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2 15:01: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篇(1)

在我国大学生群体是较为特殊的,他们往往忙于过重的课业负担或者是研究,而对于体育锻炼多数人都忽略掉了,但实际上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健体魄则是必需的。

一、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分析

高等教育阶段,体育锻炼是学生学习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体育锻炼对于每个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形成也至关重要,大学阶段的体育锻炼属于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但能够提高其体质,同时学生还可以将体育教学中掌握的体育技能在锻炼中进行巩固,逐渐的培养起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还可以借助体育锻炼提高坚毅、耐力等,这些对于学生后续走入社会服务都起着积极的意义及作用。

首先,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每天都处于繁重的学习和研究当中,但是要学习和生活更好就需要以强健的身体作为基础,另外一个方面学生还需要有强健的身体去抵抗各种疾病,那么体育锻炼则是为学生健康身体打下基础的一个重要渠道。

其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心理素质,体育锻炼更深次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我们强健身体,在锻炼的过程中还考验着锻炼者的毅力和耐心等,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必然会造就一定的心理素质。比如,参加长跑锻炼能够增强人的韧劲和耐心,而这些品质反过来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及学习效率更高。

最后,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还可以是放松身心的一种途径、娱乐的一种方式,塑造体型的过程等等,所以体育锻炼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作用重大。

二、当前体育锻炼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领导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实际对于高校来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教学的,另外基于体育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各种积极作用,作为高校的领导是应该对公共体育给予足够重视的,但是笔者了解到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领导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都不够到位,这就会影响到教师体育锻炼监督指导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大学生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较为消极。

态度作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从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来看,其中男生比女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并且有将近一成的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3.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动机作为参于活动的内部动力,属于学生的内部思维,参与体育锻炼是的动力应该是由体育的功能决定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当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体测达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和态度,容易导致一旦学生体测达标后就不再参与体育锻炼的现象,自然也就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4.民族精髓体育项目锻炼参与程度不够。

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中乒乓球、羽毛球这类室内的项目较为受欢迎,男生则侧重选择篮球和足球,而武术等能够体现民族精髓的体育锻炼很少有学生喜欢,参与率非常低,很多西方的体育项目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欢迎,这种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受到西方体育文化排挤的现象必须要引起重视。

5.大学生对自主时间的安排存在随机性及盲目性。

当前的大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是比较充沛的,他们对于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也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却仍旧有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课余时间的自主安排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无法让自己自主的时间体现出实效性,在没法保证体育锻炼时间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的价值观念。

6.学生体育锻炼消费理念较为保守。

当前体育锻炼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跑跑步,踢踢球的简单项目了,很多高层次的体育锻炼项目都是收费的,但是当前的很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理念仍旧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非常的保守,很少有学生会在体育锻炼上进行消费,整体的学生体育锻炼很难向着高层次上发展。

三、改善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健康新的定义,健康已经不仅仅是“弱”和“病”的简单否定,而应该是身心上的良好状态。体育锻炼一方面能够促进身体的生理机能水平发展,另外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对素质性格的良性形成和发展,引导形成积极的心理。大学生作为较为特殊的群体,从身心上来看他们已经是成人,但是其却还没有收入,所以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体育消费有着一定的难度,那么要改善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存在的种种不足,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进行体育消费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作为高校来说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的体育场馆及设施进行完善,在资金和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的保证体育器材的完备,另外还需要对体育场馆的器材和环境做好保障工作,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器材需求的调研工作,及时的更新体育器材来保证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对器材的需求。其次,作为高校来说还应该积极的去帮助学生形成先进的体育消费理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娱乐、一种享受,是值得我们投入金钱和时间去换取健康的项目。

2.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作为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海报、体育课程等将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等健康的体育理念在师生中进行普及,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健康讲座中进行体育锻炼作用及意义的宣传,使得学生从观念及意识上去学会利用自主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积极的开拓、创新民族体育项目: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了当前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是不太受学生欢迎的,那么作为高校来说,其在民族体育项目传承方面具有不可妥协的责任,笔者建议高校可以选取出一些气氛相对较为活跃的民族体育项目,结合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新的体育项目的开发,从而去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民族体育项目锻炼中来,将民族体育的特色充分的发挥出来,营造出具有特色的体育锻炼氛围及环境。

4.高校应该定期的e办一些促进体育锻炼的赛事及知识竞答类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能够同知识竞答类的活动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及提升学生对体育的欣赏能力。

5.营造出全员体育锻炼的氛围:高校可以在学校食堂或者是宿舍安装上电视,定期进行体育赛事的播放,让学生每天都能够接触到体育,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面向学生宣传一些全民马拉松等项目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全民赛事当中,在高校中营造出全员体育锻炼的氛围,打造出和高校相适应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主动的投身到体育锻炼当中来。

总结:

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特殊人群,其健康程度是国家的发展及学生个人的发展的基础,所以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那么面对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种种不足,需要高校从软硬件各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篇(2)

1.课外体育锻炼形式

体育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组织课外体育锻炼,一般分个人锻炼、小组锻炼和集体有组织锻炼等几种方式。

2.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年级、班级组织下不受课堂常规管理及要求制约,比较自由,以个人需求为宗旨进行学习、教学和训练。

3.目前体育院校学生课外时间使用状况

体育院校学生除了要学好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熟练体育各个项目的技战术动作、裁判知识及教学能力。完成繁重教学任务、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只靠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而学生要弥补课堂的不足,强化技术动作,提高身体素质,更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和锻炼。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三所体育院校,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从上表四个指标的调查情况可知,三所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长期坚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都在40%及以上,而经常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28%,广州华院30%,华南师范大学28%;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20%,广州体院22%,华南师范大学22%;几乎不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10%,广州体院8%,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9%。从目前三所院校反映的情况,体育专业学生能正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概在70%左右,而偶尔参加和几乎不参加课外锻炼的在30%左右,以上反映出的三所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对于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采取合理的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4.合理、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高等院校教育学生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教与学的形式,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和技能外,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和训练,消化课堂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课外学习和锻炼,熟练掌握知识和动作技术。因此学校应引导教育学生认识到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性,并养成长年坚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1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完成学业很重要。

教师面向众多学生进行施教,就有可能出现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全部学生的情况,有些学生或许经过课堂教学无法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素质问题、领会能力,无法经过课堂教学就掌握知识和技能,另外个别项目教学周期较短,学生跟不上进度,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动作技能,有可能出现掉队现象。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参加学校、年级、班级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通过训练改正错误动作,熟练掌握正确动作。有时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改善,导致无法完成正确动作,不能单独示范动作,而影响学业,学校应对广大学生引导、宣传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善自己存在的缺点。

4.2培养广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院校应当正确引导、教育广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及重要性,使广大学生真正领会到学校的意途,用心自愿地、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而学校或年级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除引导之外还在于管理、教师指导等问题的落实到位,首先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并登记出勤情况,在综合测评、评先、评优方面给予一定的评选分值,其次对一些缺勤课外锻炼的学生,班主或成辅导员应及时了解情况,督促参加班级课外锻炼,并安排班干部对缺勤同学开展帮、带工作,使全班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另外应对每次课外体育锻炼安排值班教师,教师的参加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学习干劲。负责训练的教师应针对学生课外锻炼制订详细计划,编写每次训练内容和学习任务,以及待解决的问题,让广大学生体会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和价值。

4.3学生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学生参加正常的课堂教学由于自身的领会能力和身体素质,有可能无法领会知识和技术动作,根本不能完成正确动作。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由于教学周期已过,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单独停止教学、辅导某一个人。因此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于不受课堂常规、纪律的管理,学生可以放松地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辅导下学习自己欠缺的技术动作,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正确全面地掌握动作。

4.4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特点,对学生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的要求极高,由于各人身体素质不同,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给学生参加教学、学习技术、掌握动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欠缺,无法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而有效地、针对性地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不受正常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各人存在问题进行训练和辅导,解决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完善学生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

4.5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体育院校培养学生除了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具备一技之长,有较高专业水平,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根据目前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技术的时间单靠正常的教学时间的安排,要掌握全面专业技术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有一定难度,而组织广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和技术练习,可通过长时间的常规体育锻炼,巩固基本技术动作,提升技术动作和战术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能力。

5.组织体育院校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

体育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除参加正常教学外的另一种学习知识的课外锻炼方式,改进技术,提高身体素质,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并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在校期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和训练,而学校有义务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参加锻炼的好习惯

5.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是仅次于学校正常教学的另一种教学训练形式。

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的各门课程,并认真上课,教师的教学按严格的进度完成各教学内容,不能出现与教学常规不符合的各种做法,因此教学过程比较严谨。按规定内容较机械化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单一的流水式地接受教育能领会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只靠学生自身能力,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不受课堂常规制约,根据学生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5.2针对学生需求确定详细的教学、训练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于不受课堂常规的制约,可以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缺点进行教学、训练。因此组织课外体育锻炼的教师宜采取与学生座谈、交流的形式,咨询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提高的技术动作,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判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学生各阶段性的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保证广大学参加课外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正存在的问题。

5.3采取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性。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非正常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使广大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从学生利益考虑,而学生参加锻炼对自己的就业及今后人生有极大帮助,其次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使学生自愿积极参加而不是强迫学生参与,最后应让广大学生明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与教学训练内容、时间安排等,从增强学生信心,整个工作安排都应让学生了解和明白这项工作对每个人的作用,对自己的帮助和取得的效果。

5.4制定课外体育锻炼具体措施和管理制度。

5.4.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水平分小组锻炼。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主要目的与任务是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身体素质,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广大学生通过教学掌握动作技术,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正确动作,为了达到锻炼效果,确实解决问题,应把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按实际水平、需解决问题的类型进行科学分组,每组搭配一名技术水平较全面的学生,负责小组的管理及训练辅导,以好带弱,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5.4.2课外锻炼做到既有集中训练又能分开小组训练。

教师集中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解决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同时安排一些时间布置内容,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各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具体每周有一两次教师集中训练,两三次各小组训练。

5.4.3执行严格考勤制度,表现情况与综合测评挂钩。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首先让广大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参加每次训练,其次安排各小组长严格实行考勤制度,规范学生自觉参加锻炼,另外每月总结全部出勤情况,表扬积极、认真的学生,督促欠缺的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后总结全体学生一学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并统计学生的出勤率。

5.4.4进行课外锻炼的各班级安排教师负责训练工作。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为了达到训练效果,真正让学生感觉到本工作的有效性,保证课外体育锻炼能长期开展下去,成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班级应配备一名有责任心、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使学生体会到课外锻炼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6.结语

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广大学生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必须掌握知识和专业技术。学生的知识来源除了课堂学习外,学校应更广泛地为学生提供努力学习的机会,采取各种途径向广大学生传授知识。因此体育院校在当前形势下除了要组织学生参与正常课堂教学外,应更注重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利用课外锻炼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采用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亚洲.谈职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康春兰.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自然科学),2004(6).

篇(3)

一、研究目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使得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愈来愈高,高中生长期的心理压力困扰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现象的产生。本文选择了“体育锻炼与高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一专题研究,旨在对造成青少年心理压力的诱因及其解决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广州和北京两地的异同点,以探讨不同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经常参加者在心理压力的诱因和困扰程度上的差别,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以便寻找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张小燕博士提供的“青少年的生活情况问卷调查”对京广两地的200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该调查问卷已被社会和体育科研部门认可)。共发放问卷2009份,回收1968份,回收率达98%。去除无效问卷32份,有效问卷1936份,内容效度为8.43,问卷调查效度较高。为保证问卷调查的信度,通过对136位学生像个两星期的反复测验,r=0.957,(P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以得到丰富文献资料及理论依据。

3.数理统计法。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程序进行分析处理。

4.测试对象。北京4个城区的普通中学,从高一到高三年级的1040名16-19岁的学生,广州地区的969名16-19岁的学生,共计2009名测试对象。调查中我们将那些每周除体育课之外,还参加体育活动2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受试者列为经常运动群体,不足上述要求者为不经常运动群体。对这两类群体进行测试分析对比。

三、结果与分析

1.京广两地青少年心理压力的诱因及其困扰程度对比。我们根据当前的社会现状将有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的种种因素归纳为12种,即1.家庭,2.学业/功课,3.考试,4.同学关系,5.师生关系,6.朋友关系,7.生理问题,8.金钱/经济,9.个人前途,10.情感问题,11.环境污染,12.黑社会。让受试者根据每种因素对自己心理的困扰程度由轻到重进行回答,将回答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按地区来看,北京和广州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压力的人均在80%以上。从困扰程度来看(表1),除了环境污染一项北京学生得分高于广州之外,其余项均是广州学生得分高于北京。两地前3位诱因完全一样。

表1 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几个主要诱因对比

2.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诱因及其困扰程度的比较。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将受试者分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者和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者两个群体。表2是北京地区1040名青少年不同运动群体心理压力困扰程度的比较情况,可看出在12项压力诱因中有9项是不常参加运动群体的压力困扰程度高于运动群体,并在前6项主要诱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2 北京青少年中运动与不运动群体主要心理压力困扰程度对比

表3是广州地区969名青少年不同运动群体心理压力困扰程度的比较情况,可看出在12项压力诱因中有10项是不常参加运动群体的压力困扰程度高于运动群体,并在第1、2、3、4、6、7、9项主要诱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参加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压力的缓解和减轻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经常合理地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表3 广州青少年中运动与不运动群体主要心理压力困扰程度对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1)北京和广州两地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在困扰程度上广州青少年略高于北京青少年。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诱因是考试、学业、个人前途、家庭、金钱和环境污染等;(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其心理压力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者。

2.建议。(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学校应适当增强青少年体育运动锻炼,促使其身体和心理能够正常、健康地发展;(3)学校除了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还应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青少年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梁燕:《青少年心理健康蓝皮书》[J].检察风云,2006(8);

[3]欧阳霞:《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探析》[J].青少年研究,2005(1);

篇(4)

体育锻炼是强身健体的一个重要途径。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素质好才能很好的干革命。自我锻炼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理论,独立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自我锻炼是一种意识,体育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这一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这种意识,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奠定基础。

1 自我锻炼的必要性

我们简单的介绍了自我锻炼的定义,那么教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这种意识呢?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不注意学生的锻炼,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对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动作的示范都采取应付的态度。一些本来喜欢体育的学生也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知识传授而不知道该怎样进行锻炼,甚至不知道该练什么。这样就导致了部分学生锻炼的热情慢慢地消失殆尽。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方法缺乏正确的理解,教师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由于这样的一种恶性循环,很多学生和家长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体育不好没有关系,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能照样升学,照样找好的工作。需不知,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好的身体,学再多也没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学毕业后面临的可能是继续学业和放弃学业的选择,如果继续学业,学生还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培养自我锻炼的意识;如果放弃学业,那么就可能不能再接受指导。因此在中学时期培养好学生的自我锻炼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事情,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2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途径

2.1 明确锻炼的目的

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来学习,也就是说体育锻炼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与学习文化知识是不冲突的,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好好学习。如果没有锻炼好身体,那也就不能有效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不断地灌输这种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是对他们自身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只有明确这点后,学生才能将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自主的锻炼行为。比如,我们教师在教速度、耐力、力量项目时,可以启发学生平时在家里利用一些可利用的东西来进行自我锻炼。

2.2 加强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锻炼活动,教师应该积极的挖掘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对这种兴趣进行培养。兴趣是我们最重要的老师。当学生确定了感兴趣的体育锻炼时,教师应该给出一些专业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参与锻炼。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监督学生进行持续的锻炼。当学生锻炼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应该给予鼓励。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小型对抗赛。例如,在教接力赛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接力赛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技巧,然后让感兴趣的学生分组来进行对抗赛。通过这样一种比赛的形式,学生会对接力赛更加感兴趣。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推荐他们参加一些活动。例如可以推荐跳跃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参加跳高训练或者篮球训练,可以推荐身体柔润性比较好的学生参加舞蹈训练训练等。

2.3 督促学生形成锻炼的习惯,形成身体锻炼需要

身体锻炼的需要是指学生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引发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的感觉。经常锻炼能够加深对体育锻炼本质、作用和目的的认识,从而强化锻炼的动机,形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教师可以督促学生每天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进行锻炼,是学生无形之中形成锻炼的习惯。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学生就会自主进行锻炼。体育教师应该在这个习惯形成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起床后进行半小时的跑步或者其他运动。早起参加运动能够使学生一天的精神充沛。

2.4 加强奖励政策

体育锻炼和文化课的学习一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和技巧。但很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为体育又不是一门主课,没必要那么重视,因此本来有热情的学生也会不注重了。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应该像文化课一样进行一定的奖励政策。文化课学习成绩好可以得到老师、学校的表扬,体育锻炼坚持得好的也应该得到老师的奖励,同时学校每学期也应评出“体育之星”,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正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去锻炼形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结束语

体育锻炼是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大事。中学生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且中学生的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坚持体育锻炼就是坚持拥有好的身体来参加学习工作。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向学生阐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

篇(5)

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乳腺癌手术患者64例,依据护理方法将64例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试验组32例,年龄35~76岁,平均(56.7±4.6)岁。参照组32倒,年龄34~77岁,平均(57.6±4.8)岁。以统计工具对试验组和参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检验,差异无统汁学意义,可作为本次研究的参考资料。

方法: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为患者进行口头宣教,并为其发放健康手册。试验组予以患者健康教育,详情护理工作包括下述内容。首先成立健康小组,并为其讲解患肢功能锻炼的相关流程。在患者完成手术后24 h,对患者的腕部和手指进行活动;同时可以让患者屈腕和握拳。患者完成手术后2d,进行上肢肌肉收缩练习,利用肌肉泵的作用加快血液和淋巴循环速度,在此期间,还需指导患者进行伸臂和屈肘,而后逐步向肩关节过度。患者完成手术5d后,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练习,与此同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斜方肌和三角肌锻炼,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此外,还需指导患者进行肘部运动和肩部绕环运动。讲解乳腺癌疾病的相关知识,加深患者的进一步认知,从而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缓解,提高锻炼依从性。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训练期间,需对有误患者进行改正,并告知患者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指标观察:统计试验组和参照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患者经健康教育后可自主进行功能锻炼,并严格遵循要求,视为完全依从;患者经健康教育后需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视为部分依从;未达到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的标准,视为不依从。依从率是完全依从率和部分依从率之和。

统计学方法:由SPSS 19.0进行检验,依从率为此研究的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用检验x2,P< 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试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依从性较好31例,依从率96.9%;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后,患者依从性较好25例,依从率78.2%,组间数据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篇(6)

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本病的治疗除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外,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一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康复训练尚未纳入到医生工作中[1],基本上由护士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督促患者完成,但是护士因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对患者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康复指导,若盲目地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加上患者及家属也是被动接受,不仅会因锻炼方法不当而造成严重并发症,后遗症以致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为使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了“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71例,其中男53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39例,高处坠落23例,重物砸伤9例;手术治疗52例,保守治疗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外伤所致胸腰段椎体骨折;②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③均经CT确诊;④无神经症状;⑤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严重内科疾患。将符合条件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对照组由医生、护士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无系统计划、无训练要求,家属一般不参加,患者也只是被动接受,康复训练教育不系统不全面。实验组方法:⑴患者入院后,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⑵责任护士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等,然后将收集到资料与患者、家属及经治医师核实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状况,确定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全面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制订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计划由医生、护士、患者各执1份。⑶进行康复训练时先由医生在病床边亲自为患者示范康复训练的项目,并对护士、患者、家属讲解目的、注意事项。如在指导患者执行垫枕练功自身复位法时,医生一定要讲明垫枕复位的原理,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把枕头垫在伤椎后凸畸形的部位,高度宜逐日增高,由开始时的5-8cm,适应后1周内达到15-20cm并保持,以避免因垫枕位置不当或高度不够而影响椎体的完全复位[2]。在患者接受指导后,医生和护士要耐心聆听患者的感受及家属的建议,对每一个问题找到最适当的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法。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责任护士要经常检查患者执行情况,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和针对性指导,并定期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效果评价。⑷医生、护士根据患者所处疾病的不同阶段,不断修订、充实、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在伤后早期,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伤后第二天,只要患者伤情允许,即可指导患者开始腰背伸肌功能锻炼以促进腰椎骨折的复位;8周后,经X线检查骨折复位满意者,可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出院时应告知患者仍需康复训练的项目及注意事项。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⑴功能恢复的情况。伤后3-6个月进行评估,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腰部活动不受限,恢复工作,能坐2h以上无明显腰背部疼痛无脊柱畸形;良: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可从事轻体力劳动,坐卧2h以上腰背部疼痛明显、脊柱轻度畸形(后突角小于10°);差:腰部活动严重受限,生活可以自理,腰背部经常疼痛、脊柱明显畸形(后突角大于10°)。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压疮、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腹胀及便秘、泌尿系感染等。⑶康复训练掌握情况。将康复训练内容接受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并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内容,能较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差:患者能复述内容不足50%,不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

1.2.3 数据处理。数据经过归纳整理后,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8 51.43 13 37.14 4 11.43

实验组 36 29 80.55 6 16.67 1 2.78

注:2组比较,P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有 无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4 11.43 31 88.57

实验组 36 0 0 36 100

注:2组比较,P

表3 2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9 54.3 11 31.4 5 14.3

实验组 36 30 83.3 5 13.9 1 2.8

注:2组比较,P

3 讨论

胸腰段一般指胸10~腰2段脊椎。此段结构有三个特点:①其上为较固定的胸椎,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活动应力易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易集中于此;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胸腰段脊柱在结构上的三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3]。因此胸腰段椎体骨折不论是在日常劳动中还是在交通建筑事故中均较为常见,且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如治疗和护理不当,将遗留棘突后凸畸形和慢性腰痛,甚至不同程度的残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其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接受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健康教育是由责任护士实施,由于受经验、知识水平、责任心的影响,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个体、职业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传授相关知识给患者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4]。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专业性较强,护士对该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甚少,因此需要医生的参与,通过医护合作为患者提供正确而详细的康复指导。传统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往往以自己的工作为中心,不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只是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5]。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患者主动自觉的参与和家属的监督协助。

我院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的“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即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就将医生的正确指导性、护士的监督示范性、家属的协、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个体差异性有效地结合起来,由医生亲自示范康复训练动作弥补了护士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不足,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效果;患者由于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热情提高了,对康复训练的内容掌握的更好了。再加上家属的协助与监督,避免了在康复训练中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正确性认识不足导致的盲目接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及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四位一体”健康模式应用于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俊.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 尚天裕. 中国接骨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1

[3] 胥少订,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98.

篇(7)

一、转变教学观念,对体育教学产生新的认识

以往情况下,体育教师只是看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对于课堂之下的体育锻炼不够重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锻炼之后,在闲暇时间内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导致了体育课程过于形式化,难于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看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还要看重学生在课下的锻炼情况,鼓励学生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质以及免疫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更加科学

很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不够科学,产生了相反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锻炼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锻炼习惯,使体育锻炼达到良好的效果;其次,教师要设置锻炼的时间,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锻炼,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产生良好的效果;最后,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学生对锻炼的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发挥教师的重要性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初中生的年龄不够大,很少具有坚持锻炼的毅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坚持锻炼,与此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坚持锻炼,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总体来说,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不是在短期内就能显现的,这就需要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只有师生之间共同努力,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篇(8)

一、对于职业院校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有关概述

兴趣是指的一个人对于某项事物的一种特殊感情,它指引着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向以及日常动向,而体育兴趣是指得一个人对于某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他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项体育运动上。而职业院校对于学生对于体育课兴趣的培养将是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各项才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

当今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容易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一些学习上或者其他的一些休闲娱乐上,因此可能造成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身为当代的大学生,由于经历过紧张的高考学习以及上大学以后的宽松制度,因此很有可能造成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忽视,体育课的选择仅仅只是为了能够修满大学制度里所要求的学分,而不能真正的领会到体育课选择的真正含义。因此,职业院校在对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于他们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的激起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在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所提高,积极响应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各项体能的要求和发展。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所提高,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激起运动的热情,加强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得同学们能够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师指导下,能够更好的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培养自身的体育兴趣,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

面对如今大学生身体素质低下以及对于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忽视,因此我们需要结论出一定的方法去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接触和理解体育课对于我们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增加职业院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若想要提高职业院校对于体育课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多次的正面宣传,使得同学们能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让同学们能够有一定的意识,明白体育课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学校对于学生的学分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同学们的身体起到了一定的健康和保护作用,积极的响应同学们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呼吁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其次,职业院校的有关体育部门应当不定期的举行一些关于体育项目的比赛,或者关于体育知识的相关游戏小竞赛,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有关体育知识方面的了解。比如说一些接力赛,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友谊,而一些关于体育知识的游戏小竞赛,在休闲娱乐中能够使得同学们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到了关于体育方面的一些小知识。体育锻炼不仅仅可以增强体质,帮助同学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它还可以帮助同学们陶冶情操,使得同学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最后,对于体育教学方案也应该有一定的改进和措施,对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单纯仅仅是对某项运动技能的讲解,在单一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增添一些讲解环节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性,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的去听教师的讲解,除此之外,还应当在讲解过程中增加一些关于小游戏的互动过程,比如在讲解篮球运动中投篮的技巧,不应该仅仅是教师做示范,学生在旁边看着,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的投篮机巧后,能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投篮技巧大比拼,使得每个同学都能够在体育实践中得到相关体育理论知识的实践,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因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以及授课方法有一定的提高。

提高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好的身体素质,积极的响应国家对于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要求。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有效的帮助当代大学生陶冶情操,在增强他们的体魄的同时,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三、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对于体育课兴趣的重要性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有效的帮助了学生增强体魄,使得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更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在体育运动中,我们能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运动友人,从而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体育项目中,体育锻炼更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关系,能够有效的改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得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因此从基本上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使得同学们能够在锻炼中明白一些关于体育的一些小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运动信心,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好的融入体育锻炼中。

总结:

体育锻炼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所提高,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职业院校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应当采取贴合实际的方法,并具备针对性的小学手段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篇(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8-184-0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安吉县昌硕高级中学学生晨间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有关学术研究资料的阅读,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查阅了10余篇有关论文,为论文的撰写确立一定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总共发放150份,回收148份,其中高一55人、高二65人、高三28人。回收率为98.7%,其中有效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为98.6%。

(3)数理统计法

根据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常规处理,用作分析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晨间体育锻炼现状

(1)参与晨间体育锻炼的学生的基本情况

表1晨间体育锻炼参与者的基本情况(N=133)

调查发现(表1),参与晨间体育锻炼的学生中,男、女生基本一致。从参与者的身体健康自我评价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身体状况都适宜参加体育锻炼。

(2)学生进行晨间体育锻炼希望的项目

表2学生进行晨间体育锻炼希望的项目可多选(N=133)

表2显示,学生参加晨间体育锻炼的活动项目排在前4位的是:(1)篮球(2)跑步、(3)羽毛球、(4)乒乓球,再依次是跑步、足球等。学校可依此来安排晨练活动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运动项目来进行分组练习,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晨练的热情。

(3)晨间体育锻炼过程的调查

表3晨间体育锻炼过程(N=133)

调查显示,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强度规划、准备活动方面不够不合理,缺乏科学性(见表3)。学校应该加强晨练活动的宣传,加大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每位同学都能列出计划,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在学生进行运动的时候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使得锻炼更加科学。

(4)晨间体育锻炼效果的调查

表4晨间体育锻炼效果(N=133)

据表4所示,对锻炼效果满意的同学仅占22.6%,而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认为锻炼的效果不明显;有53.3%(经常受伤9.0%,偶尔受伤44.3%)的学生在运动中有过受伤经历。锻炼的效果一方面在于自身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要长期,持续的进行才能看的到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体育锻炼缺乏科学性,使得大多数同学锻炼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2学生晨间体育锻炼意识情况

(1)学生对体育及晨练的认识情况

表5对体育及晨练的认识情况(N=146)

表5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但在如何看待晨间体育锻炼这一问题上,反映出虽然学生普遍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但是没能够把这种意识和晨间体育锻炼结合。学校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当中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晨间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样才会提高学生参加晨间体育锻炼的热情。

(2)晨间体育锻炼的目的

表6晨间体育锻炼的目的可多选(N=133)

由表6可见,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参加晨间体育锻炼的目的也不同,这说明学生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2.3影响学生晨间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表7影响晨间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可多选(N=146)

通过表7可以看出,天气因素是影响学生进行晨间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原因,占61.0%。天气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在组织和指导上,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安排体育锻炼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加强体育指导使晨练活动更加科学。

2.4学生对于晨间体育锻炼的要求

表8晨练的最佳形式(N=146)

表生对晨练的要求可多选(N=146)

通过表8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晨间体育锻炼的形式以及内容能有所改进,超过半数(56.8%);也有25.3%的学生希望按运动项目分组。学生方面的要求,在希望自由选择运动项目,有组织的进行晨练活动,等方面(见表9)提出了要求。学生对于晨间体育锻炼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想主导自己的观念,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有利于晨练活动开展并且切实可行的都应该被支持,学校应该采纳学生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使晨练活动更加科学的开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晨间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晨间体育锻炼参与不积极。

(2)影响学生进行晨间体育锻炼的最大原因是天气和必要的组织保证。

(3)学校在晨间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及内容有待改进,同时在建立制度;教师的指导方面做得不够。

3.2建议

(1)学校要加强对晨间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

(2)学校要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晨间体育锻炼,使晨间体育锻炼开展的更加科学化。

(3)学校要改变现有的晨间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把学生喜欢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和形式加入传统的锻炼中。

篇(10)

2 研究对象、方法和时间

2.1 研究对象

苏南地区随机抽取7所学校的学生、领导、教师,其中农村与城市高中、初中、小学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一所,并在各校随机抽取30名学生和5领导或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210名学生和30位教师或领导)。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两年来国内与本研究相关的三十余篇文献资料。

2.2.2 调查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共向调查学校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38份,回收率99.2%,走访或电访学校领导或教师20人次。

2.2.3 数据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对回收有效问卷运用统计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2.3 研究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4月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学生对体质健康重要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参与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思想基础。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说明通过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已普遍对体质健康和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

3.2 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与什么有关

从表2中看出,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与“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分别是60.5%、55.5%。说明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与学校教育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很重要。

3.3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容、形式、锻炼周次数、时间及强度

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以趣味性较强的“球类”和时尚的“健美操”为主,分别是52.1%、22.3%,而枯燥的田径则不受欢迎只占10.5%;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多数是与同学一起或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别是65.4%、18.1%,说明学生依赖性强;1/3以上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不足3次,这也就是每周上体育课的时间,其中有3.3%的学生不参加体育活动;近1/3的学生每次平均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于30分钟;有81.9%的学生不知道活动中应该如何掌握运动强度。以上说明,目前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教育部规定的“在校学生每天应有1小时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已成为影响学生体育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3.4 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从表4中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学生任务重”和“家长不支持”分别是61.7%和48.7%。这主要是现在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要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

孩子们的业余时间被各种文化补习班填充得严严实实,家长们关注是孩子的前途,是智育,是升学考试,体育锻炼依然处于遗忘角落或无暇顾及。

3.5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要动机是“锻炼身体”、“兴趣爱好”和“缓解学习压力”分别是83.6%、58.4%和50.8%。从总体上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的主流是健康的,绝大多数都能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调查中也发现仍有24.3%的学生为应付考试,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要使中小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目前,通过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引导,中小学生已普遍对体质健康和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学生受学习任务重、升考试压力、依赖性强等诸多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如人们对体育的不了解甚至误解,大多把体育理解为金牌多少和胜负几何,而对体育在人生中的意义知之不多;学校中不重视体育,忽视体育的现象仍很严重等等,不一一而论。以上诸因素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上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使得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不高,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造成认识与实践的脱节。已成为阻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因此,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充分认识提高青少年学生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充分关注人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责任感,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推向纵深。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养成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4.2 建议

4.2.1 在学校体育中强调人文精神

要想有效的发挥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终身健康与终身体育意识、行为和能力方面的作用,就必须从每一位学校体育工作者,每一堂体育课,每一次课外活动入手,将人文精神落到实处,增加体育人文精神的含量。

4.2.2 加强体育的社会和教育功能的宣传

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家长学校、家访形式,对体育的社会和教育功能的宣传,使公众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人生观,呼醒大家对体育、文化和教育相结合的重视。

4.2.3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关注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由中考、高考的竞争带来的沉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4.2.4 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篇(11)

何谓终身教育?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终身教育作为现代教育观念,从而使其成为世界教育领域中的主导理论。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体育工作者据此广泛推广终身体育教育,进而终身体育成为国际现代体育教育理论的代名词,终身体育为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开拓了天地。终身体育教育在我国被认可的历史还不算长,但是已经成为主导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教育就是指一个人一生中要将体育教育连续进行,即一个人从出生时刻起就应该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自身体育素质,直至生命终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终身体育教育并不是体育教育的总和堆砌,而是将其当做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这个过程包括学前体育教育、小学体育教育、中学体育教育、大学体育教育以及成人体育教育各个阶段。终身体育教育倡导维持良好的身体条件,以适应社会变化,改善生存条件,更好地生活。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构成部分。二者互相联系,紧密配合才能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只重视学校体育教育,而且体育教育很多时间只停留在学校体育教育上。传统观念中,体育教育只是从幼年时期开始,之后的15年或者20年中学生断断续续地接受体育教育,然而体育教育永远让位于文化教育。其后离开学校之后,体育教育只是成为学校体育的一种延续,这种延续不过是所学体育知识的实际应用,而这种实际应用往往并未落到实处,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没进行体育教育的延续。这是我国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长远发展来讲,终身体育教育意义依然重大。随着社会发展,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精神紧张、肥胖等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发展。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医疗方法外,增加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尤其需要增加体育锻炼,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旨在于此。不得不说,我国当前的全民健身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举世瞩目,但远远没有形成国外全面健身的高度。一方面表现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少,而且集中在老年人,年轻人以各种理由逃避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对体育的投入不多,体育设施缺少影响全民健身的开展。一朝一夕之功并不能改变以上局面,只有全局动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完成。高校体育教育是庞大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责无旁贷。如果高校阶段能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极为有利。终身体育不论从其前身意义和后期发展的意义都能满足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和要求。终身体育理论在实践上和体育理论上都有待于体育组织与体育教育组织去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广泛地开展和推广。

学校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自觉性调查,小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佳,大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后。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经历高考后,在内心中已将体育锻炼排在最后的位置。若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必须使他们从内心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就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试想,若他们大学时期都不乐意参与体育锻炼,毕业后的繁复事情更不会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具备终身体育的观念呢?高校体育教育者要对教学对象有深刻的了解。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在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并没有深入理解体育锻炼和玩耍的区别,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跑跳,所以这需要他们了解体育锻炼的实质和内容。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尽管意识还不太成熟,但是由于自身身体发育成熟,思维逻辑也已经成熟,他们已经或多或少有了体育锻炼的愿望和喜好。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我们应该使他们已经形成的关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化,并且能深入内心,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所以观念教育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