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运动损伤防治要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甚至可以说,从颈肩椎不适症到颈椎病,几乎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地发生过。
俗称“五十肩”的“肩周炎”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颈椎不适症(酸胀、隐痛、发紧、僵硬等)可引起人的头晕、头痛,稍重者会眩晕、恶心,往往造成一个人的心情低落、情绪波动、记忆力下降、易落枕等。一般的颈椎不适症可在休息、按摩、理疗、针灸、热敷下得到缓解,但不会根治,而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颈部不适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颈椎主要是由颈椎骨、颈椎韧带、颈部的肌肉组成。很多颈椎不适症的患者只是盯住X光片上的骨骼是不够的,改变颈部韧带的品质和肌肉的力量,才是缓解症状的主要途径。
引发颈肩病的5个原因
颈肩病好发于职业人群,有些症状反复发作,通常的治疗手段不易彻底治愈。可以说,颈肩病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多样性疾病,如:
1.由颈肩骨增生引发的骨刺,椎孔变窄等引发的压迫神经根、脊髓、椎体动脉等,从而造成肢体的疼痛、麻木无力,重者造成肢体萎缩、丧失运动能力等。
2.由骨质疏松症而引发的颈肩骨骨性变化,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由骨吸收所致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变稀,乃至断裂——这实际上是一种微骨折——致使颈部疼痛。如椎体镶嵌式压缩性骨折、椎体骨裂等。此时出现颈椎发生变形、错位、限位等现象,由此引发许多颈部不适现象,如头的转动受限、灵活性下降等,严重者会出现肢体的运动障碍。
3.由颈肩部的运动不足、运动方式不合理引发颈肩病。如每天颈部只保持单一的头部姿势;由于肌肉、韧带在单一的运动中伸张受限,造成肌肉、韧带功能性退化;由于肌肉力量、韧带弹性张力下降,往往会引发颈椎滑脱及形成肌肉韧带的无菌性炎症等。这与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太注意颈部的锻炼有着密切的关系。
4.由于劳累、风寒而引发的炎症,如颈肩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5.由外伤引发的颈肩部伤害,如头颅部损伤而连带引发的颈椎损伤等。
颈肩保健的原则
防止颈椎病的最好方法是运动。如果你的颈部每天都是处于单一的活动中,一定要主动进行颈部活动,如做颈部操、颈部按摩、肩背部叩打等。
此外,应当注意颈肩部的放松。颈部放松的最好阶段是晚上的睡眠时间,但是由于我们习惯的睡姿、枕头的大小高低等因素不合适,往往使本应该得到休息的颈部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建议每天晚上临睡前,将一个小枕头放在颈部,平躺10分钟,尽可能地让颈肩部放松一会儿。
颈肩病决不是单一的病症,它的产生与全身的骨骼肌肉机能状态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防治颈肩病要与提高身体的综合体质紧密结合起来。这里包括合理的骨负荷运动、肌肉的全面锻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如果目前你的颈肩病很重,请切忌盲目锻炼,应首先求医,了解病症产生的原因和现在的病况,才可因症而练。
缓解颈部酸痛:隔墙看戏操
如果你想隔墙看戏,相信你会用力伸长脖子,这个动作会有效地缓解颈部酸痛。
技术要求:
开始部分:身体先挺直站立,将头、颈、背、腰、臀、腿部拉直,下颌前上伸起,挺胸收腹,两腿直立,两脚尖朝前,脚跟提起。
练习部分:足跟抬起,双臂垂直,下颌上抬,双目远看前上方,脑门用力向上拔直。
练习要点:
用颈部肌肉尽全力挺拔脖子,要保持一定的时间。48呼或大约2分钟~4分钟。
练习时间:
早、中、晚各一次。
练习作用:
对颈椎关节、纵向肌群是一种综合锻炼。对缓解长时间静态式办公人群的颈椎不适症,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手段。
防治颈椎问题:十点十分操
技术要求:
开始部分:身体先挺直站立,收下颌、挺胸收腹。两腿直立,两脚尖朝前。双手侧平举,像在钟表中时针、分针的9点15分的位置。
练习部分:双手从侧平举(9点15分)举到10 点10分处。当你认真地反复若干次后,会感到颈部后面的肌肉酸胀。
练习要点:
全身挺拔,双手似鸟飞上下运动,做100次~200次。
练习时间:
每天做一次。
练习作用:
对颈椎关节、肌肉是一种综合锻炼。可缓解颈部许多问题,对患有颈椎问题的女性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手段。对中老年人的肩周炎也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颈肩康复手段。
锻炼肩部关节:徒手绕环操
肩周炎等肩部疾患在中年女性中高发,实际上更多人的肩部问题与肩部退化有关。徒手体侧绕环操可有效缓解肩部疾患。
技术要求:
开始部分:身体先挺直站立,将头、颈、背、腰、臀、腿部拉直。两腿直立,两脚尖朝前,双手侧平举。
练习部分:两臂由肩部肌肉用力绕环。
练习要点:
坚持向前20圈,向后20圈。反复数次。
练习时间:
关键词 羽毛球 运动损伤 康复
一、前言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与灵活性结合较强的运动项目。业余爱好者缺少专业指导,受到技术动作与步法的影响,同时缺乏运动损伤的常识,在训练和比赛中难免发生一些急性或慢性的运动损伤,对此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直接关系到他们锻炼身体的最终目标。
二、运动损伤情况
(一)手腕损伤
羽毛球爱好者手腕受伤是由于羽毛球的动作要求,无论是击打、扣杀及吊、挑、推、扑、勾球时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后伸和外展的动作,长期做以上动作,会使手腕部的三角软骨盘不断受到旋转的冲击而造成损伤。
(二)肩部损伤
羽毛球运动中发力主要集中在肩部,在运动中体现为肩部的外展,外展比较频繁时就很容易造成冈上肌肌腱穿过肩峰下和肱骨头七的狭小间隙受到挤压、摩擦而造成无菌性的炎症甚至肌腱断裂,这些损伤的类型称肩袖损伤。
(三)腰部损伤
羽毛球运动的技术要点就是要求腰部不断的屈伸,比如弓步接吊球,搓网前球,跨步接球就需要腰部不断地过屈,打高远球,扣杀球就要求腰部做过伸运动。当然重复做这些动作就会出现腰部承受负荷太重,最终造成腰部损伤。
(四)膝关节损伤
羽毛球运动中灵活性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易损伤的一类。因为在运动中会经常出现瞬移,比如侧身,跨步,后蹬都使得膝关节承受一定的牵拉[1],从而使膝关节逐渐疲劳,形成损伤。
(五)脚踝损伤
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支撑脚落地不稳,动作变形,带伤练习等,简单的损伤造成外踝肿胀或者有淤血,严重的话韧带撕裂导致不能站立。
三、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
(一)针对腕关节损伤
腕关节损伤直接影响羽毛球业余爱好者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热情,其应该进行康复性训练,要在技术上分析手腕发力及角度,即练习手腕的灵活度。还要练习手腕部的肌肉群力量,做牵引性练习,拉伸练习等。
(二)肩关节损伤的康复
进行康复性训练,这就要求练习者注意在在技术上对关节运动幅度及方向判断好,充分体会前臂旋转发力,这样既减少肩部压力,也熟练纠正了错误技术动作。在准备活动上要增加肩部准备活动的时间,使其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康复训练上。
(三)腰部损伤的康复
腰部是身体的中心,整个身体只有在围绕在它的转动过程中才能合理的发力,在羽毛球运动中,腰部扭转特别常见,比如跨步接网前球,弓步网前吊球。长期就会形成腰部扭伤,因此,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是对此最好的康复手段之一。可以进行无球跳起引拍然后挥空拍对腰部肌肉的柔韧性进行康复训练。
(四)膝盖部位损伤的康复
膝关节是在运动中的一个受力点,而且膝关节的结构非常复杂,在强度训练下其存在各种伤病隐患,在膝关节受损伤时要及时停止强度训练,并进行简单的恢复性练习,比如用慢跑来恢复膝关节的耐力,静蹲来恢复其力量,当然在康复训练前也要积极做好准备活动。
(五)脚踝损伤的康复
脚踝的损伤主要分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羽毛球运动中这两种损伤类型的概率相似,损伤后要在24小时内冷敷,然后温敷,并在外敷红花油的情况下休息一到两周,再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如慢跑。
四、康复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运动损伤后,要对康复训练进行合理安排,内容包括康复训练的强度、负荷、密度及周期。
(二)康复训练不是休息,而是在康复训练上应该将损伤部位与全身结合起来,如,一侧肢体受伤后练习对侧肢体,上肢受伤练习下肢。
(三)损伤后的康复训练要结合医务监督,要自我监督,互相监督。
(四)最重要的是在损伤后,业余爱好者切忌焦躁,一定要在身体完全康复后再进行有强度的训练,比赛。
五、总结
羽毛球是隔网对抗运动中在技术和灵活性要求很高的运动,运动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上是常见的,尤其是羽毛球业余爱好者,他们在羽毛球训练上既存在娱乐性也存在竞争性,在竞争时没有良好的技术动作为基础,而且还欠缺自我保护意识,意识要在运动竞赛中慢慢形成,但损伤后康复与训练的结合至关重要,康复训练是治疗运动损伤的积极措施[3]。
参考文献:
[1] 贺泽江.羽毛球运动中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原因与治疗[J].辽宁体育科技.2005(8).
[2] 戴立平.羽毛球初学者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赤峰学院学.2008.08.
1.2研究方法:病例查阅,对45名病例进行检索,统一进行病例分析归类。
1.3运动创伤分类标准:参照曲绵域教授主编《实用运动学》。
1.4护理方法:参照全日制本科大学教科书《临床护理学》。
2结论与分析
2.1短道速滑运动员损伤发生率,急性损伤发生率占62.7%,慢性损伤占领区8.3%。
2.2运动损伤种类及病变部位:挫伤、扭伤、拉伤、擦伤、切割伤、劳损。主要部位:膝关节、腰部、足踝、大腿、小腿、臀部、颈部、背部、手指、腕部。
2.3损伤程度:按运动员能力丧失程度,分轻度、中度、高度损伤。轻度损伤后能坚持常规训练与比赛;中度损伤后需经特殊处理,坚持训练或减少患部活动;重度损伤完全不能训练,退出比赛。
2.4受伤场地:陆地训练以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为主,冰期劳损,开放性损伤多见。
2.5损伤原因分析:
A、训练水平不足,表现在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一般身体训练不足,短道小运动员过早进行活动专项训练,基本技术训练不足,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均不能协调发展,慢性劳损较常见。
专项技术较差者患病率也占为数较多,如运动成绩没有突出,腰肩盘突出,这样的病号占比例较少,但制约运动员成绩提高,专项训练手段单一,过多、过频采用一种手段也是造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腰伤过多,几乎所有运动员均有腰伤与屈腰专项运动有关,职业性腰痛。
B、体能下降:体能下降是旧伤复发新伤易患的高发,高危时期。运动员一旦体能下降,如不注意加以防范与保护易引起成陈旧性腰腿关节病复发,同时易产生急性创伤,应予以足够重视。
C、训练缺乏科学性。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不重视,不到位,没有充风分出训练前与比赛前准备活动,尤其易发生在大运动量期间,主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或时间比够用,如冰上训练,就一两个小时时间,如不加做任何准备活动,上场就训练,极易引发多慢性损伤,教练员与运动员缺乏运动损伤常识,训练按排不合理,训练保护工作不到位,如做好训练防护腰措施,颈部、踝部的防切割没有做好极易受伤。
D、客观原因:场地。场地防护特别重要,围护海绵垫厚度,质量,例如海面垫过薄运动员滑倒伤踝关节扭伤机率就高于符合厚度标准的海面垫。
3预防与治疗措施:
3.1预防措施:强化教练员,运动员伤病防治意识,重要训练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伤病知识学习,掌握防伤治疗常识与基本要领,建议设置伤病防护机制,教练员,运动员,医生建议三结合伤病防护,教练员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加强防伤措施,运动员遵守训练原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互相协作精神,医务人员经常到现场跟踪保健,制定相应的义务措施,防止伤病发生。
3.2治疗与恢复措施:对急性开放性损伤一定要即时送往医院,早诊断早治疗,短道重大比赛要有专门救护设备,发生开放性复发性损伤抢救时间务必争分夺秒进行救治,不要拖延治疗时机。
慢性损伤治疗原则,运动创伤有其专业项目特殊性,原则上要边训练边治疗,不要脱离训练实际,照搬传统治疗临床手段:有专业治疗程序。
4伤后恢复护理重点
4.1尽量不停止全身和未伤部位的训练,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训练水平,又不必免停训综合证的发生。伤病肌训练按实际情况越早越好,尤其是开放性损伤,如在未感染情况下,一期俞合就要安排适宜的活动,促进患部恢复,以防被动性肌肉萎缩。
4.2心理护理:严重创伤一但发生在大赛期间,运动员心理压力极大,要求康复心情十分迫切,对恢复速度、时间、恢复后是否产生功能障碍等,均忧心丛丛。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尽快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配合治疗,对治疗充满信心。
对伤部护理要点,运动创伤中术后护理基本操作框架按临床护理规则进行,但值得强调一点,也是本文的主题思想,护理与康复如果进行相结合,创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运动创伤康复体能护理常用操作程序。运动创伤专业护理员首先具备运动恢复一定常识,要有康复医学过硬本领,这样整个护理工作才能跟得上。
4.4护理工人按康复医学方法开展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创伤护理与临床一般护理工作密切结合,临床护理是前题,创伤护理是主题,功能康复是手段。
4.5护理人员应尝试下列康复手段及常用功能操;水中运动方法、按摩、功能操等,按运动损伤类别、项目而定,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水中运动方法,对上肢骨折、严重损伤有促进恢复、提高心肺肌能、捉进体能康复有较好的作用,可谓之替代谢训练法、方法仍以因人、因伤、因项目而宜。
4.6建立合理的康复程序护理指导,运动员伤后恢复过程中,希望安排康复程,是促进恢复重要保障,也是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医学观点,用最好方法、最新枝术去研究与开发病损部位护理操作技术。
护理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对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与时具进,撑握现代技术发展脉搏,护理工作要有创意,不断改进、完善操作常规,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秀雪.足踝断裂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中国运动医学,2002,4(2):58-60.
[2]曲绵域.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2003,22
(2).
[3]马国川.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规律及防治的初步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1,2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45-01
口腔颌面部血液丰富,组织结构复杂,腔窦多,与颅腔毗邻,是呼吸道,消化道的入口。因此,发生颌面部多发性损伤时及易合并休克,大出血、窒息和合并颅脑损伤及其他器官复合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35名病人中,男性30名,女性5名,年龄15-68岁。损伤情况:单纯软组织损伤3例,颌面部损伤导致上下颌骨骨折25例(其中合并脑脊液鼻漏3例,脑脊液耳漏2例),软组织损伤伴鼻骨骨折2例,伴颧骨骨折3例,并发颅内损伤的2例。其中车祸损伤20例,打架斗殴7例,工作、生活意外伤8例。
1.2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本科收治的35例严重颌面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医护急救配合及护理观察的要点。
2 结果 35例病人经积极抢救和护理无伤口感染,呼吸道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达到Ⅰ期愈合,未出现明显畸形32例,3例因组织缺损较大行Ⅱ期整复。
3 急救配合
3.1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防止发生窒息
口腔颌面损伤常伴有咽喉,气管周围的水肿,血肿及血凝块阻塞影响呼吸道通畅而引起窒息。要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出冷汗,口唇发绀,鼻翼煽动等是窒息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血液、异物。舌后缀的患者用包有纱布的舌钳将舌体拉出。因口底,舌根,咽喉肿胀压迫上呼吸道者,酌情经口腔插管或给予气管切开术,并及时吸出痰液、血液、分泌物,给高流量吸氧,保持氧浓度。
3.2 止血,防止休克
根据损伤的部位,出血的来源和程度,采用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压迫止血,结扎止血,缝合或填塞止血。有因上、下颌骨骨折出血,经手法复位和牙弓夹板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和钛板内固定而达到有效止血。遵医嘱每30min测脉搏血压一次,密切观察病人心率、血压、意识变化。做好护理记录。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补液时注意用量,调整输液速度,以免加重脑水肿。
3.3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对怀疑伴有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卧床,除严密观察呼吸,血压,脉搏以及瞳孔的变化外,还应注意耳鼻中有无清亮液体或血液流出,如有则提示有脑脊液漏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禁用棉球或纱布填塞外耳道及鼻孔,更不能用液体冲洗,以免逆流引起颅内感染。
3.4 保持正确的
先解开颈部一口,使病人头偏向一侧,或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出血,并尽可能减少肺部的呼吸运动,利于咳嗽和吐出口内分泌物,避免并发肺部感染。清醒病人取面向下,使口腔血液及分泌物流出。昏迷病人可采取俯卧位,额部垫高,使口鼻悬空,利于血液唾液流出和防止舌后坠,一般病人采用侧卧位。
4 护理
4.1饮食营养护理 由于张口受限,局部疼痛及咬合错乱等原因,病人不能咀嚼食物,尤其是颌间固定的患者,但多数消化功能及胃肠功能均良好,因此应给病人进食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对颌间结扎的患者可从牙间隙或磨牙间隙处塞入吸管让病人吸入,或用注射器将食物注入口内。对胃管鼻饲的患者,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鼻饲的重要性,使病人克服不适,避免自行拔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提高机体免疫力【1】。
4.2 腔道的护理 对颧骨、颧弓、眶底和上颌骨骨折的患者,应加强眼、鼻腔的护理,保持眼和鼻腔的清洁。对鼻腔有出血、渗出的患者,在排除颅脑损伤脑脊液漏后,轻者可用麻黄碱滴鼻。患者重伤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自洁能力受到影响,因此进食后给予口腔冲洗,在冲洗过程中边冲洗边用吸痰管吸出,动作要轻柔,勿触及伤口,操作中注意口腔黏膜的变化。口角涂红霉素眼膏tid。对暴露的伤口,保持清洁干燥,用1%的碘伏擦洗,对有包扎的伤口保持干燥,避免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敷料。
4.3 骨折复位的护理 上下颌骨骨折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有无颅脑、胸腹等处的合并伤,有严重合并伤的应以处理合并伤为主。 为减轻局部肿胀,在病人清醒后将头部抬高30°以减轻颈部静脉回流。术后24小时用冰袋冷敷手术部位,减轻面部肿胀,一般冰敷2-3天,肿胀消除后(术后7-10天)可进行热敷,促进伤口愈合。肿胀消除后给予复位固定。
4.4 心理护理 颌面部外伤患者受伤面部可能影响个人形象,而合并伤可能暂时影响功能,因此患者会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多数患者对容貌的恢复存在恐惧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担心面部发生畸形,常表现为对生活失去信心,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不同心理情况进行沟通、心理疏导,讲解与病情相关的知识,并做好解释工作。保护病人隐私,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病人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2】。
4.5 出院健康指导 对颌骨骨折的患者应指导其掌握开口训练的时机与方法,开始张口不能过大,嘱病人两个月内勿进食过硬食物避免再次引起骨折。上颌骨骨折固定术后3周拆除夹板,下颌骨骨折术后4-6周拆除夹板。对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和及时进行功能锻炼,易改善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人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咬合关系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5 讨论
对于严重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先检查伤员的神志、呼吸道通畅、血压、心率、瞳孔大小及对光发射、伤口的出血和四肢活动情况。有呼吸困难或窒息等紧急情况时,立即采取措施解除窒息,有伤口出血和血压低下等情况时,应先采用简便有效措施止血,并输液、输血以增加血容量,防治休克。有神志不清和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异常等情况时,及时请神经外科医生会诊处理。有四肢或身体其他部位伤动性出血时, 请相关科室医生协助处理。在急救的同时,给予血常规、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等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及时给予相应处理【3】
由于大量出血导致低体温,低体温会导致心律失常,心搏出量减少。低体温和代谢性酸中毒又会引起凝血酶和血小板功能损害,出血凝血机制紊乱。因此,对于严重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需要先施行一个小的、有限度的、简化有效的、可行的应急性急救手术,以有效止血、解除窒息,积极复苏,阻止生理潜能进一步恶化,防治和纠正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机制紊乱,为下一步的确定性手术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颌面部多发性外伤的急救要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抗休克和有效止血。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腔道、饮食、心理护理。对于严重颌面外伤患者采取综合救治,医护严密配合,是减少并发症、回复功能、减少畸形的关键。
参考文献
确实,不论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受损伤的都是大脑,由于脑血管原因导致大脑营养、氧气等供应缺乏而带来的功能丧失,轻则留下难以康复的残疾,重则致命。据统计,卒中后有2/3的患者留下残疾。卒中,不仅是个人、家庭,也是社会的沉重负担。
卒中危害大,一个健康人离卒中有多远呢?卒中究竟是多严重的问题?资料表明,全国现有卒中患者7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为250万,每年死于卒中人数达150万。卒中是全国第二位死亡原因,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
治疗延误,卒中救治的大敌
下一个12秒,发生卒中的是不是你?对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个体,你是无法预料的。但这并不是说,对卒中我们只能束手就擒,处于被动地位。近年的研究在卒中医疗救治上取得很大突破,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研究证实,在卒中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接受溶栓疗法,可以最大限度拯救生命、减轻后遗症。
3小时内接受治疗是救治的关键。然而,有多少人做到这一点呢?全国35家医院2270位患者的调查表明,一半以上(54.2%)的被调查者没有在3小时内到医院。一旦出现单侧面部、手臂麻木或无力等早期症状,对事关生命的卒中,又有多少人给予足够重视了呢?有657人(28.9%)不重视!而联系120进行急救的仅212人,占9.3%。
54321――防治卒中,行动起来
卒中危害严重,制约医疗救治的第一环节又掌握在患者手中,而且被大部分人所忽视,面对如此局面,我们有责任呼吁全社会加强对卒中防治的认识。国际卒中学会将5月25日定为卒中教育日,我国也即将开展卒中教育日宣传活动,这无疑对卒中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卒中预防并不难,而且其预警信号是完全可以识别的,可以总结为“54321”。
5――认识卒中的5个症状
突然面部或(和)肢体的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
突然一侧或双侧眼睛看不清东西。
突然没有原因的严重头痛。
突然昏迷,不能讲话或听不懂其他人说话。
突然行走困难、头晕、不能平衡。
4――重视生命链的4个环节
早期识别症状。
快速转运病人。
选择适合的医院。
及时正确治疗。
3――了解卒中3个特征性动作
示齿或微笑。
正常:两侧面部运动对称,异常:一侧面部运动不如另一侧。
闭眼,双上肢伸出10秒。
正常:两上肢运动一致或无移动;异常:一侧上肢无移动,另一侧下落。
说绕口令。
正常:用词正确,发音不含糊;异常:用词错误,发音含糊或不能讲。
2――急救的2个要点
现场简单处理:就地放平、头偏向一侧、解开上衣扣、开窗通风、测量血压(如有条件)、不要给任何药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等多种因素,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但是至今尚未有一种特效的药物或手段来治疗。目前国内外开展对卒中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卒中单元”是治疗卒中较为有效的手段[1,2]。然而,目前我国的“卒中单元”仅在部分大医院进行,没有向基层社区医院延伸,更没有被患者及家属认识和掌握,在卒中的防治中是一个严重缺陷。
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提高卒中的防治效果。我们把我院五年前建立的“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医疗模式”(已取得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制成VCD教学和康复训练示教片,旨在向人们宣传卒中防治知识和介绍卒中单元的内容,更主要的是给患者在康复功能训练中根据自身残障模仿此片相关动作进行康复训练,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VCD片的主要内容 ①介绍卒中单元的内涵,包括卒中单元产生的背景、内容及运作模式、卒中的防治基础知识等。②运动疗法包括运动疗法的机理、意义和运动模式,③作业疗法④失语矫治等。
12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3]。同时以头颅CT或MRI扫描图片作为诊断依据。其中脑出血10例,脑梗死9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33~88岁,平均59岁,病程05~3 d,平均15 d,为了不违反医学伦理道德,用本人在“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论文中对照组80例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68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42~80岁,平均60岁,病程05~6 d,平均18 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伴发疾病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根据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评定疗效,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包括卒中本身或/及其他因素而致的死亡,②卒中四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③一个月后对观察组进行VCD片掌握程度的评定。
14 实施模式 ①患者入住卒中单元病房后12 h内完成必要的检查确立诊断,由治疗小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②急性脑损伤注意脑保护,避免或减少缺血性或/及灌注性脑损伤,③向患者或及家属介绍并观看VCD片的内容,学习康复训练的方法并实施,④全程心理医师介入以消除或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重建自信心,⑤健康教育贯穿全过程纠正不良生活方式,⑥加强支持疗法,包括由营养师及主诊医生共同制定患者的饮食计划。
15 统计学处理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经治疗一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常见四种并发症发生率 卒中常见的压疮、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和关节僵硬四种并发症,观察组共有7例(7%),对照组19例(23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 P
23 一个月后测评患者对VCD内涵的认识及掌握程度 ①观察组健在患者对卒中的防治知识有所认识,消除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提高了自信心。②入院前有嗜烟酒的8例和抽烟的12例均已戒烟酒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③进步以上的患者均已掌握康复训练的动作并能在医务人员或/及家人的指导、陪同下或独立进行康复功能训练。
3 讨论
卒中单元是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它采用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功能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以及营养支持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方面干预,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这是它具有良好效果的原因[4],由于基层医院受到设备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正规的卒中单元,我们根据卒中单元的内涵而自行设计一套适用于适合于基层医院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应用临床也取得良好效果,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常见的压疮、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把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制成VCD光碟,不仅有利于把卒中单元的内涵向基层医院、社区及家庭延伸,不仅为患者的康复功能训练提供模式,而且对于宣传卒中的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卒中的复发有极大的意义,本文对卒中患者的测试结果已证实了这一点,此外,用VCD光碟作为卒中防治宣传教育等方面费用较少,简单可行,实用性较好。
参 考 文 献
[1] 杨新荣脑血管病管理治疗新模式卒中单元中国医院管理,2002,22(12):22.
临床中将手术中出现脑组织隆起,明显高出骨窗窗面,脑组织大体变化符合脑肿胀的大体病理改变特征,静脉淤滞、怒张,去大骨瓣减压后仍无法关颅缝合头皮的现象称为急性脑膨出。多由外伤引起,场出现在重度颅脑损伤术中,预后比较差、致残率、病死率很高,文献资料显示,重型颅脑损伤中急性脑膨出的病死率高达50%-70%[1-2]。对于重型颅脑损伤中急性脑膨出的诊治和预防是相当重要,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的重度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24例,现做以下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6月重度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3-68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工地坠落伤4例,摔伤5例,钝器伤2例,受伤后就诊时间20分钟-150分钟。
1.2 意识及瞳孔反应 入院时均为昏迷状态,均有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8分9例,3-5分15例。双侧瞳孔散大者11例,一侧散大者13例。24例初次查CT均无对侧明显的脑挫裂伤或薄层血肿。
1.3 术前CT表现 术前均进行CT检查,硬膜下血肿13例,占54.1%;脑内血肿3例,占12.5%,硬膜外、硬膜下伴脑内血肿8例,占21.1%。术后立即复查头颅CT19例,均提示有原位或远隔部位继发性硬膜外、下及脑内血肿。
1.4 脑膨出病因 ①急性弥漫性脑肿胀6例;②迟发血肿10例;③重度肺挫伤肺水肿2例;④腹腔内脏破裂2例;⑤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4例。
1.5 方法 ①术前处理:保持患者通畅的呼吸道,最大可能的维持患者稳定的生命体征.②术中处理:做好探查可能出现迟发性血肿或血肿扩大部位的准备。③术后处理:如果条件允许术后尽量复查头颅CT,若颅内仍有明显占位效应血肿,仍需考虑继续手术处理。术后均送入监护病房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使用镇静剂、加强脱水、护脑、止血、抗炎等治疗。
2 结果
本组24例病人死亡10例,占41.7%;植物生存3例,占12.5%;中残3例,占12.5%;重残2例,占8.3%;良好6例,占25%。
3 讨论
引起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较多,文献报道主要原因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慢性脑肿胀[3],本资料中急性弥漫性脑肿胀6例、迟发血肿10例,各占25%、41.6%,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的形成与压力填塞效应的减轻或消除有关[4]。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机制多认为是外伤后急性脑血管扩张,外力(尤其对旋转性外力产生的剪应力)使桥脑蓝斑、中脑网状结构、丘脑和下丘脑等血管运动中枢损害,导致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麻痹[5-6]。加强术前术中管理,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可以有效预防脑膨出的发生,术前应尽一切可能恢复血管中枢的自主调节功能,否则仓促手术将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往往发生难以控制的恶性脑膨出。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管理,神经外科的麻醉要点是要避免发生或加重脑损害,保持合适的脑血流,维持正常的颅内压及预防脑水肿是最关键的。术中如果患者不当、呼吸道不畅、缺氧、CO2蓄积、输液过量、物的不良反应或颅内出血等均可造成脑水肿、脑肿胀,颅内压的突然增加可导致急性脑膨出。手术操作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脑组织的侵扰,保护重要脑区和脑功能,保护重要的脑血管,最大程度地清除颅内血肿和清除蛛网膜下隙出血,最大程度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和脑灌注,从而达到最佳手术结果[7]。
综上所述,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膨出,要采取相对的措施,以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宁,梁维邦,倪红斌.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3):133.
[2] 江基尧,李维平,徐蔚,等.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1):40-43.
[3] 徐伦山,徐民辉,陈广鑫,等.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救治经验总结[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1):6-8.
[4] McLeod A.Traumatic injuries to the head and spine 1:mechanisms of injury[J].Br J Nurs,2004,13(16):940-947.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77-2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长,我国是从1959年开始对高血压进行普查防治工作的,当时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根据1980年和1991年分别进行的两次调查,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7.73%和13.58%。据最新统计资料,中国目前的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人,每年还在继续新增1000万高血压患者。而中国每年死亡的300万心血管病患者中,50%都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1高血压的分类
根据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不同,目前把高血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病因不明,目前临床仅能通过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延缓或减轻靶器官的损害。第二类是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5%,其血压升高仅仅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一旦原发病被控制,高血压即可得到根治。
2高血压的病因
2.1年龄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40岁以上患高血压人数增多,比40岁以下的人高3.5倍。
2.2职业与环境
研究结果表明,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以及对视觉、听觉形成慢性刺激的环境,可能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
2.3家庭遗传
统计发现高血压病人中50%有家族史,故认为与遗传有关。
2.4食盐过多
相关试验证实,每日食盐大于5克比少于5克者患高血压比例大。
2.5肥胖
超重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6倍。
2.6吸烟
实验证明烟中的尼古丁对血管内皮有损伤作用,可导致血管硬化,发生高血压。
3高血压的治疗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患者服用。常用的降压药物有:
3.1利尿降压剂
本类药物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使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可诱发痛风。由于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及周围组织糖利用障碍,可致血糖升高。糖尿病人应慎用。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氯噻酮等。
3.2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
能抑制延脑血管运动中枢,使交感神经末稍活性下降,外周阻力下降而达降压目的,还可使迷走神经活性增高,降低心率,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等。
3.3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
具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使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肾脏内β受体阻滞可抑制肾素分泌。阻滞中枢神经β受体,产生心动过缓和降压。常用药物有: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3.4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游离钙浓度,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的变形能力,对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等优点,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3.5血管扩张剂
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3.6复方制剂
常用药物有: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安达血平片等。
4高血压的防治要点
4.1控制体重
建议体质指数应控制在25以下。控制体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
4.2采用合理膳食
4.2.1减少钠盐
WHO建议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g。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4.2.2减少膳食脂肪
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
4.2.3补充钾和钙
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鲜奶、豆类制品等。
4.2.4多吃蔬菜和水果
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SBP和DBP有所下降。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
4.3增强运动
每个参加运动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迪斯科等。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70,如要求精确由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可根据运动者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5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应有效地控制体重,防止和纠正脂类、蛋白、血糖代谢紊乱,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1011-02
足下垂是脑卒中肢体瘫痪的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站立和行走功能,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在对脑卒中急性期弛缓性瘫痪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尝试多种诱发踝背屈的方法,虽然都可以出现踝背屈,但大多伴有足内翻,经反复摸索实践,发现刺激金门穴可即刻诱发踝背屈,且很少伴有足内翻的出现,同时配合康复治疗及患侧下肢管理等综合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9年9月―2010年12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中医科的住院病人,共52 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68.3岁,其中脑梗死37例,脑出血15例,病程3 d~28 d。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经CT或MRI证实。病例纳入标准: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伴弛缓性瘫痪;偏瘫侧足下垂,肌力0级~2级;意识恢复清醒,能理解他人语言、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既往有偏瘫侧踝关节畸形;患足外侧皮肤破损;患足水肿严重;严重感觉缺失;认知障碍;严重的患侧忽略;有心肌梗死等严重合并症。
1.2 治疗方法
1.2.1 点穴方法 取穴:金门。操作:医者操作前修剪指甲,患者取仰卧位,偏瘫侧下肢屈髋屈膝,足掌平放于床面,膝、足跟与脚掌在同一矢状面上。医者一手固定患膝,以另一手拇指尖端适力点按金门穴,并沿赤白肉际迅速向第五足趾方向划行,行距约3 cm左右,此时可出现踝背屈,嘱患者尽量维持踝背屈,并根据病人的自我感觉和踝背屈的角度调整点按力度及滑行距离。如病人不能保持该动作,则医者迅速托住跖底外侧并向外上方抬离床面,保持膝、足跟在同一矢状面而足掌向外侧外展,患足外观呈现外八字状,维持10 s后恢复起始状,间隔10 s后再次重复上述动作,10次为一组,可连续做2组~3组,每组间隔1 min,间隔期间医者半握空拳,以尺侧上下往复轻叩患肢胫前肌偏后侧及腓侧肌群,力度以病人舒适为度。每日2次,连续治疗6 d,休息1天,治疗3周。当肌张力开始升高,或肌力达3级以上,不再使用点穴法。
1.2.2 急性期常规康复训练[2] 按摩、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跟腱牵张、床上运动(双桥、夹腿、摆髋、翻身、起坐)、坐位平衡训练等。每日2次,每次40 min,连续治疗6 d,休息1 d,治疗3周。
1.2.3 患肢管理 床上良肢位:除常规摆放外,还应根据下肢肌张力的变化而随时调整不同的摆放方式。仰卧位时软瘫期下肢可平放于床,一旦下肢肌张力开始恢复,应在膝下放置小软枕,使膝关节微曲;健侧卧位时要确保患足放置在软枕上,避免出现患足垂吊于软枕外而加重足内翻;如采取屈髋屈膝立腿摆放姿位,则应随时检查支撑物有无移位,避免因支撑物软塌变形而导致患腿外展外旋、足内翻的错误姿位出现;下肢有屈曲倾向者膝下不应垫放任何物品。避免过早作用力下蹬、用力直腿抬高等可能会引起下肢伸肌痉挛的动作。避免在患腿进行长时间静脉输液。
2 结 果
参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中踝关节的评定方式[3],分别在仰卧位、坐位进行踝背屈:不能进行为0分(无效),部分进行为1分(有效),充分进行为2分(显效)。治疗3周后进行评分。仰卧位显效6例,有效4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 ;坐位显效2例,有效4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5%。
3 讨 论
3.1 足下垂的成因 脑卒中急性期持续时间一般为2周,重症者可达4周[1]。瘫痪的肢体多为肌张力低下,腱反射低或消失,之后腱反射逐渐恢复并呈亢进。足下垂、内翻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痉挛,由于高级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运动障碍,导致小腿三头肌肌群张力异常增高、痉挛所致,表现为足跖屈。肌无力,因瘫痪引起屈肌共同运动力弱而使胫前肌功能不能早期出现,导致踝关节不能背屈或背屈功能减弱[1]。关节挛缩,因各种原因使肢体和关节制动,就会有肌腹缩短,超过3周,关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变为致密结缔组织而导致踝关节挛缩变形[4]。废用性肌萎缩,制动使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而渐致足下垂。
3.2 点按金门穴治疗足下垂的依据 足下垂的形成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足下垂一旦形成,便很难恢复。因而,在伸肌痉挛尚未出现之前,加强足背屈肌群的训练以提高其张力和肌力,便显得尤为重要。《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金门穴为郗穴,是经气深聚的部位,所属的足太阳膀胱经在行经踝足部分的穴位均分布在外踝及足外侧。点压该穴,可激发经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瘫痪肌肉得到濡养,预防、延缓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的发生[5]。
足外翻的主动肌是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副动肌有趾伸长肌、第三腓骨肌。金门穴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腱之间,从解剖位置看,其投影区下有腓骨长肌、小趾外展肌等,在此区域利用点按及划动刺激,亦与Rood技术中利用感觉刺激来诱发肌肉反应相吻合[6] 。
3.3 点按金门穴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金门穴处皮肤较厚,一般力度手指点按划刺不会损伤皮肤,但仍应注意观察皮肤局部反应。点压划刺皮肤在软瘫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痉挛期则成为一种不良刺激,反而会加重痉挛。故一旦发现肌张力增高,便应停止使用该法,同步也应将变更治疗方案告知家属,双方共同配合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在康复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和减轻可能出现的痉挛及肌肉萎缩等继发性损害,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经过对点按金门穴配合康复治疗和下肢管理防治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分析,认为它是一种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操作简单易学、患者乐意接受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5-408.
[3] 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4.
[4] 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31.
[5]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3-34.
唱歌既是艺术,其实也是一种运动方式。唱歌时口腔、舌头、声带以及声波的震动,对呼吸系统很有益处。歌曲的节拍能使肺部扩张,呼吸加深加长,支气管得以畅通。所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引吭高歌有阻止病情向肺气肿方向发展的作用。
不仅如此,投入演唱时的紧张感,与唱完后的放松感,有助于自律神经的平衡,同时还能防治高血压、调整胃肠机能。此外,如果在唱歌的时候能练习用腹式呼吸,更可锻炼腹肌收缩,改善腰痛,还能达到减肥的效果。
方法不对伤声带
不过,掌握唱歌正确方法的人并不多,一般非专业人员,唱歌时不怎么会利用共鸣腔,发音都通过喉咙,而且唱到高音或者唱得大声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扯嗓子,这种唱法对声带是有损伤的。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声带每秒钟可颤动50~100次,唱歌时为80~1200次。持续不断地唱歌,会令声带黏膜充血、水肿,以致血管破裂、出血,导致急性声带炎,说话时便会声音嘶哑、喉咙痛,甚至有轻微呼吸困难。
此外,人的声带分为前后两段,在说话和唱歌的时候,声带前后1/3的交界处会发生摩擦。唱歌的声音越大、音域越高,这个地方的摩擦就越厉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瘀血,发生纤维化,最后发展成慢性喉炎。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形成声带小结或者声带息肉。
正确发声四要点
1.歌唱时要把喉咙打开。打开和稳定喉咙是唱歌基本功训练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人们打哈欠时,口腔会自然放松地打开,口腔内空间会增大。打开喉咙就像是在打哈欠,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
2.有气息支持。声音的形成是由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组成的。日常呼吸比较平稳,但歌唱时吸气很快,呼气很慢。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把呼吸稳住,才能使唱出的声音悦耳、强弱变化自如,还能增加肺活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肠造口最常见是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又称为人工,是治疗肠道疾病、肛肠先天畸形等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法1,该手术的主要目的利用肠道直接引出腹壁构建一个暂时或永久的粪便转流2,从而代替排泄粪便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保证生活质量。在我国因为各种理由需要行肠造口手术约10万人。肠造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疾病,但也给患者生理与心理带来伤害,而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死亡。因此,肠造口的预防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讲述肠造口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9月收治98例患者中,其中15例出现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5.3%。男患者8例,女患者7例。98例肠造口手术:50例乙状结肠造口,18例乙状结肠双筒造瘘,8例模结肠双筒造瘘,15例回肠造口,7例模结肠单筒造瘘。年龄22—80岁。15例并发症:4例粪水性皮炎,2例过敏性皮炎,1例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出血、旁疝、感染、出血各2例。
2 常见肠造口并发症
肠造口并发症一般分为两类,造口肠管相关性并发症:如造口出血、造口缺血坏死、造口脱垂等;造口肠管周围组织并发症:造口周围皮炎、造口感染等。
3 肠造口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3.1 造口出血 造口发生出血一般在术后的3d,引起的原因是因为皮肤黏膜链接处系膜血管以及腹壁造口处止血效果不好,特别是缝合小动脉结扎线脱离,导致局部出现淤血或血肿。
患者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查找出造口出血的原因,若是发现小动脉出血,即刻缝合一针就能止血,若是伴有血肿,必须立即清除。如果发现是黏膜损伤出血,立即用生理盐水侵润纱布压迫止血或使用凡士林纱布保护。
3.2 造口缺血坏死 这是肠造口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术后1—3d,常见的属于单腔造口,主要表现为肠管黏膜的颜色呈现黑色,没有任何光泽。严密观察造口血运情况,发生此并发症原因为血液供应不足,如断定为造口缺血坏死,立即拆除周围凡士林纱布,缓解造口压迫,在周围部位擦拭磺胺嘧啶银软膏预防感染,或采取红外线照射,若发生肠腔有异味并泛黑,需重新做手术。
3.3 造口周围缝线避免排泄物污染 清洁造口后可用造口粉外涂造口周边。一般造口周围缝线7—14d拆除,出现分离时,分离面周边可以碘伏消毒,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探查分离程度,去除坏死组织。分离部分浅可使用溃疡粉,结合防漏膏处理后粘贴造口袋。如分离部分深者,选择使用藻酸盐填塞后,结合水胶体敷料覆盖伤口,再配以防漏膏粘贴造口袋。皮肤黏膜分离愈合后,指导定期扩肛护理,预防造口狭窄。
3.4 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在术后叮嘱患者加强运动,控制好体重,在术后避免从事过重的工作,增加腹压,咳嗽时,用力不要过大。若发生造口有异常时,需谨慎处理。在造口旁的肿块,一般在站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此时知道患者重新寻找造口袋,正确指导患者更换要点。
3.5 造口回缩 密切观察造口高度,当造口的开口处平齐或低于周围的皮肤时,就可能发生造口回缩并发症。一般情况下在3d内可以拆除周围的碘纱布,通常缝线在1周后拆除,避免造口回缩的出现。若是造口回缩症状已出现,保持冷静,立即选取凸面底板配合腰带有效固定,从而抬高造口的基底部,让黏膜可以随之提高。体重过重者,可加强运动,控制体重。若有必要,可以使用手指进行扩张,防止狭窄。对于回缩不严重,肠端还在腹膜外的患者,可以不用立即手术治疗,而回缩严重到腹腔者,必须立即行手术治疗,完全游离结肠,重新选择造口位置。
3.6 造口狭窄 造口狭窄是临床上肠造口较为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可能是造口周围有一些疤痕组织形成或腹壁隧道过于狭窄而引起。为了有效预防狭窄,在早期做好扩张造口术。在术后7d用手指进行扩张造口,每日2次,每次10min,动作轻柔避免伤及肠管。如狭窄已经形成,较轻者可以用手指扩张,待瘢痕软化后造口狭窄自然消失,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3.7 造口周围皮炎 周围皮炎是肠造口中最多见的并发症,好发于术后7—10d。多数因为排泄物的污染,导致过敏性皮炎、损伤性皮炎。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加强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在术后3d开放造口。此时期的粪便较黏,对腹壁皮肤影响较大,特别是回肠造口者排泄量多,很容易产生皮炎。经常使用生理盐水擦拭造口周围皮肤,并配合氧化锌软膏使用。同时定期更换造口袋。
4 总 结
肠造口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治愈,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是临床上治疗也有并发症发生。在术后加强健康教育,科学安排膳食,适当运动、注意个人卫生、多穿宽松的衣服,做好预防工作,正确保护造口部位,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