创意性价值”,“环境价值”) ②为评价基准并对各设计价值各种值的重要度以及这三种参照物在设计费方面的认知进行调查和分析。
1.调查对象
(1)设计师:中韩设计公司内各30名正在从事设计行业,并且有一定设计经验的设计群体为主要的调查对象,性别不限。(2)设计委托者:中韩设计公司内有业务来往的、有终端产品的设计委托者。但,这些委托者必须是公司内的设计管理者和设计决策者,各30名作为主要调查的对象,性别不限。(3)城市:韩国以釜山、仁川为主,中国以北京,上海为主。
2.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首先是在韩国进行,调查时间从2013年的9月1日-9月25日,总共24天的时间来做此调查。第二次的调查是在中国进行,调查时间从2013年11月2日-2013年11月29日,总共27天的时间来做此调查。问卷对中韩设计师和委托者各发放50份的问卷,总200份。因问卷调查牵涉到公司的领导阶层,基本是以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
3.调查构成内容及方法
根据论文的主题,把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之间对价值的认识差异研究所得出的数据通过“SPSSWIN 12.0”的统计方法进行整理,再通过T-Test、频度分析、分散分析、one-way ANOVA、交叉分析等来得出分析的结果。
4.调查的结果
(1)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对设计价值认知的差异点确实存在。主要体现在设计师对产品的核心性及创意性和审美性的价值的认知比较关注,而设计委托者对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和经济性价值的认知比较关注。进一步说,所假设的鼠标、榨汁机和铅笔刨这3种产品中,中韩设计师对于鼠标和榨汁机的认知基本相同,即,比较注重审美性价值、核心性价值及创意性价值,设计委托者主要集中在对于鼠标的功能性和经济性价值的重要程度上,两者的共同点是对环境价值的认知上;而在铅笔刨的认知上中国设计师只停留在审美层面上,而韩国设计师既有审美也有创新性的价值认知,中韩设计委托者都对铅笔刨的环境性价值和经济性价值的认知上比较统一。
(2)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对每个产品所拥有的设计价值认知的差异性,决定了设计委托者对产品的投资也有所不同,但设计师对设计费的认知上相同。进一步说,如果设计委托者比较注重功能性价值,那么他们对产品的投资会高于只注重审美性价值的产品。
(3)国家的不同,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对鼠标、榨汁机和铅笔刨这三种产品设计价值的认知存在差异。其一,韩国的情况:韩国的设计师对于鼠标、榨汁机的审美性价值、核心性及创意性价值比较重视,设计委托者比较重视其功能性的价值,两者的共同点是缺乏对于环境的设计价值的认知;对于铅笔刨的设计价值认知上各设计师的认知基本相同,但设计委托者只对经济性价值的认知比较重视。其二,中国的情况:中国的设计师对于鼠标的审美性价值、核心性及创意性价值比较重视,设计委托者比较重视其功能性的价值和经济性价值。而对于榨汁机的设计价值认知上各设计师的认知与对鼠标的认知相同,但不同的是设计委托者只对经济性价值的认知比较重视,然而不管是对鼠标还是榨汁机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缺乏对于环境的设计价值的认知。最后,设计师在对于铅笔刨的设计价值认知上只停留在审美性价值上,设计委托者只重视对经济性价值的认知。
(4)产品的类别不同对设计价值的认知存在差异。设计师在对鼠标和榨汁机的认知上还是只对审美性价值、核心性及创意性价值比较重视,而设计委托者比较重视其功能性的价值和经济性价值,两者的共同点是在对于环境的设计价值的认知上;在对铅笔刨的设计价值认知上,设计师与前面对鼠标和榨汁机的相同,不同的是设计委托者只对经济性价值比较重视。
四、结论
通过文献调查、相关事例调查和通过假设问、用实际的问卷调查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等方式,找出设计师和设计依赖者在对产品设计价值上的共同点及差异,将其内在的隐性价值外显化。首先,确定了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对设计价值的普遍性认知。即,设计师注重对产品的审美性价值和核心性及创意性价值的认知,设计委托者注重对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和经济性价值的认知,以及两者都不重视对环境性价值的认知。其次,设计师和设计委托者对环境价值的认知相同。再次,对设计价值要素认知的重要程度不同,决定了对设计费用的支付程度不同。设计师对设计价值要素的认知程度基本相同,而设计委托者对设计价值的认知程度是要看对设计费用投资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公众对汽车这一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能开发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是广大汽车厂家长久以来不断探求的课题。
一、售后工程与产品设计的联系
售后工程主要是指车辆销售以后为了售后服务而进行的所有工作,包括为做这些工作而在车辆销售前做的所有准备工作。目前大致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开发工作。
1、手册类交付物。包括发放给用户的随车手册,例如用户手册、保养及保修手册等,以及发放给服务站的指导性文件,例如维修手册、电路手册等。
2、工具类交付物。主要是提供给服务站使用的各种工具,例如单一车型专用的维修工具、诊断工具等。
3、配件数据。汽车厂家所能提供的配件信息。包括配件拆分级别、所在车辆位置、零件基本信息等。
4、工时、索赔等信息。主要包括厂家对涉及维修车辆所产生的工时、零件三包索赔所的信息。
以上这些开发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主要涉及售后的维修和服务,实际上作为传递客户声音的首要渠道,作为反映既有车型故障和维修的最直接信息,售后工程实际上和产品设计开发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是使产品设计能够最大程度顺应客户需求的保障。
二、售后工程对产品设计的早期输入
一款成熟的汽车产品在设计之初,首先要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输入,作为设计的指导和框架,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填充,进而发挥创新,最终完成设计。因此早期输入是汽车产品设计的基石,是决定产品性能是否优越的先决条件。
(一) 用户使用上的优化建议
汽车类产品是满足用户更高生活品质需求的,因此在用户的使用上,必须更为舒适方便。售后工程的交付物是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可以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用户需求,若能以用户的视角审视设计作品,一定能带来更多更实用的优化建议。
例如国内车辆都是左舵的,驾驶员在车辆的左边,加油后,若驾驶员在车里就能直接查看到加油口盖是否关闭好,不用再下车查看,那就最方便了,因此很多用户希望车辆的加油口能在车辆的左侧,即与驾驶员位置同侧,这就给汽车设计的燃油系统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在用户接触较多的车厢内外饰部分,如何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也是设计上应该考量的问题。例如,针对乘客脱下的外套不方便放置的问题,可以在车厢内扶手上集成衣帽挂钩;而为了增加用户的乘坐舒适度,不仅可以在座椅之间增加可收折式扶手,还可以在扶手上增设杯托。
2.2 维修便利性的保证
现在汽车产品的竞争,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售后服务,因为售后服务是自买车之日起,长期伴随用户的,充分决定着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因此,在汽车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零件自身以及关联整车的维修性。其次要考虑零部件在整车总体布置上是否也能保证维修便利性,例如,检查零件时是否被其他零件遮挡,拆装零件时是否还需要连带拆装其他一些零件,维修时通用工具是否能便利地操作等。
要确保产品的维修便利性,首先需要售后工程将同平台车型现有的维修能力、工具等情况进行输入,完成设计后,再进行实车评估,尽可能地保证沿用同一平台车型的维修策略。新设计部分若有必要则开发新的专用维修工具,之后售后工程将新的维修操作指导以及专用工具给服务站,确保售后维修服务人员能掌握新零件的维修方法。
例如服务站的维修能力就包括了举升设备的规格等,如图1所示,图中字母指代现有举升设备的各项参数,需要在设计先期输入到产品开发中,以便设计产品的尺寸、部件间距、重量等,都能符合现有的通用设备。
图1
(二)维修经济性的保证
维修经济性是指在零件设计阶段,综合考虑零件维修和更换成本,以便达到维修花费最低的目的。要确保维修经济性最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维修拆分原则。
在理想状态下,若部件总成都能往下拆分到最小的子零件,那么维修时只用更换有问题的零件,即可实现零件更换的成本最低,但还需综合考虑零件的可拆分性以及拆分工时、技术和工具。因此,在产品设计上,需要把握这几者之间的平衡。既不能为了拆分到最散而增加大量的工时工具,也不能因为一个小部件坏了就需要更换大总成。例如动力转向泵的油壶漏油是比较常见的售后问题之一,而如果将动力转向泵和油壶设计成不可拆分式总成零件,当油壶漏油时,或者仅仅是油壶与油泵连接处的密封圈损坏时,就需要更换整个动力转向泵,本来是比较常见并且容易维修的,但由于总成形式的设计,维修配件可能就由几元的密封圈上升到几百元的动力转向泵了,用户的维修成本一下子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显然无法达到维修的经济性了。
这些问题,都需要售后工程和产品设计充分沟通,将售后维修累积的经验和教训,反馈到产品设计中去,反应到新产品开发上来,形成真正好用又好修的产品。
2、通用性的原则。
通用性原则包块以下几个方面。
同一车系零部件的通用性。同一车系零部件通用性好,即可保证维修方式相似,零件可互换性强,节省工时,减少配件库存库位,简化商务、查询等流程。
现有工具、工位的通用性。如果拆装一个零部件需要几种规格的工具,甚至现有工具都无法满足;或是检修几种车型需要到不同的工位上完成,甚至现有的举升设备都无法完成,这就造成了需要开发新的工具和工位,最终这些开发和建设费用,还是会转移到用户身上。
标准件、易损件的通用性。零部件上的标准件、紧固件,是使用得比较多、比较常见的零件,这些零件应该比较容易购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而易损件顾名思义容易损耗,更换得也比较频繁,像这些类型的零件,就不能设计成规格特殊,和标准不统一的样式,造成不容易购买的情况。
三、售后工程与产品设计的相辅相成
售后工程在产品设计的早期进行输入以后,还将持续伴随着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因为售后工程作为售后服务市场的代表,传递着用户的声音,承担着保证用户维修成本的责任,必须参与产品开发的后续一系列验证、评估、优化过程,确保产品设计沿着顺应用户需求的方向进行。
而产品设计实际上也在对售后工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产品性能、质量的保证,产品设计对售后服务也有着详尽的要求,例如产品性能决定着用户不能进行一些不当的操作,或是在特殊气候中应该如何使用车辆,才能达到保护零部件、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售后工程与产品设计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两者既相互交融,又相互影响,是不能够互相脱离、分别开展的。
四、结语
将售后工程很好地融入并贯穿到汽车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就可以按照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指导设计,确保设计出的产品更实用,更友好,使得用户和厂家的维修成本更低廉,更合理,进而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国方.汽车服务工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144-02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个企业之所以能生机勃勃,除了技术领先,适销对路外,强有力的成本控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所谓成本控制是指运用现代成本会计的各种方法,使各项成本达到预期标准的一种措施,其实质是在现有企业环境下,提高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浪费。下面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树立战略成本的新观念
战略成本观念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度上升到战略层面,即从项目立项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成本意识”。将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一般企业只强调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控制,并以“产品”为核心和起点。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看,产品设计阶段在产品的寿命周期中虽然所占时间不多,但对总成本的影响却相当大。统计数据表明,产品成本的60%~80%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确定,产品进入生产阶段后,大部分成本成为约束性成本,后续阶段控制余地不大(如图1所示)。
注:Fabrycky,W.J.and B.S.Blanchard.“Life-Cyele Cast and Economics Analysis”1991。
设计成本是具有决策性的成本。产品设计费用只占产品总成本的5%,却决定了产品成本的60%~70%。一般企业对设计成本的认识不足,较少控制设计成本。一旦产品设计确定并投入生产,除批量和垄断因素外,产品对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的成本效益的影响就基本确定,设计不合理所引起的产品性能和经济性方面的先天不足是生产过程中采取质量和成本控制措施所无法挽回的,在产品设计定型后再进行价值分析,已经为时太晚。因此我们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前一点,以研发过程的成本控制作为整个产品成本控制的起点,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的估算、预测,这对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十分关键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树立全员成本意识;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挖掘职工成本管理的潜力;创造一个各尽所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成本控制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中,时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确立在行业中的“老大”地位,就要尽快的抢占市场。跟在别人后面永远只能捡别人的剩饭,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缩短设计、开发的生产时间以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是必要的。例如,Hewlett-Parkard公司就发现,与其让产品晚半年上市,还不如多花一半的研发费用。
另外,时间的竞争力还表现在顾客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上。顾客购买商品,其所得到的价值不仅仅限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性能,还表现在产品所附带的服务上。今天的顾客认为:没有相应售前售后的服务,就代表企业不打算作这笔交易。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措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二、加强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是超前预见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的引发要素,通过先期规范的各种手段以达到最大成本效益比,这些要素包括产品规划、原理方案、技术和施工设计等。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市场分析、预测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市场定位,确定目标成本,并将其作为产品设计的一个制约条件;运用价值工程分析选择最优方案;然后将目标成本进行层层分解以及对各主要零部件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整体最优的产品设计方案。
1.引进目标成本的概念。目标成本是指在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目标利润而必须达到的成本值,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产品的目标成本在设计成功后就基本成型,产品后期的生产制造工序只能通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和提高装配加工效率来降低产品成本。因此,为了保证设计的产品在给定的市场价格、销售数量、功能需求等条件下取得可观的利润,在产品设计研发阶段引进目标成本的概念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在新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引进目标成本应坚持以下原则:(1)以目标成本作为衡量的原则。通过目标成本的计算有利于在研发设计中关注同一个目标,将符合目标功能、目标品质和目标价格的新产品投放到特定的市场。因此,在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当设计方案的取舍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巨大影响时,应当采用目标成本作为衡量标准。(2)目标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企业应该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参与(考虑将采购、生产、工艺等相关部门纳入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小组),这样有利于大家集中精力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成本的控制。
2.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技术。价值工程(VE)是研究如何使产品功能与成本达到最优结合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实现必要的功能,生产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即用最少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一种评价标准,它以产品的效用和为获得这种效用而投入资源的比例来评价价值的大小。
产品功能分析和产品成本分析是价值工程的两个核心内容。产品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保证产品的必要功能,取消不必要功能和过剩功能;产品成本分析是在满足必要功能的前提下,研究如何使产品功能与成本达到最优结合,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对产品设计成本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确定价值工程的对象;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计算功能评价系数;对产品进行成本分析;计算产品中各零部件的价值系数,对其价值进行评价。
同时,在新产品研发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应注意以下问题:(1)树立成本避免思想。现代成本管理强调树立成本避免思想。成本避免的核心是避免成本的发生,从预防成本发生方面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成本避免思想将降低成本的重点由生产阶段转移到了产品开发和设计阶段,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的成本控制。(2)产品设计人员应具有成本意识。产品设计人员应树立一种观念:“产品成本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生产出来的。”这要求设计人员在开发新产品时,不仅要考虑技术上可行,还要考虑经济上合理。必须向设计人员灌输成本效益理论和价值工程理论,使其在产品设计中考虑产品成本问题。(3)在企业中设立成本工程师职位。价值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理论、管理学和财务学等。但现实情况是,懂技术的不懂经济,懂经济的不懂技术,这为推行价值工程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企业中设立成本工程师职位,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应同时掌握工程技术、经济理论和财务知识,能对产品设计进行审查,分析判断其在经济上是否合理。该职位的设立将为价值工程的推行创造有利条件。
3.面向成本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面向成本的设计方法(DFC)的出发点是在产品设计阶段为设计者提供支持工具,使得设计者能够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加工制造、装配、检测、维护等多种成本因素;通过对产品技术经济性评价,设计者根据成本原因,及时进行设计修改,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引入面向成本的设计模式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考虑设计成本,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产品的规划阶段,主要是规划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将其作为产品设计的一个制约条件;在产品的原理设计阶段主要采用价值工程分析法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工作;在产品技术设计阶段主要是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和传递以及各主要零部件的价值分析。根据面向成本的设计方法,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应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在产品详细设计阶段,通过建立包含制造加工、装配、检测等成本信息的产品模型,实现产品的技术经济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进行产品再设计。
综上所述,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采用目标成本规划法和价值工程分析法进行成本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它将成本管理和产品设计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设计工作的盲目性,有利于提高新产品的竞争优势。
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成本只有低于或等于目标成本,才能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同时,面向成本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市场的导向,具有前瞻性。
参考文献: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发认识到清洁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因此,空气净化器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欧美发达国家,空气净化器已经普遍用于汽车、家具、办公场所。调查数据显示,空气净化器在美国的普及率达到27%,日本17%,欧洲42%,韩国70%,而中国却不到1%,可见空气净化器在我国市场还是具有非常大的潜力,车载空气净化器在国内的市场还是很乐观的。车载空气净化器设计区别于普通家用空气净化器,由于受到行车空间、行车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车载空气净化器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更加难于普通家用空气净化器。
1车载空气净化器的种类
目前市场中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净化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负离子型净化、滤网式净化、复合型净化等几种类型。
1.1负离子型净化
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负离子净化技术在车载空气净化领域使用的时间较长,主要的作用包括:除粉尘,除浮毛,除异味,除烟,杀菌,净化空气,治疗花粉、微尘、宠物毛、孢子过敏。在车内的封闭环境下,通过人工模拟负氧离子发生,有效地去除车内的颗粒物和苯类等挥发性物质,负离子还可以提高空气的清新度,使车主在长途的驾驶过程中降低疲劳感。
1.2滤网式净化
滤网式净化技术是从家用空气净化产品延伸而来,滤网式净化采用物理式过滤,其性能稳定,对于过滤颗粒物和苯类挥发物具有一定的效果。滤网式净化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因为考虑车载产品的体积,滤网面积较小,过滤的速度相对来说较慢。滤网式空气净化器由飞利浦在车载空气净化器领域率先使用,由于物理稳定性和污染物去除性较好,在车载空气净化器中有占有一定的市场。
1.3复合型净化
复合型空气净化器,主要是从节能、功能上提高。目前市面上的车载空气净化器产品,都带有太阳能、香薰等功能。太阳能供电的车载空气净化器目前更多的只是产品的噱头,实用性并不强,一般的太阳能电池实际的使用时间可能不到30分钟,其稳定性不如车载电源直接供电。香薰功能可能更多地取决于车主的个人喜好,跟车用香水是一样的。从上述分类来看负离子型效果较好,成本较高,多用于高端市场,目前市场保有率较低。滤网式净化器由于其成本较低,所以市场保有率较高,但是效果一般。复合型净化器是目前较为新颖的一种模式,由于其能耗低、功能强等特点,目前来看市场潜力较大,因此我们选择复合型车载净化器来进行设计。
2车载净化器的设计要求
车载净化器的设计应从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创造性等方面考虑。
2.1功能性要求
现代产品设计中功能属性包含的范围较为宽广,总结而言有三种,第一种是物理属性,一款好产品首先应该满足其自身功能属性,即产品的结构、材料特性、精准度要求等。第二种是心理属性,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同样不可忽视,一款好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心理特性的要求,比如产品的造型、产品的色彩、产品的质感和肌理等同样引导着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情绪。第三种是社会属性,社会功能凌驾于其他功能之上,产品应体现出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个人情趣,体现着一个人的品位和修养等。
2.2审美性要求
产品的审美性要求不是设计师个人的审美情趣,而应该是大众的审美要求,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比如近些年的产品设计普遍具有轻薄、个性、优美、便携等特点。总体来讲现代产品追求的是简洁美和新颖美,反对通过繁复的装饰叠加带来的美感。造型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但是不可为了追求造型美而忽略了功能要求,即要做到形式追随功能。
2.3经济性要求
工业设计的特性就是要满足大众需求,要以满足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为前提。因此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其产品的经济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做到物美价廉。
2.4创造性要求
消费类电子产品更新速度较快,周期较短,如果没有创新产品很难在市场立足。因此,产品设计必须要大胆创新,要从本质上进行功能创新,也要从视觉上做造型结构、材质肌理的创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消费时代的到来,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已成为开拓市场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一环,并俨然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的一种象征。现代产品设计作为一种融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社会性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行为的需求,从而达到产品设计与消费行为需求的和谐统一。人类的消费行为需求影响着产品的设计,产品的设计又反作用于消费行为。
1.产品设计与消费需求行为
1.1何谓产品设计
“产品是指具有固定形态并直接供人使用的物品,它是通过加工完成结构和形式的变化,从而适应于人的需求.”[1]一块手表、一个手机、一台电脑或一辆汽车,都是根据人的消费行为需求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实体,我们都可将这些具有一定功能的人工制成品称之为产品。“现代产品设计,或者称为工业设计”[2],是一种融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社会性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它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载体,以美好的形式表达出来。”[3]产品设计是产品生产的前提,作为产品的设计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和至关重要。我们知道,产品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人的服务主要是通过产品的功能来实现,即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那么只有通过设计师对产品功能、材料、工艺技术、市场经济以及消费群体等等的综合因素的处理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由于产品设计的主要思维对象是产品和产品的需求对象,那么对产品设计的理解,有助于其具体的实施和把握。
1.2何谓消费需求行为
人的消费行为是千差万别的, 有的消费者热衷于时尚产品,总是率先购买;有的则追求功能至上的智能型产品,乐于购买;有的则忠实于某一品牌,反复购买。这种种的消费行为就构成了人们不同的消费需求。需求,英文为demand,指“有购买力支持的欲望”[4],需求比需要和欲望更贴近现实,也就是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有更大的购买力。消费需求,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欲望,它一般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那么人们在这种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需求活动中所产生的行为便是消费需求行为了。对消费需求行为的研究,就是对消费者的集中研究,只有从消费者的需求中,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确定经营和服务策略,才能设计生产出充分满足人需求的产品。
2.产品设计与消费需求行为关系的研究
产品设计与消费需求行为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设计者与消费者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产品设计者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从而设计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达到适销对路的市场效益。从消费需求行为对产品设计的推动作用以及产品设计对消费行为的反作用两方面来入手,可以让我们对两者的关系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
2.1消费需求行为对产品设计的推动作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消费需求层次的向上发展,不同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年龄层次以及生活习惯的异同会导致人们不同的消费需求趋向。比如,对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每个人在品种、款式、颜色、规格上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这种需求的多元化就使消费者的需求也多样性。设计是否尊重人们行为习惯的多样性,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这种影响不仅是在当下,更会影响到消费者以后的购买意向。这种购买意向不仅存在现实的需求,而且存在着潜在需求,当消费者的欲望通过新产品的出现而有了实现的可能,就会使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促进了产品设计的价值实现,并对产品设计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就比如卫生间的洗手龙头设计,较早时期的水龙头开关是需要人去拧开的,当人们来来回回的多次使用后,水龙头上不免会残留下许多细菌而造成再次污染,于是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潜在的需求,希望有设计更合理的水龙头能够方便使用。这时候,产品设计师如果按照消费者使用后反馈而来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合理化的再设计(将水龙头的手柄装在出水口下方,当水龙头打开时,冲出的水能自行将手柄冲洗干净,并防止洗净的手在关水龙头时再次被污染),就能使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通过新研发的水龙头的出现而有了实现的可能,消费者便会舍弃以前的选择,选择当下更为合理化设计的产品。因此,对消费需求行为的把握是产品设计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它不仅对产品设计具有进步性的推动作用,更能使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2.2消费行为对产品设计的反作用
产品设计的目标,是保证产品达到一定的功能,从而满足人的需要。从本质上来说,产品的功能与人的功能是相互联系的,经过设计的产品不但设计了产品本身,同时也设计了人与人、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设计了人的行为方式。正如产品的功能作为人的功能的一种强化延伸,一方面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扩大人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产品也可以实现人本身所不具备的能力。比如人创造了各种交通工具和生产加工设备,从而使人培养了一种新的技能与行为方式。于是,产品的设计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不断完善改进。就比如家具计师将儿童玩的积木游戏原理运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儿童可以用简单的几块积木,全凭自由想象,随意比拟而又不拘求形似,创造出无数属于他们自己的“产品”,从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这种具有可变换结构的积木式家具,似乎使它的使用者又回到了童年,并且也改变了人们对家具固有形象的禁锢,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的本质是对人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消费行为的一种创造,它使产品本身具有了改变和影响人消费行为的能力,引导人们趋向于合理化的产品设计,并向人们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创造一种合理的生活环境。
结语:综上所述,现代产品设计作为一种融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社会性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行为的需求,从而达到产品设计与消费行为需求的和谐统一。人类的消费行为需求影响着产品的设计,它不仅对产品设计具有进步性的推动作用,更能使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产品的设计又反作用于消费行为,使产品本身具有了改变和影响人消费行为的能力,引导人们趋向于合理化的产品设计,并向人们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创造一种合理的生活环境。(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P13.
前言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位的上升,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甚至是“情感的交流”,这也使产品设计向多元化、个性化的纵深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产品设计存在着一些缺陷与盲点,大多数企业以引进为主,对国外同类型产品进行模仿,造成设计理念上的失衡与同类型产品的同化。对产品设计中的价值系统进行分析,有利于全方位的提高产品的内涵和外延,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
产品设计中的价值层面已渗透到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整个产品循环体系,要涉及到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对产品设计中的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合理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坚持经济、人文、社会三位一体的设计观念,致力于人类生命环境的改善与发展,使产品满足人们动态的物质生活需要及精神生活需要。
1、产品设计中的经济价值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工工艺,以最省的用料在短时间内生产制造出具有高性价比的产品,即以最低的成本费用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产品设计中的经济性原则。
在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整个循环系统中,设计要涉及到全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商品的销售,是以经济性作为保障的。当产品的综合质量好而价格过高时,大部分消费者不敢问津;当产品价格低、质量差时更不会赢得消费者。因此,如何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满足生产经营者获取利益和满足消费者使用的双向需求的动态平衡,是工业设计融合运用价值工程的新的理念。
价值工程VE(ValueEngineering)是工业管理领域的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在应用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独特研究方法过程中,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L.C.C(LifeCycleCost)可靠的实现必要功能。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产品的功能分析,对产品性能、生命周期、可靠性等各个指标进行系统的综合平衡,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分配各种原材料,探求和采用新的、成本低的变体,节约各种物化劳动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
功能与成本两个迥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构筑了价值工程的基本框架,为提高产品价值的终极目的奠定了基础,深刻地反映了在市场经济规律下,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的辨证统一关系,在功能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则企业获得的效益高,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若在功能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增加了成本,则企业获得的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现有的生产及技术条件下,提高功能与降低成本具有二元对立性。在工业化进程的每一时间段内,二者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和谐格局。但科学技术是一个流变的概念,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运用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这种表面的、暂时的、不稳定的和谐格局会随之而改变,生产同一种产品,在技术较先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里,功能与成本的系数比高于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因此,工业设计师应遵循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的辨证统一关系,尽可能的满足二者的动态平衡,建立成本及功能的共同的精神指归——“以人为目的”,形成为用户服务的现代设计理念。
2、产品设计中注入的人文理念
设计的任务是解决“人——机——环境——社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其设计的出发点是人,旨在通过生产技术手段把人的创造思维转变为实体的产品,实现为人服务的目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人文理念,探讨产品所蕴含的人性化设计观念和根植于时代特性和地理特性的文化价值观念,能为产品设计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依据,使产品更合乎人性,使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更为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所具有的人性的意义就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人性化的设计观念是合乎时展要求的。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活动中,产品与文化又是紧密相关的——产品是文化理念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产品内涵的延续。产品设计应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现出与时代精神和科技进步的协调性与前瞻性。反过来,产品设计又可以影响人的生活的文化氛围,甚至导致一种新生活文化形态的形成。现代设计师要善于通过适当的物质材料,借用一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某种符号系统,创造某种同构性的艺术形式,来唤起受众身心结构上的类似反应,从而形成和传递现实的设计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能够把握社会文化结构需求的趋势与变迁,使相应的产品与之相契合,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2.1人性化设计观念
人性化的设计观是工业设计经导入期、发展期、成长期发展到现在的成熟期以后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哲学。它反对像过去那样,设计师只重视产品的功能与造型,而是要求设计师积极考虑经过设计的产品将在人们生活过程中发生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对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程度。因此,设计应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的特点,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用主动、积极的方式去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用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观念,把需求、人机工程学、美学及环境因素等有机地融合,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立产品设计的目标。
产品设计不仅设计了产品本身,而且设计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也设计了人的生活方式。技术的进步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信息的快捷方便了人类生活。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如人的孤独感、造型的失落感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的本身,而正是人类总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的贯穿了人类的一切创造和设计活动中所形成的恶果。因此,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的设计思想,强调人、产品、环境、社会之间相互依存、互促共生的关系,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2产品设计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文化根植于人类社会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中,但又因其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文化是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生存的大环境中,有形的物理环境和无形的文化环境都对产品设计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使产品在无形中成了沟通和交流的媒介。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来临,使得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知识、文化价值。因此,设计应符合文化的时代及全球信息化的特性,展示不同文化传承下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念。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托夫勒所说:“人类需要高技术,更需要高情感,人们的购物过程不仅满足的是物质需要,还有文化上的需要。产品一旦被赋予某种美好的情感,就会缩短人与产品在情感上的距离,出现购买行为上的文化认同。”
同时,文化环境对产品的影响是隐性的,如法律、道德、习俗、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就是如此。产品设计应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现出与时代精神和科技进步的协调性与前瞻性。反过来,产品设计又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导致一种新生活文化形态的形成。
3、产品设计中彰显的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产品作为“工具”,已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象征物。在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转化中,产品作为设计师思维物化的产物,作为传达给受众的一种使用符号,使得设计活动在这种转化中起到了纵向联系和横向承接的作用。无数的设计实践证明,在如火如荼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产品的设计进程中有着无法量化的社会价值。
3.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在获得巨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就是对环境的破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相互疏离。甚至西方国家在20世纪还推出了“有计划的废止”的一次性消费观念,在设计上竭尽所能,不断推陈出新,以产品的快速更新来刺激消费,创造市场,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正是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最终使人成了“单向度的人”,造成了今日全球性问题,使全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大量的资源被过度消耗,大量的污染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产品创新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准则已深入人心,环保消费已蔚然成风。可持续发展已经形成几个主要的设计思想,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循环设计等设计理念,有效的实现了产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交互。
3.2科学技术的物化
任何产品都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它是那个时代、那个民族或地域的社会观念及经济技术基础的总和,以及人们对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的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产品的更新换代,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产品设计的全面更新,引导产品创新跨向新的平台,而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又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又引发了科学技术的变革,二者形成了有机的互动。
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但是,人类要接受这一种巨大的资源,把这种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社会价值,还需要某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设计创造。新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巨额的资本投入,都需要经过这“媒介”才能转化为社会财富。科学技术是通过设计与制造向社会广大消费者进行自我表达的,设计使新技术的“可能”转变为现实,使设计观念和设计语言进一步演进,使艺术畅想进一步摆脱了物质条件的束缚,使人类的创造、想象和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综上所述,站在价值系统的角度研究产品设计有助于综合的考虑设计、制造与生产等各个周期的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社会因素,促使新生代的设计师在理性层次上思考产品创新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使创造出来的产品更能引起使用者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满足人们动态的物质生活需要及精神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0.引言
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工艺工作涉及面较广泛,工作环节也很多,其中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是重要的一环,它对产品图纸设计在制造时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易操作性和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同时生产工艺性的审查工作还对工艺工作的后续环节(如制定产品制作工艺方案、划分产品制作工艺路线等)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1.产品生产工艺性审查
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工艺人员通过对产品图纸设计结构的工艺性分析及审查,提出产品在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其总体审查原则为: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生产工艺性审查,同时对于外来产品图样,由于无法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生产工艺性审查,但由于地区之间存在设备、技术及工艺水平等的差异,所以必须在试生产前结合企业及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工艺性审查。
2.产品生产工艺性审查的主要内容
产品生产工艺性审查分别在在产品初步设计阶段、产品技术设计阶段和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进行审查,每个阶段审查的内容和重点有所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从制造观点分析产品结构方案的合理性。②分析结构的继承性。③分析结构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④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的装配以及拆成平行装配零部件可行性、经济性。⑤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⑥分析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和主要装配精度的合理性。⑦分析主要件、高精度复杂零件、特殊零件加工的可能性。⑧审查零件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特种加工及装配等的工艺性。一般在产品初级设计阶段对整体设计方案、产品结构和重点材料、工序等进行审查,随着设计的深入,逐步细化至各个零件及工序,完成整个审查。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就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生产工艺性审查部分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1)产品及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及形位公差等制作精度是否合理。要考虑各项制造精度要求应与产品结构及使用功能的一致性,否则会增加零部件的制造难度和成本,如某零件中6-∮26孔位置度设计要求为∮0.2mm,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此部位孔只是起紧固作用的螺栓孔,无定位作用,故提出修改意见将此部位孔位置度要求放宽至∮1mm,加工设备也由镗床调整为摇臂钻床,降低了制造成本。
(2)材料选用方面,在审查过程中经常遇到因材料选用不合理导致产品结构经济性比较差的情况,使制造成本增加,生产周期延长等。如:某产品设计时有一零件材质为Q235B,厚度20mm,内径∮1800mm,长度4800mm的圆筒,设计人员设计时考虑到4500mm宽板幅材料无法制作,故将此圆筒设计为由3段长度1600mm的圆筒进行焊接制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实际现有此种材料可以采购宽幅为2500mm材料,而且现有滚制设备也可以满足2400mm幅宽材料的滚制工序,故建议对此设计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不但大幅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同时减少了焊接量和焊缝接头数量,降低了零件制造成本的同时,还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证。由于现在大部分钢厂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定尺寸轧制钢板,虽然价格比常规尺寸的价格稍高,但是对于大批量产品制作的时候,根据产品的需要进行钢板定轧,或者根据钢板的尺寸要求设计进行修改,都可以大幅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这是审查时必须要考虑的事项。
(3)产品及零部件结构制作时各工序环节的工艺性,如铸造零件结构的壁厚应合适、均匀,不得有突然变化,加强筋的厚度和分布要合理,以避免冷却时铸件变形或产生裂纹;拔模斜度要合理,便于起模等;冲压零件结构应力求简单对称,外形和内孔应尽量避免尖角,圆角半径大小应利于成形等;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零件热处理零件应尽量避免尖角、锐边、盲孔,截面要尽量均匀、对称,零件材料应与所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相适应等;这些是非常细致且对专业经验要求较丰富的工作,如果这个环节做不好,很容易在实际制作时出现质量、效率低下的问题,影响到整个产品制作的周期和成本。
(4)产品及零部件加工制作所需的设备能力、技术及工艺水平是否满足需要。如某外来产品图样中需要材质为JFE780S(相当于国内标准Q690D),厚度为50mm,外径∮800mm,长度为1200mm圆筒,此零件在国外制作时,采用冷卷制工艺,在进行工艺性审查时发现,受当时我厂及周边设备能力限制,冷卷制工艺无法完成,若在国内可以制作的工厂进行外协,则运输成本太高,如果在国外采购,除成本较高外,手续也比较繁琐,经过论证,我司向客户提出图纸设计修改,将此零件冷卷制要求修改为热卷制完成后进行热处理恢复其性能的工艺,通过试制样件,得到客户的认可并对图纸进行了修改,使我厂顺利完成了此产品的制造。
3.新型设备及能力、材料、技术、工艺的应用在产品结构经济性审查的作用
在进行产品生产工艺性审查的时候,掌握或了解新型设备及能力、材料、技术、工艺的应用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①上述(4)中提到的零件,现在我厂周边就已经具有能够进行冷卷制的设备了,改用冷卷制后,虽然卷制成本增加了一些,但是减少了热处理、检查的工序和运输的成本,总制作成本还是降低的。②早期接触的外来图纸由于设计材料要求较高,国内因没有对应材料或采购较困难、质量不稳定等因素,而国际采购又存在价格高、周期长、配额少等问题,影响到产品的制作,但随着近几年国内材料行业的发展,很多国外牌号材料已经可以使用国内材料进行替代,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周期。虽然国内很多行业水平已经步入世界先进水平,但仍然有很多行业处于落后阶段,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与科技水平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会不断的有新技术、材料、工艺等出现,这就需要工艺性审查人员,不断的学习、了解、掌握这些内容,并结合工厂、国内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才能更好的做好工艺性审查工作。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