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文化差异带来的好处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0 10:09: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文化差异带来的好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化差异带来的好处

篇(1)

一、语言和文化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历来都是人类学者、语言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等关注的焦点。美国语言学家萨比尔(Sapire)认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他认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表达方式”;社会语言学家Hudson和Goodenough认为:语言在绝大多数方面,蕴涵在文化之中……因此某一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方面,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词汇的文化含义:语言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语言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在各个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独特文化的词汇。掌握好这些词汇.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英语文化习俗,更好地使用该语言.而且有助于理解本民族文化。正如大纲所指出的: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因为.人类所持有的语言既有个性.也有其共性。如在汉语中“龙”是高贵、神圣、伟大、强壮的象征,中国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语中,“dragon”却表示邪恶。引申为"凶恶残忍的人“(tierceperson)、狡诈、虚伪的人,the old dragon已经成为恶魔的代名词。还有一常用词dog,英汉对它的理解差别也很大,在汉语中."狗"往往为贬义词,如:落水狗、癫皮狗、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均属贬义词。但在英语中,"dog"却可表示褒义词,如:Love me,love my dog.You are a luck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As faithful as a dog.反映了英美人与狗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像dog,dragon这些词的读音、词义,还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及其使用的场合以及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掌握语言所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便有助于正确、恰当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篇(2)

英语影视片中有许多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语言,它们为汉语文化所不知,不熟悉,甚至难于理解和接受,这就出现了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一般说来,与其它文学翻译形式一样,影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较难把握的,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得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他对相关文化因素的理解。译者若缺乏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

如何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翻译界一直有“归化”和“异化”之争。持前一观点者主张在翻译时将源语文化有的文化形象改换成目的语文化中含有同样或相似联想意义的不同文化形象。比如古希腊的海伦与古中国的西施,尽管两者在文化形象上相差甚远,但两者所代表的都是绝代佳人,其联想意义相同,所以在翻译中完全可以将“美若海伦”换成“貌比西子”。赞成后一观点者则坚持保留源语文化的形象,认为海伦是海伦,西施是西施,高鼻子,蓝眼睛的古希腊美人与淡扫峨眉,朱唇半启的古中国美人决不能混为一淡。其实,归化与异化,各有利弊。归化的长处在于,经归化处理过的译文,其文化形象都是译文读者所耳熟能详的,读来地道,生动,不会给读者带来任何理解上的困难.然而归化也有其弊病,“它是以把一种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知的内客,并牺牲了大量附载信息为代价的”。人们阅读完全采用归化法翻译的作品,严格说来只是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温习,而已基本失去了了解和欣赏其它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意义。异化的缺点在于异质文化的介入使译文晦涩难懂,加重了读者的负担,但也有好处,那就是将新鲜的文化元素引入了目的语文化,扩大了目的语文化的含量,给读者以原汁原味的感受增长了读者的知识。

在小说等文学翻译中,译者还可能利用注解来说明译文中小容易理解的地方,而影视翻译中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让观众一听就懂。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影视译者必须充分发挥其二度创造功能,创造性地将原作品的文化信息、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在接受性上和谐统一。比如,我们经常会在翻译中碰到如“他犯了第七诫”这样涉及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句子,中国的件通读者和观众对此往往弄不明白。如果这句话出现在小说中,译者可以在句子的旁边加上注释,辅助说明“第七诫”是指基督教《圣经》“十诫”中的一条,即不可杀人。电影配音中.受到对白口形的制约,根本无法注解说明,翻译时如照剧本直译,观众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鉴于此,译者必须采取变通手段,把这句话挑白,翻译成“他犯了杀人罪”。

据此,我们可以定下影视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三大原则:译文语言必须浅显通俗;保证情节的顺畅进行;尽量保留原语言的审美享受。其中尤以前两条原则最为重要,毕竟观众是在“看”电影,而不是在“听”电影。从这三大原则来看,归化的翻译手段似乎更能满足其要求。上文提到归化的好处在于“其文化形象都是译文读者所耳熟能详的,读来地道,生动”这正好符合第2条原则,所谓“语言地道生动”也就是说保留了语言的审美享受;“不会给读者带来任何理解上的困难”则满足了第2和第3条原则。下面,我们就以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1)《神勇飞鹰》中的一个例子: Cynthia: We've checked you out. Timmy, juvenile offender record as long as Constitution Avenue.(辛茜亚:我们查过了,蒂米,你的犯罪记录有厚厚一大迭。)

Constitution Avenue指华盛顿市的一条大街,直译过来,观众可能很难理解,也显生硬,不如采用归化方法把它“化”掉。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化’,是有尺度的,绝对不可用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文化特点的内容将其替代。如:《追魂交易》中的艾尔・帕西诺见到基努・里夫斯后,说出了一句“说曹操曹操就到”(Speaking of the devil and the devil appears.); 影片《小妇人》中有这么一幕:姐妹四人晚上隔着窗户偷偷窥视一个邻家男孩,这几个大家闺秀忍不住对那个风流惆搅的小帅哥悄悄发出了赞叹。这时所配的字幕居然是“你看他像不像金庸笔下的杨过?”,还有美国影片《特土佳丽》中那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形象设计师维克多,竟吐出“阿弥陀佛”的台词,那难免会引来观众的哄笑声了。

(2)再来看《人鬼情未了》中的一个片段,山姆的鬼魂和通灵女巫奥德美来到银行提款。Sam: Tell her to make sure it goes straight up the third floor file because you have a transaction to make.0damae: please make sure this goes right up to the third floor file because I have a transfusion to make. Bank clerk: A what?(山姆:告诉她马上将这个转到三楼文件中,因为你马上要交易。奥德美:请立即将这个转到三楼文件中,因为我马上要郊游。银行职员:什么?)

原文中transfusion与transaction在读音上相近,奥德美因为心情紧张没能听清山姆的话又因为她是按照山姆的指示行事,根本没经过大脑思考,所以就说出了一个与上下文毫不相干的transfusion,引出了银行职员诧异的一问。如果直译为: 山姆:告诉她马上将这个转到三楼文件中,因为你马上要交易。奥德美:请立即将这个转到三楼文件中,因为我马上要输血。则由于翻译成中文之后“输血”与“交易”在读音上并不相近,这一情节对中国观众来说就显得莫名其妙。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障碍。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拘泥于字面意义的忠实,而应大胆创造,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同样的听觉效果,从而保证情节的顺利进行。

做好影视作品的翻译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集艺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再创造。因此译者必须立足于译语观众,从观众欣赏译制片的角度出发。用影视翻译处理文化差异时应遵循的三大原则作指导,熟练掌握影视声画调配等方而的技巧,并努力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灵活处理因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将更多优秀译制片奉献给广大观众。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篇(3)

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在传统文化上存在了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自我的表现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在自我表现上一直持保守的态度,不习惯主动,大多数人总是去尽力压抑自我天性的释放。中国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一直遵守着宗教礼法,君主制度等,这些条条框框都大大限制了人们思想的自由发展,对人们的自我发展起到了严重的抑制作用,使得人们无法完全的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甚至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中国人为人做事都习惯性的采用谦卑的态度,不轻易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而西方社会在近代都一直保持着一种较为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和面对世界的变化,人们将个性的发展放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希望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文化差异。

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儒家思想,即孔子所主张的谦、信、恭,为人做事主张谦虚恭谨、和善忍让。而西方国家却大大相反,处理事情以己为先,先考虑自身利益。在文学方面,也可看出中西方文化巨大的差异。中国文学讲究主谓关系,文章主旨强调以意会来把握,所写文章必须有头有尾,层次分明,起承转合,来龙去脉必须按顺序发展交代清楚,注重整体的完整性,中国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存在上述特点。西方文学作品则表现的较为随性,写作时可从任意一个中间局部开头,人物描写不仅仅从外形表达出来,包括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包括睫毛颤动等细节刻画,而且更加注重内心不可见的独白描写和心理描写。

三、教育差异。

近年来,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一直是我国的热门话题。教育差异是两个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必定会产生出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得不承认,西方国家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教育方法都领先于中国。西方教育的主旨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培养他们独特的个性。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过多的课业压力和考试压力,学生处于开发自我兴趣爱好的阶段,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其好处在于欧美国家,大部分学生从事的事业都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他们在萌芽时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后期则致力于培养兴趣爱好。这种教育方法与中国教育大相径庭。中国的教育更偏向于应试教育,致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考试。许多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将孩子小小年纪就送去补习班学习自己毫不感兴趣的课程。成绩至上的思维方式,使中国学生过分注重成绩,而轻视生活、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然而这种能力、制度却带来了更多弊端。近些年我国的教育问题一直都备受重视,相信经过改革,我国的教育制度会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发展现状。

篇(4)

2008年11月9日,国内多家媒体与现场近50名宝马车主一起见证了银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通天王宝马升级产品。其对宝马3系、5系、7系车型的改装升级,值得国内行业借鉴及车主关注。

据悉,宝马系统升级改装的产品国内不超过3家,而触摸屏无损升级银声公司是第一家。自成功升级第一台车以来,银声公司先后开发了奔驰、奥迪、雅阁、福特、标致等车型多媒体升级产品。并保持每年数十款以上车型的研发增长速度。

行车锁屏设计理念的突破

宝马车在行驶过程中,原车DVD显示屏会自动锁定。而中国人的乘车习惯,习惯于在驾乘途中接受新资讯或欣赏多媒体娱乐。这一点,也促成国内一些有技术优势的厂商加紧研发这一类的产品。

文化差异催生中导航改装机会

再伟大的设计师,也无法顾全所有国家的文化品味。尽管宝马车的设计师已经赋予了宝马车系非常完美的性能及品牌文化,但在文化差异上,宝马原车特别是导航功能,它为国内车主提供的拼音输入的方式,对国内拼音水平欠佳的人群来说,是一个不得已的遗憾。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58-02

Necessity of Lead-in Culture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English Teaching//Chen Shup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rease of international contact and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reatly attack the tradit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re knowledge of language teaching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truly master the English language, besides some knowledge of it, we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English culture. By means of the function and importance of the culture background, the author states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e background i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culture background; language

Author’s address De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ezhou, Shandong, China 253034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总之,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如果想理解语言必须首先学习文化,若要了解文化,学习语言是第一步。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文化是形形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因此,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

1 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各国有各国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例如,学生在街道上或商店里看见外国人就问:“Hello! 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s your name?”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有时也会产生误会。例如,学生看见外教,出于礼貌,想打个招呼,便说:“Hi! Mrs Murphy, where are you going?”这样一句在中国人看来很是正常的话,在英、美国家的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甚至被认为是有意干涉别人的私事。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英语教学之目的。同时有助于学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2 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与中华文化同样古老和宏伟的西方文化殿堂,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感受西方社会不同的风俗习惯。如在Abraham Lincoln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林肯从一介平民到美利坚总统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感受一个伟大的人格的永恒魅力;The Necklace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上层社会的虚荣和虚伪;在Computers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美国在其基础上创造的快速发展的新经济的神话。

篇(6)

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国际间商务活动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加入WTO之后,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将在经济贸易全球化平台上开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业务。其中,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且一直保持着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6年度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中美两国继续保持重要贸易伙伴关系,中美双向投资持续增长。中国在美国非金融类投资累计499.9亿美元,其中2016年金额达195.0亿美元,同比增长132.4%。截至2016年底,美国对华投资金额累计达798.6亿美元[1]。然而,由于中美两国在历史背景、语言文化、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商务合作中人们大都会不可避免的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来思考或表达自己的行为,由此带来的文化冲突与误解势必会对商务活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国际商务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此过程中不同文化个体之间跨越文化障碍达成有效沟通显得尤为必要,它能使商务活动顺利开展。反之,在交流过程中若不能跨越文化阻碍,不仅会影响商务活动的流畅进行,甚至会适得其反,导致商务合作的失败。事实上,随着语言能力的不断增长,语言上的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要远远小于文化上的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中美文化差异对两国贸易活动的影响,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以便更好地促进两国经贸活动的发展。由此观之,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中美两国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1中美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

一般而言,中美商务活动中遇到的冲突或障碍并非是由语言知识不足而引起的,大多是由于在语言或非语言交际中未觉察到的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这些文化差异体现在日常业务活动之中,如价值观念、时间概念、问候与接待方式以及谈判策略的不同等。1.1价值观念中美文化中常见的一种价值观念差异就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美国文化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注重自我和突出个性,其集体内部的关系是松散的。中国文化强调以组织为核心的集体主义,注重群体的和谐统一,集体内部关系是密切的。这种差异往往体现在商务活动之中,比如在饮食方面,美国人吃饭相对自由独立,与中国人大桌一起分享美食有所不同,中美两国请客吃饭及付费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此外,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商务谈判中也有所体现,通常情况下,美国的谈判代表在一定权力范围内具有决定权。然而对于中国谈判代表而言,他们通常在谈判之前、之中或者谈判之后寻求相互之间统一的意见,做一些适当的讨论,进而协调整个团队做出统一行动。

1.2时间概念

首先,中美两国文化对时间持有不同概念。在美国和一些其他西方国家,人们通常把时间看作是一条直线,每个人都应该按照严格的时间表做事,并且专注于不同的时间段。在这种思维模式中,工作效率被看作是重中之重。而在中国及一些其他东方国家,时间通常被看作是不同的点,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内做几件事情,而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相对于工作效率,他们更关注是能否在最后的时刻完成所有任务。注意两国之间时间观念的差异可以帮助双方建立友好的业务关系,并使得商务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其次,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工作时间不尽相同。两国开展商务合作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例如,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业务活动应充分考虑到两国时差,以及美国圣诞节和中国春节之类的重大节日。时间观念上的差异将会对中美两国商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业务活动安排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中美两国时间观念上的差异,就很可能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

1.3问候与接待

得体的问候和接待是重要的商务礼仪之一。在问候和接待中,比较忌讳的事情就是不了解合作对象的文化习惯和禁忌,从而导致交流障碍,甚至对商务合作带来负面影响[3]。首先,在中美文化中问候方式有很大差别。在美国,问候是通常是“你好!”“嗨!”“早上好!”、“你好吗?”之类等。在中国,最典型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和“去哪儿啊?”在中国人看来,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候,没有人会期待详细的回答。但如果这样向美国人打招呼,他们或许会觉得你想邀请他吃饭或打探他的隐私。此外,接待作为商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公司形象。因此,恰到好处的接待是商业合作成功的重要开始。在西方文化中有句俗语称“讲话时不看你眼睛的人不值得信赖”。在交谈过程中看着对方的眼睛被认为是诚实和真诚的。但对于中国人而言,一直盯着对方看往往会被认为是不太礼貌的。中国文化一直倡导尊敬和帮助老年人,但是如果你对一个上了年纪的美国商业伙伴处处关心和帮忙,或许会给别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因为美国人总是把独立看得非常重要。在他们眼中,被别人照顾往往会带来一种羞耻感。此外,中国人热情好客而且非常重视饮食文化。在饭桌上总是试图说服客人多吃点儿,而且会用自己的筷子给客人夹菜(这两种行为在中国被视为向客人表示敬意),美国的饮食文化与中国大相径庭,美国人喜欢分而食之,更为注重饮食的自主性。因此,在中美两国商务活动中,双方都需提前了解对方所处的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和禁忌,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可能的交流误解和障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双方营造出和谐氛围,确保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1.4谈判策略

商务谈判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美两国谈判人员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习惯和道德标准。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对应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美国和其他西方社会主要受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影响,认为世界是一条直线,是可控的。因此,在商务谈判中,美国人往往开门见山,以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国文化深受孔子理论的影响,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循环。因此,在商务谈判中,更加重视以礼待人,并且以“和气生财”为目标,尽可能地避免冲突,追求和谐的结果。因此,中美两国在谈判中应在充分了解对方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使用不同的谈判策略,从而避免误解和失败。

2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影响

2.1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是对交际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所建立的交流与沟通。跨文化交际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涉及语言和文化层面的交际,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言语交际行为和非言语交际行为[4]。2.1.1言语交际行为首先,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人们往往借助不同的语言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比如说邀请、祝贺、赞赏、道歉、感谢、质疑、警告等。这些行为都可以被称为言语交际行为。其次,语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具有生动的文化特征。因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语言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交流方式。2.1.2非言语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交际的补充,它可以划分如下:(1)肢体语言,包括手势、面部表情、眼部及手部运动等;(2)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语转换及各种无语言意义的声音等;(3)客体语言,包括衣着装饰、化妆配饰、个人物品、汽车配备等;(4)环境语言,包括空间(身体距离、座位安排等)、时间、颜色和光线等[5]。

2.2跨文化交际对中美商务活动的影响因素

跨文化交际可以对中美商务活动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和非言语因素两个方面。2.2.1语言因素中美两国语言的不同是实现无冲突跨文化商务沟通的一个重要障碍。在语言交际中,不同的词汇、重音、语调可能会体现出一些潜在的意义。词汇误用或忽视语言背后隐藏的潜在情感意义可能对两国商业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语言之间的微妙差异往往是商务谈判的关键。因此,意识到语言的差异在两国的商务合作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鉴于这种现实,公司需要优质的翻译服务。不恰当的翻译容易引发交际冲突,尽管说人们可以追踪、回溯、重新审视交际中发生的翻译错误,但势必会浪费大量时间,因此对商务活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对方言和口音存在的偏见也可能成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壁垒。交谈的中的口音模式和方言往往会使人们对一个人业务能力、教育水平和智慧等方面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思维定势,甚至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地区偏见和种族歧视,这种情况在商务活动中应予以避免。2.2.2非言语因素影响商务活动的另外一个因素是非语言因素,其中包括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其中历史文化的发展形成与环境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事实上,中美两国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人口规模和密度以及自然资源的可用性有较大差异,这也使得两国形成其特有的经济结构、交通运输和商业模式,这对两国的商务活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人口规模和密度以及自然资源的可用性也会影响两国对出口和市场规划的前瞻性。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对中美两国成功开展商务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因此应引起格外注意。如果上述对中美商务交流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能够提前得以预测和评估,那么就能够更有效地避免文化误解和冲突,从而促进两国商务合作更为顺利地进行。

3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如何在中美两国商务交流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能够有效促进两国企业之间、公司和客户之间以及同事之间的交流。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成交际中的障碍、挑战和困难,并会对商务交流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克服这种潜在的不利影响因素,中美双方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提高其在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一,为员工提供语言培训,语言培训投资较少,但会产生较大的业务优势。语言知识可以弥合文化差距,并帮助进行顺利的沟通与交流。第二,为员工提供文化培训,文化培训通常是对一种文化或一个国家的基本介绍。其目的是为员工提供足够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加轻松地应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伙伴,避免误解和冲突。第三,为员工提供谈判培训,培训应在谈判策略、风格、规划和礼仪等领域提供建议。其目的是为了让谈判远离误解、猜疑和交际障碍,增加谈判成功的机会。第四,为员工提供公关培训,公司的品牌形象以及产品广告都是公司成功迈向国际舞台的重要因素。中美两国价值观和品味相差悬殊,因此相互了解品牌名称、产品包装或广告宣传是否切合于对方文化至关重要。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会给双方企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双方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于成功开展商务活动至关重要,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带来的融合感也是跨国企业成功的关键。

篇(7)

随着国际社会交往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诸如问候、介绍、致谢、打电话、语言困难、常见标志和说明等功能交际时会不一样。因此。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无法很好地进行交际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应包括社会文化能力.于是文化因素教学应成为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因素融于教学中。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仅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丰富英语内涵.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必经途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使用该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因而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就要了解该语言所载有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习者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语言和文化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历来都是人类学者、语言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等关注的焦点。美国语言学家萨比尔(Sapir认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他认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表达方式”;社会语言学家Hudson和Goodenough认为:语言在绝大多数方面。蕴涵在文化之中……因此某一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方面……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的现象。如:用How muchmoneycanyouearna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areflattering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词汇的文化含义:语言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语言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在各个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独特文化的词汇。掌握好这些词汇.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英语文化习俗,更好地使用该语言.而且有助于理解本民族文化。正如大纲所指出的: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因为.人类所持有的语言既有个性.也有其共性。如在汉语中“龙”是高贵、神圣、伟大、强壮的象征,中国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语中,“dragon”却表示邪恶。引申为“凶恶残忍的人”(tierceperson)、。狡诈、虚伪的人”Ishyortreacherousperson).theolddragon已经成为恶魔的代名词。还有一常用词dog,英汉对它的理觎差别也很大,在汉语中.“狗”往往为贬义词,如:落水狗、癫皮狗、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均属贬义词。但在英语中.。dog”却可表示褒义词,如:Loveme,lovemydog.Youarea luckydog.Every dog has hisday.Asfaithfulasadog.反映了英美人与狗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像dog,dragon这些词的读音、词义,还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及其使用的场合。以及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掌握语言所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便有助于正确、恰当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语言的得体性: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人们在交际时.话语不可能是一些零碎孤立的语句.双方参与者要能妥善地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和不同的场合下得体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甚至令人误解.伤了感情。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就是。Itismyduty.Ioughttodothat.”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Youarewelcome.Itismypleasure.Notatal1.”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再如关于“吃饭”,“你吃饭了吗?”这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已超过。吃饭”本身,有时作为一个打招呼用语,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Hi!”但在英语中“Haveyouhaveeatenyet?”这句话的内涵仅仅限于吃饭”。所以,当你问一个英美人“Haveyouhadyourlunch?”时。他会以为你在邀请他吃饭而回答“Thankyou,itisverykindofyou.“决不会回答。Yes/No”。因为在英美国家问别人吃过饭了没有。通常是间接地想邀请别人一起用餐.在未婚青年中,甚至意味着希望与对方交异性朋友。还有,中国人同桌吃饭.先吃完者离席时常说:。慢用,慢用”,这是十分得体的情景性语言。但如对同桌的英美人说:Eatslowly,eatslowly.他会莫名其妙,甚至认为你暗示他贪吃而大为恼火。禁忌语: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人们把“十三”和“星期五”都看作不吉利的,认为是大祸临头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臼常生活中.人们都竭力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如门牌号、旅馆房间号、座位号、餐桌号等很少有“十三号的。再比如.有一段对话,一中国学生问一外国老妇人:Howoldareyou?老妇人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委婉地说:Ah,it’ssecret.原来.英美人都很重视privacy(隐私、秘密).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对于个人隐私问题应回避,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误解。询问这些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不礼貌的语言行为。诸如:婚姻、年龄、收入、宗教信仰等均属个人隐私。所以,应避免直接提这些personalquestions:What‘Syourname?H0woldareyou?

还有在书写信封地址时.也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看问题喜欢从一般到个别.而英美人更注重个别,所以.中国人写信封地址从大地址到小地址、门牌号、收信人;而英语中则恰恰相反,从小到大,先写收信人姓名,再写门牌、地名。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着种种深刻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学习障碍、交际障碍。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意识的渗透应是同步的,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这门语言。所以.文化因素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了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种种体现.我们应该知道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碰到的文化差异问题,以便消除在英语交际中的尴尬情景,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随着我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的实际应用功能日益突出.而发扬和传播本国文化、尊重和接纳异国文化也成为国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超越单纯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目标.帮助他们跨越文化鸿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理解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即培养跨文化意识。

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必须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也同步传授文化知识。比如:中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中国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r(“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时,告诉学生Heisaprofessional和Sheisa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isperhapsaboxer.和Shislikelyaprostitute.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J.WARM,where,meal。J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有选择地观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片,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排演英语节目、举办英语晚会。鼓励学生收听、收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阅读英美原着和英文报刊杂志等。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了解真实、生动、具体、全面的社会文化。另外.还可以在圣诞节、感恩节等一些西方特有的节日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和礼仪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品味和体验中西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异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篇(8)

他们唱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唱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这样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个非常固定的模式。我们需要别人的提醒,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群居生活。

你并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所以不管是能够不能提醒,都是我想要的机会的吧。

我一直都懂得呢。

其实,那一种固定的模式,我们早就习惯了,但是不知道该如何跟他们说的动,也不会想得到,这样的培养的恩情,到底怎样,才能够说得清楚。

那些关于文化传统,关于信仰理念的东西,该属于谁,还是谁的。没有必要,盲目跟风。

篇(9)

他们唱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唱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这样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个非常固定的模式。我们需要别人的提醒,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群居生活。

你并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所以不管是能够不能提醒,都是我想要的机会的吧。

我一直都懂得呢。

其实,那一种固定的模式,我们早就习惯了,但是不知道该如何跟他们说的动,也不会想得到,这样的培养的恩情,到底怎样,才能够说得清楚。

那些关于文化传统,关于信仰理念的东西,该属于谁,还是谁的。没有必要,盲目跟风。

篇(10)

随着我国对创建服装名牌,提升服装产品档次的重视,以及WTO提供的良好契机和品牌经营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在实行跨省和跨国经营。市场虽然扩大了,但同时也带来了资金、人员等管理上的诸多不便和成本的增加,特别是文化的差异成为营销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对营销的最终效果形成了影响。据估计,跨文化营销失误带来的后果有:

①可能破坏企业同外派地区(省或国家)的关系,直接导致经营的失败。②可能破坏企业、产品、品牌在当地的形象,失去市场。③可能破坏企业建立的营销渠道。④可能破坏当地分公司或办事处自身的效率、凝聚力和办公秩序。⑤使失败的外派人员本身受到损失,影响其将来的职业生涯。

服装是文化的载体,聚合着与传统文化潜在相关的很多信息,世界各地区和民族的服装消费者的审美、判断、思维方式、行为(包括购物行为)等方面都受到各自文化背景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服装产品营销时,必须首先全面考虑跨文化营销的问题,做出充分的准备,制定全套有效的营销方案,才能从容应对文化差异造成的冲击。

制定服装企业跨文化营销策略,实际也就是计划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信息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接受者,还有信息本身都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导致信息失真。对此应当全面考虑:一方面从服装产品的文化属性方面,保证信息本身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从行政的文化经营策略上,保证企业掌控目标地区——即信息接收者的实际情况,最后,通过采取适当的进入异文化地区的方式,使信息的发出方式易于接受。

一、服装产品的文化属性

服装产品通过款式、颜色、材料等方面,体现特殊的文化风格。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审美和物质价值取向。日本的消费者喜欢素雅的领带,颜色鲜艳的领带适合在东南亚销售。米色、褐色、大条格的西服适合白种人的肤色和气质,中国的消费者更喜欢稳重的深蓝、深灰色的西服。

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也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特别是南北方。一些品牌和一些款式,在一个地区成功,而另一个地区失败,其中就有文化的适应性的因素,很多品牌都面临着这方面的营销障碍。据慧聪网2005年春节的市场调查结果,在北京,中式儿童服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售势头良好。而在上海,中式童装市场就很平淡,那里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节日把孩子打扮得“洋气”一些,从而会去选择时尚感强的款式。

服装企业在计划进行跨省或跨国经营的时候,在跨文化经营策略方面,应进行下列工作:

1.要对目的地的文化进行详尽的研究,选择适合自己产品路线、价格定位、拥有可观数量的适合品牌定位的顾客群的地区。

2.选定地区后,在选择产品的原则上,应不违背目的地的一般审美观和文化禁忌。

二、行政的文化经营策略

在进行跨文化经营的时候,选择外派人员、制定外派公司的经营策略、营销途径和公关原则等,同样要慎重考虑。

1.通过培训增强跨文化经营的能力,聘用适合的人到外地任职。通过书籍、研讨会、课程、网站、录像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文化培训,使员工对外派地的文化有意识地了解、学习,并把这种意识带到外派地,可以减少跨文化失误的机会。

2.聘用熟悉当地的文化顾问辅助管理。外派公司的经营策略,特别是营销渠道、公关方法的确定,必须要有熟悉当地情况(包括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办事方法等)的高素质人员或顾问团协助进行。在遇到文化差异问题时,更需要文化顾问进行翻译、解释。文化顾问还可以对外派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

3.建立多样化的、开放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培养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这种多样化可以通过建立开放环境、学习多种文化获得,更可以通过聘用多样化的人才直接获得。公司应该鼓励跨文化了解和异文化学习的积极态度,这样不仅对跨文化经营,而且对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大有好处。

三、采取适当的跨文化进入方式

进入异文化地区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即渗入方式、侵入方式和迎入方式。采取适当的跨文化营销方式,能使当地的消费者更易接受。

1.渗入方式。渗入方式适用于进入民族文化或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消费者不习惯接受新事物的保守型国家或地区。企业对这种地区的文化应格外注意,产品设计、广告宣传、营销方式等都要完全按照当地的惯例进行,否则会引起反感。企业渗入当地社会中,积累了一定市场,有一些影响后,再张扬自己的个性文化。这种方式比较缓和。

2.侵入方式。侵入方式适用于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思想开放的学习型的国家或地区。如果企业确定自己的文化比外派地文化更先进、更现代,可以直接以个性文化冲入市场,迎合当地的心理需求。很多国际服装名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直接冲击我国市场的。

3.迎入方式。迎入方式适用于进入经济发达、文化进步的国际型国家或地区。企业需要提升自己,和国际接轨,再选择民族的独特气质作为产品定位,吸引顾客。

篇(11)

    中国翻译界新崛起的“文化学派”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3]因此,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工作来说文化传达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鲁迅先生就充分认可了“文化传递”的重要性。然而,基于文化与语言的若干特点,翻译工作所能完成的只是尽可能多的文化传递,“文化传真”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或是说,终极的目标。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差异往往会引起文化意象的失落或扭曲。如双关的翻译就很难用译语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意义。在以下句子 

    “If we do not hang together, we would be hanged together.”中,hang 一词在英语里既有“挂”又有“吊死”之意。而汉语中,没有等效得多义词。文学作品中这类双关现象尤为常见。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剧中,第二幕新王问哈姆雷特说:“我的儿子(son),你为什么躲在阴影里(shadow)。哈姆雷特用了一个双关来回答“too 

    much sun”。这里的sun与son同音,是一种含沙射影的讽刺,讽刺哈姆雷特的叔父篡夺王权,又假意亲热。在翻译时,这一棘手的问题,最多只能用注释来告诉读者原文的巧妙又完整的含义表达, 

    原语的睿智用心则在直接译文中出现空缺。再如《苔丝》中,克莱尔抱苔丝、莱蒂、玛丽安、伊兹过河一节中克莱尔说:“Three Leahs to get 

    one Rachel”一句中,没有文化背景的读者就无法理解该句的含义。所以,译者不得不在此采用加注的手法。不胜枚举的此类例子说明这种语言与语言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翻译时完全的等值等效是难以做到的。本文将主要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分析翻译中的文化传达。要解决该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分析和归纳一下这种文化隔阂的产生原因。 

    奈达把语言文化的特征分为五类:Ecology(生态学)、Material Culture(物质文化)、Social Culture(社会文化)Religious(宗教文化)Linguistic 

    Culture(语言文化)[5]这显然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所以,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两个主要的因素也分别来自精神方面的思维的差异,与迥然的物质因素影响。 

    西方思维自苏格拉底开创思辩的方式起,惯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中国则偏重形象思维(此点在中西方文字形式的差别上可见一斑),加之迥然的历史及宗教传统、哲学思想、语言文化,使得对于原文的理解难度加大。当然这种挑战更加针对译者,对读者来说,只能体会其洋味了,让读者充分的体味这种文化差异也正是翻译欣赏的目标之一。针对与较抽象的思维影响来说,物质因素对翻译欣赏的影响更加琐碎,更加具体。诸如地理环境,传统习俗的物质化反映等几乎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翻译界有名的东西风之争就是一例。东风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是和煦温暖的,代表着春天和美好事物。李商隐《无题》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是该是催开百花的使者,所以才有百花残而怨东风之感慨。有英译法为: 

    Hard it was to see each other -- 

    harder still to part! 

    The east wind has no force, 

    the hundred flowers wither. (INNES HERDAN)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 (许渊冲) 

    (参见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  

    这种译法在西方人眼中无疑失去了那种淡淡幽怨之韵。因为缘于英国的地理位置,东风在英国人的眼中是凛冽的刺骨寒风,而西风采温煦、和暖。这样的直译扭曲了中文的文化意境。 

    英国诗人John Mansfield也有一首Ode to the West Wind  

    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 

    I never hear the west wind but tears are in my eyes, 

    For it comes from the west lands, the old brown hill, 

    And April’s in the west wind, and daffodils. 

    (这是暖风哟,西风哟,充满了小鸟的歌唱; 

    我每一次听到了西风,就不禁泪水哟盈眶。 

    因为它来自那西土,那苍老而暗黄的山峦, 

    西风吹来了四月,也吹来了水仙。——余光中 译)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此译文中的西风无疑是个让人迷惑的意象, 与整诗抒情的怀乡基调不符,显得形容突兀。而在英国的文化环境下则恰到好处。  

    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中一般有两种出路:即:归化策略(domesticating method)和以美国翻译论家Lawrence Venuti为代表的异化策略(foreignizing