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2 15:02: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篇(1)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经营风险引起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只有了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不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

(二)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3.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我国有的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本身资金又不够,只好向外筹集大量的负债资金,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及控制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1.加强财务管理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虽然宏观环境变化不受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但是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和风险调控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判断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充分研究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环境因素降到最低水平。

同时,要时刻注意国家政策变化。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而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针对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2.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功能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和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楚明了。再次要及时更新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加强风险教育,使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财务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各级领导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科学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坚决杜绝主观决策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切忌主观臆断。

各级财务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的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处理每项具体业务时,积极防范,妥善应对,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结语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2]李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5)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104-02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控制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风险管理关注企业价值损失,它通过管理价值风险来管理物质要素。企业集团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对应以上财务活动的财务风险来源可区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1.在筹资方面,存在债务筹资风险和权益筹资风险。筹资过程中,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及筹资方式的多样化,使不同来源的资金有不同的资金成本和偿还期,从而产生筹资风险。债务筹资受贷款利率和借款期限结构等因素影响,可能产生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甚至破产的风险;权益筹资受权益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大,当企业投资收益率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时,可能导致企业再筹资成本的增加或被其他竞争对手收购。另外,影响资金成本的因素不仅有传统的财务成本(物力成本),还应扩展到知识成本(人力成本)。

2.在投资方面,存在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项目有不同的报酬率和回收期,从而产生投资风险。对内投资财务风险具体指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有形资产和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投资决策不科学、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具体指企业投资于其他经济组织或购买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对外投资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导致实际收益水平与预期目标的差异,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分散风险。

3.在资金运营方面,存在现金流量风险。资金运营过程中,资产配置失当,使资产整体不能保持应有的流动性,也可能导致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出现财务危机。“现金至上”的财务管理思想就是基于对现金流量风险的高度重视。现金流量风险的重点在于关注现金净流量及经营现金净流量指标是否为正值,其关键因素是资产的流动性。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息相关,如果企业不能以适当的价格变现资产或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筹到期限匹配的资金,必然会引发流动性风险,甚至导致公司倒闭。具体而言,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营运能力。

4.在收益分配方面,存在股利政策风险和股利支付方式风险。实务中通常采用的股利政策有:剩余政策、固定股利比例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等。选择恰当的股利政策对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不同的股利政策将影响财务筹资成本及上市公司的股价。从股利支付方式来看,如果企业有足够的未指明用途的留存收益和足够的现金,可采取现金分红形式;而上市公司因股票变现能力强且易于流通,支付股票股利可避免现金流出,但将导致每股收益下降,股价也可能下跌。

二、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集团化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源于外部,还会源于内部,集团化的目的是实现规模经济、协同效应,而单纯的规模扩大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规模经济。若缺乏有效的管理,单纯的规模扩大往往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和风险加大的后果。因此,风险管理在企业集团的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集团公司能否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是企业集团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更将决定企业集团的发展乃至生存。

(一)企业集团风险分析

国有企业集团存在着诸多不规范行为:如乱投资,企业贪多求大,对高负债率、低现金流的财务风险缺乏防范措施,不作投资回报分析,不作投资风险分析、乱担保,有的企业对从事证券、期货、股票、外汇等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外乱担保因连带责任被冻结资产和强行偿债、乱扩张,有的企业对收购企业的成本和风险估计不足,并购资产的同时引入了风险,对潜伏问题缺乏了解,甚至引发了危机、乱放权,有的企业因为没有控制好子企业、境外企业和境外业务的风险,发生了巨额亏损,给企业造成颠覆性灾难。

(二)加强集团风险管理建设的紧迫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大公司建成或即将建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家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2004年初对世界上1 400个大中型公司的CEO的调查结果:38%的CEO声称本公司已经建成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35%已经部分建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16%正在计划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10%表示正在研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或尚无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计划。因此,集团如何建立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规模和现代环境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强有力的风险监控机制,是目前我国企业集团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提高事前预警能力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由于企业集团所属的各个企业理财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企业财务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

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特别是企业集团要针对所属企业的差异性制定预警系统。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

在企业建立一种制衡机制,即把内部审计与财务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审计部门作为集团风险管理部门之一,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这样有利于集团内部审计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负责集团公司及旗下投资公司的审计稽核工作,对公司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预警,通过组织开展各类风险管理监控项目,推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三)建立集权式财务管理体系,增加事中风险控制能力

对企业集团来说,集权与分权不仅影响各个层级的积极性,而且事关总部对公司或集团整体的风险控制。在财权分配上,企业集团只有采取集权管理,才能控制重大风险和保障企业战略实施。为了强化集团总部对风险的控制力,在实施动态的过程管理中,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要手段,以资金、投资、债务集中管理为重点内容,将风险防范渗透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保证了资金、资产的高效运作。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一是要建立集团内部各级预算管理机构;二是要科学编制预算。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预算大纲,预算编制工作采取了上下结合的方式;三是要严格预算的执行与监督。一方面要求各子公司和三级单位每月报送预算执行进度,另一方面要借助健全的会计系统对其经济业务处理进行跟踪管理,既保证了预算控制的适时性,也控制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四是要进行预算分析和评估。每月召开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各责任中心负责人参加的预算执行分析会,对预算执行中的各种差异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内部控制中的强项和弱项,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要素。对于企业集团来说,资金犹如血液渗透于企业的每一个组织层面,构成了纵横交错的运行网络。如何强化资金管理并实现其运转的高效率,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从国外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分权的资金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要求资金管理的集中化。

3.债务、投资集中管理

首先,只有资金集中管理还不够,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债务,那么偿债过程就会成为一个资金的漏斗。没有债务集中管理,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金集中管理。其次,针对集团投资管理缺乏统一控制的现状,在集团投资管理上要明确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定位,确立集团规划和财务部门作为集团投资集中管理部门,从职能的实现上解决集团公司投资分散、没有集中控制的局面。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因此,建立预警机制、实行集权控制和内部审计,对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集团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1 财务风险的理论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指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具体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权益)的可变性,它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它与经营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一起构成了企业所面临风险的主体。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得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 外部原因

        2.1.1 财务环境复杂。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当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增大时,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有增大的趋势。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种不同的风险产生原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立于不败。

        2.1.2 自然原因及其他原因。自然原因也是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是不确定的,正体现了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他原因是指国家政策等不可预料的因素。国家政策的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风险涉及到相关政策的稳定程度和完善程度。

        2.2 内部原因

        2.2.1 财务活动自身因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流动性弱,负债资金比例过高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部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使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2.2.2 管理人员认识滞后。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2.3 内部关系混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的通病,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3 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思路及防范措施

        3.1 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思路

        3.1.1 利用筹资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持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筹资是企业理财的起点,是投资、用资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作为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 

        对筹资风险形成的因素,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①建立筹资风险预测体系是防范筹资风险的前提;②合理安排企业收支,避免资金组织不当带来的临时风险;③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风险的防范能力;④优化企业资本结构;⑤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增加盈利;⑥科学决策优化筹资方案;⑦对企业实施债务重组;⑧合理选择筹资币种。

        3.1.2 利用投资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企业筹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去投资,通过投资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同样企业无论对内对外投资也存在着风险,这些风险同样需要企业采取措施去识别和防范。当企业决定进行投资活动时,首先要对企业投资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要合理进行投资组合,使其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

        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对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进行市场调研,收集丰富的市场信息。②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投资决策。③实施过程中的防范④动态监控⑤整体全面的防范⑥组合投资分散风险⑦实行投资保障

        3.1.3 利用资金回收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为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产生的财务困难。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下,不错的经营收益并不能表示销售回款的结清和销售利润的实现。信用工具作为繁荣市场的助推器,他一方面促进了企业业务的开展,但是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导致大量的应收帐款的长期挂帐,坏帐损失的可能性由此加大,财务风险应运而生。企业应依据谨慎原则,对于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在其发生之前提取坏帐准备,以减少本期虚增利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

        对于在资金回收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做好赊销客户的资信调查②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③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管理④建立应收帐款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制⑤加强营销人员培训和提高素质。

        3.1.4 利用收益分配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上的不同权衡和取舍给企业的价值到来的不确定性。为此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向投资者传达正面有利的住息,塑造投资者信心,以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收益分配活动中的风险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确定股利政策,降低利润分配风险;②积极面对利润分配政策因素的影响,控制企业利润分配风险。

        3.2 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2.1 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篇(4)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就必须对它的形成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认识,以便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使企业存在蒙受损失的风险,包括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等经营活动都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我认为要从外部因素和企业自身的内在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企业外部因素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制度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例如,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利息负担过重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等等。

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困难,同时,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所作出的财务决策和财务目标就会受到影响,其后果可能会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

二、企业内部因素

(一)债务资金比例过高,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从我国许多企业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举债筹措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经营活动,这确实是现代企业经营者的一个重要的经营策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筹借资金经营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造成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筹借资金需要企业还本付息,按期支付。企业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就会陷入财务困境,并使企业经营活动逐步进入瘫痪状态,甚至破产。

(二)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封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簿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建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豹、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现代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剐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让其满负荷地工作。使其被动处理日常事务,很难有时间、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甚至有些财务人员未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不能为管理高层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篇(5)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总风险在财务上的一种现,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将来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出现偏离的一种可能性。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是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上的体现。具体来讲,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因为受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实际中的财务收益和其预期的财务收益发生了偏离,企业的财务因此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举债的筹资风险,企业因为借入的资金而不断增加的到期的债务无法偿还其本息的一种可能,以及企业的利润存在的一种可变性。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1、综合。企业的财务风险涉及到了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的财务活动整个过程中各种综合矛盾的反映。

2、盈亏共存。财务的风险只是说明有可能会有损失,但是,通过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取得丰厚的报酬,财务的风险和收益之间成正比。

3、客观。只要企业进行经营,从事财务的活动,财务风险就会存在。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不能回避它,并且这一风险也不能消除,企业只能利用各种的技术或者是手段来规避风险。

4、不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但是也有可能不会发生,而且其发生的时间以及风险的程度无法确定[1]。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一)外部的原因。现代型的企业不断地出现,其作为我国市场的重要的主体,不同的企业面对外部的环境,其适应力也不相同,外部的环境是企业很难改变的条件,外部的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的环境、市场的环境、资源的环境以及社会的环境等等,而且,这些因素虽然都在企业之外,但是会对企业的经营以及产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企业的领导者们要积极得适应它们。外部的因素具有复杂以及多变的特点,其变化有可能会个企业的发展带来某机遇,但也可能让企业面临威胁,宏观的外部环境的消极变化对给企业的财务带来较大的风险。而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讲比较难以预见和控制。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都缺少对外部的环境积极适应的能力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对外部的环境的消极变化反应较为滞后,而且采取的应对措施的效果也不见明显,这样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内部的原因。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财务决策不合理。有些企业在进行财务的决策时,由于对形式的分析不到位,导致出现失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失误。避免失误的前提是要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目前,企业的财务决策观决策以及经验决策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的情况导致决策的失误时有发生,给企业的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在企业对固定的资产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对自己投资的项目缺乏系统和深入研究,对项目的可行性了解不够,再加上财务决策时收集的经济信息不够具体全面,财务决策者的个人素质不达标等等的原因,会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使得投资的项目不能够获得应有的效益,资本也无法收回,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2]。

2、企业资金的结构不科学。企业的资金机构不合理的风险一方面体现在资金的所有者的权益以及负债之间的比例不科学,在经济环境较好或者是财务的费用较低的时期,企业通过自身负债的增加在利润率不变时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的利润和所有者的权益。但是,在经济环境较差或者是财务的费用比较高的时期,企业的亏损会增大。另一方面,企业的长期和短期的负债配置不科学,长期的债务少但是短期的债务多,这样会使得企业因为短期负债偿还的时候出现问题,陷入困境,出现财务风险。

3、企业内部人员认识不到位。在现实的工作中,我国相当部分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认识性不到位,而且普遍缺乏风险的意识,认为管好和用好企业的资金,就不会出现财务的风险。这样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意识淡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会使得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资产的负债率也较高、经营所需的资金出现不足的情况、债务的负担增加以及盈利的能力也会下降,这些问题和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各种的关联。为了规避财务的风险,企业经营中要懂得居安思危,不断地增加风险的意识,具体来讲,企业要加强关于资产的动态分析,对于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应该认真地分析,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经营和理财中保持较强的适应能力。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价值观,设置高效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完善管理的体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工作,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3]。

篇(6)

        1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世界经济

        1.1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与信用危机。

        1.2世界货币体系紊乱各国货币汇率巨幅波动。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给国际经营和外汇兑换带来重大影响。虽然有段时期美元表现强势,但12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目前的1%下调到0~0.25%,近乎于“零利率”,则标志着美国的货币政策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似乎说明美联储将采取“量化货币政策”,即采取增加货币发行、降低利率手段来刺激经济,势必导致美元的的不升反降。美元的贬值,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风险。

        1.3世界经济步入一段时间的衰退。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系统的问题已经渗透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必然面临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主要体现在:

        (1)订单与消费急剧下降,众多经济实体面临经营困境。(2)裁员加剧,失业率大幅上升。(3)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由于世界各国的消费预期大幅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和各类产品的进口将大幅减少,原材料价格普遍巨幅下跌。

        1.4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消费者进行消费,往往都是建立在对未来信心的投资和消费上,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世界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企业破产倒闭、经济衰退、预期收入减少,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未来信心不足导致预期消费降低,消费低迷现象已成为阻碍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人们的信心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各国政府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

        2 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企业财务运行总体情况

        根据财政部汇总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月报资料分析,受国际需求萎缩,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财务运行总体情况下不容乐观,面临财务风险日益显现的状况。主要表现在:

        2008年前三季度,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急剧增加。净资产收益下降,股东投资回报水平降低。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股东累计投资的当期报酬率。2008年前三季度,企业净资产收益率6.4%,比上年同期降低1个百分点。

        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额规模增大,营运资金吃紧。2008年9月有,库存产品同比增长了42.2%,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24.6个百分点,快于2008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5.0%的增长率,已呈现库存积压现象。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8.0%,也比上年同期幅高出4.5个百分点。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增加,必然加大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利息支出压力增大。2008年9月底,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7%,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利息支出同比上升45.9%,息税前利润当于利息支出的4.9倍,同比降低了27.9%。企业偿债能力呈现减弱迹象,增加了企业信用风险。

        应交税金和已交税金增幅同时回落,应交所得税出现负增长。企业税金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截至2008年9月,企业累计应交税金和已交税同比增长18.4%和21.6%,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回落3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受利润下降影响,累计应交所得税甚至出现了5.5%的负增长。在国家统计局2008年9月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中,财政收入是唯一进入“偏冷”区的指标。

        3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正通过外贸,金融等途径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大产生了不可无视的重要外在影响。

        3.1坏账风险。据商务部数据,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坏账率增长了3倍左右。我国企业对美国出口八成上采用信用销售形式,欧美国家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时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外贸出口依存较高的行业企业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2007年,我国出口总值占gdp的比重高达37.5%,其中机械,纺织,钢铁,化工,轻工,电子等行业的出口额名列前茅。但2008年前三个季度,这些行业因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增幅急剧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此前被高速增长的出口销售额所掩盖的财务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3.2汇率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但给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出口造成压力,还使企业应收外汇账款等外币资产相对贬值。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自2005年7月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了19.25%,自2008年初以来就升值了7.14%。金融危机使得未来美元对人民币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3.3筹资风险。有些行业民营和外资企业居多,其中又以中小企业居多。这类企业日常经营和外资企业居多,其中又以中小企业居多。这类企业日常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较少来源于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等直接融资渠道,更多信赖于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受前期紧缩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暴跌,金融机构惜贷,企业正常经营受阻。

        3.4现金流量风险。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和偿还债务本息,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以上财务风险的共同作用,使出口课外依存较高的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难免陷入倒闭破产的境地。目前,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外向型加工企业,因现金流量不足而导致关闭破产的问题已经显现。

        3.5财务风险。企业财务费用大涨,利润空间被挤压,导致投资信心不足。许多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钢铁、石化、汽车,施工及房地产,对信贷资金的信赖比较大,因此财务费用对其利润的影响十分重大。

        汽车和房地产两大行业面临消费信心下降的严峻考验,其财务风险向上下游传递。经验表明,当外部经济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收入增长低于预期时,消费者一般会改变家庭支出决策,并首先考虑推迟甚至取消汽车、住房等特定产品的购买计划。这已导致汽车和房地产行业连续数月销售业绩低迷。而汽车和房地产普遍被视为各地区的支柱产业,其对零部件制造、钢铁、建材、施工、装修、维修等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度甚高,使其财务风险通过上下游传递而被放大,形成连锁反应。

        4 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应对不利导致的财务风险

        4.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财务风险增大。负债经营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但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度负债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一旦更不利因素产生时,债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财务危机,使企业不能正常运转甚至是破产。

        4.2企业投资不善导致财务风险增大。很多企业将资金大量地投资在回收期长、风险高的项目中,而一旦项目出现问题,企业资金被套牢,企业又无法及时筹集资金,造成无法按期偿还债务,正常的生产经营无法进行,企业最后只能坐以待毙。

篇(7)

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作为签约人的企业参与者是对企业进行了投入的要素拥有者,债权人作为要素所有者将资金借给企业后,与企业经营者形成了委托关系。作为委托人的债权人为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性和获利性,有权监督企业经营者对资金的使用,一个根本性的办法就是参与企业财务治理。虽然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取得固定利息收入和到期收回本金,不干涉公司的经营,债权的收益仅仅是合同约定的收益,但是债权人不承担剩余风险。就算面对那些风险较大的企业,在举债或发行债券的时候,通过风险评级机构的评级,不同风险等级的债权具有不同的收益率,在合约完全的情况下债权人依然不承担剩余风险。

契约的不完全性是由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正是因为现实的不确定和契约的不完全,企业经营才会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就需要有人来承担风险并行使剩余控制权。契约的不完全性意味着风险承担和剩余控制权的重要性,一旦某些重要的未来事件很难或不可能被初始描述而在合约中被遗漏时,控制权的分配就至关重要了,不同的控制权安排会带来不同的资金收益。由于公司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从而公司的经营风险也是变化的,这些风险是无法通过合约来规避。例如信用分级只能解决债务发生时或者对公司未来发展中预期的债权风险与收益配比问题,对于债务合同确立后的动态风险是无法涉及的,这时所谓的限制条款已经失去了意义。可转换债券和信用分级都是为了使债权收益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对应而设计的财务创新,这些财务创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债权的风险与收益的配比,还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在股东与经营者的博弈中,经营者披露信息的动机不足甚至隐瞒信息。经营者为完成所有者下达的经营指标,为了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经营者面对是经营业绩至上还是控制财务风险至上问题时,可能更多的倾向于前者,对于后者则更多的采取掩饰、隐藏等措施。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在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转移给了债权人。

总之,由于存在着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债权人的财务风险源自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转移,债权人承担了不该属于自身的财务风险。并且,随着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深,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越大。

一、治理权后置

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就是指在不完全的企业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决策权,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实质上是企业收入中排除了合同约定的所有固定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后的余额的要求权。企业的剩余不可能是确定的,因而剩余索取者才真正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本质上就是在既定的财产所有权格局下,如何在契约各方中有效地配置企业的所有权。在正常经营时企业的股东掌握着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的债权人只拥有依合同收取固定利息的权利。当企业不能支付到期利息、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已无法取得契约规定的收入,尽管事前的借款契约中有种种保护性条款,但资金一旦到了债务人手里,债权人便失去了控制,由于债权人治理权后置,正常情况下无法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这就为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提供了便利条件。此时,债权人承担了企业的全部经营风险。

从风险承担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相对于债权人来说股东或者经理所占有的剩余控制权太多了。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对公司的一切重大决策都拥有控制监督的权利。控股的大股东可以选择、委派、更换公司的管理人员。公司的经理在与股东的博弈中也能捞到一定的好处,可以说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几乎都在股东和经理手中。虽然债权人虽然可以在公司破产的时候通过清算程序把控制权掌握在手中,但是这种相机控制权只是能够保证事后的控制,却无法控制管理层以及股东在事前采取对债权人有害的行动,也就是说当债权人获得控制权的时候,他们的利益已经受到损害。股东只是承担有限责任也就是有限风险,他们会热衷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通过这种项目他们可以获得几乎所有的收益,风险却转移给了债权人来承担。

二、信息不对称

导致债权人权益受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债权人在与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和风险增加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通常用来描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中,由于所有者并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经营者利用自身直接从事经营活动,比所有者了解更多信息的优势,实际上支配着企业的财产,不受终极所有者的控制。对债权人而言,在借贷活动中,同样存在着债务人占有私有信息为特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股东和经营者比处于企业外部的债权人更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更了解什么样的决策对企业更为有利,他们往往利用私有信息的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谋求个人利益,选择有利于增进自身效用而不利于债权人的各种行为。缔约前,债务人知道自己的态度和能力,但债权人却不知道而只知道它们总的分布。缔约后,债务人知道自己是否尽了力,是否按与债权人的协约行事,但债权人却不知道,因为不可观察、不可证实,或者即使可以观察可以证实但成本太高。在不能正确比较众多借款人之间的信用质量时,债权人只能按照所有借款者的平均质量决定其贷款利率。

在贷款利率一定的情况下,信用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借款者认为按照平均利率取得资金不合算,从而不愿意从资金市场筹集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信用质量低于平均水平的借款者则希望尽量多地按平均利率筹集资金。由此导致信贷资金向低质量借款者流动,也就是说越是信用质量差的借款者越容易取得市场信贷资金。虽说债权人可以通过加强对债务人的监督来加以防范,但由于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的大事小事都实施监督是根本不可能,更何况监督是要付成本,有时这种付出可能相当大。可见,信息不对称为企业损害债权人利益创造了外部条件,债权人有着强烈的动机去了解公司关于重大项目以及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所有信息。

三、债权人对公司治理影响有限

主要表现在:企业制度改革滞后,国有企业对国家的依赖,约束软化,银行商业化改革不彻底,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尤其是债券市场发育滞后,不能形成对企业有效的治理,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在我国公司债务结构中,上市公司的债务明显低于非上市公司,原因在于非上市公司的债务约束是一种软约束,企业的控制权并没有随着债务的增加而转移到债权人手中。但上市公司的债务普遍较低,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的债务约束是一种较硬的约束,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要持续公开,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必须进行披露。如果上市以股权融资,由于在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控制权很难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变更,因此进行股权融资,经营者的控制权不受影响。如果以债权融资,则逼迫经营者去发现收益率高于资金成本的项目。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表现为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缺乏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仪用激励手段治理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进行约束,以完善公司治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制衡机制。

参考文献

篇(8)

1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比较多发的一种风险,是企业资产形式逐渐向资本转化的必然结果。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很多,多数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或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完善造成的。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关系不明确。基于企业所有制形式转变和管理结构调整,很多企业出现了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引入股份制以后,企业资产由单一的集体持有转变为多个集体或个人以股权的形式存在,变动性更大,流动性更强,并且逐渐由资产转变为资本。在这个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资金分配、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财务风险。另外,企业所有制形式的转变促使企业必须在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应运而生,但在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过程中,会造成很多企业的管理机构一时无法做出改变,出现机构混乱的情况。由于各个机构部门都进行相对独立的财务核算,机构的混乱造成了财务关系的混乱,甚至出现乱报账的情况。财务关系的混乱,给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如果混乱局面不能在短期内解决,那么会导致公司各方面运营失控,以致形成财务问题。

(2)投资和财务决策失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进行规模不等的投资,这些投资除了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之外,还可能造成企业资金的意外流失。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的投资行为带有较为明显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忽略市场规律的投资案例时常出现。一旦主观性的投资行为出现,就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投资行为的是市场经济规律和当时的市场变化情况,如果主观投资行为出现资金无法回流,企业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回报时,财务风险就出现了。此外,财务决策方面的失误也会给企业带来超出预期的财务风险,比如,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升级时,需要从金融结构贷款,这笔贷款数额较大,且周期比较长,需要企业定期归还贷款。这时,当金融市场发生动荡或金融单位贷款利率变化,导致企业负债意外增多,就会出现相应的财务风险。

(3)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专门的财务部门,负责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如果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做出应对和调整,以致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波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导致资金运作不畅,造成企业综合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出现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是我国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造成的,一般表现为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和监管能力低下等几个方面。财务管理系统出现问题,就会直接造成企业资金运作生涩,进而出现财务风险。

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长期进行常规的财务工作,对企业进入市场后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认识不够,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仍然采用落后的营销方式,导致企业出现大量的长线货款不能及时回收,有的甚至造成呆账、坏账,也是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2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的相关对策

(1)做好企业资产评估,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在股份制企业中,要定期进行企业资产评估,特别是对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评估,财务人员要对各类资产的分布和分配以及使用情况了如指掌,在遇到资产变动时,及时做出最正确的处理,保证资产不因处理不当发生损失,酿成财务风险。另外,还要从管理上下工夫,逐步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相关制度,制定详细和行之有效地财务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考核,不断优化财务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针对各部门间财务管理相对独立,且与企业总体财务管理机制存在不匹配情况,以致出现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账目进行清理,找出在各部门间形成的不良账目,并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同时建立一套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各部门都要遵照执行。

(2)提高财务决策能力,合理进行投资行为。为了防止财务决策失误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部门中积极推进科学的决策方法,使得财务管理部门能够把握好经济规律,根据市场变化,采用高效、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包括投资在内的各种资产运作行为作出判断和决策。在科学的决策下,企业还应进一步地规范投资行为,从公司的实际资金情况出发,克服投资时依靠主观和经验进行市场判断的盲目性和模糊性,做到资金精准到位,效益预期明确。在规范投资行为的同时,财务部门还应根据产品销售实际情况,调整资金回流速度,适当加快资金周转率,使得资金得到很好的流动,降低因资金闲置和滞留造成的财务风险。

(3)设立财务风险准备资金,合理处理财务风险。当财务风险不可避免的到来时,企业就要及时进行应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公司可设立专门的风险准备资金,以便在财务风险发生时及时弥补资金缺口,保证资金流动的顺畅。同时,在不显著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做好风险准备资金的管理工作,让这部分资金真正活跃起来,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万金油”,哪里发生资金问题,可以随时填补。另外,这部分资金的调配和控制一定要有严格的监管和控制,不能存在私自调用资金的现象。通过设立风险准备资金,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条增加了灵活的控制机制,财务风险的作用力和破坏力也就被削弱了。

3结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因素很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也比较大,在做好企业资产评估,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和运用科学手段规范投资行为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和财务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将变化的权利交给市场,将应对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财务风险不可能也不能完全规避,但运用宏观和微观的手段进行多方面的调控却可以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不断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可以占得先机!

篇(9)

关键词:

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管理对策

财务管理在每一个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医院个体管理中会存在很多财务风险,为了对各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需要完善财务风险,从风险管理现状入手,将具体管理对策落实到实处。通常情况下,医院管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会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在前期投入中如果不能有效的收回成本,必然对医院后续管理造成影响。

一、财务风险概述

医院的财务风险指的是医院财务活动中由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情况,进而出现极大的损失。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结构体系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比较多,医疗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医院负责人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对各项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和条件进行分析,将风险预防机制落实到实处,及时检测到不确定因素的具体表现,尽量减少财务风险,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的成因比较多,涉及到内部、外部等管理形式。由于风险种类比较多,必须对成因有全面的了解。以下将对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后续管理中需要对管理制度形式进行分析,按照财务风险的具体要求,必须对各种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保证制度形式的有序性。但是在具体管理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医生的行为无法得到控制,甚至存在谋取经济效益的情况,对医院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二)重视度低

医院领导对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重视度比较低,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记账管钱而已,没有对财务做出很好的规划和合理的调整,导致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医院相关部门的重视度对整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对策,必然对医院整体发展产生制约性影响。财务风险的重视度会出现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相关负责人对资金市场的发展机制缺乏长远的筹划,医院在资金流量不足的情况下可能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中,同时对银行借款过分依赖还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利息支付压力。因此风险重视度在整体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不能掉以轻心。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财务风险的意识薄弱是导致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受到医院性质的影响,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工作人员存在管理能力低的情况,滋生了很多财务管理风险。在医院财务管理阶段,很多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对新的会计制度和管理制度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日常工作仅留在表面,各项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比较大。此外医院没有确定切实有效的风险机制,奖惩机制和激励体系不健全,导致财务风险的动力低,降低了医院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针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结合医院当前管理现状,将具体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能力。以下将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风险的关键所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当前管理现状入手,兼顾到财务风险的具体管理形式,优化管理措施,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保证医院的一切工作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在建立财务风险机制的过程中,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设定有效的内部控制部门,发挥内控部门的最大化作用。最后要扩大内部执行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院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必要时要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系统,对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前对特殊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二)树立风险意识

由于医院管理中涉及到内容比较多,在风险管理中,部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度比较低,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部分医院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逐渐提升。因此在具体管理中需要掌握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势,从医院当前管理现状入手,强化风险教育,树立医院决策层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风险管理中,为了防止出现财务黑洞的情况,可以对药品和器械的购置采用竞争招投标的形式,采用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的形式,发挥风险管理系统的最大化作用。

(三)提升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医院整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实践。管理人员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系统的审核,严格执行债投标管理制度,考虑到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医院原有发展形式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投资预算规模,计算投资的建设后期和回收周期,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保证企业发展的有序性和完善性。

四、结束语

医院是高风险、高科技和高难度的行业,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社会发展中强化对财务管理的控制是当前财务管理的重点所在。在实践过程中要将财务管理放在首位,落实风险管理体系和具体要求。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在管理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降低财务风险,保证医院财务管理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医院整体发展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为医院建立高效的运营环境奠定基础,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陈香红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企业财务;财务风险;避免风险

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风险是无时不在的,无处不有的,这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关于风险的研究起源于德国,后来形成并发展于美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才得到了广泛认识。1986年财务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在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生存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时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财务风险亦称筹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受内部和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

一、财务风险综合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决策理论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风险广义的概念。其结果总共有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活动成果即收益;二是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能力。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状况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性或损失性、激励性。只有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要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必须要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各种特征,在掌握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及控制。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财务管理人员不可能在事前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4.共存性(收益性或损失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呈正比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反之,风险越小收益越低。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应对性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财务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在十九世纪就已经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是经营活动的副产品,经营者的收入是其在经营活动中承担风险的报酬。美国经济学家富兰克.H.奈特(FrankH.Knight)在1921年出版的(Risk,UncertaintyandProfit)一书中认为:风险是指“可度量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指不可度量的风险。风险的特征是概率估计的可靠性,概率估计的可靠性来自所遵循的理论规律或稳定的经验规律。与可计算或可预见的风险不同,不确定性是指人们缺乏对事件的基本认识,对事件可能的结果知之甚少,因此,不能通过现有理论或经验进行预见和定量分析在财务控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有: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在1948年创立的控制论;1932年FitzPatrick开展的一元判定研究;Altman在1968年首先创立的zeta模型等。总体看来,国外对财务风险研究起步较早,理论体系完善,应用领域广,且研究成果多且系统。如:国外的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还出版较多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说到,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文章认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密切相关。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内部控制是手段,财务风险防范是目的。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从而制约和调整企业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最终达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杜芳修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研究》中,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危机发挥预警作用。文章以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为切入点,采用规范和实证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紧紧依托财务危机的诱发源,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探讨。我国学者对于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解决机会都离不开规避的防范,观点不一,本文会在此基础上对问题提出对策。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表现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原因

(1)经济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及企业自身机制对筹资和投资的影响;(2)金融市场因素,主要是指金融市场的发育完善程度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变化;(3)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因素,如政治是否稳定、有关法律如何变化;(4)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主要指企业全部资源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资金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严重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从而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5)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规范性。(6)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

2.内部原因

(1)在筹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负债能力。(2)盲目投资,加大企业财务风险有很多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益,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期望通过扩大规模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3)企业管理的缺陷,放大了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1)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2)财务决策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3)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4)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5)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会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和效益。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

财务风险的表现多种多样,在我国企业中比较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具体表现为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投资回报率低。

2.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具体表现为资金匾乏,负债过度;信用等级低,融资能力差。

3.经济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具体表现为资产质量差,沉淀下来大量不良债权和“残次冷背”存货,资产周转率低。

4.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本积累率和销售增长率下降,业务不断萎缩,市场占有率下降。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技术方法

(一)分配法

分配法就是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一些方式来分散财务风险。

(二)转移法

转移法是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三)回避法

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和正确评估风险,是建立有效应对财务风险的前提。有以下几个方法:

(1)建立风险基金。就是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预备金。

(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

(二)建立财务风险识别预警系统

1.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组织规模不断变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这些都使得企业的管理也变得复杂多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具体的业务活动,了解和掌握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财务报表法,即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会计资料,确定企业在各种情况下的潜在损失和原因,对主要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已确定风险的存在和风险暴露程度。

4.2.2财务风险的预警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部地反映出来。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

(4)实施债务重组

在债务人陷入财务危机时,债务人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拖延,等到债权人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甚至宣告破产;二是债务重组,通过债务重组的收益减轻负担,获取生存发展的空间。而债权人同样有两种选择:一是强制执行债权直至债务人宣告破产;二是接受或提出债务重组。

(5)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

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3.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拥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充足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能及时发现并且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五、结束语

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它的成因的复杂性、效应的双重性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规避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加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财务风险控制得好,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如果一个企业对财务风险不重视,或财务风险分析出现错误,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当充分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措施来控制风险的发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熟练掌握财务风险控制的途径和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人员更要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保证企业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昌广勇.刍议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0(12).

[2]刘婧,王加青.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0(22).

[3]孙宁.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冶金财会.2010(03).

[4]勇.浅谈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6).

[5]王晓晖.AH天然气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研究[D].安徽大学2012.

[6]李雅凤.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7]沈隽.船舶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0.

[8]韩志芳.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J].现代农业.2011(04).

[9]夏亚军.对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

[10]安菁菁.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

[1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01).

[12]刘宁.论财务管理目标[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

[13]赵金燕,李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经济师.2010(06).

[14]赵艳欣.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河北企业.2010(05).

篇(11)

由于企业融资不当以及财务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就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进而使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下降,该种风险即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以及资本运营风险,它是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以及各种无法控制或难以预计的因素影响。

■一、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原因

1.1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现如今,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很难实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低股利政策与股权融资过高和风险报酬原理相违背,没有真正理解企业资金成本的意义。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认为:收益越高,风险就越高。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将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作为扩大企业利润的主要手段,那就会使企业的负债筹资增大。最后导致债权人要求企业追加风险溢酬,使企业的固定费用(如企业定期支出利息)增加。另外,投资者也会因为风险增大而索要更高的报酬,从而使公司借款筹资、发行债券以及股票的筹资成本不断提高,使企业只能依靠负债来支撑,这样极易爆发财务风险,且十分严重。

1.2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残缺不全,尤其是现金管理的随意性很大,根本不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标准与范围使用现金,坐支现金与白条抵库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已制定的制度有大部分内容由于陈旧过时,无法指导企业经营活动中一些新发生的业务。企业已制定的管理手册与规章制度的内容不细,缺少工作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具体内容,使实际执行常常遇到较大困难,进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2.1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当改变管理层的经营风格与经营理念,提高企业决策层的指导与监管力度,并不断创新与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与权责分配方法。在重视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环境。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和企业的每个员工、每个组织都有关系,企业的每个员工对内部控制都负有责任,同时也受其影响。所以,应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2.2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理财目标以及财务风险和资本结构理论密切相关。在融资时,企业应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运用适当方法确定出最佳资本结构,然后在今后的追加筹集资金过程中予以保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的现有资本结构存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应通过各方面改革与筹集资金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以资本结构理论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另外,还应确定出合理的负债比率或额度,以抑减企业财务风险。

2.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之前,应先全面梳理企业的现有业务流程,对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并观察这些工作流程都存在着何种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怎样的影响,然后根据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有效控制措施。如果现有规章制度缺少这些控制措施,应对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完整性、系统性以及包容性的内控制度。

2.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主要指企业在其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预警职能体系,它是使企业财务风险能够降低的关键所在,同时还是盘活企业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可以使预警分析能够充分的、正常的发挥其功能。另外,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是相对独立的,不受企业组织整体控制的约束。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成员是兼职的,主要由企业的经营者,具备现代经营管理技术与知识,并熟悉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管理人员构成。此外,还应聘请一些企业外部管理的咨询专家。企业预警机构可以独立开展工作,并只对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负责,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大多数日常工作可由企业某些现有的职能部门来负责。

企业实施预警组织制度能够使企业的预警分析工作更加持续化与经常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预期效果。另外,要重视风险分析机制,它的高效性十分重要,通过分析能够将对企业财务影响较小的风险迅速排除,这样企业经营者与财务人员就能够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然后经过重点研究分析,找到风险的形成原因,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当分析清楚风险的成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具真实性,从事该项工作的个人或部门必须保持较高的独立性。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预防、识别、处理以及控制,以最低成本保证企业资金运行的稳定性、效益性以及连续性,给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结束语

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与控制措施来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提供保障,还要在组织机构、监督检查以及预警机制方面形成配套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每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使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寅珠,张锐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