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急救方面的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TU973+.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住宅小区相继建成,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对住宅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楼面裂缝不仅会使房屋质量下降,还会影响其美观。所以,应克服一些质量通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建设住户满意的、高质量的、更加美观的住房。
一、裂缝的成因分析
1、从设计方面看。
(1)楼板刚度不足: 部分楼板设计板厚不够,楼板跨高比偏大,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此外设计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较少考虑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
(2)楼板配筋设计考虑不周: 受力钢筋采用三级钢,且间距比较大;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因无构造钢筋约束,板面即出现裂缝。
(3)楼板内布线欠合理: 由于公用专业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部分预埋管径≥D25; 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 15% - 40%) 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 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4)从房屋的空间结构来看,剪力墙刚度大,约束了剪力墙间梁板的水平向自由变形,而梁刚度又较板刚度大,因各类因素引起的水平向收缩变形均集中到剪力墙间刚度最小的板上,造成板开裂。
2、从施工方面看。
(1)空载养护期不足: 为赶工期,从楼面混凝土浇完、收光至施工材料堆放,平均空载养护期大为缩短,人为因素过早地震动、荷载造成楼板幼龄混凝土内部受损开裂。且施工中用塔吊吊运的钢管、钢筋等周转材料因受剪力墙钢筋影响多堆放在预埋管线部位。
(2)水电预埋管施工时在板内位置欠合理: 管位置过高或过低; 位置过高时,极易在板面出现因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的裂缝,也易在维修裂缝或室内装修时损坏管线; 两根管线并行布置时,管线间距过小甚至并拢,更易因管线集中而产生裂缝。
(3)项目部一般较重视混凝土浇筑后1 - 2 天的养护工作,当上部主体施工开始,无法覆盖养护,只能让板面上部暴露在空气中,间断浇水养护,无法按规范要求保证良好的养护,造成商品混凝土有效补偿混凝土的收缩的性能降低。
3、从材料方面看。
(1)目前砼构件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很多混凝土质量不能保证,结果直接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
(2)由于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普遍比现场搅拌的普通砼大,其收缩变形值也比同标号的现场搅拌的普通砼大20 - 30%,施工过程中其中部分水在振捣时被游离出来,部分水与水泥结合成凝胶,相当大一部分为自由水仍留在混凝土孔隙中,成为混凝土干缩的隐患。楼板拆模后,板面和板底长期在大气中,后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面层养护期过后也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正是这种环境效应和尺寸效应的共同影响,使楼板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干缩裂缝。
二、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1、设计中的措施
(1)加强楼面四周阳角处的楼面板配筋, 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 改为沿房间( 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 全长配置, 并适当加密加粗。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 凡按上述要求设计的房屋基本上没有发生45度斜角裂缝, 效果显著。
(2)在板角增加辐射筋。在设计上现浇板的四周都已配置负筋, 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 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 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 即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根据以往发生的裂缝距板角的距离, 辐射筋的长度应为1. 5 m 左右, 同时注意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
(3)在平面布置上应尽量减少凹凸现象, 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多, 其薄弱部位就越多, 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也必然多。
2、施工中的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要根椐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 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少空隙率和砂率, 以减少收缩量, 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如采用商品混凝土, 应加强对其进行塌落度的检查, 以保证施工质量。
(2)在混凝土浇筑前, 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水分。在浇筑过程中, 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 对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 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并加强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 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 认真养护, 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4)严格施工操作程序, 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荷载和拆模。在楼板浇筑过程中, 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 承受支座负弯矩, 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
(5)后浇带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 制定施工方案, 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 以及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 要杜绝在未浇筑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支柱模板拆除, 导致梁板形成悬臂, 产生变形。
(6)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 应与梁筋绑扎在一起。应采用钢筋网架或混凝土垫块等固定负筋的位置,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 从而有效控制保护层, 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 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大于1. 5 cm。
3、材料中的措施
控制好原材料质量, 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 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 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 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 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 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 其施工顺序为: 清洗板缝后用1B 2或1B 1水泥砂浆抹缝, 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 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 冲洗干净后, 用1B 2水泥砂浆抹平, 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 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 检验其结构安全性, 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 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 裂缝宽度大于13 mm 的, 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总而言之,楼板裂缝的防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及组织措施加以综合预控,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0179-02
1 注册会计师提高风险意识的必要性
注册会计师在国际上被誉为“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经历了一条恢复、探索、立法、改制、发展,并向国际化迈进改革发展道路,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它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社会审计监督,因而责任重大,作用更加重要。无论是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督管理,还是企业的经营和战略发展,以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有赖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所提供的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中,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广大股民和投资者的权益,保障国家税收和经济秩序,以及引导市场资源的科学配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笔者认为就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操作中应关注证据的收集、整理、保存,并运用相关法律在诉讼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有相关事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缺乏风险意识,这与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性质有关,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风险几乎都是“将来时”,无论是验资业务还是审计业务都仅有一个完工期限的约束,工作中既没有委托人的监督,更没有任何第三方的勇者参与和制约。因此,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常常把“按期完工”作为主要目标,对执业风险估计不足,甚至“活儿”多时,为赶工期,早把执业风险丢在脑后。在我国资本市场接连出现的会计造假以及美国安然、世通等著名大公司因财务造假而被迫申请破产等事件中,一些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涉嫌参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坐上了被告席。这些事件的发生,应引起会计师事务及注册会计师的高度重视。
2 注册会计师执业面临的风险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收益,也可能带来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注册会计及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与日剧增,要做大做强,注册会计师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只有充分了解所面临的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所面临的风险。
2.1 审计信息需求变异风险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民间审计职业的发展,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民间审计的看法不再纯粹是一种法律的要求,而已成为利益相关者判断信息可靠性及保护自身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旦注册会计师失职而使客户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时,他们就会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做出反应,包括诉诸法律,由此产生审计需求变异风险。主要包括客户风险、独立性风险、法律责任风险等。
(1)客户风险。尽管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遵循了公认审计准则并发表了正确的审计意见,然而由于客户之间的特定关系,当客户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时,失意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了挽回损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有赔偿能力的连带者进行赔偿。因此,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常常成了诉讼的主要目标。
(2)独立性风险。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坚持独立性原则,与客户存在某种利益关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就难免会受到客户意见的影响。导致不能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而引起的风险。
(3)法律责任风险。如果已审会计报表中仍然存在注册会计师未能察觉的重要错报漏报,就会出现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主动或被动承担法律责任。
2.2 事务所内部治理风险
事务所内部治理风险是由于没有按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原则建立恰当的治理结构面临的风险。它主要体现在人员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文化管理风险等方面。
(1)人员管理风险。会计师事务所是以人的智力劳动为核心的,其主要资产和优势体现在人的品德和专业水准上。比如事务所股东,在决定事务所发展方向和前途的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非股东注册会计师作为一项业务的执行者,其能力和素质也直接影响其执业质量,这些都会给事务所带来风险。
(2)财务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与事务所资金的筹措、管理及安全息息相关,主要来源于财务管理的不确定性。如财务控制的优劣与否,在于财务管理机构组织是否得当、方案设计是否合理、费用与收入分配方法是否恰当等。
(3)文化管理风险。事务所文化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成员自觉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习惯和生活信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汇而成的整体风格。当文化沉淀到与事务所的利益和价值发生冲突时,就会形成文化风险。
2.3 审计执业风险
根据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守了审计准则,审计执业风险可分为审计失职风险和审计职业风险。
(1)审计失职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没有遵守审计准则,导致审计结论与事实偏离的风险。它是可以完全避免的风险,但也不容忽视,许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就因这种风险而蒙受巨大损失。审计失职风险涵盖的范围会随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加重而扩大。
(2)审计职业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但仍不可避免审计结论与事实发生偏离的风险。审计过程中贯穿着审计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再判断,还要判断何种审计程序和方法更为有效。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受其对会计和审计准则的掌握程度、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以及对特殊情况的认知能力的影响,难以用客观的标准规范化。这种判断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对不确定的未来状况进行的判断,必然蕴涵着风险。另外,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加在审计结论中蕴涵的风险。职业判断的运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用审计职业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
3 注册会计师防范风险的方法
(1)风险回避。采取主动放弃或改变该活动的方式,退出会产生风险的活动,以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审计委托前,应对影响客户的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
(2)风险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规定,事务所应统一调度和组织本所的人力资源,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与工作量,保障项目参与人员及时间,保障项目参与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工作精力。因此,在分配业务时,应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考量;在后续教育中,应注重各方面技能的培养。业务分配关系到工作效率、质量及风险控制。
(3)风险转移。指为避免承担风险而有意识地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具体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
移两类,保险转移是指将注册会计师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的一种做法;非保险转嫁是指通过经济合同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移给委托人或其他单位和个人。
(4)风险分散。业务分布范围的拓宽有利于分散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风险。从推动事务所做在做强的目标出发,笔者认为,一方面应鼓励事务所业务多元化,使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共同发展,以扩大事务所规模,同时降低事务所由于业务分布狭窄而导致的风险;另一方面应杜绝事务所向同一客户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非审计服务,以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5)风险降低。一是预防事前。指在风险损失发生前,为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如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审计单位商议一致后确定承接审计业务,即可派人员起草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书应包括委托方、受托方、委托业务范围、双方的责任义务、收费、约定的有效时间、违约责任等。在约定书中必须约定双方的责任,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区分审计责任,以降低审计风险。此外,加强对执业注册会计师及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和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与业务素质。二是,分散事中。指增加同类风险单位的数目来提高未来损失的可预测性,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如对一定领域业务努力扩张,甚至垄断。一方面可对这一领域的业务更加熟悉,以减少失误;另一方面业务量在了,可提高预期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即使发生个别责任风险,相对整体业务而言概率也小,能达到抵抗风险的目的。三是抑制事后。指在损失发生时或之后,为减少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种补救措施,事务所普遍会主动采取这种技术或方法,且方法各异,可以用业务方法补救,也可采取免责措施。
4 注册会计在具体执业过程中风险防范
(1)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在接受每一单业务时,就应想到做这单业务会不会有法律执业风险,要搞清楚,委托人是否具有签订委托合同的主体资格,委托人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齐全。为此形成的谈话笔录、委托人提供的证明主体身份的文件,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都要委托人签字或加盖公章予以确认。
(2)业务正式开始操作以后,要特别注意全面收集证据。既要为完成眼前的业务收集证据。又要为以后的诉讼准备证据。笔者对有些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或审计业务中的操作未敢苟同,如有的注册会计师也收集证据,但仅仅是满足形式,满足于填定规定的表格,真正有用的东西没有搜集多少。根据诉讼法的规定,作为证据应具备“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反观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这些证据,绝大部分是复印自委托人的财务账册,一部分是自己抄录形成的,却往往没有主委托人盖章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有瑕疵。因此,注册会计师要有意识从满足法律诉讼的角度收集证据。否则,面对原告的指控,仅仅凭借自己填写的几页表格及复印件,并声称是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做的,法官和陪审员不可能采纳的。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机械接触到的食品是酸碱性,从化学角度进行分析,大多数金属在酸或碱性的条件下,非常容易被腐蚀,食品加工机械的腐蚀,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同时对加工的食品卫生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此需要从食品机械制造中,提高食品加工机械的抗腐蚀性能,提高食品机械的抗腐蚀性能,需要采用防腐表面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
1.食品机械腐蚀产生的机理
食品加工生产中使用到的机械,会在一定的环境下被腐蚀,食品机械是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化学、物理等作用,将其表面进行破坏。当前食品加工机械的腐蚀可以分为化学腐蚀、物理腐蚀、电化学腐蚀等。
1.1.化学腐蚀
食品机械发生的化学腐蚀,是金属和腐蚀介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使得金属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在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酸性或者是碱性物质参与完成的,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食品一般是带有一定的酸性和碱性的,因此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非常应用造成机械的腐蚀。
1.2.物理腐蚀
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理腐蚀,是由食品加工机械在物理作用的影响下,造成食品机械的破坏,例如腐蚀疲劳、磨损疲劳等,这些都是造成食品机械腐蚀的因素。物理腐蚀和化学腐蚀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物理腐蚀对食品卫生安全产生的影响小。
1.3.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腐蚀,将其称之为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不同的是,电化学腐蚀在发生的过程中会产生电流,而化学腐蚀的过程中,没有电流的产生。电化学腐蚀发生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独立的反应,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1]。
从食品加工机械腐蚀的类型进行分析,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物理腐蚀,是当前食品加工机械腐蚀的主要类型,从其腐蚀机理进行出发,可以得出,想要将机械的抗腐蚀性性能提升,需要从食品加工机械自身出发。
2.防腐表面处理技术在食品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食品加工生产机械腐蚀一般存在于表面,将其表面的进行破坏,从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是将机械表面的金属,在一定的腐蚀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将金属转变成另一种物质,附着在食品加工机械的表面。从这方面进行分析,为了减少食品加工机械发生的腐蚀,需要在其制造的过程中,采用一定的防腐技术,对机械表面进行处理,当前在表面防腐中采用的技术是化学镀层。
化学镀层方法,就是使用化学剂或者是在化学作用下,将一些耐腐蚀的金属镀到机械的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该防腐表面处理技术称之为化学镀层。随着当前镀层技术的发展,在各种生产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从食品加工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加工机械的防腐蚀、耐磨性能必须良好,因此化学镀层法为食品加工生产机械的防腐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2.1.化学镀层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
当前在食品机械制造中采用的化学镀层成分为Ni-P,属于非晶态合金,这种非晶态合金的结构内应力非常低,在许多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类型的镀层,在酸性、碱性、高温等条件下,也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2.2.化学镀层的硬度
化学镀层的硬度和很多硬化物的硬度是相当的,经过高温处理过的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的应对,和其他成分的镀层相比,硬度高、耐磨性好。相关的硬度实验和耐磨性实验证明,非晶态合金化学镀层和金属原子的扩散形式结合在一起,使得镀层金属向着机械制造中的金属原子间进行扩散,使得镀层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因为非晶态合金化学镀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所以在进行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也可以在食品加工生产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将其机械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进行增加。
在食品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化学镀层的加工工艺,先对机械表面进行热处理,以提升镀层的效果,其他金属零件在高温处理下,表面会发生变形,所以热处理一般不对精度要求高的机械工件进行,以防影响机械工件的精度。但是非晶态合金化学镀层,可以在90℃以下完成镀层工作,并在镀层之后,根据机械工件的性能,进行不同温度的处理,也就是所非晶态合金化学镀层工艺可以使用在精密工件表面处理中,将机械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进行提高[2]。
食品机械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防腐性能,需要对食品机械的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化学镀层技术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防腐表面处理技术,因化学镀层本身具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在食品机械表面进行处理之后,可以将食品机械表面的耐磨性、硬度、防腐蚀性能等进行提高,提高食品加工生产效率,提高食品加工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的数量也逐年增加,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为重中之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及新型建材的不断涌现,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事实上,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很丰富的内涵,包含技术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等多项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每一项,才能够逐步实现这项技术的科学化发展。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工土建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也因此成为建筑行业研究的重点课题,虽然目前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究,注意总结经验和教训,就一定会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进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1 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
1.1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混凝土的比例关系。由于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体现混凝土质量的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这是由于原材料和施工条件的影响(如水泥、集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质量及其计量的波动;用水量或集料含水的变化引起水灰比波动;搅拌运输、浇注、捣实、养护条件的波动;施工时气候变化),以及试验条件的影响(如取样方法、试件成型及试件养护条件的差异;试验机误差以及试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必然都会造成混凝土的离散性。基于混凝土的离散性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要求配合比设计拟按正态分布理论、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不低于95%进行设计。
1.2 混凝土搅拌
应严格采用同一配合比,保证原材料的产地、规格、主要性能指标不变。根据气候、环境、运输时间、运输道路的距离、砂石含水率等情况,及时适当对原配合比(水胶比) 进行微调,确保混凝土的供应质量。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用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投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按照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常用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与此同时,进场混凝土由搅拌站人员向现场检验人员逐车交验,交验的内容有目测混凝土外观色泽和有无泌水离析现象,试验员对每车的坍落度进行取样试验,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士严禁使用。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应严密检查模板的强度、尺寸、位置、标高等方面;严格检验钢筋和以及预埋件的数量、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详细记录查后的数据;有效清理模板中遗留的杂物以及钢筋中的杂质;将模板中孔洞以及缝隙堵严;用清水将木模板进行湿润,不得积水。如果在基土或者地基浇注,一定要透彻的清理淤泥与杂物,进行排水处理。若在雨雪的天气下进行施工,不得露天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浇筑混凝土工作应该遵循从低向高依层进行浇筑的原则,参照捣实措施以及构造形式等方面对每层厚度进行严格把关。
2 混凝土的浇筑
模板在工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模板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当今许多工程施工中的模板都存在着微小空洞、不平、沾有垃圾、拼缝不密实、未涂隔离剂等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而过早的拆模,由于混凝土还未达到一定强度,既而损伤混凝土,将出现缺棱掉角现象。过早的拆模,还会导致混凝土失去支撑力,从而无法有效的与钢筋结合。振捣对于混凝土的强度也很重要,有的振捣时间不足,致使混凝土不够密实,而振捣的时间过长,将会引起大量石子沉淀、水泥浆漂浮在表面上等现象。针对那些钢筋密集的梁柱交接点,如不加强振捣,易引起混凝土蜂窝、空洞、漏筋等现象,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3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要产生水化作用就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那么为了保证混凝土有合适的硬化条件,不断增长强度,就必须对其进行养护。其中,覆盖养护是最常用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覆盖物应完好无损,表面应用草袋、砂土等柔软物质进一步加以覆盖。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烈日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混凝土的养护要求:当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必须采取临时保温养护措施,使得混凝土获得 50%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保温养护的时间最好能延长至14 天。
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在上述养护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当延长潮湿养护的时间。混凝土拆模之前,需定期测定浇注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其中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如果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就应立即采取适当的保温或隔热的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对水泥完全水化有很大的帮助,加快了混凝土的硬化速度,防止混凝土在成型之后由于干燥、风吹、曝晒、寒冷等情况导致非正常的裂缝与收缩等。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以后,要立刻进行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的表面维持在湿润的状态。塑性混凝土应该在完成浇注之后 6-18h 进行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要在浇筑结束以后通过喷雾进行养护,要尽快完成。养护混凝土的动作要具有连贯性,在养护期内应将混凝土的表面维持湿润。养护的时间一般应在 28d 以上。
4 结束语
在现代的土建技术中,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混凝土作为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运输施工技术、施工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我们应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适合自身情况的现代混凝土施工的新方法,新举措。
参考文献:
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中国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对生态系统功能、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导致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的恶化,从而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因为农业面源污染随机性大、时空范围广、潜伏周期长、成因复杂,使其近年来成为国内环境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农村面源污染成因分析
1.1化肥、农药及其他农业有害投入品污染
这类污染在当前农业面源污染中面最广、治理难度最大。随着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化肥、农药、农膜等各种投入品大量施用,在农业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农业污染也随之加重。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城镇建设步伐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化肥、农药对农业的贡献是无可争议的,但盲目地过量使用化肥以及施用不合理会造成土壤酸化、土地板结、肥力下降,而化肥、农药利用率低、流失率高,未被利用的部分则通过径流、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方式进入环境,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
1.2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经调查研究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所导致的后果是:地表水质严重下降,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生态平衡遭受破坏。金华市有4900个行政村,118.3万农户,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约2.3亿吨。至2007年全市实施生活污水治理的村有245个,年处理生活污水1398万吨,仅占需治理量的6%。农村生活污水还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并且已成为水体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1.3农用薄膜使用量增加
随着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蔬菜保护地面积不断扩大,农用薄膜的使用量逐步上升,实际回收率90%,有10%左右的薄膜散落田间地头,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大约经达60年的时间才能全部降解,在降解过程中一些有害物质随土壤中地下水的渗透对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1.4畜禽粪便未完全资源化利
由于畜牧业和家禽业的发展,一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不断涌现。部分粪便随着冲洗水又通过沟、渠和地下渗透进入河流,少数养殖户将猪圈建在家前屋后的池塘边,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出,也造成了水体的污染。
1.5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薄弱
由于农村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征,同时又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人们对农村面源污染认识不足,特别是农业生产者没有防治意识,没有成为面源污染防治的主力军,致使面源污染持续发展。
2.农村面源污染危害分析
排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江河湖海导致藻类及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我国五大湖中,巢湖已进入富营养化阶段,太湖和洪泽湖正向富营养化阶段过渡,鄱阳湖已趋于中营养化阶段,洞庭湖也向中营养化阶段发展。据对我国污染源的调查,来自农村面源的总氮排放量达2767914吨,占该地区总氮排放量的3611%,其中化肥流失占农村污染源的5815%;在滇池的氮、磷污染中,来自农田地表径流的氮磷分别占总量的53%和42%。
土壤性质改变和肥力下降:在酸性土壤的耕地上长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可导致土壤变酸,影响作物生长。施肥不当可促进土壤腐殖质的矿化,分散土壤胶体,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造成土壤板结;还可使土壤中某些元素活性改变,变成植物难以吸收的形态。
过量施肥使农产品品质下降,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据对34种主要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研究,某些食用量大的绿叶菜类、根茎类菜更易富集硝酸盐。某些磷肥含镉、砷等重金属较多,也会增加蔬菜、粮食中的重金属含量。
3.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3.1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针对全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对畜禽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发展养殖小区,实行人畜分离,引导养殖户向小区聚集。根据环境的承受能力适时控制养殖规模,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和非限养区,对新建、改建养殖设施实施“三同时”和排污许可制度。
3.2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
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安全用药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示范,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大力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强管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3.3加强无害化处理污染物力度
在农村积极推行“一池三改”,加快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加快沼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建设必要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因地制宜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做到达标排放。
3.4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加强城镇和农村人畜饮用水源地规划建设,制定严格保护措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3.5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观的原则,开展村镇规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中心村、中心镇群落。房前、屋后和庭院栽花种草,农户基本都能利用沼气和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加强农田林网建设,绿化村庄,提高林木覆盖率和生态效益。
3.6努力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我国农民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整体落后于城镇,而近些年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中青年大规模进入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居民和农业主要劳动力以中老年和妇女为主,大多环保知识匮乏,环保意识相对淡薄。政府可以通过培训、宣讲、舆论引导、专题电视节目等方式打造立体式的、有针对性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平台,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生产生活主体造成的污染减量。
3.7引导农村垃圾分散化处理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垃圾和污水分散化处理。目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采取“户清扫――村收集――镇运输――县(市)处理”的模式,总的来说是采取集中化处理的方式。事实上,农村垃圾与城镇垃圾从成分上来说区别较大,更适宜采用分散化处理、就地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在进一步做好源头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将难以自然降解的塑料袋、包装材料、电池、电子废弃物等垃圾延续集中化处理方式,而餐厨垃圾、农产品残余物等可通过小型资源化处理设备加工成动物饲料、生物燃料,人畜粪便可分户或小规模集中堆肥或生产沼气。就地资源化处理既可以降低垃圾清运成本,而且可以减小农村生产生活成本,从碳氮大循环的角度看,还有利于土壤质素的改善,减少化肥的使用,长期改善土壤结构,有效提高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3.8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孕妇的饮食得到了巨大改善,营养成分摄取量大大提高,导致我国孕妇体重不断上升[1]。本文通过过400例孕妇的体重指数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接受常规检查并住院分娩的400例单胎足月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胎产妇320例,二胎及以上产妇80例,年龄为21~33岁,平均年龄为25±4.2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40±1.4周,所有产妇住院资料完整,经住院体检均无心、肝、肾、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2 方法
所以接受观察的孕妇均于怀孕早期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对其各时期身高体重进行测量,计算怀孕前以及分娩前的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其中体重的单位为千克,身高的单位为米)和妊娠期内孕妇的体重指数变化幅度ΔBMI=分娩期BMI-怀孕前BMI。依据有关文献报道作为参考指标对孕妇进行分组,我们将BMI
体重组,BMI>24的孕妇分在高体重组。按照怀孕期间BMI变化幅度,将孕妇分为低变化组、中变化组、高变化组三组,A组:ΔBMI
1.3 分娩方式
本组孕妇采取的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其中包括会阴侧切分娩),阴道助产(包括胎吸助产),剖宫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低体重组孕妇与理想体重组孕妇剖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分娩率以及剖宫产率分别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低体重组及理想体重组孕妇相比较,高体重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3],孕妇肥胖易引起糖尿病、妊高症、脂肪代谢功能紊乱等疾病,导致孕妇出现乏力盗汗,免疫力降低,软产道裂伤等,进而增加难产和手术生产的风险。国外有研究显示[4],孕前BMI>24的孕妇与孕前BMI在19. 8~24的孕妇比较,难产的几率提高了7%,采取剖宫产分娩的比例增加1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低体重组及理想体重组孕妇相比较,高体重组孕妇采取剖宫产分娩的比例显著升高,阴道助产分娩率则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孕妇来说,肥胖因作为一个高危因素进行严密监控。当孕妇BMI>24时,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体重。
综上所述, 妊娠期内体重指数变及其变化幅度会对分娩方式产生重要影响。BMI监测对妊娠期、分娩期妇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控制孕前体重,指导孕期搭配合理饮食,坚持适量运动,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子环,王淑娟,董丽宏等.孕妇产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15-1916.
1、现今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钢筋混凝土承重构造体系类型、布设方面的问题。现今很多钢筋砼承重构造布设不科学,外形不规整。因为致使构造不规则的因素繁多,特别是针对异常繁琐的建筑外形,不可以用简设的定量标准来界定不规则性并限定范围。譬如钢筋砼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中,仅表明了规则体的标准,没有定量界定规则与不规则体,也未对不规则体做出必要的设计标准,致使有些设计者通常很难掌握结构规则性,不少状况下,甚至服从业主与建筑师的指示,因而导致在实际项目中发生了一些规则性难题。并且配筋构造也不科学或不满足有关规范,对框架梁、框架柱未遵循抗震规范的规定设全高加密箍筋,柱箍筋未依照规定选用连接模式等。
1.2 基础与地基设计方面的问题。基础与地基设计是设计者比较关心的话题,这是由于该阶段设计的质量将对后期设计的落实有影响,而且地基基础造价也决定着整个工程成本。但许多工程未执行地质勘察工作,进行设计时,仅仅参考业主书面或笼统依照周围建筑物的基础资料。还有部分设计者未意识到软弱地基的缺陷,当选用换土垫层工艺改进软弱地基时,未采用换土垫层设计,只是普通地依照经验强化砂垫层承受载荷的水平,未验算垫层厚度及宽度,其既保证不了安全,又没节约资金。其次部分设计者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在复核柱、梁及基础的荷载时未依照现行规范将荷载依照折减系数复核,因而引起选用显著偏大的荷载值。
在设计阶段,应选取能对不均匀沉降调节的协调性好,符合承载力及建筑物允许变形的要求方案。建筑应布设地下室以使地基的加载力及沉降量降低,对达到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及上部构造的整体稳定性有好处。此外,重点关注设计中地方性规范。对软土基础上覆盖层厚度较厚地区的建筑,通常都需要选用地基处理的模式来使建筑物沉降的目标达成。但在选择地基整改方案时,必须仔细对上部构造及地基两方面的特性及周边环境探究,并依照工程设计需要,明确地基处理范围及要求符合的技术标准,以及多种处理模式的符合性。对多方案进行对比,最终选用安全、成本低的方案。
1.3 抗震设计验算的问题。有抗震要求的建筑设计中,不但要顾及到风荷载及竖向荷载,还要有优良的抗震性。建筑结构的变形能力及承载力共同对是否具备耐震力起作用。钢筋砼的构造是具备塑性变形的弹塑性材料。结构在地震影响下达到屈服极限后,其使用塑性形变来改进结构的延性,其改进了结构在强震下的完整性。我们设计采取的方式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等。在结构柱端、梁端及剪力墙的强化区域,受弯筋在符合承载力及抗震性的状况下,应采取降低钢筋超配的手段。
1.4 楼板设计问题。楼板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承重部件。假设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问题很容易发生。在大楼板设计中一般将非承重墙的线荷载看作等效的均布荷载后,对板的配筋进行验算。但有些设计者对其验算错误。设计时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欠缺,错误的将双向板看作单向板进行核算。致使配筋严重缺失,导致板出现裂缝现象。
2、处理问题的对策
2.1 梁与板的跨度计算。一般状况下,一些概念及规范一般都只对常规的结构设计适用,而它不适用于宽扁梁结构。板梁结构实际上是安设一个刚性支座在梁的中心线上,将梁和板结合成一个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部位,当板厚与梁高差不多厚时,选用板厚及梁边弯矩时,选用两者的数值大者。现实的设计中,在对梁配筋时应选用柱边弯矩,削峰是通常采用的,具有问题时一般都是不削峰的。
2.2 筏、箱形基础底板的挑板处理。从结构设计考虑,最为节约成本的模式是可以放置挑板并且可以把边跨底板钢筋调匀,假设选用通长的安设模式处理底板钢筋时,底板底面的通长筋也不会由于边跨钢筋而增长。当超出挑板位置时,基底的附加作用力就会显著降低,当在人工地基或天然地基的坎上设置基础时,那么加装挑板时最好选用天然地基,从而减弱整体的下沉量。假设荷载产生了偏心的问题,把挑板安设在某个特殊的部位时,就可以对沉降差进行调整并且预防整体性倾斜的问题的发生。
2.3 沉降计算处理。在基坑挖掘时,坑边摩擦角范围的基底土是要被限制的,因而其不具备反弹性,然而基坑底部的土具备反弹性,而回弹的土体就要求采用人工清理。假设基础面积大时,其限制力就较小,譬如箱基,在对其进行沉降的验算时就要依照基底的荷载力进行验算,被坑边土所限制的土体就可以当成具备安全性的,这是其验算得出的沉降值是要高于实际作业中的沉降值的缘由。而假设当基础面积不大时,那么其限制力是很大的,这时就对回弹的部分可以不计,因而在验算沉降时就依照基底的附加应力进行验算。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平面设计方向的竞争压力,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有创新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才能顺应平面设计方向的发展趋势。以下是笔者对高职平面设计方向的几点浅析。
1 平面设计的相关介绍
所谓的平面设计就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通过图片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平面设计的主要方法可以是有规律的组成平面图形,也可是原创的手绘方式。平面设计常给人一种立体的三维感,但是那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所产生出的一种幻觉。平面设计是设计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仅包括了电脑、素质等技术,还包含创意性、美术性等艺术体验。平面设计的主要元素包括概念、视觉、关系以及实用元素等。而平面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创新型、技术型的高级专业人才。
2 平面设计方向存在的不足
2.1 起步较晚
我国各高校正式引入平面设计这门专业的时间较晚,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八十年代的发展已经日趋缓慢,这就导致了在平面设计专业的开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参照的教学模式都是依赖于高等院校,但在参考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高职院校一味的模仿,却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的情况,那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平面设计在高职院校中发展的停滞不前,还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造成严重、直接的影响。
2.2 专业人才的流失
虽然目前我国对创新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平面设计专业也成为了众多热门专业中的一员,但是在以上基础上却出现了大量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专业的情况,其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就业的方向是平面设计,而其他的学生就只能选择放弃本专业或是再进行深入的学习。这就导致了平面设计方向专业人才的流失,而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也得不到满足。
2.3 教学模式的不完善
上述专业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中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不科学使用,再加上长期对高等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模仿和复制,这些种种都会导致高职院校中平面设计专业的恶性发展。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现阶段本专业就业信息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3 平面设计方向的发展措施
平面设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也具备很广泛的发展空间,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平面设计行业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但是目前的平面设计人员的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再加上现在专业的设计人员十分缺乏,因此这就决定了平面设计发展措施需要不断地加强。针对平面设计行业面临的现状,高职院校应该把握好这一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大对技术型、创新型设计人员的培养力度,才能更好地适应平面设计方向的竞争趋势,以寻求特色的发展、生存模式。
3.1 完善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平面设计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和探究,找出解决和改进的方法、措施。在教学模式上,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借鉴和学习,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关系的同时,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首先,从教学角度上看,老师可以通过对课程的精心安排和组织来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看,老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与先进科技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中更了解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老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课程实践活动。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联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订单式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更多技术型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2 教学方式的实践性
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树立创新性的教学观念,通过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学习意识,并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查阅资料以及学习优秀、经典设计作品的良好习惯,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对作品进行独立的设计、规划时,老师列举大量的应用例子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学校通过引入实际的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设计人热情和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3.3 建立健全教学设施
培养创新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学校教学设施的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中平面设计专业的开展,学校必须加大对设施设备的建设、师资水平以及资金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相关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因为平面设计教学中所需的设施都要与科技进行接轨,因此,学校要对教学设施进行及时地更新换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地阐述了高职平面设计方向的现状以及其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对平面设计的浅显研究,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中的平面设计专业既要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也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训练,只要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进一步促进创新型以及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丽.浅析高职院校平面设计实训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J].轻工科技,2013(02).
[2] 王慧,钟尚联,李江萍.浅析高职平面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需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1).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17-0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未来在于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因此,作为师范院校,应该面向基础教育努力培养智慧型的准教师。
一、智慧型准教师的内涵
什么是智慧型准教师呢?所谓“智慧”,即对事物有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发现智慧,可以发现虽然本来就存在但还没有被认知的东西。有些科学研究,如天文学、考古学、地理学等就主要属于发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规整智慧,可以运用现有的规则如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方针、方法等来调整、梳理、矫正、改变已经存在的东西。如司法、教育、培训等都属于规整类智慧产业的范畴。而“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规整智慧”的教师。师范类学生毕业后是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师范类院校应该把准教师培养成智慧型的教师,这些教师就能够利用一些规则、制度、方法来教育学生,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乐于奉献、负责任,同时又具有创新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栋梁之才。具体来说,智慧型准教师工作以后要能够做到:
1.要有很好的职业情感[2]。所谓职业情感即是真心的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真心奉献教育事业。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面对的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同时对所有事物充满了好奇、爱动不爱静、喜欢模仿和富有学习的心性。所以相对大学生教育起来要困难得多,要求教师要真心的爱学生,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因材施教,多发现各个学生的特点,根据特点进行赏识教育,而不是去体罚、口罚孩子。
2.要深刻理解儿童的身心自然发展过程。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3]。作为这个阶段的老师要认真学习儿童心理学,熟练掌握儿童在各个时期的自然发展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打下基础,如何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的规律,使孩子在人生路上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获得各自的充分发展与人生成功,都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3.要有终身阅读和学习的良好习惯。阅读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知识积累、智力培养、思想发展,都与大量阅读分不开。因此,这个阶段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有良好阅读习惯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同时,只有具有坚持学习的习惯,教师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外提高其科研和教育研究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那么,作为师范院校,该如何培养出这种智慧型的准教师呢?
二、智慧型准教师的培养方法
1.加强师德教育。师德也即是教师职业道德,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教育活动中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在教育过程中调节教师与学生以及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关系,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其主要内涵包括:品德高尚、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开拓创新[4]。师范类学生在经过专业教育后,将从事“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要对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其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准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关爱他们。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每个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带给自己的快乐和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其作为教师的职业追求,真心的喜欢教育事业。培养准教师的高校教师还应该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其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外,加强情商类课程的开设,舒瓦茨在《教师教育研究手册》中指出:“教师除了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策略外,还需要掌握儿童成长的社会的、生理的、情感的和认知的知识。”美国大学普及的“社会与情感课程”、“生命技能”、“人生技能”、“情绪情感的判断与分析”等课程,值得我们借鉴。师范院校可以考虑开设类似专门的情商类课程,提高学生对自我情感的认知调控和对他人情感的认知调控能力[5]。
2.加大儿童心理学类课程开设。师范院校要加大儿童心理学课程开设,一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生命个体的发展过程;二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阶段对于每个人的终身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在开设这个课程的同时,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经常带学生到幼儿园和小学进行观察记录,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比较,从而加深其理解。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出孩子的成长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并绘出孩子成长的各个敏感期,在不同的敏感期进行何种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3.开设图书馆课,培养准教师的良好阅读和学习习惯。要培养准教师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们推荐和分享各种比较好的书籍,包括诗歌、文学、历史等等,同时留意报纸和网络上的好书推荐,多到图书馆浏览新书。另外,学校要设立图书馆课,所谓图书馆课就是教师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出不同资料收集和整理的题目,然后把学生带到图书馆,让他们在图书馆搜集资料并整理讨论,然后回到教师各个小组选代表进行讲解。轰动美国的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就是利用这些方法培养出了大量热爱阅读的学生。
4.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课教学。“研课”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源起于日本[6]。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美国,在准教师的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Linda Sims和Daniel Walsh[7]认为,有效率的教师不只是一般性地了解教学,还要理解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收集并解释课堂数据,正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检验教学效果等。教学观的转变对准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最好尽早开始。因此,教师教育课程应帮助准教师发展从教学中学习教学的能力,而研课对准教师来说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做法。研课类似于大学教师中的公开课,其基本过程是:研课计划――上课――观课――研究报告――修改设计――总结报告[8]。研课时需要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常可以开展与教学实习结合的研课、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课等。在学生研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指导、分析、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三、总结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作为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更要起到示范作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智慧型基础教育的教师。总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因为自己对儿童的关心而关注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1-22.
[2]李星贵,陈理宣,殷焕举.准教师职业情感及其培养[J].教育探索,2011,(3):120-121.
[3]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1).
[4]董耀金,冯占辉.论师范类大学生的师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1,(5):45-46.
[5]周静.论教师情感能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11,(4):46-48.
作用机理:反射裂缝是指下层混凝土板的接逢或裂缝,由于温度和湿度的不断变化与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处于复杂的三维应力作用的状态下。车辆通过不连续的板体时,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由于接缝、裂缝的两侧相邻板块产生了纵向的位移差而出现了较大的剪应力,它是产生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
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即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通常是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裂缝处的竖向和水平位移所致。竖向位移是接缝、裂缝两侧板面由于车辆荷载作用产生的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水平位移是由于温度或湿度变化引起的水泥混凝土板的胀缩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水泥混凝土板产生的水平位移,使沥青加铺层在接缝、裂缝处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即出现开裂。在温度、湿度应力和车辆荷载的综合作用下,裂缝不断向上发展,反射到加铺层表面。因此,需要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进行综合防治。
砼面层裂缝:除正常的接缝如纵缝、横缝、工作缝以外,由于近年来老城区重型车辆出入量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现状路面存在破碎、断板、板底脱空、开裂、沉陷、错台等较多病害,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面临着修复工作。施工前对旧路面弯沉进行了测定,以判断弯沉值是否满足要求,对弯沉值未达标部分采取挖补处理,下节有论述。
旧水泥砼路面病害处理:在进行加铺沥青砼面层之前对原有旧水泥砼路面病害进行认真彻底的调查处理,把水泥砼路面病害分成四类:严重破碎板、一般断板、脱空板块和其它形式的破坏,并分别处治。
严重破碎板的修补。弯沉值未达标的严重破碎板,用挖补方法对板体进行更换。将旧板破碎、运走,清除基层;施工时破碎机械尽量不用冲击锤,因其冲击力可能对周围板块造成扰动,并且基层有振动影响,我们用人工配合空压机进行破碎;原道路顶及基层破除时一并清除。用二灰碎石分两层压实,由于病害砼板块的宽度在3M左右,为了保证二灰碎石基层的充分压实,组织落实了小型压实机具(如蛙式打夯机、4T振动压路机)。二灰碎石施工基层表面要平整,并具有一定的横坡坡度。
一般断板的修补。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节约工期,对断裂情况较轻的病害板块,采用对裂缝开槽注胶(环氧树脂)的方法来处治。具体做法是:
首先将裂缝用开槽机切割出宽2cm深1cm的工作槽。
把工作槽内的杂物和粉尘清理干净。
利用补缝器通过注胶嘴把补缝胶注入工作槽内黏结裂缝防止水渗入基层。
脱空板块的处理。脱空板块较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板底压浆。利用灰浆泵的压力将水泥浆液通过预先钻好的孔洞直接压入板下,填充板下出现的空洞。
其他形式损坏。其他一些非结构性破坏,如表面起皮、露骨、剥落、麻面等,由于其只影响到原有路面行车舒适性,考虑旧混凝土路面做基层使用,这些形式的损坏对整个路面结构承载力和行车舒适性影响甚小,故而不予特殊处理。
反射裂缝的防治技术要点目前国内外最普遍的防止反射裂缝的措施有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铺贴防水土工布以及粘贴改性沥青油毛毡。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高,但其不能解决防水问题;改性沥青油毛毡在铺设时有一定难度,需要用喷火器熔融后压粘跨缝粘贴;土工布的抗拉强度相对较低,但综合性能好于前者,既能起到防止反射裂缝的作用,又能在浸渍沥青后形成一个理想的防渗透层,综合以上拟采用在下封层上铺不透水的土工布,在粗粒式与细粒式之间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用人工清扫和用水清洗已处理好的旧水泥砼路面,保证路面无污染,杂物清除干净。
喷洒粘层油。粘层油的用量将直接影响土工布防治反射裂缝的能力。用量过大,则会降低土工布表面的摩擦系数,车辆通过时易打滑,其与沥青加铺层的粘结力也将降低;用量过少,土工布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加铺层将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从而影响其缓解应力集中的效果。
铺设土工布。土工布用人工铺设,铺设防水土工布应注意毛面朝上。待改性乳化沥青即将完全破乳时,将土工布横向、纵向拉展紧压在水泥砼路面上。铺设后安排工作人员及时检查、处理打皱和被轮胎粘起的土工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今后土工布的使用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加强质量监督、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土工布的搭接。土工布横向搭接宽度为8~10cm,并根据摊铺方向,将后一幅端部压在前一幅的末端之下;纵向搭接宽度为4~5cm。纵向搭接和横向搭接处采用固定器固定。
土工布施工注意事项。土工布铺设过程中,封闭交通,除施工车辆外,其他车辆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允许在铺沥青混凝土好的土工布上缓慢通过。施工过程中避免车辆在土工布上转弯或急刹车。禁止现场工作人员在铺好的土工布上吸烟或乱扔脏物,污染土工布。
土工格栅的铺设及注意事项同土工布相似,可满铺也可仅在接缝及裂缝处铺设,用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之间。
沥青砼面层加铺的技术控制根据反射裂缝的机理,主要应从结构和材料两方面进行考虑。在加铺沥青砼之前,我们着重从结构上进行了处理。
厚度: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是一种特殊的路面结构,其应力应变特性与一般弹性层状体系有较大的差别。由于接裂缝的存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的整体强度降低,车辆通过不连续的板体时,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中由于接裂缝两侧相邻板块产生竖向位移差,而出现较大的剪切应力,产生荷载型反射裂缝。另外,由于路面暴露在大气中,受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沥青加铺层和旧水泥混凝土面板都会膨胀,产生温度应力,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会因为与接缝对应处的拉应力过大而开裂,形成所谓的温度型反射裂缝。因此,沥青砼加铺层厚度是关键。旧混凝土路面上加铺的沥青混凝土应控制在80~100mm之间。
材料:材料中适当增加沥青用量,减小混合料空隙率,可延缓裂缝的扩展。设计采用应力吸收层,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加强混凝土的抵抗差动位移(剪切强度)的能力。
此外加强施工控制,保证在制备沥青混合料过程中不使沥青老化和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高的密实度,都有助于减少反射裂缝。
结束语由于目前国内对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尚没有一条特别有效的办法,为了延长拓宽改造道路的使用年限,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及广大施工人员的集思广益,试着摸索着防治反射裂缝的措施和方法。但也有几点有待在以后的道路建设中进一步研究:
中图分类号 TD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128-02
1 当前软岩支护现状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各类开拓大巷在高地压松软围岩条件下非常难以支护,单一的支护形式已不能有效控制巷道的变形,多选择“先锚后架”或”先架后锚”等复合支护。而松软围岩条件下,采用“先锚后架”或“架锚”复合支护,存在以下
问题。
1)采用“先锚后架”或“架锚”复合支护时U型棚壁后充填不实,造成架棚支护和锚杆支护不能同步承载,使支架因不均匀承载而破坏,从而影响巷道的支护质量。
2)巷道支护成本过高。
3)高地应力,膨胀性、破碎性软岩一次支护为刚性支护时不能有效控制软岩巷道初期的大变形。
2 锚锚注复合支护方式的主要特点
1)锚锚支护能够充分发挥、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一次锚杆支护能够维护和保持围岩强度,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允许围岩在控制下释放变形,保证巷道较长时间的稳定和服务期的安全;
2)在围岩变形后必须及时进行二次锚杆支护,提高围岩残余强度,保证巷道的安全性能,二次支护起到先柔后刚、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作用,能较好地适应软岩巷道的变形特点,控制巷道的进一步变形。
3)采用锚锚注联合支护,劳动强度低、巷道维护费用低、综合经济效益好。
4)克服了传统的单纯提高支护强度的支护理念,采取卸压、加固与支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围岩治理,我矿南北开拓大巷的实践证明,锚锚支护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显著。
3 支护实例
1)我矿南翼轨道大巷受断层影响,巷道裂隙发育,围岩具有变形快,易风化,遇水易碎涨等特点,过去一直采用“架喷注锚”复合支护,支护成本达4万元/米,且掘进效率低,2012年采用综掘施工后,为提高掘进效率,我矿对支护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决定采用“锚锚注”支护。
2)南翼轨道大巷“锚锚注”支护参数如下:支护材料:一次支护锚杆选用GM20/2400-490锚杆,锚杆托盘型号为200×200×10;二次支护锚杆选用GM22/3000-490锚杆,锚杆托盘型号为200×200×10;锚索型号为YMS17.8/6.3-1860;钢筋网规格为¢6-2500 mm×900 mm,网格100×100 mm;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P.042.5级,黄砂选用大于0.35 mm中粗砂,碎石选用粒径为5 mm~10 mm瓜子片,速凝剂采用J85型,喷射砼标号C20。
支护参数:巷道掘进断面为5540 mm×4270 mm,净断面为5100 mm×4050 mm,一次支护锚杆间排距700 mm×700 mm,共17根,锚索间排距2000 mm×2800 mm,共5根;二次支护锚杆间排距700 mm×700 mm,共19根,锚索间排距2000 mm×2800 mm,共5根。围岩注浆锚杆长2600 mm,全段面布置7根,中顶一根向两边按间距1500 mm分布,排距2100 mm,终孔压力2 Mpa。底板注浆采用中空螺纹钢制成,长度2600 mm,断面布置3根,巷中布置一根,对称巷中1800 mm各布置一根,排距1800 mm,即株排距=1800 mm×1800 mm。注浆完毕后上好盖板,盖板为方形球面盖板,规格为200 mm×200 mm,并保证有不小于200 N·m的扭矩,注浆压力:2.0 Mpa-3.0 Mpa,每孔应尽量多注,相邻钻孔跑浆时应停止注浆,间隔5分钟进行复注,终孔压力初步定于2 Mpa。
施工工序:
1)一次支护:交接班安全确认综掘机截割敲帮问顶临时支护挂网打设上部锚杆(起拱线以上)及锚索初喷上部出矸打设下部锚杆初喷下部洒水养护。
2)滞后迎头70 m~100 m进行二次支护:交接班安全确认敲帮问顶打设脚手架挂网打设二次支护上部锚杆(起拱线以上)及二次支护锚索及注浆锚杆(并保护注浆锚杆孔口)复喷上部打设二次支护下部锚杆复喷下部洒水养护。
3)滞后二次支护进行深孔注浆和底板注浆。
4 注意事项
1)施工时如遇断层、软岩等不适于湿式打眼时可采用打干眼,为保证锚杆的安装质量,应坚持干式打眼,孔口除尘及个人防护用具要落实到位,喷雾装置要正常打开使用。
2)帮部锚索施工时禁止使用顶锚钻机进行打眼,尽可能用帮锚杆钻机或采用风锤进行打眼施工,防止锚索穿皮现象的发生。
3)一次支护后顶板变形严重时及时进行二次支护,二次支护时加补钢带后施工锚杆,进一步提高围岩的整体抗变形能力。
4)喷砼前要进行洒水冲刷,喷后7天内三班洒水养护。
5)严格按矿压监测规定进行巷道围岩变形及矿压监测工作。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监测人员互通情况,针对变形量的快慢及时对二次支护进行调整,才能取得最好的支护效果。
参考文献
[1]钱鸣高.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明远.软岩巷道锚注支护理论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