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非财务的财务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存国库预算,主要以集中支付为主,遵循预算执行是出于对国库预算的忠诚表现。且国家对科研方面资金很重视,任意项目经费都跟有相应的经费管理策略,单位应该每月对财政部门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众多的改善使科研单位面临巨大挑战,古老的模式在诸多层次上早已不能对口现在先进管理方法的条件。
一、如今科研经费分配面临的难题
目前的科研项目很多在验收后掌握的,只在乎成果,却毫不在乎在进行的阶段。其仅仅在立项时规定比较严,立项后却对不重视项目进行过冲的实时治理。科研资金需由相关人员审批,但是科研治理部、项目归属人、财务管理部门三者认识上存在差异导致项目支出的随意性和无序性;科研经费管理最主要的就是做好预算和执行,每个项目都有其不可预见性、研究的特殊性及复杂性,所以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往往很难,虽然难题比较艰巨,但也不是不可突破的;其次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往往有偏差。因为财务仅了解资金总数,没有清楚科研资金完全的的预预计状态,造成项目治理和资金治理毫无关联。并且财务部门所执行的会计制度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设置的差距,使财务部门按会计预算所提供的信息和预算可比性较差。种种因素不仅阻碍了经费在科技层面的使用,使科技前景不明朗,而且挫伤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的进取性。
二、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些难题
(一)加强建设经费管理制度
在课题经费预算方面,财务人员往往在课题经费达到了成本单位后,课题组员进行项目开支时才去了解课题的部分情况,然而项目预算在立项时却早已编报完毕。由于财务部门在项目评估方面,对资金运作、费用的开支以及国内外科研项目对资金需求管理的预算评估的缺乏,导致预算编织的不合理、不科学。为避免类似情况的频繁发生,我们要统一规范科研预算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制定相关项目经费的实施细则。财务部和科研部互相协作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按照项目的管理进行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各类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的规定,使科研经费的运用更加灵活、合理。同时,项目负责人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经常沟通保证信息的一致化,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科研经费决算报表编制要以财务数据位标准
现在很多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在科研经费决算报表的编制上常常由课题组成员据开支情况自己填表,基本抛开了财务账面上的数据。在加上受自己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对科研经费在财务上的管理缺乏较为正确的认知,常常会出现报表数据和财务账面上的数据不一样;有些支出被随心所以塞进报表项目;或者自己大致估计一下自己的数据就填上算是完成等现象。他们会以为既然科研项目已经完成了,钱也花了,放在哪都一样,等结了题再说。但是,一旦审计部门要求拿出审计意见是,那些人才意识到课题预算的严肃性。自行调整课题预算或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后果可想而知。故此,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以及教研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决算报表制的严肃性,必须要以正确、完整的财务数据为依据,再由财务的负责人签字。
(三)提供科研项目和资金预算的共同区域
现在科研资金的安排正在往管理型发展,而如今网络信息传播的飞速成长,使用网上信息传输可以对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措施。
(四)加强对经费预估的治理
治理好对经费的预估,就绝对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各个层面有据可依,这样就避免某些人钻空子,从而达到预算的真实可靠性,当然这个标准需要管理部门根据实时情况进行协商定制。
(五)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项目
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过程应该贯穿项目开始的开始和结束,每个环节都应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参加,以此保证管理的准确。
(六)使用特定的人员对科研资金进行治理
借、贷、余这三栏账不能很好的归纳出科研资金的具体去向以及效益,故此科研资金的治理,会计资料的整理、分析、预判和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曾经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总结、分析和归纳,这样才能做到以后的工作越来越有效率。 科研资金的合理治理、科学使用,直接的左右着科研的层次高低。同时也左右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所以,在科研工作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经费的管理,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是很有必要的。
(七)提出各项资金花费绩效评价制度
如今科研项目制在乎的是最后的结果,却忽视了科研资金的绩效测评,当有的项目不确定要不要支出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对需要支出的项目,支出后却对测评制度的填写不明确,故此我们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测评制度时不我待。绩效考评的范围来源于财政的拨款,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每个项目应该遵循此文件,及时的对科研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考察,争取提升对经费的使用效益。如此一来,各个项目对制度与体制有了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遵循这些制度和体制,真正工作起来就不会模棱两可,这样员工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八)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其实在实际经费管理过程中,非常正常而且经常性的支出,不是预算少就是不允许支出。例如人员经费,接待经费等杂项的开支方面。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人员经费的开支仅仅限于参与在此项目研究的博士、硕士生,且比例不能超过15%。然而,根据实际情况一个实验的完成,往往有时间连续性的要求,必要的时候还要加班加点多劳多得也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不应该规定的太过严格。还另一个方面就是提到的接待费用的问题,众所周知只有交流才能实现知识和想法的共享,科学研究需要同行直接相互学习的应该允许其在项目经费上开支。然而在编制预算上去没有该项目的支出,执行起来不规范,更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违规行为。这是更好管理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路上的一大障碍,还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国家的支持更能体现出国家对科研项目的重视,员工的积极性更会越来越好。
三、结束语
总之,科研经费财务的管理这条路还有很长,随着在实际的国情和实际的工作中制定出各种适应自己发展的完善体系,科研经费财务的管理将不会是大问题,只要实现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管理,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在加上各项项目经费支出的公开透明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科研经费财务的管理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王义明,范静。科研经费管理中知识管理方法的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5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慢慢改变我们的生活,在高校财务管理方面,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网络技术相碰撞,产生了网络财务的新管理模式。网络财务管理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时在线进行各项管理工作,形成高度集成的新型财务运行系统,为高校收费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使用学生收费管理系统管理高校收费成为必然趋势,促进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特别是收费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完善。
一、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浅析
1.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在新学年开始前,财务处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新学年新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在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里进行部门、专业、班级的设置。待新生录取工作结束后,根据学工处及银行提供的信息,在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中增加新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专业、班级、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学生信息数量庞大,一般制作成dbf文件直接导入系统中。2.应收款的编制。根据物价局相关收费标准的规定,在不同专业的收费项目中录入相应的名称和金额,编制成表导入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里生成应收款。可以在日常事务处理的应收费用管理模块里按学院、系科、班级单个修改或集体修改,或在数据交换模块里批量进行应收款导入。3.银行代扣功能的使用。一般在新生入学报到前会进行银行集中批扣学费款,这就需要用到银行代扣功能。点击收费管理模块下的银行托收,按步骤点击银行数据生成、银行托收转出,制成符合银行网银规定的格式表,利用企业网银批量代扣功能进行学费批扣,之后将成功的数据表再导回银行托收模块下的银行回执导入,最后生成收款票据,逐条打印出学费收据。4.报表汇总及查询。在综合查询模块里,可以核对系统生成的收费金额与实际收到的金额,以便及时在财务系统中进行入账。查询时可以分院系按班级、届次、入学年月等学生相关信息条件自动生成欠费情况明细表、交款信息表等,也可以直接根据单个学生的学号或姓名查询单个学生的缴费情况明细。5.数据信息的变动修改。根据教务处提供的学籍异动表等在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中更改学生代码信息以及调整相应的应收款信息;退学、休学及应征入伍的学生调整处理完应收款后,应在学生信息模块中调整其在读属性,将收费因子调整为0,这样在下一年应收款编制中这些学生便会排除在外:休学的学生根据休学的时间在其个人信息栏中备注清楚.并在学生定义中延长年限:留级、转专业的学生将其部门代码、专业代码以及班级代码改换成新转入专业的代码.再对其学费应收款进行相应的变动。
二、C/S模式下的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现状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1.C/S模式容易存在软件更新不及时的问题。C/S又称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工作站或小型机,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C/S最大的缺点就是升级比较麻烦,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2.网络空间安全问题。2.1静态口令的认证。因为使用的是静态口令的认证,即最常用、最简单的“用户名+密码”身份验证方式,其中提及的密码即为静态口令,是由用户自己设定的一串静态数据,静态密码一旦设定之后,除非用户更改,否则将保持不变。而用户为了提高静态密码的安全性,会定期对密码进行修改或增加密码的难度,但是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密码记错或者遗忘的问题。从安全性上来讲,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对于身份认证安全性的需求。建议采用多因子身份认证,如指纹识别、语音识别、短信密码等,以加大安全系数。2.2无第三方监管通道。就我自身而言,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一人单枪匹马地做,无论是应收款导入、初始化、报表查询还是数据信息修改,缺乏审核和监管的通道。建议该财务软件增设监管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对财务内控的要求,也能更好地规范和保护财务人员。
三、结语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新形势下,深化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和提升高校综合水平。高校财务管理是严肃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从制度层面、从源头上预防经济犯罪、避免财产损失的一项重要环节。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是学校重要的保障系统之一,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极大提升校园财务管理的效率,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相比,更稳定、更可靠,成本也更低。但是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上还需要更加精进,这样才可以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更好地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作者:庄玥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科研经费拨款是从有关主管部门取得的科学研究经费,科研经费拨款收入按全校课题申请和立项情况预计可以取得的收入来确定。高校社科科研经费是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包括财政及科研主管部门经费拨款、横向课题经费等。社科科研经费收入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支核算,同时按课题进行项目管理。
理工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问题已被很多学者所论及。前些年,由于社科经费本身的数量少,所以在高校科研活动中财务管理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高校社科经费出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高校社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也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高校财务部门应尽快调整理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整体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引导和支持。
一、财务部门在高校社科经费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社科科研研究是高校科研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在科研中作用的认识不改变,会影响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展,也很难实现整个高校科研环境的转变。通过实证考察和研究,笔者认为高校社科经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如下的弊端。
(一)课题项目支出容易出现问题
一般而言,高校社科经费的运作方式一般是由个人申请课题经费,实行课题组负责制,在管理上要求也不是很严格,高校只是将管理费扣去,剩余的部分由课题组支配,以支撑科研研究。这样高校社科经费的管理模式实质上是课题组负责制,各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就掌握了开销的审批权,并将此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权力,以至于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报销时,有些老师甚至产生抵制情绪,财务人员在两难选择中被动工作,无法更好地行使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课题组的负责人掌握了整个社科经费的主动权,项目支出上存在漏洞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如今,不少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拿到科研经费后,只要他认为与其科研活动有关,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同科研项目的经费混用,容易出现科研人员为了部门或个人利益实施短期行为,获得研究经费之后,科研活动尚未进入实质阶段,经费就已经使用完毕。这样的结果是实现了部门或个人效益,却破坏了学校的科研声誉以及长远的科研发展。
(二)社科科研经费的立项经费的核算不够科学
现在的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都很重学术,积极鼓励学术的发展,教授治校也是世界范围内的趋势。社会的整体环境为科研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宽松的科研政策在倾斜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高校的科研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科研经费的核算意识还没有在大范围内形成。马俊涛在《论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一文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当前,由于受到高校科研体制、观念、管理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高校科研经费成本的核算意识比较淡漠。由于科研经费成本项目核算的有关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因此,一般学校的财务部门不能够准确的核算各科研项目的实际支出成本。学校的一些公共资源,如图书馆等无偿为课题组提供了服务,通常没有被计入成本中,许多时候,而与科研项目相关的从事科研所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工资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由学校事业费用中开支,从而造成了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不准确”。可见,在整个环境之下,社科经费的核算意识并没有形成。同时,社科经费与理工科的研究经费有着很大的不同,社科经费中有很多支出内容不能量化,或者量化的经费数额很有限,这更增加了科学的难度。
(三)社科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益较难衡量,制度约束力较低
社科经费的产出一般都是无形的智力成果,相对理工科科研成果而言,更模糊和难以界定。鉴于此,社科科研经费的运作更应建立在科学预算、规范支出的基础之上,但是制度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在这方面并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许多时候,需要依靠道德的张力来约束高校社科经费的运作。
(四)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合作有待加强
学校各行政部门之间需要互相配合,高校社科经费的财务管理不是财务处一个部门的事情,除了财务处之外,还需要社科处、人事处等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只是财务处一个部门进行管理和运作是无法成功的。陈德辉在《高校科研财务管理规范化研究》中进行了描述:“对科研经费这种特殊的专项资金,财务部门根本没有力量对本校每年申报的科研项目的信息资料,做大量而细致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时间去做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分析、结题成果推广运用的效益分析等工作,更谈不上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所以容易造成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的脱节现象,出现科研经费已用完,科研课题还没有结题,而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又无法控制的局面。”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社科经费的财务管理
高校社科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与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财务工作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了推动高校社科科研的进展,我们需要积极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有关制度和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高校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理念
1.改革高校财务报销的有关参考系数,将脑力劳动成果的重要地位予以显现。现在大多数高校社科经费的报销账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调研费(含长途差旅费、住宿费等)、资料购置费、劳务费(主要是文字的输入和材料的整理等)、主持人工作经费(含通讯邮寄费、办公用品费、交通费、资料打印等)、餐费(小型会议交流)等几项。所有的项目的本质特点都是一个可供报销的内容都被“物化”。“物化”有个好处就是一目了然,便于审核。但是,这似乎与科研的本质有所违背。高校社科科研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本身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脑力资源的占用。然而,脑力劳动的耗费却没有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应有的显现。在报销的名目中,本来是作为辅的材料占据了报销的绝大部分内容。事实上,社科科研研究在并没有多少辅助材料的情况下,课题成果仍有可能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社科科研研究的辅助材料过多,也并不能说明这个课题研究有多么重要。我们在大学校园里倡导尊重大师,并不是尊重大师所拥有的多少辅东西而是他的脑力劳动成果。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许多费用都是发生在边远落后地区,有些是在乡村访谈老艺人的费用、民间手抄本、皮影的购置等许多费用没有办法取得正式发票,按照财务规定不能给予报销,这些费用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消化,给此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财务管理工作者介入社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领域
高校社科科研经费的申报是个人,经费划拨到课题组应用于学术研究。但这并不代表这部分钱就是属于课题申请人个人的。课题组依托的单位是学校,资金的指向首先是学校,然后才是课题组。学校有权利和义务对这部分经费的合理使用进行监管,以免学校的荣誉遭受损失。那种认为课题经费一旦交给某个课题负责人,单位不能监管的想法应该得到根本的改变,“假集体,真个人”的行为实质上是将自己凌驾于学校之上。而科研人员出了问题,影响最严重的是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要介入科研经费的运作,在高校内部建立监督机制对科研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将科研经费的使用列入学校内部审计监督的范围。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计,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及时纠正。财务部门对社科科研经费的使用实施有效监督,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只有让每一次社科科研经费的运用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才会彻底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加强科研经费核算分析工作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之所以不能对高校社科经费进行有效的监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对社科经费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审计。科研课题研究的过程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无人考虑科研成本的高低。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类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程序,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科研经费的支出和报销要由科研课题负责人、经办人、验收人签字,单位财务部门进行监督。
高校年终清理时主要是账目清理和预算项目清理。年终清理工作做不好,应进入年度的收支或资产、负债,没有进入当年会计账,决算报表数据就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科研课题结束后,要按规定及时结题。科研课题验收结题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办理财务结算手续,认真清理账目,按规定处理结余经费,对课题组继续占用课题结余经费的错误做法应及时制止。对科研经费的资金使用状况予以关注和分析,比如在年终及985项目规定的结项时限前,高校现金流出量迅速增加等状况,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把握科研经费的运作,为学校高层提供更多角度的财务分析材料。刘燕在《如何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一文中提到:“对单位所有课题当年的课题经常收入与支出分析。分析课题纵向经费收入、横向经费收入各占当年课题经费总收入的比例,各课题经费的收入总额及人均经费收入额,分析课题经费支出中设计费、外协费、工资、管理费、材料费、试验费、专用费、设备费等各项开支的结构与数额,以便充分了解各类课题的经费运转情况和经费支撑度, 为课题结构调整, 选择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布局提供财务信息。”
(三)引入项目风险管理
科研经费虽然是项目主持人申请并由其负责的,但是如果出现风险,损失最大的是学校的声誉。主持人与学校相辅相成,主持人依托学校的科研平台,学校以科研人员为体系。对科研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引入项目进度考察,关注项目经费使用进度和项目完成进度的配比情况。对项目进行财务管理,充分考虑项目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通过多部门系统配套的管理,避免科研人员的寻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实现学校科研活动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俊涛.论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04):42-44.
随着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政府医疗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家医改政策对医疗体系加大了建设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为尽快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就医问题实施了多项举施。随着社会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各种商业保险的发展与制度的逐渐完善,尤其是广大农村“新农合”病人对健康保障需求的增加,从2010年度开始,广大农村“新农合”病人来医院就医看病,成为医院经济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这就加大了医院收费处的工作量、资金量。医院财务收费处是医院货币资金及业务收入来源的主要源头,因而收费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稽核监督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稽核管理工作如果落不到实处,医院收入就可能流失。只有加强收费处的管理、财务稽核监督管理工作,才能保障收费资金及时、完整入库,防犯资金分流、截留等问题的发生,保障医院资金运行的安全。下面分析一下我医院财务收费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加强收费管理和稽核监督管理工作。
一、医院财务收费处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收费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分设门诊收费处和住院部收费结算处两个下级部门,其隶属于财务科,共计36名收费人员。其中:住院部12名,门诊部24名,男4名,女32名,平均年龄35岁,大专学历9名,中专8名,助会8名,工勤15名,无职称人员13名,财务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知识结构极不合理。
(二)医院财务收费处收费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有一些财务收费人员较不注重政治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对工作缺乏敬业精神,缺乏主人翁意识。
(三)医院财务收费处收费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从事财务收费的工作人员必须专业技能全面,知识层次及政治素质要高层次。一些财务收费人员难以满足现代化医院财务工作的需求, 不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不能从事较为复杂的财务收费工作。
(四)医疗保险系统和医院数据接口结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随着现代数字化医院网络信息工程的建设与运营,享有社会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各种商业保险人群来医院就医的不断扩大,收费窗口信息网络过于频繁的读取医保卡信息,常常造成数据流出,就很容易造成医疗保险系统和医院数据接口结算系统发生故障,从而严重影响了收费处的工作质量。
(五)财务收费人员的管理、教育及日常的培训有待加强
由于我医院个别财务收费人员,认为财务收费岗位属于不重要的后勤岗位,每天要面对广大前来就医的患者,工作中就不够严谨。平时根本就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二、如何加强医院财务收费处的管理和稽核监督
(一)加强医院财务收费处的管理和稽核监督的措施
(1)要求财务科所有在岗人员,一定要认真、严格执行《会计法》及《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财务收费人员的日常管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收费人员的专业技术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财务收费人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
(2)对收费处的往来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制度,对收费处的资金管理实行专人专管责任制,确保资金运行的安全。
(3)不断提升财务收费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收费人员应具备“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严谨工作作风,规范财务收费人员的着装与服务态度,建立“十佳服务标兵”窗口,多举办专业技术练兵比武等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4)鼓励财务收费人员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财务收费人员的计算机网路知识和对收费系统的操作技能,对不能适应现代网络化的财务收费人员进行调岗等,以确保财务收费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5)财务科设专人维护收费信息网络,保障收费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财务科统一管理,在医院收费处设置收费稽核岗位
财务科责专人配备在收费稽核岗位,该人员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超的业务能力,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确保稽核监督职能落到实处。
(三)收费稽核人员应该认真履职
一、简述财务管理目标
管理学理论认为,企业是股东,债权人等多边关系的总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均衡各方关系,客观上追求企业效益最大。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也逐步吸收世界各国先进方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为其目标服务的,目前通用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长期存续作为基础,综合各方利益群体关系,以达到企业价值持续增长,并且谋求最大效益。
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具有与综合考虑企业相关利益群体,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综合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等优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我国企业走出本土,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林业企业更要吸收市场化的新知识,新思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深入思考融资费用给林业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为建设现代化的优质林业企业添砖加瓦。
二、融资活动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因素众多,但就我国林业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融资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走向,制约着林业企业的发展。融资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也是就体现在林业企业会计报表上的财务费用是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项重要因素。融资费用在财务管理上的概念是资本成本,在会计报表上的现实反映是财务费用。企业只有均衡各方因素,采取均衡有效的融资决策,控制和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资本成本是企业衡量各种融资决策利弊的尺子,还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效果。只有在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时,企业才能够获得收益,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另一个角度看,林业企业的融资费用是投资者对本企业投资活动所要求的报酬率,只有在本企业项目的回报率高于此“报酬率”,才能创造出正的企业价值,完成企业利润,商誉等一系列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积累,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我国林业企业必须综合考虑融资活动产生的成本和市场报酬率,以取得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林业企业筹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林业企业受到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等限制,融资决策不够科学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企业价值的增长,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不健全
由于改革开放前我国采取计划经济,那时我国的林业企业无须考虑融资问题。改革开放后,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对资本市场不甚了解,债券市场等融资市场发展不够有序,相关细则不够完善,各种融资方式理论体系也不够健全,加之林业企业由于自身特点一般离发达城市较远,新的知识信息接收的程度不高,导致了林业企业的融资困境,影响了我国林企融资活动的发展改革和创新。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还表现在融资准入制度严格,一般商业银行不给规模小企业贷款,客观上制约了我国中小林业企业的发展。
(二)融资方式单一
我国林业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企业获取最大的资金来源是政府补助。政府的补助不需要支付费用,也就不存在融资成本问题,但是林业企业的生产周期一般数十年,成本投入收回的周期过长,资金周转的需求很大,要想全部依靠政府的投入,显然不够现实,也不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林业企业很可能因此丧失好的项目投入机会,错失市场良机。目前,我国林业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但商业银行一般不给生产收回周期长的企业提供大规模的贷款,林业企业在资金短缺时也是一筹莫展。林业方面融资债券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综上所述,融资方式单一影响了林业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不利于林业企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融资手续不完善
由于林业企业的回收期长,生产经营风险大等客观原因,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风险管理的目标要求下,对林业企业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很高,实行授权授信制度,制约了林业企业融资的规模。另一方面我国目前专门为林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公司很少,使得林业企业筹集资金的难度较大 ,现实上制约了林业企业的常规经营生产活动,也在长远上影响林业企业价值的提高。
(四)资本成本偏高
由于林业企业生产周期长,回收风险大等特点,商业银行给予贷款的条件严苛,具体表现在贷款的利息费用偏高。高额融资费用支出影响了林业企业的净利润和资金周转的灵活性,制约了林业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降低融资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对策
(一)提升企业赢利能力
1.列支范围:
(1)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
(2)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健身会员卡、正常的娱乐活动等开支。
(3)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门票、土特产品等费用的开支。
(4)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5)接待用的食品、茶叶、烟酒、饮料等费用。
2.与其他费用的区分
(1)业务招待费仅限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招待支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职工福利、职工奖励、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支出等,都不得列支业务招待费。
(2)一般而言,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以作为业务宣传费。
(3)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挤列会议费。比如单位召开会议,往往在租用的酒店或宾馆内统一用餐,而这部分餐饮支出,往往被列支为会议费。
(4)业务招待费的消费主体是企业以外的个人,而不是本企业员工,因此,要将业务招待费与误餐费区分开来。
(5)对于咨询业务、审计业务等发生的接待费用通常不属于业务招待费,应与相关的咨询费、审计费等一并列入相关费用。
(6)业务佣金不属于业务招待费。企业对于通过第三方开拓的业务,向第三方支付佣金;或为企业销售产品而产生的佣金费用等不属于业务招待费。
二、业务招待费会计核算
1.企业要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规范业务招待费的会计核算和帐务处理。会计制度规定,对业务招待费的核算应列入“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业务招待费”。但对于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制度应先列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科目进行归集,待企业正常开始生产经营、取得营业收入时停止归集,并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细化业务招待费明细核算科目,据实列支,真实反映业务招待费开支状况,不得违规转移、向下级单位分摊费用支出。
2.业务招待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费用,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据实列支,但由于其直接影响国家的税收,因此税法对其税前扣除有限定。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合理运用扣除比例:招待费不能超过营业收入的8.33‰
税法对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采取了双重限制的方式,即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税前列支60%,同时最高额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那么,如何能做到在限额内既能充分列支,又能尽量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从以下数理推断,可以找出二者的最佳比例关系:如果把企业当期取得的销售(营业)收入设为x,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设为y,则当60%y=5‰x时,就有y=8.33‰x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当企业的业务招待费达到销售收入的8.33‰时,就达到了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最高限额。实际业务中,企业要参考业务招待费“8.33‰”税务筹划点,在预算编制和使用控制中,力争扣除限额最大、最优化。
(2)业务招待费能在税前扣除,必须有充分、有效的票据和资料来证明这部分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所谓合理性,是指企业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必须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并且是正常和必要的。而且,企业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应与当期的业务交易量相吻合和匹配,否则就会存在潜在的税收风险。
(3)在纳税申报时,对于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首先需要确定扣除的计算基数。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业务招待费扣除的计算基数为企业销售(营业)收入。即企业计算年度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应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之和为基数计算确定。企业将资产(自制或外购)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交际应酬、职工奖励或福利、对外捐赠等移送他人的情形,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上述的视同销售行为,应及时调整为当期销售收入,以增加当期销售(营业)收入额,从而提高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4)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要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进行归集,若没有按规定而将属于业务招待费性质的支出隐藏在其他科目,则不允许税前扣除。
(5)以前年度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发票不能在当年税前扣除。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时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业务招待费的管控措施
1.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制度
好的制度是好的管理的必要途径,有效的制度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首先应制定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实施细则,如招待标准、报销流程、预算制度等,以严肃业务招待行为,厉行节约、防止浪费。制度的要点应包括如下几点:
(1)界定范围:明确招待对象、招待标准,不同级别、不同业务,区分对待。
(2)业务流程:业务招待费的发生,事先需经部门经理审批同意,并在财会部门登记备案,内容包括:客户名称、招待时间、参加人员、预计金额等,部门经理对招待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负责;做好业务招待费证据和证明类资料及文件的准备,也有助于在税务稽查中,纳税人对所申报扣除费用的真实性进行自我举证,从而避免被税务机关否定纳税人已申报业务招待费,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3)有限授权:明确部门经理签单权限,超权限事项必须由分管领导或总经理审批。
(4)定期反馈:结合月度、季度的业务指标,对各业务部门、业务人员发生的招待费进行定期考核,督促业务部门自觉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发生,提高费用支出的效率。
2.实行业务招待费预算总额控制,量化管理。
业务招待费控制应当根据经营目标进行费用预算,如可根据上年的营业额及本年销售目标来预算本年度的业务招待费的计划支出额,报经企业高层决策者批准。同时,做好业务招待费用的统计分析,定期与本年预算、上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重大变动原因,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年度预算指标的完成。
企业业务招待费的预算,应分解到各部门,实行分层量化管理。即将预算总额分配至相关职能部门,分核算部门对全年及分季度支出细化预算,并结合业务指标进行挂钩,按季度进行对比分析,查找执行偏差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同时,要求各部门建立费用台账,定期总结对比分析,由部门经理对本部门的费用进行控制,切实发挥财务预算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3.提高业务经办人职业道德,避免虚假业务套现
由于业务招待费容易产生公私不分、浪费等问题,甚至滋生腐败现象,因此,企业内部应形成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提升业务经办人员职业素养,避免业务招待费过多过滥,杜绝无效益的、铺张浪费的、虚假的业务招待费用。业务招待活动经办人应对发票的真实性负责,提交的报销发票应符合国家有关发票管理规定,并背书经办人、经办日期,不得以虚假发票、过期发票、白条作为报销凭据。
4.加强财务监督,严把报账审批关,提升效益,防范风险
在业务招待费处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责任心和较高的职业敏感度,认真审核原始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拒绝不合规的发票,如实反映各项经济业务。
1.1 教学内容方面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不同于财会专业,非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财务管理理念和思维,明白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职能,能进行初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能从价值增长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在企业决策中潜移默化地运用财务思维,提升学生未来作为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财会专业是在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等专业课程完成后开设财务管理课程,非财会专业学生通常只安排了会计学原理作为铺垫,由于前期知识储备不足,使得非财会专业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普遍觉得难度较大,兴趣较低。其次,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现有的教材内容都以财会专业为学习对象,没有专门针对非财会专业编写的财务管理教材,可以选择的余地较少,只能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决定授课内容和程度,随意性比较大。
1.2 学生方面
由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性较强,很多知识点又与会计、税法和统计等相关学科联系紧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非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原因,学生前期没有接触到会计、税法等专业知识,知识结构不完整,后期学习财务管理就觉得非常吃力,进而降低学习的能动性,出现逃课现象。另外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没有财会专业的学生强,学生认为财务管理与将来他们要从事的职业没有多少关系,甚至觉得这门课是多余的,感兴趣的学生不多。
1.3 教师方面
财务管理课程对于教师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和管理经验,能够将复杂的理论简明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但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在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与财会专业的差异性,仍然运用针对财会专业学生那样教学要求和模式,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无形中增加了课程难度。另一方面,受限于教学能力,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主要介绍理论和公式推导,比如在讲资金时间价值时如果只强调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和推导,对于非财会专业的文科学生来说觉得乏味,增加厌学情绪。由于教学双方的互动不理想,再加上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际经验,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兴趣导致课堂不活跃,教师上课的情绪和积极性也大受挫折。
1.4 实践教学方面
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特别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使得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来完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实践教学既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但实践教学对财务管理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校教师都缺少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没有实战经历,无法较好的胜任实践教学。其次,在实验室资源配备和建设方面,很多高校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而达不到要求。即使有部分高校投入了资金建立了高品质的实验室,资源也没有达到共享的程度,主要由财会专业学生优先使用。由于学校层面没有进行协调分配教学资源的机制,非财会专业的教师也就没有动力来进行申请了。
2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识到差异性,让非财会专业学生理解财务管理的框架体系和基本理论,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主要目的在于拓宽非财会专业学生的财务视野,做到因材施教,缓解学生畏难的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再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
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将课堂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比如讲年金时可以与住房还贷的方式选择结合起来分析,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
情景教学法:还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可以将某个抽象的知识点通过现场演绎,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角色互换教学法: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讲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如果教师选择一些较容易的知识点让学生备课上台讲解,老师点评总结,既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盲点,也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小组作业现场展示、借助网络平台等互动式方法来辅助教学。
2.2 打造高水平的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团队
在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作为慈善性机构,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近年的一些突发灾难中,如2008年,我国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2010年,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等,其协助政府担任起了救灾救难的重要角色。然而,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因受到历史传统、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建设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中心及问责机制不明确
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的组织内部(责任)单位。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服务的公益组织,这使得其管理不同于营利企业。它没有明确的“责任中心制度”,时常会面临重叠或归属不清问题。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可能会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责的局面,问题的发生到底谁对谁错就理不清了。
2.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筹资困难
由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较晚,所能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国家立法工作落后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且,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捐助及收费收入,缺乏筹资创新能力。很多非营利组织在筹集资金时,忽视了对各种资金来源渠道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对各种筹资方式资本成本的比较分析工作做的较少,没有充分考虑由于筹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因素,因而也就无法结合组织自身的特点以及所筹资金的用途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合理筹集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财务管理不严,且财务透明度较低
一些非营利组织对于财务收支管理不严,铺张浪费。组织的资金及资源不合理、低效地使用。由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不需定期公布财务报告,导致相当部分组织很少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更不用说对外公开了。这样一来,作为非营利组织资源的提供者很难通过合理、合法、有效的途径来充分地了解他们所捐助的资金是否能按捐赠意愿使用,并且无法确定资金的使用过程是否都有完整的账务记录。
4.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大多规模小,财务各项分工不够明确,专业财务人员身兼数职;有些组织甚至还未设立财务职位,由非财务人员进行简单记录收支。低素质的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经验,容易出现账务管理混乱现象。部分会计、出纳人员不清楚我国财经法规的要求,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经岗位培训上岗,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清楚,未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使得各项账目乱象横生。
5.缺少有效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绩效评估难以进行
很多非营利组织认为其公益性决定了其不需要监督。事实上,在某些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同样会出现价值目标的偏离。而且,我国政府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不够,即使管理的权力很大,但管理的能力却很弱。社会同样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处于缺位状态。这样非营利组织就势必游离于外部审计监督的监管之外,即使偶尔发现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违规,也是仅靠一般性的简单处罚或责令限期改正等相应措施,而没有健全更好的监督机制。
二、解决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完善责任中心建设,建立有效内部问责机制
非营利组织可参考企业的责任中心的建设,凡是管理上可以分离、责任可以辨认、成绩可以单独考核的单位,都可以划分为责任中心。特别对于大型非营利组织,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有必要进行各个部门管理责任的授权,分清各责任人的权责。而成本中心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重要责任中心应更加受到重视,组织一般可采用成本(费用)变动额或成本(费用)变动率来进行计量考核。
2.拓宽非营利组织筹措财物的渠道,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其收入管理,努力扩大自创收入是相当重要的。增加非营利组织的多样化服务,并提高其服务质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公众需求。非营利组织可通过自创收入中的商业投资方式,例如可将闲置资金投入股票或债券市场中,正确使用财务管理中的资本营运,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
3.提高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公开财务信息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由于非营利组织资产大多来自社会的捐赠及政府的税收优惠补贴等,因而有责任向社会公众提供可信、全面的财务信息,反映其所控制的资源、收支、现金流量状况,反映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4.加大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对财务人员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 F235.99 [文献标识码] A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是相对于营利组织而言的,根据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界定为:以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或提供公益服务为使命,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具有合法独立地位的实体性机构,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范围。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提供者将资源交给该组织,目的不在于获得投资收益或获得组织清算时净资产的所有权,而在于保持和加强该组织为整个社会或特定团体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能力,不是以微观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宏观的社会效益为目的。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比较滞后,并且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的限制,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并没有形成完全的规模效益,或者在管理机制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所以这就要求不断形成较为完善规章制度,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正常发展和不断改进提出新的政策依据。
(一)数量增多,规模较小,组织机构的设置没有模式和标准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政府扶植政策的不断试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伴随着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等知名公益事业的发展,为其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典范,对其他非营利组织的产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目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包括了环保卫生,艾滋病的关注和关爱,还包含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特殊时期的救助团队和不同行业间的行业管理等组织。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非营利组织的活跃度更高,机构组织的发展更加完善等。但是却没有完全形成规模优势,也没有完整的机构设置标准,所以在管理水平上也是参差不齐的。
(二)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具体和完善
相关的规章制度虽然已经有了长远性的发展,但是还不够具体和完善,尤其是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依旧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软肋。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主要是通过捐赠法、审计法、会计法、税法、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方面,总而言之就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有效监督和督促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制度相对不太成熟和不健全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比较滞后,所以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也就比较滞后和缓慢,并且我国并没有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只能遇到问题举行听证,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再去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慢慢积累经验。随着问题的不断涌现,才能不断提出修正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较为成熟和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依据。
(二)组织内部的采购和物资管理比较混乱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机构中组织内部的物资管理比较混乱,尽管部门内部可能有比较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只存在于资产账簿的表面,实际上还是比较混乱的。一是很多非营利组织出现资产和账面资产实质不相符合的现象。因为没有严格的批准和管理制度,甚至资产的管理和账面的处理都是一个人在进行,这样就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把公有资产变成私人财产的便利性,如果没有彻底的清查,不会发现里面的问题。二是物资的采购计划和实际情况脱节,导致组织盲目购置物品,造成极其严重的浪费。在非营利组织中,采购者并不关心钱具体花到了哪里,到底有没有把组织的有限资金花到了该花的地方,更多的是通过采购自己能谋求多少灰色收入,能吃多少的回扣。
(三)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管理思想和先进管理系统的引进相对比较滞后
由于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资金的收取没有固定性,像壹基金这样的公益组织,并不是固定的每天或者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收入,而只能是在有特殊情况,或者特殊时期才会有一定的捐赠,比如出现地震或者洪涝灾害,这种特殊情况的发生,壹基金才会大范围地进行捐款和捐物的大量宣传,也才能收到来自全国范围内的资金或者物资。所以在日常的运作中可能并不会涉及到财务管理的方面,所以相对于营利性的组织来说,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的思想和先进财务管理系统的引进还是相对比较滞后的。在某些非营利组织机构中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也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去管理组织的财务,而只是简单交给某些人去管理和记录,这样也就造成了财务管理基础的薄弱。
(四)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较低
相对于营利性的组织,尤其是一些上市的企业组织公司,每年都会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公布其财务报告,也会有专门的监督审查机构去对企业组织进行比较细致的审计和检查,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而非营利组织因为它的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的限制,以及收入来源的特殊性,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要求必须做出什么样子的财务报告出来,只是接受社会大众和捐赠人、会员的一般监督,并不能把监督的内容和监督的范围,甚至监督细节的细化,只是通过简单地判断捐助的资金能否被谨慎合理地利用,并不能详细记录和提供资金使用过程的操作化细则。非营利组织财务制度的透明化程度,也会影响到捐助者的积极性,降低其对该组织的信任度,因为都不知道具体钱花哪里了,只能看到一个粗略的记录,从而也会阻碍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绩效的评估难以量化,影响绩效评估的效果
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评估通常是以利润作为衡量的指标,通过以往利润率结果的对比,很容易能够得到绩效的考核结果。但是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存在分红的概念,这样也就不存在利润多少的指标。衡量其效益的唯一可行性指标是非营利组织产生的社会效益,而这种社会效益的指标仅仅是一个社会上的概念,并没有具体可量化的东西去衡量和评定,目前也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性技术对其进行评判。所以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是难以评估和直观量化的,也没有完整的标准。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专门的立法研究机构,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我国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相应的立法研究机构,能够清晰地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内在特点和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相应的情景分析,并且做出立法的判断,逐步完善我国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法律法规上的空缺。在非营利组织的立法过程中还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针对捐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更加详细具体的规范,争取做到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有法可依。
(二)加强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强化对内部物资的控制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物资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并强化内部物质的控制和管理对于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采购过程的规范化,非营利组织采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了避免采购资源的浪费,应该根据单位工作内容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杜绝盲目和随意采购,更要避免为了采购而采购,消除采购完以后无人问津,没有用处的后患。采购程序要公开透明化,谨防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内部物资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在非营利组织机构中,会出现无节制地领取物品,多领或者重复领取,导致内部资源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且要做好完整的记录,对库存的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三是要不定期清查非营利组织的库存,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剩余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清查小组的组成人员要相对独立,工作的流程要规范,一旦在清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
(三)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专业人才,定期做财务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先进的软件系统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引进专业的人才。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上是比较专业的,能够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进技术和吸引人才双管齐下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四)建立公开财务信息的专业渠道,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来源有其特殊性,是接受捐助或者自创所得,它的目标是促进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保证人民的正常利益。因而就有责任向社会公众提供有效可信,全面的信息,反映其所控的资源状况,收支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并且能够准确提供所得到的资金和物品用到哪里,提供真实的数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由于非营利组织所得的特殊性,其所得依赖于社会公众的捐助,也就要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而要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就要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供资金的使用过程完整的财务记录。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定期主动接受国家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有效推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
(五)设计专门的评估系统进行非营利组织绩效的评估
非营利组织绩效的衡量是一个大问题,正如上文所谈,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我们也就不能直接对其效果和影响进行衡量,只能依靠现有的一些直观因素进行衡量,所以建立一套专业的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进行直观的评比,了解其效果意义,并能做出评价。
[参 考 文 献]
[1]张顺梁,金奕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19(8):187-190
[2]朱莹.浅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务与经济,2012(4):47-48
doi : 10 . 3969 / j.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36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67- 02
民办高校大多由于建校较晚,软硬件基础差,科研力量薄弱,纵向经费拨款有限,科研投入主要靠学校自筹。学校存在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会计控制弱化、管理平台落后、效益不高等现象。现就如何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浅谈若干点看法。
1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组织机构不健全
民办学校特有的办学体制下,科研经费渠道单一,数额较少,因此,普遍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着“重争取,轻管理”的客观实际。科研管理部门往往由教务处派出人员兼管,不甚专业。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不知情,对经费去向不过问,这些现状难以适应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科学管理的需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①民办院校起步晚,科研实力弱,纵向经费较少,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②大多民办院校职能部门少,存在身兼多职现象,管理粗放。
1.2 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度形同虚设
按照国家规定,高校科研管理由科技处、财务处、课题组负责人共同承担。由此在三者之间形成互相依托、分工合作、责任分担的管理机制。但现实情况是多数民办高校财务部门难以获取科研项目的信息资料,更难以对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情况、结题成果进行分析,根本谈不上参与科研前期预算制定、中期开支去向、后期结题及决算的监督管理工作;科技处与财务处没有会商机制;课题组脱离了财务监管。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无法有效落实,出了问题往往财务部门背黑锅。主要原因有:①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经验不足,未形成一套规范且高效的管理体制是根本原因。②课题组缺乏对科研经费意义的认识,主观上不愿意受财务部门约束。
1.3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1)存在挪用、侵占经费现象。个别课题组责任人借协作科研之名,把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或转入关联单位,最后中饱私囊。
(2)存在经费结构错位,支出混乱现象。大部分科研项目中的差旅费、餐饮费、劳务费占比较大,真正用于科研开发的费用占比较低。报销票据存在“失真”的现象:如发票开具时间不在科研活动时间范围内或者未附购物清单;使用收据、假发票等票据不规范行为;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松懈,财务部门会计科目不明细,把关不严,这都给一些部门违规核销有机可乘,甚至报销与科研业务无关的汽油费、过路费、停车费等。
(3)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造成资金沉淀。民办高校缺乏结余经费处理规定,管理松懈。有些项目已终结,但部分项目负责人总是想方设法用完结余资金,把项目结余资金用于部门旅游费、通讯费、家庭消费等方面。由于结账时限制执行不严,常常出现“马拉松”式的报销问题。不仅影响到财务日常账务管理还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甚至人为贪污浪费。
(4)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名义上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院所、财务部门等齐抓共管,实际上共管缺位。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等资产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甚至成了私人财产,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时,缺乏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科研投入的固定资产财务无记账,处于失控状态。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①财务缺乏监督检查能力。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不熟悉,获取的信息不对称,也难以监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固定资产管理更是无章可循。②费用支出约束性差。科研经费如何运用,科研管理部门一般不管,财务部门也只有流水账,绩效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科研经费不规范开支严重、甚至产生。③人情因素干扰,财务控制职能弱化。财务部门即便有科研经费时限结算制度,但实际执行中由于人情因素干预,总是执行不力,造成报销拖延。
1.4 缺乏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资金使用效率低
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自学校自筹,每年经费预算较少。抢报科研项目申报成了各个学院普遍的例行“公事”。而对应项目研究的结果却鲜有奖惩措施,这就导致“有申报无汇报”的现象。申报项目落后,科研结果应付了事,浪费了科研资源。这些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科研过程及结果的绩效考核制度,客观上造成为申请科研经费而申请经费的现状。
1.5 没有信息管理平台,监督管控不力
多数民办高校没有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网络信息平台,财务部门根本不能及时了解科研项目资金的最新使用情况,何谈风险监控。学校也没有建立三方商讨机制,科研资金使用全凭项目负责人一人管控,没有了过程监督,最后结算很难避免出现支出混乱,马拉松结算等现象。就是因为缺乏信息共享平台,监督技术难道大。
2 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的举措
2.1 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随着民办高校进入快速成长期,其承担的科研项目逐步增多,纵向科研经费呈现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学校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因此高校领导要重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健全科研立项、成本核算、项目预算、合同审查等岗位职能,加强会计控制;财务与科研管理部门建立协调机制;为科研经费的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2.2 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中要扮演主导角色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从科研立项、资金划拨到位开始,财务部门要对资金统一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要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对科研购置设备进行资产清查备案,对资金去向进行跟踪。还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绩效审计。财务人员要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信息,与科研管理部门一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参与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
2.3 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财务报销制度。财务要用公示的方式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核销流程及要求,明确经费审批权限,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无序性、随意性;严格按照核销标准执行,打消票据作弊侥幸心理;相关领导要重视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减少人情干预财务制度。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经费使用办法。针对科研项目的学科特点,组织专家团队核算项目成本,科学预算,不搞一刀切,明确规定不同性质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和方法,对其中的经费使用核销明细作出严格规定,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严格结题时限。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6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财务处根据学校管理办法予以结账,直至冻结资金。
(4)明确固定资产归属。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项目结算时要持有《固定资产清单》及移交、保管情况方可进行课题结算。
(5)为了预防项目组或个人利用学校的设备和技术等资源私自换取横向收入,防止学校资产流失,项目结题时财务部门必须审核确认所有与财务收支相关的数字后,才能出具报告。要保证科研经费能够“好钢用到刀刃上”。
2.4 财务与科研部门携手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
(1)产出绩效考核。具体选取以下指标:科研人员数量、科研支出经费、专著论文数量及质量、鉴定成果数、技术转让收入等方面考核评价,在政策上加大对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对于科研水平低,项目效果差的则采用惩罚措施,比如按比例核销经费,减少下一年度的申报项目数量和资金预算等,对于弄虚作假的甚至可以停止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通过绩效考核和评价,提高科研水平和资金综合使用效益。
(2)扩展评价对象。实行个人与项目组相结合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式,鼓励内部竞争,形成将个人利益与项目发展紧密结合的良性循环。
(3)公示考评结果,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2.5 建立财务―科研信息管理平台
向先进院校学习管理,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查询系统为一体的“财务―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将科研项目预算审核、经费支出、查询、决算结题等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一个动态的信息查询平台。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对科研经费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方便及时快捷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促进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和制约。科研及财务部门根据网上数据信息,对项目的进展程度和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对不规范的费用支出要及时踩刹车,实现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管,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综合使用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翟慧霞.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J].事业财会,2001(4).
[2] 程忆军.课题制管理条件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难题及对策[J].学院
学报,2005(4).
科研创新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研机构则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洪流中,我国科研工作迎来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机遇期,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也已势在必行,迫切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1]。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国家对科技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科研单位争取到的科研项目经费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科学管理,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现有经费,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财务工作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主要目标
现代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活动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其最终的效果就是为了实现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在科研机构项目经费日益增长和自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其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如下内容。
(一)预算管理目标
预算是科研院所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依据和标准。目前,预算管理是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预算管理的水平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绩效考核和监管等[2]。在现阶段的科技经费管理中,全面贯彻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的管理目标和公共财政的绩效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具体到科研机构的经费管理中,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预算控制办法,将预算的控制和机构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明确机构财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明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和权限。
(二)成本管理目标
成本支出是指科研活动开展中所支出的所有费用。具体来看,成本支出可以分为资本性和费用性支出两种类型。其中资本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购买、自筹基建等内容,而费用性支出则是包含了行政管理、福利保障等内容。其中科研项目经费属于费用性支出的范畴,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符合成本管理的要求[3]。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划分为科研成本和期间费用,在科研经费使用中充分体现科研项目成本,在保证科研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具体项目的成本。
二、财务工作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缺乏有效的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控制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两点:
一是缺乏科学的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除了经费预算的不合理之外,还包括预算的模糊,不够精细。在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时,由于项目的负责人对财务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的了解,没有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引起足够的认识[4]。在申请课题和编制预算时,对项目的各项开支没有进行充分科学论证,缺乏严谨的计量方法和成本核算,还会受到项目申请人主观经验的影响,编制出来的预算大多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执行力不足。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的预算执行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个别项目的支出过于随意化,导致预算与核算出现脱节现象。同时,科研人员虽然是争取科研项目经费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很多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得来的,其所有权应该属于科研人员或者是课题小组,财务部门则无权管理。更严重的是,部分财务人员对这种错误认识持默认态度,没有按照国家的财政制度来执行,导致科研项目经费往往只有很少的部分真正用于项目和课题的研究[5]。
(二)成本核算不健全,会计信息质量有待完善
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即直接、间接和协作研究费用。直接费用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间接费用是指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各项费用;协作研究费则是指由外单位承担部分协作及加工的费用等。而所谓全成本核算,就是要将科研项目所消耗的资源成本纳入到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成本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农业科研院所对于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核算不够重视,直接费用和协作费用大都可以分别计入项目的科研成本,而对于难以划分项目的间接费用则不会像企业的成本核算那样精确,要么从某个项目中列支,要么从自有资金中列支,造成了单个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不够精确,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报表使用人对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决策。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科研资产管理混乱、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等制度问题,也是当前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财务工作中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
在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进行充分结合。科研项目在经过法定程序的审核批准之后,有一部分预算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无法随意改变的,这部分预算就是刚性预算。实施这一预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为预算审批和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供保障。正是因为科研项目的预算经过审核批准之后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法律效力”,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刚性管理[6]。但与此同时,也应该采取恰当的柔性管理。这是因为预算仅仅是一种预测,科研项目在开展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预算编制是无法完全准确反映出来的。同时,开展预算编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发展,所以当发现预算编制的计划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时,就应该采用柔性管理。
(二)增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控制能力
首先,制定完善的预算控制办法,将它和科研机构内部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其次,在编制科研项目的预算时,可以让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并由他们提供专业指导,这样既可以弥补科研人员财务知识的不足,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又能促进科研与财务、预算与核算融为一体,进一步保障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经费的合理使用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为了确保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的执行,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对项目中的每一项开支的范围和额度限制进行明确规定。为了有效预防预算超支问题的出现,可以在财务管理系统中使用预算控制功能,对课题项目的每一个预算科目进行金额控制。另外,财务部门还应该给予项目负责人查询经费使用状况的权利,使其能清楚掌握每一项预算的支出和剩余情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可以将纸质查询和互联网查询有效结合,实现财务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科研人员的互动服务,在实现财务人员参与项目预算管理的同时,也能让项目负责人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的动态。
(三)引入成本核算制度
在引入成本核算制度之后,科研项目在活动中直接支出的相关费用,例如燃料费、材料费等,都可以纳入到科研成本中。对于水电费、固定资产的使用费、实验设备折旧产生的费用、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等费用,虽然无法进行准确区分,但是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分摊,纳入到科研成本的计算中,减少科研项目支出费用占用的经费比例,并对科研投入和产出经费的比例进行严格控制。与科研项目无关的内容一定要排除在科研支出费用的范围之外,保障科研项目的质量,降低项目成本,实现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四)不断创新经费管理模式并贯彻落实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来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水平。对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做到实时动态的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由事后控制转化为事中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化为主动式管理。首先,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转化财务专用系统中的数据,让科研人员可以方便理解这些数据,及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向科研人员反馈,实现经费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其次,根据科研管理人员的特殊需求,对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系统进行全方位分析,为决策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再次,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信息系统,促进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有效沟通,在二者之间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管理制度镶嵌在具体工作流程中,使其不只是一纸空文,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7]。
另外,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审计监督,也是提高农业科研院所项目经费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马红红,孔晓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3):125-129.
[2] 赵蔚,王吉艳,李权等.基于审计视角探讨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12,6(11):49-50.
[3] 陆学文,顾军,何守才等.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8(19):1-5.
[4] 徐奕舒,王春晖,胡志斌.财务管理目标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3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