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道路建设效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已成为当前颇受关注的教育热点之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我们学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以“诚・正・勤・仁”为校训,用文化凝聚人心。我们从“以人为本、和谐共进”办学理念入手,从育人目标追求,到常规制度完善,培育“金苹果”校园文化,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一)“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办学理念,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1.人性有善恶,以人为本,扬善弃恶
“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是对学校的主体师生基本认识,对人性的判断决定了办学风格与方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儒家思想对人性的认识----人性向善,人格求美。对于人性的理解,我们还会有“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人的行为动机从追求金钱,到充分发挥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我们在学校制度、文化、特色建设中应该扬善弃恶。“以人为本”是强调尊重人的生命存在、人格尊严、个性特点,我们要帮助师生挖掘潜力,克服障碍,鼓励示范,评价督促,师生共同成长,学校得以发展。
2.人各有差异,人尽其才,和谐共进
人的能力与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特色,差异本身就是资源,将有不同特质的教师放在适合的岗位,就是以人为本,是“和谐共进”的最大效益。教师群体在价值取向、思维与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在思想观念、经济利益方面存在冲突难以避免。鼓励教职员工能蚴洞筇濉⒐舜缶帧⒋傥榷ǎ多一些相互尊重、理解,进而相互学习、欣赏。“和谐共进”是每人发挥各自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让师生的生命得到增值。
(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的现代化公民”的育人目标,使教师明确育人方向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现代公民”是我们西关外国语学校的必然选择。本土情怀就是我们要了解岭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荔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康有为、詹天佑等广州近现代史上的标志性人物都出自荔湾,在此基础上认同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民族自豪感,对民族伟大复兴有担当的责任感。
国际视野重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无论其文化与个性上存在多少差异,都可以高效地创造性共事的能力,这是一种关键的21世纪生活技能。理解和包容社会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并利用这些差异提出更有创意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轻松打破文化障碍和疆域界限的学习者和公民的能力,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我们提出的“现代公民”就是具有良好中文与外语语言基础的,有良好习惯与修养的,爱祖国,爱科学,爱生活、尊重各区域文化,尊重他人,懂得爱与负责的人。这不仅要求我们的师生有广博学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见识、理性和责任感,更能正确认识社会、国家和世界,做有责任心的公民,具有主动探索、善于表达、自觉合作的习惯。
(三)“诚・正・勤・仁”校训,成为师生做人做事的行为标杆
诚:就是“忠诚爱国,诚实守信”,对祖国、事业的忠诚,诚实,诚信,尊重客观事实与客观规律, “诚”还包括做一个真诚的人,对他人的尊重,对自己的负责。“诚”在校训的这四个字中是基础,是基本的人品。
正:就是“大中至正,贤良方正”,也就是 “正派、正直,公正,纯正”。“正”就是“知善知恶”,“正”就是实事求是,格物致知。“正”是在“诚”基础上优秀品性进一步的提升,表现为品行上的贤明、优秀、正直,治学上的严谨。
勤:即“勤勉执着,勤奋刻苦”。就是在”知善知恶”――“正”的基础上的“为善去恶”,要落实到行动上。勤动手、勤动脑。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仁:即“以仁为怀,仁爱天下”,就是有理想有担当,是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仁爱要求我们热爱祖国,热爱自然,关爱同学,尊重师长、父母、同事。“仁”字是两个人在一起,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推己及人,强调的是合作与奉献精神。
“诚・正・勤・仁”的校训教导我们做人做事――求真,求正,求实,求美,追求品性的不断提升,它是西外人的行动指南。
(四)“金苹果”标识学校文化,让教师树立专业发展的文化价值追求
“金苹果”出自古希腊神话,金苹果是维纳斯获得“最美丽女神”桂冠时的奖品,它象征着完美,这是断臂的维纳斯获得的奖品,这个金苹果是由不完美到实现完美的奖品。金苹果不仅是“完美”和“优秀”的象征,还是生命、智慧与创新的象征。金苹果作为西外的文化标识,象征着“奋斗,完美,创新”。“金苹果”教育是希望每位师生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学习,纠错,改进,追求完美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五)制度文化引导,建设学习型教师专业发展组织激活团队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欲望我们将教师分为以下四类:自我激励型、自我成就意识强型、谋生型、暂时落后型。在明确学校特色建设方向与目标背景下,进行学校发展规划,完善学校制度与改进学校文化建设基础上,构建学习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学习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建设最需要重视的是“自我激励型”的教师,他们是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核心成员,学校要给他们创建平台让其主动发展。对于主动创新、自我成就意识强的教师,在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中应是属于”自我成就意识强”的教师,他们积极肯干,但也会蛮干乱干,在“自我激励型”教师示范,引导发展。还有60%-70%的教师属于“谋生型”教师,我们需要改善环境,改变评价制度,通过奖励性绩效工资工作质量评估奖励方案等,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常规管理评价与科研奖励评价结合,团队评价与个人发展评价结合等等,唤醒激励这部分教师发展。而对那些职业倦怠症严重的教师,在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中应有制度制约,保证底线。
二、学校特色建设标识,指引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一)追求完美,研究中的教学常规
从促进提高教师学习力与研究力的视角,将日常的教学活动以研究的方式与态度开展,赋予教师的日常工作以专业研究的价值。从学习促进来看,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经过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分析的方法技能等,同时又促进了教师教的专业水平。从提高学生学习力的角度来看,除了知识目标外,能力与方法目标、态度价值观也纳入教学目标中,帮助学生养成分析、解决地问题的思维方式及学习迁移能力等,同时又使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中不断学习。追求完美课堂,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改进的环节,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开展课题实践研究,构建 “教学研训”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体系。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学习力与研究力的提高,这正是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的。
(二)追求卓越,内化入心的教育活动
我们以现代公民实践活动设计为德育主线,提高师生道德修养。学校德育不能单靠灌输,因此,我校把学生德育与现代公民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教师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校训,构建了“活动育人,内化行为”的西外德育模式,德育课程与实践活动结合, 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结合达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让师生理解认同校训中的“诚与正”,并将其内化为“勤与仁”的习惯和行为,研究德育中存在的真问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学校校训的入心教育。
(三)追求创新,“有意义”的课程探索
建设“金苹果”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性课程创造性实施,并将其中与体现学校办学目标与特色的课程结合,构建西外课程模式,在课程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努力将课程价值重心从学科内容本位到学科的育人价值追求,寻求新的课程理解,构建“有意义”的课程。
“金苹果”课程体系与国家课程体系相辅相承,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现代公民”为价值取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围绕“国际视野”“本土情怀”“现代公民”育人目标的三个核心,分层次(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分专题系列开发与实施。其中金苹果外语系列校本课程,在满足学生了解本土和世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需要的基础上,将语言认知提升为在特定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听与写的语言运用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世界文化交流传播中,认同,热爱,传承,推介本土文化,理解、包容外来文化,达成学习和传承先进文化的发展目标。
挖掘学科教育价值,开发课程。我校是国家级排球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排球重要的育人价值在于在训练与比赛中让孩子们学会拚搏,学会合作。竞技体育的精神核心,永远在于知难而进,永不畏惧,超越自我。排球目的拚搏与合作正是西外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取向。
1 引言
当前我国酒店行业的经营规模和生存情况体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其中高端星级酒店凭借其高端设施设备和优质服务,吸引了大量高端客户,依托高额投资额度形成了较高的进入门槛。然而在硬件扩张的同时,国内高星级酒店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基层员工流动性偏高、酒店高级管理人才缺失,酒店整体规划、装修、所提供服务差异化不强等日渐明显。同时由于高密集度的项目建设带来了新一轮激烈的价格大战,这给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风险和经营风险。所以要想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就需在项目正式投资之前开展科学的重点评估,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2 项目建设的市场分析
2.1 项目选址及规模
拟建亚洲餐厅项目位于青岛鲁商凯悦酒店一楼,毗邻鲁商银座领海公寓。餐厅面积将有500平方米,大约容纳160至190位客人。客源主要是青岛居民、亚洲人,也有其他国家人士。酒店和鲁商银座领海公寓客人也将是项目客源。
2.2 项目市场定位
拟建项目应定位为一所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较高档餐厅。基于项目地点及其与各类需求客源邻近程度的分析,本文认为,项目地点具备开发此定位餐厅的良好特征,具体如下:
项目地点濒临海滩,地理位置与景观条件优越,又倚靠凯悦品牌,因此具备开发高档餐饮的潜力;
中档定位难以充分利用项目地点和品牌的各种优势,项目业主在该区域内的投资也将难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随着高档酒店和餐饮新增供给预期进入青岛市场,竞争市场各酒店可能会上演“价格战”,并面临客源下滑的压力,再加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因此,拟建项目不适合豪华定位;
标准的较高档定位更适合那些预期在青岛酒店餐饮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源需求类型,目前该市场以商务需求为主,预期此趋势将继续得以延续。
标准的较高档定位至少能使拟建项目与青岛现有及未来新增餐饮比肩,反而拥有更大的市场容量,同时也不会产生额外的或不必要的开发成本,进而降低业主开发此项目的风险。
2.3 项目竞争力分析
2.3.1 项目竞争优势分析
(1)项目投资商背景:投资方山东省商业集团资金实力雄厚,其所属的青岛海景(国际)大酒店发展有限公司在青岛市场深耕多年,建立了广泛的美誉度,得到了业内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此次所投资的餐饮项目,可以凭借投资方的经济实力、品牌美誉度、营销网络以及国际管理团队的丰富管理经验、先进的软件技术、优秀管理团队的优势,帮助拟建项目的经营较快步入正轨。
(2)区位优势:宏观区位上来看,项目邻近青岛高科技产业园、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毗邻著名景点与高尔夫球场,景观条件优越;远离市区拥挤的交通,可进入性高。微观区位上来看,项目位于鲁商凯悦酒店一楼,动静分离,便于烧烤、酒吧等经营类型的操作,并且拥有较灵活的承载量与餐位摆台形式,便于承接各类客源。
(3)客源保障:客源主要是青岛居民、亚洲人,也有其他国家人士。酒店和鲁商银座领海公寓客人也将是项目客源。项目周边旅游资源密集,文化氛围浓厚,无疑将吸引更多的客源。
(4)经营管理优势:拟建项目管理方为美国凯悦酒店集团,在世界各地管理、特许经营、拥有和开发凯悦旗下品牌酒店、度假村、住宅和度假性产业,1986年即进驻中国市场。拟建项目将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凯悦的专业管理并有效区别于青岛众多同级别餐饮项目。此外,拟建项目能借助于凯悦集团全球市场推广和预订系统,从而更好地渗透较高收益的国际客源市场、商务客源市场以及高档旅游客源市场。
(5)菜品优势:亚洲餐厅菜品以韩国和东南亚烧烤为主,辅以来自韩国、台湾、越南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特色菜品,酒水以米酒、日本烧酒、多种亚洲品牌啤酒为主。青岛旅游市场主要客源以及商务市场主要人群皆来自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拟建项目的菜品恰是针对这些人群进行开发。
2.3.2 项目竞争劣势分析
与既有高档餐饮相比的竞争劣势:市场既有餐厅开业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市场敏锐度、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更为成熟,已经被当地市场所认可,并且和周边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优势,在产品销售中,有一个相对完美的销售渠道,和门户网站、第三方、搜索引擎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消费者心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声誉。这些餐厅的优势也正是拟建项目经营管理初期的劣势,在项目操作过程中需要尽快弥补这些短板。
2.3.3 项目竞争机会分析
(1)青岛市加速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青岛一直以来都把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作为发展目标,亚洲餐厅项目正是崂山区乃至青岛市国际化目标的重要承载物。众多机遇将促进本地消费需求的提升,这对于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高档餐饮来说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2)物业价值提升带来的机会:无论国家宏观调控,还是从青岛市房地产市场现实情况,拟建项目所属物业在未来将保持极高的升值预期。伴随着旅游城市竞争地位的不断增强、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地铁项目建设开工、北部新城区战略、数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深入开发等诸多利好的相继出台,青岛的经济发展将被持续注入强大的推动力。而作为位于城市核心商圈附近的高端物业项目也将会有更好的升值前景,在投资立项、工程建设等各个环节得到了本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一旦出现物业升值的情况受益幅度将会更大。
2.3.4 项目竞争威胁分析
(1)同业恶性竞争:青岛旅游市场的一个特点就是淡旺季非常明显,在旅游淡季,由于客流下滑,无论是竞争优势较强的酒店为了考虑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还是经营状况不好的酒店为了考虑能够维持生存,这两方面的动机都会促使他们采用超低价销售的手段恶性营销,从而在竞争中表现为针锋相对、杂乱无序的营销策略。
(2)酒店餐饮的利润空间正日趋紧缩:除本地婚宴和商务宴请需求,酒店餐饮设施获取的其他外部餐饮需求十分有限,除早餐外,许多酒店客人倾向于到酒店外的独立餐厅用餐,这一方面归咎于价格因素,在竞争市场中,酒店餐厅的价格通常高于外部独立经营餐厅;除了价格差异,青岛本地餐厅更贴近市场需求,提供更多样化的菜式选择。
3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针对本项目特点,本文从宏观经济分析、酒店财务风险和市场供给风险三个方面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3.1 宏观经济分析
亚洲各国的休旅客人和商务客人是拟建项目的主要客源,而该客源是否稳定与国内外宏观经济是否运行平稳有着密切关系。持续升值的人民币,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旅游酒店业景气度。首先,入境旅客来我国消费成本大幅度增加,这将直接影响到入境游客赴境内旅游的愿望,出于经济成本的考虑,这部分游客将会选择其他目的地作为出游目标,对我国境外游客接待量起到负面作用;其次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会刺激国内游客出境游需求,部分国内游客将会选择赴东南亚一带价格更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活动。
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项目的影响是投资经营者无法左右的,我们只能根据这方面的发展变化调整自己的决策,而无法改变宏观经济的影响。
3.2 酒店财务风险
在项目投产建设期,一旦发现投资额度与预算偏差较大造成支出大幅增加而超出预算,或者在项目建设期间出现投资资金没有及时到位,都可能导致项目资金链的断裂。除此之外,如果从项目建成后第二年开始的经营期间出现应收账款不能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及时收回,造成项目营运资金长期被占用或者经营中坏账超出正常范围、坏账准备超出预算水平等问题,都会引发拟建项目的财务风险,因此就务必要求投资者、经营者要时刻保持资本意识和财务统领意识,全面贯彻预算管理手段,加强财务资金管理。
3.3 市场供给风险
众所周知,市场是由供给和需求两部分组成的,产品的价格是由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两方面共同决定的,而成本与价格的波动都对利润空间造成影响。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项目来说,因本身所占的市场份额不高,所以受到宏观市场变化的影响也不明显。如果酒店在竞争圈内的竞争对手的价位相当,一旦出现更具成本效益的酒店,自身项目酒店业绩将受到致命影响。在市场环境下,供给风险是潜伏的,但却无时不存在的,特别是在当今消费者对商品及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酒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时刻保持竞争忧患意识,采取科学的市场分析方法,准确定位,不断创新,提供个性化的、独特化的服务,是当前酒店项目投资者必须具备的管理理念。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宏观政策经济背景的研究,深入阐述了项目投资效益评价基本理论及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岛鲁商凯悦酒店亚洲餐厅和酒吧项目的建设环境及具体定位,并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投资项目市场环境和经营前景良好。综合全文论述可以得出,青岛鲁商凯悦酒店亚洲餐厅和酒吧项目完全可行而且预期收益可观,对于山东省商业集团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
参考文献
[1]范恒君, 林严, 刘民罡.试析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三个途径[J],市场论坛,2009(8):53-54
[2]王童玉. 关于企业内部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J]. 现代商业,
2009,(20)
[3]周圣利. 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与分析方法[J]. 经营管理者,
2011,(11):15-24
[4]吴洪梅.谈顾客关系管理理念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0(6):70
[5]斯苗忠. 探讨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现代商业,2012(36):155
中图分类号:F24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14-02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
1.中国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国家宏观就业形势严峻。21世纪前二十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由于受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及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持续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2.中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竞争。最近这些年,由于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引进了各种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由此产生了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提供人才短期培训,很多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大量的竞争对手。
3.某些“好”专业更受人才市场青睐。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紧缺的专业。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重要因素之一即大学所学专业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名度更高。用人单位在看重“专业”同时,还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点。
4.海归学子对中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具体问题
1.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目前,各省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写教材,组织授课,但授课情况参差不齐。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省市组织专家精心编写教材,并对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对授课情况督导检查;而一些尚未对就业指导工作引起重视的地区则对就业指导课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没有统一的教材。由于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和明确的评价机制,从而无法有效地促进就业指导课的开展。
2.教学方式方法急需创新。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组织上有别于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对方式方法创新和课堂的互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就业信息量和实践经验,否则教师的教学就会仅停留在口头说教上,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3.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多由学生政治辅导员兼任。政治辅导员是高校专职的学生工作干部,也是高校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其特点是年轻、流动性大。随着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可以分为助学、就业指导、心理辅导、政治思想教育、党建、团建、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等12项之多,在现行的学生管理体制下,这些工作全由政治辅导员来负责。担任繁重工作的辅导员,精力自然十分散,在每一方面都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也不例外,因而使得个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难以提升。
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策略
1.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近年来,高校学生职业意识不断增强,对就业的定位、打造、发展都十分重视,
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帮助低年级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发展自己提前“铺路”,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识自我合理定位掌握就业基本技能,培养就业基本素质,顺利实现就业。
2.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目标。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调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这门课程要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3.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结构。(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就业的基本知识,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高校培养的人才的最基本内容。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学习,重点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大学中期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毕业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选择职业。(2)拓延性课程。拓延性课程是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而开设的,主要为选修课程,目的是使有知识拓展需要的学生都能随时学习,而不受时间限制。这些课程主要是为弥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不足而开设的。具体课程应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组织管理学、领导学、人际交往学、心理学、营销学、职场学等。(3)实战性课程。实战性课程是在拓展课程基础上开发的,是给少数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实体公司或建立虚拟公司的形式,给学生一个职位,模拟现实情景,在实践中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也可以通过创业基地等形式,孵化和支持学生创业。各学校可根据本校状况,开发和设计实战课程。(4)现代化网络课程。除实体课程之外,学校也要开设相应的现代化网络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不受地点限制,随时都能学习“充电”。课程内容可更加多样化,而且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课程设计上要跳出现有课程模式,多设计互动性和实战性较强的科目,使学生在虚拟中锻炼实际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4.利用社会资源,创造实践机会。(1)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学校应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具体负责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要认真制定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大纲,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工作。(2)校内实践教育资源的整合。拓展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不再单纯将其作为资助贫困生的辅助渠道,而是作为培养学生正确工作观念和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举措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范畴。(3)校外就业实践基地的开辟。学校要主动出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对实践教学基地要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反馈和督查,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应有权益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4)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课堂实践性教学包括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主题辩论和演讲等,还可以邀请人力资源专家、优秀校友走进课堂进行模拟面试并点评;课外实践性教学包括要求学生使用度评估、生涯人物访谈、校园招聘会观摩、招聘信息分析、校友职业发展调研等。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包括体验式实践、参与式实践、研究式实践和参观考察式实践等。
5.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1)逐步建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职业化教师队伍。首先,高校要明确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这个队伍的发展前景,稳定这支队伍,使一部分教师愿意专职从事这个职业。其次,高校要把就业指导教师纳入教师系列管理,评审教师职务,在当前情况,可以单独设定条件,使这个职业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探索创新,对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破解实践难题的教师进行奖项,营造良好氛围。(2)逐步提高现有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主要需要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和培养。培训内容应体现系统性和方向性,主要包括就业指导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应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国内外经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预测等)、社会发展状况(人口状况、文化状况)、自然条件等;内部环境主要培训就业指导支撑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培训方式上要通过集中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边工作、边提高,逐步实现专业化。
四、建立与日常就业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机制,提高指导课程的指导性
1.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与招聘程序的收集整理。校园招聘是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在日常的招聘接洽就业指导人员有机会与用人单位招聘主管面对面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要求的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通过参加用人单位举办的宣讲会和招聘会,就业指导人员可以了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用人理念、招聘流程与方法,将这些信息归纳整理后用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上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2.就业指导个案辅导的开展。作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在接受学生咨询前,最好接受一些比较正规的训练,以具备相应的资格。将日常的就业指导咨询个案中涉及隐私的部分进行必要处理后,可作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素材。
3.就业工作调研的分析。现在,不少学校都开展就业工作调查研究,包括采集毕业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就业工作意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等,这是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就业指导课程吸收这些调研成果作为分析和预测的依据,会大大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陈德明,祁金利.大学生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志华.课程论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8,(1).
关键词林区道路;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浙江永嘉
林区道路是森林经营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衡量一个地区营林水平和集约经营高低的标志。过去,林区道路主要为林区生产服务,其主要功能是竹木材的采伐运输。随着林业经营方向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林区道路的功能已经大大拓展,除了木材、林产品、生产资料的运输外,在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区治安、森林旅游、林农出行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现。它不仅仅对林业产业的发展有直接的作用与影响,而且覆盖了山区全体林农的生产与生活,事关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林业在永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林区道路作为林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林业现代化、林业经营集约化的基础,也是森林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1永嘉县林区道路基本情况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括苍山南麓,瓯江下游以北。全县土地总面积2 695.17 km2。共辖38个乡镇,906个行政村。全县林地面积2 127.05 km2,占79.00%,是浙江省第四大林区县。活立木总蓄积量6 007 401 m3,森林覆盖率72.77%,林木绿化率73.62%。
目前,永嘉县境内已建成公路总里程达2 725 km,其中高速公路20 km,国道线25.4 km,省道线125 km,县道线523.7 km,乡道线221.5 km,通村公路1 430 km,机耕路379.4 km。
2林区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永嘉县的林区道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方便了广大林农的出行,促进了林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但由于长期对林区取多予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林区道路仍十分落后。在近几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各项设施都得到迅猛发展,但林区道路建设却未能同步跟进。林区道路状况与现代林业的要求相比,与农村的其他基础设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林区道路已成为农村基础设施中最为薄弱的一环。现有林区道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科学规划
20世纪70年代以后,林区道路主要依托于用材林区、竹林区和森林旅游区等主要的林业经营区而建,普遍缺乏全面科学的统一规划。由于没有进行过统一规划,没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没有必要的环保措施限制,加上先期投资小,造成林区道路等级低、密度小,林区道路的布局不尽合理,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多种功能;一些林区道路因缺乏科学设计,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建成的林区道路,也存在着技术标准不达标、安全性差等诸多隐患。而交通部门在规划时并没有充分考虑林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林业系统也没有公路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适应目前林区公路建设的新形势。
2.2地区间林区路网发展不平衡
永嘉县是一个林业大县,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9.00%。西北部偏远地区是林业重点乡镇,分布有大量的旅游景点。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历史原因,交通状况仍然落后,林区路网远低于南部地区,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林业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规模将日益扩大,逐步提高西北部偏远地区林区路网密度,支持当地林业发展,完善提高通村道路等级,解决山区交通难问题已迫在眉睫。
2.3道路总量不足,等级差,密度低
永嘉县境内无一级公路,基本上以四级公路为主,占90%(县道占19.6%,乡道占9.4%,村道占61%)。尤其是县道和乡道,县道有87.9%为四级公路,而乡道全部为四级公路,通村公路则为四级、准四级公路。现有公路总密度为11 m/hm2。各经营区路网密度分别为:经济林区路网密度14.3 m/hm2;竹林区路网密度16.9 m/hm2;用材林区路网密度15 m/hm2;公益林区路网密度6.6 m/hm2。与浙江省平均水平相当。在20世纪末,美国通车的林区路网密度为15 m/hm2,英国、瑞士、挪威、新西兰分别达到16、30、38、40 m/hm2。道路密度与之相比,差距还很大。
由于林区路网密度低,道路延伸不到较偏远的林区,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种苗、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运不进来,生产出的林产品运不出去。目前,部分林区还依靠人力进行运输,成本高,速度慢,既增加了林业生产成本,又影响了林产品效益。同时,目前的林区硬化改造工程仅仅解决了路面的通行问题,而道路的排水、绿化等建设尚未跟上。可以说,无论是林区公路的数量还是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林农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2.4林道建设资金缺乏
永嘉县大部分林区地处偏僻之地,林道建设路基基础差,有些甚至没有路基基础,而且有些地方地势高、陡,以石山为主,这都加大了修建的难度,势必要增加放炮、挖机、造桥等费用。而这些林道一般都是迫切需要建设的,建设这些林道的村经济较弱,形成了林道建设的迫切性与建设资金投入大、筹措难的矛盾。而且一些已建好的林区道路,由于缺乏资金,长期得不到妥善修复和养护,甚至已成断头路。
3林区道路建设的对策
3.1统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林区道路建设应根据林区生产经营的实际,对林区道路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形成布局科学化、功能多样化、效益最大化的林区道路网络[1]。在规划时,除了对商品林区进行道路高效能的规划,也要对林区的生态公益林区进行护林防火道路的规划,注重运输能力和安全系数的提高,充分考虑林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达到林区道路建设与周边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目标。并从林业经济发展和林农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考虑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2加强技术指导与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林区道路建设涉及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要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可操作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进行操作[2]。每条林区道路需单独设计,原则上都应进行论证,特别是对建设规模较大的,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以保证项目的实施符合规划的要求,避免不合理的项目对规划的干扰,影响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3.3加强养护管理
林区道路建设条件差、标准低,使用一段时间后,路基、路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如果养护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体使用效益。要充分认识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思想观念[3]。建议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根据当地林区道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型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实现从主要抓路面养护质量到公路全面养护的转变;实现从仅重视道路行车功能的养护要求,到重视道路排水、防护、抗灾等功能养护要求的转变。此外,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道路养护队伍,明确责任与义务,从根本上改变林区道路“有建设、无管理”的尴尬局面,延长林区道路使用寿命,巩固建设成果,提高道路使用效益。
3.4积极探索投资机制,广辟林区道路建设资金渠道
资金问题是加快林区公路建设和提高养护水平的根本,森林经营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林区道路建设资金组成的多样性。森林经营效益在规划和建设中要全盘考虑,发改、财政、交通、林业等部门,应争取将林区道路建设项目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范畴和专项资金预算,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广辟筹资渠道[4]。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相关项目综合开发,同步进行。要通过分块立项,共同建设,确保将有限的资金捆绑投在关键地方的关键项目上,以求尽早发挥资金的最大效果,并建立有效稳定的林区公路建养资金来源体系。建立起“争取投资、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群众投劳、单位帮扶、职工捐款”多轮驱动、稳定的筹融资机制,推行“一路一策”,鼓励农民或企业自筹资金修路,谁投资谁受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林区道路建设的需要。
3.5建设规划原则
一是与森林经营相适应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的关系,科学划分完全保护区、限制利用区和产业发展区,并根据不同区域确定道路密度和采用建设标准,根据森林经营类型使用不同的林业机具,林区道路标准要满足林业机具通行的要求。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林区道路建设是为森林经营服务的,对经济林经营区、竹林经营区、用材林经营区、林业观光园区、森林公园等重点林业产业发展区域,尽可能提高林区道路的受益范围。三是注重生态保护和交通安全。在林区道路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特别是防止水土流失;要满通安全的技术要求,保障安全运行。四是适当的林区路网密度控制。合理的林区道路网密度就是效益与费用比最大。效益包括节约成本而获得的收益、时间收益等,费用则包括林道修建费、林道养护费、环境损失费等。总体来说,过密的林区路网要大量的投资,无疑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而且对维护生态环境不利;过稀的林道网则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能。
4参考文献
[1] 马健霄,王建民.我国林区道路运输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森林工程,2001,17(1):45-48.
中图分类号 S7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94-01
1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及林区道路基本概况
1.1 楼观台实验林场地理资源状况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位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1]。海拔510~525 m,地理坐标为北纬34°6′,东经108°18′。陕西省林业厅唯一直属管理的国有林场,距离西安市区70 km。南依秦岭,北濒渭水,东望骊山,西顾太白,是中国道林张本之地。总土地面积44 174.1 hm2。其中:国有林面积37 951.3 hm2,占林场总面积的85.9%。森林覆盖率为82.56%,楼观台实验林场管理体系为场部―工区―管护站―哨所四级管理体系,主要开展野生动物抢救、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护、旅游服务等工作,在中浅山开展育苗、造林和天然次生林抚育、森林培育,实行综合培育,同时在楼观台森林公园还开展了南竹北移、空气质量检测、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林业科学试验研究[2]。
1.2 楼观台实验林场现有林区道路建设情况
一是防火道路。楼观台实验林场现有道路大部分为森林防火道路,路面宽度、厚度、强度等标准不高,无严格标准。二是营林生产道路。主要依靠20世纪80年代采伐、运输木材的道路为基础,主要为田峪工区的九焰路,后山原来营林、运材道路,实施天保工程后营林道路使用次数减少,大部分道路已经无法满足营林生产使用[3]。三是森林旅游道路。楼观台实验林场旅游道路主要为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道路、田峪景区道路,大部分道路路面宽度、厚度、强度等基础设施情况较好,平时有专人养护、管理,为森林旅游、森林研究、森林防火提供便利[4-5]。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标准低,道路质量差。道路路面窄、弯道多,道路修建多为非专业人士,日常养护不足,导致使用质量下降,深山区大部分道路已经无法使用。二是道路建设往往缺乏长久考虑,基本都是防火、旅游观光需求时才进行修建。三是道路总量少,道路建设基本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开设,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大部分道路已经损毁,从而造成道路建设资金的浪费。四是国家对林场内林区道路投资较少,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对国有林场大部分投资为森林资源管护费用,没有专项资金对道路进行投资,造成国有林场道路处于边缘化状态[6-7]。
3 对策
3.1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将林区道路修建、森林资源管护、道路管护相结合,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进行改善,从而实现资源管护、道路养护、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价值。增加资金投入以延长林区道路使用寿命,提高道路使用效率[8]。
3.2 保证道路建设综合效益
修建道路应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并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意加强对地表植被的保护,保护区内一般建设森林公园,道路建设则较少[9]。
3.3 对林场道路进行专业设计
根据不同林区道路聘请专业设计人员对林场现有道路进行设计,具体根据不同区域进行道路设计,保证道路的建设与区域要求一致。同时应结合道路建设所在区域的地理状况与生态环境,综合设计,避免在地理状况复杂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行道路建设[10]。
3.4 加强林区道路养护
在护林防火期内组织护林员参与林区道路养护,以提高道路使用年限,夏季防汛期内对容易损毁的道路进行加固修复,提前对高填深挖路段进行边坡防护治理;合理建设排水沟等,避免水土流失,在森林公园制作道路标示,限制大型车辆进入,以保护现有旅游道路[11]。
国有林场道路建设是道路规划设计与林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的综合性问题,设计过程中要从营林生产、森林资源管护、流域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12],充分体现国有林场林区道路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冯书成.楼观台生态游[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3.
[2] 周晓虎,李成.楼观台实验林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J].陕西林业,2011(5):37.
[3] 李建新,王卿,陈才清.林区道路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2008(2):37.
[4] 迟富娇.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护林员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6):127-128.
[5] 涂庆丰.国有林场林区道路网的合理布局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1998(3):39-40.
[6] 邓金梅.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科技,2014(14):170-171.
[7] 牛永革.林区道路规划思路[J].内蒙古林业,2011(4):24.
[8] 张志伟.国有林区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5):194.
[9] 吴维,李红俊,张继红.淳安县林区道路现状与规划建设思考[J].热带林业,2015,43(1):40-43.
中图分类号: U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强化道路施工过程监理,就是避免定期监理、问题暴露监理或结果监理的弊端,把监理工作打造为一种贯穿施工全程的科学行为。在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一直会调动自己的专业知识、敬业精神与个人情商素质等,实现对于道路施工专业的监理、对道路工程工作责任感以及与道路施工方人员的情感交流,实现从工作到精神的全面监理,进而提高道路施工效益。
1勘察设计过程监理
从专业上而言,道路监理人员未必能真正理解道路勘察设计的专业性的,但其也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加之勘察与设计时勤学好学实施勘察设计过程的监理。
1.1提高施工程序效益
通过勘察设计监理优化工序实现高效。尽管在道路的勘察与设计中,设计人员可能只会对道路建设所需要的相关路段做出科学的预设,但其专业的设计也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前瞻性的处理,例如针对施工路段的道路封闭、施工期间工程车辆的通行、施工原料的运输等,都会在设计中做出科学的处理,由此,从设计上确保各种工序的完善、合理,进而保障施工的高效。监理人员针对设计工序的监理,意在确保施工路段在施工期间不能因为自身的施工,而制约了施工的进展,如车辆的有序通行,施工机械的存放与使用等,都要保证在有序的设计之内,不仅便于施工现场指挥,也便于施工人员简单理解清晰执行。
1.2提高施工均衡效益
在勘察设计的施工监理中,监理会处于自身工作绩效的考虑,要求设计人员把资源运用的优化整合全面融入,从道路施工的大局上来追求资源运用的高效,而且,是追求全面的高效,不仅是哪一个阶段的高效,因而成为施工均衡高效。首先,确保每一个阶段高效。如道路前期测量高效、路基作业高效、配料高效、路面施工高效等,都要在设计的环节中得到技术上的先天性处理,尤其是在该施工路段存在的自然性的障碍技术排除,例如遇到面积较大的水坑等,从施工的安全性、成本及道路投入使用后的安全与保养上,做出科学设计能绕开则绕开等。只有在每一个阶段都高效的情况下,其综合的绩效才会是高效的。其次,尽可能保证全局性平均建设进度高效。在阶段性高效或环节高效的基础性,因为施工的具体情况不同,也会造成每个阶段的施工进程不一样,难度较大的显然会慢些,难度较小的则会非常快,因而,设计时要从设计的科学性把施工的难度尽可能地排除或者减小,如此来追求整个施工大局的平均高效。
2施工过程监理
这个过程是道路建设的主要过程,也是最直观的过程,无论是运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上,还是时间的跨度与工程进展的强度等,对施工方或监理方都是一种心理与体力的考验。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成为监理人员最实务、责任最重大的实际工作之一。
2.1提高物资供应效益
道路施工过程中,物资的供应是最关键的一环。道路施工过程监理从施工物资供应上而言,要确保三种效益:原料采购效益。此过程主要是监理原料采购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原料到位会的存放问题,即从源头上保障施工的高效,避免因为原料耽误工期。原料加工效益。道路施工中所运用到的原料,需要根据科学配比展开制作,如路基运用的水泥石粉、粉煤灰都要参入其他的东西,加强他们的吸水性、粘合性等,监理需要坚强这个配料过程,为合格的原料生产做好保障工作。原料运输供应效益。即在原料加工完成后,在各个阶段具体施工中,要确保运输的高效,这需要各种大型的运输机械配合,监理在这个阶段需要经常地独到各岗位人员,加强对于运输机械的安全检修,尽可能地减少各种故障的发生,或者提前排除各种故障,实现施工的高效运行。
2.2提高施工节奏效益
施工节奏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反应了施工的进展的速度,在节奏快的情况下显然进程快。道路施工监理人员,在施工监理中通过两方面来提高施工的节奏效益。其一,督导提高工人工作节奏效益。尽管施工中有着相对完善的各种制度,但仍然难以避免施工工人的懈怠现象,作为监理人员一方面加强与施工管理层的沟通,把那些发生在工作中懈怠情况作出交流,同时,也要积极地创新制度或改善工作环境等,去调动施工工人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对此工作充分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工作节奏加快,实现过程进程的高速度。其二,提升机械工作节奏效益。机械工作节奏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驾驶或操作人员的节奏,这个前面已经论述,在工人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会以快节奏的效率呈现;二是,机械本身的功能保养,即相关责任人员要加强养护工作,经常地检修与维护,避免发生各种故障等导致耽误施工;三是,现场指挥人员对于车辆的调度,如何让车辆的工作既紧张又有序,不至于出现拥堵现象影响施工进度。
3施工质量监理
尽管道路施工监理与道路施工方有着本质上的工作区别,但道路施工监理也以追求道路高质量建设的过程与高质量的路为根本宗旨。因而,其任何监理的过程、方法等都归结为施工质量监理。
3.1提高原材料运用效益
针对原材料前文2.1已经做详细论述,然而,针对通过优化建设材料的运用提高效益,仍有较大的科学探讨空间。高质量的道路,是三方面高质量的经典体现:高质量的设计、高质量的原料运用与高质量的施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瑕疵都会导致道路的质量下降。因而,加强原材料运用的监理尤为重要。监理工作实践中,针对原材料运用的监理一般从两方面着手:原材料的适度运用监理。适度即按照要求来运用,如按照一定比例加工路面材料,如水泥的比例、砂石的比例都是确定的,某种材料过多或过少都达不到设计道路要求的硬度等方面的标准等。原材料的适量运用监理。与前述要求相似,任何原料的加工只有都在相对稳定的量内,才能实现其要求的质,例如在道路建设中,路基的下料不是越厚越好,而是达到设计标准就好;路面的混凝土或沥青砂石料,也不是越厚越达标,都要在科学标准下实施,才能实现最佳的道路建设追求。
3.2提高道路质量
如3.1述,道路质量是多方涉及主体所追求的理想。但立足各方的专业与职责又有着不同的质量标准。根据前述,道路监理方所要求的道路质量有很多方面,其主要表现为下列:道路建设设计质量与道路建设过程质量。在上述1和2中做了详细的论述,不再赘述。道路建设工艺质量。即建立道路施工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运用,尽可能低保证每个环节的技术运用都按照标准操作,避免各种懒省事的行为,甚至偷工减料的现象,更杜绝非技术人员的非专业性的擅自改变技术要求的作业行为。道路建设原料质量。原料质量监理在上述2.1中与本节3.1中都有相关的论述,原料质量既包括原材料的质量,也包括经过工人与机械加工后的施工用料质量,如建设路基的粉煤灰的质量,如建设路面的混凝土质量等。道路建设结果质量。结果在实际的工作也以三个层次来体现:其一,道路建设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结果,如是否顺利,是否发生安全事故,是否遇到什么意外不可抗力的情况等。其二,道路检测结果,即建设完成后,道路路面用料的厚度、路基的厚度、各种用料的承压指数、湿度、强度等,用科学数据来说明道路的质量,进而以此为施工方出具质量合格或者优质的认定证书等。其三,道路使用的质量,即投入使用后,在相对的时间段内,发生什么样的毁损现象,或者因为道路的原因导致了几起道路安全事故等。
结语
道路施工作为一个具有科学性的严谨作业规程,施工方无论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与荣誉,还是为了施工的安全与顺利,都会严格操作程序的。同样,在专业知识上或许监理人员的一些工作或许会对道路建设工作造成干扰,但其工作的实际存在,会在某种意义上警醒或提醒着道路建设人员,保持高度的专业精神、责任感及远大的职业追求,并提升与转化为精品的道路。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city common ditch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nstruction cost, project extract benefits and risks of common ditch construction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thorough analysis, highly generalization common ditch cost benefit, management risk in characteristics of, and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analyzes the common ditch in th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st of produce, benefit and risk.
Keywords: common ditch; Cost; Benefit; risk
中图分类号:F0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共同沟,也称为城市综合管沟,是指将两种以上的城市管线集中设置于同一地下人工空间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1]。共同沟是国际大都市目前普遍采用的管线敷设形式,具有有利于保持市容整洁、城市整体安全性提高、市政服务保障程度提高、避免道路重复开挖、管道易于维护等显著优点,在东京、汉城和台北等国外发达城市早有应用,近年来国内已逐渐在上海、深圳、苏州等城市也得到推广与应用。
在现行体制下,各种市政管道通常是由政府投资建成后无偿移交给供水、燃气、电力等各公用事业或企业单位使用,政府再通过征收市政设施配套费将投资收回。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共同沟在成本效益、经营风险等许多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共同沟推广建设之初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才能进一步明确共同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共同沟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
共同沟项目属于重大的市政工程,对城市构成较大的影响,其成本与效益都很大程度上超出了项目本身的运作范围,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成本与效益外溢,自然地将共同沟的成本分为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效益分为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
2.1 内部成本
内部成本主要包括共同沟的建设成本、日常维护成本。其中,建设成本可分为主体结构建设成本、附属设施建设成本以及工程调查设计等成本,此外还可能包括既有管线动迁成本、道路空间占用成本等;而日常维护成本则可分为主体结构维护管理成本和附属设施维护管理成本。
共同沟的建设成本在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差异,根据国内部分已建成共同沟的成本统计来看,基本在2~4万元/米。
2.2 外部成本
共同沟的外部成本主要是指共同沟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2],包括对自然环境和周围的其他构筑物影响,对交通的冲击以及运营期间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其中,施工期间对道路的占用而导致的交通效率损失是较为明显的外部成本。
由于干线共同沟大多建于道路分割岛下方,支线共同沟和电缆沟多建于人行道下方,因此如果在已经建成的道路下方建设共同沟,就会对道路交通以及路面(包括人行道),甚至周围的商业环境造成影响。但是,不同的施工工法所导致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如果采用明挖法,必须封闭部分车道,再大量挖掘道路(或人行道)面积;如果采用盾构法则必须在一定距离内设置工作井,从而也对道路和车流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会比明挖法低。一般而言,盾构法多用于难以施工的地方,如河道、铁路或交通量大需要维持车辆通行的地方,而经济可靠的明挖法相对而言仍然为主要的施工工法。
2.3 内部效益
共同沟的效益是相对于管线传统埋设方式而言的,在传统埋设方式下,必然地要反复开挖道路进行管线埋设与管线维护,为此,管线单位、管线用户、道路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公众都付出不同程度的成本。就管线单位而言,其成本包括管线成本、埋设成本、定期更换成本、故障维修成本、管理成本以及道路挖掘与复旧成本。而管线用户的成本主要来自管线更换及故障时所造成的不便。道路管理部门则因道路经常挖掘而缩短寿命时,必须重建或维修的成本。至于社会成本则因管线设置、更换及维修时施工占用道路而造成的通行障碍,对城市景观的破坏以及增加其他工程施工难度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因此,采用共同构方式可避免传统埋设下的以上多种成本,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就是共同沟的效益。
内部效益主要是指不采用传统埋设方式所节省下来的直埋建设成本与维护成本,包括各种管线的反复挖掘复旧成本、管线更新维护成本等,以及有些国家或地区所实行的道路地下空间使用费等[1]。
2.4 外部效益
同样地,共同沟的外部效益也是相对应于传统埋设方式所带来的各种外部成本,包括反复开挖道路所造成的交通成本、道路寿命降低、管线寿命降低以及对城市景观的破坏等,这些成本由于采用了共同沟建设方式而得以消除或减低,从而可视为共同沟的外部效益构成。
3 共同沟项目的风险分析
3.1 工程风险
共同沟规模往往比较大,涉及的专业领域广,工程技术复杂。因此,共同沟项目在运作过程中蕴含着较大的风险,需要对此进行控制与管理。
从风险的对象来看,共同沟的工程风险大体可分为本体结构工程风险和附属设施工程风险;从风险的类别来看,包含的风险有设计合理性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现场安全风险、完工风险、结构稳定性风险、结构耐久性风险等。
3.2 环境风险
共同沟的环境影响与其他大型工程的环境影响一样,是工程决策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共同沟的环境风险从时间来看,有施工期环境风险与运营期环境风险。环境风险的类别主要包括地质环境风险、水文环境风险、有害物质风险和周边构筑物风险等。
3.3 运营安全风险
共同沟属于城市的生命线系统,其运营安全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安全,对共同沟的运营安全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并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共同沟的运营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共同沟本体的安全风险、管线的安全风险、人员与设备的安全风险、防突发事件的安全风险(包括防火、防爆、防恐、防非法进入等)。
3.4 财务风险
共同沟的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在整个项目的生命期内财务管理对项目的效益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项目的决策阶段就应该进行现金流预测与管理,客观评价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建设成本控制风险、运营成本控制风险、资金到位风险、运营收费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等。
4 结语
共同沟作为管线敷设的新方式,代表着市政管线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从共同沟的投资和收益来看,共同沟项目的初期投资额非常大,前期风险较高,然而随着共同沟发展的日益完善,管理经营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在若干年后当共同沟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风险也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降低。总体而言,结合共同沟的建设成本效益、建设风险、地下空间管理等因素分析,共同沟在国内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图分类号:F540.34;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79-01
农村公路在我国公路网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它对于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也意义重大,尤其是在促进城乡交流、加速资源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连接作用,所以交通部也提出了应提倡全寿命分析的思想,统筹考虑建设和养护管理全过程,在建设中坚持速度、质量、安全、成本、环境相协调,以求得预期的投资效益与使用效果,推进我国农村公路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简称LCC)是一种先进的指导思想,也是一种项目方案决策的分析工具。本文从理论上进行扩展,认为除了考虑政府和建设者之外,还应考虑公路使用者和公路附近环境,并将公路使用者成本和社会成本加入其中。它从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项目的规划、设计、建造、购置、运行、维护、更新、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成本,追求项目一生所耗成本最小,符合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要求。公路经济分析中,合理运用全寿命周期法进行成本分析,比较各个方案的可行与使用、采用的养护或改建措施的类型、寿命和成本、所选用的分析期长短与折现率大小均有密切联系。进行分析时,应首先考虑和确定这些不定性因素,然后再分析寿命周期内的各项成本,并进而确定成本最低的方案。
二、全寿命周期下的农村公路建设窘境
1、受税费体制改革的影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仍以地方自筹为主。近年来,由于受体制改革的影响,各级交通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和公路建设的规划实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直接拨付当地财政,上级交通部门安排的规划是否能够顺利实施还要看当地财政情况,若地方财力较弱,可能不愿安排资金用于公路建设。以山西省为例,实行“费改税”后,由原来的行业直接拨付改为省财政拨付市、县财政,这种改变造成资金挪用、不到位等现象,由于公路施工的季节性特征,工程3、4月份就要开始,根本体现不出计划的前瞻性,造成交通部门有多少资金干多少活,大大降低交通部门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农村交通发展。目前,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修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但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修路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加上政府的投入有限,大多地方都是依靠农民自筹资金,自拉项目进行融资修路。资金的缺乏使很多还待整修的道路陷于瘫痪状态,特别是乡村公路由于地方财政实力不足导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交通局面的好转,成为发展农村交通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公路建设初期规划不合理,养护体制不健全。作为全寿命周期建设下的新农村公路建设,需要专业、严谨的规划设计,而从事农村公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工程设计师,他们虽然具有系统的公路建设知识框架,但是他们项目实践经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多方面协调的能力都明显不足。其次,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个地区的具体地理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因地制宜提出适合本地区的设计方案,尤其是后期养护方案在整个全寿命周期建设中极其重要的。而工程师由于综合素质有限,不能提出适合所建设地区的适宜养护方案,由此引发后期公路维修,影响现有的农村交通成果,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3、公路建设未能从整体效益出发,只追求一时的完成率。虽然农村、县乡道路建设突飞猛进,有些地方基本实现了黑色化、网络化和等级化,但农村道路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在发展中由于建设的迫切性,只注重建设的速度而忽视了建设的长远效益,没有把质量和环境的因素考虑进去,由此导致公路四周环境质量下降,破坏了当地的绿化。具体包括:道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性较差,弯多、弯急,坡度陡,安全隐患大,路面质量差,破损严重,防排水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同时县级和农村公路质量低劣,道路不堪重负,不能经久耐用。再加上公路养护不到位,尤其在雨水季节,致使很多乡村道路被毁坏,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体交通水平,加重了广大农民出行难问题。
三、全寿命周期建设下未来的农村公路建设出路
1、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占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可以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有效拓宽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渠道。一方面,要加大各级政府的投资力度,尤其是要考虑燃油税、车购税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比例,以减轻地方政府财力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大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宣扬力度,广泛发动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带头捐资,捐资者可以给予道路冠名权等荣誉,对在乡村公路建设“热情高、劲头足、效果好”的地方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农村领导班子在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时要利用好各种扶持的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扶贫优惠政策和资金。
2、选择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规划线路,完善后期公路养护机制,极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工程师在公路规划建设中更多的是考虑科学性、实用性,要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在道路规划上更多的是考虑道路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这其中可以打通乡镇至县城或与外县的联接线,发展县域经济;最重要的是做到村村通公路,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道路建设需要科学规划,道路养护可以实现持续发展。因此在道路养护方面必须从农村交通的实际出发强化路政管理,实行“县管、乡办、群养”的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公路建设、运输管理、公路养护一体化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使农村公路长久地发挥支农、扶农、惠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从全寿命周期出发,力求农村公路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科学规划农村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贯穿在整个道路建设过程中,把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渗透在整个公路建设中,以保证新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在公路建设进程中市、县两级交通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工程质量的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科学规划、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管理,并且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实现农村公路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同步发展。
四、结语
农村建设关系到社会和谐,行之有效的全寿命周期农村道路建设能够在减少成本的情况下建设出最佳的农村道路,以达到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结果,为此,我们应积极实施全寿命周期的农村道路建设,以完善我国道路网,促进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徐晓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经济.2009.(11)
[2] 刘胜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新思路[J].新农村.2009.(3)
前言
过去,对ETC系统的研究通常集中在系统的技术方面,但是由于忽略了系统的经济评估,很难定量评估项目提升的国民经济利益,这使得项目决策和投资者难以通过对比进行投资方面的决策。在分析ETC推广带来的经济效益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分析对道路使用者的影响,以总结这类项目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为建立评估方法和指标奠定基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通过调查,未来国家会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式,每年继续对高速公路投入上千亿的资金以满通运输业的需求。大规模的使用银行贷款就意味着传统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仅依靠增加交通设施的供应永远无法满通运输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出现了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能够解决因道路收费引起的拥堵、延误,能源消耗过多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高速公路收费的意义。通过对通行车辆征收费用,以偿还道路建设贷款,道路维护成本是目前全球通用的高速公路使用模式。随着国家的肯定和认可,对车辆通行费用的收费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这对高速公路的发展非常重要。(1)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渠道。无论在哪个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期都很长,而且因为是公共项目,全靠政府对其建设和维护。现在通过征收车辆通行费不仅可以为公路建设提供新的资金来源,而且还能鼓励私人公司和个人参与公路建设投资,从长远来看,这样解决了公路建设的资金短缺和发展缓慢的缺点。(2)体现高速公路企业化管理理念。除普通公路的基本特性外,高速公路还具有自己的技术和经济特征。普通公路通常以事业性管理为主,通过征收税费的形式体现其使用价值。而高速公路的级差效益,决定了其通过企业化管理,通过征收通行费体现使用价值。
二、推广ETC效益分析
1.减轻拥堵。收费改建ETC完成后,可以大大缩短车辆的排队长度,这种方式消除了交通拥堵,大大减少通过车辆的时间损失。旅客在收费环节节省的时间将用于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这将增加国民经济效益。
2.减少机械磨损和油料损耗。车辆在收费站前反复制动和起步,会导致严重的机械磨损和燃油损失。ETC收费模式,能够缩短车辆排队长度,减少制动次数。甚至于车辆可以不用停车直接通行,完全避免了由于制动造成的损耗。3.减少交通事故。收费广场因为车辆的拥挤,容易导致较多的事故发生。通过ETC通行,缩短了车辆的等候时间,减少了拥堵,大大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机率和损失。
三、收费站改造项目费用分析
1.建设费用。由于ETC系统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因此建设和安装工程的成本,购置设备的成本在投资估算中与机电设备成本的比例有关。如果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则可能需要考虑进口相关设备。ETC系统的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通常相对较短,并且远低于国民经济评估期,这可能会导致在评估期产生重复建设的成本。这是一个重要特征,可将ETC项目的经济评估与一般工程项目区分开来。ETC项目的推广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将大大降低相关设备的价格。2.维护维修费用。可以根据对人力费用、设备损坏的可能性,当地ETC行业的未来平均工资水平以及设备和工具的价格来估算。
四、经济效益分析
1.ETC产生的宏观效益分析。经济学家通常使用社会经济利益来解释高于生产成本的效益。消费者或生产者可以以福利或利润的形式获得这些效益。为了说明与外部性和社会经济效益有关的问题,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例如,道路使用者支付相当于边际财务成本的通行费给道路管理部门。我们假设道路养护成本会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图1中(1)MB代表使用者的交通需求(边际利润)。(2)F1代表最佳交通流量。(3)每个使用者单位支付的通行费为P1。(4)道路产生两种类型的社会福利(OECD)。
2.ETC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由于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属于不同所有者,所以对公路的任何改建都会把效益计入车辆所有者的产值中,而公路管理部门却没有获得多少。因此,公路的效益应该是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
3.ETC收费系统的经济属性。公共品具有独占性和非排他性。而道路在拥堵时,会有一定的排他性的。因此,道路设施属于“准公共品”。
4.降低收费站建设费用。根据ETC通道和人工车道测试结果对比,人工车道每车通行约为14秒,而ETC车道每车通行约为3秒。换句话说,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通行率为1:5。减少收费通道的数量,收费站的规模也相应变小,变相的也节约了建设和占用土地的费用。因此,在相同的容量和服务水平下,ETC通道都能让成本大大降低。
5.降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本。人工车道上的工作包括派发通行卡,收取通行费,回答旅客问题以及处理异常情况等。统计数据显示,收费员平均每次派发通行卡花费的时间约为每车18秒,完成收费工作的每车平均时间约为24秒,而ETC完成所有操作仅需几秒钟。目前,人工通道的年运行成本约为每条道35万元,包括员工工资和各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而ETC通道可无人值守,大量减少带薪人员的数量。减少下来的收费员可以分配到高速公路其他岗位中,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并有效地提高了高速公路服务的质量。
五、社会效益分析
1.提高人员物资的流通效率。ETC系统极大地加快了车辆通行速度,缩短了高速公路上的总行驶时间,提高了运营效率。相应的体现了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用和价值。同时,它减少了交通拥堵的压力以及延误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在这方面,电子收费系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市政道路工程规模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市政道路工程自身性质特殊,给工程造价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必须引起重视。
1市政道路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造价工作现状及开展原则
1.1市政道路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现状
目前,市政道路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造价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工程造价管理不够全面,只注重局部。很多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单位进行造价控制中,仅局限在施工阶段,对于施工前、施工后的造价控制则不够重视,对于工程决策阶段、投标阶段等建设以外阶段造价控制重视程度也不够,这很容易导致资源浪费。第二,成本造价控制相对静态化。市政道路建设属于动态化建设工作,实施造价控制也必须采用动态化控制手段,目前市政道路工程造价控制往往是静态化模式,导致成本预定值、消耗值不成正比,容易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第三,浪费资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可能由于不合理规划,以至于道路出现二次破坏问题,导致工程投资增多,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设计与施工同步进行的问题,造成资源与资金的浪费。
1.2市政道路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第一,权责利结合原则。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期间,相关参与方,包括采购部门、施工承包商等必须坚持权责利结合原则,彼此之间紧密结合,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第二,节约原则。造价控制必须以节约为基本原则,工程建设中对施工人力、材料、机械等进行有效规划与控制,避免浪费现象出现。第三,价值工程原则。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不仅需要优选施工技术、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材料,同时应该树立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之间结合最优化的目标,以便于实现最高的性价比,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2发挥市政道路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的作用
2.1工程造价管理贯穿整个道路工程全阶段
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全面性的原则,从整体出发,改变过去只注重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局面,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市政道路工程全阶段。另外,在道路工程建设前,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详细评估施工方案,便于对全阶段造价加以控制,在材料采购、建设地点决定、施工工艺选择、建设规模确定方面都需要造价管理贯穿其中。如,在建设场地阶段,需要从经济视角,选择尽可能平坦的场地,减少平整土地造成的成本支出;工程地质、水文条件都需要符合施工设计相关要求,避免占用农用地;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就地取材,减少采购费用支出。
2.2做好施工材料采购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往往规模大,在建设前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建筑材料使用量进行预测评估,以便于控制成本,减少消耗。另外,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材料供应商,对于中标单位,还需要出示项目材料需求量清单、工程量清单等,以便于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具体施工中,还需要根据施工进度结余,根据市场价位对结余材料价格进行有效预测,提升施工材料的使用率,避免浪费,提升工程材料造价控制效率。
2.3控制施工调整造价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发生突发事件,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必须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这就产生了工程设计变更问题。为了减少此类问题发生,相关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同时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在施工前做好设计单位技术交底内容,施工中如果发现设计与施工实际情况不符,则需要及时上报项目部,以便于做出及时更改,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2.4强化市政道路工程现场管理
实施道路工程现场管理具体体现在:第一,强化对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管理,施工企业必须结合现场情况,安排施工人员、施工材料等入场,避免由于材料采购、布置不当,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搬运及成本消耗。在施工材料进入现场后,必须对其进行再次核查,保证材料型号、质量、数量等符合施工要求。一旦核查出问题,则必须与承包商进行协商,避免其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避免不必要成本支出。第二,做好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尤其是技能培训、安全培训,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要求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等装置,并严格按照施工章程进行操作。第三,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保证施工机械设备性能,避免其发生故障而增加工程造价成本。
2.5做好工程竣工阶段造价控制
道路桥梁工程是一项施工周期长、资金费用大、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施工单位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避免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道路桥梁工程的投资越来越大,但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三超”现象却时有发生,造成资金浪费。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合理控制和管理道路桥梁工程造价是施工单位充分利用道路桥梁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
一、道路桥梁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的现状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是由多个阶段构成的,主要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目前,我国道路桥梁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下面作简要分析。
(一)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在任何工程项目建设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造价、安全等,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决定着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因此,施工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定最佳方案,实现工程建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然而目前,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在设计阶段的控制管理工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单位不能深入调查研究施工场地,没有充分掌握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缺乏有效的数据,这必将影响工程成本的概算,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概算的准确度。其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多数设计人员没有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往往是凭着自己的设计经验进行设计,从而无法掌握现场的变化并及时修改,导致设计与现场情况有出入,影响了工程预算的准确性。最后,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为了追求新颖独特的设计效果,忽视了成本控制,造成技术方案与经济效益脱节的现象,而概算人员既缺乏专业的工程知识,又不太了解工程进展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其结果必然使工程造价无法得到控制。
(二)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时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工程的施工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控制好造价成本。然而近年来,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却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控制。一方面,违反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急于施工,甚至边决策、边设计、边施工,难以把握工程建设的投资额度、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完善程度等,造成施工中大幅度变更设计,致使工程造价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在材料以及设备的采购上,由于组织不完善,造成中间流通环节过多,不合理采购费用过大,大大增加了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造价。
二、道路桥梁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措施
就目前道路桥梁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要加强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控制就必须控制管理全过程,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工程造价。
(一)设计阶段的控制管理措施
在拟建项目经过投资决策阶段后,控制造价的重点就转移至设计阶段,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据相关研究表明,设计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七十五,加强设计阶段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对整个项目的造价管理具有决定性意义。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多数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造价的重要性,设计的重点停留在工程建设的质量上。因此,在设计阶段要控制好工程造价,首先就要改变多数设计人员重质量轻造价的落后观念,不断增强设计人员的经济观念,充分认识到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重要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技术含量,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案,不能为了工程的美观而不顾造价,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培养高素质的设计师。设计师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设计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设计方案的优越程度,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培养高素质的设计师,以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降低设计成本,实现质量与造价的有效统一。设计师除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深入施工现场观察学习,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师。
3、建立健全“限额设计”机制。所谓限额设计机制就是指根据工程项目结构的部位或功能不同,将资金分为若干部分,设计人员以限制的额度为依据进行设计。限额设计是控制管理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它可以确保重点项目的重点分项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将各个项目的预算控制在合理的限额造价之内,当项目实际使用资金超过限额造价时,便于及时修改设计方案。
(二)施工阶段的控制管理措施
1、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变更。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工程项目的
变更会涉及多方面的变化,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延长工程的施工周期,这必将会增加工程的造价。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工程项目变更的问题,将工程项目的变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降低工程的造价。首先,施工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工程设计变更审批制度,避免不必要的工程项目变更;其次,完善工程变更的估价程序,以严格控制工程项目的变更,合理确定工程变更单价。
2、合理控制工程项目的进度。工程项目的进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所以,必须将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在预算的时间之内,以节约各项费用。承包商需对与工程相关的各项计划、进度报表等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工程项目进度的真实性。
3、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材料用量。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整个工程项目总造价中,材料费占有很大比重,一般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在道路桥梁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用量,避免施工人员浪费材料。对于材料的采购数量和单价、使用数量要明确记录,上报经营部门,以便于经营部门能够调整预算差价。只有严格控制值施工现场的材料用量,才能有效节约材料成本,是合理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的有效途径。
(三)验收阶段的控制管理措施
虽然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管理的重点集中在设计与施工阶段,但是竣工验收阶段的控制也不容忽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路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这一阶段的管理控制主要是加强对工程费用结算的审核,避免工程造价开支不明的现象出现。一方面,要求承包商按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实事求是地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辩词;另一方面,审核人员需严格按合同办事,对一些额外费用要严格控制,对于未按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行为一律核减费用。做好验收阶段的审核工作,是控制管理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综合上文,工程造价直接影响着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深入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根本上控制好道路桥梁工程的造价。在施工单位以及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实际出发,采取系统地、全方位的措施,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将会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真正实现道路桥梁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